

臺灣證券交易所(未)公司新聞
臺灣證交所近日動態不斷,將創新板發展列為今年重點任務。12日,證交所召開有價證券上市審議委員會,成功通過平和環保(6771)創新板上市案。而15日,將再對向榮生技(6794)創新板上市案進行審議。 向榮生技由蔡意文擔任董事長,公司資本額達5.546億元,其中私募資金占1.3億元。公司業務主攻再生醫學領域,特別是脂肪幹細胞新藥的研究與開發,以及乾細胞技術的應用。目前,公司營收來源主要來自高濃度外泌體乾細胞分泌物產品、特管辦法之細胞製劑,以及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業務(CDMO)。 然而,向榮生技目前仍處於虧損狀態。2021年及2022年,公司稅前虧損分別為8,637.4萬元及9,115.5萬元。至2023年前三季,稅前虧損為5,920.2萬元。儘管虧損數字不斷增加,但公司對未來發展仍抱持信心,並積極投入研發工作。
台灣證交所為了讓投資人更深入理解創新板相關產業的基礎和運營狀況,特別籌辦了2024年的首次主題式業績發表會。這次會議將在15日至18日間舉行,並預計邀請八家創新板公司參與,其中包括六家上市創新板和兩家準上市創新板。 會議的開幕將於15日進行,當天將有台經院研究六所組長徐慶柏進行專題演講,主題聚焦在「從資金供給層面剖析創業生態系的發展」。 參與此次會議的創新板公司有泓德能源-創、雲豹能源-創、倚天酷碁-創、走著瞧-創、金萬林-創、正瀚-創等上市創新板公司,以及爱尔達、微矽電子兩家準上市創新板公司。 在會議的第一天,微矽電子和爱尔達將率先登場。微矽電子以節能為核心,專注於提升電源轉換效率的功率元件與電源管理IC,並提供完整的測試、薄化及封裝等服務。而爱尔達則是數位雲端產業新媒體公司,主要從事數位影音內容業務及媒體廣告託播,與多家知名大廠合作。 接著在16日,會議將由金萬林-創和走著瞧-創接棒。金萬林-創專注於基因檢測領域,並布局精準醫療市場;走著瞧-創則是消費者信任科技產業的領導者,透過數據與AI研發能力打造防詐資料庫。 17日則有正瀚-創、雲豹能源-創及倚天酷碁-創三家公司舉行活動。正瀚-創專注於農業生技研發,雲豹能源-創提供再生能源一站式服務,倚天酷碁-創則是電腦周邊產品和智慧移動產品設計開發與銷售。 最後在18日,會議將以能源技術服務廠泓德能源-創壓軸,該公司提供綠能案場開發、維運管理等多項服務,並致力于淨零碳排方案。
臺灣指數公司(TIP)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TIP指數累計授權投信、券商、臺灣期貨交易所及政府退休基金等機構,發行與投資應用資產規模已達5,559億元,其中ESG(環保、社會及公司治理)投資達1,575億元,成長速度驚人。這些數據反映了TIP在推動ESG投資方面的成效十分顯著。
2023年,TIP編製發布了20檔指數,其中以因子投資型(8檔)和ESG相關(6檔)為主,整體指數數量已超過100檔。這些指數涵蓋了上市櫃股票、期貨與選擇權等資產類別,橫跨現貨和期貨市場,並涵蓋市值型、因子投資型、主題型、ESG相關、期權策略指數、槓反型、股利點數指數等多種類型,不斷擴大指數產品範圍。
為了凸顯國內新經濟產業發展趨勢,TIP還特別編製了「臺灣全市場新經濟產業指數」和「臺灣創新板指數」,以提升創新板公司市場能見度,協助投資人掌握新經濟產業的投資機會。未來,這些指數將協助業者發展更多樣化的金融商品,如ETF、ETN或投資績效指標等。
在推廣指數應用方面,TIP積極與22家投信、證券商合作,發行ETF(31檔)、ETN(24檔)、指數基金(1檔),並在期交所掛牌三檔指數期貨,滿足投資人多元化的需求。同時,TIP積極落實主管機關的ESG政策,編製發布了27檔ESG主題指數,並獲認可7檔ESG基金,ESG資產規模達1,575億元。
隨著市場的逐步開放,TIP與業者的合作更加緊密,ETF發行人家數從2016年的6家增長至2023年的17家,市場規模和投資人參與度在亞洲市場中名列前茅,共同推動市場的蓬勃發展。
臺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林修銘在日前舉行的記者會上,針對2024年的市場發展提出了具體策略。他宣佈,2024年上市公司的送件目標將達到39家,並將採取「質量並重」的策略,強調新經濟產業的占比將會大幅增加。林修銘同時提到,2024年的上市公司市值目標是60兆元,並希望打造一個強大的護國群山。此外,證交所也將爭取當沖降稅的延長。 對於近期的股市走弱,林修銘表示,雖然大選前後可能會有波動,但他對今年台股的表現抱持樂觀態度。他認為,AI和半導體仍然是全球投資的熱門領域,台股最終還是會回歸基本面。 在記者會上,林修銘提出了五大策略,包括壯大資本市場、提升市場價值;鏈結利害關係人、落實永續再造;落實普惠金融,增強投資人保護;強化維運韌性、降低市場風險;以及雙軸轉型厚植證交所實力,打造永續、高效能服務。 為達成上述目標,證交所將與國發會、數發部、國發基金、經濟部、文化部等公部門,以及台灣網路暨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協會(TiEA)、臺北市創業者共創平台基金會(AAMA)等產業單位攜手合作,共同推動數位、綠能、生技三大新經濟產業,形成新經濟產業聚落。 林修銘強調,市值及流動性是2024年的重頭戲,將培植新興產業的競爭力,吸引國際資金投資。他並透露,將計劃前進第二大外資來源歐洲及開發中東地區,預計在2月、3月、9月及11月陸續舉行活動,並與JP摩根、高盛等券商合作,提升上市公司的國際能見度。
台灣證券交易所2023年交出亮眼成績單!
2023年,台股市場表現亮眼,全年漲幅達26.8%,亞洲市場僅次於日股,超越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標普500指數及德英等歐美股市。這股強勁的表現,讓台灣證券交易所的營收與稅後淨利均創歷史次高紀錄。
根據數據,台灣證券交易所2023年營收達117.6億元,稅後淨利為90.9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達7.84元,均優於2022年。對此,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表示,未來將以「具國際競爭力的交易所」和「各界信賴的交易所」為定位,並透過雙軸(數位+永續)轉型,來厚植證交所的實力。
林修銘上任以來,積極走訪產業界及政府國發基金,他強調,未來證交所將朝「客戶需求導向,聚焦策略作法」發展。實際上,從2023年起,證交所已推出系列國際開拓行動,多次赴外蒐集意見建議,並調整策略作法。
2023年,台股各項重要數據表現優異,加權股價指數收盤達17930.81點,全年成交值67.21兆元,日均成交值2,812億元,成交值周轉率達121.2%。開戶人數已達1,251萬人,外資持股占比40.63%,全年買超2,754億元,其中11至12月買超達4,200億元。
在股票初次上市(IPO)方面,2023年送件申請42家,比目標的32家超過10家,掛牌28家,創五年來新高,籌資額達337.6億元,亦創歷史新高。近年來,證交所積極推動新經濟產業聚落,到2023年底,新經濟產業市值已達1.01兆元,占比1.8%。
臺灣證券交易所近期公布了2023年度機構投資人盡職治理資訊揭露較佳名單,國泰集團旗下的多個子公司表現亮眼,其中包括國泰人壽、國泰世華銀行、國泰證券與國泰投信,這四家子公司均成功入選,其中國泰人壽更是榮獲連續四度入選的殊榮,成為台灣獨一無二的業界代表。
這次評比的目的是為了提升機構投資人盡職治理的實務操作和資訊揭露品質,強化機構投資人對公司治理的影響力。在這次的評比中,台灣組共有34家、國外組共有5家機構投資人入選,而國泰集團的子公司囊括了其中四席,顯示其優異的表現。
國泰人壽自2016年7月起,成為台灣首家簽署證交所公司治理中心發布的「機構投資人盡職治理守則」的保險業者,不僅領先業界接軌國際責任投資框架,還首創ESG風險審核流程,並設立專職責任投資團隊,全面落實ESG管理制度。
國泰世華銀行則連續三年入選該名單,其專業與影響力在盡職治理方面表現突出。該銀行承諾將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等永續經營因素納入投資評估流程,積極落實責任投資精神。
國泰證券自2019年起每年出具盡職治理報告書,不斷深化永續實踐和盡職治理,透過數位化提升永續影響力,並定期追蹤投資標的ESG風險與碳排量,進行企業議合行動。
國泰投信則率先業界出版中英文版機構投資人盡職治理報告書,提升與投資人的溝通,並計劃在2024年精進ESG投資控管資產,加強與利害關係人的合作,以應對未來氣候風險的挑戰。
近來,臺灣證券交易所(證交所)在推動市場發展和創新方面展現了積極姿態。根據最新數據,過去十年間,台灣ETF資產規模以驚人的速度成長,擴大了21.5倍,同時在全球範圍內也增長了4.6倍。近一年来,台灣ETF資產規模的年增率分別達到了30.2%和15.8%,使得台灣的ETF資產規模已經躍居亞洲前三名。 為了應對全球市場的發展趨勢,證交所正在研議推出主動式ETF,並預計在上半年開放。此外,證交所還將與政策相結合,推動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Reits)的發展,以激活更多的投資標的。 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在10日的發言中指出,未來將與各利害關係人緊密合作,實施永續再造計劃。他強調,台灣資本市場以其良好的公司治理吸引了大量外資,並自2023年起開始建立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生態系統。證交所將打造Investment InfoHub和ESG InfoHub兩大平台,以提升資訊的可取得性和豐富度。 林修銘還提到,證交所將與碳交易所合作,引導企業實施永續減碳措施,並培養上市公司的永續人才。此外,證交所將與國際認證機構合作,輔導企業遵循國際永續揭露準則,並編製實務範例。 為了擴大永續揭露的廣度和品質,證交所將建立永續報告書的數位平台,並利用AI技術輔助審閱永續報告書。同時,證交所將持續優化ESG InfoHub,增加更多的裁罰資訊和指標,並建構ESG資料庫,以引導責任投資。 在落實普惠金融和增強投資人保護方面,林修銘表示,2024年將推動多元化商品,並鼓勵證券商提供金融創新服務,以擴大市場參與。他強調,建立投資人信賴的證券市場,增進監管效能,並推動有效的理財教育和反詐騙宣導是當前的重要任務。 證交所還將鼓勵證券商提供金融創新服務,包括異業合作、拓展機器人理財和線上交易業務。此外,證交所將提升證券商和上市公司的資安效能,並更新交易系統設備,以確保營運持續和降低市場風險。 林修銘強調,證交所將透過「雙軸轉型」策略,打造永續和高效能的服務。2024年,證交所將繼續推進數位轉型,力求更有效敏捷地回應市場需求,並作為市場永續的表率,打造綠色永續證券交易所。 結合指數公司和碳交易所的業務,證交所將掌握客戶需求,開發新商模,提供資訊加值服務。此外,證交所將在2024年推動第一資訊中心綠電使用量達到五成以上,並響應SDGs永續發展目標,從生活各個環節塑造永續文化。
台灣股市最新動態:金融保險、營建、綠能環保、資訊服務、電機類股表現亮麗,國泰金控營收創新高
【台北訊】在最新公布的上市櫃公司2023年12月營收數據中,金融保險、營建類、綠能環保、資訊服務及電機類五大類股表現突出,年增與月增同步呈現正成長。群益投顧研究部副總裁曾炎裕表示,這與電子產業旺季拉貨高峰已過,以及非電子族群在季節性淡旺季效應下的強勁表現有關。
根據統計,這五大類股的月增幅度分別為66.9%、39.02%、33.33%、25.11%、16.45%,全部超過了1成。在金控方面,國泰金控的12月營收達264.18億元,年增達60.93%,月增則有178.18%,雖然受到新台幣升值影響,但全年稅後純益仍達515億元,年成長36%。子公司如國泰世華銀行及國泰投信的獲利也創下歷史新高。
營建類股在年底入帳效應下,12月營收合計達578.4億元,月增39.02%,年增率34.83%,增幅雙位數。法人預期,隨著公共工程推動力道加大,加上政府新政策對移工申請的開放,有望減緩勞務成本上揚,對營造業景氣的好轉抱持樂觀。
證交所新增分類的綠能環保、資訊服務兩族群在12月的營收表現也非常亮眼。綠能環保族群之所以表現突出,主要因全球對淨零碳排的積極推動,對綠能、儲能、創能的需求持續上升。而資訊服務族群則因應AI人工智慧應用及企業導入雲端、物聯網等趨勢,產業發展空間廣闊。
臺灣證券交易所旗下臺指公司,即將進行一波重大改革,以配合交易所「永續、數位」雙軸轉型策略。2024年,臺指公司將大幅擴編人力,增加三成五,同時朝向深化指數業務、創新資訊加值應用以及推廣ESG服務三大新目標前進,力圖實現多元和永續的發展。 目前,臺指公司的主要職能是編制指數,員工編制為20人。但隨著新戰略的推動,證交所暨台指公司董事長林修銘指示,2024年將增加7人,總員額將達到27人。此外,辦公地點也將從現有的地址搬回證交所的台北101大樓39樓,以提升溝通和整合效率。 2024年的工作重點之一是「支援上市公司精進IR與投資人交流」,這包括發展ESG評鑑、建立本地ESG資料庫,並累積專業能力,發展投資人關係媒合服務。這一決策背後的動力來自於近年來國際交易所與指數公司在整合指數、ESG評鑑及資訊服務方面的發展趨勢。臺指公司將參考這些國際趨勢,深化ESG評鑑,建立多層次的ESG資料庫,並積累本地ESG資訊,提供更全面的服務。 未來,臺指公司還將協助機構投資人符合責任投資原則,將ESG因素融入投資流程中,並幫助投資人與被投資公司在共同資訊基礎上進行雙向溝通,進行ESG議合。此外,臺指公司也將借鑒國外交易所的IR服務模式,提供更全面的媒合、介接服務,特別是對於資源有限的上市中小型公司提供更多支援。 在「拓展資訊加值服務」方面,臺指公司將積極響應市場變化,掌握使用者需求,推動資訊加值服務及商品的開發,拓展客群。同時,將結合母子公司資源,發揮集團綜效,並從技術、內容、平台與通路等多個面向提升資訊價值,開發新商業模式。 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顯示了臺灣證券交易所對於市場變化和投資者需求的敏銳感知,以及對於ESG和數位轉型的堅定決心。臺指公司的努力,將有望為台灣資本市場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並促進ESG政策的落實與執行。
凱基證券近年來在資本市場的表現真的是亮瞎眼啦!它一舉囊括了臺灣證券交易所頒發的「攜手同行獎-證券承銷商」、「邁向未來獎-IPO籌資金額」以及「邁向未來獎-IPO市值」三大獎項,成為2023年的推動上市成果三冠王,真的是讓人刮目相看呢!
凱基證券說,它之所以能夠獲得這些殊榮,除了因為在送件經驗上的豐富外,還因為它在推薦及承銷案件上的能力非常出色。去年,凱基證券協助客戶召開了超過200場法說會,透過這些會議,與投資機構客戶進行雙向對話,讓投資人更深入地了解客戶的基本面和未來發展方向,真是做到了三贏的局面。
凱基證券在2023年的資本市場三大籌資金額案件中,主辦了其中三件,年度承銷總金額市占率達到25%,而且連續11年蟬聯股權承銷IPO及SPO案件數的冠軍,這真的是展現了它卓越的承銷能力,也讓客戶對它持續保持著高度的信任。
凱基證券還積極推薦國內外優質企業進入市場,像長榮航太、永道-KY和達發這些公司,都是它推動IPO上市的重要案例。長榮航太是国内最大的飛機維修公司,永道-KY是全球最大的RFID電子標籤ODM供應商,而達發則是無線通訊晶片的設計銷售商。此外,凱基證券還推動了南俊和宸曜這兩家上櫃掛牌公司的上市,南俊是全球知名鋼珠導軌廠商,宸曜則是工業電腦界的新秀。
凱基證券以它卓越的初級權益發行市場成績,在競爭激烈的資本市場中,領先群倫。它還積極整合集團資源,提供企業間策略聯盟和企業轉型等服務,成為台灣資本市場的金字招牌。凱基證券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的價值,努力幫助客戶迎向富足的未來。
台灣資本市場今年(2023年)交出亮麗成績單,展望2024年,臺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林修銘為了讓台股在國際舞台上更加亮眼,提出了五項重點策略。這些策略將朝著壯大市值、活絡流動性等目標全力進發,預計台股市值將挑戰60兆元大關,年成長達5%。整體送件公司家數也將有顯著成長,預計將增加39家,年成長率達21%。 在昨日舉行的歲末新春記者會上,林修銘透露,證交所2023年的自結營收為117.6億元,稅後淨利更是突破90億元,達到90.9億元,每股稅後淨利7.84元,獲利和每股獲利均創下歷史次高紀錄。 林修銘指出,2024年證交所將推動「數位X永續」雙軸轉型,以五大策略來提升台灣資本市場的國際競爭力。這五大策略分別是:壯大資本市場、提升市場價值;結合各利害關係人,實施永續再造;推廣普惠金融,強化投資人保護;提升市場運作韌性,降低風險;以及雙軸轉型來加強證交所實力,打造永續且高效能的服務,奮戰國際市場。 對於如何壯大資本市場,林修銘表示,與國際投資人的對話讓他深刻體認到市值和流動性對外資投資決策的重要性。因此,證交所將短期內採取兩項措施:一是提升已上市公司市值,透過強化投資人關係,增加不同規模上市公司的曝光度,例如鼓勵市值超過百億元的公司增加法說會頻率,以及透過以大帶小策略來增加中小型公司的價值。二是與國際券商、保管銀行合作,透過海外引資,在台灣舉辦大型國際投資論壇等方式,提升台灣資本市場及上市公司的能見度。 中長期來看,證交所將持續發揮產業競爭優勢,並活絡台股量能。這包括與國發會、數發部、經濟部、文化部等機關合作,並引導創投公會、創投基金資金投入;同時,爭取當沖降稅延長、提升IPO籌資效率等措施。 林修銘還設定了一個具體的目標,那就是將台股市值從去年底的56.8兆元提升到60兆元。在增加上市公司家數方面,證交所也訂定了年度送件申請目標為39家,較去年主管機關目標的32家成長21.8%,其中本國公司占18家、KY六家、創新板15家。在送件公司中,新經濟產業在主板占比超過40%,創新板則達到70%。
台灣證券交易所昨日傳出重要新聞,為了全球逐步邁向淨零碳排的目標,我們的證交所正進行一系列的改革和準備。首先,會計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提出了兩個重要的策略來幫助台灣達成2050年的淨零目標。第一個策略是開設碳盤查相關課程,幫助會計師進行相關的進修,第二個策略則是協助企業確定永續指標的準確性。 為了落實這個策略,台灣碳交所已正式成立,並發布了確信準則3410號「溫室氣體聲明之確信案件」。這個準則與企業和市場的脈動緊密相關,因此會計師應該提前做好布局。會計師公會已經陸續開設了溫室氣體排放盤查課程,讓會計師能夠持續進修,準備面對未來的挑戰。 此外,證交所和櫃買中心也對上市櫃公司的永續報告書作業辦法進行了修正。針對那些需要強制出具永續報告書的公司,以及需要加強揭露永續指標的公司,會計師和事務所在滿足一定經驗和部門設置年限的條件下,可以提供永續指標確信服務。 對於那些不是強制確信永續指標的產業公司,如果願意主動提出永續報告書,並對其永續指標進行確信,那麼任何會計師事務所的會計師都可以辦理。這些措施不僅展示了台灣對永續發展的承諾,也反映了證交所對市場透明度和企業責任的關注。
【新聞報導】 標題:國泰集團ESG表現亮眼,多子公司榮獲證交所治理資訊揭露獎項 內容: 在綠色金融與永續發展的趨勢下,國泰集團不僅在ESG(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領域有卓越表現,更積極推動氣候倡議,與多家企業合作,共同促進永續發展。近日,臺灣證券交易所公布2023年度機構投資人盡職治理資訊揭露較佳名單,國泰人壽、國泰世華銀行、國泰證券與國泰投信榮獲入選,其中國泰人壽更以連續四年獲選,展現其在公司治理上的領先地位。 證交所為提升機構投資人盡職治理實務及相關資訊揭露品質,每年定期舉辦評比,並公布較佳名單。今年共有34家國內機構投資人及5家國外機構投資人入選,國泰金控的子公司就有四家上榜,成績斐然。 國泰人壽自2016年7月起,成為台灣首家簽署證交所公司治理中心發布的「機構投資人盡職治理守則」的保險公司。該公司不僅接軌國際責任投資框架,還創新設立ESG風險審核流程,並擁有專職責任投資團隊,全數執行責任投資。 國泰世華銀行連續三年入選治理資訊揭露較佳名單,這顯示該行在盡職治理方面的堅實基礎。該行承諾將環保、社會和公司治理等因素融入投資評估,以責任投資精神,積極落實盡職治理責任。 國泰證券自2019年起,每年出具盡職治理報告書,並在五大類別——永續實踐、盡職治理履行、責任投資、企業議合與利益衝突管理上深耕不斷。該公司透過數位技術,打造出強大的永續影響力,並制定了嚴謹的ESG風險評估投資政策。 國泰投信則是業界率先出版中英文版盡職治理報告書的機構,提升與投資人的溝通。展望未來,國泰投信將加強ESG投資控管,擴大資產範圍,並與利害關係人深度合作,實現股東行動主義,為投資人帶來更優秀的投資回報。 國泰集團的這些努力,不僅獲得市場的高度評價,也得到政府的肯定。在未來,國泰集團將繼續以ESG為核心,推動更多創新,為台灣金融業的永續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臺灣證券交易所(台灣證交所)旗下指數公司自設立以來,就著力於推動指數化投資,並隨著台灣ETF市場的發展,在2023年展現三大亮點:編製超過百檔指數、推廣多元應用;強力投資人教育宣導,推動國際行銷,支持資本市場國際盃;以及推展指數資訊加值服務,擴大資訊服務通路。
2023年對於台灣ETF市場來說是重要的里程碑,因為這是ETF發展的20周年。整體來看,ETF市場已經發展出246檔產品,資產規模更是高達3.89兆元,成為國人廣泛重視的投資選擇。
台灣指數公司在2023年共編製發布了20檔指數,其中以因子投資型八檔和ESG相關的六檔最受歡迎。截至目前,台灣指數公司已編製發布超過100檔指數,涵蓋的資產類別包括上市櫃股票、期貨與選擇權等,橫跨現貨、期貨市場,指數類型則涵蓋市值型、因子投資型、主題型、ESG相關、期權策略指數、槓反型、股利點數指數等。
為了推廣指數應用,並促進資本市場商品的多元化,台灣指數公司至2023年底已累計授權22家投信與證券商發行ETF、ETN、指數基金。此外,在期交所掛牌的指數期貨有三檔,五項政府退休基金績效追蹤指標也相關連。這些相關商品的發行與投資應用的資產規模約為5,559億元,滿足了投資人的多元需求。
台灣指數公司還積極配合主管機關的ESG政策,並與證交所集團共同推動ESG生態系。2023年,台灣指數公司編製發布了六檔ESG主題指數,累計已發布27檔ESG主題指數,這不僅推動了ESG投資的發展,也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投資選擇。
臺灣指數公司昨日宣布推出一項全新指數「臺灣電子成長高息等權重指數」,這是台股市場首個專注於電子業的高股息與成長特性的投資組合指數。該指數由證交所負責每5秒計算並發布盤中即時指數,提供投資者一個便利的分散投資管道。 台指公司表示,這個指數透過等權重加權方法,平均分散投資,有效降低集中性風險。指數的成分股來自上市上櫃的普通股,範圍涵蓋半導體、電腦及周邊設備、光電、通信網路、電子零組件、電子通路、資訊服務等電子類公司。股票的選擇基於流動性檢驗、財務面、現金股利及市值指標,並根據股利率和獲利成長能力計算綜合分數,最終選取50檔股票。 這個指數將由兆豐投信推出追蹤的股票型ETF,為投資者提供更多的選擇。每年6月和12月將進行成分股的定期審核,確保指數的質量和適時性。根據去年11月底的資料,前十大成分股依序為矽統、群光、義隆、神基、文曄、原相、智易、大聯大、昇佳電子及致新。 這項新指數的推出,不僅是台股市場的一項重要創新,也將為投資者帶來新的投資機會,讓他們能夠更加專注於電子業的投資機會。
近年來,ETF在台灣市場上可是熱度飆升,成為投資人們的新興選擇。為了讓大家對ETF有更深入的了解,臺灣證券交易所特別規畫了一系列專題報導,讓大家投資ETF前能夠全面了解這個商品,並注意相關風險。首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ETF吧!簡單來說,ETF就是「交易所買賣基金」,我們台灣叫它「指數股票型基金」。它分為主動式和被動式兩種,被動式ETF主要追蹤指數表現,而主動式ETF則是透過主動操作來追求超越指數的表現。 現在台灣市場上已經開放被動式ETF,而主動式ETF也在研擬中。這些ETF的投資標的非常多元,涵蓋了國內外各種市場和主題,比如美國、印度、日本、歐洲,還有ESG、公司治理、創新科技、房地產、AI、通訊、電動車、生技等。投資策略也是多樣化,有價值型、成長型、配息型等等,可以滿足不同投資者的需求。 雖然ETF提供了多元選擇和便利的投資管道,但投資人還是要注意風險,比如市場風險、集中度風險、流動性風險等等。投資前,一定要確認自己的財務目標和需求,比如有現金流需求的可以考慮高股息ETF,希望參與市場成長的則可以選擇市值型商品。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月配息ETF的推出,也引起了市場的熱潮。但證交所提醒大家,不要將ETF視為每年必定有固定報酬率或配息的商品,實際情況還是要視市場變化而定。 最後,投資前一定要熟悉商品資訊,並注意相關風險。現在有很多管道可以獲取ETF相關資訊,比如證交所ETF專區、櫃檯買賣中心ETF專區、e添富平台、公開資訊觀測站等等。希望這些資訊能幫助大家做出更明智的投資決策。
2024年1月,台灣股市又迎來一波新鮮血液!現觀科(6906)、世界健身-KY(2762)、藥華藥(6446)及玖鼎電力(4588)等4家公司將接棒上市掛牌,讓台股市場更加活絡。根據統計,目前台股一般板上市公司已達997家,再加上創新板10家,主板上市家數累計達1,010家。其中,市值達千億元的藥華藥將成為台股一般板第1,000家上市公司,具有多重意義。 首先,藥華藥的上市意味著生技股市值王,5日市值達1,185億元;其次,上櫃市值排名第五,股價349元,位居上櫃第17高價股;最後,以5日收盤計算,上市生技醫療股市值可望由5,104億元增至6,289億元,占台股市值突破1%。 現觀科以科技股申請上市,預計15日以每股118元上市。若上市後股價表現佳,中籤者有機會賺約6.9萬元。而世界健身-KY將於24日上市,掛牌價已敲定132元,市場預期將引起極大搶標潮。 藥華藥則將於25日在證交所上市掛牌,成為一般板第1,000家公司。玖鼎電力則在1月底於證交所掛牌,承銷價為45.88元,未來上市蜜月期表現佳,中籤戶潛在利益約2.9萬元。這一波上市掛牌潮,將為台股市場帶來更多機會與挑戰。
台灣證交所近期針對台灣存託憑證(TDR)的發行規定進行重大調整,為了保障投資人權益,特別對申請增加TDR發行額度的公司提出更嚴格的條件。根據最新公告,未來欲申請增加TDR發行額度的公司,必須由除外国發行人及其現任獨立董事之外的所有董事,出具終止上市時無限制收購承諾書,才能獲得證交所的同意。
此外,證交所也對「有價證券上市審查準則第28條」進行了修正,增訂了一項新規定:即外國發行人暨現任獨立董事以外之全體董事,已出具臺灣存託憑證終止上市時無限制收購承諾者。
從2008年開放以來,TDR在台灣市場曾經達到35家的最高峰,但由於市場環境變化及多種因素影響,目前只剩下等10家,其餘均已下市。近年來,TDR股價大炒後,不少公司紛紛下市,2023年更曾引發一陣TDR混亂,讓不少投資人慘賠。為了避免此類亂象重演,證交所決定採取上述措施,以維護市場秩序和投資人利益。
這項新規定對於TDR市場的影響將會是深遠的。未來,想要在台灣市場增加TDR發行額度的公司,將不得不更加謹慎地考慮自身的發行策略和市場規則,以確保投資人的權益不受損害。同時,這也將對外國發行人提出更高的要求,他們必須更加注重與台灣市場的適應和合作。
新光金控旗下的元富證券,近來在數位金融領域不斷進步,不僅研發出操作介面流暢、功能強大的「好富投APP」,更在2024年推出一系列開戶優惠活動,吸引投資人目光。該公司積極推動數位化服務,以貼近投資人需求為目標,不斷提升客戶體驗。
為了慶祝新年的到來,元富證券特別推出「投資心選擇、展薪從此刻」開戶優惠活動,投資人只要在即日起至6月30日完成線上開戶,就能獲得400元超商購物金,完成任務還有機會獲得最高200元超商購物金及3,888元台股手續費抵用金。
根據臺灣證券交易所的最新統計,2023年底台股總開戶數達1,251.21萬戶,年增逾49萬戶,其中40歲以下的開戶數占比超過33%,創下新高。這顯示年輕族群對於投資的興趣日益增加,元富證券也積極迎合這股趨勢。
元富證券鼓勵投資人及早做好理財規劃,並遵循穩健的操作紀律,逐步創造被動收入及展薪契機。其「好富投App」結合大數據分析、AI演算技術、敏捷式開發等先進架構,為新手和小資族提供更多投資選擇。
除了開戶優惠,元富證券還推出多項好康活動,如登入APP參加周周抽獎、獲得品牌購物金和手續費抵用金等。此外,高股息ETF近年來依然熱門,元富證券也推出「存才富」手續費雙倍返還活動,吸引投資人積極參與。
元富證券與新光銀行攜手推出的「OU好富投」數位帳戶,讓民眾能夠一站快速開立證券和銀行帳戶,並享有優惠的存款利率和免手續費服務。活動期間,完成首筆電子交易的投資人還能獲得200元超商購物金。
元富證券透過這些活動和服務,不僅照顧到不同族群的理財需求,也為投資人帶來更多實惠和便利。
臺灣證券交易所近期積極推動國際級企業來台上市,傳來一則令人興奮的好消息。日本Vpon威朋控股(VHI)有意棄日轉來台灣,申請創新板掛牌,這將是證交所主板首家掛牌的日本企業。Vpon威朋控股是一家專注於AI大數據技術的公司,它將為台灣資本市場帶來新的活力。
根據證交所3日的公告,目前已有來自日本、新加坡、美國、德國及加拿大等地的新創公司,提出來台上市的規劃。其中,Vpon威朋控股最引人注目,它原計劃在日本上市,但由於感受到台灣資本市場對新經濟和新創發展的支持,決定將台灣創新板作為上市首選。
Vpon威朋控股創辦人吳詣泓表示,台灣資本市場的便利性、交易活絡度、國際化發展及創新服務等特色,吸引了他的目光。他相信台灣創新板將成為亞洲數位科技新創公司上市籌資的佳選,並鼓勵更多公司來台發展。
台灣創新板自開板以來,累計有24家公司申請上市,其中2023年就有14家申請,整體市值已突破1,500億元。產業涵蓋數位雲端、綠能環保、生技醫療及電動車等,對新經濟產業聚落形成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證交所強調,未來創新板將以「創新驅動」的經濟成長模式,幫助企業拓展國際市場,提升營運韌性,展現創新變革能力。證交所目標在三到五年內創新板累計送件達80家公司,十年內超過150家公司,以打造台灣創新經濟的優勢。
此外,證交所將與國發會、數發部、經濟部、文化部、創投公會等單位深化合作,共同推動資本市場的發展。預計將數位雲端、綠能環保及生技醫療等三大新經濟產業打造成市場基石,並將台灣創新板打造為上市主板中的特色精品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