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證券交易所(未)公司新聞
臺灣證券交易所昨(3)日啟動今年股東常會日期的預約登記,許多上市公司搶著要搶先預約好日子,結果一開放就熱鬧起來,早上9點鐘一開放,就有不少日子被秒殺光。到了下午5點,已經有13個股東常會日期的預約額滿了。證交所也提醒大家,還沒有登記的公司,最遲要在3月15日前上線登記,否則可能會違反資訊申報作業辦法哦。 根據規定,上市櫃、興櫃等公司召開股東常會、臨時會,每天的上限是80家。但是,如果前一年度股東會電子投票出席股分超過已發行股份50%,且章程上明文規定董監事候選人提名制,那麼就不受這個限制。所以,那些想在預先規畫的日期召開股東會的公司,就要動員人馬搶先登記。 到昨天下午5點為止,上市、上櫃及興櫃公司共有2,076家已經上線登記了預定股東常會召開的日期,這個比率已經達到了全體上市、上櫃及興櫃公司的96.87%。其中,上市公司有964家已經上線登記,這個比率是全體上市公司的96.69%。而根據統計,5月24日、30日、31日;6月12日、13日、14日、18日、19日、20日、21日、25日、26日、27日這13個日期的股東常會日期已經額滿了,還沒有登記的公司可得要加緊腳步啦!
臺灣證交所今(15)日將開啟今年度的首次主題式業績發表會,這次活動將聚焦於「創新板」,並在15日至18日間進行。這場盛會將邀請泓德能源-創(6873)、雲豹能源-創、倚天酷碁-創、走著瞧-創、金萬林-創、正瀚-創、愛爾達及微矽電子等八家創新公司參與,共同探討產業最新動態和發展趨勢。 為了幫助創新事業更早地進入資本市場進行籌資,並激發產業創新活力,形成產業創新聚落,臺灣證交所於2021年7月創設了「臺灣創新板」。至今,已有14家公司申請在創新板掛牌上市。目前,創新板已從去年的一家公司迅速成長至10家,整體市值也突破了1,500億元,涵蓋了數位雲端、綠能環保、生技醫療及電動車等多個新興產業,為新經濟產業聚落的形成帶來動力。 本次主題式業績發表會將讓參與的創新板公司展現在各產業中的競爭優勢,並提升公司資訊的透明度。此外,還將邀請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六所就創業生態系的發展進行專題演講。由於現場每場次限額50人,所以從即日起開始接受報名。 臺灣證交所也強調,為提升上市公司財務和業務資訊的透明度,並讓投資人能夠更方便地獲取企業訊息,將持續鼓勵上市公司自行辦理或參加實體或線上法人說明會。從2023年起,上市公司每年須選擇一場次參加的法人說明會,並將會議的影音資訊申報上傳,中英文簡報檔中需詳實說明會議簡報相關的財務業務資訊,以提升資訊對稱性並強化資訊揭露品質。
台灣證券交易所再傳佳音!國際知名AI大數據技術公司日本Vpon威朋控股(Vpon Holdings Inc.,VHI)決定棄日投台,將創新板作為IPO上市的首選地點。消息指出,Vpon威朋控股預計今年上半年向台灣證交所提出申請,這將成為日本企業在台灣首次申請上市的重大事件。 創新板自開板以來,雖然初期成效不彰,但在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的帶領下,已經重新定位,並致力於打造為上市主板特色精品店。林修銘提出兩大策略,一方面是證交所主動出擊,親自參與各類新創活動,並積極招商及引資;另一方面則是與五大部會及創投公會深化合作,以強化鏈結資源,擴大影響力。 過去一年,創新板吸引的申請送件數量明顯增加,去年共有14家公司申請上市,比前年的8家大增。迄今已有10家公司成功掛牌,整體市值突破1,500億元。這一成績的取得,得益于林修銘董事長的積極推動以及與多方的合作。 日本Vpon威朋控股的進度最快,自去年12月起已開始接受元大證券的輔導,預計最快六個月後就可以向證交所提出創新板上市申請。這不僅是台灣資本市場的又一次突破,也顯示了台灣對創新企業的吸引力。 從2014年日本最大中古車交易平台公司Auto Server上櫃開始,到2016年的F-紅馬、大拓-KY兩家公司,雖然F*AS、F-紅馬已經下櫃,但大拓-KY仍在上櫃。如今,Vpon威朋控股的加入,將為台灣資本市場帶來新的活力。
日本Vpon威朋控股決定棄日來台,申請在台灣創新板掛牌,這個消息讓台灣證交所的士氣大為提升。Vpon威朋是一家專注於AI大數據技術,幫助日本政府以及多個亞洲金融機構進行數位轉型的創新企業。由於背後的大股東和顧問群來頭不小,其中還包括日本政府本身,這讓該公司受到市場的廣泛關注。Vpon威朋在創新領域內享有盛名。 我們來看看Vpon威朋的股東名冊,其中持股超過10%的股東有Wudy KK.、Vady Inc.、Cool Japan Fund Inc.、Trustbridge Partners IV, L.P.、Vpon Inc.等五家。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持股達13.33%的酷日本基金(Cool Japan Fund Inc.),這家基金是由日本政府與多家知名私人企業共同出資成立,其中日本政府出資比例高達九成,而私人企業則包括瑞穗銀行、日本最大的廣告集團電通、航空巨頭ANA控股以及遊戲大廠萬代南夢宮控股等。 Vpon威朋的顧問群也不輸於其股東背景,包括前國發會主委和國家發展基金召集人陳美伶、台灣IBM前總經理許朱勝等重量級人物。儘管Vpon威朋的根在台灣,但為了準備在日本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公司已經轉變為日本企業架構,註冊為日本公司,並且得到了大量的日資支持。 去年初,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積極接觸並推動了這項計畫,讓Vpon威朋決定將創新板上市目標從日本轉移至台灣。過去,由於台灣創新產業發展環境不夠成熟,許多新創公司在籌資時都會選擇將出海作為最後的選擇。如今,Vpon威朋的來臨,不僅為台灣創新板帶來新鮮血液,也象徵著台灣創新環境的逐漸成熟。
台灣證券交易所於近期指出,在2023年台股的亮眼表現下,台灣已躍升為全球第21大經濟體,並在國家總體競爭力上達到全球第六名。對於2024年的展望,證交所寄予厚望,期待台股能繼續欣欣向榮,並持續加強台灣資本市場的競爭力,吸引更多國內外投資。
面對地緣政治的動盪及主要央行維持高利率的環境,台灣資本市場在2023年展現了強大的抗風險能力。證交所指出,台股在這樣的環境下,憑藉穩健的基本面、良好的公司治理,以及產業相關題材的帶動,加權股價指數表現突出,年底收盤點數達1,7930點,年漲幅達26.8%,在亞洲市場中位居第二。與美國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S&P500、英國FTSE、德國DAX及法國CAC等指數相比,台股的漲幅也是領先的。台股市值達到56.84兆元,較2022年成長28.4%,並比十年前成長1.3倍。
2023年,投資人參與熱度達到前所未有的高,成功揮別了2020至2022年連續三年的外資賣超狀況。發行市場充分發揮了籌資機能,帶動股票初次募股(IPO)成績再創新紀錄。全年共有42家企業送件上市,創近十年新高,28家公司成功掛牌,也是近五年最高。IPO籌資金額達到337.6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年輕族群的參與也帶動了市場的活力,零股、定期定額及ETF的成交值均創下新高。其中,盤中零股成交值自實施以來增加了15倍,2023年前11月定期定額投資達864億元,年增近五成。
證交所強調,在高利率環境下,如何與全球資金競爭,充分扮演企業籌資夥伴的角色,協助企業應對國際碳關稅及永續浪潮,是證交所積極應對的課題。未來,證交所將持續吸引更多國內外投資,為台灣經濟帶來更多的創新與成長動能。
生技產業在台灣再次掀起IPO熱潮,許多公司積極準備上市,其中至少有20家公司正在為此暖身。在這股熱潮中,昱展新藥、藥華藥、佑全等七家公司已經通過主管機關的審議,有望在2024年第一季轉板掛牌,為新年開出好彩頭。 昱展新藥預計在1月下旬掛牌,這家公司的明星產品是长效型鴉片成癮注射劑ALA-1000,該產品已經以8.62億美元的新藥授權金賣給國際戒毒藥物龍頭藥廠Indivior。由於Indivior支付的150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4.8億元)簽約金已於2023年第四季入帳,使得昱展新藥的每股稅後純益(EPS)貢獻超過8元,預計將帶來營運轉盈,並在2024年分配股利。 昱展新藥董事長林東和表示,公司已與Indivior完成技術轉移,並正在討論ALA-1000的三期臨床試驗設計方向。該產品有三種劑量,公司正在與授權夥伴討論三期臨床的劑量組合及試驗設計,預計第一季完成後,將向美國FDA提出申請,並在第二、三季展開臨床試驗。 藥華藥也有望在第一季上市,該公司2023年的封關市值達到1,177億元。藥華藥的治療紅血球增生症新藥Ropeg已取得歐美日三大市場的藥證,旗下PD-1抑制劑單株抗體新藥P1801和創新长效型干擾素P1101,也將進行末期腫瘤治療的一期臨床試驗,並已向衛福部申請人體臨床試驗審查,預計2025年完成劑量遞增階段。 這波生技IPO熱潮,部分來自於保瑞、泰博轉上市,以及正瀚、金萬林轉創新板的成功掛牌。由於櫃買中心於12月1日通過國邑、昱展和佑全的上市案,加上藥華藥、望隼、諾貝兒和沛爾也分別獲得台灣證券交易所和櫃買中心的多重通過,法人普遍看好今年第一季生技股將上演吸金大戲。 此外,永鴻生技、共信-KY、向榮生技、漢達、醫影和樂迦再生等公司已向主管機關申請上市,並等待審議;鑫品和生合則已在興櫃登錄;台新藥、全福、華上則已獲科技事業核准函,這些公司都將成為生技類股的新生力量。
2023年,台股市場波動頻繁,不僅美股升息帶來壓力,民生物資的漲價也讓許多人感受到生活壓力。在這樣的背景下,定期定額投資方式因為其長期規律和分散風險的優勢,逐漸受到投資者的青睞。無論是股市的急漲還是重挫,都能看到台股定期定額的投資金額持續創新高。
根據臺灣證券交易所最新統計,證券商承作的定期定額投資金額已達到95.71億元的新紀錄。在熱門ETF定期定額標的方面,前20大ETF交易參與投資人數量也超過百萬人。這些數據顯示,台股定期定額已經成為一股強勢趨勢,而ETF更是大家熱烈參與的定期定額選擇。
元大證券近期推出的三組定期定額「投資組合」,讓投資者能夠一鍵下單,一次買進三檔熱門ETF標的。投資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投資組合,透過分散資金於不同標的來降低風險,並有機會實現月月領息的目標。
為了滿足投資者的期待,元大證券還將持續優惠活動,台股定期定額將持續享有手續費均一價至2024年12月31日。活動期間,首次新增台股定期定額契約並成功扣款3次,或新增投資組合定期定額契約並成功扣款1次,新、舊戶均可獲得700元及200元的手續費抵用金。
元大證券提醒投資者,在做定期定額的投資規劃時,無論是選擇發薪日還是專屬幸運數字日期,維持持續且規律的投資,都有機會降低平均投資成本並分散風險,享受微笑曲線的複利果實。更多活動詳情可至元大證券官網了解。
2023年,台股市場揚眉兔氣,展現出令人矚目的六大佳績。首先,台股指數表現亮眼,僅次於日股,成交值創下歷史次高紀錄。統計顯示,台股加權指數全年上漲26.8%,成交值逆勢成長12.8%,達到67.21兆元,日均值更達2,812億元,較前一年度增加16.1%。這不僅顯示出投資人對市場的樂觀預期,也反映了台股的強大吸引力。 接著,國內投資人參與度達到空前高水平,外資終結連續三年的賣超現象。到2023年底,開戶人數達1,251萬人,其中20~30歲的開戶數已突破該年齡層的5成。市場交易人數也創下564萬人的新高,顯示普惠金融成效卓著。在海外實體引資重啟的幫助下,國際資金回流,全年呈現淨買超2,754億元。 台股的活絡也帶動證券商獲利,為國庫挹注豐厚稅收。2023年11月底止,全體證券商稅後純益達621.31億元,年增高達78.94%。證交稅累計前11月達1,776億元,僅次於2021年,為歷年同期第二高。 IPO籌資方面,創新板在2023年共申請14家,較2022年增長近2倍,已有十家公司掛牌,產業涵蓋數位雲端、綠能環保、生技醫療及電動車等。多元化產業成效顯現,新經濟市值突破1兆元,生技產業市值超越5,000億元。 上市公司營運穩健,積極回饋股東。2023年前11月上市公司營收33.68兆元,前三季稅前盈餘2.76兆元。現金股利共發放1.9兆元,為歷史次高水準。 最後,台灣在亞洲公司治理評鑑中再創佳績,與新加坡並列第三,僅次於澳洲、日本。這不僅反映了台灣公司在公司治理及永續發展上的努力,也顯示主管機關政策領導的成效。
臺灣證交所為了讓投資人們在使用官網時更加便利,從即日起對官網的統計報表專區進行了全面優化。這次更新後的專區介面採用了二維檢視呈現方式,橫向展現當年度的月份或季度,而縱向則顯示各報表的名稱,讓操作流程更加簡單易懂。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介面更新了,但各統計報表的原URL還是會保持不變,下載網址路徑也一樣會維持一致,這樣的設計讓用戶在查找資料時可以更加順暢。證交所強調,這次的新介面設計旨在提供用戶更親切、更友善的使用體驗。 此外,為了讓資訊傳遞更加集中,證交所的「觀點」專區已在2023年11月27日上線,取代了官網原出版品專區的角色。從2024年1月2日起,原出版品專區將正式停用。之後,《證券服務》和《證券市場發展動態》雙刊將停止發刊,但相關的研究報告以及《證交所60週年特刊》將會被整合到「觀點」專區的「改版前期刊」文章分類中,方便投資人查找歷史文獻。
台灣股市在2023年面臨多項挑戰,不僅有美股升息的壓力,還有民生物資漲價的問題。在這樣的環境下,定期定額投資顯得格外受歡迎,因為它的長期規律和分散風險的能力。最新統計顯示,證券商承作的定期定額投資金額已經創下95.71億元的新紀錄,顯見投資者對這種投資方式的信心。尤其在ETF市場,百萬投資人參與熱門ETF定期定額標的,這一點從月分統計前20大ETF交易數據中可以看出來。
元大證券近期推出了三組「投資組合」,讓投資者可以一鍵下單,一次買進三檔熱門ETF標的。這樣的服務不僅方便,還能讓投資者透過分散投資來降低風險,並有機會實現月月領息的目標。為了滿足投資者的需求,元大證券還將台股定期定額的手續費優惠活動延長至2024年12月31日,活動期間成功新增台股定期定額契約並成功扣款三次的投資者,可獲得700元的手續費抵用金;新增投資組合定期定額契約並成功扣款一次的,新、舊戶分別可獲200元的手續費抵用金。
元大證券強調,投資者在規劃定期定額投資時,無論是選擇發薪日還是專屬幸運數字日期扣款,持續且規律的投資可以降低平均投資成本,並有效分散風險,享受微笑曲線的複利效益。更多活動詳情和相關資訊,請投資者訪問元大證券的官網。
台股在2023年交出亮眼成績單,創下多項歷史紀錄。根據台灣證券交易所的統計,台股去年表現可圈可點,包括指數漲幅、外資參與度、投資人開戶人數、定投金額成長、證交稅收入、IPO籌資額、現金股利、生技產業市值、新經濟產業發展,以及公司治理評鑑等十大驚喜。
首先,台股去年大盤漲幅達26.8%,在亞洲市場中位居第二,僅次於日本。市值方面,台股也創下56.84兆元的新高。此外,外資在台股的參與度也顯著上升,結束了連續三年的賣超,淨買超達2,754億元。
台灣投資人的參與度也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去年底開戶人數達1,251萬人,其中53%的民眾擁有交易帳戶,20至30歲年齡層的開戶人數更突破該年齡層的五成。
定投風潮在台股中蔚然成風,前11個月投資金額達864億元,年成長近五成。這一點不僅反映了投資者對台股的信心,也顯示了台股市場的活力。
證交稅收入方面,台股表現也相當出色。前11個月證交稅達1,776億元,為歷年同期第二高。這一成績對國庫來說是一大助力。
在IPO方面,台股也創下新紀錄,全年IPO籌資金額達337.6億元,送件上市家數42家。這一點不僅為台股市場注入新鮮血液,也為產業多元發展厚植實力。
現金股利方面,台股去年發放的2022年度現金股利達1.9兆元,創歷史次高。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陳奕光預期,上市櫃公司去年獲利將回升至3兆元以上,今年發放的2023年度現金股利將優於2022年。
生技產業方面,去年底時生技產業市值突破4,800億元,申請中公司則超越5,000億元。這一成績反映了台灣生技產業的發展潛力。
新經濟產業方面,在創新板條件鬆綁及生技產業發展帶動下,台灣新經濟市值飛越1兆元大關,展現出多元化產業的成效。
最後,台灣在亞洲公司治理評鑑方面再創佳績,根據亞洲公司治理協會(ACGA)最新公布的「CG Watch 2023」,台灣在亞洲12個國家的公司治理排名與新加坡並列第三,僅次於澳洲、日本,為歷年來最佳成績。
臺灣證券交易所去年展現驚人表現,推動資本市場大躍進,共創下八大亮點。其中,股票首次公開發行(IPO)全年吸引42家公司申請上市,創下近16年來新高紀錄,大幅超過主管機關目標31.2%。創新板、上櫃轉上市等兩大族群成為創新動能的主力。為了壯大資本市場,證交所積極推動「產業、商品類別、資金來源」多元化策略,透過重新畫分產業分類、鬆綁創新板規範及強化生技產業占比等措施,吸引新創企業和生技公司搶進申請集中市場掛牌,其中新創企業有14家,生技公司有4家。 在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的領導下,引進外商企業超前財測的作風,進行規範鬆綁,主動拜訪潛力公司,並與證券商合作招商,使得去年上市申請送件和掛牌均取得佳績。去年證交所的表定申請上市送件家數目標為32家,但實際達成42家,創下2007年以來最亮麗的成績;而去年掛牌家數達28家,為近五年來新高。 交易面也有四大亮點,其中集中交易市場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在11、12月在外資回補下,展開新一波攻勢,指數收在17,930.81點,帶動漲幅約26.83%,逆轉前一年下跌22.4%的颓勢。上市股票總市值達56.84兆元,年成長28.4%,創歷年年底市值的歷史新高。全年總成交金額67.2兆元,較前一年成長12.8%,外資及陸資全年總買入金額為21.2兆元,總賣出金額20.9兆元,合計買超2,754.5億元,終止連三年賣超的現象。
臺灣證交所為了讓創新板更加活絡,不僅增加掛牌公司,還在交易規則上不斷推出新招。最近,它宣布了一個重磅消息:從2024年1月1日起,創新板上的股票將正式納入信用交易標的。這一舉動意味著創新板上的投資者將有更多元化的交易選擇。 這並不是臺灣證交所首次對創新板進行改革。去年9月,證交所已經鬆綁了市值和營收的上市標準,並將轉板時間縮短。此外,還降低了合格投資人的資格條件。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讓創新板更加適合中小企業和創新企業發展。 此次放寬借券及款項借貸等標的範圍,是對創新板的一次重大突破。這將使得創新板上的股票更易於進行信用交易,進而吸引更多投資者參與。對於創新板上的公司來說,這一政策將提供更多融資渠道,幫助他們更快地發展。 總結來說,臺灣證交所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不僅提升了創新板的吸引力,也為台灣的創業環境注入了新的活力。未來,隨著更多創新企業在創新板上掛牌,我們有理由相信,台灣的創業氛圍將會更加熱鬧。
臺灣證券交易所最近公布了2023年度的機構投資人盡職治理資訊揭露較佳名單,這個名單的出現,主要是為了鼓勵各機構投資人更加注重相關資訊的揭露品質。這次的表揚名單裡,我們看到了不少我們熟悉的臺灣企業,像是永豐投信、中央再保險、元大銀行等,共計有34家受到表揚。而在國外組別,我們則看到了像BlackRock, Inc這樣的知名投資公司入選。 為了持續提升機構投資人的盡職治理實務和資訊揭露品質,臺灣證券交易所特別成立了機構投資人盡職治理守則諮詢委員會,並建立了公開評比機制。這個機制會每年定期進行盡職治理資訊揭露較佳名單的評比。 2023年度的評比標準主要分為兩大主軸:政策制定與揭露,以及盡職治理報告內容。總計有30項指標,其中政策制定與揭露部分,主要評比盡職治理政策、利益衝突管理政策、投票政策的揭露完整性;而盡職治理報告內容則包含了盡職治理報告與股東會投票紀錄等,像個案說明、被投資公司對話及互動情形、逐公司逐案的投票紀錄及反對議案的理由等相關資訊。
2023年台股基金表現亮眼,科技型基金領軍!根據統計,今年台股主動式基金交出亮眼成績,各類投信台股基金包辦所有股票型基金前段班。其中,科技型基金平均報酬率逾6成,表現最為出色。在個別基金方面,即使最差的基金也至少有83%以上的漲幅,甚至有基金表現達到103.11%。 展望2024年,投信法人對台股多頭行情仍保持信心。群益長安基金經理人王耀龍指出,聯準會升息循環即將結束,市場預期明年聯準會可能開始降息,全年降息達3碼。美債殖利率下滑有利股市表現,台股自11月初短暫跌破16,000點後,反彈至17,500點,整體氣氛轉向樂觀,預期台股仍有機會挑戰18,000點。 安聯投信台股團隊表示,2023年上半年台股在AI主題帶動下表現強勁,但第三季受到利率政策滯後效應等因素影響,出現回檔。不過,隨著市場回溫、庫存調整結束,以及美國相關數據、市場對利率政策與降息預期樂觀程度提高,第四季台股動能回溫,也迎來了亮麗的封關行情。 證交所統計顯示,2023年11月外資累積買超近2,400億元、12月買超累積逾1,800億元,成為近期推升台股的動力之一。安聯投信分析,過去一年全球市場籠罩在升息壓力中,但11月情況說明情勢轉向,升息壓力消除。在利率有望維持高檔及聯準會政策下一步轉折明朗前,市場有望在觀望中持續推進,加上短單效應續發酵,有利延續元月效應。 產業方面,投信法人看好AI PC、網通、AI伺服器、矽智財、IC設計、電動車、車用零組件、記憶體、矽晶圓、被動元件等相關類股。晶片大廠英特爾正式發表新晶片Intel Core Ultra處理器,主打AI PC與AI伺服器效能,宏碁、華碩、微星、技嘉等廠商也推出新品搶市,AI PC有機會帶動新一波風潮。AI伺服器族群近期已開始有好消息,第一季可能鬆綁中國禁令,AI伺服器亦將有機會重回主流。
臺灣證券交易所最近宣布了一個大好消息,從明年(113年)1月1日起,創新板上的股票將可以進行信用交易、借券以及款項借貸等操作,這個決定讓市場上掀起了一陣熱潮。根據統計,截至今年11月底,全台場合格投資人戶數已經突破25.3萬戶,這個數字比去年同期成長了一倍多,看來創新板的吸引力是越來越強了。 目前創新板上共有10家公司掛牌,其中錼創科技-KY創、泓德能源-創、雲豹能源-創、倚天酷碁-創這四家公司已經滿足掛牌6個月的資格。到今年第三季底,這四家公司的每股值分別為19.68元、50.27元、32.15元及18.45元,都超過了票面10元以上的標準。但是,他們是否能夠取得信用交易資格,還要等證交所的正式公告。 證交所還表示,為了讓創新板更加活絡,他們在今年9月已經鬆綁了市值與營收的上市標準,並縮短了轉板時間,還降低了合格投資人的資格條件。這些措施將從明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並已經公告相關規章。 此外,證交所還推出了「創新板合格投資人推廣獎勵活動」,這個活動也得到了市場上投資人的熱烈響應。活動持續進行中,合格投資人只要在12月底前登錄活動網站,就有機會獲得Gogoro Delight電動機車或iPhone 14 Pro 128GB手機。這個活動的熱烈程度從合格投資人戶數的增長就可以看出,市場對創新板的期待值非常高。
臺灣證券交易所今(29)日將召開上市審議委員會,會中將審議多起上市案,其中最受矚目的莫過於有成精密(4949)的上市申請。不僅如此,大武山(6952)、日盛台駿(6958)、成信實業(6969)等公司也陸續湧現,力圖在年底前完成上市申請,今年累計已有23家國內公司及14家國內企業提出上市申請。 有成精密董事長陳思銘領軍,公司實收資本額達6.07億元,產品線涵蓋太陽能模組生產、品牌經營,以及能源整合管理服務等。2022年,公司稅前盈餘達6.14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更是亮麗的10.14元。 大武山牧場科技公司董事長林鳳春帶領,公司實收資本額為6.075億元,主打鮮蛋及蛋加工品。2022年,公司稅前淨利為1.94億元,EPS為2.91元。 日盛台駿國際租賃公司則由王道銀行轉投資44.27%,國鈺投資持股19.41%,董事長簡志明領軍,公司實收資本額35.12億元,從事車輛分期、設備融資租賃等業務。2022年,公司稅前淨利達8.95億元,EPS為2.93元。 成信實業董事長陳鵬領導,公司實收資本額為4.74億元,主要業務包括矽晶產業循環再利用、資源循環材料開發製造及顧問服務。2022年,公司稅前盈餘870萬餘元,EPS為0.23元。
金管會今(27)日公告,明年台灣證券期貨市場的開、休市日期。來年農曆春節前最後交易日落在2月5日,也就是所謂的封關日,而結算交割則會在2月6日和7日進行。春節後,市場將於2月15日重新開始交易。至於上市櫃公司的2024年1月營收最後申報日,則是2月15日,不再延長。 農曆除夕是2月9日,因此台股將從2月6日開始休市,直到2月14日,共計休市9天。2月15日將迎來春節後的首個交易日,也將開啟紅盤交易。值得注意的是,期貨市場在2月5日當天雖然是農曆春節前最後交易日,但當天還會有夜盤交易,直至次日上午5時收盤。金管會已經要求臺灣證券交易所(證交所)公告相關開(休)市事宜,並提醒期貨商及交易人注意。 根據證交所的公告,除了農曆春節的連休外,台股還將在和平紀念日、兒童節、民族掃墓節、勞動節、端午節、中秋節以及國慶日等節日共計休市14天。這意味著,來年台灣證券市場將有較長的休市時間,對於投資者來說,在規劃交易和結算交割時需要特別注意這些日期。
臺灣證券交易所近期行動不斷,為了幫助年輕一代建立健康的投資習慣,特別在27日於國立嘉義大學舉辦了本年度最後一場金融教育系列校園講座。這場講座特別邀請了知名財經主播周恬吏與年輕學子們分享理財經驗,強調投資紀律和風險意識的重要性。
證交所自110年上學期以來,積極落實金管會的投資教育政策,與各大專院校合作,已成功舉辦了11場校園講座,每場都有超過百人參與,反應相當熱烈。
在開場時,證交所總經理簡立忠提到,截至11月底,台股開戶人數已達1,248萬人,其中40歲以下的開戶人數接近412萬人,這個數字占到了三分之一,顯示投資人群體正在加速年輕化。
簡立忠總經理強調,股市波動時,投資風險也隨之增加,因此了解財商品知識、認識自己的性格和風險屬性非常關鍵。他還提醒年輕人要小心社群媒體上的金融詐騙訊息,不要盲目跟風,要衡量自身的風險承擔能力,以降低投資和交易風險。
證基會副總王甡表示,投資理財不再只是金融專業人士的專業領域,而是人人應該具備的基本知識技能。證基會開辦了各種職前訓練課程,並協助證券周邊單位辦理投資人教育宣導活動,希望同學們從學習階段就能開始學習證券知識,為未來的理想生活奠定基礎。
嘉義大學副校長陳瑞祥表示,本次講座的目的是提升同學對金融專業知識的認知,為未來的生活做好規劃。他感謝證交所舉辦這樣的金融教育講座,並鼓勵同學們及早學習理財新知。
講座中,知名財經主播周恬吏分享了她的投資理財經驗,強調年輕人最大的本錢就是「年輕」,利用時間的優勢,可以等待更長時間來獲得最佳投資報酬率。她也提醒年輕學子在開始投資前,必須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念,並注意投資時可能伴隨的風險。最後,她也提醒大家近期投資詐騙案件頻發,一定要謹慎防範。
【台北訊】在剛剛結束的法說會上,鑽石投資(6901)總經理鄭淑玲透露,公司正規畫在適當時機,透過鉅額交易或發行GDR(全球存託憑證)的方式,來處分合一(4743)的所有股份。這是鑽石上市以來首次舉行法說會,由於今年申請上市時已有相關承諾,因此處分合一股份的計劃成為投資人關注的重點。 鄭淑玲強調,合一新藥在今年的發展上取得重大突破,其糖尿病足潰瘍新藥「速必一」已取得中國大陸藥證,並正與當地藥廠洽談授權,預計明年將搶攻大陸每年超過830萬的病患治療市場,這將使合一從研發型新藥公司轉化為市場型生技企業。 對於如何退場,鑽石副總裁兼法遵長吳友梅表示,公司內部已設立停利與停損機制,當未實現獲利達到原始投資成本的3倍時,將進行執行;達到5倍時,則會有停利措施。若未實現獲利較原始投資成本減少30%,將啟動預警;減少50%時,則會啟動停損機制。 在今年的投資案中,鑽石投資以第四季增資永笙生技和新投資的新析生技為代表。新析生技是中研院獨立出來的公司,專研高階實驗室設備,今年已成功開發全球首創細胞內可抓式顯微鏡技術。永笙則專攻臍帶血細胞儲存,兼具幹細胞與免疫細胞治療,預計明年上半年將取得美國第一張臍帶血BLA藥證,並計劃明年提交申請證交所創新板。 最後,鄭淑玲透露,鑽石投資今年上市共募集44.88億元,其中40億元將投資兩家公司,分別是鑽石高新與鑽石一號,各投20億元。鑽石高新主要投資中晚型標的,而鑽石一號則重點投資已進入市場商化階段的生醫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