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證券交易所(未)公司新聞
【台灣新聞】證交所大改革!明年起取消興櫃櫃櫃滿月規定,外資上市更便捷
親愛的讀者們,今天要帶給大家一個關於台灣證券市場的重大新聞!從明年1月1日起,台灣證券交易所將進行一項重大改革,這將對台灣的投資環境帶來深遠的影響。
根據證交所的最新公告,未來興櫃一般板及興櫃戰略新板將進行整併,合併為單一板塊。這意味著,未來的興櫃市場將更加整合,對於公司上市流程的規定也將進行調整。
其中,最受矚目的改革之一就是正式刪除申請上市「須登錄興櫃一般板滿二個月以上」的規定。這一變革將大大簡化上市流程,讓更多公司能夠更快地上櫃。
對於外國公司來說,這個變革更是意味著一個好機會。未來,外國第一上市的公司,將可以先由主辦證券承銷商進行上市輔導,或者申請其股票登錄為興櫃股票櫃檯買賣,滿足六個月後,即可受理上市申請。這一政策將大幅降低外資來台上市的成本和時間。
證交所表示,這項改革旨在提升台灣證券市場的效率和競爭力,同時也為台灣的投資環境注入新活力。未來,我們將繼續關注這項改革的進展,並為讀者們帶來更多相關的報導。
市場波動中,台股ETF定期定額交易戶數衝破百萬大關,創下新高紀錄。其中,高股息類型ETF近期增戶速度驚人,成為投資人逢低加碼的首選。根據證交所最新公布的定期定額交易戶數統計,熱門ETF前20名總戶數達到100.3萬人,超越個股的30.6萬人,顯示ETF成為小資族進入台股市場的主要投資工具之一。雖然近期美台股月線連三黑,市場信心受衝擊,但ETF存股族依然把握波段低點進場。復華台灣科技優息(00929)近三個月增加1.7萬戶,增幅達163%,成為最受青睞的ETF之一。群益台灣精選高息也增加1.4萬戶。此外,國泰永續高股息、元大高股息等ETF,雖然近期股價受AI概念股波動影響,但戶數仍增加近萬戶。投信業者認為,定期定額適合台股等波動度較大的市場,具有分批進場、平均成本、分散風險等優勢,適合各類投資人參與。復華台灣科技優息ETF經理人許忠成分析,台股在經過波動修正後,隨著美債殖利率回落和經濟底盤落底,電子產業需求回溫,預計台股將迎來復甦。建議投資人可透過電子股ETF布局,把握2024年的回升機會。法人也指出,台股高殖利率加上元大高股息等ETF的優異表現,吸引愈來愈多人投入。不過,市值型ETF在第四季表現強勁,若科技股復甦態勢明確,將成為明年最具成長潛力的標的。建議投資人分散配置不同特色ETF,捕捉最佳投資機會。
台灣證券交易所昨日(14日)公布10月份定期定額交易戶數統計排行月報表,結果顯示,元大台灣50(0050)、國泰永續高股息、元大高股息三檔ETF定期定額交易戶數均超過20萬戶,呈現三強鼎立局面。其中,元大高股息在10月達到20.4萬戶,創下新高;元大台灣50與國泰永續高股息分別為21.5萬戶和20.8萬戶,也持續創高。這三大ETF已經成為投資人定期定額投資的首選。
報告指出,ETF前二十大定期定額交易戶數合計數在10月達到100.3萬戶,月增2.8萬戶,較同時期的個股表現30.6萬戶,月增0.1萬戶,顯示投資人更傾向於選擇ETF作為定期定額的投資工具。ETF前五強依序為元大台灣50的21.5萬戶、國泰永續高股息20.8萬戶、元大高股息20.4萬戶、富邦台50的11萬戶、元大台灣高息低波6.3萬戶。
在ETF排名方面,元大高股息、復華台灣科技優息以及群益台灣精選高息三檔單月增加戶數超過0.5萬戶,其中元大高股息增加最多,達6,720戶。群益台灣精選高息排名上升一個名次至第八大,群益台ESG低碳50則從第18大躍升至第15大。
個股方面,前20大排名無變化,前五強依序為台積電6.03萬戶、兆豐金3.4萬戶、玉山金3.04萬戶、合庫金2.1萬戶、第一金1.8萬戶。
定期定額交易成為台股穩健力量之一,證券商承作的定期定額業務在8月突破90億元後,9月達91.2億元,10月則攀升至95.7億元,創下新高紀錄。國泰投信分析,台股第4季表現常優於其他季度,近十年來第4季平均報酬達4.5%,正報酬率超過九成,因此投資人現在參與高股息ETF的除息表現或市值型ETF與大盤的連動機會,都是不錯的投資時機。
【台股新聞】
今(2023)年10月,台灣證券交易所統計全體上市公司營收,結果令人振奮。這個月全體上市公司的營收高達3兆4,885億元,創下了今年單月的新高!但若和去年同期相比,還是衰退了499億元,年減收斂至1.41%。不過,累計到前十月,整體營收為30兆3,752億元,較去年同期衰退3兆4,327億元,年減幅度為10.15%。
在這些數字背後,我們看到了各個產業的動態。本國及第一上市公司的數量分別為910家和79家,總計989家。在10月營收成長較大的產業中,我們看到了觀光餐旅業的復甦,這要歸功於跨境旅遊需求的增加以及疫後客流量的回升。金融保險業也因為保險淨收益的增加而表現亮眼,而其他業因個別公司進入施工入帳旺季及認列投資標的評價損益變動,營收也有所成長。
然而,也有一些產業的營收並不如意。在10月營收衰退較大的產業中,航運業因通膨壓力導致市場需求下降,運價下跌。運動休閒業則因代工客戶調整庫存,去年基期較高,營收下滑。水泥工業也因中國房地產景氣不佳,水泥需求低迷,營收也受到影響。
至於累計前十月營收成長較大的產業,觀光餐旅業依然表現出色,而汽車工業則因車用晶片供應及航運問題緩解,營收也有所回升。資訊服務業則因雲端、金融及零售業軟硬體建置需求增加,營收也呈現成長。
反觀營收衰退較大的產業,航運業繼續受到通膨壓力的影響,運價持續下跌。塑膠工業則因總體經濟衰退,下游廠商調節庫存,產品價格下跌,營收也受到衝擊。光電業則因需求下滑,營收也出現衰退。
台灣證交所盛大舉辦第20屆「校園證券投資智慧王」競賽,吸引全台71所大專院校的1,615支隊伍參與,總計有4,845位大學生投入比賽,顯見這項活動在學界廣受歡迎。比賽分為網路初賽、分區複賽及總決賽三階段,網路初賽將於11月15日至17日進行,所有參賽隊伍都有機會抽中600元獎勵金,總共80個名額。初賽中,各區將取前10名及額外增額的5支隊伍進入複賽,複賽預計在12月上旬分4區進行,各區前3名將獲得獎學金及晉級總決賽的資格。總決賽的冠軍將獲得12萬元高額獎學金,亞軍則有5萬元獎學金、獎牌及獎狀。這項活動不僅能提升學生對證券市場的認識,還能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投資理財觀念,並強化投資風險意識。
臺灣證券交易所企劃研究部副理周世昊近期在韓國交易所舉辦的「全球ETP市場格局」研討會上發表精彩演講。他指出,在全球ETF市場縮水的大環境下,台灣上市櫃ETF市場卻逆勢成長,2022年增長達10%,到2023年9月底,資產規模已突破1,000億美元,受益人數也比2020年翻四倍。周世昊強調,高科技、ESG與高股息ETF發行熱絡,這些產品多以台股為標的,顯示台股市場在這三大領域的優勢。
周世昊提到,2022年全球ETF資產規模約9兆美元,但衰退了10%。不過,台灣上市櫃ETF市場的成長卻十分亮眼。他解釋,台股上市櫃ETF總資產規模突破1,000億美元,受益人數成長4倍,這些數據都反映了投資者對ETF市場的高度參與。他還提到,證交所近年來推出的ESG InfoHub網站、ESG商品專區及「e添富」ETF資訊整合平台,都有助於投資者和企業更方便地了解和使用ESG及ETF相關資訊。
在研討會上,周世昊還展示了證交所ESG InfoHub英文版網頁,讓國際機構投資人能夠方便地查閱台灣上市公司的重要ESG資訊,並進行產業比較,這得到了與會者的熱烈迴響。此外,與會的交易所代表對未來全球ETP市場持續成長充滿信心,並表示將繼續推動商品創新,朝向多元化、個人化及客製化發展。證交所也將持續擴大ETF產品線,推動ETP市場的成長。
臺灣證券交易所辦理的「校園證券投資智慧王」活動,今年邁入第20屆,這個深受大專院校學生喜愛的比賽,於本周15日至17日進行了網路初賽。今年,共有來自71所大專院校的1,615支隊伍、4,845位學生報名參賽,這個活動已經在各校成為年度重頭戲之一。
證交所透露,各大專院校對這項活動的熱情非常高,包括臺大、政大、清華等31所國立大學都有學生組隊參賽。其中,理科大和明新科大的報名隊伍數量更是突破了150隊。此外,台北護理健康大學、高雄醫學大學以及臺灣體育運動大學的學生也積極報名,顯示了證券理財常識的普及性。
這次活動分為網路初賽、分區複賽和總決賽三個階段。網路初賽已經在這三天的時間裡進行,參賽者們需要每天答題,並根據三天答題的結果來決定最終成績。證交所提醒學生們,不要輕易放棄每天的答題機會,因為只要參賽就有機會獲得600元的獎勵金,總共80個名額。
初賽的結果將會決定各區(北一區、北二區、中區及南區)成績前十名以及五支來自不同學校的隊伍,共計15支隊伍晉級複賽。複賽預計在12月上旬開始,分為四個區域進行,隊伍們將爭取各區前三名,並有機會晉級總決賽。總決賽的冠軍將獲得12萬元的高額獎學金,亞軍則將獲得5萬元獎金、獎牌及獎狀。
證交所強調,舉辦這項活動的目的是為了提升大專學生對證券市場的認識,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投資理财觀念,並強化投資風險意識。透過這樣的活動,學生們不僅能激發自主學習的動機,還能提升市場資訊查詢能力,並將資本市場的新制度、商品和投資風險概念以有效、迅速、廣泛的方式傳達給大眾。
台灣證券交易所(證交所)近期展開國際交流,前往韓國首爾參與韓國交易所(KRX)舉辦的2023年全球ETP研討會。在這場會議中,證交所擔任論壇與談人,並與台灣指數公司(TIP)攜手於會場設攤,向國際專業機構投資人介紹台灣資本市場與指數化投資的發展現況。
除了參與研討會,證交所和TIP還與KRX及當地重要資產管理公司進行業務交流,積極推動台灣資本市場的國際化。證交所企劃研究部副理周世昊在「全球ETP市場格局」的議題上進行與談,與香港、日本及那斯達克交易所進行互動交流,分享台灣ETF市場的最新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適逢台灣ETF上市20周年,證交所利用7月發布的全新企業識別系統,與台指公司在會場設攤,廣推台灣資本市場、指數化投資及新服務,受到熱烈迴響。台灣與韓國在資本市場的交流一向密切,兩國在2017年合編台韓資訊科技指數(IT Premier Index),並在2018年於兩地交易所掛牌「台韓資訊科技指數ETF」,韓國由三星發行。
此次訪韓,證交所也順道拜會韓國交易所指數部門及三星資產管理公司,就台韓科技ETF的現況及推廣計畫進行討論,並探討台韓ETF發展趨勢及未來的合作機會。
臺灣證交所再展國際魅力,參與韓國全球ETP研討會,攜手台灣指數公司宣傳資本市場
近日,臺灣證券交易所代表團前往韓國首爾,參加2023年全球ETP研討會,並在會中擔任論壇與談人,與台灣指數公司攜手設攤,向國際專業投資人介紹台灣資本市場與指數化投資的最新發展。這次活動反應熱烈,顯示臺灣資本市場的國際競爭力與吸引力。
臺灣證交所與台灣指數公司共同拜會韓國交易所及當地重要資產管理公司,進行業務交流,這是臺灣資本市場迎戰國際競爭的重要一步。韓國交易所自2010年起,每年舉辦全球ETP研討會,吸引來自全球各大交易所、資產管理業者和監管機構的專家與會,探討ETP市場的最新發展趨勢。
臺灣證交所企劃研究部副理周世昊在會上進行與談,主題為「全球ETP市場格局」,分享台灣ETF市場的最新發展。他指出,截至2022年,全球ETF資產規模約9兆美元,雖然較2021年衰退10%,但台灣上市櫃ETF市場逆勢成長10%,總資產規模突破1,000億美元,顯示投資者對ETF市場的高度參與。
周世昊還強調,台灣ETF市場在高科技、ESG和高股息主題型ETF方面發行熱絡,這些ETF主要投資台股,反映了台股市場在ESG表現和股息收穫方面的優勢。臺灣證交所今年推出的ESG InfoHub網站、ESG商品專區及「e添富」ETF資訊整合平台,也為投資者和企業提供了更多便利。
與會的交易所代表對未來全球ETP市場的成長持續看好,並將繼續推動商品創新,朝向多元化、個人化及客製化發展。臺灣證交所也將持續擴大ETF產品線,並推動ETP市場的成長。
台灣高鐵今年10月運量創下新紀錄,達到642.8萬人次,同時營收也接近44億元,這兩項數字分別創下通車營運以來單月的新高和次高。這個已經運營將滿17年的高鐵系統,不僅在業務上取得亮麗成績,同時也在積極準備邁向永續經營的道路上。高鐵公司已連續六年獲得臺灣證券交易所公司治理評鑑上市公司前5%的佳績,並持續引進綠色資金,提前清償聯貸本金,進一步強化公司的財務穩健性。 公司董事長江耀宗自2016年上任以來,不僅將高鐵的聯貸本金從原本的3,328億元,透過多種方式如營運結餘資金和發行公司債等,提前清償了1,251億元,還在近年來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浪潮興起之際,透過發行可持續發展債券和與ESG指標相關的金融工具,大量引進綠色資金。 在推動公司治理方面,台灣高鐵自2018年首次參加臺灣證券交易所的公司治理評鑑,便獲得上市公司排名前5%的佳績,並且這一成績年年蟬聯,直至近年來更獲選為全球百大永續企業排行榜上的第九名,在19家亞太地區企業中名列前茅。 江耀宗還非常關注員工福祉,成功爭取多次調薪,並提供員工放心的生育和育嬰環境。公司內設有專用的哺集乳室,並提供員工在申請育嬰留職停薪時的全面協助,確保員工的權益不受損。此外,高鐵公司與台灣高鐵企業工會也成功簽訂團體協約,進一步推進勞資關係的穩定與和諧。
台灣為達到國際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積極推動氣候變遷因應政策。近期,台灣證券交易所與國發基金合資成立了一個全新的交易平台——「臺灣碳權交易所」,旨在幫助企業降低碳排放,並與全球標準接軌。這個新平台將如何引導企業實現淨零排放,並創造經濟、環境與社會三贏的局面呢? 首先,碳交所短期內將著重於培育碳盤查人才。由於台灣目前碳盤查人才短缺,碳交所將與大專院校合作,開設相關課程,為企業提供減碳教育與規劃。田建中總經理比喻說,減碳就像減重,先要做好基礎工作,企業要掌握各部門與生產要件的碳排量,才能制定有效的減碳計畫。 中長期來看,碳交所將逐步導入碳權交易,並根據環境部的規範規劃完善的交易平台。田建中總經理指出,台灣並非唯一成立碳權交易所的國家,日本、韓國、中國、新加坡、印尼等鄰近國家也有類似機構。碳交所將引進國外碳權,提供企業更多元化的選擇。 為確保碳交易機制與國際接軌,碳交所將採用歐盟碳排放交易系統(ETS)的「總量與交易」做法,以及台灣將於2025年採用的「價制量」制度。田建中提醒投資人,在購買碳權前要確保企業有經第三方機構驗證,確保碳權的真實性。 面對淨零排放的挑戰,許多企業感到「碳焦慮」。田建中建議企業透過環境部的「氣候公民對話平台」尋求協助,從官方管道獲取正確資訊與建議,制定節能減碳的因應策略,穩健朝淨零排放目標邁進。
台灣證交所今年再度掀起徵才熱潮,本周五(17日)將迎來報名截止日。這次徵才活動,證交所不僅提供廣泛的職業發展機會,更著重於全方位照顧員工的身心靈成長。以下是我們對這次徵才活動的詳細報導:
首先,證交所一直以來都受到肯定的工作與生活平衡(Work-life Balance)友善職場環境。公司不僅定期舉辦員工暨親子活動日,還有羽球社、桌球社、單車社、瑜珈社等14個運動性與休閒性社團,並提供社團補助與對外競賽補助,讓員工在忙碌的工作之餘,也能享受生活。
其次,為了鼓勵生育並致力於國家永續發展,證交所提供同仁完整的生育支持體系。從產假、有薪家庭照顧假,到生育獎勵、子女撫育金、子女托兒津貼以及教育補助,證交所讓年輕人敢婚、願生、樂養,展現企業社會責任。
在人才培育方面,證交所十分重視,除了辦理多項專業課程,還鼓勵同仁參加國內外專業課程與研討會。員工有機會參與國際交流活動,學習了解行業最新趨勢和技術發展。對於有意就業務內容持續進修的員工,證交所也提供大學碩士以上學位、學分班費及專業證照報考費用等補助。
此外,證交所的業務具有獨特性,各部門設有領組及導師制度,傳承獨門知識,協助新進員工快速學習業務技能。透過職務輪調,證交所也提升人才價值,讓員工在多個崗位上發揮潛能。
此次徵才活動報名時間至本周五(11月17日)截止,採網路報名方式,分為會計、商管及資訊三大類別,共計招募38名新進人員。包括會計人員2名、財金人員18名、應用系統開發人員4名、AI/ML/超自動化人員4名、大數據資料人員2名、網站開發人員3名、資通安全人員3名、系統與網路管理人員2名。
富世達昨(9)日以每股200元上市,收330元飆漲75%,成為台股第999家掛牌的上市公司;而走過一甲子的台灣資本市場,也將迎來第1,000家上市公司──台股第一檔純電動車股鴻華先進,將於11月20日在創新板登板,台股將邁入新里程碑。這是台灣資本市場歷史上的重要時刻,也是對過去62年來臺灣證券交易所全體員工及歷任董事長努力的一個肯定。
從2010年5月18日第一家外國企業F-IML(已下市)來台上市,到2022年8月18日第一檔創新板個股錼創科技-KY創上市掛牌,台灣資本市場終於跨越了第1,000家的關卡。臺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林修銘將親自主持上市典禮,並對外解釋台灣資本市場邁入新里程碑的特別意義。
鴻華先進的上市,不僅是第1,000家上市公司的榮耀,也是台股第一家純電動車上市公司,並是第八家登板創新板的公司。這家由裕隆(華創投資)及鴻海各持股47.96%及49.92%的公司,將從資本市場募集75億元,資本額將增至174.13億元,成為近年來罕見的最大募資案。
1962年首批上市的元老僅剩五家,而從2000年網路科技來臨,電子科技事業上市如雨後春筍,短短23年內共增加683家上市公司。近十年來,平均每年有20~30家公司上市,今年在鴻華先進上市後,將達到第20家。這些成就是政府積極鼓勵各種產業發展與上市,以及近來積極推動創新事業的結果,尤其是創新板成為當前證交所全力推動的重點。
環保工程廠華懋將於11月21日成為第21家上市公司,這不僅是台灣資本市場的成就,也是台灣企業和創新精神的體現。
臺灣證券交易所近日來了一波新動向,為了進行數位轉型,還要應對未來十年約有200人退休的壓力,董事長林修銘親自上陣,舉行記者會「找人尋才」。這可是證交所少見的盛事,今年他們竟然分兩梯次招募了69位新人,讓人眼睛為之一亮!林修銘強調,未來有1/3的人會退休,所以新進人員的升遷管道會比較寬闊。
林修銘還帶著兩位交易部和資訊部的新進員工出席記者會。他提到,作為台灣唯一的集中交易市場,證交所擁有獨特的地位和功能,而要讓資本市場發展得更好,就需要更多優秀的人才加入。他呼籲對資本市場有使命感的年輕人報名加入證交所,成為台灣走向國際化的一分子。
林修銘還表示,隨著上市公司的逐年增加,證交所的業務也越發獨特,投資者對交易所的辨識度非常高。證交所的員工可以接觸到全台獨一無二的業務型態,還有很多機會與國際證券單位交流合作。
今年證交所分兩梯次招募新人,上半年已有31人報到,這次則是向會計、財金及資訊三大領域的優秀人才發出招募令,共將招募38人,預計明年3月報到。加上上半年的人員,今年總共將有69位新人加入。證交所強調,明年還會進行一次招募,未來每年都會持續招募優秀人才,以滿足600位以上的人力需求。
關於新進人員的薪水,證交所也首次透露,新進人員的年薪會比一般金融機構略高,估計將近百萬元,並會跟著公務人員同步調薪。由於政府已經宣布明年要調薪4%,證交所也會同步調薪,但具體方案還有待主管機關核可。
證交所指出,未來每年都會招募新進人員,主要是為了擴大在全球資本市場的影響力,應對宏觀環境的變化與挑戰。他們將聚焦於新經濟(創新)、氣候變遷(永續)、科技(數位)與多元等四個面向,以提升資本市場的韌性和競爭力,開創數位驅動的新時代。
台灣證券交易所積極參與「聰明消費嘉年華園遊會」,推廣消費者保護與防詐意識
本周六(11日)下午1時至5時,由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主辦的「聰明消費嘉年華園遊會」將在國父紀念館廣場盛大開幕。活動以提升消費者權益保護和防詐宣導為核心,臺灣證券交易所作為重要參與者,不僅設攤展開防詐教育,還精心規劃了一系列有趣又富有教育意義的活動。
為傳達防範詐騙的重要性,金管會證期局在活動現場設置了「全民來防詐」攤位,臺灣證券交易所擔任執行單位,並與其他機關攤位共同參與。活動內容包括攤位宣導闖關、有獎徵答以及舞台表演等,透過多元方式強化消費者的自我保護能力。
在活動攤位中,民眾可以通過操作轉盤和扭蛋機,回答有關反詐騙的常識題目,隨機獲得精美小禮物,讓大家在歡樂的氛圍中學習防詐技巧。此外,知名饒舌歌手大支也將現場演唱全新創作的反詐騙歌曲「詐」,增加活動的趣味性。
證交所強調,透過這樣的互動遊戲和舞台表演,期望大眾能夠提升反詐知能,共同守護財產安全。園遊會現場還有馬戲、魔術、小丑表演以及電視兒童臺哥哥姐姐帶動的唱跳節目,讓民眾在學習消費保護知識的同時,也能享受閒暇時光的樂趣。
活動當天,現場將設置超過80個攤位,提供各種知識性、趣味性的遊戲和抽獎活動。只要集滿攤位闖關印章,就有機會獲得iPhone、除濕機等豐富獎品。證交所邀請大家於11日下午1時至5時,帶著家人朋友一同來到國父紀念館,共度一個充實又愉快的嘉年華。
臺灣證券交易所將於10日召開重要會議,會中將審議阜爾運通(6914)的股票上市申請。近日,阜爾運通在興櫃市場表現亮眼,9日收盤價上漲3.43%,收盤均價達142.43元,股價穩定成長。 阜爾運通董事長楊文杰領軍,公司實收資本額達6.02億元,業務範圍廣泛,主要從事停車場收費及管理服務、停車場建置以及相關設備的製造與銷售。這家公司的發展目標是成為停車領域的領先企業。 在財務方面,阜爾運通在2022年實現了4.06億元的稅前純益,而2023年上半年更是創下了3.51億元的稅前盈餘。這些數據反映了公司良好的盈利能力。每股稅後純益(EPS)在2022年為5.53元,2023年上半年則為4.56元,顯示了公司持續的成長勢頭。 隨著臺灣證券交易所的上市審議會議即將舉行,市場對阜爾運通的股票上市抱有殷切期待。若成功上市,將為公司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並對投資者而言,也是一個投資的佳選。
臺灣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為應對未來十年三分之一員工退休潮,決心大膽改革,召開記者會,親自出馬招兵買馬。他宣布新進人員年薪將超過九拾萬元,未來升遷管道也將十分暢通,希望能夠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加入。林修銘強調,為了提升台灣在全球資本市場的影響力,證交所正聚焦於新經濟、氣候變遷、科技與多元等四大策略面向,而這次徵才就是為了這些新業務的拓展。 目前證交所員工平均年齡近50歲,未來十年將有超過200人陸續退休,這對公司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但林修銘看準這個機會,提出一系列誘因,包括穩定的工作環境、豐富的員工活動、完善的生育支持體系,以及不斷的人才培育計劃。他透露,今年3月的徵才活動就吸引了超過800位報名人,最終錄取率只有4%,可見證交所的吸引力。 證交所不僅是個Work-life Balance的友善職場,還提供多元的社團活動,幫助員工平衡身心靈發展。為了讓年輕人無後顧之憂,證交所還提供了完整的生育支持,讓年輕人敢於結婚、願意生養下一代。此外,證交所非常重視人才培育,不僅提供多項專業課程,還鼓勵員工參加國內外研討會,並補助大學碩士以上學位、學分班費及專業證照報考費用。 證交所的各部門還設有領組及導師制度,幫助新進員工快速學習,透過職務輪調提升人才價值。這次徵才報名時間至11月17日,共提供38個職位,分為會計、商管及資訊等三大類別。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讓有志於金融市場的年輕人能夠加入這個團隊,一起成長、一起創新。
臺灣證券交易所近日宣布,截至2023年10月底,集中市場已成功掛牌150檔ETF,總資產規模突破1.6兆元,顯示ETF已成為台股投資者們的熱門投資工具。對此,證交所於8日強調,將全力配合金管會的指導,並加強對投資者的ETF相關知識宣導,讓大眾更加了解ETF的投資特點。
證交所指出,隨著ETF種類的多元化,每一種ETF都有其獨特的屬性和風險。投資者在選擇ETF時,應該整體考慮自己的投資需求、目的以及風險承受度,選擇最適合自己的ETF產品。
為了讓ETF成為台股投資者的最佳助力,證交所不斷精進對投資者的ETF宣導教育。此外,證交所也提醒投資者,ETF的交易方式與一般共同基金有所不同,它直接通過證券經紀商下單,在次級市場上進行買賣,因此會有市價和淨值兩種價格。
證交所強調,投資者在交易ETF前,應注意ETF的折溢價情況。若溢價幅度過高,市價最終會向淨值靠攏。相關盤中即時折溢價及淨值等資訊,投資者可透過投信公司網站或證交所「基本市況報導網站」獲取。
證交所再次提醒投資者,了解ETF產品面和市場面的資訊非常重要。在產品面,投資者應了解ETF所追蹤的標的指數、成份證券或商品,以及追蹤差距或追蹤誤差等資訊。這些資訊可以在投信公司網站或公開資訊觀測站找到。在市場面,投資者應關注買賣報價、交易量等資訊,這些資訊可以在證交所的基本市況報導網站上查到。
證交所呼籲ETF投資者善加利用這些免費且公開的資訊,作為投資參考,以降低投資風險。
臺灣證券交易所不斷拓寬國際版圖,近期積極在日本推動招商活動,宣揚臺灣資本市場的特色與優勢,吸引優質外國企業來臺上市發展。10月下旬,證交所與康和證券、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攜手出擊,在日本舉辦研討會,並拜訪多家日本企業,進行深入交流。這次活動不僅促進了臺日間的經濟合作,也展現了臺灣資本市場的吸引力。
在東京舉行的「企業全球化布局前進臺灣資本市場」研討會中,臺灣證券交易所詳細介紹了臺灣資本市場的發展狀況和上市優勢,受到日本台商和多家台資企業代表的高度關注。根據PwC Taiwan的《2023臺灣企業領袖調查報告》,日本是臺商在海外經營的重要市場之一,這也讓臺灣證券交易所更加重視與日本企業的合作。
臺灣證券交易所上市二部經理袁正華在研討會上表示,上市是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必須面臨的挑戰,也是企業转型升级的有效策略。臺灣資本市場的成熟度、透明度和效率,對於想要進入亞洲市場的日本企業或台商來說,是一個極佳的選擇。
此外,臺灣證券交易所近年來也積極推動創新企業發展,設立了「臺灣創新板」,鼓勵關鍵核心技術和創新能力企業加速上市。這次訪日,證交所也與資安軟體、新藥研發等創新企業進行交流,介紹上市制度,提供更多元化的上市選擇。
截至目前,已有78家第一上市公司在臺灣證券交易所掛牌,外資持股市值占比長期維持在約4成。臺灣證券交易所將繼續與中介機構合作,輔導海外優質企業申請上市,在臺灣資本市場發展,共同提升企業價值,實現永續經營目標。
台灣證券交易所於近日公布,10月份定期定額投資金額創下95.71億元的新紀錄,月增4.51億元,顯示投資者對台股的信心逐漸上升。預計11月份的投資金額將更接近百億元大關。此外,外資在10月份大舉偏空操作,單月提款達1,449億元,但隨後在11月份的六個交易日内已回補425億元,顯示外資對台股的態度轉趨保守。 自2017年1月16日開放定期定額投資以來,投資者得以透過證券商投資台股個股及ETF,五年多來,定期定額投資金額快速成長,截至10月底,累計金額已突破2,000億元,達到2,087.75億元,顯示市場對台股的投資熱度持續升温。 10月份,因台股連續四個月下跌,自然人成交值比重從9月的57.74%下滑至55.01%。而外資則因大量撤出,單月賣超達1,449.91億元,使得成交值比重大幅上升至34.05%,僅次於1月的34.18%。不過,隨著年底的來臨,投資專家普遍認為,歐美消費旺季、上市櫃第四季獲利預期及明年獲利展望將帶動台股表現,外資已逐漸被內資壓制,預計年底前內資加碼的趨勢將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