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證券交易所(未)公司新聞
【台股新聞】
各位股友,大台灣證券交易所最近有個新動態要告訴大家哦!從10月26日開始,我們的盤中零股交易正式開放啦!這次開放是讓證券商自己決定要不要辦理這項業務,所以啊,如果你有興趣在盤中進行零股交易,記得要找那些有辦理這項業務的證券商去洽談哦。
對了,證交所也提醒大家,在下單前一定要先弄清楚零股交易的手續費費率和計費門檻。每筆委託都會有相對的交易成本,這點很重要,所以建議大家先向自己的證券商了解手續費的收費方式,這樣交易起來才會更安心嘛!
總之,這次證交所的這個新政策,對於那些對零股交易有興趣的投資人來說,是一個不小的福音。只要謹慎操作,好好利用這個機會,未來的投資之路應該會更加順暢。記得哦,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一定要充實自己的知識,謹慎投資。
【台北訊】在昨天的台灣證券交易所法說會上,潤泰全(2915)展現了它不凡的商業策略。該公司宣布,將啟動旗下土地資產的活化計劃,這些土地資產總計約有2.57萬坪,市場預估價值高達59.64億元。目前,這些土地正處於待價而沽的狀態。 潤泰全的領導人透露,如果遇到好的機會,他們將考慮將這些土地全數處分,預計這將為公司帶來約38.97億元的獲利。同時,公司也對壽險事業寄予厚望,轉投資的南山人壽成為了潤泰全獲利的關鍵動力。 昨日,潤泰全的股價收盤於64.8元,小漲0.1元,這也反映了市場對其未來發展的期待。 潤泰全已經完成轉型,成為了一個控股公司型態,旗下業務涵蓋了紡織貿易、零售、網絡銷售、台灣量販事業以及壽險事業轉投資南山人壽等多個領域。今年上半年,潤泰全的營收達到了15.5億元,稅後純益為42.3億元,年減幅達30.9%。每股純益(EPS)為7.62元,這一數字雖然有所下降,但仍然顯示了公司堅實的財務基礎。
台股小額投資風潮興起,國泰證券看準市場趨勢,推出定期定額及美股定期定股的低門檻投資平台,成效顯著。根據最新數據,7月份台股定期定額扣款金額創下新紀錄,市占率突破三成,累計今年前七月扣款金額年成長率高於市場表現。
根據臺灣證券交易所的數據,7月份國人透過券商進行台股定期定額投資金額達14.05億元,創下新高。今年前七月累計投資金額達79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70%。其中,國泰證券今年台股定期定額交易金額逐月攀升,7月份市佔率達30%,累計前七月扣款金額年增率超過400%。
國泰證券表示,在零利率環境下,市場資金逐漸流向更有效率的投資商品,台股因為富含高殖利率題材,成為外資法人偏好的市場之一。此外,國泰證券積極推廣台股定期定額服務,持續增加投資標的,提供78檔股票與67檔ETF,涵蓋範疇廣泛,包括台股前五十大市值、MSCI成份股,以及ESG永續概念和WFH概念的資安題材等。
國泰證券強調,市場上小資族的需求一直存在,他們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能累積優於同業的台股定期定額交易能量,正是因應這一需求。以台積電為例,國泰證券已經協助超過1萬名客戶透過定期定額成為股東,布局台積電的報酬率不乏超過四、五成的亮麗表現。
國泰證券建議投資人透過定期定額買進台股,並透過一籃子標的ETF來解決「選股」的困難,進一步分散投資風險。長期規律投資下來,小額投資人最終可望達到財富自由的目標。
台股7月量價齊揚,創下13,031點歷史新高!證交所統計,券商各地區總成交金額衝破10兆元大關,達到10.64兆元,成長幅度驚人。這不僅比6月的7.87兆元增加了35.2%,還比去年同期翻了一倍,市場預期8月將持續上漲。根據證交所資料,7月證券商成交金額合計10.64兆元,年增達94.02%,顯示台股交易熱絡,各地區成交金額普遍增溫。其中,北市以6.34兆元成交金額,月增35.2%、年增94.02%,占整體比重近六成,繼續扮演交易重鎮。新北市、台中市、高雄市及桃園地區分別位居前五,交易金額雖未達兆元,但成長幅度倍增。全台各地區,包括彰化、嘉義、雲林等地,交易金額均大幅成長。外資提款逾6,000億元,但本土資金力挺,市場交投熱絡。離島部分,金門、澎湖交易金額也顯著增加,展現「全民瘋買股」的熱潮。法人預期,台股8月量能穩步增溫,證券商成交金額有望再創高峰。
台灣證券交易所於近期成功舉辦了第三季度的「第一上市公司線上財務業務說明會」,活動分別在8月13、14及21日進行,並圓滿落幕。這次說明會特別邀請了茂林-KY、基士德-KY、波力-KY、艾美特-KY、科嘉-KY及鼎固-KY等六家第一上市公司的董事長或總經理率領經營團隊,透過線上直播的方式,向投資人詳細介紹了企業的營運狀況、產業現狀、業務計畫、財務概況及發展策略等相關資訊。
由於疫情影響,這次說明會採取了線上直播的形式,以降低群聚風險。雖然投資人無法親臨現場,但透過會前在活動網頁上提問,以及會中與會上市公司的直播過程中回覆問題,投資人仍然能夠對這些上市公司的財務業務狀況有更深入的了解。
對於這次活動,台灣證券交易所表示,為了讓投資大眾更全面地了解上市公司的營運績效,證交所將持續辦理類似的「第一上市公司財務業務說明會」。未來,將會在確定公司名稱、時間及地點後,進一步公布相關資訊,並鼓勵投資大眾積極參與,以促進資訊的透明度與市場的健全發展。
證交所最新公告:第二季財報每股淨值資料出爐,四檔證券暫停融券、四檔恢復融券交易
臺灣證券交易所於昨日(21日)公布,上市公司109年第二季財務報告之每股淨值資料已經正式出爐。根據證交所的公告,這次調整名單中,共有四檔證券應暫停融資融券交易,同時也有四檔證券恢復融資融券交易。
根據「有價證券得為融資融券標準」第4條、「證券商辦理有價證券買賣融資融券業務操作辦法」第22條及第23條的規定,證交所對上市公司的每股淨值資料進行了嚴格的審核。結果顯示,新建(2516)、無敵(8201)、格威傳媒(8497)、新天地(8940)等四檔證券的每股淨值低於票面價值,因此將暫停其融資融券交易。
對於每股淨值回復至票面價值以上的四檔證券,則將恢復其融資融券交易。這四檔證券分別是南緯(1467)、華航(2610)、工信(5521)、秋雨(9929)。
值得注意的是,東華(未提供代號)這檔證券雖然每股淨值低於票面價值,但由於之前已經因為變更交易方法而暫停融資融券交易,所以將繼續保持暫停狀態。
這次證交所的公告,對於市場上的投資者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參考資料。每股淨值的變動,往往會對投資者的投資決策產生重要影響。因此,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時,應該關注這些變動,並根據自身情況做出合理的投資決策。
隨著台灣疫情逐漸穩定,我們的生活也逐步邁向新常態。就在6月7日,我們正式進入了防疫新生活階段,而這股正能量也波及到了股市。6月9日,金管會宣布提前解除台股限空令,結果台股指數一度衝上萬三大關,ETF市場資產規模也突破1.8兆元大關。這一切,讓我們不得不關注到台灣證券交易所的動態。 在這波疫情期間,金管會為了避免基金因疫情影響而導致淨資產價值異常波動,損及基金受益人權益,特別放寬了債券型以外等證券投資信託基金、期貨信託基金的清算門檻,將其延長至9月底。不過,證交所提醒大眾,這些措施即將於9月30日到期,屆時基金淨資產價值未回到原標準的相關ETF,可能會面臨清算及終止上市風險。 對於債券型以外的證券投資信託基金,9月30日之後,基金淨資產價值最近30個營業日平均值的清算門檻將恢復為原訂金額標準。以股票型ETF為例,清算門檻將由5,000萬元調回1億元。而期貨信託基金方面,豁免清算規範於9月30日到期後,期貨ETF之清算標準將恢復為最近30個營業日的基金平均單位資產價值(NAV)較其最初單位淨資產價值累積跌幅達90%或基金平均淨資產價值低於2,000萬元。 為了讓投資人充分掌握淨資產價值變動情況,證交所自4月24日起要求期貨ETF發行人,如其所發行的期貨ETF最近30個營業日平均NAV較其最初單位淨資產價值累積跌幅達85%,須於發行人官網揭示相關資訊,讓投資人能夠了解基金操作狀況,並評估終止上市風險。 證交所提醒投資人,ETF清算門檻將於9月30日後恢復,投資人應留意有申請調整或豁免清算標準的ETF基金淨資產價值表現,並可透過公開資訊觀測站(MOPS)、基本市況報導網站(MIS)及發行人網站觀察NAV及清算標準相關變化,避免影響自身權益。
台灣證交所將於26日舉辦機構投資人盡職治理守則修正重點及實務遵循名單評比作業宣導說明會,邀請公司治理部代表擔任講師,並提供網路報名服務。為讓投資人充分了解守則修正重點及今年度的實務遵循名單評比作業內容,證交所特別規劃了此次說明會,報名人數以一名為限,額滿即停止受理報名。 本次守則修正重點共有四項,包括: 1. 兼顧被投資公司永續發展:機構投資人在投資評估與決策流程中應考慮ESG議題,並關注被投資公司的永續發展策略。 2. 擴大盡職治理範圍:隨著投資範圍擴大,機構投資人應將盡職治理擴展至債券、不動產、私募基金、另類投資等其他資產類型。 3. 建立並揭露投票政策:機構投資人應建立並揭露明確的投票政策,並說明對重大議案贊成、反對或棄權的原因。 4. 提升盡職治理資訊揭露品質:機構投資人每年應於網站發布盡職治理報告,並說明遵循守則聲明、無法遵循部分原則解釋、投入資源、個案說明議合成果、投票情形等相關資訊。 為方便未能到場的投資人,本次說明會將透過證交所WebPro影音傳播網同步直播,並在會後製成課程影片上傳,讓更多人能夠了解相關資訊。
臺灣證交所今將接力開跑第三季上市公司主題式業績發表會,聚焦「民生消費」產業,九家相關公司將分三天登場,分享近期財務情況。這次活動不僅提升資訊透明度,也讓投資者能夠更深入了解後疫情時代下產業的復甦力道。柏文、潤泰全、潤泰新等公司率先登場,表現亮眼,讓市場對後市更加期待。全程線上直播,投資者可於會前線上提問,與會公司將一一回覆。
臺灣證券交易所近日對ETF(指數股票型基金)的折溢價現象進行了詳細的解釋,並提醒投資者注意相關風險。以下為報導內容:
ETF作為基金的一種,與傳統基金不同的是,它可以在證交所或櫃買中心掛牌,並像股票一樣在交易時段內進行買賣。ETF的價格由市價和淨值兩個方面決定。市價是次級市場上的交易價格,而淨值則是反映ETF實際價值的指標。
當ETF的市價與淨值不一致時,就會出現折溢價。市價高於淨值為溢價,低於淨值則為折價。這種現象的出現,通常與市場供需、投資者心理等因素有關。
當投資者對某個ETF產生過度興趣,導致買盤或賣盤過於熱絡時,就可能出現較明顯的折溢價。正常情況下,折溢價幅度不會太大,且多為暫時現象。這是因為ETF具有申購贖回套利機制,當折溢價達到一定程度時,市場參與者會執行套利,使得市價與淨值能夠收斂在一定範圍內。
然而,有些情況下,ETF的折溢價可能持續一段時間。例如,當連結海外標的之ETF達到發行額度上限時,發行人無法再受理申購,必須向主管機關申請追加募集並取得央行同意後,才能增加額度。在此期間,若次級市場買盤還是很強勁,就可能持續出現大幅溢價。
此外,連結海外標的之ETF,會因國內外市場交易時間的落差,使其投資標的於國外市場交易時段的價格變化無法即時反映於ETF市價,造成ETF收盤市價和台股收盤後才公布的淨值有較大差距。
當折溢價幅度大時,投資者可能難以判斷進出場的時間,尤其是在大幅溢價時。因此,投資者對折溢價異常的情形應格外警覺,以免承受較大的價格波動風險。
為改善折溢價,ETF設有造市機制相關規範,並透過申購買回機制消弭折溢價。若真有溢價持續難以收斂的情況,ETF可能會被列為公布注意或處置證券,證交所、櫃買中心和業者也會加強宣導,提醒投資者理性判斷及留意風險。
投資者在買賣ETF前,應注意ETF交易價格與淨值間的折溢價情形,並特別小心評估交易風險。相關資訊可透過「公開資訊觀測站-投資專區」、「基本市況報導網站」及ETF發行人網站取得。
台股熱鬧非凡,證券商成為股市多頭的得利者之一。就在最近,<臺灣證券交易所>公布了一則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數據:7月份,全體證券商的稅後淨利達到了108.57億元,這個數字比6月份整整多了34.7%。不僅如此,從今年開始到7月底,全體證券商的稅後淨利累計已經達到了266.51億元,同比去年同期還是增長了11.03%呢! 這份亮麗的成績,讓人不禁想問:為什麼證券商會有這麼好的表現呢?<臺灣證券交易所>解釋說,7月份大盤的總成交值達到了約5.323兆元,比6月份增加了35.2%,這讓證券商的經紀手續費收入水漲船高。此外,7月份證券商出售證券的利益也比上月多,使得自營業務的淨利同比上月增加了40.96%,整體來看,7月份全體證券商的稅後淨利確實是亮麗得不得了。 那麼,整體來看,今年前七個月的證券商經紀手續費收入因為大盤總成交值的增長,同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8.29%。但這個增長幅度,並沒有像去年那樣,讓加權股價指數也跟著大漲。結果就是,今年前七個月的自營業務淨利比去年同期衰退了55.92%,承銷業務淨利也比去年同期衰退了11.53%。不過,無論如何,今年前七個月的全體證券商稅後淨利還是同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1.03%。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排除那些因為發行認售權證而大幅虧損的個別證券商,其餘全體證券商的稅後淨利更是達到了308.43億元,同比去年同期還是增長了31.13%。這個數字,真是讓人看著都興奮啊!
【台股新聞】 哇塞,大家聽說沒?臺灣證券交易所最近有個大動作哦!從今(109)年10月26日起,我們的股市要開放盤中零股交易啦!這個新政策對投資人來說可是個好消息,因為現在可以直接透過電子交易方式來下單,簡直太方便了。 不過,要注意的是,這個新政策只適用於一般投資人,專業機構投資人還是得照舊啦。而且,這個零股交易跟普通交易一樣,預收款券的方式也是一樣的,大家不用太擔心。 但是啊,有幾點需要注意的,那就是零股是不可以進行融資融券和借券賣出這類複雜交易的。另外,零股交易的申報和成交價格,也不會影響當日的開盤、收盤價格,也沒有法作為最高、最低行情的紀錄依據。這樣的設計,讓我們的股市更加透明和公平。 總之,這個新政策對於想要在盤中進行零股交易的投資人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雖然有一些限制,但也讓我們的股市更加健全。大家如果有興趣,不妨試試看這個新功能,看看會不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機會哦!
臺灣證交所攜手資誠、永豐金證券,舉辦論壇助企業布局未來
【台北訊】近日,臺灣證券交易所(證交所)與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永豐金證券三方攜手,在台北共同舉辦了「邁向臺灣資本市場論壇-新冠時代之未來企業展望」。這次論壇吸引了50餘位海內外有意回臺上市企業主、高階主管以及國內上市公司及其轉投資公司代表共襄盛舉,進行深度交流。
證交所總經理簡立忠在論壇上表示,這是三方首次在台北攜手合作,對於今年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及產業供應鏈造成的衝擊,簡立忠表示,透過本次論壇,希望讓各界專家分享在這樣的全球變局下,企業如何面對風險與因應策略,以及臺商在全球布局的稅務規劃與資本市場進入策略等,幫助企業在變局中穩定腳步,重新布局,並透過資本市場的力量,促進企業的成長與永續發展。
簡立忠進一步分析,截至去年底,臺灣全體上市公司市值已超過1兆美元,在全球交易所聯合會(WFE)中排名全球第18位,成交值則位居第12。此外,全體第一上市公司(KY股)的周轉率達到180.01%,交易活絡程度遠超過整體市場及鄰近市場。在法規透明度、審查時程掌握、國際化程度、籌資╱再籌資順暢,以及公司治理等方面,臺灣資本市場均受到國際的肯定。
簡立忠強調,目前臺灣第一上市公司在證交所掛牌的家數為78家。雖然今年上半年IPO市場受到疫情影響,熱絡程度不如去年,但證交所將以新思維來助力資本市場,為臺灣資本市場注入新活力。他還提到,證交所將採取相關寬容措施,以應對疫情對IPO案件的影响,包括申請延長上市掛牌時限,並對109年及110年的IPO案件進行綜合考慮,注重企業未來的營運穩定性和成長性。
此外,證交所也將彈性調整110年IPO案件的獲利能力認定規範,以幫助那些受疫情影響但業績表現已逐步回穩的企業,仍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籌集資金。證交所表示,與會的企業代表對臺灣資本市場表現出高度興趣,未來將加強宣傳臺灣資本市場的優勢。
臺灣證券交易所今(1)日公告,台灣首檔原油期信槓桿ETF─「元大S&P原油正2」(00672L)將自10月1日起恢復適用平均單位淨值跌幅達一定比率的計算規定。這意味著,若基金近30個營業日的平均單位淨值低於2元,元大投信將會申請終止信託契約,提醒投資人們要關注這個轉變。
元大投信強調,元大S&P原油正2是否會進行清算,將視8月19日至9月30日30個營業日期間的平均單位淨值是否低於2元來決定。即使符合申請終止信託契約的門檻,基金也不會立刻進行清算,還會有一段下市清算作業期間。在這段期間內,投資人仍可正常交易該ETF。
元大投信呼籲投資人要密切關注元大S&P原油正2的平均單位淨值變化,並關注市場相關公告訊息。若想了解該ETF近30個營業日的平均單位淨值,可透過元大投信ETF網站進行查詢,網址為https://www.yuantaetfs.com/#/ROC。
元大投信也指出,若元大S&P原油正2在10月第1個營業日(10月5日)達到終止信託契約的門檻,將會申請終止信託契約。為讓投資人對基金各項作業流程有更清晰的了解,元大投信也提供了一個預估作業時程表,從收到核准終止信託契約到基金最後上市日,預估還有25個營業日(T+25日)可以進行買賣。由於元大S&P原油正2已列為證交所公告的處置股票,投資人需注意同步參閱證交所的「處置股票公告資訊」。
台股成交熱絡,券商業獲利翻倍,證交所數據驚人!近期台股市場活絡,成交值不斷創新高,7月份成交值達5.3兆元,券商業也因而大賺。根據證交所昨日公布的數據,7月份國內券商獲利達到108億元,比6月份大增34%,累計前七月獲利突破266億元,同比成長11%。券商業的亮麗表現讓市場法人看好,預計全年券商獲利將上看400~500億元。在這股熱潮中,不少券商的7月獲利已創下同期新高,甚至比往年倍增。
具體來看,7月份券商經紀業務獲利達到58億元,比前月增長45%,自營業務獲利則超過45億元,增長四成。雖然承銷業務下滑到4.1億元,但加上其他業務獲利逾12億元,整體券商仍然賺破百億元。值得一提的是,若不包含華南永昌證券權證操作失利,整體券商獲利更達到308億元,同比成長31%。隨著8月份行情的持續上漲,成交量又衝上2,500多億元,券商業績有望持續向上衝高。
康友-KY(6452)掏空疑雲引發市場關注,證交所祭出六大措施強化監管制度!
近期,康友-KY因涉嫌掏空公司,董事長黃文烈被通緝,此事件引發市場對公司監理問題的關注。為此,臺灣證券交易所(證交所)昨日(19日)宣布實施六大措施,以加強對KY公司的整體監管,並規劃近期邀集承銷商及會計師事務所研商如何進一步強化監理,以保障投資人權益及提升市場信心。
這六大措施包括:增加監理頻率、增加會計師函證頻率、強化與會計師訪談作業、擴增外部企業信用資訊之蒐集管道、拜訪公司主要營運據點,以及函請KY公司增加法說會召開頻率等。
對於被列入財務重點專區的KY公司,證交所將增加監理頻率及預警性指標,提高投資人的風險意識。此外,證交所也將增加會計師函證頻率,從過去的年報發布時,擴展至銀行存借款、營業收入、應收帳款等重要會計科目及公司資產設質情形,以即時發現異常。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表示,已經要求證交所調閱會計師工作底稿,查證會計師是否有善盡其責任,若发现有責任,將會循程序處理。黃天牧也強調,目前KY公司機制比IPO嚴格,但為了更精進改革制度面,近期證交所將邀請相關承銷商、會計師事務所討論KY公司管理制度強化細節。
這一系列的監管措施,顯示了證交所對於保障投資人權益和提升市場信心的決心。未來,證交所將持續關注KY公司的運作情況,並進一步強化監管制度,以確保市場的公平與透明。
臺灣證券交易所今(26)日宣布,為了提升市場效率,從10月26日起將正式實施新的零股交易制度。這項新制將對投資人來說是一大變革,因為它將強調電子交易的重要性,並對不同類型的投資者有所區分。 根據交易所的說明,未來投資人若要進行零股交易,必須採用電子交易方式來委託。這意味著傳統的電話下單或現場下單將不再適用,投資人必須通過電子平台進行操作。這樣的改變旨在提高交易的速度和準確性,同時也增強了交易的安全性。 雖然預收款券的方式與普通交易相同,但這一點並不適用於專業機構投資人。專業機構投資人將繼續享有較為彈性的交易方式,這反映了交易所對不同投資者需求的尊重。 這項新制的推出,不僅是技術上的進步,也是市場結構調整的一部分。臺灣證券交易所表示,這將有助於促進市場的發展,並為投資人提供更加便捷的交易環境。 對於一般投資人來說,這可能是一個適應的過程,但長遠來看,電子交易的普及將帶來更多的好處。交易所也提醒投資人,在新的交易制度下,要更加關注交易細節,確保交易順利進行。 總結來說,臺灣證券交易所的新零股交易制度將於10月26日正式啟動,這將對投資人產生重要影響。無論是專業機構還是一般投資人,都應該提前做好準備,適應新的交易環境。
康友-KY(KY)近來爆出董座掏空神隱,第二季財報難產,這一來讓上萬股民受累,讓市場震驚。對此,臺灣證券交易所(證交所)為了提升投資人信心及強化監理效能,決定對第一上市公司(KY)採行六大監理措施,並即將邀集承銷商及會計師事務所研商如何進一步強化監理機制。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表示,康友-KY簽證會計師是否有責任,應先由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對外說明,因為這是一家世界知名的會計師事務所,對於會計師簽證,應該要有一定程度的考核。同時,證交所也將調閱會計師工作底稿,判斷是否有疏失,若有違規或違法部分,將會由金管會複審、開罰。 為了對KY進行更嚴格的監督,證交所提出了六大監理措施,包括增加監理頻率、研議增加會計師函證頻率、強化與會計師訪談作業、擴增外部企業信用資訊蒐集管道、拜訪公司主要營運據點,以及函請第一上市公司增加法人說明會召開頻率等。 黃天牧強調,康友事件目前仍是「個案」,並不能擴及所有第一上市公司(KY)。過去金管會及證交所等對KY的相關要求,已比一般初次上市櫃公司嚴格,如每年都要做實質的財報實審,要作內控,要求每一年都要來台灣,上市前要作業績說明會,然後每兩年還要去實地查核,看這些公司在對岸營運的情況。雖然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造成會計師無法實地到大陸查核年度財報,但黃天牧表示,金管會允許會計師以替代核查方式取得應有的資料,但查核品質仍應要維持同樣標準,不能用疫情作為理由。
康友-KY掏空案震驚市場,臺灣證券交易所展開緊急行動!近日,該交易所指出,對於康友-KY公司涉嫌掏空案件,已啟動跨境查核機制,全力確認其財務業務狀況。為確保投資人權益,證交所將加強對KY公司今年上半年度財報的查核,並與簽證會計師就重要查核項目進行深入討論,從而提升財報的可靠性。 對於康友-KY公司的業績發表會,證交所也將要求董事長或獨立董事必須親自出席,解釋財務業務管理重點,以此提升投資人對公司的信心。證交所主管強調,KY公司的財務及業務資訊揭露標準與一般上市公司相同,不會有時間上的落差。 主管還表示,證交所接獲投資人檢舉康友董事長黃文烈私人投資公司涉及訴訟情事後,已積極與該公司溝通,並在7月29日以重大訊息對外說明,該訴訟案件對財務及業務無影響。然而,在8月5日發現黃文烈涉及異常交易後,證交所立即要求康友提供相關資料,並於隔日召開重大訊息說明記者會。 由於康友無法在規定期限內提交第2季財報,證交所已於18日公告相關上市有價證券停止交易,並將康友相關上市有價證券自10日起打入全額交割,並列入財務重點專區,提醒投資人注意相關風險。證交所強調,康友掏空案是個別案例,是公司負責人蓄意掏空所致,將會檢討現有的相關監理指標,以確保未來投資環境的穩定性。
康友-KY掏空事件引發的風波持續不斷,檢調單位積極介入,金管會也陸續發表聲明。台灣證券交易所(證交所)於18日對康友-KY的處理程序及KY公司強化監理等問題提出四大措施,以保障投資人權益,並提升市場信心。以下是四大措施的重點摘要: 一、啟動投保中心保護措施:為了強化投資人信心,證交所將啟動投保中心對投資人權益的保護措施。 二、加強財報查核:對KY公司今年上半年財報進行加強查核,並與簽證會計師就重要查核項目進行討論。 三、跨境查核:啟動跨境查核,確認康友-KY目前的財務業務情況,並調閱會計師工作底稿,以釐清會計師責任。 四、強化監理:對KY公司進行強化監理,提升投資人信心,並促請公司董事長或獨立董事親自出席業績發表會,說明財務業務管理重點。 康友-KY自18日起暫停買賣,17日的最後交易價為56.6元,投資人手中的股票恐成為壁紙。證交所對此事件也採取了四大處置及強化監理措施,以保障投資人權益。具體來說: 一、證交所於7月29日對外發布重訊,對康友-KY董事長黃文烈的私人投資公司涉有訴訟情事進行說明,但康友-KY表示訴訟案對公司財務及業務無影響。 二、8月5日,證交所發現黃文烈涉及異常交易,要求公司提供相關資料,並於8月6日召開重訊說明記者會。由於未能具體說明並提出相關事證,康友-KY的股票自8月10日起被列為變更交易方法,並列入財務重點專區,提醒投資人注意風險。 三、由於康友-KY無法檢送109年第2季財報,證交所於8月18日公告停止其股票買賣。 四、本案已啟動跨境查核,並分析康友-KY有價證券近期交易狀況,了解是否有異常情形,與投保中心討論對投資人權益保護的可行措施。 這一系列的措施,顯示了證交所對康友-KY掏空事件的嚴肅態度,以及對投資人權益的保護。在這個風雲變幻的市場環境中,證交所的這些行動,不僅對康友-KY事件進行有效處理,也為其他公司樹立了良好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