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證券交易所(未)公司新聞
台灣證券交易所(證交所)宣布,從今(109)年10月26日起,盤中零股交易正式開放。這項新政策讓投資者能夠在交易時間內進行零股交易,不過,這項服務是否提供則由各證券商自主決定。 對於有興趣進行盤中零股交易的投資者來說,首先要做的是尋找提供這項服務的證券商,並直接與該券商聯繫。在進行交易前,一定要向證券商確認盤中零股交易的手續費計收方式,這樣可以避免未來發生不必要的爭議。 值得注意的是,普通交易和盤中零股交易在訂單委託界面上有所不同,投資者應該謹慎區分。特別是注意買賣委託申報的數量,這也是為了減少交易過程中可能產生的爭議。 若想了解更多有關盤中零股交易的資訊,投資者可以訪問證交所官網的「盤中零股交易專區」。該專區位於官網首頁的「產品與服務」部分,再進入「交易系統」後即可找到。專區的網址是:https://www.twse.com.tw/zh/page/products/trading/introduce14.html。
台南「東方巨人」明棋商場大樓的買賣爭議可是熱鬧一陣子,雙方為了這筆交易隔空交火,讓人看得一頭霧水。官田鋼強調,他們買的是股權,不是大樓資產,所以不須承擔那4.8億元的債務。他還說,他們已經收到法院執行明棋資產拍賣的通知,預計9月23日將進行第一次拍賣,拍賣完成後,他們將依法追償及追訴法律責任。 這次交易引發的「履約保證」問題,以及官田鋼簽訂屬約保證時是否有經董事會同意,官田鋼則表示,這筆交易案完全授權董事長決定,只要董事長同意即可,沒有履約保證和背信罪之虞。 至於官田鋼拒絕承擔4.8億元債務的議題,官田鋼解釋說,在107年8月7日與明棋公司負責人曾忠信最後洽談交易細節時,曾忠信、代表人周美靜及擔任仲介的建築師楊明仁對明棋商場大樓的面積陳述不一,所以官田鋼的名譽董事長陳協同果斷將該交易變更為股權買賣。 雙方議定明棋商場大樓資產價值為6.2億,明棋對銀行抵押債務4.8億,該公司淨資產為1.4億,每股淨值12.7元。官田鋼以7,700萬元向曾忠信承購明棋605萬股,占明棋公司已發行股份總數55%,另由關係企業保利都承接45%股份,雙方簽訂持股轉讓契約書。官田鋼認為,公司只需承受股權交易的7,700萬元部份,至於4.8億債務是明棋的債務,官田鋼不需負責。 關於6.2億的交易,為何官田鋼財報自始至終不揭露,官田鋼回應說,依持股轉讓契約書及增補契約,明棋應交付各類文件資料、權狀、圖說及財務表冊,並調整至雙方可認可範圍,且經會計師簽證。但曾忠信、周美靜卻未依約交付明棋公司財務報表、帳冊、原始會計憑證、資產負債表及土地所有權狀,官田鋼為公開發行公司,既取得明棋公司逾50%股份,依法需合併編製財務報表;但官田鋼既未取得明棋由會計師簽核的財務報表及原始會計憑證,即無法合併報編送會計師簽證,即使送會計師也可能遭拒簽或簽註保留意見,如此官田鋼有下市之虞,對官田鋼股東權益傷害甚大,因此官田鋼才以不低於原始購入價格出讓36%股份給非關係人許明德、胡君豪,將股權降到20%以下,如此就不必揭露財報,該處分業經台灣證券交易所查無不法。 另對於官田鋼新團隊取得明棋後卻不繳納本息,導致明棋資產將遭拍賣,官田鋼則表示,該公司取得明棋後有按時繳納本息,至於明棋資產將遭拍賣,主要是另三戶住家部分所有權變動,應償還銀行借款7,770萬並須辦理分戶塗銷,但曾忠信等人卻沒有辦理塗銷,才會遭法院拍
臺灣證券交易所昨日(31日)與寬量國際、群益金鼎證券攜手合作,成功舉辦了「Taiwan CEO Week on Air」線上引資活動。這場活動吸引了台泥(1101)、國泰金等38家上市櫃及興櫃公司共襄盛舉,全力推廣台灣資本市場的發展。
從今年4月起,證交所、寬量國際及群益金鼎證券三方開始合作,舉辦了今年度的首場線上引資活動。這場活動獲得了機構投資人及上市櫃公司的熱烈反應,成功引領台灣優秀公司走向國際舞台。
本次活動中,除了台泥、聚陽、信錦、永冠、葡萄王、美時、群光、京城銀等知名公司外,還有新光金、融程電、時碩、材料、南寶、訊連、豐藝、旭隼、矽力、ABC、勤誠、億豐、泰昇、商億、中鼎、百和、穩懋、大學光、中裕、聖暉、岳豐、藥華藥、長華科、群聯、金可、光隆、巧新、華安、伊雲谷等33家公司參與,共同推動了整場活動的進行。
證交所表示,台灣資本市場擁有強大的成長韌性,上市公司也具有永續發展的特質,這使得台灣資本市場成為國際投資人關注的焦點。
臺灣證券交易所於8月27日與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建業法律事務所攜手,共同舉辦了「2020年台商關鍵論壇:解析後疫情時代,躍上台灣資本市場」活動。這場論壇吸引了近百名企業代表參與,其中不乏國內上市公司、轉投資公司代表,以及海內外有意回台上市的企業主和高階主管。
在論壇上,證交所總經理簡立忠強調,根據世界交易所聯合會2019年的統計數據,台灣資本市場的上市公司市值已經超過了1兆美元,排名全球第18,成交值則排名第12。這一數據充分反映了台灣資本市場的活絡程度,以及其在法規透明度、審查時程掌握、國際化程度和SPO便捷性等方面的優勢,這些都是吸引台商回台掛牌的重要條件。
目前,臺灣資本市場已有78家上市公司,平均本益比達到23倍,上市後的表現普遍受到投資人的青睞。面對新冠肺炎對全球經濟發展造成的衝擊,證交所也進行了相應的彈性調整,明年度初次申請股票上市案件的獲利能力認定將更加靈活,這樣的調整有助於有意掛牌的公司能夠如期進入資本市場。
臺灣證券交易所近期與寬量國際、群益金鼎證券攜手合作,於8月底至9月初舉辦了「Taiwan CEO Week on Air」線上引資活動,共吸引了38家上市櫃公司參與,展現對臺灣資本市場的強烈信心。這場活動自4月上旬開始,已經成功引領多家上市公司走向國際,獲得機構投資人和上市櫃公司的熱烈迴響。
活動中,來自金融、電子、傳產等各行各業的知名公司如台泥、信錦、永冠-KY、葡萄王、美時、群光、京城銀、國泰金、新光金、特力、融程電、時碩工業、材料-KY、南寶、訊連、豐藝、旭隼、矽力-KY、ABC-KY、勤誠、億豐、泰昇-KY、商億-KY、中鼎、百和等25家上市公司,以及勤、穩懋、大學光、中裕、聖暉、藥華藥、長科*、群聯、金可-KY、光隆等十家上櫃公司,以及巧新、伊雲谷及華安等三家興櫃公司共同參與,與投資人進行一對一會談。
活動中可見兩個明顯趨勢:一是生技族群佔比超過二成,顯示後疫情時代生技產業的受重視程度;二是多為中小型市值規模的公司參與,反映出台股潛力股的投資價值受到市場青睞。其中,矽力-KY市值超過50億美元,成為最受矚目的公司。
臺灣資本市場在疫情期間的韌性和上市公司永續發展的特質,始終是國際機構投資人的關注焦點。活動中,證交所透過與寬量國際的合作,將與全球機構投資人傳遞穩健經營的重要訊息。9月2日,證交所介紹臺灣資本市場概況及近期公司治理發展,並由寬量國際策略長谷月涵演講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發展動力。9月4日則進行一場閉門會議,探討在多變的政經環境下,如何創造股東價值。
雖然受疫情影響,海外引資活動和外國機構法人來訪受限,但證交所與海外機構投資人的溝通未曾間斷,截至8月底已舉辦多場線上引資活動,幫助國際投資人精準掌握臺灣資本市場脈動。
台灣證券交易所(證交所)近期活動滿滿,不僅積極推動招商引資,還與多個團體合作,為投資者帶來豐富的交流機會。今次,證交所與台南企業主聯誼會「億載會」攜手,將在9月11日於台南舉辦「億載拾捌,上市風華」論壇與上市公司業績發表會,這是兩者首次合作,也是論壇首次移師至台南舉行。 活動將邀請包括東陽(1319)、大亞、神隆及南六等四家上市公司參與,展現台南地區的上市企業活力。此外,證交所近期與高盛合辦線上台灣投資說明會,並與寬量國際共同舉行「第八屆Taiwan CEO Week on Air」,不斷拓展國際投資者對台灣市場的了解。 值得注意的是,9月7日將登場的瑞信論壇,將採用線上形式進行,由瑞信證券獨立舉行,這一改往年與證交所攜手合作的方式。證交所表示,此次與億載會的合作,旨在提供一個讓投資者與上市公司進行深度交流的平台。 論壇上午將聚焦於景氣展望暨投資人關係主題,下午則進行上市公司業績發表會。為了讓參與者更深入理解後疫情時代經濟情勢,證交所特別邀請財團法人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進行「後疫情時代全球及台灣經濟情勢分析」的演講。同時,投資人關係協會副理事長郭宗霖、勞動基金運用局國內投資組組長游迺文也將就相關主題發表見解。
證交所今(9月)將舉辦16場法人說明會,聲寶、信大率先登場! 證交所宣布,為了提升上市公司的財務和業務透明度,並讓投資人更容易取得企業訊息,將於9月份在證交所場地舉辦一系列的法人說明會。這次活動將有16家上市公司參與,其中聲寶(1604)和信大(1109)將分別在9月1日和2日率先開幕。 參與的16家公司及日期如下:9月1日聲寶、9月2日信大、9月4日新海、9月9日富爾特、9月11日南染、9月15日新紡及競國、9月16日偉全及無敵、9月17日揚博、9月18日福壽、9月22日亞弘電、9月24日元禎、9月25日怡華及新美齊、9月18日中工等。 證交所強調,這些法說會不僅是上市公司與投資人溝通的橋樑,還能讓投資人更深入地了解企業的營運狀況、未來發展方向以及面臨的挑戰。自從證交所規範上市公司的法說會後,截至目前為止,已經舉辦了1,024場法人說明會。 證交所也鼓勵上市公司積極舉辦法人說明會或業績發表會,以加強投資人對公司產業變化和營運的瞭解。此外,在防疫期間,證交所也建議透過網路轉播參與法說會,並提供相關的網址供民眾查詢。 證交所也對上市公司表示歡迎,只要聯繫證交所,就可以免費借用場地辦理法人說明會,從而提升公司的資訊透明度。有興趣參與的投資人,可以至證交所網站「公告/活動-活動訊息」頁籤查詢最新的活動訊息。
台灣證交所與高盛證券攜手打造的「Taiwan Virtual Corporate Day 2020」線上投資說明會,已於28日完滿落幕。這場为期四天的線上盛會,吸引了來自亞洲及歐美地區的160位機構投資人,與29家國內上市櫃公司進行了共93場的深入會談。透過這次說明會,證交所向全世界的投資者展示了臺灣資本市場的特色與實力,以及其在疫情危機中,如何成為支撐臺股穩定的力量。
證交所強調,臺灣資本市場擁有四個優勢:上市公司的良好基本面及營運彈性、卓越的公司治理表現、穩定的現金股利率,以及強健的市場韌性。這些優勢在新冠病毒疫情爆發後,顯得格外重要,它們共同維護了臺灣總體經濟的穩定。特別是在政府迅速反應,成功阻止疫情蔓延,企業採行緊急應變計畫的配合下,臺灣證券市場展現了強大的抗風險能力。
在專題演講中,證交所還詳細介紹了近年來臺灣公司治理的發展狀況。他們特別提到了金管會於8月25日最新公佈的「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這份藍圖旨在引導企業朝向更為健全的治理結構和永續發展的方向邁進。這不僅是臺灣資本市場的進步,也是對國際投資者的一個強烈訊號,即臺灣市場正不斷進步,成為一個值得投資的穩定港灣。
臺灣證交所首度與台南地區重要企業聯誼會「億載會」攜手合作,將於9月11日在臺南舉辦「億載拾捌,上市風華」論壇與上市公司業績發表會。這次活動將邀請神隆、東陽、大亞及南六等四家上市公司出席,為臺南投資人提供與上市公司溝通的機會。
活動當天,上午將聚焦於景氣展望及投資人關係主題,下午則是上市公司業績發表會。對於後疫情時代的經濟情勢,證交所特別邀請了財團法人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進行專題演講,並有投資人關係協會副理事長郭宗霖及勞動基金運用局國內投資組組長游迺文分享他們的觀點。
這次活動對於投資人來說是個難得的機會,能夠直接聽取上市公司的財務業務情況,並了解他們的競爭優勢。證交所也強調,活動將遵循防疫措施,投資人須事前報名並出示相關資訊,並需全程配戴口罩。隨著疫情變化,活動內容可能會有所調整,詳細資訊請關注證交所網站公告。
【台股新聞】 國泰臺韓科技ETF(00735)成為台灣第一檔雙地向對掛牌的ETF,近期兩地科技股表現亮眼,該ETF也跟著漲勢不斷,27日收盤價24.6元,上漲0.57%。 證交所表示,這檔ETF整合了台灣與韓國的IT產業特色,具有市場代表性,並結合雙方資本市場優勢,為投資者提供跨國投資的新選擇。 該ETF追蹤的指數是「臺韓資訊科技指數」(ITP指數),這是市場上唯一結合台灣與韓國科技龍頭的主題指數,由台灣指數公司與韓國交易所共同編製。 ITP指數的成分股包括台積電、鴻海、聯發科、三星、海力士、中華電、韓國電信等全球競爭力強大的知名企業,聚焦於晶圓製造、5G、物聯網、AI人工智慧等關鍵領域。 證交所強調,資訊科技產業是台灣與韓國的旗艦產業,ITP指數囊括了兩地的科技明星,今年以來至8月21日的表現亮眼,13.1%的漲幅高於台灣加權報酬指數的8.26%及韓國KOSPI 200報酬指數的4.8%。 從上市至今,ITP指數的34%的超額表現更是顯著,超越台灣加權報酬指數的26.77%及韓國KOSPI 200報酬指數的1.52%。 除了亮眼的表現,臺韓科技ETF還具有交易便利性,讓兩地投資者可以在當地直接購買,省去換匯的麻煩,同時也能夠彌補一般投資者在單一市場供應鏈上的投資缺憾。
臺灣證券交易所與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攜手舉辦第二場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建議(TCFD)工作坊,這場活動於8月26日舉行,目的是分享全球及台灣企業在TCFD導入的現況,並解析國際實務案例,希望幫助企業提升臺灣市場TCFD導入的涵蓋率與品質。
隨著金管會要求上市櫃公司必須在年報中加強揭露氣候變遷相關資訊,臺灣證券交易所也在今年年初修正了「上市公司編製與申報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作業辦法」,強調企業應在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中揭露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治理情況,這樣的作法不僅鼓勵企業重視氣候相關財務揭露的重要性,也促使企業對此有更深的認識。
目前全球資本市場上,由於機構投資人和各國主管機關的重視,已有1027家企業與機構簽署支持TCFD,其中26家來自台灣。根據《2019EYGlobalClimateRiskDisclosureBarometer》調查報告,全球企業根據TCFD四大核心要素的揭露涵蓋率為54%,品質則為27分(滿分100)。而安永對臺灣市場99家企業的分析結果顯示,涵蓋率達71%,品質則為29分。
雖然台灣企業在TCFD四大核心要素的揭露要求符合性的涵蓋率高於全球市場,但品質仍有進步空間。其中,「風險管理」、「公司治理」和「策略」是台灣企業最需要加強的方面。
在這場工作坊中,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的專業人士曾于哲提出了具體建議。對於「風險管理」,建議企業加強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的鑑別與管理流程,並明確各單位的權責與分工。在「公司治理」方面,建議企業探討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的呈報與溝通架構,並與公司營運策略相連結。至於「策略」方面,除了廣泛揭露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外,還應重視時間維度和氣候情境資訊的連結,以幫助企業更全面地掌握未來可能面臨的衝擊,並制定相應的因應計畫。
【台北訊】近日,臺灣證券交易所宣布,臺灣市場再添一檔新興ETF產品——國泰臺韓科技ETF(00735),這是臺灣首檔臺韓兩地互相掛牌的ETF,對於投資人來說,這是一個全新的跨國投資選擇。 該ETF追蹤的指數是臺韓資訊科技指數(Taiwan-Korea IT Premier Index,ITP指數),這是唯一一個結合臺灣與韓國科技龍頭的主題指數,由臺灣指數公司與韓國交易所共同編製。這個指數的成分股包括台積電、鴻海、聯發科、三星、海力士、中華電、韓國電信等,這些都是全球競爭力強、領導地位的知名企業。 臺韓資訊科技指數的特色在於它緊跟最新的科技趨勢,聚焦於晶圓製造、5G、物聯網、AI人工智慧等關鍵核心產業。這些產業掌握的關鍵技術和核心元件,對於高科技產業來說是不可或缺的,未來的發展也將以這些產業為基石。 根據證交所的數據,目前臺韓資訊科技指數共有33檔成分股,其中臺灣21檔、韓國12檔,合計市值約新臺幣32.15兆元。今年來至8月21日,該指數的績效達13.1%,高於臺灣加權報酬指數的8.26%及韓國KOSPI 200報酬指數的4.8%。從2018年6月11日上市至8月21日,該指數上漲超過34%,表現顯著,超越臺灣加權報酬指數的26.77%及韓國KOSPI 200報酬指數的1.52%。 國泰臺韓科技ETF的推出,不僅讓臺灣投資人能夠更加便利地投資韓國市場,同時也為韓國投資人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投資選擇。這個ETF的發行,將進一步促進兩地資本市場的交流與合作。
臺灣證券交易所近期宣布了一項新政策,將於10月26日起正式實施零股交易。這項新措施意味著,未來投資者可以在交易時間內進行零股的買賣,與現有的整股交易並無時間差異。為了保障投資者的利益,交易所特別提醒,未來投資者需透過電子式委託下單進行交易。 為避免投資者在交易過程中發生混淆,交易所強調,投資者在委託單位時要格外留心,清楚區分整股與零股的差異。這樣的區分非常關鍵,因為如果出現委託錯誤,可能會導致資金損失或交易不便。 隨著零股交易的開放,市場上的交易體系將更加多元化,投資者可以更加靈活地選擇投資策略。不過,交易所也提醒,新政策實施初期可能會有一段適應期,投資者應該先了解相關規定,再進行實際操作。 未來,臺灣證券交易所將持續監控市場情況,並提供必要的教導和資訊,以確保零股交易順利推動。讓我們期待這項新政策的推出,能為臺灣股市帶來更多活力和機會。
臺灣指數公司與富時羅素25日攜手舉辦了「2020臺灣永續投資趨勢研討會」,這場會議不僅吸引了眾多貴賓的出席,還有許多台灣永續成分股公司在會議中獲得了專屬標章的入選成分股證書,整個場景熱鬧非凡,活動也順利落幕。
會議中,許多重量級人物如勞動基金運用局副局長蔡衷淳、開發金資深副總經理張立荃、台達電永續長周志宏等人都出席並參與了主題座談。證交所暨臺灣指數公司董事長許璋瑤在致詞時強調,近年來證交所為了落實金管會的相關政策,不斷修訂規定,幫助上市公司提升ESG資訊的揭露與品質。
許璋瑤提到,為了推動社會責任投資,台灣指數公司與富時羅素自2017年起共同編制了「臺灣永續指數」,並以國際標準的富時羅素ESG評鑑系統為基礎,讓評鑑分數達標的公司有機會進入FTSE4GOOD新興市場指數,這也反映了台灣企業在ESG領域的進步。
統計顯示,台灣股票在FTSE4Good新興市場指數的權重從2017年的20.1%逐年提升至27.8%,在全球新興市場中位居第一,ESG平均分數也持續進步,這都證明了台灣在ESG領域的努力成果。
「臺灣永續指數」自發布以來,已經受到機構法人的廣泛採用,連結該指數的資產規模達到了約430億元,成為國內應用最廣的ESG指數,對於投資人來說,透過ETF、基金、期貨等金融商品參與永續投資提供了便利。
富時羅素董事總經理林瑩慧表示,富時羅素很高興能與台灣指數公司再次合作,見證台灣企業在ESG實踐上的進步,並對發行ESG金融商品感到榮幸,希望能為尋求將ESG融入投資策略的客戶提供更多協助。
蔡衷淳則強調,勞動基金運用局透過各種方式與被投資公司溝通,積極推動股東行動主義,並在創造長期價值上與企業達成共識。
臺灣指數公司表示,期望透過這次研討會,推動永續責任投資在臺灣指數化領域的發展,讓更多人了解運用指數進行投資也能積極參與永續發展。
臺灣證券交易所今公告,從10月開始,將恢復對期信ETF和非債券股票ETF的清算門檻規定。先前有一些ETF為了適應市場環境,申請調降了清算門檻,但由於大多數維持在1億元以上,預計此次恢復規定對市場影響不大。不過,部分未調降門檻的ETF規模已經下滑到億元以下,加上油價暴跌影響到石油ETF淨值,投資人需要特別關注這些產品的下市風險。
回顧3月份,主管機關針對國際市場波動加劇的情況,暫時放寬了期信ETF的下市規定,並允許股票型基金調降清算門檻。這些寬限期將於9月30日結束,之後各基金將恢復原有的清算規定。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期信ETF和股票ETF都將恢復原有的清算規定,但期信ETF將會進行強制清算,而股票ETF若規模不足法定門檻,則由投信公司決定是否清算或繼續存續。期信ETF的下市條件則是近30個營業日的平均淨值下跌超過九成,或近30日平均規模低於2,000萬元。
證交所也強調,若投信申請ETF下市,在審查通過至投信辦理清算作業期間,投資人仍可在股票市場進行買賣。ETF清算後,投資人還會得到剩餘價值分配,這與股票終止上市後淪為壁紙的情況不同。
根據各投信的公告,3月份申請調降門檻的ETF全數規模仍超過1億元,預計受規則變動影響不大。但部分未申請調降門檻的產品規模已經低於1億元,例如台新MSCI中國正2、永豐臺灣加權、兆豐藍籌30反1等。
在期信ETF方面,規模較小的有元大S&P日圓反1、元大美元指數和元大美元指數反1,這些產品雖然規模小,但都未達到強制下市的門檻。然而,因油價衝擊淨值暴跌的元大S&P原油正2,淨值僅0.93元,距離清算門檻的2元還有115%的差距,法人認為短期内要大漲不易。
元大投信預估,若元大S&P原油正2在10月1日的平均淨值低於2元,從申請清算到終止上市,還有約25個交易日進行買賣。證交所和元大投信也將公告申請下市及終止上市時間,投資人需要留意這些時間點。
臺灣證交所今(26)日宣布,為了讓投資者能夠更加便利地進行交易,將從10月26日起開放盤中零股交易。這項新措施將給投資者帶來更多選擇,但同時也提醒大家,是否能在原有券商下單,則需視各券商是否開辦此業務而定。所以,各位投資人可得先確認自己選擇的券商是否提供這項服務哦!
不過,別急著下單,證交所還提醒大家要留意一點,就是不同券商的手續費及計費門檻可能會有所不同。這意味著,雖然盤中零股交易為投資者帶來更多便利,但每筆交易的成本也會因券商而異。所以,在進行交易前,一定要先了解清楚手續費的費率及計費門檻,以免後來有驚驚驚的。
為了避免投資者在交易過程中產生不必要的困擾,證交所強調,投資者在下單前應該先向自己的券商確認手續費的計收方式。這樣,投資者就可以避免因手續費問題而產生的後遺症。所以,別忘了在交易前先做好功課,了解清楚各項細節,才能享受盤中零股交易帶來的便利。
總之,臺灣證交所的這項新措施,對於投資者來說是一個好消息。但同時,也要提醒大家,在享受便利的同時,還要留意各項細節,確保自己的投資安全。讓我們一起期待,盤中零股交易為台灣股市帶來更多的活力吧!
台灣證交所提醒投資者注意ETF折溢價風險
台灣證券交易所近期針對ETF(指數股票型基金)的投資風險發出警訊,提醒投資者應注意ETF的折溢價風險。
ETF,簡稱為指數股票型基金,這種基金的特色是可以像股票一樣在股市交易,並有自己獨立的股價。但與一般基金不同的是,ETF的股價不總是與其淨值(簡稱淨值)完全對應。證交所強調,投資者必須留意,不是所有的ETF股價都會貼近淨值,這會產生折溢價的風險。
當市場對某個ETF的需求過於熱絡,投資者可能會願意以高於淨值的價格購買,或者以低於淨值的價格賣出,這時就會出現折溢價。通常,這種折溢價不會太大,且是暫時的現象。市場上也有專業的套利投資者會介入,幫助這種折溢價收斂。
正常情況下,折溢價的幅度在市價除以淨值後減去1的結果,即在-1%(折價)至+1%(溢價)之間,都被視為正常範圍。
然而,有些情況下,ETF的折溢價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這可能是由於流通在外單位數無法立即增加或減少,導致折溢價持續存在。
此外,連結海外標的的ETF,因為國內外市場交易時間的不同,當海外市場交易時,ETF的投資標的價格變化可能無法立即反映在ETF的市價上,這也會造成ETF收盤市價與台股收盤後公布的淨值之間出現差距。
為了降低這些風險,證交所呼籲投資者在投資ETF時,應詳細閱讀相關資料,了解ETF的投資特性,並注意市場變動,以保護自己的投資安全。
臺灣證券交易所昨日公布了一則令人關注的消息,他們將與全球知名投行高盛證券攜手合作,從今天開始至28日共同主辦「Taiwan Virtual Corporate Day 2020」線上投資說明會。這場盛會將邀請來自香港、新加坡及歐美地區的機構投資人與我們台灣的29家上市公司進行深度交流,這無疑是今年來最盛大的一次外資投資盛宴。 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我們的國內外商務人員往來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原本的投資論壇如美林論壇、瑞銀論壇也相繼取消或延後。這時,臺灣證券交易所與高盛證券的合作就顯得格外重要,它為我們的上市公司提供了與外資交流的寶貴機會。 今年來,台股表現亮麗,上漲了5.4%,在全球市場中名列前茅。這其中,半導體、電子產業受益於中國大陸去美化、5G技術的發展,以及宅經濟商機的開拓,表現尤其突出。這次參與「Taiwan Virtual Corporate Day 2020」的29家公司中,有21家是電子產業的佼佼者,如聯發科、日月光投控、台達電、緯創、國巨、光寶科、旺宏、南亞科、可成、聯詠等。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蘋果概念股如台積電、大立光、鴻海等公司並未出現在名單上,但這些公司的未來發展仍然值得期待。此外,還有亞德客-KY、巨大、美食-KY、聚陽、富邦媒、億豐、氣立等七家傳產股,以及富邦金控這家金融股,共同參與了此次線上投資說明會。 臺灣證券交易所指出,今年上半年,全球經濟活動因疫情而受到重創,金融市場也出現了劇烈的波動。但在這次疫情中,臺灣證券市場卻展現了驚人的韌性,多家上市公司的營運業務也趁機轉型突破。未來,這些公司的動向將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
為了幫助民眾把握市場動態,達成理財目標,金管會證期局與多個金融機構攜手,共同主辦了「2020投資新趨勢系列講座」。這系列講座在台灣北、中、南地區共舉辦了4場,其中台北場更是首次採用「現場及網路直播」同步進行,吸引了廣大投資人關注。證基會總經理張麗真在致詞時強調,這系列講座的目的是讓投資人更了解新制度、新商品,並與專家進行交流,以保障投資權益。她認為,學習投資理財就是投資自己的未來,證基會將不斷規劃各種活動,滿足投資人的需求。
8月20日晚間,台北場講座由證交所副總經理羅贊興主講「盤中零股交易新制」。羅贊興指出,由於近年來小資族和大學生積極參與投資,現行的盤後零股交易已經無法滿足投資人的需求。為此,證交所從2018年開始研擬新制,並將於10月26日正式推出。新制將增加買賣零股的管道,降低交易門檻,並吸引更多年輕族群參與。
羅贊興透露,截至2020年6月,盤後零股交易日均值約1.9億元,大盤日均值1,744億元,盤後零股交易日均值僅占大盤的0.11%。其中,成交金額前5大標的為「台積電、大立光、鴻海、聯發科、國巨」,上市公司零股股東人數前5名則為「中鋼、鴻海、聯電、開發金、新光金」。
羅贊興強調,盤中零股交易將由證券商自願參與,並設定了詳細的交易方式和規則。他提醒投資人,若盤中零股沒有成交,盤後須重新填寫委託單。此外,為了讓投資大眾和證券從業人員充分了解新制,證交所自7月起已開辦超過30場講座進行宣導。
「2020投資新趨勢系列講座」免費參加,並有摸彩活動,獎項包括無線吸塵器、遊戲機、膠囊咖啡機、飯店雙人自助餐券與超商禮物卡等多項實用好禮。活動資訊可上活動官網瀏覽,或掃描QR Code至證基會活動官網報名。
上市櫃公司第二季財報一出,台股市場又起了一陣波動。這次不是因為大盤的走勢,而是因為證交所對個股融資券的調整。24日,股價出現強弱不一的現象,其中,南緯、華航、鈺創、富旺、秋雨等公司因為恢復融資券而股價震盪攻堅,而新建、嘉鋼、紅馬-KY等則因為被停止融資券而股價下挫。 8月14日,主管機關正式公布調整交易方式,包括恢復普通股交易和全額交割。這個決定從24日起生效。證交所也於21日公布,根據第二季每股淨值,對部分個股恢復及取消融資券。南緯、華航、工信、秋雨等4檔上市股恢復融資券,新建、無敵、格威傳媒、新天地等4檔上市股取消融資券。櫃買中心則公布鈺創及富旺兩檔恢復融資券,而嘉鋼、東凌-KY、紅馬-KY、加捷生醫、太景*-KY等5檔上櫃股則取消融資券。 在台積電的穩定帶動下,24日台股指數小幅上漲,收於12,647.13點,漲0.31%。其中,鈺創和富旺兩檔恢復融資券的個股表現最強,鈺創攻堅10.3元漲停,富旺也收高14.15元,漲幅達4.04%。而華航、南緯、秋雨等恢復融資券的上市股,第二季每股淨值都有所提升,股價也隨之上漲。 對於被取消融資券的個股,大多數因為第二季每股淨值跌破面額10元以下,24日股價普遍震盪下挫。紅馬-KY股價收低29.05元,大跌5.99%,嘉鋼、太景*-KY、無敵、新天地等跌幅也都在1.48%到1.60%之間。只有格威傳媒和加捷生醫表現抗跌,格威傳媒收平盤,加捷生醫則逆勢收高14.8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