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證券交易所(未)公司新聞
隨著蔡英文總統八年任期接近尾聲,臺灣證券交易所(簡稱證交所)於昨日(16 日)公布亮眼的統計數據,展現台灣資本市場的強勁競爭力和韌性。
根據統計,過去八年來,台灣加權指數漲幅達 155.5%,表現領先全球主要證券市場,並創下歷史新高;上市公司市值也大幅增長至 67.8 兆元,增幅達 1.8 倍,優於國際市場。
在政策推動下,台股日均值大幅成長 3.4 倍至 4,031 億元,創下歷年新高;外資持股市值比重也上升至 42.6%。
為了落實普惠金融,證交所推出定期定額投資及盤中零股交易等新制,帶動開戶數大幅成長至 54%,受益人數超過 1,277 萬人。
此外,台灣 ETF 規模也高速成長,較 2015 年增長 21.3 倍,資產規模達 2.5 兆元,受益人數超過 960 萬人。
證交所也致力於培育新創企業,推出臺灣創新板及強化生技產業發展策略,促使 IPO 上市家數穩健成長,2023 年更創下十年新高。
在公司治理方面,台灣在亞洲公司治理協會的 CG WATCH 評比中逐年提升,2023 年排名第三,為歷年最佳。
值得一提的是,證交所成立碳交所,推出國際碳權交易平台,為產業實現碳中和目標邁出重要一步。
**證交所嚴抓大股東控股 5% 就得揭露** 證券交易法第 43 條之 1 於今年 5 月實施後,近日中信金控公告大股東辜仲諒持股 8.87%,是辜仲諒首次公開持股狀況。國票金控大股東蔡家和玉山金控大股東也分別揭露持股,各持有 9.98% 和 5.11%。 過去,證交法規定僅針對單一法人或自然人持股超過 10% 需申報,但此次修正將門檻降為 5%,同時納入實質控制大股東持股,如宜高投資。 證交所提醒,所有上市上櫃公司皆適用此法規,而非僅限金控公司。主管機關應督促企業落實執行,強化大股東股權管理。 此外,證交所建議主管機關將大股東定義修正為匯總所有控制股東持股,並掌握相關資訊。因目前部份內部人透過多個帳戶持股規避申報,甚至成為內線交易溫床。 同時,對於公司上市前股本膨脹、內部人透過海外帳戶控股等問題,主管機關也應加強監管,確保大股東股權管理和資訊揭露的品質及透明度。
近期台股人氣王之一的陽明,16日股價上漲3.78%、收74.1元,成交量爆出逾30萬張大量,盤中最高來到76.4元,達近三年新高,最近六個營業日累積收盤價漲幅達36.40%。
早一天關緊閉的萬海因採分盤交易,16日雖量能萎縮、股價黑翻紅,終場上漲1.98%、收71.9元,成交量2.17萬張,最近六個營業日累積收盤價漲幅32.34%。
遠東到歐洲、美國航線運價5月連漲兩回,15日再度連袂漲價成功,每40呎櫃上漲約1,000美元,上海航交所將於17日公布本周運價指數(SCFI),勢將牽動貨櫃航運族群股價走勢。
貨櫃航運股這波股價漲勢,始於今年首季財報公布優於預期,吸引買盤湧進。5月貨量回溫,美國線滿艙到5月底、歐洲線滿艙到6月初,航商已通知,6月1日歐美線要再漲1,000美元,美國線外加旺季附加費約600美元。
陽明首季稅後純益93.79億元,年增175.85%,EPS達2.69元,單季賺贏去年全年,自結4月稅後純益29.77億元、年增91.63%,每股稅後純益0.84元,單月賺贏去年第二與第三季;累計前四月大賺123.56億元,是去年全年獲利的1.59倍,EPS達3.53元。
萬海首季稅後純益46.23億元,EPS為1.65元,自結4月稅後純益23.53億元、年增10.5倍,EPS為0.84元,累計前四月賺近70億元,EPS達2.49元。
根據證交所公告,萬海16至31日、陽明17至30日列入處置股,兩檔在處置期間皆改採人工撮合,每五分鐘撮合一次;投資人每日買賣達10張以上、或單日累積30張以上時,需先付全部價金與圈存;在信用交易部分,應收足融資自備款或融券保證金。
證交所指出,此次新交所與新加坡CapitaLand及Mapletree集團中 六家最大REITs發行人高階主管均親自來台,除介紹新加坡投資REIT s市場,並與各資產管理業者進行一對一座談。
證交所副總趙龍致詞時表示,新加坡是亞洲除了日本外最大的REI Ts市場,更是全球REITs的重要中心,希望藉由這次論壇讓大家更認 識新加坡REITs市場發展近況、優勢及未來展望,增進兩國REITs資產 管理業者及投資機構交流,為雙方REITs市場增加新的動能。
新交所大中華區業務發展部首席代表李智偉表示,感謝證交所以及 永豐金證券為促成台灣投資人與新加坡指標性房地產信託公司的會面 所做的努力,此次寶貴的交流機會將有助於加深台灣投資人對新加坡 資本市場的了解。活動下午由六家發行人與各投資機構一對一會談, 深入分享彼此的經驗和見解,並暢談跨國合作機會,來賓熱烈與發行 人互動,為此次活動帶來了更豐富的內容及深度。
證交所表示,繼台星今年4月在新加坡舉辦AI與科技論壇後,雙方 透過此次REITs引資活動,持續強化交流與深耕彼此市場;未來期待 與新交所、REITs發行人、資產管理業者以及證券商攜手合作推動雙 邊REITs市場的健全發展,並共同為推進兩地金融市場的發展與合作 努力。
此外,隆銘綠能、誠研淨值已低於財務報告列示股本十分之三,將繼續列為全額交割股,併加採行分盤集合競價交易方式,康控-KY因淨值高於股本十分之三,雖取消分盤集合競價交易,仍繼續列為全額交割股,亦自20日起生效。
金管會、證交所表示,台灣資本市場八年來繳出亮眼成績,首先,截至昨日加權指數漲至21,304.26點,締造史上新里程碑,較2015年底上漲155.5%,2016年來表現領先全球主要證券市場;上市公司市值達67.8兆元,較2015年底增近1.8倍,較國際市場突出。
其次,2016年起陸續推出當沖降稅減半等新制,帶動日均值從2015年922億元,大幅成長3.4倍至今年前四月4,031億元,為歷年新高。外資持股市值比重由2015年底38.5%增至2024年4月底42.6%。
第三,為落實普惠金融,證交所2017年推出股票及ETF定期定額投資,2020年增加盤中零股交易,帶動開戶數已達1,277萬人,占總人口數54%,相較2015年約40%大幅成長。
再來是ETF高速成長,統計至今年第1季,台灣ETF規模較2015年成長21.3倍,優於全球成長3.3倍。至5月10日,共有159檔上市ETF,資產規模約2.5兆元,受益人數逾960萬人。
第五,證交所為孵育新創獨角獸,推出臺灣創新板結合一般板,完善新創企業多層次籌資管道;IPO上市家數也穩健成長,2023年申請上市家數近十年新高,籌資金額更寫歷史最高。
第六,打造新經濟產業聚落與新護國群山,除新增上市公司產業類別,推出強化生技產業發展策略,並持續推動數位雲端、綠能環保及生技醫療三大產業。
第七,在亞洲公司治理協會公布的CG WATCH成績逐年提升,2023年台灣在12個亞洲國家排名第三,歷年最佳。第八,成立碳交所推出國際碳權交易平台,為支持產業實現碳中和目標邁出重要一步。
然而,長期在中信金年報的前十大股東名單中,並未見到辜仲諒名字,其主要原因是年報揭露的前十大股東,定義為單一法人、單一自然人的持股。而證交法第43條之1規定,任何人單獨或與「他人共同取得」任一公開發行公司超過5%股份(原本是10%)者,應向主管機關申報及公告;而依主管機關的定義,應包含有實質控制的大股東宜高投資的持股,也包含本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其他投資控股公司等。
過去,我國在大股東的定義與股權管理是有漏洞的,本次證交法第43條之1的修正,可以某種程度彌補漏洞。同時,其除了將申報及公告之持股門檻降為5%之外,亦要求而初次取得持股達5%必須在十日內申報公告,後續持股變動達1%必須二日內申報公告。
綜合過去有關大股東股權管理的漏洞與問題,應該更精進。首先,證交法第43條之1的修正是適用所有上市上櫃公司,不只是金控公司。我們希望金管會、台灣證交所、證券櫃買中心能夠根據法規,督促所有上市上櫃公司落實執行,強化大股東的股權管理。
其次,大股東股權管理的重點不在5%或10%的持股門檻,而是應該將實質控制股東所掌握的所有股權納入管理,亦即採用最終控制的概念。目前上市櫃公司的控制股東透過許多帳戶來持股,包括:投資公司、信託戶、財團法人、基金會、學校等,因此有可能其控制持股有30%,但每個帳戶持股不到5%(甚至更低)。因此,即使將取得時申報及公告的門檻從10%降為5%,仍然無法管理大部分的情況,只會讓每個持股帳戶擁有的股權愈來愈少,產生一大堆持股帳戶或更多層次的持股帳戶,藉以規避監管。亦即下調大股東持股定義,很可能僅是讓控制股東增加更多持股帳戶,仍無法達到大股東股權管理的立法目的。因此,主管機關正確的作法應該是將大股東的定義,修正成將屬於同一股東控制的所有持股帳戶匯總計算;同時,主管機關也要掌握這些持股帳戶資訊。
再者,目前法規要求上市上櫃公司董事、監察人、經理人及持股超過10%之股東(簡稱為內部人)之股票轉讓,應依規定三天前申報,始得為之(證交法第22條之2) 。而這些內部人掌握的帳戶,如果未擔任董事與監察人、且持股未超過10%,則不必受到持股轉讓申報的規範。當然,如果還要避免取得時的申報及公告義務,則上述帳戶的持股比率會紛紛降到更低。綜合而言,這些法規未予以界定的帳戶,成為部分內部人、大股東進出股市之工具,規避取得時之申報及公告,以及股票轉讓之事前申報的義務,甚至成為內線交易的溫床,這也是主管機關必須正視之處。
最後,有愈來愈多的公司在上市上櫃掛牌前,股本已有相當之膨脹,而在增資過程中,內部人與實質控制者,為了避免掛牌後之股票集中保管與交易的限制(包括:持股轉讓、內線交易與炒作),以及規避相關資訊揭露與課稅的要求,有可能會將股權做更多帳戶的配置,並且很多帳戶是用外國銀行的信託帳戶或設於外國的投資帳戶,但又非典型外國專業投資機構,令人質疑這些帳戶是否為控制股東、內部人的海外控股帳戶或他們是這些帳戶的最終受益人?針對以上問題,建議主管機關,持續強化大股東股權管理與資訊揭露的品質。
除了開戶數占總人口逾半,及30歲以下年輕族群積極參與,掀起熱 潮的ETF在發行檔數、資產規模、受益人數與成交金額都有驚人增長 。
證交所指出,在蔡英文總統及行政團隊力挺,及金管會政策指導下 ,台灣資本市場寫八大亮點:
一、至5月16日止漲至21,304點,較2015年底漲155.5%,近四年及 今年來分別漲77.6%及18.8%。上市市值增至67.8兆元,較2015年底 增1.8倍。
二、2016年起推訊息面暫停交易、當沖降稅減半、逐筆交易、冷門 股造市者等新制,日均值從2015年922億元,至今年前四月激增3.4倍 至4,031億元創新高,外資持股市值比重由2015年底38.55%增至42. 65%。
三、自2017年推出定期定額投資,2020年增加盤中零股交易,最新 開戶數達1,277萬人,占總人數54%,較2015年40%大增。20∼30歲 年輕族群開戶數在該年齡層占比成長達到五成。
四、至今年第一季ETF資產規模在亞洲僅次於日及陸,較2015年激 增21.3倍,優於全球成長3.3倍;ETF發行檔數成長5.6倍,較全球成 長1.4倍高。至今年5月10日止,ETF資產規模2.5兆元,受益人數逾9 60萬。
五、2021年推出台灣創新板,完善新創企業多層次籌資管道。台股 IPO家數2023年申請上市家數為近10年新高,籌資金額創史上最高。
六、2023年新增上市公司產業類別,發布新經濟指數,推動數位雲 端、綠能環保及生技醫療三大產業成長。至今年4月底,上市新經濟 及生技市值各突破1兆元及6,000億元。
七、在亞洲公司治理協會公布的CG WATCH成績,2023年台灣在12個 亞洲國家排第三,歷年最佳。
八、臺灣碳權交易所2023年12月推出國際碳權交易平台,預計今年 下半年推動國內減量額度交易平台。
主要是台股屢創新高,國人掀台股投資熱潮,台股高息ETF規模爆 增,加上壽險業大量投資新台幣計價的美債ETF,兩股龐大資金推升 境內基金規模持續領先,2021年境內外基金規模差距僅1兆元,去年 底拉大至2.9兆元,今年前四月已領先境外基金達3.7兆元。
2019年8月之前,國人投資的境外基金規模持續領先境內基金,金 管會甚至要祭出措施,鼓勵境內基金成長,直到2019年8月才出現「 黃金交叉」,境內基金規模超越境外基金,近年又因台股高息ETF爆 紅,投資重回台灣主場。
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4月底境內基金規模達7.79兆元,境外基金 則為4.09兆元,差距明顯拉大,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劉宗聖分析,國 內投資人偏好改變,從境外投資轉向境內基金,主因包括人口結構高 齡化,加速觸發高股息需求、引爆ETF規模大躍進,台股重回主場優 勢。
據證交所統計,3月單月新開戶人數增加9.7萬人,創2022年有資料 以來單月新高,累計開戶數亦持續創新高,至3月底達1,272萬戶,也 是推升台灣ETF受益人數不斷創新高的原因之一。
債券ETF、台股ETF分別是境內基金規模最大及受益人數最多的資產 類別,債券ETF至5月10日規模已達2.45兆元,今年又增加超過4,000 億元,和2020年底規模1.2兆元相比,呈翻倍成長;台股ETF從2022年 底的7,899億元,近日突破2兆元,不到兩年時間規模增加逾1.5倍。
**聯發科小金雞ITH-KY 年底望掛牌台股** 聯發科投資的驅動IC廠ITH Corporation(ITH-KY)今(16)日宣布,獲得臺灣證券交易所上市審議通過,最快今年下半年就能掛牌台股。ITH-KY是今年首家申請股票第一上市的外國企業。 ITH Corporation為顯示器驅動IC設計大廠,資本額新台幣45.23億元,主要產品用於手機、平板、筆電等電子產品。公司董事長為梁公偉,全體董事持股比率為17.96%。 ITH-KY財務表現亮眼,2021年稅前淨利達89.58億元,去年稅前淨利為48.38億元。今年首季稅前淨利為16.15億元,每股稅後盈餘為3.5元。 據了解,聯發科目前持有ITH-KY股權約11.91%。ITH-KY掛牌後,聯發科可望進一步強化在顯示器驅動IC領域的布局。 本次承銷商為永豐金證券,證交所將提報董事會審議,若通過後,ITH-KY最快於下半年掛牌,屆時將成為台股今年首檔外商股票第一上市個股。
**上市公司交出第1季成績單 證交所籲投資人審閱財報**
截至昨(15)日,臺灣證券交易所(簡稱證交所)統計,除廷鑫(2358)與昶虹外,所有本國及第一上市公司(不含金控公司)均已申報今年第1季財務報告。 證交所表示,本國及第一上市公司應在5月15日前公告申報第1季財務報告,共計996家公司(含創新板公司14家、不含金控公司14家)已完成申報。 證交所提醒投資人,進行股票交易前應參閱上市公司財務報告及相關資訊。財務報告資訊可於公開資訊觀測站或至證交所網站下載電子檔。 此外,證交所統計,上市公司4月營收總計3.27兆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8.65%,成長公司達662家。累計前四月營收總計12.41兆元,較去年同期成長8.65%,成長公司612家。 證交所指出,4月營收成長較顯著的產業包括電子通路業、貿易百貨業、建材營造業等。然而,玻璃陶瓷業、資訊服務業、鋼鐵工業等產業則出現衰退。 累計前四月營收成長較高的產業有金融保險業、電子通路業、貿易百貨業等。累計營收衰退較大的產業則包含電器電纜業、油電燃氣業、運動休閒業等。**MSCI季度調整台股大嬴家 外資看好資金湧入2千億**
MSCI季度指數調整結果出爐,台灣股市表現亮眼,「二升一降」成為大贏家。法人預估本次調整將助推台股行情走揚,帶動約2,000億元資金流入。
具體調整內容,MSCI全球標準型指數(ACWI)台灣權重調升0.01個百分點,MSCI新興市場指數(EM)調降0.02個百分點,MSCI亞洲(日本除外)指數(AC Asia ex Japan)調升0.03個百分點。
法人指出,此次調整反應外資正面看待台灣股市,過去台股權重偏低,調整後有望帶動資金流入。調整後,台灣在ACWI、EM、AC Asia ex Japan權重分別為1.74%、17.07%及19.95%。
進一步觀察EM指數調整,權重調升最多的國家為印度,增加0.48個百分點;調降最多的國家為中國大陸,降低0.38個百分點。
台灣證券交易所表示,MSCI調整前後權重差距僅反映成分股變動,不代表台股資金流向。然而,統一投顧、第一金投顧和台新投顧等專家均看好本次調整將刺激外資持續買超台股,認為自5月以來外資累積買超899億元只是暖身,台股站上2萬點已連續33天,應將21,000點視為新常態。
法人推算,以ACWI總市值約62.4兆美元計算,權重增加0.01個百分點相當於台股增加約2,000億元新台幣,考慮EM指數調降及AC Asia ex Japan調升後,將有大量買盤潛力流入台股。
如果順利通過證交所董事會核議,ITH-KY最快今年下半年掛牌,聯發科現階段持有ITH股權約11.91%。
ITH Corporation主要從事顯示器驅動IC設計、銷售及技術服務,申請上市資本額新台幣45.23億元,產品內銷3.45%、外銷96.55%,董事長為梁公偉,全體七席董事持股比率17.96%,輔導上市承銷商為永豐金證券。
該公司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第1季稅前純益分別為89.58億元、48.38億元、16.15億元、8.43億元,每股稅後盈餘依序為74.21元、11.57元、3.5元、1.33元。
證交所表示,本國及第一上市公司應於5月15日前公告申報今年第1季財務報告家數分別為916家及80家,合計996家,含創新板公司14家,不包含金控公司14家,因金控公告申報期限至5月30日,除廷鑫、昶虹無法如期出具財務報告外,餘均已完成申報作業。
臺灣證券交易所提醒投資人,從事股票交易前應參閱上市公司財務報告及相關資訊。相關財務報告資訊可至公開資訊觀測站之「財務報表專區」查閱,或至「基本資料專區」下載電子書。
在首季財報申報截止之前,證交所亦已於上周統計上市公司4月營收,全體上市公司營收總計3.27兆元,較去年同期成長5,147億元、18.65%,營收成長公司共662家,衰退公司共346家;累計前四月營收總計12.41兆元,較去年同期成長9,880億元、8.65%,營收成長公司612家,衰退公司396家。
證交所表示,4月營收成長較大的產業,包含電子通路業受惠AI伺服器使電子零組件需求增加、貿易百貨業因個別公司認列外匯價格變動影響及零售業者持續展店,建材營造業受惠建案陸續完工交屋。
至於4月衰退較大產業,包括玻璃陶瓷業因中國房地產景氣不佳及通膨使需求衰退、資訊服務業因專案驗收時間差、鋼鐵工業因鋼價下跌及需求衰退。
另外,統計前四月營收成長較大的產業,包含金融保險業因保險淨收益及投資收益增加,電子通路業受惠AI伺服器使電子零組件需求增加,貿易百貨業因個別公司認列外匯價格變動影響及零售業者持續展店。
累計營收衰退較大產業,包含電器電纜業因不鏽鋼價格下跌及需求衰退,油電燃氣業因市場需求下滑,運動休閒業受客戶去化庫存及調整訂單影響,致累計營收衰退。
其中,MSCI全球標準型指數(MSCI ACWI)權重調升0.01個百分點、MSCI新興市場指數(MSCI EM)調降0.02個百分點、MSCI亞洲(日本除外)指數(MSCI AC Asia ex Japan)調升0.03個百分點。
法人估計,本次調整代表外資正面看待台股權重過去被低配,調整後有望帶動約2,000億元資金流入台股。
調整後,台股在全球標準型指數、新興市場指數、亞洲(日本除外)指數權重分別為1.74%、17.07%及19.95%。
觀察本次MSCI季度調整,以「MSCI新興市場指數」來看,此次權重調升最多的國家是印度,權重增加0.48個百分點。
本次權重調降最多的是中國大陸,權重降低了0.38個百分點,其餘國家權重變化不大。
儘管證交所表示,MSCI調整前後權重差距僅代表成分股變動後,台股在調整基準日的權重變化,不代表台股資金流向。
不過,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陳奕光、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等都看好本次MSCI季度調整將促使外資持續買超台股,5月以來買超899億元只是暖身,加上台股已連續33天站上2萬點,投資市場應將21,000點視為新常態。
法人估算,全球標準型指數總市值4月底約62.4兆美元,如增加0.01個百分點,相當於台股增加約新台幣2,000億元,扣掉在新興市場指數、加上亞洲(日本除外)指數權重調整部分,將有龐大潛在買盤流入。
台股4月營收創新高!1008家上市公司年增逾18%
台灣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證交所)表示,台灣上市公司4月營收表現亮眼,近1000家公司皆已完成申報。
根據證交所統計,4月全體上市公司營收總計3兆2751億元,較去年同期暴增5147億元,年增幅達18.65%,其中營收成長的公司多達662家,衰退公司共346家。
證交所指出,4月營收成長較大的產業主要包括電子通路業(受惠AI伺服器需求增加)、貿易百貨業(受單一公司外匯收益影響)、建材營造業(受完工交屋帶動)。
至於衰退較大的產業則有玻璃陶瓷業(受中國房市不佳影響)、資訊服務業(受專案驗收時間差影響)、鋼鐵業(受鋼價下跌及需求衰退影響)。
此外,累計今年前4月,全體上市公司營收總計12兆4112億元,年增幅達8.65%,其中營收成長的公司有612家,衰退公司有396家。
累計營收成長較大的產業包括金融保險業(受保險淨收益及投資收益增加影響)、電子通路業(受AI伺服器需求增加影響)、貿易百貨業(受單一公司外匯收益影響及零售業者展店影響)。
累計營收衰退較大的產業則有電器電纜業(受不銹鋼價格下跌及需求衰退影響)、油電燃氣業(受市場需求下滑影響)、運動休閒業(受客戶去化庫存及調整訂單影響)。
證交所提醒投資人,上市公司營收彙總資訊可至證券交易所公開資訊觀測站查詢,作為投資參考。
**台證所審議日盛台駿上市案**
台灣證券交易所公告,預計於2月16日舉行有價證券上市審議委員會第813次會議,審查日盛台駿國際租賃(6958)申請股票上市的申請案。
日盛台駿由董事長簡志明掌舵,實收資本額約35.12億元,專精於車輛分期、設備融資租賃與長期租賃車業務。公司近三年稅前淨利分別為6.86億元、8.14億元、8.95億元,每股稅後淨利則依序為2.39元、2.83元、2.93元,惟2023年因受市場波動影響,每股稅後淨利降至1.47元。
億而得創新板上市 開盤不受漲跌幅限制
台灣證券交易所(TWSE)宣布,億而得(6423)已於 5 月 15 日公開發行普通股股票,正式於創新板掛牌上市,成為第 14 家創新板上市公司。
億而得此次上市,僅限合格投資人委託證券商買賣,其股票上市後 5 個交易日內將不受漲跌幅限制。
億而得上市的有價證券數量,包括普通股 2681 萬股和現金增資股款繳納憑證 261.6 萬股。公司負責人為黃文謙,實收資本額 2.68 億元。
億而得的主力產品是可複寫嵌入式非揮發性記憶體 IP 授權及技術服務,近年來獲利穩定。2021 年、2022 年和 2023 年前 3 季的稅前盈餘分別為 4320.7 萬元、8137.1 萬元和 3437.6 萬元,每股純益分別為 1.44 元、2.72 元和 1.08 元。
**億而得今掛牌上市,再添IP股生力軍**
嵌入式非揮發性記憶體供應商億而得(6423)今天盛大掛牌上市,成為台灣證券交易所(簡稱:證交所)中的IP股新成員。與此同時,證交所將於明天(16日)召開有價證券上市審議委員會,審議日盛台駿國際租賃的股票上市申請案。
億而得專注於嵌入式非揮發性記憶體領域,主要業務為生產邏輯製程嵌入式非揮發性記憶體(SIP)產品,尤其擅長製造多次可程式(MTP)的SIP產品。雖然去年營收下滑至1.87億元,但今年第一季營收已回升至5,989萬元,年增幅達31.06%。
億而得董事長暨總經理黃文謙日前表示,隨著景氣復甦,公司目標在今年將業績拉回2022年的水準,達成營收2.29億元的目標。
臺股亮點海外推介 證交所攜手永豐金辦線上引資
證券交易所積極向海外投資人宣傳台灣資本市場,繼本年前往海外舉辦實體投資說明會後,本月13日至20日再攜手永豐金證券,舉辦「SinoPac x TWSE Taiwan Corporate Day 2024」線上引資活動,邀請鴻海、國巨、奇鋐等十家重量級上市公司參與。 本次邀請的上市公司涵蓋鴻海、國巨、研華、奇鋐、創意、致伸、聯茂、旭隼、樺漢和甫掛牌上櫃的巧新科技。巧新科技初期以鍛造腳踏車零件和高爾夫球頭為業務,後投入鍛造鋁圈領域,累計為40多個汽車品牌開發2,225款輪圈款式,客戶包含台灣豐田通商、JLR、Porsche、BMW和Mercedes-Benz等大廠。 「SinoPac x TWSE Taiwan Corporate Day 2024」的首日以ESG為主題,證交所副總經理陳麗卿致詞,證交所和永豐投顧分別演講「推動台灣資本市場的ESG變革」和「投資人與企業面對碳費徵收的風險與機會」,向海外投資人說明台灣資本市場ESG發展現況。 後續安排的十場上市公司說明會,將聚焦AI相關議題,展示台灣企業在AI供應鏈中的關鍵地位。證交所表示,本次活動的專題演講內容影片將於會後上傳至「Webpro 3.0影音傳播網」,供投資人隨時觀看。 證交所強調,將持續創新引資方式,宣傳台灣資本市場的優勢和發展措施,以加強與國際投資人的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