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輝能科技(未)公司新聞
輝能專注於氧化物固態電池研發與生產,現已取得近600項專利技術,產品特性是穩定度高且容易量產。近年公司營運重點轉向車用電池,已取得賓士集團技術合作協議,也與Gogoro合作研發電池交換式電動機車固態電池。
輝能日前釋出考慮投資80億美元(逾新台幣2,400億元),在歐洲建造新一代電動車用固態電池工廠的訊息,金額龐大,震撼業界。輝能加碼在台投資,預計斥資逾42億元,在桃園科技工業區擴建既有廠房,導入智慧化固態電池芯產線。
鋐昇實業以自有品牌PATTA製造及銷售拉釘、螺絲等締結件及五金製品,聚焦於高附加價值產品的生產與研發。因應市場成長所需及綠化製程,鋐昇斥資31億元在高雄仁武產業園區興建廠房。
國產建材實業擬投資逾11億元,預計招募本地員工40人,擴建既有高雄仁武廠及鳳山廠,同時新建台南仁德廠與新北汐止二廠。
台灣積層工業從事功能性軟包裝材料設計及製造,斥資逾6億元在既有桃園中壢一、二廠導入高階智能化機器設備,並透過虛實整合系統(CPS)邁向工業4.0。
論壇內容涵蓋富邦投顧研究團隊對未來市場趨勢的研判,以及今年最受關注議題,包括能源、網通、車用及高速運算等,並精選包括儲能系統、固態電池及相當具未來性的微型核反應爐系統(SMR)主題,邀請重量級產業專家與會。儲能系統相關議題由工研院經理呂學隆剖析包括儲能及電動車在淨零碳排及碳交易下的商機及深度見解;固態電池議題由輝能科技處長許容禎分享固態電池前瞻技術發展及自家技術優勢,以及應用於新能源車、工業、IoT等領域的研究。
這次論壇請到國內核能及潔淨能源研究領域專家、清大教授馮玉明,剖析微型核反應爐系統未來發展趨勢及台廠相關商機。在海外市場部分,今年以來日本市場優於全球表現,投資人對日本經濟發展關注程度也日益提升,論壇邀請長期關注日本當地發展的日本產經新聞台北支社社長矢板明夫,精闢分析在後安倍時期的日本經濟及產業發展趨勢。
目前電動車相關主流大廠幾乎全數投入固態電池研發,未來發展性不言可喻,但技術門檻及量產難度之高,導致目前全球沒有任何一家廠商可以量產。
輝能科技成立於2006年,早期從消費性電子電池產品起家,隨後轉入車載用固態電池市場,2017年,輝能製造出全球第一顆能量產的固態電池,後來順利量產固態電池,更具規模的桃園觀音廠預計2023年完工,可在當年度上線量產。
根據輝能科技官網顯示,輝能是發明全球第一款固態鋰陶瓷(LCB)電池技術的鋰電池芯製造商,也是目前全球唯一成功量產固態鋰電池的公司,專利技術涵蓋500多項,為全球汽車製造商提供近8,000個固態電池樣品,用於測試及模組開發。
輝能在固態電池領域的優勢,吸引大咖投資人投資押寶,包含軟銀中國創投、丹豐資本、賓士、韓國浦項制鐵控股。潛在客戶方面,已宣布技術合作或未來將供貨的廠商包含大陸電動車大廠蔚來、賓士、Gogoro、越南企業集團Vingroup等。
業界人士指出,固態電池是最被業界看好的新世代電動車電力儲存材料,鴻海也積極搶進,鴻海產品長蕭才祐更曾公開表示:「誰掌握固態電池,誰就有天下」。不過,相較於輝能已在固態電池逐步嶄露頭角,鴻海規劃最快2024年推出首款商業化固態電池。
鴻海近年在電動車領域鴨子划水,並在美國、泰國等地多元布局。輝能此次海外投資高達80億美元、相當於一座半導體12吋晶圓廠的投資規模,總投資額將超越鴻海,成為歷來台資色彩企業當中,最大手筆的海外電動車相關投資案。
輝能科技聚焦研發固態電池,該公司表示,正依技術勞動力、交通運輸和設廠獎勵,甚至是否貼近客戶等條件,評估設廠地點。
彭博資訊報導,輝能發言人表示,選址可行性的評估結果預計明年初出爐,該公司已延聘顧問業者Accuracy協助。路透則引述Accuracy的說法表示,輝能的新廠設址地點已縮小到四個國家,包括法國、德國、波蘭和英國。新廠將在十年內分三期興建,車用電池產能預計可達120GWh,並聘僱數千名員工。
汽車業逐步淘汰內燃機引擎之際,英國正努力吸引電池製造商赴境內設廠。英國的汽車產量在過去幾十年間不斷下滑,且與歐盟之間貿易關係的前景充滿不確定性,加劇英國汽車業困境。
固態電池可縮短充電時間、增加續航里程,而且沒有起火的風險,與鋰電池不同。儘管這種技術可能有助加速電動車的採用,但目前還沒有進入量產。
輝能成立於2006年,最初以研發3C產品使用的固態電池為主,2015年時轉型進軍電動車用動力電池,最終成功研發出可彎曲的軟板鋰陶瓷電池。
輝能的固態電池技術被多方看好,過去已與中國一汽、蔚來、以及越南越快(VinFast)等車廠簽署合作協議,2021年獲軟銀中國與丹豐、春華資本3.26億美元投資。
今年1月,輝能與賓士母公司戴姆勒(Daimler)集團簽署技術合作協議,共同開發固態電池,賓士也投資入股,取得一席董事。
輝能科技4日宣布,已正式成為美國先進動力電池聯盟(NAATBatt International,NAATBatt)白金會員,並參與未來即將召開的NAAT Batt董事會。
未來輝能科技將與各領域產業的關鍵要角共同致力提高能源效率、 減少石油依賴及實現無碳發電目標。
輝能科技執行長暨創始人楊思(ㄋㄢˊ)先生表示:「我們很榮幸 成為美國先進動力電池聯盟重要的會員夥伴,共同致力成為新世代能 源的主要方案商。美國在全球汽車產業鏈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各車廠 持續加速推出新型電動車計畫,加上能貼近市場需求以及地方政策全 面落地的優勢,透過在地生產、就近供應服務,減少碳足跡,讓客戶 及我們雙方都將能因此受益。」
輝能科技稍早證實海外擴廠計畫,初期計畫分三期,總共投資80億 美元,建造海外第一座固態電池超級工廠,並即刻啟動輝能科技海外 版圖擴張選址的可行性評估,待竣工後將成為全球第一間固態電池廠 投入量產供貨的關鍵里程。
智慧電動車的國際電動車廠越快(VinFast)為越南最大民營集團 企業Vingroup的子公司,輝能與越快簽署協議之後,越快成為輝能科 技長期的商業策略夥伴之一,雙方約定將進一步簽署商業協議,越快 將使用輝能科技獨家固態電池技術開發電池組設計,共同開發符合越 快新型電動車款的動力電池系統;2024年起,輝能計畫將供應次世代 固態電池電芯,以加速越快新型純電車款的發表。
此次與輝能科技的策略結盟,是越快(VinFast)啟動電池布局的 關鍵策略。2023年輝能科技首座固態電池廠計畫開始放量生產,預計 大部份產能將會作為支持越快訂單出貨;未來雙方也將會進一步討論 於越南成立合資企業,建立固態電池工廠,以滿足快速成長的市場需 求。
Vingroup集團副主席暨越快(VinFast)全球執行長黎氏秋水(Le Thi Thu Thuy)表示:「越快與輝能科技的結盟,不僅能滿足我們在 技術上的關鍵缺口,更重要的是,可預見未來搭載輝能科技固態電池 的新型純電車款,將能有效克服安全性及能量密度的痛點,創造更智 慧、更舒適、更安全的行車體驗。」
輝能科技執行長暨創始人楊思(ㄋㄢˊ)表示:「輝能與越快將共 同推出由市場領先的次世代固態電池所驅動的新一代智慧電動車。憑 藉領先業界的創新電池技術,和多年驗證的成熟製造能力,輝能的目 標是創造高性能、高安全和可負擔的技術,成為新世代能源的主要方 案並推動世界走向更永續的未來。有了越快同行,我們將共同形成一 股堅強助力,讓這項使命,提前實現為更愉快、更安全的駕駛體驗。
【新聞快報】 哇塞,大家注意囉!台灣的固態電池大將輝能科技最近可是風雲際會啊!據悉,這家公司正在評估今年在美國掛牌上市的計劃,為的是要擴大他們在電動車電池的生產能力。不過,這只是多個選項之一,輝能科技昨(31)日表示,他們還在評估階段,所以目前還沒有確定的時間表。 你說這不是小事情,還真不是!彭博資訊引述知情人士的話說,輝能科技正在和潛在顧問討論各種可能性,包括和一個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合併,在美國上市。這要是真的,輝能科技的估值可能會達到數十億美元呢! 這家台灣公司可是有夢想有抱負的。他們說,為了滿足車廠客戶在區域製造的需求,他們需要海外擴產的資金。所以,他們不排除通過上市等方式來籌措資金。原來規劃是2023年上市,但今年初就傳出希望提前一、二年實現的訊息。 話雖如此,輝能科技還是希望能夠提前掛牌,但現在還沒有確定的時間表,也不排除在海外上市的可能性。這家公司的熱度可是節節高升,因為他們的桃科廠將在年底進行試產,這可是全球首座正式邁入量產的固態電池廠呢! 不僅如此,輝能科技還和中國大陸的一汽、蔚来簽署了MOU,還在與歐美的大車廠進行接洽。看來,這家台灣公司在電動車電池領域的布局可是相當不錯啊!我們就讓我們的眼睛盯緊這家公司,看看他們未來會帶來什麼驚喜吧!
彭博資訊引述知情人士說法,輝能正與潛在顧問研商可能的選項,包括透過與一家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合併在美國掛牌上市。目前仍在初步討論階段,若是達成協議,可能賦予輝能數十億美元的估值。
輝能指出,公司布局電動車產業,為配合車廠客戶區域製造需求,需要海外擴產的資金,因此不排除用掛牌等各種方式籌措資金,但目前仍在評估階段。
輝能最早規劃2023年掛牌上市,但今年稍早釋出希望提前一、二年實現。輝能指出,仍希望能提前掛牌,但還沒有明確時間表,也不排除在海外掛牌上市。
輝能獲得市場關注,主因旗下桃科廠將於今年底試產,此為全球首座固態電池廠正式邁入量產。此外,輝能已與中國大陸一汽、蔚來簽署MOU,更與歐美大車廠接洽。
【台灣新聞】 群益金鼎證券最近辦了一場「2021年第一季投資論壇」,專題是電動車和生醫防疫產業,吸引了超過100家國內外法人機構來參加。這次論壇請來了許多優質企業,像是敦泰電子、生華科、汎德永業、光寶科、國光生、聚積等上市櫃公司,還有一家很厲害的未上市公司——輝能科技。 群益金鼎證券這麼做,是希望讓國內外的機構投資人更了解台灣市場上的好公司,透過論壇增加企業和機構投資人之間的互動,提供新的投資想法,幫助大家抓住台股的投資機會。 這次論壇中,唯一一個未上市公司就是輝能科技。這家公司在2006年底成立,它發明了全球第一款固態鋰陶瓷Lithium Ceramic Battery(LCB)電池技術,也是全球唯一成功量產固態鋰電池的公司。 輝能科技從成立以來,在全球已經拿到超過400項專利,涵蓋的領域很廣,從固態電池材料、機構、應用技術、設備、製程、終端產品到回收技術都有,形成了一個讓競爭對手很難攻破的專利網。 而且,輝能在固態電池產業化的布局上比同行早,2014年就開始商用化固態鋰陶瓷電池,並將這項技術帶入消費性應用市場、工業/特殊應用市場、電動車、储能等大型應用場景。它還發展了經濟實惠且規模化的捲式自動化製程,為自己建立了一道競爭對手難以逾越的門檻。
台灣資本市場中有許多優質的企業,群益希望透過這次投資論壇的 舉行,加強企業與機構投資人面對面的互動交流,提供國內外機構法 人嶄新的投資觀點,掌握具指標性企業的營運發展趨勢與台股的投資 契機。
這次邀請的唯一一家未上市公司輝能科技是發明全球第一款固態鋰 陶瓷Lithium Ceramic Battery (LCB)電池技術的鋰電池芯製造商 ,也是目前全球唯一成功量產固態鋰電池的公司。
輝能自2006年底成立以來,在全球已獲得超越400項的專利,範疇 廣含固態電池材料/機構、應用技術、設備、製程、終端產品甚至回 收技術等,建立競爭對手難以繞過的專利網。
輝能在固態電池產業化的布局亦早於同業,不只在2014年率先實現 固態鋰陶瓷電池的商用化、先後將具絕對優勢的固態電池帶入消費性 應用市場、工業/特殊應用市場與電動車、儲能等大型應用場景,同 時也發展出經濟且具規模化潛力的捲式自動化製程,形成了一道競爭 對手難以跨越的門檻。
在中國大陸汽車市場下行,電動車補助也日趨嚴苛的競爭環境下, 有「中國特斯拉」之稱的蔚來汽車聯手台灣固態電池先驅-輝能科技 ,除了看好輝能在固態電池掌握的技術力,也展現蔚來開創新能源電 動車市場新局,搶攻新世代固態電池電動車領先地位的企圖心。
輝能科技為台灣本土唯一專注投入發展固態電池的業者,成立13年 來,輝能以自主技術開發出224項LCB固態鋰陶瓷電池相關專利,為全 球唯一擁有LCB固態鋰陶瓷電池量產技術及商業化經驗的電池芯製造 廠;今年輝能新發表的進階雙極固態電池包技術-MAB多軸向雙極電池 包,相較於傳統液態鋰電池包除了更安全之外,在相同能量規格下, MAB電池包重量減輕30%,體積減少50%,成本減少30%,展現強大 的模組產品競爭力。
輝能科技在固態電池領域掌握兩大核心技術:一、LCB固態鋰陶瓷 電池採用獨創固態氧化物電解質,具有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寬廣 的操作溫度與壓力、快充能力佳、高散熱能力;二、MAB多軸向雙極 電池包以創新封裝技術,針對固態電池優勢所打造的電池包,可同時 於電池芯內部串/並聯、降低內阻值與產熱、可簡化冷卻/機構材/BM S、成組效率相較傳統液態電池包可提升29%∼56.5%。
為了發展更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長壽命的電池,全球廠商紛紛 布局固態電池,從市場統計資料分析,2018年後有越來越多廠家投入 發展厚膜氧化物固態電解質體系,輝能科技早期即投入發展厚膜氧化 物固態電解質體系,自2013年起建立片式生產線,2017年完成捲式量 產能力,建立年產能40MWh,並進一步成功發展BiPolar+雙極電池技 術,2019年推出MAB多軸向雙極電池包,預計2021年完成1GWh建廠計 劃,在固態電池量產時程上領先日、美大廠達四年以上。
過去幾年,輝能的固態電池應用,已從3C產品配件、智慧卡、穿戴 裝置,到IOT、工業、特殊應用,至2018年止總銷售金額達1億5千萬 元以上;未來隨著產品更優化、GW等級產能到位,將逐漸拓展應用至 電動汽機車、軌道車、船舶、商業/特殊無人機等運輸載具,穿戴裝 置、可攜式產品、物聯網等消費性產品,儲能、載具、物聯網、儀器 等工業應用之各下游廣大市場。
在這個動力電池競爭激烈的時代,台灣的輝能科技如同一匹黑马,在眾多競爭者中逐漸展現出其獨特的優勢。就在剛剛落幕的「愛迪生獎」頒獎典禮上,輝能科技憑藉其先進的電動車固態電池技術,榮獲金獎,成為亞洲區唯一獲此殊榮的廠商。
在眾多電池廠商還在努力開發固態電池的時候,輝能科技已經實現了固態電池的量產,並且商業化運營。它推出的雙極固態電池包方案,大幅提升了電動車的行駛距離,並降低了成本。這項技術已經通過了多個一線車廠的測試,預計今年底我們就能看到搭載輝能固態電池的樣車。
輝能科技不僅技術先進,還在市場佔有率上展現出強大的競爭力。它已經與多家車企和電池芯廠達成合作意向,並與南都電源簽署了前期協議,目標是建立1G瓦時的量產線。
創辦人楊思柟對於創業歷程充滿信心,他表示:「做固態電池雖然困難重重,但我們堅信選擇的道路是正確的。」楊思柟還表示,輝能科技正在快速擴張,並且積極尋找人才,他希望那些有夢想、有抱負的年輕人能夠加入輝能,共同創造未來。
在台灣這個充滿創新活力的地區,輝能科技正以自己的方式改變著能源行業,也為台灣的科技發展貢獻著力量。
4月4日,科技創新界年度盛事「愛迪生獎」頒獎典禮於紐約世貿中 心盛大舉辦,在這個各界菁英齊聚展示研發實力的舞台上,輝能科技 以電池新創企業之姿與國際大廠並駕齊驅,以電動車固態電池Pack技 術奪下金獎,成為近3年唯一在現有能源類奪冠的亞州廠商。
當全球電池廠、車廠都還需至少3-5年完成固態電池大容量樣品的 時候,輝能已量產固態電池六年並商業化,甚至創造出雙極固態電池 包方案,將電動車Pack內電芯的體積占比拉升至75%,較傳統電池包 高了約35%,Pack體積縮小至5成、重量縮小至7成、成本降至7成, 代表電動車的行駛距離將達倍數增長,提升電動車對燃油車的取代性 ,目前此技術已通過多家一線車廠測試,最快在今年底可見到車廠發 表搭載輝能固態電池的樣車。
挾著掌握量產技術領先的優勢,輝能公布技術授權合作策略,要用 團體戰快速建立固態電池供應鏈,切入對於成本、產量都要求極高的 電動車市場。目前已吸引多家車企、電池芯廠談合作,3月21日與亞 洲儲能龍頭南都電源簽署前期協議,短期目標為1G瓦時的量產線。
談到創業歷程,輝能創辦人楊思柟分享:「做固態電池很難,過去 我們一直被外界唱衰,但我知道公司選定的方向正確,即使被99%的 人嘲笑,我還是會繼續走下去。」
楊思柟說,公司正在高速擴張,同時在擴廠、在搶占全球市場份額 、與電池大廠做技術競賽,輝能求才若渴,作為一個材料所化工系出 身的資深RD人員,我想給同在研發界的後起之秀一些建議,目前台灣 自有研發的產業不外乎就是半導體和能源,你當然可以選擇穩定的待 在半導體大廠,但如果你渴望奮力一搏,希望自己研發的成果能撼動 整個產業、甚至改變人類生活型態,又或者你期待站在國際舞台上與 極大極強的競爭對手較勁,輝能歡迎你,公司可以做巨人的肩膀,成 就全然不同的視野與格局。
【台灣新聞】輝能科技憑固態鋰陶瓷電池創新獲獎,加速電動車普及邁進
近年來,在電動車市場的熱潮中,固態電池技術成為一個重要的競爭焦點。台灣的輝能科技,就在這波潮流中快速崛起,以其創新的固態鋰陶瓷電池技術,不僅在美國CES展上獲得創新獎殊榮,更在EdisonAwards獲獎名單上名列前茅,顯示其實力非凡。
鋰電池這項發明已超過40年,平均每10年才有一個技術進步,看起來並不「高新」。但輝能科技卻能夠在眾多前端科技產品中脫穎而出,這是怎麼做到的呢?
輝能科技表示,他們始終堅持在基礎科學技術上不斷進步,關鍵在於如何製造出既安全又具有能量密度發展性的電池。他們成功量產了固態電池,並首次將BiPolar+(雙極電池)技術與專為固態電池量身訂做的機構設計結合,創造出全新的電池包方案。
這項創新方案將電池包內冷卻系統、連接線材與保護機構進行極大簡化,將電池芯的空間占比提升至75%,較傳統電池包高出35%左右,同時將體積縮小5成、成本降低7成。這意味著,電動車的行駛距離將有機會倍數增長,進一步提升電動車對燃油車的取代性,加速電動車的普及。
目前,輝能科技的固態電池包已經送樣給全球多家車廠,並在2018年度完成多項安全與電性測試,均取得良好反應。預計在2019年第四季,將與品牌合作發表樣車。
4月4日,輝能科技將出席EdisonAward的頒獎典禮,並在紐約世貿中心頒獎現場展出EV固態電池包解決方案。無論如何,輝能科技在電動車動力電池領域的進展,都讓人對次世代動力電池的最新進展充滿期待。
鋰電池是一項被發明40餘年的基礎化學技術,平均10年才有一個技術進展,乍看並不「高新」,鋰電池還能怎麼創新?輝能如何能屢屢在眾多前端科技產品中突圍,獲得各大創新獎項的肯定呢?
輝能坦言,電池是基礎科學技術,如何製造出安全又具能量密度發展性的電池。輝能不只成功量產固態電池,更首度將電池包方案結合BiPolar+(雙極電池)技術及替固態電池量身訂做機構設計,創造出完全不同於傳統電池包構造的解決方案,最大程度的簡化電池包內冷卻系統、連接線材與保護機構,將電池芯的空間占比拉升至75%,較傳統電池包高了35%左右,而體積較傳統電池包縮小5成、成本降至7成,這代表電動車的行駛距離將有機會倍數增長,提升電動車對燃油車的取代性,加速電動車的普及。
據指出,目前輝能的固態電池包已送樣給全球多家車廠規劃合作事宜,在2018年度便有多家車廠完成輝能固態電池的安全與電性測試,皆取得良好反應,預計2019年第四季將能正式與品牌合作發表樣車。
4月4日輝能將出席EdisonAward的頒獎典禮,並於紐約世貿中心頒獎現場展出EV固態電池包解決方案,大家都將拭目以待次世代動力電池最新進展。
輝能的「BiPolar+」技術不同於傳統的外部串聯,是一種可在電芯內部直接進行串聯,使單顆電池芯的額定電壓可從7.8伏(2串),最大至高達60伏(15串)的新技術。
一般的鋰離子聚合物電池受限於安全性,即便bipolar雙極電池概念在全球已有數以百計的專利,各家一線國際電芯大廠申請,但至今仍然沒有任何一家走出實驗室成功產出電芯。
成立至今約10年的輝能科技,其固態鋰陶瓷電池因無液態或膠態電解液,無內短疑慮,無高電壓問題,電芯本質超安全,即使死折、剪斷或穿刺都不會起火爆炸,快充時也不會發燙,再加上其全平面層狀結構,是目前全球唯一已完成此項內部串聯技術研發,並成功製作出樣品、甚至進一步實現了「串並同體」電池芯的公司。CES展期間很多從電動車、載具、無人機、及工業應用等領域業者慕名拜訪。
除了電動車之外,「BiPolar+」技術也非常適合運用在其他大電壓需求裝置上,例如電動巴士、電動卡車、電動貨車、無人車、無人機、儲能系統等。輝能科技專利的固態鋰陶瓷電池本身的安全特質還大大的增加了防爆這一項重要的功能,是一個同時解決能量密度問題、安全問題、及成本問題最全方位、最有效率的能源解決方案。
繼2013年量產固態電池的輝能鋰陶瓷電池在持續研發投入下,2017年又先後被中國車廠相中合資擴廠,及被軟銀「SoftBankSELECTION」採用內建於iPhoneX周邊配件產品中。輝能以其優異的研發實力及量產領先優勢,近日再度推出全新的「BiPolar+」技術,於2018CES全球首發亮相。
固態電池被歐、美、日、中各國業界視為未來電池發展主流趨勢,包括德國大眾汽車、寶馬汽車、TOYOTA在內的國際各大車廠等也紛紛加速固態電池研發進度及布局力道;固態電池安全、能量密度高,但先天上有許多困難,例如,內阻高、導電性差、充放電能力低等需要克服。
據指出,目前各國發展固態電池動作最快的TOYOTA約在2022年進入量產商品化階段,寧德新能源科技(CATL)約8至10年才邁入量產商品化,台廠輝能科技的鋰陶瓷電池(固態電池)將於2018年領先全球率先進行量產商品化。
為了擴大固態電池在電動車的應用,近期輝能推出全新的「BiPolar+」技術,一種可在電芯內部直接進行串聯、使單顆電池芯的額定電壓達7.8伏(2串),甚至可達60伏(15串)的新技術,榮獲2018CESInnovationAwards。
輝能科技行銷部經理兼發言人許容禎指出,FLCB電池技術擁有多項專利認證,同時也已通過美加UL、歐盟IEC、日本PSE、台灣BSMI…等多項安全超高品質檢驗標準以及ISO9001,有別於一般坊間鋰電池液態電池,輝能係採用LCB鋰陶瓷的固態電解質結合軟性電路板基材,製造出可自由彎曲、不會漏液、在受到穿刺、撞擊、切割、火燒後仍能安全放電而不起火爆炸的軟性電池,安全性相當高。尤其是電動車應用,國際一線電芯大廠只能做到EUCARHazardLevel4-5級,但輝能科技卻做到2-3級,更讓國際電動車廠矚目。
在人手一支手機時代,面臨最大的考驗應屬電池的續航力,為此輝能2013年即與HTC合作開發延伸式LCB應用皮套可大幅提升智慧手機1.5倍使用時間…等,除此也持續將FLCB電池結合到穿戴式裝置上,讓穿戴裝置電池空間難題徹底解決、平均分散到行動裝置上,詳情可逕覽輝能科技網址:www.prologium.com。
除此之外,輝能也揭露ELCB 高體積能量密度鋰陶瓷電池Prototype樣品,鋰金屬負極及輝能獨家專利 Logithium 技術,能量密度為一般鋰電池的1.2∼1.5倍,也是繼1990年後,世界上第一款成功將鋰金屬導入負極,同時克服鋰枝晶所造成的短路及鋰金屬材料本身的活性問題,2016 ELCB初期體積能量密度可達810Wh/L,目標2019年提升到1100 Wh/L,導電性更高,體積能量密度更高。
另外,輝能Antenna Cell天線電池一舉榮獲今年2016 BC Award Computex年度最佳產品獎及2016 d&i Award創新設計獎雙料殊榮,天線電池是世界上第一顆將天線直接整合在電池芯上的電池,適合需要無線充電及薄型化的應用,像是智慧顯示卡(包含生物辨識、多卡合一、一次性密碼)及穿戴式裝置(如貼片、GPS鞋墊、智慧衣)。
輝能Antenna Cell天線電池優勢包括:可為卡片增加3倍電容量;超高安全性:無論是剪切、撞擊、踩踏及穿刺後皆不會起火爆炸;超薄(<0.45mm)、可彎曲;簡化製程,對於智慧穿戴的無線充電技術,將引導下一個領域。
在2016 Computex展上,輝能將呈現更多有關穿戴裝置的諸多應用及概念產品,如:帶電錶帶、智慧皮帶、智慧安全帽、智慧衣、救生衣、多功能智慧金融卡、觸控筆、電子菸…等令人驚豔的產品。
想要了解更多詳細資訊,歡迎來到輝能的攤位:世貿一館A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