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春人造樹脂(公)公司新聞
商用不動產交易熱絡 長春人造樹脂等企業積極投資
隨著企業資產配置意識抬頭,商用不動產交易市場持續升溫。據信義全球資產統計,今年前八月商用不動產交易金額已突破千億元,達1,162億元,年增47%,顯示企業看好商用市場發展,加速資產活化。
近五年來,商用不動產交易金額均突破千億元,其中2022年以1,777億元創下最高紀錄。今年市場熱度不減,包括怡華實業、長春人造樹脂、一詮精密、台達電、鈊象電子等企業,都投入逾20億元購置商用不動產。上市櫃公司總金額逾10億元的商用不動產交易合計達26件,顯示企業持續布局多元化資產配置。
在各類商用不動產中,工業地產成長最為顯著,占比逾半,年增184%。主要原因是產業自用擴廠需求增加,以及企業盤點閒置資產,啟動活化策略。例如,群創光電以171億元出售南科四廠給台積電;友達光電以81億元處分台南廠、中科后里部分廠房,買方為記憶體大廠美光。
信義全球資產總經理林三智表示,資產活化對企業和產業都有正向影響。閒置資產重新規劃、買賣或開發,可以提升不動產使用效率,賣方可運用處分後的資金優化財務結構或投資研發。買方則可取得符合需求的商用不動產,加速策略據點布局和提升營運效益。
此外,企業策略性處分閒置資產,也包含尋找合作夥伴的意圖,除了進行商用不動產買賣交易,更希望能與買方建立長遠的合作關係,創造加乘效益。
統計顯示,近五年來商用不動產交易金額均突破千億元,其中以2022年的1,777億元最高,去年則回落至1,335億元。
今年包括怡華實業、長春樹脂、一詮精密、台達電、鈊象電子等企 業,都投入逾20億元購置商用不動產,上市櫃公司總金額逾10億元的 商用不動產交易合計達26件,顯示商用不動產市場交投仍相熱熱絡。
在各類商用不動產中,又以占比逾半的工業地產成長184%最高,主要來自產業自用擴廠需求增加,企業盤點手中閒置資產啟動活化策略,經由處分、售後回租、重建開發、出租等方式來提高資產效益,好貨釋出市場,自然會吸引有擴廠需求的買方目光,如群創光電以1 71億元出售南科四廠給台積電,友達光電以共81億元處分台南廠、中 科后里部分廠房,買方為記憶體大廠美光。
信義全球資產總經理林三智表示,活化資產無論是對企業本身或整 體產業都有正向影響。閒置資產重新規劃、買賣、開發,可提升不動 產使用效率,賣方可運用處分後的資金優化公司財務結構,或運用於 研發新技術,支持公司永續發展,可讓企業更有彈性地面對金融市場 各項變動。
對於買方來說,取得符合需求的商用不動產,可加速策略據點與供 應鏈布局、挹注產能、提高公司營運效益。
其次,企業策略性處分閒置資產,還有尋找合作夥伴的企圖心,不 僅著眼當下與買方進行商用不動產買賣交易,從長遠性考量來看,還 希望與買方有更進多面向的合作互動,結成事業夥伴創造加乘效益。
【台灣新聞】長春集團總裁林書鴻透露,面對去年中美貿易戰和今年疫情的雙重打擊,長春集團的營收雖然受到影響,但隨著兩岸經濟的穩定發展,石化行情在10月開始回暖,11月更是升溫。在半導體、5G、電動車等利基應用的帶動下,今年除了大連化工外,長春石油、長春樹脂的EPS仍能維持在10~20元的水準,明後年預計營運動能將加速增溫。
為了強化利基能量,長春集團不僅積極布局5G和電動車市場,還在新加坡裕廊島石化專區啟動了10萬噸VAE二期擴建,投資額達1.5億美元。同時,為應對全球環保趨勢,長春集團成功研發並興建了台灣第一座生物可分解塑膠工廠,PBAT和PBS產品已上市銷售。
林書鴻總裁強調,隨著疫苗研發的好消息傳出和長期壓抑需求的爆發,石化行情短線將持續強勢,預計這股熱潮將持續三到六個月。長春集團在台灣、大陸、新加坡、印尼和馬來西亞都有生產基地,未來還將布局美國市場,以增添靈活的應對空間。
在產品生產方面,長春集團的銅箔生產擁有台灣苗栗、大陸江蘇常熟和遼寧省盤錦市三個廠區。電子化學材料因品質極端優秀,優先考慮就近客戶端設廠,而銅箔則以生產成本為考量選擇生產地。
目前,長春集團正研發汽車用安全玻璃中間膜、液晶電視PVA偏光膜材、5G相關電路板基材和高階光學樹脂等產品。此外,在生物可分解聚酯PBAT和PBS的開發上,長春集團已成功在萬噸級生產線量產,成為台灣第一家生產這類聚酯的廠商。
強化利基能量,長春除掌握5G、電動車布局,新加坡裕廊島石化專區正啟動10萬噸VAE二期擴建,投資額約1.5億美元;另因應全球環保限塑、回收、可分解趨勢,長春還成功研發、興建台灣第一座生物可分解塑膠工廠(PBAT、PBS)已上市銷售中。
林書鴻指出,先前受疫情影響,經濟需求動能急凍,石化廠紛紛減產因應,如今,疫苗研發傳出好消息,加上長期壓抑需求爆發,短線供需緊縮,造成石化行情連番強勢攀揚,預期此熱度需求約三∼六個月,後續會回復正常。
長春集團在台灣、大陸、新加坡、印尼及馬來西亞都有生產基地,加計未來美國布局,增添靈活因應空間。
林書鴻說,長春銅箔生產有台灣苗栗、大陸江蘇常熟、遼寧省盤錦市三廠區。電子化學材料因品質極高端,優先考慮就近客戶端設廠,銅箔因單價高,應以生產成本考量去選產地。
目前研發中有汽車用安全玻璃中間膜(聚乙烯醇縮丁醛薄膜)、液晶電視所須的PVA偏光膜材、5G有關電路板基材的開發、高階光學樹脂所需的特殊功能單體TCDDM等。
此外,長春在生物可分解聚酯PBAT(聚己二酸對苯二甲酸丁二酯)及PBS(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積極投入開發,近期已成功於萬噸級生產線量產,成為台灣第一家生產PBAT及PBS聚酯廠。
據悉,長春集團此次古雷投資包括建置年產30萬噸丙二酚,及上游 異丙苯42萬噸、苯酚30萬噸、丙酮18.6萬噸,加計相關土地、港口、 管線等投資,總投資額6.6億美元(含自有資金與銀行融資額度); 其中,台灣長春樹脂持股30%,大陸子公司長春化工(江蘇)持股7 0%,興建時程約2~3年。
長春集團是國內第二大民營石化集團,僅次於台塑集團。2018年即 使遭逢第四季油價、塑化行情急挫衝擊,長春石化、長春樹脂和大連 化工合計營收3186.68億元,獲利287.95億元,年增16.36%;其中, 大連化工EPS 17.62元、長春石化EPS 19.44元,長春樹脂EPS更高達 21.61元。
大陸當前對丙二酚採保護策略,台灣丙二酚出口至大陸需課徵關稅 及反傾銷稅,稅率各為5.5%、6%。繼南亞日前決定進行寧波丙二酚 擴建計畫,長春集團也決定配合下游客戶奇美推動大陸古雷年產15萬 噸聚碳酸酯(PC)計畫,由長春樹脂首度前進福建古雷石化專區,展 開丙二酚一貫投資布局。
石化業者表示,目前大陸PC進口量約105萬噸,預估未來大陸開出 新產約100萬噸,供應自給需求,後續可能會進一步擴大開出新產10 0∼200萬噸,除支援持續增長的內需市場,甚至朝出口趨勢推進。因 此,提前加碼插旗步局大陸,擴大耕耘內需商機,並放眼東南亞等市 場,實為企業長期營運發展之重要運籌帷幄策略。
分析師認為,大陸在加速環保稽查的整頓產業、及貿易戰等干擾壓 力下,仍須穩住提振經濟的重要目標,營運績效、布局規模相對領先 的外商、台廠,反倒有機會伺機搶占新投資機會,藉此延續企業海外 新的生存能量。
南亞、長春即透露,過去大陸廠初期產能多支應外銷,惟近年大陸 廠產能已約八成供應內銷市場,其餘外銷。
台灣石化業龍頭長春集團家族企業的接班大戲正式上演!近日,旗下大連化工發布董監事改選結果,總裁林書鴻的長子林顯東接棒成為董事長,另一創辦人廖銘昆之子廖龍星則繼續擔任長春石化與長春樹脂的董事長。這次人事變動,不僅是家族企業的世代交替,也讓外界對於長春集團的未來發展更加關注。
回顧過去,長春集團自2013年啟動二代交班,當時由創辦人之一廖銘昆之子廖龍星一肩扛起長春石化、長春樹脂、大連化工三大公司的董事長重任。這一決定,除了因廖龍星年紀較長且從基層一路爬升,更顯示了創辦人間深厚的情誼與無私精神。當時,林書鴻與鄭信義家族退居幕後,將重擔托付給廖龍星,被形容為「情義交棒」。
如今,長春集團的二代接班正式啟動,林顯東接任大連化工董事長,這是家族企業的又一次重要傳承。同時,創辦人鄭信義家族的二代鄭正、第三代鄭安哲也將多數持股轉讓給平安寰宇投資公司籌備處,讓人不禁猜想家族企業的未來走向。
值得一提的是,長春集團旗下三大公司去年合計營收達3,286億元,總獲利288億元,其中大連化工每股純益17.62元、長春石化每股純益19.44元,長春樹脂每股純益則高達21.61元。這亮麗的財報,讓人對長春集團的接班大戲更加期待。
不過,長春集團行事一向低調,堅持不上市,讓外界對其內部運作更加好奇。如今,家族企業的接班大戲正式上演,相信長春集團在未來仍將繼續保持其在石化業的領先地位。
三大創辦人之一的鄭信義家族,第二代鄭正、第三代鄭安哲昨天也同步公告轉讓「長春三寶」多數持股,至一家「平安寰宇投資公司籌備處」,一連串動作引發外界聯想。
大連化工因任期屆滿改選董監,根據公告的新任董事名單,高齡90歲的林書鴻退出董事會,由長子林顯東取代廖龍星出任大連化工董事長。
長春集團在2013年首度啟動二代交班動作,由三位創辦人之一的廖銘昆之子廖龍星一次接下長春石化、長春樹脂、大連化工等三家公司董事長。當時主要的考量是,三位創辦人林書鴻、鄭信義和廖銘昆的第二代中,以廖龍星年紀最長,而且是從基層一路磨練,因此決定由廖龍星成為二代接班的第一棒。
當時林書鴻與鄭信義都退居幕後,但是卻把重擔交給已故的創辦人廖銘昆之子廖龍星,受到業界矚目,也顯示出三位創辦人家族之間的交情與無私,當時外界更形容這是「情義交棒」。
長春集團設立總管理處,輔佐二代接班,包括林顯東、鄭信義的兒子鄭正都進入集團。
長春集團旗下石化、長春樹脂和大連化工等三大公司去年合計營收3,286億元,總獲利達288億元。
三家公司獲利表現亮麗,大連化工去年每股純益17.62元、長春石化每股純益19.44元,長春樹脂每股純益高達21.61元。但長春集團行事低調,堅持不上市,目前都是公開發行公司,讓外界對長春集團更好奇。
【台灣石化業新聞】
榮化私有化下市,台灣石化業掀起一股變革風潮,但隨著市場變遷,仍有不少實力派企業堅守不上市的原則。長春集團就是其中之一,它旗下的長春石化、長春樹脂、大連化工等「長春三寶」,去年合計營收達3,176億元,首次突破3,000億元大關,僅次於台塑集團。這家不上市的公司,以其穩健的經營和出色的表現,證明了不上市也能創造豐收。
長春石化集團總裁林書鴻曾自豪地表示,公司成立70年來從未虧過錢。由於不缺錢,長春集團堅持以不上市、不借錢為原則,選擇低調打拚。這種經營理念讓長春集團在石化行業中穩如磐石,去年上半年每股獲利分別為10.56元、13.05元、10.56元,半年全部賺進一個股本,合計稅後純益達165.16億元。
不僅長春集團,石化業的「南霸天」奇美實業也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去年營收1,645億元,同樣沒有上市。奇美創辦人許文龍強調,企業不應只追求盈利,而是要打造幸福企業。他認為,與資本市場的短視眼光不同,奇美實業更看重穩定和長遠發展,因此選擇不上市,穩穩當當地賺錢。
在這個股價波動不斷的資本市場,不上市的公司顯得格外難能可貴。長春集團和奇美實業的成功,無疑給了其他不上市企業一個強有力的鼓舞,也讓人們看到了石化業不僅有上市公司的精彩,還有更多值得探索的商業模式。
公司上市方便籌資,有利營運規模擴大,並提高能見度,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加入。但資本市場每日股價波動,投資人重視短線績效,不利企業長遠的策略規畫,這幾年國內外有愈來愈多上市櫃公司轉向私有化。
國內有不少石化廠堅持「不上市」。長春石化集團總裁林書鴻曾說,公司成立70年來沒虧過錢。既然不缺錢,長春就堅持以不上市、不借錢為原則,低調打拚。
長春集團旗下長春石化、長春樹脂、大連化工等「長春三寶」,去年合計營收3,176億元,首度突破3,000億元大關,規模僅次於台塑集團。三家公司去年上半年每股獲利分別為10.56元、13.05元、10.56元,半年全部賺進一個股本,合計稅後純益達165.16億元。
另外石化業「南霸天」奇美實業去年營收1,645億元,也沒有上市,奇美創辦人許文龍希望打造幸福企業,他認為,企業不應只以賺錢為目的。由於與資本市場的邏輯背道而馳,因此奇美實業寧可穩穩賺也不上市。
中國展開供給側改革,並嚴格執行環保稽查,祭出限排令、停產等措施,以致包括UV光固、染料、部分特用化學品等產業,供需條件獲得改善,擁有合規生產設備之台廠,競爭利基受惠加分。
大陸強力環保稽查,不合規特化業者產線停車,光起始劑報價隨供需失衡向上墊高;雙鍵光固化材料營收由去年4成提升到今年5成,前3季獲利年增5成,超越去年表現。
雙鍵在宜蘭利澤籌建新廠,一期規畫光起始劑年產4∼5千噸、塑膠添加劑約800∼1000噸,及中間體約1萬噸,預計明年第4季完工。二期鎖定光穩劑,目前大豐廠光起始劑年產能約5千噸,加計宜蘭新廠產能後,年產能倍增至1萬噸。
南寶為特用化學品之專業製造廠商,包括鞋材、接著劑、塗料與建築材料等4大事業,並持續開發包括碳纖維複合材料、光學膠與奈米塗料等三大新品;待建立標準化後,看好新品放量利基。
「潘文淵獎」為表揚長期對我國科技產業發展有傑出卓越貢獻的終身成就獎,為國內科技業領導人的最高殿堂,今年是第12屆,先前得獎者包括張忠謀、鄭崇華、施振榮、蔡明介、施崇棠、林百里、許勝雄等人,都是各產業的佼佼者。
過去得獎者以電子科技業為主,昨天代表石化業的林書鴻獲獎,還是史上頭一遭。對此,前行政院長暨潘文淵獎評審召集人劉兆玄昨日特別解釋,這個獎是為紀念有「台灣半導體產業推手」之稱的潘文淵,對台灣電子產業的貢獻,因此過去主要頒獎給電子業。
但現在產業發展愈來愈「跨領域」,像是台積電最新的7奈米製程,裡頭的電子封裝,就要用到長春的高純度樹脂,很多化工材料其實是電子業上游重要一環。
他稱讚林書鴻帶領的長春集團是「跳出傳統、走出創新的路」,集團每年固定支出總營收的5%投入研發,公司主要的產品與製程有八成都是自行研發。
林書鴻因為作風低調、加上集團公司堅持「永不上市」,知名度不高。但集團旗下包括長春石油、長春人造、大連化工等十多家公司,光是上述三家指標公司去年合計營收就高達2,848億元,僅次於台塑集團。
受惠今年前三季油價大漲,長春集團旗下包括長春石油、長春人造、大連化工等「長春三寶」,今年上半年合計營收已達1,604億元,表現超進度,全年營收很有機會首度挑戰3,000億元大關。
獲利方面更是出色,三家公司上半年每股稅後純益分別為10.56元、13.05元和10.56元,僅上半年就全都賺逾一個股本,合計稅後純益已達165.16億元。
林書鴻昨天坦承,最近一個月開始感受到美中貿易戰的影響,長春一些樹脂、銅箔等材料都是客戶拿到大陸加工、再輸出到美國,因為貿易戰會增加關稅,不確定性增高,大家不敢訂貨,以致長春短線訂單確實降很多。不過,他看好未來台灣化工業有兩大新機會,電動車和5G,可望帶動長春未來業績繼續成長。
林書鴻獲頒今年台灣科技業最高榮譽「潘文淵獎」,為國內石化業第一人,昨天他親自出席頒獎典禮。特別點名電動車將是這個世紀最重要的科技革命之一,估計到2025年電動車的年市場規模高達1,500萬輛,雖然台灣的汽車工業沒有太好的基礎,但是可以開發其中的材料。
像是鋰電池,包辦電動車成本將近四成,這裡頭要用到很多的化學材料,長春已開發出其中負極材料的銅箔,供應給松下等大廠,技術極高,只有長春和另一家日本公司會做,這幾年需求扶搖直上,從二年前一個月出貨約500噸,到現在一個月平均出貨已達到1,800萬噸。
其次是5G,因為高頻的關係,印刷電路板(PCB)裡頭的環氧樹脂、銅箔,都和過去一般的產品不同,長春已經開發出來,可望迎接未來的商機。
政府重視兩項大展,蔡英文總統、經濟部次長楊偉甫、高雄市長陳菊及外貿協會副董事長莊碩漢等人出席,主持聯合開幕典禮。
莊碩漢表示,今年兩展首度同期同場地展出,其中塑橡膠展為首屆展出,展覽主題訂為「高值化、循環經濟」,內容涵蓋石化工業、塑橡膠及複材產業供應鏈。
不少知名廠廠商參展,包括中油、台聚、奇美、台塑、南亞、台化、李長榮化工、大東、長春、台玻、明安、富強鑫、一億機器廠、鼎坤等指標性業者。
在水展方面,今年聚焦在「再生水科技、智慧化管理」,集結產官學研,展示結合數據分析及物聯網的智慧水網管理技術,達到即時監測及智慧節能的功效,為業者提供展示創新科技產品及發表智慧用水技術的平台。
大會將頒發「2016台灣化學科技產業菁英獎暨產品創新獎」,得獎廠商包括長春人造樹脂「產業貢獻獎」;台灣石化合成董事長吳澄清「傑出領導獎」;工研院材化所「卓越研發獎」;以及兩項「產品創新獎」:台肥的硝磷基黑旺系列複肥、以及李長榮化工的高值氫化SIBS熱塑彈性體。
獲得「產業貢獻獎」的長春集團創立於1949年,核心企業包括長春人造、長春石油、大連化工,提供多角化的石化商品與服務項目,從合成樹脂、特用化學品,乃至從工程塑膠跨入電子化工材料,全方位專業化經營居台灣化工業市場龍頭地位。
長春60多年專注於化學產業,主要產品與製程占80%皆屬自行研發。目前擁有200項專利,多項產品已名列全球前三大製造商。並成功開發100餘項產品,包括半導體、LCD面板、半導體封裝、印刷電路板、工程塑料、汽車零組件、塗料、造紙、紡織、塑膠、化學原料等。綠能產業也與長春多項產品相關,如環氧樹脂用於風力發電葉片製造、PVB Film用於薄膜型太陽能電池製造、銅箔用於Tesla電動車或iPhone手機鋰電池之製造。
長春亦是台積電最大化學品供應商,並開發技術協助半導體業將其使用之顯影劑及各項溶劑產生之廢液回收再生利用,對台灣半導體、LCD產業有特殊貢獻。長春整合與複製既有核心競爭力,於歐洲、美國、中國、日本、韓國及東南亞,藉由合資與技術合作方式開發經營當地市場,提供客戶跨境整合式行銷服務,建構長春全方位發展的競爭優勢。
展望未來,長春致力朝向「成為全球卓越石化產業高值化公司」的企業願景邁進外,亦持續精進製程、推動工業減廢、落實汙染防治,達到與國際接軌,厚植競爭力,永續成長的目標。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表示,台積電堅守綠色承諾,持續落實環境保護措施,這次主動認購一億度綠色電力展現了台積電響應台灣發展再生能源,推動低碳友善環境的具體行動。目前台灣電力供應吃緊,全國應該不分企業及個人,共同努力節電,共同為發展再生能源多盡一份心力,對地球的永續發展有所貢獻。
鄧振中表示,政府每年投注大量資金獎勵綠能發展,以去(103)年為例,所獎勵的再生能源發電量達7.8億度,未來每年還會持續增加。今年上半年,民間自主響應綠電就有1.5億度,等於去年的再生能源發電量約有1/5來自民間挹注,讓政府有更充裕的資金可以加速綠能發展,支持政府擴大再生能源設置於2030年達到17,250MW目標。
「沒有什麼事比減碳對人類的貢獻更大!」鄧振中讚許台積電立下了企業社會責任(CSR)典範,鄧振中指出,由於綠電發電期間碳排放係數為0,台積電所購綠電相當於2.1萬輛汽車一年的碳排放量,也等於多種了520萬棵樹。日前蘇迪勒颱風造成近1萬棵樹木折損,以目前每度綠電1.06元計算,一個企業只要每年多花約20萬元買綠電,相當於多聘一個兼職人員的年薪,減碳效果就等於多種了1萬棵樹。
能源局指出,目前響應認購綠電達百萬度以上的製造業有長春樹脂、日月光、裕隆、奇美、福懋、京元、台灣國際造船,電信業有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食品業有義美,服務業有富邦、台北101,外商有康寧,其他團體包括工研院,能源局歡迎國內尚未行動的企業一同響應認購綠電,相關資訊可上「綠電認購即時資訊網」查詢。(greenpower.ltc.tw/)
為此,向來堅持不借錢的長春集團,破例進行銀行融資款。不過,去年國際油價急跌重挫,衝擊石化業營運苦吞虧損,長春集團卻因新產加盟、利基產品調整,展現營運逆襲表現,交出獲利年增45∼79%的亮眼佳績,躍居石化同業冠軍。今年營運仍有20%成長力道。
在總裁林書鴻的規劃藍圖,長春集團期望透過2年的新產投資貢獻,凝聚千億元營收能量,讓集團三家公司負債比從30∼40%降至20∼30%,建置穩健結構,成為長春集團下一步,前進美國頁岩氣布局的扎實根基。
長春集團去年營運新產主要來海外新廠投產貢獻,其中,大陸產能年增60%,新加坡更有倍增表現。
林書鴻認為,目前全球景氣還沒恢復。雖然此波國際油價急速下跌,造成石化業成本下滑,但隨著油價波動趨穩,上游原料乙、丙烯價格也隨之回升。下游產品進料都固定,且產業多處供過於求狀態,只能以人為產能自律調節。
此外,大陸、日本及歐美各國相繼透過降息等貨幣寬鬆政策,對經濟提振也有正向加分。
以區域來看,美國市場維持不錯狀態,但大陸因產業供過於求嚴重,競爭太大。所幸,長春集團的特用化學品等產品因具自我關鍵研發實力,品質不輸進口貨,維持高質化先進技術,獲得半導體、IC、面版等客戶青睞,順利化解日本競爭壓力。
長春集團日前宣布世代交替,林書鴻交棒給常務董事、創辦人之一廖銘昆的兒子廖龍星;長春石油、長春人造樹脂、大連化工總經理也交由專業經理人升任,林書鴻在集團人事底定之後,昨天與媒體見面,發表看法。
談到明年景氣,林書鴻認為,「經濟循環好,不會連續三年;但景氣不好已經三年了。依此哲理,明年應該會好起來。」
即使明年景氣有望好轉,林書鴻仍憂心投資審查制度太耗時,將使得業者面臨綁手綁腳、無法盡情發揮的難題,直言:「投資審查是投資的最大障礙。」
他說,與新加坡或美國相較,在台灣開工廠實在是太辛苦了。政府不但沒有提供土地,申請建廠時的手續更是繁瑣。
林書鴻指出,投資申請時,即使要補件,審查單位不會主動告知,往往是申請者問過後才知道。最糟糕的是,審查單位沒有明確說明下,一次次地補件,與審查委員一屆屆更換,每件投資案一次次地被重新審查,手續好像是永遠沒完沒了。
他建議政府應採納台塑董事長李志村所提,設統一窗口,一件投資審查須在21天內完成,如沒問題,21天一過,投資案就自動過關。
林書鴻及總經理交棒後,轉任總管理處總裁與副總裁從旁監督,此高層主管人事案即日起生效。長春集團今年上半年交出漂亮成績單,長春石油、長春人造、大連化工合計上半年營收1,031.4億元,寫下新高,獲利57.11億元,力抗不景氣。
長春集團成立64年,行事風格低調,是台灣少數稱得上「高值化」塑化產品廠,從日常使用的筆電到熱賣的布希鞋,使用的原料都來自長春集團。
長春集團台北總公司員工昨日都被董事長、總經理交棒的公告消息「嚇了一跳」,因為事前沒有預兆,公司今天將對外公布說明。
長春集團交棒方式有點像台塑企業,台塑企業創辦人王永慶、王永在交棒後,另成立九人小組並從旁督導。外界猜測,林書鴻及集團總經理轉任總管理處總裁與副總裁後,可能會督導與觀察一段時間後,就會完全放手由第二代(廖龍星)、專業經理人接手,退居幕後。
林書鴻今年86歲,是台灣石化業界,唯一還直接管理公司的第一代經營者。
長春人造樹脂廠創立迄今已滿63年,成為卓越中堅企業的主要原因是在石化產業領域裡成為最佳、進行跨國市場布局、持續投入研發與技術創新且建立制度留住人才。
該企業固守石化本業,聚焦關鍵核心技術,創造市場區隔差異化優勢,秉持穩定中求發展的經營理念。跨國布局則在印尼、新加坡、中國及南非設廠,在日本及歐洲設分公司,產品行銷世界60餘國。技術研發上持續吸收先進技術進而建立領先自主技術。
該公司未來經營目標將繼續往高值化產品發展且進行上下游產品製程垂直整合,並配合綠色化學的理念,努力尋找及評估新的目標產品或更新改良既有製程技術。(曾煥智)
發掘台灣中小企業隱形冠軍的「第一屆卓越中堅企業獎」頒獎典禮,昨(27)日在中油大樓國光會議廳盛大舉行,由行政院長江宜樺親自頒發獎座,表揚從258家參賽企業中,歷經重重審查脫穎而出的10家隱形冠軍「卓越中堅企業」。
江宜樺在頒獎典禮表示,行政院在去(101)年9月公布「經濟動能推升方案」,提出五大政策方針。其中「推動產業多元創新」策略中的「推動中堅企業躍升計畫」,主要目的是要發掘台灣的隱形冠軍,協助具潛力的中小企業,發展為擁有技術、創新、品牌的「中堅企業」,使其具有在全球市場不可取代的國際競爭力。第一屆的10家得獎企業,正是彰顯台灣中小企業不斷向上、不斷自我突破的特質。江宜樺強調,有你們真好!
經濟部長張家祝表示,「隱形冠軍」是國際知名管理大師赫爾曼.西蒙博士,研究德國能夠在金融風暴中屹立不搖,受外在景氣波動影響很小,主要就是有很多百年企業專注在某個領域,這些隱形冠軍多半名不見經傳,卻擁有無法取代的技術。
赫爾曼•西蒙在上(元)月來台的演講中指出,全球可能有1萬個市場,其中約200個是大企業注意的大市場,剩下98%的利基市場,存在許多隱形冠軍企業,這些企業各自在專長領域成為默默無聞的冠軍。德國與台灣有相似之處,都是以中小企業為主,而台灣的隱形冠軍企業,正是經濟部訂定的「推動中堅企業躍升計畫」的對象。
第一屆卓越中堅企業獎得主,分別是專注奈米級精密定位技術,國際頂級半導體設備商有90%採用該公司生產的滾珠螺桿、線性滑軌,全世界第二大的上銀科技;自有品牌APEX全球第十大血糖儀製造商五鼎生技;全球第一大筆電稜 鏡片市占率達35%的友輝光電;高頻石英元件世界排名第一、晶體振盪石英世界排名第三的台灣晶技;以Giant捷安特聞名全球,產值最大的自行車集團巨大機械;擁有獨家軟模技術、無毒釉料配方及環保製程,並已申請177件專利、300餘件著作權,全球功能性藝術陶瓷第一品牌的法蘭瓷;針織機產量世界第一的佰龍機械;全球唯一能將電路基層板及IC封裝材料由原料至成品垂直整合的長春人造樹脂;以自有品牌KENDA高爾夫球車胎北美市占率第一,登山車胎在北美市占率30%以上的建大工業;擁有全球首創LED燈泡自動組裝檢測技術,唯一最高亮度數位廣告看板顯示器檢測技術的致茂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