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信託證券投資信託(未)公司新聞
此次為林修銘首度帶隊至海外招商,林修銘指出,越南是台資企業在東南亞投資布局量體最大的地方,2022年越南經濟成長率8.02%,位居亞太地區之冠,儼然成為全球重要經濟體,故選擇越南做為海外招商首站。
林明杉則表示,隨美中貿易戰及東協經濟共同體成形,不少大型企業移轉生產基地及營運據點至越南,台灣資本市場擁有多元籌資管道、健全上市掛牌制度、高本益比、且交易流動性高的特性,加上證交所近年積極推動創新板,相信多元上市的台灣資本市場是企業在亞洲市場掛牌及籌資的首選平臺。
本次海外招商首度貫穿南、北越,是證交所近年涵蓋產業最廣、參與台資企業最多的大型招商活動,囊括北越鞋業以及包含緯創(3231)、和碩、啟碁、佳世達、光寶、仁寶、澤米在內的電子業,到南越紡織、建築、機械、鋼鐵、家具等產業。
第一站率先參加北越河內市的越南台灣商會成立30周年大會,為近期越南台商最大型活動,接著由林修銘主持、中信證券與KPMG合辦的北越電子產業座談會,駐越南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大使石瑞琦亦出席與會。
招商團緊接著參與由中信證券舉行台資金融機構座談會,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胡志明分行等金融機構皆與會出席,壓軸的是證交所攜手中信證券、KPMG近期舉行最大規模招商活動「前進台灣資本市場說明會」,深入解析全球局勢變動及台灣資本市場優勢,駐胡志明市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韓國耀,世界台商聯合總會、越南台商聯合總會及南越各省商會代表等貴賓蒞臨參加,為活動畫下完美句點。
台灣市場近期債券ETF投資熱潮不斷升溫,其中,中國信託證券投資信託的產品表現亮眼,引領市場潮流。隨著升息周期進入尾聲,許多投資者紛紛轉向債券ETF,尋求穩健的投資選擇。根據市場數據,国泰20年美債ETF、中信美國公債20年ETF、元大美債20年ETF的受益人數均呈現顯著成長,今年至5月26日止,成長幅度分別達到1,009%、433%、141%。 市場分析師指出,在聯準會維持緊縮性貨幣政策的背景下,美國景氣和通膨降溫趨勢不易改變,為債市帶來長期投機機會。中國信託投信固定收益投資科主管張勝原表示,升息周期進入尾聲,正是入手長天期投等債或美國公債的好時機,持有一年後的報酬可望達雙位數。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拉高債券持有比重,不僅可以在高利率環境中享有較高的息收,還有望在降息後賺到價差。 元大投信也指出,原以法人為主的債券ETF市場,近來在一般投資人間也掀起熱潮,規模和受益人數均翻倍成長。此外,槓桿型美債正2ETF的討論度也明顯提升。國泰投信表示,這類產品主要投資於證券相關商品,如美債期貨,能夠快速取得曝險和放大收益,同時由於期貨工具為保證金交易,相比原型債券ETF,美債正2ETF承擔的匯率風險較小,適合積極型投資人短期波段操作。然而,由於槓桿特性波動較大,投資者需善設停利停損價位,以降低風險。
國泰投信表示,市場風險情緒變化快速,雖短期銀行業恐慌消退令 避險情緒下降,但聯準會4月的高級貸款專員意見調查(SLOOS)顯示 美國信貸環境仍在加大緊縮,當後續對景氣的壓力陸續顯現在經濟數 據上時,景氣衰退的擔憂仍容易捲土重來。中長線來看,聯準會維持 緊縮性貨幣政策下,美國景氣、通膨降溫趨勢不易改變,為債市帶來 長投機會。
中國信託投信固定收益投資科主管張勝原分析,依照過去四次升息 經驗,升息至頂峰時入手長天期投等債或美國公債,持有一年後的報 酬可達雙位數,現在正是升息尾聲,也讓買點訊號燈亮起,於目前環 境拉高債券持有比重,不但在高利率環境可享有相對高的息收,降息 後還有望賺到價差。債券ETF鹹魚翻身,投資人每月收息外,更可用 較低成本,獲得較高的防禦力。
元大投信指出,原以法人為主的債券ETF市場,在一般投資人間也 掀起熱潮,去年第四季以來,規模、受益人數均翻倍成長。
除原型債券ETF熱潮,槓桿型美債正2ETF討論度亦明顯提升。國泰 投信說明,主要投資於證券相關商品,如美債期貨,以達到標的指數 單日正向2倍報酬的目標,優勢在於可快速取得曝險、放大收益;同 時由於期貨工具為保證金交易,相較於原型債券ETF來說,美債正2E TF直接承擔的匯率風險會較小,適合想精準掌握聯準會動向或總經數 據公佈交易機會的積極型投資人,但因為槓桿特性波動亦較大,宜做 為短期波段操作工具,並需善設停利停損價位。
台灣投資市場近期掀起一股債券ETF投資熱潮,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的統計,今年前五個月已有23件基金追募案件,其中18件為債券ETF,創下歷史同期新高,比例高達78.3%。這股熱潮背後,中國信託投信固定收益投資科主管張勝原指出,由於投資等級債券的買點訊號逐漸明顯,吸引了眾多投資人湧入申購。 中國信託投信推出的債券ETF組合,包括「中信高評級公司債(00772B)」、「中信優先金融債(00773B)」及「中信美國公債20年(00795B)」,讓投資人除了每月能夠收穫穩定的利息外,還能以較低的成本獲得較高的防禦力。隨著美國聯準會升息有望告一段落,市場預測高利率環境將維持一段時間,張勝原強調,依照過去四次升息的經驗,升息至頂峰時入手長天期投資等級債券或美國公債,持有一年後的報酬可達雙位數,現在正是升息尾聲,買點訊號也逐漸明顯。 張勝原進一步表示,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提高債券持有比重不僅能在高利率環境中獲得較高的息收,降息後還有望賺到價差。債券ETF因為能夠用較小的資金買入一籃子優質債券,且交易便捷,因此無論是法人或散戶的申購都相當踴躍,創下追募債券ETF遞件數量新高。然而,也因為投資人追捧,容易出現溢價的情況,一旦溢價幅度過大,代表ETF的市價偏高,投資人需謹慎。 張勝原提醒投資人,為避免買貴,可以透過投信官網查詢ETF折溢價狀況。對於台灣投資人來說,入手債券ETF是一個相對方便的投資工具。將資金配置在「中信高評級公司債(00772B)」、「中信優先金融債(00773B)」及「中信美國公債20年(00795B)」,一次擁有3項不同類型的債券ETF,適合想參與這波債券熱潮的投資人。短期內可享受較高的息收,長期則有望賺取價差,成為資金的避風港。
隨美國聯準會升息有望告一段落,市場也預估高利率環境將維持一段時間。張勝原表示,依照過去4次升息經驗,升息至頂峰時入手長天期投等債或美國公債,持有一年後的報酬可達雙位數,現在正是升息尾聲,也讓買點訊號燈亮起,投資人於現在環境拉高債券持有比重,不但在高利率環境可享有相對高的息收,降息後還有望賺到價差。
張勝原表示,債券ETF因可用小額資金買入一籃子的優質債券,且交易便捷,無論是法人或散戶今年來的申購踴躍,創下有史以來追募債券ETF遞件數量新高,但也容易出現投資人追捧而溢價的情況。一旦溢價幅度太大,代表著ETF的市價偏高,為避免買貴,可以透過投信官網來查詢ETF折溢價狀況,否則追高買入,承受風險也會愈高。
張勝原提到,債券10多年來的新契機,投資人都相當期待,對於台灣投資人來說,入手債券ETF是相對方便的投資工具,將資金配置在「中信高評級公司債(00772B)」、「中信優先金融債(00773B)」,以及「中信美國公債20年(00795B)」,一次擁有3項不同類型的債券ETF,不但入手成本相對低、成交量居同類型前段班、折溢價情況較能控制,適合想參與這波債券熱潮的投資人,短期可享相對高息、長期還有望賺價差,有望成為資金的避風港。
【台灣金融新聞】近期美國債務上限議題與聯準會政策動向,對全球市場產生顯著影響。在這波市場波動中,台灣的投資者們如何應對?以下為專家分析與建議。 近期美國公債殖利率上漲,對多數債券資產表現造成壓力。根據美銀最新統計數據,過去一周投資級與非投資級債券均迎來資金淨流入,但新興市場債資金則呈現淨流出,且幅度較前一周擴大。這反映了市場對美國債務上限議題的關注,以及對聯準會未來升息政策的預測。 安聯投信海外投資首席許家豪表示,美國債務上限談判有望達成協議,市場預期聯準會將進一步升息。在此背景下,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單周走升13個基點,達到3.81%。全球主要債市大多走跌,其中政府債券跌幅較大,信用債則相對抗跌。 對於美國升息對台灣投資者影響,中國信託投信固定收益投資科主管張勝原分析,美國債務上限議題雖然受到關注,但從歷史看來,債務上限已經多次調整,最終都能達成協商。目前市場對下半年經濟衰退的擔憂大於短期債務上限議題。 張勝原建議,投資者可考慮配置優質信評公司債,或趁近期殖利率攀升,加碼美國長年期公債ETF。此外,由於高利率環境可能衝擊企業償債能力,投資者應聚焦在相對高評級的信用債上。 總結來說,在美國債務上限議題與聯準會政策動向的影響下,台灣投資者應保持謹慎,並考慮多樣化的投資策略,以應對市場波動。
【台灣金融新聞】 近來,台灣債券ETF市場沸沸湯湯,熱鬧非凡。今年來,各投信紛紛募集新債券ETF,並對既有產品進行額度追加,市場買氣大噴發。截至昨日(29日),債券ETF追加募集金額已突破4,000億元,申請募集件數達21件,占各類基金追加募集件數的比重超過八成,三大指標同創歷史新高。 這股熱潮不僅讓市場關注,也讓投信公司忙碌不已。凱基投信就再度送件申請凱基AAA至A公司債ETF追加募集200億元,這是該ETF第三次追加,每次都採最高額度200億元。這並非個別案例,追加募集債券ETF已經成為今年投信公司最夯的業務項目。 統計至昨日,投信業者基金追募案件共27件,其中債券ETF占22件,比率達81.4%,創下新高。市場上追加募集次數最多的債券ETF是群益投資級金融債ETF,累計已達六次。元大投信今年除元大美債20年外,還追加元大投信等級債、元大AAA至A公司債、元大新興債等產品,帶來1,400億元進帳。 值得注意的是,追加募集的債券ETF主要集中在美國公債、高評級公司債、金融債、電信債等類別,共同特色是「信用評級高」。中信投信今年也受惠於債券ETF追加募集,中信高評級公司債、中信優先金融債各追加募集一次,累計次數分別達到五次、四次之多。 中國信託投信固定收益投資科主管張勝原分析,依過去四次升息經驗,升息至頂峰時入手長天期投等債或美國公債,持有一年後的報酬可達雙位數,這對投資人來說是個誘人的投資機會,因此他們願意提高債券在資產配置中的比重。
據悉,主要債券ETF發行投信手中都還有追加募集計畫,惟未免產生溢價,業界都是鴨子划水作業,後續將持續推升債券ETF規模。
債券ETF今年超熱門,成為投信申報送件大宗,昨天凱基投信再度送件申請凱基AAA至A公司債ETF追加募集200億元,為該ETF第三次追加,每次皆採最高額度200億元,這不是特例,追加募集債券ETF儼然已成今年投信公司最夯業務項目。
統計至昨日,投信業者基金追募案件共27件,其中債券ETF占22件之多,占81.4%,比率創下新高,可見市場買氣明顯傾斜向債券ETF;其餘五件非債券ETF案件為中信越南基金、安聯收益成長基金、富邦越南ETF各一件,以及復華FH富時不動產ETF有兩件。
統計市場上追加募集次數最多的債券ETF,是群益投資級金融債ETF,累計已達六次,追加募集五次有中信高評級公司債、元大AAA至A公司債、元大美債20年;如以今年以來追加募集次數來看,元大美債20年今年來追加募集三次居冠。元大投信今年除元大美債20年外,還追加元大投信等級債二次,元大AAA至A公司債、元大新興債各一次、合計為元大投信資產規模帶來1,400億元進帳。
進一步看追加募集的債券ETF主要集中在美國公債、高評級公司債、金融債、電信債等類別,共同特色是「信用評級高」。中信投信今年也受惠於債券ETF追加募集,中信高評級公司債、中信優先金融債各追加募集一次,累計次數分別達到五次、四次之多,同樣是信評高的債種。中國信託投信固定收益投資科主管張勝原分析原因,依過去四次升息經驗,升息至頂峰時入手長天期投等債或美國公債,持有一年後的報酬可達雙位數,吸引投資人願意提高債券於資產配置比重。
安聯投信表示,美國債務上限談判有望達成協議,加上市場預期聯 準會接下來應會進一步升息,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單周走升13個基 點來到3.81%,影響多數債券資產表現。觀察全球主要債市,在美公 債殖利率走高影響下,過去一周主要債市多數走跌,其中又以全球政 府債券跌幅調大,信用債則相對抗跌;可轉債指數則是與股市連動較 高,受到股市的帶動,為債市中少數單周收紅者。
受升息衝擊,美國ISM製造業指數近來數越多落在50以下,企業投 資、房地產投資及消費者信心相關數據都有所下滑,且經濟雖有放緩 但未衰退,聯準會仍有時間觀察升息影響。據過往經驗,聯準會降息 時的實質聯邦基準利率大致落在0.3%及1.95%,若以本次升息高點 5.1%推估,通膨率需降至3.2%至4.8%間,故接近3%是政策重要觀 察點。
安聯投信海外投資首席許家豪分析,美歐央行短時間仍不會立刻降 息,預估利率政策將維持在高檔一段時間,但因政策利率維持於高點 越久、景氣與通膨下滑幅度將更大,有利於利率產品。因降息機率不 高,投資重心應擺在收取利息,信用債可提供較具吸引力的收益;但 因高利率環境將衝擊企業償債能力,故應聚焦在相對高評級的信用債 上。
中國信託投信固定收益投資科主管張勝原認為,近期市場持續關注 美國債務上限議題,但1960年以來債務上限已調整過78次,最終皆能 達成協商,只是兩黨政治談判工具。以2011年為債務上限影響最大時 期,美債甚至遭標普降評為AA+,當時美債仍被市場視為避險資產; 目前市場對下半年經濟衰退擔憂,大於短期債務上限議題,建議可配 置優質信評公司債,或趁近期殖利率攀升,加碼美國長年期公債ETF 。
台積電(2330)近來宣布,將第三次發行公司債,總計金額達200億元,加上今年前兩次的發行,總計發行額已達600億元。不過,儘管利率漲幅加大,影響企業發債成本,但今年前四個月,普通公司債及可轉換公司債累計發行金額仍創下新高,達1,838.19億元,同比成長29.57%。 自去年3月以來,美國聯準會(Fed)已連續10次升息,總計加息20碼,基準利率上升至5%~5.25%。同時,台灣央行也累計升息3碼至1.875%。雖然市場普遍預期6月將暫停升息,但鷹派觀點依舊存在,仍有超過3成的機率將繼續升息。 面對高利率環境,企業發債的籌資成本增加,但市場對下半年景氣復甦的期待,以及產業長期發展方向,讓企業債發行並未因利率上升而減緩。台積電、台電、中油、鴻海、台達電、富邦金、中租迪和、台泥、統一、裕隆等公司今年至今也分別發行了不同金額的公司債。 聯邦投信投資長吳裕良分析,今年企業逆勢發債的原因,一方面是來自對未來前景的不確定性,部分企業認為經濟有望呈現L型復甦,因此提前準備;另一方面則認為經濟將持續下探低點,後續借貸壓力可能更大。此外,台美利差較大,即使聯準會(Fed)開始降息,台灣降息空間也相對較小。 中國信託投信固定收益投資科主管張勝原指出,在歐美金融機構財務危機事件後,市場對經濟放緩的疑慮不減反增。市場預估,2023年雖將停止升息,但並不會啟動降息循環,高利率環境仍將持續。因此,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債券機會偏多,但經濟風險仍偏高。投資者在布局債券時,應選擇較高評級的債券,如長天期美國公債或投資等級公司債,以增加抵禦風險的能力。同時,在這個高利率環境下,投資者也能搶得較高息收,並在降息後有望賺取價差。
美國聯準會(Fed)自去年3月以來啟動升息循環後,連10次升息、 共計加息20碼,基準利率來到5%∼5.25%,同時間台灣央行亦累計 升息3碼至1.875%。雖然芝商所(CME)的Fedwatch工具顯示,市場 對於6月暫停升息的看法保有共識,但鷹派觀點並未完全消散,仍有 3成以上的可能將繼續升息。
借貸費用的急劇上升,直接影響企業發債的籌資成本,但面對下半 年景氣復甦的機會,以及產業長期發展方向,數據面上顯示今年上半 年企業發債並未因利率提高而手軟。不光指標股台積電23日再度宣布 發行200億元無擔保普通公司債,用於新建擴建廠房設備,台電、中 油、鴻海、台達電、富邦金、中租迪和、台泥、統一、裕隆今年迄今 也分別發行429億元、236億元、213億元、115億元、100億元、93億 元、93億元、73億元、70億元的公司債。
聯邦投信投資長吳裕良認為,今年來企業逆勢發債主因來自對未來 前景的不確定性,部分企業認為經濟有望呈現L型復甦,提前準備; 另一部分則認為經濟將持續下探低點,後續借貸壓力恐將更大。此外 ,台美利差較大,後續就算聯準會(Fed)開始降息,台灣降息空間 也相對較小。
中國信託投信固定收益投資科主管張勝原表示,在歐美相繼爆發金 融機構財務危機事件後,市場對經濟放緩的疑慮不減反增,同時市場 預估,2023年雖停止升息,但並不會啟動降息循環,換言之,高利率 環境仍持續壟罩在市場中,債券在2023年機會偏多,但經濟風險仍偏 高,投資人在布局債券上,仍需選擇較高評級的債券,長天期美國公 債或是投資等級公司債,抵禦風險能力相對佳,同時受惠於高利率環 境,投資人也能搶較高息收,在降息後也有望賺價差。
利用配息基金打造現金流,這個概念已經漸漸成為退休理財的熱門選擇。尤其在台灣,每月都有固定收入進帳的月配息商品,因為ETF投資的熱潮而受到更多投資者的關注。從過去主動式操作的債券和平衡型基金月配息型產品,到現在的股債ETF市場,月配息的主被動基金累計吸金規模已經超過兆元。 這麼多年來,我們看到境內外基金規模和申購變化的趨勢,其中,聯博全球非投資等級債券基金可以說是月配息債券基金的代表。它曾經一度成為國人持有金額規模最大的單一基金。然而,由於新冠疫情的爆發和美國鷹派升息導致債市大跌,這個基金規模也出現了縮水。接替它的,是聚焦美國市場的平衡型基金——安聯收益成長基金。 近期,台股表現強勁,帶動資金流向被動式操作的配息型ETF,成為近三年規模增加最快的資產類別。復華投信推出的首檔台股月配息ETF——復華台灣科技優息(00929),就是為了滿足市場對每月現金流的需求。這款ETF的經理人許忠成表示,它聚焦科技類股,追蹤的指數是特選臺灣科技優息指數,同時兼顧股息殖利率和獲利穩定性,並採用月配息機制,讓投資者輕鬆打造現金流。 另一方面,中信投信推出的兩檔月配型債券ETF——高評級與優先金融,也吸引了超過1,700億元的資金。隨著升息進入尾聲,美國公債ETF的熱度也開始增溫,多家投信的可申購額度已經滿額,甚至需要向主管機關申請追加募集。 投信業者提醒投資者,在這波債券投資熱潮中,應該特別留意折溢價和成交量。成交量可以反映流動性的充足程度,而溢價率過高時,投資者承擔的風險也會增加。因此,投資者在申購時應避免在溢價高時追高。
台灣金融市場再掀新波!中信信託旗下首檔以上櫃股為主題,並經ESG評級認證的ETF——「中信上櫃ESG 30(00928)」,於昨日(24日)正式掛牌。這檔ETF在市場上引發熱烈關注,一開盤就成交2.43萬張,終場雖小跌0.01元,收在15.01元。 中信金控副董事長兼中信投信董事長陳國世對此ETF寄予厚望,他訂下的目標是將中信上櫃ESG 30規模擴大至3,000億元。陳國世強調,這個ETF不僅是一種投資工具,更是一種責任,對於地球的拯救意義重大,「這ETF值得全民一起來支持,一起拯救地球!」 中信上櫃ESG 30 ETF的追蹤指數是「臺灣指數公司特選上櫃ESG 30指數」,透過對財務指標、ESG規範及流動性的考量,從櫃買市場中挑選出表現優異的中小型股。這樣的投資策略,為投資人提供了一個掌握中小型股爆發動能的新選擇。 該ETF的推出,是中信投信與櫃買中心總經理李愛玲親自促成的結果,從規劃到掛牌,時間近兩年。中信投信目前已有20檔ETF,規模約3,300億元,中信上櫃ESG 30成為第21檔ETF。陳國世認為,推出中信上櫃ESG 30是對社會的一份責任,希望國人能透過這樣的ESG產品,一起關心環境。 中信上櫃ESG 30 ETF經理人張嘉祐則強調,為了確保企業營運品質和股價反應的即時性,上櫃ESG 30指數每年會進行四次成分股調整,分別在4月、6月、9月和12月。這樣的調整,可以確保股價能夠即時反應企業的財報、流動性和ESG表現,從而選出兼具財報優勢、流動性佳且ESG表現突出的潛力股。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台股兩大指數的表現,櫃買指數漲幅達17.16%,超越加權指數的14.45%。根據臺灣指數公司的統計,2018年底至2023年4月28日期間,上櫃ESG 30指數的年化報酬率為20.62%,高於上櫃指數的16.72%和集中市場加權指數的15.96%。這些數據都顯示,中信上櫃ESG 30 ETF具有相當的投資價值。
中信上櫃ESG 30 ETF主要追蹤指數為「臺灣指數公司特選上櫃ESG 30指數」,透過財務指標、ESG規範及流動性,篩選出櫃買市場優等生,以提供投資人掌握中小型股爆發動能的新選項。在ESG當道下,這檔ETF是由櫃買中心總經理李愛玲親自拜訪中信投信促成,從規劃到掛牌時間將近兩年。
中信投信原本ETF有20檔,規模約3,300億元,中信上櫃ESG 30為第21檔,陳國世表示,發行中信上櫃ESG 30是種責任,期許國人可透過ESG產品一起關心環境。
中信上櫃ESG 30經理人張嘉祐表示,為確保企業營運品質及營運能力可即時反應在股價,上櫃ESG 30指數每年進行四次成分股調整,分別是4、6、9及12月,從財報、流動性及ESG表現篩選,選出上櫃股票中兼具財報優、流動性佳且為ESG前段班的潛力股。
觀察台股兩大指數今年初以來表現,櫃買指數漲幅17.16%,勝過加權指數為14.45%。根據臺灣指數公司統計2018年底至2023年4月28日期間,上櫃ESG 30指數年化報酬率達20.62%,高於上櫃指數的16.72%、集中市場加權指數的15.96%。
觀察近十多年境內外基金規模及申購變化,聯博全球非投資等級債 券基金堪稱月配息債券基金代表,一度躍居國人持有金額規模最大的 單一基金,不過歷經新冠疫情爆發及美國鷹派升息使債市大跌導致規 模縮水,寶座換人做,被聚焦美國市場的平衡型基金-安聯收益成長 基金取代。
且台股疫情以來表現強勢,帶動資金流向被動式操作的配息型ETF ,成為近三年規模增加最快的資產類別,配息頻率則從年配、半年配 到季配,近期因應市場龐大的每月現金流需求,由復華投信拔得頭籌 ,於近期推出首檔台股月配息ETF的復華台灣科技優息(00929);債 券ETF市場也因為月配息級別問市迅速崛起,目前中信投信兩檔月配 型債券ETF規模已超過1,700多億元。
復華台灣科技優息ETF經理人許忠成表示,有別於多數台股高股息 ETF是以全產業為成分股,00929聚焦科技類股,追蹤的指數為特選臺 灣科技優息指數,兼顧股息殖利率與獲利穩動性,排除波動度最高與 股利變動大的科技股,並採月配息機制,輕鬆打造現金流。
中信投信高評級與優先金融兩檔月配型基金堪稱月配息債券基金代 表,月配的機制吸引高達1,700億資金進駐。隨升息進入尾聲,美國 公債ETF近期熱度也增溫,多家投信可申購額度已滿,需向主管機關 申請追加募集。
投信業者指出,債券投資熱潮已經開始,提醒投資人應特別留意折 溢價與成交量,成交量表示流動性是否充足,溢價率過高時,投資人 承受的風險也就會愈高,應避免在溢價高時追高申購。
中信投信最新力作「中信上櫃ESG 30E TF」(00928)即將在24日上櫃掛牌,成為市場上首檔純上櫃ESG概念股票型ETF。這款ETF追蹤的是由櫃買中心與台指公司共同編制的「上櫃ESG 30指數」,這個指數精選了30檔兼具ESG表現與投資價值的成份股,讓投資者能夠一次掌握上櫃市場的ESG投資機會。 根據回溯資料,上櫃ESG 30指數在年化報酬及風險報酬比率上,均表現優於櫃買指數及上市大盤指數,顯示其作為投資工具的潛力。為了讓更多投資者了解ESG投資,櫃買中心還特別舉辦了为期四周的「上櫃ESG 30指數小學堂」有獎徵答活動,活動期間從5月2日至5月26日,參與者有機會獲得50元到500元不等的「7-11超商購物金」。 對於關心ESG投資的投資者來說,這是一款不容錯過的產品。有興趣的投資者可以至櫃買中心網站(www.tpex.org.tw)首頁的「ETF>國內成分證券ETF」項下查詢「中信上櫃ESG 30 ETF」的相關資訊,把握這波ESG投資的熱潮。
「中信上櫃ESG 30 ETF」追蹤的標的指數是櫃買中心與台指公司合 作編製的「上櫃ESG 30指數」,篩選出30檔成份股的指數,是櫃買市 場上兼具ESG表現與具投資價值。依回溯資料觀察,上櫃ESG 30指數 年化報酬及風險報酬比率,表現均優於櫃買指數及上市大盤指數。
另櫃買中心自5月2日至5月26日止,舉辦為期四周的「上櫃ESG 30 指數小學堂」有獎徵答活動(活動專區:www.tpex.org.tw /sp/esg30),有機會獲得50元到500元不等的「7-11超商購物金」。 「中信上櫃ESG 30 ETF」相關資訊可至櫃買中心網站(www. tpex.org.tw)首頁之「ETF>國內成分證券ETF」項下查詢。
國際知名財經媒體《The Asset》最近公布的「2023 The Asset Triple A Sustainable Investing Awards」頒獎典禮結果,我們的台灣金融龍頭——中國信託投信,再次展現強大實力,在團隊和基金兩大領域都獲得了殊榮。他們的團隊榮獲「最佳ETF發行公司高度評價獎」,而2022年新推出的中信電池及儲能ETF(00902)也拿下「最佳創新ETF」以及亞洲資產管理雜誌頒發的「最佳新ETF」和「最佳創新產品」兩項大獎,規模已經擴大到79.6億元,這些榮譽都證明了中信投信在專業領域的領先地位。
中國信託投信透露,隨著台灣ETF市場的快速發展,作為後起之秀的它,近5年來在發行基金商品方面毫不遺力,規模迅速從20多億元躍升至台灣市場前5大,ETF規模更是高居第4位。根據CMoney的統計數據,截至5月12日,中信投信已經發行了20檔ETF,總規模達到3,245.6億元,今年來增加的規模高達551.7億元,增長幅度超過了2成。
中信電池及儲能ETF的經理人詹佳(峰)解釋說,他們看準了電動車電池就像心臟一樣的重要性,因此特別推出了這款ETF。對於未來市場的展望,詹佳(峰)表示,4月底鋰礦價格已經明顯止跌回升,產業鏈也將進入庫存回補階段,加上新能源車銷售旺季的來臨,布局中信電池及儲能ETF,將能夠掌握長期商機。
中國信託投信表示,隨ETF市場在台灣逐漸擴大,雖中信投信是後 進者,但近5年來在發行基金商品也不遺餘力,短短幾年規模已從20 幾名竄升至台灣前5大,ETF規模更居台灣市場第4。根據CMoney統計 ,截至5月12日,中信投信已有20檔ETF發行,規模來到3,245.6億元 ,今年來增加551.7億元,幅度超過2成。
中信電池及儲能ETF經理人詹佳(峰)表示,看準電動車的電池有 如心臟極其重要,因此打造出「中信電池及儲能ETF」。展望後市, 詹佳(峰)指出,4月底鋰礦價格已明顯止穩回升,產業鏈有望進入 庫存回補階段,加上新能源車銷售也進入旺季,布局中信電池及儲能 ETF,掌握長期商機。
台灣投信業去年獲利情況揭曉,整體投信業去年獲利106.8億元,雖然比前年少了近20億元,但仍有11家投信呈現淨成長,其中安聯投信、國泰投信、中信投信包辦了前三大獲利。根據碁石智庫的最新報告,台灣38家投信管理規模達7.2兆元,市場規模則高達10.1兆元。不過,去年受全球股債市下跌影響,投信產業淨利下降15.7%,仍有7家投信出現虧損。安聯投信、國泰投信、中信投信分別以提前看到市場趨勢、產品策略內外兼修、積極募集新ETF等策略,成功獲利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