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龍鋼鐵(公)公司新聞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近期舉行記者會,對於15家用電大戶的綠電使用情況進行檢視。會中強調,台塑石化、大連化工、南亞塑膠等企業在綠電使用上表現不佳,而中石化、長春石化、中國鋼鐵、台灣塑膠、中龍鋼鐵則是只賣綠電不自行使用,對於推廣綠能的貢獻有限。聯盟呼籲企業應該承擔起社會企業責任,積極參與綠能發展。
對於聯盟的批評,台塑集團回應表示,將加速在綠能與儲能領域的布局。他們將與日本豐田合作,在雲林麥寮推展風力發電,並在嘉義新港廠區建立大型的太陽能系統,以推進「綠電儲能」的發展。
聯盟還指出,目前預告的用電大戶條款並未公開用電大戶的資訊,交易不透明,質疑綠電的使用是否能夠受到社會大眾的檢驗。能源局官員則表示,用電大戶條款法規內容仍在討論中,預計年底前會公告。
在這15家用電大戶中,台積電是唯一加入RE100的企業,承諾到2030年全公司生產廠房25%,非生產廠房100%使用綠能。而台灣化纖則設置了自發自用的太陽光電系統,雖然實際使用率只有0.07%,但已在全國企業中屬於領先族群。
台塑集團表示,將與豐田合作在麥寮廠區建置風力發電,預計布建10台風機,投資約25~30億元。此外,台塑集團還將在嘉義新港廠區斥資逾億元,設置1,500kW的太陽能系統,預估完工後所發電力以自用為主。
南亞董事長吳嘉昭則表示,公司將在嘉義、新港等地加速擴大再生能源的建置,並將請南亞光電協助優先推進。
對此,台塑集團指出,將加速布局綠能與儲能領域,透過結盟日本豐田於雲林麥寮推展風力發電、加碼建置嘉義新港廠區最大太陽能系統,作為電池供應鏈推進「綠電儲能」前鋒。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27日在立法院舉行「用電大戶綠能使用比一比」記者會時指出,正在預告的用電大戶條款,並沒有公開用電大戶資訊,相關交易不透明,質疑綠電無法受到社會大眾檢驗。
能源局官員解釋,用電大戶條款法規內容還在討論中,預計年底前公告,現環團指用電大戶買綠電不足並未進入法規階段,只能用社會企業責任道德勸說,無法有正式法源依據。
該聯盟指出,台積電是15個用電大戶中唯一加入RE100的企業,承諾至2030年全公司生產廠房25%,非生產廠房100%使用綠能。而台灣化纖為設置自發自用太陽光電最多共1,500kW,惟實際使用只有0.07%。台泥、亞泥、中油、群創、友達等五家企業,只使用0.05%以下綠電,雖在這次排名算中段班,但在全國企業已屬領先族群。
針對台塑石化、大連化工、南亞塑膠三家企業被點名完全沒有參與任何再生能源,台塑集團表示,麥寮汽電擬與豐田合作在麥寮廠區建置風力發電,預計布建七支風機,台朔重工也將建置三支風機,單支發電容量約4.2MW(百萬瓦),合計新建10台風機,投資約25∼30億元,預計第四季送出環評。
太陽光電的部分,除既有高雄仁武廠、台宇汽車大肚廠區、台亞加油站太陽光電系統外,台塑集團將加碼在嘉義新港廠區斥資逾億元,設置1,500kW的太陽能系統,預估完工後所發電力以自用為主,並為集團對太陽能投入最大筆的投資。
南亞董事長吳嘉昭則說,公司除新港廠區已有太陽能建置,麥寮資源回收廠區也將規劃;後續會請南亞光電協助優先在嘉義、新港,加速擴大建置再生能源。
【中龍鋼鐵最新動態】 哇塞,大家聽說沒?國際鋼鐵市場真的是熱翻天啦!中龍鋼鐵這家大企業啊,第四季度的接單量可是超乎預期的旺旺旺!原本預計的270萬公噸,現在估計要達到290萬公噸,這一來,比原來的目標多出了20萬公噸呢! 雖然中龍的二号高爐正在大修,因為天候和疫情的原因,開工時間得延後到12月上旬,但別擔心,中龍早就想好了辦法,其他五座高爐會增加生產量,保證不會斷單哦! 中鋼說,第四季度的接單之所以這麼順利,除了內銷市場需求轉強,還因為進口料價格偏高,沒有進口料的干擾。而且,歐美市場的鋼價漲幅比亞洲市場還高,再加上全球汽車廠復工速度超乎預期,鋼品需求自然增加。 鋼板產品方面,因為台積電等大廠繼續擴廠,營建市場也很熱絡,鋼板的需求可是很旺的。中龍已經接滿了第四季度的鋼板訂單,單季訂單量超過20萬公噸,而且預計這股熱潮會持續到明年上半年呢!其他汽車所需的泛冷軋產品也是需求旺盛。 對於最近大陸和越南等地熱軋價格有漲有回的現象,專家分析這是市場的正常調節,不用太擔心。因為國際煤鐵礦原料價格還是高高在上的,扁鋼胚半成品價格也不低,所以鋼價還是會維持穩定,短期內不會大跌哦!】
中鋼表示,第四季原本規劃接單量為270萬公噸,但近來在內、外銷市場需求暢旺下,整體接單量優於預期,預計可達290萬公噸,較規劃目標增加7.4%左右,其中內銷量超過五成,增添中鋼營運能量。中鋼指出,Q4接單順暢的主因除內銷市場需求轉強,與近來進口料價格偏高,較無進口料干擾外,歐美市場價格漲幅也高於亞洲市場,加上全球汽車廠復工速度比預期快,對鋼品的需求跟著增加。
另鋼板產品方面,近來隨著台積電等大廠繼續擴廠,和營建市場熱絡等因素帶動下,鋼板的需求也很夯,目前中鋼已接滿第四季鋼板訂單,單季訂單量逾20萬公噸,且預計一般工程所需的鋼板可望熱到明年上半年,其它汽車所需的泛冷軋產品需求也很熱絡。
對於最近大陸和越南等地熱軋價格有漲多回檔情況,是否會擴大跌勢,專家認為,這是市場正常調節現象,不足為奇,主要是國際煤鐵礦原料價格仍在高檔,且扁鋼胚半成品價格也高,使得鋼價依然有撐,預期鋼價短期內仍可維持穩定走勢,不致發生大跌情況。
【鋼鐵業動態】中鋼9月營收亮麗,創近半年單月新高!
台灣鋼鐵業龍頭中鋼(2002)在近期公布的9月合併營收報告中,顯示出亮麗的成績。根據數據,9月合併營收達261.27億元,月增1.14%,年減9.69%,創下近半年的單月新高。這一成績,讓市場對中鋼未來的業績表現抱有相當期待。
中鋼財務副總楊岳崑指出,9月營收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內部鋼品銷量有所上升,同時內銷盤價和外銷價格也都有所調漲。儘管原料成本與上個月相差不大,但這些因素共同推動了營收的成長。
具體來看,中鋼與中鴻(2014)在9月的鋼品銷量都有所增加,而中鋼當月的內銷盤價平均每公噸上漲了300至500元,外銷價格也有所上漲。不過,中龍鋼鐵在9月的銷量則出現了小幅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中鋼前三季合併營收雖然仍有衰退,但主要原因是每公噸平均單價減少以及銷售量下降。而燁輝(2023)和美亞(2020)在9月的合併營收也有所增長,分別年增2.67%和17.07%。
總的來說,在鋼品出貨量與價格的雙重提升下,中鋼的業績表現值得關注。隨著銷量持續增加和鋼價上揚,法人預期中鋼的業績將會逐漸穩定向上發展。
中鋼財務副總楊岳崑表示,9月合併營收較前一個月略增主要原因 ,是中鋼和中鴻(2014)單月鋼品銷量都較前一個月稍有增加,且中 鋼當月內銷盤價與外銷價格也都有調漲,至於原料成本方面,與上一 個月相差無幾。
中鋼12日公告,9月合併營收261.27億元、月增1.14%、年減9.69 %,4月以來單月新高,前三季合併營收2,271.77億元、年減19.39% 。
中鴻9月合併營收為34.15億元、年增30.62%,前三季合併營收為 271.92億元、年減18.05%;中鋼構(2013)9月合併營收10.51億元 、年增5.13%,前三季合併營收為94.17億元、年減24.94%。
中鋼表示,該公司9月鋼品銷量為81.3萬公噸,月增3.6萬公噸,中 鴻單月銷量為23.3萬公噸,月增9,000公噸,惟中龍鋼鐵單月銷量31 .7萬公噸,月減3.2萬公噸,合計銷售量為136.3萬公噸,月增1.3萬 公噸;此外,中鋼當月內銷盤價平均每公噸上漲300∼500元,另外銷 價格也略有上漲。
至於中鋼前三季合併營收衰退,主要因每公噸平均單價較去年同期 減少近2,000元外,且鋼品銷售量也較去年同期減少近30萬公噸。
此外,鍍面單軋大廠燁輝(2023)9月合併營收49.09億元、月增2 .67%、年減1.65%,前三季合併營收391.33億元、年減14.34%;製 管大廠美亞(2020)9月合併營收4.22億元、年增17.07%,前三季合 併營收37.74億元、年增9.83%。
中鋼鋼鐵公司最近發表了8月的財務報告,讓我們來看看這份報告裡有哪些亮點吧!首先,中鋼在8月份的轉投資加拿大鐵礦場獲得了近3億元的利潤,這對公司的整體表現來說是一大助力。加上當月外銷鋼品量增加6萬公噸,使得本業的虧損縮減了1億元,這個成績實在是讓人眼睛為之一亮。雖然整體來說,中鋼在8月份的合併稅前盈餘只有1.75億元,但這是連續九個月虧損後的首度單月轉虧為盈,對公司來說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中鋼財務副總楊岳崑表示,這次的業績提升主要得益於加拿大鐵礦場的投資和對下游客戶的銷售增加。他預期,隨著鋼鐵本業的虧損逐漸減少,9月份的營運情況會更加亮麗。 具體來看,中鋼在8月份的合併營收為258.32億元,月增5%,但年減16.66%。雖然單月合併營業損失還是達到2.11億元,但這已經比前一個月的3.1億元減少了近1億元。而合併稅前盈餘則是從前一個月的虧損轉為盈餘,這個轉變對於公司的整體財務狀況來說是極為重要的。 不僅如此,中鋼累計前八月的合併營收為2,010.49億元,年減20%,合併營業虧損39.38億元,年減131%,合併稅前淨損39.35億元,年減131%。這些數據顯示,中鋼在經歷了一個困難的時期後,已經開始逐步走出陰影。 除了中鋼,其他鋼鐵公司如中龍鋼鐵和台灣鴻鋼鐵在8月份的銷量也有所增長。中龍鋼鐵的8月銷量增加了1.2萬公噸,而台灣鴻鋼鐵則增加了3.9萬公噸。 展望未來,市場分析師預測,隨著9月內銷價格的調漲,以及10月和第四季度的鋼價預期大漲,中鋼的營運將會更加穩定,甚至可能迎來一個榮景的第四季。
對於8月業績由負轉正,中鋼財務副總楊岳崑表示,最主要投資加拿大鐵礦場,有一筆近3億元獲利進帳,再加上當月外銷給下游客戶鋼品較前一個月增加6萬公噸,鋼鐵本業單月減少1億元台幣虧損,是中鋼單月擺脫虧損的最大原因,且在本業減少虧損後,預期9月營運情況會愈來愈好。
中鋼21日公告,8月合併營收258.32億元、月增5%、年減16.66%,單月合併營業損失2.11億元,較前一個月營業損失3.1億元,減少近1億元,單月合併稅前盈餘為1.75億元、月增160%,每股稅前盈餘約0.01元。
中鋼累計前八月合併營收為2,010.49億元、年減20%,合併營業虧損39.38億元、年減131%,合併稅前淨損為39.35億元、年減131%,每股稅前淨損約0.25元。
中鋼表示,該公司8月碳鋼銷量77.65萬餘公噸、內銷比為64%,雖較前一個月減少8.7萬公噸,但外銷給下游直接用戶的鋼品有6萬公噸,累計前八月鋼品銷量為669萬多公噸。
除中鋼外,中龍鋼鐵8月鋼品銷量為34.9萬公噸,較前一個月銷量33.7萬公噸,增加1.2萬公噸,且中鴻(2014)8月銷量為22.4萬公噸,較前一個月銷量18.5萬公噸,增加3.9萬公噸。
展望未來,法人認為,伴隨中鋼調漲9月內銷價格,平均每公噸漲300∼500元,平均漲幅1.49%,且10月及第四季內銷鋼價也都呈現大漲局面,平均每公噸上漲500∼1,000元,平均漲幅3.36%,再加上鋼市進入「金九銀十」的旺季階段,中鋼的營運將會愈來愈好,準備迎接第四季榮景的到來。
中鋼(2002)董事長翁朝棟近日表示,隨著國際鋼鐵市場的逐漸回溫,該公司經過連續九個月的虧損後,有望在8月份提前扭虧為盈。翁董事長透露,第四季度的內外銷訂單目標已達270萬公噸,並預計將順利達標。此外,中鋼與河靜鋼廠已簽訂提貨計價公式,未來中鴻(2014)將有穩定的料源,規劃年提貨量為200萬公噸,這將有效降低營運成本波動。 在8月1日的小港廠區中元祈福典禮上,翁朝棟強調,今年以來疫情對中鋼造成了不小的衝擊,從去年11月開始連續九個月出現虧損,這是中鋼自建廠以來首次面臨如此嚴重的虧損危機。然而,7月份鋼鐵市場出現反轉,中鋼於8月21日推出10月和第四季雙漲盤,訂單需求目標270萬公噸預計將達標,並有望在8月份提前扭虧為盈。 根據數據,中鋼8月份內外銷出貨量達112.5萬公噸,其中中鋼自有品牌出貨量為77.7萬公噸,優於預期目標。中鴻(2014)8月份出貨量達22萬公噸,也優於7月份的18.5萬公噸,表現亮眼。中鋼執行副總黃建智表示,8月份單項產品出貨量中,棒線出貨量較目標高出2.1萬公噸,顯示國內下游需求逐漸回復正常。 中鴻財務副總羅嘉文指出,8月份出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熱軋廠在7月底完成歲修,以及部分外銷鋼品因7月份裝船作業受豪大雨影響而遞延至8月份出貨。羅副總預計,中鴻也有機會在8月份扭虧為盈。 翁朝棟透露,公司於9月1日進行了組織調整,取消了風電事業委員會,並將風電事業交由中鋼興達海基和中能公司負責。此外,中鋼將於明年元旦起積極推動「高質化鋼廠和綠能產業」,並引進先進技術提升生產效率。 在與越南河靜鋼廠的合作方面,翁朝棟表示,雙方於8月底簽訂了提貨計價公式,這是中鋼與台塑(1301)均同意的計價方式,並希望以此取代近年來的協商取料方式。黃建智進一步解釋,這種計價方式參考了中鋼與日本住金鋼鐵簽訂的和歌山高爐廠供料合約,旨在建立長期合作的計價方式,並規劃年提貨量為200萬公噸,為中鴻提供穩定的料源。
台灣中鋼昨(1)日舉辦了中元普度祈福祭祀,董事長翁朝棟在活動中透露,由於鋼市轉好,中鋼有機會在8月提前轉虧為盈,結束連續九個月的虧損。翁朝棟強調,中鋼積累了足夠的動能,將會啟動精緻鋼廠等改革措施,以「彎道超車」的策略鞏固競爭優勢。市場法人也認為,中鋼轉虧為盈的表現,將帶動鋼鐵類股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投資價值看俏。
翁朝棟指出,全球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包括新日本制鐵和南韓浦項鋼鐵事業都面臨嚴峻考驗。中鋼自去年11月至今年7月連續九個月虧損,但在8月31日的單月報表上,獲利的可能性非常高。鐵礦價格創六年多來新高,中鋼連續數月調漲鋼價,第四季鋼品銷售目標達270萬公噸,對營收獲利大有助益。
翁朝棟強調,7月是景氣轉折點,也是中鋼損益兩平的關鍵時刻,8月有望小賺,9月全面轉虧為盈,第四季將一路旺到年底。對於未來,翁朝棟呼籲中鋼要思考如何在困難環境中勝出,並實施「彎道超車」策略,鎖定高品級鋼材,朝精緻鋼廠目標邁進,預定2021年1月1日為中鋼精緻鋼廠元年。同時,將整合中鴻、中龍資源,並與海外鋼鐵事業協同,全面提升競爭力。
市場法人分析,全球鋼市在後疫情時期表現亮眼,鐵礦和廢鋼價格都呈現上升趨勢。中鋼轉虧為盈後,宣告鋼鐵類股進入全新局面,包括平板鋼的中鋼、中鴻、燁輝、盛餘,條線廠燁興、春雨,電爐鋼筋廠海光、豐興、威致、東鋼等,近期表現亮眼,中長期投資效益受到關注。
法人表示,龍頭廠中鋼轉虧為盈,凸顯鋼鐵類股將進到全新的發展,中長期投資價值看俏。昨天中鋼收盤20元,漲0.1元。
翁朝棟說,全球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工作與生活都受到影響,新日本制鐵罕見的連續二年虧損,南韓浦項鋼鐵事業同樣面臨嚴峻考驗。中鋼從去年11月至今年7月,已連虧損九個月,但是在8月31日關帳的單月報表上,喜見8月獲利的可能性相當高。
目前鐵礦價格達每公噸128美元,創六年多來新高,中鋼連續數月調漲鋼價,第4季行情全面走揚,並獲得客戶正向反應,第4季鋼品銷售270萬公噸的目標將可達陣,對營收獲利大有助益。
翁朝棟表示,整體歸納7月是景氣轉折點,也是中鋼進到損益兩平的關鍵,8月有望小賺,9月全面轉虧為盈,第4季一路旺到年底。
翁朝棟對現場的核心幹部以及工會成員說,依目前情勢觀察,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困境有可能是常態,中鋼要思考如何在困難的環境中勝出,「彎道超車」的策略,就是不能再從事物美價廉的競爭,一定要鎖定高品級鋼材,朝精緻鋼廠目標邁進,預定2021年1月1日起是中鋼精緻鋼廠元年。一般鋼材方面,則整合中鴻、中龍資源充分供應,並且協同海外鋼鐵事業,全面提升競爭力。
法人分析,全球鋼市在後疫情時期多有表現,國際上除了鐵礦行情走揚外,廢鋼價格同樣漲多跌少,高成本推升鋼價的能量強勁。中鋼轉虧為盈後,宣告鋼鐵類股進到全新局面,包括平板鋼的中鋼、中鴻、燁輝、盛餘,條線廠燁興、春雨,電爐鋼筋廠海光、豐興、威致、東鋼等,近期表現亮眼,中長期投資效益受到注目。
此外,中鋼與河靜鋼廠已簽訂提貨計價公式,未來中鴻(2014)將 有穩定料源,規劃年提貨量為200萬公噸,可降低營運成本波動。
中鋼1日在小港廠區舉行中元祈福典禮,翁朝棟表示,今年以來受 到疫情衝擊,造成中鋼自去年11月起至今年7月,連續九個月發生虧 損,這是中鋼建廠以來面臨罕見的虧損危機,但7月鋼鐵景氣反轉向 上,中鋼於8月21日開出10月和第四季雙漲盤,第四季訂單需求目標 270萬公噸可望順利達標,預期8月有機會提早轉虧為盈。
中鋼8月內外銷出貨含旗下中龍鋼鐵鋼品,達到112.5萬公噸,其中 ,中鋼占77.7萬公噸,優於規劃目標,且中鴻(2014)8月出貨達到 22萬公噸,也優於7月的18.5萬公噸,繳出漂亮的成績單。
中鋼執行副總黃建智表示,8月單項產品出貨中,已見棒線出貨較 目標高出2.1萬公噸,足見國內下游需求逐漸回復正常,且8月內銷較 目標量多出8.2萬公噸,其中包含扁鋼胚增加5萬公噸,外銷則較目標 少約2.4萬公噸,主要為8月底接連豪大雨,以致影響裝船作業。
中鴻8月出貨量為22萬公噸,較7月出貨18.5萬公噸,增加3.5萬公 噸,其中內銷量居多。對此,中鴻財務副總羅嘉文表示,主要是熱軋 廠於7月底順利完成歲修,以致8月出貨順暢,加上有一些外銷鋼品因 7月來不及裝船,遞延到8月才出貨,是8月出貨增加的主要原因。
中鴻8月出貨增加,再加上8月鋼價走揚,法人認為,中鴻也有機會 8月就轉虧為盈。
翁朝棟指出,9月1日公司組織有了一些變革,取消風電事業委員會 ,未來風電事業將由中鋼興達海基和中能公司取代;且中鋼也將於明 年元旦起,積極推動「高質化鋼廠和綠能產業」,並將引進先進技術 到製程,來提升生產效率。
此外,翁朝棟表示,中鋼曾於2015年和越南河靜鋼廠簽訂投資協議 書,近期有重大突破,雙方於8月底簽訂提貨計價公式,這是中鋼和 台塑(1301)均同意,且比照中鋼當年投資日本住金和歌山高爐廠簽 訂長期供料的計價方式,可望取代近年來的協商取料方式。
對於中鋼與台塑簽訂計價方式,黃建智進一步表示,主要是考量中 鋼與日本住金鋼鐵簽訂的和歌山高爐廠供料合約有一套計價方式,長 期來運作順暢,因此中鋼與河靜鋼簽訂的計價公式,也希望能建立長 期合作的計價方式,未來提貨主要包括扁鋼胚、小鋼胚、熱軋及線材 等產品,規劃年提貨量為200萬公噸,期望提供中鴻有穩定的料源。
近期鋼鐵市場熱鬧非凡,國際鐵礦砂價格飆漲,廢鋼原料也走揚,這股趨勢讓鋼胚半成品價格跟著上漲。中龍鋼鐵(2002)集團看準這波機會,於25日宣布自9月1日起,將H型鋼產品價格調漲600元,漲幅約2.8%。這一調價行動也引發了業界關注,另一大廠東鋼(2006)也跟進表示,將在近日內跟著調漲H型鋼產品價格。 中龍鋼鐵表示,這次調價的原因不僅是國際鋼鐵原料和半成品價格上漲,還因為國內大鋼構廠市場需求轉強,導致中龍的H型鋼供料量增加。該公司單月銷售量在3.5~4萬公噸左右,較之前有所增加,估計全台銷量增加5%。為了適度反映成本和市場行情,中龍決定調漲H型產品價格,每公噸約2.2萬元。 對於中龍的調價,東鋼也表示理解,並指出這次調價主要是因應原料成本上漲。該公司預計將在近日內進行開盤檢討,並預計9月的H型鋼產品價格將會跟著上漲,每公噸將調漲600元。 雖然近期天氣和營建工人短缺影響了出貨速度,但對於整體公司運作影響不大。市場估計,東鋼單月H型鋼出貨量在4萬~4.5萬公噸左右,表現穩定。
受中龍產品漲價激勵,另一大廠東鋼(2006)也表示,近日內將跟著調漲H型鋼產品價格,每公噸也可能調漲600元,來反映原料成本。
中龍表示,近來除了國際鋼鐵原料和半成品價格紛紛上漲,帶動生產成本增加外,國內大鋼構廠市場的需求也轉強,導致中龍的H型鋼供料量有增加的趨勢,單月銷售量在3.5∼4萬公噸左右,較之前略增一些,估計全台銷量增加5%,為適度反映成本和市場行情,該公司決定9月1日起,調漲H型產品價格,每公噸漲600元,漲後流通行情每公噸約2.2萬元、漲幅約2.8%。
對於中龍的漲價舉動,另一大廠東鋼表示,主要是原料成本上漲影響,該公司近日內將會開盤檢討,預料9月的H型鋼產品價格將會跟著上漲,每公噸將調漲600元,適度反映原料成本。
至於需求方面,近來受到天候和營建工人短缺影響,出貨上稍有遲緩的情況,但對整體公司運作影響不大。市場估計,東鋼單月H型鋼出貨量在4萬∼4.5萬公噸左右。
隨著出口需求不斷攀升,中鋼(2002)在7月份的合併營收達到了246.88億元,這個數字比上個月增加了3.22%,雖然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9.76%,但這已經是自5月份以來的單月新高。截至7月底,中鋼的累計合併營收為1,752.17億元,年減幅為21.03%。展望未來,市場分析師預測,第三季隨著鋼價逐月上漲,加上出貨量的順暢,中鋼下半年的營運表現將逐月提升。 在這份亮麗的成績單背後,中鋼的龍門鋼鐵部門功不可沒。7月份,中龍鋼鐵的出貨量達到了33.7萬公噸,比上個月增加了4萬公噸,這一成績對於整體營收的提升起到了關鍵作用。而中鋼財務副總楊岳崑也對此表示,7月份合併營收的增長主要得益於單月出貨量的顯著增加。 不過,其他子公司如中鴻(2014)的表現則略顯黯淡。該公司在7月份的合併營收為26.11億元,比上個月下降了12.29%,年減幅達到27.78%。截至7月底,中鴻的累計合併營收為205.6億元,年減幅為24.38%。中鴻的單月出貨量為18.5萬公噸,比上個月減少了3.3萬公噸,這對其營收產生了負面影響。 總的來說,中鋼在7月份的表現值得稱讚,龍門鋼鐵的出貨量增長為公司帶來了可觀的營收。雖然中鴻的表現略顯不足,但整體而言,中鋼的未來發展前景仍然被看好。
此外中鴻(2014)7月合併營收為26.11億元、月減12.29%、年減27.78%,累計前七月合併營收205.6億元、年減24.38%。
對此,中鋼財務副總楊岳崑表示,7月合併營收較前一個月增加,主要是中鋼單月出貨量為86.4萬公噸,較上月大增12.8萬公噸,中龍鋼鐵7月出貨量為33.7萬公噸,月增加4萬公噸,至於中鴻單月出貨量為18.5萬公噸,月減3.3萬公噸,合計只增加13.5萬公噸,加上中鋼7月鋼價稍有拉高所致。
【鋼鐵業動態】 哇塞,最近鋼鐵市場真是熱鬧非凡啊!中鋼(2002)7月份的出貨量可是大增,比預期的目標增長了16.4%,真的是超級旺呢!而且鐵礦行情也是一片看好,單周漲幅超過了8%,每公噸鐵礦價格竟然高達118美元,創下一年多來的新高,這個價格真的是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啊! 下游的主力廠家,像是燁輝、裕鐵、盛餘,他們的外銷接單量也是轉強,整個市場看起來都還是穩定復甦中。法人們分析,這個鋼鐵市場的表現實在是太吸引人了,後續還是有很大的表現機會,但是大家也要密切關注這個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復燃現象哦。 中鋼的股價在7月7日收盤時是19.95元,比前一天下跌了0.15元。不過,別看它下跌了,中鋼7月和龍鋼的含鋼胚出貨量可是共計達到了120萬公噸,比目標的103.2萬公噸還多了16.4%,七大類鋼材全部都有成長,內銷和外銷都顯著增加。 中鋼的官員表示,現在的出貨氣氛已經比6月份明顯強勁了,預計8月份的出貨量也會在客戶提貨意願增加的情況下繼續成長。 但話說回來,鐵礦價格的漲勢也是讓人擔心,單周漲幅超過了8%,每公噸價格創下新高。市場開始有點擔心,認為鐵礦原料再漲的難度會增加,尤其是疫情有復燃的跡象,讓專家們都很擔憂。中鋼透過減產等措施,力求鋼價不跌,當前最大的戰略就是努力挺過第四季。 法人們也指出,中鋼已經連續虧損了八個月,第四季是轉虧為盈的關鍵時刻,絕對不能出差錯。如何在這個多變的國際行情中守住基本盤,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中鋼的專家們還提到,今年初的鋼市向好格局被疫情徹底摧毀,但是透過防禦進口鋼材、維護產銷秩序,最近幾個月還是努力將鋼價維持在上坡路。但是由於疫情,全球用鋼行業大面積停工、停產,導致鋼鐵需求短時間內快速減少,特別是國際汽車工業的鈍化、海外買家觀望,對外銷鋼廠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當鋼市產銷受挫時,國際鐵礦價格卻持續走高,但「鐵礦不可能一直漲上去」,隨著各主力礦場產銷恢復正常,鐵礦石供應格局也逐漸轉為寬鬆,未來價格上漲空間有限,甚至可能適度回跌進行橫向整理。一旦鐵礦原料開始調節,鋼價上漲將面臨瓶頸,鋼材價格或有相對回落的可能。
法人分析,鋼市表現受到矚目,鋼鐵類股後續有表現機會,但是要密切關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復燃的現象。中鋼7日股價收19.95元,跌0.15元。
中鋼與中龍7月含鋼胚出貨共120萬公噸,與目標103.2萬公噸相比增加16.4%,七大類鋼材全面成長,其中內銷增加12萬餘公噸,外銷增4.5萬公噸。
中鋼表示,以目前的整體出貨氣氛來看,已較6月明顯轉強,預期8月出貨應也可在客戶提貨意願較為順暢下再度成長。
另一方面,鐵礦單周大漲逾8%,每公噸118美元創一年多來新高價,市場開始居高思危,普遍認為鐵礦原料再漲難度增加,尤其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有復燃現象,更令專家焦慮,中鋼透過減產等措施,力求鋼價維持不墜,當前以挺過第4季為最高戰略。
法人表示,中鋼已連虧八個月,第4季是轉虧為盈關鍵,不容有閃失,如何在詭譎多變的國際行情中守住基本盤,是關鍵成功因素。
中鋼專家指出,今年初鋼市向好格局被疫情徹底摧毀,透過防禦進口鋼材、維護產銷秩序,最近幾個月勉力將鋼價撐在上坡路。但疫情造成全球用鋼行業大面積停工、停產,致鋼鐵需求短期快速減少,尤其國際汽車工業鈍化、海外買家觀望,對外銷鋼廠帶來龐大壓力。
鋼市產銷受挫之際,國際鐵礦價格持續走高,但「鐵礦不可能一直漲上去」,隨著各主力礦場產銷進到正軌,鐵礦石供應格局逐漸轉為寬鬆,未來價格上漲空間有限,甚至不排除適度回跌進到橫向整理,鐵礦原料一旦開始調節,屆時鋼價上漲會面臨瓶頸,鋼材價格或有相對回落的可能。
中鋼集團在6月份的財務表現中,成功將合併稅前淨損縮減至2.24億元,這是自2019年11月以來單月虧損的新低點。雖然上半年合併稅前淨損達到38.19億元,每股稅前淨損約0.24元,但法人普遍認為,中鋼已經在努力奮戰,並有望在第三季實現由虧轉盈的轉變。
中鋼財務副總楊岳崑解釋,6月份的虧損大幅縮減,主要得益於中鋼、中龍鋼鐵及中鴻鋼鐵的鋼品出貨量大增,以及旗下子公司中鋼構處分大陸崑山廠所帶來的3億元處分利益挹注。他強調,目前市場情況仍有三大變數,包括大陸洪災後的重建需求、全球疫情解封後的市場開放,以及第四季市場預期的轉好,這些都將對中鋼的營運產生正面影響。
中鋼在6月份的合併營收為239.17億元,月增3%,營業淨損為4.64億元,合併稅前淨損為2.24億元,每股稅前淨損約0.14元。上半年合併營收為1,505.28億元,年減21%,營業淨損為34.16億元,合併稅前淨損為38.19億元,創下102年來同期新低。
具體到各子公司的出貨量,6月中鋼本身出貨量達到73.64萬公噸,月增6,000公噸;中龍鋼鐵單月出貨量高達40.5萬公噸,月增5.3萬公噸;中鴻鋼鐵出貨量達21.8萬公噸,月增5.5萬公噸。這些數據都顯示出公司在努力提升產量,以應對市場的挑戰。
對於6月虧損大幅縮減,中鋼財務副總楊岳崑表示,主要是中鋼、 中龍鋼鐵及中鴻(2014)單月鋼品出貨量大增,單月合計較5月大增 11.4萬公噸,且受惠旗下子公司中鋼構處分大陸崑山廠的一筆處分利 益3億元,已在6月入帳所致。
對於中鋼6月虧損是否到達谷底,楊岳崑說,目前只能說最壞情況 已接近谷底,但是否很快逆勢反轉,仍需要看整體市場狀況,不會馬 上呈現V字型反彈,但預期營運將會往上好轉,一切仍必須視出貨情 況而定。
他認為,最主要目前整體市場仍有三大變數,包括大陸洪災過後, 伴隨重建需求增多,大陸鋼廠可能改產鋼筋等建築類鋼材,相對平板 類鋼品生產減少,將可能造成平板類鋼材缺貨,對中鋼出貨就較為有 利。
其次,各國陸續解封後,除非疫情反轉加重,否則很難長期維持封 城狀態,隨著市場逐漸開放,需求自然跟著增加,近來包括歐洲市場 客戶詢單有逐漸增加情形。另外市場預期第四季往好的方向好轉的機 會大增,有助於鋼價持續穩定向上,屆時營運也將跟著好轉。
中鋼6月合併營收239.17億元、月增3%,營業淨損4.64億元,合併 稅前淨損為2.24億元,每股稅前淨損約0.14元,累計上半年合併營收 為1,505.28億元、年減21%,營業淨損為34.16億元,合併稅前淨損 為38.19億元,每股稅前淨損約0.24元,創102年來同期新低。
中鋼表示,6月中鋼本身出貨量達到73.64萬公噸,月增6,000公噸 ,中龍鋼鐵單月出貨量高達40.5萬公噸,月增5.3萬公噸,另中鴻鋼 鐵出貨量達21.8萬公噸,月增5.5萬公噸,合計增加11.4萬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