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龍鋼鐵(公)公司新聞
對於1月營收和獲利亮麗的表現,中鋼董事長翁朝棟認為,最大關鍵在於該公司去年起盤價改開月盤,以貼近國際市場行情,且二號高爐廠提前到去年7月大修,並導入人工智慧,成為第一座AI高爐,以及增加熱胚直裝軋延設備,能夠降低能源的消耗,尤其適時於去年12月17日開爐,趕得上旺季的鋼材需求。
中鋼財務副總楊岳崑表示,中鋼1月含海外鋼鐵事業群的鋼價,隨著國際鋼市價格走高,反映市場行情,且轉投資的中欣開發橋頭「欣橋之心」建案再完成36戶交屋,貢獻交屋款2.5億,以及投資加拿大的鐵礦場亦貢獻3億元的股利。
中鋼1月合併營收308.18億元、月增1%、年增近28%,單月營業利益32.34億元、月增35%、年增397%,創2019年8月以來單月新高,且單月合併稅前淨利為36.10億元、月增42%、年增386%,每股稅前盈餘約0.22元,創2011年來單月新高。
中鋼1月鋼品出貨量方面,中鋼本身出貨量為87.5萬公噸,較前一個月增加1.1萬公噸,中鴻單月出貨量為18萬公噸,較前一個月短少1.1萬公噸,中龍鋼鐵出貨量為36.7萬公噸,月增2.1萬公噸,合計較前一個月增加2.1萬公噸。
展望未來,中鋼執行副總黃建智表示,美國熱軋出廠價首次每短噸突破1,200美元,來到1,201美元,折合每公噸1,325美元,創近60年來新高,且因供料吃緊,鋼廠在5月之前幾乎沒有現貨可供應,因此仍然樂觀看待今年上半年的鋼市前景。
台灣環保署即將於今年3月正式公告《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的修法草案,其中引人關注的莫過於將引入碳費機制,預計將對近290家排碳大戶產生影響。根據環保署的申報資料,2019年十大排碳大戶中,我們看到了許多熟悉的名字,其中中鋼就是其中之一。 近年來,這些排碳大戶的排名變化不大,但隨著環保署對碳費的徵收,未來的競爭格局勢必會有所改變。環保署已經表明,徵收碳費的目的是希望官民共同參與減碳,而非為了增加政府財源。如果企業能夠達到一定的減碳標準,還有可能獲得碳費減免或獎勵補助。 在這些排碳大戶中,台電以2019年約排放9,127萬噸二氧化碳當量高居榜首,但由於溫管法修正草案對公用事業供電排碳提供了減除優惠,預計對電價成本的影響將會減小。而同屬台塑集團的台塑石化、麥寮汽電等,排碳量也不少,未來在碳費徵收下,將承受較大的壓力。 中鋼作為鋼鐵業的排碳大戶,近年來也不斷積極推動減碳措施。公司不僅積極投入太陽光電、離岸風電等綠能項目,還在廠房內逐步汰換燃煤、燃油鍋爐,改為使用燃氣鍋爐,以降低排碳量。這些努力不僅有助於減少企業的碳足跡,也對整個社會的綠色發展做出了貢獻。
依據現行溫管法相關規定,年排碳逾2.5萬噸的排碳大戶需每年進行盤查登錄,環保署目前揭露的最新資料至2019年,據統計,2019年排碳大戶前十名,依序為台電、台塑石化、中鋼、麥寮汽電、中龍鋼鐵、台化、台塑、中油、台積電、和平電廠。
近年來,排碳大戶的排名變化不大,多為熟面孔,未來環保署開徵碳費後,預計將會鎖定排碳大戶,排碳量大的發電業、石化業、鋼鐵業、積體電路製造業等,衝擊最大。不過環保署也已表態,徵收碳費是期待官民共同減碳,不是為了充實政府財源,若企業減碳達到一定程度,也會給予碳費減免或獎勵補助。
根據申報資料,台電2019年約排放9,127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冠居各事業,且排碳量遠遠超越其他企業,原本外界預期環保署徵收碳費後,對於電價成本衝擊大,但溫管法修正草案提供公用事業供電排碳可減除的優惠,初估台電僅約自用的一成左右需徵收碳費,影響大幅縮小。
至於同屬台塑集團的台塑石化、麥寮汽電等,排碳量也頗多,未來徵收碳費後,恐將會是衝擊最大的企業。不過近年台塑企業也積極推動循環經濟,響應綠能、減碳,包括回收過剩燃料氣取代燃煤使用量,以及將燃煤、燃油鍋爐改為燃氣鍋爐,例如台化麥寮、新港等合成酚廠、聚合廠就逐步汰換為燃氣鍋爐。
中鋼近年也積極響應減碳,並投入太陽光電、離岸風電等綠能。
【即時新聞】近期,台灣鋼鐵產業因應國際廢鋼原料價格急速攀升,以及國內不動產市場的熱絡需求,產品價格調漲風雲再起。東鋼(2006)在短短一個月內,已經兩度調漲H型鋼產品價格,此舉預計將引發業界關注,讓龍頭廠商中龍鋼鐵也不得不重新考慮調價策略。 根據最新消息,東鋼於19日宣布,將下半月H型鋼產品價格再次調漲,幅度介於每公噸600至1,200元之間,漲幅約為2.45%至4.91%。這次調漲,是繼上半月調漲後的再次動作,顯示東鋼對市場需求的信心。 東鋼指出,此次調漲主因是原料成本持續高漲,以及國內營建業、公共工程、電子大廠擴廠等市場需求強勁,這些因素共同推動了H型鋼的銷售和出貨量維持在高位。 從東鋼的財報來看,2020年全年營收為429.05億元,年減4.69%;但前三季稅後淨利為19.82億元,年增長達80.18%,EPS為1.97元,超過2019年全年稅後淨利15.66億元。這一連串亮麗的數字,顯示出東鋼在市場環境不穩定的情況下,仍能保持良好的盈利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東鋼此次調漲價格的規則是,對於沒有超過基本提貨量的下游經銷商,每公噸價格漲600元;若提貨量超過基本量,則每公噸需加價1,200元。這樣的調整,旨在鼓勵銷售,同時也確保了公司的盈利空間。 市場分析人士預測,在東鋼調漲後,中龍鋼鐵也將在月底前跟進調漲H型鋼產品價格,以反映市場行情。這次價格調漲,將對台灣鋼鐵產業產生重要影響,未來發展走向值得關注。
對於這項漲價舉動,東鋼表示,最主要是近來受到原物料行情高漲 下,現在原料成本仍在高檔,再加上國內營建業、公共工程、電子大 廠擴廠等市場需求強勁,才帶動H型鋼銷售和出貨都維持暢旺。
東鋼2020全年營收為429.05億、年減4.69%,前三季稅後淨利為1 9.82億、年增80.18%,EPS為1.97元,超越2019年稅後淨利15.66億 元,若加上第四季獲利表現,可望向上衝。
在原料成本仍高與市場需求維持熱絡下,東鋼本月初調漲H型產品 價格,每公噸漲2,300元,因漲勢不足,再調漲下半月產品價格,依 提貨量每公噸漲600∼1,200元,累計每公噸上漲2,900∼3,500元,有 助於推升1月營運動能。
東鋼表示,該公司對於下游經銷商的提貨規定,只要沒有超過基本 量的,每公噸漲600元,但提貨超過基本量,則必須加價,每公噸漲 1,200元。東鋼漲價後,市場流通價每公噸來到2.5萬∼2.56萬元。
對於東鋼的漲價舉動,市場預期,中龍鋼鐵將於本月底前開出的2 月份H型鋼產品價格,勢必跟著上漲,來反映市場行情,預料漲幅接 近。
鋼鐵價格飆升,中龍鋼鐵帶動股價上漲!
近來鋼鐵原物料價格全面攀升,尤其是鐵礦砂和廢鋼,已經創下多年來的新高。這一波價格上漲,讓素有「牛皮股」之稱的鋼鐵族群迎來了「沉寂十年」後的大驚奇。上市鋼鐵類股在5日內上漲近3%,上櫃則上漲0.2%。
其中,龍頭股中鋼(2002)的熱軋和泛冷軋產品,1月份的盤價平均每公噸調漲了1,200至1,400元,預計2月份的盤價也將繼續上漲。這一波價格上漲,帶動中鋼股價帶量上攻,超過4%,創下近四年的新高,子公司中鴻(2014)也一度觸及漲停板。
2020年12月,中鋼的鋼品出貨量非常暢旺,達到了86.4萬公噸,加上旗下中龍鋼鐵熱軋的出貨量,總計達到了121萬公噸,超過了目標的116.9萬公噸。這顯示下游鍍面單軋廠、螺絲螺帽的外銷接單非常滿滿,至少看旺到第二季。這一利多消息,激勵了5日的買氣,中鋼上漲4.21%,中鴻則上漲7.88%,創下近10年來的新高,分別獲得三大法人買超5,522、39,554張。
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表示,在資金充沛的背景下,台股的類股持續輪動上漲,現在的市場環境是「所有拉回都是買點」。外資在2020年賣超台股5,349億元,但根據歷史經驗,外資從未連續兩年賣超台股,因此預計2021年外資將恢復買超,台股有望受到內外資的加持,展現多頭氣勢。
黃文清副總經理則指出,全球鋼市持續熱絡,整體行情可望延續到今年第二季。今年台股的多頭趨勢明確,但資金在類股間流竄,除了鋼鐵外,航運、電子、水泥、汽車零組件等行業也萬頭攢動。建議投資者在選股上應把握「多元投資」、「分批布局」的原則,並在操作上謹守「分批」、「分時」策略,只要多頭格局未遭破壞,強勢族群未來均有機會上攻,投資者可逢低做多。
中鋼2020年12月鋼品出貨暢旺,高達86.4萬公噸,若加上旗下中龍 鋼鐵熱軋出貨,合計更達121萬公噸,突破目標116.9萬公噸。顯見下 游鍍面單軋廠、螺絲螺帽第一季外銷接單爆滿,至少看旺至第二季, 利多消息激勵其5日買氣爆棚,上漲4.21%,中鴻亦漲7.88%,改寫 近10年來新高價,分別獲三大法人買超5,522、39,554張。連帶整體 鋼鐵族群「硬起來」,允強、新鋼、新光鋼及東和鋼鐵漲幅介於2∼ 4%。
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表示,台股在資金充沛下,類股持續輪動輪 漲,迎來「所有拉回都是買點」的好光景。外資2020年賣超台股5,3 49億元,以歷史經驗觀察,外資從未連續兩年賣超台股,外資2021年 將恢復買超,台股可望受內、外資加持,大展多頭氣勢。建議投資人 謹記「大跌大買、小跌小買、不跌照買」之投資心法,並聚焦蘋概、 半導體、航運、鋼鐵、汽車、漲價概念股,以及部份財報利多、第一 季展望佳之業績題材股。
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則指出,全球鋼市持續熱絡,整體行情可 望延續至今年第二季。今年台股多頭趨勢明確,惟資金於類股間流竄 ,除鋼鐵外,航運、電子、水泥、汽車零組件等萬頭攢動。建議投資 人在選股上應把握「多元投資」、「分批布局」兩大原則;此外,在 操作上則應謹守「分批」、「分時」策略,只要多頭格局未遭破壞, 強勢族群未來均有機會上攻,投資人可逢低做多。
受惠於歐美、亞洲市場的熱軋價格硬挺,以及國內外汽車、家電及營建市場的強勁需求,中鋼集團在2020年12月的鋼品出貨量顯著上升,達到了86.4萬公噸。若將旗下中龍鋼鐵的熱軋出貨量加入計算,總出貨量更是高達121萬公噸,超過了規劃目標的116.9萬公噸。這一成績的達成,顯示了下游鍍面單軋廠、螺絲螺帽等產業的外銷接單熱絡,甚至到了第二季都還是滿單為主。 中鋼集團執行副總黃建智表示,歐美、亞洲市場在年初的熱軋行情並無太大變化,而中鋼在去年12月的出貨量佳,除了全球汽車、家電及營建業市場需求維持熱絡之外,下游產業的外銷接單暢旺,加上國內營建業的榮景,也帶動了鍍鋅烤漆、棒線等鋼品的需求。 黃建智進一步指出,由於下游庫存普遍降低,並且對後市前景保持樂觀,因此提貨意願轉強,不斷增補庫存,並要求增加供料,這也是一個不錯的跡象。 根據中鋼集團的數據,2020年12月的鋼品出貨量,包括鋼胚在內,共計121萬公噸,比規劃目標多出4.1萬公噸。內銷量為72.1萬公噸,外銷量為48.9萬公噸。其中,中鋼自身的出貨量為86.4萬公噸,中龍鋼鐵為34.6萬公噸。雖然中鋼的出貨量比前兩個月略有減少,但整體來看,仍然優於規劃目標。 黃建智還提到,12月份的單項產品出貨中,內外銷的泛冷軋產品比規劃目標多出2.6公噸,棒線品則多出約1.1萬公噸,而鋼板與熱軋產品則與計畫相當,這說明了各產品的出貨持續熱絡且穩健。 未來展望方面,法人預計,中鋼在1月的盤價中,熱軋、泛冷軋產品的平均每公噸將調漲1,200元至1,400元,而在第一季的盤價中,熱軋等七大項產品的平均每公噸將大漲1,200~1,500元。預計2月的盤價也將看漲,但需要等到大陸寶鋼的2月盤價確定後,才能更準確地判斷中鋼的2月盤價走勢。 中鋼集團在2021年第一季的內外銷接單情況維持暢旺,預計可達到規劃目標量300萬公噸,甚至可能衝上310萬公噸以上。其中,內銷量佔60%,外銷量佔40%。從接單情況來看,預期第一季出貨將繼續保持暢旺。
對於國際市場最新狀況,中鋼執行副總黃建智表示,新年剛開始,歐美、亞洲市場熱軋行情沒有太大變化,且中鋼去年12月出貨佳,除了與全球汽車、家電及營建業市場需求維持熱絡有關外,下游鍍面單軋廠、螺絲螺帽產業外銷接單暢旺,甚至都接滿訂單,加上國內營建業榮景仍在,帶動鍍鋅烤漆、棒線等鋼品需求強勁。
另近來下游庫存普遍降低,且下游仍然看好後市前景,以致提貨意願轉強,紛紛增補庫存外,要求增加供料的情況,也不勝枚舉。
中鋼表示,該公司2020年12月鋼品出貨,含鋼胚數量,共計121萬公噸,較規劃目標116.9萬公噸,多出4.1萬公噸;內銷量為72.1萬公噸、外銷量為48.9萬公噸。
其中,中鋼出貨含鋼胚數量為86.4萬公噸、中龍為34.6萬公噸,雖然中鋼本身出貨較前二個月減少一些,但整體而言,仍優於規劃目標。
對此,黃建智說,12月單項產品出貨中,內外銷的泛冷軋產品較規劃目標多出2.6公噸,是較明顯的增長,且棒線品也較目標增加約1.1萬公噸,至於鋼板與熱軋產品則與計畫相當,顯示各產品出貨持續熱絡穩健。
展望未來,法人認為,中鋼除了1月盤價包括熱軋、泛冷軋產品平均每公噸調漲1,200元至1,400元,與第一季盤價熱軋等七大項產品,平均每公噸大漲1,200∼1,500元外,預計15日前開盤的2月盤價也看漲,但必須等到大陸寶鋼10日左右開出2月盤價後,才較能看出中鋼2月盤價走勢。
中鋼2021第一季內外銷接單維持暢旺,不僅可達到規劃目標量300萬公噸,而且可衝到310萬公噸以上,其中內銷量占60%、外銷量占40%,由接單狀況來看,預期第一季出貨依然暢旺。
台灣鋼鐵產業近期受惠於國際廢鋼原料價格上漲,市場氛圍熱絡起來。東鋼(2006)本月來已經三次調漲H型鋼價格,總共漲幅達到每公噸2,100元,創下單月最大漲幅紀錄。緊跟其後,中龍鋼鐵(2002)集團也即將在下周公布明年1月的盤價,預計將順勢進行調漲,漲幅預計在每公噸1,200元以上,進行補漲操作。 由於近期國際廢鋼原料價格持續上漲,國內鋼筋廠紛紛調漲價格以反映成本,H型鋼大廠如東鋼和中龍鋼鐵也跟進調漲產品價格。東鋼自12月以來,已經三次調漲,分別是400元、500元和1,200元,累計漲幅達2,100元。而中龍鋼鐵則是在12月調漲了900元,但與市場行情相比,漲幅還是較小。 業內人士分析,隨著台灣營建業和電子大廠的擴廠,H型鋼的需求強勁,中龍鋼鐵在12月的供應量達到3.5~3.8萬公噸,預計明年1月將維持在這個水平。東鋼的供應量則更為驚人,預估單月將超過4.5萬公噸。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已經進入耶誕節假期,短期內貨櫃廢鋼行情暫停報價,將待新年後恢復。日本廢鋼原料則下周一仍正常報價。在廢鋼原料成本高漲的情況下,國內鋼筋廠在下周是否會再次上演補漲行情,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近來在國際廢鋼原料價格高漲下,不僅國內鋼筋廠紛調漲價格來反映成本外,H型鋼大廠東鋼和中龍鋼鐵也紛調漲產品價格,來反映成本和市場行情。其中東鋼單12月迄今就連續開三次盤,分別每公噸調漲400元、500元及1,200元,合計漲2,100元,創單月最大漲幅。
受到東鋼漲價舉動的影響,另一大廠中龍鋼鐵表示,該公司12月迄今,H型鋼品每公噸只漲900元,落後市場行情甚大,為反映原料成本,將於下周開出1月盤價,將再予以補漲,預期每公噸將再調漲至少1,200元,以貼近市場行情。
業者指出,近來隨著國內營建業和電子大廠擴廠影響,H型鋼需求強強滾,中龍鋼鐵12月的供給量就達到3.5∼3.8萬公噸,預料明年1月供給量也在這個水準左右,至於東鋼的供給量更可觀,預估單月超過4.5萬公噸。
此外,美國開始放耶誕節假期,短期內貨櫃廢鋼行情暫停報價,將待新年過後再恢復報價,至於日本廢鋼原料下周一仍正常報價,目前在廢鋼原料成本高漲下,國內鋼筋廠下周是否再上演補漲行情,值得觀察。
台灣鋼鐵業龍頭中鋼(2002)旗下的中龍鋼鐵,在市場看好的情況下,決定在110年發行最高80億元無擔保公司債。這項決策背後,是對國際鋼市轉暖和國內低放款利率的考量。中龍鋼鐵董事長王錫欽表示,這是為了降低公司資金成本的重要舉措。近期中鋼股價上揚,單日漲幅達2.04%,成交量大增,顯示市場對此計劃的正面反應。中龍鋼鐵的無擔保公司債發行,預計將引發金融機構的激烈競標,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對於這項公司債的發行,中鋼總經理兼中龍鋼鐵董事長王錫欽受訪表示,主要是考量目前國際鋼市好轉,且國內放款利率偏低,為降低公司資金成本,決定明年發行公司債。
中鋼21日在三大法人合計買超22,154張激勵下,股價上揚,每股上漲0.50元,收在24.95元、單日漲幅2.04%,單日成交量72,017張。
中鋼21日代中龍鋼鐵公告,將於110年發行國內無擔保公司債,發行總額最高不超過新臺幣80億元,得採一次或分次發行,每張面額未確定,且發行價格也未確定,發行期間以不超過10年為上限。
對於發行公司債,中鋼財務副總經理楊岳崑表示,最快明年度發行,主要中龍有一些公司債即將於明年到期,先做好因應準備,最大的考量完全是目前利率較為偏低,且鋼市持續好轉。至於中龍到底要發行多少金額,則完全必須視資金的實際需求和利率多寡而定。
展望未來,王錫欽指出,伴隨鋼市好轉與鋼價提升,中龍鋼鐵自今年9月份起營運好轉,連續三個月都有賺錢的情況,且未來營運只有愈來愈好。
中鋼上週趁著低利發行5年和7年期無擔保公司債,合計發行58億元,立即引來競標高潮,18日開標結果,總計參與競標金融機構高達17家,總投標量高達285億元,其中5年期以票面利率0.39%發行,金額16億元,7年期以票面利率0.43%發行,金額42億元,因中龍鋼鐵計劃發行的公司債最高上限80億元,比中鋼有過之,預料將再掀起一波競標風潮。
中鋼鋼鐵近況大好,獲利全面大甦醒!最新公告指出,中鋼11月合併營收達299億元,創下15個月來新高,單月營收年增率8%,終結了長達18個月的負成長。11月稅前盈餘更達23.5億元,是兩年來單月最高點位,確定全年轉盈為虧,未來榮景可期。董事長翁朝棟感謝全體員工的努力,在疫情重創全球經濟的背景下,中鋼能夠逆勢轉盈,實屬不易。 市場分析師預測,由於鋼鐵商情看好,中鋼預定12月11日開出的明年1月盤價,熱軋每公噸有望漲破1,000元,甚至傳出有上漲1,500元的可能性。中鋼自從改開月盤後,對市場反應更加靈敏,有利於鋼價上漲,進而帶動相關中下游鋼廠,維繫整個鋼鐵產業的榮景。 11月,中鋼碳鋼銷售量達88.5萬公噸,內銷比率高達59%。今年前11月累計碳鋼銷售量為927萬公噸,內銷比率66%。中鋼昨日股市收盤價為23.45元,微漲0.05元。 今年前11個月中鋼累計營收2,841億元,年減16%;累計稅前盈餘2.1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衰退98%。但值得注意的是,中鋼營運已經走進上坡路,並且這股勢頭將延續到明年第1季。外資和三大法人持有中鋼個股占比穩定在20%以上,與公股占比相當,投資圈對中鋼個股的未來前景普遍看好。 財務專家強調,面對疫情帶來的困難,中鋼團隊不斷奮進,讓鋼鐵市場從枯萎轉為繁榮。子公司如中鴻、中龍等在第四季都有出色的表現,一旦彌補所有虧損,員工即可恢復產銷獎金,共創佳績。
中鋼集團近期表現亮麗,11月份的業績大幅攀升,帶來一波苦盡甘來的喜悅。根據最新數據,中鋼11月的合併營收達到299.09億元,比上月成長了10%,年增長則達到8.16%,創下近15個月來單月新高。同時,合併稅前盈餘也創下了2年來的新高,達到23.57億元,月增長74%,年增長達9倍。在這份亮眼業績背後,是中鋼不斷努力與市場環境變化的精準掌握。
中鋼財務副總楊岳崑指出,11月份業績成長的關鍵在於鋼品出貨表現優異,當月鋼價平均每公噸上漲了1,000至1,200元,單價提升,讓單月營業利益大增近6.9億元。此外,中鋼與日、韓鋼廠共同投資的加拿大KJTC礦場也為公司帶來2億多元的獲利貢獻。
具體來看,中鋼11月的合併營收為299.09億元,創下自2018年9月以來的最高紀錄。單月營業利益為20.81億元,月增49%,年增長達1,834%,創去年4月以來單月新高。合併稅前盈餘則達到23.57億元,月增長74%,創下2年來單月新高。每股稅前盈餘約0.14元,這意味著中鋼已連續四個月實現盈利。
至於累計前十一月,中鋼的合併營收為2,841.75億元,年減16%,合併稅前盈餘為2.19億元,年減98%,每股稅前盈餘約0.01元。
在產品出貨方面,11月中鋼鋼品出貨量為88.5萬公噸,月減近5,000公噸。其中,中鴻單月出貨量為18.9萬公噸,月減1.7萬公噸,但中龍鋼鐵單月出貨量則達到38萬公噸,月增4萬公噸,有效推升了集團整體出貨量。
展望未來,市場法人預估,中鋼12月將繼續調漲內銷鋼價,平均每公噸漲幅為300元。在鋼品接單和出貨不減的背景下,預期單月獲利將更為亮眼,有望超越11月份的成績。
對於中鋼11月業績大幅成長,中鋼財務副總楊岳崑表示,最主要是 集團的鋼品出貨表現優異,且當月鋼價平均每公噸上漲1,000∼1,20 0元,單價提高,單月營業利益較前一個月大增近6.9億,是推升本業 獲利增加的原因;再加上中鋼與日、韓鋼廠一起投資的加拿大KJTC鐵 礦場獲利新台幣2億多元,挹注單獲利貢獻。
中鋼7日公告,11月合併營收為299.09億、月增10%,創2018年9月 以來單月新高,單月營業利益為20.81億元、月增49%、年增1,834% ,創去年4月以來單月新高,單月合併稅前盈餘23.57億、月增74%, 創2年來單月新高,每股稅前盈餘約0.14元,是8月以來連續四個月賺 錢。
中鋼累計前十一月合併營收2,841.75億、年減16%,合併稅前盈餘 為2.19億,年減98%,每股稅前盈餘約0.01元。
中鋼表示,11月鋼品出貨量為88.5萬公噸,月減近5,000公噸,中 鴻單月出貨量18.9萬公噸,月減1.7萬公噸,不過,中龍鋼鐵單月出 貨量38萬公噸,月增4萬公噸,帶動集團單月整體出貨量增加。
展望未來,法人表示,中鋼12月持續調漲內銷鋼價,平均每公噸漲 300元,再加上鋼品接單和出貨不減下,預期單月獲利更為可觀,可 望優於11月。
中鋼董事長翁朝棟說,疫情重創全球經濟的壓力下,今年中鋼虧轉盈已經無懸念,一切都是所有員工的功勞。
上市鋼廠主管表示,依當前鋼鐵商情顯示,中鋼預定12月11日開出的明年1月盤價,熱軋每公噸有望漲破1,000元,市場甚至傳出有大漲1,500元空間,鋼市已經熱到發燙,由於中鋼改開月盤後,對市況反應趨於靈活,有利鋼價助漲,相關中下游鋼廠同步帶動,維繫鋼鐵榮景於不墜。
中鋼11月營收獲利呈現全方位復甦,鋼市峰期一波接一波,短中期前方沒有烏雲。中鋼昨日股市收盤價為23.45元,漲0.05元。
中鋼11月碳鋼銷售量為88.5萬公噸,內銷比率59%;累計今年前11月碳鋼銷售量為927萬公噸,內銷比率66%。
中鋼昨日公告自行結算11月合併營業收入299億元,是去年8月營收309億元至今15個月來最高,單月營收的年增率,是18個月來首見由負轉正。
最精彩的是中鋼11月稅前盈餘23.5億元,更是2018年11月稅前盈餘27.7億元至今,長達二年單月最高獲利。
法人表示,今年前11個月中鋼累計營收2,841億元、年減16%;累計稅前盈餘2.1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衰退98%,但關鍵在於中鋼營運已經走進上坡路,並且全面遞延到明年第1季,當前鋼鐵市場情勢一片大好,外資在內的三大法人持有中鋼個股占比穩定在20%以上,與公股占比相當,未來中鋼個股進可攻退可守,投資圈看旺。
中鋼財務專家指出,面臨疫情困境經營團隊不斷奮進,鋼市由枯轉榮,鋼鐵子公司對獲利的貢獻重回正軌,包括中鴻、中龍等,今年第4季都大有表現,一旦彌補所有虧損後,中鋼人即可恢復產銷獎金。
中鋼總經理王錫欽表示,中鋼興達海基是國內目前唯一投入Jackettype水下基礎製造商,其結構複雜、技術困難度較其他如基樁、塔架等直管結構件高出許多,且業主多次變更設計,品質要求極端嚴苛。
因應對策上,王錫欽指出,不求數量多,但求根基穩,將做好製造技術和品質能力的扎根工作。興達海基將與沃旭修約,將部分數量移轉於未來競標風場上。
翁朝棟則強調,興達海基確實將於年底前展出由國人自製的第一座水下基礎,非世紀鋼做的基樁工程。未來只要中鋼技術能量強,就不必怕被砍單或轉單,且訂單會源源不絕的來,相信中鋼對於推動國產化目標,一定會使命必達。
此外,財團法人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18日在台北圓山大飯店舉辦「2020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頒獎典禮,中鋼第六度榮獲最高榮譽的「台灣十大永續典範企業獎」,由中鋼董事長翁朝棟接受總統蔡英文頒獎。
同時中鋼永續經營的優異成果,完整於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中展現,也獲頒「企業永續報告白金獎」、「英文報告書金獎」;另,卓越案例獎部分,中鋼則獲頒「創新成長獎」、「供應鏈管理獎」、「人才發展獎」、「氣候領袖獎」、「永續水管理獎」與「循環經濟領袖獎」等。中鋼總計獲2020TCSA共九個獎項,顯現中鋼致力於永續發展的努力及成果,獲得高度肯定。
另中鋼集團成員的中鋼運通公司亦榮獲台灣TOP50永續企業獎;且在企業永續報告獎部分,中鋼運通公司、中鋼機械公司、中鴻鋼鐵公司、中聯資源公司、中鋼碳素化學公司、中鋼鋁業公司及中龍鋼鐵公司皆獲獎,攜手共創集團永續發展佳績。
中鋼鋼鐵10月出貨量創新高,內外銷熱絡
近期鋼鐵市場表現亮眼,中鋼鋼鐵(2002)在10月份的鋼品出貨量創下近期新高,單月銷量達到89萬公噸,月增8.97%,若加上旗下中龍鋼鐵的34萬公噸銷量,合計出貨量達到123萬公噸,超過規劃目標。
中鋼指出,10月份出貨量大增的主因是市場進入第四季需求旺季,加上該公司調漲了10月份月盤和第四季季盤產品價格,平均每公噸調漲500至1,000元,平均漲幅3.36%。下游廠商的提貨熱度不減,也促進了出貨量的增長。
統計數據顯示,10月份中鋼的鋼品出貨量共計123萬公噸,超過規劃目標的116.7萬公噸,其中內銷占67.5萬公噸,外銷占55.5萬公噸。內外銷的熱軋鋼品和泛冷軋鋼品出貨量較目標量有顯著增長。
中鋼執行副總黃建智表示,10月份單項產品出貨中,內外銷的熱軋鋼品和泛冷軋鋼品均超過目標量。展望未來,雖然大陸熱軋鋼品市場經歷了一段調整,但泛冷軋鋼品仍維持漲勢,與汽車用鋼需求不減相關。
國內市場方面,台商回流建廠、電子大廠擴廠以及離岸風電產業的發展,都為鋼鐵市場帶來穩定的需求。國際鋼鐵原料價格的高位也為鋼價提供了支撐。預計第四季內外銷接單量將優於規劃目標,11月份出貨量也將維持暢旺。
對於未來市場的展望,法人認為,全球經濟的好轉將推動用鋼需求的增長,而疫苗的問市將有助於鋼鐵市場的穩定發展。雖然美國總統大選和疫情仍存在不確定性,但只要全球經濟持續好轉,鋼鐵市場有望維持穩定。
中鋼表示,10月出貨大增的主要原因,除了市場進入第四季傳統需求旺季外,該公司調漲10月份月盤產品和第四季季盤產品價格,平均每公噸調漲500∼1,000元,平均漲幅3.36%,加上下游廠商提貨熱度不減,讓10月出貨量比前一個月增加7.7萬公噸左右。
中鋼統計,10月各項鋼品出貨,含鋼胚半成品,共計123萬公噸,較規劃目標116.7萬公噸、多出6.3萬公噸,其中,內銷占67.5萬公噸、超過五成,外銷占55.5萬公噸;且中鋼單月出貨含鋼胚為89萬公噸,中龍為34萬公噸。
中鋼執行副總黃建智表示,10月單項產品出貨中,內外銷的熱軋鋼品較目標量多出5.7萬公噸,且內外銷的泛冷軋鋼品也較目標量多出1.8萬公噸,是較明顯增長的鋼品,其他鋼板和棒線品則與目標量相近。
展望中鋼11月出貨和第四季內外銷接單方面,相關人士表示,最近除了大陸熱軋鋼品漲多回檔,經過震盪調節後,已恢復穩定的狀況,但大陸泛冷軋鋼品仍維持漲勢中,與其汽車用鋼需求不減。
國內市場則伴隨台商回流建廠、多家電子大廠繼續擴廠、以及離岸風電產業如火如荼的推動,用鋼需求不墜,再加上國際鋼鐵原料價格仍在高檔,鋼價仍可獲支撐,預期第四季內外接單可望優於規劃目標外,11月出貨也可望維持暢旺。
展望未來,法人認為,近來雖然國際鋼市仍維持穩定趨堅的局面,但未來觀察的兩大重點和變數,包括美國總統大選後對整體經濟市場的影響,只要全球經濟能持續好轉,用鋼需求就會跟著好轉;另一個變數就是國際疫情肆虐,若第二波疫情再擴大,就會衝擊鋼市的交易,相對的如果疫苖能夠早日問市,就能降低疫情的衝擊,也有助於鋼市持續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