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新證券(公)公司新聞
答:台新證券持續致力於各項線下服務線上化,力求給客戶更便捷、更完善的體驗,例如跨平台、跨瀏覽器的線上開戶等服務功能。
未來,除著眼於各項業務服務的線上化功能開發外,同時也積極與台新銀行合作,研擬金融科技資源交互運用,以及導入RPA強化各項內部作業效率,以提升客戶滿意度,創造金控綜效。
金融服務產品不斷的推陳出新,要如何在科技、人性、法規、業務需求中取得共識,一直是台新證券所追求、努力的方向。
配合盤中零股交易上路,規劃推動盤中預約買零股模式,提供小資族、年輕族群更便利也更靈活的資金配置管道,以吸納更多年輕客源,創造數位業務綜效。
問:台新證券與南京紫金投資集團的合作進度?
答:當初雙方先簽署非拘束性合作備忘錄,再慢慢談下去,但現階段兩岸關係幾乎停頓,情勢隨時可能會有變化,處於暫停狀態。
日前統一證券與廈門金圓集團聯合發起設立的金圓統一證券正式開業,這是首家兩岸合資的證券公司,但由持股51%的金圓主導,如果台新證券與紫金合作案繼續走,希望主導營運走向。
問:港版國安法通過後,香港是否失去金融中心地位?台灣有機會接收商機?
答:這次香港有很多資金撤出,大部分流往同屬英美法系的新加坡去,台灣只接收到一點點,同屬於大陸法系的東京,也不太可能取代香港成為金融中心。
大陸雖推動上海、深圳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但受限大陸法系及金融管制等條件,我認為並不容易。
留學歸國後,郭嘉宏先到花旗銀行旗下第一信託做承銷,在霖園集團入主第一信託後,輾轉進入花旗,最高當到投銀部董事,後來又被挖角至瑞銀,在被台新金董事長吳東亮力邀請當金控執行顧問前,高居瑞銀台灣區投銀部董事總經理。
郭嘉宏在投銀圈戰功彪炳,代表作包括元大金併購大眾銀、渣打併購新竹商銀,統一中國、旺旺、富士康赴港IPO,以及中華電發行美國存託憑證(ADR)、中鋼發行全球存託憑證(GDR)等。
當年選擇進入投銀,是到美國華爾街參訪過後,開始對Fundraising(籌資)、併購等領域產生興趣,郭嘉宏說,投行壓力大、節奏快,但最迷人之處是能在短期內了解一家公司或一個產業,並直接接觸董事長或執行長等高層。
對於有意往投銀發展的年輕人,郭嘉宏給出三點建議,首先,要抱持積極的心態,不能等客戶上門,反過來要主動拜會客戶。
其次,投銀所有業務都與數字相關,所以要習慣或喜歡數字,邏輯也要清楚。
第三,從事投銀不能只對財務有興趣,對產業也要有一定的認識。
台灣櫃買中心於14日成功通過達亞國際公司(6762)上櫃的申請,今日(15日)則是對長聖國際生技公司(6712)的上櫃案進行審議。達亞國際公司專注於醫療器材零組件的製造與銷售,而長聖國際生技則是科技業的後起之秀。以下將為您詳細介紹這兩家公司的背景與表現。
達亞國際公司在申請上櫃時的資本額為1億8,438萬元,由張有德擔任董事長。該公司在108年實現營收3億8,337萬元,稅後盈餘達9,801萬元,每股盈餘為5.53元。而到了109年上半年,營收雖然有所減少,但仍達2億5,340萬元,稅後盈餘為9,055萬元,每股盈餘為4.91元。這些數據充分展現了達亞國際公司的穩健經營和良好的盈利能力。
至於長聖國際生技,它以科技事業的身份申請上櫃,申請時的資本額為5億6,000萬元,由劉銖淇擔任董事長。雖然在109年上半年營收僅有1,738萬元,但這家公司並未放棄,而是在虧損6,713萬元、每股虧損1.20元的情况下,依然堅持進行技術研發與市場拓展。
在這兩家公司的上櫃過程中,推薦證券商也扮演了重要角色。達亞國際公司的推薦證券商包括元富證券和台新證券,而長聖國際生技則是元富證券和元大證券。這些證券公司將為這兩家公司提供專業的金融服務,助其順利進入上櫃市場。
總結來說,達亞國際公司和長聖國際生技都是台灣市場上的新鮮血液,他們的加入將為上櫃市場帶來更多的活力。未來,我們期待看到這兩家公司如何在上櫃市場上發揮自己的優勢,創造更多的價值。
根據櫃買中心資料顯示,達亞國際公司主要從事醫療器材零組件模 具及射出成型零組件之製造與銷售,申請時資本額1億8,438萬元,董 事長為張有德,推薦證券商是元富證券及台新證券。該公司108年營 收3億8,337萬元,稅後盈餘9,801萬元,每股盈餘為5.53元。109年上 半年營收2億5,340萬元,稅後盈餘9,055萬元,每股盈餘為4.91元。
長聖以科技事業申請上櫃,申請時資本額5億6,000萬,董事長劉銖 淇,推薦證券商元富證券及元大證券。109年上半年營收1,738萬,稅 後虧損6,713萬,每股虧損1.20元。
京城銀行將有望以3億元收購萬泰證券,雙方董事會已經拍板定案,這將讓京城銀的產品線更加多元化。京城銀將把萬泰證券轉為轉投資子公司,這樣的動作將與京城銀全力推動行動銀行的策略相得益彰,共同打造一個全方位的數位理財平台。預計在收購案獲得金管會核准後,交易最快可望在年底前完成。
過去,台新金控旗下的台新證券曾以淨值0.9倍收購大眾證券,而京城銀這次收購萬泰證券,則是以其淨值為基準,收購價將略高於台新證的收購價。京城銀高層強調,萬泰證券作為嘉義地區的券商,是專業的經紀商,實收資本額達2億元。京城銀選擇以淨值為參考,決定以百分百的持股收購,預計收購金額將超過3億元,而這筆交易對京城銀來說,並不會造成現金壓力。
京城銀認為,收購萬泰證券可以滿足雲嘉地區40多個分行客戶的證券投資需求,因為這些地區普遍缺乏券商服務,而京城銀本身並未設有證券部門。此外,由於萬泰證券的股權分散,京城銀需要經過一定的程序來確定最終的持股比例,但至少可以獲得超過八成的股權。
京城銀在持續發展數位金融的同時,也計劃升級行動銀行服務。目前京城銀已經擁有保代業務,但缺少證券下單服務。收購萬泰證券後,將能夠補充這部分缺失。未來的發展策略,京城銀將會進一步研擬,包括是否在更多實體分行設點,或是鎖定數位通路。
在台灣金融業界,不少非金控體系的獨立銀行都擁有自己的證券部門,例如聯邦銀、台企銀、彰銀等。而台中銀、遠東銀則是轉投資或收購證券子公司,京城銀的這次收購行動,也將使其在金融市場上更加穩固和多元化。
過去台新金旗下台新證券併購大眾證券,是以其淨值0.9倍收購,京城銀收購萬泰證券,則將以萬泰證券的淨值為基準,以淨值比來看收購價將略高於台新證併大眾證。不過,京城銀高層指出,萬泰證券是嘉義在地券商,為專業經紀商,實收資本額2億元,鎖定萬泰證券淨值為參考價,百分百全部買下預估收購金額約3億多元,交易規模不算大,京城銀帳上現金支應綽綽有餘。
京城銀高層指出,萬泰證券是嘉義在地券商,對京城銀在雲嘉地區40幾個分行的客戶來說,因為大部分據點所在區域都沒有券商,證券投資並不方便,而京城銀本身沒有附設證券部門,所以為了服務客戶,京城銀決定買下萬泰證券,滿足客戶投資理財需求與便利性。
不過,由於萬泰證券還有少部分股權分散為其他股東持有,並非由大股東全部掌控,因此最終京城銀會吃下多少持股,還需要經過一定程序才能確定,但至少可一次拿下八成多的股權。
京城銀持續發展數位金融,升級行動銀行服務,在本身有保代業務下,缺少證券下單服務,買下萬泰證券後將可補足,至於未來發展策略,包括是否在更多京城銀實體分行搭配設點,還是鎖定數位通路,京城銀將再行研擬。
不少非金控體系的獨立銀行,都有附設證券部門,例如聯邦銀、台企銀、彰銀等,而台中銀、遠東銀則是轉投資、收購證券子公司。
新光三越百貨預計明年掛牌上市櫃,台新證券擔任輔導承銷商,甚至有望成為主辦承銷商!消息人士透露,台新金控子公司台新證券因承銷業務表現亮眼,成功獲選為新光三越百貨的輔導承銷商。台新金控總經理林維俊表示,台新證券在承銷業務上具有專業能力,雖然今年承銷業務表現略顯不如經紀業務,但這並不影響其在市場上的市占率排名。券商高層也指出,新光三越是台灣百貨業的龍頭,與日本方面的合作將更為深化。上市櫃後,新光三越將能夠吸引更多大眾資金,進一步推動公司發展。
台股9月量能不濟,券商業界普遍遭遇獲利下滑的挑戰。在眾多券商中,元大證券以10億元的獲利表現,穩坐領先位置。不過,凱基、群益金鼎、永豐金、富邦、國泰、華南永昌及日盛等券商也表現不俗,獲利均超過1億元。元大證券9月獲利達10.3億元,凱基則以5.2億元緊追其後,群益金鼎3.4億元、永豐金1.4億元、富邦及國泰證券各1.2億元、華南永昌和日盛各1.1億元,這些券商都成功突破億元獲利的關卡。 兆豐、玉山、元富、第一金、致和及大慶證券的獲利則在500萬元至7,000多萬元之間不等。相較之下,福邦、合庫、台新、大展、宏遠、康和及統一證券則出現虧損。法人分析,這主要是由於大盤震盪導致量縮,對券商的經紀、自營及承銷業務產生影響。 累計到前九月,元大證券的獲利已達96億元,緊逼百億元大關,凱基以55.9億元、富邦29億元、群益金鼎21億元、永豐金及統一各19億元、日盛15億元、元富和兆豐各11億元、國泰10億元等券商,累積表現普遍優於去年。康和、玉山、台新、合庫累積獲利均超過5億元,第一金4.2億元,致和2.3億元,福邦、大展及宏遠均獲利1億元以上,大慶近億元,華南永昌則因9月獲利1億元,總虧損降至39.9億元。
台新金控總經理林維俊表示,台新證出線,因承銷業務表現專業。他表示,台新證券為國內承銷業務前三大,今年承銷業務表現不如經紀業務,主因整體承銷業務大環境欠佳,但無損台新證的承銷市占率排名。
券商高層表示,國內百貨業已經很久沒有上市櫃案了,新光三越是國內百貨業龍頭,日方上(9)月22日出掌新光三越百貨董座,有利台日雙方深化合作;未來上市櫃之後,可取得大眾資金做進一步的發展。
9月以元大證券獲利10.3億元稱冠,其次凱基的5.2億元、群益金鼎3.4億元、永豐金1.4億元、富邦及國泰證券均1.2億元、華南永昌和日盛皆1.1億元,為少數獲利億元以上的券商。
兆豐、玉山、元富、第一金、致和及大慶證券獲利500萬元至7,000多萬元不等,虧損有福邦、合庫、台新、大展、宏遠、康和及統一證券,整體券商表現較7∼8月巔峰明顯下滑。法人指出,主要是大盤震盪量縮,對券商經紀、自營及承銷業務均有影響。
累積前九月,元大證券已獲利96億元,直逼百億元關卡,持續傲視各大券商,接續凱基的55.9億元、富邦獲利29億元、群益金鼎賺21億元、永豐金及統一賺19億元、日盛15億元、元富和兆豐11億元、國泰10億元,多數券商累積表現仍優於去年。
另康和、玉山、台新、合庫累積獲利逾5億元,第一金賺4.2億元,致和2.3億元,福邦、大展及宏遠均獲利1億元以上,還有大慶賺近億元,華南永昌則因9月賺1億元,總虧損降至39.9億元。
台股在八月表現亮眼,台灣證券交易所統計數據顯示,整體券商在這個月獲利高達70.8億元,雖然比七月的高峰稍微下滑,但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率達到82%。截至八月,券商累積獲利已經達到337.3億元,年增長率為20.9%。 證交所指出,八月台股總成交值為4.85兆元,比七月創下的5.3兆元紀錄稍微下滑了8.7%。這也導致券商經紀獲利減少至47億元,而前月的證券出售收益和評價利益也有所下降。自營獲利則比上月減少了五成,降至22億元。承銷業務的總獲利也小幅度下降34%,為70.8億元。 不過,在這個月,一些主要券商仍然保持著獲利的高峰,像是元大證券和凱基證券分別獲利14億元和13億元,富邦、群益金鼎證也都賺取了超過5億元。永豐金、元富、統一、日盛、兆豐、國泰、致和、台新等公司也都有超過1億元的獲利。 在累積前八個月的數據中,券商受惠於累積成交值比去年同期大增60%,經紀獲利接近倍增,達到300億元。然而,由於大盤漲幅較去年小,自營獲利年減36%,約92億元,承銷業務則維持在20億元,總計獲利337億元,年增長率為20.9%。若除去華南永昌證券因權證操作造成的虧損,整體獲利更是高達378億元,增幅達38%。
證交所表示,8月台股總成交值4.85兆元,較7月破紀錄的5.3兆元下滑8.7%,券商經紀獲利因此減少到47億元,上個月出售證券收益和評價利益也減少,自營獲利月減五成至22億元。承銷業務則小降至3億元,總獲利共減少34%為70.8億元。
主要券商保持獲利高峰,包括元大和凱基證券大賺14及13億元,富邦、群益金鼎證都賺逾5億元,永豐金、元富、統一、日盛、兆豐、國泰、致和、台新等也賺逾1億元。
累積前八月,全體券商受惠累積成交值較去年同期大增60%,經紀獲利近乎倍增達300億元,但大盤漲幅較去年小,自營獲利年減36%,約92億元,承銷則持穩20億元,合計337億元,年增20.9%。若扣除華南永昌證券的權證操作虧損,總獲利更達378億元,增幅38%。
台灣金管會主委黃天牧昨日表示,21至50歲的年輕投資者是權證市場的主力,他們在市場中的比重高達77%。黃主委強調,主管機關將致力于保護投資人權益,並打造一個對證券商更有利的營運環境,以促進權證市場的良性發展和規模擴大。
黃天牧指出,為了推動權證市場的發展,相關避險降稅修法案已經完成草擬,預計將在本會期內送交立法院審議。此外,財政部也將修改證券交易稅條例,將權證避險交易的稅率從千分之3降低至千分之1。金管會預估,稅率降低後,權證交易金額可望成長1.78倍。
在昨日出席經濟日報第11屆「權民搶百萬」啟動記者會時,黃天牧提到,自2010年第一屆「權民搶百萬」活動舉辦以來,權證商品從最初的1.2萬多檔增加至現今的3.5萬多檔,權證商品已經成為市場上的熱門商品。他感謝經濟日報11年來對台灣權證市場的持續支持。
黃天牧還提到,權證市場相對於股票市場,更受年輕人歡迎。31至40歲的投資者在權證市場中的比重達到30%,而21至30歲的投資者比重為18%。這顯示21至50歲的年輕投資者是權證市場的主力結構。此外,20歲以下的投資者比重也有6%至7%,進一步證明了這個市場的年輕化趨勢。
對於不同年齡層的投資者結構,黃天牧進一步分析,31至40歲的投資者在權證市場中的比重為30%,但在股票市場中僅占17%;21至30歲的投資者在權證市場中的比重為18%,而在股票市場中則僅占7%。這說明了股市和權證市場結構存在顯著差異。對於台灣股市,黃天牧表示,台灣股市仍有自己的獨特優勢,外資在台股市值中的比重已經達到41.99%,顯示外資對台灣股市的信心。
台新證券,這個名字在台灣金融圈裡可是響噹噹的!近年來,在董事長郭嘉宏的領導下,公司不僅在權證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還為投資人帶來豐厚的回報。剛剛過去的十年,對台新證券來說,是權證新黃金的十年,也是公司發展的關鍵時期。 郭嘉宏董事長表示,感謝《經濟日報》這十年來對權證教育的推廣,讓全民都能賺到百萬!這份努力對權證市場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他強調,今年來,新開戶數明顯增加,其中年輕族群佔了大頭,這與過去幾年相比,顯著不同。這樣的客戶屬性和年齡層的變化,讓台新證券重新思考產品的定位和策略。 權證,這種既靈活又能有效利用小資優勢的商品,未來將成為新開戶族群關注的焦點。台新證券將在經紀行銷上提供更多優惠和便利工具,爭取更多權證客戶。 在政策方面,台灣權證避險降稅的方案有望在年底通過立法,將稅率從目前的水準降低至千分之一。這將為權證造市商帶來更多誘因,提供更好的造市品質給投資大眾,也為未來市場帶來新的契機。 作為一個專業的權證發行商,台新證券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不僅追求市占率,更關注創造雙贏的局面。公司將持續提供價差小、低波動率且流動性充足的優質權證,讓投資人能夠以小博大,創造更多財富。 此外,台新證券的多元化及專業服務也獲得了國內外機構的肯定。今年8月,公司獲亞洲銀行及財金雜誌評選為「Equity Deal of the Year-Taiwan」,成為唯一獲獎的台灣券商之一。這是對台新證券專業能力和市場影響力的最佳證明。
他強調,權證避險降稅修法案已預告完成,預計本會期送立法院審議,希望儘速通過,以利權證市場發展;財政部將修改證券交易稅條例,將權證避險交易的稅率從千分之3降為千分之1,修正案14日已預告完成。根據金管會評估,降稅後,權證交易金額可望成長1.78倍。
黃天牧昨天出席經濟日報第11屆「權民搶百萬」啟動記者會致詞表示,2010年第一屆「權民搶百萬」舉辦時,權證商品有1.2萬多檔,現已有3.5萬多檔,權證商品已成為市場上熱門商品,感謝經濟日報11年來支持,讓台灣有活潑、潛力的權證市場。
黃天牧說,相較於股票市場,權證是年輕人的市場,31到40歲,投資人比重占30%,41到50歲有29%,21到30歲是18%,換言之,21到50歲是權證市場的主力結構,占了77%。甚至20歲以下的投資人,還有6%、7%,顯示這個市場非常年輕,因權證相對槓桿跟風險都比較高,是以男性主導的市場。
黃天牧說,31到40歲投資人,權證市場有三成,但股票市場只有17%;21到30歲權證投資人有18%,股票市場只占7%,股市跟權證市場結構明顯不同。對於股市,他則說台灣仍有自己的利基,要有信心,8月底止,外資占台股市值比重41.99%。
台新證董事長郭嘉宏
優質商品 創造財富
感謝經濟日報十年來推廣權證教育不遺餘力,對權證市場卓越貢獻,讓全民賺百萬!
今年來各家券商的新開戶數都明顯增加。據台新證券調查,當中以年輕族群占很大比重,這與過去幾年有很大不同。這類客戶屬性與年齡層的改變,使我們重新思考產品的定位以及策略,權證這種較為靈活且充分活用小資優勢的商品,未來會是新開戶族群關注主要焦點之一,台新證券也會在經紀行銷上,提供更多優惠與工具便利,爭取權證客戶。
政策方面,台灣權證避險降稅有機會在年底通過立法降為千分之一,屆時權證造市商將有更多誘因提供更好的造市品質予投資大眾,係為未來市場契機之一。
台新證券做為一個專業的權證發行商,在衝刺權證市占同時,將持續秉持著創造雙贏的局面下,進一步提供價差小、低波動率且流動性充足的優質權證,讓投資人能以小搏大創造更多財富。
台新證券多元化及專業的服務,也獲得國內外機構的肯定,如今年8月獲國際財經專業機構亞洲銀行及財金雜誌(Asian Banking & Finance)評選為 Equity Deal of the Year-Taiwan,是唯二獲獎的台灣券商之一。
首波證券商至少已有13家公佈自結8月業績,大型證券商元大證、群益金鼎證、永豐金證都傳佳音,元大證券單月稅後盈餘14.72億餘元,雖然只有7月的19億元獲利高峰77%,但累計前8月稅後盈餘墊高為86.35億餘元。群益金鼎證7月獲利6.629億餘元後,8月持續大賺5.164億餘元,累計獲利18.323億餘元。永豐金證7、8月稅後盈餘各為5.04億餘元及3.67億餘元,累計獲利18.13億餘元。
日盛證、統一證、兆豐證、台新證、致和證等五家8月獲利都超過1億元,尤以統一證6、7月連續大賺7.922億餘元與13.6億餘元,累計業績已轉盈,8月稅後盈餘為1.696億餘元,累計前8月稅後盈餘21.544億餘元,加以股本較小,累計每股稅後盈餘(EPS)為1.539元,暫居領先,略高於元大證累計EPS1.49元。
7月包括元大、統一、凱基、富邦、群益金鼎、永豐金、日盛、康和、元富、台新、兆豐、國泰、合庫、華南永昌、第一金、玉山等16家券商都賺逾1億元,是近年罕見的最「旺」成績。且除了經紀業務見長的券商外,自營和承銷主體券商也普遍受惠台股噴出。
台股交易環境不斷進化,投資人對交易速度的要求日益提高,台新證券為了滿足客戶需求,與三竹資訊合作推出全新手機閃電下單服務,成為三竹系統首發手機APP證期權閃電下單的券商。這款閃電下單功能強大,主打「一次設定,一觸即下」,讓投資人交易更為便捷。 自從台股於3月23日全面實施逐筆交易制度後,交易速度和價格揭示都更加即時,電子下單的使用率也逐漸攀升。5月份,電子下單占比已經突破七成,創下歷史新高。在這樣的背景下,台新證券積極搶先布局,與三竹資訊合作,為客戶提供更優質的交易體驗。 閃電下單的設計非常人性化,只需設定一次買賣條件,就能在報價畫面點選欲交易價格,快速完成委託。過去需要經過三個步驟的繁複流程,現在只需兩步就能完成,大大提升了交易效率。此外,閃電下單還設有防誤觸功能,確保投資人在交易過程中更加安心。 台新證券的閃電下單服務,不僅讓證券客戶受益,同時也讓投資期權客戶的交易體驗得到升級。該公司表示,今後將持續建置更友善的交易平台,並站在投資人的立場規劃各項服務,包括免臨櫃開戶、線上加開信用戶、串接Richart數位帳戶等線上服務,以及提供電子下單手續費優惠等,以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
台股於3/23全面實施逐筆交易,新制交易更快速、價格揭示更即時 ,也提升投資人對電子下單的使用,電子下單占比於3月後不斷增加 ,5月已突破七成、攀歷史高峰,投資人對於交易平台基本配備的要 求也跟著提高。
台新證券表示,早在系統為逐筆交易改版之時搶先布局,偕同三竹 資訊開發手機閃電下單,不只證券客戶受惠,投資期權客戶的交易體 驗也跟著升級。
閃電下單主打「一次設定,一觸即下」,過往投資人要下單得先從 報價畫面連至下單畫面,每次交易都要設定買賣條件,確認後才算完 成委託,每次委託都須經過三個步驟。閃電下單上線後,投資人只要 先設定好買賣條件,之後在報價畫面點選欲交易價格,就能完成委託 ,同一個介面,最多兩步驟完成下單,同時掌握委託成交資訊,無論 逐筆交易再快,交易速度都不落人後。
此外,還能一鍵刪除多筆委託,當股市波動快速時,能快速刪單降 低風險。而為避免投資人在畫面轉換的時候誤觸下單,也設有防誤觸 的功能,給予投資人最安心的交易環境。
台新證券使用電子下單的投資人接近九成,今年4月起也一直是兼 營期貨商交易量的第一名。台新證券指出,無論是完全免臨櫃開戶、 線上加開信用戶、串接Richart數位帳戶等線上服務,或提供電子下 單手續費優惠,均站在投資人的觀點規劃並做出服務差異,也將持續 建置更友善的交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