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尖端先進生技醫藥(興)公司新聞
台灣生技龍頭《尖端醫》加入防疫陣容,與國防醫學院、國衛院攜手開發新冠病毒快篩試劑! 為應應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台灣生技龍頭《尖端醫》積極投入防疫工作,與國防醫學院預醫所及國家衛生研究院攜手,整合專精領域量能,力圖在最快時間內量產上市新冠病毒抗原快篩試劑。 根據相關資料,為了應對緊急公共衛生情事,《尖端醫》已向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申請專案製造許可,並將盡快投入國內防疫前線使用,同時拓展歐美等國家市場。 《尖端醫》為經濟部首家技轉衍生的生技公司,擁有成熟研發及生產開發量能,加上20年的創新淬鍊,對於快篩試劑的研發信心十足。該公司與國防醫學院預醫所及國衛院合作,開發的抗体材料已能辨識新冠病毒上棘蛋白,測試時間約15分鐘。 《尖端醫》董事長蘇文龍表示,公司目標是開發出檢測速度快、靈敏度高的快篩試劑,並取得國際認證及授權,讓MIT品牌在國際市場發光發熱。除快篩試劑研發外,《尖端醫》還擁有細胞保存與細胞治療優勢,透過產業結盟與國際合作,讓臨床合作再跨大步。 此外,為應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可能產生的肺纖維化症狀,《尖端醫》也積極投入細胞治療的研究,提供新的治療選擇。
因應藥事法第48-2條第1項第2款「因應緊急公共衛生情事之需要」,尖端醫向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申請專案製造許可後,將盡快投入國內防疫前線使用,再拓展歐美國家等市場。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6月2日通報全球累計逾631萬例確診,分布於187個國家/地區,掀起治療和預防產品大需求,以防堵疫情破口。
尖端醫承接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技術與經驗,為經濟部首家技轉衍生的生技公司,具有成熟研發及生產開發量能,加上累積20年的創新淬鍊,力拚快篩試劑在最短時間上市。
國防醫學院預醫所與國衛院合作之抗體材料,是利用過去抗SARS病毒抗體為基礎,挑選出可辨識新冠病毒(SARS-CoV-2)抗體;目前所開發的雛型,已能辨識實驗室培養之新冠病毒上棘蛋白(spikeprotein),整個測試時間約在15分鐘左右可完成。待收到抗體材料後,尖端醫的目標是盡速做出快篩試劑,進行優化、驗證、申請專案製造許可,亦將同步進行台灣食藥署(TFDA)、歐盟CE認證、美國緊急使用授權(EUA)等申請許可。
尖端醫董事長蘇文龍指出,取得授權與材料後,以開發出檢測速度快、靈敏度高之快篩試劑作為期許,接下來將取得國際認證及國際授權,推動進展將如同口罩防疫,要讓MIT品牌在國際持續發光發熱。除快篩試劑研發,尖端醫擁有細胞保存與細胞治療優勢,透過產業結盟與彼此互補,加上國際合作交流,讓臨床合作再跨大步。
經研究統計資料指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可能有永久無法復原的肺纖維化症狀,國際上運用細胞治療新冠病毒引起肺纖維化之臨床例已有多件。這種潛在的療法已獲得美國FDA批准,目前正在北卡羅來納大學醫院展開第一期臨床試驗。因此當錯過臍帶血與臍帶儲存的時機,建議可以在身體狀況良好情況下,預先儲存健康細胞,待未來法規更鬆綁後,就可成為啟動細胞治療的新選擇。
台灣尖端先進生技醫藥公司近期與愛爾麗簽署了人體細胞組織優良操作規範(GTP)實驗室建置的合作意向書,這一合作將為台灣的細胞治療及再生醫療帶來新的動力。尖端醫的董事長蘇文龍在簽約儀式上表示,公司已經準備好各種細胞培養技術,並期待透過與愛爾麗的合作,累積更多的細胞生產與治療經驗。 蘇文龍強調,尖端醫一直積極布局細胞治療領域,並將針對愛爾麗醫療院所依特管法開放的細胞類型與適應症進行合作。公司將提供先進的細胞培養技術,並與愛爾麗共同送件申請相關許可。未來,這些技術將加速送件,以期望能夠為台灣的醫療界帶來更多創新與進步。 這次的合作,不僅是尖端醫在細胞治療領域的一大步,也是台灣生技產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雙方將共同推動細胞治療技術的發展,為患者帶來更多治療選擇,並提升台灣在再生醫療領域的國際競爭力。
台灣興櫃市場近來成為股民的新天堂,尤其是<台灣尖端先進生技醫藥>領域的股票,表現亮眼。今年來,敏成、金萬林等八檔股票漲幅翻倍,成為投資報酬率最高的市場。25日,普生、安盛生及經絡醫等三檔股票開盤後不到15分鐘就飆漲五成,觸及熔斷機制,暫停交易直至終場。 外資今年賣超台股達6,793億元,創下新高,熱錢開始轉向沒有漲跌幅限制的興櫃市場。興櫃市場今年創下多項新紀錄,5月以來獲資金大舉湧入,單月成交值達423億元,創近年新高。市場買氣集中在少數個股,其中防疫概念股最為突出。 敏成作為國內最大口罩熔噴不織布原料廠,漲幅最為強勁,年成交量從千張水準暴增至逾10萬張,均價在今年更是大漲18.47倍。普生則因新冠肺炎核酸檢測試劑套組通過FDA的緊急使用授權,掀起題材行情,連帶帶動金萬林等股票上漲。 儘管如此,普生與金萬林今年均價也一路上升,大漲逾六倍。其他如仁新、ABC-KY、基米、尖端醫及安成生技等五檔個股,今年均價也皆有一倍以上的漲幅。 兆豐證券投資銀行事業群副總吳明宗看好首次公開募股(IPO)及現金增資(SPO)的成長潛力。中國信託台灣活力基金經理人周俊宏則表示,疫情高峰期雖已過,但短期內也較難根絕,防疫類股需求可能持續暢旺。
業者指出,外資今年來賣超台股達6,793億元,創下史上新高,熱錢開始轉向沒有漲跌幅限制的興櫃市場,再加上興櫃股票具有籌碼少、易於拉抬的優勢,成為主力作手集結新舞台。
興櫃市場今年創下多項新紀錄。5月以來獲資金大舉湧入,截至25日止,單月成交值達423億元,創下近年新高,但市場買氣卻僅集中在少數個股,其中又以防疫概念股最為突出。
根據統計,興櫃今年以來共計觸發15次暫停交易機制,創下史上新猷,相關盤中暫停交易個股清一色具備防疫題材,甚至擦邊球的生技股也同樣出現飆漲行情。其中以國內最大口罩熔噴不織布原料廠敏成漲幅最為強勁,不但年成交量從千張水準暴增至逾10萬張,均價在今年更是大漲18.47倍,25日收盤均價290.11元僅次於興櫃股王昇佳電子715.98元及股后穎崴396.47元。
普生則受惠金萬林的新冠肺炎核酸檢測試劑套組通過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的緊急使用授權(EUA),掀起題材行情,連帶沾光,25日再度達到櫃買中心的股價異常波動標準,盤中遭到暫停交易,也創下近五年來單一個股三度暫停交易紀錄,25日遭暫停交易的還有經絡醫及安盛生兩檔個股。
儘管如此,普生與金萬林今年均價也一路愈墊愈高,自去年年底的10.86元與20.94元,一路上漲至83.46元及153.96元,雙雙大漲逾六倍。其餘包括仁新、ABC-KY、基米、尖端醫及安成生技等五檔個股,今年以來均價也皆有一倍以上的漲幅。
兆豐證券投資銀行事業群副總吳明宗看好首次公開募股(IPO)及現金增資(SPO)的成長潛力,他表示,今年IPO市場雖受疫情影響,新送件案恐較去年更少,但SPO卻不減反增,因公司普遍仍有資金需求,動能將逐步回溫。
中國信託台灣活力基金經理人周俊宏表示,雖然歐美各國不少區域初步解封,但大陸、南韓等地皆有爆發第二波感染跡象,因此疫情就算高峰期已過,短期間內也較難根絕,加上政府擬鬆綁口罩出口,相關防疫類股需求可能持續暢旺。
台灣市場近期風雲變幻,華為禁令引發大盤震盪,但興櫃市場卻異軌直上,連續三周成交值突破百億元,上周更以143.67億元創下近年單周新高。其中,精準醫學領域的《台灣尖端先進生技醫藥》成為焦點,旗下金萬林公司宣布其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套組通過美國FDA緊急使用授權,成為國內首家取得此認證的業者,股價一度狂飆,上周均價漲幅高達105.77%。受此影響,昱厚生技、瑩碩生技、友霖、豐技生技等公司也因達異常標準而暫停交易。今年興櫃市場已經有12次暫停交易紀錄,創近五年新高。基米轉投資的世基也因代工金萬林產品而受惠,單周均價大漲48.83%。昇佳電子則因將進行現金增資而獲得資金關注。行動醫療、新藥研發等領域的公司上周股價也都有逾三成的周漲幅。本周,穎台科技將以26元參考價登錄興櫃,去年全年淨利1.57億元,年增約9%,每股盈餘2.09元,今年上半年營收下滑12.38%,但毛利率不減反增,下半年前景看俏。
精準醫學業者金萬林上周宣布,與AGI及PacGenomics合作的新冠肺 炎核酸檢測試劑套組通過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的緊急使用 授權(EUA),成為國內首家取得EUA的業者,激勵金萬林上周兩度觸 發櫃買中心的股價異常波動標準(當日均價漲跌逾50%以上)而暫停 交易,但上周均價漲幅仍已高達105.77%。
在金萬林作為領頭羊的效應之下,從事治療疫苗研發的昱厚生技、 國內唯一具日舒懸液學名藥證的業者瑩碩生技、西藥研發業者友霖、 醫材廠豐技生技等四檔個股,上周也因達異常標準,盤中遭到暫停交 易處置。累計今年以來興櫃市場已有12次暫停交易紀錄,超越2017年 全年的七檔,創下近五年新高。
至於基米轉投資的世基也將為金萬林代工,連帶沾光,激勵單周均 價大漲48.83%外,上周成交值更高達15.71億元,上周成交值逾10億 元俱樂部的成員尚有昇佳電子、敏成、ABC-KY、普生等四檔個股。
當中唯一非防疫題材的昇佳電子獲資金大舉湧入的主因在於上周啟 動競價拍賣後,27日起將接續辦理初上櫃前現金增資公開申購,預計 將發行3,575張股票,每股承銷價格暫定498元,以22日收盤均價690 .1元計算,價差約為27.84%。
除上述個股外,行動醫療業者安盛生、旗下新藥獲美國FDA核准進 行人體一期實驗的安成生技、與國防醫學院與國衛院簽訂快篩技術授 權的尖端醫、即將同時取得簽約金及里程金的因華,上周股價同樣皆 有逾三成的周漲幅。
展望本周,暌違近二個月,29日終將迎來興櫃市場新血,擴散板暨 導光板廠穎台科技將以26元參考價登錄興櫃,穎台科技去年全年大賺 1.57億元,年增約9%,每股盈餘2.09元,今年上半年受疫情衝擊, 前4月累計營收下滑12.38%,但不僅毛利率不減反增,下半年在新應 用的發酵下,前景也持續看俏。
台灣股市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不僅沒有被打敗,反而出現了一些令人驚艷的個股表現。近期,上市櫃和興櫃市場都有不少公司交出亮麗的3月營收成績單,其中創王(6724)、納諾*-KY(6495)等業績成長股及轉機股表現特別亮眼。 根據統計,興櫃市場3月份的營收月增、年增「雙率雙增」的個股共有70檔,其中上周均價收漲的家數達44檔,占比超過六成。這顯示出,只要個股有堅實的基本面,即便面對疫情和股災的雙重壓力,也容易成功脫身,並吸引投資者進場卡位。 創王(6724)就是這樣一個例子。該公司近期針對VR/AR領域應用的超高畫素密度近眼顯示技術(uNEED)進入量產階段,技術服務收入因此大幅增加。3月份的營收年增達20.4倍,並已與大陸公司簽訂總額達10億元人民幣的專案投資協定。這一連串的好消息讓創王上周均價大漲63.92%,榮獲興櫃3月營收成長王及上周漲幅王雙頭銜。 除了創王,久禾光、尖端醫、公信,以及優你康等4檔個股3月份的營收也同樣有雙位數的年成長。這些公司受惠於低基期的業績成長,上周同獲買盤青睞,均價紛紛自谷底反彈,周漲幅約在27~39%左右。 而轉機股也成為市場的另一個焦點。例如,奈米材料廠納諾*-KY雖然近期營收大幅下滑,但由於取得興達電廠排煙脫硫(FGD)廢水處理的資格標後,旗下納米離子水需求因疫情意外增長,帶動3月營收月增4倍,上周均價勁揚53.41%。 隨著疫情逐步趨緩,多頭重拾信心,業績成長股及轉機股成為市場的優先買入標的。除了上述提到的個股,新任董事長上位的創益、成功打入蘋果AirPods供應鏈的華立捷、由聯發科與至上轉投資的影音監控IC廠天擎、生技股北極星藥業-KY等4檔個股上周也同樣由低檔反彈,強勢入列興櫃漲幅前十大個股。
根據統計,興櫃市場3月營收月增、年增「雙率雙增」的個股共計70檔,其中上周均價收漲家數達44檔,占比逾六成,法人認為,個股若有基本面護體,儘管面對疫情、股災夾殺,也容易成功脫身,有望吸引買盤進場卡位。
智慧財產授權與服務廠創王受惠近期針對VR/AR領域應用的超高畫素密度近眼顯示技術(uNEED)進入量產階段,公司技術服務收入增加,3月營收年增達20.4倍,目前也已與大陸公司簽訂總額達10億元人民幣的專案投資協定,激勵上周均價大漲63.92%,一舉榮獲興櫃3月營收成長王及上周漲幅王雙頭銜。
除創王外,久禾光、尖端醫、公信,以及優你康等4檔個股3月份營收同樣有雙位數的年成長,受惠低基期的業績成長股成為盤面主旋律,上周同獲買盤青睞,均價紛紛自谷底反彈,周漲幅約在27∼39%左右。
除業績成長股外,轉機股也成另類焦點,譬如奈米材料廠納諾*-KY,雖公司環保業務在初期整併階段,焚化爐取得執照卻尚未實質貢獻營收,加上奈米業務衰退,導致近期營收大幅下滑,但取得興達電廠排煙脫硫(FGD)廢水處理的資格標後,旗下納米離子水需求也因疫情意外增長,帶動3月營收月增4倍,轉機題材現,上周均價勁揚53.41%。
疫情導致多檔個股均價遭到重挫,現階段隨疫情逐步趨緩,多頭重拾信心,業績成長股及轉機股成為優先買入的標的,除此之外,新任董事長上位的創益、成功打入蘋果AirPods供應鏈的華立捷、由聯發科與至上轉投資的影音監控IC廠天擎、生技股北極星藥業-KY,4檔個股上周同樣由低檔反彈,強勢入列興櫃漲幅前十大個股。
積極與醫療院所合作,共同向衛福部提出細胞治療計畫申請,是第三家通過衛福部GTP查核的細胞製備場所,目前公司與花慈申請的總件數計七件,其中實體癌第四期在去年八月底衛福部核定通過,這呼應了總統蔡英文推展生技產業政策目標。
花蓮慈院精準醫療研發中心主任李啟誠指出,骨髓瘤是人體免疫系統中負責產生抗體的漿細胞,癌化後,在骨髓中不斷複製增生,是國內發生率第三高的血液惡性腫瘤,好發於65至70歲的老年族群,每年新增病患人數約500人;另根據台灣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每年約有3,500人罹患淋巴癌,為國人癌症十大死因第九名,又稱「沉默的癌症」。
特管辦法開放後,細胞療法是癌症治療的新選擇,就是病患抽血後,在核准的細胞製備場所進行培養,擴增數量及活性,再回輸到病患體內攻擊癌細胞。醫學文獻指出,使用細胞因子誘導殺傷細胞治療癌症安全性高且副作用低,可以增加本身的免疫能力,減少腫瘤大小及癌症指標,同時對生活品質的提升亦有很大幫助。
尖端醫董事長蘇文龍表示,由神經外科專家林欣榮院長領軍的細胞治療團隊,在臨床治療上已取得豐厚的成果,再搭配尖端醫多年的細胞培養經驗及GTP的品管,將好的細胞產品投入醫療院所,才能真正造福病患與推動醫療產業的進步。
積極布局細胞治療產業的尖端醫,目前與花蓮慈濟醫院、新光醫院與北醫附醫三家醫院合作,共提出九件申請案,更投入其他適應症的開發;尖端醫去年12月營收較前年同期成長86.32%,年營業收入也較2018年成長22.25%,營收動能來自細胞相關服務,未來將投入基因檢測、和拓展海外細胞市場等。
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俗稱武漢肺炎)全球擴散,世界各地相繼採取緊急防疫措施下,自身免疫系統抵抗病毒及各種感染侵襲的天然防線,再度引起話題。
生技股搭上武漢肺炎防疫的順風車,為提升免疫力,將帶動醫藥保健品等業績同樣受惠,而生技產業中的細胞治療與再生醫學領域,依日本經濟產業省預估,全球再生醫學市值至2050年將達到3,800億美元,2020年的「細胞療法」概念股,應都會持續發熱。
尖端醫董事長蘇文龍表示,特管辦法開放一年多以來,尖端醫與醫療院所結盟合作,共同向衛福部提出細胞治療申請計畫,同時也是第三家通過衛福部GTP查核的細胞製備場所,並與花蓮慈濟醫院進行全台第一例細胞因子誘導殺傷細胞治療癌症的案例分享,更是目前唯一兼有保存、與特管辦法細胞治療技術的生技公司。
生技股搭上武漢肺炎防疫的順風車,為提升免疫力,將帶動醫藥保 健品等業績同樣受惠,而生技產業中的細胞治療與再生醫學領域,依 日本經濟產業省預估,全球再生醫學市值至2050年將達到3,800億美 元,2020年的「細胞療法」概念股,應都會持續發熱。
尖端醫董事長蘇文龍表示,特管辦法開放一年多以來,尖端醫與醫 療院所結盟合作,共同向衛福部提出細胞治療申請計畫,同時也是第 三家通過衛福部GTP查核的細胞製備場所,並與花蓮慈濟醫院進行全 台第一例細胞因子誘導殺傷細胞治療癌症的案例分享,更是目前唯一 兼有保存、與特管辦法細胞治療技術的生技公司。
目前除已通過的免疫細胞(CIK)治療癌症外,也推動幹細胞治療 關節炎、腦中風與脊髓損傷等適應症的開發,對於未來面對未知疾病 侵襲的應用,將以提升人體免疫力投注更多的心力。
使用免疫細胞治療關鍵之一,就是要能有良好的細胞原料,儲存健 康免疫細胞將是一份最可貴的生命保險,當來不及儲存臍帶血時,現 在則可先將周邊血幹細胞儲存起來,當成投資自己的健康,以及幫家 人買份保單。
法人表示,蔡英文此次拿下817萬的史上新高票數連任總統,加上立法委席次,民進黨也拿下過半數,未來政策的推動已沒有理由拖延下,一向和小英政府連結最深的生技產業在沈寂四年後,也被認為最有機會反攻,預期隨著立法院新會期將在農曆年後開啟下,再生醫療法的過關也備受關注。
就初步來看,台灣在特管法開放後,許多廠商與醫院積極合作,向衛福部提出細胞治療技術申請,截至2019年止,除了已通過的長春藤、長聖、尖端、光麗三顧、艾默等六家和醫院合作的方案外,也有超過100件申請案正在審核中,預期2020年基亞、訊聯、台寶等也可望陸續過關,未來若再生醫療法通過,細胞治療也將由自體延伸至異體下,將帶動產業進入百花爭鳴的新世代!
由於細胞治療開放,未來細胞製備產能將呈現供不應求,鎖定CDMO細胞製備生產的高端,將在2020年第一季投產,該公司目前產能已呈現滿載,而日本日立也瞄準台灣這一波法規開放的商機,將與三顧合資在竹北建廠。
另外,博晟開發用於膝關節軟硬骨缺損與組織修復的複合性醫材BiG009,樞紐性臨床試驗數據達標,將準備提供完整報告予台灣TFDA,有機會在2020年上市,將是台灣第一家搶攻再生醫療商機的公司,目前團隊已積極啟動海外授權,進軍國際市場。
至於不落人後的醫美族群,麗豐已攜手同濟大學共同成立「同濟大學麗豐再生醫學研究院」,打造GMP規格全新的研究實驗中心,未來將針對皮膚升級護理的技術需求,投入抗衰老等領域。
細胞治療已成為國際醫療趨勢,台灣在特管辦法開放後,許多廠商 與醫院積極合作,向衛福部提出細胞治療技術申請,截至11/15止, 醫事司有超過100件申請案在審核中,4件則已過關。
台灣研發型生技新藥發展協會(TRPMA)再生醫學委員會召集人陳 宏賓表示,台灣發展細胞治療,有技術與法規利基,但中游的細胞製 備產能明顯不足,以基本的3間細胞製備場花費即需1-2千萬元來看, 小型生技廠商根本無法支應,未來委外與CDMO廠合作將成新顯學。而 透過這種模式的分工,將激勵產業進入百花爭鳴的新世代。
高端總經理陳燦堅表示,該公司細胞製備中心(CPC)的硬體及操 作設備皆已到位,預計明年第一季將正式落成啟用,配合細胞治療聯 盟夥伴提出特管辦法送件,進攻細胞治療市場。
據了解,為了搶攻這一波細胞製備場商機,高端己建置國內規模最 大的細胞製備所,該廠符合台灣法規要求的GTP外,也採用最高規格 的PIC/S及EMA ATMP GMP(新興生醫產品GMP要求)規範。
陳燦堅表示,高端目前共配置12間細胞製備場所,其中9間將供應 自體細胞的生產,3間則作為異體細胞的量產製造,當中還有兩間自 體細胞可處理感染性樣品設計。
除了短期以CDMO委託開發製造為主外,長期則將利用細胞高規儲存 、放大與運送的技術,朝間質幹細胞銀行邁進,可提供未來如退化性 關節炎等老化疾病的再生治療。
另外,三顧除了已與日本CellSeed合資成立「日生細胞」,投入細 胞層片開發外,也將與日立合資在竹北園區建置全新一代自動化生產 的細胞治療產品工廠,瞄準的也是台灣細胞治療商機。
秉持醫療使命是守護生命的前提下,花蓮慈濟醫院與尖端醫昨舉辦 「細胞治療案例」分享,讓產、官、學界可以更快速跨進細胞療法新 領域,同時,癌末病患將可不必抱病遠渡重洋,到日本求一線生機; 今年起,台灣開放了!論壇中分享為何抗癌、抗老化要從細胞做起? 誰適用細胞療法?以及在特管辦法下,細胞治療在台灣目前的進展。
論壇第一場「細胞因子誘導殺手細胞(CIK)」治療案例分享,花 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及尖端醫董事長蘇文龍致詞揭開序幕,接著由 幹細胞與精準醫療研發中心主任李啟誠醫師、基因暨幹細胞研製中心 主任孫立易、尖端醫副總經理黃濟鴻展開對談,包括眾多生技同業與 重磅醫界人士雲集,盛況空前。
李啟誠表示,癌症治療是長期抗戰,並非僅開刀、吃藥就能痊癒, 而現在細胞治療法就是一項新的選擇。主要為抽取自身血液,經體外 培養後,再回輸體內對抗癌細胞,細胞的品質與污染管控是必要的, 所以經衛福部核可的GTP實驗室才是合法有保障。
孫立易指出,花蓮慈濟醫院與尖端醫合作的細胞因子誘導殺手細胞 (CIK)應用,就是藉由抽取病人自身血液,在體外進行純化、訓練 及培養後,讓免疫細胞增加及活化,再回輸功能性更強的免疫細胞去 對抗癌細胞,也陸續進行收案與評估病患等作業。
花蓮慈濟醫院與尖端醫合作送出的五件細胞治療申請案,其中細胞 因子誘導殺手細胞(CIK)應用於腦瘤等第四期實體癌,已陸續收案 。另向衛福部提出的申請計畫,包括自體免疫細胞治療第一至第三期 癌症,還有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移植,針對退化性關節炎、慢性缺血 性腦中風、脊髓損傷、軟組織缺損等適應症,將待衛福部核可後,可 為需要的病患帶來更多新希望。
黃濟鴻表示,尖端醫最為市場熟知的,當屬臍帶血幹細胞與成人周 邊血幹細胞保存服務。特管辦法屆滿一年,通過衛福部GTP實驗室訪 查,僅有尖端醫是由細胞保存切入治療市場的生技公司,此次順利通 過特管辦法,顯示尖端醫在細胞培養與管控能力方面皆有目共睹。
針對細胞治療,可以拆成「細胞生產」與「臨床治療」兩部分,尖 端醫能提供一流的細胞保存與培養,但實際應用要仰賴臨床院所與專 業醫師。
而尖端醫除已通過的免疫細胞(CIK)外,也積極與醫美診所及相 關通路洽談,將再推出脂肪間質幹細胞及纖維母細胞等醫美相關細胞 產品。未來尖端醫將挾多種細胞產品,以「治療」與「保存」並重的 策略,積極結盟醫院與診所。
花蓮慈濟醫院與尖端醫合作的細胞因子誘導殺手細胞(CIK)的應用,花蓮慈濟醫院基因暨幹細胞研製中心主任孫立易指出,該應用是藉由抽取病人自身血液,在體外進行純化、訓練及培養後,讓免疫細胞增加及活化,再回輸功能性更強的免疫細胞去對抗癌細胞,也陸續在收案、與評估病患等作業。花蓮慈濟醫院表示,今年初與尖端醫合作送出的五件細胞治療申請案,其中細胞因子誘導殺手細胞(CIK)應用於腦瘤等第4期實體癌已陸續收案。另向衛福部提出的申請計畫,還包括自體免疫細胞治療第1至第3期癌症,經標準治療無效,還有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移植,針對退化性關節炎、慢性缺血性腦中風、脊髓損傷、軟組織缺損等適應症,將待衛福部核可後,可為需要的病患帶來更多新希望。
尖端醫副總黃濟鴻表示,尖端醫最為市場熟知的,當屬臍帶血幹細胞與成人周邊血幹細胞保存服務,談到特管辦法屆滿一年,通過衛福部GTP實驗室訪查中,僅有尖端醫是由細胞保存切入治療市場的生技公司,此次順利通過特管辦法,這說明了尖端醫在細胞培養與管控能力有目共睹。
針對細胞治療可以拆成「細胞生產」與「臨床治療」兩部分,尖端醫能提供一流的細胞保存與培養,但實際應用要仰賴臨床院所與專業醫師。
經濟日報昨日舉行2020生醫大趨勢論壇,邀請產官學界的重量級人士齊聚一堂,尖端生醫副總黃濟鴻以「台灣細胞產業治療發展與未來」進行專題演講。黃濟鴻表示,細胞治療產業的發展需要市場需求、技術、人才,還有最重要的資金和政策法規,缺一不可。
自2018年9月特管法公告實施以來,衛福部醫事司已通過六件申請案,其中包括三總、中國附醫、花蓮慈濟醫院及台北醫學大學附醫。而與這些醫院配合生產細胞的生技業者分別為:尖端醫、長聖、未上櫃市的長春藤生技與光麗生技。
他說,目前通過的細胞類型均是癌症治療的細胞因子誘導的殺手細胞(CIK)、樹突細胞DC,預期年底衛福部還會針對退化性關節炎、腦中風等退化性疾病開放幹細胞案件通過。年底修法方向,市場預期也將加入精準醫療分子檢驗實驗室檢測與服務(LDTS),還有加入細胞保存管理,如此細胞治療管理將更接軌國際。
黃濟鴻認為,業界認為再生醫學產業鏈類似半導體產業鏈,而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大家都看到,再生醫療同樣可成為台灣強項。
半導體產業鏈可略分為IC設計、晶圓製造、封裝與測試、模組與通路等,這與再生醫療產業鏈,從病患身上採集細胞開始,經過細胞加工、細胞培養、最後是產品的品質測試,然後才植回病患體內進行治療的過程類似。而相關產業類別包含,細胞製備場所與設備工具、品管與物流,衍伸服務等各業的投入及與醫院端的合作相似。
台灣於半導體的製造與品管優勢在於晶圓製程中的良率管控、高規格的無塵室,自動化設備與數位監控及物流系統。而再生細胞則可複製半導體經驗應用到細胞與再生醫療的製造與品管 。
細胞治療是「現代醫學的第四根支柱」,與傳統醫療不盡相同的地方,林欣榮院長指出,比較像缺什麼補什麼的「加法治療」。花蓮慈濟醫院在8月通過衛福部審查,是台灣第3家取得細胞治療計畫許可的醫院。
與台灣尖端先進生技醫藥(尖端醫)公司合作進行的細胞因子誘導殺手細胞(CIK)應用於腦瘤等第4期實體癌的治療,適應症涵蓋肺癌、食道癌、胃癌、大腸直腸癌、乳癌、肝癌、腦瘤與腎臟癌等8項常見的癌症,已有兩位病人於9月下旬收案,並在10月開始接受治療。
花蓮慈院陸續還有9件細胞治療計畫申請案正在審查中,包括以自體免疫細胞治療第1至第3期實體癌,自體脂肪幹細胞、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針對退化性關節炎、慢性缺血性腦中風、脊髓損傷、軟組織缺損等細胞療法,期待未來能幫助到更多有需要的病人。
聽見病人渴望
致力細胞治療研究
林欣榮院長第一次以流產胚胎中的多巴胺細胞,直接注射在巴金森病人腦部進行治療的人體實驗計畫,是在1996年,林欣榮指出,當時有10位病人參加,一般可恢復七成,最成功者恢復至發病前八成,其中1位巴金森病第四期的黃姓病友治療後,可走可跑甚至爬山,至今他的狀況還很不錯。
黃姓病友發病時正值壯年40歲。他來參加人體試驗時,已和巴金森病奮戰9年,已無法與普通人一樣正常跑跳,只能小碎步的走,常跌跤,連話也說不清楚。
林欣榮指出,當時曾告訴黃先生「人體試驗並非仙丹,最大的風險可能是讓你和家人失望,你還願意嗎?」他和家人的回覆是:「沒關係,死馬當活馬醫。」這也反映了許多病人和家屬的內心渴望。
而這位病人很爭氣,移植半年就可正常走路、爬山,20多年過去了,他還完成兩年制專科學校夜間部,除了定期在院長林欣榮的門診拿藥;有時還會提著「伴手禮」到花蓮來看院長林欣榮。只可惜從流產胚胎中的多巴胺細胞取得不易,臨床運用無法普及。
今(5)日至8日,花蓮慈濟醫院與尖端醫、國璽幹細胞、美商永生、長弘生技、羅麗芬控股暨麗瑞嘉生技、怡忠科技、商之器科技、台灣安進藥品、晁禾醫療等多家生技公司、以及在護理創新研發屢獲肯定的慈濟科技大學聯展(南港展覽館2館1樓,攤位P區514),有細胞治療、癌症與再生醫療、新藥研發、創新醫材及智能設備、智慧醫療、國際醫療等主題,還有免費骨質疏鬆檢測、中醫耳穴健檢及O環試驗服務。
林欣榮指出,今年特別以最先進的細胞療法創新研究與臨床成果為主題,希望透過跨團隊合作,讓更多人清楚了解細胞治療的方式與優勢。歡迎各界專業人士、創業投資者、病友及家屬、媒體先進及對創新醫療領域有興趣的朋友蒞臨會場。
經濟日報將於12月4日於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2020生醫大趨勢論壇」,邀請產官學專家,針對2020台灣生技產業大趨勢進行分析。此論壇由經濟日報主辦,尖端生醫及勤業眾信會計事務所協辦。黃濟鴻將出席本論壇,並以「台灣細胞產業治療發展與未來」為題發表專題演講。
黃濟鴻受訪時表示,自2018年9月「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簡稱特管辦法)公告實施以來,衛福部醫事司已通過六件申請案,其中包括三總、中國附醫、花蓮慈濟醫院及台北醫學大學附醫。而與這些醫院配合生產細胞的生技業者分別為:尖端醫、長聖、未上櫃市的長春藤生技與光麗生技。
他說,目前通過的細胞類型均是癌症治療的細胞因子誘導的殺手細胞(CIK)、樹突細胞DC,預期年底衛福部還會針對退化性關節炎、腦中風等退化性疾病開放幹細胞案件通過。
黃濟鴻分析,自特管辦法開放後,除了原來進行細胞治療開發的公司積極投入外,眾多的臍帶血銀行也全力投入,細胞治療儼然成為下一世代的新治療方法與希望,而特管辦法的開放也為台灣生技產業注入新的活力。
特管辦法開放下,細胞治療案件陸續通過,搭配細胞治療所必須的各式耗材與醫學檢驗、治療效果的評估及其周邊產業也將被帶動一波興起,本次論壇黃濟鴻將分享細胞治療產業對整體生技產業或相關產業的影響。
黃濟鴻說,細胞治療公司正積極協同醫療與觀光資源,發展高附加價值醫療綠色產業,帶動生技、觀光、醫療甚至電子、資訊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