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尖端先進生技醫藥公司新聞
尖端醫與天福天美仕雙方合作再生醫療領域,未來將以東南亞為主、大陸為輔,預計對天福醫院進行GTP(人體細胞組織優良操作規範)整廠輸出,同時導入尖端臍帶血、臍帶經驗等的細胞儲存業務,並期望可與國際大廠合作進行細胞製造。
尖端醫表示,未來將由尖端醫提供細胞各項儲存業務、國際認證與整廠輸出,而天福天美仕針對東南亞及大陸天福醫院及其他潛在合適單位進行相關細胞領域合作洽談與推廣。
銘福集團總裁陳福松表示,銘福集團與天福集團長期經營大陸市場,在大陸成立天福茶業,在漳州有科技學院,漳浦有天福醫院及養生村,預計2022年投入經營。透過天福天美仕與尖端醫合作,導入細胞領域海外輸出合作;初期也會以天福醫院為基礎,鏈結更多境內外醫療與行銷資源,串接更多細胞領域的合作類型,達到雙方業務成長與嘉惠消費者的目的。
尖端醫董事長蘇文龍表示,尖端醫優秀的研發實力領先業界,是全台第一家通過衛福部GTP細胞製備場所查核的幹細胞儲存公司,更是國內少數同時布局幹細胞與免疫細胞兩個領域的生醫公司。
福建漳浦天福醫院為中國三級綜合醫院,2019年3月正式動工,被列為省級重點民生建設項目。
揮軍東南亞
推廣幹細胞合作
由尖端醫董事長蘇文龍與銘福集團總裁陳福松簽署合作備忘錄(MOU),未來雙方合作將由尖端醫提供細胞各項儲存業務、國際認證與整廠輸出,而天福天美仕針對東南亞及大陸天福醫院及其他潛在合適單位進行相關細胞領域合作洽談與推廣。
銘福集團總裁陳福松表示,銘福集團與天福集團長期經營大陸市場,在大陸成立天福茶業,在漳州有科技學院,漳浦有天福醫院及養生村,預計2022年投入經營。
透過天福天美仕與尖端醫合作,導入細胞領域海外輸出合作;初期也會以天福醫院為基礎,鏈結更多境內外醫療與行銷資源,串接更多細胞領域的合作類型,達到雙方業務成長與嘉惠消費者的目的。
尖端醫董事長蘇文龍表示,尖端醫優秀的研發實力領先業界,2019年,尖端醫響應衛福部特管辦法與醫療院所結盟合作,共同向衛福部提出多項細胞治療計畫申請,是全台第1家通過衛福部GTP(人體細胞組織優良操作規範)細胞製備場所查核的幹細胞儲存公司,更是國內少數同時布局在幹細胞與免疫細胞兩個領域的細胞應用公司。今年更是通過退化性膝關節炎治療計畫,成為「全國第1個」符合人體細胞組織優良操作規範(GTP)的骨髓間質幹細胞製備場所。
從台灣出發
布局全球市場
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膝關節退化盛行率有15%,換算全台約有350萬人飽受關節疼痛之苦,這已非老人專利;另依2017年全國就醫次數調查,其中因膝部關節炎而就醫的人數逾83萬人,比起2016年的79萬就醫人數,增加近5萬人。
希望藉由雙方的合作,以台灣為出發,將尖端醫完整的建置經驗與技術,延伸至海外國家級醫院,協助其幹細胞實驗室軟硬體建置、人員教育、國際認證等項目,以利海外幹細胞業務布局可以帶來營收的成長。
福建漳浦天福醫院為中國三級綜合醫院,2019年3月正式動工,被列為省級重點民生建設項目,總投資10億元人民幣,其中包括250畝的醫院和210畝的養生文化村,預計2022年元月完工使用,將引進台灣先進的醫療養護管理模式。
尖端醫與天福天美仕雙方合作,未來將以東南亞為主、大陸為輔,預計對天福醫院進行GTP整廠輸出,同時導入尖端臍帶血、臍帶經驗等的細胞儲存業務,並期望可與國際大廠合作進行細胞製造。
未來雙方合作將由尖端醫提供細胞各項儲存業務、國際認證與整廠輸出,而天福天美仕針對東南亞及大陸天福醫院及其他潛在合適單位進行相關細胞領域合作洽談與推廣。
銘福集團總裁陳福松表示,銘福集團與天福集團長期經營大陸市場,在大陸成立天福茶業,在漳州有科技學院,漳浦有天福醫院及養生村,預計2022年投入經營。
透過天福天美仕與尖端醫合作,導入細胞領域海外輸出合作;初期以天福醫院為基礎,鏈結更多境內外醫療與行銷資源,串接更多細胞領域的合作類型,達到雙方業務成長與嘉惠消費者的目的。
尖端醫董事長蘇文龍表示,尖端醫是全台第一家通過衛福部GTP(人體細胞組織優良操作規範)細胞製備場所查核的幹細胞儲存公司,更是國內同時布局在幹細胞與免疫細胞兩個領域的細胞應用公司。今年則通過退化性膝關節炎治療計畫,成為「全國第一個」符合人體細胞組織優良操作規範(GTP)的骨髓間質幹細胞製備場所。
希望藉由雙方的合作,以台灣為出發,將尖端醫完整的建置經驗與技術,延伸至海外國家級醫院,協助其幹細胞實驗室軟硬體建置、人員教育、國際認證等項目,以利海外幹細胞業務布局可以帶來營收的成長。
雙方此次的合作,將以東南亞為主、大陸為輔,預計對天福醫院進行GTP整廠輸出,同時導入尖端臍帶血、臍帶經驗等的細胞儲存業務,並期望可與國際大廠合作進行細胞製造。
台灣生技醫藥領域再創佳績!台灣尖端醫學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號:4186)近日宣佈,其自主研發的龍隼新冠病毒抗體快篩片,已成功通過歐盟CE認證,取得體外診斷醫療器材(CE-IVD)標示。這一重要里程碑意味著該產品將能夠進入國際市場,並已經吸引到東南亞和歐美客戶的預定訂單。 尖端醫學指出,一旦取得台灣外銷醫療器材的查驗登記及出口許可證,該公司即將開始外銷龍隼新冠病毒抗體快篩片。此產品的成功推出,對於全球抗擊疫情來說是一大助力。 根據公司公告,10月份的營收達到2,535萬元,同比去年同期成長60.72%。這一成長主要得益於細胞相關保存與治療服務的發展,以及全球第二波疫情的影響。隨著氣溫下降,病毒活性升高,預計將導致疫情再度升温,而尖端醫學的龍隼新冠病毒抗體快篩片正是應對這一挑戰的關鍵工具。 根據衛福部的統計,全球新冠肺炎病例已超過5,039萬例,分佈在189個國家和地區。美國的確診數佔全球總數的20%。市場分析師預測,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檢測產值約達220億美元,其中抗原和抗體快篩產值約為69億美元。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尖端醫學的龍隼新冠病毒抗體快篩片將在全球抗擊疫情的戰略中扮演重要角色。
台灣尖端醫傳帶來好消息!我們的龍隼新冠病毒抗體快篩片,成功通過了歐盟CE認證,這可是個大突破啊!我們已經完成了自我宣告和註冊程序,拿到了體外診斷醫療器材(IVD)CE標示,現在就等外銷醫療器材查驗登記及出口許可證,一拿到手,就可以開始在全球市場上銷售了。 看看我們的營收,10月份的月營收比去年同期成長了60.72%,這可都是因為我們在細胞相關保存與治療服務上的努力。現在,龍隼新冠病毒抗體快篩片又取得歐盟CE認證,這個時機真是剛剛好,因為全球第二波疫情正在興起,病毒活性升高,我們的產品正好可以幫助各國應對。 根據衛福部疾病管制署的統計,全球新冠肺炎確定病例已經超過5,039萬例,分布在全球189個國家和地區。估計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檢測產值約220億美元,其中抗原/抗體快篩產值約為69億美元。這個市場需求可觀,我們的產品自然不會錯過這個機會。 為了加速取證,我們還和世延生醫進行了資源整合,我們負責研發、製造和銷售,世延生醫則負責臨床前評估和法規認證。我們先從市場較大的CE認證開始,接著會陸續申請其他各國所需的認證。 我們的產品受到泰國、印尼客戶的青睞,這是因為我們在檢測領域耕耘將近20年,累積了厚實的體外檢測試劑研發關鍵技術。在新冠藥物和疫苗還沒有被開發出來的時候,快速篩檢試劑就是各國防疫的關鍵。未來,即使疫苗問世,快速篩檢試劑也將在疫苗接種前後的檢測以及病情追蹤中發揮重要作用。
此外,尖端醫公告,自結10月營收2,535萬元,較去年同期月營收成長60.72%,受惠於細胞相關保存與治療服務及全球第二波疫情在氣溫的下降,病毒活性的升高,恐有造成疫情的升溫下,尖端醫龍隼新冠病毒抗體快篩片取得歐盟CE認證加持,目前已獲泰國、印尼客戶預約下單。
衛福部統計,新冠肺炎全球病例數逾5,039萬例,分布於189個國家╱地區,累計確診數第一名的美國占全球20%。法人估,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檢測產值約220億美元,其中抗原╱抗體快篩產值約為69億美元。
據公開資訊觀測站,尖端醫自結10月營收較去年同期月營收成長60.72%,受惠於細胞相關保存與治療服務等。另全球第2波疫情在氣溫的下降,病毒活性的升高,恐有造成疫情的升溫下,尖端醫龍隼新冠病毒抗體快篩片取得歐盟CE認證加持,目前已獲泰國、印尼客戶預約下單,可望對尖端醫營運有正面影響。
依衛福部疾病管制署統計,新冠肺炎全球確定病例數逾5,039萬例,分布於189個國家╱地區,累計確診數第1名的美國占全球確診數20%。法人預估,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檢測產值約220億美元,其中抗原╱抗體快篩產值約為69億美元,若再加入「國際出入境檢測」及「疫苗接種前後的檢測」來看,檢測需求可觀。
尖端醫為了能在短時間內取證,也和世延生醫進行資源整合,由尖端醫負責研發、製造、銷售,世延生醫負責臨床前評估、法規認證,尖端醫先從市場較大的CE 認證開始,接著將陸續著手申請其他各國所需的認證。
檢測試劑國家隊的尖端醫,受到泰國、印尼客戶的青睞,是因為在檢測領域耕耘將近20年,多年來投入抗體、抗原料製程開發,累積厚實體外檢測試劑研發關鍵技術。當新冠藥物及疫苗短期尚無法被開發出來之際,快速篩檢試劑已成為各國防疫的首要應用產品;未來若疫苗問世,也需要快速篩檢試劑來做中和抗體的驗證與病情追蹤。
台灣生技醫藥領域再創高峰!<台灣尖端先進生技醫藥>董事長蘇文龍表示,公司自創立以來,便以細胞應用為核心,不斷在食安檢測、毒品檢驗、幹細胞儲存、新藥開發與細胞治療等五大領域取得顯著成果。自1980年代政府推動生技產業以來,台灣生技產業已發展成市值兆元的產業,而尖端醫正是這股趨勢的佼佼者。
尖端醫的發展故事,始於2000年,當時從生技中心移轉技術,成為台灣首家經濟部衍生的生技公司。創業初期,公司便著眼於幹細胞增生蛋白藥及細胞治療領域。2003年,為了讓民眾能夠享受到尖端醫的服務,公司成立了尖端幹細胞珍藏中心,提供臍帶血幹細胞儲存服務,並在2005年取得了美國血庫學會AABB、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TAF認證,確保品質與國際接軌。
作為檢測領域的領先者,尖端醫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生技中心的檢測部門,超過30年的檢測經驗,讓公司在食品安全檢測和毒物檢測項目上,國內外都享有盛譽。
2019年,尖端醫響應衛福部特管辦法,與醫療院所合作,提出多項細胞治療申請計畫,成為全台第一家通過衛福部GTP細胞製備場所查核的幹細胞儲存公司。公司同時布局在幹細胞與免疫細胞兩個領域,掌握自體免疫細胞、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自體脂肪幹細胞、自體纖維母細胞與自體造血幹細胞等五項治療技術。
與多家醫療院所合作,如花蓮慈濟醫院、新光醫院、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及萬芳醫院等,尖端醫在自體免疫細胞(CIK)治療和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治療上,已取得顯著成效。未來,公司將以東南亞和大陸為主要市場,進行細胞整廠輸出,並與國際大廠合作細胞製造,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
近年來,台灣的生技醫藥界可是風雲變幻,尤其是那家叫做《台灣尖端先進生技醫藥》的公司,他們在自體細胞治療領域可是領跑群倫,不僅如此,他們還在異體細胞製劑的發展上大顯身手。這種異體細胞製劑,就是說透過大量生產來滿足更多病患的需求,簡單來說,就是21世紀最尖端的藥物開發技術啦! 從2005年開始,《台灣尖端先進生技醫藥》就開始研究造血幹細胞增生技術,這個技術在臨床前試驗階段就顯示出它的威力,透過TAT-HOXB4蛋白藥物來刺激造血幹細胞生長,這對抗癌輔助、骨髓移植等領域來說可是福音,讓癌症病患在化療後還能迅速恢復造血功能,市場前景看漲,國際市場也相當重視這個技術。 幾年前,《台灣尖端先進生技醫藥》因為這項創新技術,還被列為「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的合格廠商呢!公司表示,未來這項技術還可以與異體細胞製劑開發公司合作,一起開發提升免疫力的藥物。 說到公司的智慧財產,那可是厲害得很,全球32個國家共81項專利,從免疫細胞、間質幹細胞培養、造血幹細胞增生到生長因子研發生產,再到轉錄因子平台,這些都是他們的拿手好戲。 而且,他們還和台灣的醣聯生醫公司攜手合作,2018年就簽訂了共同開發協議,投入CAR-T療法研究,只要再生醫療管理條例通過,他們就將成為這個領域的先行者,搶佔市場先機。
今年8月下旬,台灣的尖端醫學公司傳來重大消息,它正式邁入新冠病毒抗原檢測快篩試劑市場。這家公司在國防醫學院預醫所的活病毒驗證下,已通過相關測試,並即將向台灣的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提交專案製造申請。同時,它也向歐盟CE、美國、印度、日本等國家提出了緊急使用授權(EUA)的申請,為應對全球第二波疫情的來臨做好準備。目前,尖端醫學已進入量產前的最後規畫階段。 這家公司在檢測快篩試劑領域已經耕耘多年,其市場主攻農業、畜產、漁業、牧業產用藥物殘留檢測、食品安全檢測,以及毒品檢驗等領域。這些領域中,尖端醫學都處於領先地位。 在過去二十多年的積累基礎上,尖端醫學成功取得國家衛生研究院技術授權,並完成了龍隼新冠病毒抗體快篩片的測試。根據歐盟CE認證的要求,該公司已完成自我宣告及註冊程序,並取得體外診斷醫療器材(IVD)CE標示。一旦取得外銷醫療器材查驗登記及製售證明,它將能夠在歐洲地區以及其他國家銷售其產品。 由於國際新冠肺炎疫情尚未緩解,歐美多國正準備啟動新的封鎖措施。在疫苗和藥物短期內無法開發出來的情況下,快速篩檢試劑成為各國防疫的關鍵產品。未來,即使疫苗問世,快速篩檢試劑仍將在疫苗接種後的中和抗體驗證以及病情追蹤中扮演重要角色。
政府推動生技產業,自1980年代前政務委員李國鼎催生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之後,歷經近40年發展,成就了今天市值兆元的產業。
尖端醫的發展緣起,2000年由生技中心移轉技術,為台灣首家經濟部衍生的生技公司。創業初期,公司鎖定幹細胞增生蛋白藥及細胞治療領域的投入。
為了讓民眾能獲得尖端醫第一手的服務,公司在2003年成立尖端幹細胞珍藏中心,提供臍帶血幹細胞儲存服務,也在2005年取得美國血庫學會AABB、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TAF認證等,品質認證與國際接軌。
此外,尖端醫在創立之前,原為生技中心的檢測部門,若要追溯,尖端醫在檢測領域的歷程已超過30年,目前不論是在食品安全檢測、或是毒物檢測項目,在國、內外都是領先的指標廠商。
2019年,尖端醫響應衛福部特管辦法與醫療院所結盟合作,共同向衛福部提出多項(自體)細胞治療申請計畫,是全台第一家通過衛福部GTP(人體細胞組織優良操作規範)細胞製備場所查核的幹細胞儲存公司,更是國內少數同時布局在幹細胞與免疫細胞兩個領域的細胞應用專業公司。
尖端醫表示,在特管辦法核准的自體細胞治療六項中,就掌握了自體免疫細胞、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自體脂肪幹細胞、自體纖維母細胞與自體造血幹細胞等五項治療技術,可和國內核准之醫療機構合作應用於有需要的病人。目前已和尖端醫合作送申請案的醫療院所,包括花蓮慈濟醫院、新光醫院、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及萬芳醫院等。
其中自體免疫細胞(CIK)治療,可應用的領域包括了第一期到第三期實體癌治療經標準治療無效、第四期實體癌及成人免疫細胞保存服務;至於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部份,可應用的範圍包括退化性關節、脊髓損傷,慢性缺血性腦中風、運動造成的關節、韌帶損傷等。
尖端醫表示,掌握這些精準醫學的技術,未來海外發展將有兩大方向,一是以東南亞為主、大陸為輔進行細胞整廠輸出,提供實驗室建置、軟硬體協助、人員教育訓練及國際證照申請等業務;另一境外推廣項目是與國際大廠合作細胞製造。
尖端醫自2005年至今所開發的造血幹細胞增生技術,在臨床前試驗(Pre-clinical)階段,這項技術透過TAT-HOXB4蛋白藥物刺激造血幹細胞生長,可適用領域極廣,包括抗癌輔助、骨髓移植等,可透過提升造血幹細胞的效能,讓癌症病患在化療後,仍能迅速完成造血,這市場規模可望伴隨癌症藥市場而擴大,頗受國際市場重視。
幾年前尖端醫也是透過這項創新技術,被列為「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的合格廠商。尖端醫表示,這項技術未來可與異體細胞製劑開發公司合作,開發出提升免疫力方面的藥物。
尖端醫表示,公司目前掌握的細胞智慧財產權,包括在全世界32個國家共81項專利,可進行的研發項目包括免疫細胞、間質幹細胞體外培養、造血幹細胞增生、生長因子之研發生產及轉錄因子平台等項目。
其中,尖端醫正與策略合作夥伴台灣醣聯生醫公司合作,雙方在2018年簽訂共同開發協議,攜手投入CAR-T療法研究,未來只要再生醫療管理條例通過後,可望成為該領域的先行者,率先搶攻市場。
事實上,尖端醫早在成立初期,已開始跨足檢測快篩試劑領域,主要的市場是農╱畜╱漁╱牧產用藥殘留檢測試劑、食品安全檢測試劑及毒品檢驗領域的濫用藥物檢測、毒品原物鑑定及中藥摻西藥鑑定等,兩領域都扮演領先市場的地位。
累積廿多年的基礎後,在新冠病毒抗原檢測快篩試劑取得國家衛生研究院技術授權,及龍隼新冠病毒抗體快篩片已完成測試,經歐盟CE認證要求,已完成自我宣告及註冊程序,並取得體外診斷醫療器材(IVD)CE標示,待取得外銷醫療器材查驗登記及製售證明,即可在歐洲地區或其他國家銷售。
國際新冠肺炎疫情至今未減緩,歐美不少國家準備啟動新的封鎖動作。因此,在新冠藥物及疫苗短期無法開發出來之際,快速篩檢試劑已成為各國防疫的首要應用產品;未來若疫苗問世,也需要快速篩檢試劑來做中和抗體的驗證與病情追蹤。
台灣尖端先進生技醫藥公司近期再創佳績,繼去年與花蓮慈濟醫院合作,成功取得「實體癌第4期」的細胞治療計畫後,今(2023)年再獲衛福部批准,與花慈醫院合作的特管法治療癌症申請案順利通過。這意味著台灣癌症患者將多一個治療選擇,無論是第1~3期的實體癌患者,還是進入第4期的重症患者,都有機會獲得「自體免疫細胞治療(CIK)」的幫助。 這項新治療方法,不僅是手術、放射治療及化療的第四種選擇,更適用於肺癌、肝癌、食道癌、胃癌等六大癌症,對於癌症患者來說,是一大福音。尖端醫董事長蘇文龍表示,由神經外科專家林欣榮院長領軍的細胞治療團隊,已經在臨床治療上取得豐碩成果,並將多年的細胞培養經驗與GTP品管標準結合,為病患帶來更優質的治療服務。 為了拓展細胞治療的商機,尖端醫積極擴增細胞產能製所,目前擁有兩座已獲衛福部認可的GTP實驗室,並在竹北生醫園區租用另一座GTP實驗室,正在進行測試中。一旦通過食藥署的GTP訪查,尖端醫將在細胞治療的研發和製備領域,進一步鞏固其領導地位。
特管辦法開放後,細胞治療是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及化療藥物治療 以外的第四種癌症治療方法,適用第1∼3期實體癌患者,經醫師評估 ,以「細胞激素誘導殺手細胞」(CIK細胞)殺死癌細胞,同時啟動 多種抗腫瘤機制,適合與其他化療藥物、標靶藥物或免疫療法併用。
透過免疫細胞治療讓癌症病患有更新的治療選擇。尖端醫通過的第 1∼3期實體癌適應症包括肺癌、肝癌、食道癌、胃癌等六大項,「實 體癌第4期」的細胞治療計畫,可治療肺癌、食道癌、胃癌、大腸直 腸癌、乳癌、肝癌、腦瘤與腎臟癌等八項國人常見的癌症。
尖端醫董事長蘇文龍表示,由神經外科專家林欣榮院長領軍的細胞 治療團隊,在臨床治療上已取得豐厚的成果,再搭配尖端醫多年的細 胞培養經驗及GTP的品管,將好的細胞產品投入醫療院所,才能真正 造福病患與推動醫療產業的進步。
尖端醫為搶攻細胞治療商機,增加細胞治療項目,因此積極擴增細 胞產能製所,目前擁有兩座已獲衛福部函覆認可「人體細胞組織優良 操作規範」(GTP)實驗室,二廠租用竹北生醫園區GTP實驗室,正積 極進行測試,待通過食藥署GTP訪查後,尖端醫在細胞治療的研發和 製備領域,布局更臻完整。
台灣生技醫藥領域再創新紀錄!知名企業「尖端醫」(股票代號:4186)宣佈,衛福部已經批准了它與「花蓮慈濟醫院」合作開發的特別管理辦法(特管)治療癌症的申請案。這項治療方案是針對第1至3期實體癌患者,提供「自體免疫細胞治療(CIK)」,涵蓋肺癌、肝癌、食道癌、胃癌等六大癌種,為癌症病患帶來一個新的治療希望。 董事長蘇文龍表示,為了把握細胞治療的商機,尖端醫不僅積極增加細胞治療項目,還在擴增細胞產能製所的規模上不遺餘力。目前,公司已經有兩座實驗室通過了衛福部的「人體細胞組織優良操作規範」(GTP)認可,並在竹北生醫園區租用的另一座GTP實驗室中進行積極的測試。一旦通過食藥署的GTP訪查,將在細胞治療研發和製備領域形成更完整的布局,對台灣乃至於全球的癌症治療產業都將產生深遠影響。
尖端醫董事長蘇文龍表示,為搶攻細胞治療商機,增加細胞治療項目,積極擴增細胞產能製所,目前有兩座已獲衛福部函覆認可「人體細胞組織優良操作規範」(GTP)實驗室,二廠租用竹北生醫園區GTP實驗室積極進行測試,待通過食藥署GTP訪查,在細胞治療研發和製備領域布局更完整。
台灣膝關節炎患者有救了!花蓮慈濟醫院與尖端醫(4186)合作,成功申請到台灣第一個自體骨髓幹細胞治療計畫,為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帶來新希望。這項治療方案獲得衛福部核准,待花蓮衛生局核可收費後,將開始收治2到3級的退化性關節炎患者,預計可減輕膝蓋疼痛並延長膝關節使用年限5至10年以上。 尖端醫作為全國首家通過衛福部核准、符合人體細胞組織優良操作規範(GTP)的骨髓間質幹細胞製備場所,在幹細胞與免疫細胞治療領域有著深厚實力。繼去年8月與花慈取得全台第3張免疫細胞治療許可後,再度獲得衛福部特管辦法兩項申請案核准,不斷推動新治療方案。 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約有350萬人受膝關節退化之苦,這已經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而膝關節炎就醫人數也逐年增加,去年就有超過83萬人因膝關節炎就醫,比前一年增加近5萬人。 花蓮慈濟院長林欣榮表示,隨著醫療科技和藥物的進步,治療武器越來越多元,各科領域應該思考哪種治療對病人最好。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已經進入再生醫學及細胞療法的時代,置換人工膝關節不再是唯一選擇,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移植成為一個新的選擇。 雖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尖端醫的營收依然逆勢成長。9月營收達0.16億元,1至9月累計營收1.6億元,年增29.82%,主要成長動能來自細胞相關保存與治療服務等。下半年度將積極投入SARS CoV-2病毒抗原及抗體快篩檢測市場。 除了積極發展免疫細胞治療,尖端醫在幹細胞應用與發展上也備受關注。此次通過的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移植,還可用於神經醫學領域的慢性缺血性腦中風與脊髓損傷。未來,尖端醫將繼續推動相關特管辦法案件,為更多需要的病患帶來新希望。
台灣尖端先進生技醫藥再創醫療界佳績!花蓮慈濟醫院與尖端醫(4186)合作的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移植治療案,獲得衛福部核准,成為台灣第一個這樣的治療計畫。這項新技術將為膝蓋關節炎患者帶來新的希望,預計可減輕患者疼痛,並延長膝關節使用年限達五到十年以上。
尖端醫,作為全國首家通過衛福部核准,並符合人體細胞組織優良操作規範(GTP)的骨髓間質幹細胞製備場所,不僅在幹細胞與免疫細胞治療領域佔有一席之地,還在去年8月與花蓮慈濟醫院合作取得全台第三張免疫細胞治療許可。如今,再次獲得衛福部特管辦法兩項申請案的核准,展現了其在再生醫學領域的領先地位。
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約有350萬人受膝關節退化之苦,其中膝關節炎患者超過83萬人。花蓮慈濟院長林欣榮表示,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治療方式愈來愈多元,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移植為患者提供了新的選擇,不僅減輕疼痛,還能延長關節使用年限。
雖然受COVID-19疫情影響,但尖端醫在9月的營收達0.16億元,1月至9月累計營收1.6億元,年增長29.82%。公司將積極投入SARS-CoV-2病毒抗原及抗體快篩檢測市場,並在幹細胞應用與發展上不斷進步。除了膝關節炎治療,尖端醫還將其技術應用於神經醫學領域,如慢性缺血性腦中風與脊髓損傷,為患者帶來更多新希望。
尖端醫是全國首家通過衛福部核准、符合人體細胞組織優良操作規範(GTP)的骨髓間質幹細胞製備場所,是國內少數同時布局幹細胞與免疫細胞治療領域的公司。繼去年8月與花慈取得全台第3張免疫細胞治療許可後,再次獲得衛福部特管辦法兩項申請案核准,同時持續投入其他適應症的開發。
衛福部統計,國人膝關節退化盛行率有15%,換算全台約350萬人飽受關節疼痛之苦,這已非老人專利;另依2017年全國就醫次數調查,因膝部關節炎就醫人數逾83萬人,比2016年79萬增加近5萬人。
花蓮慈濟院長林欣榮認為,隨著醫療科技及藥物的進展,疾病治療武器越來越多元,各科領域應思考哪種治療對病人最好。以退化性關節炎為例,現今是再生醫學及細胞療法的時代,置換人工膝關節不再是唯一治療方式,很多病患不願意置換人工關節,現在可用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來解決這方面的問題。
尖端醫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依公開資訊觀測站,自結9月營收0.16億元,1至9月累計營收1.6億元,年增29.82%,主要成長動能來自細胞相關保存與治療服務等,下半年度將積極投入SARS CoV-2病毒抗原及抗體快篩檢測市場。
積極發展免疫細胞治療外,尖端醫在幹細胞應用與發展上更備受關注,此次通過的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移植,還可用於神經醫學領域的慢性缺血性腦中風與脊髓損傷。尖端醫也同樣送出上述兩項神經醫學應用的特管辦法案件,將待衛福部審查核可後,可為需要的病患帶來更多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