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虎航公司新聞
尤其中國大陸與東南亞這兩個主要以中文為主的華人市場,台灣在這兩大市場占有文化和語言優勢。
若把台灣定位成亞太華人市場金融中心,在發展策略上就要主攻中國大陸與東南亞華人市場,因此中美爭霸對台灣金融業反而是一個轉機,政府應訂出辦法讓業者能有強大誘因進行重組併購,擴充金融機構規模提升效率,特別在疫情危機與金融科技興起下,銀行併購更可事半功倍,加速完成立法以吸引國際金融人才,尤其是香港人樂意將台灣作為未來發展基地。
同時,強化本土金融人才金融專業程度,鼓勵報考兩岸共同衡量金融專業高端標準的AFMA證書,可以用來培養進軍華人市場亞太金融中心所需的大量高級金融人才。
李述德:落實內外戰略
【記者林子桓╱台北報導】東吳大學企管系講座教授李述德表示,近年來,中美爭霸日趨激烈,影響各國的經濟發展甚鉅,如何因應?兩大之間難為小,惟智者能以小事大,和平相處、和諧互動,互利共生,才能活絡經濟,永續發展。
全球的實體經濟活動,經由中美兩強的競爭,已逐漸形成歐美與亞太兩大市場,相關的金融服務亦逐漸以英文及中文為主。為提升金融服務的綜效,在以華人為主的亞太市場,應積極推廣中文的高級金融管理師證書。
如何提升我國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可由外部環境及內在條件兩方面予以探討。在外在環境方面,應落實「深耕台灣、連結亞太,布局全球」的發展戰略,經由雙邊、多邊、區域的經貿協議,期能融入全球的產業鏈。
在內在條件方面,應加速國際接軌的進程,有關人才培育、租稅制度、產品創新、金融監理、市場開放等,超前部署。
殷乃平:改善求才管道
【記者林子桓╱台北報導】政治大學金融系教授殷乃平表示,每當中美關係緊張時,中國就在市場中拋售美債,造成市場大幅震盪,進一步影響美元在國際金融市場的地位。
美元的國際地位近日頻頻受到挑戰,國際上不斷有去美元化的呼聲,歐盟就有人提議建立以歐元為主的金融清算機制,來取代國際金融體系中以美元為主的SWIFT清算機制,同時,人民幣數位化也直接威脅到美元的國際地位。
台灣的國際金融人才來源,一則是由海外引入,一則是自行培育,前者以台灣目前的薪資水準難以吸引優秀人才,而國內現有的師資缺乏,相對資質亦不足。
除此之外,金融市場的規範,金融法規落伍,金融監理與管理人才缺乏國際金融的管理能力,有待改進之處甚多。
一言以蔽之,先天不足,後天失調,需要全盤深入檢討改進之道。
饒世湛:創新金融產品
【記者林子桓╱台北報導】台灣虎航董事饒世湛表示,美國在政治上,將美元武器化,也引發各國疑慮。另一方面,中國以一帶一路為工具,輸出人民幣。長此以往,美中經濟將逐漸切割。在此背景下,或許為台灣反而創造了另一個機會。換言之,除了傳統美元的市場,另一個人民幣的市場在逐漸形成,台灣應把握這個機遇,促進金融業的發展。
在開拓一個新的市場時,難免會產生新的風險。規避風險上,除了加強風控能力外,產業規模也是另一要件。
建議主管機關鼓勵甚至促成產業的整併,協助創新、引進更多金融產品;尤其是外幣產品,可進一步放寬。
對內,加強培育人才,以各項證照尤其是AFMA高級金融管理師作為提升國內金融從業人員素質的工具。對外,以降低稅負,放寬就業簽證,吸引國外金融人才。以爭取台灣金融業更上層樓的機會。
國內疫情逐漸穩定,離島旅遊成為一大熱門選擇。台灣虎航(6757)為把握這波離島旅遊潮,決定從本月5日起,將其四架A320客機租給華信航空,專注營運澎湖、金門航線,租期將達三個月,預計可為台虎第三季營收帶來顯著提升。華信航空將使用這四架飛機,並以松山機場為基地,定期飛往澎湖與金門,租金則採小時計算。這項合作對雙方來說都是一場雙贏的策略,讓華信航空能夠充分利用離島旅遊的熱潮,同時也讓台虎航的營收有機會重回億元之上。台虎航董事長陳漢銘表示,在疫情影響下,台虎航仍保持靈活且具彈性的運營策略,並看好疫情後旅遊市場的需求將大幅反彈。
華信航空是向台虎濕租四架A320飛機投入澎湖、金門航線營運,其 中一架屬於備用機,接下來三個月台虎四架客機將以松山機場為基地 ,定期飛澎湖與金門。據了解,租約採濕租方式,由台北配備機師與 空服員,租金以小時計,預計每日飛台北-澎湖11個航班,另飛台北 -金門一班,租期三個月,之後將視市場情況決定續租架數。
台虎2019年營收95.13億元,稅後淨利8.08億元,EPS 4.04元,公 司董事會原通過配發現金股利3元,疫情擴大後,為保留2億現金以供 應變,將股利降為2元。公司方面表示,截至目前為止,年底股票上 市計畫沒有改變。
台虎目前共有11架A320客機,能將客機租給關係企業華信航空所經 營離島航線使用,是雙贏的策略,讓華信可以充分利用今年離島旅遊 大爆發的機會衝刺業績,4月營收最低曾降到320.3萬元的台虎,營收 有機會重回億元之上。台虎去年平均每月營收有7.93億元。
台虎董事長陳漢銘日前在股東常會上表示,在疫情影響下,台灣虎 航仍是國籍航空中最靈活且具彈性的航空公司,除了維持東京與大阪 客運航班每日至少一班的不間斷飛行,也以客機載貨增加現金收入。
展望後市,台虎表示仍抱持樂觀態度,並看好疫情後的旅遊市場需 求大幅反彈,將充分運用既有資源,創造最大營運成長力道。
台灣虎航股價狂飆,引領興櫃市場熱潮
上市櫃公司剛剛結束股東會,現在將迎接除權息旺季,興櫃市場也熱鬧起來。這週,興櫃股王穎崴(6515)打頭陣,首度除息,計劃配發12元現金股利,這是今年興櫃市場中配息最高的,成功點燃了題材熱度。
法人和專家們指出,在全球低利率環境下,台股因為有高達3.67%的現金股利殖利率,可以吸引資金聚集。但由於今年受到疫情影響,許多企業下修了全年的獲利預測,所以在投資高殖利率股的同時,也要注意後續的填息機會,否則可能會「賺了股利賠了價差」。
根據統計,興櫃今年公布的個股中,現金股利前三名分別是穎崴、沅聖及洋基工程。穎崴是半導體測試治具及探針卡廠,去年因為受到5G帶動的測試需求增長,全年獲利達5.57億元,年增1.27倍,每股盈餘19元,公司也大方配發12元現金股利,配發率超過六成,除息日暫定於16日。
穎崴因為主要生產基地位於台灣,加上測試需求並未因疫情而減少,訂單需求強勁,以及晶圓測試垂直探針卡(VPC)即將進入收成期,今年以來營運表現持續保持高水平,也為填息之路打下基礎,上周均價周漲幅達8.97%。
至於沅聖與洋基工程,則分別受惠智慧家庭商機及客戶擴產需求,去年獲利持續亮麗,現金股利均有10元水準,將各自於23日與7月9日進行除息。
以現金股利殖利率來看,12日收盤均價計算,殖利率高於5%的個股高達50檔,其中包括云光、景傳、老四川、瑞鼎、弘凱、沅聖、長亨、樂揚及台灣虎航等九檔個股,殖利率超過8%。
回顧上周興櫃市場,普生及穎崴兩檔個股成功凝聚多頭人氣,單周成交值皆超過19億元,帶動興櫃全周成交值達140.43億元,連六周突破百億元大關。周漲幅方面,辣椒子公司方舟歷經減資彌補虧損後,近期宣布擬辦理私募現增,上周均價大漲114.95%外,包括岱煒、晶呈、紘通、帝圖、經絡動力、東典等個股上周表現同樣出色,周均價漲幅皆超過兩成。
法人指出,全球處於低利率環境下,台股因有相對高於其餘各國的3.67%現金股利殖利率,可望吸引資金停泊,惟今年受疫情影響,多家企業下修全年獲利預測,因此在投資高殖利率股的同時,也須留意後續填息機會,不然恐淪落成「賺了股利賠了價差」。
根據統計,興櫃今年以公布的個股中,現金股利前三大分別為穎崴、沅聖及洋基工程。半導體測試治具及探針卡廠穎崴去年受惠5G帶動的測試需求,全年獲利達5.57億元,年增1.27倍,每股盈餘19元,公司也不吝嗇配發12元現金股利,配發率逾六成,除息日暫定於16日。
穎崴因主要生產基地位於台灣,加上測試需求並未因疫情轉變,訂單需求強勁,以及晶圓測試垂直探針卡(VPC)即將進入收成期,今年以來營運維持去年高檔表現,也為填息之路打下基礎,上周均價周漲幅達8.97%。
至於沅聖與洋基工程,則分別受惠智慧家庭商機及客戶擴產需求,去年獲利持續繳出亮眼成績,現金股利均有10元水準,將各自於23日與7月9日進行除息。
若以現金股利殖利率觀察,以12日收盤均價計算,殖利率高於5%的個股高達50檔,其中云光、景傳、老四川、瑞鼎、弘凱、沅聖、長亨、樂揚及台灣虎航等九檔個股更有8%以上的殖利率表現。
回顧上周興櫃市場,普生及穎崴兩檔個股成功凝聚多頭人氣,單周成交值皆逾19億元,帶動興櫃全周成交值達140.43億元,連六周突破百億元大關。周漲幅方面,辣椒子公司方舟歷經減資彌補虧損後,近期宣布擬辦理私募現增,上周均價大漲114.95%外,包括岱煒、晶呈、紘通、帝圖、經絡動力、東典等個股上周表現同樣不俗,周均價漲幅皆逾兩成。
台灣虎航董事饒世湛表示,獨立董事在未來公司治理上所扮演的角色將愈來愈重要。隨著企業對公司治理的關注度提高,獨董的角色已經從最初的監督者,逐漸演變為公司治理的核心。饒世湛強調,獨董的主要工作有四項:首先,確保董事會的決議內容不違法;其次,監督公司是否已建立內部控制稽核制度;第三,檢查財務報表是否真實;最後,評估董事會的決議事項其商業風險是否過高。 此外,饒世湛提到,獨立董事與會計師的合作關係相當重要,雙方應該有權利直接對話。這樣的合作不僅能夠提高公司治理的透明度,還能夠提升公司的整體運作效率。 台灣金融業獨董的任期限制一直是業界討論的焦點。有學者建議,可以參考美國的獨董制度,將任期限制鬆綁,讓資深董事有機會帶領新董事,順利接替監督公司的工作。而台灣虎航的董事饒世湛也認同這種觀點,他認為,獨董的任期限制不應該成為優秀人才發揮作用的障礙。 在會計系教授陳元保看來,台灣的獨立董事制度已經取得一定成效,特別是金融業獨董席次過半的現象,讓社會大眾對企業運作更有信心。然而,陳元保也指出,政府規定的金融業獨董限期三屆的制度,其實有點過於嚴格,建議可以參考美國的經驗,將獨董任期調整為每屆換三分之一,以利資深與新進董事的交流與合作。 星展銀行獨立董事蘇瓜藤則認為,台灣的家族企業較多,設立獨立董事會的目的是為了調節家族式管理,避免公司治理出現問題。而中華票券金融公司董事長吳正慶則建議,由於金融機構負有重大社會責任,獨董的席次應該至少占三分之一,以確保公司治理的健全性。
最後,如何強化金融業的簽證會計師之遴選與聘用,發揮審計委員會監督的功能,一般金融業獨董對於簽證會計師遴選與監督幾乎皆仰賴董事會或銀行行政部門的運作。
獨董三屆任期制訂著眼於除弊而忘記興利,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擔任獨董對帳務會很清楚,基於會負太大法律責任的問題無法擔任。
所以人才庫在獨董責任界定之後,加入龐大的會計師人才,還有大學有龐大的優秀師資陣容,人才庫的充實、法律責任上的界定,以及專業培訓上規範特定的範圍,讓獨董對於董事會的功能發揮更大效果以及達到監督的功能。
陳元保:任期限制可鬆綁
【記者林子桓╱台北報導】東吳大學會計系教授陳元保指出,美國的獨立董事制度行之已久,由於股價的提升能使股東達到財富極大化,從此方面來看獨董的角色,顯得相當重要。
美國企業的獨董比例,大約占所有董事的七成,所以美國企業的運作基本上都是交由獨董來監督。
台灣現在慢慢有些企業的獨董席次是過半數,不論製造業或金融業,獨董過半制度的效果非常好,讓社會大眾對企業運作有更大的信心。
除此,政府規定金融業獨董限期三屆的制度,背後有其考量,參考美國獨董平均任期為八年,但是,政府未看到哈佛大學公司治理論壇曾發表特定獨董的任期愈長,對公司的營運以及評價愈高。
因此某些優異的董事其實不應受任期三屆的限制,而任期限制也將造成獨董同上同下的情況,所以建議獨董可以用每屆換三分之一的概念,讓資深董事有機會可以帶領新的董事,讓新的董事可以很順利的接替監督公司的工作。
饒世湛:主要工作有四項
【記者林子桓╱台北報導】台灣虎航董事饒世湛表示,獨立董事在未來公司治理上所扮演的角色會愈來愈重,有些業界人士認為獨董可能成為太上董事長,是否會取代經營者的功能,甚至取代董事長及總經理的職能,都是需思考的問題。
獨董實際上應做的事情有四大項,包括:董事會的決議內容是否有違法;監督公司有無建立內部控制稽核制度;財務報表是否有不實;董事會的決議事項其商業風險是否過高。
獨董與會計師合作相當重要,雙方都有權利直接找對方洽談。
蘇瓜藤:調節家族式管理
【記者林子桓╱台北報導】星展銀行獨立董事蘇瓜藤認為,國家的經濟制度受到上市櫃公司很大的影響,包含就業與社會安定等面向,公司在社會的影響力不斷提升,則公司如何治理就顯得格外重要。
台灣的家族企業較多,因此有些企業會擔心設立獨立董事會變成太上董事長,但台灣應不致於發生這種狀況,而銀行的情況不一樣,因為銀行是影響社會安定重要的一環,所以政府對銀行的管制特別嚴格,必須思考如何調節家族式管理的現象,又能發揮公司治理的功能。
吳正慶:席次占比應增加
【記者林子桓╱台北報導】中華票券金融公司董事長吳正慶認為,由於金融機構負有社會的重大責任,所以獨董的責任相當大,若大股東對於公司治理非常注重,則其對獨董的選任將有相當的認知,包含所選任獨董是否具有財務會計專業及實務經驗等。
由於其負有社會的重大責任,故獨董的席次必須要占有一定比例,目前規定獨董占董事的席次五分之一且不能少於三席,由於目前企業的董事席次約為11至15席,若獨董只有三席,吳正慶認為是過少的,建議至少須占三分之一。
【台灣新聞報導】 近年來,隨著ECFA即將滿十年,台灣金融業面臨著許多變局與挑戰。為了因應這些變局,台灣各界的專家學者紛紛提出建言,希望能夠幫助台灣金融業穩定發展。以下是我們整理的專家學者的觀點。 首先,財經立法促進院院長黃達業強調,政府應該超前部署ECFA,並及早因應RCEP、CPTPP入會變數對金融業與實體經濟的影響。黃達業院長認為,國際市場變差時,我們必須加強國際金融人才的培育,透過AFMA、FRM、CFA等國際證照的認證,來應對未來的變局。 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中心主任劉大年則表示,ECFA屬於自由貿易協定的一種,即使有終止條款,也不會突然停止。他提到,ECFA變局對整體經濟的衝擊,包括關稅問題和金融服務業的影響,政府必須積極應對。 中原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陳若暉建議,在ECFA情況下的MOU,應該著力於RCEP、TPP等協定,並強化透明化、金融監理及反洗錢等方面。他還提到,部分台商已經開始將資金轉移至東南亞地區,看好該地區的未來發展。 東吳大學企管系講座教授李述德則預判ECFA有三種狀況:繼續、終止或修正。他強調,ECFA的目的是深耕台灣、連結亞太、布局全球,並希望透過雙方協商,互利共生。 台灣虎航董事饒世湛認為,ECFA對金融業的衝擊有限,他希望台資銀行能有更多機會在大陸經營,並強調主管機關對大陸進行監管的重要性。 政治大學金融系主任林士貴則強調,ECFA的發展應該是經濟共生共榮的關係,並提到未來中美競爭情勢下,台灣應該輸入國際人才來提升經濟發展。
當國際市場變差我們必須加強國際金融人才的培育,透過AFMA、FRM、CFA等國際證照的認證,強化人才因應未來的變局。ECFA後續應該是不會走向終止,「我們只是未雨綢繆。」
劉大年:不會說停就停
【記者林子桓╱台北報導】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中心主任劉大年表示,ECFA是屬於自由貿易協定的一種,每個自由貿易協定的最後一章都會有終止條款,ECFA的16條是終止條款,因為程序關係也不會說停就停。
ECFA變局帶來的衝擊從整體經濟來說,像原開放539樣產品的恢復關稅問題,目前平均關稅是7.3%,這是以成本最低來說,以金融服務業來說會影響到台灣的銀行在中國大陸分支機構的設立與營運問題,取消ECFA後兩岸之間整體環境的互動並不會是正面的,政府必須要積極一點;至於RCEP,認為希望不大,因為今年要正式簽署但還沒開始。
陳若暉:著力三大層面
【記者林子桓╱台北報導】中原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陳若暉指出,在ECFA情況之下的MOU,可以做的包含:RCEP、TPP等,內容都在談透明化、金融監理及反洗錢,因此金控在這些層面上需要更加著力。
另外,最近觀察到一些數據,確實有些台商透過OBU資金已經開始轉移,基本上都轉到東南亞地區,他們看好這些地方未來的發展,在mega FTA協定之下,可以享有關稅的好處以及投資獎勵。
李述德:預判三種狀況
【記者林子桓╱台北報導】東吳大學企管系講座教授李述德指出,由於WTO涵蓋的內容非常複雜,因此許多國家慢慢走向雙邊的談判,雙邊到多邊到區域到全球,ECFA是台灣與中國有關貿易的事宜,目的是如何深耕台灣、連結亞太、布局全球,最終目的是希望透過ECFA、台商生意能愈做愈大,相關關稅、金融服務業、投保協議、貿易爭端都要有雙方面的協議。
ECFA後續發展,預判有三種狀況繼續、終止或修正;ECFA雙方對於金融服務業的市場準入,雙方可做協商,互利共生。
饒世湛:正視監理問題
【記者林子桓╱台北報導】台灣虎航董事饒世湛指出,ECFA對金融業的衝擊還是有限,ECFA基本上是一個框架協定,一個概括性的規定,台資金融機構熱切盼望的其實是服貿協定,因為台資銀行可以有更多的機會,例如服貿協定通過可以支持台灣保險業、台資銀行可以在大陸經營人民幣的服務等等,目前台資銀行在很多業務上受限制。
台資金融界也面臨一個的問題,即如何控制風險,主管機關是否能至大陸進行監理是個很大的問號,在短時間來說對金融業衝擊有限,而長遠來看對台商及台資銀行發展及主管機關監理問題,都必須開始進行正視。
林士貴:經濟共生共榮
【記者林子桓╱台北報導】政治大學金融系主任林士貴指出,ECFA衝擊會造成一些情況,在經濟要共生共榮之下,將會是競爭及合作的關係,共同來創造雙方的經濟發展,在此情況下必須要培養人才不要有斷層的情況發生,讓打算要去大陸發展的分行子行,也能慢慢在大陸深耕。
未來應是中美競爭情勢,台灣應輸入一些國際人才至中國與美國,來提升台灣的經濟發展,ECFA應持續發展下去,才能使台灣金融業發展得更好。
交通部22日晚間宣布了一個重大消息,就是要給航空產業一個強大的金融後盾!他們準備提供500億元的專案融通貸款保證,這個金額可真是龐大啊!這個計畫已經經過交通部審查小組的密評,預計在本月28日,信保基金完成聯合審查後,就可以簽約放款了。這個好消息對於華航、長榮航來說,就像是久旱逢甘霖,他們分別獲得了200億元的貸款。而台灣虎航、華信、立榮航、星宇航,這幾家航空公司也各獲得了15億元的貸款,真的是讓整個航空產業都感受到了一股強大的活水挹注。 新冠肺炎對全球航空產業造成了巨大的衝擊,我們的部長林佳龍特別重視這個問題,在行政院蘇院長的大力支持下,總統也拍板定案,這個專案真的是來得及時。 這次,包括華航、華信、台灣虎航、長榮、立榮、星宇航,還有五家地勤、空廚業者,他們都提出了紓困貸款的要求。交通部根據蘇院長的指示,紓困措施應該要從速、從寬、從簡,所以特別與經濟部、財政部、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公股銀行及財團法人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等單位合作無間,創新地設立了由航空集團提出申貸,政府進行聯合審查的機制。這樣的機制讓我們的航空公司可以更快地提出應變計畫和財務需求,並經過初審後,再送交交通部和信保基金設立的聯合審查平台,讓整個過程更加透明。 這次的紓困辦法中,利息補貼是按照郵局一年期定期存款浮動利率來給,目前利率是0.81%,期限為一年。資本額400億以上的航空公司可以申請200億的貸款,而資本額100億以下的航空公司則可以申請15億的貸款。這個方案對空廚和地勤業者也有關注,他們也分到了貸款額度。 所以,華航和長榮航將各獲得200億的紓困貸款,利息補貼金額估計約1.62億元,而其餘四家航空公司各可獲得15億的紓困貸款,利息補貼金額約1,215萬元。這個紓困2.0方案,是在行政院4月17日核定交通部對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影響發生營運困難產業事業紓困振興辦法之修正條文後,22日密集召開三場次航空產業融通貸款審查小組會議,共11家業者經審查小組審查通過融通貸款需求總額共計4,98.2億元。
新冠肺炎對全球航空產業造成巨大衝擊,部長林佳龍特別重視,在 行政院蘇院長大力支持下,獲總統拍板定案。
這次包括華航、華信、台灣虎航、長榮、立榮、星宇與五家地勤、 空廚業者提出紓困貸款要求,交通部根據蘇院長指示紓困措施應從速 、從寬、從簡原則下,特與經濟部、財政部、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公股銀行及財團法人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等單位通力合作,首創由 航空集團提出申貸,並由政府進行聯審之機制,由業者先行提出應變 計畫及財務需求,經承貸銀行初審後,再分送交通部及信保基金設立 之聯合審查平台,以公開透明的機制,加速審查作業。
紓困辦法中利息補貼是按郵局一年期定期存款浮動利率來給,目前 利率是0.81%,期限一年,資本額400億以上航空公司可申請200億貸 款,資本額100億以下的獲15億貸款,另空廚、地勤也有分配到貸款 額度。
因此,華航與長榮航將可各獲200億紓困貸款,利息補貼金額估約 1.62億,其餘四家航空公司各可獲15億紓困貸款,利息補貼金額約1 ,215萬元。
交通部表示,這次啟動的航空產業紓困2.0方案,在行政院4月17日 核定交通部對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影響發生營運困難產業事業紓困 振興辦法之修正條文後,22日密集召開三場次航空產業融通貸款審查 小組會議,共11家業者經審查小組審查通過融通貸款需求總額共計4 98.2億元。
華航面臨財務壓力,決定大刀闊斧採取減薪減班措施,這波影響也波及到子公司。其中,華信航空國際線暫停運作,雖然國內線仍維持五成以上載客率,但營收大減七成。台灣虎航受影響較重,東京和大阪線每周僅剩兩班飛行,營收也只剩一成左右。各子公司實際的減薪減班情況將有所不同。 2月中旬,華航已對主管實施減薪一成的措施,華信航空也跟進採取相同幅度。不過,由於台灣虎航屬於低成本航空,主管薪資普遍低於華航,因此減薪幅度為3%到10%不等。 華信航空國內線雖然受影響較小,但國際線自4月起全面停飛。公司正在積極規劃客機載貨業務,準備飛越南等地,但回程航線需要母公司支持,才能取得轉運歐美的艙位。 台灣虎航也正在規劃利用客機飛往東京、大阪、首爾等主要城市進行載貨,並已申請客艙載貨,以增加實際載貨量。
華信航空國際線停擺,國內線仍有五成以上載客率,營收約減七成,台灣虎航僅剩東京、大阪每周各飛兩班,營收僅剩一成上下,華膳空廚估計也僅剩一成左右,各家實際減薪減班狀況會有差異。
華航在2月中實施的主管減基本薪一成辦法,華信航空因為主管都是華航外派,也採取相同減幅,台灣虎航因為屬於低成本航空,除了少數自華航調任的主管,薪資水平都低於華航許多,因此主管是減薪3%到10%不等。
華信航空因為有四成業務來自國內航線,3月份國內線還有七成載客率,目前也還有五成以上載客率,但是國際線自4月開始全部停飛,公司已經在積極規劃客機載貨業務,準備飛越南等地,但是回程航線需要母公司支持,才能取得轉運歐美的艙位。
台灣虎航也在規劃以客機飛東京、大阪、首爾等主要城市載貨,並申請客艙載貨,以提高實際載貨量。
台灣虎航宣布,將積極參與民航局推動的客機客艙載貨計畫,預計將客機座椅移除改為貨艙,以提升運輸能力。隨著全球疫情持續,醫療用品的需求不斷增加,台灣虎航此舉不僅能夠協助國家運送必要物資,同時也將滿足市場對貨運艙位的需求。 近期,多國大型航空公司紛紛進行客機客艙改裝,將客艙座椅移除以增加貨運能力。例如,加拿大航空已將三架波音777-300ER客機進行改裝,增加貨運能力後,可載運達89.63噸的貨物,約可運送900萬個醫用口罩。紐西蘭航空和德國漢莎航空也陸續展開類似計畫。 然而,台灣的華航和長榮航由於機隊規模較小,尚未有大規模的改艙計畫。但根據民航局最新消息,台灣虎航已經準備好申請進行客艙載貨,並將在實際演練後,最快一周內開展這項運務。 值得注意的是,星宇航空由於目前僅有三架客機,且考慮到疫情一旦獲得控制後要立刻復飛客運航線,因此已經排除客艙載貨的選項。 台灣虎航此次參與客艙載貨計畫,不僅能夠提升公司的運輸能力,更將為台灣的防疫工作提供重要支持。未來,台灣虎航將與其他航空公司共同努力,為全球疫情的抗擊貢獻一份力量。
加拿大航空已展開三架波音777-300ER的機艙改裝以增加貨運能力,首架已完成並開始服役,改裝後貨運能力翻倍可載89.63噸貨,約900萬個醫用口罩。第二架和第三架飛機也即將完成改裝。已訂定改裝計畫的還包括紐西蘭航空一架777客機與德國漢莎航空一架A330客機。
目前中國大陸改裝機最多,中國國際航空四架777客機進行改裝、中國東方航空五架A330客機,中國南方航空一架A330客機進行改裝,廈門航空一架737客機進行改裝。
我國各家航空公司都沒有拆除客艙座椅改為貨艙的計畫,但民航局已就客機客艙載貨公布指導文件,長榮航空已在本月13日提出申請,中華航空、台灣虎航也準備提出申請,但需經過實際演練,快的話一周內可正式開展這項運務。星宇航空因為目前僅有三架客機,考慮疫情一旦獲得控制要立刻復飛客運航線,因此已表明不考慮客艙載貨。
交通部長林佳龍昨(9)日透露,華航、長榮等六家航空公司向政府提出了近千億元的融資需求,目前正處於協商階段,具體融資條件和金額還未確定。交通部已為海運業準備了300億元的融資金額,但由於業者的需求並不緊迫,所以這筆錢暫時還會留作備用。 在行政院舉行的紓困振興方案記者會上,林佳龍表示,除了華航、長榮等六家航空公司外,還有地勤、空廚和相關業者,總計16家航空主體業者,都受到疫情的嚴重衝擊。交通部已經準備了45億元的信用擔保,先前已有一筆進行中,可承作大約700億元的融資。然而,華航集團(包括華航、華信、台灣虎航)、長榮集團(包括長榮、立榮)和星宇航空等三個集團初步共提出了近千億元的融資需求,因此融資條件和金額還在進行協商。 行政院政委龔明鑫補充說明,交通部將組織事先審查會,了解各業者的實際紓困需求,並避免業者濫用紓困資金。他強調,固定成本、員工薪資等必要開支將會得到承作,而對於非必要的紓困措施也將進行審查。龔明鑫還提到,交通部有專案審核機制,完成後將提供給銀行團參考,並進行後續追蹤,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機制。
行政院昨日舉行紓困振興方案案-觀光產業協助措施記者會,林佳龍說,航空業紓困除華航、長榮等六家外,還包括地勤、空廚和相關業者,共有16家航空主體業者,他們都受疫情很大衝擊,交通部有45億元信用擔保,先前有一筆在進行中,可承作700億元左右,但華航集團(華航、華信、台灣虎航)、長榮集團(長榮、立榮)和星宇航空等三個集團初步共提出近千億元,所以融資條件和確切金額尚在協商中。
行政院政委龔明鑫補充表示,交通部會組事先審查會,了解實際需要紓困多少,不希望業者灌水,像固定成本、員工薪資是必要的,這些需要多少,我們來承作,非必要的紓困也會審查。他強調,交通部有專案審核機制,完成後給銀行團參考,之後還會有後續追蹤,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制。
台灣虎航迎來歷史性紓困專案,金額達500億元!
新冠肺炎疫情對航空業帶來嚴重打擊,為了幫助受影響的航空公司渡過難關,政府決定推出規模空前的單一產業紓困專案。這項專案由政院指示銀行公會研擬,總金額高達500億元,並將動用中小企業信保基金提供最高八成的保證成數,預計本周正式公布。
這次紓困專案不僅針對長榮集團、華航等大型航空公司,還包括旗下虎航以及剛成立的星宇航空。此外,相關的航站地勤、空廚餐飲等周邊服務公司也可申請。專案將根據各航空運輸業實收資本額,訂出紓困金額上限分級,最高可借200億元。
專案主要提供營運周轉金的新增貸款,並有「附帶條款」,即不可以用來對先前的貸款「借新還舊」。這項專案是為了專門幫助航空業解決現金流短缺的問題,因為機票退票比重達八成,對航空業造成極大壓力。
多家大型行庫,如台銀、兆豐、合庫等,對航空業放款規模都在百億元上下,銀行和航空業等於「坐在同一條船上」。因此,八大行庫都願鼎力支持國內航空業紓困,共同度過這個難關。
這次紓困專案的推出,對台灣虎航來說是歷史性的轉折點,將有助於公司穩定經營,並為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有別於先前經濟部、交通部提出的紓困專案,航空業算是疫情發生以來,政府第一個針對單一產業提出大規模紓困的業別,包括長榮集團、華航及旗下虎航,以及剛成立的星宇航空,都可適用該專案。除了航空公司,包括相應的航站地勤、空廚餐飲等周邊服務的公司,也可根據該專案提出申請。
該專案總金額500億元,但會根據各航空運輸業實收資本額,訂出紓困金額上限分級,實收資本額門檻大致訂為超過400億元以上、200∼400億元、100∼200億元、10∼100億元和10億元以下等五個等級,前兩個等級的紓困申請最高分別可借200億元、100億元。
行庫指出,該紓困專案以提供營運周轉金的新增貸款為主,同時也有「附帶條款」,即不可以用來對先前的貸款「借新還舊」。
行庫解釋,之所以針對航空業另開新的大規模紓困專案,未與先前交通部所提出的觀光旅遊運輸銀併用同一專案,是由於航空業規模太大,需要紓困的規格也比其他中小企業型觀光旅遊業高,擔心一個紓困申請下來,其他的中小企業紓困貸款整個被排擠掉,所以才為航空業專門打造總額500億元的大規模紓困專案。
其中,像長榮航、華航在資本額等級上是最高級別,最高可借200億元,目前資本額83億元的星宇航空也在該紓困專案的適用範圍之列,另外由華航轉投資的廉價航空虎航,則可依自身的資本額提出該專案申請。
公股表示,航空公司必須在申請紓困時一併提出「營運計畫書」,詳細說明必須透過該紓困貸款專案協助的營運周轉金所支應的各類開銷用途。
多家大型行庫私下指出,航空業現在非常危急,因為機票退票比重達八成,現金流極度短缺,「再不救,恐怕會在銀行體系釀重災」。
據悉,多家大型行庫包括台銀、兆豐、合庫等,對航空業放款規模都在百億元上下,其他公股行庫的曝險也多半在50億元以上,包括長榮、華航都是這些行庫的借款大戶,銀行和航空業等於「坐在同一條船上」,也因此八大行庫都願鼎力支持國內航空業紓困。
儘管上周三大財金部會聯手救市,帶動大盤20日強勢反彈,惟新冠肺炎在台美地區皆有擴大趨勢,投資人的恐慌情緒未能平復,加上加權指數未有明確落底訊號,導致興櫃市櫃賣壓依然沉重,全周成交值49.55億元,下跌家數卻有205檔,占總體比重逾八成。
如今興櫃市場如泥菩薩過江,以元月30日開盤至今漲跌幅觀察,除熔噴不織布供應商敏成受惠疫情商機,股價逆勢大漲1.6倍外,影視業者友松、金融科技業者智慧光及新藥廠仁新等個股也因疫情衝擊較低,期間大漲25∼57%左右。
然而253檔興櫃公司中,卻有144檔個股期間跌幅超過兩成,占比56.92%,其中不乏指標性股票,包括興櫃股王昇佳電子,均價20日以482.91元作收,以元月20日的762.02元計算,跌幅高達36.63%,近乎對折,惟公司17日仍宣布初上櫃前承銷價暫定500元,力挺自家股票,至於興櫃股后穎崴期間也有45.74%的跌幅。
此外,東典、康聯生醫、長亨、亞洲藏壽司、天擎、台灣虎航、影一、博謙生技、力士、維格餅家、創王、創益及方舟等13檔更是重災區,受疫情衝擊產業景氣,或是公司營運前景有壓,股價自元月30日至今如遭腰斬,跌幅均逾五成。
其中康聯生醫17日起啟動2,000張庫藏股買回,買回區間介於40∼150元,由於股價遠低於區間上緣,激勵上周均價逆勢大漲13.68%,榮登上周興櫃漲幅王的寶座,至於秀育也擬自23日起預定買回1,000張庫藏股,買回區間介於18∼32元間,同步激勵上周均價走揚11.75%,雙雙成為上周少數逆勢大漲的個股。
展望本周,宏碁旗下的電子通路商展基擬於25日以每股20元登錄興櫃,展基擁任天堂系列遊戲機的獨家代理權,去年自結每股盈餘達1.7元,為近五年新高,自結1月稅後獲利1,854.2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