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金融控股(公)公司新聞
蔡明修曾任大眾銀行總經理,熟稔財金、風險管理領域,具扎實的 金融實務經驗,於大眾銀行任職期間,歷經財務長、總稽核、風險管 理處長、國際金融業務授信主管等職務。2016年大眾銀行併入元大金 控後,蔡明修轉任元大金控總稽核,督導集團完善風險管理政策及內 控制度,確實落實風險預警與法規遵循。
元大金控表示,借重蔡明修長才,元大銀行未來在提升資本使用效 率的同時,更強化整體風險控管、遵法內控角色,在良好的資產品質 及健全經營基礎下,極大化獲利能力。
元大金控總經理、也是元大銀行前董事長翁健,2020年10月以金控 總經理身份兼任銀行董事長,迄今即將屆滿三年,在8月7日辭去董事 長職務。元大金說明,翁健兼任元大銀董座期間,善用集團優勢,於 法金與個金領域均衡發展,穩健擴大各項業務規模,資產品質與資本 適足率皆維持優質水準;因完成階段性任務,也為落實「金銀分治」 原則,請辭董事長職務,但翁健仍具元大銀行董事身分,未來將專任 總經理職務,制定整體經營策略,整合集團制度,督導各子公司營運 。
其實元大金在4日的重訊公告,蔡明修離開總稽核職務,由副總稽 核翁素卿接任,蔡明修以自然人董事身份出任元大銀董事,當時外界 就推測,元大銀董事長會由蔡明修接任。
目前國內民營金控大多都由不同人選擔任金控與子公司銀行的董、 總,今年初「金銀分治」的概念也吹向公股金控,包括臺灣金控董事 長沈榮津上任後,並未同時兼任臺灣銀行董事長之位,由呂桔誠專任 ;合庫金在歷經前任金、銀董事長林謙浩因病過世後,7月底確認新 人選時,也改採「金銀分治」,由董瑞斌專任金控董事長、原合庫銀 總經理林衍茂陞任合庫銀董事長。
臺灣金融控股董事長沈榮津接受專訪時強調,他上任以來的任務就是推動「政策金融」以支持「產業升級轉型」和「2050淨零碳排轉型」。他預測臺灣未來三大潛力產業,分別是AI相關產業、車輛電動化相關產業以及能源轉型相關產業。
沈榮津過去在經濟部長和行政院副院長的職位上積累了豐富的官場經驗,如今轉戰臺灣金控董事長,他明確定義了在臺灣金的角色,即利用政策金融來支持產業發展。他認為,當前產業最需要的是數位轉型和淨零轉型。
沈榮津提到,過去電子業已經經歷過一次數位轉型,並在全球範圍內獲得了成功。如今,其他產業也到了推動數位轉型的時候。他將再次扮演轉型推手的角色,並認為轉型的關鍵在於資金的支持。
為了幫助產業轉型,臺灣金控將主辦或參與大型聯貸案,並導入永續金融管理機制,以責任授信原則來助中小企業升級轉型。沈榮津非常重視淨零轉型,並舉例指出台銀對綠電及再生能源產業的授信餘額。
未來20年,沈榮津最看好並將帶頭支援的產業有三類:AI相關產業、電動車產業以及能源轉型帶來的重電機國產化產業。他希望金融業能夠與企業合作,共同推動產業轉型。
沈榮津強調,臺灣金控將不僅追求績效表現,更要在淨零轉型、社會共榮共好、公司治理等ESG多元面向努力精進,實踐永續經營的目標。
臺灣金融控股公司(以下簡稱「臺金控」)董事長沈榮津近日表示,臺金控旗下的臺灣銀行(以下簡稱「臺銀」)將積極配合政府政策,在金融服務上全力支持臺商國際化發展。沈榮津強調,臺銀海外營運以「有根的國際化」為策略目標,近期在亞利桑納州鳳凰城設立代表人辦事處,展現對臺商國際布局的堅定支持。
沈榮津指出,臺銀近年來以「建構領導銀行,布局全球市場」為願景,結合政府新南向政策,不斷擴大國際布局。目前,臺銀海外據點已達22個,分佈在歐美亞澳非五大洲,並持續在關鍵地區設點,以服務臺商為核心目標。
以台積電為例,當台積電選擇在美國鳳凰城設廠時,臺銀迅速在當地設立辦事處,提供專業的金融服務,支持臺商在海外發展。此外,臺銀還為長榮海運等臺商提供融資服務,展現其在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力。
沈榮津表示,臺銀海外營運以國際聯貸為主軸,結合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海外分行及各辦事處,為臺商提供整合性服務。臺銀會根據客戶需求,提供客製化服務,例如為台積電母公司提供存款、放款、匯款等服務。
為了提升國際業務發展,臺銀也與國際指標金融機構建立策略合作關係,拓寬國際市場。未來,臺銀將持續關注海外臺商客戶與產業發展趨勢,適時評估在具有商機及發展潛力的國家設立據點,並探索各辦事處升格為分行的可能性。
臺灣金融控股公司董事長沈榮津強調,未來金融市場將是「N O ESG NO MONEY」的時代,沒有落實ESG(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的企業將難以獲得資金支持。為此,臺灣銀行已建立ESG評估制度,並積極參與政府推動的淨零轉型活動。 截至今年4月底,臺銀對六大核心戰略產業的授信餘額達9,315億元,其中對綠電及再生能源產業的放款規模領先同業。沈榮津預測,未來企業必須從低碳進階到零碳,並符合RE100全球再生能源倡議,才能在金融市場立足。 臺銀透過ESG評估制度,對授信戶的ESG表現進行評核,並作為調整授信條件和利率的參考。同時,依據赤道原則進行環境與社會風險審查,確保大型融資專案不對環境和社會造成潛在風險。 為支持政府2050淨零排放目標,臺銀正進行投融資範疇的三碳盤查,並規劃加強辨識高氣候風險產業。沈榮津強調,臺銀將與授信戶積極合作,引導企業進行永續轉型。 此外,沈榮津要求臺銀積極參與工業局舉辦的淨零轉型講習會,並與CEO們建立聯繫,協助企業調整經營策略和資源分配。臺灣金控已成立永續發展委員會,引領旗下公司如臺銀、臺銀人壽、臺銀證券、臺銀保經等進行永續金融的推動。
回憶今年初從行政院副院長,一躍斜槓到臺灣金控的過程,沈榮津 表示一切源於「長官的安排」,他沒有太過猶豫,就應允此安排,被 追問「長官」是不是指總統蔡英文時,沈榮津笑著不做回應。沈榮津 過去的經歷中,並沒有金融資歷,但他依舊信心滿滿,強調「(臺灣 金控)集團董事長需要的是瞭解任務是什麼」,指臺灣金控的政策任 務非常多,例如紓困與振興方案、居住正義相關政策,如社會宅聯貸 案的主辦銀行和管理銀行等,每項政策主管機關都有委託額度,身為 董事長,他要做好計畫管控達成任務。
沈榮津表示,他從事公職53年,一分一秒都很珍惜,由於他是出生 於台南新營鄉下的農家子弟,來到首善之都台北打拚時,沒有任何背 景人脈,但沈榮津從任職於台北工專(北科大前身),轉職到經濟部 工業局,從局長、次長到部長,累積非常多產業人脈,產業老闆與他 不僅是主管機關與業者的關係,更是「一通電話就幫忙」的關係。例 如美超微創辦人梁見後就是在台北工專(北科大前身)擔任助教的老 同事,沈榮津在經濟部長任內拚台商回台投資,他親自拜訪梁見後促 膝長談,梁見後就決定斥資百億回台設廠,臺灣首富林書鴻、NVIDI A的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也都與他有交情。
也因此,沈榮津很了解企業主的痛點,他說,企業主真正想要的不 是金融業幫忙找到多少錢,重要的是有沒有適合的團隊、技術協助提 升企業競爭力,一但可以牽線,企業甚至會捧著錢來排隊合作。他舉 例,近期了解到南部不銹鋼脫蠟鑄造業者的智慧化成果,他不僅親自 到彰化、高雄、屏東去看,更馬上幫忙聯絡兩部遊覽車的相關業者、 公會,直接協助業者解決技術及市場布局。
沈榮津對產業的敏感度,建立於他花了許多心力親自走訪產業,這 讓產業界對他十分信任,也會主動和他更新產業最新動態、趨勢,沈 榮津在獲得資訊後,能立即聯想到自己手上有什麼人脈、資源可以牽 線,他描述自己「不是冷冰冰的」,面對產業,他總會發現最重要的 「眉角」、知道自己該扮演什麼角色。
沈榮津表示,為了讓臺商走出國際時,能同時有可靠的金融服務, 臺銀近年來以「建構領導銀行,布局全球市場」為願景,融合政府新 南向政策,順應全球經濟金融情勢變化,強化國際布局,例如持續於 新南向國家、美國矽谷及德國法蘭克福設點。
目前臺銀海外計有12家分(支)行及10家代表人辦事處,共22個據 點遍布歐、美、亞、澳、非五大洲。隨著台積電落腳美國鳳凰城,供 應鏈臺商也跟著前進美國,2022年6月,臺銀看好台積電為首的臺資 半導體產業鏈,率國銀之先於美國鳳凰城成立辦事處,也是首家於亞 利桑納州開設據點的外資銀行,就是希望能就近服務臺資企業,支持 臺灣產業聚落形成。
沈榮津指出,臺銀海外營運以國際聯貸為主軸,並以「有根的國際 化」為策略目標,結合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海外分行及各辦 事處,強化與企業國內母公司關係,為臺商企業提供整合性服務,具 體來說,臺銀會就客戶國內外據點相關存款、放款、匯款等需求,進 行整體瞭解與考量,並且依其需求提供客製化服務,例如台積電母公 司為臺銀存款客戶,台積電至美國亞利桑那州設廠時,臺銀洛杉磯分 行就提供了開立信用狀等融資服務;我國世界級航商長榮海運母公司 為台銀存、放款往來客戶,2021年其子公司在美國提升硬體設備時, 臺銀洛杉磯分行也為其提供放款、開信用狀等融資服務。
沈榮津表示,臺銀為了讓展業模式更有效率,提升國際業務發展, 也同時與國際指標金融機構建構策略合作關係,開拓國際市場。未來 臺銀將持續關注海外臺商客戶與產業發展趨勢,視各國准入條件及成 本效益,適時評估於具有商機及發展潛力的國家申設據點,以及各辦 事處升格為分行的可行性。
臺銀截至今年4月底,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授信餘額9,315億元,排名 第一,其中對「綠電及再生能源產業」放款規模更領先同業。沈榮津 說,未來趨勢是「從低碳到零碳」,企業要符合RE100全球再生能源 倡議,例如公開承諾在2020至2050年間達成100%使用綠電的時程, 他認為將來可由金融業訂立低碳目標,藉由政策金融支持產業數位轉 型、淨零轉型。
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建構ESG評估制度,內容包括逐案檢核ESG三大 構面,評估授信戶的努力與績效,做為調整授信條件及利率參考。以 及依據赤道原則導入環境與社會風險審查機制,確保大型融資專案不 會對環境面與社會面帶來重大潛在風險或負面衝擊。
同時,為支持政府2050淨零排放目標,目前也正進行投融資範疇三 碳盤查,以掌握投、融資部位轉型風險,並規劃加強辨識高氣候風險 產業;未來將持續透過強化與授信戶議合,積極引導授信戶永續轉型 ,真正做到「NO ESG,NO MONEY」。
沈榮津具備深厚的「產業底」,更知道要如何最快與企業ESG需求 接軌,他要求臺銀積極參與工業局的「淨零轉型說明會」,他分析, CEO掌握了企業的所有資源,藉由說明會,CEO聽到未來的淨零轉型趨 勢,未來也會要求企業去調整公司的經營策略、調整公司的資源,進 一步重新檢討製程、流程;在CEO思考企業需求的時候,臺銀分行經 理就在現場發名片,巧妙地「把橋樑架起來」。
沈榮津指出,在協助企業發展ESG外,臺灣金也要做到永續金融, 因此已組成永續發展委員會,由董事長及總經理擔任主任委員及副主 任委員,子公司董事長及總經理為委員,引領永續政策發展方向,旗 下公司如臺銀、臺銀人壽、臺銀證券、臺銀保經等也設有永續發展委 員會,並由副總經理層級擔任永續長,負責各子公司永續業務之推動 。
沈榮津並預測臺灣未來三大潛力產業,一是AI(人工智能相關)運 用高速運算的產業,如廣達子公司雲達;二是符合淨零碳排,如車輛 電動化相關產業;三是能源轉型相關產業,如重電機、儲能、再生能 源等。
從官場歷練 轉戰至金控
沈榮津在新冠肺炎疫情三年間,從穩住口罩量能的經濟部長、到催 生淨零排放的行政院副院長,疫後亟需復甦之時,接下臺灣金控董事 長,即要從金融角度協助臺灣產業。
從產業界走到金融界,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沈榮津清楚定義在臺 灣金的任務,金管會制定金融政策,但臺灣金要「用政策金融,支持 產業」。
沈榮津指出,產業目前最需要兩項升級,一是數位轉型,二是淨零 轉型。他回憶20多年前電子業已進行一波數位轉型,國際品牌要求供 應鏈從中心廠到衛星廠都要導入電子化,沈榮津當時是經濟部工業局 副局長,任內協助推動示範性計畫,讓臺灣IT產業與國際接軌、在全 球揚名20年。
「其他產業那時候時機還不成熟,現在談工業4.0,其他產業都可 以推動數位轉型」,沈榮津說這次他又「躬逢其盛」來到金融單位, 因為「轉型的時候就是需要錢」,他能再延續20年前的轉型推手使命 。
具體以資金協助產業轉型的方式,包括針對臺灣重要戰略性產業, 如半導體、5G、人工智慧,將主辦或參貸大型聯貸案;至於國內中小 企業在轉型之外還有疫情後的振興需求,臺灣金控會導入永續金融管 理機制,以責任授信原則,助中小企業升級轉型,培養符合國際減碳 要求的能力。
其中,沈榮津非常重視淨零轉型的發展,台銀到2023年4月底對綠 電及再生能源產業授信餘額為4,702億元,除了2021年兩件指標聯貸 案:友達光電500億元永續指數連結聯貸案、中能452億元離岸風場聯 貸案外,沈榮津上任後,2023年4月台銀又主辦了華邦電200億元永續 指數連結聯貸案,以及友達光電5年期200億元永續指數連結聯貸案。
除了「護國神山」半導體產業、淨零要角的再生能源產業外,沈榮 津指出,未來20年,他最看好、也會在臺灣金帶頭支援的產業有三類 ,首先是AI相關產業,例如具備高速運算能力的伺服器,在臺灣就有 廣達子公司雲達、全球高市占率的美超微(Super Micro Computer, Inc.),希望未來能串聯商機;第二是淨零排放相關的電動車產業, 經濟部也已規劃未來四年將投入新臺幣50億元,補助電動車與智慧車 電領域研發;第三類則是能源轉型帶來的重電機國產化,例如中興電 工、士林電機、亞力等業者,沈榮津說,在綠能如太陽光電發展下, 會產生升壓站等需求,同時電網韌性計畫正在進行,相關產業至少到 2030年都相當具備成長機會。
登高一呼 拋磚引玉
為了要讓金融業能確實協助企業進行轉型,沈榮津指出,除了臺灣 金控、臺銀積極協助,包括主辦或參與相關聯貸案外,有資金需求的 企業更多、金額越大時,他也有心在銀行公會登高一呼,呼籲金融業 一起「挺產業」,不會獨享。沈榮津分析,企業本身就有資本,最需 要的其實是商機,而銀行配合ESG談利率條件,既可以做生意賺利息 ,又可以帶領產業往ESG的方向走,創造雙贏,甚至對國家、企業和 銀行都很好,現在各銀行其實也都在做了。
另外,沈榮津也提到,除了協助產業轉型,公司治理同樣是他的任 務。他指出,集團內金控和三家子公司的數位轉型,並不是為數位轉 型而轉型,他的方向很清晰,就是「讓利害關係人:顧客、行員,都 有感轉型」,例如透過數位工具提升行政效率及方便客戶,達到轉型 的最佳效益。
沈榮津強調,臺灣金做為「國家和政府的堅定力量」,將戮力執行 政策任務,齊心打造共融、共好、共榮的幸福臺灣。同時更要做為「 民眾和企業的堅穩靠山」,為社會大眾提供多元可靠的金融商品、溫 暖細緻的貼心服務,還要協助大企業開疆關土、拓展全球市場,協助 中小企業轉型升級、提升經營效率。臺灣金的定位及角色是優質國營 金控公司,自我期許精益求精,不僅只追求績效表現,更要在淨零轉 型、社會共榮共好、公司治理等ESG多元面向努力精進,實踐永續經 營的目標。
總統府資政、台灣金控董事長沈榮津帶領團隊南下屏東,與翰德公司共同研發智慧自動化精密鑄造技術,並對接水五金產業,幫助業界解決缺工、環保等問題。翰德公司自力研發的智慧自動化生產線,已吸引多國知名船用引擎品牌大廠來台試單生產,未來市場前景看漲。沈榮津強調,台灣金控將與工業局合作,成立業界通訊群組,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並鼓勵業界實踐ESG工作,以提升產業競爭力。
曾擔任經濟部長、行政院副院長的沈榮津,卸任後對如何協助國內 各產業持續向上發展熱忱不減,經常邀集業者面對面座談、深入了解 問題根源與商討如何解決,且要以其新帶領的台灣金控團隊來加強服 務企業、充當企業堅實後盾,以協助各產業轉型升級與促進國家經濟 發展,被喻為是歷來最有行動力的總統府資政。他指出,與翰德董事 長陳福到雖僅有數面之緣,但感受到他想根留台灣在屏東大力投資、 要將台灣精密鑄造產業提升為無人化智慧製造產業的強烈使命感,加 上彰化水五金產業現也遭遇勞力嚴重不足、環保問題與歐盟碳稅將開 徵等諸多困境亟待解決,如能協助雙方接觸,改以高效率、自動化來 轉型生產高階、高價值的不鏽鋼水龍頭,諸多問題將可迎刃而解,未 來將責成工業局成立業界通訊群組,包括雙方欲合作的項目、技術問 題都可具體討論,來進一步落實目標,但希望水五金業者也要積極來 實踐ESG工作,所謂「NO ESG NO MONEY」,而台灣金控集團也會協助 業界提供各項奧援。
陳福到強調,翰德自力研發出精密鑄造智慧自動化生產線並用來生 產新世代革命性船用螺旋槳,驚豔國內外業界,多家國際知名船用引 擎品牌大廠近期都已派人來台準備委由翰德試單生產,未來市場榮景 可期,也期望能與國內水五金業者加強合作,未來朝向高附加價值市 場發展,共創雙贏。
彰化縣水五金產業發展協會榮譽理事長吳佾達、現任理事長陳啟鋒 指出,透過沈榮津資政的號召,讓業界了解到翰德是一家擁有工業4 .0智慧製造能力且能生產高單價不鏽鋼水龍頭的領導廠商,可幫助業 界解決勞力不易招募、環保等諸多問題,期待未來能與翰德進一步交 流與合作。
彰化頂番婆地區是台灣的水五金生產重鎮,在僅約6平方公里的面 積內曾創造出高達600億元的年產值,名聞全球,但因產業屬性為3K 產業,且台灣人口走向少子化,缺工問題日愈嚴重,產業逐漸示微, 加上「淨零碳排」時代到臨,歐盟已著手要在2023年起針對高污染、 高碳排產品加徵高額碳關稅,當地市場品牌客戶端勢會要求台灣供應 商須致力減碳與提供碳足跡盤查,如做不到甚至會被要求離開供應鏈 ,讓本地水五金業者強烈感受危機,期待政府相關單位能協助解決; 而由翰德公司自力研發的全套精密鑄造智慧自動化生產線,採取智能 化高效率自動生產,不僅可協助國內水五金業者轉型生產不含鉛、銅 等危害人體成份的不鏽鋼高質感水龍頭,一舉克服缺工、環保污染等 問題,及提升公司ESG企業形象,如有意根留台灣發展的水五金業者 ,翰德公司也可為其客製化量身打造智慧自動化生產線,來提升其生 產效率、品質與良率,強化國際市場競爭力。
台銀人壽28日董事會決議,將辦理60億元現金增資私募案,由台灣金控股全數認購。這次增資,對台銀人壽來說,是近年來的第五次現金增資,累計增資金額已超過385億元。為了延續轉型成果,強化公司財務結構,並提升資本適足率,台銀人壽選擇了這個時機進行增資。 由於去年股債雙跌,壽險業淨值波動,加上即將接軌IFRS17與新清償能力指標ICS,各壽險公司都在加強資本結構。作為100%公營的台銀人壽,有國庫作為後盾,這次增資也將有助於公司穩定發展。 台灣金控作為台銀人壽的唯一股東,這次增資案將由台灣金全數認購,採取私募方式,直接洽談台灣金認股,維持母公司100%的持股比例。這樣的安排,不僅可以節省發行成本,還能加快資金到位的速度。 儘管台銀人壽近三年都處於虧損狀態,但去年下半年的資本適足率為281.76%,淨值比率为3.55%。透過這次增資,台銀人壽將能夠大幅提高資本適足率和淨值比率,為公司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從2013年到2021年,台銀人壽已經四次進行現金增資,分別是2013年6月的60億元、2015年8月的55億元、2018年6月的100億元以及2021年3月的110億元。這次增資,將繼續強化台銀人壽的財務結構,為公司帶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台銀人壽公告,為增加自有資本以延續轉型成果,強化公司財務結 構、提升資本適足率,並有助於IFRS17及ICS接軌,因此,董事會決 議辦理60億元現金增資案,每股暫訂價格為10元。
在去年股債雙跌、壽險業淨值波動,及進入接軌IFRS17與新清償能 力指標ICS最後倒數時刻,各壽險公司都在強化資本結構,台銀人壽 與中華郵政壽險部都是100%公營,在壽險市場中即有國庫作為後盾 。
台灣金控是台銀人壽唯一股東,台銀人壽表示,60億元現金增資案 會由台灣金全數認購,因此採私募方式,直接洽台灣金認股,維持母 公司台灣金100%的持股比例,暨考量募集資金的時效性、便利性及 發行成本節省等因素,可加快資金到位。
台銀人壽近三年都處於虧損狀態,去年稅後淨損7.098億元,每股 虧損0.16元,綜合損益為-91.27億元,代表淨值下金融資產評價亦有 損失,去年淨值少逾91億元;2021年稅後淨損是2.24億元,每股淨損 為0.05元;109年稅後淨損達25.75億元,每股淨損0.79元。去年下半 年資本適足率為281.76%、淨值比率是3.55%。台銀人壽在辦理現金 增資案即可以將資本適足率、淨值比率大幅提高。
近十年來台銀人壽前四次現金增資辦理時間分別是:第一次在201 3年6月60億元;第二次2015年8月55億元;第三次2018年6月100億元 ;第四次在2021年3月110億元。
臺灣金融控股公司(以下簡稱「臺金」)在數位轉型方面已取得顯著成果,並且未來方向清晰明朗。近年來,臺金不斷深化數位轉型策略,設立創新實驗室並與數位金融部整合,從數位政策、支持、人才、使用者、研究與推廣等六大面向全面深耕。公司強化資料科學應用,導入人工智慧技術,提升數位服務的內涵與品質。 在保險業務方面,臺銀人壽已開辦網路投保服務,並持續優化保戶服務及保險業務相關系統,以提升顧客滿意度。同時,公司積極建置精算系統,並接軌國際準則IFRS17,以確保業務的透明度和一致性。 臺銀證券則不斷創新業務模式,吸引新客群並提升客戶黏著度。公司透過提升行動下單效能和增強資安防禦力,確保客戶資料的安寧。未來,臺金將落實金融資安防護行動方案,提供快速、安全且持續的金融服務。 臺金深知與企業的關係緊密,轉任公營金融機構董座後,積極推動「金融挺產業」的方針。公司將支持國家重點發展的六大核心戰略產業,並提供金融協助以支持抗疫。過去三年,臺金與金融業共同組成「金融國家隊」,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 臺金亦積極拓展國際布局,如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設廠,臺金於2022年6月成立鳳凰城代表人辦事處,成為該州首家設立據點的外資銀行。 對於台灣企業界目前最需要的協助,臺金指出,企業關切產業升級發展、淨零轉型、水電供應、人才等問題。為此,臺金將以台灣半導體產業優勢為基礎,發展5G、電動車、生技醫藥等新世代產業,並提升服務業疫後競爭力。同時,臺金將提供資金及智慧低碳轉型支持,以加速中小企業的質量調整。為落實淨零轉型,臺金將與經濟部合作,推動能源系統低碳化,降低產業碳足跡,建構碳管理能力,並滿足CBAM要求。
答:臺銀已制定數位轉型發展藍圖,近年陸續成立創新實驗室並與數位金融部整合,就數位政策、支持、人才、使用者、研究與推廣等六大面向紮實深耕,並強化資料科學、導入人工智慧,提升數位服務內涵。臺銀人壽開辦網路投保,持續優化保戶服務及保險業務等系統,提升顧客滿意度;並積極建置相關精算系統,接軌IFRS17。臺銀證券持續創新業務,吸收新客群及提升客戶黏著度,並提升行動下單效能與增強資安防禦力。
未來將落實金融資安行動方案,提供快速、安全與持續營運的金融服務。運用數位科技,深化全通路行銷策略,透過數據分析客戶服務紀錄與行銷軌跡,精準掌握消費者需求。持續充實數位人才庫,深化同仁數位涵養,促進跨公司及跨單位合作。各部門持續規劃及優化營運數位化。建置數位金融生態圈客戶會員網站,經營客戶長期關係。拓展與結合行動支付運用場域,優化客戶線上及線下體驗,增加客戶黏著度,開創年輕客群。
問:你和企業的關係非常緊密,轉任公營金融機構董座後,如何做到「金融挺產業」?
答:來到臺灣金控後,我最主要也最重大的金融任務,就是支持我們國家重點發展的六大核心戰略產業的部分,接下來我們可以談談對其他產業的協助,像是紓困振興─提供金融協助相挺抗疫,過去三年中,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防疫國家隊在前線打拚,金融業同時在後方穩穩防守,共同組成金融國家隊,提供金融協助相挺抗疫。
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的最初兩年,台灣經濟持續交出亮麗成績,最重要原因是政府推動「投資台灣三大方案」,投資台灣三大方案目前規劃實施至2024年底,臺灣金控將繼續支持辦理三大方案,為這份改變台灣的關鍵力量共盡心力。
在國際布局方面,美國也是台灣的全球重要合作夥伴,台積電近年赴美國亞利桑那州設廠,臺銀於2022年6月成立鳳凰城代表人辦事處,為首家於亞利桑那州開設據點的外資銀行。
問:談談台灣企業界目前最需要的協助是什麼?如何解決產業面臨的問題?
答:企業關切產業升級發展、淨零轉型、水電供應、人才等問題。為發展下世代新興產業,將以台灣半導體產業優勢,聚焦發展5G、電動車、生技醫藥等新世代產業,同時也會提升服務業疫後競爭力。面對今年全球景氣挑戰,特別對需要照顧的中小企業,擴大提供資金及智慧低碳轉型支持,加速調整體質。為落實淨零轉型,經濟部將持續推動能源系統低碳化,協助降低產業碳足跡、建構碳管理能力,輔導推動減碳措施,滿足CBAM要求,兼顧產業減碳與維持國際競爭力。
經營產業界大半輩子,他的手機存滿了台灣大小企業老闆的手機號碼,一通電話就能找到企業界的大老闆,擔任公務員長達53年的沈榮津笑稱自己「一生都賣給政府了」。
在經濟部長任內,全球爆發新冠肺炎,沈榮津臨危受命,20天內完成60台口罩機組裝、再陸續新增產線,將口罩產能從原本每日188萬片提升到2,000萬片,寫下另一個台灣奇蹟。
沈榮津回憶,在工具機業不景氣時,他安排業者與蔡英文總統見面,當時總統下了指令,要求金融機構不要在業者最艱困之際抽銀根;疫情爆發後,工具機業者急著要還政府這個「人情」,特地召開了臨時理監事會議,研商主題就是「如何幫政府」。換言之,政府在業者困難時施予援手,才會有後來「口罩國家隊」的輝煌戰果。
在執行「班班有冷氣」任務時,他要求業者一定要仔細,配電盤、整線,都要像自己家裝冷氣一樣整理整齊。很顯然地,在沈榮津手下做事,絲毫不能打折扣。
來到臺灣金控後,沈榮津力行「走動式管理」。他說,在經濟部中辦當主任時,他曾仔細計算過,不論是辦理任何文件,大概都不會超過23分鐘,正常情況下,23分鐘就應該結束服務。他來到臺灣銀行後,也會走到櫃檯旁詢問客戶:「你來等多久了?」
金控董事長主動對客戶表達關心,不僅讓客戶感到窩心,也能讓行員全都上緊發條。
沈榮津說,自己一直都是領導者,來到金控後,對於自己希望達成的要求、要用什麼方法達成,都會先清楚的表達,且不會只出一張嘴、而是「親自做給你看」,這樣才能讓所有人心服口服,達成更多政策性任務。
身為唯一的國營金控,沈榮津強調,臺灣金控將帶頭引導企業減碳,2022年5月由臺銀代表簽署赤道原則與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建議),並積極承作綠電及再生能源產業放款等。
三個同心圓 參與全球競爭
經濟部工業局為凝聚工業界減碳決心,偕同工業區廠商聯合總會辦理北中南大型工業區CEO淨零講習會,每場沈榮津都親自帶領該地區臺銀分行經理參與,與當地廠商CEO互動交流;臺灣金控也以具體行動,力挺政府六大核心戰略產業發展、帶領金控淨零轉型及數位轉型。以下為專訪紀要:
問:總統稱讚你是財經領域的專家,你來到臺灣金控後,帶進很強的產業背景,能否談談接任臺灣金控董座後,最想做的事與達成的具體目標?
答:角色轉換,目標相同,來到臺灣金控所必須肩負的責任,對我來說,和以前努力在做的事情是一樣的,只是角色不同而已。我們做事,就像開船出海,公部門是船長,會決定正確的航向;我們國營事業,就是扮演水手的角色,替船長「鬥腳手」,讓船順風順水,平安出港、順利抵達目的地。著力點不同,但目標一致。歡喜做、踏實做,全力協助政府,推動對國家和產業的未來有幫助的政策。
什麼政策能對國家和產業的未來有幫助?我認為最主要的是三項政策金融任務,由外而內,從宏觀到微觀,這些任務可以畫出三個同心圓,最外圈的「達成2050淨零碳排」,是台灣對外參與全球競爭的本錢;中間圈的「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是我們國內經濟發展的中堅實力;最內圈為「臺灣金控的淨零轉型和數位轉型」,攸關我們永續經營的能量、以及是否能持續穩定國內金融環境,這三大政策金融任務,環環相扣,需要大家同心協力一起來推動。
我國陸續透過綠色金融行動方案、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等政策,積極引導企業重視永續發展,順應低碳經濟趨勢。如何秉持金融專業、發揮綠色金融的資金力量,引導客戶減碳,以達到2050淨零碳排目標,是我們要積極思考、持續投入的首要任務。
串連做ESG 凝聚減碳決心
問:現階段有哪些成果?臺銀積極承作綠電及再生能源產業放款的成績?
答:2022年5月由臺銀代表簽署赤道原則與TCFD,並鼓勵營業單位承作綠色授信專案,引導客戶轉型,利率條件與借款戶的ESG表現連結,ESG做得愈好,愈省利息,推動良性循環,截至2022年底餘額為4,314億元,指標聯貸案包括2021年7月友達永續指數連結500億元,為亞洲金額最大;2021年11月中能離岸風場452億元;2022年11月和潤永續指數連結140億元。
我們將投資分析與決策流程納入ESG評比資料,剔除負面、爭議情事或不符合ESG審核對象,並排除博弈、色情、軍火等爭議產業。另外,經濟部工業局為凝聚工業界減碳決心,偕同工業區廠商聯合總會辦理北中南三場次大型工業區CEO淨零講習會,每場我都帶領該地區相關臺銀分行經理參與,與當地廠商CEO面對面互動交流。未來臺灣金控集團將持續以實際行動支持台灣產業淨零轉型。
臺灣金控支持六大核心戰略產業發展,臺銀放款餘額持續排名第一。截至2022年底,放款餘額合計約9,641億元;帶領金控淨零轉型及數位轉型,臺灣金控是國內唯一的國營金控,我們在淨零和數位轉型上的作為,具有業界指標性的意義,目前成果包括推動低碳營運、綠色採購及引入再生能源,加速汰換耗能設備,並辦理碳盤查以評估減碳目標與策略。未來仍會持續力行減碳與綠色採購,以及推動集團表單電子化作業。
金融圈人士指出,金融研訓院董事長任命須經過行政院及金管會核定,人事案尚未核下來,蘇建榮確實是可能人選之一,也是目前最適合的人選,若由蘇兼任董事長,勢必可借重其過去部長任內管理公股銀行經驗,對於金融界來說很加分。
蘇建榮在去年12月底以借調期滿為由,歸建台北大學財政學系擔任專任教授一職,財長一職由政務次長阮清華暫代,前副總統陳建仁在接任行政院院長後,決定由財部另一位政務次長莊翠雲升任財長。記者昨(5)日致電蘇建榮,至截稿為止,並未獲回應。
金融研訓院董事長一職,在去年7月底,前董事長吳中書轉任台經院董事長後,由金管會副主委邱淑貞代理至今。由於蘇建榮是台北大學專任教授,能否兼任金融研訓院董事長也引發關注,但相關人士指出,相關人事安排並非無前例可循,2014年擔任金融研訓院的台大國企系教授洪茂蔚,也是以兼任方式任職。
出身經濟部系統的沈榮津嫻熟深耕經濟領域,擔任副閣揆期間帶領 財經內閣,給予產業界諸多指導,歷來推動口罩國家隊、防疫、加速 投資臺灣、紓困振興、離岸風電、產業創新等重要措施,且均與民生 經濟及金融服務業發展息息相關。
此次臺灣金董事長的人事調整,改採金控、銀行董事長分治的模式 ,是臺灣金成立以來新紀錄,並在3日臨時董事會上拍板。
此項人事安排的主要考量,是上半年國際經濟情勢仍嚴峻,為強化 中小企業因應能力,因此由熟悉產業界的沈榮津,扮演產業、金融和 政府間的重要橋樑,以金融工具力挺產業轉型升級。
未來金控、銀行董事長分治後,呂桔誠將持續強化督導銀行業務, 房貸業務更是重中之重。臺銀在2016年房貸3,800億元,至2022年底 累計已達9,989億元,總規模預估在今年內破兆元,且當中僅1,000多 億元為裝修貸款,其他全都是房貸,新承作房貸業務2022年共計2,0 30億元。
呂桔誠強調,透過房貸業務及企金業務成長,已達到消費者金融、 企業及國際金融、以及政府國營事業,3個部門放款均衡配置的「三 駕馬車」經營策略。
臺灣金指出,董事長呂桔誠自2016年上任以來,走過國內外政經情勢動盪,於嚴峻挑戰下,帶領臺灣金控集團脫胎換骨,深化資源整合策略,提升管理效能,除各項政策任務的表現卓越,也帶動保險與證券子公司績效成長,創下亮眼的獲利績效。
2022年金控整體包含政策因素影響數後,合併稅前盈餘為292.85億元,經營績效表現創歷年最佳,奠定優質基礎,完成階段性任務,呂桔誠自昨日起專任臺銀董事長。
臺灣金表示,新任董事長沈榮津嫻熟深耕經濟領域,擔任行政院副院長期間,帶領財經內閣給予產業界諸多指導,歷來推動口罩國家隊、防疫、加速投資台灣、紓困振興、離岸風電、產業創新等重要措施,政績卓著,且均與民生經濟及金融服務業發展息息相關,未來將運用產業經驗、發揮所長。
出身經濟部系統的沈榮津嫻熟深耕經濟領域,擔任副閣揆期間帶領 財經內閣,給予產業界諸多指導,歷來推動口罩國家隊、防疫、加速 投資臺灣、紓困振興、離岸風電、產業創新等重要措施,且均與民生 經濟及金融服務業發展息息相關。
此次臺灣金董事長的人事調整,改採金控、銀行董事長分治的模式 ,是臺灣金成立以來新紀錄,並在3日臨時董事會上拍板。
此項人事安排的主要考量,是上半年國際經濟情勢仍嚴峻,為強化 中小企業因應能力,因此由熟悉產業界的沈榮津,扮演產業、金融和 政府間的重要橋樑,以金融工具力挺產業轉型升級。
未來金控、銀行董事長分治後,呂桔誠將持續強化督導銀行業務, 房貸業務更是重中之重。臺銀在2016年房貸3,800億元,至2022年底 累計已達9,989億元,總規模預估在今年內破兆元,且當中僅1,000多 億元為裝修貸款,其他全都是房貸,新承作房貸業務2022年共計2,0 30億元。
呂桔誠強調,透過房貸業務及企金業務成長,已達到消費者金融、 企業及國際金融、以及政府國營事業,3個部門放款均衡配置的「三 駕馬車」經營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