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銀行(公)公司新聞
臺灣銀行董事長呂桔誠表示,在面臨氣候及環境變遷的多重挑戰下 ,金融業是引導整體產業邁向淨零轉型的關鍵力量,而臺灣銀行作為 穩定臺灣金融、經濟成長的重要推手,更將承接多方利害關係人的期 待,由上至下推動淨零轉型相關作為,讓永續理念融入在企業文化中 。
此場論壇特別邀請譽為「臺灣碳交易之父」國立臺北大學自然資源 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李堅明教授及中華經濟研究院能源與環境研究中心 主任劉哲良博士,探討淨零排放、碳權與碳交易等議題,協助企業客 戶深入了解國際碳權趨勢,以及面對氣候變遷挑戰,產業的因應之道 及淨零轉型機會。
臺灣銀行深耕ESG領域多年,為響應國際永續倡議,111年5月6日正 式簽署赤道原則及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建議(TCFD),並於今年度編製 第一本TCFD報告書,榮獲英國標準協會(BSI)「Level-5+:Excell ence」最高等級認證;該行亦於7月通過「永續授信政策」,宣示不 再新增承作「僅開採煤炭之礦業公司融資案件」以及「興建燃煤電廠 之專案融資案件」,展現該行在氣候治理及落實永續經營之決心。
該行積極以資金影響力,支持具永續前景產業,以「綠色授信專案 」,支持節能、再生能源、防治污染、環保產品設備或綠建築等綠色 投資;對於從事綠電及再生能源產業、電力及燃氣供應等相關行業之 中小企業戶,額外提供利率優惠;對於受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影響但 有積極ESG作為之優質客戶,提供優惠利率貸款,協助企業低碳轉型 。
【新聞報導】 哇塞,最近台灣銀行在胡志明市又有大動作啦!這次不是單獨行動,而是攜手越南汽車製造龍頭「長海集團」成功辦理了聯貸案,現在又為越南第一大製糖企業「成成功邊和」募集到了一大筆資金,真的是一連串的壯舉啊! 記得三月份嗎?當時台灣銀行主辦的「長海集團」聯貸案,已經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現在這個「成成功邊和」案子,更是讓人刮目相看。這次募集的資金,主要是用來充實營運周轉金,原來預計募集5,000萬美元,結果在台資銀行的熱烈支持下,居然超額認購了1.88倍,總共募集到了9,400萬美元,這個數字真的驚人啊! 這個「成成功邊和」公司,1995年成立,2008年上市,2010年被「成成功集團」鄧文成家族併購,2017年再收購「邊和製糖公司」後,改名為現在的「成成功─邊和公司」,一舉成為越南第一大製糖企業,市佔率高达46%,在越南糖製產業可是領先群雄呢! 這次參與這個聯貸案的台資銀行還不少,包括土地銀行、華南銀行、彰化銀行、上海商銀、板信銀行、輸出入銀行、臺灣銀行以及三信商業銀行等,看來台灣金融業者在國際市場上的影響力真的不容小覷啊!
這次聯貸資金主要是充實營運周轉金,原訂募集金額為5,000萬美 元,在台資銀行熱烈支持下,獲得1.88倍超額認購,達到9,400萬美 元,參貸銀行另有土地銀行、華南銀行、彰化銀行、上海商銀、板信 銀行、輸出入銀行、臺灣銀行及三信商業銀行等家台資銀行。
「成成功邊和」成立於1995年,於2008年上市,2010年被「成成功 集團」鄧文成家族所併購,2017年進一步再收購「邊和製糖公司」後 ,更名為現在的「成成功─邊和公司」,並躍身為越南第一大製糖業 者,市占率達46%,居於越南糖製產業領導地位。
【金融新聞】升息潮退,外幣存款退燒!國銀外幣存款大減,市場預期6月再降!
近來,升息風雲再起,不僅美國升息頻繁,台灣銀行也跟進調升利率。然而,這波升息潮卻讓外幣存款市場冷清許多。根據金管會統計,截至2023年5月底,國銀外幣存款餘額為13兆6,394億元,與前五月相比,減少了1,567億元,創下史上同期次慘紀錄。市場預期,6月外幣存款水位可能會再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5月份只有中信銀和國泰世華銀兩家銀行的外幣存款呈現成長,而前五個月則有中信銀、國泰世華銀、華南銀和台新銀等四家銀行外幣存款正成長。這些銀行之所以能逆勢成長,主要因為他們在市場上推出美元高利定存,吸引存款,並可能轉做SWAP賺取投資收益。
金管會自2006年起開始公布外幣存款數字,過去18年來,國銀外幣存款前五月僅四次出現衰退,2023年是第五次,且今年前五月的減幅達1,567億元,是有該統計以來次高紀錄。其中,2011年同期減少2,077.8億元,為史上最大減額。
銀行圈分析,外幣存款退燒的原因有三:一是市場預期下半年美國升息將屆頂,國人開始轉換為新台幣或定存到期不續期,轉投其他投資;二是美國去年至今升息20碼,降低企業外幣借款需求,部分企業債務到期後直接還債,外幣存款多拿去還債;三是部分銀行不再推出外幣高利定存,或減少吸收外幣存款。
以臺銀5月美元結算匯率30.705元來看,5月底外幣存款僅4,442億美元,較上月減少20.3億美元,已連續四個月減少,換算美元計價的年增率也連四降到2.38%的近年低點。在十大外幣存款行中,5月單月存款動能維持者僅中信銀和國泰世華銀,其餘八家全盤皆墨。
總結來說,升息潮對外幣存款市場造成衝擊,但部分銀行仍能逆勢成長,這與他們積極推出高利定存、吸引存款的策略有關。未來,外幣存款市場的走向仍需關注。
金管會是從2006年開始公布外幣存款數字,過去這18年來,國銀外幣存款前五月僅四次出現衰退,2023年是第五次,而今年前五月更大減1,567億元,是有該統計來次高。史上最大減額是2011年,當年同期減少2,077.8億元。
若再進一步觀察,近三年的5月單月外幣存款都出現衰退,2021、2022年和2023年5月單月各減少238.6億元、1,411.7億元及645.6億元,顯示5月可能是個人或企業戶資金調度的旺季。
為何從今年起,外幣存款光環不再了?銀行圈歸納有三大主因。
一、市場預期下半年美國升息將屆頂,國人開始趁美元匯率走高、逢高獲利了解,轉成新台幣,或是定存到期不續期,轉做其他投資,使外幣存款水位逐月下滑。
二、美國去年至今升息了20碼,降低企業外幣借款需求,有部分企業貨款入帳或定存到期後,就直接償還借款,外幣存款多拿去還債了,降低外幣存款動能。三、也有部分銀行不再推出外幣高利定存,或是減少吸收外幣存款。
也就是說,民眾將外幣存款逢高轉成台幣、或去投資,企業戶則傾向拿外幣存款還債,連銀行端也不再大舉用高息吸金,都是外幣存款退燒原因。
若以臺銀5月美元結算匯率30.705元來看,5月底外幣存款僅4,442億美元,較上月減少20.3億美元,已連續四個月減少,換算美元計價的年增率也連四降到2.38%的近年低點,顯示外幣存款水位一路下降。
以前十大外幣存款行來看,5月單月仍維持存款動能者,僅中信銀和國泰世華銀,各增336.7億元和70.2億元,其餘八家全盤皆墨。
累計前五月來看,則有中信銀、國泰世華銀、華南銀和台新銀等四家,仍是正成長,又以台新銀前五月大增828億元最多、華南銀471億元次之,中信銀則增加383億元、國泰世華銀增加192億元。
為何這幾家銀行動能仍不墜?一家銀行主管坦言,動能不墜多是因這些銀行,今年來仍推出美元高利定存、吸收存款,可能是想轉做SWAP賺取投資收益所致,只要高息不再、存款自然就會降溫。
金融業公平待客評核結果出爐,台灣銀行名列第二級距!金管會18日公布2023年公平待客評核結果,今年首次公布前50%名單,讓後段班全現形。評核結果顯示,金融業在公平待客上雖有進步,但仍有改善空間。台灣銀行名列第二級距,顯示其在公平待客方面仍需努力。
金管會自2019年起推動公平待客評核機制,今年為第五年,評核範圍涵蓋36家銀行、9家大型綜合證券商、21家其他綜合證券商、21家壽險、19家產險。評核結果以書面評核方式檢視各服務細節,包括注意與忠實義務、客戶資料保護等。
本次評核結果中,前25%的「前段班」名單中,台灣銀行名列其中,屬於排名在26%~50%的「第二級距」。與台灣銀行同屬此級距的還有上海銀行、王道銀行、兆豐銀行、板信銀行、星展銀行、高雄銀行、彰化銀行、臺灣中小企業銀行等。
金管會法務處處長徐萃文表示,今年金融業在公平待客上整體表現呈現進步,但在注意與忠實義務方面仍有不足。金管會已要求後20%的金融機構提出改善計畫,並將加強日常監理,督促金融業改善公平待客表現。
未來,金管會將持續推動公平待客評核機制,期望金融業能更加重視客戶权益,提供更好的服務。
為督促金融業更友善對待及保護客戶,金管會從2019年開始推動公 平待客評核機制,今年為第五年,過去只公布前25%,今年擴大公布 前50%,針對36家銀行、9家大型綜合證券商、21家其他綜合證券商 、21家壽險、19家產險進行書面評核,檢視各服務細節。
據金管會公布的第一級距,即前25%的「前段班」名單,有九家銀 行,即三信、玉山、台北富邦、合庫、第一、渣打、遠東、滙豐、土地銀行;六家壽險為中國、南山、國泰、富邦、新光、遠 雄。
九家券商分別為元大、兆豐、富邦、中信、玉山、台中銀證、合庫 、華南永昌、福邦等;五家產險為明台、南山、泰安、新光、台產。 前25%將會由金管會公開表揚,並且可公開分享公平待客相關優點, 供其他業者仿效。
第二級距則是排名在26%∼50%的業者,九家銀行分別為上海、王 道、兆豐、板信、星展、高雄、彰化、臺灣中小企業、台灣銀行;七 券商為統一、凱基、大展、台新、美好、第一金證及台銀證;五壽險 為元大、中華郵政、台新、第一金、台銀;五家產險為旺旺友聯、華 南、第一產、富邦、新安東京海上等。
金管會法務處處長徐萃文表示,今年公平待客金融業整體表現均呈 現進步,但在「注意與忠實義務」有待改善,包括銀行臨櫃未清點鈔 券與核驗真偽、一定金額匯款案件未依規填寫「臨櫃作業關懷客戶提 問表」,及券商未妥善處理客戶個人資料、代客戶決定委託帳戶等缺 失,已建議業者法遵及內稽單位加強檢測外,也將於日常監理加強督 導。
金管會也要求排名後20%的公司提改善計畫。保險業後20%的產險 、壽險各四家,保險局已要求兩個月內提出改善計畫;後20%的銀行 有七家,銀行局已當面提請銀行,要求在年底前提出相關改善計畫; 證券業後20%的有二家大型券商與四家綜合券商,要求二個月內進行 缺失改善,直到改善完成為止。
臺銀積極推動金管會信託2.0「全方位信託」第二階推動計畫,將信託觀念帶進各個角落。他們不僅與「康健雜誌」合作,透過影片輕鬆解說信託規畫,還關懷弱勢族群,與雙連視障關懷基金會合作,為盲朋友提供信託講座。此外,臺銀與北中南9所大專院校合作,舉辦信託宣導活動,並在相關科系開設信託相關課程,讓金融知識在校園扎根。臺銀還關心長輩與準退休族群的金融安全,透過信託服務關懷照顧社會弱勢,維繫穩定生活,體現普惠金融的意義與價值。
臺銀與健康生活媒體「康健雜誌」合作拍攝影片,以輕鬆對談的方式,由臺銀信託部經理張梅君暢談人生各階段的信託規畫及常見問題。
為讓更多盲朋友瞭解透過信託將資產集中管理及財產保障的功能,臺銀與倡議盲朋友權益的雙連視障關懷基金會合作,並由基金會引薦至雙連教會盲朋友查經班辦理信託講座,向盲朋友說明如何藉由信託專款專用之機制,保障生活品質及確保自身的財產安全,為弱勢族群打造更友善的金融服務。
為將信託觀念提早深植於學生心中,臺銀截至目前已與北中南9所大專院校進行產學合作,舉辦信託宣導活動,於相關科系開設10場信託相關課程,藉由實務經驗分享,提升學子對信託規畫的興趣及認識,讓信託種子於校園扎根成長。
臺銀持續透過各種方式推廣信託觀念,由信託機制保護熟齡長輩遠離金融詐害及剝削的風險,協助準備離開職場的準退休族群為自己提前規畫優雅下半人生,幫忙身負重任的三明治世代不必再獨自煩惱如何照顧一家老小,用信託服務關懷照顧社會弱勢,維繫穩定生活並發揮安定社會功能,體現普惠金融的意義與價值。
台北富邦銀行今年4月1日合併日盛銀行,去年底的北富銀淨值是2 ,358.13億元,日盛銀則是245.03億元,合併後北富銀5月底淨值達2 ,682.09億元。
除北富銀外,前五月有多家銀行淨值回升超過百億元,其中以玉山 銀行、永豐銀行回升超過200億元最為亮眼。台灣銀行、兆豐銀行、 國泰世華銀行、第一銀行、上海商銀、合庫銀行、華南銀行、彰化銀 行也都回升超過百億元。
銀行主管表示,去年由於美國暴力升息,導致出現股債雙殺,銀行 投資的金融資產出現未實現評價損失,淨值受到嚴重影響,即便去年 國銀稅前大賺3,919億元,但整體淨值從2021年底的4.26兆元,到去 年底的4.27兆元,僅小幅增加119.4億元,其中還包含新增一家將來 銀行的淨值76.58億元,代表國銀淨值全年其實是減少3,000多億元。
今年股市回穩後,去年受傷慘重的銀行,今年反因股票部位較高, 出現淨值大舉回升情形。
債券部分,由於今年僅小幅回升,回升幅度低於股票,因此對銀行 的淨值回升貢獻較低,主要還是靠股票、基金等投資部位的貢獻。
銀行主管指出,今年因升息影響趨緩,銀行維持高獲利動能,股債 衝擊大舉減少,因此帶動淨值上揚,未來只要股債保持穩定,加上獲 利持續,預計整體銀行的淨值仍將持續上揚。
另外,依據金管會規定,若帳列其他權益為負數,須提列相同數額 的特別盈餘公積,因此縮減許多銀行今年可供分配盈餘空間。
但隨金融市場的回穩,各項評價已較去年底回升,未來評價提升得 以迴轉,可於未來年度成為可分配盈餘回饋予股東。
台灣銀行(合庫銀)近期承作的「以房養老」貸款業務,在央行連續五次升息的影響下,出現了一些變化。根據新聞報導,合庫銀與台灣銀行等主力銀行,其「以房養老」貸款的利率仍壓在3%以內,但土銀的最高利率已突破3%,達到3.16%,華銀則是從3.07%起跳。由於升息,借款人每月需支付的利息增加,實領的生活費因而縮水,這對「以房養老族」的申辦意願產生了影響。 合庫銀指出,截至今年5月底,以房養老承作案量略微下降,新增140件,新增核准額度約10.6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9件,但核准額度增加約1.4億元。台銀今年前五月承作的「以房養老」貸款戶數16戶,核貸額度0.93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5戶,但核貸額度增加0.36億元。 華銀則表示,長者主要擔心三件事:不動產價值、借款期間及每月領取的生活資金;利率環境的不確定性;以及通膨對未來生活費用的影響。土銀則認為,以房養老商品的需求將隨著高齡人口增加而增長,但利率上揚或房市萎縮可能影響年長者申貸意願。 合庫銀強調,以房養老整體承作趨勢呈現穩健緩增,部分原因是年長者有更多樣化的金融商品可選,部分則是為了避免負債,改以留房養老結合信託等方式獲取安養資金。一銀則鎖定三大族群,並提供「以房養老」與「安養信託」結合的現金流規劃,確保老年生活無虞。
台灣銀行積極推動「以房養老」方案,為年輕一代解決老年照顧資金短缺的問題。根據金管會最新統計,截至今年5月底,以房養老放款累計件數達7,110件,放款餘額高達404億元,年增率持續呈現雙位數成長。雖然增速有所趨緩,但台灣銀行在推廣這項服務上仍取得顯著成效。
今年5月與去年同期相比,以房養老在件數、金額成長最多的銀行中,公股行庫佔據前五名,分別為合庫、土銀、一銀、華銀和台銀。相較之下,民營銀行如台新銀、安泰銀、陽信銀則呈現零成長。銀行局分析,公股銀行之所以表現亮眼,是因為較早開始布局,並制定了相關機制;而民營銀行則因年長客戶習慣將不動產留給子女,或是不願處理財產,導致推廣較為困難。
銀行局強調,以房養老貸款旨在提供多種產品供高齡者選擇,並尊重民眾財產運用規劃的意願。在區域別方面,北北基、中彰投、桃竹苗三個區域的件數和金額成長較快,這三個區域就佔了核貸件數的77%,核貸金額的87%。從性別和平均承作年限來看,女性申請件數和年限均略高於男性。
面對人口負成長的趨勢,以房養老方案成為解決老年照顧資金問題的重要途徑。台灣銀行等金融機構將繼續努力,為年輕一代提供更多元化的金融服務,共同打造健康、幸福的老年生活。
台灣銀行近年來積極推廣「以房養老」業務,但近期市場出現了一個引人關注的現象。根據金管會的最新統計,截至5月底,台灣共有15家銀行承辦這項業務,其中公股行庫表現亮眼,但有三家民營銀行卻陷入「零成長」的困境。 這15家銀行中,國營銀行承辦的「以房養老」案件數達7,110件,核貸金額累計404億元。然而,過去兩個月,每月的案件數和核貸額均呈現緩慢增長,每月增加76.5件和4.5億元,與首季平均每月增加的86.7件和5.7億元相比,成長動能明顯趨緩。 銀行局副局長童政彰指出,就個別銀行而言,今年前五個月,合庫、土銀、一銀、華南銀和台銀的業務增長頗為顯著,位列前五。但對於那三家民營銀行來說,業務卻沒有取得任何進展。 童政彰進一步分析,民營銀行業務零成長的主要原因有兩點。首先,這些銀行的高齡客戶普遍有將不動產留給子女的習慣,因此對於「拿房子換養老金」這一概念並不感冒。其次,高齡戶也不願意處理房子,希望維持現有的安養生活狀態。 隨著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各銀行應該提供更多元化的金融商品,滿足高齡者的財務需求。童政彰強調,銀行在推廣這類業務時,需要考慮高齡者的財務偏好和規劃,同時也要注意升息對高齡者月領養老金額的影響,這可能會降低他們申辦「以房養老」的意願和動能。
銀行局副局長童政彰說,若以個別銀行來看,今年前五月的件數和金額增加最多者都是公股行庫,包括合庫、土銀、一銀、華南銀和台銀躍居前五大,但反觀業務沒成長者,包括三家民銀行。
至於這三家民營銀行業務零成長,銀行局了解後,主要有兩大主因,一、這些銀行的高齡客戶,習慣把不動產留給子女,因此不願「拿房子換養老金」,二,高齡戶也不想處理房子,希望維持安養生活狀態。
童政彰說,高齡化社會來臨,各銀行提供各種不同金融商品給高齡者,也需視高齡者得財務偏好與財務規劃,例如可能高齡客戶對自己傳統財務運用方式,觀念上還是沒有改變。
其次,升息導致高齡者月領養老金變少,也可能降低高齡者申辦意願和動能。
老行庫指出,「以房養老」貸款經由政府普惠金融政策及社會媒體 的資訊宣導,已逐漸打開能見度及民眾的認識度。但受到央行連續五 次升息(合計0.75個百分點),借款人每月需支付的利息增加,實領 的生活費縮減,致目前申辦貸款有減緩的趨勢。
以合庫來說,截至今年5月底,以房養老承作案量就略微下降,新 增140件及新增核准額度約10.6億元,相較去年同期149件減少9件, 但核准額度較去年同期9.2億元增加約1.4億元;台銀今年前五月承作 「以房養老」貸款戶數16戶、核貸額度0.93億元,較去年同期承作戶 數21戶、核貸額度0.57億元,也減少5戶,但核貸額度增加0.36億元 。
華銀認為,今年在推廣上發現長者主要擔心三件事,一是不動產價 值及借款期間長短,影響每月領取的生活資金;二是目前利率環境, 難以預料未來利率水準如何變動,若利率升高,月付利息會增加;三 是目前以房養老轉換來覺得夠用的生活費用,隨著通膨,10年、20年 後該金額是否符合生活所需,也是一個問題。
土銀說明,隨邁入高齡化社會,以房養老商品為時勢所趨,潛在需 求將隨高齡人口增加而成長,但如遇「利率上揚或房市萎縮」就可能 影響年長者申貸意願。
合庫銀表示,目前以房養老整體承作趨勢呈現穩健緩增,主因是年 長者有更多樣化的金融商品可選,部分考量避免負債,改以申辦留房 養老結合信託、擔保品出售、出租或其他方式以獲取安養資金。
一銀強調,近年主要鎖定三大族群,包括名下有不動產但無人繼承 (單身)、家中有每月生活開銷大需長期照顧的長者(子女負擔大) 、生活無虞想要享受人生(高資產客戶),且「以房養老」還能結合 「安養信託」進行現金流規劃,約定由信託專戶支付每月基本生活開 銷,剩餘資金可於信託專戶累積,作為未來臨時性醫療或緊急救助金 使用,信託款項專款專用於自身照顧,以確保老年生活無虞。
就增速來看,有所趨緩。銀行局分析,趨緩因素有二,一是長者在 財務運用的觀念難改變;二是升息後,每月養老金縮水,價格變動也 會影響需求。
以房養老放款件數、金額來看,今年成長速度略微趨緩,但仍是雙 位數成長。金管會統計,去年12月底較前年同期成長率各有19%、1 8%,今年首季年增率也有19%、23%,今年5月較去年同期則略降至 18.6%、17.1%。
金管會指出,今年5月與去年同期相較,以房養老在件數、金額成 長最多的還是公股行庫居多,前五大分別是合庫、土銀、一銀、華銀 、台銀,而「零成長」的三家銀行清一色為民營銀行,包括台新銀、 安泰銀、陽信銀。
銀行局認為,公股銀做得較好是因較早踏出第一步,面對高齡客群 相關機制早已制定;民營銀行發展較慢,據銀行反應,主要是年長客 戶仍習慣把不動產留給子女,另有部分長者覺得麻煩、不想處理財產 ,希望一直在老宅住到壽終正寢,所以推廣不易。
金管會是否會提供誘因讓銀行再加速推廣?銀行局強調,以房養老 貸款主要是提供不同產品給高齡者選擇,效度要看長者財務調度偏好 ,站在監理角度還是要尊重民眾財產運用規劃的意願。
區域別件數來看,銀行局說明,成長較快的為「北北基、中彰投、 桃竹苗」,截至5月底件數分別有3,615件、1,042件、808件,這三個 區域就占核貸件數的77%,核貸金額分別是279.8億元、41億元、31 億元,占總核貸金額的87%;性別、平均承作年限來看,女性仍多於 男性,件數各4,040件、3,070件,年限從去年同期20.36年,今年首 季降至20.28年,5月再降到19.75年。
台灣銀行近日公布了2022年度的永續報告書,強調在永續金融方面的亮麗表現。根據證交所「上市公司編製與申報永續報告書作業辦法」,金融業需在6月底前發布永續報告書,並揭露相關永續指標。公股行庫陸續發表報告,台銀在綠能產業放款領域表現突出,年增高達37.44億元。 為推動企業ESG(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的發展,公股銀行近年來紛紛將永續經營指標纳入聯貸條件。例如,若企業達到相關條件,放款利息將獲得優惠。台銀積極推動綠能產業放款、石化產業轉型放款等,在這些領域的表現越來越亮眼。 根據台銀的永續報告書,六大核心產業(資訊及數位、資安卓越、台灣精準健康、綠電及再生能源、國防及戰略、民生及戰備)的放款餘額達9,641億元,年增4,297億元。其中,綠能產業放款餘額約4,564億元,比2021年增加3,744億元,授信戶數也從1,660家增至2,873家。 土地銀行在2022年永續報告書中也表示,去年全力投入永續金融,主辦15件ESG聯貸案,總金額達256.88億元,全數達標。核准參貸金額目標達成率更超標,達到103%,共25案,總金額200.86億元。今年土銀訂定了主辦17件ESG聯貸案,總金額260億元的目標。 兆豐銀行的永續報告書則指出,截至去年底,該行已承作44件永續績效連結貸款,往來餘額約320億元。這些貸款包括對三家石化大廠的貸款,透過連結減碳相關的永續指標,幫助客戶實現淨零轉型。整體來看,兆豐銀行對永續發展產業的放款總額達1,829.13億元,其中對「永續績優」企業的放款就有1,042.96億元。
為推動企業ESG,公股銀近年紛紛將永續經營指標納入聯貸條件, 例如若企業達到條件,放款利息就能給予優惠,也積極推動綠能產業 放款、石化產業轉型放款等,成績一家比一家優異。
根據台銀2022年永續報告書指出,六大核心產業(資訊及數位、資 安卓越、台灣精準健康、綠電及再生能源、國防及戰略、民生及戰備 )放款餘額9,641億元、年增4,297億元,其中綠能產業放款餘額就占 約4,564億元,且比2021年增加高達3,744億元,授信戶數從1,660家 增至2,873家。
土地銀行2022年永續報告書表示,2021年沒有主辦任何一件ESG聯 貸案、僅8件參貸,但去年全力拚永續,主辦15件ESG聯貸案、金額2 56.88億元,且是百分百達標,核准參貸金額目標達成率更超標、為 103%,共25案、200.86億元。因此,土銀今年訂下主辦ESG聯貸案1 7案、總計金額260億元的目標。
兆豐銀行2022年永續報告書說明,截至去年底該行已承作44件永續 績效連結貸款,往來餘額約320億元,其中包含三家石化大廠,透過 連結減碳相關的永續指標,幫助客戶實現淨零轉型。整體度永續發展 產業放款方面,總計1,829.13億元,其中對MSCI AA級以上、入選DJ SI、公司治理評鑑排名前20%,及符合台灣永續分類標準的「永續績 優」企業放款就有1,042.96億元。
【新聞報導】 哇塞,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雖然我們台灣的公股銀行在數位帳戶的成長上比民營銀行慢了一點點,但這些老牌銀行可是穩扎穩打,走著一條「樸實」的路線哦!金管會的最新統計顯示,我們的國銀數位存款帳戶季增率是慢慢趨緩啦,但這不表示我們的公股行庫在這方面的成績就不好。反而,近兩年來,他們的數位帳戶數字還是穩穩上升,甚至還翻倍成長,這可見我們的用戶習慣真的是在慢慢改變呢! 公股銀行啊,他們的數位帳戶滲透率現在還只有2到3成,這代表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哦!就拿土地銀行來說,它們的數位帳戶滲透率還不到3成,但去年數位帳戶的數量比前一年年增106%,這成績可真是不錯,比起整體國營數位帳戶的成長趨緩,土地銀行的表現可說是亮麗。 台灣銀行呢,他們的網銀帳戶數量雖然去年增加不多,但網路銀行的轉帳筆數可是大幅增長了21.64%,交易金額也飆升到9,803億元,這明顯是顯示出用戶的習慣正在轉變。 不僅如此,兆豐銀行還提供了「一站式整合數位金融服務」,讓開立數位存款帳戶的同時,還可以申請信託理財、兆豐證券及複委託帳戶、網路銀行、金融卡及信用卡,去年新台幣與外幣數位開戶累計達20萬6,570戶,網路銀行部分也累積開戶數約135萬戶,這成長率可說是可觀! 看來,雖然數位帳戶的成長速度不一,但台灣的銀行業界在數位金融這塊還是很有活力的呢!
中電(1611)昨(5)日發布新聞稿,揭露了6月份的營收報告。根據資料,該公司6月營收為1.05億元,與去年同期的1.27億元相比,年減幅達18.4%。截至今年上半年,中電累計營收為6.3億元,年減幅則為18.6%。雖然營收成績不盡理想,但中電在首季的稅後純益卻創下了近13季來單季新高,達到3,969.7萬元,年增率為68.4%,每股稅後純益為0.12元,較去年同期0.07元成長。 對於營收下滑的原因,中電解釋說,今年經銷通路整體經濟景氣並未回升,房市冷清也對照明產品的需求造成了一定影響。不過,在公共工程方面,中電的營運力拚與去年相當。此外,中電在LED市場主要攻擊政府標案及企業訂單,近年來也成功切入台銀採購平台,承接量已佔五成左右。去年,中電承接了台銀約0.5億元的標案,今年4月更是取得台銀標案資格。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下半年,台北101大樓將分階段全面更換成LED照明燈具,中電積極參與投標,並爭取這項大單。過去,中電就有在台北101大樓T5螢光燈管的燈具市場佔有一席之地,有望再次獲得這次標案。 展望未來,中電認為,今年整體經銷通路的景氣並未見底,內需市場的熱度也較以往低。不過,除了部分公營機構外,各地方政府的LED路燈標案也是一個看好的商機。中電未來將會著眼於全台灣各地快速道路、高速公路等公共設施的LED路燈標案,努力拓展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