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力(公)公司新聞
台灣電力公司(台電)最新消息,因應國際油價下跌,台電預計在4月1日實施的電價調整將維持不變,即每度電價為2.6253元,這將是台電連續第四次凍漲電價。由於燃料成本降低,電價穩定基金仍有餘額,且考慮到疫情對經濟的衝擊,不適宜進一步增加全民負擔。經濟部次長曾文生表示,國際燃料價格低檔,預計2020年台灣用電成長率約為1.84%。台電去年已首次達成燃氣發電量超過燃煤發電,未來將加大天然氣採購量,並強調「增氣減煤」策略。國際能源價格下跌使台電燃料成本壓力減輕,去年燃料成本占整體比重為56%,較前年下降2個百分點。此外,電價穩定基金仍有約20億元準備餘額,足以保障台電合理利潤。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昨(26)日說明,新冠肺炎疫情對台灣產業帶來雙面影響,一方面服務業用電量出現負成長,顯示內需疲弱;另一方面,製造業用電量不減反增,這不僅反映了國內生產運作的穩定,也體現了部分產業轉單的效益。這些資訊透過智慧電表的即時回報,從1月1日至2月26日,排除農曆年節影響後,製造業用電量顯著上升,而服務業用電量則呈現下降趨勢。 用電量作為衡量經濟景氣的重要指標,曾文生強調,用電成長與GDP成長密不可分,平均來說,每上升1%的經濟成長率,將帶動0.6%至0.7%的用電成長。然而,用電彈性係數與產業結構變化相關,受到台商回台投資、能源使用效率提升以及民生節電等多重因素影響。 對於2020年的用電成長率,曾文生預估值為1.84%。在短期內,1月和2月的整體用電狀況仍然穩定,加上製造業的用電成長,兩者合計年增長率約為1.8%,與預估值相符。 不過,曾文生也提到,去年初的用電基期相對較低,長期來看,疫情對產業用電的影響需要密切關注供應鏈的運作狀況,才能做出準確評估。此外,經濟部已與海關協調,讓急迫性進口品能夠快速通關,以維持生產力。
加上之前已連續三次凍漲,本次電價審議後,將是電價「連四凍」,維持每度2.6253元。這對已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受衝擊的觀光、餐飲、旅宿業,以及正在煩惱供應鏈斷料而無法開工的製造業生產而言,也能暫時鬆一口氣。
官員表示,台電已將相關報告送至經濟部,循往例將在3月初先召開專家小組會議,3月中下旬召開電價審議委員會,會中拍板新電價並公告後,將於4月1日上路。
知情官員表示,今年國際油氣價格處在低檔,台電沒有調漲電價的壓力,此外,疫情已對國內工商業帶來營運挑戰,此時調漲也只是增添企業壓力。
此外,經濟部次長曾文生昨(26)日也公開表示,目前國際燃料價格都處於低檔。曾文生說,經濟部預估,2020年台灣用電成長率約為1.84%。台電在2019年首度達成燃氣發電大於燃煤發電,並強調,未來燃氣發電將是台灣最重要的發電模式;依照今年的用電成長的估計,天然氣將採購70萬至80萬噸。
外界分析,曾文生此言也意味著,即便台電落實「增氣減煤」的策略,在國際油、氣價格走跌的趨勢下,燃料成本也不會因為大量採用高成本的天然氣發電而大幅上揚,電價也就沒有調漲的壓力。
事實上,去年以來,國際能源價格下跌,已讓台電的燃料成本壓力逐漸減輕,據台電官網公告,去年燃料成本占整體比重為56%,已較前年下降2個百分點。
依台電送出的報告,近期國際燃氣燃煤價格都處於相對低檔,OPEC原油每桶約60美元以下。此外,截至2018年底的電價穩定基金仍有準備餘額為434.5億元,扣除須挹注台電的400億餘元,電價穩定準備仍有約20億元左右的餘額。
根據電價公式,保障台電合理利潤為3%至5%,若台電為累虧待彌補,利潤上限為5%,將以電價穩定準備撥補。台電去年稅前虧損147億元,撥補後,去年度稅前盈餘為265億元。
疫情衝擊經濟,而用電量是評估景氣的重要指標。曾文生說,根據智慧電表的即時回報數據,從1月1日至2月26日止,剔除農曆年節因素後,國內製造業者用電量不減反增,但服務業者的用電量呈現負成長。
台電表示,用電成長與GDP成長連動,平均經濟成長率每上升1%,連帶使用電成長0.6%至0.7%;不過,用電彈性係數跟產業結構變化有關,受台商回台投資擴大生產、能源使用效率提高或民生節電等多項因子牽動。
曾文生指出,2020年用電成長率預估值為1.84%。短期來看,1月、2月整體國內的用電狀況仍穩定,加計製造業的用電成長,二者合計仍有年增1.8%左右的用電成長,符合預估範圍。
曾文生坦言,去(2019)年初用電基期本來就比較低,長期而言,疫情對產業用電的影響,要密切關注後續供應鏈維持運作的狀況才能準確評估。曾文生說,經部已協調海關讓急迫性進口品快速通關,維持生產力。
經濟部能源局長游振偉表示,預告一個月內搜集各界意見,完成行政作業並整合配套措施,最順利的狀況下,今年4月將正式公告實施。
游振偉說,預告不等於上路,目前僅規劃讓「用電大戶條款」完成相關行政作業,且設有緩衝期及早鳥優惠,最快也是五年後才會有強制力,不至於在當前疫情期間對業者產生壓力。
游振偉表示,預告內容與先前規劃沒有大幅度的調整,仍維持「用電大戶」定義為與台電簽定契約容量5,000瓩為門檻,須建置10%、亦即500瓩的綠電或儲能設備;此外,若業者不願意自建綠電設備,可購買綠電憑證,或選擇繳交每度高達4.06元的代金等。
並規劃五年緩衝期,另提供「早鳥優惠」,也就是說,業者有整整五年時間完成10%綠電發電設備的裝置,若提前在三年內完成,則放寬標準為8%,若是四年,則以9%為標準。
台灣電力大戶新規條款即將上路,鋼鐵、石化、紡織等行業受影響
台灣電力公司即將實施新的大戶條款,這項規定將影響包括鋼鐵、石化、紡織、水泥、造紙、半導體及電子等產業,估計約有508個電號、300多家企業將受到影響。為了減緩影響,政府給予企業五年時間來達成使用綠電的義務量。
經濟部官員表示,預告期間將持續至本周四(27日),在此期間,任何有關意見都可以提出。預計這項大戶條款將在今年年中正式實施。
根據規定,用電大戶必須使用綠電,綠電裝置容量需達到與台電簽訂契約容量的10%。企業有四種方式來達到這個義務量,包括自設綠電設備、購買綠電及憑證、設置儲能設備或繳納代金。
為了鼓勵企業使用綠電,政府設定了高門檻的代金,每度電需繳交4.06元,並且每年需重新購買,這將增加企業的負擔。然而,政府也強調,這項措施旨在引導企業自行建設設備,而非增加財政收入。
對於已經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的企業,若綠電設備是「自發自用」,則可納入大戶條款計算義務量。若企業已將綠電設備售予台電或出租給其他業者,則可能需要解約或尋找其他方式來達到綠電使用義務。
這項新規定將對台灣電力市場帶來重大變革,企業必須開始規劃如何達到綠電使用的要求,以應對未來的環境保護和節能要求。
環保署今(25)日發布重大決定,撤銷對台中電廠2、3號機組的廢止許可證處分,讓這兩部機組得以合法運作。這項決定背後,是環保署對台中環保局在行政程序法上的明確違反,以及對空污法規定的不當引用。環保署指出,台中環保局在處理這起案件時,未依信賴保護原則,且對台中發電廠生煤年使用量的計算也存有誤解。 經濟部長沈榮津對此表示,尊重環保署的決定,並要求台電提出更嚴格的「自主減煤計畫」,預計從今年10月開始實施。這項計畫將在空污季節限制運轉機組數量,並控制總發電量,以降低對環境的影響。 對於中火2、3號機組的運轉時機,台電表示,在環保局廢照處分被撤銷後,機組將恢復到申請展延狀態。由於這兩部機組已停機近2個月,需要進行檢查,因此暫時不會立即恢復運作。未來即使恢復供電,也將根據整體檢修、供電情勢和空品狀況來排定運轉時程。 環保署還提到,台中環保局在2019年12月間對中火廠生煤使用量的計算存有誤解,並三次以違反空污法告發,但經過調查後,發現事實並不具備違規性。為避免類似事件重演,環保署決定撤銷處分,並讓台中市政府依空污法規定繼續審查。 隨著近年來新燃氣機組的加入,經濟部指出,通霄電廠345kV出口線路工程將於5月完成,將增加近100萬瓩的供電能力,提升供電穩定度。台中電廠已實施非空污季最多運轉9部、空污季運轉8部機組的政策,並將在經濟部的要求下,進一步規劃機組調度排程,以達到自主減煤的目標。
經濟部官員說,在一個月的預告期間業者如有意見可以提出,大戶條款在預告檢視後,預計今年年中正式上路。
依經濟部規劃,目前用電大戶第一階段實施門檻維持5,000瓩以上為實施對象,根據統計,受影響範圍約有508個電號,約300家企業受影響。依法律規定,大戶使用綠電須達「一定比率」,是指綠電裝置容量占和台電簽訂的契約容量達10%作為義務量。
未來大戶使用綠電有四種方式達到義務量,包括設置綠電設備、設置儲能設備、購買綠電及憑證、繳納代金等,擇一進行,據悉,台積電已在興建綠電設備。
官員說,由於這次給大戶達使用綠電占台電契約容量10%有五年緩衝期,對大戶衝擊不大,像台積電對環保承諾為使用綠電達20%,若大於大戶條款的要求,則不會重複要求作大戶義務量的負擔。
官員說,為避免用電大戶都選擇繳納代金,訂出每度4.06元高門檻,且每年代金隨綠電價格調整,必須每年重新購買,增加業者負擔,因此訂出代金是四種選項中成本最高,期迫使大戶自行建設設備,且再生能源條例修法是鼓勵發展再生能源,而不是增加財政收入,希望用電大戶能多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
官員指出,目前再生能源發電成本平均每度已經降到2塊多,每度超過4元代金費用「的確偏高」,盼引導業者優先設置太陽光電,若不能設置光電設備,才去購買綠電及憑證,第三才是設置儲能設備,最後不得已才允許業者繳納代金。。
至於部分用電大戶過去已自行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例如光電設備,官員說,先前設置的綠電設備若是「自發自用」,則可納入大戶條款計算義務量。能源局說,若大戶先前躉售給台電或承租給其他業者,必須找當初業者解約,也可找承租業者取回綠電設施作為自發自用,若不解約則需另尋空間再設置光電設備。
對此,經濟部表示,尊重並支持環保署依法所做的處分,經長沈榮津已明確要求台電,針對台中電廠提出更嚴格「自主減煤計畫」,並於今年10月空污季時開始實施。依經長指示,今年10月進入空污季後,最多運轉機組數從目前八部降為七部,且總發電量不得超過六部機組滿載發電量。
至於中火2、3號機何時開始運轉?台電表示,環保局廢照處分遭撤銷後,機組回復到申請展延狀態,市府尚未做出准駁決定前,機組可依原許可條件運作,「由於這兩部機組停機近2個月,須經過檢查,暫時不會立即運轉發電」,即使未來加入供電行列,也會依整體檢修調整情況、供電情勢、空品情形,排定運轉時程。
環保署表示,台中市環保局對中火於2019年12月間,認定全廠生煤年使用量超過許可證核定量,三次以違反空污法告發,並廢止兩部發電機組許可證相關處分案,經查違規事實並不具備,發現多項違誤之處。
為避免再次發生過去台化彰化廠許可證展延案衍生的國家賠償訴訟,因此撤銷台中市環保局裁處,接下來將回到展延審查狀況,由台中市府依空污法相關規定繼續審查,再做成准駁,環保署並未侵犯地方政府依法審查權力。
隨著近年新燃氣機組陸續加入供電行列,經濟部指出,今年5月通霄電廠345kV出口線路工程將正式完成,可再增近100萬瓩供電能力,挹注整體供電穩定度,確保夏季尖峰用電無虞,台中電廠已實施「非空污季最多運轉9部、空污季運轉8部機組。但為友善環境,經濟部已要求台電加強規劃機組調度排程,今年要更進一步自主減煤計畫。
台灣地狹人稠,能源問題一直是政府與民間關注的重點。為了節約用電和開發再生能源,我們的政府提出了目標,希望在2025年將再生能源的占比提高到20%。其中,地熱能作為一種穩定的基載電力來源,扮演著重要角色。台灣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帶,擁有豐富的地熱資源,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大寶貴的資產。 近年來,結元能源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在宜蘭清水地熱發電上做出了重要突破。他們在2018年啟動了這個先導電廠,裝置容量達到300瓩,是目前運轉中的國內最大地熱發電廠。這個電廠已經達成了政府2020年在宜蘭清水地熱商轉的目標,每年可以供應500戶家庭使用,並計劃在2020年擴增一座4.2千瓩的大型電廠。 結元公司作為台灣地熱發電的先驅,擁有超過10年的地熱探勘及試驗發電經驗。他們不僅技術優勢明顯,還因為近年來政府對再生能源的政策支持,陸續獲得了多個地熱開發案場。2019年,他們還取得了能源局的發電補助資格,這對他們地熱開發的實力是一大加強。 此外,結元公司還在進行另一個重要的地熱發電項目——宜蘭縣清水地熱發電新建、增建、改建、修建、營運及移轉案(清水BOT案)。這個案子的規模達到4.2千瓩,是我國第一座大型地熱電廠,目前正進入建廠開發階段,預計2020年底可以商轉。 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項目是「硫磺子坪地熱發電示範區案」,這個案位於大屯山,也是一個火山型地熱區。結元公司已經與能源局完成簽約,預計2020年下半年將進入規劃設計、興建期,未來將成立國內第一座火山型地熱發電廠。 結元公司表示,他們將繼續積極開發大屯山及其他潛力案場,為台灣地熱發電產業努力,並與政府攜手合作,共同創造再生能源的新高峰。
台灣電力公司近期在應對大量再生能源併入配電饋線的挑戰上,展現了創新與實力。由於再生能源的快速發展,配電系統面臨雙向電力潮流、電力轉供等複雜問題,而國內廠商在電力監控及地理圖資技術的整合上存在不足,限制了再生能源資訊的應用。為此,核研所根據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的支援,參考國際微電網發展趨勢,與台電公司攜手開發本土化配電網絡管理系統。該系統整合了配電監控(SCADA)與地理圖資系統(GIS),於去(108)年4月在台電雲林區處配電調度中心正式上線運轉。這套系統不僅功能與國外產品不相上下,還有效管理了雲林縣300多條饋線與再生能源併網發電,去年4月至12月已成功判斷35次,並在5分鐘內完成饋線故障偵測、隔離與復電。此外,系統還能提供饋線調度員轉供調度的決策參考,提升調度運轉可靠度與再生能源管理能力,降低用戶停電時間。核研所已完成開發含再生能源的在線潮流計算功能,並強化了本土化配電網絡管理系統估算配電饋線上各端點電壓的功能,以掌握再生能源即時發電對饋線電壓的影響。未來,將持續開發含再生能源的饋線分段轉供、圖資應用等技術,以提升再生能源併網運轉比例,協助政府達成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量達20%的能源政策目標。劉靜君表示,期待政府持續投入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的研發經費,以提升本土產業技術與創新應用,為進軍東南亞電力市場奠定基礎。
電力來源分類包括尖峰電力及基載電力,尖峰電力以快速供應為主,再生能源中,太陽能及風力屬於尖峰電力;基載電力以長時間穩定供應為主,再生能源中以地熱能最能提供豐沛的基載電力,基載電力的重要性來自於電力需求是24小時不間斷供應,且能提升自主能源的穩定性。
豐富地熱能
降低進口能源需求
長年以來,我國98%能源都仰賴進口,為提升能源自給率,於2016年提出的國家能源政策中,提出2025年實現再生能源占比達20%的目標,同時降低進口能源的需求,其中一項的關鍵目標,則是「2020年宜蘭清水地熱發電商轉」。
台灣隨處可見的溫泉,其實就是地熱能的一種表徵,代表其更深處有高溫蒸氣或熱水存在,而地熱能便是以鑽井方式將其抽取至地表,採用熱交換方式,將熱能轉換成電能。台灣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帶,具備此特殊地理環境,因而造就台灣擁有豐富且穩定的地熱能源。
結元能源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於2018年12月啟動宜蘭清水地熱先導電廠,裝置容量300瓩,為目前穩定運轉中的國內最大地熱發電廠,已達成政府2020年於宜蘭清水地熱商轉目標。每年可供應500戶家庭使用,2020年將擴增一座4.2千瓩大型電廠。
結元公司做為台灣地熱發電產業先驅,累積10多年地熱探勘及試驗發電實務經驗,除了自身技術優勢,加上近年來再生能源的政策支持,陸續於2017、2018、2019取得具備大規模開發潛力的地熱案場。更於2019年取得能源局獎勵發電補助計畫資格,強化結元公司地熱開發的實力。
國內第一座
火山型地熱電廠
其中「宜蘭縣清水地熱發電新建、增建、改建、修建、營運及移轉案(BOT+ROT)」(簡稱清水BOT案),開發規模為4.2千瓩,是國內第一座大型地熱電廠,目前進入建廠開發階段,預計2020年底併網商轉。此案主要合作夥伴為台電關係企業台灣汽電共生股份有限公司,負責電廠規劃設計、營運管理,另一家合作廠商Ormat是全世界頂尖發電機組供應商,擁有55年地熱開發經驗,已於全球建造150多個發電廠,累積建立超過2,100千瓩的地熱發電廠。本案發電機組是由Ormat公司規劃、製造。
「硫磺子坪地熱發電示範區案」位處大屯山,為火山型地熱區,結元公司於2018年10月與能源局完成簽約,預計2020年上半年獲得探勘成果後,2020年下半年將進入規劃設計、興建期,未來將成立國內第一座火山型地熱發電廠。
專家學者普遍看好大屯山火山群的地熱潛能,在工研院1995年的調查指出,光是淺層地熱的潛能就高達85千瓩,而深部地層的潛能更超過500千瓩。結元公司表示,將持續積極開發大屯山與我國其他的潛力案場,為我國地熱發電產業持續努力,也與政府攜手合作,共創再生能源新高峰。(劉靜君)
此外,藉由配電潮流程式計算饋線裕度、最高╱最低電壓、及線路損失等資訊,提供饋線調度員的轉供調度決策參考依據,有效提高饋線調度運轉可靠度與管理再生能源能力,降低用戶停電時間。
目前核研所已完成開發含再生能源的在線潮流計算功能,強化本土化配電網絡管理系統估算配電饋線上各端點電壓功能,以掌握再生能源即時發電對於饋線電壓變動的影響,並奠定未來穩定含高占比綠能的饋線電壓的重要基礎,藉以提高饋線上再生能源併網運轉比例,協助政府推動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量達20%的能源政策目標,未來將持續開發含再生能源的饋線分段轉供、圖資應用等相關技術。
期許政府持續投入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的研發經費,藉由核研所前瞻技術的突破,進而提升本土產業技術與創新應用,奠立進軍東南亞電力市場的利基。(劉靜君)
核研所於99年完成國內首座「百瓩級微電網試驗場」的建置,並於103年實際併接於台電龍潭OQ38高壓饋線,可接受20公里外台電桃園區處調度指令,進行微電網需量卸載、解聯及併聯。在與台電解聯孤島運轉下,透過微電網能源管理系統的最佳排程與連續運轉控制技術,可跨夜長時間孤島運轉,增加負載用電的可靠度,核研所於104年完成實際館舍100小時連續孤島運轉測試,其中,再生能源發電量平均占比達54%,最高瞬間占比達135%,系統仍能穩定運轉。在與台電併聯發電調度下,於106年完成穩定輸出100kW並維持4小時的電力輔助服務功能實測,奠定未來高占比再生能源區域電網技術開發的基礎。
核研所相關微電網技術研發成果,已成功技術移轉國內數家廠商,提升國內產業微電網技術能力,並協助於澎湖縣東吉嶼、新北市烏來福山國小等地建置微電網系統,提高再生能源使用率,達到在地發電、在地使用的效益。
以澎湖縣東吉嶼離島微電網系統為例,微電網系統是再生能源穩健運作的心臟與神經系統,導入後有效增加太陽能系統併接時間與提高運轉效能,大幅降低原本柴油機發電量與燃油補給運送成本。
經實際測量,106年3月27日再生能源發電最高瞬間占比達92.8%,系統仍能穩定運轉,技術已達國際水準。
經濟部自2012年推動離岸風電示範計畫,在國內全無經驗的情形下,逐步建立我國發展離岸風電的法規制度,以及重件碼頭、電力網等基礎建設,2019年11月底,總統蔡英文至竹南龍鳳漁港主持海洋示範風場啟用儀式,意味台灣已躋身國際離岸風電市場行列。後續台電公司示範風場則預計2020年底完成商轉,兩座風場裝置容量合計達238MW。
隨著政府宣示積極推動再生能源,公布離岸風電潛力場址,許多國際知名開發商相繼來台投資開發離岸風場。
為配合基礎設施建置期程,同時兼顧產業發展及國家財政平衡,經濟部採「先遴選、後競價」方式,於2018年核配共5.5GW容量於2025年前陸續完成設置,將帶動本土供應鏈提升技術能量、落實離岸風電產業在地化,打造台灣成為亞太離岸風電產業聚落的重要樞紐。
為型塑我國離岸風電友善發展環境,政府積極建設離岸風電關鍵基礎設施,在港埠碼頭與產業園區部分,透過相關部會合作於臺中港建置風力機組裝碼頭及開發離岸風電產業專區,於高雄興達港海洋科技產業創新專區、設置水下基礎碼頭、進行人才培育,並於彰化漁港建造運維基地,以滿足離岸風電相關港埠需求。
在施工船隊部分,輔導台船公司領導「離岸風電海事工程產業聯盟」(M-Team),整合國內既有施工船舶組成船隊資源,預計2021年完成海事施工船隊建置,將爭取離岸風場海事工程業務,並朝進軍亞太離岸風電市場目標加速邁進,預估2025年海事工程年產值可達773億元、20年累計運維產值5,400億元。
未來政府將在離岸風電示範獎勵、潛力場址階段的基礎上,進行第3階段區塊開發規劃,於2026年起推動10年合計設置容量10GW的規模,期能達成能源永續、產業升級與環境共存的三贏結果。(劉靜君)
台灣電力產業迎黃金期!東元、中興電等個股獲利、配息雙漲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台股昨日逆亞股走弱,卻有電力供應鏈股如東元(1504)、中興電、台汽電等逆勢上漲,顯示電力事業邁向黃金期,個股獲利、配息有望雙成長。這波電力概念股的「錢」景看好,讓市場關注度飆升。
台股今年累積下跌近2%,但電力概念股表現亮眼,包括東元、中興電、台汽電、亞力等股累計翻漲一成,華城也強勢收紅。法人分析,雖然新冠肺炎重擊全球科技業,但內需景氣維持穩健,電力概念股挾台商回流、工程汰換、電力需求持續成長,營運更迎來高峰。
東元昨創一年新高價,雖然預期第1季營收影響約一成,但全年仍拚雙位數成長。美中貿易戰已展現良好調度,主要大、小馬達訂單穩定,今年營收均看增中高個位數,獲利可期。集團規劃未來三年配息率升到六至七成,也有4%以上高配息潛力。
寶佳資產管理最新公告持續加碼東元,持股比達15.49%,為單一最大股東。中興電則刷新金融海嘯來股價新紀錄,掌握前瞻基礎建設、台電舊換新、台商回流設廠大單,電力事業群訂單逾270億元。其中總額百億元的台南太陽能電廠統包案近期啟動。
台股今年累積下跌近2%,但電力概念股「錢」景看好飆高音,包括昨日東元、中興電、台汽電等逆漲,累計今年中興電、台汽電、亞力已翻漲一成,東元、華城也強勢收紅,躍居盤面抗「疫」抗震的話題焦點。
法人表示,新冠肺炎重擊全球科技業,但內需景氣維持穩健,電力概念股挾台商回流、工程汰換、電力需求持續成長,營運更迎來高峰;而且過往電力股多穩定配息,隨著獲利提升,配息能力也看俏。
馬達大廠東元昨創下一年新高價,針對大陸復工遞延,東元預期第1季營收影響約一成,但全年拚雙位數成長不變。
大型投顧指出,東元在美中貿易戰已展現良好調度,主要大、小馬達訂單穩定,今年營收均看增中高個位數,獲利可期;集團響應台商回流,並規劃未來三年配息率升到六至七成,也有4%以上高配息潛力。看好東元,寶佳資產管理最新公告持續加碼東元,持股比達15.49%,為單一最大股東。
國內最大電力設備廠中興電刷新金融海嘯來股價新紀錄,投顧統計,中興電掌握前瞻基礎建設、台電舊換新、台商回流設廠大單,電力事業群訂單逾270億元;其中總額百億元的台南太陽能電廠統包案近期啟動。
鬥陣熱鬧過好年!台灣電力公司(台電)在今年春節前,特別為長者們舉辦了一系列溫馨的關懷活動。這次活動不僅串聯了台東區處、核二廠、尖山發電廠以及塔山發電廠,還為那些獨居和清寒的長輩們帶來歲末圍爐的溫暖。此外,台電還提供了屋內線路檢測服務,並與地方醫療團隊合作,為長輩們提供免費健檢,從根本上關注他們的居家安全和健康。
台電公眾服務處的李處長表示,從2005年起,台電就在花東地區深耕,舉辦了多場關懷活動,迄今已照顧超過4,600名長輩。今年,他們再次邀請了245名長輩一起過早年,讓他們提前享受年節的美食,還有免費剪髮和年貨採買的服務。從前三年的屋內線路檢測服務,到現在的技術員利用紅外線熱影像檢測儀為長輩檢查家中老舊不良插座,台電一直在努力讓長輩們住得更安心。
在萬里區的核二廠和澎湖尖山發電廠,也分別邀請了百位長者圍爐,並請來專業醫療團隊為老人進行免費健檢和健康衛教。金門的塔山電廠則是派員在廠長帶領下進入社區,幫助長輩打掃居家環境,修繕簡易電器,並陪伴他們理髮、採買年貨,共同度過一個溫馨的春節。
除了關懷長者,台電自2005年起還在花東地區為原住民大專生和弱勢學童舉辦了「為愛發光」系列活動。這些活動包括「希望種子」計畫,為原住民大專生提供暑期花東社區服務工讀機會,以及「火金姑兒童閱讀」計畫,幫助偏鄉學童培養閱讀習慣,並提供課後輔導及品格教育。
台電公眾服務處李處長表示,「哪裡有電,哪裡就有台電的關懷」,台電自2005年起深耕花東地區,舉辦關懷活動,迄今在台東地區已照顧超過4,600名長輩,此次圍爐再邀245名長輩一起過早年。台電表示,除讓長輩提前享受年節美食,也推出免費剪髮及年貨採買,更連三年推出屋內線路檢測服務,派出外線技術員利用紅外線熱影像檢測儀偵測出長輩家中老舊不良插座並協助修繕,讓長輩能住得更安心。
台電位於萬里區的核二廠及澎湖尖山發電廠,也各自邀請了百位長者圍爐,更暖心的邀請專業醫療團隊到現場為老人做免費健檢及健康衛教,替長輩的健康狀況從源頭把關。而金門的塔山電廠也派員在廠長帶領下走入社區,為長輩打掃居家環境並協助修繕簡易電器,也陪伴長輩理髮、採買年貨,與長輩們度過溫馨春節。
台電說明,十多年來,除了對獨居、弱勢長者的關懷,台電自2005年起也在花東地區針對原住民大專生及弱勢學童持續舉辦「為愛發光」系列活動,包含「希望種子」計畫,提供原住民大專生暑期花東社區服務工讀機會,同時也規劃「火金姑兒童閱讀」計畫,幫助偏鄉學童培養閱讀習慣,並提供學童課後輔導及品格教育。
台灣電力大廠斯其大(6648)董事長吳端煇近日在舉辦的尾牙活動中透露,公司去年成功獲得台電智慧電表及通訊標相關訂單,總金額超過9億元,年增率達三倍,今年將陸續完成項目並帶來收益。此外,斯其大與全球最大電表廠Itron合作,共同開拓中南美4G通訊模組市場,市場前景看漲。由於台北市的智慧水表將啟動,這將成為公司未來業績的三大成長動力之一。
吳端煇強調,今年公司營運情況樂觀,其中台電標案對業績的挹注相當重要。去年,斯其大成功拿下家用、工業用智慧電表及通訊標等三大標案,根據新的會計法認列方案,公司將在出貨後即認列業績,預期每月都將有新的營收進帳。
2019年,斯其大全年營收為2.9億元,與前一年相比幾乎持平。但去年獲得的台電三大標案,對今年公司的營運帶來了顯著的幫助。
作為美國Itron在台灣的重要合作夥伴,斯其大通過技術移轉,並在Itron技術基礎上進行改良,以符合本地化需求,這是公司成功獲得台電標案關鍵。吳端煇指出,產品多元化、技術力強,以及符合本地化特殊規格需求,是公司爭取業績的三大要件,同時也具有爭取海外市場的能力。
為應對台電標案的需求,斯其大近來將廠房擴建至近3,000坪,並計劃在第一季陸續啟用,員工人數也從60人增至200人。此外,Itron去年購買了500具斯其大生產的4G通信模組,總價值約3.5萬美元,並已成功出貨至巴西市場,其技術及品質獲得市場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