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力(公)公司新聞
斯其大昨(15)日表示,今年累計握有訂單金額已達10.7億元,預計第2季起出貨金額將逐月擴大。
其斯大指出,目前電子表跟機械表的售價幾乎打平,是推動智慧電表的很大推力。全台目前有1,400萬具電表,未來有機會逐步汰換。在台電大力推動下,推估今年有100萬具智慧電表陸續更換。
斯其大是美國Itron在台灣的合作夥伴,經由Itron技術移轉,斯其大技術改良,符合本地化的需求,是成為拿到台電標案的關鍵。斯其大強調,公司產品多元化,技術力強,加上符合本地化特殊規格需求,是爭取業績三大要件,在台電的智慧電表占比約二成,是主要供應廠商之一。
台電離岸風電二期風場的招標過程實在是波折重重,剛剛還是第九次開標,結果14日台電就宣布這次招標又流標了!這已經是第六次流標了,看來台電要讓這個大案子順利進行,還真是得花點心思。 記者打聽到,雖然3月底已經完成了第七次招標,但因為疫情影響,有些外商或外籍人士因為要檢疫14天,所以招標日期不得不延後到9日。結果,雖然延後了,但還是沒能避開流標的命運。 台電副總徐造華表示,這次流標是因為僅有一家本土業者投標,但投標文件資料不完備,無法達到招標文件的要求。台電會盡快通知廠商審標結果,並進行相關的廢標程序。 疫情對這次招標的影響可大了,許多廠商因為交通不便,無法來台參與,還有許多廠商希望台電能夠延長等標期,給他們更多機會。台電也會慎重評估,看看是否可以讓更多土洋廠商參與,並評估疫情對廠商備標的影響。 雖然已經流標7次,但台電還是對未來抱有希望。徐造華副總說,預計4月底前會再次公告招標,如果涉及到廠商資格的調整,那麼等標期可能需要30天,至於金額是否會調整,還需要進一步討論。
據悉,台電在3月底完成第七次招標作業,但受到肺炎疫情影響, 投標業者可能有外商或外籍人士,因現行規定必須檢疫14天後,為讓 招標順利,才讓開標日期延至9日,不過最後仍流標。
台電指出,第七次招標僅一家本土業者投標,因投標廠商投標文件 資料不完備,無法符合招標文件規定,故判定其為不合格,台電將儘 速以函文通知廠商審標結果,及後續進行廢標程序。
台電表示,這次招標期間遇上新冠肺炎疫情,國際交通相當不便, 影響多國廠商雖有意願,但卻無法來台,紛紛向台電表達,希望延長 等標期,增加各家投標機會。台電將審慎評估擴大土洋廠商參與投標 可能性,及疫情對廠商備標影響。
台電二期離岸風場流標7次,過往每次開標對開標內容都略有調整 ,這次是否會再微調,台電副總徐造華說,預定4月底前再次公告招 標,如涉及廠商資格調整,等標期需30天,金額是否調整會再討論。
環保署將於年底端出《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法草案,其中碳費收取成為產業關注焦點。台電、中鋼、中油等大排碳企業將首當其衝。環保署長張子敬承諾,將參考國際碳定價方式,開始徵收碳費,並提供減碳補助,鼓勵企業主動減碳。溫管法修法將強化行政管制,擴大公民參與,並針對碳費費率、針對哪些排放源等細節進行研擬。國際上,德國、加拿大等國已通過碳定價協議,而我國碳費費率則有望效法新加坡等亞洲國家。環保署將專款專用碳費,支用於減碳設備與乾淨能源鼓勵,對減量有成的企業也將提供「蘿蔔」。
環保署打算修法,要把碳費機制加入溫管法,這對台電這樣的排碳大戶來說,將會面臨成本上升的挑戰。新加坡的經驗告訴我們,碳費的部分成本已經轉嫁給了消費者。台電表示,現在電價成本裡燃料是最主要的,未來碳費對電價的影響有多大,還要等環保署拿出明確方案才能評估。新加坡在2019年到2023年,對於達到一定溫室氣體排放標準的排碳大戶,每排放一噸溫室氣體,就要交100元新台幣的碳稅,這個稅金還會隨著時間調整。收稅後,企業也會把部分成本轉嫁給消費者,當地電力公司估計,如果碳稅全數轉嫁,每月電費大概會上漲1%左右。台電發言人徐造華強調,對於國家政策和法令,台電會積極配合。至於碳費導致成本增加,是否會導致電價調漲,徐造華表示,這要等到碳費費率確定後才能評估,並會由電價費率審議委員會來全面考慮。
溫管法已實施五年,將首度展開修法。環保署長張子敬日前已在立法院承諾,將在年底提出草案,並參考國際碳定價方式,開始徵收碳費;搭配減碳補助等手段,形成經濟誘因。此外修法也涵蓋強化行政管制及效率、擴大公民參與等。
環保署官員表示,初步與各界溝通溫管法修法,對於徵收碳費的方向基本上有共識,只不過碳費費率、針對哪些排放源等細節,還有待進一步定價與研擬,價格必須能達到經濟誘因效果,讓企業願意共同來減碳,同時也會進行經濟效益衝擊評估,並聽取產業界意見。
世界已有不少國家透過碳費、碳稅等來強化溫室氣體減量,不過費率上因國情、經濟發展等因素而異。
德國國會去年底通過碳定價協議,每噸碳須付25歐元(約新台幣800元);加拿大碳稅目前約每噸碳課徵20加幣(約新台幣420元);不過亞洲國家費率較低,像新加坡目前每噸課徵5新元(約新台幣100元)。據目前討論方向,我國碳費較不可能比照歐美高費率,較有機會效法新加坡等亞洲國家費率來徵收。
官員表示,環保署過去在推動汙染者付費上已有相關經驗,因此才會在修法中規劃納入收取碳費,未來在推動修法時,也會了解財政部方面推動碳稅的進度,最後一定是兩者擇一。初步規劃,未來環保署所收取的碳費將專款專用,其支出必須是有利於減碳,像是減碳設備、鼓勵乾淨能源等,對減量有成的企業也會有「蘿蔔」,鼓勵企業自願性減量。
對此,台電表示,目前電價成本仍以燃料為最大宗,未來若收取碳費對電價的影響多大、占比多高,仍待環保署提出確切方案才能評估。
若參考新加坡經驗,據了解,新加坡政府在2019年起至2023年,所有排放溫室氣體達一定標準的排碳大戶,每排放一噸溫室氣體,須繳交5新元(約新台幣100元)的碳稅,並隨時間檢討上調。
而開始徵收碳稅後,業者也將部分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據當地電力業者估算,若碳稅全數轉嫁,每月電費約上漲1%左右。
台電發言人徐造華表示,對於國家政策及法令要求,台電公司一定會積極配合,至於碳費造成發電成本增加,是否會造成電價調漲壓力?徐回應,要待實際碳費費率出爐才有辦法估算,並由電價費率審議委員會來綜合考量。
據悉,台電3月上旬進行第六次離岸風場二期開標,有別於過去前五次無人投標窘境,第六次開標有一家業者遞交投標書,不過因不足三家業者投標而宣布流標,當時台電表示,修改標案後有信心後續會有更多業者願意參與離岸風電建設。
台電高層指出,這次投標與之前狀況有所不同,但開標前不便透露太多,對於第七次能否順利開標並且完成,則是抱持高度信心。
台電原定在3月底完成第七次招標開標作業,但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投標業者有外商或外籍人士,因依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規定,外籍人士入境必須居家檢疫14天,為讓招標順利,因此開標日期延至9日舉行。
根據台電日前公布標案內容,台電二期風場預算金額二度加碼提高到640.5億元,較過去增加119億元,預計2024年要完成併網,且必須做到國產化27項全部項目,整體核配容量有300MW。
與以往不同的是,前五次投標案公布時,因部分限制讓廠商投標興致缺缺,在第六次開標時,放寬參與資格,原先限定投標者須具備離岸風電開發實績,放寬為只要合夥團隊中有相關實績即可,亦即開放國內業者與外商組成聯隊投標,另外也拿掉轉投資入股的限制,希望增加投標的誘因。
值得注意的事,依計畫要在今年併網的台電一期風場,夏天將進入密集施工期,由於近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有立委質疑是否能如期完工,台電評估,設備供應鏈受疫情影響不大,且都已經事先準備好,反倒是「海事工程」評估受影響較大,因屬第一階段示範風場,還未列入肩負國產化任務,因此相關船隻及機具到船員都從國外支援,台電正在與相關單位溝通當中,希望讓風場如期完工。
台灣電力公司在2019年成功實現了增氣減煤的目標,讓燃氣發電在整體發購電量中的占比超越燃煤發電,正式達成黃金交叉。這一成果的達成,要歸功於台電董事長楊偉甫所提出的「綠電先行」、「環保調度」的電力調度模式。
從2012年的煤電四成與氣電三成,到2018年的二者比重相當逼近,燃氣發電與燃煤發電的差距逐漸縮小。去年,燃氣發電占比38.2%,燃煤發電占比37.3%,首度出現燃氣發電超越燃煤發電。今年1月,燃氣發電在全月發購電量中占了41%,遠高於燃煤的31%。
楊偉甫強調,煤主氣從的時代已經過去,漸進減煤是當前的重要任務。台電在去年配合政府推動增氣減煤,獲得了顯著的成果,並且燃煤機組的減排成效顯著。台中電廠的排放量已經比前年減少超過三成,兼顧穩供與環保絕非遙不可及。
台電不僅減煤,還全力推動減排,並對既有機組進行空汙改善工程。未來新建燃氣機組陸續上線,用煤量將進一步降低,排放也能大幅度削減。以台中電廠為例,去年排放量已較2014年減少超過一半,目前正積極推動興建二部燃氣機組,預計2025年新機組上線後,加上環保改善工程陸續完成,未來排放可望再較2019年減少逾六成。
台電的經營理念是持續努力兼顧穩定供電與環保。楊偉甫以全台唯一的「都市電廠」南部電廠為例,指出南部電廠環保設備升級同步提升機組燃燒效率與可靠度,並可延長大修周期,整廠每小時發電能力還能增加8.47萬瓩。
南部電廠現設有四部天然氣複循環機組,年發電量約80億度。自1990年代起,南部電廠陸續更新為四部以天然氣為燃料的燃氣複循環發電機組,目前總裝置容量達111.78萬瓩,年發電量約80億度,等同高雄地區用電每四度就有一度來自這座電廠。
南部電廠在2015年自主啟動機組環保升級計畫,四部機組共七台氣渦輪機已於去年下半年全數完成,整體氮氧化物年減量達1,391噸、減幅超過60%,二氧化碳排放年減近40萬噸,等同超過1,000座大安森林公園的吸碳量。
楊偉甫重申,台電公司肩負國家穩定供電之責任,在執行減煤政策時,一向都以供電穩定為優先前提,循序漸進、按部就班進行。台灣正以穩健的步伐朝減煤的目標邁進,並積極布建再生能源,期盼全民支持兩全其美的增氣減煤計畫,實現電力兼顧穩供與環保的目標,共創雙贏的局面。
煤電氣電占比 黃金交叉
楊偉甫說,燃煤與燃氣發電在總發購電量中的占比,一路從2012年的煤電四成與氣電三成,逐漸縮小差距,至2018年時,其實二者比重已相當逼近;到了去年,燃氣發電占比38.2%,燃煤發電占比37.3%,首度出現燃氣發電超越燃煤發電。而今年1月時,燃氣發電在全月發購電量中占了41%,已遠高於燃煤占比31%。
楊偉甫強調,「煤主氣從」已邁入歷史,漸進減煤已經是現在進行式。台電配合政府推動增氣減煤,去年獲得重大成果,且既有的燃煤機組減排成效顯著,台中電廠的排放量已經比前(2018)年減少超過三成,兼顧穩供與環保絕非遙不可及。
此外,台電除了減煤,更全力推動減排,並推動既有機組空汙改善工程,而未來新建燃氣機組陸續上線,用煤量將可進一步降低,排放更能大幅度削減。以台中電廠為例,去年排放量已較2014年減少超過一半,目前正積極推動興建二部燃氣機組,預計2025年新機組上線後,加上環保改善工程陸續完成,未來排放可望再較2019年減少逾六成。
至於台電經營理念,楊偉甫說,不外乎強調持續努力兼顧穩定供電與環保,楊偉甫舉全台唯一的「都市電廠」南部電廠為例,他說,南部電廠環保設備升級同步提升機組燃燒效率與可靠度,更可延長大修周期,整廠每小時發電能力還能增加8.47萬瓩。
機組升級 減碳效率可觀
楊偉甫說,這座電廠也是國民政府來台興建的首座火力電廠,用穩定電力陪伴台灣走過光復後區域重工業發展、設立全世界首個加工出口區及高科技園區轉型;南部電廠現設有四部天然氣複循環機組,年發電量約80億度。
為求穩定供電,1990年代起,南部電廠陸續更新為四部以天然氣為燃料的燃氣複循環發電機組,目前總裝置容量達111.78萬瓩,年發電量約80億度,等同高雄地區用電每四度就有一度來自這座電廠。
為了不負都市電廠之名,南部電廠在2015年時,自主啟動機組環保升級計畫,四部機組共七台氣渦輪機已於去年下半年全數完成,整體氮氧化物年減量達1,391噸、減幅超過60%,二氧化碳排放年減近40萬噸,等同超過1,000座大安森林公園的吸碳量。
不過,楊偉甫仍重申,台電公司肩負國家穩定供電之責任,執行減煤政策時,一向都以供電穩定為優先前提,循序漸進、按部就班進行。
台灣目前正以穩健的步伐朝減煤的目標邁進,並積極布建再生能源,期盼全民支持兩全其美的增氣減煤計畫,實現電力兼顧穩供與環保的目標,共創雙贏的局面。
行政院昨日舉行記者會宣布對企業加碼紓困措施,祭出水電費打折 。經長沈榮津說明指出,水費大概打95折,每家5,000元為上限,台 水公司估約會少收5億元水費。台水也指出,經主管機關認定因疫情 而受影響企業,今年內水費可折抵,另停業歇業後本來會依水表大小 來收取收取復水費,本來是400多元到3,000元之間,受疫情影響也將 免收復水費。
電費方面,服務業與中小企業低壓用戶,電費打九折,每戶上限1 0萬元,台電估少收電費約36億元。沈榮津說,體恤工商企業,台電 彈性調整契約容量,減輕用戶基本電費負擔,調整過程中不收手續費 ,往後景氣回復恢復比較高的契約容量,未來兩年內調升契約容量不 收費用,台電估會少收13億元。合計台電約少收50億元。
台電補充說,將自今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為止適用電費折扣,待 細節公告可向台電申請減免,低壓用戶預估40萬戶受惠,高壓用戶預 估8,000戶受惠。
此外,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央行再加碼2,000億中小企業融通方 案,給銀行融通利率0.25%。在200萬貸款額度內,政府信保九成以 上,銀行放款給中小企業最高利率1%;若貸款超過200萬,銀行自行 徵提擔保品,放款利率1.5%,額度最高600萬元,大大減輕企業負擔 。楊金龍說,經濟部提供貸款必須符合連2個月營收較去年減少15% 等條件,但央行加碼2,000億貸款對象較寬鬆,並可搭配政府其他紓 困貸款措施。
觀光旅宿遊樂業者營運費用補貼、企業薪資補助等救急措施。
政委龔明鑫表示,措施分為「顧家庭」、「挺企業」、「護弱勢」與「顧產業」四塊,因疫情持續變化,經蔡總統指示、行政院長蘇貞昌裁示,若有好的、急的、重要的紓困措施,就盡快公布啟動,經費來源包括但不限於整體的1,000億元。
「挺企業」部分,小型商號中免開發票者的營業稅,財政部查定課徵稅額後,將主動依實際情況調減,最低可免繳;須開發票者,可申請緩繳營業稅最長一年或分期繳最長三年。針對中小企業,經濟部提供「防疫千億保」,以及舊貸展延、營運資金貸款、振興資金貸款等利息補貼措施。
知情人士表示,水電減免會用在刀口上,因資源有限,加上以電價為例,台電營收6千多億元,若減免1%將減少60億元,若打七折台電營收少近2千億元,因此不會人人有獎,且幅度不可能太大,否則對水電二家國營事業會造成財務負擔。
據悉,減免幅度約在1成上下,23日中午高層先就5~10%研商,最後盤點範圍落在5%∼15%各種腹案都有試算,最後幅度由政院拍板,預估1成以內可能性居大。而適用對象擬以產業紓困門檻為標準,即受衝擊產業只要自今年1月起,任連續兩個月平均營業額較去年同期或去年下半年平均營業額減少15%,就可減免。而水電費打折後,相關損失由台水台電自行吸收,列入政策負擔當中。
另為讓企業順利度過難關,各部會啟動「移緩濟急」,盼今年或明年預算提前應用。經濟部盤點,今年度需採購預算有2,017億元,其中第二季要執行有548億元,經檢討可提升到606億元,累計兩年預算可提前的約有115億元。另公共建設投資,經濟部要求所屬機關事業機構及直接投資公司提前執行。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表示,近期國際能源價格大幅波動,但燃煤價格維持平穩,燃氣2月底到3月中因國際油價大幅崩跌而波動巨大,布蘭特原油從每桶60幾美元,一路下跌,昨最新價格在28美元左右,但長期能源價格還需再觀察。
經濟部說,燃料成本是影響電價主因,目前影響台電燃料成本僅天然氣,約占總成本1/3。而天然氣價格係混合長約價格及現貨價格,不會由現貨市場價格全部反映,且天然氣是落後指標,會遞延6、7月才會反映。
曾文生說,去年電價是以油價落在每桶60至65美元之間評估,但委員會認為,近期油價不會大漲,且考量國際油價受到新冠肺炎、產油國減產協議破局等不確定因素影響,暫時決議不調整電價。
不過曾文生說,若未來國際油價持續低檔,連帶能源價格穩定不動,將會把上半年相關跌價因素彙整,交付9月電價審議委員會討論。據研判,屆時不排除有調整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台電全年虧損147億元,累計今年前二個月台電虧損44億元,截至今年2月底台電累積虧損達785億元,這次電價審議會會中同意從電價平穩基金核撥327億元,結餘剩下108億元。
曾文生說,這次會議有多項試算的項目,若未來國際油價低於每桶50美元,未來台電有望產生超額利潤,若是超過法定3%天花板上限,超額部分將撥入電價平穩基金。
農曆年後新冠肺炎疫情大爆發,國內景氣急凍,金融市場震盪加劇,但公司債市場卻逆勢開出紅盤;根據債券商統計,截至目前為止,今年第1季國內公司債發行量已達1,500億元,較去年同期的960億元,大幅增長近六成。而近日市場上的兩件指標大案,即為發債大戶台電,以及全球最大晶圓代工廠台積電。
台電今年首度發行無擔保公司債,7年期發行利率為0.56%,金額為80億元,10年期利率0.58%,金額80億元,15年期0.61%,金額45億元,發行總額205億元。券商主管指出,台電本次發行的7年期與10年期利率,為國內公司債發行的新低紀錄。
台積電今年首度發行無擔保公司債,5年期發行利率0.52%,金額為59億元,7年期利率0.58%,金額104億元,10年期利率0.6%,金額53億元,發行總額216億元。其中,5年期利率,刷新公司債發行的歷史新低水準。
除發債利率跌至谷底外,券商主管表示,台電本次首度發行15年期,為過去相當罕見的情況,「2014年中鋼有發過15年公司債,六年多來沒看過有企業發15年債」,券商主管說。
債券商主管指出,公司債爆出發行盛況,主要是台債利率實在很低,此時發行長期債券對企業而言非常划算,「現在1個月期的短期票券利率大概也是0.5%上下吧,台積電5年債利率竟然只有0.52%,就知道台灣殖利率曲線有多平坦、企業發長債有多划算了」,券商主管說。
台電本次發行公司債205億元,是為了因應第七輸變電計畫、大林電廠更新改建計畫、大潭電廠增建燃氣複循環機組發電計畫等。
台積電2月11日經董事會決議,將發行上限600億元無擔保公司債,為近六年多來,首次發行無擔保公司債,將用來擴增產能、備足長期資金。
經濟部官員坦言,台灣電價很低,調降電價恐對節能減碳發展不利。最終結果將交由電價審議會公告。
服務業在這波疫情首當其衝,但台電公告前二月的服務業用電量並未明顯減少。經濟部次長曾文生指出,可能有部分業者即便營運不佳,但仍會如常用電。
外界關注電價審議,經濟部長沈榮津最近曾多次指出,近期受疫情影響油價大幅下跌,占發電成本比重約六成的燃料成本可望降低,也連帶使電價調漲的壓力相對較小,相信最終決議應會符合社會期待。
經濟部官員表示,今年國際油氣價格處在低檔,台電沒有調漲電價的壓力,此外,疫情已對國內工商業帶來營運挑戰,此時調漲也只是增添企業壓力。
經濟部依「公用售電業電價費率計算公式」,每年於4月及10月檢討並進行調整。本次的電價費率審議會今天登場;加上先前已連續三次凍漲,本次電價審議後,將是電價「連四凍」,維持每度2.6253元。
不過,本月16日沈榮津在會見內需型產業業者時,也曾轉述產業界期待水電費能減免,尤其是電價;雖然經濟部認為,疫情期間業者營運減少,須繳納的電費也隨之降低,降電價對紓困力度有限,但仍會將業者意見彙整討論。
台電公布今年1、2月售電量,服務業年增0.25%,工業售電量年增5.7%。從用電看景氣脈動,曾文生解讀,疫情來襲,服務業首當其衝,用電規模下滑,但台灣整體防疫仍完善,產業正常運作,部分產業也受惠轉單效應,使工業用電不減反增。
服務業景氣確實受到疫情一定程度的影響,但今年前二月服務業在疫情衝擊下,用電仍然微增0.25%,與去年幾乎持平;曾文生說明,今年2月適逢閏年多一日工作天,照理來說,多一日將使用電成長1.6%,也就是說,今年服務業用電仍未達以往使用的水準,用電規模確實下滑。
此外,曾文生坦言,即便來客人數不多,但企業、商家「電還是照用」,以至於從用電量、售電量來看,並沒有如同營業額等比的明顯減少;整體疫情衝擊,可等到4月用電狀況會更明朗。
至於工業用電增加,曾文生說,除了轉單效應,也與去年同期因美中貿易戰史製造業生產較低迷有關,基期沒有墊高,再加上台灣防疫機制做得相對完善,製造業今年前二月可能有受惠中國大陸大舉封城停工所移除的轉單,用電量不減反增。
不過,曾文生強調,轉單效應可能只是短期因素,長期的產業發展仍要考量到供應鏈穩定;此外,現在疫情全球大流行,已經不是生產端的疑慮,更可能要面對歐美消費端的衝擊,訂單減少之下,生產、用電也可能會受影響,還須密切觀察。
近期國際油價從1月每桶70元高點一路下跌,9日暴跌崩盤,上周布蘭特原油慘崩逾25%,12日跌至30.95美元,杜拜為31.92美元,有國際機構甚至預測國際油價將下探至每桶20美元。
經濟部本周三(18日)將召開電價審議委員會,決定4月起電價走勢。在國際原油暴跌下,大幅紓解營運壓力,燃料成本占台電營運約6∼7成,但台電用油少、用氣多,天然氣跟隨油價連動會落後約2、3個月。
高層指出,油價可以浮動,但電價宜穩定,短期國際油價受沙俄價格割喉戰影響油價瞬間暴跌,但OPEC油國組織若3月底之後達減產協議,油價可能再度反彈,因此電價宜觀察中長期油價走勢,除油價走跌外,國內疫情及總體經濟等因素考量,高層直言「電價抗漲力道很強」。
財經人士說,國際油價暴跌讓台電虧損大幅縮小,沒有漲價壓力,但過去3年虧損都靠電價平穩機制支撐,若撇開電價平穩基金抑注,台電仍呈現虧損,加上台電帳上仍有累積虧損800億元,即使有盈餘也應優先彌補虧損。據悉,工商界雖對調降電價有期待,但高層認為對電價不宜漲跌頻繁,應暫且觀望油價長期走勢之共識頗高。
知情人士並分析,電價平穩基金僅剩22億,應趁國際能源價格低檔時採取「消峰填谷」,讓電價長期穩定才有助於產業發展,利用降價空間擴充電價平準基金銀彈,未來面對能源價格飆漲時,可以降低電價漲幅,間接穩定物價。
能源專家中央大學講座教授梁啟源則認為,台電今年1至2月虧損68億元,即使燃料成本下降,但去年持續虧損,都由電價平準基金補貼,至今平準基金僅剩22億元,且油價及能源價格處在低點是因疫情影響,僅是短期因素,未來一定會上揚,因此「電價沒有降價空間」。
梁啟源說,雖然產業界現在面臨壓力很大,但藉由降電價來減輕壓力並不是「好的方式」,何況能源轉型正在展開,未來政府估算電價在2025年會比2017年高33%,若以現在2020年還要降電價,未來6年電價的漲幅壓力相當大,因此電價調降不一定有利於未來電價調整。
經濟部即將在3月中召開電價審議委員會,這次會議關鍵在於決定4月開始的新電價。大家可能不知道,從前三次的電價調整來看,我們的電價已經三次沒有調整了。但最近,國際原油價格跌到每桶50多美元,再加上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這麼嚴重,有知情官員透露,從4月開始,我們的電價很可能是「連四凍」,也就是不會再漲了,甚至有機會維持現狀。 不過,現在的電價平穩基金只剩下22.5億元,如果下半年電價面臨調漲壓力,那麼我們可能就沒有足夠的資金來平抑電價了。這讓人很擔心,因為如果電價真的漲起來,對於我們的生活和經濟都會有很大的影響。 對於這個情況,工商團體都鬆了一口氣,因為他們認為現在漲電價會讓全民都很困擾。他們希望政府能聽聽民間的聲音,甚至有團體呼籲今年基本工資都不要調漲。 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賴正鎰表示,電價調整會影響物價,現在台灣正處於疫情期間,觀光業等相關產業損失慘重,如果現在再漲電價,就像是「雪上加霜」。他期望政府能夠因應民間的需求,暫時不要調整電價。 經濟部將於3月中召開「電價費率審議委員會」,決定今年4月起的新電價。由於中美貿易戰去年趨緩,國際油價一度漲到每桶68美元,帶動能源成本上升。但由於新冠肺炎的影響,能源價格最近持續下跌,截至2月下旬,西德州、北海布蘭特及杜拜原油,每桶已跌至50至60美元之間,這讓電價上漲壓力減小。 知情人士透露,由於調整電價會連帶影響物價,現在疫情蔓延,任何事都要以防疫為最優先。近期國內產業與台商回報經濟情勢受疫情影響嚴重,此時不宜再調高電價,加重國人負擔。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台電全年稅前虧損147億元,經濟部決議提撥412億元電價穩定基金挹注台電,讓稅前盈餘達265億元,較2018年盈餘減少35億元,台電累計虧損也降為758億元。經濟部2018~2019年連三次以電價穩定基金彌補台電虧損,2020年初電價平穩基金已見底,僅剩22.5億元。近期國際能源價格下跌,但若未來全球景氣回升,帶動產業復甦,能源需求大增,電價將有上漲壓力,屆時已無銀彈可平抑電價,最終恐仍會反映在民生用電上。
對於電價可能「連四凍」,工商團體幾乎「鬆一口氣」,更指現在漲電價會讓全民困擾,希望政府要傾聽民間聲音,甚至呼籲連今年基本工資都不要調漲。
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賴正鎰表示,電價調整將會影響物價,現在台灣遇上疫情,觀光等相關產業損失慘重,若是現在漲電價是「雪上加霜」,期望政府因應民間需求,暫時不要調整電價。
經濟部將於3月中召開「電價費率審議委員會」,敲定今年4月起的新電價。據了解,由於中美貿易戰於去年趨緩,國際油價一度漲至每桶68美元,帶動能源成本攀高。惟近來因新冠肺炎影響,能源價格持續下跌,截至2月下旬,西德州、北海布蘭特及杜拜原油,每桶已跌至50至60美元之間,讓電價上漲壓力減小。
知情人士透露,由於調整電價會連帶影響物價,目前疫情蔓延,任何事都要以防疫為最優先,且近期國內產業與台商回報經濟情勢受疫情影響嚴峻,此時不宜再調高電價,加重國人負擔。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台電全年稅前虧損147億元,經濟部決議提撥412億元電價穩定基金挹注台電,讓稅前盈餘達265億元,較2018年盈餘減少35億元,台電累計虧損也降為758億元。
經濟部2018∼2019年連三次以電價穩定基金彌補台電虧損,2020年初電價平穩基金已見底,僅剩22.5億元,近期國際能源價格下跌,但若未來全球景氣回升,帶動產業復甦,能源需求大增,電價將有上漲壓力,屆時已無銀彈可平抑電價,最終恐仍會反映在民生用電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