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力(公)公司新聞
近年,全球興起能源轉型風潮,各國紛紛提出發展綠色能源作為潔淨能源的來源。如德國已有33%的電力來自再生能源,且於今年夏天尖峰時段,再生能源發電量更可滿足95%全國用電需求,創下全球再生能源發電新里程碑,也進一步設定目標在2050年前綠能發電佔比達100%。台灣能源98%仰賴進口,提升自主的綠色能源,儼然成為最重要的課題。
新北市作為全國節電量第1名的城市,雖然在能源轉型推動的腳步及創新作為上一直以來領先台灣各縣市,但相較於中央政府投入大量資源的「台南沙崙綠能科學城」,或彰化縣政府宣稱台電公司將投資2,000億元推動風力發電,在缺少中央資源挹注之下,推動綠能發展的確比較辛苦,主要還是以新北市自有資源與在地企業以及市民攜手合作,透過「提升城市能源效率」、「發展多元綠色能源」及「促進綠色能源產業發展」3面向齊推動,共同創造綠色家園。
多項節能亮點
全國節電第一
新北市今年獲得行政院智慧節電計畫全國第一名的肯定,首創多項亮點領先全台各縣市,如新北市是全球第一個將節電議題應用在參與式預算的城市,結合基層由下而上創新各式節電方案,現已有桃園市及高雄市等縣市紛紛跟進。
此外,今年夏天發生多次尖峰供電瓶頸,新北市也是全台第一個針對尖峰用電提出因應措施的縣市,結合各大商場推出尖峰時段購物優惠,鼓勵民眾外出至大賣或百貨公司,降低用電。明年起將推動產業及住宅全面導入智慧電表(AMI)基礎建設及智慧能源管理,改善用電高峰,提升能源使用效用。
五大工業廠區
設置太陽光電
新北市先天日照量不若中南部充足,早自102年起推動民間住宅、廠房及公部門屋頂設置352件共14MW(百萬瓦)以上的太陽光電發電系統。
目前經濟部規劃以鹽灘地及地層下陷不利耕作土地作為推動太陽光電系統設置的主要地域,新北市轄內雖無該類型資源,仍再次突破,走出一條自己的路,明(106)年起將以五大工廠區廠房為主要推動標的,並首創統一標租機制,以加快工廠投入設置太陽光電發電系統的腳步,預計設置容量可達60MW(百萬瓦)以上,年發電量達5,700萬度電。每年可減少約29,600公噸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當於76座大安森林公園1年的碳吸附量。
地熱、波浪能
開發潛在能源
全台淺層地熱資源約有730MWe的發電潛能,整個大屯火山系擁有20餘座火山,佔全台地熱資源7成,約有514 MWe的發電潛能,目前新北市已與工研院簽署共同合作開發,並已完成產能測試報告,預計年發電量達6,850萬度,足以供應新北市金山區及萬里區全部居民約1萬6,000戶1年的用電量,即將於明年辦理地熱發電廠招商作業。
另外,位於新北東北角的三貂角海域更富有全台波浪發電能量密度最高15.93kW/m之潛力,即使非中央主推的綠能政策,新北市政府仍積極尋找合作技術廠商進行開發。
對於能源轉型,新北市以行動替代口號,攜手企業與市民共同讓新北逐步成為全球抗暖城市的典範。
新北市作為全國節電量第1名的城市,雖然在能源轉型推動的腳步及創新作為上一直以來領先台灣各縣市,但相較於中央政府投入大量資源的「台南沙崙綠能科學城」,或彰化縣政府宣稱台電公司將投資2,000億元推動風力發電,在缺少中央資源挹注之下,推動綠能發展的確比較辛苦,主要還是以新北市自有資源與在地企業以及市民攜手合作,透過「提升城市能源效率」、「發展多元綠色能源」及「促進綠色能源產業發展」3面向齊推動,共同創造綠色家園。
多項節能亮點
全國節電第一
新北市今年獲得行政院智慧節電計畫全國第一名的肯定,首創多項亮點領先全台各縣市,如新北市是全球第一個將節電議題應用在參與式預算的城市,結合基層由下而上創新各式節電方案,現已有桃園市及高雄市等縣市紛紛跟進。
此外,今年夏天發生多次尖峰供電瓶頸,新北市也是全台第一個針對尖峰用電提出因應措施的縣市,結合各大商場推出尖峰時段購物優惠,鼓勵民眾外出至大賣或百貨公司,降低用電。明年起將推動產業及住宅全面導入智慧電表(AMI)基礎建設及智慧能源管理,改善用電高峰,提升能源使用效用。
五大工業廠區
設置太陽光電
新北市先天日照量不若中南部充足,早自102年起推動民間住宅、廠房及公部門屋頂設置352件共14MW(百萬瓦)以上的太陽光電發電系統。
目前經濟部規劃以鹽灘地及地層下陷不利耕作土地作為推動太陽光電系統設置的主要地域,新北市轄內雖無該類型資源,仍再次突破,走出一條自己的路,明(106)年起將以五大工廠區廠房為主要推動標的,並首創統一標租機制,以加快工廠投入設置太陽光電發電系統的腳步,預計設置容量可達60MW(百萬瓦)以上,年發電量達5,700萬度電。每年可減少約29,600公噸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當於76座大安森林公園1年的碳吸附量。
地熱、波浪能
開發潛在能源
全台淺層地熱資源約有730MWe的發電潛能,整個大屯火山系擁有20餘座火山,佔全台地熱資源7成,約有514 MWe的發電潛能,目前新北市已與工研院簽署共同合作開發,並已完成產能測試報告,預計年發電量達6,850萬度,足以供應新北市金山區及萬里區全部居民約1萬6,000戶1年的用電量,即將於明年辦理地熱發電廠招商作業。
另外,位於新北東北角的三貂角海域更富有全台波浪發電能量密度最高15.93kW/m之潛力,即使非中央主推的綠能政策,新北市政府仍積極尋找合作技術廠商進行開發。
對於能源轉型,新北市以行動替代口號,攜手企業與市民共同讓新北逐步成為全球抗暖城市的典範。
《台電月刊》648期出刊了!近年氣候變遷、溫室氣體排放問題益趨嚴重,政府已採取溫室氣體減量的改革作為,台電綜合研究所著手進行節能減碳等相關研究。本期封面故事以能源、經濟、環境為主軸,輔以綠能及節能內容,訴說台電公司在能源領域的「寧靜革新」與「前瞻布局」。
今(105)年11月綜研所舉辦「研發試驗業務成果發表會」及「樹林所區綠能生態園區揭牌」兩項活動,提出40多項技術創新研究報告,並宣示將成台電營運管理系統中的領頭羊關鍵角色。
綜研所致力電力、節能、綠能及環保減碳等研究內容,展現出綠能智慧屋、海洋牧場規畫、養藻固碳、碳捕集及封存、大型風力機葉片修復再生、電網創新管理技術等成果,亦擬定至2050年的36項前瞻性的研發重點。
相信往後綜研所必能擔起專業領航的角色,優化台電的營運環境,順利完成能源轉型的浩大工程,為台電及國家能源發展帶來更璀璨亮麗的未來。更多台電月刊精采詳情請到《台電月刊648期》官網(tpcjournal.taipower.com.tw/default/index/index/ver/648)查詢。
今(105)年11月綜研所舉辦「研發試驗業務成果發表會」及「樹林所區綠能生態園區揭牌」兩項活動,提出40多項技術創新研究報告,並宣示將成台電營運管理系統中的領頭羊關鍵角色。
綜研所致力電力、節能、綠能及環保減碳等研究內容,展現出綠能智慧屋、海洋牧場規畫、養藻固碳、碳捕集及封存、大型風力機葉片修復再生、電網創新管理技術等成果,亦擬定至2050年的36項前瞻性的研發重點。
相信往後綜研所必能擔起專業領航的角色,優化台電的營運環境,順利完成能源轉型的浩大工程,為台電及國家能源發展帶來更璀璨亮麗的未來。更多台電月刊精采詳情請到《台電月刊648期》官網(tpcjournal.taipower.com.tw/default/index/index/ver/648)查詢。
國營事業最龐大的「風光計畫」出爐!台電昨(20)日與彰化縣政府簽下綠能合作意向書(MOU),未來10年台電將投入2,000億元,興建兩期離岸風力計畫、一期陸域風電,以及全台最大的太陽光電站。後續如能拿下27區風場開發權,還將加碼1,300億元。
未來可年發31億度電
這項涵蓋風力與太陽光電的綠能開發計畫完成後,將可年發31億度電,供應87萬戶家庭一年用電所需。彰化外海處於東北季風經過的狹道尾端,匯集全台最大風能,全國離岸風場36處中有21處在此,台電董事長朱文成相當重視,昨親自南下與彰化縣長魏明谷簽署這份涵蓋風力與太陽光電的風光計畫。
雙方簽下MOU後,與彰化縣政府成為合作夥伴,台電再生能源處處長陳一成認為「有助於相關計畫與地方的溝通協調、土地取得與審核也可望加快。」
涵蓋離岸及陸域風電
這份計畫涵蓋離岸風電計畫一、二期、陸域風電五期,還有全台最龐大的太陽光電開發計畫。陳一成表示,離岸第一期計畫已經核准,將在彰化縣芳苑鄉西側海域建置22支風機,裝置容量約11萬瓩。二期計畫位在鹿港外海,尚在環評階段,其裝置容量拉高到90萬瓩,這期經費最大,高達1,600億元。
陸域風力方面,台電預計把第五期計畫蓋在彰濱海埔地約8支風力機組,裝置容量1.6萬瓩。
太陽光電明年即可完工
風力之外,台電彰工火力電廠歷經12年爭議環評無法通過,因此台電改規劃在此彰濱工業區崙尾區預定地上建太陽光電第三期計畫,其總面積約134公頃,裝置容量約10萬瓩,經費60億元,此計畫正報經濟部中,預計明年動工,下半年即可完工。
打造再生能源營運中心
風力與太陽光具備後,台電同時在彰濱鹿港打造全國首座「再生能源營運中心」,作為離岸風力集中監控中心及綠能教育研習場地,未來台中港將作為離岸風電大型工程出入基地。
至於另外1,300億元離岸風力三期投資計畫,27號風場是屬於「區段開發」,要到2018年1月才會公告,屆時台電一定會爭取與各方競標。
魏明谷表示,如果台電爭取到27號風場,總投資可達3,300億元,成為彰化縣最大的綠能夥伴。彰化也想成立彰化電力公司,配合政府綠能政策,目標在2030年成為「東方沙烏地阿拉伯」。
未來可年發31億度電
這項涵蓋風力與太陽光電的綠能開發計畫完成後,將可年發31億度電,供應87萬戶家庭一年用電所需。彰化外海處於東北季風經過的狹道尾端,匯集全台最大風能,全國離岸風場36處中有21處在此,台電董事長朱文成相當重視,昨親自南下與彰化縣長魏明谷簽署這份涵蓋風力與太陽光電的風光計畫。
雙方簽下MOU後,與彰化縣政府成為合作夥伴,台電再生能源處處長陳一成認為「有助於相關計畫與地方的溝通協調、土地取得與審核也可望加快。」
涵蓋離岸及陸域風電
這份計畫涵蓋離岸風電計畫一、二期、陸域風電五期,還有全台最龐大的太陽光電開發計畫。陳一成表示,離岸第一期計畫已經核准,將在彰化縣芳苑鄉西側海域建置22支風機,裝置容量約11萬瓩。二期計畫位在鹿港外海,尚在環評階段,其裝置容量拉高到90萬瓩,這期經費最大,高達1,600億元。
陸域風力方面,台電預計把第五期計畫蓋在彰濱海埔地約8支風力機組,裝置容量1.6萬瓩。
太陽光電明年即可完工
風力之外,台電彰工火力電廠歷經12年爭議環評無法通過,因此台電改規劃在此彰濱工業區崙尾區預定地上建太陽光電第三期計畫,其總面積約134公頃,裝置容量約10萬瓩,經費60億元,此計畫正報經濟部中,預計明年動工,下半年即可完工。
打造再生能源營運中心
風力與太陽光具備後,台電同時在彰濱鹿港打造全國首座「再生能源營運中心」,作為離岸風力集中監控中心及綠能教育研習場地,未來台中港將作為離岸風電大型工程出入基地。
至於另外1,300億元離岸風力三期投資計畫,27號風場是屬於「區段開發」,要到2018年1月才會公告,屆時台電一定會爭取與各方競標。
魏明谷表示,如果台電爭取到27號風場,總投資可達3,300億元,成為彰化縣最大的綠能夥伴。彰化也想成立彰化電力公司,配合政府綠能政策,目標在2030年成為「東方沙烏地阿拉伯」。
台電首階段砸下2,000億元在彰化推動綠能計畫,由於政策上會優先採購或限制國產化零組件比例,因此估計有6成約1,200億商機可由國產廠商拿下。
台電主管指出,新政府要推動綠電國產化,因此未來相關的採購會配合此政策。當然,招標要公開進行,但是台電可以在條件中規定要有多少國產化零件比例,以帶動國內產業鏈。
受限國外技術仍然居於領先,台電主管指出,離岸風力發電的海事工程方面,雖然中鋼等急起直追,但這方面商機國內頂多只能拿到4成。另外一塊風機製造,葉片、發電機等國內廠商都有自製能力,約可拿到此採購風機金額的6成。
至於太陽光電方面,台電主管稱,國內廠商在模組、電池、斷流器等硬體與零組件上都很成熟,大體拿下開發商機沒有問題。「合計風力與太陽能,國內廠商可拿下總投資金額的6成生意。」
據悉德國西門子或日本日立兩外商為爭取出線機會,最近已密集拜會上緯、台塑重工、東元、華城、永冠及中鋼結構等廠商,建立產業供應鏈。
據指出,中鋼、東元兩大集團去年合組新能風電出師不利,身兼新能風電董事長的東元集團副會長劉兆凱去年9月雖與荷蘭DARWIND簽署整機技術移轉合約,今年增加簽發電機技術移轉合約,但民進黨立委認為DARWIND已被大陸湘電集團併購,阻擋新能申請參與台電離岸風電示範風場資格。新能風電日前以專案方式從大陸引進1支5MW離岸風機進行防颱測試,國貿局遲遲未予核准,首支國產風力發電因此未上路就夭折。
業者指出,丹麥丹能雖與彰化縣政府簽合作意向書,但丹能是風電運營商,並無建置離岸風機技術,在經濟部主導下,中鋼傾向從德國西門子、日本日立兩家具有建置離岸風機實績廠商擇一,預計年底對外宣布合資成立新公司。為此西門子、日立最近不約而同相繼找上上緯(材料及風機葉片)、永冠(風機鑄件)、東元(發電機及大型馬達)、中鋼(結構塔架)及台塑重工(齒輪)等多家廠商談合作,希望建構台灣離岸風機產業供應鏈。
台電主管指出,新政府要推動綠電國產化,因此未來相關的採購會配合此政策。當然,招標要公開進行,但是台電可以在條件中規定要有多少國產化零件比例,以帶動國內產業鏈。
受限國外技術仍然居於領先,台電主管指出,離岸風力發電的海事工程方面,雖然中鋼等急起直追,但這方面商機國內頂多只能拿到4成。另外一塊風機製造,葉片、發電機等國內廠商都有自製能力,約可拿到此採購風機金額的6成。
至於太陽光電方面,台電主管稱,國內廠商在模組、電池、斷流器等硬體與零組件上都很成熟,大體拿下開發商機沒有問題。「合計風力與太陽能,國內廠商可拿下總投資金額的6成生意。」
據悉德國西門子或日本日立兩外商為爭取出線機會,最近已密集拜會上緯、台塑重工、東元、華城、永冠及中鋼結構等廠商,建立產業供應鏈。
據指出,中鋼、東元兩大集團去年合組新能風電出師不利,身兼新能風電董事長的東元集團副會長劉兆凱去年9月雖與荷蘭DARWIND簽署整機技術移轉合約,今年增加簽發電機技術移轉合約,但民進黨立委認為DARWIND已被大陸湘電集團併購,阻擋新能申請參與台電離岸風電示範風場資格。新能風電日前以專案方式從大陸引進1支5MW離岸風機進行防颱測試,國貿局遲遲未予核准,首支國產風力發電因此未上路就夭折。
業者指出,丹麥丹能雖與彰化縣政府簽合作意向書,但丹能是風電運營商,並無建置離岸風機技術,在經濟部主導下,中鋼傾向從德國西門子、日本日立兩家具有建置離岸風機實績廠商擇一,預計年底對外宣布合資成立新公司。為此西門子、日立最近不約而同相繼找上上緯(材料及風機葉片)、永冠(風機鑄件)、東元(發電機及大型馬達)、中鋼(結構塔架)及台塑重工(齒輪)等多家廠商談合作,希望建構台灣離岸風機產業供應鏈。
拚經濟,新政府將推動新一波擴大投資計畫,台電昨(20)日率先宣布,將在彰化投資2,000億元啟動多項「風光計畫」,未來若能取得彰化外海27號風場,將再加碼1,300億元,合計總投資金額3,300億元。
行政院高層表示,在推動轉型正義後,拚經濟將是新政府接下來的施政重點,為提振經濟成長率,行政院已指示各部會積極盤點交通建設、基礎建設、國營事業投資及國防部的營舍改善工程等,提出擴大投資計畫。
政院高層說,這些投資計畫將透過107年度預算執行,因各部會還在盤點中,總投資金額還不清楚。根據106年度預算案,國營事業及非營業基金新興投資計畫有3,073億元,中央政府總預算中的公共建設支出則有1,869億元,合計4,942億元。以此推估,107年度擴大投資若要更多,合計至少將有5,000億元。
台電董事長朱文成昨天與彰化縣長魏明谷簽署「綠能電力建設」合作意向書,宣示將共同在彰化陸續展開一系列綠能建設,並投資2,000億元啟動多項「風光計畫」。
風光計畫將收一舉三得之效,包括可創造新需求、扶植綠能產業與增加電力供給。目前台電在彰濱崙尾區有134公頃的預定用地,要轉型為綠能營運中心,並在彰化的海埔新生地建置陸域風力發電機組,陸上太陽能光電與風力發電,建置完成後,每年發電量可達31億度,約可供87萬戶家庭一年使用。
魏明谷表示,縣府與台電建立緊密的夥伴關係後,未來要成立「彰化再生能源電力公司」,制定自治條例保障綠能產業,並向中央爭取碳權及碳權認證,打造綠能願景。
台電將運用彰化縣優良地理條件,建造兩期離岸風力發電計畫,第一期計畫在彰化縣芳苑鄉西側海域,規劃裝置容量約11萬瓩的離岸風場,第二期則選定彰化縣線西鄉、鹿港鎮與芳苑鄉等外海,裝置容量約90萬瓩。
行政院高層表示,在推動轉型正義後,拚經濟將是新政府接下來的施政重點,為提振經濟成長率,行政院已指示各部會積極盤點交通建設、基礎建設、國營事業投資及國防部的營舍改善工程等,提出擴大投資計畫。
政院高層說,這些投資計畫將透過107年度預算執行,因各部會還在盤點中,總投資金額還不清楚。根據106年度預算案,國營事業及非營業基金新興投資計畫有3,073億元,中央政府總預算中的公共建設支出則有1,869億元,合計4,942億元。以此推估,107年度擴大投資若要更多,合計至少將有5,000億元。
台電董事長朱文成昨天與彰化縣長魏明谷簽署「綠能電力建設」合作意向書,宣示將共同在彰化陸續展開一系列綠能建設,並投資2,000億元啟動多項「風光計畫」。
風光計畫將收一舉三得之效,包括可創造新需求、扶植綠能產業與增加電力供給。目前台電在彰濱崙尾區有134公頃的預定用地,要轉型為綠能營運中心,並在彰化的海埔新生地建置陸域風力發電機組,陸上太陽能光電與風力發電,建置完成後,每年發電量可達31億度,約可供87萬戶家庭一年使用。
魏明谷表示,縣府與台電建立緊密的夥伴關係後,未來要成立「彰化再生能源電力公司」,制定自治條例保障綠能產業,並向中央爭取碳權及碳權認證,打造綠能願景。
台電將運用彰化縣優良地理條件,建造兩期離岸風力發電計畫,第一期計畫在彰化縣芳苑鄉西側海域,規劃裝置容量約11萬瓩的離岸風場,第二期則選定彰化縣線西鄉、鹿港鎮與芳苑鄉等外海,裝置容量約90萬瓩。
台電擬在彰化投資近3,300億元的「風光計畫」,台電表示,計畫分成兩大期程,首先是2025年前完工的彰化外海離岸風機、彰工火力電廠安裝太陽光電計畫、以及陸域風機等三大投資案;其次是2030年前則擬在彰化外海經營一個離岸風廠。
由於上述四大案投資期程長達10至15年,預算尚須通過立院審查。至於明年優先投資金額多少?台電低調表示,要等立院通過再說。
台電表示,2025年前完工的三個投資計畫,總投資額2,000億元,分別是彰化外海離岸一期工程195億元,預計四年後(2020年)完工,彰化外海離岸二期工程計畫規模則是一期的八倍大,投資額擴大達1,600億元。
彰工火力電廠投資太陽能發電約60億元,計畫已在台電內部通過,明年報立法院進行預算審查通過後動工,計畫共達三年,2019年完工。剩餘的145億元則投入陸域風力發電機投資。至於2030年的離岸風場投資,則待能源局離岸區域開發案通過後,台電將經營一個風廠,總投資約1,300億元。
由於上述四大案投資期程長達10至15年,預算尚須通過立院審查。至於明年優先投資金額多少?台電低調表示,要等立院通過再說。
台電表示,2025年前完工的三個投資計畫,總投資額2,000億元,分別是彰化外海離岸一期工程195億元,預計四年後(2020年)完工,彰化外海離岸二期工程計畫規模則是一期的八倍大,投資額擴大達1,600億元。
彰工火力電廠投資太陽能發電約60億元,計畫已在台電內部通過,明年報立法院進行預算審查通過後動工,計畫共達三年,2019年完工。剩餘的145億元則投入陸域風力發電機投資。至於2030年的離岸風場投資,則待能源局離岸區域開發案通過後,台電將經營一個風廠,總投資約1,300億元。
有變數!立院初審有共識的12歲以下兒童家庭享電費優惠條案,昨(15)日衛福部、內政部紛跳出來打槍「推動有困難」,台電也堅持不能在電價上轉嫁全民負擔。最後立委以評估未周全,保留條文等院會二讀再決定。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原本朝野協商已有共識通過,在《電業法》中增列立委鄭運鵬的獎勵生育條文,減輕民眾育兒經濟負擔,「給予家庭中12歲以下兒童每人一定用電度數減免」。雖優惠金額須待中央核定,但鄭推估台電可能少收48億電費,每戶月省200元以上電費。
但這項優惠支票,昨天卻遭到各部會跳出來打臉。衛福部官員指出,要受補助的小孩子在哪裡?該部手上沒資料。用電量多少,也不是該部負責,直言「實務上推動有困難」。內政部官員則說,僅可提供戶籍資料,至於人口政策屬於國發會統籌辦理。
行政部門無人背書,台電董事長朱文成也持續堅持,認為優惠如不能由政府編預算補助,就是要轉為電價由全民吸收,並不公平。
在場立委眼看這項優惠辦法各部會不支持,且對於要增加成本多少,沒有單位提出精確評估,最後主席黃偉哲裁示初審先予以保留,全文送交院會於二讀時由全體委員討論決定。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原本朝野協商已有共識通過,在《電業法》中增列立委鄭運鵬的獎勵生育條文,減輕民眾育兒經濟負擔,「給予家庭中12歲以下兒童每人一定用電度數減免」。雖優惠金額須待中央核定,但鄭推估台電可能少收48億電費,每戶月省200元以上電費。
但這項優惠支票,昨天卻遭到各部會跳出來打臉。衛福部官員指出,要受補助的小孩子在哪裡?該部手上沒資料。用電量多少,也不是該部負責,直言「實務上推動有困難」。內政部官員則說,僅可提供戶籍資料,至於人口政策屬於國發會統籌辦理。
行政部門無人背書,台電董事長朱文成也持續堅持,認為優惠如不能由政府編預算補助,就是要轉為電價由全民吸收,並不公平。
在場立委眼看這項優惠辦法各部會不支持,且對於要增加成本多少,沒有單位提出精確評估,最後主席黃偉哲裁示初審先予以保留,全文送交院會於二讀時由全體委員討論決定。
家有兒童電費可減免了!立法院昨(14)日進行《電業法》逐條審查,委員會朝野協商通過「家有12歲以下兒童可減免電費」優惠條文。實際減免度數與金額未來由中央主管機關訂定,立委鄭運鵬粗估符合資格家庭每年累積可省電費達48億元,平均每戶月省200元以上。
不過這筆錢卻可能須由「全民埋單」。台電董事長朱文成回應,還沒有詳細估可能負擔金額,希望這筆錢是由政府編列預算。
為了鼓勵生育,日前鄭運鵬提出「為減輕育兒負擔,電業供給使用之家庭用電,應給予家庭12歲以下兒童每人一定度數減免」的《電業法》增修條文。原本被認為是「鬧劇一場」,經濟部、台電認為窒礙難行,沒想到昨天初審協商時,不分朝野立委無人阻擋,最後一路順利過關。
鄭運鵬昨天出席委員會為政策辯護,認為條文中有明定優惠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訂定,每5年檢討一次。「到時如認為不再需要(獎勵生育),可以再取消。」
鄭運鵬先前評估,全台有245萬多名12歲以下兒童,每戶每月平均用電310度,以每度電適用最低級距1.63元來說,每戶有機會省下200元以上,台電因此會少收48億元電費。
鄭運鵬認為台電可將這筆錢明列由用電大戶分擔。經濟委員會召委管碧玲則指出,依據草案53條規定,減收電費得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編列預算,但並非強制,如政府未編,就是由台電吸收。
台電主管則抱怨,鄭運鵬說可以由大戶多付錢分擔,實務上台電根本無法向用電大戶收取。每年台電花在社福機構、離島、學校與公用事業的補貼約60億元,現在又要增加兒童用電優惠,實在是不公平。(相關新聞見A4)
不過這筆錢卻可能須由「全民埋單」。台電董事長朱文成回應,還沒有詳細估可能負擔金額,希望這筆錢是由政府編列預算。
為了鼓勵生育,日前鄭運鵬提出「為減輕育兒負擔,電業供給使用之家庭用電,應給予家庭12歲以下兒童每人一定度數減免」的《電業法》增修條文。原本被認為是「鬧劇一場」,經濟部、台電認為窒礙難行,沒想到昨天初審協商時,不分朝野立委無人阻擋,最後一路順利過關。
鄭運鵬昨天出席委員會為政策辯護,認為條文中有明定優惠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訂定,每5年檢討一次。「到時如認為不再需要(獎勵生育),可以再取消。」
鄭運鵬先前評估,全台有245萬多名12歲以下兒童,每戶每月平均用電310度,以每度電適用最低級距1.63元來說,每戶有機會省下200元以上,台電因此會少收48億元電費。
鄭運鵬認為台電可將這筆錢明列由用電大戶分擔。經濟委員會召委管碧玲則指出,依據草案53條規定,減收電費得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編列預算,但並非強制,如政府未編,就是由台電吸收。
台電主管則抱怨,鄭運鵬說可以由大戶多付錢分擔,實務上台電根本無法向用電大戶收取。每年台電花在社福機構、離島、學校與公用事業的補貼約60億元,現在又要增加兒童用電優惠,實在是不公平。(相關新聞見A4)
總是在颱風天,民眾放颱風假之際,需派出大量維修人員搶修電力的台電,面對一例一休上路,即要為輪值人員多付3億元加班費。因應休假正常化,月底將向董事會報告,在例行性增補人力外,另外多增加晉用300人到400人。但台電主管指出,一定會配合落實《勞基法》新制規定。
台電總員額約2.6萬人,台電人力主管說,目前需輪值人力在5,000人左右,明年因為休息日上班須增加的加班費約3億。原本估算如果7天國定假日不取消,還要多付2億元,現在可以省下這筆人事費用。
但台電主管坦言,給加班費畢竟不是常態,因此近期統整各廠輪值人力需求,包括電廠運轉人員、線路維修人員、客服人員在內,因一例一休約需多增用300到400人。
台電將在月底呈報董事會,然後明年向經濟部提報,希望能在每年的職員、工員招考中,增加招募人數。
台電總員額約2.6萬人,台電人力主管說,目前需輪值人力在5,000人左右,明年因為休息日上班須增加的加班費約3億。原本估算如果7天國定假日不取消,還要多付2億元,現在可以省下這筆人事費用。
但台電主管坦言,給加班費畢竟不是常態,因此近期統整各廠輪值人力需求,包括電廠運轉人員、線路維修人員、客服人員在內,因一例一休約需多增用300到400人。
台電將在月底呈報董事會,然後明年向經濟部提報,希望能在每年的職員、工員招考中,增加招募人數。
擔憂2025年非核家園目標遭影響,立法院昨(8)日對中油第三接受站第1期工程能否如期在2023年完工表達憂慮,中油新任董事長陳金德表示,目前正向工業局與環保署提出復工申請,預計明年8月可復工。他強調會全力以赴,但也坦言能否如期完工,「挑戰很大」。
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預計分2期興建,第1期投資608億元,預計在2023年建置1年300萬噸的天然氣營運量,第2期也是300萬噸,要視第1期執行狀況再決定如何進行。
民進黨立委陳明文等人昨天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提案,指出第1期計畫能否如期於2023年完成,攸關2025年非核家園能否落實,但是目前建置進度卻出現延滯,恐危及新政府的非核政策,要求中油提出書面檢討報告。
陳金德表示,日前董事會已通過22.8億元併購東鼎液化瓦斯,併購案目前送公平會審議,通過後即可取得其觀塘工業港區土地。
屆時工程將分2部分進行,一是工業區復工,會向工業局提出工業區環境監測計畫復工申請。
工業港方面,他說,中油正與工業局、環保署協商中,需確認當初是否有實質動工。若有就可復工,若沒有,後續可能有提環境差異分析問題。「但當初有施工告示,也有明示動工,我們認為已是實質動工。」
如一切順利,中油開發計畫預計明年4月決標、8月動工,力拚2023年完成供應台電大潭7到10號機組,共225萬噸的天然氣發電需求,(其餘75萬噸,則轉給工業與民生)。陳金德雖然強調會全力以赴,但是也坦言能否如期,「挑戰很大」。
去年台電整體燃氣機組發電占總發電量35%。一整年天然氣用量約890萬公噸,占全台用氣量62.7%,民營燃氣電廠(IPP)占17.6%,合計天然氣8成用在發電。
經濟部預估,到2025年燃氣發電占比提升到50%,屆時全台每年天然氣量需求量約2000萬噸,比現在1400萬噸高出不少,因此第三接收站的能否上路非常重要!
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預計分2期興建,第1期投資608億元,預計在2023年建置1年300萬噸的天然氣營運量,第2期也是300萬噸,要視第1期執行狀況再決定如何進行。
民進黨立委陳明文等人昨天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提案,指出第1期計畫能否如期於2023年完成,攸關2025年非核家園能否落實,但是目前建置進度卻出現延滯,恐危及新政府的非核政策,要求中油提出書面檢討報告。
陳金德表示,日前董事會已通過22.8億元併購東鼎液化瓦斯,併購案目前送公平會審議,通過後即可取得其觀塘工業港區土地。
屆時工程將分2部分進行,一是工業區復工,會向工業局提出工業區環境監測計畫復工申請。
工業港方面,他說,中油正與工業局、環保署協商中,需確認當初是否有實質動工。若有就可復工,若沒有,後續可能有提環境差異分析問題。「但當初有施工告示,也有明示動工,我們認為已是實質動工。」
如一切順利,中油開發計畫預計明年4月決標、8月動工,力拚2023年完成供應台電大潭7到10號機組,共225萬噸的天然氣發電需求,(其餘75萬噸,則轉給工業與民生)。陳金德雖然強調會全力以赴,但是也坦言能否如期,「挑戰很大」。
去年台電整體燃氣機組發電占總發電量35%。一整年天然氣用量約890萬公噸,占全台用氣量62.7%,民營燃氣電廠(IPP)占17.6%,合計天然氣8成用在發電。
經濟部預估,到2025年燃氣發電占比提升到50%,屆時全台每年天然氣量需求量約2000萬噸,比現在1400萬噸高出不少,因此第三接收站的能否上路非常重要!
廢核燃料棒改室內貯存,全民每年將多付600元電費!台電昨公告,提列三座核電廠核廢改「室內貯存」費用近282億到核能後端基金,加上明年還要認列29億核燃料棒損失,總計311億將吃掉今明兩年部分超額盈餘。這些須反映在電價調整上,每戶為此一年電費要多花600元。
核一廠蓋好的第一期戶外乾式貯存場,遲遲無法啟用,今年9月原能會考量外界憂慮風化等輻射外洩問題,要台電將之後第二期乾式貯存改為室內,如此一來,等於三座核能電廠以後的高放射性廢核燃料棒,都要改建室內乾式倉庫存放。
台電專業總工程師林德福說,由於這是屬於長時間的中期存放,所以室內建物要很堅固耐震,成本自然比戶外貯存高很多。估算後3座核電廠改室內,每座成本要多出100億左右。
台電因為是公開發行公司,因此昨天發出重大訊息,依據國際會計準則,於本年度補列除役成本負債準備311.63億。其中反應器內核燃料資產29.7億元,核能發電後端處置費用281.93億元。
台電解釋,將近282億因今年就要提撥到核能後端營運基金,需列入今年度損益中。原本台電今年10月底為止賺了有632億盈餘,等於需扣掉,就剩下350億。另外29.7億費用,會等明年反應爐內的燃料棒退出,才會認列。
由於台電盈餘扣掉法定目標數後,剩下的會打入「電價平準基金」,供作電價調整平抑之用。現在提撥金額大減,等於以後要從每戶電費攤提。311億攤提在一整年電價上,每度多出0.15元,一戶家庭年增600元電費買單。
目前由經濟部掌管的核能後端基金,帳上有2,800億,是從核電每度提撥0.171元而來,做為未來核電廠除役後的整理與儲存費用。那為何311億不能分年編列?減輕負擔。林德福解釋,依照國際會計準則,須採「一次性認列」,是照規定來做。
核一廠蓋好的第一期戶外乾式貯存場,遲遲無法啟用,今年9月原能會考量外界憂慮風化等輻射外洩問題,要台電將之後第二期乾式貯存改為室內,如此一來,等於三座核能電廠以後的高放射性廢核燃料棒,都要改建室內乾式倉庫存放。
台電專業總工程師林德福說,由於這是屬於長時間的中期存放,所以室內建物要很堅固耐震,成本自然比戶外貯存高很多。估算後3座核電廠改室內,每座成本要多出100億左右。
台電因為是公開發行公司,因此昨天發出重大訊息,依據國際會計準則,於本年度補列除役成本負債準備311.63億。其中反應器內核燃料資產29.7億元,核能發電後端處置費用281.93億元。
台電解釋,將近282億因今年就要提撥到核能後端營運基金,需列入今年度損益中。原本台電今年10月底為止賺了有632億盈餘,等於需扣掉,就剩下350億。另外29.7億費用,會等明年反應爐內的燃料棒退出,才會認列。
由於台電盈餘扣掉法定目標數後,剩下的會打入「電價平準基金」,供作電價調整平抑之用。現在提撥金額大減,等於以後要從每戶電費攤提。311億攤提在一整年電價上,每度多出0.15元,一戶家庭年增600元電費買單。
目前由經濟部掌管的核能後端基金,帳上有2,800億,是從核電每度提撥0.171元而來,做為未來核電廠除役後的整理與儲存費用。那為何311億不能分年編列?減輕負擔。林德福解釋,依照國際會計準則,須採「一次性認列」,是照規定來做。
攸關未來電力開放的《電業法》送進立院後昨召開首場公聽會,出席的正反藍綠學者立場不同,有的批政院版被「台電綁架」,有的罵「不相信電價不漲」,共同點是一致呼籲立法院不予審查,將現行草案退回行政院。該法案能否在本會期過關蒙上陰影,但經濟部長李世光不放棄:「努力看看」。
《電業法》修法原要將台電的發、輸配、售電拆解,開放民間參與,走向電力市場自由化,但因面對台電工會反彈,外界也有圖利財團、電價大漲的憂慮,因此10月政院版縮小改革規模,第一階段「綠電先行」,只開放再生能源可以直供或經台電代輸給用電戶,民間可設立火力電廠,但不能直接賣電給用戶,要到第二階段才能自由競爭。而台電則在6到9年內轉形成控股公司,下轄發電與輸配電兩大公司,仍可以集團方式運作。
對於改變層面縮小,一向強力監督台電的台北大學經濟系教授王塗發昨嘆:「心情很沉重」。接著不客氣地批評電業法草案是「被台電綁架」,是為了形式而做的假改革,他呼籲立法院把草案退回行政院,等真正可落實自由化才予以審查。清大科技法律研究所教授高銘志則說支持政院版,但也批這樣的修法版本「等於沒修」。
國民黨智庫國家政策基金會研究員唐慧琳同樣不滿這部《電業法》,認為是「不完善,不要急於推出。」草案說6到9年內台電成立控股公司,問題是目前沒有足夠法源推動控股,法源不足就急於分割。她指出電力自由化應是完全競爭市場,但電業法只管零售價不管批發價,這樣哪叫電業自由化,「說電價不會漲,你相信嗎?」
相對學者砲轟,台電工會這次倒是挺《政院版》,來自澎湖的台電常務理事蕭鉉鐘表示「勉為其難接受」,還脫口說出「我們跟能源局是一國的,請多多照顧。」語畢引來台下笑聲。這點也讓王塗發宛如抓到把柄,批政府很清楚一家綜合電業獨佔是現在台灣電力問題所在。「但卻忌憚台電抗爭,不敢動台電。」
面對政府壓寶綠能捨核電輕燃煤,唐慧琳則嗆:「現在就把基載電力全廢掉,是負責任的政府嗎!」再生能源發展協會理事長高如萍則出面為太陽光電間歇不穩辯護,指出如果只有10片太陽能板,當然一片雲飄過來就無法發電,但以後裝置量大就不會有這種情形發生。
經濟部能源局長林全能最後說,電業市場現在只有一個交流道,修法是希望多開幾個交流道,讓友善再生能源能上大道,直供代輸。「說要完全自由化,國外也是逐步修法。」
立法院下周一將再召開第二場電業法公聽會,聽取產官學界意見,之後經濟委員會正式展開逐條審議,但時間尚未排定。面對各界意見分歧,本會期過關難度大,李世光倒是不放棄,強調要再努力看看。
《電業法》修法原要將台電的發、輸配、售電拆解,開放民間參與,走向電力市場自由化,但因面對台電工會反彈,外界也有圖利財團、電價大漲的憂慮,因此10月政院版縮小改革規模,第一階段「綠電先行」,只開放再生能源可以直供或經台電代輸給用電戶,民間可設立火力電廠,但不能直接賣電給用戶,要到第二階段才能自由競爭。而台電則在6到9年內轉形成控股公司,下轄發電與輸配電兩大公司,仍可以集團方式運作。
對於改變層面縮小,一向強力監督台電的台北大學經濟系教授王塗發昨嘆:「心情很沉重」。接著不客氣地批評電業法草案是「被台電綁架」,是為了形式而做的假改革,他呼籲立法院把草案退回行政院,等真正可落實自由化才予以審查。清大科技法律研究所教授高銘志則說支持政院版,但也批這樣的修法版本「等於沒修」。
國民黨智庫國家政策基金會研究員唐慧琳同樣不滿這部《電業法》,認為是「不完善,不要急於推出。」草案說6到9年內台電成立控股公司,問題是目前沒有足夠法源推動控股,法源不足就急於分割。她指出電力自由化應是完全競爭市場,但電業法只管零售價不管批發價,這樣哪叫電業自由化,「說電價不會漲,你相信嗎?」
相對學者砲轟,台電工會這次倒是挺《政院版》,來自澎湖的台電常務理事蕭鉉鐘表示「勉為其難接受」,還脫口說出「我們跟能源局是一國的,請多多照顧。」語畢引來台下笑聲。這點也讓王塗發宛如抓到把柄,批政府很清楚一家綜合電業獨佔是現在台灣電力問題所在。「但卻忌憚台電抗爭,不敢動台電。」
面對政府壓寶綠能捨核電輕燃煤,唐慧琳則嗆:「現在就把基載電力全廢掉,是負責任的政府嗎!」再生能源發展協會理事長高如萍則出面為太陽光電間歇不穩辯護,指出如果只有10片太陽能板,當然一片雲飄過來就無法發電,但以後裝置量大就不會有這種情形發生。
經濟部能源局長林全能最後說,電業市場現在只有一個交流道,修法是希望多開幾個交流道,讓友善再生能源能上大道,直供代輸。「說要完全自由化,國外也是逐步修法。」
立法院下周一將再召開第二場電業法公聽會,聽取產官學界意見,之後經濟委員會正式展開逐條審議,但時間尚未排定。面對各界意見分歧,本會期過關難度大,李世光倒是不放棄,強調要再努力看看。
經濟部昨在《電業法》公聽會表示,未來電力自由市場的電力管制機關擬由能源局兼任,但其僅三級機關位階與台電上級角色,引來學者直批有「監守自盜、利益衝突」問題。
未來電力市場不再只有國營事業台電一家,供電秩序與電價合理需要監理單位把關。先前經濟部公布下面會有電價費率、電力可靠度與電業調解三個臨時委員會,負責電價、穩定與台電與民營電廠爭端調處。但是最重要的電業管制機關設在哪裡,並沒有明確的交代。
雲林科大法律研究所所長蔡岳勳昨在會上呼籲,「是否有強而有力電業管制機構」是電業自由化成功關鍵,功能強不強、獨立性夠不夠,攸關自由化後會不會崩盤。
對此,能源局局長林全能回應,初步應該會由能源局來兼任電力監理機構,負責研析5到15年的電力需求、掌握電力多寡供需、電力調度、監理台電等。近期會先增加89名人力,負責增加的業務。
這點讓昨天未出席,但關心公聽會進度的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王京明大不認同,指能源局自己是台電主管機關,現在兼任具有裁判性質的準司法單位,會有「監守自盜、利益衝突」問題。
他直接挑明問,電力監理機關不可偏向買方或賣方,那如果現在台電與民營電廠發生爭議,能源局要站在哪一方?「電力監理機關應要獨立成二級單位,退而求其次,設在公平會、監察院下,都比由能源局兼任好。」
國家政策研究會研究員唐慧琳也懷疑,現行電業法中的管制機關規劃就是一個「黑箱」,全民能否監督是問題。
但經濟部長李世光並無退讓,強調會先運作看看,不會再把監理機構位階「提升」。
未來電力市場不再只有國營事業台電一家,供電秩序與電價合理需要監理單位把關。先前經濟部公布下面會有電價費率、電力可靠度與電業調解三個臨時委員會,負責電價、穩定與台電與民營電廠爭端調處。但是最重要的電業管制機關設在哪裡,並沒有明確的交代。
雲林科大法律研究所所長蔡岳勳昨在會上呼籲,「是否有強而有力電業管制機構」是電業自由化成功關鍵,功能強不強、獨立性夠不夠,攸關自由化後會不會崩盤。
對此,能源局局長林全能回應,初步應該會由能源局來兼任電力監理機構,負責研析5到15年的電力需求、掌握電力多寡供需、電力調度、監理台電等。近期會先增加89名人力,負責增加的業務。
這點讓昨天未出席,但關心公聽會進度的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王京明大不認同,指能源局自己是台電主管機關,現在兼任具有裁判性質的準司法單位,會有「監守自盜、利益衝突」問題。
他直接挑明問,電力監理機關不可偏向買方或賣方,那如果現在台電與民營電廠發生爭議,能源局要站在哪一方?「電力監理機關應要獨立成二級單位,退而求其次,設在公平會、監察院下,都比由能源局兼任好。」
國家政策研究會研究員唐慧琳也懷疑,現行電業法中的管制機關規劃就是一個「黑箱」,全民能否監督是問題。
但經濟部長李世光並無退讓,強調會先運作看看,不會再把監理機構位階「提升」。
核二廠一號機昨(30)日凌晨1時停機解聯歲修,由於燃料池已無多餘空間,用過燃料棒只能繼續存放於反應爐內;若原能會否決台電申請的「裝載池改裝案」,核二廠一號機等同提前除役,而昨天凌晨將是運轉33年半的機組最後一次發電。
原能會核能管制處副處長李綺思昨天表示,台電8月就送來申請案,審查時間預估要九個月,明年5月審查結果才會出爐,若安全,就會允許台電核二廠的裝載池改裝,核二廠一號機將可運作至2021年。不過,即使同意核二廠裝載池改裝,屆時核二廠一號機是否要重啟,要由經濟部來決定。
核二廠一號機是國內發電量最大的核電機組之一,台電官網指出,核二廠一號機平常發電量約979.5百萬瓩,約占備轉3.5%。核二廠一號機燃料池已放滿用過核燃料棒,本次歲修應退出180束燃料棒,但燃料池已無空間。台電向原能會申請裝載池改裝案,擬增加格架以延伸燃料池的空間,若審核通過,可多放440束燃料棒。
台電核能發言人林德福表示,原能會若審核通過裝載池改裝案,尚需兩個半月施工期,核二廠一號機最快明年7月中才能重啟發電;但如果原能會否決此案,核二廠一機形同提前除役,終結33年半的發電壽命。
核二廠1974年開始建廠,一號機1981年12月28日啟用,二號機1983年3月15日運轉,機組裝置容量各98.5萬瓩,原預定於2021年與2023年除役;目前二號機因未經立法院同意重啟而停機中。
今年最缺電的是5月31日,備轉容量率1.64%創下歷史新低,由於核二廠一號機極可能無法在明年初夏供電,台電將核一廠二號機延後歲修一個月因應。
原能會核能管制處副處長李綺思昨天表示,台電8月就送來申請案,審查時間預估要九個月,明年5月審查結果才會出爐,若安全,就會允許台電核二廠的裝載池改裝,核二廠一號機將可運作至2021年。不過,即使同意核二廠裝載池改裝,屆時核二廠一號機是否要重啟,要由經濟部來決定。
核二廠一號機是國內發電量最大的核電機組之一,台電官網指出,核二廠一號機平常發電量約979.5百萬瓩,約占備轉3.5%。核二廠一號機燃料池已放滿用過核燃料棒,本次歲修應退出180束燃料棒,但燃料池已無空間。台電向原能會申請裝載池改裝案,擬增加格架以延伸燃料池的空間,若審核通過,可多放440束燃料棒。
台電核能發言人林德福表示,原能會若審核通過裝載池改裝案,尚需兩個半月施工期,核二廠一號機最快明年7月中才能重啟發電;但如果原能會否決此案,核二廠一機形同提前除役,終結33年半的發電壽命。
核二廠1974年開始建廠,一號機1981年12月28日啟用,二號機1983年3月15日運轉,機組裝置容量各98.5萬瓩,原預定於2021年與2023年除役;目前二號機因未經立法院同意重啟而停機中。
今年最缺電的是5月31日,備轉容量率1.64%創下歷史新低,由於核二廠一號機極可能無法在明年初夏供電,台電將核一廠二號機延後歲修一個月因應。
核一廠二號機、核二廠一號機因燃料池滿載無法啟用,明年無法在夏天供電,合計短缺的裝置容量達162.1萬瓩;而進行更新工程的林口電廠,預計明年4月,兩部機組可同時滿載發電,增加80萬瓩供電能力,加上試運轉的通霄電廠一號機,可望補上兩部核能機組的電力缺口。
台電表示,通霄電廠有50年歷史,目前更新工程進行中,新一號機已在今年10月1日開始試運轉,裝置容量89.26萬瓩;加上林口電廠二號機80萬瓩,扣除兩部明年停機的核電機組,可發電量甚至還可多出7.16萬瓩。
林口電廠最早為燃油電廠,石油危機後改為油煤兩用;服役47年後,2014年9月2日解聯除役,並進行更新工程;原先兩部裝置容量各30萬瓩,改建為三部各80萬瓩。
台電表示,通霄電廠有50年歷史,目前更新工程進行中,新一號機已在今年10月1日開始試運轉,裝置容量89.26萬瓩;加上林口電廠二號機80萬瓩,扣除兩部明年停機的核電機組,可發電量甚至還可多出7.16萬瓩。
林口電廠最早為燃油電廠,石油危機後改為油煤兩用;服役47年後,2014年9月2日解聯除役,並進行更新工程;原先兩部裝置容量各30萬瓩,改建為三部各80萬瓩。
大同首度採用輕量化太陽能模組、加裝PM2.5監控系統,取得台北市民國105年公有房地提供設置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北區標案,昨(30)日簽約,預計明年底完成,建置容量為4MW,年發電量425萬度,發電收入年增2,333萬餘元,明年總建置容量從今年45MW提高至70MW。
台北市副市長林欽榮、產業發展局長林崇傑指出,台北市政府配合新政府推動非核家園,朝2025年太陽光電裝置容量從原8.7GW提高至20GW目標邁進,由於北部發電不如南部,北市府與經濟部、能源局討論,台電同意躉售電價加成15%、使用高性能模組還可再加成6%,台電每度電收購價格5.49元,保證收購20年,台北市政府遂訂定「105年度台北市公有房地提供設置太陽光電發電設備使用案」,分成南北區兩標案,北區建置容量4MW、南區2MW,預計明年底完工發電,售電回饋率10.7%,台北市政府市庫每年歲入可增加200萬元。
大同總經理林郭文艷指出,台北市有房舍屋頂建置太陽光電發電系統標案,採取有利標,大同採用集團企業綠能及同昱能源最新開發的輕量化太陽能模組,重量只有傳統太陽能模組的一半,並取得台灣、大陸、美國及日本專利,可融入建材,也適用在建築物外牆,不會反光,還加裝PM2.5監測系統,可隨時掌控發電及空氣品質現況。
林郭文艷指出,台北市政府台北市有房舍屋頂建置太陽光電發電系統標案,是北市府繼福德復育公園之後,最大的太陽能案場,大同也會參與南區市有房舍太陽光電發電系統投標。大同集團還會陸續參與各縣市政府公有房舍屋頂建置太陽光電發電系統標案,大同負責太陽光電發電系統整合,替綠能的太陽能晶片產能、同昱模組找出海口,希望帶動其他太陽光電發電系統採用綠能太陽能晶片,大同明年發電總建置容量從今年45MW提高至70MW,成長超過50%。海外最近以中東市場比較有實績。
台北市副市長林欽榮、產業發展局長林崇傑指出,台北市政府配合新政府推動非核家園,朝2025年太陽光電裝置容量從原8.7GW提高至20GW目標邁進,由於北部發電不如南部,北市府與經濟部、能源局討論,台電同意躉售電價加成15%、使用高性能模組還可再加成6%,台電每度電收購價格5.49元,保證收購20年,台北市政府遂訂定「105年度台北市公有房地提供設置太陽光電發電設備使用案」,分成南北區兩標案,北區建置容量4MW、南區2MW,預計明年底完工發電,售電回饋率10.7%,台北市政府市庫每年歲入可增加200萬元。
大同總經理林郭文艷指出,台北市有房舍屋頂建置太陽光電發電系統標案,採取有利標,大同採用集團企業綠能及同昱能源最新開發的輕量化太陽能模組,重量只有傳統太陽能模組的一半,並取得台灣、大陸、美國及日本專利,可融入建材,也適用在建築物外牆,不會反光,還加裝PM2.5監測系統,可隨時掌控發電及空氣品質現況。
林郭文艷指出,台北市政府台北市有房舍屋頂建置太陽光電發電系統標案,是北市府繼福德復育公園之後,最大的太陽能案場,大同也會參與南區市有房舍太陽光電發電系統投標。大同集團還會陸續參與各縣市政府公有房舍屋頂建置太陽光電發電系統標案,大同負責太陽光電發電系統整合,替綠能的太陽能晶片產能、同昱模組找出海口,希望帶動其他太陽光電發電系統採用綠能太陽能晶片,大同明年發電總建置容量從今年45MW提高至70MW,成長超過50%。海外最近以中東市場比較有實績。
台灣正在尋求能源轉型之際,經濟部兩大國營事業台電與台水,宣布攜手搶進水上太陽光電!昨(29)日由台水總經理胡南澤與台電總經理鍾炳利代表簽署「興建太陽光電合作意向書」,將攜手開創綠能新紀元。未來將由台水盤點現有建物屋頂、土地及水庫水域,由台電針對可否設置太陽光電設施進行可行性研究。
台電總經理鍾炳利表示,台電除投入風力、太陽光電等綠能,不過陸域廠址取得愈來愈困難,因此也積極向水域方面尋求開發契機,而「台水掌管全台多處水庫水域,正是台電所需要的場域。」
鍾炳利進一步表示,台電與台水合作計畫,將把台水給水廠變身為太陽光電站,於各給水廠內淨水池上方設置地面型太陽光電;此外,雙方盤點評估設置水上太陽光電,這也是台電公司發展光電,首次「從陸域走入水域」,讓水庫發光!
台電自2008年起推出太陽光電第1期計畫,在台中龍井等地興建地面型太陽光電站以來,至今已規畫5期計畫,包括光電2期針對台電自有屋頂、3期於彰濱工業區、4期於台南鹽灘地,及5期發展水上光電。
台水總經理胡南澤表示,台水已規劃提供中南部14處淨水場,包括豐原、鯉魚潭給水廠、彰化、和美、彰濱給水廠、斗六湖山、林內淨水廠、嘉義水上、公園清水池、高雄拷潭、翁公園淨水廠等,由台電租用並投資建置地面型太陽光電,總裝置容量約10至15MW,預估每年供電量可達2,100萬度,可供約5,800戶家停用電,年減1.1萬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台電總經理鍾炳利表示,台電除投入風力、太陽光電等綠能,不過陸域廠址取得愈來愈困難,因此也積極向水域方面尋求開發契機,而「台水掌管全台多處水庫水域,正是台電所需要的場域。」
鍾炳利進一步表示,台電與台水合作計畫,將把台水給水廠變身為太陽光電站,於各給水廠內淨水池上方設置地面型太陽光電;此外,雙方盤點評估設置水上太陽光電,這也是台電公司發展光電,首次「從陸域走入水域」,讓水庫發光!
台電自2008年起推出太陽光電第1期計畫,在台中龍井等地興建地面型太陽光電站以來,至今已規畫5期計畫,包括光電2期針對台電自有屋頂、3期於彰濱工業區、4期於台南鹽灘地,及5期發展水上光電。
台水總經理胡南澤表示,台水已規劃提供中南部14處淨水場,包括豐原、鯉魚潭給水廠、彰化、和美、彰濱給水廠、斗六湖山、林內淨水廠、嘉義水上、公園清水池、高雄拷潭、翁公園淨水廠等,由台電租用並投資建置地面型太陽光電,總裝置容量約10至15MW,預估每年供電量可達2,100萬度,可供約5,800戶家停用電,年減1.1萬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國營事業拚水面太陽能商機!台電與台灣自來水明(29)日將攜手簽下MOU(備忘錄),攜手在嘉義蘭潭、高雄澄清湖兩水庫打造國營事業首批水面漂浮型太陽光電。此外,也會在中部以南的淨水場RC屋頂上設地面型太陽光電,合計總經費10億元。台糖也正評估是否在自己的尖山埤水庫設置水面型太陽光電設備。
行政院國發會盤點完成各部會、國營事業、法人,及學校等單位,共計2,547棟建築屋頂,總面積260萬平方公尺,可設置太陽光電,希望至民國107年6月可完成60MW(百萬瓦)太陽光電建置案,業界粗估可帶動商機高達30多億元。
另外,經濟部能源局預定本月30日在長榮海事博物館,也將舉辦太陽光電場址招租說明會,鼓勵業者租用並投資建置太陽光電。據了解,包括友達、茂迪,及台達電等10多家業者已表達參與的興趣。
台電總經理鍾炳利與台水總經理胡南澤,於29日在台水公司共同簽署合作意向書,台水計畫先提供旗下嘉義蘭潭及高雄澄清湖等2座水庫,由台電租用並建置水面型太陽光電,總裝置容量5MW,投資額共計3億∼4億元。
另台水也提供轄下中南部自來水淨水場,包括豐原、彰化,及湖山等9處淨水場,由台電租用並投資建置地面型的太陽光電,總裝置容量10MW,台電計畫投資5億∼6億元。至於雙方的太陽光電合作案,未來還可能再擴大。
台電再生能源處指出,台電與台水合作的太陽光電建置完工後,1年供電量達2,100萬度,不僅可供應約5,800戶電力使用,且1年也可減少二氧化碳(CO2)排放量約1.1萬噸。
此外,台電本身也完成盤點旗下營業處、電廠及營業所等場所的屋頂,共計75處,可設置太陽光電,而建置案正在規畫中;另台電的七股鹽地及彰工3期,也可建置地面型的太陽光電。其中,七股鹽地的裝置容量為4.2MW,粗估投資金額2.3億元以上;彰工3期裝置容量約100MW,粗估投資金額達55億元。
經濟部能源局能源技術組長蘇金勝表示,未來2年(今年7月至2018年6月)太陽光電建置計畫,該局目前已開始推動場地招租先期作業。蘇金勝說,台灣累計至今年10月底止的太陽光電總裝置容量980MW,預估至今年底可達1GW,至2025年太陽光電累計裝置容量目標,可達20GW。
行政院國發會盤點完成各部會、國營事業、法人,及學校等單位,共計2,547棟建築屋頂,總面積260萬平方公尺,可設置太陽光電,希望至民國107年6月可完成60MW(百萬瓦)太陽光電建置案,業界粗估可帶動商機高達30多億元。
另外,經濟部能源局預定本月30日在長榮海事博物館,也將舉辦太陽光電場址招租說明會,鼓勵業者租用並投資建置太陽光電。據了解,包括友達、茂迪,及台達電等10多家業者已表達參與的興趣。
台電總經理鍾炳利與台水總經理胡南澤,於29日在台水公司共同簽署合作意向書,台水計畫先提供旗下嘉義蘭潭及高雄澄清湖等2座水庫,由台電租用並建置水面型太陽光電,總裝置容量5MW,投資額共計3億∼4億元。
另台水也提供轄下中南部自來水淨水場,包括豐原、彰化,及湖山等9處淨水場,由台電租用並投資建置地面型的太陽光電,總裝置容量10MW,台電計畫投資5億∼6億元。至於雙方的太陽光電合作案,未來還可能再擴大。
台電再生能源處指出,台電與台水合作的太陽光電建置完工後,1年供電量達2,100萬度,不僅可供應約5,800戶電力使用,且1年也可減少二氧化碳(CO2)排放量約1.1萬噸。
此外,台電本身也完成盤點旗下營業處、電廠及營業所等場所的屋頂,共計75處,可設置太陽光電,而建置案正在規畫中;另台電的七股鹽地及彰工3期,也可建置地面型的太陽光電。其中,七股鹽地的裝置容量為4.2MW,粗估投資金額2.3億元以上;彰工3期裝置容量約100MW,粗估投資金額達55億元。
經濟部能源局能源技術組長蘇金勝表示,未來2年(今年7月至2018年6月)太陽光電建置計畫,該局目前已開始推動場地招租先期作業。蘇金勝說,台灣累計至今年10月底止的太陽光電總裝置容量980MW,預估至今年底可達1GW,至2025年太陽光電累計裝置容量目標,可達20GW。
雲林縣政府為了「促協金」與台塑企業鬧翻,但是經濟部與台電都說,當初台電與IPP(民營電廠)購售電合約雖內含回饋鄰里的「促協金」,但並沒有法律規定對方怎麼使用。經濟部說,日前《電業法》才剛初審通過回饋金入法,「因此雲林縣政府即使告上法院,恐也於法無據。」
雲林縣政府認為台塑麥寮汽電與台電簽訂的購售電合約中,每度購電費中有含促協金,指控台塑暗槓1999年到2014年共30億元的促協金。但是台塑反擊多年來回饋地方建設,已編列97億元回饋金,其中已有促協金,歡迎縣府去告。
日前台電課長林淑昭在調解會中說明,與IPP電廠簽署的屬商業合約,並未強制要求須支付促協金金額,沒有立場過問雙方爭議。另有IPP業者私下直言,促協金做為電廠「睦鄰」用,主要撥付給電廠周邊鄉里,雲林縣府做法,恐有爭議。
台電總公司主管無奈抱怨:「我們只能照合約走,有哪一條可以讓我們叫人家麼用?」商業合約中有將促協金納入,但並未硬性要求支付額與用途,只是註明可與地方政府協調應用,做好睦鄰工作。
經濟部能源局官員表示,除了台電有《促協金要點》,規定每年提撥前一年電費1%回饋電廠與高壓電線所在地居民外,民營電廠並無此規定。台電與民營電廠之間是合約關係,「促協金怎麼用,用多少,台電無法管。」
該官員指出,今年7月立院初審通過《電業法》部分條文修正,已新增電業未來應設「電力開發協助金」回饋電廠周邊居民,且須向地方政府提報使用方式。但在此之前,沒有任何法律規範如何使用,所以雲林縣政府即使告上法院,但因法院判決需有法律依據,恐也於法無據。
IPP業者則對雲林縣政府在台塑集團支付97億元做地方睦鄰工作後,還要求以麥電另付促協金,私下多不以為然,有業者直言,一般促協金做睦鄰用,用於電廠附近鄉里比例多大於支付給縣府,另依約,地方政府要求電廠支付促協金,須有明確名目。
雲林縣政府認為台塑麥寮汽電與台電簽訂的購售電合約中,每度購電費中有含促協金,指控台塑暗槓1999年到2014年共30億元的促協金。但是台塑反擊多年來回饋地方建設,已編列97億元回饋金,其中已有促協金,歡迎縣府去告。
日前台電課長林淑昭在調解會中說明,與IPP電廠簽署的屬商業合約,並未強制要求須支付促協金金額,沒有立場過問雙方爭議。另有IPP業者私下直言,促協金做為電廠「睦鄰」用,主要撥付給電廠周邊鄉里,雲林縣府做法,恐有爭議。
台電總公司主管無奈抱怨:「我們只能照合約走,有哪一條可以讓我們叫人家麼用?」商業合約中有將促協金納入,但並未硬性要求支付額與用途,只是註明可與地方政府協調應用,做好睦鄰工作。
經濟部能源局官員表示,除了台電有《促協金要點》,規定每年提撥前一年電費1%回饋電廠與高壓電線所在地居民外,民營電廠並無此規定。台電與民營電廠之間是合約關係,「促協金怎麼用,用多少,台電無法管。」
該官員指出,今年7月立院初審通過《電業法》部分條文修正,已新增電業未來應設「電力開發協助金」回饋電廠周邊居民,且須向地方政府提報使用方式。但在此之前,沒有任何法律規範如何使用,所以雲林縣政府即使告上法院,但因法院判決需有法律依據,恐也於法無據。
IPP業者則對雲林縣政府在台塑集團支付97億元做地方睦鄰工作後,還要求以麥電另付促協金,私下多不以為然,有業者直言,一般促協金做睦鄰用,用於電廠附近鄉里比例多大於支付給縣府,另依約,地方政府要求電廠支付促協金,須有明確名目。
陸域風機架設即將飽合,建置離岸風力發電風場,成為政府再生能源政策的重要途徑,直到2025年,離岸風力發電機的裝置容量要達3,000百萬瓦(MW)。台電表示,其離岸風場第一期計畫預計三年後設置22部離岸風機並商轉,一年可發3.56億度電,約能滿足108萬戶家庭一個月的用電量。
架設海氣象觀測塔
台電今年初順利在彰化外海設置一座「海氣象觀測塔」,是台灣首座「國產化」海氣象塔。台電再生能源處處長陳一成表示,在海上架設風機不比在陸地,需要預先收集各種氣象數據。
海氣象觀測塔則可以長時間蒐集風速、風向、氣壓、氣溫、濕度、雨量及太陽日射量等氣象數據,是未來架設海上風機的重要參考資料;台電海氣象塔也在4月16日開始回傳即時監測資訊,是台電「海風借電」計畫的重要里程碑。
陳一成說,台灣海峽因位於台灣中央山脈與福建武夷山之間,狹道地形效應,具備強勁的東北季風,每秒平均風速可達6-8公尺以上,足以轉動風機。
而台灣西海岸中段,位在台中到雲林之間的地域,北有大甲溪、大安溪,南有濁水溪,數億年來的沖刷堆積,使海床非常平坦且潛灘,有利於風機打下基樁,是全球評價最適合設置離岸風機的最佳風場之一。
陳一成表示,台電第一期離岸風機將架設在水深20公尺之處,為優質的潛層海床,設置成本較低廉,風險較小且可控。將來第二期的風場設置,水深約30至36公尺,礙於工作船的配置,水深不會超過40公尺。
陳一成預料,台灣未來80%的風場都在彰化外海,台電為求風機建置環境一致化,降低開發風險,將先在彰化外海「卡位」,估計彰化外海風機將占台電離岸風機的九成。
協調降低漁業衝擊
按台電規畫,未來將以每年裝設30部離岸風機的速度,積極向「海風借電」,目標是十年後,在彰化外海設置200部風機,裝置容量達100萬瓩的「海上風力發電廠」。屆時,預計年發電32億度,等同於提供全台灣七成家庭,約970萬戶一個月的用電量。
不過,架設離岸風機確實與漁業發展產生利益衝突。為讓對漁民生計衝擊降到最低,台電將與漁民進行漁業合作研究計畫,研究開發能源與海洋資源。
經濟部日前「我國離岸風電推動現況與挑戰」報告就指出,離岸風場開發與漁業活動競合,仍有待溝通。目前漁業補償仍由開發業者自行與漁民團體協調,但雙方意見分歧。加上已有福海、海洋兩家示範業者的作法差異,漁業補償談判面臨重重障礙。
事實上,除了影響漁業權,我國發展離岸風電仍欠缺好幾道「東風」,包括是否排除兩岸直航航道;欠缺離岸風電專用碼頭及施工船隊;業者個別開發,海底電纜上岸處太多,導致民眾抗爭等,落實風機國產化,都是政府發展離岸風電須積極解決的問題。
架設海氣象觀測塔
台電今年初順利在彰化外海設置一座「海氣象觀測塔」,是台灣首座「國產化」海氣象塔。台電再生能源處處長陳一成表示,在海上架設風機不比在陸地,需要預先收集各種氣象數據。
海氣象觀測塔則可以長時間蒐集風速、風向、氣壓、氣溫、濕度、雨量及太陽日射量等氣象數據,是未來架設海上風機的重要參考資料;台電海氣象塔也在4月16日開始回傳即時監測資訊,是台電「海風借電」計畫的重要里程碑。
陳一成說,台灣海峽因位於台灣中央山脈與福建武夷山之間,狹道地形效應,具備強勁的東北季風,每秒平均風速可達6-8公尺以上,足以轉動風機。
而台灣西海岸中段,位在台中到雲林之間的地域,北有大甲溪、大安溪,南有濁水溪,數億年來的沖刷堆積,使海床非常平坦且潛灘,有利於風機打下基樁,是全球評價最適合設置離岸風機的最佳風場之一。
陳一成表示,台電第一期離岸風機將架設在水深20公尺之處,為優質的潛層海床,設置成本較低廉,風險較小且可控。將來第二期的風場設置,水深約30至36公尺,礙於工作船的配置,水深不會超過40公尺。
陳一成預料,台灣未來80%的風場都在彰化外海,台電為求風機建置環境一致化,降低開發風險,將先在彰化外海「卡位」,估計彰化外海風機將占台電離岸風機的九成。
協調降低漁業衝擊
按台電規畫,未來將以每年裝設30部離岸風機的速度,積極向「海風借電」,目標是十年後,在彰化外海設置200部風機,裝置容量達100萬瓩的「海上風力發電廠」。屆時,預計年發電32億度,等同於提供全台灣七成家庭,約970萬戶一個月的用電量。
不過,架設離岸風機確實與漁業發展產生利益衝突。為讓對漁民生計衝擊降到最低,台電將與漁民進行漁業合作研究計畫,研究開發能源與海洋資源。
經濟部日前「我國離岸風電推動現況與挑戰」報告就指出,離岸風場開發與漁業活動競合,仍有待溝通。目前漁業補償仍由開發業者自行與漁民團體協調,但雙方意見分歧。加上已有福海、海洋兩家示範業者的作法差異,漁業補償談判面臨重重障礙。
事實上,除了影響漁業權,我國發展離岸風電仍欠缺好幾道「東風」,包括是否排除兩岸直航航道;欠缺離岸風電專用碼頭及施工船隊;業者個別開發,海底電纜上岸處太多,導致民眾抗爭等,落實風機國產化,都是政府發展離岸風電須積極解決的問題。
與我聯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