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力(公)公司新聞
經濟部大刀闊斧,針對油電國營事業進行體質調整,部長施顏祥今日中午召開「台電與中油公司經營改善小組」委員會議,短期內將要求兩家公司,在事務性與採購支出設定節省目標,中長期將朝民營化,參考韓法作法,導入國有民營概念。
這將是經濟部首度成立油電兩家公司的專案小組,做經營體制通盤檢討,目前確認改善小組成員名單,合計21人,包括前中鋼董事長王鍾渝、華航董事長張家祝、工總理事長陳武雄、東森房屋董事長王應傑及國票金董事長劉維琪,共計5位CEO出任。
另外,還有消基會董事長蘇錦霞、前消基會董事長李伸一、中經院董事長梁啟源、元智大學講座教授許士軍、工研院資深顧問楊日昌等人,再加上原先公布的經建會、工程會、財政部、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主計總處等副首長及行政院經濟能源農業處長等,也被列為把脈專家。
改善小組鎖定4大面向討論,包括經營效率、採購制度、人事制度與民營化。在經營效率部份,國營會將要求台電與中油訂定開源節流計畫,今年節省金額,相較於去年,台電要達到25億元、中油則是30億元,事務性費用至少要節省10%。
另採購制度,經濟部要求降低採購金額,台電與中油分別目標為節省50億元與20億元,國營會執行長劉明忠表示,以台電為例,平均每年採購金額為2千億元,不過天然氣占800億元,燃料油大約也200億元,換算下來其餘採購為1000億元,因此今年台電必須相較於日韓電力公司採購支出,省下50億元。
不過,中油有高達85%都是購買原油,受制國際價格影響,因此目標僅訂定20億元。
這將是經濟部首度成立油電兩家公司的專案小組,做經營體制通盤檢討,目前確認改善小組成員名單,合計21人,包括前中鋼董事長王鍾渝、華航董事長張家祝、工總理事長陳武雄、東森房屋董事長王應傑及國票金董事長劉維琪,共計5位CEO出任。
另外,還有消基會董事長蘇錦霞、前消基會董事長李伸一、中經院董事長梁啟源、元智大學講座教授許士軍、工研院資深顧問楊日昌等人,再加上原先公布的經建會、工程會、財政部、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主計總處等副首長及行政院經濟能源農業處長等,也被列為把脈專家。
改善小組鎖定4大面向討論,包括經營效率、採購制度、人事制度與民營化。在經營效率部份,國營會將要求台電與中油訂定開源節流計畫,今年節省金額,相較於去年,台電要達到25億元、中油則是30億元,事務性費用至少要節省10%。
另採購制度,經濟部要求降低採購金額,台電與中油分別目標為節省50億元與20億元,國營會執行長劉明忠表示,以台電為例,平均每年採購金額為2千億元,不過天然氣占800億元,燃料油大約也200億元,換算下來其餘採購為1000億元,因此今年台電必須相較於日韓電力公司採購支出,省下50億元。
不過,中油有高達85%都是購買原油,受制國際價格影響,因此目標僅訂定20億元。
電價調漲有高度急迫性!雖然朝野立委群起要求經濟部,必須在夏季電價9月底結束後才能調整電價,但經濟部長施顏祥回應,「只要拖延一個月,台電多負擔一百億元,時間拉愈長愈不利」。看來,5月中下旬調漲電價的可能性非常高。
昨天的立法院經濟委員會,立委仍關注電價調整方案,但不論立委諸公們如何詢問,施顏祥僅說,電價調整方案還在評估中,目前尚未定案,屆時拍板之後將會召開電價諮詢委員會,也會有1個月預告期。
國民黨立委李慶華表示,目前經濟部研議電價調漲勢在必行,但是適逢夏季電價在6月來臨,等同於是漲上加漲,要求經濟部在夏季電價結束後,也就是10月之後再調漲。
施顏祥表示,夏季電價實施多年,是既定機制,加上夏天發電成本也較高,至要在延後這波電價調整時間點,每拖延一個月,台電會多負擔一百億元,時間拖愈久對於政府間接負擔愈不利。
言下之意,經濟部仍然會依據內部規劃時間點,也就是趕在5月中下旬先調整。據了解,經濟部原已發出通知,準備本周召開電價諮詢委員會,但又臨時取消,未來兩周會再安排諮詢委員會開會時間。
民進黨立委蘇震清、高志鵬、陳明文與黃偉哲提案,經濟部主管國營事業帶頭漲價,已造成實質哄抬物價衝擊,夏季電價又將實施,電價若再調漲,將造成百姓承受雙重漲價困境,所以要求夏季電價採行期間,經濟部不得調漲民生用電的電價,另外,家庭平均用電(每月330度數以下)電價不得調漲,以照顧民生。這項提案最後以5:4獲得通過。
媒體詢問施顏祥,經濟部該如何因應,他僅說「我們再處理看看」。能源局長歐嘉瑞也拋下同樣回答,隨即快步離開現場。
昨天的立法院經濟委員會,立委仍關注電價調整方案,但不論立委諸公們如何詢問,施顏祥僅說,電價調整方案還在評估中,目前尚未定案,屆時拍板之後將會召開電價諮詢委員會,也會有1個月預告期。
國民黨立委李慶華表示,目前經濟部研議電價調漲勢在必行,但是適逢夏季電價在6月來臨,等同於是漲上加漲,要求經濟部在夏季電價結束後,也就是10月之後再調漲。
施顏祥表示,夏季電價實施多年,是既定機制,加上夏天發電成本也較高,至要在延後這波電價調整時間點,每拖延一個月,台電會多負擔一百億元,時間拖愈久對於政府間接負擔愈不利。
言下之意,經濟部仍然會依據內部規劃時間點,也就是趕在5月中下旬先調整。據了解,經濟部原已發出通知,準備本周召開電價諮詢委員會,但又臨時取消,未來兩周會再安排諮詢委員會開會時間。
民進黨立委蘇震清、高志鵬、陳明文與黃偉哲提案,經濟部主管國營事業帶頭漲價,已造成實質哄抬物價衝擊,夏季電價又將實施,電價若再調漲,將造成百姓承受雙重漲價困境,所以要求夏季電價採行期間,經濟部不得調漲民生用電的電價,另外,家庭平均用電(每月330度數以下)電價不得調漲,以照顧民生。這項提案最後以5:4獲得通過。
媒體詢問施顏祥,經濟部該如何因應,他僅說「我們再處理看看」。能源局長歐嘉瑞也拋下同樣回答,隨即快步離開現場。
油電糖等百年老店國營事業,面臨戰後嬰兒潮的人事青黃不接,董、總座接二連三屆齡延退,從總統大選前的台糖董座胡懋麟與總經理魏巍、中油總經理林茂文,到最近政院核定台電總經理李漢申延退1年,在在凸顯國營事業有接班斷層危機。
去年總統大選前,經濟部多位國營事業高層面臨65歲屆齡退休,但呈報行政院專案核定的結果,均一律延退,理由是大選前人事須安定。其中台糖董座胡懋麟、總經理魏巍甚至已延退2次。
總統大選結束,國營事業負責人還是繼續延退。其中,台電總經理李漢申應在4月底屆退,他有意轉任轉投資公司台機社,擔任董事長,卡在電價調整的關鍵時刻,經部及政院高層都不願讓油電人事在此時動盪,因此在3月底核定李漢申任期延至明年4月。
社會大眾高度不諒解油電雙漲,抨擊中油台電高層都是「大肥貓」,要求「砍肥貓」,做改革,令油電二事業高層相當無奈,多無意戀棧高位,對延退心中充滿「掙扎」。
官員說,油電在國營事業中規模最大,董總薪資屬同一級,最多可接近部長級,即相當部長薪水18多萬元打9折,相當17萬餘元,並非名嘴或立委口中的「30萬元或年薪500萬元」。
經部官員分析,油電糖三家國營事業平均年齡均為50歲,主因70至85年,禁止國營事業進用新人,影響人事新血流動,產生人才斷層。這幾年正面臨戰後嬰兒潮的一波大退休潮,因此在近2、3年人員退休速度,快過優秀人才遞補速度。
令高層傷腦筋的是,中油董座朱少華今年7月底屆退,林茂文延至11月底退休,二人相當接近;而台電董座陳貴明在明年9月底也屆退,與李漢申明年4月底退休的時間也很接近,兩家國營事業分別有五輕遷廠及核四運轉等燙手山芋,未來尋找接替人選面臨很大考驗。
官員說,經部成立油電專案小組中設定改革檢討議題,在人事分組議題上,特別納入人事結構檢討,希望能適度引進新血,多進用新人,讓國營事業朝年輕化永續經營。
去年總統大選前,經濟部多位國營事業高層面臨65歲屆齡退休,但呈報行政院專案核定的結果,均一律延退,理由是大選前人事須安定。其中台糖董座胡懋麟、總經理魏巍甚至已延退2次。
總統大選結束,國營事業負責人還是繼續延退。其中,台電總經理李漢申應在4月底屆退,他有意轉任轉投資公司台機社,擔任董事長,卡在電價調整的關鍵時刻,經部及政院高層都不願讓油電人事在此時動盪,因此在3月底核定李漢申任期延至明年4月。
社會大眾高度不諒解油電雙漲,抨擊中油台電高層都是「大肥貓」,要求「砍肥貓」,做改革,令油電二事業高層相當無奈,多無意戀棧高位,對延退心中充滿「掙扎」。
官員說,油電在國營事業中規模最大,董總薪資屬同一級,最多可接近部長級,即相當部長薪水18多萬元打9折,相當17萬餘元,並非名嘴或立委口中的「30萬元或年薪500萬元」。
經部官員分析,油電糖三家國營事業平均年齡均為50歲,主因70至85年,禁止國營事業進用新人,影響人事新血流動,產生人才斷層。這幾年正面臨戰後嬰兒潮的一波大退休潮,因此在近2、3年人員退休速度,快過優秀人才遞補速度。
令高層傷腦筋的是,中油董座朱少華今年7月底屆退,林茂文延至11月底退休,二人相當接近;而台電董座陳貴明在明年9月底也屆退,與李漢申明年4月底退休的時間也很接近,兩家國營事業分別有五輕遷廠及核四運轉等燙手山芋,未來尋找接替人選面臨很大考驗。
官員說,經部成立油電專案小組中設定改革檢討議題,在人事分組議題上,特別納入人事結構檢討,希望能適度引進新血,多進用新人,讓國營事業朝年輕化永續經營。
經濟部下週將成立油電公司經營改善專案小組,快馬加鞭檢討油電經營績效問題,對油電等高層人事斷層問題,專案小組不該只檢討「肥貓」等薪資與福利,人才斷層的人事結構更是刻不容緩課題。
每次遇油電價調漲,外界及民代都罵翻天,指向中油、台電經營績效不佳,無效率、浪費,或採購燃料成本有問題。但迫在眉睫的是,中油、台電、台糖等國營事業,面臨員工平均年齡偏高的結構問題。
扁政府時期,為了安插人事,要求國營事業負責人不能延退,必須屆齡退休。反觀馬政府上台,堅守油電等高度專業公司,必須專業取才,不輕易政治酬傭,寧可延退。
近一、二年,油電公司「五年級生」一級主管升遷加速,而「三年級後段」與「四年級前段」引退高層人數增多,讓油電公司高層接班布局,經常面臨「找無人」窘況,人才斷層十分嚴重。
倘若民代或外界以為,油電公司只要砍薪資,少用人,人事成本大幅節省就是改革,那就大錯特錯,中油有諸多危險煉油廠及石化工廠,而台電則有核安優先的核能三座電廠運轉,很多人力的僱用是「省不得」,不能為了節省人事成本,付出慘痛的工安或核安代價,那可就賠了夫人又折兵。
每次遇油電價調漲,外界及民代都罵翻天,指向中油、台電經營績效不佳,無效率、浪費,或採購燃料成本有問題。但迫在眉睫的是,中油、台電、台糖等國營事業,面臨員工平均年齡偏高的結構問題。
扁政府時期,為了安插人事,要求國營事業負責人不能延退,必須屆齡退休。反觀馬政府上台,堅守油電等高度專業公司,必須專業取才,不輕易政治酬傭,寧可延退。
近一、二年,油電公司「五年級生」一級主管升遷加速,而「三年級後段」與「四年級前段」引退高層人數增多,讓油電公司高層接班布局,經常面臨「找無人」窘況,人才斷層十分嚴重。
倘若民代或外界以為,油電公司只要砍薪資,少用人,人事成本大幅節省就是改革,那就大錯特錯,中油有諸多危險煉油廠及石化工廠,而台電則有核安優先的核能三座電廠運轉,很多人力的僱用是「省不得」,不能為了節省人事成本,付出慘痛的工安或核安代價,那可就賠了夫人又折兵。
馬政府連任後,施政主軸是公平正義,工商協進會理事長、也是台灣工銀董事長駱錦明期待在追求公平正義的同時,也能是一個有效率、興利大於防弊、不怕圖利他人的政府。
近來引發熱議的油電價、基本工資等問題,駱錦明認為,都有賴一個有效率與不怕圖利他人的政府,才能有效解決問題,如果政府沒有效率,事事防弊而非興利、又怕圖利他人,什麼事都免談,「那也將是一件很糟糕的事」。
駱錦明說,政府凡事會怕「圖利他人」,與政府機構的不少公務員只要協助廠商解決問題,就容易被誤解為「圖利」,進而不是被起訴,就是被監察院彈劾及糾正有關,結果是公務員個個不敢擔事,事事也跟著停擺。
他說,讓企業、廠商賺錢,是經濟發展的「圖利」果實,只要不是放在自己的口袋裡,就應安心、用不著怕,「有什麼好怕的呢」?他說,要怕的是,公務員在圖利他人的同時,是有對價關係。
面對台灣多元社會的現實,駱錦明了解,凡事都會有很多的不同聲音與反對聲浪,甚至出現企業就等於財團的氛圍,於是,對企業有利的任何事,只要出現「圖利財團」聲音,政府就會縮手,也不管這一縮手會有多大的負面效應,「這就很糟糕」。
多元社會,他說,本來就有很多聲音,政府要能把握住自己的方向,只要將理念把握對了,就不應該要怕圖利他人。
在油電價與基本工資問題上,駱錦明認為,其實就是「政府政策」與「效率」的問題。
對於油電價格,他說,基本上就是我國能源政策的問題,台灣是沒有能源的國家,長期維持低的油電價其實是不合理的,所以,要反映價格,但在反映價格前,是否要先檢討經營效率的問題?
台電與中油,駱錦明說,都是公家單位,其經營模式仍然存在著公務員的心態,雖然兩家公司虧損累累,每年都還會發放好幾個月的年終獎金,這在民間企業是不可能的事,公司虧錢,那還會有年終獎金?經營效率要先改善。
還有,自福島核災後,駱錦明說,要不要發展核電成為議題,但是,如果不發展核電,有沒有替代方案?而且,要發展經濟,油電成本也是產業界很重要的考量,當產業界算盤打一打,再跟其他國家一比,台灣的成本太高,自然只有選擇外移,所以,很多事情,都要做整體的考量。
基本工資,他說,也是一樣的道理,這也是產業界不斷的呼籲要與外勞薪資脫勾的主因,工商協進會也是主張基本工資要與外勞薪資脫勾,因為與新加坡比,甚至是最近定了基本工資的香港比,台灣的外勞薪資成本實在是太高了。
近來引發熱議的油電價、基本工資等問題,駱錦明認為,都有賴一個有效率與不怕圖利他人的政府,才能有效解決問題,如果政府沒有效率,事事防弊而非興利、又怕圖利他人,什麼事都免談,「那也將是一件很糟糕的事」。
駱錦明說,政府凡事會怕「圖利他人」,與政府機構的不少公務員只要協助廠商解決問題,就容易被誤解為「圖利」,進而不是被起訴,就是被監察院彈劾及糾正有關,結果是公務員個個不敢擔事,事事也跟著停擺。
他說,讓企業、廠商賺錢,是經濟發展的「圖利」果實,只要不是放在自己的口袋裡,就應安心、用不著怕,「有什麼好怕的呢」?他說,要怕的是,公務員在圖利他人的同時,是有對價關係。
面對台灣多元社會的現實,駱錦明了解,凡事都會有很多的不同聲音與反對聲浪,甚至出現企業就等於財團的氛圍,於是,對企業有利的任何事,只要出現「圖利財團」聲音,政府就會縮手,也不管這一縮手會有多大的負面效應,「這就很糟糕」。
多元社會,他說,本來就有很多聲音,政府要能把握住自己的方向,只要將理念把握對了,就不應該要怕圖利他人。
在油電價與基本工資問題上,駱錦明認為,其實就是「政府政策」與「效率」的問題。
對於油電價格,他說,基本上就是我國能源政策的問題,台灣是沒有能源的國家,長期維持低的油電價其實是不合理的,所以,要反映價格,但在反映價格前,是否要先檢討經營效率的問題?
台電與中油,駱錦明說,都是公家單位,其經營模式仍然存在著公務員的心態,雖然兩家公司虧損累累,每年都還會發放好幾個月的年終獎金,這在民間企業是不可能的事,公司虧錢,那還會有年終獎金?經營效率要先改善。
還有,自福島核災後,駱錦明說,要不要發展核電成為議題,但是,如果不發展核電,有沒有替代方案?而且,要發展經濟,油電成本也是產業界很重要的考量,當產業界算盤打一打,再跟其他國家一比,台灣的成本太高,自然只有選擇外移,所以,很多事情,都要做整體的考量。
基本工資,他說,也是一樣的道理,這也是產業界不斷的呼籲要與外勞薪資脫勾的主因,工商協進會也是主張基本工資要與外勞薪資脫勾,因為與新加坡比,甚至是最近定了基本工資的香港比,台灣的外勞薪資成本實在是太高了。
台塑無擔保公司債昨(27)日訂價,其中5年期券年利率1.26%、7年券年利率1.42%,券商主管表示,利率比預期略低,加上後續中油也將發債,如果相關利率維持低檔,將有助提高企業發債籌資意願。
券商估計,扣除已發行的160億元,今年台電還有800~1,000億元發債需求,加上中油約300億元,及台塑的120億元,三大「類公債」發行量合計將逾千億元,甚至逼近1,500億元。
台塑董事會20日通過發行新台幣120億元的無擔公司債,昨日發行70億元,其中5年期50億元、7年期20億元,券商主管指出,多半債券被壽險業者搶下,利率也低於市場預期,顯見市場資金仍浮濫,特別是壽險仍有買券需求。
券商指出,國內資金充沛,加上央行目前不升息,甚至在景氣前景不明下,下季可能也維持利率不變,為去化手中游資,國內銀行、保險業者非常需要穩定收益商品,台電、台塑和即將發債的中油,債券被視為「類公債」,大受市場青睞。
本月中台電發行160億元公司債,包括5年期45億元、7年期43億元和10年期72億元,利率分別為1.23%,1.37%和1.55%,這次台塑利率也維持低檔,券商主管表示,接下來就看4月中油利率能否「再創新低。」
中油將於4月3日標售180億元公司債,銀行主管指出,這類公司債因信評等極佳,被視為類公債而沒有倒帳風險,加上收益固定,通常是壽險等長期資金競逐的標的。
券商估計,扣除已發行的160億元,今年台電還有800~1,000億元發債需求,加上中油約300億元,及台塑的120億元,三大「類公債」發行量合計將逾千億元,甚至逼近1,500億元。
台塑董事會20日通過發行新台幣120億元的無擔公司債,昨日發行70億元,其中5年期50億元、7年期20億元,券商主管指出,多半債券被壽險業者搶下,利率也低於市場預期,顯見市場資金仍浮濫,特別是壽險仍有買券需求。
券商指出,國內資金充沛,加上央行目前不升息,甚至在景氣前景不明下,下季可能也維持利率不變,為去化手中游資,國內銀行、保險業者非常需要穩定收益商品,台電、台塑和即將發債的中油,債券被視為「類公債」,大受市場青睞。
本月中台電發行160億元公司債,包括5年期45億元、7年期43億元和10年期72億元,利率分別為1.23%,1.37%和1.55%,這次台塑利率也維持低檔,券商主管表示,接下來就看4月中油利率能否「再創新低。」
中油將於4月3日標售180億元公司債,銀行主管指出,這類公司債因信評等極佳,被視為類公債而沒有倒帳風險,加上收益固定,通常是壽險等長期資金競逐的標的。
油電價雙漲,工業界無奈、無力、無法度。工總理事長陳武雄嘆氣道,過去全部凍漲,現在統統都漲。他向來贊同回歸市場機制,特別是台電若再不調漲電價,恐怕也會出問題,中油的狀況也一樣。只是,現在不是只有油電漲,各部會都在增加企業界的負擔,勞委會要調漲基本工資、衛生署也要漲健保費、財政部要稅改…。
他說,政府應就各部會分管的油電價、健保費、基本工資、甚至是稅改,要有個協調性、甚至是輕重緩急的策略與機制,一步步的來,一下子統統都漲,或是一步到位式的漲足,企業恐怕是無力承受。
紡拓會董事長葉義雄說,若燃料油也跟著上揚,成本最少會上升8%,「企業還會有力(利)嗎」?況且,現在政府是什麼都要漲、工資、勞、健保費等等,不只是油電價而已。
鋼鐵公會理事長林明儒雖然感無奈,但還是持比較理解的態度認為,以目前中油、台電都虧損情勢,若不適時調漲,最後也是全民負擔,他也能體諒,當家有當家的苦,只是政府在面對產業政策與民生福利的「魚與熊掌」問題時,是否有宏觀與長遠的願景,他說:「企業界是點滴在心頭」。
他說,政府應就各部會分管的油電價、健保費、基本工資、甚至是稅改,要有個協調性、甚至是輕重緩急的策略與機制,一步步的來,一下子統統都漲,或是一步到位式的漲足,企業恐怕是無力承受。
紡拓會董事長葉義雄說,若燃料油也跟著上揚,成本最少會上升8%,「企業還會有力(利)嗎」?況且,現在政府是什麼都要漲、工資、勞、健保費等等,不只是油電價而已。
鋼鐵公會理事長林明儒雖然感無奈,但還是持比較理解的態度認為,以目前中油、台電都虧損情勢,若不適時調漲,最後也是全民負擔,他也能體諒,當家有當家的苦,只是政府在面對產業政策與民生福利的「魚與熊掌」問題時,是否有宏觀與長遠的願景,他說:「企業界是點滴在心頭」。
中興電首度跨足都市更新,計畫中的兩案昨日提到董事會報告,台北市敦化南路、市民大道口的彩虹大樓改建案,目前只差1戶未簽約,預計今年底、明年初開始拆除,基地面積653.1坪,開發成本約25億元;至於三重區都更案已送件,預計明年進行拆遷,基地面積約344.85坪,開發成本約5.48億元。
中興電取得國內業者50億元重電機械加工件,計畫從今年8月起分5年出貨,又有台電青山發電廠等標案挹助,法人預期今年營收有機會比去年成長20%。 中興電總經理郭慧娟指出,去年中國國家電網投資入股取得中興電轉投資無錫恆馳中興開關廠30%股權後,中興電目前已取得中國大陸100套GIS開關訂單,雙方正洽談中國國網合併中興電投資大陸江蘇創元高壓電廠。中興電計劃與土耳其MASS KABLO合資,雙方持股各5成在當地設110KV GIS開關廠,搶攻北非、中東及波斯灣國家市場,以及與印度技術合作及合資案,雙方都在洽談中,並未列入中電興今年營運增加,如果兩個合作計劃今年都能成局,可增加中興電營收動能。
郭慧娟表示,中興電去年營收75.0億元,稅前盈餘6.82億元、稅後淨利5.72億元,每股淨利1.21元,昨日董事會決議每股配發1元現金股利,6月22日召開股東會。
中興電取得國內業者50億元重電機械加工件,計畫從今年8月起分5年出貨,又有台電青山發電廠等標案挹助,法人預期今年營收有機會比去年成長20%。 中興電總經理郭慧娟指出,去年中國國家電網投資入股取得中興電轉投資無錫恆馳中興開關廠30%股權後,中興電目前已取得中國大陸100套GIS開關訂單,雙方正洽談中國國網合併中興電投資大陸江蘇創元高壓電廠。中興電計劃與土耳其MASS KABLO合資,雙方持股各5成在當地設110KV GIS開關廠,搶攻北非、中東及波斯灣國家市場,以及與印度技術合作及合資案,雙方都在洽談中,並未列入中電興今年營運增加,如果兩個合作計劃今年都能成局,可增加中興電營收動能。
郭慧娟表示,中興電去年營收75.0億元,稅前盈餘6.82億元、稅後淨利5.72億元,每股淨利1.21元,昨日董事會決議每股配發1元現金股利,6月22日召開股東會。
油電雙漲決策已到了最後關頭。經濟部長施顏祥明(22)日將在經濟委員會報告油電合理化規畫,另據悉,施顏祥本周起已經積極與外界進行溝通,最快本周內宣布油電價調漲方案。
據了解,經濟部規劃電價將分兩階段調漲,第一波是趕在夏季電價前,即 5月就會先調漲,夏季電價結束的10月進行第二波調漲;至於油價減半調整,最快會在4月就取消。
據悉,基於民生、經濟考量,整體電價漲幅二成至二成五之間,平均每度電費增加0.55至0.65元。
至於油價,中油、台電和經濟部正就油電價格調整方案進行重新試算,政府高層透露,有關中油汽柴油每公升已吸收的5.5、5.6元是否一次漲足,仍未定案,待中油進一步試算。
相關官員指出,台電和中油6月都面臨財務危機,而調整油價「是回復正常機制」,並不是「漲價」,衝擊面又較小,再加上油價可能造成「囤積居奇」,油價先調漲的可能性較大。
據了解,經濟部規劃電價將分兩階段調漲,第一波是趕在夏季電價前,即 5月就會先調漲,夏季電價結束的10月進行第二波調漲;至於油價減半調整,最快會在4月就取消。
據悉,基於民生、經濟考量,整體電價漲幅二成至二成五之間,平均每度電費增加0.55至0.65元。
至於油價,中油、台電和經濟部正就油電價格調整方案進行重新試算,政府高層透露,有關中油汽柴油每公升已吸收的5.5、5.6元是否一次漲足,仍未定案,待中油進一步試算。
相關官員指出,台電和中油6月都面臨財務危機,而調整油價「是回復正常機制」,並不是「漲價」,衝擊面又較小,再加上油價可能造成「囤積居奇」,油價先調漲的可能性較大。
有一個坊間流傳的笑話:一位放假中的空服員搭乘波音公司某機型飛機,準備到歐洲去渡假。飛機經過一個暴風雨帶時,搖晃得非常厲害。她旁邊坐了一位男士緊張地抓著前面的椅背,臉色蒼白又不斷地冒冷汗,眼睛緊盯著窗外大力搖擺的機翼。這位空服員就告訴這位男士,她有很多年的飛行經驗,經歷過很多不尋常的航程;同時也告訴他,一切都在機長的掌控下,沒什麼好擔心的。這位男士回答:「小姐,我是波音的工程師,當初在設計這型飛機時,它的機翼是不能承受這種幅度的搖擺的。」
前面的笑話點出一個事實:飛機的設計者最清楚飛機能承受的考驗程度;同樣地,公司法的主管機關經濟部最明白公司正常經營的基本法則。公司法對於任何公司,從出生(設立)到死亡(解散清算),以及公司存續期間的財務、業務與經營管理都有基本規定,這些規定只是最基本的規範而已;對於特定目的事業,則由特定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訂定更嚴格的特別法來規範。以台電的預算書來看,累計虧損已達新台幣1,179億元,電價若不調漲,明年預計還會虧損超過1,000億元,累積虧損將超過資本額3,300億元的一半以上,依照公司法第211條規定,公司虧損達實收資本額二分之一時,董事會應即召集股東會報告。公司資產顯有不足抵償其所負債務時,除得依第282條(聲請重整)辦理者外,董事會應即聲請宣告破產。
台電的難兄難弟中油,依其預算資料顯示,去年累積虧損已達361億,今年若油價不恢復正常浮動,仍採減半調整機制,將再虧600億,以中油資本額1,300億元來算,明年也將面臨公司法第211條規定的困境。
身為國營事業與公司法主管機關的經濟部,把兩個國營事業經營到面臨公司法211條困境,就好像飛機設計師把飛機設計成遇到暴風雨可能出事一般,看似難辭其咎。然而,台電與中油面臨今天的困境,其理由幾乎人盡皆知,乃是因為長期以來油電價格不能反映燃料成本持續上漲而調漲。不能反映成本的原因,表面上是為了「減輕社會大眾負擔、照顧弱勢民眾」。這兩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像西遊記裡唐僧用來控制孫悟空的緊箍咒,任憑他有多大能耐,也無法脫離唐僧的控制。大家也心知肚明,這個緊箍咒就是大小選舉的選票,而耳根軟的唐僧就是隨民粹搖擺的選民。為了勝選,或者為了不給選舉帶來任何負面衝擊,經濟部這個孫悟空無論有多大能耐,也只好油價持續減半浮動調漲,電價連續四年不敢輕舉妄動。
上述現象,引發一個更高層次的問題:執政者是否可以為了執政考量,犧牲市場機制的運作,以達成所謂「減輕社會大眾負擔、照顧弱勢民眾」的社會福利功能?在選票至上的民主政治制度下,其實這已是數見不鮮的全球通病。然而,「通病」仍是病,長期持續不除去,導致今日台電、中油「病入膏肓」的困境。「減輕社會大眾負擔、照顧弱勢民眾」屬社會福利的層面,執政當局在部會各司其職的分工原則下,不論這些社會福利目標是出於勝選考量或出於「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仁政考量,均不宜由經濟部以犧牲市場機制的代價,去達成社會福利的目標。油價依照市場機制調漲所產生的社會救濟問題,應由內政部規劃方案、編列預算去處理。
基於對市場機制的尊重,我們接受油電價格調漲的「應然」;同時,基於國際油價持續上漲的事實,我們認同油電價格上漲的「必然」。但是,我們也要提醒主管機關及立委諸公,油電價格調漲的調幅,千萬不能容許包含國營事業經營的「無效率成本」。台電在輸、配電業務方面,依法仍為獨佔廠商,但輸配電的無效率耗損,長期為人詬病;發電業務方面,雖然已開放民間電廠設立,但仍是寡佔市場的領導廠商;中油與台塑化則是油品市場的雙占(Duopoly)廠商。依照經濟學理論,具獨佔力的廠商,其最大利潤定價常導致社會承受「無謂損失」(deadweight loss)。因此,油電價格調漲應檢討其調漲公式及公式中的各項因子,切忌讓國營事業的無效率成為全民的負擔。亦即,油電價的調漲除了「應然」、「必然」,也要做得「理所當然」。
有鑑於配合政府組織再造,經濟部即將改制為「經濟及能源部」,報載規劃中的電價調漲方案,為配合節能減碳,調幅將採級距式累進,用電量較高之級距調幅較大。至於油價調漲方案,則除停止減半調整機制外,對高級轎車較常使用的98無鉛汽油漲幅最大,而機車族最常使用的92無鉛汽油漲幅最小。比較兩方案,電價調漲方案較能兼顧節能減碳,而油價調漲方案以使用者身份為考量,仍把社會福利機能納入,卻忽略機車引擎燃燒較不完全,其單位二氧化碳排放相對上對於節能減碳將會產生較不利之影響。油電價之調漲,既屬「經濟及能源部」業務,就請專注在經濟發展和節能減碳的目標吧!
前面的笑話點出一個事實:飛機的設計者最清楚飛機能承受的考驗程度;同樣地,公司法的主管機關經濟部最明白公司正常經營的基本法則。公司法對於任何公司,從出生(設立)到死亡(解散清算),以及公司存續期間的財務、業務與經營管理都有基本規定,這些規定只是最基本的規範而已;對於特定目的事業,則由特定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訂定更嚴格的特別法來規範。以台電的預算書來看,累計虧損已達新台幣1,179億元,電價若不調漲,明年預計還會虧損超過1,000億元,累積虧損將超過資本額3,300億元的一半以上,依照公司法第211條規定,公司虧損達實收資本額二分之一時,董事會應即召集股東會報告。公司資產顯有不足抵償其所負債務時,除得依第282條(聲請重整)辦理者外,董事會應即聲請宣告破產。
台電的難兄難弟中油,依其預算資料顯示,去年累積虧損已達361億,今年若油價不恢復正常浮動,仍採減半調整機制,將再虧600億,以中油資本額1,300億元來算,明年也將面臨公司法第211條規定的困境。
身為國營事業與公司法主管機關的經濟部,把兩個國營事業經營到面臨公司法211條困境,就好像飛機設計師把飛機設計成遇到暴風雨可能出事一般,看似難辭其咎。然而,台電與中油面臨今天的困境,其理由幾乎人盡皆知,乃是因為長期以來油電價格不能反映燃料成本持續上漲而調漲。不能反映成本的原因,表面上是為了「減輕社會大眾負擔、照顧弱勢民眾」。這兩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像西遊記裡唐僧用來控制孫悟空的緊箍咒,任憑他有多大能耐,也無法脫離唐僧的控制。大家也心知肚明,這個緊箍咒就是大小選舉的選票,而耳根軟的唐僧就是隨民粹搖擺的選民。為了勝選,或者為了不給選舉帶來任何負面衝擊,經濟部這個孫悟空無論有多大能耐,也只好油價持續減半浮動調漲,電價連續四年不敢輕舉妄動。
上述現象,引發一個更高層次的問題:執政者是否可以為了執政考量,犧牲市場機制的運作,以達成所謂「減輕社會大眾負擔、照顧弱勢民眾」的社會福利功能?在選票至上的民主政治制度下,其實這已是數見不鮮的全球通病。然而,「通病」仍是病,長期持續不除去,導致今日台電、中油「病入膏肓」的困境。「減輕社會大眾負擔、照顧弱勢民眾」屬社會福利的層面,執政當局在部會各司其職的分工原則下,不論這些社會福利目標是出於勝選考量或出於「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仁政考量,均不宜由經濟部以犧牲市場機制的代價,去達成社會福利的目標。油價依照市場機制調漲所產生的社會救濟問題,應由內政部規劃方案、編列預算去處理。
基於對市場機制的尊重,我們接受油電價格調漲的「應然」;同時,基於國際油價持續上漲的事實,我們認同油電價格上漲的「必然」。但是,我們也要提醒主管機關及立委諸公,油電價格調漲的調幅,千萬不能容許包含國營事業經營的「無效率成本」。台電在輸、配電業務方面,依法仍為獨佔廠商,但輸配電的無效率耗損,長期為人詬病;發電業務方面,雖然已開放民間電廠設立,但仍是寡佔市場的領導廠商;中油與台塑化則是油品市場的雙占(Duopoly)廠商。依照經濟學理論,具獨佔力的廠商,其最大利潤定價常導致社會承受「無謂損失」(deadweight loss)。因此,油電價格調漲應檢討其調漲公式及公式中的各項因子,切忌讓國營事業的無效率成為全民的負擔。亦即,油電價的調漲除了「應然」、「必然」,也要做得「理所當然」。
有鑑於配合政府組織再造,經濟部即將改制為「經濟及能源部」,報載規劃中的電價調漲方案,為配合節能減碳,調幅將採級距式累進,用電量較高之級距調幅較大。至於油價調漲方案,則除停止減半調整機制外,對高級轎車較常使用的98無鉛汽油漲幅最大,而機車族最常使用的92無鉛汽油漲幅最小。比較兩方案,電價調漲方案較能兼顧節能減碳,而油價調漲方案以使用者身份為考量,仍把社會福利機能納入,卻忽略機車引擎燃燒較不完全,其單位二氧化碳排放相對上對於節能減碳將會產生較不利之影響。油電價之調漲,既屬「經濟及能源部」業務,就請專注在經濟發展和節能減碳的目標吧!
「張三的小吃店麵攤,最近漲價10元,漲了3成,理由是黃豆漲,桶裝瓦斯也漲近6%,還有,店家無奈說─油電價政府決定雙漲了」。百物齊漲現象已悄然在市場各角落蔓延開來。
總統馬英九日前聽取行政部門對油電雙漲的決策,但並未拍板。難以理解的是,馬政府第一任期伊始,已面對一次油電雙漲的震撼教育,到了第二任期,換了一批人,即各自表述,磨蹭再三。能源價格調整宜快、狠、準,否則恐讓市場預期心理擴大,提供炒作物價空間,不得不慎。
政府官員在國會殿堂排排站,三聲無奈答詢表示,「油電價再不調漲,中油、台電二家百年老店國營事業快破產了!」油電雙漲已喊得震天價響,卻不見行動,只見紙上作業,決策者再不快刀斬亂麻,3年前提著大桶小桶囤積油品現象難保不再重演,決策牛步化恐讓市場有更多預期心理,趁機哄抬物價,殘局更難收拾。
少數官員不乏主張在美牛爭議風頭上,不宜再處理油電價棘手課題,引火自焚。殊不知,就是因為去年中油經部挺不住民代壓力,以為中油有盈餘,屈從政治壓力,太早「凍漲」,以致減半緩漲迄今無法回復浮動機制的正常運作。政治凌駕專業,成為中油虧損不斷擴大的導火線。
油價調漲本來就不應成為新內閣及馬政府第二任期的燙手山芋,因為馬第一任期已有前車之鑑及寶貴經驗,只要不輕易打破浮動機制的既有制度,人民已漸漸習慣油品即為一般商品,回復油價浮動不會成為馬政府今日的沉重包袱。
4年前,劉兆玄赴立法院向國人道歉,道歉理由及最大民怨並非油電雙漲,而是提前2、3天啟動油價調漲,造成下班時街道大排長龍,以致民怨沸騰。但劉內閣設計的多元吸收方案,卻相當具有創意,不少人予肯定。去年稅收超徵逾千億元,三方分攤由貨物稅吸收部分額度,既有前例可循,又可減輕民眾負擔,創造三贏局面,陳內閣何不考慮「劉規陳隨」?
國家赤字高築,倘若以破產後再「增資」作為腹案,不但不切實際,恐落人「以拖待變」口實,更何況,台灣能源仰賴進口,何德何能享受全球排名最低前幾名的油電價格?討好的結果徒只嚴重扭曲能源政策,與節能減碳背道而馳。伸頭一刀,縮頭也一刀,馬政府,該是展現智慧與魄力,拿出行動的時候了。
總統馬英九日前聽取行政部門對油電雙漲的決策,但並未拍板。難以理解的是,馬政府第一任期伊始,已面對一次油電雙漲的震撼教育,到了第二任期,換了一批人,即各自表述,磨蹭再三。能源價格調整宜快、狠、準,否則恐讓市場預期心理擴大,提供炒作物價空間,不得不慎。
政府官員在國會殿堂排排站,三聲無奈答詢表示,「油電價再不調漲,中油、台電二家百年老店國營事業快破產了!」油電雙漲已喊得震天價響,卻不見行動,只見紙上作業,決策者再不快刀斬亂麻,3年前提著大桶小桶囤積油品現象難保不再重演,決策牛步化恐讓市場有更多預期心理,趁機哄抬物價,殘局更難收拾。
少數官員不乏主張在美牛爭議風頭上,不宜再處理油電價棘手課題,引火自焚。殊不知,就是因為去年中油經部挺不住民代壓力,以為中油有盈餘,屈從政治壓力,太早「凍漲」,以致減半緩漲迄今無法回復浮動機制的正常運作。政治凌駕專業,成為中油虧損不斷擴大的導火線。
油價調漲本來就不應成為新內閣及馬政府第二任期的燙手山芋,因為馬第一任期已有前車之鑑及寶貴經驗,只要不輕易打破浮動機制的既有制度,人民已漸漸習慣油品即為一般商品,回復油價浮動不會成為馬政府今日的沉重包袱。
4年前,劉兆玄赴立法院向國人道歉,道歉理由及最大民怨並非油電雙漲,而是提前2、3天啟動油價調漲,造成下班時街道大排長龍,以致民怨沸騰。但劉內閣設計的多元吸收方案,卻相當具有創意,不少人予肯定。去年稅收超徵逾千億元,三方分攤由貨物稅吸收部分額度,既有前例可循,又可減輕民眾負擔,創造三贏局面,陳內閣何不考慮「劉規陳隨」?
國家赤字高築,倘若以破產後再「增資」作為腹案,不但不切實際,恐落人「以拖待變」口實,更何況,台灣能源仰賴進口,何德何能享受全球排名最低前幾名的油電價格?討好的結果徒只嚴重扭曲能源政策,與節能減碳背道而馳。伸頭一刀,縮頭也一刀,馬政府,該是展現智慧與魄力,拿出行動的時候了。
電價調整方案4月份可望拍板,五月上路。過去多年來110度以下不予調整的電價結構,這次很可能被打破,主因府院高層有人建議,110度以下空屋率太高,應予排除,因此電價不調整門檻很可能從110度酌予調高,讓人民「有感」。
電價合理化調整政策方向是,工業用電調幅大於商業用電,商業大於住宅用電,趁機將工業與住宅用電差距拉近,離峰電價也將調高。官員說,製造業用電佔總生產成本已降至3%不到,工商界多支持電價合理化。
據悉,上週四(15日)總統府針對油電價調整交換意見時,經部提出考量台電明年電價損益兩平,或不再鉅幅虧損,電價調幅達27%,擬分5月、10月二次調足,每度漲價約0.75元,但並未拍板。
會中有人建議,電價一次漲足,但府院基於油電雙漲,民眾負擔太重,傾向分二次反映。據悉,府院高層引述雜誌報導,曾有駐外人士一天24小時開冷氣,收到電價單才1萬5000多元,顯示台灣電價太便宜不合理,即使最高級距700度和1000度,沒啥太大差別,倡議電價結構須徹底打破。
與會高層認為,110度以下不予調整的結構不合理,因300多萬戶中有太多空屋,應予扣除,倘若未扣除空戶,110度以下不予調整,「人民無感」。依主計處或台電計算空屋率在19%及14%。
知情人士說,經部及台電雖認為110度以下不調整有其長久歷史背景,但為讓「人民有感」,這次不排除打破多年來電價結構思維,酌予調高不調整電價的度數門檻。據悉,第二級距330度以下原本這次擬反映一角以上,幅度也有13%、14%,第二級距佔總用電戶數約65%,因此調幅較低。是否增加第6個級距1000度以上,正思考中。
經部對電價調整也傾向不一次調足,台電若仍有虧損擬分5-10年攤提回補。但尊重市場機制高層不太認同,今年電價調漲後,台電全年仍虧損達5、600億元,明年若不損益兩平,虧損不斷擴大,加上過去累計虧損1,179億元,很快破資本額3,300億元一半。
電價合理化調整政策方向是,工業用電調幅大於商業用電,商業大於住宅用電,趁機將工業與住宅用電差距拉近,離峰電價也將調高。官員說,製造業用電佔總生產成本已降至3%不到,工商界多支持電價合理化。
據悉,上週四(15日)總統府針對油電價調整交換意見時,經部提出考量台電明年電價損益兩平,或不再鉅幅虧損,電價調幅達27%,擬分5月、10月二次調足,每度漲價約0.75元,但並未拍板。
會中有人建議,電價一次漲足,但府院基於油電雙漲,民眾負擔太重,傾向分二次反映。據悉,府院高層引述雜誌報導,曾有駐外人士一天24小時開冷氣,收到電價單才1萬5000多元,顯示台灣電價太便宜不合理,即使最高級距700度和1000度,沒啥太大差別,倡議電價結構須徹底打破。
與會高層認為,110度以下不予調整的結構不合理,因300多萬戶中有太多空屋,應予扣除,倘若未扣除空戶,110度以下不予調整,「人民無感」。依主計處或台電計算空屋率在19%及14%。
知情人士說,經部及台電雖認為110度以下不調整有其長久歷史背景,但為讓「人民有感」,這次不排除打破多年來電價結構思維,酌予調高不調整電價的度數門檻。據悉,第二級距330度以下原本這次擬反映一角以上,幅度也有13%、14%,第二級距佔總用電戶數約65%,因此調幅較低。是否增加第6個級距1000度以上,正思考中。
經部對電價調整也傾向不一次調足,台電若仍有虧損擬分5-10年攤提回補。但尊重市場機制高層不太認同,今年電價調漲後,台電全年仍虧損達5、600億元,明年若不損益兩平,虧損不斷擴大,加上過去累計虧損1,179億元,很快破資本額3,300億元一半。
調整電價面臨迫切性!經濟部長施顏祥昨(12)日在立院表示,台電在今年5、6月,虧損額度將達資本額一半。台電總經理李漢申指出,期望燃料條款機制可以隨著這次電價調整作通盤檢討。意味著台電爭取電價每季檢討並予以浮動化。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昨日邀請經濟部長施顏祥作業務報告,油電價是否調整及如何調整,成為立委關注焦點。
台電希望虧損不要再擴大,能夠先調到一定程度,但經濟部為避免衝擊太大,傾向分階段調漲,預估在第一階段每度至少調漲0.25元,可能會在5月召開電價諮詢委員會,爭取調漲方案過關。
李漢申表示,燃料成本大幅上漲,造成台電年年虧損,截至目前累計虧損達1179億元,今年更有可能新增虧損上千億元,不調整電價將讓台電面臨嚴峻財務負擔,目前電價調整方案仍然在評估中,基於永續經營概念,台電期望燃料條款機制,也可以檢討。
所謂的燃料條款機制,是指台電會設定燃料成本價,每季向電價諮詢委員會報告燃料成本價格波動,只要成本價影響每度電價金額達上年度平均售電價格1%,台電就可以提出電價調漲方案,徵求電價諮詢委員會同意之後,1個月之前對外公告調整電價。
台電員工私下表示,由於電價凍漲許久,所以即便每季提出燃料成本報告也沒用,目前實際燃料成本價格與97年度訂定的燃料成本價格相差太遠,所以現階段會重新設定新的燃料成本價格,再依據新成本價訂出電價調整方案。
李漢申坦言,燃料條款機制的落實,透過每季檢討成本價,適度反映售電成本,這跟浮動電價相當類似。
至於日本311福島核災滿周年,再度讓我國核能政策受到關注,施顏祥強調,核安一定是我國核能政策最重要一環,確保安全之外,才會商轉。
據了解,目前台電內部評估,核四商轉期可望落在民國104年,按照過去經驗必須花2年時間,才會進入穩定商轉,屆時將適逢核一廠除役時間。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昨日邀請經濟部長施顏祥作業務報告,油電價是否調整及如何調整,成為立委關注焦點。
台電希望虧損不要再擴大,能夠先調到一定程度,但經濟部為避免衝擊太大,傾向分階段調漲,預估在第一階段每度至少調漲0.25元,可能會在5月召開電價諮詢委員會,爭取調漲方案過關。
李漢申表示,燃料成本大幅上漲,造成台電年年虧損,截至目前累計虧損達1179億元,今年更有可能新增虧損上千億元,不調整電價將讓台電面臨嚴峻財務負擔,目前電價調整方案仍然在評估中,基於永續經營概念,台電期望燃料條款機制,也可以檢討。
所謂的燃料條款機制,是指台電會設定燃料成本價,每季向電價諮詢委員會報告燃料成本價格波動,只要成本價影響每度電價金額達上年度平均售電價格1%,台電就可以提出電價調漲方案,徵求電價諮詢委員會同意之後,1個月之前對外公告調整電價。
台電員工私下表示,由於電價凍漲許久,所以即便每季提出燃料成本報告也沒用,目前實際燃料成本價格與97年度訂定的燃料成本價格相差太遠,所以現階段會重新設定新的燃料成本價格,再依據新成本價訂出電價調整方案。
李漢申坦言,燃料條款機制的落實,透過每季檢討成本價,適度反映售電成本,這跟浮動電價相當類似。
至於日本311福島核災滿周年,再度讓我國核能政策受到關注,施顏祥強調,核安一定是我國核能政策最重要一環,確保安全之外,才會商轉。
據了解,目前台電內部評估,核四商轉期可望落在民國104年,按照過去經驗必須花2年時間,才會進入穩定商轉,屆時將適逢核一廠除役時間。
經濟部長施顏祥今(12)日赴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備詢,電價調整方案將成焦點。據了解,行政院已初步同意以台電未來一年資產投資報酬率(ROA)不得低於零,作為衡量電價調漲基準。若以此基準推算,平均每度電將漲0.5元至0.6元之間。
自農曆年後,經濟部即積極與行政院協商電價調整方案,至今已有腹案。繼美牛議題之後,電價議題浮上檯面,施顏祥已親上火線的準備,擔起電價調整的責任。
自農曆年後,經濟部即積極與行政院協商電價調整方案,至今已有腹案。繼美牛議題之後,電價議題浮上檯面,施顏祥已親上火線的準備,擔起電價調整的責任。
台電核1廠、核2廠未依環境影響審查結論完成中期貯存場,以致用過的核燃料持續產生,新北市環保局對台電開出368件罰單,重罰並扣押5.4億元事件,最高行政法院再審判決,新北市環保局敗訴。
再審合議庭判決指出,新北市應退還台電5.4億元罰鍰;至於罰鍰按年息5%加計利息部分,則移送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審理。
新北市環保局被判敗的主因是,環境影響評估是根據環評法進行審查,而環評法的主管機關是行政院環保署,並非地方政府環保局;同時,即使是環保署要對台電開罰,也需先予限期改善,若屆期仍未改善,才能連續裁罰。
一、二審行政法院因此認定,新北市環保局先前對台電的裁罰,違法。
台電核1廠、核2廠核廢料的中期貯存場,未依環保署的審查結論,在89年4月完成並開始運轉,致用過的核廢料持續產生,且持續貯存於水池中。
新北市環保局認為,台電不僅違反環境影響審查結論,且產生的高度放射性廢料屬「嚴重鄰避性物質」,將對環境產生不良影響,因而在95年依環評法規定,要求台電限期改善,提出因應對策。
這件爭訟,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原判決,新北市環保局要退還所有罰鍰且需加計利息;但最高行政法院的確定判決,則撤銷加計利息部分。新北市環保局依行政訴訟法第273條1項14款提起再審後,再審合議庭認為,原判決對於足以影響判決的重要證物漏未斟酌,因此就利息部分,移送北高行審理。
再審合議庭判決指出,新北市應退還台電5.4億元罰鍰;至於罰鍰按年息5%加計利息部分,則移送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審理。
新北市環保局被判敗的主因是,環境影響評估是根據環評法進行審查,而環評法的主管機關是行政院環保署,並非地方政府環保局;同時,即使是環保署要對台電開罰,也需先予限期改善,若屆期仍未改善,才能連續裁罰。
一、二審行政法院因此認定,新北市環保局先前對台電的裁罰,違法。
台電核1廠、核2廠核廢料的中期貯存場,未依環保署的審查結論,在89年4月完成並開始運轉,致用過的核廢料持續產生,且持續貯存於水池中。
新北市環保局認為,台電不僅違反環境影響審查結論,且產生的高度放射性廢料屬「嚴重鄰避性物質」,將對環境產生不良影響,因而在95年依環評法規定,要求台電限期改善,提出因應對策。
這件爭訟,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原判決,新北市環保局要退還所有罰鍰且需加計利息;但最高行政法院的確定判決,則撤銷加計利息部分。新北市環保局依行政訴訟法第273條1項14款提起再審後,再審合議庭認為,原判決對於足以影響判決的重要證物漏未斟酌,因此就利息部分,移送北高行審理。
國際能源價格持續飆漲,預計今年5月,台電累計虧損即將超過資本額的一半,超過1,650億元。電價調漲勢在必行,據透露,原則上工業用電漲幅將高於民生用電,其中離峰電價漲幅估計高於平均漲幅。
經濟部長施顏祥表示,政府絕對不會讓油、電公司發生不能經營的困境,「這是維生線」,絕對不能讓天然氣管斷掉或是沒電可用,讓油、電公司持續經營下去,這是政府非常重大的責任。
相關人士表示,這波電價調整最大原則是,電價要反映發電成本,目標務必使台電永續經營。依規畫,至少平均每度電漲0.5元,以目前平均每度電價2.6元計,平均漲幅至少19%。受影響的產業包括鋼鐵、石化、造紙、水泥等。
截至去年底台電累計虧損達1,179億元,1月因春節長假,僅虧損55億元,估計2月虧損近百億,未來每月將以百億元虧損的速度滾雪球,預計全年新增虧損1,176億元。台電內部預估,至今年5月,累計虧損即將超過3,300億元資本額的一半1,650億元。依據公司法規定,台電須於6月召開股東會,辦理減增再資增。政府若無力增資,只有調漲電價一途。
據了解,對於電價的調整,經濟部已有全盤規畫,「平均漲幅不會太低」。長期以來工業用電電價偏低,為拉平與民生電價差距,為使電價反映發電成本,工業用電漲幅將高於民生用電;但經過此波調整,整體工業用電電價仍低於民生,以維持國際競爭力。
相關人士指出,目前台電每年售電中,工業用電占2/3,民生用電占1/3,前者電價低,代表著1/3家庭負擔較高電價,形成負擔不公平;另據了解,經濟部內也有人主張以提高電價來加速產業轉型與升級,產業競爭力不能長期仰賴電價的補貼。
舉例來說,許多特定能源密集產業使用的是價格低的離峰電價,然而過去台電核能及燃煤發電比重達60%,尚能供應低價的電力;而今台電核能及燃煤發電比重已降至45%以下,台電甚至燒天然氣來供應離峰電價,形成全民補貼離峰電價的不合理結構。將大幅調高離峰電價漲幅,預估調幅將高出平均19%漲幅。
經濟部主導電價調整方案已大致底定,輪廓浮現,但電價調整方案還有待行政院拍板。
經濟部長施顏祥表示,政府絕對不會讓油、電公司發生不能經營的困境,「這是維生線」,絕對不能讓天然氣管斷掉或是沒電可用,讓油、電公司持續經營下去,這是政府非常重大的責任。
相關人士表示,這波電價調整最大原則是,電價要反映發電成本,目標務必使台電永續經營。依規畫,至少平均每度電漲0.5元,以目前平均每度電價2.6元計,平均漲幅至少19%。受影響的產業包括鋼鐵、石化、造紙、水泥等。
截至去年底台電累計虧損達1,179億元,1月因春節長假,僅虧損55億元,估計2月虧損近百億,未來每月將以百億元虧損的速度滾雪球,預計全年新增虧損1,176億元。台電內部預估,至今年5月,累計虧損即將超過3,300億元資本額的一半1,650億元。依據公司法規定,台電須於6月召開股東會,辦理減增再資增。政府若無力增資,只有調漲電價一途。
據了解,對於電價的調整,經濟部已有全盤規畫,「平均漲幅不會太低」。長期以來工業用電電價偏低,為拉平與民生電價差距,為使電價反映發電成本,工業用電漲幅將高於民生用電;但經過此波調整,整體工業用電電價仍低於民生,以維持國際競爭力。
相關人士指出,目前台電每年售電中,工業用電占2/3,民生用電占1/3,前者電價低,代表著1/3家庭負擔較高電價,形成負擔不公平;另據了解,經濟部內也有人主張以提高電價來加速產業轉型與升級,產業競爭力不能長期仰賴電價的補貼。
舉例來說,許多特定能源密集產業使用的是價格低的離峰電價,然而過去台電核能及燃煤發電比重達60%,尚能供應低價的電力;而今台電核能及燃煤發電比重已降至45%以下,台電甚至燒天然氣來供應離峰電價,形成全民補貼離峰電價的不合理結構。將大幅調高離峰電價漲幅,預估調幅將高出平均19%漲幅。
經濟部主導電價調整方案已大致底定,輪廓浮現,但電價調整方案還有待行政院拍板。
油價何時取消緩漲措施、水電價是否調漲?行政院長陳(沖)昨天表示,台灣目前水電油價與鄰國相較都是最低的一級,以致台塑石油等民間業者外銷反多於內銷,國營事業虧損到某種程度就會成為全民問題,必須從市場和節能減碳的觀點來考慮價格合理化的問題。
國內油價從民國99年12月起採取「減半調價」措施,累計到目前為止,中油吸收汽柴油金額已達每公升4.6元,虧損387億元;電價目前平均每度僅2.6元,造成台電鉅額虧損;水價調整方案也早在二年前就已研議完成,卻擱置至今。
陳(沖)表示,台灣水電油價都很便宜,根據調查,相較鄰國,台灣油水電都是在最低的一級,尤其汽柴油,是各國中最便宜的,因為這些供應單位都是國營事業,所以可以想辦法吸收一部分,但在民間石油公司,因為國內外價格有落差,外銷價比內銷價好,因此其外銷量反而比內銷要多。
外界要求國營事業承擔社會責任,壓低油水電價格,由於國營事業盈餘必須繳庫,因此陳(沖)認為,國營事業虧損到某種程度是股東的事情,也就是政府的事情,但如果更再擴大「那就是全民的事了」。
他說,油水電價格問題,要用市場觀點和節能減碳觀點來看,過去民進黨時代油價是採取凍漲,馬政府執政後,過去一段時間是採用緩漲,「是要反應,但只反應一部分,另外由中油吸收一部分」。
由於發電成本不斷提高,但電價卻不能反映成本上漲,陳(沖)指出,目前台電幾乎是每年虧損,而且累計虧損已達1,179億元,「已經變成全民的問題」。
陳(沖)舉例,以台電目前的財務狀況,若是到國外去買煤炭,國外供應商看台電財務報表,可能會說台電財信用太差,不敢將煤炭先交給他,必須三個月前就將錢匯入,也就是「先付銀再付貨」,供應出狀況,就會成為全民的問題。
當然,陳(沖)表示,油水電供應者也要檢討經營效率方面是否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像是水管有無漏水需要更換的,「等這些事都做了,其他涉及價格的問題再來談」。
陳(沖)強調,無論是否調整?如何調整?過程中所有的資訊都要公開出來讓大家知道,「取得共識過程一定不會一下子就很順利,但從國外的例子可以證明,價格調高對節能減碳確實可以達到一定效果」。
國內油價從民國99年12月起採取「減半調價」措施,累計到目前為止,中油吸收汽柴油金額已達每公升4.6元,虧損387億元;電價目前平均每度僅2.6元,造成台電鉅額虧損;水價調整方案也早在二年前就已研議完成,卻擱置至今。
陳(沖)表示,台灣水電油價都很便宜,根據調查,相較鄰國,台灣油水電都是在最低的一級,尤其汽柴油,是各國中最便宜的,因為這些供應單位都是國營事業,所以可以想辦法吸收一部分,但在民間石油公司,因為國內外價格有落差,外銷價比內銷價好,因此其外銷量反而比內銷要多。
外界要求國營事業承擔社會責任,壓低油水電價格,由於國營事業盈餘必須繳庫,因此陳(沖)認為,國營事業虧損到某種程度是股東的事情,也就是政府的事情,但如果更再擴大「那就是全民的事了」。
他說,油水電價格問題,要用市場觀點和節能減碳觀點來看,過去民進黨時代油價是採取凍漲,馬政府執政後,過去一段時間是採用緩漲,「是要反應,但只反應一部分,另外由中油吸收一部分」。
由於發電成本不斷提高,但電價卻不能反映成本上漲,陳(沖)指出,目前台電幾乎是每年虧損,而且累計虧損已達1,179億元,「已經變成全民的問題」。
陳(沖)舉例,以台電目前的財務狀況,若是到國外去買煤炭,國外供應商看台電財務報表,可能會說台電財信用太差,不敢將煤炭先交給他,必須三個月前就將錢匯入,也就是「先付銀再付貨」,供應出狀況,就會成為全民的問題。
當然,陳(沖)表示,油水電供應者也要檢討經營效率方面是否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像是水管有無漏水需要更換的,「等這些事都做了,其他涉及價格的問題再來談」。
陳(沖)強調,無論是否調整?如何調整?過程中所有的資訊都要公開出來讓大家知道,「取得共識過程一定不會一下子就很順利,但從國外的例子可以證明,價格調高對節能減碳確實可以達到一定效果」。
市況低迷,華榮(1608)及大亞(1609)兩線纜大廠,去年7月不約而同取得台電345KV超高壓電力線纜標案,去年底出貨給台電3億多元、4億餘元挹助,成為國內線纜業12月少數逆勢成長企業。遠比華新(1605)、宏泰(1612)、台一(1613)及億泰(1616)等多家線纜廠表現出色。
業者坦言,農曆年當月一向是國內線纜及銅材的銷售淡季,今年更因消費性電子外銷走跌,對漆包線需求明顯銳減,也使得國內線纜業淡季提前至去年12月份,加上去年下半年起國際銅價走跌,去年12月份銅價又比前年同期便宜,雖然各廠家手中少則4、5億元、多則10多億元台電標案,卻未能在去年底再度交貨,這也是華新、宏泰、台一、大山、華電、億泰及榮星等多家線纜廠去年12月份營收全面出現衰退的主因。惟獨華榮及大亞兩家線纜大廠,去年7月均拿下台電345KV超高壓線纜標案,首批先在去年12月交貨,成為少數躲過12月營收負成長命運的廠商。
華新坦言,華新不繡鋼、鋼材及線纜等產品都因市況不佳,買氣不如預期,加上去年12月份銅及鎳等原材料價格又低於前年同期,才會出現去年12月營收51.64億元,年減9.69%;單月合併營收139.36億元,較前年同期衰退14.21%;去年營收742.47億元,年減率為5.71%;累計合併營收1,896.85億元,比前年衰退0.08%。
大亞主管表示,大亞去年7月,以24.76億元取得345KV超高壓線纜標案,去年12月先出貨4億多元,今年計劃再出貨18億元,這也是大亞去年12月營收10.03億元,比前年同期成長8.63%;去年營收合計92.28億元,比前年小幅成長4.04%的主因。
華榮主管表示,華榮對今年景氣看法比較保守,去年7月以14.57億元拿下台電345KV超高壓線纜標案,去年12月出貨3億多元,目前在手10億餘元訂單,分別在今年第1、3季出貨。去年12月營收為9.28億元,比前年同期成長14.34%;去年營收合計99.46億元,仍無法扭轉負成長0.82%的局面。
業者坦言,農曆年當月一向是國內線纜及銅材的銷售淡季,今年更因消費性電子外銷走跌,對漆包線需求明顯銳減,也使得國內線纜業淡季提前至去年12月份,加上去年下半年起國際銅價走跌,去年12月份銅價又比前年同期便宜,雖然各廠家手中少則4、5億元、多則10多億元台電標案,卻未能在去年底再度交貨,這也是華新、宏泰、台一、大山、華電、億泰及榮星等多家線纜廠去年12月份營收全面出現衰退的主因。惟獨華榮及大亞兩家線纜大廠,去年7月均拿下台電345KV超高壓線纜標案,首批先在去年12月交貨,成為少數躲過12月營收負成長命運的廠商。
華新坦言,華新不繡鋼、鋼材及線纜等產品都因市況不佳,買氣不如預期,加上去年12月份銅及鎳等原材料價格又低於前年同期,才會出現去年12月營收51.64億元,年減9.69%;單月合併營收139.36億元,較前年同期衰退14.21%;去年營收742.47億元,年減率為5.71%;累計合併營收1,896.85億元,比前年衰退0.08%。
大亞主管表示,大亞去年7月,以24.76億元取得345KV超高壓線纜標案,去年12月先出貨4億多元,今年計劃再出貨18億元,這也是大亞去年12月營收10.03億元,比前年同期成長8.63%;去年營收合計92.28億元,比前年小幅成長4.04%的主因。
華榮主管表示,華榮對今年景氣看法比較保守,去年7月以14.57億元拿下台電345KV超高壓線纜標案,去年12月出貨3億多元,目前在手10億餘元訂單,分別在今年第1、3季出貨。去年12月營收為9.28億元,比前年同期成長14.34%;去年營收合計99.46億元,仍無法扭轉負成長0.82%的局面。
中油、台電去年雙虧合計達820億元!中油最新結算去(100)年度虧損387億元,而台電亦虧損433億元,主要都是政策性不漲價,今年虧損恐將擴大。
經濟部所屬國營事業單位當中,中油與台電的財務備受關注,99年度中油稅後盈餘大賺160億元,但是100年度則是轉盈為虧,虧損金額達387億元,幾乎把99年度的盈餘全數吃掉。
中油表示,去年上半年中東地區有茉莉花革命,造成國際油價大漲,又有日本311福島海嘯災難,市場對於天然氣需求急增,也讓天然氣價格暴漲,但是國內為了穩定物價,天然氣與油價均減半調漲,所以油品虧損292億元、天然氣則是虧損187億元,兩者合計虧損高達479億元。
還好中油有其他事業部門多少可以彌補錢坑,中油主管說,轉投資部份,盈餘50億元,其他收入則是盈餘42億元。
中油主管說,今年初美國主導制裁伊朗,禁止進口伊朗原油,造成國際油價上漲,每桶達到110美元,目前國際情勢看來,似乎會持續延燒,因此油價勢必往上走,甚至有人喊到150美元。
另外,台電100年度虧損433億元,相較於99年度虧損181億元,虧損幅度擴大,去年主要是苦於國際油價、天然氣與燃煤上漲,但是國內因為配合政策,無法合理反映電價成本,台電必須要自行吸收發電上漲成本。
不過台電原本100年度法定虧損預算為476億元,實際虧損幅度小於法定虧損,也算是達到法定目標。
由於國營事業管理法鬆綁,國營事業可以發行免擔保公司債,台電表示,一年可以減少支出2~3億元擔保費用,對於負債累累的台電,等於是不無小補。
至於台糖100年盈虧尚未結算完畢,不過台糖私下表示,100年度狀況不太好,主要是國際糖價下降,量販店力求轉型有大筆資本支出,投資尚未回收,但是可以確定的是,一定可以達到法定盈餘預算,約40億元。
漢翔則是預估,去年稅前盈餘將可望逾11億元。台水則是尚未結算去年度的營收。
經濟部所屬國營事業單位當中,中油與台電的財務備受關注,99年度中油稅後盈餘大賺160億元,但是100年度則是轉盈為虧,虧損金額達387億元,幾乎把99年度的盈餘全數吃掉。
中油表示,去年上半年中東地區有茉莉花革命,造成國際油價大漲,又有日本311福島海嘯災難,市場對於天然氣需求急增,也讓天然氣價格暴漲,但是國內為了穩定物價,天然氣與油價均減半調漲,所以油品虧損292億元、天然氣則是虧損187億元,兩者合計虧損高達479億元。
還好中油有其他事業部門多少可以彌補錢坑,中油主管說,轉投資部份,盈餘50億元,其他收入則是盈餘42億元。
中油主管說,今年初美國主導制裁伊朗,禁止進口伊朗原油,造成國際油價上漲,每桶達到110美元,目前國際情勢看來,似乎會持續延燒,因此油價勢必往上走,甚至有人喊到150美元。
另外,台電100年度虧損433億元,相較於99年度虧損181億元,虧損幅度擴大,去年主要是苦於國際油價、天然氣與燃煤上漲,但是國內因為配合政策,無法合理反映電價成本,台電必須要自行吸收發電上漲成本。
不過台電原本100年度法定虧損預算為476億元,實際虧損幅度小於法定虧損,也算是達到法定目標。
由於國營事業管理法鬆綁,國營事業可以發行免擔保公司債,台電表示,一年可以減少支出2~3億元擔保費用,對於負債累累的台電,等於是不無小補。
至於台糖100年盈虧尚未結算完畢,不過台糖私下表示,100年度狀況不太好,主要是國際糖價下降,量販店力求轉型有大筆資本支出,投資尚未回收,但是可以確定的是,一定可以達到法定盈餘預算,約40億元。
漢翔則是預估,去年稅前盈餘將可望逾11億元。台水則是尚未結算去年度的營收。
台電公司導入台灣NEC ERP系統(第一期)建置,在11月完成第一階段的正式上線作業。本次ERP系統採用國際間廣泛通用的SAP ERP軟體,上線的範圍,包含請購採購、物料管理、財務會計、財務管理、稽核內控等ERP系統的基礎架構。未來規劃延伸至工程管理、設備維護、人力資源、商業智慧企業策略管理等業務導入範圍。
台電公司為加強核心能力、提升經營效能、經過多方審慎考量,決定展開核心系統整合重建計畫。台灣NEC取得本次協助台電公司進行系統建置的機會,以專案團隊統籌者的角色,提供完整的ERP系統建置服務。
台電董事長陳貴明表示:「台電公司多年來提供優質的民生用電,如何因應時代變遷,持續提供穩定而符合民生需求的電力資源,是台電公司長久以來的使命。由於台電公司是一個組織龐大的事業體,營運單位遍佈全台各地,ERP系統導入已有一定困難度。」
陳貴明指出,受限於國營事業的企業背景、以及與顧問夥伴台灣NEC的緊密合作下,即使在導入過程中面臨重重考驗,仍透過團隊合作克服萬難,順利完成第一階段的導入線上作業。
台電公司為加強核心能力、提升經營效能、經過多方審慎考量,決定展開核心系統整合重建計畫。台灣NEC取得本次協助台電公司進行系統建置的機會,以專案團隊統籌者的角色,提供完整的ERP系統建置服務。
台電董事長陳貴明表示:「台電公司多年來提供優質的民生用電,如何因應時代變遷,持續提供穩定而符合民生需求的電力資源,是台電公司長久以來的使命。由於台電公司是一個組織龐大的事業體,營運單位遍佈全台各地,ERP系統導入已有一定困難度。」
陳貴明指出,受限於國營事業的企業背景、以及與顧問夥伴台灣NEC的緊密合作下,即使在導入過程中面臨重重考驗,仍透過團隊合作克服萬難,順利完成第一階段的導入線上作業。
與我聯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