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惠電力(未)公司新聞
亞泥獲利亮眼,嘉惠電力、亞東預拌撐場 亞泥(1102)發布首季財報,稅後純益達29.48億元,年增9.7%,表現不俗。獲利成長主要歸功於台灣水泥本業、子公司亞東預拌混凝土和嘉惠電力。 亞泥表示,今年台灣水泥市場表現不錯,嘉惠電力今年兩電廠全廠開出,加上台電近期跳電頻繁,預期將大幅增加嘉惠電力輸電需求。 嘉惠電力的天然氣複循環發電機組,受益於電價上漲,售電收入持續增加。此外,亞泥轉投資遠傳電信獲利穩定成長,加上美元升值,也為亞泥帶來不錯的匯兌收益。 法人樂觀預期,亞泥今年獲利表現將持續改善。台灣水泥本業穩定成長,預拌混凝土事業也將有所斬獲。加上403大地震後政府推動都更,亞泥預期將受惠題材帶動,中長期發展值得期待。
亞泥大陸市場占整體營收比重超過50%,今年以來主要營業區域華中市場價格、出貨量都呈下滑,港股掛牌的子公司亞泥中國日前公布財報,第1季虧損人民幣1.3億元(約新台幣5.8億元),每股虧損人民幣0.083元。
不過,亞泥今年在台灣市場的表現不錯。亞泥表示,包括台灣的水泥本業、亞東預拌混凝土和嘉惠電力都交出不錯的成績單。其中亞東預拌混凝土去年至今銷售持續創高,嘉惠電力今年兩電廠全廠開出,再加上台電今年跳電頻繁,對嘉電惠力的輸電需求預期將大增。
亞泥指出,亞東預拌與另一家子公司亞利預鑄,產品銷售數量與價格都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長;旗下的嘉惠電力現有一、二期的天然氣複循環發電機組,在電價上漲下,售電收入持續增加。
至於轉投資方面,亞泥斥資百億元收購遠傳電信股權,在遠傳獲利穩定成長下,對亞泥的貢獻度持續增加。此外,受惠於美元升值,亞泥轉投資項目包括遠東集團旗下的遠東新世紀、裕民航運,以及其他海內外的財務及策略投資,也有不錯的匯兌收益。
對於今年的展望,法人認為,雖然大陸水泥市場今年看法仍趨保守,但在台灣市場方面,國內水泥本業營運仍處於穩增長、預拌混凝土事業也會有不錯的表現。此外,台灣發生的403大地震,帶動政府都更政策啟動,市場預期亞泥受惠於題材帶動,中長期展望值得期待。
台灣水泥業龍頭企業台泥與亞泥昨日(10日)公布的3月營收結果,顯示出兩家公司不同的發展脈絡。台泥3月份合併營收達117.4億元,年增長17.6%,月增長則達到59.4%,主要得益于轉投資和平電力以及新能源的帶動。雖然台灣市場過去兩年表現穩健,水泥價格持續高檔,但中國大陸市場仍呈保守態勢。台泥董事長張安平曾提到,公司將持續朝低碳水泥、資源循環和綠色能源三大主軸發展,目標在2025年讓非水泥營收占比達到50%。 對於亞泥來說,3月份的合併營收為81.53億元,較去年同期微幅衰退0.09%,但較2月成長31%。這主要歸功於兩岸本業及業外投資的佳績。台灣市場方面,因轉投資嘉惠電力公司一期的發電天數增加,亞東預拌混凝土營收也顯著上升,台灣市場業績成長10%。而亞泥中國控股公司方面,則因中國大陸水泥業務銷售及售價雙升,3月份業績成長62%。 從法人分析的角度看,台灣水泥市場自去年以來呈穩定發展,水泥及預拌混凝土價格創下歷史高峰。雖然今年房地產市場看淡,但台灣受惠於前瞻計畫建設、科技園區及廠辦建案,水泥價格及發貨量預計將維持在高檔。中國大陸市場方面,隨著疫情後城市解封,經濟活動逐步復甦,房地產景氣逐漸回暖,預計水泥市場營運將逐季成長,下半年表現有望超越上半年。
台泥表示,3月合併營收較去年同期與今年2月成長,主要是來自轉投資和平電力與新能源的貢獻。據了解,台泥在水泥本業方面,雖然台灣市場過去兩年都呈穩健態勢,水泥價格自去年至今仍然維持在高檔,但是中國大陸市場至目前為止仍然保守。
台泥董事長張安平曾表示,將持續轉型,朝向低碳水泥、資源循環以及綠色能源三大主軸發展,非水泥營收占合併營收占比,已由2021年的16%增加到2022年32%,目標在2025年讓非水泥的營收占比達到50%。
台泥認為,唯有大環境對新能源需求日益增加,才是對台泥最有利的發展方向。
亞泥表示,3月營收較2月成長三成,主因兩岸本業及業外投資都交出不錯成績。台灣市場方面,受惠於轉投資嘉惠電力公司一期的發電天數增加,亞東預拌混凝土營收也明顯增加,因此亞泥在台灣市場業績成長10%;亞泥中國控股公司方面,由於大陸水泥業務銷售及售價雙升,更帶動亞泥中國控股3月業績成長62%。
法人分析,國內水泥市場自去年以來都呈穩定發展,包括水泥及預拌混凝土價格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上漲,至今每噸水泥價格3,000元以上,每立方米預拌混凝土價格也逼近3,000元,都創下歷史高峰紀錄。
今年雖然房地產市場看淡,但台灣仍受惠於前瞻計畫建設持續、科技園區及廠辦建案,水泥價格及發貨量應可維持在高檔。
相較之下,在大陸市場方面,法人分析,大陸隨著疫情過後城市解封,經濟活動逐步復甦,房地產景氣漸回暖,大陸水泥市場營運確實有望逐季成長,預期下半年表現將更勝過上半年。
董事長林雍偉表示,為使公司的運作及管理更加制度化與效率化,將公司內部分為四大事業群:環保事業群負責廢電子電器及資訊產品的回收處理;甲處精煉事業群負責廢電子零件及下腳料的回收精煉;再生事業群負責廢塑料的回收分選;機械研發事業群負責環保設備整廠及整案輸出。近年來,各事業群均有良好的營運成效展現,尤其是對於處理廢家電所產生廢塑料的回收與分選,更有重大的成就,回收分選後塑料材質純度高達95%以上,可供應給該公司或其他公司塑膠造粒廠直接造粒使用,充分達到資源再生的循環經濟效益。
亞泥嘉惠電力公司是在1995年獲經濟部核准設立,亞泥在1999年接管經營投資建廠,其中一廠是在2003年12月正式商轉,總投資額141億元,總發電量70萬瓩;2019年時,嘉惠電力再度啟動總發電量51萬瓩的二廠興建計畫,總投資額105億元,去年7月正式商轉,兩廠合計裝置容量達121萬瓩,發電量約占全國總用電量3.2%,是目前全台最大的民營天然氣發電廠。
嘉惠電力總經理陳廣泰表示,嘉惠電廠以低汙染、高效率、高品質、高安全性的發電技術生產電能,持續為台灣提供穩定電力。由於歐洲議會上個月初投票通過歐盟提案,支持將天然氣列為環境永續的綠能,嘉惠正是透過具有低碳特性的天然氣,在短中期取代相對高碳的燃煤,協助台灣加速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達到2050淨零碳排目標。
根據統計,今年7月全台發電量超過1億8,500萬度,由於全台用電量高,為配合台電調度電力使用,嘉惠有超過半個月的時間延長發電時數。尤其針對嘉惠二廠部分,由於2021年底正逢核二廠一號機除役,供電能力減少98.5萬瓩,嘉惠二期的商轉,也適時填補部分的電力缺口。
陳廣泰表示,天然氣機組特性,就是環保、低碳、高效率。嘉惠二期機組採用美商奇異(GE)最新機型HA系列氣渦輪發電機,發電效率超過60%,遠高於燃煤電廠的發電效能。
根據核算,嘉惠電廠的天然氣機組,2021年每發1度電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為0.358公斤,比燃煤電廠機組的0.8公斤低,更低於經濟部能源局今年7月公布的電力排碳係數基準0.424公斤,如果進一步和相同裝置容量的燃煤電廠相比,嘉惠電廠每年可減少將近200萬噸的碳排放量,相當於18萬棵樹、4,800座大安森林公園一年的碳吸附量。
陳廣泰強調,綠色能源發展勢必成為牽動台灣未來經濟成長的重要關鍵,母公司亞泥近年力拚減碳,積極投資天然氣、風電、太陽能等綠能產業,嘉惠電力將繼續優化製程、降低燃料成本、提高熱效率,為國家能源轉型、推動電業自由化貢獻心力。
另外,亞泥已陸續在主要廠區、辦公建物建置太陽能發電設備,未 來也不排除和遠東集團遠傳電信子公司「旭天能源」在太陽能、儲能 的開發上合作。
歐洲議會已投票通過歐盟提案,支持將天然氣列為環境永續的綠能 ;國內天然氣發電占比至2025年,將由目前的30%調高達到50%。對 此,國內最大民營天然氣電廠的嘉惠電力總經理陳廣泰指出,從全球 趨勢及政府規劃的目標來看,天然氣發電的市場潛在需求仍高,集團 因此計劃投資200億元以上,再擴充集團天然氣發電在國內的市占。
陳廣泰指出,天然氣機組特性,就是環保、低碳、高效率,嘉惠二 期機組採用美商奇異(GE)最新機型HA系列氣渦輪發電機,發電效率 超過60%,遠高於燃煤電廠的發電效能。
目前嘉惠電力第一期70萬瓩發電機組,已於2003年12月商轉,併入 台電電網;第二期51萬瓩發電機組,於去年7月商轉,由於去年底正 逢核二廠一號機除役,供電能力減少98.5萬瓩,嘉惠二期的商轉也適 時填補部分電力缺口。
嘉惠電廠一、二期的總裝置容量達121萬瓩,發電量約占全國總用 電量3.2%,是目前全台最大的民營天然氣發電廠,每年發電最多可 達48億度,約可供應100萬戶家庭用電,以全台1,303萬住宅用戶來算 ,等於每13戶就有一戶的家庭用電,是由嘉惠所供應。
陳廣泰指出,嘉惠三期預計2027年至2028年商轉,屆時嘉惠在國內 天然氣發電的市占將由3.2%,增加到5%以上。
嘉惠三期要搶台電第四波民營電廠招標名額,據了解,台電目前正 啟動第四波IPP燃氣機組採購,從2024到2027年要採購高達620萬瓩容 量,可是目前僅有森霸電力、中佳電力二家共得標171萬瓩,也就是 還有許多容量需求空間。陳廣泰指出,嘉惠有信心爭取到。
在風電計畫方面,由亞泥主導的「竹風電力離岸風電計畫」,是與 德商RWE合作,將開發新竹市外海第四號風場,原先規劃共有56個機 組,總裝置容量預計將達450百萬瓦(MW),足以供約45萬戶家庭用 電。亞泥表示,「竹風電力離岸風電計畫」預計8、9月送件。
日前英國The Banker《銀行家雜誌》公布全球1,000大銀行,陽信銀行排名持續攀升,依第一類資本排名,再提升32名至622名。統計自2014年至2022年,已大幅躍升357名,顯示該行各項業務和風險承受能力持續增強,備受肯定。亞泥旗下天然氣電廠嘉惠電力公司去年7月二期51萬瓩發電機組商轉後,已帶動電廠裝置容量倍增至121萬瓩。
嘉惠電力總經理陳廣泰昨(8)日表示,規劃在嘉義縣找廠址打造新電廠,預計今年底至明年初進行環評投件,新的天然氣電廠總裝置容量110萬瓩,最快2027年或2028年商轉。
據估計,新電廠不含土地成本,亞泥至少需要再投資逾200億元。
嘉惠電力為天然氣複循環電廠,總裝置容量121萬瓩,發電量約占全國總用電量3.2%,是目前全台最大的民營天然氣發電廠,每年發電最多可達48億度,可供100萬戶家庭用電。
嘉惠電力天然氣電廠第一期70萬瓩發電機組2003年12月商轉,併入台電電網,第二期51萬瓩發電機組2021年7月商轉。由於2021年底核二廠一號機除役,供電能力減少98.5萬瓩,嘉惠二期商轉,也適時填補部分電力缺口。
因應美元升息趨勢,為提供客戶更多元的資產配置方案,陽信銀行宣布自即日起,推出美金優惠定存活動,最低起存金額美金3,000元,承作6或9個月期定期存款享優惠利率3%,1年期享優惠利率3.1%,可使用臨櫃、網路銀行或行動網銀以新台幣結購美元,新舊客戶均享優惠,該優惠利率將依照市場狀況彈性調整,詳情可洽陽信銀行各分行。
嘉惠電力位在嘉義民雄,目前投資143億元、裝置容量70萬瓩的嘉 惠電廠一期已在2003年商轉、二期的投資金則為105億元。
陳廣泰指出,嘉惠電廠的總裝置容量達121萬瓩,發電量約占全國 總用電量3.2%,是目前全台最大的民營天然氣發電廠,每年發電最 多可達48億度,約可供應100萬戶家庭用電,以全台1,303萬住宅用戶 來算,等於每13戶就有一戶的家庭用電是由嘉惠所供應。
歐洲議會上個月初投票通過歐盟提案,支持將天然氣列為環境永續 的綠能,陳廣泰指出,根據政府規劃,國內目前的天然氣發電占比為 30%,目標2025年占比達到50%,依此規劃,天然氣發電的市場潛在 需求仍高。
陳廣泰表示,綠色能源發展已成為台灣未來經濟成長的重要關鍵, 母公司亞泥近年力拼減碳,積極投資天然氣、風電、太陽能等綠能產 業,嘉惠電廠在董事長徐旭東的支持下,尋找適當地點,以低污染、 高效率、高品質、高安全性的發電技術持續生產電能,為台灣提供穩 定電力。
陳廣泰強調,嘉惠二期機組採用的是美商奇異(GE)最新機型HA系 列氣渦輪發電機,發電效率超過60%,遠高於燃煤電廠的發電效能。 根據核算,嘉惠電廠的天然氣機組,去年每發一度電所產生的二氧化 碳為0.358公斤,不但比燃煤電廠機組的0.8公斤低,更低於經濟部能 源局今年7月公布的電力排碳係數基準0.424公斤。
整起事件,因台電2006年12月起陸續調漲發電用天然氣價格,向九 家電廠提出合約當中的燃料成本按即時價格反映調整機制,雙方雖在 2007年9月達成協議,但2008年9月、10月、12月等3次「購電費率隨 利率浮動調整機制協商」會議都無法達共識,台電報請政府介入,2 012年9月第四次會議仍協商破局
公平會指出,2013年3月,因九家民營電廠共同串聯,「拒絕」調 整與台電的購售電費率協商,影響到發電市場供需功能,公平會認定 為是「聯合行為」,重罰九家業者共新台幣63.2億元,創下史上最高 罰鍰紀錄。
結果,九家電廠不服向行政院提出行政訴願,同時也向高等行政法 院提起「否定聯合行為」的訴訟。全案纏訟九年,九家電廠從一審到 更二審均獲判勝訴,但公平會不滿,再提上訴。
行政院訴願部分,公平會指出,雖認定業者有聯合拒絕行為,但就 罰款部分卻兩度要求公平會「重為適法之處分」,第一次因九家業者 聯合行為期間,跨越公平法新法與舊法適用期,當時公平會是依新法 對業者開罰,在「釐清爭議點」後,直接扣除舊法罰款上限新台幣2 ,500萬元,並再「善意」針對每家酌量各減500萬元,也就是每家各 減3,000萬元後,共罰60.5億元。
第二次,因九家業者的運轉期間、電價結構、參與會議次數、獲利 能力、違法期間、還有同意修約時間等都不同,卻採一律裁減罰鍰, 是沒有考量各家電廠不同之處,為此,公平會再度依要求調整為裁罰 新台幣60.07億元。
最終,各家罰鍰分別為,麥寮汽電18億1,300萬元、和平電力13億 2,000萬元、長生電力6億1,000萬元、新桃電力5億4,800萬元、森霸 電力4億8,900萬元、星能電力3億9,200萬元、國光電力3億7,100萬元 、嘉惠電力3億6,400萬元、星元電力1億元。
不過,辛志中指出,截至昨晚為止僅收到麥寮汽電股份有限公司的判決結果,尚未收到其它八家,但由九家民營電廠屬「聯合行為」,因此判決結果應屬一致。
九家民營電廠,分別是麥寮、長生、新桃、嘉惠、國光、和平、森霸、星能、星元。2013年3月,因九家民營電廠共同串聯,「拒絕」調整與台電公司的購售電費率,影響到發電市場的供需功能,公平會認定為是「聯合行為」,重罰九家業者共新台幣63.2億元,創下當時最高罰鍰紀錄。
但,九家電廠不服向行政院提出行政訴願,同時也向高等行政法院提起「否定聯合行為」的訴訟。
公平會指出,行政院訴願會雖認定業者有聯合拒絕行為,但就罰款部分卻兩度要求公平會「重為適法之處分」。第一次是因九家業者的聯合行為期間,跨越了公平法新法與舊法適用期,當時公平會是依新法對業者開罰,因此,在釐清爭議點後,直接扣除舊法罰款上限的新台幣2,500萬元,並再善意的對每家酌量各減500萬元,也就是每家各減3,000萬元後,共罰60.5億元。
第二次則是因九家業者的運轉期間、電價結構、參與會議的次數、獲利能力、違法期間、還有同意修約時間等都不同,卻採一律裁減罰鍰,是沒有考量各家電廠不同之處,為此公平會再依要求調整為共60.07億元。
全案纏訟九年,九電廠從一審到更二審均獲判勝訴,但公平會不滿,再提上訴,最高行政法院認為九電廠聯合行為已影響市場供需功能,認定公平會裁罰無誤,判決九電廠抗罰敗訴。
嘉義市一處由GE在台夥伴——嘉惠電力所負責的複循環電廠,最近榮獲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頒發的模範工地獎,成為民營電廠中首位獲此殊榮的單位。這個獎項象徵著嘉惠電廠在職業安全衛生方面的卓越表現,不僅是民營電廠的榮耀,也是對GE在台灣推動安全文化的肯定。
職安署南區職業安全衛生中心主任許?源表示,嘉惠電廠之所以能夠獲選模範工地,是因為其對訓練管理、工作管理系統許可和吊升安全措施的極端重視。他建議將嘉惠電廠作為建築業的安全典範,進一步推廣其最佳實務。
該電廠是GE正在興建的統包式電廠,將採用GE創紀錄的7HA.02燃氣渦輪機。這個電廠將由一個發電區組成,其中包含1台為H65發電機提供動力的GE 7HA.02燃氣渦輪機、1台為H33發電機提供動力的STF-A650蒸汽渦輪機,以及1台熱回收蒸氣發電機。
GE Power台灣區銷售總經理吳大安表示,嘉惠電廠專案已經開工14個月,並達到了百萬小時零職災的里程碑。這是GE對安全的堅定承諾的具體體現。吳大安強調,GE Power很高興能夠成為第一家獲頒此獎的外國企業,這個獎項肯定了GE在安全方面的努力。
GE的工地安全措施包括「停工權力」方案,讓工作人員在發現安全問題時能夠立即停止生產。此外,GE還定期進行嚴格的稽核和流程,並透過每日工作協調會、公安研討、巡檢、檢查和獎勵計畫,確保安全是首要原則。
該廠擴建預計在2021年完工並開始營運,將增加550百萬瓦(MW)的發電量。GE在台灣與嘉惠等客戶的合作,不僅對台灣的能源目標有著重要貢獻,也將幫助台灣逐步淘汰核能,並在2025年前將發電量提升至30GW。
職安署南區職業安全衛生中心主任許?源表示,會選擇嘉惠電廠做為南台灣模範工地,是因為他們展現了極佳的訓練管理、工作管理系統許可、以及吊升安全措施,建議將其做為建築業的最佳典範,特頒獎給嘉惠電廠等民間專案。
GE正在興建該統包式電廠,其將採用GE創紀錄的7HA.02燃氣渦輪機,該廠的中心將由一塊發電區組成,此區塊配備1台為H65發電機提供動力的GE 7HA.02燃氣渦輪機、1台為H33發電機提供動力的STF-A650蒸汽渦輪機,以及1台熱回收蒸氣發電機。
GE Power台灣區銷售總經理吳大安表示,今年4月,嘉惠電廠專案已展開14個月,更達到百萬小時零職災的里程碑。GE向來最重視安全,這是該工地榮獲模範工地肯定的關鍵。GE Power很榮幸能成為第1家獲頒此獎的外國企業,在這個挑戰重重的時代,該獎項代表GE Power在安全方面的努力獲得肯定。
GE的工地安全措施包含「停工權力」方案,賦予工作人員在發現公安問題後,停止生產的權力。此外,GE定期執行嚴格的按季稽核與工作許可流程,以及每日工作協調會、公安研討、巡檢、檢查和獎勵計畫,確保將安全視為首要原則。
擴廠預計明(2021)年完工且開始營運,屆時將增加550百萬瓦 (MW)發電量。GE在台與嘉惠等客戶合作,持續扮演支持政府達成能源目標的重要角色。GE致力於協助台灣達到天然氣占能源總量50%的目標。此嘉惠專案最大成就在於幫助台灣逐步淘汰核能,並於2025年前將發電量提升至30GW。
嘉惠電力(股)公司最近真是好消息不斷,剛剛由臺灣銀行主辦,成功籌得新臺幣105億元的聯合授信案,這對公司來說是一大支持。這筆資金將用於支撐嘉惠電廠第二期擴建案,以及電廠的日常營運和合約保證。 聯貸簽約於1月22日圓滿完成,這次聯貸案由臺灣銀行擔任統籌主辦銀行,還有彰化銀行、合作金庫、第一銀行和上海商業銀行等知名銀行共同主辦,華南銀行、土地銀行、臺灣企銀、永豐銀行和玉山銀行也參與其中,總共有10家銀行加入,看來金融同業對嘉惠電力的信心十足啊! 嘉惠電力是遠東集團旗下的子公司,從工業起家,對電力需求以及臺灣電力發展都非常關注。公司於嘉義縣民雄鄉設置的第一期電廠已於1992年12月15日投入商轉,運作至今無重大工安事故,機組可用率每年都超過99%,運轉效率非常良好,管理能力也受到業界肯定。 現在,嘉惠電力正規劃第二期擴建案,將設置51萬瓩燃氣發電機組,預計每年能增加超過17億度的發電量,這個增加的發電量可以滿足大約45萬戶家庭的用電需求。這項計劃不僅符合政府推動的綠色能源政策,也將對臺灣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在政府強力推動綠色能源的背景下,以燃氣取代燃煤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嘉惠電力在這個過程中將扮演著重要角色。這次的聯貸案順利籌組完成,對於嘉惠二期電廠擴建案的進行和提升公司的營運競爭力都將產生極大的幫助。
此聯貸案由臺灣銀行擔任統籌主辦銀行,邀集彰化銀行、合作金庫、第一銀行及上海商業銀行共同主辦,並由華南銀行、土地銀行、臺灣企銀、永豐銀行及玉山銀行參與,參貸銀行共10家。此案順利籌組完成,充分展現金融同業對嘉惠電力的支持。
遠東集團以工業起家,對電力需求及臺灣電力的發展也特別重視。
嘉惠電力於嘉義縣民雄鄉設置第一期電廠67萬瓩燃氣發電機組已於92年12月15日商轉,在經營團隊的努力下,迄今無任何重大工安事故,機組可用率每年均達99%以上,運轉效率良好,經營管理能力備受肯定;為配合政府能源政策,支持臺灣發展綠能產業,再規劃「嘉惠電廠第二期擴建案」設置51萬瓩燃氣發電機組,預估每年增加超過17億度發電量,增加的發電量可滿足約45萬戶家庭用電。
政府極力推動綠色能源,在確保穩定供電及環保考量下,以燃氣取代燃煤漸成趨勢,嘉惠電力在行政院的「穩定供電、空污改善」政策藍圖及全臺供電安全上將扮演重要角色。此聯貸案順利籌組完成,將有助嘉惠二期電廠擴建案之進行及提升嘉惠電力營運競爭力。
亞泥指出,擴建完成後,嘉惠電力將成為台灣規模最大的天然氣發 電廠,於商轉後預計每年發電量可逾17億度,供應超過45萬戶家庭用 電。
此次聯貸案的主辦暨管理銀行為臺灣銀行,共同主辦銀行為彰化銀 行、合作金庫、第一銀行及上海商銀,並邀集華南銀行、土地銀行、 臺灣中小企業銀行、永豐銀行及玉山銀行等各行庫共同參與。
經濟部為紓解國內供電問題,在民國84年起開放民營電廠(IPP) 興建,由台電公司躉購電能。遠東集團在看好產業及民間龐大電力需 求並順應政府政策下,於民國88年投入電廠事業,為嘉惠電力的主要 股東,持股比率60%。嘉惠電力自92年商轉以來,機組可用率每年均 達99%以上。
亞泥指出,嘉惠電力原有一期裝置容量67萬瓩的天然氣發電機組, 響應台灣發展綠能,再投入二期天然氣發電,新增裝置容量51萬瓩發 電機組,本案資金用途即係供嘉惠電力擴建二期發電機組所需。
2012年油電雙漲,台電高價向民營電廠購電成為各界箭靶,長生、麥寮、和平、新桃、國光、嘉惠、森霸、星能及星元等9家民營發電業者(IPP業者),拒絕能源局提出的方案,一致不同意台電要求調整購售電費率。
公平會調查後,認定9家民營發電業者(IPP業者),自2008年8月至2012年10月,藉組成的台灣民營發電業協進會集會,達成彼此不與台電完成調整購售電費率的合意,相互約束事業活動,而為「以拖待變」的種種方式,聯合拒絕與台電協商,足以影響國內發電市場的供需功能,違反行為時公平交易法「事業不得為聯合行為」的禁止規定,開罰IPP業者63.2億元,並作成禁止聯合行為處分。
9家民營電廠不服提出行政訴訟,北高行審理後,判決9家IPP業者勝訴免罰,並撤銷禁止聯合行為處分。期間罰款經公平會依訴願結果重新裁罰後,降為60億700萬元。
案經公平會上訴獲發回更審,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更一審認為,9家IPP發電業,並年以台灣本島構成1個發電市場,地理市場不是同一個,9家民營電廠非保證時段的能量費率,縱使有競爭關係,也不會使保證時段的電價產生競爭,何況非保證時段的能量費率,根本未因經濟調度原則產生競爭。
因此,保證時段容量費率調整,縱有與其他IPP業者有何協議,但因保證時段售電數量各IPP業者,彼此間本無競爭、市場存在,難以此認定協議互不為競爭而構成聯合行為,訴願決定和原處分認定違公平法聯合行為裁罰部分,及命停止違法聯合行為都應判決撤銷。
9家民營電廠因為「聯合」拒絕配合台電調降躉購電價,在2013年 3月遭到公平會重罰63.2億元,但業者不服向行政院提出訴願,同時也向高等行政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其中,行政法院部分目前還在審理中,至於行政院訴願會雖認定業者有聯合拒絕行為,但就罰款部分卻兩度要求公平會「重為適法之處分」。
第一次,行政院訴願會要求就罰款部分「另為適法之處分」,公平會發言人吳成物指出,是因為9家業者的聯合行為期間,跨越了公平法新法與舊法適用期,當時公平會是依新法對業者開罰,因此要求公平會應考慮到「有些犯案時間是在舊法期間」。
於是,公平會在「釐清爭議點」後,直接扣除舊法罰款上限的新台幣2,500萬元,並再「善意」的每家酌量各減500萬元,也就是每家各減3,000萬元後,共罰60.5億元。
不過業者還是不服,再提訴願,結果行政院訴願會再要求公平會「重為適法之處理」,理由是9家業者的運轉期間、電價結構、參與會議的次數、獲利能力、違法期間、還有同意修約時間等都不同,卻採一律裁減罰鍰,是沒有考量各家電廠不同之處。
因此,公平會將9家民營電廠的運轉期間、電價結構等差異性納入考量後,重新裁罰麥寮汽電公司18億1,300萬元、和平電力13億2,00 0萬元、長生電力6億1,000萬元、新桃電力5億4,800萬元、森霸電力 4億8,900萬元、星能電力3億9,200萬元、國光電力3億7,100萬元、嘉惠電力3億6,400萬元、星元電力1億元,共60億700萬元。
這也是公平會2011年修法後,首宗以業者會計年度的銷售金額的10%作為罰鍰依據的重大案件。公平會主委吳秀明表示,九家民營電廠罰鍰63.2億元,不僅創下歷史最重罰鍰金額,也是公平會成立21年來罰鍰總數的兩倍。
吳秀明指出,業者以「不同意調整容量費率」、「不提計價公式」、「將議題複雜化」等方式,推延與台電協議調整電費,在公平會介入後,有助台電與IPP重啟談判購電費率,台電購電成本降低後,可嘉惠消費者。
吳秀明說,近年來國際反托辣斯案件的罰鍰金額都很高,前年公平法修法時也加重罰鍰,希望對有扭曲競爭方式取得不當利益的業者,能產生嚇阻作用。這次開罰,罰鍰最高的是麥寮電廠,被罰18.5億元,和平13.5億元、長生6.4億元、新桃5.8億元、森霸5.3億元、星能4.3億元、國光4.1億元、嘉惠4億元、星元1.3億元。
公平會表示,台電與IPP簽訂的費率結構為「容量費率+能量費率」。過去幾年來,IPP的能量費率,隨著煤、天然氣等燃料價格不斷上升;反之電廠投資的固定成本─容量費率則隨著銀行利率不斷下降,從6%至7%降到2%左右。
針對能量費率成本的升高,2006年至2007年間,IPP要求台電調修訂計價方式,升高購電費率,獲得台電同意。但之後當台電反過來要求就容量費率的部分調降時費率時,則遭到IPP組成的協進會,拖延協商。
【記者周義朗/台北報導】台塑、台泥及亞泥等民營電廠的大股東昨(13)日都急跳腳,均表示絕對會申訴。公平會推估,從2008年至2011年間,台電未能調降利率,反映出來的資本損失,已達59.1億元,加計2012年部分,推估有70億元之譜。至於台電調整燃料費率之後則共多支出的19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