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復華投信(公)公司新聞
時隔一年,台灣投信市場再掀波瀾!證交所於23日召開ETF標的指數資格認可會議,復華投信申請的「NYSE FactSet日本護城河優勢龍頭企業指數」順利通過認可,這意味著台灣投信市場將再添新血!近年來,台股ETF投信相當活躍,不過海外ETF的發行相對冷清。上一次證交所審議海外ETF還是去年2月22日,當天元大投信的「納斯達克IFED美國龍頭指數」ETF標的指數獲得認可。如今,復華投信的日股ETF成為一年來首檔,顯示台灣投信市場的多元化和國際化趨勢。
證交所指出,該指數由ICE Data Indices, LLC編製及維護,選擇符合市值及流動性標準的股票,再透過FactSet的RBICS產業分類資料庫篩選出具產業領先地位的龍頭企業。這些企業依照發行市值遞減排序,選取排名前30名為成份股,採自由流通市值加權計算而成。復華投信此次申請的日股ETF,將為投資者提供一個投資日本優勢企業的全新選擇。
復華投信表示,隨著台灣市場對海外ETF需求不斷增加,公司積極拓展海外ETF產品線,此次申請的日股ETF將為投資者提供更多元化的投資選擇。該ETF將選取日本市場中具有護城河優勢的龍頭企業,期待為投資者帶來穩定的投資回報。
值得注意的是,復華投信此次申請的日股ETF,將對台灣投信市場產生一定影響。隨著海外ETF的發行,投資者可以更加便捷地投資海外市場,進一步提升台灣投信市場的競爭力。未來,預計還會有更多投信公司加入海外ETF的競爭,為台灣投資者帶來更多投資機會。
認可會議,審議通過復華投信申請「NYSE FactSet日本護 城河優勢龍頭企業指數
(NYSE FactSet Japan Global Moat Leader s Index)」資格認可。
近年來台股大噴發,台股ETF投信一檔一檔發,但海外ETF少有投信 問津,據
統計,上一次證交所審議海外ETF是112年2月22日,當天審 議通過元大投信「納
斯達克IFED美國龍頭指數(Nasdaq IFED US La rge Cap Index)」ETF標的指數資格
認可,此次再有復華投信提出日 股ETF,這是一年來首檔。
證交所表示,依送件資料顯示,「NYSE FactSet日本護城河優勢龍 頭企業指
數由ICE Data Indices, LLC編製及維護。
該指數以東京證券交易所掛牌股票中,選擇符合市值及流動性標準 之股票,
再透過FactSet之RBICS產業分類資料庫篩選出具產業領先地 位的龍頭企業,依照
發行市值遞減排序,選取排名前30名為成份股, 採自由流通市值加權計算而成。
台灣ETF投資熱潮持續延燒,最新數據顯示,1月份總參與人數突破900萬人次,這意味著在約1200萬台股投資人中,有將近75%的人已將ETF納入自己的投資工具。在這股熱潮中,群益投信、元大投信等業者的受益人數再度大幅增加,其中群益投信今年來增加超過10萬人,元大投信也增加近10萬人。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的公告,截至今年1月底,ETF總規模已經超越4兆元,達到4.04兆元,總投資人數則達到921.65萬人,單月增加超過49.81萬人,增長率達5.7%。在這些增長的受益人中,群益投信的增長量位居17家發行業者之首,主要得益於旗下的台灣精選高息和群益ESG投等債產品的人氣不斷攀升。而元大投信的增長則主要來自於其旗艦產品元大高股息的除息填息,以及市場對元大美債20年的期待。 復華投信也在此波熱潮中增加了9.73萬人,這主要歸功於其月月配復華台灣科技優息一檔的吸引人氣。從總受益人數來看,目前有三家業者擁有百萬受益人,分別是元大投信、國泰投信和富邦投信,而群益和復華投信則分別以91.39萬和81.8萬人的受益人數位居第四和第五。 對於ETF的盛況,國泰投信董事長張錫分析,主要來自四大因素:一是投資簡單、成分股透明,即使2020年股債市雙跌,台灣人仍逆勢加碼;二是報酬率和配息率不錯,讓投資人信心大增;三是年輕族群的影響,許多年輕人帶動長輩一起加入ESG投資;四是投資資金的轉移,隨著多元投資方式出現,以及台股「萬八」關卡的突破,部分保險或儲蓄資金轉向ETF。 張錫預期,台股ETF規模今年有望增加到2兆元,2025年甚至可達到3兆元。若今年能開放主動型ETF,預計將加速整體ETF市場的成長。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昨(21)日公告,截至今年1月底ETF再度創下新里程碑,總規模跨過4兆元大關來到4.04兆元,ETF總投資人數也來到921.65萬人,單月增加49.81萬人或5.7%。
進一步看各業者單月人氣表現,群益投信1月底總受益人數較去年底增加17.2萬人,增加人數在17家發行業者中最多,主要來自旗下指標性產品群益台灣精選高息和群益ESG投等債20+人氣持續增溫。
增加第二多是元大投信的10.43萬人,因旗艦產品元大高股息元月除息且當月填息吸引買盤,以及市場期待性降息紛紛進場布局元大美債20年。此外,復華投信也增加9.73萬人,源自於月月配復華台灣科技優息一檔的貢獻。
另以ETF發行商總受益人數檢視,目前共有三家業者擁有百萬受益人,依序為元大投信287.87萬、國泰投信217.21萬、富邦投信114.95萬人;至於群益和復華投信分別為91.39萬、81.8萬人分居第四和第五。
針對ETF盛況,國泰投信董事長張錫分析有四大因素:一是投資簡單、成分股透明,因此即使2020年股債市雙跌,台灣人愈跌愈買,規模和投資人數都有增長;二是報酬率和配息率,2023年多檔台股ETF報酬逾40%,配息率也很不錯,投資人獲得很大信心。
三是年輕族群的影響,現在ETF有很豐富資訊來源,年輕人邀長輩一起加入ESG投資行列;四是投資資金轉移,隨更多元投資方式出現,加上近期台股突破「萬八」股市看好,也讓部分保險或儲蓄資金轉向投入ETF。
以類型來看,光台股ETF規模1月底就達1.5兆元,張錫預期今年光台股ETF整體規模有機會增加到2兆元,2025年甚至可到3兆元;且若今年有機會開放主動型ETF,預計會增速整體ETF市場的成長。
台股龍年開紅盤,ETF基金熱潮不減!近來,56檔台股ETF受益人數突破640萬大關,其中,復華投信的台灣科技優息ETF表現亮眼,今年來受益人數增加近10萬人,居冠。這波ETF投資熱潮,除了高股息ETF成為市場「吸金」重點外,旗艦級的國泰永續高股息、復華台灣科技優息等ETF也將陸續除息,吸引投資者目光。
根據Cmoney、集保結算所統計,截至2月16日,台股ETF受益人數已達640萬人,較去年底增加近33萬人,增幅約5.4%。復華投信的台灣科技優息ETF在1月將配息金額從0.11元上調為0.13元,吸引了大量市場資金投入,受益人數增加近10萬人,表現十分亮眼。群益台灣精選高息、元大高股息、群益半導體收益等ETF也都有不錯的增長。
在除息方面,國泰永續高股息、復華台灣科技優息等旗艦級ETF將在27日、29日陸續除息。自龍年開紅盤以來,這些ETF的人氣不減,成交量多擠進全市場前十名。復華科優息在上周五的交易量甚至以近15萬張拿下全市場第一,成為近一個月最大量。
除了觀察股息配發外,投資者還應注意ETF的填息力。2月將除息的五檔ETF中,永豐優息存股ETF填息天數最短,僅花1天,復華台灣科技優息ETF花3天,富邦特選高股息30ETF、國泰永續高股息ETF都需4天填息。
永豐投信指出,投資者應查看ETF過往填息力,選擇持續配發股息又能兼具填息力的ETF,作為長期存股。復華投信也強調,其台灣科技優息ETF的收益分配機制為月配息,由於每月配息金額缺口較小,且持有的高息電子股涵蓋熱門AI應用及相關消費性電子供應鏈,帶動股價填息表現。
富邦投信則預期,Nvidia將在21日美股盤後公布第四季財報,市場預期營收及淨利將持續大幅增長,有望吸引資金加碼AI相關概念股。在欧美高通膨及高利率環境衝擊逐漸緩解下,電子產品終端需求有望復甦。
56檔台股ETF受益總人數自去年底突破600萬大關後,隨大盤依舊走 多頭,人數持續向上攀升,據Cmoney、集保結算所統計顯示,累計至 2月16日受益人數已站上640萬人,較去年底增加近33萬人,增幅約5 .4%。
復華台灣科技優息1月將配息金額從先前的0.11元上調為0.13元, 亦吸引市場資金投入,累計今年來受益人數增加近10萬人居冠,其次 是群益台灣精選高息近9萬人、元大高股息5.1萬人、群益半導體收益 約3萬人。
法人分析,旗艦級的國泰永續高股息、復華台灣科技優息將在27日 、29日陸續除息,自從龍年開紅盤以來人氣不減,成交量多擠進全市 場前十名,復華科優息在上周五交易量甚至以近15萬張拿下全市場第 一,也是近一個月最大量。投資高股息ETF除觀察股息配發外,也應 注意ETF填息力,2月將除息的五檔,前次配息以永豐優息存股ETF填 息天數最短,僅花1天,復華台灣科技優息ETF花3天,富邦特選高股 息30ETF、國泰永續高股息ETF都4天填息。
永豐投信表示,唯有ETF填息,投資人才真正有賺到息,因此在布 局息收產品時,應查看ETF過往填息力,找出持續配發股息又能兼具 填息力的ETF,做為長期存股。
復華投信說明,復華台灣科技優息ETF收益分配機制為月配息,由 於每月配息金額缺口較小,加上持有的高息電子股涵蓋熱門AI應用及 相關消費性電子供應鏈,隨產業復甦、資金流入,帶動股價填息表現 。累計復華台灣科技優息ETF成立至1月底止,共除息七次,六次均順 利填息,且有四次一開盤就秒填息。
富邦投信認為,Nvidia將在21日美股盤後公布第四季財報,目前市 場預期營收及淨利將持續大幅增長,有機會吸引資金加碼AI相關概念 股,歐美高通膨及高利率環境衝擊也將趨緩,有利電子產品終端需求 復甦。
復華投信旗下的台灣科技優息ETF(00929)再度引起市場關注,因為它2月的配息金額已經公佈啦!復華投信在官網上說,每個受益權單位預估可以拿到0.13元,這個金額可是比上個月的0.11元還要高呢!這次配息金額維持不變,主要是復華投信採取了一貫的平滑化配息策略,把今年主要成分股陸續除息的股利和去年累積的股息收益,平均分給每月的投資人,這樣子可以保持配息金額的穩定性。 要參加這次配息,投資人要把握時間哦!2月29日是除息日,所以如果你想在這天還持有這個ETF,最晚得在2月27日前買進或者持有,因為2月28日是國定假日,市場不開盤。而真正可以領到錢的時間是3月26日。 復華投信也會在2月22日公布每受益權單位實際配發的金額和組成項目的相關資訊。 從2023年11月初市值突破千億大關以來,00929的規模一直都在穩定增長。根據Cmoney的統計,到今年1月底,00929的市值已經達到了1,428億元,成為台股高股息ETF中的第三大ETF,今年來規模增加了255億元,在台股ETF中規模增加是第一名的。受益人數也在不斷增加,快要逼近60萬大關了。 復華台灣科技優息ETF的經理人許忠成表示,自從去年底調整指數編製規則之後,成分股中的中大型股權重上升,小型股比例下降。現在子產業比重最高的前三名是半導體、電子零組件、電腦及周邊設備。由於AI的趨勢帶來了科技業新的長期成長動能,也會帶動台廠供應鏈業績成長。許經理人建議,在市場震盪的時候,可以採取分批布局的方式,這樣可以分散投資風險,同時也可以兼顧AI應用放量帶來的投資收益機會。
市場法人分析,上個月00929配息金額從0.11元提高至0.13元,此次配息金額維持0.13元,主要來自00929採一貫的平滑化配息策略,將今年起主要成分股陸續除息的股利及去年累積的股息收益,平均分配到每個月,以維持配息金額的穩定性。
復華投信官網配息公告顯示,00929今年2月除息日為2月29日,投資人若想參與該次配息,最晚須於2月27日前持有或買進(2月28日為國定假日不開盤),並於3月26日領息。至於每受益權單位實際配發金額及組成項目與占比資訊,將於2月22日公布。
00929自2023年11月初市值突破千億大關後,規模仍持續增長。Cmoney統計,截至今年1月底止,00929市值已來到1,428億元,為台股高股息ETF第三大,今年來規模增加255億元,居台股ETF之冠;受益人數則朝60萬大關邁進。
復華台灣科技優息ETF經理人許忠成表示,自去年底調整指數編製規則後,成分股中的中大型股權重上升、小型股比例下降,目前子產業比重前三大為半導體、電子零組件、電腦及周邊設備。由於AI趨勢提供科技業新的長期成長動能及擴張循環,也將提供台廠供應鏈業績成長動能,建議若遇市場震盪,可採分批布局方式,分散投資風險並兼顧AI應用放量帶來的投資收益機會。
農曆春節過完,市場開始進入新春資金布局階段,股民們都在尋找好的投資機會。這不,2月份的ETF除息秀就來了,共有41檔股債ETF陸續登場,其中,國泰永續高股息、復華台灣科技優息、富邦特選高股息30及元大美債20年等都是相當有人氣的ETF,超過300萬股民都在年後加碼領紅包,看來這一波行情不容小覷。 國際市場在春節期間雖然有起有落,但整體來看,台股還是處於一個多方架構的狀態,加上債市也有中長期向上趨勢,這讓投資專家們都對這一波行情抱持樂觀態度。復華投信的專家們就認為,這一波行情具有價差和息值的雙重獲利機會。 說到配息,元大臺灣ESG永續ETF今年首季的配息公告已經出爐,每受益單位將配發0.43元,確定配息金額的公告將在23日進行,27日進行除息。如果想要參與這次配息,投資人得在2月26日前買進並持有,而配息發放日則在3月25日。 而兆豐臺灣藍籌30 ETF也將配息頻率從「半年配」改為「季配息」,這對長期趨勢產業來說是一個好消息,特別是對科技股的AI相關產業、半導體、高速運算與IC/IP設計等族群。兆豐投信建議投資人可以採取擇時加碼進場的策略,為新春的存股投資策略加分。 另一方面,市場對於最新公布的美國1月CPI年增達3.1%相當關注,這讓美公債殖利率再度走揚。元大投信指出,過去四次升息循環中,當利率進入「高原期」時,債券配置的價值就會浮現,具有潛在的資本利得機會和固定領取債息優勢,這讓2024年成為債券投資的黃金時代。 元大美債20年將在2月27日進行除息,每受益權單位將配發0.31元,預估年化配息率達4%。法人和專家們強調,精準掌握債券投資的兩個黃金階段,一是在升息停止到降息開始之間採用槓鈴策略,二是降息開始到降息結束期間提高中長天期債券比重,這樣可以兼顧收益和風險。
演,共有41檔股債ETF陸續登場,包括國泰永續高股息、復華 台灣科技優息、富
邦特選高股息30及元大美債20年等人氣ETF,逾30 0萬股民年後加碼領紅包。
國際市場春節期間漲多跌少,激勵台股新春醞釀補漲行情,投資專 家認為,
整體來看多方架構不變,債市也有中長期向上趨勢,搭配後 續多檔ETF跟進除
息,具備價差、息值「雙賺」契機。
元大臺灣ESG永續ETF今年首季預估配息公告出爐,每受益單位擬配 發0.43
元,23日公告確定配息金額,27日除息,想參與配息的投資人 ,最晚在2月26日
前買進並持有,配息發放日則在3月25日。
此外,兆豐臺灣藍籌30 ETF將配息頻率由「半年配」改為「季配息 」,在長
期趨勢產業中,持續看好如科技股的AI相關產業、半導體、 高速運算與IC/IP設計
等族群後市。傳產類股方面以綠能、運動休閒 為主,兆豐投信建議可採取擇時加
碼進場,為新春存股投資策略。
另外,市場關注最新公布美1月CPI年增達3.1%,推升美公債殖利 率再度走
揚,元大投信指出,回顧過去經過四次升息循環,當利率進 入「高原期」,債券
配置價值浮現,具潛在資本利得機會,以及固定 領取債息優勢,配置上「進可
攻、退可守」,看好2024年將是債券投 資黃金時代。
元大美債20年將於2月27日除息,每受益權單位配發0.31元,預估 年化配息率
達4%。
法人強調,精準掌握債券投資的兩個黃金階段為「升息停止到降息 開始」、
「降息開始到降息結束」,第一階段可採槓鈴策略,布局5 0%短債與50%長債,
或是逐漸拉高中長天期債券比重,兼顧收益與 風險;而降息開始到降息結束期間
要提高中長天期債券比重,增加資 本利得空間。
金兔年來臨,台灣投資市場迎來豐收的一年。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的統計,截至2023年底,台灣境內基金總規模已達到6.73兆元,這一成績相比去年同時期增長了1.87兆元,增幅高達38.7%。在眾多表現亮眼的投信公司中,復華投信以其出色的表現躍居於首,規模增加了1,910億元,增幅達到72%,成為市場矚目的焦點。 去年台股在開年就展現強勁表現,當日漲幅超過500點並收復年線。雖然下半年經歷了一些震盪,但整體走勢卻像倒吃甘蔗一樣,最終站上了萬八大關。其中,高股息ETF因為受到存股熱潮的推動,成為國內投資人的新寵。復華投信推出的台灣科技優息(00929)和群益投信的台灣精選高息等產品,規模均突破千億,成為市場的旗艦產品。 在ETF市場方面,2023年台股ETF的規模增加了6,211.8億元,增幅達到78.6%;主動式操作的台股基金也增加了1,524.6億元,增幅為44.8%。美債市場去年雖然陷入熊市,但由於殖利率創下新高,吸引了法人及一般投資人的關注,使得海外債券ETF規模大增8,109.5億元,增幅達到66.9%,成為去年基金總規模創新高的主要推手。 在眾多投信公司中,除了復華投信之外,群益、永豐、統一、元大、大華銀、中國信託投信等公司也在台股基金及ETF市場上表現突出,帶動規模增長超過五成。 面對金龍年的投資趨勢,復華投信表示,即將到来的Fed降息預期可能延後,但企業獲利成長動能不減,預計仍將有利於股市維持多頭格局。因此,公司建議投資者可以關注受惠於AI趨勢的台股、美股等市場及相關概念題材。在債市方面,由於公債與投資等級債的殖利率位於相對高位,預期在降息環境下將帶來較高的長期持有期望報酬。
回顧台股在金兔年開紅盤當日就大漲逾500點並收復年線,儘管下半年出現震盪,但走勢倒吃甘蔗站上萬八大關,高股息ETF受惠存股熱興起,成為國內投資人新寵,造就復華台灣科技優息(00929)、群益台灣精選高息等千億規模旗艦產品。
統計2023年台股ETF增加6,211.8億元、增幅達78.6%;主動式操作的台股基金也增加1,524.6億元、增幅44.8%。去年陷入熊市的美債市場,因殖利率頻創新高,吸引法人及一般投資人進場撿便宜,讓已是類型規模第一大的海外債券ETF大增8,109.5億元、增幅66.9%,成為去年境內基金總規模創新高的主要功臣。
若就單一基金公司分析,去年規模增長幅度超越整體平均的投信業者共有八家,復華投信規模增加1,910億元、增幅72%居冠,其次則是群益、永豐、統一、元大、大華銀、中國信託投信等,在台股基金及ETF市場多有著墨,帶動規模漲幅皆有五成以上,表現突出。
展望金龍年投資趨勢,復華投信表示,Fed降息預期延後,但企業獲利成長動能上升,仍有利股市維持多頭漲勢,可聚焦受惠AI趨勢的台股、美股等受惠市場及概念題材;債市部分因公債與投資等級債殖利率位於相對高點,預期在降息環境下有機會帶來較高的長期持有期望報酬。
台灣ETF市場持續沸騰,最新規模已突破3.99兆元,顯示投資者對ETF產品的熱情不減。近期市場預期將再創新高,目標直指4兆元大關。元大投信董事長劉宗聖對ETF市場前景表達樂觀,強調新產品的發行、市場規模的擴大以及健全的法制環境將推動ETF市場的發展。 根據CMoney統計,2023年ETF總規模成長達63.3%,全年增加1.5兆元,目前總規模已達3.99兆元,其中債券ETF佔53%,台股ETF則佔37.7%。在主要發行商中,元大投信以1.22兆元的規模領先,國泰投信、群益投信、富邦投信及中國信託投信分列第二至第五位。值得注意的是,復華投信也從第七大躍升至第六大。 劉宗聖表示,今年ETF市場發展勢頭看漲,受益人數增加、更多發行商加入、新產品的發行以及市場的降息利多都是重要因素。此外,制度、法規的健全以及創新也是ETF市場長遠發展的關鍵。近期市場關注的收益平準金規範、主動式ETF研議等都是市場發展的正面契機。 隨著市場不斷注入新活水,包括統一台灣高息動能及元大臺灣價值高息等ETF產品將在3月展開募集。此外,凱基台灣優選30等產品也獲得核准。國泰投資級公司債等債券ETF也正申請追加募集中,預計將為ETF市場帶來更多元化的投資選擇。
根據CMoney統計ETF規模,2023全年成長63.3%,增加1.5兆元,今年來截至26日,最新ETF總規模衝上3.99兆元,再創新高峰,距離4兆元僅差臨門一腳。以主要類型來看,債券ETF占總規模的53%為最大宗、其次為台股的37.7%。
當中,前五大發行業者市場占比達10%以上,以元大投信旗下ETF規模1.22兆元,占30.7%最多;第二為國泰投信7,334億元,占18.3%;第三則是群益投信5,426億元,占13.5%;接著是富邦投信的4,851億元,占12.1%;中國信託投信4,095億元,占10.2%。
對比2022年底的變化,群益以及統一投信上升兩個名次,群益投信由第五強攀升至第三大;統一投信從第十大提升到第八大。至於復華投信也上升一個名次,從第七大提升至第六大。
劉宗聖指出,2023年整體ETF規模增胖逾兆元,處在快速發展期,今年看好在受益人數增加、更多發行商加入、新產品的發行、市場的降息利多等,對ETF市場發展仍抱持正面積極的看法。
同時,制度、法規、創新等面向也是持續健全是ETF市場長遠發展的關鍵,近期包含收益平準金規範已出爐、主動式ETF研議、重視投資人保護、ETF與其他金融商品結合的投資解決方案等。
今年ETF市場主要應觀察美國降息動作,若如市場預期,屆時債券市場的報酬率以及規模會有增長的效果;其次是台股ETF的變化,預料配息型應該會有很多新進者或新產品加入,預期持續有所增量。
ETF資金活水不斷,包含統一台灣高息動能及元大臺灣價值高息都將在3月展開募集,已獲得核准的還有凱基台灣優選30等;另外,國泰投資級公司債等債券ETF也送件申請追加募集中。
台灣保險業界近期陷入一陣波動,其中復華投信成為焦點之一。隨著兩壽險2023年底資本適足率未達標,新光人壽自結資本適足率(RBC)僅約179%,確定連兩期「資本不足」,讓市場紛紛關注壽險公司的財務狀況。三商美邦人壽雖然淨值比回升,但自結RBC到第三季約150%,年底前恐怕難以回到200%之上。 保險局指出,在接軌日前RBC未達200%將不能申請15年寬限期,壽險業者對此感到擔憂。新壽若再不增資,三商壽財務狀況未好轉,將可能對壽險市場信心造成影響。去年底台美利差大,新台幣急升,讓原本已在財務警戒線的壽險公司雪上加霜。新壽去年6月RBC掉到184.38%,去年底自結RBC再下降到179%,連續兩期資本不足,保險局被迫出手,要求新光金即刻增資新壽。 對於三商壽來說,情況也並不樂觀。金管會認為三商壽的財務狀況「較棘手」,已連續三期RBC不到200%、連三期淨值比不到3%,落入「資本顯著不足」。雖然三商壽努力增資,RBC從去年6月底140.23%、去年9月自結數已回到150%以上,但去年底匯率波動,年底前RBC恐仍難達200%。 為改善財務狀況,三商壽近兩年採取「三路並進」策略,包括增資、賣資產以及尋找策略投資人。2022年已兩次現增,共約87.26億元,去年再增資50.25億元,兩年共增近138億元,今年也將持續增資。此外,已處分內湖精英大樓獲利12.6億元,2022年底董事會通過處分復華投信股權,交易完成後可獲利約13億元。同時,三商壽也在尋找策略投資人,私募洽談仍需時間。 三商壽24日公布2023年財報自結數,全年自結稅後虧損95.2億元,虧損縮小41億元,淨值399.4億元,一年提升111億元,去年底淨值比為2.97%,雖然仍未達法定標準3%,但已比去年6月的2.84%提高許多。去年6月底RBC掉到145.82%的宏泰人壽,去年提高出租投報率,並賣南港土地賺5.5億元,RBC應有到200%,但去年底金融市場變化大,是否維持200%還有待觀察。
【台股投資新聞】 近日,復華投信在台舉辦了「2024股債躍龍門 科技、台股贏家展望投資」說明會,與投資者共同探討今年股市的投資策略。會中提到,隨著美國通膨降溫,預計3或5月聯準會將降息,這將對股市評價回升產生支持。在AI和半導體復甦的背景下,台股基本面被看好,預計第三季美國總統大選前會有震盪修正,選後則是加碼股債的良機。 復華投信投資協理朱展志表示,2024年的股債資產配置,開春時由於計息預期和財報帶動股市上漲,第一季末可以增加公債與投資等級債的配置。對於股市走勢,第一季聯準會試圖壓低市場降息預期,導致利率震盪回升,股市則因資金行情而震盪走高。到了第二季,市場預期聯準會利率政策將明朗化,利率向下,股市則因財報行情樂觀走高。 朱展志還提醒,第三季已經開始降息,可能因利多出盡而短期股市漲多修正,但第四季美國總統選舉落幕後,股市將進入傳統旺季,政治不確定因素消失,是加碼股債的好時機。產業方面,半導體景氣逐季復甦,CoWoS產能在年中大量開出,手機、PC市場恢復成長,科技業獲利預期上修。 黃俊瑞副理則指出,今年台股主動選股有機會獲得較大的超額報酬,因為台股成分股中位數的獲利增長預計將高於整體台股指數。他還強調,科技業的典範在轉移,產業回到擴張循環,看好AI與高速運算、半導體供應鏈、電動車、新能源和自動化/智慧化五大族群。 復華投信進一步分析,CoWoS產能預期於2024年第二季大量開出,將有助AI供應鏈營運動能,相關供應鏈的股價可望提前轉強。整體來看,台灣企業獲利預期轉為雙位數成長,股市評價處於偏區間中下水準,預估2024年本益比為15.6,過去五年區間在9.1至20.3之間。
復華投信投資協理朱展志指出,2024年股債的資產配置上,開春由 於計息預期和財報帶動股市上漲,直到第一季末可增加公債與投資等 級債的配置。股市走勢方面,第一季Fed試圖壓低市場降息預期,利 率震盪回升、股市因資金行情而震盪走高;第二季市場預期Fed利率 政策明朗,利率向下、股市財報行情而樂觀走高。
需注意的是,第三季已經開始降息,可能因利多出盡、短期股市漲 多修正,直到第四季,美國總統選舉落幕,股市進入傳統旺季,政治 不確定因素消失,可伺機加碼股債;產業方面,半導體景氣逐季復甦 增強,CoWos產能在年中開始大量開出,手機、PC恢復成長,科技業 獲利預期上修。
朱展志也說,今年台股主動選股會有較大「創造超額報酬」的空間 ,由於台股成分股中位數的獲利增長(30.7%)預計將高於整體台股 指數(20.7%),顯示台股投資花費時間選股,獲得超額報酬機會較 大。
復華投信投資副理黃俊瑞表示,科技業的典範不斷在轉移,2024年 產業回到擴張循環,台股大趨勢上有AI新王牌,股價在利率的影響過 後,終將回到基本面的成長性,其中看好五大族群:一是AI與高速運 算,提供AI所需的高速運算晶片及雲服務供應鏈;二是半導體供應鏈 ,涵蓋先進製程、精密設備等領導廠商,這兩大族群最為看好。
三是電動車,因銷量增長,帶動車用零組件需求及軟硬體應用;四 則是新能源,永續環境與ESG趨勢,聚焦新能源的生產、儲存及運輸 等;五為自動化/智慧化,提升效率與降低成本的工廠自動化機器人 、零售與物流智慧化管理。
復華投信分析,CoWoS產能預期於2024年第二季大量開出,有利AI 供應鏈營運動能,相關供應鏈的股價可望提前於今年首季轉強;整體 2024年台灣企業獲利轉為雙位數成長、預估成長率19%,且股市評價 處偏區間中下水準、預估2024年本益比15.6,而過去五年區間在9.1 ∼20.3之間。
離接軌進入倒數兩年,保險局表示,在接軌日前RBC未達200%將不 能申請15年寬限期,壽險業者擔憂,新壽再不增資、三商壽財務狀況 未好轉,恐「殃及池魚」,即影響壽險市場信心。
去年因台美利差大,去年底新台幣又急升,讓原本已在財務警戒線 的壽險公司雪上加霜。新壽去年6月RBC掉到184.38%,去年底自結R BC再下降到179%,連續兩期資本不足,保險局被迫出手,要求新光 金即刻增資新壽。
金管會認為「較棘手」的還有三商壽,已連續三期RBC不到200%、 連三期淨值比不到3%,落入「資本顯著不足」,三商壽雖努力增資 ,RBC從去年6月底140.23%,去年9月自結數已回到150%以上,但去 年底匯率波動,年底前RBC恐仍難達200%。
三商壽近兩年「三路並進」,一是增資,2022年已兩次現增,共約 87.26億元,去年再增資50.25億元,兩年共增近138億元,今年也將 持續增資;二是賣資產,2022年已處分內湖精英大樓獲利12.6億元, 2022年底董事會通過處分復華投信股權,交易完成後可獲利約13億元 ;三是持續尋找策略投資人。保險局說明,三商壽一直有在談,但私 募洽談仍需時間。
三商壽24日公布2023年財報自結數,全年自結稅後虧損95.2億元, 虧損縮小41億元,淨值399.4億元,一年提升111億元,去年底淨值比 為2.97%,仍未達法定標準3%,但已比去年6月的2.84%提高許多。
去年6月底RBC掉到145.82%的宏泰人壽,去年提高出租投報率,並 賣南港土地賺5.5億元,RBC應有到200%,但去年底金融市場變化大 ,是否維持200%還有待觀察。
台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金管會)近期對四家知名投信公司進行嚴肅調查,揭發一名前基金經理人涉嫌利用職務之便,與單位內部人員勾結,共同獲取不法利益近4億元。這起事件引發了金融市場的關注,特別是對於投信業界誠信的疑慮。
根據金管會副局長高晶萍的說明,金管會去年11月即開始對國泰、復華、富邦及保德信四家投信進行金檢。其中,富邦投信與保德信投信已各被開罰180萬元及120萬元,並解除所有相關經理人職務。國泰與復華投信則當時處於糾正階段。
高晶萍強調,金管會對資產管理業的誠信非常重視,對於違法行為絕不姑息。她提醒基金經理人,不要心存僥倖,應該遵守相關規定,維護市場秩序。
金管會對投信基金經理人利益衝突有相當嚴格的事前、事後防範措施。事前預防方面,投信投顧法及全委投資管理辦法對基金經理人及其關係人的交易行為有明文規定,禁止交易與投信基金或全委資產所投資的相同股票。
在事後交易監控方面,金管會要求投信每月向其申報股票交易情況,並設立內部控制制度,由內稽人員按月查核。同時,投信自身也需定期查核,並向證交所及櫃買中心查詢基金經理人及其關係人的交易記錄。證交所及櫃買中心也設有監控機制,對於異常交易個股將即時處理並通報。
金管會將與檢調機構密切合作,若取得新事證,不排除對涉事投信進行新的行政制裁。此事件對投信業界是一次嚴重的警鐘,提醒所有從事金融業務的人士,必須遵守法律規定,維護市場的公正與透明。
台股基金市場再創紀錄!2023年主動式台股股票型基金及台股平衡型基金規模成功突破5,000億元大關。不過,淨申購數據卻顯現出不同情況,台股股票型基金淨流出約267億元,而台股平衡型基金則是淨申購約37億元。其中,共有23檔基金獲得投資人青睞,申購及規模皆同步增長,表現相當亮眼。 投信業內人士表示,去年台股股票型基金平均報酬近5成,台股平衡型基金也有約3成,均優於大盤,帶動規模增長逾4成。然而,隨著大盤來到歷史高位,股票型基金增長更加耀眼,但投資人見好就收,影響去年整體申購表現。展望2024年,台股後市不看淡,建議投資者可透過母子基金循環投資等方式分批布局,掌握中長線的台股複利投資機會。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最新數據,去年淨申購前段班的基金多為各家招牌基金,其中復華投信有三檔入榜,日盛、野村及統一則各有兩檔。復華投信的復華傳家二號、復華人生目標為台股平衡型基金。復華傳家二號基金經理人郭家宏指出,平衡型基金操作會觀察景氣循環與市場氣氛,並考量個股的安全性、流動性、收益性及成長性,以追求中長線的超額投資報酬機會。目前持股約7成採偏多操作策略,配置以成長股、高股息股及複利收成股並重。 群益店頭市場基金經理人吳胤良認為,美國聯準會2024年貨幣政策將反轉,僅剩下時間早晚與幅度大小問題。美國經濟高概率將軟著陸,台灣經濟可望隨出口轉佳而向好,搭配貨幣面轉向寬鬆,預估指數仍將維持大漲小回的多頭軌道。 法人強調,隨著大選後不確定性消除,台股後市在資金轉向寬鬆,製造業庫存調整告一段落後轉向正向循環,今年台股將可望迎來景氣回升的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