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敏盛醫控公司新聞
今年盛弘斥資近12億元買下桃園翰品酒店,保留原先飯店的裝潢, 改造成台灣的創新醫療場域「敏盛智醫城」,提供亞健康族群入住、 體驗一站式的醫療服務。在新冠疫情之後,大家普遍認為門診、住院 分開會更安全。盛弘董事長楊弘仁表示,敏盛智醫城主要任務是把敏 盛總院區的現有業務分開,地處桃園市蛋黃區的智醫城以門診、社區 與保健為主,而醫院則做好急重症品質。
楊弘仁說,敏盛智醫城的智慧醫療方向將重新調整,從病人和健康 的人等使用者角度出發,使用者能在手機上完成醫療保健的大部分需 求,感受到「智慧醫療」的全新體驗。敏盛智醫城將掛號、候診、領 藥、批價等服務流程數位化,可透過手機通知、完成,大幅減少等候 時間,若無法親自至現場看診,也能透過線上看診、居家領藥完成。
「敏盛智醫城」結合歐美醫療系統新概念Medical Mall與台灣的資 通訊強項,將是以購物中心模式提供綜合性醫療健康服務的Smart M edical Mall,更將邀集生醫新創公司、系統業者、智慧醫材等各界 進駐,為民眾帶來前所未有的醫療健康照護體驗。
敏盛醫療集團旗下熔噴不織布廠敏成去年表現亮眼,業績大爆發,帶動集團營收突破60億元大關。集團執行長楊弘仁昨日(29日)透露,今年將全力衝刺電商平台,目標是佔領全台1萬家診所,並搶攻每年200億元的藥物市場商機。
敏盛醫療於昨日召開新年度展望會,旗下各事業體共同發表未來發展策略。敏成廠去年獲利大增,每股純益達16元,其營收也成功突破10億元,為集團帶來重大貢獻。
楊弘仁表示,去年敏成的獲利大爆發就像「中樂透」,為了未來的發展,集團必須做好海外布局。敏成廠長楊坤璋進一步透露,敏成已在菲律賓設立熔噴產線,並於本月初完成裝機,預計4月中旬開始量產。此外,美國市場也確定落腳德州,計劃下半年設立兩條產線。
楊弘仁強調,今年集團最重要的任務是發展電商平台。敏盛醫療旗下的「盛雲電商」自2016年成立以來,已成功吸引超過2,000家中小型診所加入會員。楊弘仁目標今年將會員數量增加至逾4,000家,透過盛雲電商提供2,000項藥品供應,並免費開放使用醫療資訊系統(HIS),以幫助集團搶占每年200億元的藥品採購市場。
盛雲電商總經理陳之逵也表示,吸引診所加入會員的關鍵在於提供多樣化的藥品供應以及免費的醫療資訊系統。隨著盛雲電商的發展,將有助於集團在藥品採購市場上取得更大的份額。
敏盛醫療體系自1975年創立以來,已走過超過40年的歷史。這家源自桃園的小型外科醫院,在創辦人楊敏盛的領導下,如今已經成為台灣知名的醫療集團。第二代領軍人物楊弘仁接棒後,積極推動敏盛醫體系從傳統醫療市場邁向大健康市場,展開新的版圖擴張。 楊弘仁,這位1968年出生的台大醫學系畢業生,雖然未曾擔任過執業醫師,但他在經營管理方面卻有著非凡的才能。2003年,當敏盛投資數十億元興建經國醫院大樓時,正值SARS疫情衝擊,醫院面臨嚴重的財務壓力。楊敏盛在這時召回楊弘仁回台灣協助醫院管理。出乎意料的是,楊弘仁的第一個行動竟然是勸說父親將醫院大樓出售給外商保險公司,並再以租約形式回租,這一決策讓敏盛醫院度過了難關。 楊弘仁接著帶領敏盛進行一系列的改革。2006年,他延攬了前台大醫院院長李源德擔任敏盛總裁,並將企業管理制度引入敏盛醫院,從此開啟了敏盛醫療體系的快速發展。近年來,敏盛醫療體系不斷通過併購、換股策略聯盟等方式,快速擴大規模,並打造出一個完整的醫療生態系統。
敏盛醫療昨天集合旗下各事業體發表新年度展望。去年敏成獲利大爆發,每股純益16元,由於敏成營收突破10億元,帶動集團營收突破60億元大關。
楊弘仁說,去年獲利大爆發就像「中樂透」,為長遠打算,須做好海外布局。敏成執行長楊坤璋表示,敏成去年底在菲律賓廠設立熔噴產線,本月初裝機,預計4月中量產;美國確定落腳德州,下半年設兩條產線。
楊弘仁指出,今年最重要是衝刺電商平台,敏盛醫療旗下有「盛雲電商」,2016年成立,鎖定全台1萬家中小型診所,爭取各家診所透過「盛雲電商」來採購藥品。目前加入的診所會員有2,000家以上,目標今年爭取到逾4,000家診所。
盛雲電商總經理陳之逵說,吸引診所加入會員的誘因,除可提供2,000項藥品供應,新加入的診所可免費開放使用醫療資訊系統(HIS),盛雲電商一旦發展成熟,可協助集團搶占每年200億元的藥品採購商機。
1968年出生的楊弘仁,台大醫學系畢業,從未擔任執業醫師,但經常引領台灣發展出新的經營模式。2003年,敏盛投資數十億元興建經國醫院大樓,當時遇上SARS衝擊,面臨財務困境,楊弘仁被父親楊敏盛從美國召回台灣協助醫院管理,沒想到楊弘仁第一步動作是說服父親將醫院大樓出售給外商保險公司,接著再回租大樓。
後來楊弘仁帶領敏盛進行改革,2006年時,延攬前台大醫院院長李源德擔任敏盛總裁,同時將企業管理制度導入敏盛醫院;近年來敏盛醫療體系啟動一連串的併購、換股策略聯盟方式,快速鏈結打造生態系。
台灣敏盛醫控在防疫新局勢下,積極推動無現金交易,與中華電信攜手打造智慧醫療環境。近期,中華電信宣布,將其健康雲服務與敏盛醫療集團結合,共同落實智慧醫療及職場健康管理,開創醫療數位產業新篇章。
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敏盛醫控與中華電信合作,推出「刷卡代替付現」措施,降低病患與醫護人員的接觸風險。自即日起,敏盛經國總院與龍潭院區已啟用中華電信多元支付服務,整合了信用卡、Apple Pay、Google Pay等多種支付工具,透過一機靠卡或掃碼,簡化支付流程,提升防疫效果。
中華電信表示,這項合作不僅能夠降低傳統現金交易的感染風險,還能促進敏盛醫控的數位化轉型。通過中華電信健康雲服務,敏盛醫控將實現「智慧醫療」及「職場健康管理」兩大系統的整合,打造一個專業的智慧醫療ICT數位轉型中心,引領醫療產業邁向3.0時代。
敏盛醫控與中華電信的這次合作,不僅是對抗疫情的有力措施,也是台灣醫療產業數位化進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未來,兩者將共同探索更多創新應用,為台灣民眾提供更便捷、安全的醫療服務。
敏盛醫控今(4)日宣布了一個重大的合作計劃,那就是與中華電信攜手推動醫療產業的數位化進程。這次的合作將會聚焦於兩大關鍵領域:智慧醫療和職場健康管理,並計劃打造一個智慧醫療ICT數位轉型中心,領軍開創醫療數位產業3.0的新局面。 敏盛集團的執行長楊弘仁在會議上強調,他們的目標是將所有事業體轉型為一個大健康產業的數位服務平台。長遠來看,他們希望將這個成功的模式在國內進行擴大,並計劃以系統輸出的方式,邁向國際大健康產業和市場。 楊弘仁也特別提到了中華電信的多元支付機,稱其為市場上最完整的多元支付設備。這款設備整合了信用卡以及多種行動支付工具,包括Apple Pay、Google Pay、Samsung Pay、LINE Pay、Hami Pay、台灣Pay、悠遊卡、悠遊付、一卡通、PI錢包等,都能在一機上完成支付,有效解決了結帳流程耗時的問題,同時也提升了營業效能,滿足了用戶對非現金支付的需求。 近年來,敏盛集團在行業內積極進行整併、整合和改造,從保健、預防、檢測到治療,從養生到養老,建立了完整的醫療服務供應鏈,並積極探索5G技術的應用。未來,他們將與中華電信合作,以中華電信健康雲為基礎,結合敏盛旗下「竹科員工診所」的營運模式,進行「職場健康管理平台」和「遠距醫療照護」的服務導入及優化,打造一個既友善又智慧的醫療服務平台,為企業提供職場照護,並為醫院患者提供出院後的健康關懷。
中華電信健康雲服務同時協助敏盛推動醫療產業數位化,落實「智慧醫療」及「職場健康管理」兩大系統,打造智慧醫療ICT數位轉型中心,開創醫療數位產業3.0。
中華電信表示,「刷卡代替付現」降低接觸感染風險,即日起在敏盛經國總院與龍潭院區啟用中華電信多元支付服務,中華電信多元支付機整合信用卡、Apple Pay、Google Pay、Samsung Pay、悠遊卡、一卡通、愛金卡、街口支付、LINE Pay、台灣Pay、PI錢包、悠遊付、Hami Pay等支付工具,透過一機靠卡或掃碼,以行動支付取代現金,同時為防疫盡力。
敏盛集團執行長楊弘仁表示,將以連結各事業體轉化為「大健康產 業」的數位服務平台為目標,長期則期許於國內擴大複製成功經驗, 以系統輸出模式進軍國際大健康產業與市場。
楊弘仁表示,中華電信多元支付機是目前市場上最完整的多元支付 設備,整合信用卡及行動支付工具,包含Apple/Google/SamsungP ay、LINE/Hami/台灣Pay、悠遊卡/悠遊付、一卡通、PI錢包等, 皆可在一機完成,有效解決消費人潮造成結帳流程耗時的不便,也可 提升整體營業效能、滿足用戶使用非現金支付的需求。
敏盛集團近年力拚行業內整併、整合及改造,布建從保健、預防、 檢測到治療,從養生到養老的完整醫療服務供應鏈,並積極跨入5G。
未來,雙方規劃以中華電信健康雲為基礎,結合敏盛旗下「竹科員 工診所」營運模式,進行「職場健康管理平台」與「遠距醫療照護」 服務的導入及優化,打造友善且智慧化的醫療服務平台,提供企業職 場照護,同時為醫院患者出院返家後的健康進行把關。
國際知名投資基金KKR旗下的仁康投資(SinoCare)執行長楊弘仁,有意將旗下醫療事業擴大規模,計劃整併收購台灣上市櫃的盛弘醫藥和敏盛醫療體系。這項重大計劃預計將在2021年將仁康投資帶入香港上市,若成功,將成為台灣醫院在資本市場上市的首例。
楊弘仁強調,雖然外資收購台灣醫院存在法規上的挑戰,但仁康將努力突破技術性問題,創造條件讓收購發生。他指出,仁康投資將成為國際投資基金在台灣的併購平台,盛弘與敏盛醫療的整併將在兩年内完成。
根據台灣醫療法規,醫院定位為醫療財團法人,其主體僅能與同性質法人整併。楊弘仁認為,法規就是要用來突破的,他相信台灣會找到屬於自己的定位。
KKR去年9月邀請盛弘醫藥創辦人楊弘仁加入,並出任仁康投資執行長。楊弘仁預計未來五年內將投資10億美元於大陸境內醫院通路,打造中國大陸最大連鎖醫院集團。目前,仁康已投資1.7億美元收購安徽和天醫院集團三家醫院多數股權。
楊弘仁以美國HCA的案例為例,強調醫療體系資本化是趨勢,並預計仁康投資將在2021年於香港上市。在此之前,盛弘與敏盛將與仁康完成整併,並朝向醫療與藥品分流的趨勢發展。
台灣知名醫療企業盛弘醫藥近日再掀新波,創辦人楊弘仁親自宣佈,盛弘旗下子公司精準健康將進行併購,目標是國內知名的健檢診所平台「哈佛健診」。這一併購動作,是盛弘繼併購獅藥局後的又一重要步伐,也標誌著盛弘及其關係醫療體系敏盛正式闖進大台北的健檢市場。 楊弘仁表示,這次併購案由精準健康董事長張斯綱主導,近期已經與哈佛健診達成共識,並簽署了收購意向書。全案預計在3月份完成。業內人士預測,如果這次併購案順利進行,盛弘將成為上市櫃公司收購健檢中心的第二家,這意味著盛弘將在醫療領域的併購戰中,再次展現其強大的實力。 哈佛健診自1996年成立以來,就是國內專業的診所型健檢平台,與美兆、聯安、康聯等知名健檢中心並駕齊驅。它主要面向企業與人壽保險客戶,專注於中高階的套裝健檢,曾獲得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旗下的智融集團旗下基金注資。每年,哈佛健診的客戶人數超過1.2萬人次。 盛弘關係醫療機構敏盛,主要據點在桃竹苗地區,擁有醫院的健檢能量。與哈佛健診的結盟,將進一步提升盛弘在北台灣健檢市場的寡占地位,並帶來更大的綜效。
業界指出,若敏盛獲仁康整併並在港掛牌,可望寫下台灣醫院在資本市場上市的首例。
楊弘仁表示,KKR是外資,要收購台灣醫院仍有法規問題,但技術性的問題會逐一突破,仁康將「創造條件讓它發生」,未來盛弘也將成為國際投資基金在台灣的併購平台,KKR要整併盛弘與敏盛醫療可謂「毫無懸念」,只是時間的問題。按照仁康香港上市規劃,換言之併購盛弘、敏盛將在二年內完成。
根據台灣醫療法,醫院定位為醫療財團法人,其主體僅能與同性質法人整併,若國際資金要收購台灣醫院,將面臨技術上的問題。對此,楊弘仁則表示,法規就是要用來突破的,衡諸世界各國,相信台灣會找到屬於自己的定位。
KKR去年9月延攬盛弘醫藥創辦人楊弘仁,出任旗下中國醫院投資管理平台仁康投資執行長,並宣示未來五年內將斥資10億美元,收購大陸境內醫院通路,打造中國大陸最大連鎖醫院集團,在此同時,仁康已斥資1.7億美元(約新台幣52.7億元)收購安徽和天醫院集團三家醫院多數股權。
楊弘仁指出,美國與中國大陸均允許醫療體系資本化,KKR曾在2006年以330億美元收購美國最大連鎖醫院HCA,五年後再次成功上市,成為投資界的經典範例。仁康投資也將複製這個案例,最快2021年在香港掛牌,在此之前,盛弘與敏盛將與仁康完成整併。
楊弘仁指出,未來醫(療)、藥(品)分流將是趨勢,藥廠整併將大者恆大,醫療體系的整併也將持續發生,雖然台灣對醫院資本化仍有疑慮,法規有待突破,但仍會朝向這個方向努力。
這是繼盛弘併躍獅藥局後,又一新收購動作,也宣示盛弘及其關係醫療體系敏盛,正式揮軍大台北健檢市場。
精準健康是盛弘100%子公司,楊弘仁表示,該併購案由精準健康董事長張斯綱主導,近期已與哈佛健診達成共識、簽署收購意向書,全案最快3月完成。業界指出,若併購案順利,盛弘將是繼鴻海集團整併康聯生醫後,上市櫃公司收購健診中心的第二例。
哈佛健診成立於1996年,是國內專業的診所型健檢平台,與美兆、聯安、康聯等健檢中心鼎立,營收來源為企業與人壽保險客戶,聚焦中高階的套裝健檢,曾獲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所成立的智融集團旗下基金注資,每年客戶逾1.2萬人次。盛弘關係醫療機構敏盛主要據點在桃竹苗,擁有醫院的健檢能量,雙方結盟將有進一步綜效,寡占北台灣健檢市場。
台灣不少知名企業,像是中國信託就利用人臉辨識及指紋辨識,提 供客戶免帳號密碼的登入服務,和運租車則是採納了共享經濟的概念 ,發展出隨租隨用的商業模式、盛弘醫藥也利用網路共享的概念,打 造了藥品採購聯合大平台、南山人壽也利用高科技打造M(行動化) 的服務。
今年度獲得金融產業服務大評鑑金牌獎的中國信託,就是充份運用 新科技來提升服務的最佳例子之一。其主要的應用領域有三,生物科 技辨識的導入、行動銀行APP的設計建置、智能化的理財服務。
中國信託表示,在導入指紋及靜脈辨識後,客戶不需要帶著提款卡 也可以領錢及使用服務。另外,在行動銀行APP的設計方面,也找來 70位客戶先行訪談,再開始設計,也因此,帶動行動銀行業務的大幅 成長,以前一天只有3-4萬的客戶,現在已經躍升為15萬,成長4倍。 在智能理財服務方面,該公司運用大數據來推廣線上申貸,如今客戶 申貸到撥款都能在線上完成。
台灣知名的醫療體系敏盛集團也嚐試導入不少新科技。盛弘集團董 事長楊弘仁將「共享經濟」的概念,導入敏盛的長照及藥品採購平台 。以長照平台來說,可以媒合長照機構的空床位及有需求的人。在藥 品採購方面,透過網路平台讓醫療院所直接上網採購,打破過去藥品 採購以業務代表為主的傳統銷售模式,而這個聯合採購平台也有更強 的議價功能。
而南山人壽最大資產為客戶資料,為了深入了解及釐清客戶的需求 ,在過去幾年內陸續導入I化、M化、E化,同時運用資料採礦(Data mining)以及大數據分析的技術,進行「精準行銷」,每個月定期提 供建議名單、客戶分群、保障缺口、客戶生日或保單期滿等重要資訊 ,讓業務同仁拜訪客戶前,可初步掌握客戶輪廓,直接提出滿足客戶 真正所需的保險保障,提升購買率及保額等。
而從汽車租賃起家的和運租車,近兩年也積極運用新科技,推出新 服務。今年度力推iRent服務,是借鏡「共享經濟」的概念所衍生出 的「共享租車」服務。
該公司提供「以時計價、隨租隨還」的服務。客戶還可以用手機預 約,利用手機APP的實名認證,綁定信用卡或悠遊卡,系統會告知客 戶離其最近的車子,而客戶也可享有甲地租乙地還的便利。目前可供 隨租隨還的租賃車子逾千台,目前客戶會員達十萬人。
為了讓台灣的企業可以進一步了解這些成功案例,工商時報將於1 1月29日,舉辦「服務創新趨勢論壇」,邀請人工智慧學校執行長陳 昇瑋、夢想學校創辦人王文華、LINE台灣廣告事業部副總王俞蓉、i CHEF資廚管理執行長吳家駿、AsiaYo創辦人鄭兆剛、和運租車協理黃 國輝、盛弘集團董事長楊弘仁、南山人壽業務通路資深副總范文偉、 王品集團暨益品書屋創辦人戴勝益、漣漪人基金會辦人朱平、義大樂 園總經理林俊昇等人,一同激盪新商機。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於2015年提出精準醫療計畫後,加速精準醫療市場成長,根據IEK研究報告指出,2015年全球精準醫療市場規模約389億美元,預估2020年可達695億美元,複合成長率為12.3%。而不只是美國,中國更計畫投入600億人民幣推動精準醫療臨床應用,台灣目前亦有多家生技公司投入,積極布局產業價值鏈。
有鑑於「精準醫療」已成為未來醫療的新趨勢,政府更將精準醫療列為生技產業之發展重點。為了創造精準醫療的價值和建構供應鏈,行政院科技會報昨日結合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台灣精準醫學學會,共同舉辦2017年「精準醫療產業發展論壇」,吸引超過400位產、學、研、醫和投資界參與。
李鍾熙表示,精準醫療未來發展可分為四大階段,包括(1)精準的疾病診斷、(2)考量疾病分子基礎的治療方案、(3)隨療程追蹤與調整治療方案、(4)及早發現與疾病預防。目前已有許多臨床醫療中心組成聯盟,期以建立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若成功將是具有顯著代表性之華人基因體庫。
國內生醫界第一位受邀成為史丹佛訪問學者的盛弘集團董事長楊弘仁,以矽谷新經濟的經驗指出,他在美國做了基因檢測只花費199美元就了解自己的基因解碼,但那個結果並無法和台灣人的基因數據進行分析,而無法了解其影響性。
他舉自家的敏盛醫院為例,雖然有很多民眾的健檢或疾病資料,但因國內過去沒有建構大數據,無法產生商業化或更進一步成為發展藥品或生醫相關領域的產品,非常可惜!而以現有的資源來看,醫療體系一條龍式的全包也不可能,因此,分工和跨領域的整合是台灣發展精準醫療的必要條件。
今年9月,敏盛醫院前副院長李威傑等醫師遭檢警搜查,涉嫌向病人施行自費減肥手術,卻以胃潰瘍手術名義申報健保給付,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案件曝光後,健保署著手進行檔案分析發現,全台胃潰瘍診斷病例一年雖有2萬多例,但引發胃穿孔等需要手術僅2,300件,其中李威傑所申報件數即達1/4左右,病歷經送專案審查醫師再審,確認李威傑確實不實申報,已違反健保相關法規,近期將一併裁處,並追回不當申報費用。
健保署違規查處任務小組高世豪說,依健保特約管理辦法規定,不實申報金額若達25萬元,醫師處以終止合約1年,醫院部分亦同,敏盛醫院外科住院將面臨停約1年處分,若不願停約,可以前1年外科住院健保申報金額抵扣、約1.5億元。
敏盛醫療體系總裁楊敏盛表示,高齡少子化社會近年來已成為台灣最嚴重的國安問題,長照事業在敏盛體系裡更是綜合醫院外最重要的一塊。因此,敏盛斥資數千萬,重新整建三民院區,把多年閒置的空間做了整理,希望能紓解市民對長照殷切的需求,也對敏盛的發源地作再一次更好的運用。
楊敏盛指出,三民院區風華再現的兩個重點,在長照更新及強化復健醫療服務,將新設的敏盛護理之家(位於三樓、五樓及六樓)預定申請立案數十床。有鑑於一般護理之家缺少活動空間,敏盛護理之家將三樓規畫成住民活動區域,把80坪的空間依活動功能區分為美食DIY區、園藝區、桌遊區及懷舊區,牆面也以藝廊方式呈現,營造住民與家屬生活紓壓和多元活動的修養環境。
另外,為配合醫療社區化,敏盛醫院保留復健科及洗腎中心在三民院區,使社區民眾不必大老遠到經國院區做復健及洗腎,在三民就擁有與經國相同的醫療品質。並與護理之家互相配合,提供護理之家住民適合的復健規畫及洗腎服務,提升護理之家就醫便利性,使住民不論在日常照護或醫療照護上更加完整。
敏盛綜合醫院副執行長張長榮表示,社會大眾對健康檢查的期待不僅是發現疾病,更重視環境檢查以及儀器設備與病人分離等,減少交互感染的機會。
敏盛健診中心內採病檢分離,擁有專屬的獨立樓層、一對一帶檢的服務,當日健診完畢即可取得約90%的檢查報告,透過自身醫院的優勢,若有須立即處理之異常報告,即可經醫師評估後安排至門診,由專科醫師進一步追蹤治療。
張長榮更強調,國人常因工作、生活習慣等因素而疏於照顧自身的健康。根據報導指出,台灣人罹患大腸直腸癌發生率已躍升為各類癌症之首,來健診顧客相對也逐漸重視這環。
敏盛引進國內最先進內視鏡診斷系統NBI(Narrow Band Imaging)早期癌辨識系統,使用雙窄波長影像原理,突顯表層黏膜微血管及腫瘤、黏膜微細組織變化藉以辨識早期癌,搭配胃鏡、大腸鏡使用,能於腸胃鏡檢查的同時更快速,且不須注射染劑,發現早期癌的病變。
張長榮說,敏盛健診中心累積16年的經驗,從受檢者的角度思考,以提供專業安全檢查為其主要目的,為延續顧客健檢後就醫治療之連貫性,另有院區豐富醫療資源亦為顧客醫療照護之後盾。檢查後有專業醫護人員提供衛教予顧客,使顧客有良好日常作息及飲食習慣,以預防疾病的發生。
盛弘醫藥是由「敏盛醫控公司」轉投資設立,是整合性的醫療後勤專業服務公司,公司初期以醫院後勤服務為主,2005年起開始陸續成立健康管理部、醫藥流通部、設備服務部、專業人力部及照護服務部等,目前聚焦醫療管理服務。
盛弘指出,此次投資明基大陸醫院,是透過取得第三地區控股公司BenQ BM控股開曼公司股權方式進行投資,交易數量5,258,048股、每單位價格1.6美元,交易總金額841萬2,876.8美元。
盛弘醫藥總經理劉慶文日前在法說會上透露,該公司醫管領域將有大突破,其中,將與明基位於大陸的兩家醫院合作,為公司在醫療管理領域再添新動能。
盛弘旗下有四大營業項目,包括銷售藥品為主的醫藥供應、醫學實驗室相關的健康管理,以及長期照護、醫療設備租賃等專科服務。
特別的是,盛弘的營收有八成來自藥品供應、兩成來自健康管理服務,但健康管理的毛利較高,成為該公司獲利的金雞母,醫管領域包括健檢、長照、眼科、洗腎專科等。盛弘近兩年並積極搶進大陸醫管市場,受到大陸醫療市場的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