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光投信(未)公司新聞
【新光投信大放異彩,外幣大陸債ETF引發投資熱潮】近期,由於美債收益率和美元雙雙回落,市場對外幣交易產生了新的興趣。在這波熱潮中,新光投信的加掛外幣大陸債ETF成為焦點,引發了市場關注。據了解,為提升整體債券ETF發展動能,證交所和櫃買中心研議開放加掛外幣的雙幣ETF,預計明年上路。這對新光投信來說,是個極佳的發展機遇。
新光投信的加掛外幣大陸債ETF,近期受到機構法人的積極追捧。上周,有機構法人透過人民幣敲進新光投信加掛外幣的大陸債ETF,總額約1億元,這也是自壽險投資大陸債ETF被設限以來,睽違多時的大型法人交易。這一舉動,為長期停滯的大陸債ETF注入了新活水。
新光投信表示,加掛外幣的債券ETF和台幣交易產品訴求有所不同,目標是一般投資人和類全委等非傳統壽險法人。為應對產品發展需要,新光投信一直開拓客源規劃,並積極應對台商回流帶來的大量配置人民幣需求。
法人分析,目前大陸國債和政金債殖利率都有3%以上,比相同天期的美國公債高出200~300個基點;雙方利差創下五年新高。這使得大陸債ETF對機構法人來說,成為了一個優質的配置選擇。
新光投信加掛外幣的大陸債ETF,將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兼具收益和風險的投資渠道。隨著市場對外幣交易產生的興趣不斷升温,新光投信有望在這一領域取得更大的發展。
台股近期來勢洶洶,資金潮湧入市場,新光投信在這波資金盛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根據市場資料,台股市值創下歷史新高,成交量也創下第三大紀錄,這背後有許多投資者、法人及機構法人的共同努力。特別是台積電、大立光等權值股的帶動,以及新光投信等機構法人的積極參與,共同推升台股至新高點。
新光投信董事長劉坤錫指出,近期有不少大戶、中實戶加入投資行列,與機構法人共同推動市場走強。他指出,防疫股的持續吸金,以及中小股、轉機股的人氣紅不讓,都是櫃買市場創下新紀錄的原因之一。昨日櫃買市場上漲2.85點,收於165.15點,成交量達834億元,創下歷史第三大紀錄。
在這波資金潮中,譜瑞-KY、矽力-KY、精材、世芯-KY、合一、國光生、和泰車等37檔個股股價創新高,終場甚至出現56檔個股漲停鎖住。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陳奕光預言,資金行情下,台股將出現更多千金股,甚至可能達到十千金。他點名感測器供應商昇佳電子,並看好IC設計族群會再出現千金股。
對於台股未來的發展,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認為,大盤7月有機會突破12,000點,第3季挑戰12,197點前波高點。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則認為第3季可上看12,500點,富邦投顧董事長蕭乾祥則看好第4季有望上探12,800點。在這波資金潮的推動下,台股未來發展可期。
台灣新光投信近日盛大舉辦了以「宅經濟趨勢」和「宅投資商機」為主題的論壇,會中根據東方線上調查數據指出,疫情期間宅居行為的普及,帶動宅經濟蓬勃發展。新光全球宅經濟基金經理人孫光政在會上強調,宅經濟已經成為全球化的一個新趨勢,並將成為未來的生活新常態。他指出,由於這波疫情,全球將出現四個新常態:宅工作轉型雲化、宅生活服務深化、宅娛樂多角進化和宅學習平台優化。這些變化將使云端、遊戲、電競、電商、網際網路等行業的優質企業股價持續上漲,新光投信因此看好宅經濟的發展潛力。孫光政還提到,雖然宅經濟股目前的評價相對偏高,但與過去美股狂熱時期的評價相比,仍有相當的差距。他認為,宅經濟龍頭股和技術領先股在網路科技領域掌握了獨占或領先優勢,投資人若能透過基金投資團隊的布局,可以更有效地提高投資勝率,並掌握長線股價的爆發潛力。為此,新光投信將於7月6日正式開募國內首檔「新光全球宅經濟基金」,期望能夠帶領投資人一起把握這波宅經濟的投資商機。
後疫情時代,宅經濟興起,新光投信董事長劉坤錫30日透露,公司去年底計劃推出「低波動高成長」商品,卻因疫情爆發而迅速轉向宅經濟。劉坤錫強調,宅經濟成為新商機,全球電商營收預計到2023年將保持二位數成長,相關類股也看漲。他認為,全球市場雖然波動,但已有抗疫經驗,市場反應逐漸穩定。新光投信與東方線上合作發布宅經濟趨勢報告,指出疫情期間家成為安心場所,帶動宅居行為,預計宅經濟將成為未來投資主題。新光投信將推出國內首檔「新光全球宅經濟基金」,7月6日開賣。孫光政經理人於論壇上表示,宅經濟將引發四大新常態,包括宅工作轉型、宅生活服務深化、宅娛樂多角進化以及宅學習平台優化,具長期成長潛力。孫光政建議投資人透過基金投資團隊布局宅經濟基金,掌握長線成長潛力。
台股在昨日(30日)迎來了一個好開始,因為美股上漲的帶動,台股也收紅盤。根據台股四大名師的分析,第三季度的股市行情看起來相當火熱,預計將會引領全球股市的表現。他們對台股持樂觀態度,預期指數有望上看12,500點,其中蘋果概念股和5G領域將成為關鍵。 昨日台股三大法人共買超75.14億元,外資買超達68.39億元,自營商買超16.08億元,投信則調節9.33億元。這個結果讓台股的成交量達到2,544億元,其中上市部分為1,965億元。 儘管今年上半年台股累計下跌了3.1%,但這在亞股中仍然名列前茅,顯示了台股的強勁表現。華南投顧董事長儲祥生指出,美元指數走弱使得國際熱錢回流新興市場,台灣因而受益,預計第三季資金行情將持續熱絡。 新光投信董事長劉坤錫認為,雖然疫情有二度擴散的跡象,但各國已有相對的防疫經驗,預期疫情對股市的影響將有限。對於投資的選擇,黎方國、朱晏民、劉坤錫、儲祥生都看好蘋果概念股和5G,並建議在拉回時進場。此外,汽車、自行車等傳產也有望復甦,而本益比低、未大漲的個股也值得關注。
新光投信昨(30)日盛大舉辦了一場以「宅經濟趨勢」為主題的論壇,並同步推出了台灣首檔專注於宅經濟的基金。這場論壇吸引了眾多關注,因為宅經濟在疫情後已經顯示出其巨大的潛力,成為市場上的新焦點。
新光投信的董事長劉坤錫在會上強調,他們對宅經濟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並認為這將成為新的常態。他提到,宅經濟包含了四個主要常態:宅工作轉型雲化、宅生活服務深化、宅娛樂多角進行、宅學習平台優化。基於這些趨勢,新光投信特別設計了「新光全球宅經濟基金」,並預計在7月6日開始募集。
這個基金將會投資於那些與宅經濟相關的產業,如Amazon、Netflix、騰訊、AMD等科技巨頭。劉坤錫表示,他們關注的並不僅僅是這些大企業,還包括那些在宅經濟領域有創新發展的中小企業。
在會議中,新光投信的全球宅經濟基金經理人孫光政進一步解釋了宅經濟的投資機會。他指出,隨著宅辦公的普及,遠距工作市場正在迅速成長,這對行動辦公室軟體、視訊會議硬體、雲端儲存及運算、資料中心伺服器產業,以及網路資訊安全等領域都帶來了巨大的商機。
此外,孫光政還提到,跨境電商平台的多元化發展,以及外賣外送平台的普及,都為宅經濟帶來了新的商機。例如,虛擬餐廳和雲端廚房就是這些新商機的典型代表。
總結來說,新光投信對宅經濟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並相信這將為投資人帶來可觀的回報。無論是科技巨頭還是創新中小企業,新光全球宅經濟基金都將為投資人提供一個投資宅經濟的機會。
二次疫情陰霾不散,全球股市波動不斷,但新光投信的全球宅經濟基金經理人孫光政卻看準時機,認為在危機當中進行投資,正是股市中「富贵险中求」的不二法門。自今年上半年開始,宅經濟已經崛起成為一個具有未來發展潛力的投資主題。隨著二次疫情的升温,宅經濟相關的族群,像是電商、串流影音平台、遊戲電競等,股價預計將再次迎來一波火熱的升溫。 從年初新冠疫情首次襲來,全球股市中仍有多個宅經濟相關的個股在市場跌勢中逆勢上漲,比如「電商之王」亞馬遜和串流影視平台Netflix,股價在疫情影響下不斷創新高。孫光政指出,宅商機帶動的高業績,讓全球宅經濟股在今年獲利強強滾,特別是線上遊戲、線上訂餐平台、線上影音串流平台以及資安相關的公司,其營業額都比去年同期有顯著成長。 孫光政進一步強調,宅經濟反映了企業數位化商機的潛力,其運營前景非常值得期待。創新商業模式的出現,為相關宅經濟股票增添了業績成長的動能。因此,今年以來宅經濟相關產業指數的報酬表現,再度展現出強勁的風采。宅經濟背後所代表的大趨勢,將形塑未來數十年甚至更長遠的長期發展趨勢。投資者若能透過基金投資團隊的先見之明,提早布局相關宅經濟基金,將能夠更好地掌握宅經濟受惠股票的長線成長潛力。
台灣新聞記者報導: 近日,台灣投信市場再掀波瀾,新光投信宣布旗下新光ICE美國權值ETF(代號:00776)將進行清算。這款ETF由於規模低於法定門檻,已向金管會申請終止信託契約,並等待核准後啟動清算流程。 新光ICE美國權值ETF於去年2月上市,主要滿足國人對美股投資的需求。該ETF在成立之初曾經達到10億元的規模,但去年底規模降至1億多元,3、5月兩度掉到億元之下,近期更是縮減至200多萬元。這使得新光ICE美國權值成為台股中最小的ETF,並低於法定要求近30日平均規模應有1億元的標準。 面對這一結果,新光投信經過評估後,決定終止信託契約,並待金管會核准後啟動清算。證交所將會公布該ETF的下市時間。在ETF下市前,投資人仍可於集中市場進行交易。 這次新光投信的決定,反映了台灣ETF市場的趨勢。隨著ETF監管趨嚴,投信公司加速對小型產品的清算,以確保市場的穩定性。對於投資人來說,這也提醒了大家在投資ETF時,要關注產品的規模和風險,避免因為規模過小而導致清算風險。
宅經濟風潮席卷全球,台灣新光投信把握先機,正式推出「新光全球宅經濟基金」,成為台灣市場上首創以投資宅經濟產業為核心的基金產品。該基金預計將於2020年7月開始募集,對於尋求長線投資機會的投資者而言,將是一個值得關注的選擇。
根據Bloomberg的數據,截至5月18日,今年來美國股市受到疫情影響,只有Nasdaq指數回復正報酬,而S&P 500指數則仍處於虧損狀態。然而,宅經濟相關的產業指數卻逆勢上揚,其中全球互聯網巨頭指數年初以來上漲23.4%,全球影音遊戲和電競指數則上揚19.9%,表現遠超於大盤。
波士頓企管顧問(BCG)在最新報告中預測,新冠疫情不僅加速了數位化進程,讓人類世界的數位化進程一口氣跳躍了五年到十年,同時也帶動了網際網路、軟體、半導體等產業的需求持續成長。這種轉變使得宅經濟成為一個具有未來趨勢的投資主題。
新光全球宅經濟基金經理人孫光政表示,美國聯準會在3月啟動救市及無限量QE後,宅經濟相關指數也出現了強勁反彈。孫光政強調,宅經濟不僅是短期的投資機會,更是一個將影響未來15年以上各個領域的長期趨勢。
「宅經濟已經成為形塑未來世界的重要力量,無論是政治、經濟、產業、消費、科技,甚至是生活型態,都將受到其影響。」孫光政如此說道。
台股近期經歷了一波激烈震盪,但上周卻成功反彈,指數一度逼近萬點關卡。在這波行情中,不少個股短線漲幅亮眼,法人開始關注那些產業前景看好但短線超跌的股票,例如台新金、正新等。這其中,新光投信的投顧事業部協理謝學雲提供了專業的分析。 謝學雲表示,國際股市的連番重挫已經相當程度反映了疫情爆發及經濟數據下滑的影響。不過,美國聯準會推出的無限量化寬鬆政策以及2兆美元的財政刺激方案,對於緩解市場偏空氛圍有著積極作用。由於台股與美股密切相關,在美股回穩和國安基金進場的影響下,台股指數已快速收復10年線。 謝學雲預估,雖然萬點之上可能還會有較大的賣壓,但9,000點以下承接力道轉強,預計4月中後台股可能出現較大的跌深反彈行情。根據CMoney的統計,三大法人近五日布局逾500張,昨日台股大震盪下仍為買超,日KD於低檔向上黃金交叉,多個個股因為具有題材或營運利基,吸引了市場資金逢低買進。 其中,台新金獲得摩根大通的看好報告,小摩客戶也同步加碼,昨日再買超4,156張,累計近五個交易買超達1萬張,成為推升台新金股價的主要外資券商。而鈺太則是在提升NB應用市占率的同時,預計全年業績有機會成長二成以上,並且上周宣布實施庫藏股,進一步維繫股價行情。
彭博統計,過去十年全球債市殖利率不斷下滑,但股市收益率卻逆勢上揚,特別是科技股重鎮的台股,殖利率還維持在4%左右的水準,預計今年總配發股利將突破1.4兆元。隨著台股國際化程度的提升,重量級企業的市值和素質也逐漸增強,基金市場也掀起了一股以配息為焦點的台股基金募集熱潮。 近期,元大、富邦、國泰、復華、新光等投信紛紛募集以高股息為主題的台股配息型ETF,看好這一市場的發展潛力。元大投信更是預計在3月中旬再次募集一檔主動式挑選台股中具有高股息、優質股和大股票特徵的「元大高股息龍頭優質基金」。此外,還有傳言指出,某大投信也計劃在今年推出配息率超過5%的台股主動式基金。 這股配息熱潮打破了過去高配息基金多由境外資金主導的趨勢,未來國內投資者想要追求高收益,不見得要遠赴海外,台股也提供了多元化的投資選擇。 台股昨日(16日)受台積電回調影響,從高位拉回,但最終仍守住了「萬二」關口。企業的基本面強健加上高股息政策,成為支撑大盤長期走高的關鍵。 法人分析,近年來台股體質不斷提升,殖利率逆勢上揚,國際化發展也讓台灣企業具有兩大特徵:一是大型股市值不斷成長,以台積電為例,市值已突破8兆元,整體台股市值也衝高至36兆元;二是優質股數量增加,去年台灣有22家公司入選道瓊企業永續投資評比成份股,位居全球第一。 由於台股企業重視環境永續、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股東權益表現不斷提升;而外資對台股市值的關注度也持續上升,截至去年底,外資持有台股市值已突破43%。 元大投信洞察到台灣企業的轉變以及國內投資者投資需求的轉型,將募集一檔精選台股中具有高股息、財務佳、大型股等特徵的「元大台灣高股息優質龍頭基金」,並設有每月配息的「月月配」和年終評價配發資本利得的「年終配」機制,主打給那些希望從台股穩健領息的投資者。 此外,該基金還引入了「平準金」制度,在合理條件下使用平準金,避免配息被稀釋。這一創新設計讓該基金受到市場的高度關注。
最新投信規模突破4兆大關!台灣投信投顧公會於昨日(15日)公布,2019年12月台灣境內基金規模成功突破新台幣4兆元,與2018年相比成長55.71%。在規模前五大投信中,元大、國泰、群益、復華與富邦投信分列前茅。值得注意的是,成長幅度最大的前五名則是鋒裕匯理、大華銀、中國信託、凱基與新光投信。
其中,中信投信的規模成長亮眼,從2018年的第20名一舉躍升至第六名,成長幅度達461.78%。這主要歸功於自2018年第四季加入ETF市場後,旗下共有13檔ETF產品獲得投資人高度認可,帶動基金規模大幅增加。2018年中信投信的基金規模僅410億元,而2019年則躍升至2,305億元。
凱基投信的基金規模去年成長率也達451.26%。凱基投信副董事長張慈恩指出,這兩年推出的產品滿足了法人客戶與一般投資人對「資產配置」與「收益」雙重需求,包括債券ETF基金、目標到期債基金、多重資產基金系列產品等。這些產品的成功,主要依靠公司「專案管理」的能力,整合前、中、後台各部門的專業能力,讓凱基投信展現出「短鏈」的即戰力,進而使資產管理規模達到千億里程碑。
新光投信的規模去年也翻倍成長,主要得益於ETF產品線的貢獻。2019年新光投信共發行八檔ETF基金,整體ETF規模從去年初的不到20億元,大幅成長至去年12月底的486.41億元。其中,新光中國政金綠債ETF規模最大,去年12月底規模達到255.83億元;另一檔新光美債1到3年ETF規模也突破百億元,達到160億元。
台灣新光投信在近年來積極布局新興市場債券,特別是聚焦於那些具有強烈經濟增長潛力的「新興富域國家」。該公司強調,其富域債投資策略擁有三大優勢,這些優勢成為創造投資回報的關鍵。 首先,新光投信的經理人李淑蓉強調,為了降低投資債券時的波動,她會從「淨外國資產」(NFA)的質化研究出發,評估發債國的體質,從而降低信用風險和匯率波動。與過去追蹤債券指數編制不同,新光投信選擇優質的新興發債國家,避免投資於高負債國家,因為這些國家的違約風險和匯率波動通常較高。 其次,李淑蓉提到,基金經理人會根據全球經濟數據和景氣指標,如美國ISM、德國IFO和日本工業庫存出貨比等,來判斷當前的經濟周期,並進行對應的資產配置。這種策略可以讓投資者在風險訊號出現時,提前調整投資組合,進行彈性調整與轉換。 最後,新光投信會利用信用分析和「信用利差定價矩陣」模型,來評估債券的合理利差。如果市場利差比合理利差大很多,該公司會認為這些債券未來利差將收窄,並具有價格上漲的潛力。 總結來說,新光投信對於2020年的新興債市持樂觀態度,並認為即使高配息優勢不再,新興富域國家的崛起將為投資者帶來總報酬的機會,這包括配息收入和資本利得。透過市場波動的利用,新光投信有信心能夠創造超額報酬。
新光投信看好新興債市,中東及回教債券受矚目
在全球央行採取寬鬆貨幣政策的背景下,新興市場的投資機會逐漸受到關注。新光投信近期指出,對於2020年的新興市場債券市場,他們持非常樂觀的態度,並特別看好中東及回教債券(MENA and SUKUK Bond)的發展潛力。
新光投信的經理人李淑蓉表示,這類債券具有投資等級、中等收益和低波動的特性,這使得它們在分散投資組合風險方面具有獨特的價值。由於這些債券自2019年1月起被納入摩根大通新興市場債券指數,預計將吸引約50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
李淑蓉強調,中東地區的債券,尤其是海灣國家債(GCC Bond),因為該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資本市場的開放,特別受到矚目。例如,杜拜政府將成為「全球伊斯蘭金融中心」,並計劃打造杜拜那斯達克交易所為伊斯蘭債券交易平台,這將進一步推動該地區債券市場的發展。
另一方面,瑞銀的機動到期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經理人鍾君長也對新興市場債券表示看好。他指出,與成熟國家相比,新興國家的經濟成長動能更強,且在通膨下滑的情況下,新興國家央行有更多空間降低利率來刺激經濟。
鍾君長還提到,由於全球低利率環境和中美貿易戰暫歇,成熟國家負利率債券的總額已達14兆美元,這使得全球資金尋求新的投資機會。因此,他認為,2020年新興市場債券將成為投資人不可或缺的核心資產之一。
新光投信積極搶攻台商匯回資金商機,與新光銀行及新光金控子公司攜手合作,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方案,以專業團隊為台商量身打造資金配置策略。近日,渣打銀行也宣布推出「境外資金匯回專法」專門業務,與新光投信等金融機構共同為台商提供便利的投資環境。
新光投信整合企業金融部、財富管理部、信託部及國外部,為台商提供最佳配套方案,從企業金融及財富管理服務,到保險商品、全權委託商品,再到財務顧問服務及創投業務,新光投信力求為客戶打造一條龍的服務體系。
渣打銀行則是針對境外匯回資金規定,提供客戶透過銀行信託專戶投資金融商品,並選擇財富管理處專業團隊所提供的完整境內基金產品。此外,還提供5%限額內可自由運用的部分,並推出新台幣、外幣優利存款專案,讓客戶能靈活配置長短期資金。
新光投信個人金融事業處負責人林素真表示,隨著政府積極推動相關政策,鼓勵台商境外資金回流投資台灣,新光投信將繼續與各金融機構攜手合作,為台商提供更完善、專業的金融服務。
新光投信今(2020)年看好高評等、投資等級「債權國家」債券,包括卡達、阿聯等中東海灣國、俄羅斯、墨西哥等天然資產出口國,及創造國際收支盈餘的貿易順差國等新興富域國家,都有機會在今年降息環境下脫穎而出。新光投信認為,這些國家在這樣的經濟環境下,債券表現將相當亮眼,對投資人來說,現在正是入市布局的好時機。
新光投信新興富域國家債券基金預計1月6日開始募集,保管銀行為合庫銀行。該基金經理人李淑蓉表示,看好今年新興富域債券的表現,並提出了三個投資理由:
首先,新興富域國家提供了投資人參與經濟快速發展、金融體系穩健的機會,這些經濟體過去長期被債券指數和一般債券基金所忽略,現在卻是發展潛力巨大的市場。
其次,這些國家的主權債、類主權債及公司債,因為市場活力充沛,財政體質強健,經常帳盈餘居多,匯率波動穩定,國家信評穩定,市場需求旺盛,債券買盤強勁。
最後,新興富域債券的殖利率相當接近高息債券,且信用評等多為投資等級,違約機率相對低,具有長線投資價值。
李淑蓉強調,新興富域債券的收益與資本利得表現,與全球其他固定收益市場的相關性不高,因此適合作為一般投資人資產配置,或機構法人建立債券組合的絕佳配置。
雖然富域國家債券具有投資吸引力,但市場變數也比成熟債市高。李淑蓉建議,透過基金主動管理,可以謹慎控制債券下檔風險,並利用市場波動,掌握債券利差機會,創造資本利得報酬。因此,她建議投資人留意新興富域國家債券的投資機會。
近日,網絡上一則九年級生撰寫的「不爽七年級生炒高房價」的文章引發了廣泛討論。隨著就業和低薪問題持續困擾著年輕一代,許多年輕人對現狀感到憤世嫉俗。在此背景下,投信法人提出了一些建議,鼓勵年輕人善用時間資源,掌握五大理財守則,為自己的未來打造一條光明的道路。
新光投信強調,理財的首要守則是「計劃」。年輕人應該趁早訂立理財計劃,包括設定目標、訂定期限、選擇投資方式以及意外預留等。第二個守則是「預算」,年輕人雖然收入有限,但有效控制支出是實現夢想的重要一步。
「定投」是投資的基礎。定期定額投資共同基金,可以分批進場,降低市場風險和投資成本,幫助投資者克服人性的「貪婪」和「恐懼」。這是年輕人一開始工作就應該學習的理財方法,因為投資與時間賽跑,越早開始,未來越富有。
「續扣」是成功的關鍵。透過銀行、券商或投信等平台,選擇固定的扣款日期,無論市場如何變化,都要堅持投資,不斷累積,獲利將會不遠。
最後一個守則是「停利」。設定合理的停利點,當投資獲利時,應該及時出場,實現獲利。對於波動大的市場,可以設定較高的停利點;對於波動較小的市場,則可以設定較低的停利點。
安聯投信海外投資首席許家豪指出,年輕人雖然離退休還有很長時間,但應該有危機意識。他強調,無論年輕還是年長,都應該持有穩定的債券和能夠提供資本利得的股票。他建議,可以根據年齡來調整債券配置比重,並隨著平均壽命的提高,適時增加積極部位。
金管會近日批准利安基金總代理權從先鋒投顧轉移給新光投信,從5月1日起,利安旗下基金將由新光投信負責台灣總代理業務。新光投信董事長劉坤錫表示,對於與利安的合作充滿期待,希望未來能夠為台灣投資者帶來更多元化的亞洲投資選擇。新光投信自新經營團隊上任後,2019年已經發行了五檔海外ETF,並在2月獲准成為利安資金管理境外基金總代理,首批銷售的基金包括中國增長、日本、日本增長、印度、亞太、東南亞、泰國、馬來西亞、越南、新加坡均衡、新加坡信託、新馬、韓國等13檔境外基金,投資範圍涵蓋了東北亞及東南亞的多個單一國家。 利安亞太股票部董事蘇志凱指出,雖然中美貿易戰升溫,全球股市不斷下跌,但東南亞國家因為人口紅利、基礎建設和良好的經濟增長,股市前景看漲。目前外資對東南亞的投資處於歷史低點,因此預測越南、印尼和菲律賓將會迎來一波資金流入。基於這個預測,利安計劃在今年發行一檔私募的越南基金,讓一般投資者也有機會參與。 利安資金管理公司是東南亞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之一,自1986年成立以來,已擁有33年的亞洲股票與亞洲固定收益投資管理經驗。未來,新光投信與利安攜手合作,將能夠利用利安母集團的優勢和在地投資經驗,為投資者提供更接近當地市場的投資機會。
境外基金總代理市場近兩年來經歷了大洗牌,據境外基金觀測站統計,共計有十家總代理出現變動,其中包括了利安、鋒裕匯理、PIMCO、瑞聯 UBAM、歐義銳榮、天利、法盛(原法儲銀)、駿利亨德森遠見、安本環球、東方匯理系列基金等知名公司。市場人士分析,這些變動主要因為銷售表現和全球策略所導致。若銷售表現亮眼,境外基金公司可能會選擇自行獨立拿回代理權;反之,銷售不如預期,總代理也容易被撤換。此外,部分業者也因全球策略調整而離開台灣市場。 在這波市場變動中,新光投信在2018年新經營團隊上任後,2019年積極擴大業務範圍,上半年發行了五檔海外ETF,並陸續掛牌上市。同年,新光投信成功搶下利安資金總代理的寶座。 新光投信董事長劉坤錫表示,利安來自亞洲,對亞洲市場有深刻的理解。新光投信將與利安合作,於5月正式啟動總代理業務,期待未來能為台灣投資人提供更多元化的亞洲投資方案。 新光投信總經理陳文雄則指出,利安資金管理公司是東南亞規模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之一,成立於1986年,總部設於新加坡,擁有33年的亞洲股票與亞洲固定收益投資管理經驗。截至2019年3月底,資產管理規模達到約411億美元。 新光投信總代理利安首波核准銷售的基金共13檔,包括利安資金中國增長、日本、日本增長、印度、亞太、東南亞、泰國、馬來西亞、越南、新加坡均衡、新加坡信託、新馬、韓國等,投資領域涵蓋了东北亞及東南亞等單一國家。
台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金管會)近期對投信業者的債券ETF發行政策進行調整,為了避免單一投資人過度集中於特定商品,金管會證期局要求投信業者實施多元化、分散化與流動性提供策略。這項政策對於台灣的投信業,特別是債券ETF市場,將產生重大影響。
根據金管會的資料,目前台灣共有九家投信公司發行51檔債券ETF,其中,15家壽險業對這些ETF進行了集中投資,總金額達到5,007億元,佔整體投信公司債券ETF發行規模的97.7%。這意味著壽險業對特定ETF的投資過度集中,為了降低風險,金管會要求投信業者進行改善。
金管證期局副局長張振山表示,已經發函給各投信公司,要求針對現有債券ETF進行多元化、分散化與流動性提供等三大標準的改善。其中,最受到市場關注的是,強化ETF的流動性和報價功能。要求每檔ETF都要有「造市者」,並對造市者的功能進行落實,若未能達到標準,將會受到處分。
對於新成立的ETF,金管會也提出了嚴格的規定。新成立的ETF在成立初期就要提出分散計畫,並確保單一投資人的占比不得超過五成。若超過五成,半年後需要進一步降低至三成,否則將禁止再送相同類型的新基金。目前,有九檔債券ETF正處於核准或申報生效的過程中,這些ETF在成立前都必須提交分散計畫給證期局。
這項政策的實施,將對台灣的投信業產生深遠的影響,特別是對新光投信這樣的投信公司來說,必須重新評估其產品策略,以符合金管會的新規定。對於投資者來說,這將有助於降低投資風險,並促進市場的多元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