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證券交易所(未)公司新聞
台股上周表現不俗,市場總市值穩站60兆元關卡!根據<臺灣證券交易所>的統計,上周台股小漲0.25%,市值達到60.18兆元。隨著520議題的熱潮提前湧現,市場交投活絡,成交量週轉率前三名分別是電機機械類、綠能環保類和數位雲端類,分別佔比12%、10.41%和7.07%。 在指數方面,台股1日收盤於18,935點,週漲46點。其中,台灣50指數小跌0.45%,收在14,391點;而寶島股價指數則逆勢上漲0.4%,收在21,730點,這主要得益于櫃買指數的逆勢上漲,創下逾23年半來的新高。 在產業別指數上,上周綠能環保類指數上漲6.34%,是所有指數中漲幅最大的;而電子通路類指數下跌1.92%,是跌幅最大的。此外,上周集中市場成交值達到1.62兆元,股票成交值為1.52兆元,股票成交量週轉率為1.89%。 至於今年前3個月,集中市場成交值累計達到12.13兆元,日均值為3,369.75億元。這些數據顯示出,台股市場的活躍度持續上升,市場對未來的期待與信心逐漸積累。
台灣證交所今(29)日宣布,成功搶購臺灣碳權交易所上架的10,000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國際碳權,這一步是朝向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步驟。這項交易不僅體現了證交所對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ESG)原則的堅定承諾,也顯示了對永續發展的積極參與態度。
碳交所國際碳權交易平台於2023年12月22日正式啟動,這是證交所首次購買碳權,作為證券周邊單位的先鋒,同時響應政府淨零排放政策,展現對永續發展的認真投入。證交所選擇購買的碳權專案,經過了全面考量的過程,包括專案類型、地理位置的多樣性、風險分散性,以及各專案所涵蓋的永續發展目標(SDGs)。
本次購買的10,000公噸碳權專案,均由國際碳權核發機構Gold Standard所核發,涵蓋的專案類型包括沼氣發電、潔淨水源和太陽能發電,專案遍及亞洲、非洲和南美洲的6個國家,共計符合SDG3至SDG17的9項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碳權年份為2020至2022年。
證交所將ESG原則納入核心,積極推動節能減碳措施,如2023年101大樓辦公區100%使用綠電,啟用太陽能設備和儲能櫃,更換LED燈具,並發起「減碳森呼吸,永續護地球」系列活動。
為達成2023年度碳中和目標,證交所將使用本次購買的碳權進行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抵換,預計在完成年度溫室氣體盤查後進行相關事宜。
證交所強調,未來將持續努力降低碳排放,與各方合作推動永續發展理念,共同打造一個更綠色、更健康的未來。
台灣證交所最新公告:上市及第一上市公 司數量達1,001家,財報申報期限即將截止! (台北訊)為了讓投資者們能夠獲取最新、最準確的財務資訊,臺灣證券交易所(證交所)近日公布了上市公司的最新狀況。截至目前,臺灣本國及第一上市公司的數量分別為921家和80家,總計1,001家。其中,創新板公司也佔有一席之地,讓市場結構更加多元。 此外,實收資本額超過100億元以上的公司,以及金融保險業上市公司,總計達到125家。這其中包括本國上市123家和第一上市2家。對於這些公司來說,112年度的財務報告公告申報期限將於3月15日截止,而其餘876家上市公司的申報期限則是4月1日。 證交所為了避免在申報截止期限當天出現網路流量過載的情況,提醒各上市公司要掌握時效,及早完成財報的公告申報工作。特別是,上市公司應同步公告申報「格式化財務報告」與「電子書」,讓投資人能夠輕鬆地參閱完整資訊。 值得注意的是,上傳至公開資訊觀測站的電子書,其中會計師的查核報告及四大表核章等部分,應上傳已掃瞄並附上相關人員簽章的文件,確保與實體財務報告的一致性。 證交所也提醒投資者,在進行股票交易之前,應該先參閱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及相關資訊。為了方便投資者查閱,證交所將在公開資訊觀測站設置「財務報表專區」,讓投資者能夠在這裡查閱或下載相關的電子書。
「台灣證券交易所為深化公司治理,不斷進行改革與提升。自2013年以來,主管機關積極推動『強化公司治理藍圖』,其中公司治理評鑑成為關鍵工作之一。至今已進行九屆評鑑,第十屆將在2024年4月底前完成並公佈結果。櫃買中心與證交所合作,錄製宣導課程,並將其上傳至櫃買中心業務宣導網站,以幫助上櫃公司提前規劃評鑑事宜。 此外,為促進董事性別多元化和強化獨立董事的職能,櫃買中心也配合金管會的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行動方案,進行多項改革。其中,上櫃公司自2024年起需分階段委任至少一名不同性別的董事,並確保獨立董事席次不得少於三分之一,且獨立董事任期不得超過三屆。同時,上櫃公司每年3月底前須申報審計委員會及薪資報酬委員會的績效評估結果,以加強董事會職能和深化企業的永續治理文化。」
近期,臺灣證券交易所的場地將熱鬧起來,因為年報公布前,上市公司的法說會旺季即將到來。3月份,共有13家上市公司將在證交所舉辦法說會,其中,宇瞻(8271)將於5日率先開場。接著,3月13日由茂矽接棒,14日則是華夏,接下來的幾天還將有神隆、中再保等多家上市公司的法說會。3月的法說會行程排得滿滿的,從18日的東元、19日的春源,到21日的台聚、22日的晶心科,以及最後一周的國化、新美齊、利華和欣天然,無一不顯示出上市公司的積極態度。 宇瞻公司在去年第4季的每股獲利達到1.36元,創下近六個季度的最高點;整年來,公司獲利達到5.53億元,年減幅為1.08%,每股基本純益則下滑至4.51元。這主要是由於記憶體價格的下滑所影響。面對生成式AI的商機,宇瞻計畫切入AI伺服器的儲存及記憶體模組,並提供客製化加值服務。 根據統計,今年以來至上周,國內上市公司(不包括創新板)已經辦理了157場法人說明會。臺灣證券交易所表示,為了提升上市公司的財務業務資訊透明度,並讓投資人能夠更方便地獲取企業訊息,已規定本國上市公司每年至少應在中華民國境內自辦或受邀參加一次法人說明會。
台灣證券交易所發布最新數據顯示,我們的借券市場已經穩定發展了20年,成長速度實在驚人。去年,整體借券成交值竟然突破了7.51兆元,比前一年猛增了23.6%,這已經是連續四年呈現正成長的趨勢了。從2014年開始算起,十年間借券成交值和餘額規模分別暴增了4.8倍和4倍,平均複合成長率超過了12%和9%,這個數字真是讓人驚嘆啊! 目前,我們的借券方式是證交所借券系統和證券商、證金公司雙軌併行。證交所借券系統提供了定價、競價和議借三種交易型態,而證券商和證金公司則可以自行議定交易。在擔保品方面,我們採用逐日洗價方法來計算市值,這種方式真的很實用。 從用途來看,去年底,整體市場借券餘額中,大部分還是來自證券驅動中的借券賣出,佔了48%;現金驅動的融資型借券約佔28%,剩下的24%則是庫存餘額。這個數據說明了我們借券市場的多元化和穩定性。 不得不提的是,我們的借券制度在資訊揭露方面做得非常完善,這要感謝「證券註記」制度,它能夠讓我們即時且完整地公布資訊,有效防止證券市場進行無券放空。而外資也一直是我們借券市場的重要力量,近幾年外資借券與出借成交值比率始終維持在九成以上,這個數字看起來很穩定,但也有逐年上升的趨勢。 具體到數字,去年全年上市股票的借券成交值占了6.69兆元,上櫃股票則是0.82兆元。透過證交所借券系統的交易占了整體的76%,其中競價占了3%,議借占了73%。至於證券商和證金議借方式出借的則占了24%。至去年底,證交所借券系統的借券餘額約9,600億元,證券商與證金出借系統約3,700億元,整體市場借券餘額達到了1.33餘兆元,比前一年成長了47.1%。上市股票的借券餘額占了總餘額的88.1%。 在借券賣出方面,去年全年整體市場借券賣出成交值達到了2.39兆元,其中上市股票占了1.96兆元,約佔集中市場總成交量的2.9%。至去年底,集中市場借券賣出餘額合計約6,500億元,上市股票占了5,200餘億元,佔總餘額的81%。這些數據都充分證明了台灣借券市場的發展活力和穩健成長。
台灣證券交易所最新統計資料顯示,全體證券商在1月份的稅後純益達到了77.01億元,這一數字比去年12月份的65.78億元大幅成長了11.23億元,月增率更達到了17.07%。這份亮麗的成績單讓人不禁對台灣證券市場的發展前景感到樂觀。
根據證交所的說明,1月份大盤總成交值約為6.662兆元,相比上月的6.547兆元,增加了1.09%,這一成長對證券商經紀手續費收入帶來了正面影響。同時,1月份自營出售證券的利潤表現亮麗,讓證券商的自營業務淨利比上月增加了8.55億元,月增率達到了51.44%。
此外,1月份證券商承銷業務的淨利也較上月增加了3.30億元,月增率為60.55%。這一系列數據不僅反映了台灣證券市場的活躍度,也顯示了證券商業務的多元化發展和市場競爭力的提升。
台股去年表現亮眼,全球關注!臺灣證券交易所積極拓撥國際資金來源,今年計劃3月踏足歐洲,拜會超過十家重量級投資機構,深化國際投資人關係。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表示,這是證交所自七年來再次踏上倫敦引資之路,並將與歐洲主要交易所實體進行交流,意義非凡。截至2023年底,外資持有台股市值占比逾37%,其中英國及歐洲外資是主要來源區域。挪威退休全球基金(GPFG)年報中,台積電、聯發科等497家台灣公司上榜,顯示國際資金對台股的高度興趣。此次證交所將採取一對一拜會方式,向歐洲機構投資人介紹台股優勢與發展,並與當地證券機構高層會談,探討ESG及碳交易等合作機會。此外,證交所還規劃在倫敦舉辦投資說明會,讓投資者更深入地了解台灣金融生態系統中的創新領域和投資機會。去年台股加權指數漲幅達26.8%,市值創下新高,國際資金也由2019年至2022年的連三年調節轉為去年淨買超2,755億元,預期美國升息循環將告一段落,加上證交所近年來在美日星的引資成效,今年來外資繼續維持淨買超1,235億元。
臺灣證交所預告3月盛大開展法說會系列,多家公司將陸續登場! 近期來,臺灣證券交易所(證交所)預告,將在3月份陸續舉辦多場法說會,為投資人提供更直接、透明的企業訊息。這次活動將吸引13家上市公司於證交所場地自辦法說會,其中,宇瞻(8271)預計將於3月5日(下周二)率先開場。 這場法說會系列將於3月間陸續展開,具體時間如下: - 茂矽(3月13日) - 華夏(3月14日) - 神隆及中再保(3月15日) - 東元(3月18日) - 春源(3月19日) - 台聚(3月21日) - 晶心科(3月22日) - 國化(3月26日) - 新美齊(3月27日) - 利華(3月28日) - 欣天然(3月29日) 為了提升上市公司財務業務資訊的透明度,並讓投資人更容易獲取企業相關訊息,證交所規範了本國上市公司每年至少自辦或受邀參加一次法說會。截至目前,國內上市公司(不包括創新板)已共辦理157場法說會。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讓更多投資人能夠參與,證交所還提供了網路轉播服務,讓無法親臨現場的投資人也能透過網路同步收看法說會。若要參與這些法說會,投資人可以至證交所網站查詢最新訊息,網址為:www.twse.com.tw/zh/n ews/eventList。請大家把握機會,不要錯過這些重要的企業發言會!
台股昨日再創新高點,外資今年來對台灣股市的投資熱情持續升溫,累計投資額已超過千億元,對台股的發展來說是一大助力。臺灣證券交易所趁勢而動,繼去年到美國、東亞展開國際化行動後,今年繼續擴大範圍,計劃在3月帶著證期局官員前往歐洲進行引資活動。這將是2024年海外引資的首航,同時也是證交所自七年後再次踏上英國倫敦的腳步。 3月2日,證交所將啟程前往歐洲,預計將拜會倫敦、法蘭克福等地的主要交易所及機構法人。這次歐洲之行對台股來說意義重大,因為去年底時,英國及歐洲的外資在台股的佔比達到了37%,僅次於美系外資。以全球最大主權財富基金挪威退休全球基金(GPFG)為例,其去年投資組合中就包含了台積電、聯發科等497家台灣公司。 回顧過去,外資在新冠疫情後連續三年對台股進行賣超操作,但到了2023年則轉為買超,全年累計買超金額達2,754億元。今年以來,外資對台股的投資更加積極,截至昨日,已累計買超1,235億元,這也推動了加權股價指數收盤於18,948點,市場總市值達到60.21兆元,再創歷史新高。 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上任後,將吸引外資作為重點工作之一。為了顯示與歐洲市場參與者加深合作的決心,並與投資人建立更緊密的關係,證期局張振山局長與林修銘將帶隊於3月進行歐洲之行,預計將拜會十數家歐洲重要機構,包括交易所、結算所、保管機構、指數公司、持有台股高比重的投資機構、潛在大型投資機構、大型資產管理公司以及金融服務機構。
臺灣證券交易所最近公告了一項重要的消息,關於投資人關注的Smart Beta及主題式ETF相關的追蹤指數。從2月份開始,投資者們可以透過公開資訊觀測站的平台,輕鬆查詢到自己手上的ETF基金是否採用了客製化指數。這個措施對於投資者來說,可是個非常大的好處呢! 大家知道,台灣的ETF市場從2003年第一檔ETF上市後,已經發展了超過20年歷史。這期間,市場上不斷出現新的產品類型,從最初的市值型及產業型ETF,到後來的開放期貨型、槓桿反向型ETF,再到近年來興起的Smart Beta及各類主題型ETF,真的是百花齊放。 這裡得提一下「Smart Beta指數」。這種指數會針對特定領域或趨勢進行選股或加權,常見的因子有動能、價值、規模、波動度、股利率等。雖然它有助於捕捉特定的投資表現,但並不代表在任何時候都能比市值加權指數表現得更出色。投資者們在使用這些指數時,可得留意這個風險。 而隨著市場的發展,許多指數編製機構也開始提供客製化指數,滿足不同投信業者的需求。這些客製化指數可能會因應特定的投資觀點或法規要求而進行調整,與傳統的市值型指數有所不同。 為了讓投資者們更加了解這些複雜的投資工具,臺灣證券交易所提醒投信業者和市場參與者,應該加强針對這些指數與傳統ETF指數的差異進行說明,並提醒投資者注意風險報酬特性。此外,證交所還要求投信業者在官網上提供更詳盡的資訊,包括指數編製規則、風險特性等。 從2024年2月起,投資者們可以透過證交所的官網和基金公開說明書,更清楚地了解自己投資的ETF追蹤指數是否屬於客製化指數,以及其風險報酬特性。這對於投資者來說,是個非常大的進步,有助於我們更加理性地進行投資。所以,投資前一定要仔細閱讀相關資料,謹慎選擇適合自己的ETF商品,並注意相關風險哦!
近年來,台灣ETF市場上出現了一股新潮流,那就是以客製化指數和Smart Beta指數為基礎的ETF。為了保障投資人的權益,臺灣證券交易所(證交所)在主管機關的指導下,從去年11月起,開始加強對這類ETF的資訊揭露。這些資訊已經在今年的2月份,在公開資訊觀測站、投信官網以及基金公開說明書上完整揭露。 所謂的客製化指數,是根據投信公司的需求編制,或者是經過主管機關、證交所、櫃買中心認定需要加强資訊揭露的指數。而Smart Beta指數則是基於非市值條件因子,如獲利、股息、波動等,進行選股或加權的指數。這些指數的編製規則和風險報酬特性,與傳統市值型指數有所不同。 為了幫助投資人更好地理解指數投資,證交所從去年11月起,就要求投信公司在公開資訊觀測站上揭露ETF所追蹤的指數是否屬於客製化指數。同時,投信公司在其官網上,也要以更簡單易懂的文字,對指數編製規則和特定風險進行說明。 從今年2月起,這些資訊已經被完整納入基金公開說明書中。目前,所有的上市ETF,都已經在投信官網、公開資訊觀測站以及基金公開說明書上,揭露了基本資料、清晰易懂的指數編製規則、與傳統市值型指數的差異、風險、風險警語以及指數授權費用變更的處理程序等。 證交所不斷強化對上市ETF資訊的揭露,從去年7月下旬開始,投信公司需要在ETF成分股定期審核生效後的7個營業日內,在其官網上揭露ETF成分股異動的檔數資訊。從去年11月起,投信公司在進行第二階段ETF收益分配公告時,也需要在公開資訊觀測站上,完整揭露收益平準金的組成項目及占比資訊。 這次上路的客製化指數和Smart Beta指數資訊,讓投資人能夠更全面地掌握上市ETF的特色、重要數據以及可能的風險資訊,減少對投資商品的誤解。 投資人想要查詢客製化指數ETF的相關資訊,可以通過以下途徑: - 在公開資訊觀測站的基金專區-基金基本資料彙總表查詢ETF追蹤的標的指數是否屬於客製化指數。 - 在投信官網上查詢ETF追蹤的標的指數是否屬於客製化指數,以及清楚易懂的指數編製規則、與傳統市值型指數的差異及風險。 - 在基金公開說明書的「應再敘明事項」章節查詢ETF追蹤的標的指數是否屬於客製化指數,「投資風險揭露」章節查詢客製化指數與傳統市值型指數的差異及風險,「受益人之權利及費用負擔」章節查詢變更指數授權費用之因應處理程序。 對於Smart Beta指數ETF的相關資訊,投資人可以: - 在投信官網上查詢清楚易懂的指數編製規則重點和屬Smart Beta指數之風險警語。 - 在基金公開說明書的「投資風險揭露」章節查詢屬Smart Beta指數之風險警語。
臺灣證交所為了幫助上市公司落實公司治理,提升企業的永續發展,特別在3月1日至3月15日期間,開設了113年公司治理評鑑線上宣導課程。這個課程涵蓋了公司治理評鑑的介紹、評分指南、範例說明,以及公司治理相關規章的近期修正內容、ESG資訊揭露的推動措施,還有機構投資人投票政策及關注議題的解析,一共四大主題。 這次的評鑑依循主管機關的「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行動方案(2023年)」和「資本市場藍圖」,並參考了國内外公司治理及永續發展的趨勢、法規、政策,以及各界回饋意見。總計新增了4項指標、刪除了9項指標,並修正了7項指標,目的是持續推動企業對公司治理和永續發展的重視。 證交所表示,這次宣導課程除了說明評鑑指標的修正重點,還透過釋例方式解釋得分要件,並規劃了相關專題內容,幫助企業了解並及早應對近期公司治理相關規章和ESG資訊揭露的推動措施。 此外,證交所還特別邀請了文化內容策進院院長盧俊偉,倡議上市公司採取多元支持模式投入文化內容產業,並宣導評鑑得分、稅務優惠等措施。還有ISS Corporate Solutions亞太地區顧問主管Herman Choi分享機構投資人之投票政策及關注議題解析。 自從103年實施公司治理評鑑以來,評鑑指標內容、計分方式及評鑑結果都受到上市公司的重視,越來越多企業採用良善的公司治理措施,推動整體市場對公司治理和永續發展文化的重視。 這次宣導會透過WebPro影音傳播網進行,讓更多上市公司業務相關人員能上網觀看影片課程,不受人數和時間的限制,擴大宣導成效。課程講義則從2月23日起,可於公司治理中心網站下載。
近來,資安議題成為全球企業面臨的頭號風險。根據安聯風險壓力調查2023年度全球企業十大風險的結果,網路事件如IT中斷、勒索病毒或資料外洩等,已連續第二年成為企業最重要的風險。這一趨勢不僅推動了網路資安的發展,也帶來了相關需求的大幅增加。理柏資訊的統計顯示,過去一年境外基金表現前十強的基金,表現率從49%到58%不等,其中主題聚焦於全球資安、科技創新與成長。這顯示了資安趨勢相關主題基金在市場上的需求持續增溫,成長動能延續,並受到市場的青睞。 安聯投信表示,由於企業提升資安防護意識,增加了資本支出,加上雲端需求的增長,結構性機會也隨之而來,這一切都有力地推動了整體資安需求的增長。IDC的估計指出,網路安全在公司科技預算中佔據了7%到10%的比例。從長遠的角度來看,網路資安趨勢的長短期成長動能都十分可觀,值得長線投資。 展望未來,安聯投信認為,網路資安市場將持續成長。在這波資安趨勢的帶動下,包括安全監控、應用程式安全、識別與權限管理、安全自動化與雲端安全等領域都在穩步增長。隨著數位化趨勢的加劇,民眾在數位生活中面臨的潛在風險也隨之增加。在評價方面,網路資安相關主題基金在資安防護意識抬頭、需求增溫的背景下,有望在策略性併購需求下,帶動更多的潛在併購機會。
國內金融業界在1月份交出亮眼成績單,14家金控公司共同帶動台股走強。根據最新數據顯示,這些金控公司1月份的稅後純益總計達到539億元,相比去年同期成長了一倍以上。隨著金融股的走強,金融保險類ETF的表現也相當亮眼,其中,永豐優息存股(00907)和中信臺灣智慧50(00912)分別上漲2.78%和1.68%,成為近一周表現最好的兩檔ETF。 台股ETF中,以金融、保險為主力的ETF占比超過二成,共計有六檔。其中,元大MSCI金融ETF的金融股占比最高,超過九成;國泰股利精選30ETF的金融類股占比超過六成,位居第二;而永豐優息存股ETF的金融類股占比也接近四成,排名第三。 在個股交易方面,依據證交所公布的數據,1月份定期定額個股交易戶數中,前十大交易戶數有七檔是金融股,顯示台灣投資人對金融股的熱情不減。近年來,隨著ETF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投資人開始從個股轉向ETF進行投資。永豐優息存股ETF,作為首檔以存股概念發行的ETF,採用雙月配息機制,受到廣大投資人的喜愛。 將近2月底,永豐優息存股將於2月26日除息,預估配息金額為0.141元,這也是該ETF自成立以來第七次配出相同金額。對於有存股、領息需求的投資人來說,只要在2月23日前買進或持有,就能參與這次配息。 此外,國泰永續高股息ETF的經理人游日傑表示,該ETF產業配置均衡,能夠更好地抵禦產業波動風險,適合長期配置。
富邦證券近日宣布,以每股85.63元的價格,將2.4萬張台灣證券交易所(證交所)股票全部售出,這一交易確定於21日完成。買家包括國票證券、土地銀行、農業金庫以及台企銀,總處份利益達6.05億元。這次交易使得富邦證將在證交所的持股比例從7.06%降至符合規定的5%以下。 關於證交所的市值,根據證交所普通股本10.25億股來推估,其市值應該超過878億元。然而,由於原始持股券商評估手中證交所股票的未實現資本利得超過百億,甚至近200億元,因此富邦證以每股60.32元的成本,以85.63元出售股票,溢價接近42%,被認為賣價並不高。 對此,證交所解釋說,由於法令限制證交所的股票只能由證券商進行買賣,這樣的限制使得證交所的股票價值無法真正反映。之前有投資人要求取消這項限制,但前證交所董事長許璋瑤曾經無奈表示,即使他個人很希望購買證交所的股票,但因為限制而無法實現。 由於證交所的股票並未公開發行,且交易也受到法令限制,因此其市值與東京證券交易所等亞洲交易所相比,明顯落後。證交所表示,東證所作為上市公司,其股票在市場上交易,價格和市值由市場供需決定。 去年,富邦證因合併日盛證券,超過了在證交所持股的法定5%上限,必須在合併後兩年內處分這些股票。從去年10月開始,富邦證陸續將證交所股票出售給國票證、土銀、農業金庫以及台企銀,價格都是每股85.63元。21日,富邦證再次將5,000張證交所股票賣給台企銀,處份利益約1.26億元。至今,富邦證已經累計售出2.4萬張證交所股票,處份利益將轉入未分配盈餘。
台灣證券交易所最新公布的1月定期定額投資排名,再次顯示了ETF市場的熱絡與投資者的偏好。元大高股息以23.1萬戶的投資戶數穩居第一名,並增加了9,741戶,顯示其在市場上的領先地位。群益台灣精選高息單月激增1.3萬戶,表現亮眼。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股價創下709元新高的台積電,其投資戶數也只小增905戶至5.9萬戶,仍低於定存族最愛的前五名ETF。 根據台灣證券交易所的統計,1月份個股及ETF的定期定額投資戶數分別為29.7萬戶及112.2萬戶,個股交易戶數僅占ETF交易戶數的26.51%。這一數字反映了定存族對ETF的偏愛程度,且這一差距正在不斷擴大。 隨著美債殖利率的上升,美債ETF的交投變得熱絡。然而,在1月的定期定額投資ETF前20名中,高息ETF仍佔六檔,其中前七名中有五檔是高息ETF,這一點顯示高息ETF依然是定存族的首選,並無退潮的跡象。 在1月的定期定額投資中,證券商承作的總額首次達到百億元,達到104.07億元,月增6.24億元,其中資金主要湧入ETF。值得注意的是,投資ETF戶數前20名中,有19名不變,僅有國泰費城半導體取代國泰股利精選30。 在個股方面,元大高股息、國泰永續高股息、元大台灣50等穩居前三名,1月底的投資戶數分別為23.1萬戶、22.2萬戶、21.7萬戶。富邦台50以11.5萬戶位居第四,而元大台灣高息低波、群益台灣精選高息、復華台灣科技優息等三檔都是高息ETF,分別以7.4萬戶、5.5萬戶、4.4萬戶位居第五至第七名。 至於個股投資戶數排名,1月的前20名個股都沒有變化,僅有排序小幅調整。其中,金控股仍占大宗,達11檔、占逾半數。在投資戶數表現方面,台積電、聯發科、兆豐金、永豐金的投資戶數分別增加905戶、762戶、400戶、359戶。
臺灣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陳麗卿在台北醫療保健產業論壇上表示,台灣擁有健全的企業併購法規,並重視資訊揭露,以保障股東權益,並協助企業透過併購策略擴大營運規模。陳麗卿強調,台灣資本市場具有合理的上市成本等優勢,成為亞洲資本市場的首選。證交所積極推動多元化上市產業類別,並於2023年10月發布「強化生技產業發展策略」,通過申請上市資訊揭露及鼓勵召開法人說明會等措施,促進生技醫療產業發展。陳麗卿還提到,台灣資本市場透過結合一般板與創新板的力量,幫助各研發階段的生技公司完善籌資管道,目標在2026年將生技產業市值占比提升至2%,十年內進一步擴增至5%。此外,台灣的企業併購法規注重公平性、彈性及效率,並強調資訊揭露以保障股東權益。陳麗卿並指出,台灣資本市場能滿足企業籌資需求,並具合理的上市成本優勢,是亞洲資本市場的首選。未來,證交所將持續推動新經濟產業發展,並以扶植產業為初衷,為台灣生技醫療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提升產業鏈價值,建構生技產業生態圈。同時,證交所也將加速數位及永續發展,驅動創新及國際化,提高資安韌性,引領上市公司提升自我價值,增進資本市場實力,強化台灣關鍵地位。
臺灣證券交易所為了對抗日益猖獗的假投資詐騙案件,特別推出了一則以防范股票申購詐騙為主題的40秒廣播廣告。這則廣告從2月19日開始,到25日為止,在全台各處的連鎖通路和廣播電台等實體與空中傳播管道強力播送,目的是深入每個人的生活場景,與民眾溝通反詐騙的重要性。 為了增加廣告的吸引力,證交所特別邀請了家喻戶曉的卡通人物「花媽」的配音員為廣告錄音,希望透過她獨特的嗓音,吸引更多聽眾的注意,提升大家對股票申購詐騙的警覺性。 除了廣播廣告,證交所還不斷擴大投資人教育宣導的範圍,透過各種管道如實體講座、網路活動和現場互動遊戲等來提高民眾的投資知識。2024年,證交所更進一步拓寬了推廣管道,積極利用聲音行銷的方式來觸及更廣泛的族群,並希望借助聽覺的影響力,提升宣傳效果。 這則反詐騙廣告已於19日開始上架,在全台北、中、南、東部及離島的4,000多家全家便利商店24小時輪放,並在各地家樂福超市和量販店也能聽到。 股票公開申購,俗稱「抽股票」,常常是詐騙集團的目標。他們會通過簡訊、社群媒體或網站等管道,誘導民眾加入LINE群組或下載投資APP,並宣稱能夠通過AI、演算法或特殊管道提高中籤機率,幫助投資人賺取差價。但事實上,這些都是詐騙手段,他們會以沒匯款就會違約、帳戶會被凍結等威脅來施壓,要求民眾匯款。 證交所提醒民眾,參加股票抽籤必須通過合法證券商,開設證券帳戶後才能辦理,並在抽籤日之前將申購款項存入交割銀行帳戶。若申購款項不足,將無法參加該次申購,也不會構成違約交割,帳戶也不會被凍結。 民眾可以上證交所網站查詢合法的證券經紀商名單,並在證交所宅在家學習網上了解股票公開申購的流程。
台灣證券交易所近日召開了有價證券上市審議委員會,於21日宣布了一個重頭訊息:大武山(6952)股票的上市案順利通過!這一決定意味著大武山將正式登上台灣證券交易所的舞台,進一步拓展其業務範圍。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該上市案還需經過證交所董事會的核議,才能正式成為事實。 在這個好消息傳出的同時,大武山在興櫃市場的表現也十分亮眼。21日,大武山的股票以74.9元開盤,最終收盤價為73.76元,漲幅達6.59%。這一表現讓人不禁對大武山的未來充滿期待。 大武山牧場科技公司是由董事長林鳳春和總經理魏尚將領導的。公司實收資本額為6.075億元,主營業務包括鮮蛋、液蛋以及蛋加工品等。台新證券擔任公司的輔導券商,公司董事會共有七席董事,持股比例達51.29%。 在財務表現方面,大武山在109年至111年間的稅前盈餘分別為1.14億元、4,779萬元和1.94億元,而112年前三季的稅前盈餘則為4,121萬元。在每股稅後純益(EPS)方面,這四個年度的數值分別為2.27元、0.69元、2.91元和0.41元。這些數據展現了大武山在近年來的穩定成長和良好的盈利能力。 隨著大武山股票上市案的通過,這家公司在台灣金融市場的影響力和知名度都將進一步提升。無論是對投資者還是公司自身,這都將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