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證券交易所(未)公司新聞
臺灣證券交易所今年又開始徵才啦!這次要招募的職位可是很實力派,有會計、商管和資訊三大類別,一共38個位置,其中資訊相關人員就佔了18個,差不多五成呢!這麼多資訊人才,當然是為了讓我們的證券市場更加穩固和安全啦!會計人員有2名,財金人員有18名,未來將會參與交易制度、券商服務和業務規畫等工作。資訊人員則包括應用系統開發、AI/ML/超自動化、大數據資料、網站開發、資通安全和系統與網路管理等領域的人才。 證交所這麼做,是因為我們正在迎接數位化的浪潮,積極推動智慧流程自動化、AI、機器學習和大數據分析,還有視覺化分析,為我們的投資者提供更多加值資訊。像是「e添富」、「ESG InfoHub」和「投資資訊中心」這些主題式整合資訊平台,就是我們的創新之作。 IT人才和科技軟實力可是全球都爭相爭取的寶貴資源,所以證交所不僅關心市場的資安防護,還致力於打造一個讓IT人才可以快樂工作的環境。這不僅僅是一個職業,更是一個幸福職場的象徵。今年,我們還榮獲了數位發展部頒發的首屆「最佳IT雇主獎IT Matters Awards」,這是對我們努力的肯定。 對了,想報名的人注意囉!報名時間從10月30日到11月17日,全部都是網路報名哦!想了解更多的資訊,就請上證基會網站的招募專區看看吧!
臺灣證券交易所為了緊跟「碳治理」的發展脈絡,特別攜手多所大學及專業團體,共同推動一項創新的培訓計畫。這個計畫叫做「淨零永續人才育成班」,目標是培養240位具備淨零永續知識的專業人才,以幫助我國上市公司更有效地理財與減碳。證交所與臺灣碳權交易所合作,積極推動從碳盤查到淨零排碳的完整系統策略,展現了對環境保護的決心。 這個人才育成班不僅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還規劃了實務操作課程,包括碳排放與碳權交易機制、永續公司治理的新趨勢、董事會如何制定ESG永續治理策略等。透過這些課程,學員將能夠深入理解企業如何實施淨零永續策略,並學習如何實際運用這些知識。 為了達到提升企業與社會共生效益的目標,課程內容還包含了永續報告書實務解析、碳匯、碳權與碳交易、國際碳權案例研析等。這些內容將幫助學員建立一個更優質、獨特的價值網絡。 為了讓更多上市企業能夠及早加入減碳行列,臺灣證券交易所與臺灣碳權交易所計劃在明年以更多元化的方式進行人才培育。這將是企業推動永續發展的重要一步,也是臺灣在環境保護方面的一項重大舉措。
台灣證券交易所近日聯手台灣碳權交易所與中山大學碳權研究與服務中心,為了幫助出口商應對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的挑戰,特別開辦了「CBAM政策與法規」課程。這項課程針對受CBAM影響的第一波產業,如鋼鐵、水泥、鋁、肥料及電力業,旨在讓企業能夠提前規劃應對策略,準備迎接2026年CBAM的正式實施。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自10月開始申報產品碳排放資訊,讓許多台灣出口商感到緊張。為了幫助這些企業,中山大學碳權研究與服務中心組長佘健源主講了這場課程,從歐盟碳排放交易系統(EU ETS)的背景說明開始,讓企業了解總量管制與排放交易機制的運作方式。
佘健源解釋,CBAM申報需於每年5月31日前提交上一年申報內容,首次正式申報將於2027年開始。報告內容包括進口數量、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碳定價及免費配額等。他還特別強調,台灣出口的鋼鐵、鋁等產品,只需計算生產直接排放量,而螺絲螺帽業則需考慮原料的內含碳排放量。
課程結束時,佘健源也提醒了業者在CBAM憑證繳交、罰則與過渡期所需要注意的事項。這場課程吸引了近百位學員報名,其中超過半數來自南台灣,涉及27個不同產業。
此外,課堂上還提供了零廢棄低碳蔬食茶點,使用有機食材,讓學員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能實際參與減碳。未來,碳交所還將於11月和12月開設更多相關課程,歡迎更多業界人士關注並報名參加。
富邦金控在26日發出公告,表示子公司富邦證券將對臺灣證券交易所的普通股進行處分。這次處分將不低於每股85.63元,涉及2.4萬張股票,總交易金額約20.55億元。如果處分全部持股,將帶來約6.07億元的處分利益。這項決策是為了遵守同一券商對證交所持股不得超過5%的規定,由於富邦金控併購日盛金控後,對證交所的持股超過了這個比率,因此不得不忍痛出售部分持股。出售後,富邦證券持有證交所股票的比例將降至4.99%。這次合併讓富邦金控在銀行、證券業務上完成整併,市場經濟規模與地位也逐漸提升。然而,由於日盛證券與富邦證券的合併,持股超過了單一券商最高持股比率的限制,因此依法處分手上持股是必要的。證交所近年來表現亮眼,資本額達115.86億元,並穩定配發股票股利。由於2000年時證交所規定不得發行無記名股票,且股份轉讓對象限於證券商,因此富邦證券將將股票賣給證券同業。
臺灣證券交易所(證交所)與臺灣碳權交易所(碳交所)以及中華公司治理協會攜手合作,與北中南三地的台北科技大學、中興大學和成功大學聯合開辦的「淨零永續人才育成班」已經順利結業。這個培訓計劃共培育了240位上市公司專業人才,專注於淨零永續的碳盤查到淨零排碳的整體策略。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的日益嚴峻,證交所和碳交所為了跟上「碳治理」的發展潮流,近期與中華公司治理協會攜手,並與台北科技大學、中興大學和成功大學合作,共同推出「淨零永續人才育成班」。這個班級旨在提升企業與社會的共生效益,並打造一個優質獨特的價值網絡,與企業和相關機構攜手,共同塑造台灣為全球永續治理的新典範。
課程內容豐富,包括「碳排放與碳權交易機制分享」、「永續公司治理的新趨勢」、「董事會如何訂定ESG永續治理策略」等主題,透過這些課程,學員們得以深入了解企業如何落實淨零永續的策略。
碳交所表示,在培訓過程中,學員與講師之間的互動十分熱烈。他們對於掌握最新趨勢、政府政策及法令的發展、企業如何布局以及董事會和永續治理相關單位如何合作等議題進行了深入討論。這對於推進淨零永續行動和揭露永續報告書都有很大幫助。
為了鼓勵更多上市企業加入減碳行動,證交所和碳交所計劃在明年以更多元化的方式開辦人才培育課程,並擴大與學校的合作,強化與各團體的連結,協助資本市場培育更多ESG(環境、社會和治理)專業人才,推動企業向淨零轉型目標前進。
臺灣證交所辦理的「校園證券投資智慧王」競賽活動,今年邁入第20屆,從9月25日開放報名以來,就吸引許多校園熱情參與。這項競賽不僅僅是商學院學生的舞台,還有來自各個科系的同學們齊聚一堂,展現他們的金融知識和投資智慧。今年活動的總獎金超過80萬元,其中冠軍隊伍將獲得12萬元獎學金,讓得獎者能夠在學術和實踐上都獲得豐碩的收穫。 證交所透露,亞軍的兩支隊伍也能分得5萬元的獎學金。報名時間從9月25日開始,一直持續到11月6日,還沒有報名的同學們要把握時間,趕快組隊報名哦!參賽資格不限於各大專院校的在籍學生,包括碩博士、外籍、陸籍、交換生,只要三人組隊,就可以參賽。報名詳情請上證交所的活動官網(act.twse.com.tw/wisdom/)查看。 比賽將會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11月15日至17日的網路初賽,接著是12月上旬的各分區實地複賽及財經講座,最終在12月22日於台北101大樓進行總決賽。總決賽的冠軍隊伍將獲得最高12萬元的獎金,其他階段的優勝隊伍也將得到豐厚的獎金、獎狀及獎牌。 值得一提的是,報名成功的隊伍可以無限次數地至題庫取題練習作答。在報名完成後,學生們可以登錄活動官網選擇「模擬取卷練習」,系統會隨機挑選64題題目,組成模擬試卷,讓參賽者提前感受比賽氛圍,並且增加比賽的準備度。愈早報名,就能有更多的練習機會,所以趕快動起來吧!
台股在昨日(26日)遭遇大跌,下跌幅度達到1.74%。不過,臺灣證券交易所迅速發表新聞稿,給投資者們打氣,強調與同時段的日經指數下跌2.18%以及韓國KOSPI指數下跌2.65%相比,台股的跌幅還是相對較小的,受到的影響程度也較低。 證交所指出,近年來,隨著台灣資本市場與國際市場的連結日益緊密,當國際股市出現大幅波動時,我們的加權指數也會與全球市場同步下跌。因此,投資者們應該保持冷靜,並且要謹慎評估國際事件對台灣市場的影響。 近期,以巴之間的衝突爆發,國際地緣政治風險不斷上升,再加上美國對晶片產業的禁令影響,以及高利率環境和通膨的疑慮,讓國際主要股市震盪得非常劇烈。 從10月7日以巴衝突爆發以來,到10月25日為止,全球主要股市大多都出現了下跌。除了日經指數上漲0.82%之外,韓國KOSPI指數下跌1.89%、新加坡海峽時報指數下跌3.01%、美國道瓊工業指數下跌1.11%、S&P500指數下跌2.83%、NASDAQ指數下跌4.54%、費城半導體指數下跌7.75%、德國DAX指數下跌2.22%,而台股則下跌了0.98%。相較於其他主要市場,台股的跌幅還是相對較小的。 證交所強調,他們將會密切關注相關國際事件對台股市場的影響,如果股市發生非理性連續下跌,將會與主管機關政策配合,採取各項穩定市場的措施。同時,證交所也會督促上市公司資訊傳達的及時性,確保市場的透明度。
上市掛牌潮來襲!台灣證交所迎來一波上市旺季,近期將有包括聯策、AMAX-KY、富世達及鴻華先進-創等多家公司在11月2日至9日密集上市掛牌。今年截至目前,已有國內外上市公司及創新板等15家公司在證交所掛牌,預計年底還將有超過10家上市大軍陸續登場,創下2019年以來的新高。
在這波掛牌潮中,AMAX-KY、富世達等公司因大陸暫不納入備案管理,得以順利解套上市;而鴻華先進-創及金萬林-創則分別成為創新板上首檔純電動車股及首檔生技股。臺灣證交所為應對市場需求及推動國際化,於10月初宣布強化生技(新藥)股的上市資訊揭露,已吸引保瑞、泰博等生技股申請轉上市,藥華藥董事會也通過轉上市,將向證交所申請上市。
今年上市掛牌家數創近五年新高,目前已有23家公司申請上市,證交所樂觀預估,今年申請上市數將達40~45家。生技股轉市風潮尤為關注,金萬林-創將以30元辦理承銷,年底可望創新板掛牌,保瑞、泰博及藥華藥的申請櫃轉市也將為台股市值帶來顯著增長。
此外,綠能環保績優股台境也將加入轉上市行列,去年及今年上半年每股稅後純益(EPS)分別為7.19元及3.46元,受到市場關注。證券業人士指出,上櫃不少好公司因股價低估,轉上市是吸引國際機構投資者青睞的好機會。
自三年多來的疫情影響逐漸消弭,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上任後積極招商,今年來上市及掛牌風潮熱絡,現觀科、澤米、華凌、華懋、天虹等公司已暫定上市承銷價,正瀚-創也獲主管機關核准上市。
臺灣證交所將於11月舉辦多場法人說明會,幫助投資者掌握上市公司最新財報
隨著上市公司第三季財報即將在11月中旬陸續公告,投資者們除了關注這些公司的季報表現,還對第四季的展望和明年的業務走向充滿好奇。為了讓投資者能夠更深入地了解上市公司的財務和業務表現,臺灣證券交易所(證交所)將於11月安排一系列的法人說明會。
根據證交所最新公布的資訊,11月的法說會將由多家公司主辦,包括志聖(2467)、百容、達邁、陞泰、華建、第一保、華夏、力山、台橡、聯鈞等,時間從11月2日開始,一直持續到11月30日。
這些公司將在證交所的場地自行舉辦說明會,讓投資者能夠直接聽取公司高管的解釋和未來策略。不僅如此,11月下旬還將有生達、亞聚、欣欣、台達化、迎廣、台聚、中電、美隆電、谷崧、建通、華票、卜蜂、潤弘、柏騰、歐格等公司加入這個行列。
截至目前為止,今年以來,國內上市公司(不含創新板)已舉辦了1,721場法人說明會,顯示了市場對此種溝通方式的高度重視。
11月將有25家公司於證交所場地辦法說會,投資者可以通過證交所的網路轉播平台(webpro.twse.com.tw)同步收看法說會的內容。
證交所也持續鼓勵上市公司自行辦理或參加實體或線上的法人說明會,並鼓勵公司自願申報會議的影音資訊,以及提供詳實的財務業務簡報,以提升資訊的對稱性和揭露品質。
臺灣創新科技新篇章!野村投信首檔ETF「臺灣創新科技50」(00935)獲主管機關核准,即將在11月1日於臺灣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這是投資創新科技ETF的新選擇,對於尋求投資新興科技領域的投資人來說,絕對是一大福音。 隨著全球市場波動不斷,野村投信看準第四季產業基本面及電子銷貨旺季,以及近十年台股第四季上漲機率達9成的趨勢,選擇在這個時機推出這檔ETF。這款ETF追蹤的「臺灣創新科技50指數」,成分股共50檔,都是市值超過50億元、屬於創新科技次產業的企業,且創新科技次產業的營收占比必須大於50%。與其他科技ETF不同的是,00935重視企業在創新研發上的投入,排除研發費用占營收比重低於2%及投入比例排名最差的25%企業,確保成分股擁有關鍵競爭力。 00935不僅是創新科技複合式主題ETF,還一次網羅了AI、5G、電動車、元宇宙、區塊鏈、機器人自動化、大數據、金融科技、雲端運算、資訊安全、半導體等11項創新科技題材,並不定期納入未來的創新科技主題隱形冠軍。適合做中長期配置標的,每半年還會配發股利。 臺灣證券交易所也強調,新發行的ETF投資門檻不高,1萬至2萬元即可買進一張(1,000個受益權單位),並且透過ETF持有一籃子股票,有助於分散個股風險,交易起來相對便利。但證交所也提醒投資人,ETF以追蹤特定指數表現為目標,投資前應深入了解ETF標的指數。
臺灣證券交易所最新消息,11月份將有超過25家上市公司利用證交所的場地,自行辦理法人說明會。這個月,包括志聖、華夏、生達等知名企業都將陸續登場,為投資人提供第一手財務和業務資訊。今年截至目前,國內上市公司已累計辦理了1,721場法說會,不僅提升企業透明度,也為投資人提供了更多獲取企業訊息的管道。證交所規定,上市公司每年至少應在境內自辦或參加一次法說會,以增進投資人對企業的瞭解。11月的法說會將從2日的志聖開始,接下來還有百容、達邁、陞泰等多家企業將陸續舉辦。此外,證交所也鼓勵公司透過網路轉播讓更多投資人參與,並提供線上同步收看服務。投資人可至證交所網站查詢活動最新訊息,並在參與法人說明會前做好準備。證交所也持續推動資訊對稱性,並於日前公告修正條文,要求上市公司在參加法人說明會時,至少擇一場次提供會議影音連結資訊,以符合法令規定。
台股近期表現雖然有些震盪,但元大加權ETN(020039)這檔新上市產品卻意外熱絡起來。16日掛牌後,這檔ETN首周平均每日成交金額都超過了1,000萬元,流通張數也衝上了萬張,讓市場上的人都在討論這個新興的投資選擇。 臺灣證券交易所解釋,這檔元大加權ETN是由元大證券發行的,發行期間為3年,預計2026年到期。發行價格定在5元新台幣,標的指數是「臺灣證券交易所發行量加權股價報酬指數」,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大盤加權指數的含息績效加強版。這個指數不僅考慮上市股票的漲跌,還包含了所有上市公司配發的現金股利,成分股超過900檔,能夠有效分散投資台股個股的風險。 從表現來看,今年至今累積上漲近兩成,近五年的數據則有近八成,顯示這是一個適合長期投資的產品。元大證券強調,這是全市場第一檔零持有成本的大盤投資商品,因為它設定了零投資手續費,沒有任何內扣費用,讓投資人可以完整享有指數報酬。 而且,這檔ETN的發行價格設定得相當親民,只要5,000元就可以買進一張,對於剛剛入門股市的年輕人來說,這是一個低門檻的投資計畫,可以輕鬆開始自己的投資旅程。
臺灣證交所近年來不僅在金融市場上扮演著重要角色,同時也積極推動永續發展,對環境保護不遺餘力。近期,它發起了一個以「隨手節能源,環保樂生活」為主題的減碳系列活動,透過實際行動,展現了對地球的承擔與關愛。
活動中,證交所從「食衣住行育樂」六大民生需求出發,透過董事長林修銘的帶領,全體同仁共同參與節約能源,實現永續發展目標SDGs。在辦公場所和機房,證交所使用了節能燈具和綠電,並在午休時間固定關閉照明設備一小時,這些小小的行動,卻能夠讓每位員工一年內減少約91.25公斤的碳排放。
為了進一步推廣環保理念,證交所與綠意城市推廣及環境綠化創新植藝品牌「有肉SUCCULAND」合作,在活動中分享多肉DIY植栽,讓同仁們在創造綠色工作環境的同時,也能享受植栽的樂趣。
這不僅是證交所對節能減碳的實踐,也是對永續綠色環境理念的落實。它不僅在職場中推廣,也鼓勵同仁在日常生活中養成節能好習慣,從而提升生活品質。
2023年,對於臺灣來說是推動淨零政策的關鍵年。證交所響應政府淨零轉型策略,積極與國際接軌。預計在2023年度的永續發展目標系列活動中,每位同仁將幫助地球減少逾303.9公斤的碳排放量。透過這些宣導推廣活動,證交所希望同仁們能從生活中隨手節約能源,實踐綠色生活,共同為2050年成為淨零排放目標而努力,共同守護我們的地球。
臺灣證券交易所近日推出了一款新產品,引起市場矚目。這款名叫「元大加權N」(020039)的ETN,於10月16日正式掛牌,成為全市場首檔連結發行量加權股價報酬指數的產品,讓投資者能夠以低成本的方式進行全市場的投資。
上市首週,元大加權N的表現相當亮眼,周均交易量超過1,000萬元,流通張數也達到了萬張的水準,顯見市場對這款產品的興趣濃厚。到了24日,該ETN的股價收在4.87元,小漲0.41%,這也反映了市場對其未來的期待。
元大加權N由元大證券發行,其發行期間為三年,預計將在2026年到期。發行價格定在5元,標的指數則是「臺灣證券交易所發行量加權股價報酬指數」。這個指數實際上是常見的大盤加權指數的含息績效加強版,不僅考慮上市股票的漲跌,還包括所有上市公司配發的現金股利,成份股超過900檔,有助於分散投資台股個股風險。
就投資回報來看,今年至今,這個指數累積上漲近2成,近五年的表現則接近8成,顯示其作為長期投資工具的潛力。
元大證券強調,元大加權N是全市場第一檔零持有成本的大盤投資商品。這意味著投資者無需擔心投資手續費和內扣費用,可以完整享有指數報酬。對於初入股市的年輕人或是資深投資者來說,這款產品的低門檻特性無疑是一大福音。
不過,證交所也提醒投資者,ETN作為不保本商品,到期時或到期前投資人可領回的金額可能因市場波動、發行證券商的信用風險等因素而低於原始投資本金。因此,投資者在購買ETN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充分了解其特色、投資成本費用及風險,並簽訂風險預告書,以確保投資決策的理性與安全。
外資近來對台股不斷出貨,加上大陸查台商稅的消息傳出,讓台股近期大跌。不過,臺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林修銘在CNBC的專訪中對台股喊話,強調台企的快速應變能力,並指出外資對台股的信心。他提到,外資長期穩定對台股維持持股市值達40%,顯示外資對台股充滿信心。
林修銘強調證交所的多元化產業策略,包括重劃產業分類、鬆綁創新板規範及強化生技產業發展。他預期今年IPO家數將超過40家,目標是45家。此外,多元化商品策略包括推出多元內涵產品及新種ETF,協助主管機關進行REITs修法改革與擴大REIT標的。在資金來源方面,除了穩固美、歐主要資金來源外,還開發新的資金,展現證交所吸引外資資金的決心。
林修銘還回顧了上個月的美東拜訪,共拜會了18家機構,並強調與兩大交易所在ESG及碳交易方面將有極大的合作空間。這是證交所融入國際金融界與提升能見度的重要一步。他提到,證交所非常重視引進外資,並致力於提供創新的措施與對外資的服務。
關於台股今年以来的表現,林修銘指出,台灣加權股價指數今年以來的漲幅位列亞洲第二,僅次於日本。近三年指數漲幅將近40%,表現十分亮眼。他提到,上市公司營收連續五個月成長,前三季營收及上半年稅前盈餘為史上第三高,這些都反映了投資人對台灣市場的信心。
對於如何應對地緣政治議題,林修銘強調台灣資本市場的穩定性和產業供應鏈的韌性。他認為,經濟基本面佳能吸引資金來台灣投資。同時,台灣企業的快速應變能力和調整生產基地的決策,也顯示了其堅實的營運韌性。
林修銘提到,證交所將以創新驅動模式,推出多元化「產業」、「商品類別」及「資金來源」等三大發展策略,以維持台灣資本市場的競爭力,並將資本市場帶往國際化的方向。證交所將繼續積極發展,成為全球金融市場的重要參與者,並提高台灣市場的全球地位。
臺灣證券交易所於昨日(23日)公布了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那就是9月份全體證券商的稅後純益竟然高達29.71億元!這個數字比起上個月的18.69億元來說,實現了13.02億元的增長,月減幅度為30.47%。看來,市場的熱度還是相當高的。 再來看看整體的狀況,累計到今年前九月,全體證券商的稅後純益已經達到了537.65億元,這個數字比起去年同期來說,實現了236.33億元的驚人成長,年增率竟然高達78.43%。這個成長速度,讓人不得不對台灣的證券市場刮目相看。 根據證交所的分析,今年前九個月的證券商經紀手續費收入之所以能夠增長,主要是因為大盤總成交值的上升帶動的。同時,本期自營之證券評價利益及出售證券利益較多,這也是證券商自營業務淨利相比去年同期成長189.97億元的主要原因。 此外,證券承銷業務的淨利也是一個亮點,累計今年前九個月的證券承銷業務淨利,比去年同期成長了22.46億元,年增率達到了88.32%。這些數據都顯示出,台灣證券市場正處於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 總結來說,臺灣證券交易所的這份報告,讓人對台灣的證券市場前景充滿信心。隨著市場的不斷發展,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多的機會等待著我們。
台灣證券交易所近日公布了一則新聞,關於熱處理器廠商高力(8996)的9月營收和業績情況。根據公告,高力9月份的營收為3.27億元,稅前盈餘4,000萬元,稅後純益3,200萬元,年增長達14.8%,單月每股純益(EPS)為0.36元。這個數字相當亮眼,顯示出公司正在稳步成長中。
高力公司表示,由於新產能陸續到位,預計第4季可以回到成長曲線上。法人也指出,隨著高速運算帶動液冷式、浸入式冷卻需求的增加,以及節能環保的趨勢,公司中長期前景看旺。不過,由於進入新舊產品交替以及新品上市認證過程,第3季的營收有所回檔,但公司對第4季的業績仍然保持樂觀。
在產品別方面,高力積極布局伺服器用水冷式與浸沒式單雙相液冷設備,並已開始常態小量供貨給客戶。隨著人工智慧(AI)市場的發展和GPU高耗能散熱需求的上升,預計水冷式應用出貨將持續增高。浸沒式設備則主要面向台系伺服器廠商,預計2025年後有機會常態出貨。
高力總經理王心五在法說會上提到,公司除了板式熱交換器和主力客戶Bloom Energy的Hot box代工外,正積極擴充產品線,切入散熱系統,並尋求合作夥伴,以滿足客戶的一站式購足需求。此外,公司也正在積極布局伺服器液冷散熱,目前營收占比3%,未來有望成為成長動能最強的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高力已成功取得南部科學園區橋頭園區進駐資格,用地面積約4.68公頃。公司計劃將其規劃成氫燃料電池、板式熱交換器與伺服器液冷設備的生產基地。為因應擴產所需以及償還銀行借款,高力董事會決議擬發行10億元可轉債,採競標方式進行。
整體來看,高力在9月份的業績表現亮眼,未來在產品線擴充、市場拓展等方面都充滿了潛力。在台灣證券交易所的幫助下,高力有望在未來的發展中取得更多的突破。
臺灣證交所不僅是金融市場的龍頭,還是推動綠色生活風潮的領航者!最近,交易所發起了「減碳森呼吸,永續護地球」活動,這次活動可是董事長林修銘親自帶頭,從我們日常生活六大需求「食衣住行育樂」切入,展開一系列以永續發展目標SDGs為核心的減碳行動。單看節能電源這一環節,每位員工一年就能減少91.25公斤的碳排放,這可是實打實的減碳效益呢! 2023年,對臺灣來說是淨零政策的關鍵年,證交所也響應這股趨勢,積極与国际接軌。今年度的永續發展目標系列活動,預計每位員工將幫助地球減少超過303.9公斤的碳排放量。這可不是空口說白話,而是通過內部宣導和推廣,鼓勵大家從生活中做起,隨手節約能源,實踐綠色生活。我們的目标是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一起為地球盡一份力! 在「住」的方面,證交所從節能電源做起,辦公場所和機房都使用節能燈具和綠電,還會在午休時間關燈一小時,這樣一年來,每位同仁都能減少91.25公斤的碳排放。同時,交易所也與綠意城市推廣及環境綠化創新植藝品牌「有肉SUCCULAND」合作,舉辦了多肉DIY植栽的主題活動,讓員工在創造綠色工作環境的同時,也能享受植栽的樂趣。
近期,許多投資者收到關於「AI代抽」股票抽籤的誤導訊息,甚至有人宣稱中籤不限張數,抽中後再匯款,還有極高的高中籤率,這些全都是詐騙集團的話術。他們透過鼓勵民眾加入假投資群組或下載App,然後誘騙匯出款項。針對這種詐騙手段,<臺灣證券交易所>提出了五招破解詐騙集團「抽股票」陷阱的方法,並提醒投資人要提高警覺,避免上當受騙。 記者了解到,這類詐騙案中,犯罪集團會導民眾加入LINE投資群組,並以可以抽股票賺價差為由,宣稱有特殊管道,能夠使用AI系統參加抽籤,中籤率高,且不限張數。他們還會要求民眾先下載一款投資App,並宣稱中籤後才需要匯款申購款項。然而,過了幾天,App畫面會顯示中籤,並有專人通知民眾需馬上匯款至指定帳戶,否則會因為違約被判刑,甚至凍結民眾的帳戶。 對此,<臺灣證券交易所>表示,這種做法完全是詐騙集團的陷阱,投資人切勿上當。為了幫助民眾識別詐騙,證交所提出了以下五點注意事項: 1. 公開申購必須透過合法證券商辦理,未開立證券戶的人無法申購,民眾可至金管會網站查詢所核准的證券商名單。 2. 每人只能申購一個銷售單位,通常為一張,少數情況下曾有二張或五張,民眾可上證交所官網查詢相關資訊。 3. 價差較大的新股申購中籤率通常極低,不可能保證中籤。 4. 申購款項是抽籤前即須匯款,非中籤後才匯款。 5. 若申購款項不足,只會被歸為不合格件,不能參加該次的申購而已,不會構成違約交割。 <臺灣證券交易所>強調,民眾在參與公開申購前,應先了解相關流程,並可上證交所官網、券商公會官網或各券商官網查詢相關資訊。至於是否中籤,則可透過下單申購的證券經紀商的下單App及官網,或集保結算所「集保e手掌握」App查詢。
臺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林修銘近日宣布,為了加強台灣資本市場的競爭力,將大膽提升首次公開發行(IPO)業務的送件家數目標。原定於9月時的40家目標,已經在林修銘的帶領下,進一步上修至45家,這個數字比年初時預期的32家多了將近四成。如果這個目標能夠順利達成,將會創下金融海嘯以來的IPO紀錄新高。 林修銘強調,提高IPO目標並非單純追求数字,而是要堅持「重質不重量」的原則,努力推動台灣資本市場的產業多元化。他認為,交易所不能安於現狀,要思考如何維持甚至提升台灣資本市場的國際競爭力,並將市場帶向國際化。 為達成這個目標,證交所將推動「產業、商品類別、資金來源」三大發展策略。在產業多元化方面,林修銘指出,台灣的資訊通訊技術(ICT)產業具有強大的競爭力,證交所將繼續提供資本市場的支援。同時,也將重新劃分產業分類,鬆綁創新板規範,並強化生技產業的占比,預計今年IPO家數將超過40家,朝向45家的目標前進。 在商品類別多元化方面,林修銘提到,除了上市企業外,ETF的發展已經具備相當基礎。他將推出多元內涵產品和新種ETF,例如主動型ETF,並協助主管機關進行REITs修法改革與擴大REITs標的。 最後,在資金來源多元化方面,證交所近年來積極向外資機構引資,穩固美、歐主要資金來源,並開發新來源。雖然外資在第三季轉賣台股,但林修銘表示,外資持有集中市場股票的比率長期穩定在約40%,這反映了對台灣資本市場的信心。這種信心來自於台灣資本市場的穩定性以及產業供應鏈的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