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證券交易所(未)公司新聞
臺灣證券交易所即將在11月底到12月初舉辦一系列重要的業務說明會,讓全台證券業界人員都能夠了解最新的證券結算交割、錯帳及違約申報、競價拍賣及公開申購相關知識。這次的活動將從11月30日開始,一直持續到12月11日,歡迎所有相關人員線上報名參加。 為了讓更多券商負責人及相關人員能夠參與,證交所特別規劃了七場說明會,分別在台南成功大學、高雄券商公會辦事處、台中崇德大樓教室以及台北101大樓證交所九樓會議大廳等地進行。會議時間定於每個星期日下午的2點30分到4點50分。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活動的開放報名將從現在開始,直到額滿為止。不過,由於場地有限,中南部場次僅接受90人報名,而台北場次則有130個名額。如果因故不能親自出席,還可以派代理人員代表參加,但每家券商僅限兩人。 會議當中,將由證交所的專業講師對「證券集中市場結算交割相關事項」、「錯帳及違約等相關作業申報說明及注意事項」以及「有價證券競價拍賣及公開申購作業」三大主題進行詳細解說。 為了方便未能到場的參與者,證交所還會在台北場次進行錄製,讓大家可以在會後透過證交所影音網WebPro收看。網址是https://webpro.twse.com.tw/webportal/。 此外,為了響應環保愛地球的理念,說明會的講義將在11月25日放置於網站上供下載,報名者可以透過證交所官網的「公司治理中心」進行查找。 這一系列的說明會不僅是業界人士的學習機會,也是證交所推動市場透明化、提升服務品質的重要一環。
台股在10月份的表現實在是驚艷,根據臺灣證券交易所的統計數據,整個月來,全體證券商的獲利竟然達到了37.8億元,這個數字比9月份的數字來得高出19.5%。不僅如此,前十月累計的獲利已經突破400億元大關,達到了406.7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這個成長率也有19.4%。看起來,這個年度的獲利數字有機會衝破450億到500億元,創下新的紀錄呢! 不過,雖然10月份的總成交值比9月份下降了22%,讓證券商的經紀手續費收入稍微減少,但出售證券的利益以及證券評價利益的增加,讓證券商的自營業務獲利比9月份大增了251%,最終讓10月份的獲利數字達到了37.8億元。 儘管如此,累計到前十月,由於台股成交值的增長,證券商的經紀手續費收入同比大增了55%。雖然大盤的漲幅相比去年同期有所減少,自營獲利年減了43%,承銷業務獲利也衰退了6.8%,但整體來看,證券商的獲利還是達到了406.7億元,年增長率為19.4%。 更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排除某證券商因發行認售權證而造成的重大虧損,全體證券商前十月的獲利可達到445.9億元,這個數字比去年同期大增了34%,看來今年台股的整體表現還是相當亮眼的。
【台北訊】今個月台灣股市又有新鮮血液加入啦!那就是我們的耀登(3138)啦!這家公司在9月份就通過了證交所的上市審議,成為今年第六家通過上市的公司,真的是很厲害呢!它將在12月11日正式掛牌上市,讓我們一起期待一下吧! 耀登這家公司啊,它專門做射頻元件和量測設備,還有電子產品的測試認證服務,這些業務都跟5G有關哦!它們的資本額有4.07億元,去年營收9.19億元,稅後純益5,957萬元,每股純益1.46元,今年前三季營收就增加了26%,看來這家公司真的是有本錢啊! 為了配合上市,耀登還要辦理現金增資發行新股,從23日到25日會進行競價拍賣,每股競拍底價42.59元,每標單最低一張,最高497張,價高者得標哦!這次上市,耀登預計會為台灣的5G射頻族群帶來新的動力。 耀登有著完整的天線整合方案,服務範圍廣泛,從筆電、手機這些消費性電子,到網通、物聯網、車聯網、智慧家庭、工業運用和生醫電子,都有它們的影子。而且,它還有第三方認證資格的檢測實驗室,可以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這真是方便又專業啊! 這麼一個有實力、有前景的公司,相信未來在台灣證券交易所的舞台上會發揮出更大的光和熱。讓我們一起為耀登加油吧!
上市櫃公司第三季度的財報大軍已經結束申報,這意味著市場又迎來了新的動態。根據最新的每股純益資料,<臺灣證券交易所>和櫃買中心在今天(24日)正式公告,從即日起,包括第一銅(2009)在內的七檔股票將恢復融資券交易。同時,皇普等五檔股票則暫停信用交易。 在另一個新聞點上,櫃買中心對三竹資訊的掛牌狀況進行了半年時間的查核,結果從今天開始,該公司也將開放融資券交易。 至於證交所方面,依照規定進行了詳細的審查後,上曜、大魯閣、佳和、第一銅以及台南-KY這五檔股票符合條件,將恢復融資券交易。然而,皇普則因不符合條件,需要暫停融資券交易。 櫃買中心則有另外的公告,廣寰科、建錩這兩檔股票將恢復融資券交易,而典範、飛寶企業以及旭源則因故暫停信用交易。另外,天方能源的融資券交易仍將繼續暫停中。
簡宏明秘書長指出,今年來,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導致金融市場波動不斷,台灣權證市場的發行券商在短短前三季就虧損近50億元。面對這樣的情況,簡宏明呼籲立法院盡速通過權證避險降稅案,並建議台灣證券交易所和櫃買中心適度調降掛牌費,讓市場更加活絡。 簡宏明觀察到,台灣權證市場存在三個顯著現象:一是發行檔數多,但存續時間卻很短;二是發行券商必須執行避險,以降低市場波動風險;三是市場的劇烈震盪常導致發行券商大面積虧損,如2008年金融海嘯、2010年歐債危機,以及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 簡宏明進一步分析,目前規定權證法定造市及避險操作買賣的股票、權證,要分別繳交千分之三、千分之一證交稅。然而,避險操作並非為了賺取價差,統計2011年至2019年,每年避險相關證交稅達18.2億元,是發行券商平均獲利的1.65倍,負擔相當沉重。幸運的是,行政部門已同意將權證避險賣出股票證交稅降至千分之一,簡宏明期盼立法院在本會期能三讀通過,明年正式實施,讓權證市場投資人、成交量、證交稅都能獲得三贏。 考慮到今年發行券商的虧損,以及深度價內、外權證成交量偏低等因素,簡宏明建議證交所和櫃買中心明年適時調降相關掛牌費用,以鼓勵券商多發行權證,進一步活絡市場。至於權證當沖,由於涉及發行券商每日動態避險計算及成本問題,券商公會建議應該再進行嚴謹的可行性研議。
經濟日報與券商公會攜手舉辦「活絡證券市場論壇」,會議中與會的產官學專家一致認為,立法院應盡速三讀通過權證避險降稅案。這項措施不僅能滿足投資者的需求,提升權證市場的交易量,還能夠增加證交稅收,形成三贏局面。論壇由經濟日報總編輯費家琪主持,並邀請了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蔡麗玲、臺灣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陳麗卿、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副總經理周惠美等多位專家共同探討如何活絡權證、指數投資證券(ETN)等新金融商品市場,以提升資本市場的多元性。
根據券商公會的統計,自2007年起,權證市場開始顯著成長。預計今年掛牌檔數將從2006年的1,092檔大幅增加至超過3.5萬檔,成交量也從當年的2,074億元攀升至2019年的6,425億元。去年4月底才正式掛牌的ETN,與ETF類似,都是連結指數,但發行人是券商,有到期日,並在到期後支付追蹤指數報酬給投資人。目前累計發行23檔,其中一檔已到期下市,去年全年成交量約26.5億元,今年11月則衝上55億元。
簡宏明指出,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導致金融市場波動,加上某券商避險不及出現鉅額虧損,前三季權證發行券商共計虧損近50億元。券商公會期望立法院盡速通過權證避險降稅案,並建議證交所及櫃買中心適度調降掛牌費,以活絡市場。簡宏明和吳仁傑均認為,降稅後,報價將更合理,對投資者有利,並增加成交量及證交稅,一舉三得。
陳麗卿以香港權證成交占比高達二成為例,指出當沖是吸引散戶大量進場的主因。目前台灣現股已與權證一樣都是逐筆交易,未來降稅減輕券商負擔後,可以評估開放權證當沖,降低投資人隔夜留倉風險,增加券商操作空間,有利於做大市場。
周惠美分析,南韓在2014年推出ETN時規模約1,000多萬元,但至今年9月已擴增至203檔,規模達1.9兆元,今年4月日均量更創下歷史新高。為活絡ETN市場,簡宏明建議放寬發行券商資本計提標準,開放外資買賣、信用交易等,並縮短增額發行時間。
蔡蒔銓提議,或可連結償債基金方式管理履約保證制度,降低券商負債及成本。蔡麗玲回應,證期局將與銀行局討論,看看是否有抵減空間。
吳仁傑指出,權證客訴有罪推論,造成發行權商不小的作業成本。蔡麗玲表示,金融消費者保護法實行後,商品或制度設計預防可減少客訴風險,金融消費評議中心或投保中心在處理相關案件時,也會盡量做到獨立公正。
臺灣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陳麗卿近期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自1997年6月台灣權證市場開放以來,已走過23個年頭。今年,權證市場發行檔數預計將突破3萬檔,創下歷史新高。截至10月底,權證市場的成交金額達到4,154億元,年增長率為3.1%。不過,由於當沖證券交易稅減半至0.15%,這一政策推動了股票成交金額的成長,使得權證成交值在大盤中的比重有所下降。 陳麗卿進一步指出,截至11月6日,已有15檔指數投資證券(ETN)在市場上市,發行規模累計達到52.3億元。今年前十月,上市ETN的成交金額為44.08億元,占集中市場的0.012%。她強調,香港、南韓、新加坡及泰國的權證市場都已實施個股期貨及選擇權的當日沖銷,而台灣權證市場則需要開放當日沖銷,以提供投資者避險隔日價格風險的機制。 對於權證發行人來說,他們因衍生避險交易而頻繁買賣股票,但這些交易需繳交給證交所0.3%的稅金。陳麗卿建議,降低這部分稅金可以減輕發行人的成本負擔,從而促進權證市場的發展。為了提升市場活絡度,目前正等待權證避險專戶證交稅調降案的進展,並適時提出開放權證當沖交易的修法案。 在ETN方面,主管機關已完成修法預告,允許證券商為了發行ETN的避險需求,可以借券或融券賣出標的證券,並不受相關賣出價格限制,這將增加證券商發行ETN避險操作的彈性。財政部對相關法規草案的修正已送交行政院進行審議。
臺灣證交所盛大舉辦「雲端暨資通訊主題式業績發表會」,吸引眾多目光!這場活動將從本周三(11月25日)開始,持續到周五(11月27日)結束,共計三天。此次活動邀請了九家相關上市公司參與,其中廣隆(1537)、佳必琪(6197)、虹堡(5258)三家公司在25日率先亮相。 證交所透過聚焦主題產業,讓投資者更清楚地看到各公司的競爭優勢,同時也提升上市公司的資訊透明度。由於疫情影響,居家辦公和遠距教學變成了新常態,這也帶動了資通訊產品和雲端服務的需求,讓相關產業的上市公司業績得以成長。 這九家上市公司今年前三季全數獲利,每股稅後盈餘(EPS)範圍從鈞寶的0.29元到廣越的7.91元不等。然而,在累計前十月營收方面,只有虹堡和聚鼎呈現個位數的小幅成長,其餘七家公司則出現個位數及兩位數的衰退。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業績發表會採用線上直播的方式進行,不開放投資人現場參與。為了維持投資人與上市公司的意見交流,投資人可以在會前一日在活動網頁上線提問,與會上市公司將針對問題進行回覆。有關本次活動的相關訊息,請至證交所網站首頁「焦點專區-公告/活動」瀏覽。
證交所對鈞泰(6131)發出最嚴厲處分:六個月禁賣並恐下市!
記者:小華/台北報導
臺灣證券交易所近期對於鈞泰(6131)的經營狀況表示高度關注,因該公司近期發生經營權異動及營業範圍重大變更,證交所依據相關規定,已對其進行了二階段處置,包括股票停買六個月及變更交易方法。
然而,即使經過了這段時間的處置,鈞泰的經營狀況依然未見改善。因此,證交所決定從11月25日起,對鈞泰的股票進行第三次處分,即正式停止其上市有價證券的買賣。
證交所強調,如果鈞泰在上市有價證券停止買賣後的六個月內,仍然無法達到營業細則第50條第2項第14款的要求,將依據營業細則第50條之1第1項第7款第1目的規定,正式宣布其股票終止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證交所此前已經對鈞泰進行了多輪溝通,並於109年11月9日至109年11月20日期間,每日發布重大訊息,以確保投資者能夠獲得即時且完整的訊息。
對此,市場分析人士指出,證交所對於鈞泰的處分措施顯示了對投資者保護的高度重視,也反映出對市場秩序維護的決心。
台灣證交所最新公告,在剛剛過去的109年第三季,我們的上市公司每股淨值有了一些新動態。看來,市場的整體情況還算穩定,因為每股淨值有回復到票面價格之上。這個好訊息讓我們能夠恢復一些個股的融資融券交易,像是上曜(1316)、大魯閣(1432)、佳和(1449)、第一銅(2009)、台南-KY(5906)這五檔股票都可以重新開放融資融券了。 但是,也有個別個股因為每股淨值低於票面價格,所以需要暫停融資融券交易。像是皇普(2528)這檔股票就會暫時停止這項交易。這樣的調整,主要是為了保護投資者的利益,確保市場的穩定性。 總結來說,這次的公告對於投資者來說,既有好消息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那些可以恢復融資融券交易的個股,對於有興趣進行這種交易投資者來說,是一個機會。而那些暫停交易的個股,則需要投資者們謹慎看待,等待未來情況改善後再行考慮。這也是證交所為了維護市場秩序,保護投資者利益的一種措施。
台股今年因盤中零股開放、加權指數屢創新高及資金行情等三好助威,吸引大批投資新血注入,散戶大軍伴隨外資的回補買盤,銅板股包括聯電(2303)、燁興(2007)、鄉林(5531)等個股23日皆亮燈漲停。據證交所統計,至10月止投資人累計開戶數衝破2,000萬戶,上周代表散戶指標的融資券張數也突破百萬張的水準,螞蟻雄兵成為台股攻高過程的重要推手。以23日收在漲停價的38檔個股統計,共計28檔股票股價小於50元之下,占比逾七成,且當中僅智晶、台揚等8檔個股年漲幅跑輸上市櫃指數,反觀華義、立衛、聯電及旺玖等4檔個股年報酬率皆繳出倍數成績。
凱基投顧董事長朱晏民認為,受惠美國總統大選不確定性因素消除與疫苗進展順利,盤面轉趨樂觀,個股不管高低基期,重要的還是明年展望,然部分個股累積一定漲幅,美國刺激方案仍卡關,短線拉回可以預見。具備長線發展題材的銅板股相繼鍍金,電子股代表當屬半導體二哥聯電,8吋矽晶圓產能供不應求,外資紛紛調高評等,吸引散戶與法人同步搶進。半導體通路業者指出,多項應用發展帶動半導體產業需求強勁,尤其近年市場並未傳出有新的8吋晶圓廠規劃,預計明年首季供給吃緊的狀況也難減緩,且大陸矽晶圓也陸續調漲價格,整體產業的營運動能將往上提升。
非電產業同樣受惠兩劑疫苗的進展順利,近期也有買盤點火跡象,不鏽鋼上游大廠燁興隨主要原料鎳價續揚,近期自低檔強勢反彈外;鄉林旗下18億元的台中「天韻」也已順利完工,年底前將完成交屋認列,明年尚有破千億元的大陸建案「涵碧天下」開賣,將大幅貢獻獲利。宏遠投顧副總陳國清表示,美股若持續走高,台股站穩萬四關卡只是時間問題,但須提醒投資人,電子股業績高峰已過,且部分個股漲幅過高且投機氣盛,不能在過度樂觀作夢行情,操作上須謹慎為之。
台股零股交易滿月慶祝,投資人搖身變大嬴家!從10月26日開始實施的盤中零股交易,截至目前11月23日,成交量已經突破1萬張,平均投資人潛在報酬率高達7.86%,讓大家眼睛為之一亮。其中,敦泰、聯電、長榮三檔股的報酬率更是驚人,介於11~15%之間,讓小資族眼睛為之一亮。而成交量前四名,則都是小資族喜愛的「存股」標的,除了台積電之外,還有元大高股息、玉山金及元大台灣50等優質選擇。 證交所的數據顯示,自盤中零股交易上路以來,投資者對此新交易方式的興趣有增無減,成交金額已經佔大盤成交值的0.21~0.22%,與盤後零股交易相加,占比更達0.33%以上,顯著超過過去盤後零股交易占比的0.1%。這也讓證交所對未來盤中零股交易成長前景持樂觀態度,但對於是否開放當沖,則仍需時間觀察,對信用交易則不列入考慮範圍。 回顧過去,一、二十年前,零股交易並不受投資者歡迎,主要是因為不易買賣流通,讓持有零股的投資者往往只能以折價賣出,但隨著台股進入高價股時代,以及特定投資者在盤後進場,零股的成交價值已經與市價相差不大。如今,盤中零股交易上路,更是讓小資族能夠透過這種方式,實現「零存整付」的存股目標。 根據統計,台積電、元大高股息、玉山金、元大台灣50、鴻海、敦泰、聯電、長榮、第一金及元大金等十檔股票,在10月26日開放盤中零股交易以來,成交量排名前十。其中,台積電的成交量已達到10,493張,投資者買進均價為460.31元,以23日收盤價496.5元計算,潛在投報率達7.86%。其他9檔個股的成交量也都突破100萬股至3,000萬股以上,報酬率最低的玉山金也有1%,而敦泰、聯電、長榮則表現最優,報酬率在11~15%之間。
台灣證交所近來公布了一組亮麗的數據,讓市場為之驚艷。從今年年初開盤到11月20日,台灣集中市場的總成交值已經達到了41.34兆元,市場日均值則是1,913.89億元,而股票成交量周轉率更是突破了100%,達到了101.35%,預計今年將創下十年以上的新高紀錄。同時,今年來股票日平均成交量周轉率也达到了0.47%。 在台股加權指數方面,上周五(11月20日)的收盤點數為13,716.44點,相比前一周的13,273.33點,上漲了443.11點,漲幅約為3.34%。當天的集中交易市場總成交值為1.14兆元,而全體上市股票成交值則是1.087兆元,股票成交量周轉率為2.8%。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上周五,全體上市公司的市場總值也再度突破41兆元,達到了41.8兆元,比前一周的市值40.453兆元增加了1.343兆元,增加幅度約為3.32%。這些數據不僅顯示出台灣股市的強勁表現,也反映了市場對台灣經濟的信心。
台股多頭氣盛,證券商獲利爆表!證交所最新統計,10月份全體證券商稅後淨利狂飆37.81億元,比9月大增19.54%。累計前十月,整體獲利已達406.77億元,比去年同期大幅成長19.44%,預期今年將創下證交所有統計數字以來的新高。
儘管10月份大盤總成交值比9月減少了22.24%,導致證券商經紀手續費收入下滑,但由於當月出售證券利益及證券評價利益較多,自營業務淨利竟然比9月成長251.22%,獲利暴增2.5倍。10月全體證券商稅後淨利37.81億元,成長率達19.54%。
今年前十月,證券商經紀手續費收入因大盤總成交值成長,同比激增55.68%。不過,今年截至10月底,加權股價指數上漲幅度較去年同期小,導致自營業務淨利同比衰退43.1%,承銷業務淨利同比衰退6.87%。不過,即使如此,全體證券商稅後淨利仍達406.77億元,同比成長19.44%。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因個別證券商發行認售權證虧損,若排除此因素,全體證券商前十月稅後淨利可達445.9億元,同比大幅成長34.04%。
儘管今年獲利受短期因素影響,但證券商前十月獲利已創下超水準,僅略低於去年的407.34億元。隨著年底作帳行情的看好,今年全年獲利預期將再創新高,甚至可能向450億元以上挑戰。
上市櫃公司第三季度的財報一出,市場就開始動盪起來。從19日開始,有19檔個股的交易方式進行了調整。其中,信昌化(4725)、華義(3086)、辣椒(4946)、泰谷(3339)這四檔上市櫃股恢復了普通交易,讓人眼睛為之一亮。不過,18日已經有部分個股開始上揚,19日華義和辣椒更是再接再厲,攻上漲停板。對比之下,三洋紡(1472)、億麗(2443)和晟鈦(3229)這三檔個股卻因為交易方式變更而走弱。 證交所以及櫃買中心在17日公布了上市櫃公司第三季財報的形式審閱結果,市場對於每股淨值變動所引起的交易方法調整非常關注。上市股信昌化恢復了普通交易,而三洋紡、億麗和晟鈦則因交易方法變更而受影響。另外,繼續變更交易但取消分盤方式交易的還有統懋。 上櫃股方面,華義、辣椒、泰谷這三檔股恢復了普通交易,並沒有進行其他交易方法的變更。而天剛則是繼續變更交易方法,並新增分盤方式交易;勝昱、德宏、百徽等三檔股則是繼續變更交易方法,但取消了分盤方式交易。 這四檔恢復普通交易的個股,在18日股價已經先行上揚,19日更是再接再厲。華義和辣椒兩檔股攻上漲停板,表現亮眼。信昌化雖然19日收盤價小跌0.28%,但整體表現還算穩定。泰谷則是在18日上揚1.76%,19日雖然收盤價下跌3.03%,但整體來說還是表現不錯。 這四檔個股的第三季財報每股淨值分別為:信昌化6.94元、華義8.52元、辣椒10.83元、泰谷8.78元。而那三檔交易方法變更的個股,近兩日連續走弱。三洋紡18日跌破面額收低9.7元、大跌8.92%,19日再震盪下挫收9.58元、續跌1.24%;億麗則是連兩日跌停,19日收盤價3.4元創波段新低價;晟鈦也是連兩日跌停長黑,19日收盤7.38元創波段新低。 這三檔個股的第三季財報每股淨值分別為:三洋紡3.74元、億麗4.45元、晟鈦4.72元。這次的交易方式調整,讓市場的動盪變得更加複雜,不過也讓投資者更加關注個股的財報和基本面。
台灣證交所最新統計,今年前三季,台灣上市公司及第一上市公司(不含14家金控及康友-KY)的營收達21.56兆元,雖然年減2.13%,但稅前淨利仍有1.644兆元,年增長達10.05%。這份數據讓我們看到了台灣企業在經濟環境不穩定的情況下,仍能保持一定的獲利能力。
具體來看,本國上市公司前三季營收為20.96兆元,年減4,562億元,減幅2.13%,但稅前淨利達1.59兆元,年成長1,535億元,增幅10.66%。這顯示出在市場環境變化中,台灣企業仍能保持較強的競爭力和盈利能力。
而第一上市公司的表現則略為不如,前三季營收5,971億元,年衰退134億元,減幅2.19%,累計稅前淨利517億元,年減33億元,減幅6%。這主要受到塑膠工業、油電燃氣業及其他電子業的影響。
證交所進一步分析,獲利成長的產業主要為半導體業、電腦及周邊設備業暨電子零組件業。這些產業的獲利成長,主要得益于5G應用、高階運算需求、疫情帶來的居家辦公趨勢以及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的復甦。
對比之下,獲利衰退的產業則主要是塑膠工業、油電燃氣業及其他電子業。這些產業的獲利衰退,除了受到油價下跌、終端需求減弱等因素影響外,還因為消費性產品出貨延遲,使得獲利不如預期。
【臺灣金融新聞】 臺灣證券交易所與國泰金控將於12月10日,也就是明天上午9點,在國泰金融會議廳盛大舉辦「2020國泰永續金融暨氣候變遷高峰論壇」。這場論壇預計將吸引超過100家企業共襄盛舉,歡迎各界熱情報名參與。 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在預告這場論壇時強調,臺灣作為一個處於高度氣候脆弱區域,同時也是全球供應鏈的重要環節,企業們必須積極面對氣候變遷和產業轉型的挑戰。他認為,這場高峰論壇將成為一個與產官學界專家們共同討論、尋找解決永續經營和氣候變遷風險的良機。 在論壇當天,國泰金控將與臺北大學攜手發表一份臺灣目前最完整、與國際標準接軌的「永續投資調查」結果。此外,透過「臺北大學ESG評比」,將深入分析企業提升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分數的關鍵因素,為企業提供實質的參考和指導。
臺灣證券交易所不斷努力,讓投資市場更加多元和活躍。它不僅推動證券商品的多元化發展,還擴大交易平台,讓投資人有多樣化的投資選擇。對於推廣ETF(交易型指數基金)和ETN(交易所交易證券)這類金融商品,交易所更是不遺餘力,舉辦了證券商ETF及ETN競賽,以提升市場對這些商品的認識和接受度。 在這股潮流中,凱基證券年年都有出色的表現,今年更是獲得了ETF交易貢獻獎的第1名,以及臺股ETF造市獎的第2名。這不僅是凱基證券的榮耀,也反映了它對市場的貢獻和對投資人服務的專業態度。 隨著ETF商品的多元化和市場的蓬勃發展,今年多檔ETF的報酬甚至超越了大盤,這種兼具儲蓄、避險與投資功能的金融商品,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受益人數和交易人次都在不斷攀升,ETF已經成為國人重要的投資理財工具。無論是股市的新鮮人還是專業機構投資人,市場上超過150萬的投資人都在交易ETF,這幾乎成為了全民投資的運動。 凱基證券秉持著專業精神,與主管機關緊密合作,積極推廣ETF並進行市場造市。它不僅提供多檔ETF以確保市場的流動性,還活躍市場,滿足投資人的交易和避險需求。從客戶的視角出發,凱基證券為不同族群的投資人提供專業的投資服務和交易平台,這種先機把握能力讓它在投資市場中成為了真正的贏家。(孫震宇)
台股市場熱鬧非凡,證券商們的獲利表現也相當亮眼。根據臺灣證券交易所的統計,10月份全體證券商的稅後淨利達到了37.81億元,這個數字比9月份的31.11億元成長了19.54%。不僅如此,累計到今年前十月,證券商的稅後淨利已經達到了406.77億元,比去年同期大幅成長了19.44%,預計今年將創下自證交所統計以來的新高。 雖然10月份的大盤總成交值比9月份減少了22.24%,讓證券商的經紀手續費收入有所下降,但由於當月出售證券的利益以及證券評價利益的增加,自營業務的淨利卻比9月份成長了251.22%,實現了2.5倍的獲利翻倍。 今年前十月,由於大盤總成交值的增長,證券商的經紀手續費收入比去年同期激增了55.68%。然而,由於加權股價指數的上升幅度較去年同期小,自營業務淨利比去年同期衰退了43.1%,承銷業務淨利也衰退了6.87%。不過,排除3月份個別證券商發行認售權證造成的虧損後,全體證券商前十月稅後淨利可達445.9億元,比去年同期成長了34.04%。 現在,證券商前十月的獲利已經達到了406.77億元的超高水平,只比去年的407.34億元少了數千萬元。隨著年底作帳行情的看好,今年全年的獲利不僅能夠輕鬆突破新高,還有機會向450億元以上挑戰。
台灣證券交易所今(19)日公布,上市櫃公司第三季財報形式審閱後,多檔個股交易方法將自今日起調整。其中,信昌化(4725)、華義(3086)、辣椒(4946)、泰谷(3339)等四檔上市櫃股將恢復普通交易,而三洋紡(1472)、億麗(2443)及晟鈦(3229)等則因交易方法變更而走弱。 證交所以及櫃買中心在上市櫃公司第三季財報公布後,於17日進行形式審閱,結果顯示,部分公司因每股淨值變動,交易方法需進行調整,引發市場關注。 在上市股方面,信昌化恢復普通交易,而三洋紡、億麗及晟鈦等三檔個股則遭變更交易方法;上櫃股方面,華義、辣椒、泰谷等三檔個股恢復普通交易,而天剛則新增分盤方式交易,勝昱、德宏、百徽等三檔則取消分盤方式交易。 值得注意的是,在恢復普通交易的個股中,信昌化、華義、辣椒、泰谷等四檔股價在18日已先行上揚,19日則再攻堅漲停,表現亮眼。其中,信昌化19日收盤價17.9元小跌0.28%,泰谷18日上揚1.76%,19日開高震盪收11.2元、下跌3.03%。 而三洋紡、億麗及晟鈦等三檔個股則近兩日連續走弱,三洋紡18日跌破面額收低9.7元、大跌8.92%,19日再震盪下挫收9.58元、續跌1.24%;億麗連兩日跌停,19日收盤價3.4元為波段新低價;晟鈦也是連兩日跌停長黑,19日收盤7.38元也創波段新低。 該四檔個股第三季財報每股淨值分別為:信昌化6.94元、華義8.52元、辣椒10.83元、泰谷8.78元。而三洋紡、億麗及晟鈦等三檔個股第三季財報每股淨值分別為三洋紡3.74元、億麗4.45元、晟鈦4.7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