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證券交易所(未)公司新聞
台灣證券交易所昨(16)日盛大舉辦「107年度中介機構頒獎典禮暨新上市家族聯誼會」,這場活動不僅增進了新上市公司與中介機構之間的互動交流,還對過去一年在資本市場上貢獻卓越的證券承銷商、簽證會計師以及委任律師進行了表揚。現場氣氛熱鬧非凡,讓人感受到市場的活力與繁榮。
活動當天,金管會副主委張傳章、證期局局長王詠心親臨指導,與證交所董事長許璋瑤、總經理簡立忠及副總經理林長慶共同主持頒獎典禮。許璋瑤在典禮上表示,107年度新上市公司及掛牌家數共計29家,創下近五年來最佳紀錄,其中23家來自國內,5家來自海外,IPO總籌資金額達167.3億元,是前一年的兩倍,市值則達到2,702億元,創下過去15年來新高。截至107年底,上市公司家數已達928家。
為了鼓勵中介機構在上市過程中的表現,證交所特別設立了「流通證券獎」和「活絡經濟獎」。在「流通證券獎-證券承銷商」部分,元大證券、福邦證券、永豐金證券、富邦綜合證券、凱基證券、中國信託綜合證券等六家證券商榮獲殊榮。而在「活絡經濟獎-IPO籌資金額」和「活絡經濟獎-IPO市值」頒獎中,永豐金證券、富邦綜合證券、凱基證券以及華南永昌綜合證券、富邦綜合證券、永豐金證券分別獲獎。
在「流通證券獎-會計師事務所」方面,勤業眾信、安侯建業、資誠、安永等知名會計師事務所均獲得獎項。而在「流通證券獎-律師事務所」部分,建業法律事務所、理律法律事務所、普華商務法律事務所也同樣榮獲頒獎。
台灣證券交易所為加強新上市公司與中介機構之間的互動交流,特別舉辦了「107年度中介機構頒獎典禮暨新上市家族聯誼會」。這場活動於16日盛大開幕,目的在於表彰那些對公司上市過程中做出貢獻的證券承銷商、簽證會計師以及委任律師。在眾多精彩環節中,最受矚目的莫過於流通證券獎的頒發,其中元大證券與福邦證券並列第一名的殊榮。
活動當日,約有100位來自新上市公司及中介機構的貴賓出席,共同參與這場盛會。證交所董事長許璋瑤、總經理簡立忠及副總林長慶等領導人,與金管會副主委張傳章及證期局王局長詠心一同出席頒獎典禮,共同表彰優秀的個人與團隊。
典禮中,證交所公司治理部經理鄭村進進行了「我國資本市場現況與重點業務」的專題演講,讓與會者對台灣資本市場的特色以及公司治理等重點業務發展的現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此次頒獎結果如下:
- 流通證券獎-證券承銷商:第一名元大證券、福邦證券;第二名永豐金證券、富邦證券、凱基證券並列;第三名中國信託證券。
- 流通證券獎-會計師事務所:第一名勤業眾信;第二名安侯建業、資誠並列;第三名安永。
- 流通證券獎-律師事務所:第一名建業;第二名理律、普華並列。
- 活絡經濟獎-IPO籌資金額:第一名永豐金證券;第二名富邦證券;第三名凱基證券。
- 活絡經濟獎-IPO市值:第一名華南永昌證券;第二名富邦證券;第三名永豐金證券。
臺灣證交所董事長許璋瑤於16日公布了一組亮麗的數字,2018年臺灣股市新增上市掛牌公司數量達29家,創近5年新高;IPO籌資金額達167.3億元,年增逾1倍;新上市掛牌公司市值累計2,702億元,為近15年來最大。許璋瑤同時表示,證交所目標在3年內,即2021年將上市家數達到1,000家。 在15日舉行的「107年度中介機構頒獎典禮暨新上市家族聯誼會」上,許璋瑤進一步強調,臺股現有4.73%的高現金殖利率、12.74倍的合理本益比,吸引外資買盤青睞,成為企業在亞洲掛牌的首選地之一。 根據證交所統計,截至2018年底,臺灣上市公司家數已達928家。2019年開年來,已有10家新公司上市,17日將再增加錸德集團旗下的錸寶上市,上市家數將達到930家。證交所預估,3年內上市家數將突破1,000家。 面對2018年第4季全球股市的大跌,臺股也受到影響,全年下跌8.6%。許璋瑤強調,臺股在全球主要市場中相對穩定,主要得益于上市公司的良好基本面。即使過去一年有較大變動,但在證券商、承銷商、會計師及律師等中介機構的協助下,最終上市家數達29家,為過去5年最多,其中23家為國內上市公司,6家為外國上市公司。 許璋瑤指出,2018年IPO市值達2,702億元的主要推動力來自上海商銀的上市,該公司上市後股價大漲,市值規模更為驚人。截至16日,上海商銀市值規模已達1,747億元。 2018年上市的6家外國企業中,許璋瑤提到,這些公司來自大陸、東南亞等地,如羅麗芬-KY和越南人工皮革大廠富林-KY,這些公司在第4季上市後,股價表現亮眼,如羅麗芬-KY股價從承銷價105元漲至16日的169元(最高曾達208元)。 展望2019年,許璋瑤表示,面對多種不確定因素,證交所仍將做好萬全準備,努力在艱難環境中有所表現。證交所統計顯示,近年來上市公司規模不斷擴大,2018年底,市值超過500億元的公司占比上升至9%,100~500億元上升至24%,小於100億元下降至67%。
去年台股表現不如預期,加權指數下跌8.6%,對證券商的獲利帶來影響。根據台灣證券交易所的統計,去年12月全體證券商獲利為7.87億元,相比前月減少了將近一半,整個去年券商累計獲利294.94億元,年減超過2成。雖然大盤總成交值有所成長,帶動經紀手續費收入增加,但自營業務和承銷業務的獲利卻出現衰退,分別減少了65.73%和54.66%。然而,在這波股市波動中,仍有幾家券商表現亮眼,如元大證和日盛證,他們的EPS維持在1元以上,其中元大證的EPS甚至不斷攀升,達到1.64元,而日盛證的EPS也達到了1.25元,表現出色。
台灣證交所最新公布,去年12月,台灣證券商在集中及櫃檯買賣交易市場的電子交易,表現亮眼。根據數據顯示,網際網路、語音及DMA成交筆數及金額,占市場成交比率分別達到63.58%及61.60%,這兩項數字都遠超過前一年同期的60.13%及58.53%,顯示電子交易在市場中的重要性不斷提升。 具體來看,去年12月集中交易市場證券商電子式交易成交金額為25,363億元,成交筆數及金額占市場成交比率分別約為62.39%及61.34%,這兩項數字相比106年同期,分別增加了3.34%及4.08%。至於包含櫃檯買賣交易市場的證券商電子式交易,成交金額則達到34,022億元,成交筆數及金額占市場成交比率分別約為63.58%及61.60%,與前一年同期相比,分別增加了3.45%及3.07%。 在成交金額及比率方面,元大證的表現最為出色,以3,107億元的成交金額,占比12.25%位居第一。其次是凱基證,成交金額為2,560億元,占比10.09%。富邦證以1,504億元的成交金額,占比5.93%位居第三。美林證和永豐金證分別以1,474億元和1,242億元的成交金額,占比5.81%和4.90%排在第四和第五位。 至於櫃檯買賣交易市場的成交金額,前五名則是元大證、凱基證、富邦證、美林證和永豐金證,分別以4,314億元、3,457億元、2,102億元、1,775億元和1,743億元的成交金額,占所有證券商電子式交易成交金額比率分別為12.68%、10.16%、6.18%、5.22%和5.13%。
台灣證券交易所近期公布了一項重要新聞,關於去年券商的獲利狀況。隨著行情的波動以及交易量的變化,整體券商的獲利較2017年減少了117億元,總計294億元,減幅高達28%。這一數字讓人不禁對去年股市的整體表現產生關注。 根據證交所的統計,去年12月,台股的成交量相比11月減少了16%,大盤月線也下跌了1.6%。這一情況導致券商的手續費收入以及自營評價收益都出現下滑。當月,70多家券商的獲利為7.8億元,比11月減少了49.6%。整年來,券商累積獲利294億元,比前年實績減少了117億元。 儘管去年整體經紀手續費仍有成長,日均量從前年的271億元增加到304億元,增幅達到10.8%,但這一成長並未能抵銷自營及承銷業務獲利的下滑。自營及承銷業務的獲利從前年的183億元和33億元,分別降至62億元和15億元,使得整體累積獲利較前年大減。 具體來看,綜合證券商的獲利從前年的356億元衰退約31%,經營兩種業務的證券商獲利則比前年少2億元,減幅為8.6%。專業經紀商的獲利年減11%,而銀行兼營證券商的獲利則比前年增長了23%。值得注意的是,期貨經營證券商從前年的淨利1億元轉為虧損1億元。 在去年賺取超過10億元的券商中,共有六家,分別是元大證的88億元、凱基證的37億元、富邦證的20億元、日盛和群益金鼎證的14億元以及統一證的12億元。
【台北訊】台灣證券交易所近期與保發中心攜手舉辦了「2019年全球經濟與投資展望暨類債券股票之研究成果發表研討會」,會中眾多專家齊聚一堂,共同探討類債券股票對保險業的投資效益,並吸引近200名證券及保險業人士參與。金管會副主委黃天牧在會上強調,全球金融市場不穩定,經濟成長放緩,台灣資本市場則表現穩定,企業獲利持續成長,希望透過本次研討會,尋找風險與收益兼顧的投資管道。 證交所董事長許璋瑤在致詞時提到,台灣壽險業可運用資金近30兆元,但投資台股僅占其中7%,與保險業投資台股上限的30%相比,還有很大的空間。她認為,台灣資本市場的穩定性以及企業的高殖利率,都是吸引保險業入市的關鍵因素。 保發中心董事長桂先農則指出,全球保險資金大多投資於政府債券或公司債,但隨著市場變化,增加風險性資產以提升收益的傾向越來越明顯。台灣資本市場在動盪中表現突出,上市櫃公司營收和獲利均創新高,值得投資者關注。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在會上發表演講,強調台灣資本市場的強勁表現,並預測今年上市櫃公司營收將達到2.4兆元,成長15%,預期更多公司將發放股利,吸引投資者尋找高殖利率的好股。 保發中心總經理金肖雲則提到,台股中存在一些可承受極端壓力情境的股票,這些「類債券」股票長期報酬率與波動度相對穩定,適合長期持有。他建議,應重新評估這類股票的風險衡量方式,以吸引更多保險資金進入市場。
證交所與保發中心日前聯合舉辦了2019年全球經濟與投資展望暨「類債券」股票之研究成果發表研討會。會中,我們有幸聽到了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金融研訓院董事長吳中書以及保發中心總經理金肖雲的專題演講。金管會副主委黃天牧在致詞時也分享了他對全球經濟的觀點。
黃天牧副主委提到,世界銀行公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指出,全球貿易失衡導致金融市場失序,新興市場經濟也受到影響,預期全球經濟將會放緩。因此,這次研討會從台灣的視角出發,對全球經濟的展望提出了我們的看法。
面對2019年的不確定性,黃副主委強調,我們的股市中確實存在一些股票,它們能夠承受極端壓力,報酬率和波動度都相對穩定。他建議,如果公司能夠長期持有這些股票,可以重新評估這些股票的風險,並考慮進行投資。
保發中心董事長桂先農在會上提到,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全球利率持續下降,保險資金的投資收益也逐漸萎縮。根據BlackRock的調查,約有7.8兆美元的保險資金傳統上投資於政府債券或公司債券。他提到,有47%的受訪者表示,在2019年或2020年,他們將會在投資組合中增加更多風險性資產,如基建股票,以改變保險資金投資收益萎縮的趨勢。
桂先農董事長強調,面對這樣的市場變局,保險資金的投資運用必須靈活調整,以謀求保戶的最大利益。
台灣證券交易所為擴大資本市場規模,積極推動台商回流,特別是面對中美貿易戰的影響,總經理簡立忠帶隊拜訪了6家廣東台商,鼓勵他們回台上市。KY股(在台灣上市的海外台商股)近來表現亮眼,截至去年11月,平均本益比(PE)達到15.89倍,周轉率則高達226.59%,顯示其良好的流動性。目前已有73家KY股在台灣掛牌,去年還有7家提出上市申請。簡立忠強調,證交所對於大陸台商市場的重視,並指出大陸仍是台商上市的主要來源地。 為吸引更多台商回台上市,證交所去年不斷前往中國大陸及新南向國家辦理招商活動,並與富邦證券、勤業眾信、建業法律事務所等合作,在台商聚集的東莞地區舉辦說明會,讓更多台商了解台灣資本市場的優勢。行政院國發會也推出了「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積極協助台商回台投資。 簡立忠透露,證交所將與金管會合作,推出多元上市條件,並將上市審查期間縮短至6周,同時建置陸資通過私募等方式直接投資台商上市公司的管道,以期更有效地吸引台商回流。這些措施將有助於台商在台灣資本市場進行籌資、轉型、升級和永續經營。
台灣證交所為了提升證券商公司治理水平,特別是強化獨立董事的職能與獨立性,於近期公告修正「證券商公司治理實務守則」。新規定明確規定證券商獨立董事的任期不得連任超過3屆,即9年,並自即日起正式實施。這項措施旨在加強獨立董事的監督與制衡作用,確保金融市場的透明與公正。
金管會為了提升獨立董事的管理水平,認為獨立董事的任期應有所限制,以避免長期連任可能產生的利益衝突。因此,證交所根據金管會的指示,對「公司治理實務守則」進行修正,要求上市櫃公司及公开发行公司未來獨立董事的任期最長為3屆,並將此規定納入每年的公司治理評鑑中。
證交所強調,政府對金融業的治理要求一向嚴格,特別是在證券業,為了確保市場的健全發展,證交所採取嚴謹的標準規範,確保獨立董事的任期不會過長,從而影響其獨立性。
根據新規定,證券商在董事改選時,即今年起,必須遵守獨立董事不得連任超過3屆的規定。這一規定適用於所有連續屆次的計算,即不得超過9年的任期。
此外,證交所公司治理部進一步解釋,在未來的公司治理評鑑中,將根據公司治理實務守則的規定,對獨立董事的任期進行評估。具體來說,若獨立董事已連任9年以上,則在評鑑時將會受到限制。在「指標1.1」中,若金融機構提名已連任9年的獨董,將會被評為「不得分」。然而,對於一般上市櫃公司及公發公司,則有例外規定。
在「指標2.8」中,要求公司至少有2席獨董不得超過9年任期。若金融業有任一位獨董任期超過9年,將會被評為「不得分」。對於一般上市櫃公司及公發公司,若有3席以上董事,則可以有1席董獨連任9年以上。
台灣證券交易所積極推動台商回流,近期在大陸廣東地區展開一系列招商活動,力圖擴大台灣資本市場規模。從1月7日至11日,證交所帶領六家台商回台掛牌,並在東莞舉辦招商說明會,吸引超過20家企業及近40位代表參與,對台股籌資優勢表現出熱烈興趣。 去年,證交所已多次前往大陸及新南向國家辦理招商活動,並積極拜訪優質台商,足迹遍佈中國福建、重慶、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泰國及印尼等地。今年開年,證交所再次展開招商企圖,與富邦證券、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建業法律事務所等合作,於東莞舉辦「前進台灣資本市場說明會」。 證交所總經理簡立忠帶隊,向東莞台商介紹台灣資本市場的優勢。簡立忠強調,證交所一直關注大陸台商的發展狀況,並指出目前掛牌的第一上市公司中,營運地為大陸的公司超過八成,顯示中國是台商發展的重要基地。 為吸引更多台商回流上市,證交所已配合金管會擬訂無獲利公司得掛牌的多元上市方案、縮短上市審查期間至六周等措施,並建立陸資可透過私募等方式直接投資第一上市公司,幫助台商順利籌資。 截至去年底,已有73家第一上市公司返台掛牌,並在去年全年新增七家上市。上市後,外國企業受到投資人青睞,第一上市公司的平均本益比達15.8倍,周轉率為226.5%,流動性不錯。 證交所表示,台灣資本市場是台商籌資的優質選擇,有助企業穩定成長及永續發展,同時也為國人提供分享企業成長果實的投資機會,創造多贏局面。
台灣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陳麗卿強調,隨著全球企業弊案頻傳,企業的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表現愈來愈受到重視。她表示,單憑財務報表上的數字已不足以讓投資者判斷是否投資某家公司,ESG指標成為了投資決策的重要依據。
陳麗卿透露,根據聯合國永續性證券交易在2017年的調查,全球已有超過六成交易所對上市規範提出了永續性條件,並有超過三成的交易所提供了ESG揭露指引。此外,還有超過四成的交易所推出了與永續指數相關的商品。
她進一步指出,研究顯示,越重視ESG的公司,其財務表現也越好。特別是在新興市場,ESG與財務績效之間的關係更加明顯。至於社會責任投資,目前已達到23兆美元,佔全球投資金流的將近26%。
陳麗卿也提到,台灣在ESG領域表現亮眼。道瓊永續指數自1999年設立以來,台積電就是其成員之一。至2018年,台灣已有21家企業被納入道瓊全球永續指數,在亞洲僅次於日本和韓國。此外,富時社會責任新興市場指數中,台灣企業數量也佔據了71家,為入選家數最多的國家。
陳麗卿還提到,台灣公司在編製社會責任報告書方面也做得相當出色。根據KPMG的調查,台灣前100大企業中有88%編製了CSR報告書,高於全球平均的75%。施羅德2018年的全球投資人調查也顯示,台灣投資者中有83%重視公司的ESG發展,而有77%的人實際進行了相關投資,這兩個數字都遠高於亞洲和全球的平均值。
最後,陳麗卿強調,永續指數投資成為了一個趨勢,交易所委託基金的操作表現良好。近期,勞動基金運用局也釋出了420億元,委託七家投信進行操作,這將進一步推動台灣ESG投資的發展。
台灣證交所近期與保發中心攜手,舉辦了2019年全球經濟與投資展望暨「類債券」股票研究成果發表研討會,這項活動的目的就是要引導保險業的資金進入市場。在會議中,證交所解釋了「類債券」的概念,這是指那些近5至7年來上市櫃公司都能穩定配息,並且具有良好公司治理的股票。 從3月份開始,金管會已經降低保險業的RBC風險係數,這是希望壽險業的資金能夠更多地流入股市。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金管會還委託保發中心進行相關研究,並在會議上發表了研究成果。會議中,許多重量級人士也前來致詞與演講。 保發中心總經理金肖雲指出,台股中確實有一些股票在極端壓力情境下仍能保持穩定,這些股票的報酬率和波動度相對較穩定,對保險公司來說,長期持有這些股票可能會是一個重新評估風險的好機會。 金管會副主委黃天牧提到,保發中心的研究考慮了抗景氣循環指標、風險與清償能力,並提供合乎收益管道的研究成果,但具體的結果還需要主管機關和各公會共同討論。 證交所董事長許璋瑤則強調,台灣壽險業對股市的投資還只佔資金運用總額的7%,與法定的30%上限還有很大的差距。而上市公司發放的現金股利已連續3年超過1兆元,市場殖利率也至去年底提升了4.8%,這都為證券業與保險業之間的交流提供了機會,並希望擴大保險業在台灣資本市場的參與度。 保發中心董事長桂先農則表示,為了改變保險資金投資收益的萎縮趨勢,保險資金的投資運用需要進行調整,以追求保戶的最大利益。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也提出,台灣上市櫃公司的營收年增率接近10%,預計獲利將達到2.4兆元,其中許多優質個股具有高配息,值得關注。
臺灣證券交易所總經理簡立忠與富邦證券程明乾總經理於1月10日於東莞喜來登酒店舉辦說明會,與台商企業深入探討台灣資本市場優勢及關鍵議題,吸引近20家台商參與。會議中,兩位總經理強調台商布局全球市場,台灣資本市場成為重要後盾。
簡立忠總經理在致詞時提到,面對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與企業轉型、二代接班等問題,上市籌備過程不僅能提升企業內控、財務透明度和公司治理,還能讓企業接軌國際,朝永續經營發展。臺灣證券交易所推出的多元上市方案和縮短上市審查期間,旨在幫助台商回台上市,提供便捷的籌資管道。
程明乾總經理則指出,台商在廣東地區深耕多年,如今邁向國際,人才、技術和市場是關鍵。資金來源預規畫對企業發展至關重要。他提到,2018年中美貿易戰對金融市場造成影響,預計今年市場波動也不容小覷。富邦證券積極打造大投行,提供一條龍服務,包括創投投資、IPO上市櫃、SPO籌資、大中華併購財務顧問等,去年度在SPO承銷件數、承銷金額及興櫃市占率均穩居市場前兩名。
富邦證券擁有豐富的來台上市輔導經驗,並獲臺灣證券交易所2018年三項大獎肯定。近期輔導復盛、南寶、興能高等企業於去年底前掛牌,其中復盛成為去年IPO市場最大金額發行案。富邦證券在指標型、民營化、新興產業等案件上具有豐富經驗,是企業回台上市、轉型發展的最佳籌資夥伴。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昨(4)日在中央大學舉辦的金融講座巡迴系列活動中強調,推動公司治理與社會責任應內化於企業文化,並以「永續金融」為目標,打造一條微笑曲線。顧立雄表示,永續金融是金融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不僅關係到企業的長期發展,也對整體社會福祉具有重要影響。
此次講座以「永續金融─公司治理與企業社會責任」為主題,由經濟日報與中央大學管理學院產學深耕總中心共同主辦,證交所、櫃買中心協辦。顧立雄在會上提到,自1998年以來,台灣在推動公司治理方面已取得顯著成效,不過,為了進一步提升治理水平,金管會於2018年發布了新版公司治理藍圖,從五大面向深化公司治理與企業責任文化。
這五大面向包括深化公司治理文化與企業責任文化、有效發揮董事職能、促進股東行動主義、提升資訊揭露品質及強化相關法令規章之遵循。顧立雄強調,金融業作為高度監理的產業,其公司治理的重要性不容忽視,而金融保險業在推動公司治理方面表現亮眼,2017年就有8家進入前5%,24家進入前20%。
在企業社會責任方面,顧立雄提到金管會推動金融機構在授信時採用赤道原則,要求銀行在辦理專案融資時,將業者的開發計畫對環境與社會的影響與風險纳入考量,以促進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同時,銀行業相關規範也需遵守赤道原則,重視社會與環境問題。
此外,顧立雄還提到金管會將持續鼓勵金融業者簽署與遵循「機構投資人盡職治理守則」,並提升金融業出席上市櫃公司股東會的比率,以實現股東行動主義,落實公司治理。
會議中,證交所副總經理陳麗卿、櫃買中心總經理李愛玲、中央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楊曉文等與會人士也進行了熱烈的討論與交流,共同探討如何提升台灣金融業的永續發展。
臺灣證交所最新公布,去年12月台灣上市公司營收達2.98兆元,雖然比去年同期衰退2.33%,但全年營收累計達32.78兆元,年增長7.33%,成長勢頭不容小覷。其中,營收成長的公司數量超過衰退公司,全年來看,成長公司數量多達608家,衰退公司則有320家。
去年12月,營收成長的主要產業包括半導體業、航運業及建材營造業,而營收衰退的則是貿易百貨業、玻璃陶瓷業及金融保險業。整體來看,全年營收成長的主要產業為建材營造業、水泥工業及油電燃氣業,而營收衰退的主要產業則是光電業、通信網路業及汽車工業。
證交所解釋,去年12月半導體業營收成長的原因是部分公司出貨量上升,航運業則因運價上揚和攬貨量增加帶動,建材營造業則是因個別公司新完工個案完成產權移轉,客戶認列營收及個別公司認列處分土地收入。
至於全年營收成長的建材營造業,主要因個別公司新完工個案完成產權移轉,水泥工業則是因大陸市場水泥景氣及產品售價上升,而油電燃氣業則是因個別公司油品銷售量增長。
中央大學日前舉辦了一場校園講座,吸引了許多師生參與。在會議中,有學生提出了關於中小企業如何執行ESG(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的問題。金管會主委顧立雄強調,對於中小企業來說,要成功打入供應鏈,ESG的投入是不可或缺的,而這樣的投資最終會帶來回報。 櫃買中心總經理李愛玲則指出,台灣的許多中小企業早已成為隱形冠軍,並成功打入國際產業供應鏈。她建議,若中小企業需要資金投入ESG,可以通過發行綠色債券來解決,目前相關發行條件相對寬鬆,但募集到的資金必須用於台灣的相關綠色投資。 證交所副總經理陳麗卿也提到,像蘋果、IKEA、星巴克這些國際知名品牌,都要求供應鏈使用再生能源,並強制其遵守ESG原則。陳麗卿強調,中小企業若想與國際競爭,必須投入ESG,並強調投入後的回報將是相對的。 對於ESG的推廣,陳麗卿表示,這是世界的潮流,台灣也必須逐步推動。她相信,在政府的鼓勵下,將有更多企業願意投入ESG,從而提升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會議中,還有老師提問關於台灣是否能編列屬於自己的GRI準則。陳麗卿回應,新版的公司藍圖將針對各產業設定不同的揭露項目,並鼓勵企業依照產業別進行排名,將高分的企業作為範本,以供低分企業參考。
台灣證交所董事長許璋瑤昨(10)日於保發中心「類債券股票之研究成果發表研討會」上致詞時強調,國內壽險業資金運用總額近30兆元,但投資台股的資金僅占1.6兆元,約7%,與保險業投資台股的法定上限30%相比,仍有相當大的空間。許董表示,目前壽險業投資台股的RBC(保險業資本適足率)風險係數較高,每投資100元股票,須準備24元以上資本,而投資債券則只需準備不到1元資本,這使得壽險業對於投資台股的誘因相當期待。為此,金管會祭出兩招「利誘」,其中「逆景氣循環機制」將於今年上半年上路,並提供類債券投資風險抵減,保險局將與壽險公會進行討論。此外,金管會去年10月宣布的保險業投資股票逆景氣循環措施,將從今年上半年開始實施,風險係數調整幅度為上下各8.5個百分點,以穩定保險業資本需求,維護金融市場安定。保發中心董事長桂先農則指出,金融海嘯以來,全球利率持續下降,保險資金投資收益逐漸萎縮。
證交所今(4)日宣布,因應農曆除夕及春節連假,將於2月4日至2月8日間休市5天。這意味著股民們將在這段時間內無法進行交易。不過,為了與國際市場接軌,證交所也將在1月19日(周六)進行補班,當天不會進行交易和交割。這是證交所首次在補班日不進行股市交易,也標誌著台灣股市正式與國際市場的時間表對齊。 從今年開始,證券市場將採取補班但不補交易的措施,這一改變將避免台灣股市因為補班日交易而產生全球獨家交易的情況。這樣的調整,對於國際投資者來說,將更加方便他們參與台灣股市的投資。 儘管股市將在春節期間休市,但證券週邊單位及證券商等業者仍將照常上班。這意味著股民們在休市期間,仍可以進行相關的服務諮詢和資訊查詢。證交所強調,這次春節休市及補班安排,旨在確保市場運作順暢,並讓投資者有足夠的時間與家人團聚,享受節日氛圍。
【臺灣股市新聞】 哇靠,大家聽說沒?台股要大翻身啦!《臺灣證券交易所》最近搞了一個大動作,要讓保險資金再加碼100檔股票,這次可是動用了1.5兆元的大金援啊! 記者小編打聽到,這次保發中心公布的類債券股票研究結果,居然發現台股裡面還有這麼多穩定的金礦。這些類債券股票,就算台股大起大落,它們也能穩住,報酬率還穩定,真的是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金管會副主委黃天牧說,這個方向真的很不錯,要讓保險資金在風險與清償能力之間找到平衡點,還能夠投資資本市場。而且,這些低波動度、高殖利率的股票,保險公司可以長期持有,這對股市來說可是個大好機會。 這些類債券股票有四大標準,一定要營業穩定、過去五年穩定配發現金股利、獲利達到業界標準,還要股價波動度穩定。結果,金融保險股占了18%,其他電子業和化學工業各佔8%,還有電子零組件、半導體、電子通路各佔7%,看來這次加碼的股票還真是來自各個領域呢! 記者小編還打聽到,如果這些類債券股票能夠得到較低的風險係數,那壽險資金就可以放心長期持有台股,估計還可以再增加1.5兆元的投資額度,這對台股來說,真的是一個強大的後盾啊! 證交所董事長許璋瑤也說,台股的殖利率從2017年的4%上升到2018年的4.8%,台灣保險業資金充足,只要再加碼一些,對台灣股市和資本市場的擴大,肯定會有更大的幫助。哇塞,這次台股真的要大發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