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榮航太科技(上)公司新聞
長榮航太科技,這家在台灣航空工業領域具有重要地位的子公司,最近又有新動態!根據最新消息,長榮航太董事會決議進行現金減資30億元,將股本以現金形式退還給股東,這對長榮航空來說,可是個不小的金援啊!
長榮航太的這一舉動,主要是因為發動機維修業務在2019年底移轉給了「長異發動機維修(股)公司」,營業額隨之減少,運營資金需求也降低。為了提升股東的投資報酬率,董事會決定進行現金減資,減資比率为45.95%,減資後的股本將為35.28億元。這筆現金進帳將達到23.8億元,對母公司長榮航空來說,是一個不小的金援。
不僅如此,長榮航太在2019年11月還決議通過認購長異發動機維修公司現增資,並處分發動機維修相關資產,參與增資金額達19.4億元,將持有長異發動機的比重從19.9%提高至49%。這一決策旨在擴大營運規模,並進一步發展發動機維修業務。
面對疫情的嚴重衝擊,長榮航空前三季的營收下滑了49.2%,但虧損幅度卻比預期小,累計虧損為36.4億元,每股淨損0.75元。不過,長榮航空正在積極調整營運策略,包括調漲航空貨運價格,力推客製化包機、包艙、包區服務,以及集團相關公司的大力支持,這些努力有望在第四季提升客運營收。
值得一提的是,長榮航空在台灣企業永續學院主辦的「2020年第13屆台灣企業永續獎(TCSA)」頒獎典禮中,榮獲《企業永續報告類─運輸業白金獎》,並首度獲頒《企業永續綜合績效類─台灣TOP50永續企業獎》。這不僅是對長榮航空努力的一個肯定,也顯示了其在企業永續發展上的領先地位。
長榮航總經理孫嘉明表示,即使今年全球航空業受到COVID-19的嚴重衝擊,長榮航空仍堅持「世界在變,安全不變,疫情再難,克服困難」的原則,積極應對挑戰,以確保飛航安全,提供優質服務,並持續創新,追求永續發展。
台灣新聞記者專訪報導:
近日,台灣知名航空公司長榮航空(股票代號:2618)的子公司——長榮航太科技,於18日召開董事會,並通過了一項重要的決議。這家以航空航太技術聞名的企業,決定進行現金減資,總額高達30億元,減資比率約為45.95%,減資後的股本將調整至35.28億元。
長榮航太科技是長榮航空與全球知名企業奇異公司共同投資的合資企業,其中長榮航持有79.42%的股份,奇異公司則持有餘下的20.58%。這次的現金減資,預計將為長榮航帶來約23.82億元的現金流入,進一步強化公司的財務狀況。
值得注意的是,長榮航太科技在2019年底將發動機維修業務轉移給了「長異發動機維修公司」,這一變革導致公司的營業額有所縮減。面對營運資金的相對減少,以及提升股東投資報酬率的考慮,董事會決定進行現金減資,並以現金形式退還給股東。
根據計劃,長榮航太科技將於今年12月4日召開臨時股東會,當天將討論並決定現金減資的具體議案和減資基準日。股東臨時會的決議通過後,董事會將有權進一步宣布相關細節。
長榮航太為長榮航空與奇異公司合資,持股分別為79.42%及20.58%。
2019年底時,長榮航太將發動機維修業務移轉給「長異發動機維修公司」,使得營業額縮減,考量所需營運資金相對減少以及提升股東投資報酬率,18日董事會決議現金減資30億元,將股本以現金退還予股東。
長榮航太預定今年12月4日召開臨時股東會,討論現金減資議案,減資基準日等股東臨時會決議通過後,授權董事會討論再宣布。
長榮航太辦理現金減資,主要是發動機維修業務於2019年12月31日移轉予「長異發動機維修(股)公司」後,營業額隨著縮減,所需的營運資金亦相對減少,同時考量為提升股東投資報酬率,故董事會決議現金減資30億元 ,將股本以現金退還予股東;減資比率45.95%,減資後股本35.28億元,預定股東會日期12月4日。
長榮航空表示,2019年11月長榮航太召開董事會,決議通過認購長異發動機維修公司現增暨處分發動機維修相關資產予長異發動機維修,參與增資19.4億元,長榮航太持有長異比重由19.9%提高為49%;增加長異發動機的增資,主要是基於經營策略考量及為擴大營運規模,長榮航太擬出售發動機維修廠房及相關機器設備等資產一批予長異,出售金額為6,240萬美元(約新台幣19億元),隨著營運業務的調整,昨日再度宣布長榮航太進行現金減資。
受到疫情影響,長榮航空努力突破困境,累計前三季的營收雖較去年同期下滑49.2%,然而在長榮航積極調整營運策略下,虧損的幅度則比預期小,累計前三季虧損為36.4億元,每股淨損0.75元。
市場則認為,第4季長榮航空已經調漲航空貨運價格,再加上,力推客製化包機、包艙、包區服務,集團相關公司也開始用行動力挺長榮航空,推動類出國員工旅遊包機專班,有助於拉升長榮航第4季客運營收。
另外,長榮航空昨天於台灣企業永續學院主辦「2020年第13屆台灣企業永續獎(TCSA)」頒獎典禮中,再次榮獲《企業永續報告類─運輸業白金獎》,並首度獲頒《企業永續綜合績效類─台灣TOP50永續企業獎》殊榮。
長榮航總經理孫嘉明指出,即使今年全球航空業受到COVID-19嚴重衝擊,長榮航空仍秉持「世界在變,安全不變,疫情再難,克服困難」的原則,擬定策略、調整態度、落實行動,以厚植企業韌性,以紀律來落實飛航安全,以真誠來做好服務,以創新來成就永續。
長榮航空昨天在證交所舉行重大訊息說明會,宣布子公司長榮航太,決定以自地委建方式,交由同集團的長友營造公司承攬,在桃園觀音興建新的零組件工廠。新廠基地面積1.59萬平方米,預計打造地上三層的新廠,投資金額約3.7億元,目標2021年第1季完工。
長榮集團的航太布局原分成兩塊,包括負責飛機與發動機維修的長榮航太,以及從事飛機機體組裝和零組件製造的長榮航宇,不過兩家公司去年已經宣布整併。據了解,此次擴建的觀音廠,屬於原本長榮航宇範圍。
成立於1997年的長榮航太,提供飛機機體、發動機及零組件等維修服務,客戶涵蓋全球40多家航空公司,目前有4個棚廠。其中代表作,長榮航太過去曾替波音公司改裝全球唯一的747超大型貨機Dreamlifters,後來再獲得波音20架767-300客機改貨機的合約。另外長榮航太也與美國航空發動機大廠奇異合資,成立以新型發動機GEnx系列為主的維修公司。
長榮航發言人陳耀銘表示,長榮航太將興建一座零組件修護工廠,整合現有零組件修護設備,提升發動機零組件維修能量,朝向高端發動機零組件維修業務發展。
陳耀銘指出,長榮航太的新建廠房廠在觀音分公司工廠西側位置,址位於桃園市觀音工業區段三小段188、188-7、188-8、188-9、188-11地號等5筆土地,基地面積1萬5,913平方公尺,總樓地板面積:1萬3,495.26平方公尺
長榮航太成立於1997年11月,提供高品質的機體、發動機及零組件維修服務,客戶涵蓋全球約40多家航空公司,另外與發動機製造廠美國奇異公司合資成立以新型發動機GEnx系列為主的維修公司。
惟因油價居高不下,吃掉獲利,導致長榮海第2季單季EPS為-0.31 元。
長榮航旗下小金雞長榮航太與長榮航宇昨日召開董事會宣布合併, 長榮航太今年上半年獲利上看10億元,大幅挹注長榮航的獲利。長榮 航副總柯金成說,本合併案換股比例以長榮航宇12.6154股普通股換 發長榮航太普通股1股,合併基準日暫訂為今年12月31日,合併後長 榮航太實收資本額為新台幣65.28億元。
長榮航太與飛機製造廠美國波音合作,提供767客機改貨機之改裝 業務,包括客艙內裝升級、加裝翼尖整流翼服務,已成為國際間具備 相當實力的飛機改裝中心,在2015年獲得波音20架767-300客機改貨 機合約,第1架改裝新機已在第1季完成改裝正式交機,6月再交第2架 ,今年業績水漲船高。
此外,昨日長榮海宣布,為了整併旗下的船務代理業務公司,由長 榮香港取得得榮昇香港100%股權,交易金額1.1億美元,以整合大中 華區總代理業務及該地區的次代理業務。
長榮海也一併公布第2季財報,雖然第2季營收受惠於貨運量增加達 382.8億元,年增1.5%,但因運費走降及國際油價高漲,侵蝕獲利, 單季EPS為-0.31元,上半年EPS為-0.28元。
至於長榮航第2季財報,稅後純益19.15億元,年增21%,單季EPS 達0.46元,優於上一季及去年同期,上半年EPS為0.80元,大幅優於 去年同期EPS為0.2元的營運水準,也逼近2015年上半年EPS為0.97元 的高水準。
展望未來,高端旅客開發展現效益及泰國清邁航線首航等挹注,長 榮航7月營收已再刷新歷史新高紀錄,達165.2億元,年增12%,且從 今年第3季起5年內,共有24架787新客機交機,今、明兩年先交付4架 波音777全貨機,營運將可穩健成長。
長榮航空昨日也宣布,旗下子公司「長榮航太」與「長榮航宇」合併,其中長榮航太為存續公司,長榮航宇為消滅公司。長榮航宇2012年成立迄今,累計虧損超過10億元,長榮集團發言人柯金城表示,航太與航宇合併後,透過資源共享提升綜效,有助強化長榮航空航太事業的競爭力。
上半年新加坡航空燃油大漲34%,侵蝕航空公司獲利,但長榮航空依舊繳出亮眼成績。對此,長榮航空表示,客運運量成長,前艙(含豪華經濟艙和商務艙)的單價也在成長,加上貨運淡季不淡,推升毛利率從第1季的11.26%至第2季的12.15%。
另外,今年上半年歐美長線表現較去年佳,維也納增飛航班且改為直飛,加上美國轉機至東南亞的效益提高,推升客運運量成長5.6%。貨運方面,上半年市場需求持續擴增,特別是汽車零配件、部分跨境電商和醫療用品等,整體運量因此增加2%。
除了客、貨運表現不俗,航太事業獲利大增亦是主因之一。長榮航太上半年獲利12.8億元,幾乎跟去年全年獲利13.5億元相當,並貢獻長榮航空高達10.4億元獲利。
然而,相較長榮航太獲利步步高升,長榮航宇上半年虧損2.7億元,從成立至去年底,已累虧13.5億元。考量長榮航太及航宇的每股獲利能力、營運績效、損益狀況及未來發展策略等因素,長榮航空昨日召開董事會,決議兩家公司合併基準日為今年12月31日。
長榮航空表示,長榮航太主要提供機體、發動機及零組件維修服務,客戶涵蓋全球40多家航空公司,近年更將觸角延伸至與製造商合作,包括與波音公司合作,提供767「客機改貨機」改裝業務,另外與美國奇異公司合資成立以新型發動機GEnx系列為主的維修公司。而長榮航宇則是航太組件供應商,唯長榮航空旗下第一家生產事業。
繼美國航空週刊(AviationWeek)及英國UBM評選長榮航太科技為最佳飛機維修廠後,長榮航太科技今年4月取得台灣衛理國際品保驗證公司(BVC)驗證通過之EN9110:2016證書,對於貫徹國際航空品質管制標準、通過客戶及協力廠商認證,提升品質、準時交付、降低成本和經營管理等面向帶來重大意義。
台灣衛理國際品保驗證公司指出,EN9110:2016全名為航空維修組織的品質管理系統要求,是在EN9100航空產業品質管理系統的基礎上,特別針對航空維修業制定的品質管理要求。此國際標準在北美地區稱為AS9110,在日本為JISQ9110,是現階段最受航空維修產業認可的國際標準,也是進入航空產業供應鏈的先決條件之一。
AS/EN/JISQ9100系統標準滿足了航空製造商、供應商、分包商以及維修業者的期待,透過一個國際認可的航空品質管理系統標準,建立並統一了品質管理的最適要求,利用具公信力的第三方驗證機構,透過單一、專業機構所實施的驗證稽核,取代顧客與業主之間無以計數的第二方稽核。
BVC所屬的必維集團(BureauVeritasGroup)是全球知名的驗證機構,在航空產業具備豐富的經驗,1922年起,接受法國政府委託提供適航性檢驗,目前已受理40個以上國家的委託進行飛行安全檢驗。現階段可以核發ANAB、UKAS、COFRAC等多國官署認可的證書。
在台灣,台灣衛理亦與航空產業並肩同行,與長榮航太科技一同加入台灣航太產業聯盟(航太A-Team4.0),期許與產業界共同提高國內航太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長榮航宇董事長劉禎氣指出,在2015年底進入量產以前,實際上過 去10年已從長榮航太醞釀國際級製造能量,至今已擁有發動機零組件 的燃燒機匣、擴散器等近160項,還有機體零組件的貨機防撞牆、主 貨艙門及其他機體零組件,本月將交出首架波音737的貨艙門,預計 今年營業額超越7億元,持續邁向新的里程碑。
林全表示,看見長榮航宇願意將部分製造交給別人來做,這是大器 而有遠見的做法,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透過建 立產業鏈規模,讓彼此互相合作,而非壓榨對方,利潤共享且形成團 隊,把市場大餅做得更廣,這正是台灣許多還沒有長大的企業值得思 考的方式。
林全指出,自己對航太產業有很多期待,對照鄰近韓國、日本過往 為何要強力推動汽車產業,因為它可以帶動周邊製造廠商的商機,台 灣現在積極要做的航太產業具有相同功能,附加價值甚至超越汽車產 值是無庸置疑的。
去年台灣的航太營業額正式突破1,000億元,未來預估每年複合成 長率達10%,尤其將來長宇精密扮演龍頭角色,持續引領國內航太產 業聚落升級。昨日陪同參訪的桃園市長鄭文燦也表示,桃園航空程計 畫中的產專區,將優先提供給航太工業與倉儲物流,靠近機場旁邊即 可展開維修業務,可望大幅提升效益。
目前長榮航宇第一製造工廠占地9,500平方米,可同時容納三條結 構件組裝生產線及其支援設備,但劉禎氣指出,接單非常熱絡,光靠 現有廠房無法全數自己生產,因此長榮航宇專攻高端製程,同時讓下 游供應鏈來承作,誓言做到「說到航太就想到台灣」。
今年長榮航宇與波音已完成767 Rigid Cargo Barrier案簽約,全 案預計55架,也參與奇異公司大型標案取得81項訂單,啟動後合約期 間將排至2022年,同時在進行中的還包含供應奇異公司逾百項發動機 產品,並針對新一代LEAP省油發動機的燃燒機匣與擴散器,簽訂長達 6年的開發製造合約,已自2016年開始量產,而與波音777貨機防撞牆 合約也排至2019年。
長榮航空去年總載客數約1,120萬人次,林寶水表示,今年全球客 運量成長,尤其亞太地區幅度更大,因此今年力拚突破1,200萬人次 ,總里程數也預估成長20%,營收力拚雙位數成長。今年雖然不會有 新機型交機,但機隊仍會成長,年初已經進來2架,未來還有9架,包 括6架777-300ER、3架A330-300,並汰換機齡較高的機種。
長榮航去年10月起天天直飛巴黎,目前歐洲線已有巴黎7班、倫敦 7班、阿姆斯特丹3班、維也納4班,一周多達21班,而北美線將分別 增班舊金山、芝加哥、溫哥華、多倫多等21班,屆時每周成長至92班 。林寶水說:「要讓旅客天天有飛機搭,而且不論早中晚,方便又安 心。」
其實,長榮航專注北美中轉「後花園」東南亞旅客,之中不乏197 5年越戰結束至今的時代背景,時隔快要半世紀,歐美國家與東南亞 的交流是日益增加。
近年廉價航空崛起與侵蝕短程航線市場,林寶水表示,長榮航堅持 高品質服務,有信心今年可以創造更好營收。由於北美客運貢獻長榮 航業績比重已逼近4成,因此今年仍持續鞏固自己的優勢與戰場。
林寶水指出,全球航空業競爭下,「航權、機場、市場、時間帶」 是營運四大關鍵,在航線重疊中,長榮向來不走殺價競爭路線,反而 透過高端服務凸顯品質保證,曾有客人就跟他說,即便松山機場比較 近卻寧願要到桃園搭飛機,為的是長榮貴賓候機室的服務。
林寶水自去年再度接任長榮航董事長,強調穩健經營,敏銳觀察市 場上的噱頭與議題總能一語道破。他認為即便競爭激烈,長榮航的員 工在過去艱困的一年仍盡力做到最好,未來的一年有信心鞏固戰場。
此外,長榮航近年積極發展航太事業,旗下長榮航太提供飛機維修 、發動機翻修、零組件維修等,每年營收超過200億元,是重要貢獻 獲利來源,去年12月更宣布獲得波音大單改機20架,而目前第4棚廠 也以上樑,預計今年底可啟用。
華航去年引進B777全新客機,今年年中全新A350客機將開始交機,較777省油兩成。華航將持續鞏固亞洲區間航線,在澳洲、兩岸、日韓線進行增班,歐美長程線則是以新機降低營運成本,也在上半年於紐約、舊金山、法蘭克福增班。
華航今年內新增客機包括4架A350,2架B777,5架B737,共11架,並將汰換舊有的B747與A340機隊以降低燃油成本。A350報到後,華航所有歐洲航點,包括維也納、法蘭克福、阿姆斯特丹、羅馬,都將以A350提供全面直飛服務,讓市場競爭力大幅提升。
雖然日本航線因為供給大幅增加,造成運價下壓,陸客限縮問題也造成兩岸航線客源減少,但客運需求的持續成長,以及油價低檔讓航空公司獲利得以維持高檔,法人估華航今年稅後淨利67.5億元,予以「增加持股」評等,目標價13.0元,相當於2016年底股價淨值比1.2倍。
長榮航今年持續擴充北美、東南亞市場航線,年內共有13架新機交機,包括波音7架B777-300ER、6架A321,公司分別在3月、7月、10月增加紐約、休士頓航班,並在11月開闢芝加哥航線,北美線到年底將增至每周77班,另河內、胡志明、新加坡、曼谷等航線也將擴增航班,並爭取東南亞赴美的轉機客。
在維修、製造業務方面,公司持股80%的長榮航太科技將在今年第四季擴建4號廠,增加維修產能30%,另預期長榮航持股40%的長榮航宇已於2015年底開始試產飛機零件,預期在未來2、3年仍將小幅虧損,但長線來看可加強長榮航空在零件生產、維修、載客的一條龍服務。
法人估長榮航2016年獲利約77億元,維持「增加持股」評等,目標價22元,相當於2016年股價淨值比的1.5倍。
不過兩航今年估計都有舊機出售,以目前市場行情,估計會有售機虧損,就看兩航如何操作安排以降低售機損失。
長榮集團昨天僅發布簡短新聞稿表示,張榮發於20日上午11時05分安詳辭世,享壽90歲。長榮集團全體員工聞此噩耗,皆感到痛心與不捨,謹此敬告社會各界人士。
張榮發是台灣傳奇人物,生於港口、謀生於船運,海洋最終成就了他的一番大事業,因此,自稱是「海洋之子」,這也成為他的最佳寫照。有人稱他是「航海王」,擁有傲視全球的船隊,曾掌握全球將近十分之一海運貨櫃業務,改寫中國海運史上的第一人。
家境清寒,張榮發半工半讀完成學業,讀書時就跑到海運公司打工,從台北商業職業學校夜間部畢業後,更是勤奮努力,從事務員,一步步升為事務長、理貨員、二副、大副,最後升級考到船長執照。
1968年張榮發以一艘中古船草創長榮海運,到了1985年、他創建了當時世界最大的貨櫃船隊,躍居世界貨櫃船王,並締造多項台灣及世界海運史上幾個第一的紀錄。
包括在台灣最先開闢中東、中南美、全貨櫃及地中航定期航線等的船公司;也是全球第一家打破百年來運盟壟斷遠歐航線,以及第一家橫越大西洋的亞洲船公司。
在海運站穩腳步後,1989年創立了台灣第一家民營國際航空公司-長榮航空,現是全球安全評比第三的優質航空公司,「EVAAIR」代表的是旅客的信賴、安全與服務。
自此,長榮集團版圖更加龐大,一路發展至長榮重工、長榮運輸、長榮國際、立榮海運、長榮航勤、長榮空廚,甚至也跨入酒店,在兩岸及世界各國成立長榮桂冠酒店,多年前也入主國內唯一的再保險公司-中央再保。
不僅如此,長榮航空近年積極發展航太事業,陸續成立長榮航太、長榮航宇等,並與美國奇異(GE)航空集團合資成立的長異發動機維修公司,目前正全力發展航太產業,成為國內唯一跨足航太產業,進行上中下游垂直整合的航空公司。
昨天開幕儀式由長榮集團副總裁林榮華、張國煒共同主持,桃園市長鄭文燦、GE公司亞洲區採購總經理Mr.NeilWalker、波音商用飛機駐中國大陸副總裁Mr.IanChang也特地前來參與盛會,共有近400位產官學界代表到場觀禮祝賀,場面十分盛大。
長榮航宇開幕也正式開啟台灣航太製造業新紀元,昨天儀式同時啟用造價2億元、台灣唯一的自動鉚釘機,最大製造工件長寬各可達12及3.5公尺,每分鐘可完成18個鉚釘或15個螺栓裝置等,可因應各種弧形角度的作業需求,延伸大型結構組裝核心能量。
長榮航宇位於觀音工業區,於2012年11月成立,第一期廠房於今年初完工後即開始陸續導入各式機器設備,經過近月準備及測試後,生產線產能逐步由長榮航太轉移至長榮航宇精密,昨天正式開幕後,正式宣告進入量產階段。
手中已握有龐大的訂單
張國煒並宣布,因應未來市場需求,將於明年1月再啟動第2期廠房興建工程,預計後年應可正式量產。長榮航宇董事長王宜恭表示,長榮集團從擴充機隊到發展長榮航太科技、長榮航宇,可看出進軍航空產業的決心;他並透露,目前手中已握有龐大的訂單,對未來營運充滿信心。
長榮航宇為飛機及發動機零件製造及組裝廠,目前除供應奇異公司100多項發動機產品外,針對新一代LEAP省油發動機的燃燒機匣與擴散器,也已簽訂長達6年的開發製造合約,預計2016年開始量產。
長榮航集團布局航太事業,除負責飛機修護的子公司長榮航太(EGAT)外,另成立長榮航宇精密(EGAP),負責航太製造,桃園觀音廠房昨天開幕,正式進入量產階段。
開幕儀式由長榮集團副總裁林榮華、張國煒共同主持,桃園市長鄭文燦、GE公司亞洲區採購總經理Neil Walker、波音商用飛機駐中國大陸副總裁Ian Chang等近400人到場。
長榮航宇第一期廠房面積17,600平方公尺,今年初完工後,陸續導入各式新穎機器設備,造價2億元、台灣唯一的自動鉚釘機昨天也正式啟用。張國煒並宣布,因應未來市場需求,二期廠房興建工程明年初將接力啟動,新廠面積15,700平方公尺。長榮航宇董事長王宜恭先前表示,今年營收目標4億元,明年挑戰倍增。
長榮航宇一期廠房昨天開幕,但今年2月落成後就已陸續進駐,7月配合長榮航空向波音採購五架B777F全貨機,與波音簽下五年大單,負責提供777F貨機的防撞牆,合約期至2019年止。
另外,長榮航上月與波音簽約,將投入2,400億元,引進包括B787夢幻客機等26架廣體客機,可望再為長榮航宇帶進更多新訂單。
受到上述消息激勵,具有軍維商機題材的航太軍武概念股族群,昨天聯袂攻堅,除了長榮集團旗下的長榮海及榮運等,股價表態各上漲3.57%及1.53%之外,晟田股價強勢收漲停34.45元,另外,越峰、神基及合勤控等均上漲逾1%。
「軍機商維」是既定的國防政策,也是扶植國內飛機維修產業的關鍵,長榮航太雖起步較晚,且是民間集團旗下所屬航太公司,但能獲得國防部青睞,實屬難能可貴,尤其市場直接點名接到阿帕契、眼鏡蛇等攻擊直升機的維修合約。
對此,長榮航太昨天強調:「配合政府推動軍機商維政策已行之有年,目前仍在履約中,相關合約細節不便對外透露。」
事實上,長榮航太已提供世界40多家航空公司飛機維修,103年與美國阿特拉斯(AtlasAir)及冰島亞特蘭大航空分別簽署5年機體維修合約,並與國防部和韓亞航也都簽訂5年發動機維修合約,不難看出目前國防部確有合約關係。
長榮航太由長榮航空機務本部於87年9月1日改制,除獲得民航局(CAA)認證外,也分別取得美國(FAA)、中國大陸(CAAC)、歐盟(EASA)、日本(JCAB)等民航機構認證,另也取得國際ISO9001的品質認證。
長榮航太目前擁有飛機修護棚廠、發動機工廠、飛機零組件工廠、補給庫房及辦公中心;發展至今,共擁有4座修護棚廠及1座發動機修護廠,可同時進行多架廣體及窄體飛機進行維修。
至於現任公會常務監事漢翔人事處長林富箕,因不再續任後,將改由曾任公會監事的碳基科技董事長盧菁文出任。
現任公會7席常務理事,漢翔就包辦2席(含理事長1席),近3年台灣航太業共增加拓凱實業、漢翔航空工業、晟田科技及寶一科技等4家上市櫃公司,使得航太業重量級會員廠商,已扮演業界牛耳的角色,讓此次理監事改選未演先轟動。
曾任長榮航太董事長的長榮航宇董事長王宜恭,及拓凱實業董事長沈文振,在今日理監事改選,均回鍋角逐常務理事席次,使下屆常務理事名單可能出現大洗牌。現任4席常務理事,包括千附實業董事長張瓊如、寶一科技董事長曾煥明、駐龍精密董事長王昆生及晟田科技董事長謝永昌,無論公司知名度及業界份量,均屬於重量級的航太業老闆,應可望連任;但漢翔副總經理林南助,及柯力企業(股)公司董事長賴淑卿,在選情緊繃下,恐被擠出常務理事榜外。不過,賴淑卿改任理事機率很高。
至於理事席次,漢翔董事長室高級主任管理師劉國慶,及漢翔代表陳益民等2席也可能異動。
台灣區航太公會會員廠商高達72家,其中,知名廠商包括中興電工、亞洲航空、巧新科技、公準精密、台翔航太、喬福泡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