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鴻華先進(創新)公司新聞
台灣電子巨頭鴻海與汽車製造商裕隆集團的合資公司——鴻華先進,近期在創新板掛牌之路邁出重要步伐,同時積極拓展全球市場。鴻華先進在歐美、台灣等地已有所布局,如今首度進軍大陸杭州,並計劃在東南亞市場發力,特別是杭州新據點引發矚目。 根據鴻華先進的創新板掛牌申請文件,這家新創公司專注於電動車整車正向設計及技術開發,鴻海集團持股達49.92%,是最大股東,裕隆集團則由華創車電持股47.96%。鴻華先進預計最快第3季登錄創新板。 在杭州的發展方面,鴻華先進已於4月下旬在大陸杭州設立營運據點並完成注資。該公司將在杭州整合大陸電動車關鍵元件供應鏈,與鴻海、裕隆共同搶進大陸電動車市場,並與鴻海鄭州廠的製造能力結合,成為兩大股東搶攻大陸市場的重要前哨站。 鴻華先進也透露了其外銷規劃,計劃在印尼銷售電動巴士Model T,並在泰國銷售電動乘用車。公司強調將加強東南亞市場布局,以提升全球市場佔有率。未來,Model B、Model C等乘用車也將陸續在國際市場推出。 業界分析,鴻華先進的全球大戰略將加速鴻海集團2025年電動車營收達兆元目標的實現。在產量方面,鴻華先進的新一代車款Model B招商車預計今年10月展出,Model C則將在台灣量產,並在後年第3季在國外量產交車。 至於產品線,鴻華先進已成功開發電動巴士Model T、電動車Model C、Model B及Model E。去年下半年,Model T已開始小量出貨,並陸續交貨給公車及客運業者。Model T印尼銷售也在規劃中,而首款Crossover——Model B的原型車已推出,並將在明年下半年量產,主要市場將聚焦台灣、東南亞及歐洲。
【台灣新聞】鴻華先進杭州設點,力拓大陸電動車關鍵零組件供應,與鴻海、裕隆共同邁向電動車新紀元!
鴻華先進,這家台灣知名企業,近日宣布將目光投向大陸市場,於杭州設立新點,展開電動車關鍵元件的供應合作。這次布局,不僅是鴻華先進拓展海外市場的重要一步,更意味著台灣與大陸在電動車產業上的緊密聯姻。
此次鴻華先進的杭州設點,目標直指大陸電動車市場。為了達成這一目標,鴻華先進與兩大股東——鴻海與裕隆攜手,共同推動電動車產業的發展。值得一提的是,鴻海集團旗下碩禾與鴻準早已在大陸布署重兵,其中碩禾在電池材料方面擔當重任,其江蘇鹽城廠與杭州僅隔200多公里,地理位置優勢明顯。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多次強調電池在電動車的重要性,並將轉投資碩禾視為鴻海集團開發自有電動車關鍵材料的重要策略。而此次鴻華先進在杭州設點,正是為了進一步深化與碩禾的合作,加強電動車電池材料的研發與生產。
值得一提的是,芯和能源,這家鴻華先進旗下電動車電池材料子公司,已在相關領域布局,並將主要生產基地設於江蘇鹽城。該廠與杭州相鄰,地理位置優勢明顯,預計將在這次鴻華先進的杭州設點中發揮重要作用。
芯和能源不僅在鹽城廠量產,為了擴大後續研發能量,公司還計劃在大陸重慶設立另一座生產基地,投資金額達1.84億元,預計今年底完工,明年開始投產。這將使芯和能源的月產能直接擴增十倍,達到2,000噸。
另外,鴻準大陸生產基地已分別設立於深圳、昆山以及太原,主要製造機構件、機殼等,擁有車用鋁合金壓鑄技術,將為鴻海集團發展電動車事業提供有力支持。
根據鴻華先進申請創新板掛牌的公開說明書,該公司為具備電動車整車正向設計及相關技術開發能力的新創公司,鴻海集團持股49.92%,為最大股東,裕隆集團由旗下華創車電持股47.96%。鴻華先進最快第3季登錄創新板。
鴻華先進並於公開說明書揭露,該公司已於4月下旬前進大陸杭州設置營運據點並完成注資。據悉,鴻華先進將在杭州串聯大陸電動車關鍵元件能量,協助擴大鴻海與裕隆這兩大股東造車,並與鴻海鄭州廠的製造能力結合,被視為鴻海、裕隆共同搶進大陸電動車市場重要前哨站。
在外銷規劃上,鴻華先進指出,該公司已規劃印尼銷售電動巴士Model T,也將在泰國銷售電動乘用車,下一步將強化東南亞市場布局,以提升全球市占。此外,乘用車外銷也將連發,明、後年Model B、Model C將接連在國際市場銷售。業界指出,鴻華的全球大戰略,可望加速達成鴻海集團2025年電動車營收上兆元的大目標。
鴻華先進量產計畫也有新進度。該公司在公開說明書中指出,新一代車款Model B招商車預計今年10月展出,另外,Model C除了即將在台量產外,後年第3季在國外量產交車,相關製造由裕隆操刀。
鴻華先進目前成功開發電動巴士Model T、電動車Model C、Model B及 Model E,去年下半年電動巴士Model T已開始小量出貨,並陸續透過經銷商交貨予公車及客運業者。
此外,Model T印尼銷售也已在規劃,首款Crossover─Model B的原型車已推出及陸續參展,預計今年完成招商車設計,明年下半年量產,首先聚焦台灣、東南亞及歐洲市場拓展及銷售 。
法人指出,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已多次公開表明電池在電動車的重要性,其轉投資碩禾更是鴻海集團致力於開發自有電動車關鍵材料的要角。
碩禾透過旗下電動車電池材料子公司芯和能源在相關領域布局,主要生產基地位於江蘇鹽城,與這次鴻華先進落腳的杭州有地利之便,最具賣點,預料將被委予重任。
芯和能源研發總部位於台灣新竹,主要業務為電池芯製造與電池材料銷售,應用領域是電動車市場,該公司衝刺鹽城廠量產之餘,為擴大後續研發能量,也將投資1.84億元,要在大陸重慶設立另一座生產基地,預計今年底完工,明年開始投產。
據悉,芯和能源目前月產能約200至300噸,未來重慶廠投產後,整體月產能上看2,000噸,產能規模直接擴增十倍。
另外,鴻準大陸生產基地分別位於深圳、昆山以及太原,主要製造機構件、機殼等,而該公司擁有車用鋁合金壓鑄技術,有助於鴻海集團發展電動車事業。
台股近期經歷了一段波動,雖然權王台積電股價轉弱,但部分資金轉向中小股,其中櫃買指數上漲,創近一個半月反彈波段高點。市場專家分析,台股在高檔出現休息訊號,但資金仍願意停留在場中。特別是航空、碳權概念股,以及受惠鴻華先進送件創新板上市的裕隆股價創新高等人氣股,都顯示出市場的活力。 近期,台股成交量在外資大幅縮手下降至近六日最低,昨日更因外資終止連五買轉為賣超38億元,失守5日線。然而,櫃買指數卻在這樣的背景下,終場上漲0.75點收於216.72點,創波段高點。這也反映出內資並無趁勢下車,反而持續積極參與市場。 市場專家陳奕光、李秀利、黃文清等人士均認為,台股在5月激情大漲後,目前處於一個穩定階段。雖然指數漲幅不小,但資金仍在場中,後市以區盤震盪機會較高。若美國科技股能維持高姿態,台股有望以盤代跌逐步化解上檔潛在賣壓。 值得注意的是,昨日三大法人步調不一,外資結束連五買,轉賣超38.04億元,投信由賣轉買0.2億元,自營商連二買,再買10.5億元;八大股公行庫則終止連五賣轉買超0.7億元。自5月16日起外資轉多以來,累計買超達1,992億元,使今年以來買超上升至3,434億元。 此外,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近日大舉匯入台灣近億美元並投資台股,這也是GIC睽違一年多以來,再度出現較大額的匯入。這一動作被認為是外資對台股投資信心的顯示。 總結來說,雖然台股近期面臨多項挑戰,但市場專家普遍認為,在內資積極參與和外部投資者信心回復的背景下,台股後市仍具有上升空間。
台灣車市再創佳績,5月銷售超過4.2萬台,月增11.1%,年增37.4%,創近18年來新高紀錄。今年前五月累計登錄台數達19.2萬台,年增13%。近期汽車與電動車相關股票如裕隆(2201)、康舒(6282)等,受到投資者熱烈追捧。裕隆昨日收盤價上漲2.2%,達到89.6元,創下33年來新高價。公司宣布將重要投資事業鴻華先進申請創新板,並預告新能源、電動車大時代即將來臨,進一步推動車電、電動車概念股的漲勢。康舒則在盤中一度衝高,寫下今年新高價。
裕隆去年受新安東京產險防疫保單影響,保單虧損預提已在2022年底完全認列。隨著國內疫情消退,隔離政策調整,新安東京今年首季估列迴轉利益約5億元。展望後市,法人認為裕隆雖然中國大陸通路事業首季衰退影響本業獲利,但首款純電車n7將在今年第4季開始交付,預期明年品牌體系與台灣通路體系將有所改善。
康舒年初宣布併購ABB集團旗下電源轉換事業部門,ABB為瑞士跨國企業,業務涵蓋電力和自動化技術,有望提升康舒營運體質。預期目標6月底完成交割,7月開始併入標的公司財務報表。法人表示,康舒併購ABB進度符合預期,合併後營運將轉機,新事業如車用電子、綠電事業亦陸續傳出正面消息,預期獲利能力將明顯提高,今年成長性仍然正面。
權證發行商建議,看好裕隆、康舒後市投資者,可考慮購買價內外15%以內、距到期天數三個月以上的中長天期權證進行布局。
綜合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陳奕光、兆豐投顧董事長李秀利、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看法,台股經過5月激情大漲後,在高檔出現休息訊號,但現階段看來資金仍願意停留在場中,可從上漲家數多於下跌家數、漲停家數高於跌停家數,以及盤面仍有航空、碳權、受惠鴻華先進送件創新板上市的裕隆股價創新高等人氣股可以看出跡象。另一重要指標是櫃買指數昨天收盤創波段高,延續補漲慣性未受大盤回檔影響,顯示現階段內資並無趁勢下車跡象。
然而指數漲幅不小,但資金仍在場中,後市以區盤震盪機會較高,若美國科技股能維持高姿態,預期台股有望以盤代跌逐步化解上檔潛在賣壓,下檔支撐先看前一跳空缺口上緣的16,323點,上檔或有機會可看到16,800點。
值得注意的是,昨日三大法人步調不一,外資結束連五買,轉賣超38.04億元,投信由賣轉買0.2億元,自營商連二買,再買10.5億元;八大股公行庫則終止連五賣轉買超0.7億元。
自5月16日起外資轉多以來,統計至昨天共13個交易日僅二天賣超,累計買超達1,992億元,使今年以來買超上升至3,434億元,回補去年賣超1.23兆元的27.8%;而外資本波搶進台股的資金潮中不乏有久違的面孔,根據路透報導,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近日大舉匯入台灣近億美元並投資台股,這也是GIC睽違一年多以來,再度出現較大額的匯入。
國內法人認為,外資昨日終止現貨連五買超轉賣超38.04億元,並且對集中市場合計買量縮減至近六日最低的1,653億元,台指期淨多單減碼1,148口至24,521口,整體來看,操作態度上仍呈中性偏多,其中對指標台積電雖終止連五買,也小幅賣超16億元,是否有買盤竭盡現象還待觀察,但若美國在本月中宣布暫停升息,外資仍有繼續回補台灣的可能。
一名知情人士說:「這次匯入規模沒有異常,因為最近外資幾乎一窩蜂進來,買超台股。不過,過去一段時間,GIC都沒什麼進來。」他並指出,過去三年外資大賣台股,其中的主權基金是呈觀望態度,但最近外資態度轉變,在台股偏多,激勵台股及台積電大漲,「市場氛圍克服了對地緣政治的害怕,給台積電肯定。」
裕隆昨(1)日收盤上漲2.2%至89.6元,再寫33年來新高價,日前宣布重要投資事業鴻華先進,送件申請創新板,同時宣告裕隆新能源、電動車大時代來臨,拉抬車電、電動車概念股漲勢,康舒盤中也一度衝高寫下今年新高價。
法人指出,去年裕隆受到新安東京產險防疫保單的衝擊,保單虧損預提已在2022年底完全認列,隨著國內疫情消退,隔離政策調整,新安東京今年首季反而估列迴轉利益約5億元。
展望後市,法人認為裕隆受到中國大陸通路事業首季大幅衰退影響,今年本業獲利表現可能會較為失色,不過,首款純電車n7將在今年第4季開始交付,預期明年裕隆的品牌體系與台灣通路體系都能見到改善。
康舒年初宣布併購ABB集團旗下電源轉換事業部門,ABB為瑞士跨國企業,業務範圍涵蓋電力和自動化技術,為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之一,有望增強康舒營運體質,並且持續向商用市場轉型,預期目標6月底完成交割,7月開始併入標的公司財務報表。
法人表示,康舒併購ABB的進度符合預期,完成合併後營運將有所轉機,加上新事業如車用電子、綠電事業,皆陸續有正面消息,獲利能力將明顯提高,今年仍然正向看待其成長性。
權證發行商建議,看好裕隆、康舒後市的投資人,可挑價內外15%以內、距到期天數三個月以上的中長天期權證進行布局。
【臺灣新聞】鴻海集團旗下鴻華先進搖身一變,正式向證交所申請創新板上市!這家擁有多年整車開發經驗的新創公司,以電動車整車正向設計及相關技術開發為主攻方向,成為今年第二家申請創新板的創新企業。
自2020年成立以来,鴻華先進積極延續鴻海集團與裕隆集團在資通訊及汽車產業的深厚經驗,專注於電動車技術研發、整車及零組件製造管理,並提供銷售服務。公司主要產品涵蓋電動車平台、成車及零件等,是提供一站式服務的新創平台。
技術上,鴻華先進擁有純電模組化平台、融合域EEA架構、軟體定義車輛及安全聯網等競爭優勢。在商務模式上,它採取「開放模式」、「共用開發」,打破傳統車廠的「封閉模式」,提供「模組化共用」及「彈性化客製」服務,降低開發代價,提升產品性能。
鴻華先進已推出多款原型車設計,其中首款產品電動巴士Model T已量產並在國內市場銷售,首款乘用車Model C量產版車已完成設計並展開實車測試,預計2023年第四季量產交付。國外市場方面,鴻華先進正朝主流電動巴士、乘用車方向發展。
證交所表示,今年預計有數位雲端、生技醫療、電動車、綠能環保等相關產業公司申請創新板,期待豐富臺股投資組合,帶動新經濟產業發展,強化證券市場韌性,培育未來的護國群山,讓台灣成為全球經濟關鍵力量。
鴻海集團旗下的新創公司鴻華先進科技,近日向臺灣證券交易所送件申請臺灣創新板上市,成為今年第二家提出申請的創新企業。這家專注於電動車技術研發與整車製造的新創公司,自2020年成立以來,積極發展,並在市場上展現出強大的競爭力。鴻華先進不僅擁有電動車整車設計研發能力,還提供「開放模式」與「共用開發」的商業模式,打破傳統車廠的「封閉模式」,為客戶提供模組化共用及彈性化客製服務。該公司已發表多款原型車設計,並計劃在2023年第4季量產交付首款乘用車Model C。臺灣創新板自2021年開板以來,不斷優化法規,為新創公司提供更友善的上市環境,並積極提升市場參與者認同度,市場前景看漲。
台灣汽車製造業龍頭裕隆公司昨日(31日)舉行股東會,董事長嚴陳莉蓮在會中提到,去年由於轉投資新安東京防疫險影響,導致公司出現虧損,不過本業還是維持獲利狀態。今年公司預計營運將回歸正常,並將加大對新能源相關事業的投入。嚴陳莉蓮透露,裕隆將陸續推出NIS SAN X-Trail和LUXGEN n7電動車,並持續深化儲能櫃製造技術及建構儲能系統。
在商業地產方面,嚴陳莉蓮表示,新店裕隆城商場預計第三季開幕,這個商場將結合商業、科技、生活、人文等元素,提供多樣化的休閒娛樂、美食購物、文創藝文,以及集團汽車價值鏈的服務,實現裕隆汽車「人、車、生活」的經營理念。
儘管去年公司出現虧損,但股東會仍然通過了去年配發1元現金股息的決議。總經理姚振祥會後表示,公司將持續朝向新能源車輛轉型,同時在製造管理方面推進數位化和AI技術,並發展儲能事業。姚振祥強調,NISSAN X-Trail預計8月上線,而備受矚目的LUXGEN n7電動車則將力拚年底前小量產,首批車輛將先供應集團內部試駕,確保產品穩定後再交給車主。
對於市場關注的n7上市及量產規劃,姚振祥表示,交車時間並非裕隆能單方面決定,主要取決於合作夥伴。目前,裕隆正與鴻華先進密切合作,雖然無法提前量產,但將盡力在年底前達成上線目標。
針對大陸電動車市場的發展,姚振祥認為,雖然對岸市場發展迅速,但台灣擁有完整的產業發展經驗,仍能夠努力做到最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在國內車市方面,姚振祥預測,進口車去年因供應鏈問題而銷售反彈,但長期來看,國產車市場將恢復正常。
台灣裕隆汽車(2201)在剛剛結束的股東會中,傳來一系列重大發展訊息。董事長嚴陳莉蓮在會議上宣佈,從今年開始,裕隆將迎來一個「穩獲利、正成長、固根基」的新時代。特別的是,裕隆的關鍵投資事業——鴻華先進,已經向創新板提交申請,同時也預告著裕隆在新能源和電動車領域的大時代即將啟航。 鴻華先進作為電動車平台、成車及零件的營運主力,其大股東包括知名的鴻海集團和裕隆汽車等上市企業。裕隆汽車總經理姚振祥在會議上強調,未來裕隆將不斷朝向新能源車輛的轉型,同時在製造和管理方面將朝數位化和AI技術發展,並且將致力于储能技術的發展。 對於去年受疫情和晶片供應短缺影響的業績,嚴陳莉蓮解釋說,儘管公司面臨這些挑戰,但仍保持了穩健的本業獲利能力。而由於轉投資公司新安東京的防疫險保單理賠,導致公司出現虧損,這是一個偶然的事件,相關的理賠損失已在去年進行完畢的提列。
證交所今年預計有數位雲端、生技醫療、電動車、綠能環保等相關產業公司申請臺灣創新板,期盼豐富台股投資組合,進而帶動新經濟產業的正向循環,強化證券市場韌性,培育未來的護國群山,讓台灣成為全球經濟的關鍵力量。
鴻華先進自2020年成立以來,延續鴻海集團與裕隆集團過去數十年來在資通訊產業及汽車產業的經驗與優勢,從事電動車技術研發、整車及零組件製造管理及銷售服務,主要產品涵蓋電動車的平台、成車及零件等,為一家提供從關鍵模組到整車系統集成服務的新創平台,透過一站式服務,提供客戶快速且符合經濟效益方式,實現移動應用概念。
除技術層面具有純電模組化平台、融合域EEA架構、軟體定義車輛及安全聯網上的競爭優勢,鴻華先進在商務模式,是具備電動車整車設計研發能力的廠商中,少數以「開放模式」、「共用開發」為立足點,打破傳統車廠「封閉模式」、「各自發展」的生態鏈,提供客戶「模組化共用」及「彈性化客製」服務模式,同時憑藉優異研發能力及優勢,提供產品在降低開發代價及產品性能提升上的競爭力。
就產品來看,鴻華先進科技已發表Model B、Model C、Model E、Model T等原型車設計,其中,首款產品電動巴士Model T量產車已於國內市場銷售,首款乘用車Model C量產版車已設計完成,正展開實車測試驗證,預計2023年第4季量產交付;國外市場則朝主流電動巴士、乘用車布局。
臺灣創新板自2021年7月開板以來,證交所透過多元管道擴大交流,並積極參與新創生態圈活動及傾聽各界聲音,陸續鬆綁市值與營收上市標準、縮短轉板時間等等規定,調適法規排除障礙,為新創公司走向資本市場鋪設更友善的最後一哩路。
同時,積極提升市場參與者認同度,繼4月份合格投資人戶數突破歷史新高19.5萬戶後,在「創新板合格投資人推廣獎勵活動」加持,以及更多優質生力軍加入創新板行列帶動下,單周活動登錄戶數逼近1,600戶,全市場合格投資人戶數即將突破20萬戶。
這是繼「汽車改裝車燈界APPLE」巨鎧精密(2254)之後,今年第 二家提出申請的創新企業。
鴻華先進自2020年成立以來,延續鴻海集團與裕隆集團過去數十年 來在資通訊產業及汽車產業的經驗與優勢,從事電動車技術研發、整 車及零組件製造管理及銷售服務,主要產品涵蓋電動車的平台、成車 及零件等。
鴻華先進為一家提供從關鍵模組到整車系統集成服務的新創平台, 透過一站式服務,提供客戶快速且符合經濟效益方式,實現其移動應 用的概念。技術層面上,鴻華先進具有純電模組化平台、融合域EEA 架構、軟體定義車輛及安全聯網上的競爭優勢。
在商務模式方面,鴻華先進在具備電動車整車設計研發能力的廠商 中,是少數以「開放模式」、「共用開發」為立足點,打破傳統車廠 「封閉模式」、「各自發展」的生態鏈,提供客戶「模組化共用」及 「彈性化客製」服務模式,同時,憑藉優異研發能力及優勢,提供產 品在降低開發代價及產品性能提升上的競爭力。
鴻華先進已發表Model B、Model C、Model E、Model T等原型車設 計,其中,首款產品電動巴士Model T量產車,已於國內市場銷售, 首款乘用車Model C量產版車已設計完成,正展開實車測試驗證,預 計2023年第四季量產交付;國外市場則朝主流電動巴士、乘用車布局 。
證交所表示,今年預計有數位雲端、生技醫療、電動車、綠能環保 等相關產業公司申請創新板,期盼豐富臺股投資組合,進而帶動新經 濟產業的正向循環,強化證券市場韌性,培育未來的護國群山,讓台 灣成為全球經濟的關鍵力量。
此外,新店裕隆城開發方面,嚴陳莉蓮指出,裕隆城商場預計第三 季開幕,將結合商業、科技、生活、人文等元素,提供休閒娛樂、美 食購物、文創藝文,以及集團汽車價值鏈的服務能量,實現裕隆汽車 「人、車、生活」的經營理念。
雖然去年虧損,不過裕隆股東會仍通過去年配發1元現金股息。對 於今年布局,總經理姚振祥會後說明,公司持續朝新能源車轉型,製 造管理方面則持續朝數位化、AI發展,同時致力發展儲能事業。姚振 祥說,NISSAN X-Trail預計8月上線,至於備受市場矚目的LUXGEN n 7電動車,將力拚年底前上線小量產,首批將先提供集團內部試駕, 力求產品穩定才會交到車主手中,「求穩不求快。」
市場關注n7上市乃至量產規劃時程是否可能延宕,姚振祥強調,「 何時交車並非裕隆說了算,主要看合作夥伴,」就製造廠的角色,目 前就是配合鴻華先進的腳步,目前進度都在掌握之中,雖不可能提前 量產,但將力拚年底前上線。
對於大陸電動車市場百花爭鳴,發展腳步更快,姚振祥分析,對岸 是集全國力量去扶植電動車產業,不可否認台灣市場較小沒辦法如此 ,但我們擁有完整且深厚的產業發展經驗,還是可以努力做到最好, 讓顧客滿意。國內車市部分,姚振祥分析,進口車在去年因供應鏈不 及交車,今年出現較大反彈,因此銷售占比提高,但長期來看,國產 車市場還是會恢復過去正常水位。
鴻華先進主要以電動車平台、成車及零件等為營運主力,大股東包括鴻海、裕隆等知名上市企業。裕隆總經理姚振祥指出,未來,裕隆將持續朝新能源車轉型,製造管理朝數位化、AI發展,同時也會致力發展儲能事業。
嚴陳莉蓮說,裕隆去年雖受到疫情及晶片供應短缺的影響,仍維持穩健的本業獲利能力,而受到轉投資公司新安東京的防疫險保單理賠影響轉虧,則是一次性事件,理賠損失已在去年提列完畢。
裕隆集團近期表現亮眼,旗下車輛訂單衝高,擴產備戰新車款。根據最新消息,裕隆集團將因應鴻華先進即將掛牌及納智捷LUXGEN n7電動車量產,整體產能規畫將達5.5萬輛。昨日,裕隆、裕日車、中華車三家公司分別舉行法說會,透露今年車輛訂單表現強勁,並為新車款備妥產能。其中,裕隆有納智捷電動車訂單加持,中華車則是MG品牌熱賣,預計今年新車銷售將迎來大好年。中華車第1季EPS創近十年單季新高,MG新品牌貢獻顯著。此外,裕隆集團今年將發行可轉債及辦理現金增資,未來二到三年內股本膨脹率在15%內。裕隆集團也公告出售位於杭州市的土地,交易總金額達新台幣2.38億元。
裕隆集團旗下三家公司裕隆、裕日車、中華車昨日分別舉行法說會。法人關心納智捷LUXGEN n7電動車上市進度,裕隆表示,皆按鴻華先進班表推進,預售接單2.5萬輛年底前量產,產能都準備好了。
裕隆昨日舉行集團線上法說會,裕隆、裕日車與中華車均表示,今年車輛訂單表現都相當強勁,裕隆集團並為新車款備妥產能,同時也因新訂單挹注,在產能利用率拉高之下,獲利能力也可望大躍進。
裕隆集團今年新車銷售量可望「比去年好」,其中,裕隆有納智捷電動車訂單加持,中華車則是MG品牌熱賣,裕隆集團新車銷售今年將迎來大好年。
中華車方面,第1季EPS 2.71元創近十年單季新高,其中MG新品牌奏功,貢獻不小,原本全年目標1.05萬輛,上修至1.2萬輛。同時中華車對應MG的需求調整產能,已規劃多階段擴產。
中華車對應MG的需求,調整產能較原定計畫更快,在5月已達1,000輛,且中華車持續拉高單月產能,將從1,000輛再增至1,500輛。在新產能挹注下,原本訂車到交車大約要四個月以上,未來有望縮短到二至三個月。
中華車指出,MG今年第1季約挹注中華車16億元營收,提高中華車稼動率約20%。今年第3季末還要再導入一台全新車款,依中華車的策略,今、明年都將導入一款全新車款加入生產線,至於選擇MG的什麼車款,中華車說緊密評估中,會選「最適合台灣的車款」。
至於轉投資的產險公司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去年大虧認列完畢,今年首季已賺錢,而今年有5億元的迴轉利益,各家公司按持股比率認列,裕隆在第1季已認列完畢。
此外,裕隆今年將發行五年期7萬張可轉債(CB),也將辦理現金增資,未來二到三年內股本膨脹率在15%內。
裕隆昨日代子公司杭州聯潤交通器材公司公告出售位於杭州市大江東產業集聚區臨隆路57.88畝土地,以每畝人民幣185萬元的單價出售,交易總金額為人民幣1億708萬元,處分利益估約人民幣5,469萬元(約新台幣2.38億元)。
台南大會展中心今(24)日盛大開幕,一年一度的「2023臺南國際綠色產業展」即將登場,這是南台灣最重要的綠色產業盛事,實體與線上展覽同時進行,提供參觀者最新、最全面的綠色產業資訊。今年展覽聚焦於智慧儲能、綠能發電、電動車等關鍵領域,規模比去年成長27%,展覽品質與規模都再創高峰。 這是該展的第二届,今年特別強調「深耕綠色產業、邁向低碳永續未來」的題材,與多家單位合作,包括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工研院等,舉辦了六場系列研討會,邀請產業界大師分享最新技術與資訊,吸引了眾多業界人士及民眾參與。 其中,電動車專區是本次展覽的一大亮點,有7大品牌、15款電動車型展出,包括Benz、BMW、Kia、Nissan等知名品牌,而台灣本土品牌「鴻華先進」也帶來了旗下研發的電動車,讓民眾能夠近距離欣賞到鴻海電動巴士MODEL T及即將量產的MODEL C。 鴻海集團旗下的「鴻華先進科技」不僅是本次展覽的焦點,也是台灣綠色產業的重要推手。這次展出的電動車,顯示了台灣在電動車領域的進步與創新,對於推動台灣綠色產業發展具有極大意義。 此外,該展會由經濟部國貿局輔導,工商時報主辦,臺南市經濟發展局合辦,展覽地點大臺南會展中心位於台南高鐵特定區「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旁,這個科學城是台灣推動綠色產業的核心基地,展覽的舉辦對於推動台南乃至全台灣的綠色產業發展將起到積極作用。 展覽採換證入場,展期至5月26日,對於對綠色產業有興趣的民眾,不妨把握這個機會,前往大臺南會展中心一探究竟。更多相關資訊,可以上網站(cec.ctee.com.tw/green/)或工商時報臉書(www.facebook.com/cecn.ctee/)查詢。
該展為第二屆,今年聚焦智慧儲能、綠能發電、電動車、ESG、循 環經濟、節能環保、淨零碳排、綠建材等領域,共計有5個國家、80 家廠商展出216格攤位,較上屆(70家廠商170格攤位)規模成長27% 。
另外,該展同步開辦一個月線上展;線上展家數超越實體展,共有 超過100家業者參展,國際規格、虛實整合,成為南部會展的指標之 一。
「2023臺南國際綠色產業展」展期並結合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工研 院、塑膠中心、TASS節能創能減碳聯盟、台灣碳權交易推廣協會、5 0淨零解方聯盟等單位,以「深耕綠色產業、邁向低碳永續未來」為 主題,舉辦六場系列研討會,邀集產業界重量級講師,提供最新綠色 產業相關技術與資訊,預約人數場場爆滿,顯示產業及民眾,對綠色 產業資訊的殷切需求與關注。
電動車專區是該展的特色之一,共計有7大品牌15款電動車型同台 展出,包括:Benz、BMW、Foxtron(鴻華先進)、Kia、Nissan、Pe ugeot、Toyota;其中,鴻海旗下「鴻華先進科技」研發的電動車也 在現場展出,南部民眾可以近距離一睹鴻海電動巴士MODEL T及即將 量產的第一輛國產電動休旅車MODEL C的風采,絕對是展會的亮點之 一。
「2023臺南國際綠色產業展」由經濟部國貿局輔導,工商時報主辦 ,臺南市經濟發展局合辦。舉辦地點大臺南會展中心位於台南高鐵特 定區「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旁;沙崙科學城是台灣推動綠色產業的 核心基地,臺南市政府致力發展綠能產業,已在鄰近規劃建置53公頃 綠能產業園區,作為沙崙科學城創新技術之實證生產基地,以打造完 整上中下游的綠色經濟產業鏈,產業群聚效益已然成形。
因此,該展受到產官學研單位的支持參展,包括有經濟部能源局、 台南市政府、南科管理局、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台灣電力公司、工 業技術研究院、塑膠中心、崑山科大綠能研究所等。指標廠商包含: 鴻海集團、汎德汽車、士林電機、大亞集團、福壽實業等上市公司及 進金生能源服務、台灣友巨新能源、台灣碳交易、四季洋圃能源、全 面性系統整合科技、承德科技、長利科技等指標業者。
該展採換證入場,展期至5月26日,欲了該展相關資訊,可至官網 (cec.ctee.com.tw/green/)及工商時報覽臉書(www.facebook.co m/cecn.ctee/)查詢,洽詢電話:(06)270-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