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大投信(公)公司新聞
台灣元大金控不僅在金融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同時也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透過旗下子公司元大投信等,不斷擴大對弱勢族群的關懷。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為導向,元大金控將服務社會的精神融入日常營運,近期就對嘉義縣慈善團體聯合協會等八個社福團體進行了微型保險的捐贈,讓超過六千名經濟弱勢族群獲得基本意外保障。 元大金控積極推動普惠金融理念,過去一年多來,對中華傳愛社區服務協會、台東縣海山扶兒家園等多個社福團體提供了簡便免體檢的微型保險,遍及全台灣的服務範圍,讓更多需要關懷的弱勢兒少獲得基本保險保障。 嘉義縣長翁章梁對元大金控的善行表示感謝,並強調微型保險對弱勢家庭的重要性,因為他們往往無法購買商業保險,一旦遭遇意外,家庭經濟將面臨巨大風險。元大金控不僅提供社會救助,還讓弱勢民眾有了一層保障。 未來,元大金控將持續發展符合社會效益的普惠金融商品與服務,包括小额保險、公益信託及無障礙金融服務等,確保弱勢族群也能享有平等使用金融服務的權益,實踐其對社會責任及永續經營的承諾。
落實普惠金融理念,元大金控擴大金融服務觸及性,從去年至今年4月止,提供中華傳愛社區服務協會、台東縣海山扶兒家園、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屏東縣獅子鄉原住民族家庭服務中心、南投縣私立陳綢兒少家園、社團法人嘉義縣慈善團體聯合協會、衛生福利部北區兒童之家及環宇國際文教基金會共八個社福團體,遍及全台的服務對象,捐贈投保簡便且免體檢的微型保險,用實際行動增進更多需要關懷的對象及弱勢兒少獲得基本保險保障。
元大金控暨旗下子公司對於微型保單推動的用心,嘉義縣長翁章梁也特別致贈感謝狀並表示,弱勢家庭收入及存款有限,往往無多餘資金可購買商業保險,遭逢突來意外時,家庭將面臨經濟危機,希望讓弱勢民眾在社會救助外,多一層微型保險保障。
元大金控將持續創造符合社會效益的普惠金融商品與服務,提供如小額保險、公益信託及無障礙金融服務等,使弱勢族群也同樣享有平等使用金融服務的權益,履行元大金控對社會責任及永續經營目標的實踐。
元大投信研究團隊表示,近來美國就業數據不佳使美國聯準會暫無調整寬鬆政策計畫,可望限縮美國公債殖利率短線上漲空間,實質利率走軟將有利於黃金表現。
細究4月通膨數據,主要是能源及交通受去年4月負油價之低基期因素影響而飆高,其餘細項與上月相比並無過度成長,仍符合聯準會所言高通膨只是短期現象。
從美債平衡通膨率(TIPS)10年期達2.51%、5年期更高達2.65%來看,顯示市場仍強烈預期未來通膨走高,且美國政府宣布完成施打疫苗者可不戴口罩出門,亦有助於終端需求成長,在美國經濟復甦加速的情況下,可能再度推升美債殖利率,美元指數亦可獲得強力支撐,中長線來看黃金依舊存在反轉風險,單邊投資應嚴設停利、停損點。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再通膨交易熱度加溫,同時聯準會官員維持鴿派言論,通膨壓力疊加寬鬆立場,營造有利黃金表現環境,技術面上,黃金來到1,880美元價位的三角收斂關鍵,建議積極者買黑不買紅,避免過度追高,而金礦產業持續受惠高檔震盪的金價環境,現金流的挹注偶有利礦商提高配息,加上產業併購活動逐漸回溫,可留意評價面具吸引力的中小型金礦股。
聯準會「金融穩定報告」揭示金融市場存在資產泡沫風險,由於黃金與股債等主流資產的低相關特性,且黃金具有避險性質,在資產組合中配置黃金可提升淨資產價值穩定度,有助於跳脫資產泡沫的恐慌,適合追求整體資產穩定性的投資人。
黃金金融商品多,相比於買賣黃金現貨,透過黃金期貨ETF交易黃金手續費較低,適合有短線交易黃金需求、進出較頻繁的投資人。
一般情境下建議投資人於整體投資組合中,配置5∼10%黃金資產;投資組合中美元資產較多的投資人,可增持黃金資產來增強避險效果,建議可視美元資產多寡調整黃金資產比重,但原則上不宜超過整體資產20%。
根據CMoney統計,即便台股修正整理,加權指數今年來漲幅仍有12.9%,在國際股市中名列前茅。淨值漲逾百元的12檔台股基金中,以統一投信的四檔最多,復華及群益投信則各有二檔,瀚亞、元大、保德信及富邦投信各一檔入列。
瀚亞高科技基金經理人姚宗宏表示,最近幾個月科技股表現相對較弱,除了受到疫情升溫影響外,也跟科技族群去年以來表現最佳、本益比衝高有關,因此部分資金有獲利了結壓力,或者轉去評價面較低的族群。
群益馬拉松基金經理人王耀龍表示,短期本土疫情仍是市場關注焦點,不過在全國已延長三級警戒,在政策管制落實下可望遏止疫情發展,未來幾周疫情若能受到控制,台灣因出口動能及現金殖利率對指數仍有支撐,全球主流科技趨勢明確有利於台廠供應鏈表現。
統一投信表示,看好全球資料中心升級與建置帶來網通設備需求,全球宅經濟風潮帶動NB、平板需求暢旺,車用電子需求強勁。歐美因疫情導致貨櫃航運供需失衡,有利廠商營運。景氣復甦帶動原物料需求,受惠於漲價題材個股可留意。
姚宗宏認為,就企業獲利來看,預計未來兩年科技產業成長性仍高,在5G、雲端、高速運算,以及遠端工作需求持續增加帶動下,看好長期科技族群獲利跟營運表現。尤其是因為這波修正後,評價面回到合理水準的族群,目前正是布局的時機。
全國因為疫情升溫開始提高警戒,市場信心難免受到影響,然而台股基本面並沒有出現明顯改變,成交量與籌碼也開始回歸正常水準,可利用分批單筆低接、定期定額、定期不定額持續參與台股成長動能。
【專欄】油價波動不斷,專家看多下半年展望!元大投信領先解析
近期油價有點「上上下下」的,但專家們卻對後市看多。雖然近期油價有所回落,但法人普遍認為油價持續下跌的機會不高。為什麼呢?因為有兩個重要的原因在這裡。
首先,夏天快到了,用油旺季就要來了。這個時候,大家開著冷氣、開著車出去玩,對原油的需求自然會增加,這對油價來說是個好訊號。
第二個原因,全球各地的人們都開始大量施打疫苗,這對原油需求來說也是一個好兆頭。因為疫苗的普及,人們可以更安心地出門,這對原油的需求也是一個推動力。
根據元大投信的統計,西德州輕原油近月期貨結算價,截至5月20日下跌了2.97%,每桶價格是61.94美元。雖然近期油價受到多空消息的影響,但整體還是呈現波動格局。
不過,元大S&P石油ETF研究團隊表示,雖然大陸的經濟數據不那麼理想,印度疫情也還很嚴重,但歐美地區的需求卻在回升。特別是美國許多州開始解封,市場對後續原油需求持樂觀態度。另外,OPEC和IEA的月報也對下半年的需求前景表示看好。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則預期,OPEC的月報看好今年度的原油需求將逐季回升,維持每日9,646萬桶的原油需求預估,這對油價來說是個強有力的支撐。
安聯投信則提醒我們,要關注美國5月Markit製造業和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的表現。而安聯全球油礦金趨勢基金經理人林孟洼則表示,油礦金產業短期內會有些震盪,但中長期展望還是穩定的。
康和投顧的黃詣庭副總經理也提到,5月初以來,主要國家公布的通膨數據高於預期,這讓市場有些擔憂。除了擔心聯準會提前縮緊貨幣政策外,也擔心高價的原物料會壓抑原油需求。
至於原油市場,近期包括伊朗核協議可能出現新進展的消息,對短線油價可能會造成壓力,但隨著美國經濟的解封和夏季用油旺季的到來,油價進一步下跌的可能性不高。
根據元大投信統計,西德州輕原油近月期貨結算價,截至5月20日下跌2.97%,每桶61.94美元。近周油價受到多空消息夾雜,呈現大幅波動格局。
即使油價近期走跌,但期元大S&P石油ETF研究團隊表示,雖然大陸近期公布的經濟數據不如預期,全球第三大石油消費國印度仍舊處在疫情嚴峻的環境,對原油需求帶來負面衝擊,但歐美需求卻逐漸回升中,尤其美國許多州陸續重新開放,市場對後續原油需求樂觀看待,此外,OPEC與IEA月報近期皆看好下半年的需求前景。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也表示,OPEC5月份月報看好今年度原油需求呈現逐季回升態勢,維持前月報告今年度每日9,646萬桶原油需求預估,相較2020年需求增加每日近600萬桶,實質需求將為油價下檔支撐,預期短線油價高檔整理機率較高。
安聯投信表示,對油價後市走勢需要關注,近期可留意美國5月Markit製造業和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的表現。展望後市,安聯全球油礦金趨勢基金經理人林孟洼表示,油礦金產業短期震盪、中長期展望仍持持穩。其中,能源方面,全球原油供需平衡主要依賴OPEC加上產量控制,美國油商產量回復需要時間,但短線上或受通膨預期降溫影響。中長線來看疫苗大量施打仍可望持續推動全球原油需求展望,有助支撐油價。
康和投顧產品研究部副總經理黃詣庭說,5月初以來主要國家陸續公布顯著高於市場預期的通膨數據,引發市場擔憂,除評估聯準會提早縮緊貨幣政策的可能性外,也擔憂過高的原物料價格恐令廠商進貨卻步,壓抑原物料價格走勢。
至於原油市場,近期包含伊朗核協議可能出現新進展,該國出口量可望提高等消息面因素對於短線油價表現不利,但隨著美國經濟持續解封且夏季用油旺季將至,油價出現進一步重挫的可能性偏低。
台股在近期面對國際通膨預期升溫及本土疫情升溫的雙重壓力下,市場波動不斷。不過,法人分析認為,台股基本面強健,不容易陷入空頭。雖然本土疫情不斷升溫,但台股仍具有逢低布局的價值。富達投信股票基金經理人白芳苹指出,台股基本面主要依賴歐美和大陸等主要市場對科技產品的終端需求,美國4月PMI庫存指數顯示未來半年至一年仍處於補庫存階段,有利台股獲利上修。白芳苹強調,台灣半導體產業具有相對優勢,台股本益比已修正至15倍較低水準,建議投資人可關注電子龍頭權值股及殖利率個股。元大台灣高股息優質龍頭基金研究團隊也指出,疫情未轉好前,台股可能持續震盪,但全球製造業PMI持續擴張,加上疫苗施打普及和政府刺激方案,經濟有望逐漸復甦。台灣傳產、電子產業龍頭股的財報與展望普遍正面,企業獲利處於成長階段,2021年台股企業獲利預期上修至20%以上。在聯準會低利率政策未變的背景下,台股有望受惠於基本面和資金動能,中長期維持區間向上格局。元大投信建議,投資者可透過專業團隊布局優質標的,參與配息,並優化資本利得,作為年終配息來源。
富達投信股票基金經理人白芳苹表示,台股基本面主依賴的是歐美和大陸等主要市場,尤其是他們對科技產品的終端需求。例如美國最新公布的4月PMI當中的庫存指數僅來到正常水位,隱含未來半年至一年仍處補庫存階段,這將支撐台股獲利維持上修循環。
台灣的半導體產業相對於其他地區有其優勢,台股的確有其基本面支撐,白芳苹說,中美科技對抗的局勢並未出現轉折,以目前台股本益比來看已修正至15倍較低水準,建議投資人對前景較佳產業或經營績效較佳之個股可以站在買方,如電子龍頭權值股及殖利率個股為主。
元大台灣高股息優質龍頭基金研究團隊表示,疫情未轉好前,台股恐怕仍會持續震盪。但是,外在環境來看,全球主要經濟體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仍持續擴張,整體製造業成長動能延續,搭配先進國家疫苗施打普及提高以及政府刺激方案,帶動經濟重回正軌後的景氣復甦行情。
台灣傳產、電子產業龍頭股的財報與展望多數正面,企業獲利處於成長階段,2021年台股企業獲利上修至成長20%以上,在聯準會(Fed)低利率政策未變下,台股將可望受惠突出的基本面、資金動能,中長期維持區間向上格局。
元大投信表示,台股修正反而拉高股票殖利率,正可以擇優布局,或透過像元大台灣高股息優質龍頭基金,透過專業團隊布局台股相對經營穩健及具備現金股息殖利率穩定度較佳的優質標的,參與配息;另一部分則是特選產業龍頭、發掘績優成長標的,優化資本利得,作為年終配息來源。
素有「美股风向球」之称的13F持仓最新报告出炉,第一季度的数据显示,主要大型投资机构普遍减码科技股,转而加码消费类股。在疫情后经济重启的背景下,低基期的零售、观光等族群短期投资价值凸显;而科技股在通胀恐慌解除、企业支出提升后,有望迎来另一波上涨空间,投资人不妨提前布局科技基金。 美国证监会规定,资产管理规模超过10亿美元的机构须在每季度结束后45天内披露持股明细,即“13F持仓报告”。这份报告汇集了多家知名机构法人的信息,如股神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女股神方舟投资,以及桥水、老虎、索罗斯等对冲基金,因此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根据最新公布的持仓数据,机构法人普遍减码科技股,加码消费股。其中,索罗斯大幅削减科技股,比重从13.6%降至4.3%;桥水基金增加循环、非循环消费股,比重各提高4个百分点;方舟投资也增持循环消费股约1个百分点;伯克希尔则增持金融股超过4个百分点。 尽管如此,科技股仍是法人持股的大宗。以伯克希尔为例,科技股持仓比重为41.8%,为第一大类;方舟投资甚至增持特斯拉、Teladoc、Square、Zoom等科技相关公司股票;就连索罗斯基金也大幅加码亚马逊、谷歌等科技巨头股票。 第一金全球大趋势基金经理人叶宛婷表示,油价、原材料等大宗商品价格齐步上涨,引发通胀担忧,导致今年以来股市震荡加剧。目前美国核心PCE虽有所上升,但要达到美联储启动加息的标准还有一段距离。 叶宛婷认为,在短期通胀压力凌驾经济解封利多的情况下,有利于相关消费股、原材料族群,尤其是低基期且受惠经济重启的零售、观光旅游等行业,投资人可短打操作。但如果未来通胀恐慌消除,市场回归基本面看待,科技股将有望迎来另一波行情。 元大投信也认为,从最新的美银调查来看,投资人已相对大幅降低科技股配置,转投传产股,但传产股目前估值已非绝对便宜。从获利成长、对抗通胀与美债收益率上升的角度来看,科技股相对更具成长性。 在配置上,叶宛婷认为,科技基金加码布局时机显现,积极型投资人可单笔加码,稳健型投资人则可采取定期定额方式分批进场,为下半年的旺季行情铺路。
美國證管會規定,資產管理規模超過1億美元的投資機構須於每季結束後45天內揭露持股明細,即「13F持倉報告」。由於內容來自多家知名機構法人,如股神巴菲特的波克夏、女股神的方舟投資,以及橋水、老虎、索羅斯等對沖基金,因而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據最新公布第1季持倉顯示,機構法人普遍減碼科技股,加碼消費股。其中,索羅斯大砍科技股,比重從13.6%減至4.3%;橋水基金增加循環、非循環消費股,比重各提高4個百分點;方舟投資也增持循環消費股約1個百分點;波克夏則增持金融股逾4個百分點。
儘管如此,科技股仍是法人持股大宗。以波克夏為例,科技股持倉比重41.8%,為第一大類別;方舟投資甚至增持特斯拉、Teladoc、Square、zoom等科技相關公司股票;就連索羅斯基金也大幅加碼亞馬遜、谷歌等科技巨頭股票。
第一金全球大趨勢基金經理人葉菀婷表示,油價、原物料等大宗商品價格齊步走揚,引發通膨疑慮,造成今年來股市震盪加劇。目前美國核心PCE雖有上揚,但要達到聯準會啟動升息的標準還有一段距離。
葉菀婷認為,在短期通膨壓力凌駕經濟解封利多下,有利相關消費股、原物料族群,特別是低基期並且受惠經濟重啟的零售、觀光旅遊等行業,投資人可短打操作。但是如果未來若通膨恐慌掃除,市場回歸基本面看待,科技股將有另一波行情可期。
元大投信也認為,從最新的美銀調查,投資人已相對大幅降低科技股配置,轉進傳產股,但傳產股目前評價已非絕對便宜,站在獲利成長方可戰通膨與美債殖利率上升角度來看,科技股還是相對較有成長性。
配置上,葉菀婷認為,科技基金加碼布局時機顯現,積極型投資人可單筆加碼,穩健型投資人採取定期定額方式分批進場,為下半年的旺季行情鋪路。
台股昨日(18日)在外資帶動下,無懼疫情陰霾,一舉飆漲792點,創下歷史最大漲點,讓市場為之一振。這波上漲也帶動了相關ETF的表現,其中元大台灣50(0050)、永豐台灣ESG、國泰台灣5G+等ETF漲幅亮眼,創下波段及掛牌新紀錄。特別是富邦臺灣加權正2、元大台灣50正2,兩者漲幅都超過11%,成為市場的冠亞軍。 隨著疫苗輸台傳出好消息,市場對短線行情持樂觀態度,止跌回升。元大投信建議,對於穩健投資人來說,原型ETF是值得關注的選擇,而積極型投資人則可以留意槓桿型ETF的機會。統計數據顯示,去年3月20日、24日行情重挫後,元大台灣50正2單日出現10%以上的漲幅,後來一個月、一季的漲幅分別達到35%、62%,顯示其強勁的回彈力道。 凱基投顧也進行了統計,發現歷次台股恐慌性殺盤後,大盤多在後一周現底部,一個月的平均報酬有9.5%,後三月及後五月的報酬率更達到11%、22%。17日台股重挫8.6%,外資買超334億元創六年之最,融資波段減幅大於台股跌勢,顯示跌深反彈的強烈訊號。 在台股昨日報復性上漲的帶動下,原先弱勢的台股ETF一舉變身為最強標的。包括進行除息的國泰永續高股息火速填息,元大台灣50、富邦台50等人氣ETF全線飆漲。其中,槓桿型的富邦臺灣加權正2、元大台灣50正2、國泰臺灣加權正2及群益臺灣加權正2,漲幅都在10~12%,稱霸台股。許多ETF也跟著大盤創紀錄,如國泰永續高股息、國泰台灣5G+、富邦臺灣中小、永豐台灣ESG等,單日漲幅都是掛牌新猷。 元大台灣50昨日漲5.8元,收於132.3元,為掛牌18年來最大漲「元」,元大高股息則漲1.26元,也刷新了紀錄。
【台股基金定期定額熱絡,元大投信領先市場】 台股基金市場近期表現亮眼,儘管基金定期定額金額小幅縮水,但投資人數卻逆勢增長,創下2012年6月以來新高。根據投信投顧公會最新資料,定期定額扣款人數達262,300人,顯示投資人對台股中長線行情仍抱持信心。 「存」台股基金趨勢持續進行,台股基金與跨國股票型基金成為國人定期定額投資的首選。雖然4月台股基金定期定額金額減少,但投資人數不減反增,顯示愈來愈多小資族選擇台股基金進行投資。 元大投信積極推廣日日扣機制,讓投資人可自由選擇每月扣款日期及頻率,有效分散投資風險。在台股指數高點時,更多投資人採取分散策略。 近期台股震盪加劇,但投信業者表示,申贖情況並未出現異常,反而在最近一周看到定期定額金額與筆數增加的情況。元大投信的台灣高股息優質龍頭基金、復華中小精選、野村優質、統一黑馬、統一奔騰等優質台股基金,均未因指數創高而流失定期定額投資人。
根據統計,台股基金與跨國股票型基金一直是國人定期定額最愛的兩大類型,無論金額或是人數都遠遠超越其他類別,兩者的扣款筆數、人數、金額互有消長呈現拉鋸。
2020年8月台股加權指數突破歷史新高12,682點之後,台股基金定期定額金額一直落後於跨國股票型基金,但這樣的情形在4月顯著轉變,兩者差距大幅縮減至511萬元,是2020年8月以來的最小差距,顯示「存」台股基金趨勢持續進行。
台股基金定期定額金額雖4月減1.8億元,但定期定額投資人數不減反增,顯示愈來愈多小資族選擇用定期定額台股基金進行投資理財。
此外,像元大投信鼓勵投資人採用日日扣機制,可每月任選扣款日期及頻率,不再限於每月固定日期定期定額,進一步有效分散投資金額與投資日期。在台股指數相對高點時,顯示更多人採納分散風險的策略。
若以去年8月台股創新高以來扣款人數增加較多的台股基金來看,元大台灣高股息優質龍頭基金、復華中小精選、野村優質、統一黑馬、統一奔騰名列前五名,可見優質台股基金不會因指數創高而流失定期定額投資人。
投信業者表示,5月以來台股震盪加劇,甚至出現單周狂瀉千點的重挫,但並未見申贖有異常的情況,甚至在最近一周可見定期定額金額與筆數增加的情況,可見在看好台股中長線行情下,投資人並未選擇出場觀望,反而逢低加碼意願提高,估計整體台股基金買氣可望維持不墜,定期定額人數不至於在震盪行情中流失。
台股昨在急跌後出現多頭反撲,伴隨疫苗輸台傳出好消息,市場樂觀短線行情止跌。
元大投信建議,穩健投資人可關注原型ETF,積極型留意槓桿型ETF的機會。統計去年3月20日、24日行情重挫後反彈,元大台灣50正2單日出現10%以上的漲幅,後一月漲幅達35%、25%,後一季更大漲逾64%、62%。
凱基投顧也統計,歷次台股因恐慌性殺盤,單日出現6%以上的前五大跌幅,大盤多在後一周現底部,拉長到一個月的平均報酬有9.5%,後三月及後五月的報酬率,更達到11%、22%。而台股17日重挫8.6%,外資買超334億元創六年之最,配合融資波段減幅大於台股跌勢,打出跌深反彈的有力訊號。
受台股昨日報復性上漲,原先弱勢的台股ETF一舉搖身為最強標的,包括進行除息的國泰永續高股息火速填息,元大台灣50、富邦台50等人氣ETF全線飆漲,槓桿型的富邦臺灣加權正2、元大台灣50正2、國泰臺灣加權正2及群益臺灣加權正2紛紛大漲10∼12%,稱霸台股。
許多ETF還跟著大盤創紀錄,如國泰永續高股息、國泰台灣5G+、富邦臺灣中小、永豐台灣ESG單日漲幅都是掛牌新猷,元大台灣50正2、國泰臺灣加權正2、群益臺灣加權正2、元大台灣ESG永續、元大台灣高息低波為歷來次高漲幅,富邦臺灣加權正2、第一金工業30、國泰股利精選30、FH富時高息低波等為第三。至於元大台灣50昨漲5.8元,收132.3元,為掛牌18年來最大漲「元」,元大高股息漲1.26元,也刷新紀錄。
近日又以營運績效亮麗、產品設計傑出及力行ESG實績,五度獲亞洲投資人雜誌台灣最佳資產管理公司獎項,以及再度獲財資雜誌亞洲最佳ETF管理公司及台灣最佳ETF管理公司獎。
在基礎產品線建立齊備後,元大投信近年專注以更細膩的產品滿足投資人需求。去年募集元大台灣高股息優質龍頭基金,獨特的創新配息設計,納入月配息、年終配及收益平準金機制,並規劃配息、不配息級別,讓投資人可以享受台灣優質龍頭企業的股利及營運成長果實,收益平準金設計可避免配息被稀釋,後續有多少投資人進場都不影響基金每單位配發收益,保障長期投資人權益。
元大投信建議投資人可先以不配息級別長期累積基金部位,屆臨退休再轉向配息級別,以基金配息作為現金流來源,1檔基金就可為退休理財做上不少準備。元大台灣高股息優質龍頭基金成功募集460億元的佳績,更帶動台股基金募集熱潮,以及配息級別與收益平準金機制普及化現象,今年並榮獲國際指標性的亞洲資產管理雜誌評選為「台灣年度最佳發行基金」,可謂叫好又叫座。
另外,以瞄準全球通訊產業頂尖企業的「元大未來關鍵科技」ETF(00876)募集150億元,同樣創下ETF募集新紀錄。在眾多以台股科技為主題的ETF和基金中,00876由於產業及布局地區相對多元,也重視研發能量,提供分散單一國家風險、享受產業波段輪漲及精選中長期成長力道強的產業龍頭等好處,為布局5G大商機的優選。
獲獎主因還包含元大投信全方位實踐ESG的成果,首先是ESG投資,2018年率先市場發行國內首檔ESG主題ETF-元大臺灣ESG永續ETF(00850),引爆國內ESG投資趨勢。其次,投研流程重視ESG,研究團隊藉由國際級資料庫嚴選符合ESG標的,達到落實永續投資的目標。最後在力行ESG方面,除辦公室執行減碳節能保護環境,也不忘社會責任,長年進行校園演講、暑期實習、偏鄉贊助,在公司治理方面重視營造無歧視、重平等的友善職場環境。(黃英傑)
元大投信近年來在投資界可是風光無兩,2021年更是獲得眾多海內外獎項的肯定。從《指標》台灣年度基金大獎到亞洲資產管理雜誌(AsiaAssetManagement,AAM)的台灣基金獎,今年已經拿下了約25個獎項。最近,元大投信再次榮獲亞洲投資人雜誌(AsianInvestor)台灣最佳資產管理公司獎項,以及財資雜誌(TheAsset)的亞洲最佳ETF管理公司&台灣最佳ETF管理公司獎,真的是一個接一個的喜訊啊! 不僅如此,元大投信在產品設計上也展現了創新精神。他們推出的元大台灣高股息優質龍頭基金,就設計了月配息、年終配及收益平準金機制,讓投資人可以享受台灣優質龍頭企業的股利和營運成長果實。這個基金的募集金額高達460億元,成功帶動了台股基金募集熱潮,並榮獲亞洲資產管理雜誌評選為「台灣年度最佳發行基金」。 此外,元大投信還推出了「元大未來關鍵科技」ETF(00876),募集金額達150億元,創下了ETF募集新紀錄。這個ETF以全球通訊產業頂尖企業為目標,提供分散單一國家風險、享受產業波段輪漲及精選中長期成長力道強的產業龍頭等好處,是布局5G大商機的優選。 元大投信在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領域的表現也相當出色。他們在2018年率先市場發行了國內首檔ESG主題ETF:元大臺灣ESG永續ETF(00850),並在投研流程中重視ESG,透過國際級資料庫嚴選符合ESG標的,落實永續投資。同時,元大投信也在公司治理方面不遺餘力,辦公室執行減碳節能保護環境,並長期進行校園演講、暑期實習、偏鄉贊助,重視營造無歧視、重平等之友善職場環境。
台股近期陷入「黑色星期一」,17日指數大跌473點,半年線大關不保,但卻引發了許多價值投資人的興趣,他們趁著股價下跌的機會進場布局。在這波大跌期間,不難發現買盤湧入指數兩倍槓桿正向ETF及高息題材的ETF,顯示了「危機入市」的企圖心相當強烈。 隨著新冠疫情的升溫,市場恐慌情緒再次蔓延,但連日來的跌多漲少,卻讓中長期看多勢力開始進駐ETF市場進行布局。對比17日大盤成交量縮至4,833億元,ETF交易占比已達近5%的水準。 事實上,在5月12日盤中爆出逾1,400點殺盤力道,指數首次回測半年線支撐時,就有低接買盤鎖定台股兩倍槓桿正向ETF、高股息ETF進行布局,成交量能創波段新高。在17日確認跌破半年線後,又帶動一波投資人加碼敲進,包括元大、國泰、富邦投信發行的台股正2ETF,以及元大高股息與除息在即的國泰永續高股息等ETF交投同步放大。 法人分析,從國際股市表現來看,美股主要指數在通膨數據公布後,已展開連日反彈,S&P500距離波段起跌點僅剩1.4%。而台股此次修正與去年3月有本質上的不同,台灣製造業主要出口市場的疫情已大幅控制,企業獲利基本面未受影響,有機會在疫情穩定後收復跌幅。 投信業者指出,考慮到目前疫情衝擊屬於快速反應,非基本面因素造成,建議在台股修正時,採取兩策略投資ETF。積極布局反彈的投資人,可逢低加碼台股兩倍槓桿正向ETF,如元大台灣50正2、國泰台灣加權正2、富邦台灣加權正2等,此次平均自高檔修正幅度近3成。其中,元大台灣50正2、國泰台灣加權正2皆已接連跌破百元大關,為開紅盤以來低點,吸引投資人布局。 對於相對保守的投資人,則可以考慮持有具高股息兩檔高股息概念ETF。根據過去經驗,當去年3月台股大跌時,已有不少投資人逢低增持高股息ETF,搭配今年配息金額創高,當指數大舉拉回,更可見到循同一模式進行操作的買盤。
在基礎產品線建立齊備後,元大投信近年專注以更細膩的產品滿足投資人需求。去年募集元大台灣高股息優質龍頭基金獨特的創新配息設計,納入月配息、年終配及收益平準金機制,並規劃配息、不配息級別,讓投資人可以享受台灣優質龍頭企業的股利及營運成長果實,收益平準金設計可避免配息被稀釋,後續有多少投資人進場都不影響基金每單位配發收益,保障長期投資人權益。
元大投信建議投資人可先以不配息級別長期累積基金部位,屆臨退休再轉向配息級別,以基金配息作為現金流來源,一檔基金就可為退休理財做上不少準備。元大台灣高股息優質龍頭基金成功募集460億元的佳績,更帶動台股基金募集熱潮及配息級別&收益平準金機制普及化現象;該基金並於今年榮獲國際指標性的亞洲資產管理雜誌評選為「台灣年度最佳發行基金」,可謂叫好又叫座。
另外,以瞄準全球通訊產業頂尖企業的「元大未來關鍵科技」ETF(00876),募集150億元,同樣創下ETF募集新紀錄。在眾多以台股科技為主題的ETF、基金中,00876由於產業及布局地區相對多元,也重視研發能量,提供分散單一國家風險、享受產業波段輪漲及精選中長期成長力道強的產業龍頭等好處,為布局5G大商機的優選。
獲獎主因還包含元大投信全方位實踐ESG的成果。首先是ESG投資,2018年率先市場發行國內首檔ESG主題ETF:元大臺灣ESG永續ETF(00850),引爆國內ESG投資趨勢。
其次,在投研流程中亦重視ESG,研究團隊藉由國際級資料庫嚴選符合ESG標的,達到落實永續投資的目標。
最後在力行ESG方面,除了辦公室執行減碳節能保護環境,也不忘社會責任,長年進行校園演講、暑期實習、偏鄉贊助,在公司治理方面重視營造無歧視、重平等之友善職場環境。
新冠疫情升溫,帶動市場恐慌情緒再起,不過,連日跌多漲少的情況下,也醞釀中長期看多勢力率先進駐ETF市場布局,對比大盤17日成交量縮至4,833億元,ETF交易占比來到近5%水準。
事實上,在5月12日盤中爆出逾1,400點殺盤力道,指數首次回測半年線支撐時,開始有低接買盤鎖定台股兩倍槓桿正向ETF、高股息ETF布局,成交量能創波段新高,在17日確認摜破半年線後,又帶動一波投資人加碼敲進,包括元大、國泰、富邦投信發行的台股正2ETF,以及元大高股息與除息在即的國泰永續高股息等ETF交投同步放大。
法人認為,從國際股市表現來看,美股主要指數在通膨數據公布後,已展開連日反彈,S&P500距離波段起跌點僅剩1.4%。而台股此次修正與去年3月有本質上的不同,台灣製造業主要出口市場的疫情已大幅控制,企業獲利基本面未受影響,有機會在疫情穩定後收復跌幅。
投信業者指出,考量目前疫情衝擊屬於快速反應,非基本面因素造成,建議可在台股修正時,採取兩策略投資ETF,積極布局反彈的投資人,可逢低加碼台股兩倍槓桿正向ETF。
例如元大台灣50正2、國泰台灣加權正2、富邦台灣加權正2等,此次平均自高檔修正幅度近3成。其中,元大台灣50正2、國泰台灣加權正2皆已接連跌破百元大關,為開紅盤以來低點,吸引投資人布局。
而屬於相對保守的投資人,則可以考慮持有具高股息兩檔高股息概念ETF,根據過去經驗,當去年3月台股大跌,已有不少投資人逢低增持高股息ETF,搭配今年配息金額創高,當指數大舉拉回,更可見到循同一模式進行操作的買盤。
另外,市場引頸期盼航運股市值大增成功「入摩」,指標股陽明順利納入摩台成分股。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預測,MSCI明晟最新調整將帶動陸股獲全球被動式基金加碼43.5億美元,台灣、南韓分別流出15.29億及10.15億美元,換算台股可能有高達新台幣427億元的資金流出。但被動式基金為一次性調整,並不影響台股長線走勢。
MSCI明晟每年5、11月公布半年度權重調整,幅度較2、8月的季度調整大;因陸股權重再度調升,台股此次遭三大指數全面減碼。相關調整於5月27日盤後生效。
台股在MSCI全球新興市場指數權重自14.21%下調0.26個百分點至13.95%,MSCI亞洲除日本指數從16.02%下調0.3個百分點至15.72%,MSCI全球市場指數從1.82%下調0.01個百分點至1.81%。MSCI新興市場指數連九季調降台股。
元大投信指出,MSCI全球新興市場指數中,調升最多是中國大陸,權重增加0.71個百分點,導致台韓股市下調,又以本波漲勢強勁的台股減碼最多。不過台股調整後,擠下南韓,重回第二大權重國家;國際資金對台股關注預期提高。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分析,台股此次雖被下調,但潛在流出資金相對台股成交量和流動性並不顯著。陸股對外開放,是MSCI持續調高原因,必然排擠其他高權重市場,但台灣景氣走升,被動基金調整不代表台股價值減損。
值得注意是,對比今年3月調整後,台股於MSCI新興市場指數及亞洲除日本指數權重為11.66%、13.68%,本次調整為14.21%、15.72%,長線國際資金仍增持台股。
MSCI台灣指數方面,新增陽明一檔,剔除興富發和群光;成分股降到86檔,並有13檔成分股調整在外流通股數,調升最多是新納入的陽明,權重增至0.26%,調降最多則是群光,從0.16%降至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