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金融控股(公)公司新聞
軍公教人員明年將享有3%的調薪,這一消息引發了對公股金融機構員工福利的關注。在立法院財委會的會議中,八大公股銀行的董座均表示,他們確定將在明年為員工調薪,但調薪幅度將不會超過4%,多數銀行將比照公務員的調薪幅度,即3%。
立委們對此表示,雖然金融業今年獲利豐厚,但公股銀行的調薪幅度似乎並不高。兆豐金控暨兆豐銀行的董瑞斌表示,明年將全面調薪3%,但若考慮晉級調薪,平均調幅可望達到5%。
兆豐銀行指出,明年的調薪幅度將原則上比照公務人員辦理,預計全面調薪3%,這一調幅低於今年,主要是考慮到總體經濟成長率、物價漲幅以及民間薪資的持續成長等因素。兆豐銀行預估,今年和明年的薪資調幅將優於軍公教調薪水準。
合庫銀行則表示,他們的調薪計畫將參考最近三年的經營情況、同業狀況、公教人員的調薪情形以及物價水準等因素。由於行政院已於7月同意軍公教自明年起調薪3%,合庫銀也將評估整體狀況後規劃明年的調薪事宜。
土地銀行強調,他們的調薪作業將依主管機關的調薪相關規定辦理,並已與公務人員加薪脫鉤。土地銀行去年全體員工調薪5%,今年則未進行調薪,明年的薪酬調整將依規持續評估。
臺灣金控暨臺灣銀行董事長凌忠嫄坦言,整體金控集團與旗下子公司員工的待遇以及福利,公股和民營之間確實存在差異。
賴士葆昨日在財委會詢問,今年泛公股銀行有大賺錢的董事長請舉手,上台的八大公股董座全都舉手;賴士葆追問,明年是否加薪3%,八大行庫董座均舉手。兆豐金董事長董瑞斌表示,該行明年將比照公務人員調薪3%,但若加上每年晉級自然加薪,總計加薪幅度約5%。
賴士葆另詢問百分之百國營銀行的員工待遇,並舉例說,臺灣金暨臺銀董事長凌忠嫄從彰銀到臺銀任職,薪水只剩原本的三分之一,對此,凌忠嫄表示,不論是金控集團或其子公司員工待遇和福利,跟所有公股和民營金融機構均無法相比。
財長莊翠雲說,民營化行庫調薪是公司治理一部分,至於國營事業則有相關法規限制。
立院財委會昨天審查財政部及所屬歲入預算,立委關注財政部對公股行庫間「公公併」的態度及子公司合併可行性,莊翠雲重申,銀行以外子公司合併仍要視相關綜效、工會立場、股東及國家整體利益考量。
立委郭國文詢及,如果公股金控直接合併不可行,而透過子公司下層併購也是可考慮方式,對於何種方式財政部應該有態度出來。莊翠雲回應,就銀行以外子公司合併對於相關綜效、工會立場、股東、員工、客戶權益及國家整體利益都要做考量。
立委羅廷瑋則質疑2010年青貸款上路以來房價飆漲,去年加碼新青安更變相吸引年輕人「入坑」,詢問貸戶斷頭比例,莊翠雲強調,新青安違約率僅0.04%,絕大部分貸款戶都是依約還本繳息。此外,沒有使用寬限期比例高達51%,申請寬限期三年者占14%,寬限期五年的為25%。
多位立委還批評日前台灣金聯人事案,新任董事長呂政璋就任僅三天下台。莊翠雲坦言人事案核定權在行政院,但由財政部簽辦,莊翠雲也說用人要謹慎,目前由總經理代理,新任董座人選會另做考量。
隨著詐騙案件不斷攀升,尤其針對高齡族群的手法變幻莫測,臺灣金融控股集團展開了積極的防詐行動,對集團內退休員工展現了深厚的關懷。近日,臺灣金控舉辦了「防詐好給力,信託更安心」講座,旨在提升退休人員的防詐意識,並讓他們更加安心享受退休生活。
活動於昨日舉行,吸引了上百名退休人員及眷屬的熱情參與。臺灣金控董事長凌忠嫄親自主持,各子公司的高層主管也共同參與,展現了對此次活動的重視。與會者普遍表示,活動讓他們對詐騙手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並對集團的用心深感感念。
本次講座由臺灣金控與旗下銀行、人壽、證券及保經等公司共同合辦。臺北市政府警察局的防詐專家為與會者解析了當前詐騙手法的最新趨勢,並提供了實用的防詐策略。臺灣銀行則分享了成功阻詐的實際案例,並宣導了利用信託機制確保財產安全的做法,讓退休生活更加安心。
臺灣金控董事長凌忠嫄在致詞中強調,員工是集團最寶貴的資產,無論員工在職或退休,集團都始終秉持「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關懷每位員工的福祉。她期望透過這樣的專業講座,提升員工的防詐能力,在面對詐騙時能夠保持冷靜,並了解安養信託的重要性,為退休人員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臺灣銀行在112年度成功攔阻了524件詐騙案件,總金額達到4.1億元,在公股銀行中名列前茅。該行還創新地運用「臺銀問講,你問我講」Podcast平台,將防詐和信託相關知識融入節目內容,方便更多民眾隨時隨地學習。
臺灣金控通過這樣的多元化活動,不僅連結了退休員工與集團的情感,也創造了一個交流分享的平台。集團致力于照護退休人員,幫助他們在退休後保持健康與幸福的生活,同時也實踐了企業社會責任,追求永續經營的願景。
此次活動由臺灣金控偕同旗下子公司共同合辦,邀請臺北市政府警察局防詐專家解析詐騙手法最新趨勢,以及由子公司臺灣銀行分享阻詐實際案例,並宣導利用信託機制,確保財產都是用在退休安養、醫療及長照,讓退休生活更安心。
臺灣金控董事長凌忠嫄致詞表示,員工是集團最寶貴的資產,無論在職或退休,集團始終秉持「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持續關懷每位員工的福祉,希望透過此次專業講座提升防詐意識,在面對詐騙時能夠冷靜應對,以及瞭解安養信託的重要性,為退休人員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臺灣銀行112年度成功攔阻詐騙524件,金額高達4.1億元,於公股銀行排名第一;安養信託新承作件數亦為同業第一。
此外,該行也運用「臺銀問講,你問我講」Podcast平台,將「識詐與阻詐」及「信託與防詐」納入節目製作內容,讓更多民眾可以隨時隨地收聽。
臺灣金控致力持續照護集團退休人員,藉由多元化活動連結退休員工與集團的情感,並創造交流分享的平台,協助員工在退休後保持健康與幸福生活,進一步實踐企業社會責任,達成永續經營願景。
<strong>銀行公會改選理事長 熱門人選呼之欲出</strong>
9日舉行的銀行公會理監事會議確認將發函各會員銀行公會,於10月1日召開會員代表大會改選新任理事長。目前呼聲最高的人選為兆豐金控暨兆豐銀行董事長董瑞斌和台灣金控暨台灣銀行董事長凌忠嫄。
據了解,銀行公會過往理事長多由台灣銀行董事長兼任。卸任理事長呂桔誠因任期屆滿而無法連任,後由前兆豐金控董事長雷仲達接任。雷仲達卸任後,董瑞斌和凌忠嫄成為熱門繼任人選。
金融業人士表示,董瑞斌曾任第一金董事長、合庫金董事長等,經營績效優異。凌忠嫄曾任國庫署署長,成功收回彰銀公股經營權。其後也曾擔任土銀董事長、輸出入銀行理事主席等職務,經歷豐富。
無論是董瑞斌或凌忠嫄出任銀行公會理事長,預計都將領導銀行業持續穩定發展。
此外,銀行公會9日通過憑證政策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李宗賢請辭,由華銀副總經理黃守良接任。同時,依據金管會函示,修改「金融機構作業委外使用雲端服務自律規範」,以強化金融機構雲端服務使用風險管理和控管程序。
台灣金融控股強勢出擊 凌忠嫄掌舵六路並進
台灣金融控股公司(台灣金控)董事長暨台灣銀行(台銀)董事長凌忠嫄上任後,針對台銀的競爭力提出六大策略,以穩固龍頭地位,讓台銀展翅高飛。
凌忠嫄表示,台銀面臨人力不足和系統效率低落兩大痛點。她將從六個方面著手改善:
1. 擴大核心業務:增加對中小企業的授信,提升收益。
2. 掌握市場變化:觀察國際金融情勢,調整資金配置,創造收益。
3. 強化財富管理及個金業務:提供客戶終身財務規畫,增加手續費收入。
4. 活化資產:出租舊有房舍和活化古蹟,提高不動產收益比例。
5. 強化數位金融:運用金融科技提升作業效率和客戶服務品質,並推動 AI 技術應用。
6. 擴大海外據點:追隨台商投資腳步,在海外拓展分行,提升海外收益比重。
凌忠嫄表示,台銀擁有龐大資產和穩定的存款基礎,她將透過這六大策略強化台銀的競爭力,讓台灣金控在國內金融市場發揮更重要的角色。
凌忠嫄從上月14日起接任台灣金控董事長暨台灣銀行董事長。凌忠嫄剛上任的幾周已分頭聽取各單位業務簡報,並要大家提出有那些困難可以協助解決。她表示,這家國營龍頭銀行的兩個痛點,「一個是人不夠,一個是系統太慢」。
凌忠嫄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2008年台灣金控成立時,是國內規模最大的金控公司,也是唯一公股金控,但沒多久,就被其他民營金控超車,目前只有旗下台銀的資產、存放款市占率仍維持第一。若做跨國比較,20年前同樣具有政府持股背景的新加坡星展銀行,資產規模不如台銀,如今已超越台銀並擠進全球前百大銀行。
凌忠嫄表示,不同於民營銀行,台銀是百分之百國營行庫,受限政府預算增資有很大難度,規模擴大速度慢很多,每年只能靠盈餘轉增資,並挹注其他子公司逐漸擴大,不過,台銀擁有龐大資產等利基,未來將從幾個面向努力衝刺。
第一,擴大核心業務,增加中小企業授信。目前台銀對大企業及中小企業授信比重約五比五,大企業有較高的議價條件,銀行獲利相對限縮,未來若多聚焦在中小企授信,除扶植中小企發展外,也有助提升收益。
第二,掌握市場變化,資金做最佳配置,創造收益。凌忠嫄說,這兩年經濟、金融市場變化大,未來要隨時觀察國際市場變化,強化財務投資,像是升息時,布建債券部位,降息時,就可獲得資本利得收益。
第三,強化財富管理及個金業務。台銀過去對財管業務著墨較少,薪轉戶在這開戶卻沒有在這理財,凌忠嫄說,財務規畫是愈年輕做愈好,財管業務對銀行來說可以增加手續費收入,「幫客戶做好終身財務規畫,也是件非常有意義的事,不是只著眼銀行想賺錢。」
第四,活化資產。台銀有很多資產,包括舊有房舍整理後出租,甚至古蹟也可活化,希望未來不動產活化的收益比重可以逐年增加。
第五,強化數位金融。運用金融科技,提升銀行內部作業效率,也提高對客戶的服務品質,增加黏著度。凌忠嫄也希望未來能加強AI技術的運用,目標是提升對客戶服務,客服問題多元,未來若能建構好資料庫,每位客戶的問題就可以從系統快速取得答案,透過生成式AI去回答個人化問題,若無法回答時再由真人介入,這需要累積很強的資料庫。
第六,擴大海外據點,提升海外收益比重。凌忠嫄說,台銀目前在海外有11家分行、11家辦事處,海外收益占全行收益比重相對低,未來希望能逐步提高。基本上也是跟著台商的腳步去的,像是台積電去投資的日本、美國、德國。除了台積電去的地方,還有新南向地區,都是未來布局的重點,凌忠嫄說,像是印度擁有人口紅利,台銀在孟買也有蹲點,未來考慮升格分行。
9日銀行公會報告事項中,報告前銀行公會已由常務理事互推後, 由合庫銀董事長林衍茂出任代理理事長。會中討論聘請多人出任顧問 ,包含前理事長呂桔誠、雷仲達及臺灣金董事長凌忠嫄、兆豐金董事 長董瑞斌、華南金董事長陳芬蘭、土地銀行董事長何英明、彰化銀行 董事長胡光華、板信銀行董事長謝娟娟。
銀行公會理事長過往多由臺灣銀行董事長兼任,之前原臺銀董座呂 桔誠已經擔任二屆理事長,任滿無法再連任,因此卸任銀行公會理事 長,之後由前兆豐金控暨兆豐銀行董事長雷仲達接任理事長,現在隨 雷仲達卸任後,新任銀行公會理事長呼聲最高即是董瑞斌、凌忠嫄。
金融人士指出,董瑞斌、凌忠嫄過去在金融業評價相當具有口碑, 董瑞斌曾接任第一金董事長、合庫金董事長等,展現良好經營績效; 凌忠嫄在國庫署署長任內拿回彰銀的公股經營權,讓外界印象深刻, 她也曾出任土銀董事長、輸出入銀行理事主席等職,經歷完整。未來 不管是董瑞斌或凌忠嫄出任銀行公會理事長,都將帶領銀行業持續穩 步前進。
另外,銀行公會9日通過憑證政策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李宗賢因本 職華南銀行副總經理退休,請辭主任委員,經理事長核定由華銀副總 經理黃守良接任。
銀行公會依金管會函示,修正「金融機構作業委外使用雲端服務自 律規範」,並轉知會員機構。銀行公會指出,這次自律規範主要因應 金融機構運用導入雲端運算、雲端儲存等新興技術的多樣化,以提升 數位轉型及金融服務敏捷彈性。因此依照金管會「金融資安行動方案 」要求,強化金融機構建構完整風險管理及控管程序等,訂定自律規 範,以提升金融機構使用雲端服務管控措施。
**台灣金控凌忠嫄接掌兩大要職**
台灣金控與台灣銀行於 8 月 14 日宣布,原代理董事長魏江霖卸任後,由凌忠嫄接任台灣金控與台灣銀行董事長。
離任的台灣銀行董事長呂桔誠於 2016 年接任後,致力於推動台灣銀行轉型。在他的領導下,台灣銀行獲利創新高,截至今年 7 月底,稅前盈餘達 217.33 億元。同時,台灣銀行在消費者貸款、備抵呆帳覆蓋率和逾放比率等指標皆居國銀之冠。
台灣金控原代理董事長魏江霖則於去年 5 月接任後,穩健帶領集團營運。截至今年 7 月底,台灣金控自結稅前盈餘為 247.47 億元,在金控同業中表現亮眼。
新任董事長凌忠嫄擁有豐富的財金經驗,曾擔任財政部主任秘書、中國輸出入銀行理事主席、土地銀行與彰化銀行董事長。凌忠嫄表示,將秉持穩健經營的原則,持續提升台灣金控與台灣銀行的競爭力,創造更大的價值。
呂桔誠於105年8月31日接任臺灣銀行董事長職務,任內帶領推動臺 灣銀行成功轉型,連年獲利屢創新高,113年截至7月底自結稅前盈餘 達217.33億元,消費者貸款達1兆1,665億元,國銀排名第一,備抵呆 帳覆蓋率1,703.84%,國銀排名最高,逾放比率0.086%,國銀排名 最低;在ESG方面,積極踐履永續發展,頻獲海內外獎項肯定,112年 更獲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頒予「國家永續發展獎」殊榮。
從銀行基層一路做起,深具銀行授信與財務投資專業,前在臺灣銀 行總經理任內,帶領團隊打造臺灣銀行厚實的經營體質,做出長遠貢 獻,後陞任為臺灣金控總經理,繼續耕耘集團之健全經營,自113年 5月接棒沈榮津前董事長代理後,穩健帶領集團營運,113年截至7月 底,自結稅前盈餘247.47億元,在金控同業排名前段,表現亮眼。
凌忠嫄歷任財政部主任秘書、臺灣省北區國稅局及臺北巿國稅局局 長、國庫署署長、中國輸出入銀行理事主席、土地銀行及彰化銀行董 事長,除熟稔賦稅、公庫與公股管理業務外,深具金融專業,為少數 稅務與銀行專業兼具的董事長,資歷完整且實務經驗豐富。
接任彰化銀行董事長的兆豐銀行總經理胡光華在交接致詞時表示, 彰銀去年及今年上半年稅前淨利分別達到162億元與94億元創新高, 前董事長凌忠嫄對彰銀的領導貢獻有目共睹,相信彰銀能在企金、消 金、財管及財務操作等四大支柱逐步深化,經由「調結構、創收益、 攻高端、展海外、拓通路」五大面向開創新局,奠定永續發展的根基 。
土地銀行董事長由服務近40年的「老土銀人」何英明升任,財政部 次長阮清華在宣誓典禮上指出,何英明在土銀自基層做起,資歷完整 ,對土銀有全面性的了解,對新青安房貸恐遭濫用的強化措施,何英 明更親自督導;土銀稅前獲利從2011年起已連續13年破百億元,期許 未來在何英明帶領下衝破200億元。何英明隨後宣誓時回應,最慢明 年就可達標。
何英明說,財政部給公股銀「雙翅膀」目標,公股銀也盡力達到企 金與消金平衡,目前土銀在企金比消金約1比0.8,未來將努全達成三 年內1比1的目標。
合庫金新任董事長林衍茂從合庫銀董座升任,在擔任銀行董事長期 間,面對柬埔寨房地產危機、導致海外分行虧損,在三個季度內就轉 虧為盈。林衍茂強調,銀行有企金、個金、財管、財務等多元業務可 互相調整,能創造更多成長空間,預期今年表現將比去年更好,除銀 行與創投表現最好外,也期許未來七家子公司能攜手成長。
兆豐金控13日下午為前董事長雷仲達,以及前金控、銀行總經理胡 光華舉行歡送茶會,更感謝雷仲達在這一年多期間,大幅提升員工福 利。據了解,兆豐金暨兆豐銀新任董事長董瑞斌14日上任馬上投入工 作,未舉行任何儀式。
臺灣金控新任董事長凌忠嫄14日低調到任,因對彰銀感情深厚,在 彰銀交接典禮上留到最後一刻才離開前往臺灣金;華南金控新任董事 長陳芬蘭14日也是低調上任。此外,臺灣企銀由董事長劉佩真續任, 新任總經理由李國忠接任,劉佩真僅簡單表示,感謝外界關心。
接任彰化銀行董事長的兆豐銀行總經理胡光華在交接致詞時表示, 彰銀去年及今年上半年稅前淨利分別達到162億元與94億元創新高, 前董事長凌忠嫄對彰銀的領導貢獻有目共睹,相信彰銀能在企金、消 金、財管及財務操作等四大支柱逐步深化,經由「調結構、創收益、 攻高端、展海外、拓通路」五大面向開創新局,奠定永續發展的根基 。
土地銀行董事長由服務近40年的「老土銀人」何英明升任,財政部 次長阮清華在宣誓典禮上指出,何英明在土銀自基層做起,資歷完整 ,對土銀有全面性的了解,對新青安房貸恐遭濫用的強化措施,何英 明更親自督導;土銀稅前獲利從2011年起已連續13年破百億元,期許 未來在何英明帶領下衝破200億元。何英明隨後宣誓時回應,最慢明 年就可達標。
何英明說,財政部給公股銀「雙翅膀」目標,公股銀也盡力達到企 金與消金平衡,目前土銀在企金比消金約1比0.8,未來將努全達成三 年內1比1的目標。
合庫金新任董事長林衍茂從合庫銀董座升任,在擔任銀行董事長期 間,面對柬埔寨房地產危機、導致海外分行虧損,在三個季度內就轉 虧為盈。林衍茂強調,銀行有企金、個金、財管、財務等多元業務可 互相調整,能創造更多成長空間,預期今年表現將比去年更好,除銀 行與創投表現最好外,也期許未來七家子公司能攜手成長。
兆豐金控13日下午為前董事長雷仲達,以及前金控、銀行總經理胡 光華舉行歡送茶會,更感謝雷仲達在這一年多期間,大幅提升員工福 利。據了解,兆豐金暨兆豐銀新任董事長董瑞斌14日上任馬上投入工 作,未舉行任何儀式。
臺灣金控新任董事長凌忠嫄14日低調到任,因對彰銀感情深厚,在 彰銀交接典禮上留到最後一刻才離開前往臺灣金;華南金控新任董事 長陳芬蘭14日也是低調上任。此外,臺灣企銀由董事長劉佩真續任, 新任總經理由李國忠接任,劉佩真僅簡單表示,感謝外界關心。
華南金12日晚間公告財政部改派其法人代表,即原第一金控總經理 陳芬蘭,原法人代表、華南金暨華南銀行董事長張雲鵬任期14日結束 ;彰銀也在12日晚間公告董事異動,財政部法人代表從原董事長凌忠 嫄,改為原兆豐銀行總經理胡光華,生效日亦是14日;合庫金12日晚 間連發兩重訊,分別為財政部改派法人代表,將原合庫金控董事長董 瑞斌改為原合庫銀行董事長林衍茂;原合庫銀總經理陳美足改為原合 庫銀總經理蘇佐政。
13日第一金重訊指出財政部改派法人代表,從原第一金總經理陳芬 蘭改為原副總方螢基;兆豐金重訊公告原兆豐金控暨兆豐銀行董事長 雷仲達,將卸下財政部法代,改派董瑞斌;臺企銀是公股金、銀最後 公告異動,財政部法人代表由原臺企銀總經理張志堅,改為原農業金 庫總經理李國忠。
除中輸銀外的八家公股金融機構皆有董總異動,更新規模相當龐大 。臺灣金暨臺銀董事長將由原彰銀董事長凌忠嫄接任,臺銀13日也為 現任董事長呂桔誠舉行歡送茶會,他連掌八年大旗,臺銀譽為「專業 的銀行指揮家」,歡送會中他表示,回到臺銀是為國家做事的使命感 驅使,及對臺銀有特殊情感,期間和所有員工締造卓越經營績效,成 政府的支柱、產業靠山,發揮穩定金融發展的堅實力量,他「深感榮 幸」。
土銀董事長由原總經理何英明昇任,也是少見從基層一路走到董座 的老土銀人,全行上下對新董事長皆一片讚聲。
**台股董監改選出爐!金總魏江霖、兆豐陳佩君等大咖入列**
台灣期貨交易所(期交所)股東會24日召開,順利選出新一屆董事監事。其中,台灣金融控股集團的要角紛紛上榜,包括金總魏江霖、兆豐陳佩君等大咖。
根據期交所公佈的當選名單,董事會方面,台灣金控體系內有多位成員入列,分別是台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林修銘、櫃買中心董事長陳永誠、金總魏江霖、兆豐期貨董事長陳佩君。
此外,期交所監事會也出現金控代表,包括聯邦銀行總經理許維文、華南期貨顧問許元禎。
期交所表示,在新的董事監事會領導下,將積極推動五大業務重點,包括7月底推出微型台指期貨、小型ETF期貨,年底前建置期貨市場交易資訊中心、交易人風險偵測平台,並引進Nasdaq市場監視模組,加強市場監視。
此外,期交所也將赴海外招商引資,積極參與國際組織,配合2050淨零轉型目標,持續落實永續發展作為。
期交所去年稅後淨利達30.52億元,每股稅後純益5.59元。股東會也通過每股配發股利3.35元,其中包含現金股利1.95元及股票股利1.4元。
由於第九屆董監事任期將在7月22日屆滿,除了選出14名股東董監 事,還有6席公益(非股東)董監事需由主管機關核定與直接指派, 其中二名主管機關直接指派的名額,可望由現任董事長吳自心、總經 理周建隆續任,最晚將在7月下旬公布。
期交所11席董事當選名單,分別是臺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林修銘、 集保結算所董事長林丙輝、櫃買中心董事長陳永誠、臺灣金總經理魏 江霖、兆豐期貨董事長暨期貨公會理事長陳佩君、元富證券董事長暨 證券商公會理事長陳俊宏、合庫銀董事長林衍茂、元大期貨副董事長 陳品呈、統一證券董事長林寬成、群益期貨董事長賈中道、富邦證券 總經理郭永宜。法人代表監事3人,分別是聯邦銀行總經理許維文、 華南期貨顧問暨法人代表許元禎、凱基證券副董事長暨期貨董事長糜 以雍。
期交所股東會通過每股配發股利3.35元,含現金股利1.95元及股票 股利1.4元。期交所去年稅後淨利30.52億元,每股稅後純益5.59元。 據統計,台灣期貨市場2023年總交易量、日均量分別為3.25億口、1 35.8萬口,連四年交易量突破3億口,表現相當穩健。
期交所董事長吳自心表示,展望下半年有五大業務重點,一是7月 底將推出微型台指期貨、小型ETF期貨;二是年底前規劃建置期貨市 場交易資訊中心、交易人風險偵測平台;三是引進Nasdaq市場監視模 組,強化市場監視;四是赴海外招商引資,積極參與國際組織;五是 因應2050淨零轉型目標,持續落實永續發展作為。
**台灣金控董事長沈榮津卸任,交棒東元** 台灣金融控股公司(台灣金控)董事長沈榮津將於5月18日正式卸任,轉任東元董事。 沈榮津任內1年多,成功扭轉台灣銀行人壽(臺銀人壽)過去虧損的局面,轉虧為盈。他表示,成功關鍵在於知人善用、勤於監督,以及與監管機關密切溝通。 此外,沈榮津推動「政策金融」,加強台灣銀行各分行與產業界的交流,促進產業升級轉型。 **臺銀人壽經營績效大幅提升** 在沈榮津領導下,臺銀人壽透過調整經營策略,改善經營績效。截至今年4月底,臺銀人壽稅前盈餘達16.2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30.79億元。 業務方面,臺銀人壽平衡傳統通路與銀行通路保費收入,傳統型商品初年度保費收入年成長23.09%。此外,加速數位轉型,推出網路投保平台並運用大數據分析,深入耕耘軍公教客群。 **推動永續轉型** 沈榮津重視淨零永續,於去年6月設立永續長,並督促三家子公司與孫公司陸續設置永續長,成為國內首家全集團均完成設置永續長的金控集團。 此外,沈榮津協助企業轉型升級,帶領台灣銀行分行參與工業區CEO淨零列車,提供適切金融服務。 沈榮津強調,國營金融機構在國家淨零轉型中扮演重要角色,推動「政策金融」促進產業交流,為產業注入新動能。 **走動式管理強化產業連結** 沈榮津採取走動式管理,親自拜訪各地分行,並與企業面對面交流,深入了解產業需求,配合國家政策提供適切金融服務,促進產業升級轉型。
沈榮津任內不斷督導臺銀人壽調整經營策略。他考量臺銀人壽經營問題有其歷史背景與諸多困難待議,率領集團首長持續與主管機關溝通,並透過整合集團資源,多面向協助人壽經營改革。為促使臺銀人壽注入新血,自合庫借將,董事長由公股人壽的保險專家張志宏擔任,總經理由原副總劉啟聖升任。
壽險經營績效提升
截至今年4月底,臺銀人壽稅前盈餘16.24億元,較2023年同期增加利益30.79億元,若排除匯兌因素,稅前盈餘仍達11.85億元,經營績效顯著提升。在業務面,平衡傳統通路及銀行通路保費收入,截至4月傳統型商品初年度保費收入5.37億元,年成長23.09%,其中健康險、終身保險及房貸壽險分別成長24.5%、20.5%及4.9%,朝保障型及長年分期繳等高CSM商品推展。
4月底保經代公司合作家數擴大至66家,初年度保費收入達2.4億元。銀行與傳統通路在傳統型商品保費收入占比為55:45,朝提升傳統通路市占率目標前進。另加速數位轉型,推動基富通網路投保平台上線;研發大數據模型,數據分析有效深耕軍公教客群、規劃導入流程機器人等。
投資面則執行紀律、增進股權收益,強化產業分析,配合盤勢確實執行投資。4月底止,權益投資已實現利益約8.5億元,且未實現利益由年初4.84億元提升至28.12億元。
淨零轉型深耕永續
沈榮津自2023年2月就任後,深深體認到國營金融事業在國家淨零轉型不能缺席,且應積極扮演重要角色。因此督導臺灣金控率先於去年6月1日設置永續長,並責成三家子公司與孫公司陸續完成設置。為首家全集團均完成設置永續長的金控集團。
再者,沈榮津擘劃建構集團永續發展策略藍圖,於去年5月完成建構集團永續發展策略藍圖。
為淨零目標努力協助企業轉型升級;帶領臺銀分行參與多場工業區CEO淨零列車,透過近距離接觸,了解產業界需求,提供適切金融服務。
以ESG績效連結貸款,將永續指標納入聯貸條件,給予利費率減碼。2023年,主辦╱參加聯貸簽約總額度4,629億元,臺銀參貸495億元。今年截至3月,主辦╱參加聯貸簽約總額度1,219億元,臺銀參貸188億元。
此外,沈榮津帶領集團推動「政策金融」,帶動分行與產業交流,督導集團積極掌握經濟金融與產業鏈結動態,並兼任子公司臺銀董事。
沈榮津採走動式管理,親自拜訪各地分行,帶領分行經理參加各產業園區座談,與企業面對面交流,以了解產業需求,配合國家重點產業政策,提供適切金融服務,為產業升級轉型注入新動能。
**行政院盛傳黃天牧卸任後接任臺灣金董事長**
預定卸任金管會主委的黃天牧,業界盛傳將出任臺灣金董事長。消息指稱,這項人事安排由行政院長卓榮泰等決策層決定。金融圈認為,這對黃天牧而言是一項肯定。
黃天牧昨天表示,他未收到任何消息。財政部政務次長阮清華表示,目前毫不知情,無法回應。財政部高層官員也強調,目前沒有關於臺灣金董事長接任者的訊息,無法評論市場傳言。
消息人士透露,臺灣金董事長人事尚未底定,仍需觀察。部分金融圈人士認為,黃天牧在任內傳出接任董事長的消息過早曝光,可能造成困擾。不過,也有權威人士表示,並未聽聞此項安排。
由於金管會官員受限於旋轉門條款,在離任後三年內不得進入民營金融機構。因此,臺灣金、土銀、中國輸出入銀行及周邊單位等國營事業,成為卸任官員的轉職出路。
臺灣金歷任董事長不乏金管會官員轉任,包括張秀蓮、李紀珠。若黃天牧轉任臺灣金董事長,將是金管會主委首次轉任金控董事長。
此外,業界也關注黃天牧接任臺灣金董事長後,是否會再出任銀行公會理事長。目前理事長由兆豐金董事長雷仲達擔任,若黃天牧要接任,可能需重新改選。
值得注意的是,原任臺灣金董事長的沈榮津已獲財政部核准請辭,將於5月18日生效。他已獲提名為東元電機、世界先進今年改選的董事候選人。開發金控也禮聘他擔任目前空缺的副董事長職務。
黃天牧昨(9)日表示,沒有接獲這個訊息。掌管公股銀行的財政部政務次長阮清華則表示,尚無所悉,無法回應。財政部高層官員表示,目前為止並沒有關於臺灣金董事長接任者的訊息,對於市場傳言無從評論。另外,消息人士透露,臺灣金董事長人事應尚未完全底定,可能還需要再觀察。
雖然金融圈認為,這項安排對黃天牧是一大肯定,但也有人認為,在未卸任前、就傳出此安排,似乎消息過早曝光,可能也將對黃天牧造成困擾。也有另一位權威人士稱,尚未聽聞有此安排,對此消息一無所悉。
金管會官員都受限旋轉門條款限制,三年內禁止到民營金融機構,使臺灣金、土銀、中國輸出入銀行等國營事業,或是金管會等周邊單位,成了這些卸任官員的唯一出路。
臺灣金歷任董事長也不乏金管會官員轉任,如張秀蓮、李紀珠,最高位是金管會副主委轉任,一旦拍板由黃天牧轉赴臺灣金控董事長,將是金管會20年以來首位由金管會主委轉赴金控董座者。
若轉任臺灣金董事長後,黃天牧可否進一步接任銀行公會理事長?目前銀行公會理事長是兆豐金董事長雷仲達,若要接任,可能得又需做重新改選。
沈榮津向財政部請辭台灣金董座一職已經獲准,5月18日生效,他目前已被東元電機、世界先進提名為今年改選的董事候選人,另外,開發金控也將禮聘他接任目前空缺的副董事長職務。
臺灣金融控股集團旗下的臺銀人壽,再創佳績,與母公司臺灣金控一同榮獲「保險龍鳳獎」,這是財金保險系所畢業生最為憧憬的金融機構之一。臺灣金控在這個年度中,榮獲「金控組優等」殊榮,而臺銀人壽則在內勤與外勤組別中分別獲得「特優」與「優等」。這次雙雙獲獎,不僅是對公司優質服務和培養人才的肯定,也是對即將踏進職場的年輕人來說,一個值得選擇的職業方向。 臺灣金控與臺銀人壽在保險龍鳳獎的舞台上,已經蟬聯多屆獎項,這份榮耀背後,是國營品牌無懈可擊的品質、長期穩健的經營歷史,以及對企業信譽的堅守。這些,都讓這對「龍鳳配」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 臺灣金控不僅關注員工的職能成長,更提供多元學習平台與資源,並保障員工權益,打造一個平等友善的職場環境。公司透過內部溝通和勞資互信,努力營造一個幸福友善的企業氛圍,以提升員工績效和滿意度,並培育全方位的金融人才。 臺銀人壽自成立以來已超過80年,它始終堅持世代傳承的企業永續理念,以公平、親切的服務精神,深耕臺灣壽險市場。隨著科技與網絡的發展,臺銀人壽也積極創新,不斷拓展多元通路,以符合時代潮流,並讓更多民眾感受到國營品牌的活力與創新形象。 在董事長張志宏和總經理劉啟聖的帶領下,臺銀人壽在今年完成了四大策略主軸的實施,包括改善金融弱勢族群的數位落差、取得ISO 10002申訴管理制度認證、問責制度法制化、設置永續長並完成首次碳盤查等。未來,公司將繼續深化人才管理、發展多元化保險商品,並提供更友善的金融服務,發揮國營品牌價值,實踐企業永續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