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金融控股(公)公司新聞
台灣金總座,吳繁治不再兼任。公股行庫人事異動案,陸續拍板
定案。其中,台灣金控的成立條例,雖然尚未立法通過,不過,
初步敲定,台灣金控的董、總,將分別由台銀董事長張秀蓮、總
經理羅澤成暫代,至於同時擔任台灣金總經理和土銀董事長的吳
繁治,不再兼台灣金總座職務。
據了解,財政部已規劃,預計自下週四(11日)起至7月15日期
間,董、總異動的公股金融機構,完成交接儀式。
行政院近期先後證實,台銀、合庫、第一金和兆豐金等4家行庫的
董事長、總經理人選;台銀由金管會副主委張秀蓮出任,原總經
理羅澤成獲得留任,兩人下週交接後,將暫時代理金控的董、總
,直到立法院在下個會期3讀通過金控設置條例後,將成為正式的
金控董總。
至於原先擔任台灣金控總經理的土地銀行董事長吳繁治,雖然財
政部短期內,未規劃對土銀高階人事做調整,但也不會再兼任金
控總經理;此次台灣企銀也未打算進行調整。
另外,在中國輸出入銀行方面,目前理事主席李勝彥同時代理該
行總經理,財政部官員指出,目前尚無規劃新任總經理人選,畢
竟李勝彥也代理好一段時間,維持運作,沒有問題。
行政院已經確定的公股高層人選,合庫董事長由現任財政部常務
次長劉燈城接任,總經理由原合庫的副總經理兼發言人林田晉升
;兆豐金控董事長,則是現任元大銀行副董事長兼總經理王榮周
出任,總經理則由原兆豐銀總經理徐光曦出任;第一金控董事長
則由台北智慧卡公司董事長陳裕璋接任,第一金總經理則為第一
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簡明仁接任。
這些人事安排,預計下週起陸續交接,最慢將在15日以前完成。
財金公司和台灣金聯高層人事,也將於下週行政院核定後,正式
對外公告。
定案。其中,台灣金控的成立條例,雖然尚未立法通過,不過,
初步敲定,台灣金控的董、總,將分別由台銀董事長張秀蓮、總
經理羅澤成暫代,至於同時擔任台灣金總經理和土銀董事長的吳
繁治,不再兼台灣金總座職務。
據了解,財政部已規劃,預計自下週四(11日)起至7月15日期
間,董、總異動的公股金融機構,完成交接儀式。
行政院近期先後證實,台銀、合庫、第一金和兆豐金等4家行庫的
董事長、總經理人選;台銀由金管會副主委張秀蓮出任,原總經
理羅澤成獲得留任,兩人下週交接後,將暫時代理金控的董、總
,直到立法院在下個會期3讀通過金控設置條例後,將成為正式的
金控董總。
至於原先擔任台灣金控總經理的土地銀行董事長吳繁治,雖然財
政部短期內,未規劃對土銀高階人事做調整,但也不會再兼任金
控總經理;此次台灣企銀也未打算進行調整。
另外,在中國輸出入銀行方面,目前理事主席李勝彥同時代理該
行總經理,財政部官員指出,目前尚無規劃新任總經理人選,畢
竟李勝彥也代理好一段時間,維持運作,沒有問題。
行政院已經確定的公股高層人選,合庫董事長由現任財政部常務
次長劉燈城接任,總經理由原合庫的副總經理兼發言人林田晉升
;兆豐金控董事長,則是現任元大銀行副董事長兼總經理王榮周
出任,總經理則由原兆豐銀總經理徐光曦出任;第一金控董事長
則由台北智慧卡公司董事長陳裕璋接任,第一金總經理則為第一
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簡明仁接任。
這些人事安排,預計下週起陸續交接,最慢將在15日以前完成。
財金公司和台灣金聯高層人事,也將於下週行政院核定後,正式
對外公告。
金管會副主委委張秀蓮7月中旬將接掌台灣銀行的董事長,也是台
灣銀行首位女性董事長,張秀蓮透露:「在當國庫署長時,就有
被徵詢當台銀總經理,但是當時沒有當Banker(銀行家)的心情
。」
將是台灣金控董事長
金管會昨日舉辦主委胡勝正、委員李源賢及委員吳琮璠卸任的歡
送茶會,會中張秀蓮證實,將去接任台銀董事長之職,時間預計
在7月中旬。
由於目前台灣金控也是由台銀董座蔡哲雄兼任,未來台灣金控正
式運作後,張秀蓮也將是內定的台灣金控董事長。
從金融市場主管機關金管會的副主委,即將轉戰到銀行當董事長
,張秀蓮表示,這也是歷練機會,張秀蓮表示,再2個月就在公職
滿35年,轉換跑道也是一種人生歷練。張秀蓮指出,在金管會也
有4年了,跟大家在一起工作難免有感情,因此要離開一定會捨不
得。
張秀蓮即將要去接任台銀董事長之職,常務副主委一職就出缺,
張秀蓮表示,決定權在新任主委陳樹手上。
第一波公股行庫的人事權,只有台銀董事長一職確認由張秀蓮擔
任,其他公股行庫董總,目前為止財部還沒公告,但據了解,第
一波公股行庫異動名單將以兆豐、一銀、合庫與台銀4家金融機
構為主,除了台銀總經理羅澤成外,董事長總經理都確定會換人
。
由於合庫董事長許德南目前是銀行公會理事長,若是財政部次長
劉燈城去合庫擔任董事長,銀行公會理事長就要進行改選了。
灣銀行首位女性董事長,張秀蓮透露:「在當國庫署長時,就有
被徵詢當台銀總經理,但是當時沒有當Banker(銀行家)的心情
。」
將是台灣金控董事長
金管會昨日舉辦主委胡勝正、委員李源賢及委員吳琮璠卸任的歡
送茶會,會中張秀蓮證實,將去接任台銀董事長之職,時間預計
在7月中旬。
由於目前台灣金控也是由台銀董座蔡哲雄兼任,未來台灣金控正
式運作後,張秀蓮也將是內定的台灣金控董事長。
從金融市場主管機關金管會的副主委,即將轉戰到銀行當董事長
,張秀蓮表示,這也是歷練機會,張秀蓮表示,再2個月就在公職
滿35年,轉換跑道也是一種人生歷練。張秀蓮指出,在金管會也
有4年了,跟大家在一起工作難免有感情,因此要離開一定會捨不
得。
張秀蓮即將要去接任台銀董事長之職,常務副主委一職就出缺,
張秀蓮表示,決定權在新任主委陳樹手上。
第一波公股行庫的人事權,只有台銀董事長一職確認由張秀蓮擔
任,其他公股行庫董總,目前為止財部還沒公告,但據了解,第
一波公股行庫異動名單將以兆豐、一銀、合庫與台銀4家金融機
構為主,除了台銀總經理羅澤成外,董事長總經理都確定會換人
。
由於合庫董事長許德南目前是銀行公會理事長,若是財政部次長
劉燈城去合庫擔任董事長,銀行公會理事長就要進行改選了。
台灣金控 架構確立 政院通過組織條例草案,包括台銀、土銀、台
銀人壽及台銀證券;未來不排除再併購。
台灣金控應該不會解散了,行政院昨(24)日開會敲定台灣金控
組織條例草案,將提報明(26)日行政院院會討論後送立法院審
查,為了跟民營金控競爭,台灣金未來也不排除再併購其他子公
司,以提升競爭力。
民進黨政府時期推動成立的台灣金控,一直無法獲得立法院支持
,至今沒有預算,讓旗下五家子公司面臨拆夥命運。行政院昨天
審查通過財政部提報的台灣金控組織條例草案,也代表行政院支
持這項政策,讓台灣金控解除解散危機,不過,台灣金控將改由
台灣銀行、土地銀行組成。
換言之,台灣金控旗下五家子公司,將從台銀、土銀、輸銀、台
銀人壽及台銀證券,變成只剩四家,輸銀將退出單獨營運。
據了解,行政院高層昨天指示財政部,台灣金控的組織架構及經
營方向,細節由財政部規劃。官員表示,台灣金控組織條例草案
中的業務項目有一項其他業務,將為台灣金控併購其他子公司,
預留空間。
由於立委堅持要財政部提出台灣金控組織條例草案,才願意審查
台灣金控預算案,行政院將加快腳步在本周通過這項草案並送立
法院審議,希望趕在7月18日立法院休會前完成立法,並讓台灣金
控取得預算,可以順利運作。
銀人壽及台銀證券;未來不排除再併購。
台灣金控應該不會解散了,行政院昨(24)日開會敲定台灣金控
組織條例草案,將提報明(26)日行政院院會討論後送立法院審
查,為了跟民營金控競爭,台灣金未來也不排除再併購其他子公
司,以提升競爭力。
民進黨政府時期推動成立的台灣金控,一直無法獲得立法院支持
,至今沒有預算,讓旗下五家子公司面臨拆夥命運。行政院昨天
審查通過財政部提報的台灣金控組織條例草案,也代表行政院支
持這項政策,讓台灣金控解除解散危機,不過,台灣金控將改由
台灣銀行、土地銀行組成。
換言之,台灣金控旗下五家子公司,將從台銀、土銀、輸銀、台
銀人壽及台銀證券,變成只剩四家,輸銀將退出單獨營運。
據了解,行政院高層昨天指示財政部,台灣金控的組織架構及經
營方向,細節由財政部規劃。官員表示,台灣金控組織條例草案
中的業務項目有一項其他業務,將為台灣金控併購其他子公司,
預留空間。
由於立委堅持要財政部提出台灣金控組織條例草案,才願意審查
台灣金控預算案,行政院將加快腳步在本周通過這項草案並送立
法院審議,希望趕在7月18日立法院休會前完成立法,並讓台灣金
控取得預算,可以順利運作。
輸出入銀行併入台灣金控的政策生變。據悉,行政院初步決定,
輸出入銀行將獨立經營,不併入台灣金控。輸銀將繼續扮演政策
性專業銀行,協助產業升級、對外貿易、海外投資、國際合作及
經濟發展。
扁政府時代推動合併台灣銀行、土地銀行及輸出入銀行成立台灣
金控,躋身世界前百大銀行,新政府等於推翻這項政策。
財政部日前已將「台灣金控組織條例」草案送請行政院審議,行
政院高層就輸出入銀行是否併入台灣金控研商後,決定朝向獨立
經營,不併入台灣金控。
行政院預訂在立法院本會期結束前,將「台灣金控組織條例」草
案送請立法院審議。去年8月15日,扁政府釋出一周一利多,宣布
合併台灣銀行、土地銀行及輸出入銀行,成立國家級的金控-台灣
金控,以躋身世界前百大銀行,引發金融界震撼。
輸出入銀行將獨立經營,不併入台灣金控。輸銀將繼續扮演政策
性專業銀行,協助產業升級、對外貿易、海外投資、國際合作及
經濟發展。
扁政府時代推動合併台灣銀行、土地銀行及輸出入銀行成立台灣
金控,躋身世界前百大銀行,新政府等於推翻這項政策。
財政部日前已將「台灣金控組織條例」草案送請行政院審議,行
政院高層就輸出入銀行是否併入台灣金控研商後,決定朝向獨立
經營,不併入台灣金控。
行政院預訂在立法院本會期結束前,將「台灣金控組織條例」草
案送請立法院審議。去年8月15日,扁政府釋出一周一利多,宣布
合併台灣銀行、土地銀行及輸出入銀行,成立國家級的金控-台灣
金控,以躋身世界前百大銀行,引發金融界震撼。
台灣金控到底要不要成立?ING Bank安智銀行台灣區總裁梁敬思
昨(18)日提出另類建議,他說,台灣銀行與土地銀行應該合併
,減少董事長、總經理人數,但輸出入銀行不應該被併入,輸銀
應該與台灣企銀合併,協助中小企業拓展海外市場。
對於台灣金控成立問題,財政部長李述德說,持續推動金融改革
的方向很清楚,台灣金控的問題,目前至少要先把程序正義問題
解決,現在沒有組織條例,這個問題要先處理,至於將來金控旗
下台銀、土銀是否合併等,可以進一步討論。
立法院至今未通過台灣金控的預算案,台灣金控何去何從?到底
要不要成立?成為外界關注焦點。匯宏顧問董事長楊子江認為,
公併公(公營銀行合併公營銀行)很難提升經營效率,反而變成
規模更大、效率更差。
向來不贊成台銀跟土銀合併的立委費鴻泰也表示,台銀跟土銀合
併就像是「犀牛跟水牛合併」,生下來的小孩是四不像,以前財
政部長林全也反對,但後來的財政部長為配合政策就提出合併案
。
梁敬思則提出不同見解,他表示,台灣的銀行家數太多,中國人
社會,很多民營銀行大家都想做董事長,他認為,台銀跟土銀應
該合併,這樣就可以減少一個董事長、總經理。
但輸銀則不應該併入,梁敬思說,他要提出另類想法,輸銀應該
跟台灣企銀合併。仿效美國或其他先進國家的輸出入銀行機制,
大幅提高對於出口資本財的輸出融資保證或保險,一方面提供中
小企業在外外國市場所需的融資及保險,另一方面則加強本國產
品在海外市場的競爭能力。
財政部官員表示,財政部會依立委要求,儘快提出台灣金控條例
草案,至於輸銀,如果立法院堅持不要納入台灣金控就分出來,
財政部完全尊重。
昨(18)日提出另類建議,他說,台灣銀行與土地銀行應該合併
,減少董事長、總經理人數,但輸出入銀行不應該被併入,輸銀
應該與台灣企銀合併,協助中小企業拓展海外市場。
對於台灣金控成立問題,財政部長李述德說,持續推動金融改革
的方向很清楚,台灣金控的問題,目前至少要先把程序正義問題
解決,現在沒有組織條例,這個問題要先處理,至於將來金控旗
下台銀、土銀是否合併等,可以進一步討論。
立法院至今未通過台灣金控的預算案,台灣金控何去何從?到底
要不要成立?成為外界關注焦點。匯宏顧問董事長楊子江認為,
公併公(公營銀行合併公營銀行)很難提升經營效率,反而變成
規模更大、效率更差。
向來不贊成台銀跟土銀合併的立委費鴻泰也表示,台銀跟土銀合
併就像是「犀牛跟水牛合併」,生下來的小孩是四不像,以前財
政部長林全也反對,但後來的財政部長為配合政策就提出合併案
。
梁敬思則提出不同見解,他表示,台灣的銀行家數太多,中國人
社會,很多民營銀行大家都想做董事長,他認為,台銀跟土銀應
該合併,這樣就可以減少一個董事長、總經理。
但輸銀則不應該併入,梁敬思說,他要提出另類想法,輸銀應該
跟台灣企銀合併。仿效美國或其他先進國家的輸出入銀行機制,
大幅提高對於出口資本財的輸出融資保證或保險,一方面提供中
小企業在外外國市場所需的融資及保險,另一方面則加強本國產
品在海外市場的競爭能力。
財政部官員表示,財政部會依立委要求,儘快提出台灣金控條例
草案,至於輸銀,如果立法院堅持不要納入台灣金控就分出來,
財政部完全尊重。
台灣金控堪稱台灣各大金控公司的的控股公司。根據最近各金控
年報前十大股東的統計,台灣金控對六家金控擁有股權,家數與
持股居冠;民營金控則是以國泰金投資三家金控,是民營金控中
最多的。
國內共有14家金控,已有13金控公布年報。根據各金控前十大股
東的資料,台灣金控與勞保局都各持有六家金控,尤其台灣金控
投資各金控的持股股數都不低,常是各金控的排名前幾大股東。
台灣金控旗下包含台灣銀行、台銀人壽,所投資的金控公司包括
,開發金、兆豐金、第一金、元大金、國泰金、華南金,持股比
率從0.91%到近30%,持股最多的是華南金,占投資比重高達近
29.4%,是華南金的第一大股東。
相較台灣金控投資的對象都是公營金控,勞保局投資的對象就兼
具公營、民營,包括第一金、開發金、中信金、玉山金、國泰金
以及台新金等,投資比重由0.66%到3.68%不等。財政部直接投資
的則有三家金控,華南金、兆豐金、第一金等。持股比重在
1.99%到14.91%;台灣郵政也投資最少三家金控,包括台新金、
玉山金、兆豐金,持股在1.17%至3.33%,台灣郵政公司是由交通
部100%持有。
國內民營金控間互相投資的現象就少很多,只有以壽險為主的國
內三家金控,國泰金、新光金以及富邦金,才有投資其他金控。
尤其是以國泰金規模大、資金多,一共投資三家金控,包括持有
中信金1.48%、第一金1.34%、玉山金4.52%;新光金居次,新光金
旗下新壽投資永豐金與華南金,各持股1.05%與7.92%。
年報前十大股東的統計,台灣金控對六家金控擁有股權,家數與
持股居冠;民營金控則是以國泰金投資三家金控,是民營金控中
最多的。
國內共有14家金控,已有13金控公布年報。根據各金控前十大股
東的資料,台灣金控與勞保局都各持有六家金控,尤其台灣金控
投資各金控的持股股數都不低,常是各金控的排名前幾大股東。
台灣金控旗下包含台灣銀行、台銀人壽,所投資的金控公司包括
,開發金、兆豐金、第一金、元大金、國泰金、華南金,持股比
率從0.91%到近30%,持股最多的是華南金,占投資比重高達近
29.4%,是華南金的第一大股東。
相較台灣金控投資的對象都是公營金控,勞保局投資的對象就兼
具公營、民營,包括第一金、開發金、中信金、玉山金、國泰金
以及台新金等,投資比重由0.66%到3.68%不等。財政部直接投資
的則有三家金控,華南金、兆豐金、第一金等。持股比重在
1.99%到14.91%;台灣郵政也投資最少三家金控,包括台新金、
玉山金、兆豐金,持股在1.17%至3.33%,台灣郵政公司是由交通
部100%持有。
國內民營金控間互相投資的現象就少很多,只有以壽險為主的國
內三家金控,國泰金、新光金以及富邦金,才有投資其他金控。
尤其是以國泰金規模大、資金多,一共投資三家金控,包括持有
中信金1.48%、第一金1.34%、玉山金4.52%;新光金居次,新光金
旗下新壽投資永豐金與華南金,各持股1.05%與7.92%。
財政部與金管會預計本周敲定公股金融機構、金融研訓院等高層
人事案,公股金融機構第一波最多只有五家,包括台灣金控、兆
豐金、第一金、合庫及台企銀,至於開發金董座人選,確定維持
公股代表,人選正與中信辜家協商。
據了解,在相關人選中,前財政部長許嘉棟同時被金管會、財政
部,列為金融研訓院及台灣金控董事長人選,待行政院協調決定
。至於華南金高層人事,包括董事長林明成及總經理李正義則確
定不會變動。
原本金管會高層推薦前經建會副主委薛琦接研訓院董事長,但因
薛琦沒有意願,金管會高層改徵詢許嘉棟意願。在此同時,積極
布局公股金融機構高層人事的財政部,也將許嘉棟列為目標人選
。
金管會高層昨(15)日表示,金管會負責尋才的金融研訓院董事
長、院長,及金管會委員、銀行局長等人事案,預計本周五前公
布,至於證券周邊單位高層人事,目前還未考慮,將等準金管會
主委陳樹上任後,再視情況決定何時調整。
金管會高層表示,金管會副主委級的人事都不會再變動,由於主
委跟政務副主委都是新人,陳樹已拜託常務副主委張秀蓮留下來
幫忙,短期間內張秀蓮的職務應不會變動。
金管會委員的人選,在旋轉門限制等因素下,相當難找,目前已
知多數是學者。
在其他公股金融機構高層人事,財政部高層表示,第一波會先公
布主要金控母公司的人事,至於子公司高層人事,第二波再調整
。第一波最多只有台灣金控、第一金、兆豐金、合庫及台企銀五
家。
至於開發金董事長林誠一,立法院財委會曾決議要調整人事,林
誠一是兆豐銀的法人代表,因此,財政部也決定一併調整。當初
開發金董事長既是民股禮讓給公股,任期尚未屆滿,公股沒有必
要放棄這項人事權,但因公股不是最大股東,還要跟開發金最大
股東中信辜家協調人選。
人事案,公股金融機構第一波最多只有五家,包括台灣金控、兆
豐金、第一金、合庫及台企銀,至於開發金董座人選,確定維持
公股代表,人選正與中信辜家協商。
據了解,在相關人選中,前財政部長許嘉棟同時被金管會、財政
部,列為金融研訓院及台灣金控董事長人選,待行政院協調決定
。至於華南金高層人事,包括董事長林明成及總經理李正義則確
定不會變動。
原本金管會高層推薦前經建會副主委薛琦接研訓院董事長,但因
薛琦沒有意願,金管會高層改徵詢許嘉棟意願。在此同時,積極
布局公股金融機構高層人事的財政部,也將許嘉棟列為目標人選
。
金管會高層昨(15)日表示,金管會負責尋才的金融研訓院董事
長、院長,及金管會委員、銀行局長等人事案,預計本周五前公
布,至於證券周邊單位高層人事,目前還未考慮,將等準金管會
主委陳樹上任後,再視情況決定何時調整。
金管會高層表示,金管會副主委級的人事都不會再變動,由於主
委跟政務副主委都是新人,陳樹已拜託常務副主委張秀蓮留下來
幫忙,短期間內張秀蓮的職務應不會變動。
金管會委員的人選,在旋轉門限制等因素下,相當難找,目前已
知多數是學者。
在其他公股金融機構高層人事,財政部高層表示,第一波會先公
布主要金控母公司的人事,至於子公司高層人事,第二波再調整
。第一波最多只有台灣金控、第一金、兆豐金、合庫及台企銀五
家。
至於開發金董事長林誠一,立法院財委會曾決議要調整人事,林
誠一是兆豐銀的法人代表,因此,財政部也決定一併調整。當初
開發金董事長既是民股禮讓給公股,任期尚未屆滿,公股沒有必
要放棄這項人事權,但因公股不是最大股東,還要跟開發金最大
股東中信辜家協調人選。
立法院針對事業單位預算案進行朝野協商,立委仍堅持要財政部
提出台灣金控條例草案,再審台灣金控預算,專法草案若無法在
7月18日立法院休會前完成立法,由台銀、土銀及輸銀組成的台
灣金控,恐將面臨拆夥命運。
立法院財委會4月7日審查台灣銀行、土地銀行及輸出入銀行等事
業單位預算案時,作成決議,不審台灣金控預算,且輸銀應在兩
個月內退出台灣金控。
上周立法院針對事業單位預算案,展開二、三讀前的協商,據了
解,對於上述決議,立委賴士葆等人仍堅持維持。賴士葆表示,
台灣金控需不需要成立跟台灣金控未完成法制化,是兩件事,現
在台銀、土銀及輸銀的預算都審查通過了,但台灣金控還沒有。
提出台灣金控條例草案,再審台灣金控預算,專法草案若無法在
7月18日立法院休會前完成立法,由台銀、土銀及輸銀組成的台
灣金控,恐將面臨拆夥命運。
立法院財委會4月7日審查台灣銀行、土地銀行及輸出入銀行等事
業單位預算案時,作成決議,不審台灣金控預算,且輸銀應在兩
個月內退出台灣金控。
上周立法院針對事業單位預算案,展開二、三讀前的協商,據了
解,對於上述決議,立委賴士葆等人仍堅持維持。賴士葆表示,
台灣金控需不需要成立跟台灣金控未完成法制化,是兩件事,現
在台銀、土銀及輸銀的預算都審查通過了,但台灣金控還沒有。
新政府對公股行庫新任董總人事調整,將由台灣金控開第一砲,
目前行政院內定前財長許嘉棟,出任台灣金控兼台銀董事長,由
於台銀100%由公股持有,非上市公司,不像其他行庫須等到開
完股東會再換人,該人事案最快本周內揭曉。
一旦許嘉棟接掌上述職務,將牽動銀行公會的人事搬風。據悉,
目前合庫董座許德南擔任銀行公會理事長,若許德南離開合庫,
銀行公會理事長將由許嘉棟續掌,回歸過去由台銀董座擔任的慣
例。
政院鎖定的台灣金控董座人選,原以韋伯韜呼聲最高,最後關頭
許嘉棟占了上風,主要是許嘉棟先前擔任財長,又擔任過中信局
董事長,參與台銀、中信局的合併過程;政界人士指出,行庫高
層人事搬風最忌被批評「酬庸」,因此過去是否有實務經驗,在
角力戰更有加分效果。
據了解,現任台灣金控董座蔡哲雄,已準備打包,可能本周內就
向財部提辭呈。但蔡哲雄尚未屆齡,除了被國民黨立委盯上,其
個人專業能力相當受員工肯定,稱讚蔡對台銀經營有遠見、有想
法,具體付諸於報告、實踐的人,工會還發聲力挺他留任,因此
,蔡離開台銀後,被安排轉任其他事業單位的可能性仍高。
只是,了解蔡哲雄的人士指出,「他是有心想要作事的人。」如
政院安排的位置只是「擺好看」,蔡應會遞辭呈求去。
至於台銀總座羅澤成,據悉還會更上一層樓,目前安排是出任土
銀或台企銀董座,羅留下的台銀總經理職缺,原則上,將由台銀
首席副總蔡富吉接手。
蔡富吉除了具有台銀基層一路上來的「老台銀人」優勢,其太座
的姨丈,就是國民黨籍的立法院長王金平,政治人脈厚實,這些
都是蔡富吉可往擔任台銀總座的主要原因。
目前行政院內定前財長許嘉棟,出任台灣金控兼台銀董事長,由
於台銀100%由公股持有,非上市公司,不像其他行庫須等到開
完股東會再換人,該人事案最快本周內揭曉。
一旦許嘉棟接掌上述職務,將牽動銀行公會的人事搬風。據悉,
目前合庫董座許德南擔任銀行公會理事長,若許德南離開合庫,
銀行公會理事長將由許嘉棟續掌,回歸過去由台銀董座擔任的慣
例。
政院鎖定的台灣金控董座人選,原以韋伯韜呼聲最高,最後關頭
許嘉棟占了上風,主要是許嘉棟先前擔任財長,又擔任過中信局
董事長,參與台銀、中信局的合併過程;政界人士指出,行庫高
層人事搬風最忌被批評「酬庸」,因此過去是否有實務經驗,在
角力戰更有加分效果。
據了解,現任台灣金控董座蔡哲雄,已準備打包,可能本周內就
向財部提辭呈。但蔡哲雄尚未屆齡,除了被國民黨立委盯上,其
個人專業能力相當受員工肯定,稱讚蔡對台銀經營有遠見、有想
法,具體付諸於報告、實踐的人,工會還發聲力挺他留任,因此
,蔡離開台銀後,被安排轉任其他事業單位的可能性仍高。
只是,了解蔡哲雄的人士指出,「他是有心想要作事的人。」如
政院安排的位置只是「擺好看」,蔡應會遞辭呈求去。
至於台銀總座羅澤成,據悉還會更上一層樓,目前安排是出任土
銀或台企銀董座,羅留下的台銀總經理職缺,原則上,將由台銀
首席副總蔡富吉接手。
蔡富吉除了具有台銀基層一路上來的「老台銀人」優勢,其太座
的姨丈,就是國民黨籍的立法院長王金平,政治人脈厚實,這些
都是蔡富吉可往擔任台銀總座的主要原因。
520新政府上任,多位金融機構的公股董監事也跟著異動,兆豐銀
董事葉明峰、兆豐金董事陳添枝、合庫董事李健全都請辭;現任
的公股金融機構董事長、總經理,未來會有多少人留任,昨(20
)日成為金融圈的熱門話題。
目前已提出辭呈或確定異動的公股代表包括,因接掌新政府職務
的陳添枝、財金公司董事邱正雄,以及因政黨輪替離職的葉明峰
、台銀董事林嘉誠、李健全及台銀董事李瑞倉。
至於其他由公務機關主管或事業單位負責人兼任的公股董事,未
來若因職務變動,也將隨之調整,包括兆豐金監察人吳民佑(台
灣郵政總經理)、兆豐金監察人鹿篤瑾(行政院副主計長)、兆
豐金董事陳美伶(行政院副祕書長)、兆豐金兼兆豐銀董事廖耀
宗(經建會主祕)、兆豐銀董事廖碧英(勞保局總經理)等。
此外,昨天在平面媒體刊出的祝賀馬英九就任廣告,有多位公股
金融機構董事長、總經理角列名,但也有不少人未在名單中,這
些廣告名單是否透露未來的人事異動「玄機」,昨天也引發金融
界討論。
名列其中的有兆豐銀董事長呂桔誠、總經理徐光曦,華南金董事
長林明成、總經理李正義,台企銀董事長蘇金豐、總經理黃新吉
。但昨天晚報刊登的廣告中,林明成、李正義、蘇金豐及黃新吉
再度列名,呂桔誠及徐光曦則不在名單之中。
至於台灣金控董事長蔡哲雄、合庫董事長許德南、第一金董事長
張兆順及土銀董事長吳繁治等多位公股董事長、總經理,都沒有
參加祝賀就任的廣告,未來幾天會否加入廣告行列,需要再觀察
。
有關官員表示,如果已經是被規劃要換掉的公股負責人,在這個
節骨眼上,參加祝賀廣告,恐怕也不會因此就獲留任。雖然參加
祝賀廣告,並不一定代表能穩住寶座,但在新政府上任,接著將
進行一波公股人事大調整的敏感時刻,這份名單仍成為金融界議
論的話題。
董事葉明峰、兆豐金董事陳添枝、合庫董事李健全都請辭;現任
的公股金融機構董事長、總經理,未來會有多少人留任,昨(20
)日成為金融圈的熱門話題。
目前已提出辭呈或確定異動的公股代表包括,因接掌新政府職務
的陳添枝、財金公司董事邱正雄,以及因政黨輪替離職的葉明峰
、台銀董事林嘉誠、李健全及台銀董事李瑞倉。
至於其他由公務機關主管或事業單位負責人兼任的公股董事,未
來若因職務變動,也將隨之調整,包括兆豐金監察人吳民佑(台
灣郵政總經理)、兆豐金監察人鹿篤瑾(行政院副主計長)、兆
豐金董事陳美伶(行政院副祕書長)、兆豐金兼兆豐銀董事廖耀
宗(經建會主祕)、兆豐銀董事廖碧英(勞保局總經理)等。
此外,昨天在平面媒體刊出的祝賀馬英九就任廣告,有多位公股
金融機構董事長、總經理角列名,但也有不少人未在名單中,這
些廣告名單是否透露未來的人事異動「玄機」,昨天也引發金融
界討論。
名列其中的有兆豐銀董事長呂桔誠、總經理徐光曦,華南金董事
長林明成、總經理李正義,台企銀董事長蘇金豐、總經理黃新吉
。但昨天晚報刊登的廣告中,林明成、李正義、蘇金豐及黃新吉
再度列名,呂桔誠及徐光曦則不在名單之中。
至於台灣金控董事長蔡哲雄、合庫董事長許德南、第一金董事長
張兆順及土銀董事長吳繁治等多位公股董事長、總經理,都沒有
參加祝賀就任的廣告,未來幾天會否加入廣告行列,需要再觀察
。
有關官員表示,如果已經是被規劃要換掉的公股負責人,在這個
節骨眼上,參加祝賀廣告,恐怕也不會因此就獲留任。雖然參加
祝賀廣告,並不一定代表能穩住寶座,但在新政府上任,接著將
進行一波公股人事大調整的敏感時刻,這份名單仍成為金融界議
論的話題。
二次金改 併發症一堆 一周一利多 該喊停還是繼續推 沙國投資案
耗資千億 新經長「完全不了解」
民進黨政府留下的財經爛攤子不少,不論是二次金改、一周一利
多或大型投資案,如今都處於留校察看狀態,喊停或推動,成了
新政府大考驗。
民進黨亂開財經支票,經濟部與財政部是「財經爛攤子」頭號受
害人,例如台電、台水與台汽電合作投資的沙烏地阿拉伯海水淡
化及發電廠(IWPP)案,耗資千億元卻傳出政商勾結醜聞。立法
院日前祭出「凍結令」,IWPP案相關備標作業可以繼續進行,但
是否參與投標,準經濟部長尹啟銘表示,「完全不了解」IWPP案
,一切等上任再說。
國發基金在扁政府時代銜命投資宇昌生技公司,取得四成股權與
兩席董事,但前行政院副院長蔡英文家族握有宇昌生技逾五成股
權,引爆爭議,全案懸至今而未決。
扁政府一手主導的二次金改併發症層出不窮,台新入主彰銀曾被
扁政府視為金改典範,不過,金融界對於台新金舉債併購「以小
吃大」始終疑慮重重,而台新金利用縮減董監席次等手段加速併
購進度,也給人「巧取」印象,新財長李述德可能得花一番心力
思考解決之道。
當年為兌現「公股銀行減半」支票,兆豐金奉命合併台企銀,但
兩家銀行根本無意合併,全案卡在半空中,合併案要不要繼續走
下去,也讓新政府腦袋發燒。
張俊雄內閣為拚大選,推出「一周一利多」,倉促將台銀、土銀
與輸銀「三合一」組成台灣金控,不料台灣金控預算未過關,最
大國營金控變成「黑機關」。新政府上台後,台灣金控該就地合
法,或重回原點成為歷史,也是逃避不了的問題。
張內閣「政績」還包括通過許多減稅法案,例如調降遺產贈與稅
率、提高遺產稅免稅額,擴大土增稅優惠適用範圍從「一生一次
」至「一生一屋」,以及搭配促進產業升級條例落日的所得稅降
稅方案等。
耗資千億 新經長「完全不了解」
民進黨政府留下的財經爛攤子不少,不論是二次金改、一周一利
多或大型投資案,如今都處於留校察看狀態,喊停或推動,成了
新政府大考驗。
民進黨亂開財經支票,經濟部與財政部是「財經爛攤子」頭號受
害人,例如台電、台水與台汽電合作投資的沙烏地阿拉伯海水淡
化及發電廠(IWPP)案,耗資千億元卻傳出政商勾結醜聞。立法
院日前祭出「凍結令」,IWPP案相關備標作業可以繼續進行,但
是否參與投標,準經濟部長尹啟銘表示,「完全不了解」IWPP案
,一切等上任再說。
國發基金在扁政府時代銜命投資宇昌生技公司,取得四成股權與
兩席董事,但前行政院副院長蔡英文家族握有宇昌生技逾五成股
權,引爆爭議,全案懸至今而未決。
扁政府一手主導的二次金改併發症層出不窮,台新入主彰銀曾被
扁政府視為金改典範,不過,金融界對於台新金舉債併購「以小
吃大」始終疑慮重重,而台新金利用縮減董監席次等手段加速併
購進度,也給人「巧取」印象,新財長李述德可能得花一番心力
思考解決之道。
當年為兌現「公股銀行減半」支票,兆豐金奉命合併台企銀,但
兩家銀行根本無意合併,全案卡在半空中,合併案要不要繼續走
下去,也讓新政府腦袋發燒。
張俊雄內閣為拚大選,推出「一周一利多」,倉促將台銀、土銀
與輸銀「三合一」組成台灣金控,不料台灣金控預算未過關,最
大國營金控變成「黑機關」。新政府上台後,台灣金控該就地合
法,或重回原點成為歷史,也是逃避不了的問題。
張內閣「政績」還包括通過許多減稅法案,例如調降遺產贈與稅
率、提高遺產稅免稅額,擴大土增稅優惠適用範圍從「一生一次
」至「一生一屋」,以及搭配促進產業升級條例落日的所得稅降
稅方案等。
金內閣人事底定後,第二波人事指向金融機構公股代表,龍頭台
灣金控董座更成為指標案件。市場消息盛傳,出身北市府、前台
北銀行總座的丁予康,為目前接任台灣金控董座的熱門人選,準
備借重他熟悉外銀運作、成功擴大富邦金控的經驗,把龍頭機構
的改造工程交到他手上。
準財長李述德昨日被詢及此一敏感人事問題時,不否認丁予康的
確是很優秀的金融人才,「大家也都很熟」,但他口風仍緊,笑
說:「人事的事太早了,八字都沒一撇,外面愛怎麼講,就怎麼
講。」
其實關於丁予康可能入主台灣金控的消,息台銀內部也有耳聞,
並認為這是「非常有可能的人事安排」,但大家都不願把話說死
,畢竟在李述德正式宣布之,前還是可能有變數。
新政府上任僅剩一周,公銀行人事布局,也緊鑼密鼓進行中;金
融圈傳出,出身台北市政府,金融資歷完整的安泰銀總經理丁予
康,可能接任台灣金控董事長一職,對此傳聞,丁予康昨日只低
調做回應。
北市府推動台北銀行與富邦金合併時,當時為台北銀行總經理的
丁予康,與準財部長李述德,就是並肩作戰的戰友,準總統馬英
九對丁予康在推動過程中的表現,也是印象深刻。
在這層關係下,原本總圍著公股金融圈打轉的行庫高層人事搬風
,出現了往民間,甚至外資圈挖角的前所未見新路線。
李述德先前接受專訪曾提及,他上任後會以熟悉業務為優先,行
庫高層人事的調動,排在後面的順位,不過,日前政壇已有消息
傳出,行庫高層人事的大搬風,會等到6月底股東會開完後,就
正式啟動,因此目前的確應該就相關人事安排。
據悉,在這波金融高層人事布局中,除了丁予康是熱門人選外,
現任國際投信董事長蔡友才,也被點名將回鍋公金融圈,目前的
規劃,以擔任兆豐金董座或總座,最有可能,也不排除轉任合庫
、第一金等其他公股金融機構,出任董座。
灣金控董座更成為指標案件。市場消息盛傳,出身北市府、前台
北銀行總座的丁予康,為目前接任台灣金控董座的熱門人選,準
備借重他熟悉外銀運作、成功擴大富邦金控的經驗,把龍頭機構
的改造工程交到他手上。
準財長李述德昨日被詢及此一敏感人事問題時,不否認丁予康的
確是很優秀的金融人才,「大家也都很熟」,但他口風仍緊,笑
說:「人事的事太早了,八字都沒一撇,外面愛怎麼講,就怎麼
講。」
其實關於丁予康可能入主台灣金控的消,息台銀內部也有耳聞,
並認為這是「非常有可能的人事安排」,但大家都不願把話說死
,畢竟在李述德正式宣布之,前還是可能有變數。
新政府上任僅剩一周,公銀行人事布局,也緊鑼密鼓進行中;金
融圈傳出,出身台北市政府,金融資歷完整的安泰銀總經理丁予
康,可能接任台灣金控董事長一職,對此傳聞,丁予康昨日只低
調做回應。
北市府推動台北銀行與富邦金合併時,當時為台北銀行總經理的
丁予康,與準財部長李述德,就是並肩作戰的戰友,準總統馬英
九對丁予康在推動過程中的表現,也是印象深刻。
在這層關係下,原本總圍著公股金融圈打轉的行庫高層人事搬風
,出現了往民間,甚至外資圈挖角的前所未見新路線。
李述德先前接受專訪曾提及,他上任後會以熟悉業務為優先,行
庫高層人事的調動,排在後面的順位,不過,日前政壇已有消息
傳出,行庫高層人事的大搬風,會等到6月底股東會開完後,就
正式啟動,因此目前的確應該就相關人事安排。
據悉,在這波金融高層人事布局中,除了丁予康是熱門人選外,
現任國際投信董事長蔡友才,也被點名將回鍋公金融圈,目前的
規劃,以擔任兆豐金董座或總座,最有可能,也不排除轉任合庫
、第一金等其他公股金融機構,出任董座。
台灣金控適法性有爭議,立院財委會昨(7)日決議,不審台灣金
控預算,只審台銀、土銀及輸銀預算,台灣金控未來是否解散,
有待新政府上任後決定。但這段期間,在沒有預算情況下,台灣
金控業務推動將受影響。
財委會去年已多次反對輸銀併入台灣金控,並要求重新評估成立
台灣金控的綜效,但行政院不顧立法院反對,趕在今年1月成立台
灣金控,使得台灣金控如今面臨沒有預算、可能「斷炊」的窘境。
財政部官員表示,行政部門會再與立法院溝通,希望能審台灣金
控預算,如果未來協調結果仍決定不審,台灣金控須解散時,就
會依相關法律程序執行。在此之前,台灣金控及新設的台銀人壽
、台銀證券兩家子公司,還是會繼續運作。
台灣金控董事長蔡哲雄也表示,台銀人壽及台銀證券的業務和人
員薪水不致受影響,不過兩家公司將無法推展新業務。
財委會昨天決議,不審台灣金控預算,並決議輸銀應在兩個月內
退出台灣金控。
台銀表示,台灣金控預算未過關前,可以依預算法第54條及第88
條先辦理動支,子公司員工薪資不會有問題,金控母公司的員工
因為在原屬公司領薪,也不會有影響。
至於業務發展上,台銀人壽今年原本計劃招募150位新人,因預算
未過,必須暫緩。
台銀人壽目前有91位正式人員、284位約聘人員,台銀證券則有
170位員工。其中從台銀、土銀借調的有五、六位,其他大部分員
工過去雖然在台銀、土銀或中信局任職,都是由人壽和證券重新
聘任。
在客戶權益上,台銀人壽1月2日成立後,到3月底已有80億元保費
收入,都是以台銀人壽名義銷售,未來若預算真有問題,最糟的
情況是台銀人壽又併回台銀壽險部,不過保單都有延續性,且都
是國營企業,客戶權益不會有任何影響;台銀證券客戶也不受影
響。
控預算,只審台銀、土銀及輸銀預算,台灣金控未來是否解散,
有待新政府上任後決定。但這段期間,在沒有預算情況下,台灣
金控業務推動將受影響。
財委會去年已多次反對輸銀併入台灣金控,並要求重新評估成立
台灣金控的綜效,但行政院不顧立法院反對,趕在今年1月成立台
灣金控,使得台灣金控如今面臨沒有預算、可能「斷炊」的窘境。
財政部官員表示,行政部門會再與立法院溝通,希望能審台灣金
控預算,如果未來協調結果仍決定不審,台灣金控須解散時,就
會依相關法律程序執行。在此之前,台灣金控及新設的台銀人壽
、台銀證券兩家子公司,還是會繼續運作。
台灣金控董事長蔡哲雄也表示,台銀人壽及台銀證券的業務和人
員薪水不致受影響,不過兩家公司將無法推展新業務。
財委會昨天決議,不審台灣金控預算,並決議輸銀應在兩個月內
退出台灣金控。
台銀表示,台灣金控預算未過關前,可以依預算法第54條及第88
條先辦理動支,子公司員工薪資不會有問題,金控母公司的員工
因為在原屬公司領薪,也不會有影響。
至於業務發展上,台銀人壽今年原本計劃招募150位新人,因預算
未過,必須暫緩。
台銀人壽目前有91位正式人員、284位約聘人員,台銀證券則有
170位員工。其中從台銀、土銀借調的有五、六位,其他大部分員
工過去雖然在台銀、土銀或中信局任職,都是由人壽和證券重新
聘任。
在客戶權益上,台銀人壽1月2日成立後,到3月底已有80億元保費
收入,都是以台銀人壽名義銷售,未來若預算真有問題,最糟的
情況是台銀人壽又併回台銀壽險部,不過保單都有延續性,且都
是國營企業,客戶權益不會有任何影響;台銀證券客戶也不受影
響。
立法院財委會昨日決議罷審台灣金控預算,並要求台灣金控直接
解散!不過提案立委賴士葆指出,不排除五二○之後,重新評估
設置台灣金控的可行性,但「必須有法源依據」,亦即先訂出類
似於「輸銀組織條例」的法源依據,再提案設置台灣金控。
對此,財委會也要求在兩個月內,輸銀須退出台灣金控。至於預
算凍結之後,另兩家金控子公司台銀人壽、台銀證券,是否也會
有營運上,甚至高階主管人事經費支出方面的問題?賴士葆指出
,目前只是把金控的大帽子拿掉,「台銀證券與台銀人壽,只要
轉化為台灣銀行的轉投資公司,營運及經費動支上仍沒問題!」
立法院財委會昨日進行台銀、土銀、輸銀的預算審查,藍營立委
高度質疑台灣金控成立的合法性,僅同意通過台銀、土銀、輸銀
三家銀行本身的預算,對一併提出的台灣金控補辦預算,則以罷
審進行封殺。
相對於財政部以「國營事業管理法」第八條援引主管機關行政裁
量權來主張台灣金控合法性,提案罷審金控預算的立委賴士葆則
以同法第十條反擊指出,「須要先立台灣金控組織法,才能成立
台灣金控。」
其實這樣的結局,也在三銀行預期內;據悉,立委選後台灣金控
就沒有再開會,推動三行局共組金控、合併事宜,預料與立院藍
營立委意見有關。
解散!不過提案立委賴士葆指出,不排除五二○之後,重新評估
設置台灣金控的可行性,但「必須有法源依據」,亦即先訂出類
似於「輸銀組織條例」的法源依據,再提案設置台灣金控。
對此,財委會也要求在兩個月內,輸銀須退出台灣金控。至於預
算凍結之後,另兩家金控子公司台銀人壽、台銀證券,是否也會
有營運上,甚至高階主管人事經費支出方面的問題?賴士葆指出
,目前只是把金控的大帽子拿掉,「台銀證券與台銀人壽,只要
轉化為台灣銀行的轉投資公司,營運及經費動支上仍沒問題!」
立法院財委會昨日進行台銀、土銀、輸銀的預算審查,藍營立委
高度質疑台灣金控成立的合法性,僅同意通過台銀、土銀、輸銀
三家銀行本身的預算,對一併提出的台灣金控補辦預算,則以罷
審進行封殺。
相對於財政部以「國營事業管理法」第八條援引主管機關行政裁
量權來主張台灣金控合法性,提案罷審金控預算的立委賴士葆則
以同法第十條反擊指出,「須要先立台灣金控組織法,才能成立
台灣金控。」
其實這樣的結局,也在三銀行預期內;據悉,立委選後台灣金控
就沒有再開會,推動三行局共組金控、合併事宜,預料與立院藍
營立委意見有關。
台灣金控適法性有爭議,立院財委會昨(7)日決議,不審台灣
金控預算,只審台銀、土銀及輸銀預算,台灣金控未來是否解散
,有待新政府上任後決定。但這段期間,在沒有預算情況下,台
灣金控業務推動將受影響。
財委會去年已多次反對輸銀併入台灣金控,並要求重新評估成立
台灣金控的綜效,但行政院不顧立法院反對,趕在今年1月成立
台灣金控,使得台灣金控如今面臨沒有預算、可能「斷炊」的窘
境。
財政部官員表示,行政部門會再與立法院溝通,希望能審台灣金
控預算,如果未來協調結果仍決定不審,台灣金控須解散時,就
會依相關法律程序執行。在此之前,台灣金控及新設的台銀人壽
、台銀證券兩家子公司,還是會繼續運作。
台灣金控董事長蔡哲雄也表示,台銀人壽及台銀證券的業務和人
員薪水不致受影響,不過兩家公司將無法推展新業務。
財委會昨天決議,不審台灣金控預算,並決議輸銀應在兩個月內
退出台灣金控。
台銀表示,台灣金控預算未過關前,可以依預算法第54條及第
88條先辦理動支,子公司員工薪資不會有問題,金控母公司的
員工因為在原屬公司領薪,也不會有影響。
至於業務發展上,台銀人壽今年原本計劃招募150位新人,因
預算未過,必須暫緩。
台銀人壽目前有91位正式人員、284位約聘人員,台銀證券
則有170位員工。其中從台銀、土銀借調的有五、六位,其他
大部分員工過去雖然在台銀、土銀或中信局任職,都是由人壽和
證券重新聘任。
在客戶權益上,台銀人壽1月2日成立後,到3月底已有80億
元保費收入,都是以台銀人壽名義銷售,未來若預算真有問題,
最糟的情況是台銀人壽又併回台銀壽險部,不過保單都有延續性
,且都是國營企業,客戶權益不會有任何影響;台銀證券客戶也
不受影響。
金控預算,只審台銀、土銀及輸銀預算,台灣金控未來是否解散
,有待新政府上任後決定。但這段期間,在沒有預算情況下,台
灣金控業務推動將受影響。
財委會去年已多次反對輸銀併入台灣金控,並要求重新評估成立
台灣金控的綜效,但行政院不顧立法院反對,趕在今年1月成立
台灣金控,使得台灣金控如今面臨沒有預算、可能「斷炊」的窘
境。
財政部官員表示,行政部門會再與立法院溝通,希望能審台灣金
控預算,如果未來協調結果仍決定不審,台灣金控須解散時,就
會依相關法律程序執行。在此之前,台灣金控及新設的台銀人壽
、台銀證券兩家子公司,還是會繼續運作。
台灣金控董事長蔡哲雄也表示,台銀人壽及台銀證券的業務和人
員薪水不致受影響,不過兩家公司將無法推展新業務。
財委會昨天決議,不審台灣金控預算,並決議輸銀應在兩個月內
退出台灣金控。
台銀表示,台灣金控預算未過關前,可以依預算法第54條及第
88條先辦理動支,子公司員工薪資不會有問題,金控母公司的
員工因為在原屬公司領薪,也不會有影響。
至於業務發展上,台銀人壽今年原本計劃招募150位新人,因
預算未過,必須暫緩。
台銀人壽目前有91位正式人員、284位約聘人員,台銀證券
則有170位員工。其中從台銀、土銀借調的有五、六位,其他
大部分員工過去雖然在台銀、土銀或中信局任職,都是由人壽和
證券重新聘任。
在客戶權益上,台銀人壽1月2日成立後,到3月底已有80億
元保費收入,都是以台銀人壽名義銷售,未來若預算真有問題,
最糟的情況是台銀人壽又併回台銀壽險部,不過保單都有延續性
,且都是國營企業,客戶權益不會有任何影響;台銀證券客戶也
不受影響。
英國保誠人壽台灣區總經理張志明傳出被亞洲排名前五大的保險
集團高薪挖角,在保誠人壽任期僅至4月底,將告別待了四年的台
灣保險市場。據了解,張志明被挖角後,將出任某保險集團亞洲
Regional CEO(區域總經理),市場猜測挖角張志明的保險集團
,可能是AIG、法國金盛(AXA)或宏利其中之一。
澳洲籍張志明在2003年加入英國保誠集團,出任台灣區總經理(
CEO)。在此之前,他均服務於AXA集團,歷任其印尼、菲律賓
、中國大陸的事業體總裁。不僅在亞洲市場經歷完備,也是亞洲
地區壽險業專業經理人少數先在中國大陸市場服務,再到台灣市
場的案例。
集團高薪挖角,在保誠人壽任期僅至4月底,將告別待了四年的台
灣保險市場。據了解,張志明被挖角後,將出任某保險集團亞洲
Regional CEO(區域總經理),市場猜測挖角張志明的保險集團
,可能是AIG、法國金盛(AXA)或宏利其中之一。
澳洲籍張志明在2003年加入英國保誠集團,出任台灣區總經理(
CEO)。在此之前,他均服務於AXA集團,歷任其印尼、菲律賓
、中國大陸的事業體總裁。不僅在亞洲市場經歷完備,也是亞洲
地區壽險業專業經理人少數先在中國大陸市場服務,再到台灣市
場的案例。
五二○前國營事業董總座自肥?立委盧秀燕昨(二)日指出,行
政院於本週一(卅一日)核定調整國營事業董事長與總經理薪資
,由現行每月十六萬元,提高至三十萬元,由於趕在新政府上任
前核准該案,有自肥疑慮。
對此,財政部代理部長李瑞倉坦言,確實有加薪規劃,但他指出
,在國營事業擔任董總座者,「都是抱著使命感在做,他們去民
間企業,薪水拿比這個高很多的!」而且,薪資調整有其行政流
程,五二○之前不可能完成,新政府若認為不妥,仍可以調整。
財政部官員進一步解釋,此次規劃方案有兩點改變:一、刪除現
行國營事業董總的待遇不得比財政部長還高的限制;二、每月待
遇以三十萬元為上限;對象是以國營事業的董總座兩個職務,至
於公股代表是否調整,這次一併檢視。
財政部指出,近期將籌組設立獨立薪酬委員會,由專家學者組成
,預估委員人數約五到七人,屆時將以各家國營事業的績效、規
模,並參考民營金融機構水準,訂定程式;國營事業的董總日後
即根據該公式和每個人的貢獻度給薪。
根據規範,國營事業是指公股持股在五成以上者,財政部管轄可
適用者,包括台灣金控、台灣銀行、台銀人壽、台銀證券、土地
銀行、輸出入銀行、台灣菸酒、印刷廠等八個單位的董總座,最
多達十六人。
政院於本週一(卅一日)核定調整國營事業董事長與總經理薪資
,由現行每月十六萬元,提高至三十萬元,由於趕在新政府上任
前核准該案,有自肥疑慮。
對此,財政部代理部長李瑞倉坦言,確實有加薪規劃,但他指出
,在國營事業擔任董總座者,「都是抱著使命感在做,他們去民
間企業,薪水拿比這個高很多的!」而且,薪資調整有其行政流
程,五二○之前不可能完成,新政府若認為不妥,仍可以調整。
財政部官員進一步解釋,此次規劃方案有兩點改變:一、刪除現
行國營事業董總的待遇不得比財政部長還高的限制;二、每月待
遇以三十萬元為上限;對象是以國營事業的董總座兩個職務,至
於公股代表是否調整,這次一併檢視。
財政部指出,近期將籌組設立獨立薪酬委員會,由專家學者組成
,預估委員人數約五到七人,屆時將以各家國營事業的績效、規
模,並參考民營金融機構水準,訂定程式;國營事業的董總日後
即根據該公式和每個人的貢獻度給薪。
根據規範,國營事業是指公股持股在五成以上者,財政部管轄可
適用者,包括台灣金控、台灣銀行、台銀人壽、台銀證券、土地
銀行、輸出入銀行、台灣菸酒、印刷廠等八個單位的董總座,最
多達十六人。
二次金改政策將翻盤,已為台銀、土銀合組台灣金控投下高度不
確定變數!先前藍營曾在立法院作成決議,反對輸銀併入台灣金
控,據了解,藍營立委也常不贊成台銀、土銀合併,在反對態度
持續,財政部已對台銀、土銀合組台灣金控態度轉趨保留。
如此一來,從國民黨時代推動台銀為首的純官股行庫合併計畫,
將面臨第三度挫敗。一旦土銀確定脫離台灣金控,須必須辦理減
資,進行切割。
據悉,台灣金控內部也開始評估此一問題,並已備有腹案;台灣
金控方面評估,就算土銀在新政府決議下退出金控,取消台銀、
土銀合併,屆時台灣金控仍能藉由旗下證券、保險子公司而保有
金控架構,未來再往市場尋找其他合併對象。
財政部官員說:「能否合組金控,要看立法院通過預算的結果如
何。」使土銀脫離台灣金控可能性升高。目前立法院正在審查台
銀、土銀,及由台銀提出的台灣金控補辦預算,倘若預算不過,
空有金控牌照,將會面臨實際運作的困難。
官員進一步指出,立法院財委會在選前,就作成決議反對輸銀併
入台灣金控決議,財政部已有心理準備,面對變動規模升高,讓
土銀也退出台灣金控的可能性。
國民黨財金立委反對台銀、土銀合併的態度持續不變,另一方面
,土銀當初接受與台銀合組金控,也是二次金改下不得已的選擇
,由於如今時空環境不一樣了,土銀員工主張「走自己的路」氣
勢越來越高,亦使藍營立委反對台銀、土銀合併更為堅定。
國民黨籍立委費鴻泰強調,「台銀、土銀合併不是一加一等於二
,而是一加一只等於一.二」他直言,兩家銀行的重覆性太高,
當初會推台銀、土銀合併,「也只是為併而併,削足適履來減少
銀行家數,讓扁政府交二次金改的數字成績單。」
費鴻泰進一步指出,土銀的規模也夠大,讓它來合併市場上其他
商銀豈不更好?他主張應該重新檢視台銀、土銀是否適合合併的
問題。
確定變數!先前藍營曾在立法院作成決議,反對輸銀併入台灣金
控,據了解,藍營立委也常不贊成台銀、土銀合併,在反對態度
持續,財政部已對台銀、土銀合組台灣金控態度轉趨保留。
如此一來,從國民黨時代推動台銀為首的純官股行庫合併計畫,
將面臨第三度挫敗。一旦土銀確定脫離台灣金控,須必須辦理減
資,進行切割。
據悉,台灣金控內部也開始評估此一問題,並已備有腹案;台灣
金控方面評估,就算土銀在新政府決議下退出金控,取消台銀、
土銀合併,屆時台灣金控仍能藉由旗下證券、保險子公司而保有
金控架構,未來再往市場尋找其他合併對象。
財政部官員說:「能否合組金控,要看立法院通過預算的結果如
何。」使土銀脫離台灣金控可能性升高。目前立法院正在審查台
銀、土銀,及由台銀提出的台灣金控補辦預算,倘若預算不過,
空有金控牌照,將會面臨實際運作的困難。
官員進一步指出,立法院財委會在選前,就作成決議反對輸銀併
入台灣金控決議,財政部已有心理準備,面對變動規模升高,讓
土銀也退出台灣金控的可能性。
國民黨財金立委反對台銀、土銀合併的態度持續不變,另一方面
,土銀當初接受與台銀合組金控,也是二次金改下不得已的選擇
,由於如今時空環境不一樣了,土銀員工主張「走自己的路」氣
勢越來越高,亦使藍營立委反對台銀、土銀合併更為堅定。
國民黨籍立委費鴻泰強調,「台銀、土銀合併不是一加一等於二
,而是一加一只等於一.二」他直言,兩家銀行的重覆性太高,
當初會推台銀、土銀合併,「也只是為併而併,削足適履來減少
銀行家數,讓扁政府交二次金改的數字成績單。」
費鴻泰進一步指出,土銀的規模也夠大,讓它來合併市場上其他
商銀豈不更好?他主張應該重新檢視台銀、土銀是否適合合併的
問題。
總統大選結果二次政黨輪替,被視為綠營酬庸代表人物的金控董
事長,包括開發金董事長林誠一、兆豐金董事長呂桔誠「雙誠」
,與第一金控董事長張兆順,成為選後藍營立委點名撤換的優先
名單。
此外,包括合庫董事長許德南、合庫總經理陳安雄、台企銀董事
長蘇金豐及台灣金控總經理兼土銀董事長吳繁治等四位,原本因
賣力輔選,屆齡65歲獲得延退,依照規定,在一年內隨時可以
調整,這些主管的延退案也產生變數。
開發金控今(24)日將召開董事會,但是並沒有應藍營立委要
求,安排討論林誠一適任性的議程。
據了解,林誠一是公股行庫兆豐銀行派在開發金的董事代表人,
兆豐銀沒有發函改派代表人之前,開發金不會主動討論董事長人
事案。
大選前藍營立委因為林誠一缺席財政委員會,要求公股撤換林誠
一,林誠一又與陳水扁總統關係匪淺,林誠一成為外界點名下台
的優先人選。兆豐銀則低調表示,沒有收到財政部指示要換代表
人。
兆豐金總經理兼兆豐票券董事長董瑞斌,被視為民進黨主席謝長
廷人馬,董瑞斌也可能隨呂桔誠同進退。
選前公股行庫包括台銀、土銀、合庫、台企銀董總,透過銀行公
會大力輔選,安排輔選幹部與金融業交流,多位董、總延退獲准
。據悉,其餘幾乎都是屆齡申請延退,選後可能面臨藍軍立委圍
剿。
有關人士昨(23)日指出,馬英九當選新任總統後,在內閣人
事完成布局後,下一波就是調整公股行庫高層人事,由於這段期
間,公股行庫資源被扭曲,為防範問題擴大,公股行庫高層人事
地震可能也不會拖太久。
除了台銀董事長蔡哲雄尚未達到65歲的退休年齡,還談不上延
退,合庫、台企銀及台灣金控等多位高層主管,因已屆滿65歲
,都將是優先調整的目標。
事長,包括開發金董事長林誠一、兆豐金董事長呂桔誠「雙誠」
,與第一金控董事長張兆順,成為選後藍營立委點名撤換的優先
名單。
此外,包括合庫董事長許德南、合庫總經理陳安雄、台企銀董事
長蘇金豐及台灣金控總經理兼土銀董事長吳繁治等四位,原本因
賣力輔選,屆齡65歲獲得延退,依照規定,在一年內隨時可以
調整,這些主管的延退案也產生變數。
開發金控今(24)日將召開董事會,但是並沒有應藍營立委要
求,安排討論林誠一適任性的議程。
據了解,林誠一是公股行庫兆豐銀行派在開發金的董事代表人,
兆豐銀沒有發函改派代表人之前,開發金不會主動討論董事長人
事案。
大選前藍營立委因為林誠一缺席財政委員會,要求公股撤換林誠
一,林誠一又與陳水扁總統關係匪淺,林誠一成為外界點名下台
的優先人選。兆豐銀則低調表示,沒有收到財政部指示要換代表
人。
兆豐金總經理兼兆豐票券董事長董瑞斌,被視為民進黨主席謝長
廷人馬,董瑞斌也可能隨呂桔誠同進退。
選前公股行庫包括台銀、土銀、合庫、台企銀董總,透過銀行公
會大力輔選,安排輔選幹部與金融業交流,多位董、總延退獲准
。據悉,其餘幾乎都是屆齡申請延退,選後可能面臨藍軍立委圍
剿。
有關人士昨(23)日指出,馬英九當選新任總統後,在內閣人
事完成布局後,下一波就是調整公股行庫高層人事,由於這段期
間,公股行庫資源被扭曲,為防範問題擴大,公股行庫高層人事
地震可能也不會拖太久。
除了台銀董事長蔡哲雄尚未達到65歲的退休年齡,還談不上延
退,合庫、台企銀及台灣金控等多位高層主管,因已屆滿65歲
,都將是優先調整的目標。
大選變天,扁政府政治任命的財金人事恐怕也要面臨輪替,金融
圈耳語滿天,瀰漫不確定的氣氛。檯面上「一拖拉庫」金融事業
和公股銀行董事長、總經理的位子,將全面洗牌。
國、公營行庫高層這幾年全面綠化,許多人事安排屢遭外界抨擊
「只問色彩、不問專業」,馬英九就職後,這些綠色銀行家的大
位恐將不保。
目前金控公司的官派董、總中,被視為綠色人馬的有第一金控董
事長張兆順、兆豐金控董事長呂桔誠及總經理董瑞斌、開發金控
董事長林誠一、台灣金控兼台銀董事長蔡哲雄、台灣金控總經理
兼土銀董事長吳繁治、華南金控總經理李正義等人。
今年一月兆豐金董座鄭深池辭職,總座蔡友才調職,財政部指派
呂桔誠接任董事長,董瑞斌出任總經理,呂董都屬謝系人馬,兩
人出線,外界解讀為政治任命,目的在拚大選,如今確定政權將
輪替,呂、董雖然還有一年多任期,但一般預料應會「提早畢業
」。
台銀、土銀、合庫、第一金等公股行庫經常扮演「金融救火隊」
,形同金融主管機關的「地下金庫」,合庫董事長許德南、台銀
總經理羅澤成、財金公司董事長陳永誠、關貿網路公司董事長林
永堅也被視為綠營人士,被換掉只是時間早晚。
今年二月,金管會穾然「指示」投資人保護中心董事長由朱兆銓
換成民進黨大老吳乃仁之妻詹彩虹;朱原定明年一月屆齡退休,
證券圈盛傳是行政院副院長邱義仁主導,讓好友之妻趕上「末班
車」取得董事長資歷,為職場生涯畫下完美句點。
不過,投保中心屬二線後勤單位,新政府應無暇關注投保中心人
事,市場預料除非詹主動走人,否則短期異動機率不高。
四大證券周邊單位掌握資本市場脈動,董總座待遇優渥,一向被
視為好缺,也是大選過後論功行賞的最佳選擇,預料這些單位高
層人事都將大風吹。
去年七月證交所、櫃買中心、期交所與集保公司等證券周邊單位
高層人事大地震,其中以吳榮義接任證交所董座最受矚目,吳曾
任謝長廷副手(行政院副院長),也是謝的財經智囊,外界形容
吳榮義入主證交所是為選舉任命,綠軍慘敗,吳的董事長寶座恐
不保。
櫃買董座呂東英在國民黨執政時曾任證期會主委,被扁政府拔擢
出任金管會副主委,市場評價兩極化,呂能否明年任滿下台,要
看「天意」。
與櫃買與證交所比較,期交所與集保算是冷衙門,期交所董座葉
景成與集保董事長朱富春均出身證券界,兩人與藍綠都有淵源,
能否保住位子,除了比政商人脈,還比專業能力。
圈耳語滿天,瀰漫不確定的氣氛。檯面上「一拖拉庫」金融事業
和公股銀行董事長、總經理的位子,將全面洗牌。
國、公營行庫高層這幾年全面綠化,許多人事安排屢遭外界抨擊
「只問色彩、不問專業」,馬英九就職後,這些綠色銀行家的大
位恐將不保。
目前金控公司的官派董、總中,被視為綠色人馬的有第一金控董
事長張兆順、兆豐金控董事長呂桔誠及總經理董瑞斌、開發金控
董事長林誠一、台灣金控兼台銀董事長蔡哲雄、台灣金控總經理
兼土銀董事長吳繁治、華南金控總經理李正義等人。
今年一月兆豐金董座鄭深池辭職,總座蔡友才調職,財政部指派
呂桔誠接任董事長,董瑞斌出任總經理,呂董都屬謝系人馬,兩
人出線,外界解讀為政治任命,目的在拚大選,如今確定政權將
輪替,呂、董雖然還有一年多任期,但一般預料應會「提早畢業
」。
台銀、土銀、合庫、第一金等公股行庫經常扮演「金融救火隊」
,形同金融主管機關的「地下金庫」,合庫董事長許德南、台銀
總經理羅澤成、財金公司董事長陳永誠、關貿網路公司董事長林
永堅也被視為綠營人士,被換掉只是時間早晚。
今年二月,金管會穾然「指示」投資人保護中心董事長由朱兆銓
換成民進黨大老吳乃仁之妻詹彩虹;朱原定明年一月屆齡退休,
證券圈盛傳是行政院副院長邱義仁主導,讓好友之妻趕上「末班
車」取得董事長資歷,為職場生涯畫下完美句點。
不過,投保中心屬二線後勤單位,新政府應無暇關注投保中心人
事,市場預料除非詹主動走人,否則短期異動機率不高。
四大證券周邊單位掌握資本市場脈動,董總座待遇優渥,一向被
視為好缺,也是大選過後論功行賞的最佳選擇,預料這些單位高
層人事都將大風吹。
去年七月證交所、櫃買中心、期交所與集保公司等證券周邊單位
高層人事大地震,其中以吳榮義接任證交所董座最受矚目,吳曾
任謝長廷副手(行政院副院長),也是謝的財經智囊,外界形容
吳榮義入主證交所是為選舉任命,綠軍慘敗,吳的董事長寶座恐
不保。
櫃買董座呂東英在國民黨執政時曾任證期會主委,被扁政府拔擢
出任金管會副主委,市場評價兩極化,呂能否明年任滿下台,要
看「天意」。
與櫃買與證交所比較,期交所與集保算是冷衙門,期交所董座葉
景成與集保董事長朱富春均出身證券界,兩人與藍綠都有淵源,
能否保住位子,除了比政商人脈,還比專業能力。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