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金融控股(公)公司新聞
立法院財委會昨日決議罷審台灣金控預算,並要求台灣金控直接
解散!不過提案立委賴士葆指出,不排除五二○之後,重新評估
設置台灣金控的可行性,但「必須有法源依據」,亦即先訂出類
似於「輸銀組織條例」的法源依據,再提案設置台灣金控。
對此,財委會也要求在兩個月內,輸銀須退出台灣金控。至於預
算凍結之後,另兩家金控子公司台銀人壽、台銀證券,是否也會
有營運上,甚至高階主管人事經費支出方面的問題?賴士葆指出
,目前只是把金控的大帽子拿掉,「台銀證券與台銀人壽,只要
轉化為台灣銀行的轉投資公司,營運及經費動支上仍沒問題!」
立法院財委會昨日進行台銀、土銀、輸銀的預算審查,藍營立委
高度質疑台灣金控成立的合法性,僅同意通過台銀、土銀、輸銀
三家銀行本身的預算,對一併提出的台灣金控補辦預算,則以罷
審進行封殺。
相對於財政部以「國營事業管理法」第八條援引主管機關行政裁
量權來主張台灣金控合法性,提案罷審金控預算的立委賴士葆則
以同法第十條反擊指出,「須要先立台灣金控組織法,才能成立
台灣金控。」
其實這樣的結局,也在三銀行預期內;據悉,立委選後台灣金控
就沒有再開會,推動三行局共組金控、合併事宜,預料與立院藍
營立委意見有關。
解散!不過提案立委賴士葆指出,不排除五二○之後,重新評估
設置台灣金控的可行性,但「必須有法源依據」,亦即先訂出類
似於「輸銀組織條例」的法源依據,再提案設置台灣金控。
對此,財委會也要求在兩個月內,輸銀須退出台灣金控。至於預
算凍結之後,另兩家金控子公司台銀人壽、台銀證券,是否也會
有營運上,甚至高階主管人事經費支出方面的問題?賴士葆指出
,目前只是把金控的大帽子拿掉,「台銀證券與台銀人壽,只要
轉化為台灣銀行的轉投資公司,營運及經費動支上仍沒問題!」
立法院財委會昨日進行台銀、土銀、輸銀的預算審查,藍營立委
高度質疑台灣金控成立的合法性,僅同意通過台銀、土銀、輸銀
三家銀行本身的預算,對一併提出的台灣金控補辦預算,則以罷
審進行封殺。
相對於財政部以「國營事業管理法」第八條援引主管機關行政裁
量權來主張台灣金控合法性,提案罷審金控預算的立委賴士葆則
以同法第十條反擊指出,「須要先立台灣金控組織法,才能成立
台灣金控。」
其實這樣的結局,也在三銀行預期內;據悉,立委選後台灣金控
就沒有再開會,推動三行局共組金控、合併事宜,預料與立院藍
營立委意見有關。
台灣金控適法性有爭議,立院財委會昨(7)日決議,不審台灣
金控預算,只審台銀、土銀及輸銀預算,台灣金控未來是否解散
,有待新政府上任後決定。但這段期間,在沒有預算情況下,台
灣金控業務推動將受影響。
財委會去年已多次反對輸銀併入台灣金控,並要求重新評估成立
台灣金控的綜效,但行政院不顧立法院反對,趕在今年1月成立
台灣金控,使得台灣金控如今面臨沒有預算、可能「斷炊」的窘
境。
財政部官員表示,行政部門會再與立法院溝通,希望能審台灣金
控預算,如果未來協調結果仍決定不審,台灣金控須解散時,就
會依相關法律程序執行。在此之前,台灣金控及新設的台銀人壽
、台銀證券兩家子公司,還是會繼續運作。
台灣金控董事長蔡哲雄也表示,台銀人壽及台銀證券的業務和人
員薪水不致受影響,不過兩家公司將無法推展新業務。
財委會昨天決議,不審台灣金控預算,並決議輸銀應在兩個月內
退出台灣金控。
台銀表示,台灣金控預算未過關前,可以依預算法第54條及第
88條先辦理動支,子公司員工薪資不會有問題,金控母公司的
員工因為在原屬公司領薪,也不會有影響。
至於業務發展上,台銀人壽今年原本計劃招募150位新人,因
預算未過,必須暫緩。
台銀人壽目前有91位正式人員、284位約聘人員,台銀證券
則有170位員工。其中從台銀、土銀借調的有五、六位,其他
大部分員工過去雖然在台銀、土銀或中信局任職,都是由人壽和
證券重新聘任。
在客戶權益上,台銀人壽1月2日成立後,到3月底已有80億
元保費收入,都是以台銀人壽名義銷售,未來若預算真有問題,
最糟的情況是台銀人壽又併回台銀壽險部,不過保單都有延續性
,且都是國營企業,客戶權益不會有任何影響;台銀證券客戶也
不受影響。
金控預算,只審台銀、土銀及輸銀預算,台灣金控未來是否解散
,有待新政府上任後決定。但這段期間,在沒有預算情況下,台
灣金控業務推動將受影響。
財委會去年已多次反對輸銀併入台灣金控,並要求重新評估成立
台灣金控的綜效,但行政院不顧立法院反對,趕在今年1月成立
台灣金控,使得台灣金控如今面臨沒有預算、可能「斷炊」的窘
境。
財政部官員表示,行政部門會再與立法院溝通,希望能審台灣金
控預算,如果未來協調結果仍決定不審,台灣金控須解散時,就
會依相關法律程序執行。在此之前,台灣金控及新設的台銀人壽
、台銀證券兩家子公司,還是會繼續運作。
台灣金控董事長蔡哲雄也表示,台銀人壽及台銀證券的業務和人
員薪水不致受影響,不過兩家公司將無法推展新業務。
財委會昨天決議,不審台灣金控預算,並決議輸銀應在兩個月內
退出台灣金控。
台銀表示,台灣金控預算未過關前,可以依預算法第54條及第
88條先辦理動支,子公司員工薪資不會有問題,金控母公司的
員工因為在原屬公司領薪,也不會有影響。
至於業務發展上,台銀人壽今年原本計劃招募150位新人,因
預算未過,必須暫緩。
台銀人壽目前有91位正式人員、284位約聘人員,台銀證券
則有170位員工。其中從台銀、土銀借調的有五、六位,其他
大部分員工過去雖然在台銀、土銀或中信局任職,都是由人壽和
證券重新聘任。
在客戶權益上,台銀人壽1月2日成立後,到3月底已有80億
元保費收入,都是以台銀人壽名義銷售,未來若預算真有問題,
最糟的情況是台銀人壽又併回台銀壽險部,不過保單都有延續性
,且都是國營企業,客戶權益不會有任何影響;台銀證券客戶也
不受影響。
英國保誠人壽台灣區總經理張志明傳出被亞洲排名前五大的保險
集團高薪挖角,在保誠人壽任期僅至4月底,將告別待了四年的台
灣保險市場。據了解,張志明被挖角後,將出任某保險集團亞洲
Regional CEO(區域總經理),市場猜測挖角張志明的保險集團
,可能是AIG、法國金盛(AXA)或宏利其中之一。
澳洲籍張志明在2003年加入英國保誠集團,出任台灣區總經理(
CEO)。在此之前,他均服務於AXA集團,歷任其印尼、菲律賓
、中國大陸的事業體總裁。不僅在亞洲市場經歷完備,也是亞洲
地區壽險業專業經理人少數先在中國大陸市場服務,再到台灣市
場的案例。
集團高薪挖角,在保誠人壽任期僅至4月底,將告別待了四年的台
灣保險市場。據了解,張志明被挖角後,將出任某保險集團亞洲
Regional CEO(區域總經理),市場猜測挖角張志明的保險集團
,可能是AIG、法國金盛(AXA)或宏利其中之一。
澳洲籍張志明在2003年加入英國保誠集團,出任台灣區總經理(
CEO)。在此之前,他均服務於AXA集團,歷任其印尼、菲律賓
、中國大陸的事業體總裁。不僅在亞洲市場經歷完備,也是亞洲
地區壽險業專業經理人少數先在中國大陸市場服務,再到台灣市
場的案例。
五二○前國營事業董總座自肥?立委盧秀燕昨(二)日指出,行
政院於本週一(卅一日)核定調整國營事業董事長與總經理薪資
,由現行每月十六萬元,提高至三十萬元,由於趕在新政府上任
前核准該案,有自肥疑慮。
對此,財政部代理部長李瑞倉坦言,確實有加薪規劃,但他指出
,在國營事業擔任董總座者,「都是抱著使命感在做,他們去民
間企業,薪水拿比這個高很多的!」而且,薪資調整有其行政流
程,五二○之前不可能完成,新政府若認為不妥,仍可以調整。
財政部官員進一步解釋,此次規劃方案有兩點改變:一、刪除現
行國營事業董總的待遇不得比財政部長還高的限制;二、每月待
遇以三十萬元為上限;對象是以國營事業的董總座兩個職務,至
於公股代表是否調整,這次一併檢視。
財政部指出,近期將籌組設立獨立薪酬委員會,由專家學者組成
,預估委員人數約五到七人,屆時將以各家國營事業的績效、規
模,並參考民營金融機構水準,訂定程式;國營事業的董總日後
即根據該公式和每個人的貢獻度給薪。
根據規範,國營事業是指公股持股在五成以上者,財政部管轄可
適用者,包括台灣金控、台灣銀行、台銀人壽、台銀證券、土地
銀行、輸出入銀行、台灣菸酒、印刷廠等八個單位的董總座,最
多達十六人。
政院於本週一(卅一日)核定調整國營事業董事長與總經理薪資
,由現行每月十六萬元,提高至三十萬元,由於趕在新政府上任
前核准該案,有自肥疑慮。
對此,財政部代理部長李瑞倉坦言,確實有加薪規劃,但他指出
,在國營事業擔任董總座者,「都是抱著使命感在做,他們去民
間企業,薪水拿比這個高很多的!」而且,薪資調整有其行政流
程,五二○之前不可能完成,新政府若認為不妥,仍可以調整。
財政部官員進一步解釋,此次規劃方案有兩點改變:一、刪除現
行國營事業董總的待遇不得比財政部長還高的限制;二、每月待
遇以三十萬元為上限;對象是以國營事業的董總座兩個職務,至
於公股代表是否調整,這次一併檢視。
財政部指出,近期將籌組設立獨立薪酬委員會,由專家學者組成
,預估委員人數約五到七人,屆時將以各家國營事業的績效、規
模,並參考民營金融機構水準,訂定程式;國營事業的董總日後
即根據該公式和每個人的貢獻度給薪。
根據規範,國營事業是指公股持股在五成以上者,財政部管轄可
適用者,包括台灣金控、台灣銀行、台銀人壽、台銀證券、土地
銀行、輸出入銀行、台灣菸酒、印刷廠等八個單位的董總座,最
多達十六人。
二次金改政策將翻盤,已為台銀、土銀合組台灣金控投下高度不
確定變數!先前藍營曾在立法院作成決議,反對輸銀併入台灣金
控,據了解,藍營立委也常不贊成台銀、土銀合併,在反對態度
持續,財政部已對台銀、土銀合組台灣金控態度轉趨保留。
如此一來,從國民黨時代推動台銀為首的純官股行庫合併計畫,
將面臨第三度挫敗。一旦土銀確定脫離台灣金控,須必須辦理減
資,進行切割。
據悉,台灣金控內部也開始評估此一問題,並已備有腹案;台灣
金控方面評估,就算土銀在新政府決議下退出金控,取消台銀、
土銀合併,屆時台灣金控仍能藉由旗下證券、保險子公司而保有
金控架構,未來再往市場尋找其他合併對象。
財政部官員說:「能否合組金控,要看立法院通過預算的結果如
何。」使土銀脫離台灣金控可能性升高。目前立法院正在審查台
銀、土銀,及由台銀提出的台灣金控補辦預算,倘若預算不過,
空有金控牌照,將會面臨實際運作的困難。
官員進一步指出,立法院財委會在選前,就作成決議反對輸銀併
入台灣金控決議,財政部已有心理準備,面對變動規模升高,讓
土銀也退出台灣金控的可能性。
國民黨財金立委反對台銀、土銀合併的態度持續不變,另一方面
,土銀當初接受與台銀合組金控,也是二次金改下不得已的選擇
,由於如今時空環境不一樣了,土銀員工主張「走自己的路」氣
勢越來越高,亦使藍營立委反對台銀、土銀合併更為堅定。
國民黨籍立委費鴻泰強調,「台銀、土銀合併不是一加一等於二
,而是一加一只等於一.二」他直言,兩家銀行的重覆性太高,
當初會推台銀、土銀合併,「也只是為併而併,削足適履來減少
銀行家數,讓扁政府交二次金改的數字成績單。」
費鴻泰進一步指出,土銀的規模也夠大,讓它來合併市場上其他
商銀豈不更好?他主張應該重新檢視台銀、土銀是否適合合併的
問題。
確定變數!先前藍營曾在立法院作成決議,反對輸銀併入台灣金
控,據了解,藍營立委也常不贊成台銀、土銀合併,在反對態度
持續,財政部已對台銀、土銀合組台灣金控態度轉趨保留。
如此一來,從國民黨時代推動台銀為首的純官股行庫合併計畫,
將面臨第三度挫敗。一旦土銀確定脫離台灣金控,須必須辦理減
資,進行切割。
據悉,台灣金控內部也開始評估此一問題,並已備有腹案;台灣
金控方面評估,就算土銀在新政府決議下退出金控,取消台銀、
土銀合併,屆時台灣金控仍能藉由旗下證券、保險子公司而保有
金控架構,未來再往市場尋找其他合併對象。
財政部官員說:「能否合組金控,要看立法院通過預算的結果如
何。」使土銀脫離台灣金控可能性升高。目前立法院正在審查台
銀、土銀,及由台銀提出的台灣金控補辦預算,倘若預算不過,
空有金控牌照,將會面臨實際運作的困難。
官員進一步指出,立法院財委會在選前,就作成決議反對輸銀併
入台灣金控決議,財政部已有心理準備,面對變動規模升高,讓
土銀也退出台灣金控的可能性。
國民黨財金立委反對台銀、土銀合併的態度持續不變,另一方面
,土銀當初接受與台銀合組金控,也是二次金改下不得已的選擇
,由於如今時空環境不一樣了,土銀員工主張「走自己的路」氣
勢越來越高,亦使藍營立委反對台銀、土銀合併更為堅定。
國民黨籍立委費鴻泰強調,「台銀、土銀合併不是一加一等於二
,而是一加一只等於一.二」他直言,兩家銀行的重覆性太高,
當初會推台銀、土銀合併,「也只是為併而併,削足適履來減少
銀行家數,讓扁政府交二次金改的數字成績單。」
費鴻泰進一步指出,土銀的規模也夠大,讓它來合併市場上其他
商銀豈不更好?他主張應該重新檢視台銀、土銀是否適合合併的
問題。
總統大選結果二次政黨輪替,被視為綠營酬庸代表人物的金控董
事長,包括開發金董事長林誠一、兆豐金董事長呂桔誠「雙誠」
,與第一金控董事長張兆順,成為選後藍營立委點名撤換的優先
名單。
此外,包括合庫董事長許德南、合庫總經理陳安雄、台企銀董事
長蘇金豐及台灣金控總經理兼土銀董事長吳繁治等四位,原本因
賣力輔選,屆齡65歲獲得延退,依照規定,在一年內隨時可以
調整,這些主管的延退案也產生變數。
開發金控今(24)日將召開董事會,但是並沒有應藍營立委要
求,安排討論林誠一適任性的議程。
據了解,林誠一是公股行庫兆豐銀行派在開發金的董事代表人,
兆豐銀沒有發函改派代表人之前,開發金不會主動討論董事長人
事案。
大選前藍營立委因為林誠一缺席財政委員會,要求公股撤換林誠
一,林誠一又與陳水扁總統關係匪淺,林誠一成為外界點名下台
的優先人選。兆豐銀則低調表示,沒有收到財政部指示要換代表
人。
兆豐金總經理兼兆豐票券董事長董瑞斌,被視為民進黨主席謝長
廷人馬,董瑞斌也可能隨呂桔誠同進退。
選前公股行庫包括台銀、土銀、合庫、台企銀董總,透過銀行公
會大力輔選,安排輔選幹部與金融業交流,多位董、總延退獲准
。據悉,其餘幾乎都是屆齡申請延退,選後可能面臨藍軍立委圍
剿。
有關人士昨(23)日指出,馬英九當選新任總統後,在內閣人
事完成布局後,下一波就是調整公股行庫高層人事,由於這段期
間,公股行庫資源被扭曲,為防範問題擴大,公股行庫高層人事
地震可能也不會拖太久。
除了台銀董事長蔡哲雄尚未達到65歲的退休年齡,還談不上延
退,合庫、台企銀及台灣金控等多位高層主管,因已屆滿65歲
,都將是優先調整的目標。
事長,包括開發金董事長林誠一、兆豐金董事長呂桔誠「雙誠」
,與第一金控董事長張兆順,成為選後藍營立委點名撤換的優先
名單。
此外,包括合庫董事長許德南、合庫總經理陳安雄、台企銀董事
長蘇金豐及台灣金控總經理兼土銀董事長吳繁治等四位,原本因
賣力輔選,屆齡65歲獲得延退,依照規定,在一年內隨時可以
調整,這些主管的延退案也產生變數。
開發金控今(24)日將召開董事會,但是並沒有應藍營立委要
求,安排討論林誠一適任性的議程。
據了解,林誠一是公股行庫兆豐銀行派在開發金的董事代表人,
兆豐銀沒有發函改派代表人之前,開發金不會主動討論董事長人
事案。
大選前藍營立委因為林誠一缺席財政委員會,要求公股撤換林誠
一,林誠一又與陳水扁總統關係匪淺,林誠一成為外界點名下台
的優先人選。兆豐銀則低調表示,沒有收到財政部指示要換代表
人。
兆豐金總經理兼兆豐票券董事長董瑞斌,被視為民進黨主席謝長
廷人馬,董瑞斌也可能隨呂桔誠同進退。
選前公股行庫包括台銀、土銀、合庫、台企銀董總,透過銀行公
會大力輔選,安排輔選幹部與金融業交流,多位董、總延退獲准
。據悉,其餘幾乎都是屆齡申請延退,選後可能面臨藍軍立委圍
剿。
有關人士昨(23)日指出,馬英九當選新任總統後,在內閣人
事完成布局後,下一波就是調整公股行庫高層人事,由於這段期
間,公股行庫資源被扭曲,為防範問題擴大,公股行庫高層人事
地震可能也不會拖太久。
除了台銀董事長蔡哲雄尚未達到65歲的退休年齡,還談不上延
退,合庫、台企銀及台灣金控等多位高層主管,因已屆滿65歲
,都將是優先調整的目標。
大選變天,扁政府政治任命的財金人事恐怕也要面臨輪替,金融
圈耳語滿天,瀰漫不確定的氣氛。檯面上「一拖拉庫」金融事業
和公股銀行董事長、總經理的位子,將全面洗牌。
國、公營行庫高層這幾年全面綠化,許多人事安排屢遭外界抨擊
「只問色彩、不問專業」,馬英九就職後,這些綠色銀行家的大
位恐將不保。
目前金控公司的官派董、總中,被視為綠色人馬的有第一金控董
事長張兆順、兆豐金控董事長呂桔誠及總經理董瑞斌、開發金控
董事長林誠一、台灣金控兼台銀董事長蔡哲雄、台灣金控總經理
兼土銀董事長吳繁治、華南金控總經理李正義等人。
今年一月兆豐金董座鄭深池辭職,總座蔡友才調職,財政部指派
呂桔誠接任董事長,董瑞斌出任總經理,呂董都屬謝系人馬,兩
人出線,外界解讀為政治任命,目的在拚大選,如今確定政權將
輪替,呂、董雖然還有一年多任期,但一般預料應會「提早畢業
」。
台銀、土銀、合庫、第一金等公股行庫經常扮演「金融救火隊」
,形同金融主管機關的「地下金庫」,合庫董事長許德南、台銀
總經理羅澤成、財金公司董事長陳永誠、關貿網路公司董事長林
永堅也被視為綠營人士,被換掉只是時間早晚。
今年二月,金管會穾然「指示」投資人保護中心董事長由朱兆銓
換成民進黨大老吳乃仁之妻詹彩虹;朱原定明年一月屆齡退休,
證券圈盛傳是行政院副院長邱義仁主導,讓好友之妻趕上「末班
車」取得董事長資歷,為職場生涯畫下完美句點。
不過,投保中心屬二線後勤單位,新政府應無暇關注投保中心人
事,市場預料除非詹主動走人,否則短期異動機率不高。
四大證券周邊單位掌握資本市場脈動,董總座待遇優渥,一向被
視為好缺,也是大選過後論功行賞的最佳選擇,預料這些單位高
層人事都將大風吹。
去年七月證交所、櫃買中心、期交所與集保公司等證券周邊單位
高層人事大地震,其中以吳榮義接任證交所董座最受矚目,吳曾
任謝長廷副手(行政院副院長),也是謝的財經智囊,外界形容
吳榮義入主證交所是為選舉任命,綠軍慘敗,吳的董事長寶座恐
不保。
櫃買董座呂東英在國民黨執政時曾任證期會主委,被扁政府拔擢
出任金管會副主委,市場評價兩極化,呂能否明年任滿下台,要
看「天意」。
與櫃買與證交所比較,期交所與集保算是冷衙門,期交所董座葉
景成與集保董事長朱富春均出身證券界,兩人與藍綠都有淵源,
能否保住位子,除了比政商人脈,還比專業能力。
圈耳語滿天,瀰漫不確定的氣氛。檯面上「一拖拉庫」金融事業
和公股銀行董事長、總經理的位子,將全面洗牌。
國、公營行庫高層這幾年全面綠化,許多人事安排屢遭外界抨擊
「只問色彩、不問專業」,馬英九就職後,這些綠色銀行家的大
位恐將不保。
目前金控公司的官派董、總中,被視為綠色人馬的有第一金控董
事長張兆順、兆豐金控董事長呂桔誠及總經理董瑞斌、開發金控
董事長林誠一、台灣金控兼台銀董事長蔡哲雄、台灣金控總經理
兼土銀董事長吳繁治、華南金控總經理李正義等人。
今年一月兆豐金董座鄭深池辭職,總座蔡友才調職,財政部指派
呂桔誠接任董事長,董瑞斌出任總經理,呂董都屬謝系人馬,兩
人出線,外界解讀為政治任命,目的在拚大選,如今確定政權將
輪替,呂、董雖然還有一年多任期,但一般預料應會「提早畢業
」。
台銀、土銀、合庫、第一金等公股行庫經常扮演「金融救火隊」
,形同金融主管機關的「地下金庫」,合庫董事長許德南、台銀
總經理羅澤成、財金公司董事長陳永誠、關貿網路公司董事長林
永堅也被視為綠營人士,被換掉只是時間早晚。
今年二月,金管會穾然「指示」投資人保護中心董事長由朱兆銓
換成民進黨大老吳乃仁之妻詹彩虹;朱原定明年一月屆齡退休,
證券圈盛傳是行政院副院長邱義仁主導,讓好友之妻趕上「末班
車」取得董事長資歷,為職場生涯畫下完美句點。
不過,投保中心屬二線後勤單位,新政府應無暇關注投保中心人
事,市場預料除非詹主動走人,否則短期異動機率不高。
四大證券周邊單位掌握資本市場脈動,董總座待遇優渥,一向被
視為好缺,也是大選過後論功行賞的最佳選擇,預料這些單位高
層人事都將大風吹。
去年七月證交所、櫃買中心、期交所與集保公司等證券周邊單位
高層人事大地震,其中以吳榮義接任證交所董座最受矚目,吳曾
任謝長廷副手(行政院副院長),也是謝的財經智囊,外界形容
吳榮義入主證交所是為選舉任命,綠軍慘敗,吳的董事長寶座恐
不保。
櫃買董座呂東英在國民黨執政時曾任證期會主委,被扁政府拔擢
出任金管會副主委,市場評價兩極化,呂能否明年任滿下台,要
看「天意」。
與櫃買與證交所比較,期交所與集保算是冷衙門,期交所董座葉
景成與集保董事長朱富春均出身證券界,兩人與藍綠都有淵源,
能否保住位子,除了比政商人脈,還比專業能力。
蔡哲雄:初期專責處理旗下不動產,公告現值上千億元;台銀每
股淨值46.16元,上市後股價可達淨值1.5倍。
台灣金控董事長蔡哲雄昨(18)日透露,為發揮未來與土地銀
行合併後的效益,台灣金控計劃在子公司底下成立不動產管理公
司,初期專責處理台銀、土銀擁有的不動產,光是公告現值就至
少千億元。
台銀去年的存、放款、資產、淨值都創下歷史新高,每股淨值更
高達46.16元,居國內金融同業之冠,蔡哲雄說,未來若能
夠掛牌上市,股價可達淨值1.5倍,對走出台灣市場跨足亞太
地區將更有幫助。
蔡哲雄表示,台銀去年獲利120億元,公教人員優存利息須負
擔110億元,若扣除政策負擔,去年總計賺進230億元,堪
稱本國銀行中最賺錢的銀行,今年希望能降低公部門政策性貸款
。以下為專訪紀要:
問:台銀去年與中信局合併後效益為何?
答:中信局僅有22家據點,與台銀合併後,充分發揮了通路價
值。以保險業務來說,保費收入從前年3,000萬元成長到去
年的146.3億元,基金銷售手續費從前年的192億元成長
到去年的602億元。存款、放款各有15%、30%的成長,
規模已是同業第一。
台銀原屬於功能性組織,也調整為以顧客為導向的組織,已將授
信審查與行銷分開,與中信局合併後綜效已逐步顯現。且兩家銀
行的行員與主管溝通無礙,有優秀的行員才能造就優秀的銀行。
問:台灣金控如何規劃與輸出入銀行、土銀的合併?
答:我們預計一年半內與輸銀合併,屆時輸銀將轉型為國內唯一
的輸出入保險公司,可繼續擔負政策上的任務,輸銀的據點雖然
少,但可以和台銀的企金業務整合。
另外,三年內將與土銀合併,目前已先從旗下子公司開始,如已
請財顧公司規劃把土銀證券部併到台銀證券內,另外將有兩家獨
立的子公司,包括負責保險業務的台銀人壽和不動產管理公司。
不動產管理公司計劃成立於子公司底下,也就是台灣金控的孫公
司,但這部分還需董事會通過,不方便講太多。
問:五大外銀都已經併購台灣的銀行,對本國銀行是否造成威脅
?是否有因應之道?
答:外銀的分行家數將增加到280個據點,國銀要加速整合、
壯大自己才能跟外銀競爭。過去倒閉的廠商造成本國銀行打掉1
兆多元壞帳,讓國銀受傷不輕,花了好幾年增資、健全資本後,
又遇到雙卡風暴,等國銀復原後,我認為國銀不會輸給外銀。
國銀不應該只在島內競爭,應該要跟亞太區比。以國外大銀行的
指標來看,台灣的銀行國際化程度還是很邊緣化,台灣的銀行在
國外,多半靠聯貸,很難在地化,是國銀的弱點。國銀沒辦法像
外銀開發新產品到全球賣,壓低成本,缺乏國際人才與IT技術
等,都是國銀不利的地方。
儘管國銀外在被框框限制住,但我會想辦法如何吹氣球般把框框
吹滿,就是盡我所能去做。當然不能只靠我,還是要靠整個銀行
團隊。
問:台灣金控的願景是要在亞太區域與國外銀行競爭,目前海外
布局的情況?
答:台銀在亞太市場有香港、越南分行,內部已成立「亞太事業
小組」,主要是仿外銀AO運作模式,由總行派人到亞太市場尋
找台商客戶。至於是否參股對岸銀行,則要視政策決定。
台銀去年已在河內與澳門開分行,今年將評估兩個新據點。今年
開始,我們已派出副總等高階主管參訪國際大型銀行,跟海外銀
行做深度訪談,不僅增加主管的國際視野,也尋求未來策略聯盟
的可能性
股淨值46.16元,上市後股價可達淨值1.5倍。
台灣金控董事長蔡哲雄昨(18)日透露,為發揮未來與土地銀
行合併後的效益,台灣金控計劃在子公司底下成立不動產管理公
司,初期專責處理台銀、土銀擁有的不動產,光是公告現值就至
少千億元。
台銀去年的存、放款、資產、淨值都創下歷史新高,每股淨值更
高達46.16元,居國內金融同業之冠,蔡哲雄說,未來若能
夠掛牌上市,股價可達淨值1.5倍,對走出台灣市場跨足亞太
地區將更有幫助。
蔡哲雄表示,台銀去年獲利120億元,公教人員優存利息須負
擔110億元,若扣除政策負擔,去年總計賺進230億元,堪
稱本國銀行中最賺錢的銀行,今年希望能降低公部門政策性貸款
。以下為專訪紀要:
問:台銀去年與中信局合併後效益為何?
答:中信局僅有22家據點,與台銀合併後,充分發揮了通路價
值。以保險業務來說,保費收入從前年3,000萬元成長到去
年的146.3億元,基金銷售手續費從前年的192億元成長
到去年的602億元。存款、放款各有15%、30%的成長,
規模已是同業第一。
台銀原屬於功能性組織,也調整為以顧客為導向的組織,已將授
信審查與行銷分開,與中信局合併後綜效已逐步顯現。且兩家銀
行的行員與主管溝通無礙,有優秀的行員才能造就優秀的銀行。
問:台灣金控如何規劃與輸出入銀行、土銀的合併?
答:我們預計一年半內與輸銀合併,屆時輸銀將轉型為國內唯一
的輸出入保險公司,可繼續擔負政策上的任務,輸銀的據點雖然
少,但可以和台銀的企金業務整合。
另外,三年內將與土銀合併,目前已先從旗下子公司開始,如已
請財顧公司規劃把土銀證券部併到台銀證券內,另外將有兩家獨
立的子公司,包括負責保險業務的台銀人壽和不動產管理公司。
不動產管理公司計劃成立於子公司底下,也就是台灣金控的孫公
司,但這部分還需董事會通過,不方便講太多。
問:五大外銀都已經併購台灣的銀行,對本國銀行是否造成威脅
?是否有因應之道?
答:外銀的分行家數將增加到280個據點,國銀要加速整合、
壯大自己才能跟外銀競爭。過去倒閉的廠商造成本國銀行打掉1
兆多元壞帳,讓國銀受傷不輕,花了好幾年增資、健全資本後,
又遇到雙卡風暴,等國銀復原後,我認為國銀不會輸給外銀。
國銀不應該只在島內競爭,應該要跟亞太區比。以國外大銀行的
指標來看,台灣的銀行國際化程度還是很邊緣化,台灣的銀行在
國外,多半靠聯貸,很難在地化,是國銀的弱點。國銀沒辦法像
外銀開發新產品到全球賣,壓低成本,缺乏國際人才與IT技術
等,都是國銀不利的地方。
儘管國銀外在被框框限制住,但我會想辦法如何吹氣球般把框框
吹滿,就是盡我所能去做。當然不能只靠我,還是要靠整個銀行
團隊。
問:台灣金控的願景是要在亞太區域與國外銀行競爭,目前海外
布局的情況?
答:台銀在亞太市場有香港、越南分行,內部已成立「亞太事業
小組」,主要是仿外銀AO運作模式,由總行派人到亞太市場尋
找台商客戶。至於是否參股對岸銀行,則要視政策決定。
台銀去年已在河內與澳門開分行,今年將評估兩個新據點。今年
開始,我們已派出副總等高階主管參訪國際大型銀行,跟海外銀
行做深度訪談,不僅增加主管的國際視野,也尋求未來策略聯盟
的可能性
臺灣銀行董事長蔡哲雄表示,臺灣銀行績效與臺灣金控效益將緊
密聯結,加速國際化策略,讓「臺灣的臺銀」昂首邁步走向「亞
太的臺銀」,最終實現全球的臺灣金控。
臺銀日前舉行第52次全行行務會議,由董事長蔡哲雄、總經理
羅澤成共同主持。因為此次會議是與中信局合併後首次舉行,會
中臺銀國內外分行經理等重要幹部及工會代表齊聚一堂,交換經
營心得,共商行務,希望未來業績能更上一層樓。
蔡哲雄以「臺灣金控旗下臺灣銀行應有的作為」為主題,從國內
15家金控公司經營績效出發,向全行經理人詮釋臺灣金控發展
願景與提升經營績效方法,具體指明臺灣銀行在金控旗下當有的
作為。羅澤成也指出,臺銀員工要有授信成本及風險的觀念,期
勉能以精益求精的態度,精確的執行與精緻服務的目標,為提升
營運績效共同努力。
特別來賓財政部次長劉燈城也表示,臺灣金融控股公司成立後,
未來臺銀應持續推動銀行整併、建構金控作業平台、創造差異化
價值、善用金控交叉銷售、增加營收及獲利來源、培養全員行銷
文化、提高海外業務與營收比重、加強電子業務推廣與人才培植
及落實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制度等,使臺灣金控成為一家一流國
際級金控公司。
密聯結,加速國際化策略,讓「臺灣的臺銀」昂首邁步走向「亞
太的臺銀」,最終實現全球的臺灣金控。
臺銀日前舉行第52次全行行務會議,由董事長蔡哲雄、總經理
羅澤成共同主持。因為此次會議是與中信局合併後首次舉行,會
中臺銀國內外分行經理等重要幹部及工會代表齊聚一堂,交換經
營心得,共商行務,希望未來業績能更上一層樓。
蔡哲雄以「臺灣金控旗下臺灣銀行應有的作為」為主題,從國內
15家金控公司經營績效出發,向全行經理人詮釋臺灣金控發展
願景與提升經營績效方法,具體指明臺灣銀行在金控旗下當有的
作為。羅澤成也指出,臺銀員工要有授信成本及風險的觀念,期
勉能以精益求精的態度,精確的執行與精緻服務的目標,為提升
營運績效共同努力。
特別來賓財政部次長劉燈城也表示,臺灣金融控股公司成立後,
未來臺銀應持續推動銀行整併、建構金控作業平台、創造差異化
價值、善用金控交叉銷售、增加營收及獲利來源、培養全員行銷
文化、提高海外業務與營收比重、加強電子業務推廣與人才培植
及落實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制度等,使臺灣金控成為一家一流國
際級金控公司。
台灣金控「實力雄厚」!根據台灣金控統計,其轉投資公司多達
三十五家,國內十五家金控當中,華南金控、第一金控、元大金
控,全是其投資標的,另還握有台壽、台產、台企銀、證交所等
股份;同時台銀手中還有七七○多億元的不動產,加上台銀及土
銀的眾多據點,實力不輸前幾大民營金控。
台灣金控董事長蔡哲雄十二日在立法院表示,台銀與中信局合併
後,台銀人壽的保單新契約保費從一年三千萬元,急速增加到
一四六.六億元;基金銷售也從一九二億元增加到六○二億元,
蔡哲雄認為,台灣金控的整併的確產生綜效。
台銀轉投資企業多達三十五家,其中持股逾五%者有十七家,除
了中興紙業、高雄硫酸亞已清算外,如證交所、第一金、華南金
、台企銀、台壽、台產等,台銀都持有七%到二四.九%不等的
股份,具有舉重輕重的影響力;另外如台灣聯合銀行、台開、中
影、台灣外匯經紀公司等台銀都有持股,且早年投資成本都極低
,許多公司都有極大的未實現獲利。
在不動產方面,以帳面淨值計算,尚不包含台銀證券和台銀人壽
,僅僅台灣銀行,就高達七七○億元,不動產規模緊追國內第二
大壽險公司新光人壽,台灣金堪稱是超級控股公司,往年台銀若
出售一小部分不動產,就足以使當年獲利創新高。
蔡哲雄指出,今年台銀並未規劃出售大型的不動產,主要是以過
去應出售卻流標,或是與縣市政府相關的文化資產等後續處理為
主,因此,規模會非常少。按台灣金向立法院提報的預算編列,
九十七年度約三十億元。
國內兩大壽險公司國泰人壽不動產約一一八○億元,新光人壽約
八六八.八億元,台銀的不動產也能稱的上資產潛力股;同時台
銀人壽希望新契約保費能擠上前三名,以台銀及土銀的行銷據點
,屆時在壽險業務上也可能威脅前幾大壽險公司。
在有價證券的轉投資事業方面,包括台灣產險、華南金控、台灣
人壽、唐榮,皆逾二成,分別為二七%、二四.九%、二四%,
和二一%。
合計三十五家轉投資公司,若以買進成本推估,也有上百億元的
規模。
三十五家,國內十五家金控當中,華南金控、第一金控、元大金
控,全是其投資標的,另還握有台壽、台產、台企銀、證交所等
股份;同時台銀手中還有七七○多億元的不動產,加上台銀及土
銀的眾多據點,實力不輸前幾大民營金控。
台灣金控董事長蔡哲雄十二日在立法院表示,台銀與中信局合併
後,台銀人壽的保單新契約保費從一年三千萬元,急速增加到
一四六.六億元;基金銷售也從一九二億元增加到六○二億元,
蔡哲雄認為,台灣金控的整併的確產生綜效。
台銀轉投資企業多達三十五家,其中持股逾五%者有十七家,除
了中興紙業、高雄硫酸亞已清算外,如證交所、第一金、華南金
、台企銀、台壽、台產等,台銀都持有七%到二四.九%不等的
股份,具有舉重輕重的影響力;另外如台灣聯合銀行、台開、中
影、台灣外匯經紀公司等台銀都有持股,且早年投資成本都極低
,許多公司都有極大的未實現獲利。
在不動產方面,以帳面淨值計算,尚不包含台銀證券和台銀人壽
,僅僅台灣銀行,就高達七七○億元,不動產規模緊追國內第二
大壽險公司新光人壽,台灣金堪稱是超級控股公司,往年台銀若
出售一小部分不動產,就足以使當年獲利創新高。
蔡哲雄指出,今年台銀並未規劃出售大型的不動產,主要是以過
去應出售卻流標,或是與縣市政府相關的文化資產等後續處理為
主,因此,規模會非常少。按台灣金向立法院提報的預算編列,
九十七年度約三十億元。
國內兩大壽險公司國泰人壽不動產約一一八○億元,新光人壽約
八六八.八億元,台銀的不動產也能稱的上資產潛力股;同時台
銀人壽希望新契約保費能擠上前三名,以台銀及土銀的行銷據點
,屆時在壽險業務上也可能威脅前幾大壽險公司。
在有價證券的轉投資事業方面,包括台灣產險、華南金控、台灣
人壽、唐榮,皆逾二成,分別為二七%、二四.九%、二四%,
和二一%。
合計三十五家轉投資公司,若以買進成本推估,也有上百億元的
規模。
台灣金控將編列預算,全部出清台壽保和華南金股權。台灣金控
旗下的台銀人壽明年起先花3年釋出台壽保和華南金持股,台灣
金控對這兩家金融機構的持股也會陸續釋出。
目前台灣金控持股台壽保、華南金股權各約25%,由於金管會
對金控之間交相持股規範嚴格,且台灣金控又有公股股權,金管
會希望台灣金控能逐步釋出擁有的其他金控機構股權。
台灣金控旗下的台銀人壽將先編列預算,明年起分三年,釋出其
擁有的台壽保和華南金股權,兩邊股權都各低於5%;台銀人壽
的這批股權是來自台灣金控,採帳列成本方式,擺在長期投資。
旗下的台銀人壽明年起先花3年釋出台壽保和華南金持股,台灣
金控對這兩家金融機構的持股也會陸續釋出。
目前台灣金控持股台壽保、華南金股權各約25%,由於金管會
對金控之間交相持股規範嚴格,且台灣金控又有公股股權,金管
會希望台灣金控能逐步釋出擁有的其他金控機構股權。
台灣金控旗下的台銀人壽將先編列預算,明年起分三年,釋出其
擁有的台壽保和華南金股權,兩邊股權都各低於5%;台銀人壽
的這批股權是來自台灣金控,採帳列成本方式,擺在長期投資。
台灣金控成立後,為符合金控法規定,近來已把手上持股原本逾
25%以上的華南金、台灣人壽部分持股,轉讓給子公司台銀人
壽。至於其他轉投資的金融機構持股,由於沒有超過25%,加
上如果釋股需要立法院通過,台銀目前並不打算釋出。
據了解,台銀人壽初步確定,明(98)年度將先編列釋股預算
,賣出現有台灣人壽及華南金控持股。
台灣金控旗下主要子公司台銀原本持有多檔金融保險股權,包括
華南金控約29%、台灣人壽28.4%、台灣產險17.5%
、第一金控7.9%、復華金控6.6%及台灣企銀15.3%
。
在改制金控公司後,依照金控法規定,金控持有轉投資金融機構
股權必須降至25%以下,因此台銀為符合法令規定,隨後即將
超過25%的部分股權,即台灣人壽3.4%、華南金控4.5
%的股權,以資產作價方式轉讓給台銀人壽。
但金管會認為,台灣金控不宜再持有其他金融機構股權,因此要
求逐步出脫現有持股,並對台灣金控及台銀人壽分別訂定限期釋
股年限,終極目標是希望賣到「一股不剩」。
25%以上的華南金、台灣人壽部分持股,轉讓給子公司台銀人
壽。至於其他轉投資的金融機構持股,由於沒有超過25%,加
上如果釋股需要立法院通過,台銀目前並不打算釋出。
據了解,台銀人壽初步確定,明(98)年度將先編列釋股預算
,賣出現有台灣人壽及華南金控持股。
台灣金控旗下主要子公司台銀原本持有多檔金融保險股權,包括
華南金控約29%、台灣人壽28.4%、台灣產險17.5%
、第一金控7.9%、復華金控6.6%及台灣企銀15.3%
。
在改制金控公司後,依照金控法規定,金控持有轉投資金融機構
股權必須降至25%以下,因此台銀為符合法令規定,隨後即將
超過25%的部分股權,即台灣人壽3.4%、華南金控4.5
%的股權,以資產作價方式轉讓給台銀人壽。
但金管會認為,台灣金控不宜再持有其他金融機構股權,因此要
求逐步出脫現有持股,並對台灣金控及台銀人壽分別訂定限期釋
股年限,終極目標是希望賣到「一股不剩」。
台灣金控找外資策略聯盟,首站赴新加坡。台灣金控董事長蔡哲
雄昨率領一級主管前往新加坡考察、視察海外分行,並與可能的
國際合作夥伴接觸,午後旋即轉往泰國、香港等地;市場人士指
出,蔡哲雄曾說要走向國際,並已和幾家大型國際金融機構洽談
,以強化服務海外台商,此舉透露台灣金控也想藉外資進軍台商
市場,亞系外資可能是首選。
這是繼第一金控引入日商三井住友銀行,做為進軍台商市場的跳
板後,第2家公股金控有意引入外資,借外資登陸。
蔡哲雄在台灣金控成立酒會時說,台灣金控要和外資策略聯盟,
聯手開發基金、各項新金融商品等業務外,還要強化服務海外台
商企業,提供台商在海外布局時的融資需求,市場揣測,蔡哲雄
動作積極,主因還是不想失去台商龐大的市場商機,想比照第一
金控迂迴「借外資登陸」。
蔡哲雄在新加坡接受媒體專訪時也說,希望3年內整合台灣金控
旗下的台灣銀行、土地銀行、中國輸出入銀行、台銀人壽、台銀
證券等5家子公司,並透過在職訓練與人力重分配方式,達成不
裁掉共1.5萬名行員的企業整合目標。
蔡哲雄並計劃新設海外分行據點,他認為泰國金融市場很具發展
潛力,這次前往泰國就是要探尋合作與發展的可能性。目前台銀
已提出越南河內申設分行。
雄昨率領一級主管前往新加坡考察、視察海外分行,並與可能的
國際合作夥伴接觸,午後旋即轉往泰國、香港等地;市場人士指
出,蔡哲雄曾說要走向國際,並已和幾家大型國際金融機構洽談
,以強化服務海外台商,此舉透露台灣金控也想藉外資進軍台商
市場,亞系外資可能是首選。
這是繼第一金控引入日商三井住友銀行,做為進軍台商市場的跳
板後,第2家公股金控有意引入外資,借外資登陸。
蔡哲雄在台灣金控成立酒會時說,台灣金控要和外資策略聯盟,
聯手開發基金、各項新金融商品等業務外,還要強化服務海外台
商企業,提供台商在海外布局時的融資需求,市場揣測,蔡哲雄
動作積極,主因還是不想失去台商龐大的市場商機,想比照第一
金控迂迴「借外資登陸」。
蔡哲雄在新加坡接受媒體專訪時也說,希望3年內整合台灣金控
旗下的台灣銀行、土地銀行、中國輸出入銀行、台銀人壽、台銀
證券等5家子公司,並透過在職訓練與人力重分配方式,達成不
裁掉共1.5萬名行員的企業整合目標。
蔡哲雄並計劃新設海外分行據點,他認為泰國金融市場很具發展
潛力,這次前往泰國就是要探尋合作與發展的可能性。目前台銀
已提出越南河內申設分行。
民眾上銀行買保險的選擇更多了!台灣金控、第一金控兩大公股
金控元月同步搶進台灣保險市場。台灣金控旗下的台銀人壽,透
過台銀全台308個分行大賣保單,第一金控旗下的第一英傑華
人壽則一口氣推出12張保單,企圖心不言可喻,兩大金控都是
「公營」,民眾買保單更安心。
台灣金控董事長蔡哲雄表示,過去一年,該公司壽險業務充分發
揮銀行通道的優勢,業績大幅成長,初年保費超過203億元,
成長率更高達12倍以上,領先壽險業界。金控成立後,有超過
300個以上的營業據點,將使台銀人壽有更大舞台發揮。
台灣金控旗下銀行客戶群中,公教人員為數不少,台銀人壽在金
控加持下,已被同業視為重要競爭對手。台銀人壽董事長丁偉豪
表示,今年初年度保費收入將挑戰400億元,再加上續期保費
,總保費收入可達510億元。
擁有188處據點的第一金控也準備大舉進舉壽險公司,旗下保
代公司過去每個月平均保費收入約150億元,過去與16家壽
險公司合作,為與英國英傑華集團合資成立壽險公司已陸續與其
他壽險公司解除合作。
第一英傑華公司總經理奈特表示,根據Aviva英傑華集團在
2007年所做的調查指出,有高達57%的台灣消費者自認為
退休而儲蓄的錢還不夠,顯示台灣在退休市場上潛力十足。
第一英傑華擁有來自英國退休規劃第一大品牌的強力集團技術資
源,將引進國外退休規劃熱門商品。目前該公司第一波已推出
12張保單,涵蓋壽險、健康險等保障型商品,還有投資型商品
。
奈特維持應英系公司低調特色,不願透露2007年業績目標。
但身為大股東之一的第一金可不願放過任何為第八家子公司--
第一英傑華人壽打知名度的機會,第一金控董事長張兆順在該公
司元月2日開幕第一時刻買保單,還主動通知媒體來拍照搏新聞
版面。
為吸引客戶,第一英傑華人壽拋出利多,強調只要成為該公司保
戶,無論投保金額多寡,都可以享受到專屬醫療諮詢服務,諮詢
及保健諮,還有生日禮及加值服務,其中加值服務包括投資專題
報告、市場研究報告及基金資訊,讓客戶更精準掌握市場脈動。
金控元月同步搶進台灣保險市場。台灣金控旗下的台銀人壽,透
過台銀全台308個分行大賣保單,第一金控旗下的第一英傑華
人壽則一口氣推出12張保單,企圖心不言可喻,兩大金控都是
「公營」,民眾買保單更安心。
台灣金控董事長蔡哲雄表示,過去一年,該公司壽險業務充分發
揮銀行通道的優勢,業績大幅成長,初年保費超過203億元,
成長率更高達12倍以上,領先壽險業界。金控成立後,有超過
300個以上的營業據點,將使台銀人壽有更大舞台發揮。
台灣金控旗下銀行客戶群中,公教人員為數不少,台銀人壽在金
控加持下,已被同業視為重要競爭對手。台銀人壽董事長丁偉豪
表示,今年初年度保費收入將挑戰400億元,再加上續期保費
,總保費收入可達510億元。
擁有188處據點的第一金控也準備大舉進舉壽險公司,旗下保
代公司過去每個月平均保費收入約150億元,過去與16家壽
險公司合作,為與英國英傑華集團合資成立壽險公司已陸續與其
他壽險公司解除合作。
第一英傑華公司總經理奈特表示,根據Aviva英傑華集團在
2007年所做的調查指出,有高達57%的台灣消費者自認為
退休而儲蓄的錢還不夠,顯示台灣在退休市場上潛力十足。
第一英傑華擁有來自英國退休規劃第一大品牌的強力集團技術資
源,將引進國外退休規劃熱門商品。目前該公司第一波已推出
12張保單,涵蓋壽險、健康險等保障型商品,還有投資型商品
。
奈特維持應英系公司低調特色,不願透露2007年業績目標。
但身為大股東之一的第一金可不願放過任何為第八家子公司--
第一英傑華人壽打知名度的機會,第一金控董事長張兆順在該公
司元月2日開幕第一時刻買保單,還主動通知媒體來拍照搏新聞
版面。
為吸引客戶,第一英傑華人壽拋出利多,強調只要成為該公司保
戶,無論投保金額多寡,都可以享受到專屬醫療諮詢服務,諮詢
及保健諮,還有生日禮及加值服務,其中加值服務包括投資專題
報告、市場研究報告及基金資訊,讓客戶更精準掌握市場脈動。
台灣金控董事長蔡哲雄昨日指出,台灣金控將走向國際化,不排
除與外國銀行進行策略聯盟,並有海外併購的準備;台銀證券董
事長許仁壽也表示,台銀證券的長期目標是以從事直接金融為主
,要仿效淡馬錫控股做投資銀行。
許仁壽指出,台銀證券資本額僅30億元、員工約186人,與
一般綜合券商資本額動輒300、500億元、員工至少
500∼1000人相較,規模仍然偏小,初期將以法金、財富
管理業務為主,並全力衝刺直接金融業務,依照政府預算法編制
,短期內應可擴編23名員工,使台銀證券員工人數正式衝破
200人。
蔡哲雄指出,在金控交叉銷售部分,將先從壽險業務開始,雖然
目前台銀、土銀合計只有202億元收入,但他還是定下全年保
費收入500億元的目標,已晉升前5大保險公司,未來目標將
與前兩大壽險公司競爭。
另一方面,為符合金控法非子公司持股不可高於25%規定,台
灣金控子公司台銀近期積極處分旗下轉投資事業,昨日申報將
26萬8659張華南金與1萬7975張台灣人壽股權,給台
灣金控子公司台銀人壽。
除與外國銀行進行策略聯盟,並有海外併購的準備;台銀證券董
事長許仁壽也表示,台銀證券的長期目標是以從事直接金融為主
,要仿效淡馬錫控股做投資銀行。
許仁壽指出,台銀證券資本額僅30億元、員工約186人,與
一般綜合券商資本額動輒300、500億元、員工至少
500∼1000人相較,規模仍然偏小,初期將以法金、財富
管理業務為主,並全力衝刺直接金融業務,依照政府預算法編制
,短期內應可擴編23名員工,使台銀證券員工人數正式衝破
200人。
蔡哲雄指出,在金控交叉銷售部分,將先從壽險業務開始,雖然
目前台銀、土銀合計只有202億元收入,但他還是定下全年保
費收入500億元的目標,已晉升前5大保險公司,未來目標將
與前兩大壽險公司競爭。
另一方面,為符合金控法非子公司持股不可高於25%規定,台
灣金控子公司台銀近期積極處分旗下轉投資事業,昨日申報將
26萬8659張華南金與1萬7975張台灣人壽股權,給台
灣金控子公司台銀人壽。
與我聯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