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銀行(公)公司新聞
**台銀轉骨脫胎換骨 成為領頭銀行典範**
身為公股銀行龍頭的台灣銀行,近期宣布獲利大幅成長,成功轉骨成為實力與地位兼備的國銀標竿。在董事長呂桔誠的領導下,台銀透過「改革兩把刀」的策略,優化資產結構、強化負債管理,有效運用資金並精控風險,全團隊精誠合作,創造亮眼佳績。
獲利成長逾一倍 全方位提升金融表現
自呂桔誠於2016年重新出任董事長後,台銀的稅前盈餘從106億元提升至284億元,若加上政策性負擔,更是達到383億元的水準,獲利增幅超過一倍。此外,台銀的RoRWA(風險加權資產報酬率)也從2015年的0.53%大幅提升至2023年的1.19%,反映出台銀以相對較低的風險資產創造更高的收益率。
資產品質優良 風險控管得宜
這幾年來,台銀的資產品質持續健康改善,截至2023年底,逾放比僅有0.086%,遠低於國銀平均值968%,顯示台銀擁有良好的風險承擔能力。此外,台銀的備抵呆帳覆蓋率也高達1,726%,有效保障資產安全。
三駕馬車策略 平衡發展各大業務
呂桔誠指出,台銀採取「三駕馬車」策略,平衡發展企業與國際金融、個人金融以及政府部門三大業務,並強化資產負債管理,全面提升金融表現。其中,個人金融業務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尤其是房貸業務更是重中之重。
房貸業務強勁 助長獲利來源
台銀近年來積極拓展房貸業務,設定每年新承作金額超過1,000億元的「千金」目標,後續更提高至「兩千金」。房貸業務具有「低風險」的特質,且能提供穩定收益,有效消化過剩流動性資金,並與台銀原本穩固的企業及政府部門業務形成良性循環。
消費者貸款餘額破兆 台銀房貸規模稱冠
2023年,台銀的消費者貸款餘額已經突破1兆997億元,其中房貸餘額也持續增長,達到1兆846億元,其中上半年即將破兆元的房貸授信更創下國內銀行業最高紀錄。台銀以承作自住案件為主,且不承作餘屋貸款或主打豪宅市場,這也是其逾放比極低的主因。
調整存放結構 增加收益來源
在負債管理方面,台銀著重於資金使用效率與收益提升。台銀的總存放比從60.1%提升至68.5%,其中台幣存放比更從63.8%拉升至79%,有效增加利息收入。此外,台銀也鼓勵增加美元存款,透過放款、拆放同業以及投資債券等多元管道,增加低風險收益。
持續提升有價證券投資 建立穩定收益組合
台銀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提高有價證券投資部位,建立穩定的投資組合,長期收益率約在4%至5%之間,進一步提高獲利能力。
化身「雙B」 打造永續發展新台銀
呂桔誠期許台銀同仁成為兼具「銀行家」和「商人」的「雙B」,而非「官僚心態」,積極適應金融市場的變化。他強調,改革需要一把「關公大關刀」和一把「手術刀」,前者用於精準快速的改革,後者則是細緻處理細節。
永續發展目標 成為全民銀行、台灣靠山
呂桔誠表示,轉骨成功的台銀將力求成為「全民的銀行、台灣的靠山、永續的推手」,並逐步實踐永續發展目標。台銀將持續推動普惠金融,成為民眾一生中第一個給予信用額度的銀行,並透過各種金融產品陪伴客戶走過人生的每個階段。
社會參與與導盲犬基金會攜手合作
在社會參與方面,台銀與導盲犬基金會合作,透過認同卡回饋捐款,支持導盲犬培育。此外,台銀也定期舉辦藝術季、書法季等活動,提升文化參與度。
貼近民生推出普惠金融微電影系列
近期,台銀推出普惠金融微電影系列,其中「自己的一片天」講述了主角小天創業遇阻的故事,呂桔誠親自指示鄰近分行協助小天度過難關。他表示,透過參與客戶的故事,台銀的工作變得更有意義,而台銀也將持續成為社會中的後盾,幫助民眾迎向未來。
**台灣銀行海外展翅 攜手國際銀行助台商**
台灣銀行作為台灣唯一在全球五大洲都有據點的國銀,其國際化布局不僅著重設立海外據點,更著重與全球主要銀行合作,提供台商全面服務,落實「有根的國際化」。
台灣銀行董事長呂桔誠表示,台灣銀行海外業務的重點在於支持、協助台商的全球化布局。為此,台灣銀行除在全球設立22個據點外,更與當地主要銀行合作,以跨國合作的方式提供台商服務。
例如在泰國,台灣銀行與泰國盤古銀行合作;在越南,則與越南外貿股份商業銀行合作。透過這樣的合作模式,台灣銀行得以在沒有據點的地方提供台商服務。
呂桔誠強調,台灣銀行積極與日本三井住友銀行、三菱UFJ銀行、瑞穗銀行等國際領導銀行簽署合作協定。這些合作不僅擴大台灣銀行的業務範圍,更提升台灣的國際能見度。
呂桔誠表示,台灣銀行與國際銀行合作,不僅能協助台商調度資金,更是台商拓展海外業務的助力。透過密切合作,台商與台灣銀行之間的關係更加緊密,也為台灣銀行帶來長期獲利來源。
**台灣銀行強化「金飯碗」魅力,18%調薪磁吸優秀人才**
**台北訊** 台灣銀行董事長呂桔誠表示,為了讓員工努力有回報,台灣銀行近六年調薪幅度複利計算達 18%,持續吸引優秀人才加入。 呂桔誠指出,在政府通過公股銀行薪資脫鉤後,台灣銀行每兩年可依績效調整薪資,每次最高可調 5%。這項政策讓員工更具工作動力,搭配人才訓練,讓台灣銀行重現「金飯碗」吸引力。 除了加薪,台灣銀行也重視關鍵績效指標 (KPI) 的訂立。過去,分行生產力主要計算人均獲利貢獻度,可能導致資深行員多、新人少的現象。呂桔誠修正計算方式,納入人均薪資費用,讓公式更公平,也能培育更多年輕行員。 此外,台灣銀行設置「Inno Lab 金融科技創新實驗基地」,結合資訊和各業管部門,讓金融科技持續領先。呂桔誠也推動「青年管理人才發展儲訓計畫」和「幹部研習班」,培養儲備幹部和卓越管理人才,應對退休潮和創新需求。 呂桔誠強調:「要馬兒會跑,也要有好糧草可以吃。」台灣銀行提升薪酬和訓練,讓員工有相對應的回報和更好的發展空間,持續吸引和培育優秀人才。**台銀響應Earth Hour 全台165據點關燈節約能源**
為響應全球淨零趨勢,台灣銀行自2021年起參與「地球一小時(Earth Hour)」關燈活動。今年3月23日晚間8點30分至9點30分,全台165個營業據點同步關閉招牌燈,象徵性地呼籲民眾重視維護地球生態平衡。
台銀不僅在實體據點響應關燈行動,更透過社群平台發起「你倡議,我種樹」線上活動。每1,000個響應倡議者,台銀將種下一棵小樹,協助吸收二氧化碳和緩解溫室效應。活動結束後,已超過2.8萬人響應。
除關燈行動外,台銀積極打造綠能低碳環境。目前已擴大自有行舍導入綠建築標章或建築能效評估,並逐步導入綠電。今年將持續擴大綠電使用規模,資訊大樓每年將引入400萬度綠電,總綠電採購量達650萬度。
台銀表示,面對氣候變遷挑戰,除了實質行動推動永續,也將重視責任投資和赤道原則精神,引領企業邁向淨零之路。台銀將持續努力,為地球創造更美好的未來,並為永續社會作出積極貢獻。
[新聞標題] 台灣銀行積極推動綠能融資,累積ESG成績
[內文]
配合政府推動綠能發展,台灣銀行等公股銀行積極承作再生能源融資,搶攻六大核心戰略產業,同時累積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表現。台灣銀行表示,為響應政府政策,持續支持太陽光電、離岸風電等再生能源產業,每年承作多筆綠能授信案,依據授信5P原則(Person、Purpose、Payment、Profitability、Prospects)進行評估,並考量建置模式、建置成本、效益預估等因素,以審慎應對風險。
除台灣銀行外,土銀、合庫銀等公股銀行也積極參與綠能融資。土銀強調,除評估貸款計畫可行性,必要時採取風險控管機制,包括徵提擔保品、資金專戶控管等。合庫銀則透過第三方驗證,評估再生能源開發案的生物多樣性、污染防治等議題。
公股銀行主管指出,再生能源融資以太陽光電為主,其次為離岸風電,其他種類的再生能源,如地熱、生質能、海洋能等,也有承作。土銀表示,秉持「業務均衡化、獲利多元化」策略,持續推廣再生能源相關業務。
公股銀行積極推動綠能融資,不僅支持再生能源產業發展,也為自身累積ESG成績,有助於提升國際競爭力。
提振獲利 也重資產品質
2016年呂桔誠重新回任臺銀董事長,臺銀稅前盈餘由2015年的106 億元,至2023年已達284億元,若再加回99億元的政策性負擔,盈餘 已達383億元,獲利不只翻1倍。呂桔誠指出,若以RoRWA(風險加權 資產報酬率)來看,則由2015年0.53%,拉高到2023年1.19%,代表 臺銀以低風險性資產創造更高收益率。臺銀近年資產品質健康,風險 承擔能力佳,2023年底逾放比僅0.086%,備抵呆帳覆蓋率達1,726% ,遠高於國銀平均值968%。
呂桔誠表示,這主要歸功「三駕馬車」策略奏效,平衡發展企業及 國際金融、個人金融、政府部門三大業務,並加強資產負債管理,過 程沒有捷徑,是上下一心,一步一腳印的努力成果。
房貸加持 消貸餘額破兆
談到三駕馬車策略,呂桔誠在個金業務下極大功夫,他回任臺銀後 即定下房貸業務每年新承作1,000億的「千金」目標,2018年增加到 「兩千金」,即每年房貸新承作超過2,000億元。呂桔誠分析房貸具 備「低風險」特質,又能提供固定收益,可逐步消化超額流動性資金 ,搭配原先臺銀已穩固的企金及政府部門業務,帶來穩定平衡的收益 來源。
去年臺銀的消費者貸款餘額已達1兆997億元,占總授信資產逾三分 之一,其中房貸餘額持續增長,由2015年6,053億元,至今年2月底已 達1兆846億元,其中含今年上半年即將破兆元的房貸授信9,872億元 ,已是國內房貸業務規模最大的銀行。
臺銀的房貸業務大多承作自住案件,第三戶占比極低、亦不做餘屋 貸款、不主動承作豪宅案件,國內青安房貸專案總餘額就有超過四分 之一是臺銀貢獻;房貸逾放比僅0.08%,最終損失率也僅有百萬分之 八,「將舊的業務賦予新的策略」,為臺銀帶來源源不絕的收益活水 。
調整存放結構 增加收益
負債管理方面,呂桔誠著重資金使用效率及收益。臺銀的總存放比 從2016年的60.1%,提升至2023年的68.5%;其中台幣存放比從63. 8%拉上79%,以3.9兆元新台幣存款規模,平均存放利差75bps計算 ,放款增加6,000億元,利息收入年增約45億元,透過資金有效運用 大幅提升獲利。活存比則從2016年的38.6%,到2023年已達44.5%, 淨增加6個百分點,將定存轉為活存,降低資金成本,都非一蹴即成 。
除改善存放結構,呂桔誠也鼓勵增加美元存款。臺銀美元存款由2 016年122億美元,到今年2月底達266億美元,光是去年9月啟動的「 美元存款2.0」,半年淨增加49億美元,除放款、部分拆放同業外, 有約3成投資債券,三分之一拿來做SWAP,其他銀行也拆放美元給臺 銀,成為美元造市者(Market Maker),也增加不少低風險收益來源 。
臺銀在風險可控前提下,提高有價證券投資部位,建立穩定投資組 合,投資部位由2016年約76億元,增加到現在約300億元,長期平均 收益大約4%∼5%。
呂桔誠表示,臺銀脫胎換骨,他也期勉同仁要成為「雙B」,身兼 「Banker(銀行家)」和「Businessman(商人)」,而不是Bureau crat(官僚心態)。
呂桔誠認為改革就是用兩把刀,一把是關公的大關刀,精準快速大 刀改革,一把是手術刀,是專業細緻處理細節,業務策略大方向訂定 後,後續管理包括績效考核標準,風險管控措施,人才培育計畫等也 要彈性配合調整。
三大目標 新臺銀拚永續
轉骨成功的臺銀將力求成為「全民的銀行、臺灣的靠山、永續的推 手」,逐步實踐永續發展目標。呂桔誠說,具體的實踐方法,首先就 是普惠金融,成為全民的銀行。他舉例臺銀承作就學貸款,成為客戶 一生中第一個給予信用額度的銀行,畢業後,臺銀可進一步讓學貸客 戶成為信用卡客戶,待客戶要成家立業,需要房貸時,也會選擇臺銀 。
至於成為「台灣靠山」,臺銀是龍頭銀行,積極配合政府政策、以 資金協助重大建設,扶植產業,是推動台灣經濟重要力量。在ESG的 實踐上同樣也要成為「永續推手」。
呂桔誠指出,ESG不只是環境保護,更要關懷社會和強化公司治理 。臺銀2020年成立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時,呂桔誠就決定停止承作高 收益率的賭場相關融資,也是國銀中首家。
在社會關懷上,臺銀多年來與導盲犬基金會合作,每一年導盲犬認 同卡約可回饋給導盲犬基金會400萬元;另每年也辦理藝術季、書法 季、音樂會等活動,將社會參與提升至文化藝術層面。
臺銀近期推出普惠金融微電影系列,其中「自己的一片天」的主角 小天,是呂桔誠周末在網路上看到為翻轉人生而創業、卻在疫情期間 差點被8%高額貸款利息壓得喘不過氣的案例後,親自請臺銀鄰近分 行去關心、協助申辦低利青年創業貸款,幫助小天度過難關。呂桔誠 說,在銀行能看到很多真實案例,每次協助客戶度過難關,「我們的 工作就變得有意義了」。
臺銀獲金管會核准設立日本福岡代表人辦事處,成為第四家前進九 州的國銀,至今在全球已有22個據點,包括12家分行、10個辦事處。 臺銀的跨國計畫不僅是設立據點,呂桔誠指出,臺銀的重點是支持、 協助台商的全球化布局,這樣的國際化才有意義。
呂桔誠表示,臺銀海外業務的重點,就是要培植、協助台商茁壯。 當台商觸角延伸到其他國家,臺銀若在當地有據點,就能直接提供服 務,但是許多市場有銀行進入門檻,未必能在當地設據點,這時就要 靠其他方式布局。
呂桔誠指出,國內可透過國內分行(DBU)與客戶往來,跨境是用 國際業務分行(OBU)協助台商調度資金,在各地市場,臺銀則與當 地主要銀行合作。例如在泰國,臺銀就與泰國盤古銀行(Bangkok B ank)等合作,在越南則與越南外貿股份商業銀行(Vietcombank)合 作,同樣能服務到當地台商客戶。
臺銀希望在世界各地與領導銀行合作,目前包括日本三井住友銀行 、三菱UFJ銀行、及瑞穗銀行;歐美則有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 k)、奧地利第一銀行(Erste Bank),都是實力堅強的主要銀行。 呂桔誠說這樣的合作模式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積極與這些「 巨人」洽簽MOU,進行跨國合作,某種程度上也擴大台灣的國際能見 度。
呂桔誠認為,臺銀國際化所創造的盈餘不一定在國外發生,經由密 切的合作、協助,台商與臺銀間的關係愈來愈緊密,當其供應鏈有需 要、或有任何新的營運計畫,會第一個想到臺銀,中長期將擴大臺銀 的獲利來源。
呂桔誠說,在前行政院院長林全時通過純國營銀行薪資可跟公務員 脫鉤,每二年可依工作績效等因素調整薪資,每次最高可調薪5%, 讓員工更有工作動力,「要馬兒會跑,也要有好糧草可以吃」,搭配 人才訓練,讓臺銀重現金飯碗吸引力,磁吸更多優秀人才,也讓人才 有更多、更好的揮灑空間,並有相對應的薪酬。
呂桔誠說除了加薪,KPI(關鍵績效指標)的訂立也相當重要,務 實的KPI也能驅動銀行成長。
舉例來說,臺銀過去計算各分行生產力,是依每位分行員工獲利貢 獻度來衡量,若分行資深行員愈多、總人數愈少,人均獲利就會愈多 ,但可能造成分行不願接納新晉行員、不培訓新血。
呂桔誠看到問題癥結,就要求計算方式除了人均獲利貢獻外,亦要 計算人均薪資費用,讓公式更公平,也能培植更多年輕行員。他說, 也許這樣的KPI計算仍不是最完美,但已儘可能在龐大組織中尋找更 公平、務實的指標。
有好的薪酬、KPI,也要提供員工更佳的訓練,如臺銀設置Inno L ab「金融科技創新實驗基地」,以打造金融科技創新園區方式,把臺 銀資訊部門結合各業管部門好手,讓臺銀的金融科技能持續領先。
呂桔誠2016年9月回任臺銀董事長以來,推動「青年管理人才發展 儲訓計畫(YMD Program)」,鎖定35歲以下年輕行員,為臺銀培育 儲備幹部種子部隊,避免戰後嬰兒退休潮對老行庫帶來的中高階主管 接班問題,也讓臺銀持續創新。
加上臺銀還有「幹部研習班」,可進一步增進個人領導、溝通與管 理能力,培育團隊合作與創新等特質,通過幹部研習班者,也將成為 「卓越管理人才培訓班」的優先考慮對象,將來培植為單位正副主管 。
該行積極參與世界自然基金會發起的全球自發性公益減碳行動「地 球一小時」活動,3月23日晚間8點30分到9點30分,全台各分行和辦 公室關閉招牌燈和不必要的照明設備,以減少能源消耗,同時也自3 月18日起呼籲客戶加入響應行列。為擴大活動效益,該行熱情邀約客 戶透過活動連結或QR Code於線上響應「你倡議,我種樹」活動,每 1,000個倡議者,臺銀將會種下一棵小樹苗,有助吸收二氧化碳,淨 化空氣及減緩溫室效應。截至活動結束累計超過2.8餘萬人點選響應 倡議,共同攜手實現永續共好的地球生態系。
該行積極以實際行動打造綠能低碳環境,支持再生能源發展政策及 環境永續,除擴大自有行舍導入綠建築標章或取得建築能效評估,同 時總行及武昌行區自2023年起逐步導入綠電後,今年將持續擴大綠電 使用規模,並已完成資訊大樓再生能源採購,每年將導入400萬度綠 電使用,目前綠電採購總額達650萬度。
隨著氣候變遷所帶來的挑戰日益凸顯,該行將對環境永續的關注, 轉化為具體的實踐,研擬企業經營策略,重視責任投資、納入責任銀 行原則及赤道原則精神,以金融力量引領企業共同邁向淨零之路,攜 手努力為地球創造更美好的未來,為永續社會作出積極貢獻。
公股銀指出,因應政府鼓勵承作再生能源授信案,包括太陽光電、 陸域與離岸風電,乃至地熱、生質能、海洋能等,公股銀皆有接洽或 承作,每年幾乎都承作雙位數的綠能授信案,也能累積ESG(環境、 社會、公司治理)成績。但不同種類的綠能,依照其成熟程度、開發 成本與難易度,及商業模式,對力求穩健的公股銀來說,風險並不相 同,對於整個產業仍在發展中的綠能授信案,也以高規格審查應對。
以臺銀為例,由於再生能源種類多元,個案差異性大,除依授信5 P原則進行評估外,對各案場建置模式、坐落基地、建置成本、預估 收益、專業第三方顧問公司盡職調查、案場規劃有無重大環境及社會 疑慮等,都是為辦理再生能源融資的考量因素。
土銀方面,除依授信5P原則評估辦理,也就貸款計畫進行可行性及 風險評估,包含借款人過往承作實績、計畫完成後的現金流量等,必 要時採取相關風險控管機制,包括但不限於徵提擔保品、設立專戶控 管資金等。
合庫銀對於綠能開發案,也經第三方驗證單位檢視生物多樣性、污 染防治等項目,評估皆有合適因應措施應等。
公股銀主管認為,再生能源放款的承作以太陽光電為大宗,其次是 離岸風電,如兆豐銀統計前者占6成以上,後者約占3成;量體還不大 的其他再生能源,如地熱、生質能、海洋能等,也都有接洽、甚至承 作,如土銀依政府再生能源政策,綠能的風力、太陽光電、地熱、生 質能等秉持「業務均衡化、獲利多元化」策略持續推展。
**台灣銀行:今年升息契機大,經濟成長將放緩至1.91%**
根據台灣銀行最新預測,受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影響,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將放緩至1.91%。台灣銀行指出,主要原因包括升息影響、中國經濟成長與物價走勢不確定。
台灣銀行認為,今年全球經濟仍將維持成長,但成長力道將較去年放緩。主要原因是美國聯準會持續升息,以及俄烏衝突持續造成的不確定性。台灣作為全球出口導向國家,對外貿易受影響較大。
此外,台灣銀行指出,中國經濟成長放緩將對台灣出口造成一定衝擊。由於中國是台灣最大的出口市場,中國經濟成長放緩將導致台灣對中出口減少。此外,全球通膨壓力也將影響台灣經濟成長。
台灣銀行強調,升息將是今年影響台灣經濟最大的因素。台灣銀行預測,今年台灣將進行兩次升息,因此今年升息幅度將達到1.25個百分點。
台灣銀行表示,升息將抑制民間消費和投資,進而影響經濟成長。因此,台灣銀行預測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將放緩至1.91%。這是台灣銀行繼去年12月預測後,再次下修經濟成長率。
臺銀表示,上周隨著英國及歐洲主要國家央行官員陸續釋放鴿派態 度,加上市場預期美國通膨數據將持續回落,投資人紛紛進入金市, 推升金價走高,28日衝上2,234.99美元、再創歷史新高,收在2,232 .38美元,連續兩週收漲。上周五美國公布2月核心PCE符合預期,聯 準會主席鮑爾也表示數據符合期望影響,市場對6月聯準會降息的預 期持續升溫,1日雪梨金市延續上週漲勢,並刷新歷史新高,帶動臺 銀外幣計價黃金存摺最高也漲至2,272.05美元。
歐美時段金價快速上衝後高檔上行動能逐步消退,同時美元指數轉 強突破104.6,打壓金價快速回跌至2,250美元附近波動,儘管後續反 彈重回2,257美元,然美元指數不斷上行,令金價持續回跌至2,240美 元。
稍晚美國公布3月ISM製造業指數,大幅優於市場預期,重燃美國經 濟強勁的氛圍,激勵美元指數快速站上104.9,金價重跌至2,230美元 ,後買盤逢低承接後反彈至2,250美元附近,最後報價2,250.36美元 。
臺銀分析,鮑爾談話除關心通膨外,就業風險也是考量因素,因此 ,本周非農就業數據及失業率如較預期疲軟,可能提高6月降息機率 ,金價有機會續突破再創新高。
**台灣銀行獲利飆漲 前十強行員貢獻度亮眼**
根據中央銀行公布的去年第四季本國銀行營運績效季報,台灣銀行員工憑藉優異表現,每人平均貢獻獲利高達 373.11 萬元,強勢衝上第五名。此外,京城銀行蟬聯冠軍寶座,每人獲利 749.17 萬元,展現強勁的獲利能力。
在升息效應逐步淡化的第四季,京城銀行憑藉優異的經營策略和財務控管能力,持續領先群雄。此外,上海商業銀行和華南銀行也擠進獲利 500 萬元俱樂部,分別以每人貢獻 570.56 萬元和 516.75 萬元位居第二和第三。
值得一提的是,台灣銀行的表現亮眼,年成長率達 48.87%,名列前十強銀行之冠。其他表現亮眼的公股銀行還有兆豐銀行和第一銀行,分別年成長 28.44% 和 9.78%。
銀行主管分析,今年上半年美國尚未降息,SWAP 投資收益預計持平,放款動能也將逐步回穩。加上央行第一季意外升息的影響,預計將反映在第二季銀行業的獲利表現上。
整體而言,本國銀行在去年第四季展現了強勁的獲利能力,台灣銀行更以優異的表現躋身前五強。隨著升息效應逐步淡化,銀行業今年的獲利增長預計將趨緩,但仍有望維持穩健的表現。
**京城銀員工獲利王 去年每人貢獻749萬元** 根據中央銀行公布的「本國銀行營運績效季報」,去年第四季國銀員工獲利貢獻前十名大洗牌。京城銀行重回寶座,每名員工貢獻749.17萬元,拔得頭籌。 整體而言,39家銀行稅前盈餘達4,725.73億元,平均每位行員貢獻231.23萬元,年增14.6%,但較第三季的255.5萬元下滑,顯示升息效應在第四季已逐漸淡化。 除了京城銀外,上海商銀以570.56萬元居次,豐銀行以516.75萬元衝上第三。兆豐銀行以511.78萬元排第四,擠進500萬元俱樂部。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長居前段班的王道銀行連續四季意外落馬,跌出前十名。不過,每人獲利貢獻仍達254.88萬元,維持一定水準。 業界人士分析,中小型銀行員工獲利貢獻度較容易名列前茅,原因是員工人數較少,在計算稅前盈餘除以員工人數時,獲利貢獻度相對容易攀升。 儘管如此,京城銀行、豐銀、兆豐銀等大型銀行也繳出亮眼成績,年成長幅度顯著。
中央銀行公布去年第四季本國銀行營運績效季報,39家銀行稅前盈 餘合計4,725.73億元,較前年同期3,928.24億元大幅成長20.3%,平 均每一銀行員貢獻度達231.23萬元、年成長二位數的14.6%,但相較 去年前三季均突破250萬元大關,顯現升息效應在第四季已漸淡化。
據央行統計,去年第四季國銀每一行員獲利貢獻,排除輸出入銀行 的487.26萬元,及全國農業金庫的32.67萬元,其餘商業銀行部份, 排名再度洗牌,第一名由過去的常勝軍京城銀行749.17萬元重新登頂 ,還有三家銀行也擠進500萬元俱樂部,第二名是國銀模範生上海商 銀的570.56萬元,(ㄏㄨㄟˋ)豐銀行以516.75萬元衝上第三名,排 名第四是兆豐銀行511.78萬元。
國銀員工愈來愈會賺,除反映升息效果,及去年上半年資本利得加 股利挹注,尤其SWAP(換匯交易)收益豐厚,激勵銀行獲利成長,行 員貢獻度也跟著提升;但在美國停止升息、第四季SWAP收益顯現下滑 ,也使得全體銀行全年賺破5,000億元夢碎。
第四季有24家國銀每一行員獲利貢獻逾200萬元,除前四大破500萬 元外,臺灣銀行以373.11萬元衝上第五,再來依序是中信銀行358.1 8萬元、台北富邦銀行324.25萬元、國泰世華銀行321.91萬元、第一 銀行309.41萬元、永豐銀行298.68萬元。
觀察前十強中,公股銀行有兆豐、臺銀、一銀三家,民銀有六家, 外銀有衝上第三名的(ㄏㄨㄟˋ)豐銀行;且前十強中多數表現年成 長,尤其京城銀年成長159.47%最強、其次(ㄏㄨㄟˋ)豐銀87.94 %、臺銀48.87%、兆豐銀28.44%、國泰世華銀12.24%、一銀9.78 %、永豐銀8.5%、中信銀7.84%;亞軍的上海銀小幅年減1.15%, 及北富銀年減10.75%。
銀行主管認為,央行升息效應在去年第四季淡化,加上當季SWAP收 益下滑,使銀行獲利趨緩;今年上半年美國未降息前,SWAP投資收益 預計可持平,放款動能估略回穩,有助維持銀行淨利差,加上央行第 一季意外升息,預計將反映在第二季的貢獻度。
哪家國銀員工「最會賺」?根據中央銀行最新出爐的「本國銀行營運績效季報」,去年第4季國銀員工獲利貢獻度前十名大洗牌,第一名由過去長年居冠的京城銀行以749.17萬元重新登頂。
而39家銀行稅前盈餘合計4,725.73億元,平均每一銀行員平均貢獻度達231.23萬元,年成長達14.6%,但較第3季255.5萬元下滑,顯示升息加持效應在第4季已逐漸淡化。
央行每季公布國銀營運績效季報,第4季39家銀行中有24家國銀每一行員獲利貢獻逾200萬元,扣除性質特殊的輸銀及農業金庫,在國銀員工獲利貢獻度方面,有別於第3季前三大為上海商銀、京城銀行與兆豐銀行,第4季前三大名單大風吹,京城銀行以749.17萬元搶下冠軍寶座,上海商銀570.56萬元居次,滙豐銀行516.75萬元衝上第三名。而兆豐銀行以511.78萬元排第四,亦擠進500萬元俱樂部。
第五名至第十名依序為臺灣銀行373.11萬元、中國信託銀行358.18萬元、台北富邦銀行324.25萬元、國泰世華銀行321.91萬元、第一銀行309.41萬元、永豐銀行298.68萬元。過去一段時間,員工獲利貢獻度名列前茅的王道銀行,已連4季意外落馬、跌出前十大,但仍有254.88萬元,維持在前段班。
而觀察前十強中,大多數為正成長,尤其京城銀年成長159.47%最強,也助攻其奪回第一名寶座、其次為滙豐銀87.94%、臺銀48.87%、兆豐銀28.44%、國泰世華銀12.24%、一銀9.78%、永豐銀8.5%、中信銀7.84%;上海銀與北富銀則分別年減1.15%、10.75%。
銀行主管指出,相較於大型銀行,中小型銀行的員工獲利貢獻度更容易名列前茅,主因是大型銀行的員工人數較多,因員工獲利貢獻度的計算法是為稅前盈餘除以員工人數,所以比起大銀行,中小銀行更容易勝出。
公股銀行「換匯」去年大賺700億 今年估550億元
(記者張家瑋 台北報導)
公股銀行去年靠「換匯」交易(SWAP)大賺一筆,八大行庫總收益超過700億元,創下新高,部分年增更是超過三倍。不過,今年隨著美國升息預測,公股銀預估今年整體收益將縮水兩至三成,全年目標挑戰550億元。
去年SWAP收益表現最好的兆豐銀行,約賺158.7億元,其次為第一銀行近150億元、華南銀行約100億元、合作金庫銀行約90億元、彰化銀行約88億元、台灣企銀約63億元,台灣銀行與土地銀行也創單年新高。今年前兩個月,一銀、彰銀較去年同期稍減,華銀、合庫銀、台企銀則呈成長。
央行3月意外升息半碼,對於台美利差是否會影響SWAP收益,公股銀主管表示,上半年獲利應可維持前兩個月水準。不過,Fed預計下半年降息,台灣短期內應不會再調整,代表台美利差逐步縮窄,SWAP收益預計下半年發酵,因此表現不若上半年。
公股銀將調整資產配置,以彌補SWAP下滑的部分。華銀預估上半年SWAP收益約維持八成,全年估計約七成,將鎖定債券投資,伺機拉長年期,增加優質債券部位;彰銀則將密切觀察國際市場變化與資金流動性,調整股、匯、債、拆款市場間的資產配置。
公股銀認為,等接近美國降息時,SWAP會更靈活操作,上半年影響小,下半年預期較明顯,全年SWAP收益還是有不錯機會,目標設定在550億元。
**黃金創歷史高價,台銀示警降息發酵成關鍵支撐**
近期國際金價屢創新高,台灣銀行(台銀)近日發布報告指出,3 月 28 日,雪梨金市因歐元兌美元轉強、美國核心物價指數(PCE)公布日適逢歐美復活節假期等因素,推升金價突破每盎司 2,200 美元,並創下歷史新高。 台銀表示,當天雪梨金市開盤報 2,193.73 美元,美國聯準會理事沃勒發表的鷹派言論一度壓抑金價,但隨後市場買盤湧入,加上美元指數回落,推動金價漲破 2,200 美元。歐美時段,美元指數轉強,但良好經濟數據提振歐元,使金價突破 2,200 美元並持續攀升至 2,216.89 美元。 儘管美國經濟數據優於預期,但受核心 PCE 公布日提前,金價買盤提前進場,促使其創下歷史新高,收於 2,232.38 美元。台銀指出,若聯準會今年降息 3 次的預期持續發酵,加上瑞士央行意外降息帶動市場對全球主要央行跟進的預期,金價重返並刷新歷史高點的機率相當高。去年SWAP收益表現最好的是外匯部位最大的兆豐銀行,約賺158.7 億元,其次第一銀行衝高到近150億元、華南銀行約100億元、合庫銀 行約90億元、彰化銀行約88億元、臺灣企銀約63億元,臺灣銀行、土 地銀行也都創單年新高。至於今年前二個,一銀、彰銀較去年同期稍 減,華銀、合庫銀、臺企銀成長,各家表現不一。
觀察央行3月意外升息半碼,公股銀主管分析,當然已經開始影響 台美利差,但對於近期換匯點數影響有限,市場關注美國聯準會(F ed)預期下半年降息的時點與幅度,也就是上半年SWAP收益應可維持 前兩個月的水準。整體來看,Fed在6月後降息,台灣短期內應不會再 調整,代表台美利差逐步縮窄,但影響SWAP收益的時間點應是下半年 發酵,表現也就不如上半年,公股銀將調整資產配置,以補足SWAP下 滑的部分。
華銀主管分析,預估上半年SWAP收益約去的8成,全年估計約7成, 接下來將積極鎖定債券,持續評估於升息循環後期逢殖利率高檔,伺 機適度拉長年期,增加風險權數較低的優質債券,適度提高債券投資 部位。
彰銀主管指出,將密切觀察國際市場變化與資金流動性,搭配銀行 資金狀況與隱含利率曲線的變化動態調整部位,將針對股、匯、債、 拆款市場間,進行資產配置上的調整,期達成資金使用效率的最佳化 ,並增加期差交易以賺取額外資本利得。
公股銀認為,等接近美國降息時,SWAP會更靈活操作,整體來看, 上半年影響小,下半年預期較明顯,全年SWAP收益還是有不錯機會, 「希望能穩住,不要下滑太多」,應該有機會達550億元。
臺銀表示,雪梨金市3月28日以2,193.73美元開市,美國聯準會理 事沃勒表示通膨仍具黏著性且經濟數據持續強韌,當前不急於降息, 偏鷹言論打壓金價開盤後跌至2,187美元,吸引買盤逢低承接,加上 美元指數自日中高點回落,推升金價上漲、接近2,200美元。
歐美時段,雖美元指數轉強,但德國公布3月失業人數優於市場預 期,激勵歐元兌美元轉強,推升金價突破2,200美元,並續漲至2,21 6.89美元;隨後美國公布2023年第四季GDP終值為3.4%,及上周首次 申請失業救濟金人數為21萬人,皆優於市場預期,拖累金價拉回2,2 09美元附近;稍晚美國公布3月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終值79.4 ,優於市場預期,且為2021年7月以來新高,金價拉回至2,205美元附 近盤整。
由於美國2月核心PCE公布日適逢歐美復活節假期,買盤提前進場布 局,推升金價漲破前高後續創歷史新高,最後報價為2,232.38美元, 較3月27日的最後報價2,194.02 美元,上漲38.36美元,漲幅1.75% 。
臺銀分析,若聯準會今年降息3次的訊息持續發酵,加上瑞士央行 意外降息成為第一個結束緊縮循環的央行,市場開始預期未來全球主 要央行有望接續降息,金價已經重新站回2,200美元之上,刷新歷史 高點的機會很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