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集中保管結算所(未)公司新聞
近一步分析台灣股民人數成長情況,2011年時股民僅占總人口36%,隨後逐年提高,截至2020年止,占比已來到46%。集保結算所總經理朱漢強特別提及,近十年股民占總人口數的比例,前幾年都以約1個百分比的增速成長,但2020年一舉大增3個百分點,代表去年的台股生力軍是近十年最多。
不僅開戶數大幅增加,股民的交易意願也遠高於以往。集保結算所大數據分析,2019年有在股票市場交易的人數約348萬人,到2020年暴增至452萬人,成長103萬人,增幅近三成。這代表平均每十個有證券戶的人當中,有四個人去年都有進行交易,創近十年新高。
此外,主管機關金管會鼓勵年輕人投入股市,學習投資理財,近年也開始出現成果。年輕人買進股票並持有的意願明顯增加。20至29歲年輕股民帳戶庫存市值中位數從2019年的14萬元,成長至2020年的16萬元,增幅14%。30至39歲的股民帳戶庫存中,市值中位數從2019年的21萬元,大增至2020年的26萬元,增幅高達24%;40至49歲的壯年股民,增幅更飆至31%。
集保結算所大數據資料顯示,庫存金額較高者雖集中在50至69歲股民,但庫存金額成長最快的,其實是生產力最高的壯年族群。這群「螞蟻雄兵」齊心合力,讓台股去年面臨外資史上最大賣超金額的同時,依然創下歷史新高。
集保結算所總經理朱漢強指出,近10年股民佔總人口數的比例,前 幾年都以約1個百分比的增速成長,但2020年大增3個百分點,代表去 年的台股生力軍,是近10年最多。
在開戶數大幅增加,股民的交易意願提高,根據集保大數據分析, 2019年有在股票市場交易的人數約348萬人,2020年爆增至452萬人, 成長103萬人,增幅近3成,這代表平均每10個有證券戶的人當中,有 4個人去年都有進行交易,創近10年新高。
集保指出,金管會鼓勵年輕人投入股市,學習投資理財也出現成果 。觀察2020年開戶人數,20歲至39歲的族群就佔60%,從帳戶庫存來 看,20至29歲有庫存的股民,從2019年的7%增至9%、增加兩個百分 點;30至39歲有庫存的股民,也從15%增至16%,相較於其他年齡層 股民有庫存比例多為持平、甚至衰退,年輕人買進股票並持有的意願 明顯增加。
集保表示,分析各年齡層的庫存市值,20至29歲年輕股民受限剛出 社會,財力不足,帳戶庫存市值中位數僅從2019年的14萬元,成長至 2020年的16萬元,增幅14%。然而青壯年因加薪、升遷逐步累積本業 收入,因此去年股市回檔時,反而更有資本可投入證券市場,30至3 9歲的青年股民,帳戶庫存市值中位數從2019年的21萬元,大增至20 20年的26萬元,增幅高達24%;40至49歲的壯年股民,增幅更飆至3 1%。這凸顯青壯年族群財力提升後,也更具「憂患意識」,希望透 過投資理財,為自己累積退休資本,投資股票便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集保結算所自2018年開始,就積極推動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服務,為市場帶來新的投資視野。這家機構不僅引進了多家國際ESG評分資訊,還每年舉辦大型論壇,讓業者與學者專家交流最新的ESG訊息。雖然今年因疫情影響,論壇在1月27日移師線上舉行,但這已經是集保結算所連續第四年邀請專家現身說法,帶領大家走在ESG投資的最前線。 總經理朱漢強在論壇中強調,為了讓市場參與者更全面地了解ESG投資的生態系統,1月27日的論壇上午將聚焦於「責任投資策略與執行」主題。當天將邀請到全球最大基金公司之一富達國際的全球責任投資主管,以及歐洲最大ESG研究機構Sustainalytics的大中華首席分析師,分享責任投資策略和臺灣企業ESG評分的未來展望。 論壇還會關注國內ESG投資的實踐方式,特別邀請了台灣代表性的國泰人壽、台新投信、台灣人壽等機構投資人,分享他們的成功經驗和對未來發展趨勢的看法。 下午的論壇則會深入探討股東會議題,聚焦於「股東會投票與公司ESG管理前瞻」。在國內證券市場外資持股已逾四成的情況下,如何爭取股東會議案的支持成為了一個重要課題。集保結算所特別邀請了兩大國際投票顧問機構ISS與GlassLewis,以及全球知名的指數機構富時羅素(FTSE Russell)和友達、台灣大哥大多家頂尖發行公司代表,分享如何建立高層級的ESG管理機制。 朱漢強總經理表示,今年在主管機關「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的框架下,集保結算所將不斷努力,打造發行公司與國際投票顧問機構之間的溝通管道。他們已在IR平台上揭露了兩大國際投票顧問機構的投票政策與聯繫資訊,並將持續推動取得投票建議報告,以供發行公司參考。
台灣集中保管結算所不斷創新,引資活動融合實體與線上會議,國際能見度再提升
近日,台灣集中保管結算所(證交所)為了吸引更多國內外資金參與,提高市場國際能見度,與元富證券攜手舉辦了「THEGREATRESET-NewIndustryLandscapeafterCOVID19」台灣投資說明會。這不僅是今年引資的首發活動,還是首次嘗試將實體與線上會議結合,成為一場結合國內與海外機構投資人的盛會。
在這場活動中,證交所積極落實資本市場藍圖,不僅為服務不同面向的投資人而強化上市公司資訊透明,還建構了多元的資訊揭露平台與機制。針對國內投資大眾,證交所提供了公開資訊觀測站、Webpro3.0影音傳播網等,並規範上市公司每年至少辦理一場法說會。去年,上市公司在國內召開的法說會已超過2,000場,證交所辦理的主題式業績發表會及財務業務說明會,也超過50家次。
對於海外投資人,證交所指出,台股已經成為一個高度國際化市場。去年實施逐筆交易後,台股已經完整接軌國際,更能吸引外資投資。持股市值占比自2000年的16%逐年攀升至去年底的45%,讓台灣上市公司躍上國際舞台,成為台灣證券市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去年由於疫情影響,國際商旅停滯,大型活動全數取消,一度影響引資活動的進行。特別是對於位於海外的機構投資人,接觸台灣上市公司的機會更加微小。為了保持國際連結服務不間斷,證交所迅速應變,調整引資執行方式,透過視訊辦理引資活動,開創了新局。
接下來,證交所與永豐金、元富、高盛等券商合作,共舉辦了5場次線上引資活動,安排144家公司與全球逾千位投資人進行2,339場會談,線上服務直達香港、新加坡、東京、倫敦、紐約等金融重鎮,在防疫期間成功建立了嶄新的溝通模式。
除了引資活動,證交所還首次與保管銀行、國際財經媒體合作,舉行線上論壇,拓展不同面向之海外機構投資人。國際連結方面,證交所參與世界證交所聯合會(WFE)、國際證券管理機構組織(IOSCO)等國際組織線上會議,與日本交易所、韓國交易所與新加坡交易所首長線上交流,與以色列主管機關展開對話,並與集保合作,和蒙古證交所等7家蒙方單位線上大會談,交流業務。
展望今年,證交所表示,雖然疫情尚未平息,但國際連結的腳步絕不停歇。將依循去年奠定成熟的溝通與技術模式,再精進規劃一系列引資活動,積極落實資本市場藍圖中的策略目標,並實踐交易所國際連結策略,期待與市場參與者共同攜手,走向全球。
臺灣集保結算所今(27)日將舉辦線上「臺灣ESG及責任投資論壇」,聚焦ESG投資策略與公司治理,邀請國際級專家與學者共同分享成功經驗及未來發展趨勢。這已是集保結算所連續四年辦理此類論壇,不僅為市場提供最新的ESG訊息,也強化了台灣ESG投資生態系統的宏觀視野。
上午的議題將圍繞「責任投資策略與執行」,富達國際全球責任投資主管與Sustainalytics大中華首席分析師將分享責任投資的最新策略及台灣企業ESG評分展望。下午則聚焦「股東會投票與公司ESG管理前瞻」,集保結算所特別邀請ISS與Glass Lewis分析台灣股東會的政策與展望,並與富時羅素及友達光電、台灣大哥大等頂尖發行公司代表探討如何提升ESG管理機制。
集保結算所總經理朱漢強強調,未來將積極發展更多ESG服務,讓國內ESG投資更加發光發熱,成為台灣資本市場的新亮點。朱漢強也表示,集保結算所將在「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框架下,打造發行公司與國際投票顧問機構的溝通管道,並在IR平台上揭露投票政策與聯繫資訊,以提供發行公司參考。
台灣證交所與元富證券攜手打造投資新氣象 上市法說會熱鬧開跑
台灣證券交易所(證交所)近日與元富證券共同主辦的大型引資活動,吸引了廣大投資者的熱烈關注,這次活動是繼去年一系列線上引資活動後的再次舉行,展現了交易所對推動台灣市場的堅定決心。根據統計,去年證交所主辦的多場上市法說會已經超過2,000場,顯示優質企業在市場上的能見度不斷提升。
為了提供更好的服務,證交所設立了多個平台,如公開資訊觀測站和Webpro 3.0影音傳播網,並規定上市公司每年至少舉辦一次法說會。這些努力讓2020年以來在台灣召開的法說會數量超過2,000場,並舉辦了50家次以上的主題式業績發表會及財務說明會。
證交所不僅如此,在疫情期間也積極與國際合作,包括與國際保管銀行、財經媒體舉辦線上論壇,並持續參與WFE、IOSCO等國際組織會議。與多國交易所的首長進行線上交流,也與以色列主管機關展開對話,並與蒙古證交所等七家蒙方單位進行線上會談。
證交所強調,將繼續加強與國際的鏈結,透過去年累積的溝通模式,今年將進一步精進引資活動的規劃,實現吸引國內外資金參與,提高市場國際能見度的目標。
集保結算所總經理朱漢強指出,為強化市場參與者宏觀ESG投資生態系全貌,1月27日論壇上午議題將聚焦於「責任投資策略與執行」主題,邀請到全球最大基金公司之一富達國際(FidelityInternational)全球責任投資主管,及歐洲最大ESG研究機構Sustainalytics的大中華首席分析師,分享最前端的責任投資策略與臺灣企業ESG評分展望。
另有關國內ESG投資如何實踐,也邀請到臺灣代表性的國泰人壽、台新投信、台灣人壽等機構投資人,分享成功經驗及如何看待未來發展趨勢。
當日下午場則將深入挖掘股東會有關議題,聚焦於「股東會投票與公司ESG管理前瞻」主題,董事會為每家公司最高管理階層,掌握重要決策權。
面對國內證券市場外資持股已逾四成的環境下,股東會議案如何爭取支持,已成重要課題,為協助公司提前了解國際機構投資人的投票意向,集保特別邀請兩大國際投票顧問機構ISS與GlassLewis,分析對2021年臺灣股東會的政策與展望,同時亦邀請到全球知名的指數機構富時羅素(FTSERussell)及友達、台灣大哥大多家頂尖發行公司代表,分享如何打造高層級的ESG管理機制。
朱漢強總經理表示,今年在主管機關「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的框架下,集保結算所將全力打造發行公司與國際投票顧問機構的溝通管道,除已在IR平台上揭露兩大國際投票顧問機構的投票政策與聯繫資訊外,將持續推動取得投票建議報告,供發行公司參考。
證交所日前與元富證券合作,舉行「THEGREATRESET-NewIndustryLandscapeafterCOVID19」台灣投資說明會,不僅是今年引資首發,也是首度嘗試結合實體與線上會議,更結合國內與海外機構投資人的大型盛會。
展望今年,疫情雖尚未平息,但國際連結的腳步絕不停歇,將積極落實資本市場藍圖中「吸引國內外資金參與,提高市場國際能見度」的策略目標。
證交所為服務不同面向的投資人,強化上市公司資訊透明,建構多元的資訊揭露平台與機制。針對國內投資大眾,包括有公開資訊觀測站,Webpro3.0影音傳播網等,並規範上市公司每年至少辦理一場法說會。去(2020)年上市公司在國內召開法說會,已超過2,000場,證交所辦理的主題式業績發表會及財務業務說明會,亦逾50家次。
在海外投資人部分,證交所指出,有鑑於當前台股已為高度國際化市場,去年實施逐筆交易後,台股已完整接軌國際,更能吸引外資投資,持股市值占比自2000年16%逐年攀升至去年底45%,讓台灣上市公司躋身國際舞台,已為台灣證券市場不可或缺之一環。
證交所表示,去年受疫情影響國際商旅停滯,大型活動全數取消,一度影響引資活動進行,特別是位於海外的機構投資人,接觸臺灣上市公司的機會更加微小。為使國際連結服務不間斷,證交所快速應變,調整引資執行方式,與合作單位一家家溝通調整形式,一次次技術摸索與試誤,於去年4月與寬量國際(QIC)及群益證券,首次透過視訊辦理引資活動,開創新局。
接下來,後續複製成功經驗,與永豐金、元富、高盛等券商合作,共舉辦5場次線上引資活動,安排144家公司與全球逾千位投資人進行2,339場會談,線上服務直達香港、新加坡、東京、倫敦、紐約等金融重鎮,在防疫期間成功建立嶄新的溝通模式。
除了引資活動,證交所也首次與保管銀行、國際財經媒體合作,舉行線上論壇,創新嘗試,拓展不同面向之海外機構投資人。此外,國際連結照樣不缺席,除了參與世界證交所聯合會(WFE)、國際證券管理機構組織(IOSCO)等國際組織線上會議,也與日本交易所、韓國交易所與新加坡交易所首長線上交流,與以色列主管機關展開對話,更與集保合作,和蒙古證交所等7家蒙方單位線上大會談,交流業務。
展望今年,證交所表示,疫情雖尚未平息,但國際連結的腳步絕不停歇,藉由去年一整年所奠定成熟的溝通與技術模式,今年再精進規劃一系列引資活動,積極落實資本市場藍圖中「吸引國內外資金參與,提高市場國際能見度」的策略目標,並實踐交易所國際連結策略,期待與市場參與者共同攜手,走向全球。
集保結算所自2018年起推出ESG服務,除引進多家國際ESG評分資訊供市場參考外,每年透過舉辦大型論壇活動,邀請業者及學者專家分享ESG最新訊息。今年受疫情影響特別移師線上舉辦,這也是集保結算所連續4年,邀請業者及學者專家現身說法,前進ESG投資最前線。
「臺灣ESG及責任投資論壇」明(27)日線上開講,為強化市場參與者宏觀ESG投資生態系全貌,論壇上午議題將聚焦於「責任投資策略與執行」主題,邀請到全球最大基金公司之一富達國際全球責任投資主管,及歐洲最大ESG研究機構Sustainalytics的大中華首席分析師,分享最前端的責任投資策略與臺灣企業ESG評分展望。另有關國內ESG投資如何實踐,也邀請到臺灣代表性的國泰人壽、台新投信、台灣人壽等機構投資人,分享成功經驗及如何看待未來發展趨勢。
下午場則將帶大家深入挖掘股東會有關議題,聚焦於「股東會投票與公司ESG管理前瞻」主題,為協助公司提前了解國際機構投資人的投票意向,集保結算所特別邀請兩大國際投票顧問機構ISS與Glass Lewis,分析今年臺灣股東會的政策與展望,同時亦邀請到全球知名的指數機構富時羅素及友達光電、台灣大哥大多家頂尖發行公司代表,分享如何打造高層級的ESG管理機制。
集保結算所總經理朱漢強表示,集保結算所未來將戮力發展更多ESG服務,提供發行公司及國內機構投資人檢索、分析及追蹤所投資公司的ESG表現,更期待以此項服務為盤石,讓國內ESG投資發光發熱,成為我國資本市場的新亮點。朱漢強指出,今年在主管機關「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的框架下,集保結算所將全力打造發行公司與國際投票顧問機構的溝通管道,除已在IR平台上揭露兩大國際投票顧問機構的投票政策與聯繫資訊外,將持續推動取得投票建議報告,供發行公司參考。更多詳情資訊,可瀏覽:irplatform.tdcc.com.tw。(項家麟)
臺灣證券交易所日前舉行「THE GREAT RESET-New Industry Landscape afterCOVID 19」投資說明會已經圓滿落幕,市場回響熱烈。據統計,證交所推動引資活動,去年來上市公司召開超過2,000場法說會,證交所辦理說明會也高達50家次,有助提升我國優良公司的能見度。
證交所日前攜手元富證券合作辦理大型引資活動,延續去年一系列多場線上引資活動,反應今年推動我國市場仍是交易所要務,此次引資活動虛實結合,為證交所首度嘗試新形態會議模式,市場回響熱烈。
證交所表示,為服務投資我國資本市場的各類投資人,針對國內投資大眾,迄目前設有公開資訊觀測站、Webpro 3.0影音傳播網等平台及時發布資訊,同時規範上市公司每年至少辦一場法說會。
統計2020年來上市公司在國內召開的法說會超過2,000場,證交所辦理的主題式業績發表會及財務說明會達50家次以上。海外投資人部分,台股已為高度國際化市場,推動逐筆交易,進一步吸引外資投資人。
2000年外資持有台股市值比約16%,去年底提高到45%,成長幅度逾倍。期間碰上新冠肺炎挑戰,一度影響引資活動,為此證交所應變,調整引資執行方式,與合作單位一家家溝通形式。
去年4月,證交所首度攜手寬量國際和群益證券,成功舉行視訊引資後,另與永豐金、元富、高盛等內外資券商合作共舉辦五場次線上引資,累積安排144家公司,和全球逾千位投資人進行2,339場會談,線上服務直達香港、新加坡、東京、倫敦、紐約等金融重鎮。
證交所指出,除了引資活動,疫情期間亦首次與國際保管銀行、財經媒體合作,舉行線上論壇。且與國際連結照樣不缺席,持續參與WFE、IOSCO等國際組織會議,也與日本、韓國、新加坡交易所首長進行線上交流,與以色列主管機關展開對話,並攜手集保結算所與蒙古證交所等七家蒙方單位線上會談。
證交所強調,和國際鏈結的腳步不停歇,藉由去年來奠定成熟的溝通模式,今年精進規劃一系列的引資活動,積極落實資本市場藍圖中「吸引國內外資金參與,提高市場國際能見度」之策略目標。
台灣集中保管結算所近期將配合經濟部新陸資定義上路,金管會將採取三項措施,以確保台灣股市的穩定與透明度。首先,證交所將發函給外資保管銀行及券商,提醒他們注意來台投資的外資是否符合新規定,並檢視現有外資是否因新規定變成陸資。此外,金管會也將全面了解目前在台上市的外國企業(KY類股)是否符合新規定。 根據證交所初步回報,目前在台掛牌的100多家KY公司,均符合新規定。經濟部日前宣布陸資新定義採「逐層認定」方式,避免陸資藉由層層投資稀釋持股比率。舉例來說,過去規定下,陸資A公司投資B公司40%,B再投資C公司40%,C的陸資持股只有16%,不算陸資;但採逐層認定後,B及C因持股逾30%,都將被視為陸資。 金管會也規定,陸資投資台股必須透過大陸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機制,不能自行來台投資股票。新陸資定義上路後,金管會將採取相關因應措施,包括發函給集保銀行及券商,轉知外資新規定,並透過宣導會或座談會加強宣導。證交所及櫃買在辦理外資登記時,也要依新的陸資定義作審查。 對於目前在台買賣股票的外資,將視個案情況過濾,看外資是否因此變成陸資,不能買賣台股。對於股權結構複雜或持股量較大的個案,將重新檢視是否因陸資新定義,出現「外轉陸」情況。集保銀行及券商每年也會對客戶做盡職調查及KYC的持續評估。一旦被認定是陸資,就必須辦理註銷,主管機關會視持股量大小,在合理期間要求出清持股。 來台第一上市櫃的KY公司,依規定陸資持股不得逾30%,也是比照經濟部規定。立委郭國文上周一在立院質詢關切陸資定義調整後,已掛牌的KY公司是否符合規定?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表示會進一步了解。
【台灣新聞】台灣金融市場再掀陸資監管風暴,集中保管結算所成關鍵角色
近期,台灣金融市場再次掀起陸資監管風暴,這次事件的主角非「集中保管結算所」莫屬。由於陸資合併外資機構,導致股東結構變化,讓原本的「外資」變成了「陸資」,這讓台灣金融監管機構不得不對陸資進行更嚴格的監管。
根據最新消息,經濟部日前宣布新的陸資定義規定正式上路,金管會特別要求證交所發函給外資保管銀行及券商,提醒他們注意陸資定義的變更,並做好KYC(認識客戶)及CDD(客戶盡職調查)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有一家外資機構因境外併購案,導致股東結構發生變化,從「外資」變成了「陸資」。這家外資機構在台灣的股票交易行為,因為境外機構被陸資合併,股東結構發生變化,讓原本的「外資」變成了「陸資」。這起事件讓台灣金融監管機構警覺性提高,並主動對這家外資機構進行調查。
證券業內人士表示,過去很少發生這種情況,但大同陸資案後,保管銀行也開始提高警覺性,擔心被牽連。從2017年5月到去年10月,金管會已經四次逮到陸資違規投資大同,大同陸資案對台灣金融市場的影響開始顯現。
集中保管結算所作為台灣金融市場的重要機構,在這次陸資監管風暴中扮演著關鍵角色。未來,隨著陸資監管政策的加強,集中保管結算所的監管作用將更加重要。
據了解,根據證交所初步回報金管會的調查結果,目前在台掛牌的100多家KY公司,均符合新規定。
經濟部日前宣布陸資新定義,採「逐層認定」方式,以避免陸資藉由層層投資稀釋持股比率。
舉例來說,陸資A公司,投資B公司40%,B再投資C公司40%,過去規定,C的陸資持股只有16%,不算陸資;採逐層認定後,B及C因持股逾30%,都是陸資。
知情官員表示,依規定,陸資投資台股必須透過大陸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機制,不能自行來台投資股票,經濟部新陸資定義上路後,金管會也會採取相關因應措施。
包括第一,請證交所及櫃買中心發函給集保銀行及券商,轉知外資新規定,並透過宣導會或座談會加強宣導,讓保銀及券商清楚新的陸資定義。證交所及櫃買在辦理外資登記,對客戶做KYC(認識客戶)時,也要依新的陸資定義作審查。
第二,目前在台買賣股票的外資,將視個案情況過濾,看外資是否因此變成陸資,不能買賣台股。
官員表示,大部分外資股權結構單純,還不太需要全面清查,但對股權結構複雜或持股量較大的個案,就會重新檢視是否因陸資新定義,出現「外轉陸」情況。
集保銀行及券商每年也會對客戶會做盡職調查(CDD)及KYC的持續評估。一旦被認定是陸資,就必須辦理註銷,主管機關會視持股量大小,在合理期間要求出清持股,因為法規調整導致,不會有處罰的問題。
第三,來台第一上市櫃的KY公司,依規定陸資持股不得逾30%,也是比照經濟部規定,新規定上路後,外國企業想來台掛KY股,也須符合新的陸資定義。
立委郭國文上周一(11日)在立院質詢關切陸資定義調整後,已掛牌的KY公司是否符合規定?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表示會進一步了解。
經濟部日前宣布新的陸資定義規定上路,金管會請證交所發函給外資保管銀行及券商,注意陸資定義的改變,並做好KYC(認識客戶)及CDD(客戶盡職調查)。
官員表示,保管銀行也了解並遵循台灣的法令規定,去年在台買賣股票的外資個案,因在境外的機構被陸資合併,股東結構改變,導致這家「外資」變「陸資」,保管銀行主動來通報,辦理註銷外資帳戶,這家外資也賣掉持股。
證券業者表示,外資是保管銀行的客戶,過去很少有這種情況,但大同陸資案後,保管銀行也擔心被牽累,警覺性提高。2017年5月到去年10月,金管會四度逮到陸資違規投資大同,大同陸資案效應開始作用。
台灣股市新聞:集保結算所解讀國際投票顧問機構政策,助台灣公司爭取外資支持
近日,國際知名投票顧問機構ISS及Glass Lewis公司發布了最新的「2021年台灣市場股東會投票政策」指引,對於外資持股逾四成的台灣股市來說,這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為了讓台灣公司在股東會議案中獲得外資股東的支持,集保結算所積極解讀這兩大國際投票顧問機構的政策,並提供相關資訊給市場。
根據集保結算所總經理朱漢強的解讀,ISS公司的投票政策強調了幾個關注點。例如,如果公司的現金股利發放比率持續偏低且缺乏合理解釋,ISS可能會建議反對相關議案。此外,若公司在公司治理、盡職治理、風險管理及受託人義務方面存在重大缺失,ISS也可能建議反對相關董監事或委員會成員的連任。
Glass Lewis公司的2021年投票政策則對台灣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2022年起,董事會至少需有一位女性董事,否則將反對提名委員會主席連任董事。此外,獨立董事的任期若超過12年將被視為失去獨立性,而任期超過九年未滿12年的將進行額外審查。Glass Lewis還新增了背書保證議案之標準政策,對資訊揭露、關係、保證金額及理由等方面進行評估。
朱漢強總經理強調,配合「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規劃,台灣各發行公司及投資人都可以在投資人關係整合平台(IR平台)上查詢國際投票顧問機構的年度投票政策完整資料及聯繫資訊,以提升投資決策的效率。
國際投票顧問機構(Proxy Advisor)在外資股東會投票決策過程中,長久以來均扮演重要角色。由於外資跨國投資標的眾多,當股東會旺季來臨時,外資股東為提升其對各議案之投票決策效率,多會選用國際投票顧問機構之股東會分析與投票建議服務。伴隨外資持有我國發行公司比例逐漸提高,國際投票顧問機構對我國發行公司股東會議案通過與否之影響力也隨之提高。
在2021年股東會作業即將開始布署前夕,集保結算所為服務市場,搶先解讀及剖析兩大國際投票顧問機構針對台灣市場,給予外資行使投票權之基本立場。
首先,ISS公司公布之投票政策指出幾項值得關注重點,例如若公司現金股利發放比率持續偏低,且缺乏適當理由,則可能會建議反對該議案;若公司在公司治理、盡職治理、風險管理及受託人義務有重大缺失,則可能會建議反對有關董監事或委員會成員連任。
其次,Glass Lewis公司在其2021年投票政策對台灣公司提出要求,包含自2022年起董事會須至少有一位女性董事,若公司董事會未達要求,將反對提名委員會主席連任董事;2022年起獨立董事任期超過12年將視為失去獨立性,超過九年未滿12年者,將進行額外審查;另新增背書保證議案之標準政策,評估重點包含資訊揭露狀況、與被保證公司之關係、是否對保證公司股東有利、保證金額之規模及保證之理由等。
集保結算所總經理朱漢強表示,配合「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規劃,各發行公司及投資人皆可於投資人關係整合平台(IR平台)查詢國際投票顧問機構之年度投票政策完整資料及聯繫資訊。
新的一年來了,讓我們來回顧一下2020年的基金投資市場,看看哪些基金最受到台灣投資人的青睞。有興趣的投資人可以透過集保結算所的「基金資訊觀測站」來查詢相關資訊,這可是選擇投資基金的關鍵指南針呢!根據觀測站最新的境外基金統計數據(截至2020年11月底),台灣人們對境外基金的持有規模已經達到了3.6兆元的新台幣。其中,固定收益型基金和平衡型基金最受歡迎,分別佔持有比率的49.7%和14.7%。 來看看最受歡迎的境外基金吧!我們發現,國人持有的前三檔境外基金合計金額已經超過了9,000億元,這占了整體境外基金規模的大約25%。這三檔基金都是月配級別的,看來穩定的月配息仍然是台灣投資人的不二選擇。 再來看境內基金,ETF的發行規模佔了境內基金市場的39.7%,其次是貨幣市場型基金(22.2%),而固定收益型基金則佔了15%。2020年全球股市波動不斷,投資人也相應地調整了自己的投資組合。在過去半年中,台灣投資人申購的基金中,股票型基金已經佔了半數。具體來說,2020年11月的申購數據顯示,有49.7%的申購金額流向了股票型基金,而固定收益型基金的占比則從去年的40%左右下降到了37.8%。 至於境內基金,ETF的申購金額只佔了全部申購金額的27.2%,比去年整年的43.4%明顯下降。到了2020年11月,國人申購境內基金的類型中,貨幣市場型基金仍然佔據主導地位(55.9%),而ETF的占比已經降至15.8%,股票型基金的占比則逐漸上升。 現在,台灣有基富通、鉅亨、中租等三家知名的基金銷售平台,這些平台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投資人。集保結算所指出,只要投資人善用網路銷售平台,並結合基金資訊觀測站提供的資訊,就能輕鬆進行理財,為年終獎金打造一個光明的未來。
集保結算所今公布2020年基金投資市場回顧,指出投資人對基金市場的關注與投資態度。根據集保資料顯示,2020年台灣投資人對境外基金的需求持續增長,境外基金規模達到約3.6兆元,其中固定收益型基金與平衡型基金受到廣大投資人的青睞,分別佔49.7%與14.7%。境外基金中,前三大基金合計規模超過9,000億元,佔比約25%,且這些基金均提供穩定的月配息,成為投資人的首選。
至於境內基金市場,指數股票型基金(ETF)佔據市場39.7%的規模,其次是貨幣市場型基金(22.2%)和固定收益型基金(15%)。隨著全球股市的波動,投資人積極調整投資組合,股票型基金申購金額逐漸上升,2020年11月已有半數申購金額流向股票型基金,顯示投資人對市場的積極態度。
集保結算所也提到,近半年來ETF申購金額較去年整年大幅下降,顯示投資人對不同基金類型的偏好有所變化。而貨幣市場型基金申購比例上升,則反映了投資人對穩健投資的關注。
為滿足新世代小資族的需求,集保結算所與基富通、鉅亨、中租等基金銷售平台合作,透過網路銷售基金,提供手續費優惠和多元化的基金商品,成為投資人理財的首選管道。集保結算所呼籲投資人善用這些平台和基金資訊觀測站,為自己的年終獎金規劃一個光明的未來。
台灣金融中心再升級!「F4」決定落腳北市北門郵局都更案,金管會同樣計劃遷移進駐!證交所董事長許璋瑤於5日首次透露,北門郵局都更案確定由中華郵政公司擔任都更實施者,F4計劃購買至少六成股份。這項計劃將需要超過1.5萬坪的辦公空間,預計總投資金額將達二、三百億元。
許璋瑤表示,目前尚未確定購買價格,未來將由中華郵政公司進行招商,並由建築師和鑑價公司進行評估。北門郵局占地超過4,300坪,遠超過先前考慮的其他地點,將成為台灣近年來最大的都更案。若採用綠建築標準,則建築面積還可能增加。
證交所強調,北門郵局的獨立證券金融大樓將提升台灣資本市場的形象,對於吸引國外投資者來臨具有極大幫助。許璋瑤指出,中華郵政公司將於二、三年內開始動工興建,預計六年後完工,F4將與金管會共同辦公,這將大大提升行政效率。
許璋瑤強調,F4都希望擁有自己的辦公大樓,不再繼續承租。由於台股近年來表現亮眼,F4都累積了充足的自有資金,興建自己的證券金融大樓將是台灣資本市場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隨著土地及房價飆漲,加上未來新建大樓以高檔建材,F4合計可能 要斥資二、三百億資金。許璋瑤表示,目前都尚未談到價格,未來仍 需由中華郵政公司招商,包括建築師及鑑價公司等,至於未來要以多 少價格購入新的證券金融大樓,也要等鑑價結果才可確定。
證交所表示,北門郵局占地共4,300多坪(14.228平方公尺),比 之前相中的多筆地都大,以早先談的空軍活動中心900多坪占地來說 ,腹地十分廣大,未來台灣將擁有獨立的證券金融大樓,不但門面好 ,接待國外貴賓也不失禮,更是顯示台灣資本市場實力的重要指標, 有助台灣成為國際金融中心。
相關人士推估,以北門郵局腹地4,300多坪來看,至少可以蓋2萬坪 以上,將是台灣近年來最大的都更案;若是蓋綠建築則有獎勵容積等 ,可蓋的建坪有機會更多,但仍有待建築師設計及各單位開會溝通討 論才可確定;以F4加上金管會合署辦公,預估最少需要1.5萬坪辦公 場地。
許璋瑤表示,北門郵局都更案已確定,中華郵政公司擔任實施者, 預計將於二、三年內開始動工興建,預計六年後興建完成,F4就可合 署辦公,金管會也將從板橋遷移回一起辦公。這等於是多年來在新北 市、與中央遠離辦公的金管會,終於可以回到台北市,並且與所管轄 的四大證券周邊單位一起辦公,有助提升行政效率。
許璋瑤強調,F4都想要擁有自己的辦公大樓,不希望再承租,幾經 商談後,敲定F4都將出資買自己的辦公處所。台股近年來表現亮眼, F4都有亮眼獲利表現,去年獲利可望同步繳出創高獲利表現,這四大 證券周邊單位早已累積充足的自有資金,希望興建自己的證券金融大 樓的案子能趕快底定,期許台灣資本市場再進入另一個新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