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力(公)公司新聞
中租控股旗下仲昱電業,與專精電源變壓器的盛達電業,合組夏晶 公司,10日舉辦台南市仁德區案場開工動土儀式,將建置6MW併網型 儲能系統。中租控股董事長陳鳳龍表示,中租在追求創能與儲能兩方 面,均穩居市場第一。 陳鳳龍表示,中租從融資、節能服務,進入太陽能電廠投資,裝置 容量持續朝2 GW的目標前進;同時,跨入儲能,協助電網穩定供電, 系統總容量建置目標為600-800MW。未來因應龐大的綠電需求,也將 開啟售電事業,推動多元綠能。 中租能源資深副總謝明宏表示,盛達電業1973年以生產電源變壓器 起家,專精於電源及資通訊研發製造,2017年公司跨足再生能源業務 ,成立盛齊綠能與盛陽綠能,專注於綠能投資、設備供應與系統整合 服務,提供專業的電力轉換設備、監控系統,與MW級智慧儲能貨櫃等 。期待在雙方互利合作下,加速開拓儲能市場。 中租控股與盛達電業,於2021年合資設立夏晶公司,計畫參與台灣 電力公司啟用的電力交易平台,以因應再生能源占比提升,電力用量 變化,提供輔助服務以調頻備轉容量,規畫儲能自動頻率控制(Aut omatic Frequency Control,AFC),包括即時動態調頻備轉(dReg )以及能執行尖離峰電能移轉的增強型動態調頻備轉(E-dReg)。 夏晶公司的儲能系統,可接收台電啟用調頻備轉服務,即時協助供 給電力,以因應用電負載過高,或再生能源供給不足等因素,修正供 電系統的電壓和頻率下降,或減緩頻率變動幅度。 盛齊綠能協理陳均宜表示,與中租合組的公司,將積極推動太陽能 電廠、併網型儲能、用電大戶儲能,以及光儲分散式能源系統,將以 提供最迅速的維修能量,及分散式營運據點的布局,陸續於苗栗、彰 化、雲林、嘉義與台東等地,建置再生能源產業鏈。
為籌措綠能推動及電力開發所需資金,台電預定6月中旬發行今年 度第二期無擔保普通公司債107.2億元,其中7年期公司債32億元已取 得櫃買中心綠色債券資格認可,將用於「再生能源及能源科技發展」 的綠色投資計畫。 台電表示自106年政府推動發行綠色債券以來,台電年年響應發行 ,截至目前為止,不含本次已累計發行綠色債券計438.5億元,是國 內綠色債券發行總額最大的公司。 台電指出,這次綠色債券所募資金將投入集集攔河堰南岸聯絡渠道 南岸二小水力發電、萬里水力發電、全台小水力發電第一期、澎湖低 碳島風力發電、離岸風力發電第一及二期、風力發電第五期、宜蘭仁 澤地熱發電、綠能第一期、離岸風力發電加強電力網第一期計畫等共 計十項綠色投資計畫。 本次公司債發行條件分成三種,其中3年期無擔保普通公司債利率 1.70%發行34億元,採固定利率計息,每一年付息一次,到期一次還 本。5年期無擔保普通公司債:利率1.70%發行41.2億元,採固定利 率計息,每一年付息一次,自發行日起屆滿第4、5年各還本1/2。 值得注意的是,7年期無擔保普通公司債將以綠色債券形式發行, 利率1.70%,預計發行32億元,採固定利率計息,每一年付息一次, 到期一次還本。 台電補充,去年綠債用於離岸風場台電一期及部分太陽光電建設上 ,台電一期風場已於今年第一季完工,將用於支付尾款,也替台電離 岸二期打下良好基礎。為發展綠電,台電今年將啟動綠能第一期計畫 ,相關計畫經費部分來自發行綠色公司債,除穩定資金來源,也讓需 要綠電投資的企業可有穩健綠能債券投資計畫。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統計,截至今年第1季,040行動物聯網門號數已經突破200萬門,其中,中華電信(2412)以133.8萬門居冠,拿下65.7%市占率。遠傳及台灣大則分別為29.77萬門及22.68萬門,熱門應用包含智慧電表、智慧交通、智慧農業及智慧監控都有蓬勃發展。台灣配發行動物聯網門號040以來,自2020年開始大幅成長。NCC統計,2020年1月全台行動物聯網門號僅32.57萬門,2020年底來到123萬門,2021年底成長至186萬門,2022年第1季首度突破200萬門,來到203.7萬門。中華電信過往布局物聯網市場最早且廣,門號數一路遙遙領先,且持續擴大市占率,從2020年1月的13萬門,成長至現在的133.8萬門。中華電信表示,行動物聯網領域深耕各式重直應用市場,包括台電AMI智慧電表、智慧交通、智慧農業及智慧監測等。其中,以智慧能源及智慧交通成長最大,後續看好智慧交通的應用包括車聯網、智慧停車及路口號誌遠端監測等智慧化服務。遠傳指出,相較於對物聯網門號數量的追求,遠傳更注重的是科技於民生、城市的End to End(端對端)的妥善服務,強調以「遠傳大人物」(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持續深耕智慧城市、交通、醫療、能源管理、安全管理等各種面向,運用技術能力締造實績,包含智慧路燈、能源管理、遠距診療服務等。遠傳積極布局智慧交通領域,一方面協助地方縣市進行智慧路口的即時監控管理、號誌控制、也導入最新C-V2X等相關技術落地,並且在各類型共享車輛的通訊科技應用,亦居市場領先地位。台灣大表示,目前物聯網門號主要應用於智慧城市、智慧製造以及智慧家庭,當中以智慧水表、電表、瓦斯表及智慧路燈為大宗,透過物聯網技術,讓用戶能在網站或APP隨時查看使用量,並有效管理。另外,物聯網門號也會應用在車聯網服務,如台灣大與創星物聯合作推出的AI車隊管理平台「車隊大管家3.0」,鎖定倉儲業、物流業、租車業、客運業等企業主、或公部門環保車隊等。
台灣電力公司於日前舉行「數據創新應用系列講座」,邀請到台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林守德博士,以「運用人工智慧與大數據,超前部署及應變」為主題進行演講。林守德在機器學習領域擁有長達20年的資歷及豐富的產學研實務經驗,並專精於人工智慧、知識發現與自然語言處理等,更在任職台大期間一手創立「台大機器發明與社群網路探勘實驗室」。林守德博士除教職外,也被多家國際媒體評比為人工智慧技術先驅的Appier,聘請為首席機器學習科學家,並致力於藉由人工智慧賦能數據驅動的決策,精進各行銷層面的應用,以幫助企業發展業務並取得成功。「人工智慧是刺激MarTech發展的核心技術!」林守德強調,透過人工智慧幫助客戶優化行銷工作,有效落實於廣告推廣、內容及使用者體驗、社群關係、商業銷售、數據應用、整合管理等六大應用面向。他分析指出,多數組織都會遇到數據碎片化、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人才短缺、難以將技術落實在應用層面等重大挑戰。林守德也透露,未來MarTech的應用趨勢將會以數據為核心,圍繞著包含AI、ML、AR、VR、區塊鏈等新興科技在內的先進技術,藉此更完整地獲取用戶並預測未來。台電公司在電業自由化後,除原有的供電業務外,也希望能藉由林守德的專長與協助,利用數據、AI、ML等技術,拓展更多的業務領域,以達到產學合作、互助雙贏的局面,開啟台電公司未來更多的可能。
新創企業安瑟樂威由能源業老將鄭智文及陳威霖等業界菁英在兩年前成立,為台電目前最大的需量反應合作夥伴,執行規模30MW,居業界最大,年底將增至100MW,並將發展更有效率的系統化運作模式,輔助人力。安瑟樂威是輔助服務(Ancillary)的音譯,直白顯示其營業屬性。需量反應的進入門檻高,安瑟樂威得力於鄭智文及陳威霖兩位共同創辦人過去數十年的經驗,悠遊其中。執行長鄭智文表示,去年7月通過台電上機測試,成為即時補充備轉合格供應商,將持續擴大規模,也跨足AFC表前及工廠儲能表後市場,經營模式與同業有相當程度的區隔。安瑟樂威挾著雄厚的實力,在儲能領域也有高度企圖心及完整布局。AFC儲能百家爭鳴,該公司過去聲量不大,但低調和產業合作夥伴共同進行土地及饋線開發及申請有成,很快會有一鳴驚人的表現。據了解,目前規劃中的儲能案場容量超過百MWh,力拚明年建置完成。鄭智文過去任職於義電智慧能源,參與台灣能源發展的遞變及轉型;陳威霖過去任職於大同,深諳各項電力與能源系統整合,兩人高度互補成為最佳拍檔。回顧過往,鄭智文以需量反應為例表示,度過初期試煉、修正的跌跌撞撞過程,成為後來成長的養分;從暫行平台到交易平台,政府及企業一路走來,累積很多寶貴的經驗。安瑟樂威對市場發展看得很透澈,綠電交易未來也會納入營業項目,在難易及輕重緩急之間有很好的拿捏;一開始以需量反應為先,接著投入AFC,綠電買賣反而不列為優先的發展項目。林守德博士除教職外,也被多家國際媒體評比為人工智慧技術先驅的Appier,聘請為首席機器學習科學家,並致力於藉由人工智慧賦能數據驅動的決策,精進各行銷層面的應用,以幫助企業發展業務並取得成功。「人工智慧是刺激MarTech發展的核心技術!」林守德強調,透過人工智慧幫助客戶優化行銷工作,有效落實於廣告推廣、內容及使用者體驗、社群關係、商業銷售、數據應用、整合管理等六大應用面向。他分析指出,多數組織都會遇到數據碎片化、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人才短缺、難以將技術落實在應用層面等重大挑戰。林守德也透露,未來MarTech的應用趨勢將會以數據為核心,圍繞著包含AI、ML、AR、VR、區塊鏈等新興科技在內的先進技術,藉此更完整地獲取用戶並預測未來。台電公司在電業自由化後,除原有的供電業務外,也希望能藉由林守德的專長與協助,利用數據、AI、ML等技術,拓展更多的業務領域,以達到產學合作、互助雙贏的局面,開啟台電公司未來更多的可能。
台灣電力公司於日前舉行「數據創新應用系列講座」,並邀請臺灣經濟研究院研五所電力市場發展規劃辦公室主任莊景勝博士進行演講。身為經濟部能源局智囊的莊景勝,曾參與《電業法》的修改,並協助規劃電力產業和電力市場改革框架,及再生能源轉移制度外,還提供其他與電力相關的政策規劃建議。台灣為打造零碳能源系統,期望在2050年設置太陽光電裝置量達40至80GW、設置離岸風電裝置量達40至55GW。想要做到上述規劃,就必須優先擴充再生能源電網的基礎設施、擴大因應再生能源變動所需的儲能系統,並導入大數據相關技術應用於電力產業。「在淨零轉型的國際趨勢下,再生能源大量併網已是世界趨勢,該如何整合分散式電力系統;結合大數據應用並強化系統韌性,是未來的主要課題。」莊景勝在演講中強調,為了因應未來電網設備資訊高度整合的需要,除了提高電力調度智慧化外,包括資訊的全面標準化、格式化與雲端儲存及運算技術也都至關重要。
台灣電力公司於日前舉行「數據創新應用系列講座」,並且邀請臺 灣經濟研究院研五所電力市場發展規劃辦公室主任莊景勝博士演講。 身為經濟部能源局智囊的莊景勝博士,曾參與《電業法》的修改, 且除了協助規劃電力產業和電力市場改革框架,及再生能源轉移制度 外,還提供了其他與電力相關的政策規劃建議。 台灣為打造零碳能源系統,期望在2050年設置太陽光電裝置量達4 0∼80GW、設置離岸風電裝置量達40~55GW。想要做到上述規劃,就必 須優先擴充再生能源電網的基礎設施、擴大因應再生能源變動所需的 儲能系統,並導入大數據相關技術應用於電力產業。 莊景勝表示,在淨零轉型的國際趨勢下,再生能源大量併網已是世 界趨勢,該如何整合分散式電力系統;結合大數據應用並強化系統韌 性,是未來的主要課題! 莊景勝在演講中強調,為了因應未來電網設備資訊高度整合的需要 ,除了提高電力調度智慧化外,包括資訊的全面標準化、格式化與雲 端儲存及運算技術也都至關重要。
台股近來雖表現弱勢,震盪走疲,不過隨著各項利基題材的發酵,世紀鋼(9958)在風電題材的助攻下,股價強勢表態;中鋼(2002)也在跌深後轉趨反彈,加上6月盤價看漲,連動相關認購權證轉趨強勢。近來「碳中和」議題成為全球關注焦點,連動台系相關潔能族群輪動轉強。其中世紀鋼是風電族群的指標大廠,不但拿下台電富崴31座套管式水下基礎及124支基樁訂單,並再拿下海龍風場訂單,風電產能將滿載至2024年。法人表示,世紀鋼取得台電離岸風力發電第二期訂單,合約金額123.9億元,今年9月生產、2024年第2季結束。海龍風場訂單製造工期在2023至2024年,以一支Jacket平均單價2.5億至2.6億元計算,金額估約超過50億元。鋼鐵產業方面,儘管俄烏戰爭衝擊全球鋼材需求,但美國最大鋼廠紐可鋼鐵認為,市場終端需求極度強勁;台灣龍頭廠中鋼同樣認為,需求一直都在,只是遞延而已。對產業來說,整體鋼鐵景氣向上態勢不變。另一方面,隨大陸持續推動基礎建設,加上日本製鐵擬再調高6月熱軋價格,都為中鋼6月盤價蓄積上漲動能,因而激勵中鋼股價領先跌深反彈,市場普遍預期將有助於帶動鋼鐵族群表現。權證發行券商建議,看好世紀鋼、中鋼等後市股價表現的投資人,可挑選相關的認購權證進行布局。挑選標準,則以價外10%以內、剩餘天數超過90天以上等條件為主,放大槓桿利潤。
老牌線纜大廠大亞(1609)旗下太陽能電廠及儲能系統兩大綠能業務,加速進入獲利爆發期,總建置容量達240MW的太陽能電廠今年併聯發電貢獻獲利,儲能系統也與多家企業、台電洽談躉購合約,集團綠能布局進入豐收期。大亞近年跨入綠能產業,看準調頻輔助服務(AFC)與儲能趨勢,除了在自有台南廠區建置儲能系統外,也與多家企業洽談設置儲能,預計未來每年平均可增加20到25MW,2025年上看100MW,有助未來每年穩定貢獻的售電收入再提升。展望今年,全球能源需求大增,大亞將擴大布局綠電產業,同時跨足智慧科技產業,搶攻電動汽機車及泵浦產業之漆包線市場,加上台商回流,產業擴廠,通貨膨脹下房市熱絡,對線纜需求仍佳,漆包線銷量也可望受惠電動車市場蓬勃發展,整體線纜事業相當穩健。大亞今年第1季營收為67.43億元,年增10.88%,創同期新高,3月營收達26.47億元,為近九個月高點,月增47%、年增9.84%,主要受惠於銅價攀升,台商回流擴廠,推升電線電纜需求,加上投資綠電效益顯現,營收表現亮眼。分析師指出,大亞的本業是線纜,過去長期都是台電漆包線的供應商,全台灣漆包線市占率達三成,是獲利最豐的產品線,大亞去年入主大同集團旗下的志光能源,等於直接接手它的太陽能電廠,預計下個季度(Q3)會開始併聯發電,未來每年將可貢獻15億元的營收。另外,大亞除了電廠售電之外,在儲能方面也開始布局,目前規劃是以每年25MW的速度來建置,增速穩健、規模也穩步向上,值得關注。特別的是大亞早已切入電動車相關供應鏈,早就布局電動車和幫浦用的漆包線市場,尤其電動機車的市占率高達八成,電動車長線來看取代油車的趨勢明顯,因此,大亞在電動車領域的成長動能可期。
近期各地天氣高溫炎熱,且因疫情居家上課上班人數擴增,再加上 經濟持續成長,連帶整體用電增加,台電表示,27日尖峰用電量達到 3,599.65萬瓩,創下歷年4月單日用電最高紀錄,實際備轉容量率7. 51%,亮出供電吃緊的黃燈。 台電指出,以27日為例,尖峰負載達3,599.65萬瓩,較去年4月尖 峰負載的3,277萬瓩,增加約322萬瓩,增幅將近10%。台電表示,面 對即將來臨的盛夏,未來用電需求會再度攀升,台電將隨時掌握電力 供需變化,確認歲修機組回歸期程及穩定運轉,確保穩定供電。 台電分析,主要由於氣候高溫炎熱及疫情擴大居家人數增加,尖峰 負載將近3,600萬瓩,且目前還是4月,有部分機組還在大修,預計5 月才會陸續回來,加上日前台中電廠7號機組破管解聯,供需綜合影 響下,導致夜間備轉容量率偏低;27日大觀二廠1號機及天輪5號機組 已完成歲檢修工作可提升供電能力,有助於供電穩定。 針對5月供電情形,台電說,今年水情好轉,水庫蓄水量高,目前 德基蓄水近9成,日月潭也近滿水位,整體水文狀況相比去年相對良 好,水力機組可適時支援;另外台電自去年起精進調整機組大修作業 ,機組將於5月陸續回歸供電系統,並將強化管控機組維修品質,以 維持系統各時段供電能力。 台電表示,將隨時掌握電力供需變化狀況,即時因應並確保穩定供 電。
4月持續出現高溫,再加上台中7號機破管、台北市國高中線上教學,導致近幾天用電吃緊,昨(27)日經濟部及台電原本全員戒備,所幸晚間下起「及時雨」降溫,讓用電負載下降,順利過關。26日晚間備轉容量率一度跌至2%。經濟部長王美花昨日表示,以往用電高峰都在5月下旬,去年已經配合疫情調整至5月中旬,雖然現在調度辛苦,但供電仍舊沒有問題。台電昨天預估尖峰備轉容量率為8.97%,為「供電吃緊」的黃燈。而昨天接近17時,因為光電發電量急速下降,用電量一度攀升到96%,亮起了「供電警戒」的橘燈;所幸晚間下起小雨降溫,讓用電負載較26日減少約60萬瓩,未造成供電問題。王美花指出,近期電力供應確實吃緊,不僅供給面因台中電廠機組維修而減少,需求面也大幅增加,但今年水情比去年好,所以在供電方面,還是有水力發電可以出力。對於5月至8月的炎熱夏天是否可能繼續面臨用電吃緊問題,她說,大型修機組在5月就陸續歸位,因此都沒有問題。針對近期台灣電力供電吃緊,台電昨天解釋,最近各地天氣高溫炎熱,且疫情居家人數擴增,連帶整體用電增加。以26日為例,尖峰負載達3,590.8萬瓩,用電飆破歷史新高,更較去年4月尖峰負載的3,277萬瓩,增加約314萬瓩,增幅將近一成。面對連日高溫及居家人數增加,台電指出,有部分機組還在大修,預計5月才會陸續歸隊,再加上日前台中電廠7號機組破管解聯,減少供電55萬瓩。水力發電方面,昨天大觀二廠1號機及天輪5號機組已完成歲檢修工作,可提升供電能力,增加約35萬瓩,有助於供電穩定。針對5月供電情形,台電說明,今年水情好轉,水庫蓄水量高,目前德基蓄水近九成,日月潭也近滿水位,整體水文狀況相較去年情況良好,水力機組可以適時支援。由於台中電廠7號機25日破管、連日高溫及台北市要求國高中學生停止到校,改在家裡線上教學,讓25、26、27日出現三天「供電吃緊」的黃燈;26日傍晚更因光電急速下滑,備轉容量僅剩77萬瓩左右,亮起「限電警戒」的紅燈。
天氣轉熱全台灣供電吃緊,台電密集要求鋼鐵用電大戶「主動」參與需量競價專案,鋼廠若停工省下的電力,由台電買回,最高每度收購費可達10元至12元,比鋼廠付出的每度電費高出四倍以上,鋼廠怕被「做記號」全面積極配合,國內鋼鐵產銷節奏出現亂流。多家鋼廠主管說,「政府有需要只能配合」,「原本三班全能生產做得好好的,還是要停工釋出電力」,「台電回購的電費很高、比賣鋼筋好賺,但不能長期下去」。業界反映,期待政府規劃完整的電力供應,畢竟要求產業停工來平衡供電,絕對不是正常現象,救急還可以,萬萬不可當做常態。上市鋼廠表示,法定夏日從6月開始,台電通常提前在5月中旬祭出夏日電費,鼓勵電爐煉鋼廠白天尖峰時降載,「但現在才4月,幾乎天天接到電話要求配合需量競價」,凸顯今年用電提前告急的窘境,「感覺後面缺電可能會缺很大」。專業人士說,4月屬於非夏季,半尖峰用電每度2.78元,離峰時間每度電費降為1.22元。台電當前祭出的需量競價,回購電價每度最高可達10元,甚至規劃專案上達12元。以契約容量每小時10萬度用電戶來說,若選擇停工,以每度10元價格賣掉,每小時就可進帳100萬元,1天賣4小時就400萬元,「有時候停工反而好」。台電表示,需量競價用戶「可自由選擇」參與電費扣減回饋措施,並搭配時間電價選用,對用戶來說減少電費是一項誘因,對台灣整體供電,則有強化移轉或減少夜尖峰用電的效益。上市鋼廠主管說,電費是整體成本結構中相當重要的一環,每年編列預算時早就將電費成本考量進去,產業最重要的就是生產與銷售穩健進行,主觀上絕不期待停工以減少用電,「但是政府有需要,也只能照做」。
彰化銀行與台電攜手合作推動供應鏈融資平台,日前完成供應鏈數位協作備忘錄(MOU)簽署儀式,為供應商規劃專屬周轉金融資方案,自供應商接獲訂單到出貨各階段資金缺口,透過系統介接可快速驗證交易資訊後撥款,有效滿足中小型供應商融資需求,創造彰銀、台電及供應商三贏模式,有效推動ESG永續授信。彰化銀行表示,過往供應鏈交易資料多由供應商單方面提供,較難掌握實際交易情況,銀行承擔較高融資風險。此次該銀行透過與台電合作SCM供應商管理平台傳輸之交易資訊,使其供應鏈交易透明,降低核實交易成本及貸放後風險,同時呼應台電ESG精神運用最新資訊科技串接,減少書面資料往返降低人力以及作業成本,針對風險案件進行審慎盡職調查,避免對社會、環境永續造成影響,平衡獲利及永續發展,善盡環境保護、社會參與及公司治理之責任。近年來金融科技發展迅速,彰化銀行建構完整線上流程,同時持續發展國內供應鏈金流生態圈,疫情期間搭配政府五倍券,將Taiwan Pay收單業務拓展至小店家,推展夜市電子支付,減少現金支付接觸風險,另針對薪轉企業員工推出專屬優惠方案,包含薪轉戶數位存款薪轉優惠方案及「薪速貸」消費性優惠貸款,有效協助客戶共度疫情難關,將ESG精神具體落實於核心計畫及營業活動中。(陳碧雲)
台電昨(26)日與西門子能源公司簽署「混氫技術」合作備忘錄(MOU),目標2025年達成興達電廠氣渦輪機混氫5%發電示範,實踐氫氣潔淨能源應用。國發會3月底提出2050淨零排放路淨,國內各部會也致力達到目標,發電部門更要積極達成。除了昨天簽約的「氣混氫」示範案,今年底還將有「煤混氨」示範案上路。有關於混氫及混氨計畫,台電總經理王耀庭受訪表示,混氫氣會先在高雄興達電廠開始,從既有的天然氣機組混合5%氫氣開始;今年底則會針對林口燃煤電廠進行5%的混氨作業,今年底簽MOU與日本三菱重工合作。對於氫氣得來源、運輸及儲存配套,王耀庭說,因為目前氫氣只有混和5%,運輸方面不會考量建置輸氣管線,而是以油罐車方式從國內氣體廠採購;未來再依據來源、科技技術,可能會朝向管線輸送。台電補充,興達電廠燃氣複循環發電機組即為西門子能源公司設計製造,希望借重其於混燒氫氣技術的國際實績經驗,讓既有一部氣渦輪機組經原廠升級改造後,導入低碳氫氣混燒功能。按國發會所公布2050淨零排放路徑,2030年短中期火力發電將朝低碳化,主要為推動「以氣換煤導入氫氨混燒」,其中氫氨混燒將會在興達電廠及林口電廠示範。長期計畫方面,火力發電將要落實碳中和,天然氣機組將加入碳封存技術(CCUS)、氫氨混燒比率機會提高或是朝向專燒、燃煤電廠將全數轉型為超超臨界機組加上CCUS,並轉為安全備用。王耀庭昨天致詞表示,台電持續努力兼顧供電與環保,如2021年發電量較2016年增加150億度,但空汙總排放量在努力下減少近6萬噸,約減近六成,溫室氣體總排放量也減少770萬噸。今年台電環境月亦聚焦關注減碳與淨零排放議題,呼應3月才公布的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率先啟動混氫發電技術合作,後續將落實打造零碳能源系統,同時提升能源系統韌性,呼應社會穩供期待。
綠電議題夯,迎520行情。在國家政策加持下,太陽能、風電逐漸開花結果,電線電纜族群蓄勢而起,業界指出,近期綠能、風電、太陽能布建上,將有龐大的線纜需求,線纜廠大亞(1609)、華新、宏泰等可望同受挹注。據悉,華新、宏泰跨足風電海底電纜有成,大亞則大舉布局輸配電纜、太陽能及儲能領域,國內電纜業抓住風電綠能商機,今年可望挹注本業。法人指出,蔡總統就職六周年的5月20日剩下不到一個月,綠能相關的政策概念股將最受矚目。大亞今年第1季營收67.43億元,年增10.88%,創同期新高,近年跨入綠能產業,太陽能電廠及儲能系統兩大綠能加速進入獲利爆發期,總建置容量達240MW的太陽能電廠今年併聯發電貢獻獲利,儲能系統也與多家企業、台電洽談躉購合約,預計未來每年平均可增加20MW,2025年上看100MW,有助未來售電收入再提升。此外,大亞去年曾評估投入離岸風電海底電纜的可行性,但港口設廠地點難覓,加上海纜須適應地震、防魚咬,整體成本太高,即便投入國際市場,也因規模小,無法與國際大廠競爭,因此放棄海纜建廠計畫,轉將資金投入太陽能事業。華新自2008年就開始投資美國的太陽能產業,近兩年因全球資源議題受到關注,帶動電線電纜需求增加,推升營運,另,國內風力產業線纜,先前與三菱重工維特斯與簽採購合作意向書,供應彰芳一、二期和西島、以及CIP與中鋼合作的中能風場,總計四個風場的離岸風機塔內電線電纜。華新自結今年首季營收425.66億元,年增47.6%,稅後純益38.17億元,年增128%,每股純益1.11元,年增102.8%,創同期第四高。宏泰持續深耕離岸風電、太陽能電廠、重大公共工程及及民間科技大廠各項建案,與系統開發商、機電廠商及工程公司策略聯盟,爭取離岸風力發電需用的陸纜商機,同時積極推動新型防鼠蟻雙效電纜、超新型耐熱電纜等,也拿下台電防鼠蟻33KV電纜20萬米訂單。宏泰今年第1季營收達16.56億元,年增13.53%,創同期14年新高,除了本業電線電纜外,亦橫跨銅箔基板,宏泰目前在手訂單滿載,成長動能無虞。
台電昨(26)日舉辦2022年台電環境月發表會「電.零碳未來」,會中提出針對2050淨零排放策略規畫,從電力供給、電網及用電需求三大面向,以八大策略,逐步推動落實電力淨零排放。展望2050淨零碳排,台電副總經理徐造華在會中報告表示,電力排碳要從2019年的139百萬公噸(Mt)到2050年達到碳中和,期間還要吸納產業、住商以及運輸的電氣化,電力需求還是以每年「2%±0.5%」持續攀升。為了達到目標,台電從電力供給、電網及用電需求三大面向,以八大策略逐步推動落實電力淨零排放。徐造華說明,供給面短期透過能源轉型逐步降低碳排,長期導入前瞻技術達成排放歸零,策略包括擴大展綠、以氣代煤的結構調整;以氨混煤、以氫混氣、以氫代氣的「燃料替代」(低碳能源替代高碳);以及碳捕集封存再利用的「固碳技術」。電網方面,台電將配合綠能大量併網投入電網轉型,包括加強電力網工程的「脫碳化」、大量布建智慧型電表基礎建設(AMI)及智慧電網的「智慧化」、電力交易平台、新建抽蓄水力的「儲能化」。最後針對需求面,台電將會持續推動尖峰時間節約能源及需量反應,藉由智慧能源管理引導用電移轉。台電回顧,2021年台電火力發電機組空汙排放強度較2016年大減65%,空汙總排放量也較2016年減少59%。台電說明,持續依循政府能源政策,於電源結構落實「增氣、減煤、展綠、非核」,逐步提高低碳、無碳能源占發電比率。
台電26日與西門子能源公司簽署「混氫技術合作備忘錄(MOU)」 ,目標2025年達成興達燃氣複循環電廠混氫5%發電示範,另規劃在 年底啟動林口燃煤電廠混氨實驗,希望逐步減少發電碳排放,最終在 2050年讓發電達到淨零碳排。 台電指出,興達電廠採用天然氣複循環發電機組,就是由西門子能 源公司設計製造,由於未來淨零碳排是重點發展項目,相關淨零技術 處於剛起步階段,因此將透過原廠升級改造後,導入低碳氫氣混燒功 能,希望在2025年讓燃料改變,從現在100%天然氣轉變為95%天然 氣與氫氣5%,未來再視情況讓更多機組進行改造。 台電透露,預計年底也將引進氨氣混燒技術,於林口電廠推動示範 計畫,同時還有台中燃煤電廠的碳捕捉技術等也都在發展,這些是利 用現有燃煤機組進行試驗,希望進一步減少碳排放。 台電總經理王耀庭指出,台電持續努力兼顧供電與環保,如2021年 發電量較2016年增加150億度,但空污總排放量在努力下減少近6萬噸 (約減59%),溫室氣體總排放量也減少770萬噸(減幅約8%)。 王耀庭說,今年台電環境月聚焦減碳與淨零排放議題,呼應3月甫 公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率先啟動混氫發電技術合作,後 續將落實打造零碳能源系統,提升能源系統韌性,呼應社會穩供期待 。 台電指出,2021年台電火力發電機組空污排放強度較2016年大減6 5%,空污總排放量也較2016年減少59%。台電說,持續依循政府能 源政策,在電源結構內落實增氣減煤展綠非核等目標,逐步提高低碳 、無碳能源發電比例。 台電也規劃未來減碳路徑,最終要在2050達到淨零的目標,過程中 會逐步減少燃煤機組,短期內會以混氫、混氨技術及碳捕捉來減少碳 排,後續還會引入新技術發展零碳電力,且加強再生能源的發展,才 能達到最終發電零碳目標。
夏天用電尖峰還未到,26日用電量卻創下今年最高,直逼3,600萬 瓩大關。台電指出,由於最近天熱,加上疫情升溫,多所學校傳出學 生染疫改採在家線上上課,或上班族居家分流上班,用電量爆增約1 00萬瓩,備轉容量率低於10%,供電燈號亮出供電吃緊黃燈,透過電 源調度順利度過下午用電尖峰。 台電表示,這幾天由於學生在家上課,上班族也有部分採分流居家 上班,加上天熱開冷氣,增加用電量約100萬瓩。但偏偏又遇上台中 電廠7號機25日發生破管,供電能力減少55萬瓩,一來一往下讓供電 餘裕因此減少。 根據台電網站顯示,26日尖峰用電量3,590.8萬瓩,最大供電能力 有3,909.6萬瓩,備轉容量318.8萬瓩,備轉容量率8.88%,讓供電燈 號亮出黃燈。 台電專業總工程師吳進忠指出,過去一段時間備轉容量率可維持在 10%以上,惟近期因為用電量負載增加,且接下來即將面臨夏季用電 尖峰,部分機組正在維修,加上臨時用電增加與機組故障,讓備轉容 量率有下降情況,此與太陽光電等再生能源發電高低不穩定也有關。 被問到今年是否供電會有問題,吳進忠說,今年預估5月下旬時, 大修機組就會陸續歸隊,重新回到供電行列,雖然屆時天氣變熱用電 增加,但今年水源狀況比起去年好,水力發電可以在需要時全力發電 ,因此整體供電應沒問題。 由於台中電廠7號機破管影響供電,吳進忠補充,由於7號機是25日 破管,預計27日可維修完成,28日就可以重回發電行列。另外民營和 平電廠1號機也正在進行大修,同時有多部水力機組正在維修,會趕 在5月汛期前完成檢修,預估不影響整體供電。 至於未來幾天供電狀況,據台電資料顯示,27日由於台中電廠7號 機仍在維修中,加上天氣炎熱與學生在家遠距上課,預估備轉容量率 8.97%,仍續亮黃燈,要到28日後備轉容量率才會重回10.34%,維 持綠燈水準。
彰化銀行與台電攜手合作推動供應鏈融資平台,25日完成供應鏈數 位協作備忘錄(MOU)簽署儀式,力挺供應商營運資金調撥不中斷, 以服務、效率、創新之經營理念,為供應商規劃專屬周轉金融資方案 ,自供應商接獲訂單到出貨各階段資金缺口,透過系統介接可快速驗 證交易資訊後撥款,有效滿足中小型供應商融資需求,創造彰銀、台 電及供應商三贏模式,有效推動ESG永續授信。 彰銀表示,過往供應鏈交易資料多由供應商單方面提供,較難掌握 實際交易情況,銀行承擔較高融資風險。本次彰銀透過與台電合作S CM供應商管理平台傳輸之交易資訊,使其供應鏈交易透明,降低核實 交易成本及貸放後風險,同時呼應台電ESG精神運用最新資訊科技串 接,減少書面資料往返降低人力以及作業成本,針對風險案件進行審 慎盡職調查,避免對社會、環境永續造成影響,平衡獲利及永續發展 ,善盡環境保護、社會參與及公司治理之責任。 近年金融科技發展迅速,彰銀秉持創新中力求突破精神,發展授信 流程數位化不遺餘力,建構完整線上流程含貸款申請、動撥及對保, 落實無紙化,節能減碳,同時持續發展國內供應鏈金流生態圈,協助 核心企業中心廠提升整體供應鏈運營效率及市場競爭力。 除解決供應商客戶資金周轉需求外,彰銀積極落實普惠金融,疫情 期間搭配政府五倍券,將Taiwan Pay收單業務拓展至小店家,推展夜 市電子支付,減少現金支付接觸風險,力挺庶民經濟。 另外也針對薪轉企業員工推出專屬優惠方案,包含薪轉戶數位存款 薪轉優惠方案及「薪速貸」消費性優惠貸款,有效協助客戶共度疫情 難關,將ESG精神具體落實於核心計畫及營業活動中。
繼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彰芳暨西島離岸風電計畫第一期 100MW(MW為百萬瓦)陸上變電設備,3月完成通訊測試與跳脫測試並 併入台電系統,沃旭能源正推動的900MW大彰化東南及西南第一階段 離岸風場海上工程的同時,在彰化已完成二座陸上變電站工程,也順 利併入台電系統,5月3日將舉行「沃旭入厝 扎根彰化」陸上變電站 併聯完工典禮。 台電表示,離岸風場主要由離岸風機、海底基樁、連結件、海上變 電站、海底電纜、陸上電纜,及陸上變電站等硬體所構成。離岸風場 所產生的電力,將會透過海上變電站收集,且升壓之後,經由海底電 纜傳輸至陸上電纜,最後併聯至台電在各地的陸上變電站。 至於離岸風機結構,分為風機本體、機艙、輪軸、葉片、塔架、平 台,及水下支撐基礎結構,且扇葉直徑愈大,發電量愈多;其中,離 岸風機單邊的扇葉長度,與世界最大的客機-空中巴士A-380噴射客機 翼展全長79.8公尺相當。 沃旭日前已完成大彰化西南第一階段離岸風場首座風機安裝,並成 功發電,透過陣列海纜(array cable)傳輸至海上變電站,進行升 壓,再透過輸出電纜(export cable)傳送至沃旭位於彰濱工業區的 陸上變電站。
與我聯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