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力(公)公司新聞
繳稅季來臨,新光金控子公司-新光銀行為體恤繳稅族的稅費負擔 ,推出一系列繳稅季回饋方案,包含OU數位帳戶與OU點點卡祭出繳稅 最高享17%回饋、也提供數位帳戶綁定一卡通MONEY、悠遊付及icas h Pay等支付工具繳稅優惠回饋,新光銀行除照顧數位客戶荷包外, 也呼應環保意識抬頭,消費者愈來愈重視ESG相關議題,該次特別在 行動銀行APP與大家共同響應「消費碳足跡計畫暨全球種樹計畫」。
即日起申辦OU數位帳戶與OU點點卡,並使用OU點點卡綁定My Fami Pay或OPEN錢包進行繳稅即可獲得現金回饋12%,而且OU日每周一、 三My FamiPay再加碼5%最高17%;每周二、日OPEN 錢包也加碼5% 最高17%,不但輕鬆繳稅還能降低群聚的風險。
同時新光銀行於今年疫情期間為提倡使用電子支付及減少接觸傳播 ,因此祭出「電子支付繳稅」回饋方案,陪民眾落實防疫零接觸同時 ,也能享繳稅回饋。方案為即日起申辦OU數位帳戶,並綁定一卡通M ONEY、悠遊付或icash Pay,體驗線上繳稅服務,即可獲得最高近千 元的優惠回饋!有效擴大民眾線上繳稅使用範圍及便利性,也成為新 戶體驗新光數位化服務的最佳選擇。
另針對疫情而延長繳稅期限,欲申報綜合所得稅退稅者,可於6月 30日前申辦OU數位帳戶,並將數位帳戶設為退稅帳戶,即享退稅金額 18%回饋。
新光銀行為同時履行企業ESG永續策略「減碳、創新、共好」,思 考當消費、稅賦產生碳足跡時,如何與OU點點卡卡友共同為環境永續 努力,因此,特別與國際組織萬事達合作「消費碳足跡計畫暨全球種 樹計畫」,將於新光行動銀行APP特別推出互動式個人化介面,藉由 遊戲式參與消費碳足跡與種樹、減碳進度,與用戶一同關注減碳議題 ,進而透過種樹,減少日常消費的碳排放量,而卡友們熱烈響應下, 在上市後短短一個多月就已超過原定2,000顆的植樹目標已再提升至 2,500顆,新光銀行將繼續規劃響應減碳議題,共同為環境永續盡一 份心力。
即日起申辦OU數位帳戶與OU點點卡,並使用OU點點卡綁定My Fami Pay或OPEN錢包進行繳稅即可獲得現金回饋12%,而且OU日每周一、 三My FamiPay再加碼5%最高17%;每周二、日OPEN 錢包也加碼5% 最高17%,不但輕鬆繳稅還能降低群聚的風險。
同時新光銀行於今年疫情期間為提倡使用電子支付及減少接觸傳播 ,因此祭出「電子支付繳稅」回饋方案,陪民眾落實防疫零接觸同時 ,也能享繳稅回饋。方案為即日起申辦OU數位帳戶,並綁定一卡通M ONEY、悠遊付或icash Pay,體驗線上繳稅服務,即可獲得最高近千 元的優惠回饋!有效擴大民眾線上繳稅使用範圍及便利性,也成為新 戶體驗新光數位化服務的最佳選擇。
另針對疫情而延長繳稅期限,欲申報綜合所得稅退稅者,可於6月 30日前申辦OU數位帳戶,並將數位帳戶設為退稅帳戶,即享退稅金額 18%回饋。
新光銀行為同時履行企業ESG永續策略「減碳、創新、共好」,思 考當消費、稅賦產生碳足跡時,如何與OU點點卡卡友共同為環境永續 努力,因此,特別與國際組織萬事達合作「消費碳足跡計畫暨全球種 樹計畫」,將於新光行動銀行APP特別推出互動式個人化介面,藉由 遊戲式參與消費碳足跡與種樹、減碳進度,與用戶一同關注減碳議題 ,進而透過種樹,減少日常消費的碳排放量,而卡友們熱烈響應下, 在上市後短短一個多月就已超過原定2,000顆的植樹目標已再提升至 2,500顆,新光銀行將繼續規劃響應減碳議題,共同為環境永續盡一 份心力。
由於北部用電持續增加,加上核一核二廠陸續除役,北部急需新電 廠穩定供電。台電1日表示,基隆協和新增燃氣機組作為北北基數百 萬人用電的重要電源,希望地方各界能夠理解電廠新機組採用污染較 低的燃氣機組,在2027年起陸續加入發電行列。
根據台電規劃,協和電廠舊有四部各50萬瓩燃油機組,陸續從201 9年起開始除役,更新改建計畫將設置兩部裝置容量各130萬瓩大型燃 氣機組,總裝置容量260萬瓩,可支撐北部供電,相當於夏季用電尖 峰約6%備轉容量率。除機組之外,台電也規劃填海造地18.6公頃, 興建防波堤及LNG卸收碼頭,另還有新建兩座各約16萬公秉儲氣槽, 燃氣1號機預計在2027年起商轉。
但在地民眾及環保團體1日發起抗議,希望發起首件地方公民投票 案,阻止天然氣接收站興建案。
台電表示,基隆、南港、汐止及其他北北基重要商業區為北部用電 重鎮,預估今年尖峰負載將超過580萬瓩,到了2025年更將超過600萬 瓩。隨著協和與核二機組陸續除役,到了2025年,該區域電廠將僅剩 和平電廠130萬瓩,屆時供需缺口將達470萬瓩,需要調度其他區域電 力支援。
根據台電規劃,協和電廠舊有四部各50萬瓩燃油機組,陸續從201 9年起開始除役,更新改建計畫將設置兩部裝置容量各130萬瓩大型燃 氣機組,總裝置容量260萬瓩,可支撐北部供電,相當於夏季用電尖 峰約6%備轉容量率。除機組之外,台電也規劃填海造地18.6公頃, 興建防波堤及LNG卸收碼頭,另還有新建兩座各約16萬公秉儲氣槽, 燃氣1號機預計在2027年起商轉。
但在地民眾及環保團體1日發起抗議,希望發起首件地方公民投票 案,阻止天然氣接收站興建案。
台電表示,基隆、南港、汐止及其他北北基重要商業區為北部用電 重鎮,預估今年尖峰負載將超過580萬瓩,到了2025年更將超過600萬 瓩。隨著協和與核二機組陸續除役,到了2025年,該區域電廠將僅剩 和平電廠130萬瓩,屆時供需缺口將達470萬瓩,需要調度其他區域電 力支援。
大同(2371)昨(30)日指出,傳統機械電表已於5月正式停產,將積極搶攻智慧電表市場,目前智慧電表年產能100萬具,市占率已是全台第一;大同強調,將鎖定在2028年全球市場規模逾557億美元(約新台幣1兆6,495億元)的智慧電表戰場。
大同表示,搶攻全球淨零碳排商機,自主研發一系列AMI智慧電表,長期穩坐國內最大電表供應商寶座,開發的智慧電表並取得ANSI、IEC、MID及日本JIS等國際認證。
根據Global Market Insights發表的研究報告,預測2026年全球智慧電表市場規模達152億美元、2028年超過557億美元。智慧電表解決方案快速普及與民間投資強勁,將驅動亞太地區智慧電表部署。
大同指出,目前位於桃園大園的智慧電表年產能100萬具,政府宣示2035年智慧電表布建率要達百分之百,也就是國內近1,500萬用戶要裝置完成,換裝商機將大舉釋出。
大同是國內智慧電表最大廠,已協助台電布建台灣第一套國內自行研發的先進讀表系統與監控中心,近年來積極配合國家智慧電網計畫,也投入一般低壓用戶的智慧電表建置。
除國內市場外,大同也研發符合各國規格的智慧電表產品,取得ANSI、IEC、MID及日本的JIS等國際認證,全球規格的電表皆有能力生產。經過多年布局,已取得要求極高又複雜的日規電表訂單,大同電表也是第一家被日本電力公司認可的外國品牌,品質已具國際水準。
大同表示,搶攻全球淨零碳排商機,自主研發一系列AMI智慧電表,長期穩坐國內最大電表供應商寶座,開發的智慧電表並取得ANSI、IEC、MID及日本JIS等國際認證。
根據Global Market Insights發表的研究報告,預測2026年全球智慧電表市場規模達152億美元、2028年超過557億美元。智慧電表解決方案快速普及與民間投資強勁,將驅動亞太地區智慧電表部署。
大同指出,目前位於桃園大園的智慧電表年產能100萬具,政府宣示2035年智慧電表布建率要達百分之百,也就是國內近1,500萬用戶要裝置完成,換裝商機將大舉釋出。
大同是國內智慧電表最大廠,已協助台電布建台灣第一套國內自行研發的先進讀表系統與監控中心,近年來積極配合國家智慧電網計畫,也投入一般低壓用戶的智慧電表建置。
除國內市場外,大同也研發符合各國規格的智慧電表產品,取得ANSI、IEC、MID及日本的JIS等國際認證,全球規格的電表皆有能力生產。經過多年布局,已取得要求極高又複雜的日規電表訂單,大同電表也是第一家被日本電力公司認可的外國品牌,品質已具國際水準。
夏月電價將於明(1)日開始實施至9月底,台電表示,預計497萬的用電戶會受到影響。台電說,去(2021)年非夏月期間每戶平均用電量是312度,到了夏季6至9月因為氣溫上升,平均每月用電量增加至433度,高出近四成,也因而每月電費平均增加約459元。
台電補充,全國368萬戶每月平均用電在120度以下,只要維持平時用電情況,即完全不受夏月電價影響。台電也提醒,部分用戶會覺得夏天電費增加,但並非受到夏月電價影響,而是因夏季冷氣空調用電增加,用電量會較非夏月多四成。
台電進一步說明,全國有497萬戶每月用電量約在121至330度,夏月電價時間內每度受影響幅度僅為0.28元,而主要影響為每月用電超過1,000度的用戶,約占整體用戶比例2.8%,台電也呼籲這些用戶一同節電。
經濟部能源局及台電去年提案要將夏月電價提前至5月中旬實施,然而今年第一次電價審議會因委員認為俄烏戰爭造成油價波動過大而對電價無決議,連帶也讓提案遭暫時擱置,最晚必須在6月底以前召開審議會。
對於是否會維持原提案,也就是最快明年5月中旬提前實施夏月電價,亦或改為今年10月延後夏月電價期限?台電專業總工程師吳進忠表示,提前實施夏月電價是因去年5月中旬就相當炎熱,加上水庫容量低及歲修機組未回歸導致用電量吃緊;因此才提議夏月電價提前半個月,透過價格引導用戶節約用電。
台電補充,全國368萬戶每月平均用電在120度以下,只要維持平時用電情況,即完全不受夏月電價影響。台電也提醒,部分用戶會覺得夏天電費增加,但並非受到夏月電價影響,而是因夏季冷氣空調用電增加,用電量會較非夏月多四成。
台電進一步說明,全國有497萬戶每月用電量約在121至330度,夏月電價時間內每度受影響幅度僅為0.28元,而主要影響為每月用電超過1,000度的用戶,約占整體用戶比例2.8%,台電也呼籲這些用戶一同節電。
經濟部能源局及台電去年提案要將夏月電價提前至5月中旬實施,然而今年第一次電價審議會因委員認為俄烏戰爭造成油價波動過大而對電價無決議,連帶也讓提案遭暫時擱置,最晚必須在6月底以前召開審議會。
對於是否會維持原提案,也就是最快明年5月中旬提前實施夏月電價,亦或改為今年10月延後夏月電價期限?台電專業總工程師吳進忠表示,提前實施夏月電價是因去年5月中旬就相當炎熱,加上水庫容量低及歲修機組未回歸導致用電量吃緊;因此才提議夏月電價提前半個月,透過價格引導用戶節約用電。
6月1日起夏月電價啟動,除了每月用電度數基本120度不調整之外 ,整體漲幅提高13∼27%之間,夏月電費每戶每月平均較非夏月電費 將增加426元,尤其是每月用電千度以上漲幅最兇。
另,近期國際能源價格略有走緩,但仍較去年上漲不少,因此經濟 部預定在6月底召開相關會議,並考量中油因吸收油氣漲幅造成的虧 損,及台電承受能源價格上揚的壓力,做出電價是否調整決定,一旦 決定調漲電價,預估新定價7月起就會反映在夏月電價上,民眾對夏 月電價的漲幅感受壓力將不小。
據台電統計,我國去年每戶平均每月用電量約352度,在非夏月期 間每戶平均月電量是312度,到夏季6至9月用電量增加至433度,用電 增加121度,相當於夏月電費較非夏月月電費增加426元,其中用電量 增加是電費增加主因,夏月用電支出約比非夏月多支出近4成。
依電價公式計算,夏月電價級距120度以下用戶不調漲(每度為1. 63元),每月用電在121∼330度調漲13%,331∼500度調漲22%(每 度3.52元),501∼700度漲22%,701∼1,000度調漲23%,1,001度 以上調漲27%(每度6.41元),希望以價制量讓民眾節約用電。
另原訂在3月要訂定4月起的新電價及夏月電價,因俄羅斯攻打烏克 蘭造成全球能源價格飛漲,經濟部宣布6月29日之前擇日再審。
另,近期國際能源價格略有走緩,但仍較去年上漲不少,因此經濟 部預定在6月底召開相關會議,並考量中油因吸收油氣漲幅造成的虧 損,及台電承受能源價格上揚的壓力,做出電價是否調整決定,一旦 決定調漲電價,預估新定價7月起就會反映在夏月電價上,民眾對夏 月電價的漲幅感受壓力將不小。
據台電統計,我國去年每戶平均每月用電量約352度,在非夏月期 間每戶平均月電量是312度,到夏季6至9月用電量增加至433度,用電 增加121度,相當於夏月電費較非夏月月電費增加426元,其中用電量 增加是電費增加主因,夏月用電支出約比非夏月多支出近4成。
依電價公式計算,夏月電價級距120度以下用戶不調漲(每度為1. 63元),每月用電在121∼330度調漲13%,331∼500度調漲22%(每 度3.52元),501∼700度漲22%,701∼1,000度調漲23%,1,001度 以上調漲27%(每度6.41元),希望以價制量讓民眾節約用電。
另原訂在3月要訂定4月起的新電價及夏月電價,因俄羅斯攻打烏克 蘭造成全球能源價格飛漲,經濟部宣布6月29日之前擇日再審。
為加速電動車發展,台電27日將公布專屬電動車時間電價的規劃案 。台電高層透露,為提高民眾夜間離峰充電誘因,尖、離峰電價每度 價差高達四倍,最便宜1度電不到2元,低於現行平均電價2.6元,預 計6月上路。
國發會公布2050淨零碳排路徑圖,明定2030年新售電動車要達到3 0%、電動機車35%目標,2035年電動車市售比提升至60%、電動機 車70%,最終到2040年時,電動車與電動機車市售比都要達到100% 。
據悉,電動車專屬費率表包含「基本電費」和「流動電費」二區塊 ,基本電費除固定按戶每月計收262.5元,另在夏月(6月至9月)經 常契約每瓩每月收47.2元、非夏月每瓩每月收34.6元。
每度電費也會依使用時間不同,給予不同價格,夏月(每年6月至 9月)尖峰時段為下午4時∼晚上10時,每度電8.35元,離峰時段每度 電收2.05元;非夏月(10月至隔年5月)尖峰時段下午3時∼晚上9時 ,每度電8.13元,離峰每度電收1.95元。至於如何設置充電樁,台電 表示,不分新舊社區都可裝設,但裝設前須取得大樓管委會同意,且 由專業技師評估、電動車原廠委任相關電器承裝業者確認後,才能設 置個別電表供充電樁使用,且會依申請的裝置容量來收取不同費用。
台電27日也將說明電動裝結合電能管理系統(EMS),希望住宅大樓 逐步設置,並以共線模式減少糾紛。此外,立法院交通委員會26日審 查停車場法部分條文草案,要將沒有充電卻佔用電動車充電專用車位 的車輛納管。未來修法通過後,車輛任意停放在電動汽車充電專用停 車位者,停車場業者應通報主管機關或警察機關,業者若違反且經通 知而未改善者處2,400元至4,800元罰鍰。
國發會公布2050淨零碳排路徑圖,明定2030年新售電動車要達到3 0%、電動機車35%目標,2035年電動車市售比提升至60%、電動機 車70%,最終到2040年時,電動車與電動機車市售比都要達到100% 。
據悉,電動車專屬費率表包含「基本電費」和「流動電費」二區塊 ,基本電費除固定按戶每月計收262.5元,另在夏月(6月至9月)經 常契約每瓩每月收47.2元、非夏月每瓩每月收34.6元。
每度電費也會依使用時間不同,給予不同價格,夏月(每年6月至 9月)尖峰時段為下午4時∼晚上10時,每度電8.35元,離峰時段每度 電收2.05元;非夏月(10月至隔年5月)尖峰時段下午3時∼晚上9時 ,每度電8.13元,離峰每度電收1.95元。至於如何設置充電樁,台電 表示,不分新舊社區都可裝設,但裝設前須取得大樓管委會同意,且 由專業技師評估、電動車原廠委任相關電器承裝業者確認後,才能設 置個別電表供充電樁使用,且會依申請的裝置容量來收取不同費用。
台電27日也將說明電動裝結合電能管理系統(EMS),希望住宅大樓 逐步設置,並以共線模式減少糾紛。此外,立法院交通委員會26日審 查停車場法部分條文草案,要將沒有充電卻佔用電動車充電專用車位 的車輛納管。未來修法通過後,車輛任意停放在電動汽車充電專用停 車位者,停車場業者應通報主管機關或警察機關,業者若違反且經通 知而未改善者處2,400元至4,800元罰鍰。
大同公司十大股東名單出爐。經營權易手一年多來,股權結構出現 變化,大股東王光祥的羅得投資、三雅投資,分別持股6.58%、4.2 7%為第一、第三大股東;值得注意的是,十大股東中出現精英電腦 前董事長蔣東濬、有線電視大亨吳振隆等新面孔。
進榜者多半為被視為,是大股東王光祥、鄭文逸的相關投資公司及 友軍,林家的大同大學則以5.84%持股為第二大股東,持股的變動幅 度多不大,不過,這屆大同董事會任期僅剩一年多,明年將進行董事 改選,包括蔣東濬、吳振隆等人近一年來增加持股,頗受市場關注。
過去未在十大股東名單裡的蔣東濬,及其投資公司歐企投資,各有 2.06%、3.48%的持股,據了解,若加計其睿信投資等投資公司,蔣 東濬持股約在7%左右,不僅持股大增,在大同決策層中也扮演舉足 輕重的角色。
此外,西門町大地主、HBO台灣代理商永鑫多媒體董事長吳振隆, 也以個人身分,增加持股至3.38%,名列第六大股東。
大同年報指出,今年營運重心將針對太陽能、智慧儲能、電動車馬 達及驅動器等創新事業擴大投資,並持續資源重整、聚焦本業與資產 開發多面向,增強獲利能力。
其中,太陽能電廠建置目標在今年底達312MW,電力事業投入特高 壓電力產品等生產設備,並開發新品搶攻台電電廠機組增設及風能、 太陽能等再生能源升壓站的商機。
進榜者多半為被視為,是大股東王光祥、鄭文逸的相關投資公司及 友軍,林家的大同大學則以5.84%持股為第二大股東,持股的變動幅 度多不大,不過,這屆大同董事會任期僅剩一年多,明年將進行董事 改選,包括蔣東濬、吳振隆等人近一年來增加持股,頗受市場關注。
過去未在十大股東名單裡的蔣東濬,及其投資公司歐企投資,各有 2.06%、3.48%的持股,據了解,若加計其睿信投資等投資公司,蔣 東濬持股約在7%左右,不僅持股大增,在大同決策層中也扮演舉足 輕重的角色。
此外,西門町大地主、HBO台灣代理商永鑫多媒體董事長吳振隆, 也以個人身分,增加持股至3.38%,名列第六大股東。
大同年報指出,今年營運重心將針對太陽能、智慧儲能、電動車馬 達及驅動器等創新事業擴大投資,並持續資源重整、聚焦本業與資產 開發多面向,增強獲利能力。
其中,太陽能電廠建置目標在今年底達312MW,電力事業投入特高 壓電力產品等生產設備,並開發新品搶攻台電電廠機組增設及風能、 太陽能等再生能源升壓站的商機。
位於新竹科學園區內的亞東氣體19日上午發生火災意外,竹科早上 供電系統出現壓降,包括台積電、聯電、力積電、世界先進等晶圓廠 均受電力壓降影響。業者表示,壓降時間不到一秒,不斷電系統自動 啟動,雖有部份精密機台跳機,但重設參數後已回復正常,不會對營 運造成太大影響。
位於竹科內的亞東氣體19日發生火災,有民眾發現工廠冒出黑煙並 出現火光,立即通報新竹市消防局處置。
據了解,現場疑因變壓器過熱引發亞東氣體一樓的變電室起火,亞 東氣體指出,起火點來自興建中新廠的變電箱,起火原因尚待釐清, 第一時間已疏散員工與承包商無人傷亡,火勢已控制且沒有任何氣體 外洩,對營運不受影響。
台電表示,竹科園區因用戶設備故障發生電壓驟降,但供電設備未 受影響,目前新竹科學園區持續維持雙迴路供電,沒有停電且供電正 常。
受到亞東氣體火災影響,竹科早上供電系統出現壓降,包括台積電 、聯電、力積電、世界先進等晶圓廠均受電力壓降影響。業者表示, 所幸壓降時間不到一秒,不斷電系統自動啟動,雖有部份精密機台跳 機,預期不會對營運造成太大影響。
位於竹科內的亞東氣體19日發生火災,有民眾發現工廠冒出黑煙並 出現火光,立即通報新竹市消防局處置。
據了解,現場疑因變壓器過熱引發亞東氣體一樓的變電室起火,亞 東氣體指出,起火點來自興建中新廠的變電箱,起火原因尚待釐清, 第一時間已疏散員工與承包商無人傷亡,火勢已控制且沒有任何氣體 外洩,對營運不受影響。
台電表示,竹科園區因用戶設備故障發生電壓驟降,但供電設備未 受影響,目前新竹科學園區持續維持雙迴路供電,沒有停電且供電正 常。
受到亞東氣體火災影響,竹科早上供電系統出現壓降,包括台積電 、聯電、力積電、世界先進等晶圓廠均受電力壓降影響。業者表示, 所幸壓降時間不到一秒,不斷電系統自動啟動,雖有部份精密機台跳 機,預期不會對營運造成太大影響。
數據治理是發展數位經濟的必經過程之一,為洞察全台的用電、發電狀態,必須去挖掘電力數據背後蘊藏的意義與價值。台灣電力公司於日前舉辦「電業數據分析應用論壇」,邀請產學研多位專家先進,分享數位轉型與數據治理的前瞻洞見。
台電總經理王耀庭表示,台電從去年啟動數位轉型工程,擘劃「平台建置、數據治理、人才培育、創新應用」四大目標,一方面建構數位基礎建設,協助精準預測與穩定電力調度;另一方面積極培育數位人才,並搭配AIoT、5G、深度學習等新興科技,強健台電數位韌性,驅動台灣電業迎向智慧產業。
勤業眾信資深執行副總溫紹群表示,包含此次電業數據論壇,在過去一年中,台電與勤業眾信、台灣亞馬遜合作舉辦了一系列的數據人才培育活動,為數據驅動決策的文化打下堅實的基礎,可謂是推動數位轉型的重要實踐,堪為企業典範。
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以「數位轉型的策略思維」為題,盤點從數位化到數位優化,再到數位轉型等3階段策略,同時輔以個案說明,提供電力業者思考在落實ESG的過程中,如何從數位加值蛻變為數位創造型的企業。
工研院副所長黃維中特別強調資料經濟的重要,引入集中式數據中台以破除資料孤島,並介紹世界各主要電業數位化轉型方向與策略。這次論壇的豐富知識饗宴中,展現台灣電業邁向數位化、智慧化布局的充沛能量。(項家麟)
台電總經理王耀庭表示,台電從去年啟動數位轉型工程,擘劃「平台建置、數據治理、人才培育、創新應用」四大目標,一方面建構數位基礎建設,協助精準預測與穩定電力調度;另一方面積極培育數位人才,並搭配AIoT、5G、深度學習等新興科技,強健台電數位韌性,驅動台灣電業迎向智慧產業。
勤業眾信資深執行副總溫紹群表示,包含此次電業數據論壇,在過去一年中,台電與勤業眾信、台灣亞馬遜合作舉辦了一系列的數據人才培育活動,為數據驅動決策的文化打下堅實的基礎,可謂是推動數位轉型的重要實踐,堪為企業典範。
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以「數位轉型的策略思維」為題,盤點從數位化到數位優化,再到數位轉型等3階段策略,同時輔以個案說明,提供電力業者思考在落實ESG的過程中,如何從數位加值蛻變為數位創造型的企業。
工研院副所長黃維中特別強調資料經濟的重要,引入集中式數據中台以破除資料孤島,並介紹世界各主要電業數位化轉型方向與策略。這次論壇的豐富知識饗宴中,展現台灣電業邁向數位化、智慧化布局的充沛能量。(項家麟)
啟動太陽光電6年1.25GW目標 建置城市級綠電管理平台 打造電力共享經濟 高雄綠電創新高 儲能調節是關鍵
在2050全球淨零碳排目標下,行政院今年3月提出「臺灣2050 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規劃總電力占比達60%至70%的再生能源布建將是關鍵。為此,高雄市政府2020年成立「綠電推動專案小組」,以高雄豐富的太陽光電資源為主軸,朝「節能、創能、儲能」規劃,推動成果顯著。
在節能方面,高市府推動住商節電,去(2021)年獲經濟部「夥伴計畫」優等,更拿下六都節電率第一。在創能方面,原為設置提出6年(2021至2026年)1GW(1,000百萬瓦)目標,降低對石化燃料依賴及空氣污染,計畫首年備案量295.04MW,是年度目標130MW的2.27倍,案件數全國第一。今年更啟動「6年1.25GW計畫」,建置城市級綠電管理平台,目標2026年達年發電量12.77億度、年減碳241.49萬噸,帶動產業轉型,展現減碳決心。
高雄市市長陳其邁指出,在節能、創能成功推動後,要提高再生能源恆常性、使用效率及發電的經濟效益,需透過儲能管理系統協助電力調度,才能達成淨零碳排目標。《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去年元旦起實施「用電大戶條款」,針對契約容量大於5MW的300多家企業要求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或儲能設備。
根據經濟部能源局的智慧電網總體規劃,台電預計2025年儲能系統(含自建及採購輔助服務)的建置目標由590MW增加至1,000MW,運用儲能電池系統同時執行調頻及電能移轉服務,提升系統調度彈性,台電也規劃交易平台,由民間提供調頻(AFC)、即時及補充備轉等3種輔助服務。
「台電交易平台」的運作是以台電為買方,賣方是民營傳統發電者、太陽光電等自用發電設備設置業者、改變電力使用行為的用戶及儲能業者,賣方相互競價讓台電購買,方便台電進行電力調度。至於輔助服務的應用則不僅止於提供台電,也可提供用戶端備用電力、電能調度,對賣方業者來說,自備儲能系統能因應不時之需,在台電有用電需求時也能成為電力供應者。
高雄市政府將持續擘畫有利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的優質環境,在節能、創能與儲能上努力,以打造電力共享經濟,期望市民共同攜手,將高雄打造為綠能低碳、永續的智慧用電城市。
在2050全球淨零碳排目標下,行政院今年3月提出「臺灣2050 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規劃總電力占比達60%至70%的再生能源布建將是關鍵。為此,高雄市政府2020年成立「綠電推動專案小組」,以高雄豐富的太陽光電資源為主軸,朝「節能、創能、儲能」規劃,推動成果顯著。
在節能方面,高市府推動住商節電,去(2021)年獲經濟部「夥伴計畫」優等,更拿下六都節電率第一。在創能方面,原為設置提出6年(2021至2026年)1GW(1,000百萬瓦)目標,降低對石化燃料依賴及空氣污染,計畫首年備案量295.04MW,是年度目標130MW的2.27倍,案件數全國第一。今年更啟動「6年1.25GW計畫」,建置城市級綠電管理平台,目標2026年達年發電量12.77億度、年減碳241.49萬噸,帶動產業轉型,展現減碳決心。
高雄市市長陳其邁指出,在節能、創能成功推動後,要提高再生能源恆常性、使用效率及發電的經濟效益,需透過儲能管理系統協助電力調度,才能達成淨零碳排目標。《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去年元旦起實施「用電大戶條款」,針對契約容量大於5MW的300多家企業要求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或儲能設備。
根據經濟部能源局的智慧電網總體規劃,台電預計2025年儲能系統(含自建及採購輔助服務)的建置目標由590MW增加至1,000MW,運用儲能電池系統同時執行調頻及電能移轉服務,提升系統調度彈性,台電也規劃交易平台,由民間提供調頻(AFC)、即時及補充備轉等3種輔助服務。
「台電交易平台」的運作是以台電為買方,賣方是民營傳統發電者、太陽光電等自用發電設備設置業者、改變電力使用行為的用戶及儲能業者,賣方相互競價讓台電購買,方便台電進行電力調度。至於輔助服務的應用則不僅止於提供台電,也可提供用戶端備用電力、電能調度,對賣方業者來說,自備儲能系統能因應不時之需,在台電有用電需求時也能成為電力供應者。
高雄市政府將持續擘畫有利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的優質環境,在節能、創能與儲能上努力,以打造電力共享經濟,期望市民共同攜手,將高雄打造為綠能低碳、永續的智慧用電城市。
桃園市政府配合國家能源轉型發展方向,以「提高在地再生能源設置」、「提升全市電力使用效率」及「強化地方能源治理能力」的三大策略為政策主軸,自107年率先六都成立綠能專案推動辦公室,建立能源轉型推動單一窗口。
桃園市政府於104年起訂定補助計畫推廣太陽光電建置,綠能辦公室成立後,輔以多元模式推動,太陽光電設置量較升格前大幅成長80餘倍,為兼顧能源轉型及穩定用電,自108年起領先全國提前布局儲能設備的推廣,期能協助穩定大量再生能源併網對電網衝擊,同時逐步推動城市「虛擬電廠」。
桃園市政府在儲能設備補助推動初期,以鼓勵用電戶投資建置儲能設備為主,108至109年補助共計12案、補助裝置容量為1.835MWh,申請補助用戶儲能應用主要為用電場域的用電契約抑低及部分場域機具不斷電使用,至去(110)年,市府補助成效大幅擴散至大型儲能系統,補助計6案、裝置容量達12.3MWh,其中3案應用於輔助電網,在台電電力交易平台上(AFC及日前調頻備轉)交易容量達12MW。因應台電電力交易平台上路,桃園市廣召電力神隊友,111年補助計畫著重電力交易應用模式,申請補助7案,裝置容量高達45.16MWh,相當於一座大型太陽光電電廠一整天的發電量,成功引入民間力量共同協助電網穩定。
桃園市政府在號召電力神隊友的同時,積極布局分散式能源整合,與民間能源業者合作,在公立學校及企業場域導入自發自用太陽光電、儲能設備及能源管理系統,透過場域驗證非躉購的新型商業模式可行性。
未來電業自由化的趨勢,電力市場將不再是寡占,民眾皆可共同參與,並在電力交易市場獲得電力現貨市價。桃園市政府未來仍將持續依策略主軸,透過大型儲能及聚合型虛擬電廠,穩定並整合城市分散式能源,在市場機制下有效提升電力使用效率,奠定城市創能、儲能、控能的量能。
桃園市政府於104年起訂定補助計畫推廣太陽光電建置,綠能辦公室成立後,輔以多元模式推動,太陽光電設置量較升格前大幅成長80餘倍,為兼顧能源轉型及穩定用電,自108年起領先全國提前布局儲能設備的推廣,期能協助穩定大量再生能源併網對電網衝擊,同時逐步推動城市「虛擬電廠」。
桃園市政府在儲能設備補助推動初期,以鼓勵用電戶投資建置儲能設備為主,108至109年補助共計12案、補助裝置容量為1.835MWh,申請補助用戶儲能應用主要為用電場域的用電契約抑低及部分場域機具不斷電使用,至去(110)年,市府補助成效大幅擴散至大型儲能系統,補助計6案、裝置容量達12.3MWh,其中3案應用於輔助電網,在台電電力交易平台上(AFC及日前調頻備轉)交易容量達12MW。因應台電電力交易平台上路,桃園市廣召電力神隊友,111年補助計畫著重電力交易應用模式,申請補助7案,裝置容量高達45.16MWh,相當於一座大型太陽光電電廠一整天的發電量,成功引入民間力量共同協助電網穩定。
桃園市政府在號召電力神隊友的同時,積極布局分散式能源整合,與民間能源業者合作,在公立學校及企業場域導入自發自用太陽光電、儲能設備及能源管理系統,透過場域驗證非躉購的新型商業模式可行性。
未來電業自由化的趨勢,電力市場將不再是寡占,民眾皆可共同參與,並在電力交易市場獲得電力現貨市價。桃園市政府未來仍將持續依策略主軸,透過大型儲能及聚合型虛擬電廠,穩定並整合城市分散式能源,在市場機制下有效提升電力使用效率,奠定城市創能、儲能、控能的量能。
近年來臺灣用電需求不斷增加,而電源機組設置日趨困難,且氣候異常炎熱,導致電力供給吃緊。當供需不平衡情形持續,恐再重演去年513、517全臺大停電。經濟部為解決市場供電缺口,訂定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20%的政策目標,積極推動太陽光電及風力發電,太陽光電裝置容量達20GW、離岸風電達5.6GW的目標。
然而,太陽光電與風電受天候影響,需發展並充分使用分散式資源,包含需量反應、儲能、 自用發電設備參與電力系統調度。當電力供需失衡時,可即時提供電力且抑低需求負載,保持「供需平衡」。
有鑑於電力供應穩定的重要,行政院於2020年核定「智慧電網總體規劃方案」,協助台電建置大型儲能設備。台電於去年7月成立電力交易平台,規劃儲能系統建置目標,積極尋求企業投資電力資源,業者嗅出電力市場交易商機,積極投入能源案場的規劃。
聚盛能源做為聚合商,提供調度所需的監控平台、資訊整合及調度平台建置與應用技術,提供想參與台電輔助服務市場的廠商,即時估算用戶個別電力交易卸載成效與管理。加速聚合商、中小型資源提供者進入市場,減少業者與電力商的交涉困難,提供能源管理平台,降低技術整合門檻,促進交易市場發展。
聚盛能源熟悉台電運作及電力市場生態,是國內少數能提供電網級通訊協定、首批參與儲能調頻專案的團隊。過去擁有超過200MW需量反應的服務經驗,擁有「需量反應」、「儲能」及「資通訊軟體平台」的三大核心服務優勢,以打造穩定供電可靠度為目標,期許帶動新興能源服務產業發展,創造電力公司、聚合商及資源提供者的三贏。
聚盛能源公司電話(02)2521-1125,網址:www.aggr.energy。
然而,太陽光電與風電受天候影響,需發展並充分使用分散式資源,包含需量反應、儲能、 自用發電設備參與電力系統調度。當電力供需失衡時,可即時提供電力且抑低需求負載,保持「供需平衡」。
有鑑於電力供應穩定的重要,行政院於2020年核定「智慧電網總體規劃方案」,協助台電建置大型儲能設備。台電於去年7月成立電力交易平台,規劃儲能系統建置目標,積極尋求企業投資電力資源,業者嗅出電力市場交易商機,積極投入能源案場的規劃。
聚盛能源做為聚合商,提供調度所需的監控平台、資訊整合及調度平台建置與應用技術,提供想參與台電輔助服務市場的廠商,即時估算用戶個別電力交易卸載成效與管理。加速聚合商、中小型資源提供者進入市場,減少業者與電力商的交涉困難,提供能源管理平台,降低技術整合門檻,促進交易市場發展。
聚盛能源熟悉台電運作及電力市場生態,是國內少數能提供電網級通訊協定、首批參與儲能調頻專案的團隊。過去擁有超過200MW需量反應的服務經驗,擁有「需量反應」、「儲能」及「資通訊軟體平台」的三大核心服務優勢,以打造穩定供電可靠度為目標,期許帶動新興能源服務產業發展,創造電力公司、聚合商及資源提供者的三贏。
聚盛能源公司電話(02)2521-1125,網址:www.aggr.energy。
谷歌(Google)在台共有三座的資料中心(Data Center)設置案 ,因用水及用電量頗大,對綠電的採購量也大。不過,台電表示,目 前並沒有專屬綠電饋線到用戶端,但會提供足夠饋線,及「彰濱開閉 所」、再生能源變電所,提供太陽光電廠及風力發電廠的綠電併網, 同時公司也會持續發展太陽光電與風力發電等再生能源建置案。
至於用電方面,台電以Google彰濱線西廠區用電為例,是採用161 KV饋線,以提高供電品質。尤其,台電在彰濱工業區,也完成籌設占 地140公頃、裝置容量100MW(百萬瓦)地面型太陽光電廠;另台電也 利用台南將軍、七股區的214公頃廢棄鹽灘地,建置裝置容量達150M W的地面型太陽光電廠,但台電迄今還無法提供專屬綠電饋線,給需 要綠電的科技大廠。
至於Google資料中心用水部分,台水董事長胡南澤16日表示,包括 雲林的湖山及林內兩座淨水廠,都可支援未來Google雲林廠區用水, 所以,供水並沒有問題。不過,台水在審查Google的雲林廠區用水計 畫時,都會要求Google用水要做循環使用,並要求用水回收率要達到 八、九成以上,以利水資源循環使用。
由興亞營造承攬工程造價逾14億元的台水彰濱淨水廠,今年4月1日 完成驗收,17日將做最後的點交,預計供應彰濱工業區線西區(含G oogle)及崙尾區等廠商所需工業用水,每日供水總噸數達10萬噸。
興亞營造董事長卓燦然指出,彰濱淨水廠兩座原水池容量各5萬噸 ,處理後,經兩座清水池供水,每日供水分別為7萬噸及3萬噸水量, 合計每日供水達10萬噸。
彰濱工業區服務中心指出,台水彰濱淨水廠將進行用水試供,預定 6月1日起供應彰濱線西區及崙尾區廠商用水,以滿足區內廠商的工業 用水需求。
至於用電方面,台電以Google彰濱線西廠區用電為例,是採用161 KV饋線,以提高供電品質。尤其,台電在彰濱工業區,也完成籌設占 地140公頃、裝置容量100MW(百萬瓦)地面型太陽光電廠;另台電也 利用台南將軍、七股區的214公頃廢棄鹽灘地,建置裝置容量達150M W的地面型太陽光電廠,但台電迄今還無法提供專屬綠電饋線,給需 要綠電的科技大廠。
至於Google資料中心用水部分,台水董事長胡南澤16日表示,包括 雲林的湖山及林內兩座淨水廠,都可支援未來Google雲林廠區用水, 所以,供水並沒有問題。不過,台水在審查Google的雲林廠區用水計 畫時,都會要求Google用水要做循環使用,並要求用水回收率要達到 八、九成以上,以利水資源循環使用。
由興亞營造承攬工程造價逾14億元的台水彰濱淨水廠,今年4月1日 完成驗收,17日將做最後的點交,預計供應彰濱工業區線西區(含G oogle)及崙尾區等廠商所需工業用水,每日供水總噸數達10萬噸。
興亞營造董事長卓燦然指出,彰濱淨水廠兩座原水池容量各5萬噸 ,處理後,經兩座清水池供水,每日供水分別為7萬噸及3萬噸水量, 合計每日供水達10萬噸。
彰濱工業區服務中心指出,台水彰濱淨水廠將進行用水試供,預定 6月1日起供應彰濱線西區及崙尾區廠商用水,以滿足區內廠商的工業 用水需求。
台灣碳資產公司BEGIN創新平台,提供企業界實現ESG科技解方 BEGIN智能充電 邁向電動車淨零碳排
該不該換掉汽油車改開電動車?換電動車比較環保?改開電動車, 充電如何解決?想改換電動車的消費者,在購買前總浮現無數問題待 解決。為環境永續,許多大型企業紛紛加入淨零碳排倡議行動,從企 業內部推動減少碳排,降低交通污染是最主要的措拖之一。然而,根 據台電2022年1月公布,台灣再生能源發電比例僅6.66%,大部分電 動車充的電還是灰電。
國內最早一批拿到國際溫室氣體排放查證輔導驗證師資格的台灣碳 資產公司董事長暨總經理張三河觀察,鼓勵員工汰換油車改開電動車 已是企業落實ESG趨勢之一,並憂心未來充電需求明確,但供給端卻 未跟上,充電設備與綠電不足,讓推動交通減排大打折扣。
因應淨零碳排趨勢及環境永續理念,全球大型車廠紛紛「棄油轉電 」,歐盟更宣布2035年前全面停售燃油車,電動車的銷售也在此一趨 勢下以30%以上的成長幅度攀升。
◆「棄油轉電」目標在零碳排
張三河指出,一般人誤以為電動車沒有加汽油就不會有碳排放,這 是錯誤觀念,真正追求零碳排還要確保充電來源為綠電。現階段台電 發電比例中,化石燃料發電占比仍高達4成以上,實務上電動車大多 使用灰電充電的前提下,電動車是無法實現零碳排的目標。根據碳排 放試算模型,每使用20.5度綠電就為地球多種下2.21棵樹(如下圖) ,唯有使用純淨綠電才能擴大「棄油轉電」
的實質貢獻。
從綠電案場規劃起家的台灣碳資產公司,為協助目前國內推動淨零 碳排的困境,旗下成立充電營運管理及電力服務系統「BEGIN智能充 電服務平台」,搶建綠能充電站,致力讓電動車在使用履歷上盡可能 零碳排。
◆BEGIN六大功能建構綠能
及數位創新模式
同時,台灣碳資產引聘前緯創軟體華中區創新及研發中心總監劉德 安及其團隊加入開發BEGIN智能充電服務平台,以軟體服務為核心價 值,透過人工智慧及物聯網技術(AIOT)、區塊鏈技術,結合地方創 生的概念,建構零碳排綠色生態圈。劉德安說明,BEGIN整合過去綠 電服務業態與數位能力,在短短不到半年期間已完成二次疊代更新, 目的就是要讓使用者擁有最適切的服務介面與科技體驗。目前BEGIN 2.0軟體平台已具有六大服務功能,包括:充電業務、分站加盟、行 程規劃、商家推薦、碳幣回饋、品牌合作,並於今年六月中旬將於日 月潭向山遊客中心,正式發布向山快充站啟用典禮暨BEGIN3.0軟體平 台更新聯合記者會,預計八月份前再推出BEGIN4.0使綠色服務生態圈 的建立更為完善。
劉德安分析,由於台灣低碳集團正在執行數位及綠能轉型的重大策 略,旗下台灣碳資產將透過數位轉型邁向國際化,我們創辦人張三河 提出「台灣碳資產從硬體轉向軟體,又從軟體走向全世界」的經營理 念,從母公司EPC太陽能工程背景經驗出發,加上BEGIN系統開發團隊 的科技解方,能協助企業從案場規劃、興建、綠能轉供到媒合國際碳 權交易、以及帶領地方創生商品進軍跨境
電商市場。劉德安觀察,預 計台灣的電動車市場將自2025年後每年爆炸性成長30%,預估有年銷 萬台以上潛力,BEGIN希望從低碳旅遊開始建構台灣低碳生活圈,也 期望結盟更多綠電業者,一起為台灣未來電動車充電系統建構一個新典範。
◆BEGIN具市場唯一三創價值
張三河補充說明,BEGIN具有市場唯一的三創價值,即創造「時間 價值」、「綠色加值」、「數據變現價值」。他解釋,政策推動上, BEGIN可以協助政府或企業快速達成淨零碳排目標,以綠電業者角度 ,由於大部分將電力躉售台電,若能改以綠電供給電動車使用,不僅 使售價將更具競爭力,更能擴大減碳的綜效,此舉又可以盡到推動低 碳旅遊,達到交通與出行減排,創造綠色價值。張三河歡迎民間綠電 業者可以共同攜手BEGIN讓綠電發揮更大效能;對消費者而言,BEGI N能強化「消費者剩餘」,未來台灣碳資產將使用區塊鏈技術發行BE GIN碳幣,個人使用者若前往BEGIN所建立的綠能充電站,以友善的碳 幣回饋換購地方創生商品,放大消費價值。對業者而言,從電動車充 電服務中可以獲取精確減碳大數據,讓企業在永續報告上從質化論述 轉變成量化分
析,提升永續信賴度。
BEGIN的綠色生態圈理念也獲得充電樁設備大廠飛宏科技大力協助 ,飛宏計畫未來持續深耕台灣,與各大車廠以及電動巴士共同合作, 打造完善的電動車環境,另一方面也已著手與多家全球知名大廠配合 ,積極拓展歐、美與中國的電動車市場,加速推動電動車普及化,早 日實現汽車「零排放」的目標,劉德安說,飛宏科技團隊相當支持新 創概念,讓BEGIN的理念可以落實電動車充
電場域。
BEGIN提出的低碳旅遊受到中部地區旅遊景點認同,如已完成的薰 衣草森林(新社、尖石、三義、石梯坪)慢充站、日月潭向山遊客中 心快充站,未來將陸續在葡萄王觀光工廠、日月潭環湖風景區、南投 縣農會…等觀光景點,並與加油站業者及科學園區合作設站,劉德安 指出,今年上半年將完成28站(如上圖)建站目標,預計全年達80站 ,並規劃112年完成150站,後年200站目標,讓台灣成為低碳科技島 ,領先亞洲其它各國最早邁向低碳生活圈的國家。
該不該換掉汽油車改開電動車?換電動車比較環保?改開電動車, 充電如何解決?想改換電動車的消費者,在購買前總浮現無數問題待 解決。為環境永續,許多大型企業紛紛加入淨零碳排倡議行動,從企 業內部推動減少碳排,降低交通污染是最主要的措拖之一。然而,根 據台電2022年1月公布,台灣再生能源發電比例僅6.66%,大部分電 動車充的電還是灰電。
國內最早一批拿到國際溫室氣體排放查證輔導驗證師資格的台灣碳 資產公司董事長暨總經理張三河觀察,鼓勵員工汰換油車改開電動車 已是企業落實ESG趨勢之一,並憂心未來充電需求明確,但供給端卻 未跟上,充電設備與綠電不足,讓推動交通減排大打折扣。
因應淨零碳排趨勢及環境永續理念,全球大型車廠紛紛「棄油轉電 」,歐盟更宣布2035年前全面停售燃油車,電動車的銷售也在此一趨 勢下以30%以上的成長幅度攀升。
◆「棄油轉電」目標在零碳排
張三河指出,一般人誤以為電動車沒有加汽油就不會有碳排放,這 是錯誤觀念,真正追求零碳排還要確保充電來源為綠電。現階段台電 發電比例中,化石燃料發電占比仍高達4成以上,實務上電動車大多 使用灰電充電的前提下,電動車是無法實現零碳排的目標。根據碳排 放試算模型,每使用20.5度綠電就為地球多種下2.21棵樹(如下圖) ,唯有使用純淨綠電才能擴大「棄油轉電」
的實質貢獻。
從綠電案場規劃起家的台灣碳資產公司,為協助目前國內推動淨零 碳排的困境,旗下成立充電營運管理及電力服務系統「BEGIN智能充 電服務平台」,搶建綠能充電站,致力讓電動車在使用履歷上盡可能 零碳排。
◆BEGIN六大功能建構綠能
及數位創新模式
同時,台灣碳資產引聘前緯創軟體華中區創新及研發中心總監劉德 安及其團隊加入開發BEGIN智能充電服務平台,以軟體服務為核心價 值,透過人工智慧及物聯網技術(AIOT)、區塊鏈技術,結合地方創 生的概念,建構零碳排綠色生態圈。劉德安說明,BEGIN整合過去綠 電服務業態與數位能力,在短短不到半年期間已完成二次疊代更新, 目的就是要讓使用者擁有最適切的服務介面與科技體驗。目前BEGIN 2.0軟體平台已具有六大服務功能,包括:充電業務、分站加盟、行 程規劃、商家推薦、碳幣回饋、品牌合作,並於今年六月中旬將於日 月潭向山遊客中心,正式發布向山快充站啟用典禮暨BEGIN3.0軟體平 台更新聯合記者會,預計八月份前再推出BEGIN4.0使綠色服務生態圈 的建立更為完善。
劉德安分析,由於台灣低碳集團正在執行數位及綠能轉型的重大策 略,旗下台灣碳資產將透過數位轉型邁向國際化,我們創辦人張三河 提出「台灣碳資產從硬體轉向軟體,又從軟體走向全世界」的經營理 念,從母公司EPC太陽能工程背景經驗出發,加上BEGIN系統開發團隊 的科技解方,能協助企業從案場規劃、興建、綠能轉供到媒合國際碳 權交易、以及帶領地方創生商品進軍跨境
電商市場。劉德安觀察,預 計台灣的電動車市場將自2025年後每年爆炸性成長30%,預估有年銷 萬台以上潛力,BEGIN希望從低碳旅遊開始建構台灣低碳生活圈,也 期望結盟更多綠電業者,一起為台灣未來電動車充電系統建構一個新典範。
◆BEGIN具市場唯一三創價值
張三河補充說明,BEGIN具有市場唯一的三創價值,即創造「時間 價值」、「綠色加值」、「數據變現價值」。他解釋,政策推動上, BEGIN可以協助政府或企業快速達成淨零碳排目標,以綠電業者角度 ,由於大部分將電力躉售台電,若能改以綠電供給電動車使用,不僅 使售價將更具競爭力,更能擴大減碳的綜效,此舉又可以盡到推動低 碳旅遊,達到交通與出行減排,創造綠色價值。張三河歡迎民間綠電 業者可以共同攜手BEGIN讓綠電發揮更大效能;對消費者而言,BEGI N能強化「消費者剩餘」,未來台灣碳資產將使用區塊鏈技術發行BE GIN碳幣,個人使用者若前往BEGIN所建立的綠能充電站,以友善的碳 幣回饋換購地方創生商品,放大消費價值。對業者而言,從電動車充 電服務中可以獲取精確減碳大數據,讓企業在永續報告上從質化論述 轉變成量化分
析,提升永續信賴度。
BEGIN的綠色生態圈理念也獲得充電樁設備大廠飛宏科技大力協助 ,飛宏計畫未來持續深耕台灣,與各大車廠以及電動巴士共同合作, 打造完善的電動車環境,另一方面也已著手與多家全球知名大廠配合 ,積極拓展歐、美與中國的電動車市場,加速推動電動車普及化,早 日實現汽車「零排放」的目標,劉德安說,飛宏科技團隊相當支持新 創概念,讓BEGIN的理念可以落實電動車充
電場域。
BEGIN提出的低碳旅遊受到中部地區旅遊景點認同,如已完成的薰 衣草森林(新社、尖石、三義、石梯坪)慢充站、日月潭向山遊客中 心快充站,未來將陸續在葡萄王觀光工廠、日月潭環湖風景區、南投 縣農會…等觀光景點,並與加油站業者及科學園區合作設站,劉德安 指出,今年上半年將完成28站(如上圖)建站目標,預計全年達80站 ,並規劃112年完成150站,後年200站目標,讓台灣成為低碳科技島 ,領先亞洲其它各國最早邁向低碳生活圈的國家。
《推進淨零排放,四位立委提建言》黃秀芳 應推動電動運具向下扎根
民進黨立法委員黃秀芳表示,行政院已經提出《氣候變遷因應法》 ,並將《能源管理法》中車輛排放溫室氣體的效能標準相關規定納入 ,直接管制車輛單位行駛里程之二氧化碳排放。
黃秀芳指出,根據研究推估,機車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占比從2005年 的9.69%,上升到2018年的13%,排放量則提升了1.142百萬公噸二 氧化碳當量(MtCO2e),因此如何積極擴大使用電動機車的族群,減 少使用燃油機車,是接下來應該思考的政策方向。
黃秀芳認為,政府應檢視過去環保署的汰舊換新,經濟部新購補助 的申請狀況、成效,以及對電動機車數量的影響,並做出相應的調整 ,或者考量是否需要額外的補助,例如加碼首購族購買電動機車補助 ,讓運具電動化向下扎根,鼓勵年輕人使用電動機車。
另一方面,黃秀芳也表示,政府部門在執行政策時,也應協助傳遞 正確的訊息,避免民眾誤會。例如:謠傳電動機車將會造成缺電問題 ,但根據專家研究,就算全台灣約1,400萬輛機車全部升級為電動機 車,所需的電力也僅占台電發電量的1.13%左右,同時能夠減少大量 溫室氣體排放量。
此外,黃秀芳也提到「公正轉型」的原則,應該避免利害關係人受 到侵害,以傳統機車行為例,許多機車行一方面擔心若是不轉型會被 淘汰,一方面則是擔心轉型後電動機車的數量不足,可能造成生計問 題。
黃秀芳認為,政府除了輔導、協助機車行轉型以外,也應透過政策 完善相關設備與措施,並確保市場上有充足數量的電動機車,使零組 件的替換維修不致造成使用者太大的負擔。
黃秀芳表示,電動運具的發展已經是世界趨勢,她鼓勵政府應該廣 納各界意見,共同研擬對策,才能早日達成運具電動化的目標。
民進黨立法委員黃秀芳表示,行政院已經提出《氣候變遷因應法》 ,並將《能源管理法》中車輛排放溫室氣體的效能標準相關規定納入 ,直接管制車輛單位行駛里程之二氧化碳排放。
黃秀芳指出,根據研究推估,機車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占比從2005年 的9.69%,上升到2018年的13%,排放量則提升了1.142百萬公噸二 氧化碳當量(MtCO2e),因此如何積極擴大使用電動機車的族群,減 少使用燃油機車,是接下來應該思考的政策方向。
黃秀芳認為,政府應檢視過去環保署的汰舊換新,經濟部新購補助 的申請狀況、成效,以及對電動機車數量的影響,並做出相應的調整 ,或者考量是否需要額外的補助,例如加碼首購族購買電動機車補助 ,讓運具電動化向下扎根,鼓勵年輕人使用電動機車。
另一方面,黃秀芳也表示,政府部門在執行政策時,也應協助傳遞 正確的訊息,避免民眾誤會。例如:謠傳電動機車將會造成缺電問題 ,但根據專家研究,就算全台灣約1,400萬輛機車全部升級為電動機 車,所需的電力也僅占台電發電量的1.13%左右,同時能夠減少大量 溫室氣體排放量。
此外,黃秀芳也提到「公正轉型」的原則,應該避免利害關係人受 到侵害,以傳統機車行為例,許多機車行一方面擔心若是不轉型會被 淘汰,一方面則是擔心轉型後電動機車的數量不足,可能造成生計問 題。
黃秀芳認為,政府除了輔導、協助機車行轉型以外,也應透過政策 完善相關設備與措施,並確保市場上有充足數量的電動機車,使零組 件的替換維修不致造成使用者太大的負擔。
黃秀芳表示,電動運具的發展已經是世界趨勢,她鼓勵政府應該廣 納各界意見,共同研擬對策,才能早日達成運具電動化的目標。
拚淨零排放 電動運具搶先行 智慧移動產業協會呼籲,蔡總統宣示任內電動機車破百萬輛,展現淨零決心
「2050淨零排放」已成為台灣中長期最重要的政策方針,台灣智慧 移動產業協會(SMAT)表示,感謝政府將「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納 入12項關鍵戰略,但具體目標的推動應更加積極。因此SMAT於16日提 出「台灣要淨零
電動運具搶先行」的倡議,並呼籲蔡英文總統在邁向下一個執政年 度,產業界希望政府能更前瞻性的宣示「2024電動機車破百萬」,展 現台灣推動2050淨零排放的決心。
同時跨黨派的四位立法委員:王婉瑜、洪孟楷、黃秀芳、蔡壁如, 分別提出各部會訂年度電動化目標、提升減碳憑證誘因、推動電動運 具向下扎根、氣候變遷法納入禁售燃油車時程等建言,呼應SMAT的宣 示,共同推進台灣淨零排放的願景。
《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中,運輸部門已將「運具電動化」列為 推動主軸,明確設定 2030、2035、2040年,電動機車市售比分別達 到35%、70%及100%的明確目標。SMAT秘書長郭錦程表示,非常肯 定政府願意以具體目標擘劃長遠政策,展現出國家領袖的眼界與高度 。因此電動運具產業界進一步將政府的三階段目標視為「短期衝突破 、中期要加速、長期拚達標」,提出具體可行的建言。
針對「短期衝突破」,SMAT指出,2021年 COP26決議,2030年全球 要減碳45%,但從台灣目前規劃在2030年前減少碳排量20%至25%來 看,顯示政府可以更加積極,因此SMAT提出兩項建議,第一是「202 4電動機車破百萬」、第二是「2030電動機車市售比達50%」。
SMAT進一步分析,台灣是機車王國,目前電動機車的研發能力也是 世界之冠。就在台灣全力邁向2050淨零排放目標之際,蔡總統若能登 高一呼,喊出「2024電動機車破百萬」目標,不但是台灣減碳工作的 重大突破,更能宣示政府達成淨零排放的決心。
郭錦程表示,電動機車是台灣目前技術發展最成熟的電動運具,因 此政府可積極的把2030年電動機車市售比從原本的35%拉升至50%, 新的目標更貼近國際能源總署(IEA)建議的「電動機車市售占比達 80%」目標,與國際接軌;且未來八年的電動機車市售比只要每年增 加4.3%,2030年就能達成市售比50%,是非常務實的階段性目標。
另一方面,行政院版《氣候變遷因應法》草案,新增「公正轉型之 推動」。SMAT表示,產業界瞭解公正轉型、務實轉型的重要性。若依 「2030電動機車市售比50%」的目標,2030年的市場總量只有兩成是 電動機車,市場上仍有八成的燃油機車,現有機車行將有充份適應調 整空間,是非常適切的轉型目標。
SMAT表示,外界有許多關於淨零轉型的錯假資訊,會讓民眾對產業 界產生誤解。SMAT舉例,民眾對於電動機車的誤解包括「價格高、維 修難、會缺電」。但根據經濟部統計處所提供的機車銷售量及銷售總 價資料,電動機車的平均單價已逐年下降,可見電動機車業者即使面 臨政策的壓力,仍致力於降低民眾購車負擔。
再者電動機車的維修越來越普及,在行政院、經濟部、環保署、勞 動部的大力推動下,全台已有超過4,000家傳統機車行受訓,也代表 台灣的車行老闆看見未來轉型電動化的契機,若各大油車廠能夠持續 投入電動機車的發展,電動機車的維修保養服務只會越來越方便;另 外電動機車是否會導致缺電,若以交通部、能源局、台電的資料計算 ,即使全台灣的機車全數轉換為電動機車,每
日用電量僅占全國發電 量的1.139%,不會造成缺電的風險。
SMAT最後呼籲,今(2022)年是縣市首長的選舉年,許多地方政府 已開始制定健全低碳運具的使用環境、訂定公務機關的電動機車使用 目標等政策。期盼縣市首長候選人都能提出電動運具友善使用環境的 相關政見,讓市民有更好的生活品質、更健康、更智慧的生活。
「2050淨零排放」已成為台灣中長期最重要的政策方針,台灣智慧 移動產業協會(SMAT)表示,感謝政府將「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納 入12項關鍵戰略,但具體目標的推動應更加積極。因此SMAT於16日提 出「台灣要淨零
電動運具搶先行」的倡議,並呼籲蔡英文總統在邁向下一個執政年 度,產業界希望政府能更前瞻性的宣示「2024電動機車破百萬」,展 現台灣推動2050淨零排放的決心。
同時跨黨派的四位立法委員:王婉瑜、洪孟楷、黃秀芳、蔡壁如, 分別提出各部會訂年度電動化目標、提升減碳憑證誘因、推動電動運 具向下扎根、氣候變遷法納入禁售燃油車時程等建言,呼應SMAT的宣 示,共同推進台灣淨零排放的願景。
《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中,運輸部門已將「運具電動化」列為 推動主軸,明確設定 2030、2035、2040年,電動機車市售比分別達 到35%、70%及100%的明確目標。SMAT秘書長郭錦程表示,非常肯 定政府願意以具體目標擘劃長遠政策,展現出國家領袖的眼界與高度 。因此電動運具產業界進一步將政府的三階段目標視為「短期衝突破 、中期要加速、長期拚達標」,提出具體可行的建言。
針對「短期衝突破」,SMAT指出,2021年 COP26決議,2030年全球 要減碳45%,但從台灣目前規劃在2030年前減少碳排量20%至25%來 看,顯示政府可以更加積極,因此SMAT提出兩項建議,第一是「202 4電動機車破百萬」、第二是「2030電動機車市售比達50%」。
SMAT進一步分析,台灣是機車王國,目前電動機車的研發能力也是 世界之冠。就在台灣全力邁向2050淨零排放目標之際,蔡總統若能登 高一呼,喊出「2024電動機車破百萬」目標,不但是台灣減碳工作的 重大突破,更能宣示政府達成淨零排放的決心。
郭錦程表示,電動機車是台灣目前技術發展最成熟的電動運具,因 此政府可積極的把2030年電動機車市售比從原本的35%拉升至50%, 新的目標更貼近國際能源總署(IEA)建議的「電動機車市售占比達 80%」目標,與國際接軌;且未來八年的電動機車市售比只要每年增 加4.3%,2030年就能達成市售比50%,是非常務實的階段性目標。
另一方面,行政院版《氣候變遷因應法》草案,新增「公正轉型之 推動」。SMAT表示,產業界瞭解公正轉型、務實轉型的重要性。若依 「2030電動機車市售比50%」的目標,2030年的市場總量只有兩成是 電動機車,市場上仍有八成的燃油機車,現有機車行將有充份適應調 整空間,是非常適切的轉型目標。
SMAT表示,外界有許多關於淨零轉型的錯假資訊,會讓民眾對產業 界產生誤解。SMAT舉例,民眾對於電動機車的誤解包括「價格高、維 修難、會缺電」。但根據經濟部統計處所提供的機車銷售量及銷售總 價資料,電動機車的平均單價已逐年下降,可見電動機車業者即使面 臨政策的壓力,仍致力於降低民眾購車負擔。
再者電動機車的維修越來越普及,在行政院、經濟部、環保署、勞 動部的大力推動下,全台已有超過4,000家傳統機車行受訓,也代表 台灣的車行老闆看見未來轉型電動化的契機,若各大油車廠能夠持續 投入電動機車的發展,電動機車的維修保養服務只會越來越方便;另 外電動機車是否會導致缺電,若以交通部、能源局、台電的資料計算 ,即使全台灣的機車全數轉換為電動機車,每
日用電量僅占全國發電 量的1.139%,不會造成缺電的風險。
SMAT最後呼籲,今(2022)年是縣市首長的選舉年,許多地方政府 已開始制定健全低碳運具的使用環境、訂定公務機關的電動機車使用 目標等政策。期盼縣市首長候選人都能提出電動運具友善使用環境的 相關政見,讓市民有更好的生活品質、更健康、更智慧的生活。
2050淨零碳排是近年國際間的重要議題,主要目的在於減少全世界 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避免氣候危機。為達成此一目標,近年各國紛紛 訂下短、中、長期減碳計畫,並推動再生能源取代化石能源,期利用 各種政策手段確保環境的永續發展。而我國政府也自2016年起著手推 動能源轉型,國發會更在日前宣示將在2050年,達到國內淨零碳排的 目標。 由於過去台灣社會對於淨零碳排的認識有限,加以政府與民間部門 亦各行其是,導致政策推動困難,以致無法順利達成2020年減碳2% 的階段性目標。基於這樣的背景,政府被迫啟動修法,將碳費、碳盤 查及製造、生產等部門的管制納入,希望透過法律的強制性手段,加 速我國淨零碳排的推動步伐。 然而,當我們進一步檢視當前的修法方向,可以發現政府在規劃法 案時,仍是以「減碳」為目標,在淨零方面的作為則相對缺乏。事實 上,若想達成淨零碳排,也就是所謂的「碳中和」,我們需要的不僅 是溫室氣體減量,更重要的是,需將經濟活動的各個階段,包含原料 開採、運輸、產品製造及消費者使用等完成價值鏈所產生的碳排,透 過不同方式來進行抵銷,才有機會實現淨零碳排目標。 根據環保署《2021年國家溫室氣體清冊報告》,2019年全國二氧化 碳排放量以能源部門為最大宗,占比達94.59%,其中能源產業因發 電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占整個能源部門達70%。換句話說,單就「發電 」所產生的碳排放,就超過全國總量的65%。因此,如何讓台灣最主 要的電力供給來源(台電)達到碳中和,將會是影響台灣能否在205 0年順利實現淨零碳排的重要關鍵。 舉例來說,若台電能逐步將發電原料從純粹的化石燃料改為碳中和 燃料,即可對達成國內碳中和目標提供顯著的助益。和台電一樣身為 台灣能源供應要角的中油,便在2020年首度向殼牌公司購入「碳中和 天然氣」,這些天然氣是藉由在印尼、秘魯等地長時間植樹造林、森 林復育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減量額度」來抵銷碳排放。 不過,在價值鏈中納入碳中和也不是沒有成本的。根據能源局統計 ,我國2021年全年進口能源占比達97.73%,因此,當台電為了碳中 和而大幅增加購買「碳中和燃料」時,就會影響其生產成本。此時倘 若國內電價允許台電反映生產成本,則產業用電支出也將相應上升; 反之,若電價無法隨成本變化而彈性調整,則將影響台電的收支損益 ,最後仍是由全民買單。 從環境保護、國家治理、產業發展及產業轉型四大面向來看,推動 整體價值鏈碳中和,不僅是達成淨零碳排目標不可或缺的過程,更是 保障環境永續與產業發展的重要手段。但當我們仔細檢視國發會所發 布的2050淨零路徑便會發現,使用低碳或碳中和的生產原料及能源, 並取得相關的認證,將會是國內中小企業的一大挑戰。為此提供國內 產業足夠的零碳電力,以及足夠的碳中和化石原料,將是政府、台電 及中油必須努力的目標。 此外,為了加速國內企業使用再生能源或建置相關發電設施,唯有 將使用化石燃料及經濟活動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納入企業生產成本 的計算,才能讓再生能源與化石燃料站在相同的起點,透過市場機制 促使企業使用再生能源取代化石燃料,才能進一步促使產業轉型,建 立節能與提高效率的誘因。 淨零碳排不僅是願景,更是艱鉅的任務,是需要政府、企業與民間 通力合作的龐大工程。除了既有的配套需要被確實執行之外,政策的 方向對企業的協助也不可或缺。政府除了應加速發展多元綠電以減少 碳排之外,同時也應逐步推動台電及中油等單位,將價值鏈碳中和目 標納入,共同承擔台灣淨零排放的責任。
台電辦競賽 落實大數據運用 聚焦淨零碳排及總體經營策略 提升員工分析應用能力 做為未來實踐應用參考由台電主辦的「主題式資料分析競賽」,於11日圓滿落幕,此次競賽從今年2月開跑,以「數位台電」為題,淨零排碳為子題目,並聚焦實現台電十大「總體經營策略」目標,網羅台電內部具備資訊或業務相關背景、對跨領域議題及AI大數據分析與應用有興趣的人員,共同促進大數據運用的具體實現。在這次的競賽中,台電也為各參賽團隊安排專業顧問諮詢,邀請數據、資料或視覺化等專家做為指導人員,在互動式的「專家聊天室」中引導參賽者發掘問題、提出問題,進而由淺入深指導參賽團隊關於數據發想、數據分析及模型開發。在進入最後的「主題式資料分析競賽」決賽環節時,台電除公司內部的資訊系統處處長蔡修竹、副研究員李亦堅之外,也邀請到天氣風險管理開發總經理彭啟明、台灣人工智慧學校校務長蔡明順、清華大學電機資訊學院院長黃能富、智庫驅動知識長謝宗震等人擔任評審,利用內、外部專家與學者的專業與經驗,驗證員工在主題式分析系列課程的學習成果,也在激烈的競賽中決選出高可行性、有創意性、具影響力的提案,做為台電未來實踐應用的參考。今年,台電藉由一系列課程、講座及競賽活動,期望能提升員工資料分析、應用能力,並運用資料解決工作面臨挑戰的同時,也能讓民眾了解台電打造「資料驅動企業文化」的理念持續精進,藉以探索更多創新資料價值的機會。(項家麟)
保單借款 年息殺到1.5% 接軌IFRS17 相關商品可當成負債減項 業者競推優惠方案吸引保戶5月綜所稅、房屋稅繳納季節到來,加上保險公司2026年接軌IFRS17後,保單借款可以當成「負債的減項」,新光、台灣、國泰、台銀、宏泰等多家壽險公司紛紛推出保單借款優惠方案,年息最低可至1.5%~2.2%。壽險公司精算部門主管昨(12)日解釋,保單借款從保戶的角度,具有免擔保、免手續費、簡便、快速、隨借隨還等特色,年息也比小額信貸要低,對壽險公司來講,更是具有接軌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第17號保險合約(IFRS17)的好處。金管會早已政策宣示,我國保險業2026年起要接軌IFRS17。壽險公司主管說,接軌之後,保單借款可以當成保險公司資產負債表的負債減項,擁有高預定利率保單的公司更有意願鼓勵客戶做保單貸款,因為可以少提責任準備金。IFRS17允許保單借款做為負債的減項,主因保戶以後如果沒有還款,發生理賠時,理賠的金額會先扣除保單借款的本金和利息,連帶讓預期理賠的金額減少,壽險公司也就可以少提責任準備金。至於可以從負債項下扣除的保單借款金額,並非保戶要償還的借款本息,而是考慮客戶什麼時候還款、會不會定期償還利息、假設的利率情境等多項因子,採現金流量法設算的保單借款現值。保單借款除了有接軌IFRS17的紅利,對保戶來講,比起直接拿保單解約來換取現金,保單借款的方式對保戶比較有利。壽險公司主管說,保單借款跟解約金一樣,資金都來自保單價值準備金,但採解約方式要額外繳一筆解約費用,且會失去保單的原有保障。所以,民眾如果有短期資金需求,保單借款是可以考慮的工具之一,但須留意,必須有保單價值準備金的保單,才能拿來借款,常見為壽險。至於健康險,保險公司商品部門主管說,繳費10年期以上的健康險,通常不能拿來保單借款,因為這類商品保費低、解約金少,對壽險公司來講,處理成本不夠。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10日接受廣播專訪透露,延宕逾20年、影響大台 北地區用電甚鉅的松湖超高壓變電所已有進展,他已拜會過台北市長 柯文哲,取得北市府的支持,希望今年內可拿到建照。 另俄烏大戰,中油與俄羅斯終止合約,傳有1成的天然氣缺口,由 於澳洲東部天然氣豐沛,日韓已準備接洽購買,曾文生表示,全世界 有19個國家供應天然氣,中油跟18個國家分散採購,只要有新的氣源 ,在供氣量與熱值都能符合台灣需要,中油會積極接洽與了解。經濟 部也希望中油針對新氣源可能性做深度評估與接觸。 曾文生並說,台澳關係相當特別,台澳間有固定的能礦會議,台灣 會非常看重澳洲的天然氣與原料供應,因為韓國也從澳洲進口,等於 台灣和日韓同在一條航線上,船隻和天然氣可以互通有無,不需經過 中國,沒有國安問題。 此外,曾文生10日受訪也透露,近期確實因松湖超高壓變電所問題 曾拜會過柯文哲,獲得北市府支持,這是大台北地區重要發電設施, 大家都在努力,且已開始準備行政程序,期待今年內拿到建照。 曾文生指出,未來會申請多功能變更、申請都市設計審議、拿建照 ,台電也要規劃怎麼臨時供電,針對這些做完整報告,讓北市府了解 台電希望有誠意往前走。
與我聯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