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力(公)公司新聞
台電因鉅額虧損擬調漲電價,但卻屢遭揭發弊端。據了解,台電向民營電廠買電合約,連行政院長陳?都覺得合約不合理,確實值得商榷,要求台電法務單位針對買電與買煤合約全面檢視,提出減價對策。
油電經營改善小組成員也認為,台電有很多問題講不清楚,漲幅卻這麼高,無法說服外界。「危機才是轉機」,倘若台電財務問題都解決了,反讓台電失去破釜沈舟改革動力。
據了解,經部公布電價調漲後,立法院及輿論天天以「揭弊」方式,直指台電經營績效有問題。針對民代及媒體輿論的質疑,台電論述不清,經部國營會、能源局也都默不作聲,政院高層頗有微詞。
陳?日前利用週休二日,針對台電向國外買煤合約,向民間購電合約等迭遭外界詬病問題,召集內部會議,一一聽取台電高層說明。
據立委林佳龍爆料,台電自行投資的台灣汽電共生公司,轉投資森霸、星能、星元及國光等民營電廠(IPP),台電每度採購電價達3.72到4元,高於向民營電廠購電平均價3.58元,也高於台電自行發電2.89元,質疑利益掛勾。
台電每年花1,000多億元向民間買電,始自83年起因電力嚴重缺乏及推動自由化,分4階段開放民營電廠,由台電長期收購25年,民營電廠穩賺不賠。台電以需尊重其他法人為由,認為合約很難更動,也說不出足以說服高層的理由,連陳?都高度關切,要求法務單位全面檢視合約簽約內容。
據悉,政院內部認為中油佔最大45%股權,台汽電佔35%的國光電力公司可優先檢討購售電合約問題,率先減價,但得不到台電滿意答案。
油電經營改善小組成員也認為,台電有很多問題講不清楚,漲幅卻這麼高,無法說服外界。「危機才是轉機」,倘若台電財務問題都解決了,反讓台電失去破釜沈舟改革動力。
據了解,經部公布電價調漲後,立法院及輿論天天以「揭弊」方式,直指台電經營績效有問題。針對民代及媒體輿論的質疑,台電論述不清,經部國營會、能源局也都默不作聲,政院高層頗有微詞。
陳?日前利用週休二日,針對台電向國外買煤合約,向民間購電合約等迭遭外界詬病問題,召集內部會議,一一聽取台電高層說明。
據立委林佳龍爆料,台電自行投資的台灣汽電共生公司,轉投資森霸、星能、星元及國光等民營電廠(IPP),台電每度採購電價達3.72到4元,高於向民營電廠購電平均價3.58元,也高於台電自行發電2.89元,質疑利益掛勾。
台電每年花1,000多億元向民間買電,始自83年起因電力嚴重缺乏及推動自由化,分4階段開放民營電廠,由台電長期收購25年,民營電廠穩賺不賠。台電以需尊重其他法人為由,認為合約很難更動,也說不出足以說服高層的理由,連陳?都高度關切,要求法務單位全面檢視合約簽約內容。
據悉,政院內部認為中油佔最大45%股權,台汽電佔35%的國光電力公司可優先檢討購售電合約問題,率先減價,但得不到台電滿意答案。
97年金融海嘯造成近年來實際發生之備用容量率過高現象,針對外界近日討論的備用容量率問題,經濟部能源局澄清表示,備用容量率自94年起核定為16%至今並未改變,並無外界所稱馬政府提高備用容量率之情事。
能源局指出,97、98年經濟景氣受金融風暴影響大幅下滑,用電需求不僅未如預估成長,反大幅減少,連續2年負成長,平均每年減少2.75%。
能源局表示,我國電力系統屬於孤島型態,並無鄰近國家之電網可供支援,備用容量率規劃值以16%為基準,尚屬合宜。與我國同屬孤立系統之國家,如英國、新加坡等,其計算公式與我國相同,但是備用容量率標準則分別為20%、30%,顯示我國備用容量率標準並無過高之情形,更無供電設備閒置問題。
能源局強調,備用容量率可分為規劃值和實績值,依預估之未來尖峰負載和規劃值備用容量率,推算出所需增加之供電容量,俾據以規劃興建新電廠。每年度之實際尖峰負載產出後,再依上述公式及當年7月之供電容量,可計算出實績值備用容量率。
以100年為例,政府核定之備用容量率(規劃值16%)係作為台電公司判定未來是否需增設發電機組之準據,但每年實際發生之備用容量率(實績值)常受當年度實際用電之情形而有所變化,當電力需求減少時,即使不增加任何電廠,備用容量率(實績值)也會隨之增加。
能源局表示,民國80至85年間台電公司之電源開發計畫因民眾抗爭而受阻,導致夏季供電備用容量率約僅5%,造成40次限電,影響經濟、社會及民生至鉅,維持一定之備用容量率是穩定電力供應之基礎。
能源局指出,97、98年經濟景氣受金融風暴影響大幅下滑,用電需求不僅未如預估成長,反大幅減少,連續2年負成長,平均每年減少2.75%。
能源局表示,我國電力系統屬於孤島型態,並無鄰近國家之電網可供支援,備用容量率規劃值以16%為基準,尚屬合宜。與我國同屬孤立系統之國家,如英國、新加坡等,其計算公式與我國相同,但是備用容量率標準則分別為20%、30%,顯示我國備用容量率標準並無過高之情形,更無供電設備閒置問題。
能源局強調,備用容量率可分為規劃值和實績值,依預估之未來尖峰負載和規劃值備用容量率,推算出所需增加之供電容量,俾據以規劃興建新電廠。每年度之實際尖峰負載產出後,再依上述公式及當年7月之供電容量,可計算出實績值備用容量率。
以100年為例,政府核定之備用容量率(規劃值16%)係作為台電公司判定未來是否需增設發電機組之準據,但每年實際發生之備用容量率(實績值)常受當年度實際用電之情形而有所變化,當電力需求減少時,即使不增加任何電廠,備用容量率(實績值)也會隨之增加。
能源局表示,民國80至85年間台電公司之電源開發計畫因民眾抗爭而受阻,導致夏季供電備用容量率約僅5%,造成40次限電,影響經濟、社會及民生至鉅,維持一定之備用容量率是穩定電力供應之基礎。
台電虧損已邁入第7年,累計負債金額高達新台幣1.1兆元,高層是否難辭其咎,可為社會公評。
不過,台電相關高層承襲數年的酬庸文化不改,讓高層在安然退休後轉任子公司、孫公司與財團法人機構「坐高位、領高薪」、「撈錢」,在此民眾百姓生活苦哈哈之際,台電這種作法確實成為社會及大眾可議之處。
台電目前轉投資事業,主要有台灣汽電共生公司,台汽電再轉投資的大園汽電、森霸電力、星能電力、星元電力,以及台電捐助的台灣大電力研究試驗中心、台灣機電工程服務社等財團法人。
外界就認為,這些台電轉投資事業的主管職務,多為台電高層退休前後借調或兼任,許多人更是在退休日當天轉至這些公司與機構,銜接日期幾乎是無縫接軌、滴水不漏。
在這些職位上,除了享有座車、司機,每月薪水平均達25萬元以上,有些甚至比原職薪資更高,還可回台電領取高達千萬退休金,子公司也成為台電高層退休前的「海撈天堂」。
其中,台汽電現任董事長蔡文魁,原為台電財務副總,在民國99年以留職停薪方式轉任,在台汽電月薪高達26.5萬元;蔡文魁更借調2名台電員工到台汽電擔任特助。
另台電原副總涂正義轉任台灣大電力董事長、前台電副總經理施弘基,目前是星元電力公司的負責人、台電副總經理李錦田,目前擔任大園汽電公司董事長等。這些職位的月薪都在19-25萬元。
雖然過去外界一再批評台電這種「世襲」的作法;不過,台電都以台電轉投資這些子公司或孫公司股份未達四分一、是民營企業為由,不能干涉人事調動。
但以經驗法則,一般民間上市公司,只要持有5%以上股份就算是大股東,台電擁有台汽電近28%股份及董監事人事遴選權,國營會或立院應有職權監督。
不過,台電相關高層承襲數年的酬庸文化不改,讓高層在安然退休後轉任子公司、孫公司與財團法人機構「坐高位、領高薪」、「撈錢」,在此民眾百姓生活苦哈哈之際,台電這種作法確實成為社會及大眾可議之處。
台電目前轉投資事業,主要有台灣汽電共生公司,台汽電再轉投資的大園汽電、森霸電力、星能電力、星元電力,以及台電捐助的台灣大電力研究試驗中心、台灣機電工程服務社等財團法人。
外界就認為,這些台電轉投資事業的主管職務,多為台電高層退休前後借調或兼任,許多人更是在退休日當天轉至這些公司與機構,銜接日期幾乎是無縫接軌、滴水不漏。
在這些職位上,除了享有座車、司機,每月薪水平均達25萬元以上,有些甚至比原職薪資更高,還可回台電領取高達千萬退休金,子公司也成為台電高層退休前的「海撈天堂」。
其中,台汽電現任董事長蔡文魁,原為台電財務副總,在民國99年以留職停薪方式轉任,在台汽電月薪高達26.5萬元;蔡文魁更借調2名台電員工到台汽電擔任特助。
另台電原副總涂正義轉任台灣大電力董事長、前台電副總經理施弘基,目前是星元電力公司的負責人、台電副總經理李錦田,目前擔任大園汽電公司董事長等。這些職位的月薪都在19-25萬元。
雖然過去外界一再批評台電這種「世襲」的作法;不過,台電都以台電轉投資這些子公司或孫公司股份未達四分一、是民營企業為由,不能干涉人事調動。
但以經驗法則,一般民間上市公司,只要持有5%以上股份就算是大股東,台電擁有台汽電近28%股份及董監事人事遴選權,國營會或立院應有職權監督。
核四建廠,從工期延宕、經費追加,到人為疏失,爭議不斷,除造成商轉日程一延再延、工程經費亦從原核定1,697億元暴增到2,736億元,引起各界一片撻伐聲。
但依台電內部最新的檢討報告,台電認為,因應核四整體計畫工期調整及確保電廠運轉安全,所增加的具體強化措施,必須再增加527.67億元的支出,評估核四總投資金額將高達3,264.23億元。
依台電這份檢討報告結果,核四一號機原訂商轉日期,將從民國100年12月15日延後42.5個月,預估須等到104年6月30日才能商轉。
二號機原訂101年12月15日的商轉日期,也須延後54.5個月,到106年6月30日商轉。整體核四完工日,從原訂103年12月15日,延後48.5個月,到107年12月31日全數完工。
據台電報告,一號機新增纜線檢整作業、完備各重要系統試運轉測試條件、試運轉測試結果再驗證,均讓商轉展延。
二號機商轉展延的原因,台電指出,161KV加壓落後、2號機核島區電氣安裝工程終止合約,重新發包至安全串纜線開始敷設、安全串纜開始敷設至2號機廠區加壓等,新增測試工作及考量不確定因素,商轉日期必須展延54.5個月。
面對外界的質疑及批評,針對台電核四電廠建廠,監察院最新的調查報告,直指經濟部、台電涉有工程延誤及效能不彰等八大缺失;其中,經濟部為核四計畫執行督導機關,長期粉飾計畫執行遭遇的瓶頸癥結,未能積極督飭台電有效因應妥處,履約爭議及施工管理問題層出不窮,導致核四廠商轉日期一再展延,已逾11年迄仍無法確定,工程經費已暴增超過6成,且後續增加勢必難免,難辭怠忽監督之咎。
監察院認為,台電在無以掌控核四計畫執行進程下,竟於簽訂周邊系統第二階段顧問服務接續契約時,恣意變更服務費用計算方式,逕行承擔履約風險,且未積極妥擬計畫及契約執行進度,怠忽控管顧問公司工作內容,肇致服務費用暴增,卻仍無法依約完成工作,顯有怠失。
監察院調察報告,還指出台電與廠商產生糾紛進行仲裁時,草率行事、更在未取得關鍵外購設備細部規格資料的情形下,竟貿然同意主要承攬廠商以假設數據設計,造成補償費支出大增、而在相關外購設備尚未完成採購程序,且設計資料亦未確定前,竟急於按承攬廠商所提設計數據同意變更契約,相關作業程序顯欠允當。
但依台電內部最新的檢討報告,台電認為,因應核四整體計畫工期調整及確保電廠運轉安全,所增加的具體強化措施,必須再增加527.67億元的支出,評估核四總投資金額將高達3,264.23億元。
依台電這份檢討報告結果,核四一號機原訂商轉日期,將從民國100年12月15日延後42.5個月,預估須等到104年6月30日才能商轉。
二號機原訂101年12月15日的商轉日期,也須延後54.5個月,到106年6月30日商轉。整體核四完工日,從原訂103年12月15日,延後48.5個月,到107年12月31日全數完工。
據台電報告,一號機新增纜線檢整作業、完備各重要系統試運轉測試條件、試運轉測試結果再驗證,均讓商轉展延。
二號機商轉展延的原因,台電指出,161KV加壓落後、2號機核島區電氣安裝工程終止合約,重新發包至安全串纜線開始敷設、安全串纜開始敷設至2號機廠區加壓等,新增測試工作及考量不確定因素,商轉日期必須展延54.5個月。
面對外界的質疑及批評,針對台電核四電廠建廠,監察院最新的調查報告,直指經濟部、台電涉有工程延誤及效能不彰等八大缺失;其中,經濟部為核四計畫執行督導機關,長期粉飾計畫執行遭遇的瓶頸癥結,未能積極督飭台電有效因應妥處,履約爭議及施工管理問題層出不窮,導致核四廠商轉日期一再展延,已逾11年迄仍無法確定,工程經費已暴增超過6成,且後續增加勢必難免,難辭怠忽監督之咎。
監察院認為,台電在無以掌控核四計畫執行進程下,竟於簽訂周邊系統第二階段顧問服務接續契約時,恣意變更服務費用計算方式,逕行承擔履約風險,且未積極妥擬計畫及契約執行進度,怠忽控管顧問公司工作內容,肇致服務費用暴增,卻仍無法依約完成工作,顯有怠失。
監察院調察報告,還指出台電與廠商產生糾紛進行仲裁時,草率行事、更在未取得關鍵外購設備細部規格資料的情形下,竟貿然同意主要承攬廠商以假設數據設計,造成補償費支出大增、而在相關外購設備尚未完成採購程序,且設計資料亦未確定前,竟急於按承攬廠商所提設計數據同意變更契約,相關作業程序顯欠允當。
因應國內油電雙漲,台南市政府祭出具體作法,副市長顏純左表示,市場攤位租金維持去年再調降10%金額,並協調大賣場與百貨公司設置抗漲專區之外,積極鼓勵市民裝置太陽能設備、購買電動機車等,並祭出在一定限額,全額補助安裝太陽能板等所需電網,加強與引接工程等公共財的費用,藉以增加民眾安裝意願。
顏純左昨(19)日在行政院會中提出,因應油電雙漲衝擊,台南市政府已召開會議研擬抗漲因應措施,具體作法包括:市場攤位租金維持去年調降10%金額、協調大賣場與百貨公司設置抗漲專區、密切監控民生用品市場行情,並將不定期稽查、於市府網頁建立價格資訊供民眾查詢、國中小營養午餐凍漲、持續辦理銀髮族暨身心障礙者免費搭乘客運,以及本年度公共汽車與計程車資凍漲。
同時,台南市府積極鼓勵市民裝置太陽能設施、購買電動機車;台南市政府能源科指出,根據精算,民眾裝設太陽能板約需9年才能回收,若依該設備有效使用年限20年計算,回報率約8%,為鼓勵民眾安裝該設備,若於安裝該設備時,因台電系統脆弱,以及需銜接其換流設備等,其引接工程與電網加強費用,各在10萬元及50萬元等,屬於公共財部分,台南市政府都將全額補助。
顏純左昨(19)日在行政院會中提出,因應油電雙漲衝擊,台南市政府已召開會議研擬抗漲因應措施,具體作法包括:市場攤位租金維持去年調降10%金額、協調大賣場與百貨公司設置抗漲專區、密切監控民生用品市場行情,並將不定期稽查、於市府網頁建立價格資訊供民眾查詢、國中小營養午餐凍漲、持續辦理銀髮族暨身心障礙者免費搭乘客運,以及本年度公共汽車與計程車資凍漲。
同時,台南市府積極鼓勵市民裝置太陽能設施、購買電動機車;台南市政府能源科指出,根據精算,民眾裝設太陽能板約需9年才能回收,若依該設備有效使用年限20年計算,回報率約8%,為鼓勵民眾安裝該設備,若於安裝該設備時,因台電系統脆弱,以及需銜接其換流設備等,其引接工程與電網加強費用,各在10萬元及50萬元等,屬於公共財部分,台南市政府都將全額補助。
對於近日外界質疑台電公司溢價買電轉嫁全民買單一事,經濟部昨(17)日鄭重澄清,台電公司向民營電廠(IPP)購電可提升系統供電安全穩定、避免實施限電,並有助於降低整體發電成本而減少經營虧損。
經濟部表示,對於向民間購電之價格高於台電公司自身發電平均成本,由於台電公司與民營電廠兩種發電成本之基礎、電廠折舊及運轉情形等因素不同,無法直接論斷民營電廠購電價格偏高。
民營電廠屬資本密集且長期投資的產業,為確保回收投資成本,民營電廠購電費率考量的成本除建廠成本、燃料成本外,尚包括電源線成本、投資利潤等,而台電公司發電成本則無這些項目。且台電公司因包含新舊電廠,部分早期機組已攤提折舊完畢,無須再負擔固定成本。
另外,民營電廠因機組運轉可能不若台電公司穩定、或限於合約規定,致機組運轉容量因數較台電公司為低。
另對於「買回來的電都沒有用到」之質疑,經濟部則是指出,台電公司100年向民營電廠及汽電共生之購電量達482億度,占台電公司總供電量之23%。
台電公司依經濟調度原則係依序調度發電成本較低之台電公司核能、台電公司燃煤及民營燃煤電廠等基載機組,若電力不足,須再調度成本稍高之民營汽電共生、台電公司燃氣複循環機組與民營燃氣機組,始能滿足一般負載需求,換句話說,民營電廠及汽電共生已是電力系統主要電源之一。
經濟部強調,若不向民營電廠及汽電共生購電,其短缺電量須藉由調度台電公司自己成本更高之燃油、汽力燃氣甚至輕油機組替代,這幾種發電的成本都比向民間購電貴很多。且民營電廠及汽電共生主要係在保證時段(即尖峰時間)發電,現行台電公司高壓用電尖峰時間每度售價均高於民營電廠及汽電共生平均購價,顯見尖峰時間向民營電廠及汽電共生購電,對台電公司而言,並無不利。
經濟部表示,對於向民間購電之價格高於台電公司自身發電平均成本,由於台電公司與民營電廠兩種發電成本之基礎、電廠折舊及運轉情形等因素不同,無法直接論斷民營電廠購電價格偏高。
民營電廠屬資本密集且長期投資的產業,為確保回收投資成本,民營電廠購電費率考量的成本除建廠成本、燃料成本外,尚包括電源線成本、投資利潤等,而台電公司發電成本則無這些項目。且台電公司因包含新舊電廠,部分早期機組已攤提折舊完畢,無須再負擔固定成本。
另外,民營電廠因機組運轉可能不若台電公司穩定、或限於合約規定,致機組運轉容量因數較台電公司為低。
另對於「買回來的電都沒有用到」之質疑,經濟部則是指出,台電公司100年向民營電廠及汽電共生之購電量達482億度,占台電公司總供電量之23%。
台電公司依經濟調度原則係依序調度發電成本較低之台電公司核能、台電公司燃煤及民營燃煤電廠等基載機組,若電力不足,須再調度成本稍高之民營汽電共生、台電公司燃氣複循環機組與民營燃氣機組,始能滿足一般負載需求,換句話說,民營電廠及汽電共生已是電力系統主要電源之一。
經濟部強調,若不向民營電廠及汽電共生購電,其短缺電量須藉由調度台電公司自己成本更高之燃油、汽力燃氣甚至輕油機組替代,這幾種發電的成本都比向民間購電貴很多。且民營電廠及汽電共生主要係在保證時段(即尖峰時間)發電,現行台電公司高壓用電尖峰時間每度售價均高於民營電廠及汽電共生平均購價,顯見尖峰時間向民營電廠及汽電共生購電,對台電公司而言,並無不利。
為避免台電公司虧掉半個資本額,電價調漲方案決定一次漲足。財經官員昨(16)日表示,電價調漲原有兩方案,一是一次漲足,另一案是分兩階段調漲。但因台電虧損超乎預期,才忍痛選擇一次漲足。
財經官員說,這次集中要在下半年把台電今年的虧損弭平,漲幅才會那麼高。原本電價調漲方案是兩案並陳,由行政院定奪。另一案是在5月時先漲一半,電價平均漲幅15%;10月再漲另一半,漲幅約14%到15%。
這方案雖說是分兩階段上漲,但官員說,消費者只會感覺到漲一次。因為到了6、7、8、9月屬夏月電價,夏月電價本來就較高,較平時高出17%,所以累計5月漲幅,夏月電價會較4月上漲31%。10月夏月電價結束,電價原本讓下跌,10月的第二階段上漲,會讓電價比夏月電價稍跌一點點。
過去政府調漲電價多採二階段漲價,像劉兆玄內閣就選擇兩階段調漲電價,第一階段7月調漲,第二階段在10月漲。
官員指出,兩階段調漲對消費者和企業的衝擊比較小,可以改用省電燈泡、改換省電家電等,減輕電費負擔。但最後選擇一次漲足,是考慮到台電的虧損問題。
台電資本額是3,300億元,虧損超過1,650億元,就必須依據公司法規定,召開股東臨時會檢討減資或增資。但行政院主計長石素梅早在立法院答詢時指出過,現行財政要談增資有困難。
台電去年已虧損1,179億元,至今已累計虧損1,322億元,官員指出,台電今年5月一次漲足,雖然漲幅高,不過是讓今年打平,讓明年有合理利潤,還談不上彌補千億元虧損。
財經官員說,這次集中要在下半年把台電今年的虧損弭平,漲幅才會那麼高。原本電價調漲方案是兩案並陳,由行政院定奪。另一案是在5月時先漲一半,電價平均漲幅15%;10月再漲另一半,漲幅約14%到15%。
這方案雖說是分兩階段上漲,但官員說,消費者只會感覺到漲一次。因為到了6、7、8、9月屬夏月電價,夏月電價本來就較高,較平時高出17%,所以累計5月漲幅,夏月電價會較4月上漲31%。10月夏月電價結束,電價原本讓下跌,10月的第二階段上漲,會讓電價比夏月電價稍跌一點點。
過去政府調漲電價多採二階段漲價,像劉兆玄內閣就選擇兩階段調漲電價,第一階段7月調漲,第二階段在10月漲。
官員指出,兩階段調漲對消費者和企業的衝擊比較小,可以改用省電燈泡、改換省電家電等,減輕電費負擔。但最後選擇一次漲足,是考慮到台電的虧損問題。
台電資本額是3,300億元,虧損超過1,650億元,就必須依據公司法規定,召開股東臨時會檢討減資或增資。但行政院主計長石素梅早在立法院答詢時指出過,現行財政要談增資有困難。
台電去年已虧損1,179億元,至今已累計虧損1,322億元,官員指出,台電今年5月一次漲足,雖然漲幅高,不過是讓今年打平,讓明年有合理利潤,還談不上彌補千億元虧損。
配合智慧電表政策上路,台電年底將重新檢討住宅用「時間電價」。台電董事長陳貴明昨日表示,目前不到5千戶數選擇時間電價,主要是每月用電度數達700度以上,才會有誘因。
為了配合智慧電表政策,今年底完成1萬低壓智慧電表裝置後,將會進行成本分析,屆時進一步檢討時間電價表。
時間電價並非只限於工業用電,一般住宅用戶也可自願性選擇時間電價,所謂的時間電價,主要是分為尖峰、週六半尖峰以及離峰時段,有不同適用電價,現階段尖峰、離峰時段的價差約為1.7元,5月15日調整電價之後,價差稍微拉高到約1.8元。
不過住宅用時間電價普及度不高,台電分析,一般家庭平均用電度數每月為350度,通常要到700度以上才會有較明顯價差。
今年底要完成1萬低壓用戶裝置智慧電表,2016年600萬戶要裝置智慧電表,因此台電有必要檢討時間電價。
為了配合智慧電表政策,今年底完成1萬低壓智慧電表裝置後,將會進行成本分析,屆時進一步檢討時間電價表。
時間電價並非只限於工業用電,一般住宅用戶也可自願性選擇時間電價,所謂的時間電價,主要是分為尖峰、週六半尖峰以及離峰時段,有不同適用電價,現階段尖峰、離峰時段的價差約為1.7元,5月15日調整電價之後,價差稍微拉高到約1.8元。
不過住宅用時間電價普及度不高,台電分析,一般家庭平均用電度數每月為350度,通常要到700度以上才會有較明顯價差。
今年底要完成1萬低壓用戶裝置智慧電表,2016年600萬戶要裝置智慧電表,因此台電有必要檢討時間電價。
電價惹民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昨日一口氣通過13個臨時提案,不僅認為經濟部調漲電價違法,並要求暫緩5月15日的漲價,須先重新計算電價調整方案,送交立院審議後再調整。不過由於立院提案均無強制力,經長施顏祥說,行政單位漲電價依法有據,電價調整不能拖下去。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昨日舉行「電價合理化方案」專案報告,邀請經濟部、能源局與台電等報告並備詢。
國民黨立委黃昭順與民進黨立委蘇震清等人劈頭就說,下鄉期間一直被民眾罵,埋怨政府無法苦民所苦,堅持要漲電價,黃昭順直接詢問,是否有可能,5月15日緩漲?
施顏祥回應, 假設今年不調整電價,台電光一年虧損就達到1,200億元,每延宕一個月,台電就要虧100億元,付出成本愈高,愈難處理。
民進黨立委陳明文質疑,為何韓國工業與民生用電都較台灣低?施顏祥表示,目前南韓核能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為30%,未來更要提升到50%,反觀台灣核能發電量不到20%,國內也是以燒煤與天然氣為主,我國成本相對南韓高,不過韓國電力公司去年也是虧損。
經濟部回答無法取得朝野立委的認同。國民黨立委丁守中等人提案,要求行政院徹底檢討台電經營績效以及電費計價公式,再行檢討經濟部的電費調整方案,原定5月15日施行之方案應暫緩並重新提出新計費方案。
施顏祥表示,行政單位是依據國營事業管理法第20條及電業法相關規定去執行,也就是電價調整經由中央主管單位同意即可,因此沒有違法。至於行政院公用事業費率審議委員會,已相當久沒有運作,也並非經濟部主管的單位。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昨日舉行「電價合理化方案」專案報告,邀請經濟部、能源局與台電等報告並備詢。
國民黨立委黃昭順與民進黨立委蘇震清等人劈頭就說,下鄉期間一直被民眾罵,埋怨政府無法苦民所苦,堅持要漲電價,黃昭順直接詢問,是否有可能,5月15日緩漲?
施顏祥回應, 假設今年不調整電價,台電光一年虧損就達到1,200億元,每延宕一個月,台電就要虧100億元,付出成本愈高,愈難處理。
民進黨立委陳明文質疑,為何韓國工業與民生用電都較台灣低?施顏祥表示,目前南韓核能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為30%,未來更要提升到50%,反觀台灣核能發電量不到20%,國內也是以燒煤與天然氣為主,我國成本相對南韓高,不過韓國電力公司去年也是虧損。
經濟部回答無法取得朝野立委的認同。國民黨立委丁守中等人提案,要求行政院徹底檢討台電經營績效以及電費計價公式,再行檢討經濟部的電費調整方案,原定5月15日施行之方案應暫緩並重新提出新計費方案。
施顏祥表示,行政單位是依據國營事業管理法第20條及電業法相關規定去執行,也就是電價調整經由中央主管單位同意即可,因此沒有違法。至於行政院公用事業費率審議委員會,已相當久沒有運作,也並非經濟部主管的單位。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作成5月15日電價緩漲決議,行政院長陳?將召見經長施顏祥研商對策。不過,他私下認為「邏輯上緩漲空間有限、不容易。」
至於油價,陳?也明確表示,未來不再啟動「緩漲或凍漲」機制,一旦國際油價異常飆漲至140至150美元以上,政府將針對弱勢族群採取補貼政策照顧,不會全面緩漲,以免形成用油少的人補貼用油多的人。
對於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做成緩漲電價的決議。官員表示,立法院院會所提主決議,才會具一定法律拘束力,立院可以刪減國營事業收入,不能為增加支出的動作。委員會的附帶決議並不具強力法律效力。
陳?認為,電價一旦緩漲,對台電財務恐怕會「很麻煩」。他說,近日會見施顏祥了解立法院訴求內容,研議對策。不過,陳?坦言「電價緩漲,在邏輯上不容易」,很難找到合理的理由。
至於油價,陳?也明確表示,未來不再啟動「緩漲或凍漲」機制,一旦國際油價異常飆漲至140至150美元以上,政府將針對弱勢族群採取補貼政策照顧,不會全面緩漲,以免形成用油少的人補貼用油多的人。
對於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做成緩漲電價的決議。官員表示,立法院院會所提主決議,才會具一定法律拘束力,立院可以刪減國營事業收入,不能為增加支出的動作。委員會的附帶決議並不具強力法律效力。
陳?認為,電價一旦緩漲,對台電財務恐怕會「很麻煩」。他說,近日會見施顏祥了解立法院訴求內容,研議對策。不過,陳?坦言「電價緩漲,在邏輯上不容易」,很難找到合理的理由。
電價上漲在即,為平息外界批評台電營運不佳,台電總經理李漢申昨(12)日表示,新電價上路後,將取消員工的用電優惠。國營會執行長劉明忠強調,台電今年將精簡人事約350人,今年採購成本也將降低50億元。
經濟部能源局局長歐嘉瑞、台電總經理李漢申、經濟部國營會執行長劉明忠,昨天赴國民黨團說明調漲電價問題。
歐嘉瑞表示,三年內將汰換全國36.2萬盞路燈,改為省電LED燈;離島偏遠地區,將在今年內完成轉換,五都將利用20億元地方統籌分配款逐年汰換。
李漢申表示,新電價實施後,台電將取消員工用電優待。
經濟部能源局局長歐嘉瑞、台電總經理李漢申、經濟部國營會執行長劉明忠,昨天赴國民黨團說明調漲電價問題。
歐嘉瑞表示,三年內將汰換全國36.2萬盞路燈,改為省電LED燈;離島偏遠地區,將在今年內完成轉換,五都將利用20億元地方統籌分配款逐年汰換。
李漢申表示,新電價實施後,台電將取消員工用電優待。
5月15零時起實施新電價!經濟部昨(12)日公布工業用電平均漲幅為35%,高壓與特高壓離峰漲幅仍然高逾6成,換算工業用電每度平均2.8988元,比南韓貴上0.53元、幅度達22.3%,我國與南韓正面競爭的鋼鐵、石化、紡織、面板等科技產業,將喪失生產成本優勢。
雖然多位出席11日舉行的「電價及天然氣價格諮詢委員會」委員,抨擊台電調價方案「漲太兇」,但經長施顏祥昨日宣布的電價合理化方案,令人意外的是,仍然維持台電原方案,委員們及產業界意見多未納入。
施顏祥親上火線表示,政府對產業界與社會的意見,絕對不是無感,也並非不食人間煙火,現實是國際燃料成本持續上漲,台電難以負擔,因此即使調價很困難也要執行,「低能源價格時代已經過去」,這是國內要面對的現實。
5月15日起,商業用電平均漲幅30%,民生用電為16.9%,工業用電平均漲幅為35%,每度平均電價從原先的2.3536元,調高至2.8988元,比南韓的2.3701元還貴,已非亞鄰最低,而是亞鄰第四低,高於韓、馬、泰。
針對調漲後工業用電價格高於南韓二成,經濟部能源局表示,南韓調漲電價較為頻繁,去年8月與12月都有調整過,可以適度反應成本,反觀我國電價則是「凍漲」許久,必須要反應成本,而目前南韓電力公司的燃料成本持續上漲中,所以南韓再度漲價的可能性很高。
能源局估計,小工廠的電費漲幅約29%,高壓與特高壓的大型工廠電費漲幅則為37%。
雖然工商界砲轟離峰時段漲幅高逾6成太離譜,但經濟部不為所動。台電總經理李漢申表示,離峰訂價基礎是純粹以發電燃料成本做考量,原本離峰時段的燃料以燃煤與核能為主,但是近幾年加上天然氣,今年離峰平均燃料發電成本達到2.26元,即使這次調漲後,實際反應數字約2.0∼2.1元,並沒有足額反應,剩餘沒有反應則是放在尖峰時段調整,因此尖峰時段每度調整1元,離峰僅0.8元。
商業用電平均漲幅為20%,由於小商號有高達7成用戶,每月用電量低於1千度,約61萬戶,因此電費漲幅會低於19%,假設有店家度數落在1千度,每月電費將會增加710元。
至於家庭用電,「凍漲」門檻也維持在120度,李漢申解釋, 如果拉到150度,等同於全國有64萬戶電費調降,將缺乏公平正義。另外,也有人提到是否要新增級距,由於701度再往上的適用戶數不多,並沒有太大意義。
雖然多位出席11日舉行的「電價及天然氣價格諮詢委員會」委員,抨擊台電調價方案「漲太兇」,但經長施顏祥昨日宣布的電價合理化方案,令人意外的是,仍然維持台電原方案,委員們及產業界意見多未納入。
施顏祥親上火線表示,政府對產業界與社會的意見,絕對不是無感,也並非不食人間煙火,現實是國際燃料成本持續上漲,台電難以負擔,因此即使調價很困難也要執行,「低能源價格時代已經過去」,這是國內要面對的現實。
5月15日起,商業用電平均漲幅30%,民生用電為16.9%,工業用電平均漲幅為35%,每度平均電價從原先的2.3536元,調高至2.8988元,比南韓的2.3701元還貴,已非亞鄰最低,而是亞鄰第四低,高於韓、馬、泰。
針對調漲後工業用電價格高於南韓二成,經濟部能源局表示,南韓調漲電價較為頻繁,去年8月與12月都有調整過,可以適度反應成本,反觀我國電價則是「凍漲」許久,必須要反應成本,而目前南韓電力公司的燃料成本持續上漲中,所以南韓再度漲價的可能性很高。
能源局估計,小工廠的電費漲幅約29%,高壓與特高壓的大型工廠電費漲幅則為37%。
雖然工商界砲轟離峰時段漲幅高逾6成太離譜,但經濟部不為所動。台電總經理李漢申表示,離峰訂價基礎是純粹以發電燃料成本做考量,原本離峰時段的燃料以燃煤與核能為主,但是近幾年加上天然氣,今年離峰平均燃料發電成本達到2.26元,即使這次調漲後,實際反應數字約2.0∼2.1元,並沒有足額反應,剩餘沒有反應則是放在尖峰時段調整,因此尖峰時段每度調整1元,離峰僅0.8元。
商業用電平均漲幅為20%,由於小商號有高達7成用戶,每月用電量低於1千度,約61萬戶,因此電費漲幅會低於19%,假設有店家度數落在1千度,每月電費將會增加710元。
至於家庭用電,「凍漲」門檻也維持在120度,李漢申解釋, 如果拉到150度,等同於全國有64萬戶電費調降,將缺乏公平正義。另外,也有人提到是否要新增級距,由於701度再往上的適用戶數不多,並沒有太大意義。
繼油價大漲後,電價漲幅昨日拍板定案,商業用電漲幅30%,工業用電漲幅35%最大。油、電雙大漲,二者累計約影響CPI增漲約0.83個百分點左右,專家指出,這將形成通膨壓力,對台股不利。
台新投顧總經理莊明書說,台電沉重的財務負擔,是造成電價漲幅如此大的主要原因,其中電價上漲對消費者物價(CPI)指數的推升相當直接,預料CPI下半年往上趨勢將難以避免,國內消費者物價開始揚升。
此外,包括台灣央行也有機會調高利率,且會影響民間消費,經濟成長下滑、企業成本增加,企業獲利降低等多方面衝擊,再加上日前油價調漲,這都是不利於股市要素。
莊明書分析,尤其此次工業用電漲幅35%最大,對製造業為主的上市櫃廠商成本增加壓力頗大,尤其電價調整對產業影響是全面性,電子產業中上游用電量需求大企業,包括電子上游半導體、面板、中游PCB,傳產水泥、鋼鐵、玻陶、紡織等都將受害;油電受惠類股,包括電力及節能相關類股將可受惠,包括汽電共生、LED及太陽能等類股。
保德信投信投資長余睿明分析,政府定案將實施電價調整,其中工業用電漲幅達3成;油價則已先行調漲,油電雙漲造成國內CPI增漲,將形成通膨壓力,不利台股。
傳統製造產業包括水泥、塑化及鋼鐵等族群,因油電佔其生產成本比重高,可能成油價調漲後衝擊較大族群,短線股價明顯受壓抑。
台新投顧總經理莊明書說,台電沉重的財務負擔,是造成電價漲幅如此大的主要原因,其中電價上漲對消費者物價(CPI)指數的推升相當直接,預料CPI下半年往上趨勢將難以避免,國內消費者物價開始揚升。
此外,包括台灣央行也有機會調高利率,且會影響民間消費,經濟成長下滑、企業成本增加,企業獲利降低等多方面衝擊,再加上日前油價調漲,這都是不利於股市要素。
莊明書分析,尤其此次工業用電漲幅35%最大,對製造業為主的上市櫃廠商成本增加壓力頗大,尤其電價調整對產業影響是全面性,電子產業中上游用電量需求大企業,包括電子上游半導體、面板、中游PCB,傳產水泥、鋼鐵、玻陶、紡織等都將受害;油電受惠類股,包括電力及節能相關類股將可受惠,包括汽電共生、LED及太陽能等類股。
保德信投信投資長余睿明分析,政府定案將實施電價調整,其中工業用電漲幅達3成;油價則已先行調漲,油電雙漲造成國內CPI增漲,將形成通膨壓力,不利台股。
傳統製造產業包括水泥、塑化及鋼鐵等族群,因油電佔其生產成本比重高,可能成油價調漲後衝擊較大族群,短線股價明顯受壓抑。
經濟部醞釀調漲電價,工業離峰用電漲幅高達60%,企業界幾乎都認為,太離譜、太過分。新任全國工業總會理事長許勝雄昨(11)日直言,這是懲罰有貢獻者的機制。
許勝雄指出,離峰用電,等於是在幫台電解決「庫存」問題,結果,反而要多付出,這是懲罰有貢獻者的機制。
他強調,企業並不反對漲電價,任何一個成本被適度反應都是合理的,但是不能選在最不恰當時間,用不恰當方式。
他說,工業界的用電大戶,例如,紡織、鋼鐵等產業,都是一年365天、每天24小時不停電的運作,這樣用電大戶都是台電「最穩定的客戶」。
許勝雄說,依照企業經營模式,對「穩定的客戶」,會有比較好的價格優惠,因為「穩定的客戶」對企業的營收是有穩定的貢獻,然而,政府現在的作法恰恰相反,但企業界沒得選擇,又不是有3家電力公司可以選,只有1家台電,也沒得反對,只能忍受。
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也指出,離峰用電應該要獎勵才對,漲幅高達60%,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情。
商總理事長張平沼在電價諮詢委員會,直接對著經濟部長施顏祥說:「這太離譜了」!他說,離峰用電漲這麼多,是不對的,這要怎麼鼓勵企業降低耗電量呢?離峰用電,應該要獎勵才對,怎麼可以反而漲最多呢?
他直言,政府把電價當稅收,以為高用電就是高所得,所要像高所得者稅率會高一樣,電價也要高嗎?這是什麼離譜的作法?
台玻集團董事長林伯豐、宜進實業董事長詹正田、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也都同聲認為,工業用電漲最多,已經很不合理,沒想到離峰用電漲幅更驚人,進而直呼:「太過分」。
詹正田指出,真是沒天理。他問,台灣是不是可以不要工業?如果要工業,電價在與亞鄰國家相比時,就不應該只有比價格,是否還要比一比國家與產業競爭力?當韓國與歐盟、美國簽定FTA、並與中國大陸洽談FTA時,台灣只有ECFA時,電價可以這麼漲嗎?
許勝雄指出,離峰用電,等於是在幫台電解決「庫存」問題,結果,反而要多付出,這是懲罰有貢獻者的機制。
他強調,企業並不反對漲電價,任何一個成本被適度反應都是合理的,但是不能選在最不恰當時間,用不恰當方式。
他說,工業界的用電大戶,例如,紡織、鋼鐵等產業,都是一年365天、每天24小時不停電的運作,這樣用電大戶都是台電「最穩定的客戶」。
許勝雄說,依照企業經營模式,對「穩定的客戶」,會有比較好的價格優惠,因為「穩定的客戶」對企業的營收是有穩定的貢獻,然而,政府現在的作法恰恰相反,但企業界沒得選擇,又不是有3家電力公司可以選,只有1家台電,也沒得反對,只能忍受。
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也指出,離峰用電應該要獎勵才對,漲幅高達60%,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情。
商總理事長張平沼在電價諮詢委員會,直接對著經濟部長施顏祥說:「這太離譜了」!他說,離峰用電漲這麼多,是不對的,這要怎麼鼓勵企業降低耗電量呢?離峰用電,應該要獎勵才對,怎麼可以反而漲最多呢?
他直言,政府把電價當稅收,以為高用電就是高所得,所要像高所得者稅率會高一樣,電價也要高嗎?這是什麼離譜的作法?
台玻集團董事長林伯豐、宜進實業董事長詹正田、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也都同聲認為,工業用電漲最多,已經很不合理,沒想到離峰用電漲幅更驚人,進而直呼:「太過分」。
詹正田指出,真是沒天理。他問,台灣是不是可以不要工業?如果要工業,電價在與亞鄰國家相比時,就不應該只有比價格,是否還要比一比國家與產業競爭力?當韓國與歐盟、美國簽定FTA、並與中國大陸洽談FTA時,台灣只有ECFA時,電價可以這麼漲嗎?
電價調整方案呼之欲出!工業用電每度漲幅從3成~6成不等,商業用電每度調漲15~40%,預計最快明(13)日公布電價方案;此外,經濟部宣佈恢復燃料條款機制,未來國內電價將逐季檢討。
經濟部次長黃重球昨(11)日召開電價及天然氣價格諮詢委員會議,經過一下午討論卻無具體結論,主要是各委員意見針對民生與工業用電的意見相當多,也讓黃重球當場裁示,台電將意見帶回研議。
不過可確定的是,這次台電爭取到恢復燃料條款機制。所謂的燃料條款機制,是指每季檢討燃料成本,當成本較去年平均售電價格上漲1%,就可經由電價及天然氣價格諮詢委員會議討論通過後漲價。台電在2008年10月進行第二波調價後,雖然每季都有設算提供予經部,但經部皆不同意反應成本,因此形同虛設。
換言之,這波調整電價之後,三個月後、也就是最快7月將會再度檢討發電成本,勢必會牽動調整價格敏感神經。
黃重球表示,未來將在一定額度內調漲電價,但遇到燃料成本下跌時,不論台電盈虧,也會同時反應作降價。
值得注意的是,台電期望調整幅度在3%之內,經部可授權讓台電自行調整電價,儘管會議中沒有討論,但經濟部傾向同意。
另外,商業用電確定維持4個級距, 也就是330度以下、331~700度、701度~1,500度以及1,500度以上,每個級距調整價格不同,漲幅從15~40%不等。以最高級距1,500度以上,夏月電價達到7.14元。
工業用電部份,區分為尖峰、半尖峰與離峰時段,每度漲幅從31~62%不等,其中,離峰時段不論在夏月或非夏月價格,每度調漲幅度都在6成以上。
但離峰時段高漲幅也引來工商團體不滿,不過經濟部仍然要反應燃料成本,因此傾向維持同樣漲幅。
至於家庭用電,每度漲幅在14~26%不等,原本經濟部規劃,120度以下不調整電價,由於會中有委員建議,可以把凍漲門檻調高到150度,目前經濟部將交由台電評估。
經濟部次長黃重球昨(11)日召開電價及天然氣價格諮詢委員會議,經過一下午討論卻無具體結論,主要是各委員意見針對民生與工業用電的意見相當多,也讓黃重球當場裁示,台電將意見帶回研議。
不過可確定的是,這次台電爭取到恢復燃料條款機制。所謂的燃料條款機制,是指每季檢討燃料成本,當成本較去年平均售電價格上漲1%,就可經由電價及天然氣價格諮詢委員會議討論通過後漲價。台電在2008年10月進行第二波調價後,雖然每季都有設算提供予經部,但經部皆不同意反應成本,因此形同虛設。
換言之,這波調整電價之後,三個月後、也就是最快7月將會再度檢討發電成本,勢必會牽動調整價格敏感神經。
黃重球表示,未來將在一定額度內調漲電價,但遇到燃料成本下跌時,不論台電盈虧,也會同時反應作降價。
值得注意的是,台電期望調整幅度在3%之內,經部可授權讓台電自行調整電價,儘管會議中沒有討論,但經濟部傾向同意。
另外,商業用電確定維持4個級距, 也就是330度以下、331~700度、701度~1,500度以及1,500度以上,每個級距調整價格不同,漲幅從15~40%不等。以最高級距1,500度以上,夏月電價達到7.14元。
工業用電部份,區分為尖峰、半尖峰與離峰時段,每度漲幅從31~62%不等,其中,離峰時段不論在夏月或非夏月價格,每度調漲幅度都在6成以上。
但離峰時段高漲幅也引來工商團體不滿,不過經濟部仍然要反應燃料成本,因此傾向維持同樣漲幅。
至於家庭用電,每度漲幅在14~26%不等,原本經濟部規劃,120度以下不調整電價,由於會中有委員建議,可以把凍漲門檻調高到150度,目前經濟部將交由台電評估。
市場資金寬鬆,發債利率維持低檔,以台電為首的企業、銀行算盤打得精,趁著資金成本便宜大舉發債籌資,首季發行889億元債券。中油、鴻海等指標企業也趕在第二季發債,以鎖住長期低利資金。
根據彭博統計,今年首季趁著低利搶發債券的企業共有八家、金融機構為九家,合計發行889億元債券,其中包括626億元的公司債及263億元的金融債。
公司債部分,又以台電發行160億元最多,其次為中信金的120億元,電子五哥之一的鴻海發行90億元,奪下第三,再加上台塑、長榮航、開發金控、凱基證和長榮海等企業,合計發行626億元的公司債。
券商主管說,選在第一季利率谷底籌資的都是「聰明企業」,市場資金充裕,債券發行利率水準維持低檔,台電10年券利率僅1.5%。
隨著今年經濟成長率逐季向上,加上國內油價雙漲引發通膨預期,以及央行拉高隔拆利率,未來發債利率恐步步高升,企業若想發債籌措資本動作可要快。
為充實營運資金,外銀今年第一季大舉發行金融債,以渣打銀行發行83億元奪冠,?豐銀60億元居次。
至於第二季有意發債的企業,券商主管說,目前看起來都是熟面孔,台電和鴻海都有機會再發債。其中,鴻海3月底取得180億公司債發行額度,本月10日完成60億元的公司債標售,預期13日前標售結果就會出爐,剩下的120億元額度,可能視市場情況發行。
根據彭博統計,今年首季趁著低利搶發債券的企業共有八家、金融機構為九家,合計發行889億元債券,其中包括626億元的公司債及263億元的金融債。
公司債部分,又以台電發行160億元最多,其次為中信金的120億元,電子五哥之一的鴻海發行90億元,奪下第三,再加上台塑、長榮航、開發金控、凱基證和長榮海等企業,合計發行626億元的公司債。
券商主管說,選在第一季利率谷底籌資的都是「聰明企業」,市場資金充裕,債券發行利率水準維持低檔,台電10年券利率僅1.5%。
隨著今年經濟成長率逐季向上,加上國內油價雙漲引發通膨預期,以及央行拉高隔拆利率,未來發債利率恐步步高升,企業若想發債籌措資本動作可要快。
為充實營運資金,外銀今年第一季大舉發行金融債,以渣打銀行發行83億元奪冠,?豐銀60億元居次。
至於第二季有意發債的企業,券商主管說,目前看起來都是熟面孔,台電和鴻海都有機會再發債。其中,鴻海3月底取得180億公司債發行額度,本月10日完成60億元的公司債標售,預期13日前標售結果就會出爐,剩下的120億元額度,可能視市場情況發行。
新竹「九降風」不僅吹出新竹米粉和新埔柿餅兩項聞名全台的美食,在全球講究綠能、發展新興能源產業的潮流下,新竹風更成為最適合發展風力發電的助力。
不僅台電已在新竹沿海設立10多台風力機,正隆紙廠的春風牌風車,也矗立在新竹沿海鳳山溪北側,東元電機更計畫在新竹設置大群風力發電實驗場。
新竹市長許明財表示,新竹向來以風大聞名,尤其沿海地區的風力強度更適合發展風力發電,東元選擇在新竹市香山地區設置測試風力發電機,未來完成測試後,將為新竹市不論是在觀光或能源環境上,帶來正面效益。
新竹是除了澎湖之外,台灣風力發電運轉天數最高的地區,顯示出其極適合發展風力發電之優勢。
為迎合全球綠色潮流,因此早在民國94年,台電就在新竹漁港南北兩側及港南濱海區設立13台風力機。
正隆企業集團旗下的天隆造紙廠,也在新竹竹北沿海區的鳳山溪北側,架設了兩座將近30層樓高的大型風車,其風力發電機是從丹麥製造所引進,利用新竹的風力發電,每年可以為廠房省下約1,500萬元的電費。
近年積極發展風電、太陽能等新興綠能產業的東元電機,已多次到新竹沿海現堪設置大群風力發電實驗場地點,新竹市政府除了提供多處公有、私有土地供東元選擇,並承諾全力配合協助。
新竹市府產業發展處長蔡天力表示,東元已多次到新竹沿海勘察設置地點,包括港南、海山漁港及南寮垃圾掩埋場等地。而負責規畫「新能源示範園區」的市府都市發展處則指出,東元電機的大群風力發電實驗場,所需土地面積約20公頃,投資金額估計超過10億元規模。
不僅台電已在新竹沿海設立10多台風力機,正隆紙廠的春風牌風車,也矗立在新竹沿海鳳山溪北側,東元電機更計畫在新竹設置大群風力發電實驗場。
新竹市長許明財表示,新竹向來以風大聞名,尤其沿海地區的風力強度更適合發展風力發電,東元選擇在新竹市香山地區設置測試風力發電機,未來完成測試後,將為新竹市不論是在觀光或能源環境上,帶來正面效益。
新竹是除了澎湖之外,台灣風力發電運轉天數最高的地區,顯示出其極適合發展風力發電之優勢。
為迎合全球綠色潮流,因此早在民國94年,台電就在新竹漁港南北兩側及港南濱海區設立13台風力機。
正隆企業集團旗下的天隆造紙廠,也在新竹竹北沿海區的鳳山溪北側,架設了兩座將近30層樓高的大型風車,其風力發電機是從丹麥製造所引進,利用新竹的風力發電,每年可以為廠房省下約1,500萬元的電費。
近年積極發展風電、太陽能等新興綠能產業的東元電機,已多次到新竹沿海現堪設置大群風力發電實驗場地點,新竹市政府除了提供多處公有、私有土地供東元選擇,並承諾全力配合協助。
新竹市府產業發展處長蔡天力表示,東元已多次到新竹沿海勘察設置地點,包括港南、海山漁港及南寮垃圾掩埋場等地。而負責規畫「新能源示範園區」的市府都市發展處則指出,東元電機的大群風力發電實驗場,所需土地面積約20公頃,投資金額估計超過10億元規模。
台電及中油經營改善小組昨(10)日召開首次委員會,聚焦兩家國營事業定位與民營化議題,工總理事長陳武雄、商總監事會召集人王應傑均支持走向民營化,引入市場機制。
經濟部過去已編列台電、中油各15%、55%的釋股預算,並經立院審查通過,但仍待電業法修正案、新石油管理法通過、與工會協商。
國營事業若政府持股低於一半,即屬民營化企業,據了解,考量台電為國內獨占事業,配合政策性目的僅釋股15%,中油則有意比照中華電、中鋼等成為民營化企業釋股55%,若以台電資本額3,300億元、中油1,301億元粗估,釋股金額分別約495億、715億元。
擔任召集人的經濟部長施顏祥指出,小組將要求中油、台電今年度提出具體改善計畫,目標共須節省125億元。三個月內完成初步檢討報告,改善小組每月召開一次會議,預計運作一年以上。
經濟部已提出問卷調查,彙整委員意見後設定議題與優先順序,未來每十天召開一次工作小組,針對經營改善的短中長期作法、改革建議與目標討論,第一次會議將在4月20日前召開。
施顏祥說,小組對台電和中油將從經營效率和品質、人事制度、採購制度和民營化進程四大方向檢討,其中對社會關注的議題將優先處理。
陳武雄會前表示,華航、中鋼等民營化後經營良好,台電、中油等是國營事業,在政策綁手綁腳之餘又和民營企業比較是「不公平」的,他主張台電、中油應民營化。王應傑也認為,國營事業制度應符合民營化與民營企業精神,建議引進企業管理專才。
昨天會中企業界表態支持民營化,並應先市場自由化,但據轉述,部分委員認為我國能源高達99%是進口,一旦台電、中油民營化後,能源安全有顧慮。國營事業定位也須釐清,才能知道責任與績效具體指標。
昨天除了消基會董事長蘇錦霞、中鋼前董事長王鍾渝,以及經濟部政務次長林聖忠因出國未能與會,所有委員都親自出席會議。
經濟部過去已編列台電、中油各15%、55%的釋股預算,並經立院審查通過,但仍待電業法修正案、新石油管理法通過、與工會協商。
國營事業若政府持股低於一半,即屬民營化企業,據了解,考量台電為國內獨占事業,配合政策性目的僅釋股15%,中油則有意比照中華電、中鋼等成為民營化企業釋股55%,若以台電資本額3,300億元、中油1,301億元粗估,釋股金額分別約495億、715億元。
擔任召集人的經濟部長施顏祥指出,小組將要求中油、台電今年度提出具體改善計畫,目標共須節省125億元。三個月內完成初步檢討報告,改善小組每月召開一次會議,預計運作一年以上。
經濟部已提出問卷調查,彙整委員意見後設定議題與優先順序,未來每十天召開一次工作小組,針對經營改善的短中長期作法、改革建議與目標討論,第一次會議將在4月20日前召開。
施顏祥說,小組對台電和中油將從經營效率和品質、人事制度、採購制度和民營化進程四大方向檢討,其中對社會關注的議題將優先處理。
陳武雄會前表示,華航、中鋼等民營化後經營良好,台電、中油等是國營事業,在政策綁手綁腳之餘又和民營企業比較是「不公平」的,他主張台電、中油應民營化。王應傑也認為,國營事業制度應符合民營化與民營企業精神,建議引進企業管理專才。
昨天會中企業界表態支持民營化,並應先市場自由化,但據轉述,部分委員認為我國能源高達99%是進口,一旦台電、中油民營化後,能源安全有顧慮。國營事業定位也須釐清,才能知道責任與績效具體指標。
昨天除了消基會董事長蘇錦霞、中鋼前董事長王鍾渝,以及經濟部政務次長林聖忠因出國未能與會,所有委員都親自出席會議。
經濟部昨(10)日召開台電及中油經營改善小組委員會議,會中有人主張台電、中油都應民營化,國營會執行長劉明忠則在會後表示,部份專家學者認為,油電事業民營化後,能否確保能源的國家安全存量不無疑慮,因此經濟部將會深入探討。
部長施顏祥昨天親自主持台電及中油經營改善小組第一次委員會議,21位委員包含企業CEO、專家學者與政府機關代表。據了解,國營會原本邀請中油、台電前任董事長及總經理,希望可針對過去服務經驗提供建議,但得到的答案都是婉拒,部份原因是年事已高,部份則答以另有要務在身。
昨天中鋼前董事長王鐘渝、消基會董事長蘇錦霞與經濟部次長林聖忠因出國未能參加會議。
劉明忠會議結束後表示,對於外界質疑的議題,包括油電的員工福利、薪資與採購成本,都會納入改善小組檢討,另外,也有專家學者點出國營事業定位不清,究竟國營事業是企業,還是政府機關?如果定位為企業,又要背負政策任務,存有矛盾,因此建議要把政策任務與績效做明確切割。
施顏祥表示,國營事業確實要面對定位不清的問題,需要好好思考,未來該如何取得平衡。
此外,劉明忠進一步說,有部份委員提到,台灣高達9成仰賴能源進口,如果中油或台電民營化,政府對於能源價格或能源安全存量的掌握度恐怕不夠,因此經部會深入探討。
工總前理事長陳武雄則是支持民營化,他說,不能要求國營企業在綁手綁腳的情況下,與民間企業比較,這是不公平,如果民營化之後,等同於站在起跑點共同競爭,如果依然績效不佳,「那是該罵」。
東森集團董事長王應傑也主張要民營化,他認為,中鋼、中船與國光客運都是相當成功的民營化案例。
王應傑進一步說,中油與台電針對員工福利或薪資結構,如果馬上作調整,例如取消軍眷優惠電費,應可為國營企業加分。
國營會已向委員發問卷調查何者為優先迫切議題,目前仍在蒐集意見,一旦確定後,將在本月20日之前先召開工作小組會議,處理技術性問題。
部長施顏祥昨天親自主持台電及中油經營改善小組第一次委員會議,21位委員包含企業CEO、專家學者與政府機關代表。據了解,國營會原本邀請中油、台電前任董事長及總經理,希望可針對過去服務經驗提供建議,但得到的答案都是婉拒,部份原因是年事已高,部份則答以另有要務在身。
昨天中鋼前董事長王鐘渝、消基會董事長蘇錦霞與經濟部次長林聖忠因出國未能參加會議。
劉明忠會議結束後表示,對於外界質疑的議題,包括油電的員工福利、薪資與採購成本,都會納入改善小組檢討,另外,也有專家學者點出國營事業定位不清,究竟國營事業是企業,還是政府機關?如果定位為企業,又要背負政策任務,存有矛盾,因此建議要把政策任務與績效做明確切割。
施顏祥表示,國營事業確實要面對定位不清的問題,需要好好思考,未來該如何取得平衡。
此外,劉明忠進一步說,有部份委員提到,台灣高達9成仰賴能源進口,如果中油或台電民營化,政府對於能源價格或能源安全存量的掌握度恐怕不夠,因此經部會深入探討。
工總前理事長陳武雄則是支持民營化,他說,不能要求國營企業在綁手綁腳的情況下,與民間企業比較,這是不公平,如果民營化之後,等同於站在起跑點共同競爭,如果依然績效不佳,「那是該罵」。
東森集團董事長王應傑也主張要民營化,他認為,中鋼、中船與國光客運都是相當成功的民營化案例。
王應傑進一步說,中油與台電針對員工福利或薪資結構,如果馬上作調整,例如取消軍眷優惠電費,應可為國營企業加分。
國營會已向委員發問卷調查何者為優先迫切議題,目前仍在蒐集意見,一旦確定後,將在本月20日之前先召開工作小組會議,處理技術性問題。
經濟部今(11)日召開電價及天然氣價格諮詢委員會,由台電報告電價調整方案。據悉,商業用電在330度以下基本門檻,夏月每度電費為4.35元,最高級距1,501度以上每度達到7.14元;至於工業用電每度調漲0.88~1元不等。
台電報告完後,各委員將針對調漲方案進行討論,最終電價方案是否會再次調整,值得觀察。
這次最大變革在於商業用電級距重新調整,儘管仍維持4個級距,不過級距門檻調整後,讓適用電價必須重新制定。根據台電提案報告,330度以下級夏月新電費為4.35元、331~700度夏月新電費每度為5.13元、701~1,500度每度為6.05元、至於最高級距的1,501度以上,每度電費為7.14元。
至於民生用電部份,台電規劃121~330度每度調漲0.39元,夏月電費每度將逼近3.5元、331~500度級距每度調漲0.84元,也就是電費達到4.89元、501~700度次高級距每度調漲1.16元,夏月電費每度調整至5.67元、701度以上每度調漲1.33元,調整後價格破6元,達到6.43元。
不過據了解,目前外界期望針對家庭用電可以新增級距,也就是701度以上再劃分級距,經濟部長施顏祥裁示台電研議,因此民生用電級距與電價,最終是否定案,成為今日電價暨天然氣諮詢委員會議討論焦點。
另外,工業用電部份,由於要反應燃料成本上漲,所以會針對流動電費作調整,兩段式時間電價部份,尖峰時間將每度調漲1元,半尖峰時間,每度調漲0.98元,離峰時段每度調漲0.88元。
至於這次電價調整,商總理事長張平沼刻意在經長施顏祥面前說,期望商業用電漲幅不要太高,依照商業模式,採購量愈大價格應該愈便宜,如同批發價格與零售價格,但是這波調漲電價邏輯,卻是用電量愈大,調漲愈高,「繳電費跟繳稅理論不同啊!」。工總則是希望政府可以採取分階段調漲,不要一次漲足,並針對用電大戶可以提出輔導措施。
台電報告完後,各委員將針對調漲方案進行討論,最終電價方案是否會再次調整,值得觀察。
這次最大變革在於商業用電級距重新調整,儘管仍維持4個級距,不過級距門檻調整後,讓適用電價必須重新制定。根據台電提案報告,330度以下級夏月新電費為4.35元、331~700度夏月新電費每度為5.13元、701~1,500度每度為6.05元、至於最高級距的1,501度以上,每度電費為7.14元。
至於民生用電部份,台電規劃121~330度每度調漲0.39元,夏月電費每度將逼近3.5元、331~500度級距每度調漲0.84元,也就是電費達到4.89元、501~700度次高級距每度調漲1.16元,夏月電費每度調整至5.67元、701度以上每度調漲1.33元,調整後價格破6元,達到6.43元。
不過據了解,目前外界期望針對家庭用電可以新增級距,也就是701度以上再劃分級距,經濟部長施顏祥裁示台電研議,因此民生用電級距與電價,最終是否定案,成為今日電價暨天然氣諮詢委員會議討論焦點。
另外,工業用電部份,由於要反應燃料成本上漲,所以會針對流動電費作調整,兩段式時間電價部份,尖峰時間將每度調漲1元,半尖峰時間,每度調漲0.98元,離峰時段每度調漲0.88元。
至於這次電價調整,商總理事長張平沼刻意在經長施顏祥面前說,期望商業用電漲幅不要太高,依照商業模式,採購量愈大價格應該愈便宜,如同批發價格與零售價格,但是這波調漲電價邏輯,卻是用電量愈大,調漲愈高,「繳電費跟繳稅理論不同啊!」。工總則是希望政府可以採取分階段調漲,不要一次漲足,並針對用電大戶可以提出輔導措施。
與我聯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