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運汽車製造(未)公司新聞
電動車國家隊成員之一的「成運汽車」再獲大咖注資,繼緯創資通後,國泰永續私募股權基金昨(6)日宣布,將斥資5億元入股成運,並成為董事會成員。
國泰永續私募股權基金表示,主要是看好成運電動大客車將創造台灣「矽島」另一綠能產業奇蹟,並具備進軍國際的成長潛力,因此決定注資5億元,成為該公司新的綠能股東。
電動巴士製造商成運汽車近年積極布局綠能電巴製程技術領域,去年獲得電子大廠緯創入股,近日更獲國泰投信旗下國泰永續私募股權基金注資逾5億元,4日召開補選董事會議,選任緯創、國泰永續私募股權基金為董事成員,成運汽車也預計首批 250 輛矽島智能電巴,將在本季底前在全台營駛。
因緯創資通和國泰永續私募股權兩大重量級新注資的加入,成運汽車於2月4日召開補選董事會議,由成運董事長吳定發主持。
成運說,在政府3月公布「2050淨零碳排政策」後,該公司成為國內各縣市政府推動地方減碳排綠能夥伴首選,成運首批總計250輛「矽島智能電巴」更配合地方需求,陸續於本季「深入台灣各鄉鎮大街小巷營駛」。
成運董事長吳定發表示,為了提升成運電動巴士的性價比,成運除了擁有吸引眾多買家的製車技術外,另外也不計成本安裝了日本運用在國防產業的東芝SCiB電池,而東芝鋰電池SCiB最大特色是使用穩定性高的鈦酸鋰(LTO),其壽命長、充電速度快的優點,不但安全性高,更解決了客運業者營運上的里程焦慮,及降低客運業者場站面積租金成本,也協助台電在尖離鋒配電上更能夠靈活調度。
吳定發強調,成運將在2023年於中部科學園區的二林園區斥資25億元投入第一期工程,結合緯創資通智慧製造及自動化解決方案,動土興建國內第一座結合太陽能光電、智慧技術、智慧化功能的製車產線,預計在2024年開始量產。
國泰永續私募股權基金表示,主要是看好成運電動大客車將創造台灣「矽島」另一綠能產業奇蹟,並具備進軍國際的成長潛力,因此決定注資5億元,成為該公司新的綠能股東。
電動巴士製造商成運汽車近年積極布局綠能電巴製程技術領域,去年獲得電子大廠緯創入股,近日更獲國泰投信旗下國泰永續私募股權基金注資逾5億元,4日召開補選董事會議,選任緯創、國泰永續私募股權基金為董事成員,成運汽車也預計首批 250 輛矽島智能電巴,將在本季底前在全台營駛。
因緯創資通和國泰永續私募股權兩大重量級新注資的加入,成運汽車於2月4日召開補選董事會議,由成運董事長吳定發主持。
成運說,在政府3月公布「2050淨零碳排政策」後,該公司成為國內各縣市政府推動地方減碳排綠能夥伴首選,成運首批總計250輛「矽島智能電巴」更配合地方需求,陸續於本季「深入台灣各鄉鎮大街小巷營駛」。
成運董事長吳定發表示,為了提升成運電動巴士的性價比,成運除了擁有吸引眾多買家的製車技術外,另外也不計成本安裝了日本運用在國防產業的東芝SCiB電池,而東芝鋰電池SCiB最大特色是使用穩定性高的鈦酸鋰(LTO),其壽命長、充電速度快的優點,不但安全性高,更解決了客運業者營運上的里程焦慮,及降低客運業者場站面積租金成本,也協助台電在尖離鋒配電上更能夠靈活調度。
吳定發強調,成運將在2023年於中部科學園區的二林園區斥資25億元投入第一期工程,結合緯創資通智慧製造及自動化解決方案,動土興建國內第一座結合太陽能光電、智慧技術、智慧化功能的製車產線,預計在2024年開始量產。
電巴國家隊成員成運,為何獲得國泰旗下基金青睞,對此,國泰投信董事長張錫昨(6)日表示,除了政府政策扶植外,關鍵在「技術」。
張錫表示,在政府推動綠能政策中的「5+2產業創新領域」及「2050淨零碳排政策項目」正引起國內金融投資界的高度重視,電動運輸載具亦為重要減碳方向。
張錫並指出,成運汽車是國內少數自主設計開發的大客車製造商,除具有20年國內大客車製車實績資歷,更累積了大量由柴油巴士轉型為電動巴士的Know-How,並也獲得交通部及經濟部在2021年授予象徵電動大客車製車技術工藝的金像獎─「電動大客車示範車型合格證」。
成運汽車主打的除了百分之百在地的MIT企業之外,電池快充快放的特性更加鮮明,主導的電動巴士可以在20分鐘的極短時間內充20到80%的電力,可以讓公車業者以更少的車輛數就達到運營的需求,降低投入資金,對營運業者極具吸引力。
張錫表示,在政府推動綠能政策中的「5+2產業創新領域」及「2050淨零碳排政策項目」正引起國內金融投資界的高度重視,電動運輸載具亦為重要減碳方向。
張錫並指出,成運汽車是國內少數自主設計開發的大客車製造商,除具有20年國內大客車製車實績資歷,更累積了大量由柴油巴士轉型為電動巴士的Know-How,並也獲得交通部及經濟部在2021年授予象徵電動大客車製車技術工藝的金像獎─「電動大客車示範車型合格證」。
成運汽車主打的除了百分之百在地的MIT企業之外,電池快充快放的特性更加鮮明,主導的電動巴士可以在20分鐘的極短時間內充20到80%的電力,可以讓公車業者以更少的車輛數就達到運營的需求,降低投入資金,對營運業者極具吸引力。
電動巴士大廠之一的成運汽車獲兩大重量級企業注資,新增電巴發 展動能!成運汽車日前召開補選董事會,正式將緯創資通與國泰永續 私募股權加入成為董事成員,分別約持有成運6%及9%股權,壯大電 巴國家隊堅強陣容。
成運汽車為「電動大客車國家隊」一員,先後獲得緯創資通及國泰 永續私募基金青睞。成運總經理吳忠錫指出,緯創為台灣「電子五哥 」之一,可在國際製造與運籌營運的能力做策略聯盟,達到專業相乘 綜效、共同建立「矽島」淨零排放的綠能電巴製程技術,推展國內產 業生態系發展,並放眼海外市場布局。
為加速擴展在電動車領域布局,緯創資通於前年第四季經董事會決 議將以18億元內總額,分批注資國內電動巴士業者成運汽車製造,日 前成運的補選董事會議中,順利取得一席董事席次,由執行副總暨營 運架構長沈慶堯代表出任。
惟吳忠錫表示,緯創2022年首批資金已投入2.8億元,未來會逐步 以達到成運股權約20%為目標;若緯創持股占比達2成,將成為成運 第二大股東。
「國泰永續私募基金」為金融單位,決注資5億元,國泰董事長張 錫表示,在政府推動「5+2產業創新領域」及「2050淨零碳排政策項 目」引起國內金融投資界重視,成運汽車是國內少數自主設計開發大 客車製造商,累積大量由柴油巴士轉型為電巴的Know-How,並獲得「 電動大客車示範車型合格證」,因此看好成運將創造綠能產業奇蹟的 發展。
隨著兩大集團加入,成運汽車登記資本額也從原本4.5億元,擴增 至達30億元。成運董事長吳定發也宣布,將於今年在中科二林園區, 結合緯創智慧製造及自動化解決方案,斥資25億元投入建置國內首座 結合太陽能光電、智慧技術、智慧化功能的本土綠色電巴產線,預計 最快明(2024)年開始量產,以加速推動台灣「矽島智能電巴」產業 進軍全世界。
成運汽車為「電動大客車國家隊」一員,先後獲得緯創資通及國泰 永續私募基金青睞。成運總經理吳忠錫指出,緯創為台灣「電子五哥 」之一,可在國際製造與運籌營運的能力做策略聯盟,達到專業相乘 綜效、共同建立「矽島」淨零排放的綠能電巴製程技術,推展國內產 業生態系發展,並放眼海外市場布局。
為加速擴展在電動車領域布局,緯創資通於前年第四季經董事會決 議將以18億元內總額,分批注資國內電動巴士業者成運汽車製造,日 前成運的補選董事會議中,順利取得一席董事席次,由執行副總暨營 運架構長沈慶堯代表出任。
惟吳忠錫表示,緯創2022年首批資金已投入2.8億元,未來會逐步 以達到成運股權約20%為目標;若緯創持股占比達2成,將成為成運 第二大股東。
「國泰永續私募基金」為金融單位,決注資5億元,國泰董事長張 錫表示,在政府推動「5+2產業創新領域」及「2050淨零碳排政策項 目」引起國內金融投資界重視,成運汽車是國內少數自主設計開發大 客車製造商,累積大量由柴油巴士轉型為電巴的Know-How,並獲得「 電動大客車示範車型合格證」,因此看好成運將創造綠能產業奇蹟的 發展。
隨著兩大集團加入,成運汽車登記資本額也從原本4.5億元,擴增 至達30億元。成運董事長吳定發也宣布,將於今年在中科二林園區, 結合緯創智慧製造及自動化解決方案,斥資25億元投入建置國內首座 結合太陽能光電、智慧技術、智慧化功能的本土綠色電巴產線,預計 最快明(2024)年開始量產,以加速推動台灣「矽島智能電巴」產業 進軍全世界。
半導體封測大廠矽品精密,計畫總投資800億元,在中科二林園區 ,分四期開發,設立新廠,總開發面積14.5公頃。其中,矽品中科二 林廠P1(一期),17日落成啟用,成為二林園區首家封裝測試廠商。 緊接著,矽品二林園區P2工程,目前施工進度達35%,預定2024年底 完成,將擴大矽品二林園區的營運規模。
總公司設在台中的矽品,董事長蔡祺文致詞時道出赴彰化投資機緣 ,矽品2007年在彰化設廠,成功帶動彰化地區高科技產業發展,創造 彰化和美廠超過4000名就業機會,產值達253億元,對彰化地區就業 人口經濟成長貢獻良多。
蔡祺文說,旗下二林廠P1啟用,將代表一個地方的創造與新生,在 二林建造高階封測基地,升級自身戰力,擘劃產業新局。
矽品中科二林園區,分四期開發,設立新廠,計畫總投資800億元 ,總開發面積14.5公頃,預估未來8至10年產能滿載運轉後,將能創 造近7,000多個工作機會,希望能帶動彰化人口發展。矽品中科二林 廠P1啟用,將為彰化半導體產業邁出一大步,展現矽品深耕台灣、投 資台灣的決心。
與會的日月光投控董事長張虔生指出,從公司與矽品攜手開創封測 產業全新格局後,該投控現為全球第一大半導體封裝與測試製造服務 公司,集團中的矽品精密,選擇二林中科園區,做為未來戰略性封測 基地,該投控相當肯定此決策,並全力支持蔡董。
矽品二林園區廠房第一期工程,由麗明營造承建,無塵室工程,則 由聖暉工程負責施工。麗明營造董事長吳春山透露,矽品二林園區第 二期廠房,目前施工進度達35%,預定2024年底完工。
中科管理局長許茂新表示,目前中科二林園區共有39家廠商核准進 駐設廠。
其中,電動巴士大廠包括成運汽車、凱豊工業,及凱智綠能等電動 車相關廠商,中科今年上半年招商大會,將鎖定電動車、精密機械, 及矽品封裝測試供應鏈廠商,列為招商重點,以期讓中科二林園區的 廠商家數,未來可看上百家。
出席矽品中科二林廠P1落成典禮的來賓,還包括國科會副主委陳宗 權,及經濟部工業局副局長陳佩利等數百人。
總公司設在台中的矽品,董事長蔡祺文致詞時道出赴彰化投資機緣 ,矽品2007年在彰化設廠,成功帶動彰化地區高科技產業發展,創造 彰化和美廠超過4000名就業機會,產值達253億元,對彰化地區就業 人口經濟成長貢獻良多。
蔡祺文說,旗下二林廠P1啟用,將代表一個地方的創造與新生,在 二林建造高階封測基地,升級自身戰力,擘劃產業新局。
矽品中科二林園區,分四期開發,設立新廠,計畫總投資800億元 ,總開發面積14.5公頃,預估未來8至10年產能滿載運轉後,將能創 造近7,000多個工作機會,希望能帶動彰化人口發展。矽品中科二林 廠P1啟用,將為彰化半導體產業邁出一大步,展現矽品深耕台灣、投 資台灣的決心。
與會的日月光投控董事長張虔生指出,從公司與矽品攜手開創封測 產業全新格局後,該投控現為全球第一大半導體封裝與測試製造服務 公司,集團中的矽品精密,選擇二林中科園區,做為未來戰略性封測 基地,該投控相當肯定此決策,並全力支持蔡董。
矽品二林園區廠房第一期工程,由麗明營造承建,無塵室工程,則 由聖暉工程負責施工。麗明營造董事長吳春山透露,矽品二林園區第 二期廠房,目前施工進度達35%,預定2024年底完工。
中科管理局長許茂新表示,目前中科二林園區共有39家廠商核准進 駐設廠。
其中,電動巴士大廠包括成運汽車、凱豊工業,及凱智綠能等電動 車相關廠商,中科今年上半年招商大會,將鎖定電動車、精密機械, 及矽品封裝測試供應鏈廠商,列為招商重點,以期讓中科二林園區的 廠商家數,未來可看上百家。
出席矽品中科二林廠P1落成典禮的來賓,還包括國科會副主委陳宗 權,及經濟部工業局副局長陳佩利等數百人。
OEM大廠微星(2377)跨出PC本業,將目標市場鎖定在電動車領域 ,繼先前導入電動巴士的車載系統後,並於上周美國消費性電子展( CES 2023)宣布搶進充電樁市場。微星表示,充電樁方案採用All i n One架構,除了具有感測器能辨識車牌,同時也具有支付系統,提 供螢幕介面及後端管理客製化方案,預計6月在台出貨並上看2,000支 。
微星旗下汽車暨商用解決方案事業本部成立後,以FUNTORO自有品 牌進軍車用電子市場,已打進賓士、SCANIA等歐系車廠一線供應鏈, 透過商用車載資通訊領域深耕多年的技術及經驗累積,於2021年與台 灣第一大電動巴士廠成運汽車合作,將車載系統導入成運電動巴士成 為標配。與其它同業不同之處,在於微星提供客製化方案,打造從硬 體設計、軟體開發、到雲端車隊管理平台等電動巴士解決方案。
隨著全球各國對於綠色永續以及ESG的重視,並且透過政策補助推 動電動車取代燃油車,微星看好無碳綠運輸的產業及基礎建設升級商 機,決定搶攻電動車充電樁市場,雖然2023年開始只在國內市場出貨 ,但是未來會透過產業通路將車用電子以及充電樁等成功經驗共同推 廣及複製到全球市場。
微星充電樁推出將先行以商業電動車充電應用為主,不僅能免除停 車場業者要自己進行前後端多系統整合的困擾,車主只要完成車牌辨 識,透過手機就能進行行動支付,今年6月就會進入量產並且貢獻營 收。微星研發處協理林川益表示,預期下半年充電樁能在台灣出貨2 ,000支,微星同時也提供家用型充電樁方案,預計明年會開始搶進歐 洲以及美國市場,而且出貨量可望呈現倍增。
微星EV Charger Premium/EV Charger AI是一款符合SAE J1772T ype1和IEC 62196-2 Type 2規範的智能電動車AC充電樁,以60安培輸 出電流提供高達13.2KW的快速充電功率,充電速度上可達競爭同業的 2倍。內建7吋顯示屏幕可以顯示其充電狀態,IP55防護等級的設計非 常適合於室內及室外使用。此外,充電樁支援以無線方式進行遠端管 理、支付系統和車牌識別。
微星旗下汽車暨商用解決方案事業本部成立後,以FUNTORO自有品 牌進軍車用電子市場,已打進賓士、SCANIA等歐系車廠一線供應鏈, 透過商用車載資通訊領域深耕多年的技術及經驗累積,於2021年與台 灣第一大電動巴士廠成運汽車合作,將車載系統導入成運電動巴士成 為標配。與其它同業不同之處,在於微星提供客製化方案,打造從硬 體設計、軟體開發、到雲端車隊管理平台等電動巴士解決方案。
隨著全球各國對於綠色永續以及ESG的重視,並且透過政策補助推 動電動車取代燃油車,微星看好無碳綠運輸的產業及基礎建設升級商 機,決定搶攻電動車充電樁市場,雖然2023年開始只在國內市場出貨 ,但是未來會透過產業通路將車用電子以及充電樁等成功經驗共同推 廣及複製到全球市場。
微星充電樁推出將先行以商業電動車充電應用為主,不僅能免除停 車場業者要自己進行前後端多系統整合的困擾,車主只要完成車牌辨 識,透過手機就能進行行動支付,今年6月就會進入量產並且貢獻營 收。微星研發處協理林川益表示,預期下半年充電樁能在台灣出貨2 ,000支,微星同時也提供家用型充電樁方案,預計明年會開始搶進歐 洲以及美國市場,而且出貨量可望呈現倍增。
微星EV Charger Premium/EV Charger AI是一款符合SAE J1772T ype1和IEC 62196-2 Type 2規範的智能電動車AC充電樁,以60安培輸 出電流提供高達13.2KW的快速充電功率,充電速度上可達競爭同業的 2倍。內建7吋顯示屏幕可以顯示其充電狀態,IP55防護等級的設計非 常適合於室內及室外使用。此外,充電樁支援以無線方式進行遠端管 理、支付系統和車牌識別。
迎接2050淨零碳排目標,交通部推出電動大客車補助計畫,為更進 一步落實國產化要求,交通部日前修正要點,將加強設備非陸製要求 ,及國產電池芯優先性審查機制等三項重點修正明確入法,凡申請示 範型補助的車輛一律都適用。
電動巴士電池芯過去爭議不少,甚至在去年發生客運站起火,而元 凶竟是電動巴士的陸製電池芯。據悉,目前三款示範型電動車都是採 用進口電池芯,但鴻海、台泥、台塑近期都相繼積極投入電池芯領域 。
交通部在9月中旬修正「電動大客車示範計畫車輛業者資格審查作 業要點」,要讓受到政府補助示範型車輛更加落實國產化要求,並自 16日起上路。此次修正有三項重點,第一,在電動大客車電池組、電 池芯生產製造品質管理及產品安全性驗證加強驗證,並新增資通訊設 備來歷證明,還要有非使用大陸製的切結書。
第二,在審查會審查電動大客車業者資格符合性時,國產化及技術 分組部分新增國產電池芯優先審查。官員表示,現有通過示範型車輛 其實都幾乎符合這些新增規定,只是當時是審查時請業者提供,現在 直接寫入要點,請業者來申請時就準備好資料。
第三,要點也規定,車身號碼第一碼世界工廠代碼(WMI)應為中 華民國的國碼以及電動大客車要符合美學及設計要求,包括符台灣公 路巴士資訊識別指標設計。交通部官員指出,資訊設計系統是公路總 局與台灣設計研究院合作成果,希望透過較一致設計給電動大客車不 只硬體外觀,內裝也要展現新氣象。
示範型電動大客車是採取兩階段審查,第一次先查車輛業者資格、 再審查營運整合計畫,以確保電動大客車符合示範計畫相關電動化、 智慧化、國產化要求。至於若有些電池芯零組件或原材料自大陸進口 ,是否符合國產化的要求。官員表示,需交由工業局作出認定判斷。
目前我國電動車示範計畫共有華德動能及成運汽車等兩業者,共三 個車型通過示範型計畫,凡購買在今年底前通過示範型計畫車輛可獲 最高千萬元補助。
電動巴士電池芯過去爭議不少,甚至在去年發生客運站起火,而元 凶竟是電動巴士的陸製電池芯。據悉,目前三款示範型電動車都是採 用進口電池芯,但鴻海、台泥、台塑近期都相繼積極投入電池芯領域 。
交通部在9月中旬修正「電動大客車示範計畫車輛業者資格審查作 業要點」,要讓受到政府補助示範型車輛更加落實國產化要求,並自 16日起上路。此次修正有三項重點,第一,在電動大客車電池組、電 池芯生產製造品質管理及產品安全性驗證加強驗證,並新增資通訊設 備來歷證明,還要有非使用大陸製的切結書。
第二,在審查會審查電動大客車業者資格符合性時,國產化及技術 分組部分新增國產電池芯優先審查。官員表示,現有通過示範型車輛 其實都幾乎符合這些新增規定,只是當時是審查時請業者提供,現在 直接寫入要點,請業者來申請時就準備好資料。
第三,要點也規定,車身號碼第一碼世界工廠代碼(WMI)應為中 華民國的國碼以及電動大客車要符合美學及設計要求,包括符台灣公 路巴士資訊識別指標設計。交通部官員指出,資訊設計系統是公路總 局與台灣設計研究院合作成果,希望透過較一致設計給電動大客車不 只硬體外觀,內裝也要展現新氣象。
示範型電動大客車是採取兩階段審查,第一次先查車輛業者資格、 再審查營運整合計畫,以確保電動大客車符合示範計畫相關電動化、 智慧化、國產化要求。至於若有些電池芯零組件或原材料自大陸進口 ,是否符合國產化的要求。官員表示,需交由工業局作出認定判斷。
目前我國電動車示範計畫共有華德動能及成運汽車等兩業者,共三 個車型通過示範型計畫,凡購買在今年底前通過示範型計畫車輛可獲 最高千萬元補助。
1969年1月,位在美國加州聖塔芭芭拉外海岸的一處油井嚴重漏油 ,奪走了上千隻海鳥及海豹、海豚等海洋哺乳生物的性命,此一事件 引起大眾與媒體對「空氣和水污染問題」的關注。 大眾運輸的電動化正是近年來對於減少碳排放及減緩全球暖化的一 個重要且不可忽略的議題。預估未來幾年電動巴士市場即將進入需求 高峰期,各國政府深知相關商機龐大,期望在供應鏈尚未成形之際, 祭出政策,吸引各家大廠、供應鏈成員前往當地設廠,藉此拉抬國內 就業、提升供應鏈價值、強化國際地位等。 大規模部署電動巴士需國家大量電力容量,為顧及淨零轉型政策, 將需要相應增加可再生能源發電能力,並與電網進行連結;其中電動 巴士可在平衡可再生能源電力供應方面發揮作用,通過從電動巴士上 替換的汰役電池,用於電網儲能設施,並藉由再生能源容量高但需求 低的時機為汰役電池進行充電,待電網負荷高而再生能源容量低的時 候來幫助電網平衡,使電動公車成為循環經濟一部分。成運汽車吳定 發董事長表示「企業必須重視低碳經濟並深化碳管理,而在綠色能源 與綠色交通運輸的趨勢下,成運電動巴士已蓄勢待發。」 以成運電動巴士而言,選用的鋰鈦氧(LTO)電池可做為動力電池 使用10年,汰役後還可用於儲能電池再使用十年,並透過自主研發的 電池管理的技術來管理充電容量與電網連接,以IT系統管理每輛公車 的充電率,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電池壽命,延長電池使用年限,重要的 策略思維也在於可大幅減少非必要的電池廢棄物產生。 另外,成運於彰化中科二林園區規劃籌建的電巴產業園區,將導入 綠能設備、自動化系統、選用再生材料及全廠區屋頂的太陽能板等減 碳措施,從製造及研發電巴的過程中實踐減碳與環保,並採用自動化 及大數據系統打造智慧燈塔工廠,監測能耗熱點並加以改善,使二林 廠不僅做為全球電巴供應平台,並成為「綠能示範廠」。
台灣電動大巴業者兵分兩路,搶攻國內外電動巴士或底盤三電市場 商機。車王電兼華德董事長蔡裕慶表示,集團今年除打算完成國內示 範型計畫電動巴士105輛訂單,元月也交給三重客運8輛一般型計畫電 動巴士,3月交給巨業交通2輛一般型計畫電動巴士,還有一般型電動 巴士購車案進行中,預期今年電動巴士接單總量超過150輛,等於公 司過去十年的交車量。 另外,華德與日本西鐵巴士進行電巴合作案,由華德提供技術授權 、西鐵製造電動巴士,符合日本電動巴士在地自製規定,搶攻日本市 場。蔡裕慶說,華德中港廠首輛電動巴士已在財團法人車輛中心測試 中,預定4月外銷至日本,之後做技術移轉,首度將電動巴士的底盤 三電系統外銷至日本。中港廠預定4月開始投產,兩班制規劃年產能 1,700輛的電動巴士整車,及底盤三電系統7,000套。 華德布局電動巴士及底盤三電系統,不僅引進策略性股東日本住友 商事,協助開拓海外市場,今年也取得台灣最大公車動態系統服務廠 商銓鼎科技的38.8%股權。銓鼎2月22日召開股東臨時會,並改選董 事,新任董事長改由蔡裕慶出任。 交通部去年電動大客車示範計畫補助營運審查評選,華德拿下全台 四縣巿四家客運業者訂單,採用華德甲類電動大客車,共計105輛; 另成運汽車取得彰化客運29輛。 此外,巨業交通斥資約2,000萬元購置2輛華德電動巴士,預定4月 25日行駛靜宜大學至巨業沙鹿站。巨業交通董事長李正舜指出,巨業 計畫斥資逾4億元,預定二年內將目前42輛柴油公車全部汰換成電動 公車。每輛電動巴士價格約1,000萬元,示範型計畫電動巴士,政府 最高補助1,000萬元,一般型計畫的電動巴士,政府最高補助600多萬 元。 同樣地,由唐榮車輛與漢翔合作主導研發的漢唐一號(Alighter) 電動巴士,今年初舉辦全球發表會,唐榮分別與漢基綠能、金賓汽車 ,簽署電動巴士代理銷售與維運服務合約。唐榮董事長何義純透露, Alighter電巴今年打算先在台上市銷售,第三、四季進軍美國電巴市 場。
電動車未來市場很夯!為加速建廠進度,成運汽車董事長吳定發, 25日拜訪彰化縣長王惠美,透露中科二林園區設廠相關事宜。成運董 事長特助許錦文表示,公司計劃在中科二林園區租地20公頃,興建電 動巴士(簡稱電巴)廠,第一期將投資20億元興建,完工後,電巴整 車年產能2,000輛以上,及底盤三電外銷出口的年產能1萬套。 成運目前正在規劃設廠計畫,等動工後,預定2023年底完工試產, 2024年第一季投產電巴。 另交通部「電動大客車示範計畫補助」營運計畫,成運與彰化客運 合作,採用成運29輛甲類電動大客車。客運業者每輛最高可領取1,0 00萬元補助款,含購車一次補助700萬元;另營運補助金300萬元,分 12年給付。這是交通部召開「電動大客車示範計畫補助」營運計畫審 查,共有二家電巴廠獲選,包括華德及成運公司。 許錦文指出,成運申請承租中科二林園區的20公頃土地,第一期將 投資20億元,中科管理局已召開租地簡報,給予成運相關建議或意見 ,包括增加容積率等議題。 許錦文強調,中科二林園區電巴廠採用自動化產線,因考量每輛電 巴重量問題,電巴組裝線目前設計放在地上一樓,並委託建築師進行 規劃設計,因此,公司在整體考量後,會做出修正或說明,最慢於2 月底回覆中科管理局。 成運中科二林園區電巴廠,初期目標市場以國內為主,至於國外市 場,成運相中中東的沙烏地阿拉伯,雙方已在接洽中。 成運說,朱拜爾和延布皇家委員會與沙烏地阿拉伯國際工業區公司 ,去年6月29日簽署合作備忘錄,將在延布成立工業聚落,成運汽車 將轉移電動巴士技術給沙國,並在延布設廠。 至於緯創董事會已通過擬不超過新台幣18億元的額度內,與成運汽 車簽訂股份認購意向書,參與成運汽車現金增資。成運透露,全案正 在進行中,若增資完成後,將對成運未來營運有加分效果。 同樣地,車王電斥資25億元興建中港廠,旗下華德規畫電巴整車年 產能1,700輛,及底盤三電年產能7,000套,農曆年後試產,2、3月小 批量量產。 此外,以華德與日本西鐵巴士的電巴合作案為例,華德提供技術授 權,由西鐵製造電動巴士,以符合日本電動巴士在地自製的法規,讓 雙方合作案可就近搶攻日本市場。
緯創資通(3231)與成運汽車11月5日共同宣布將攜手投入發展「 新世代電動巴士產業」,未來結合兩家公司的技術與研發能量,搭配 緯創在智慧工廠與數位轉型的經驗,以台灣為基地,打造首座智慧製 造電動巴士燈塔工廠,前進全球電動巴士市場。
11月5日緯創公告,「因應策略規劃與事業發展所需,董事會通過 擬於不超過新臺幣18億元之額度內與成運汽車製造股份有限公司(簡 稱成運汽車)簽訂股份認購意向書,參與成運汽車之現金增資。」相 關投資細節,將依規定另行辦理公告申報。
緯創智能總經理沈慶堯表示:「成運汽車深耕巴士研發與製造多年 ,已經蓄積許多專業技術能量,緯創的加入,將可進一步導入我們在 國際製造與運籌營運的能力,並期望一同打造出台灣首座電動巴士燈 塔工廠。
同時緯創也將提供軟體與AI研發團隊,與成運共同發展電動巴士與 移動服務平台(eMobility Service)。」
成運汽車董事長吳定發強調,成運在電動巴士製造與緯創的軟體、 AI專業上具有很大的互補性,緯創投資成運,將可達到雙方專業相乘 的綜效。雙方合作可立即全面展開,有助於加速台灣電動巴士進入全 球巿場。
吳定發說,台灣電動巴士進入全球巿場,成運公司及緯創公司已經 準備好了,我們也邀請各界在業務上一起合作,共同參與成運電動巴 士團隊,攜手邁向淨零轉型。
11月5日緯創公告,「因應策略規劃與事業發展所需,董事會通過 擬於不超過新臺幣18億元之額度內與成運汽車製造股份有限公司(簡 稱成運汽車)簽訂股份認購意向書,參與成運汽車之現金增資。」相 關投資細節,將依規定另行辦理公告申報。
緯創智能總經理沈慶堯表示:「成運汽車深耕巴士研發與製造多年 ,已經蓄積許多專業技術能量,緯創的加入,將可進一步導入我們在 國際製造與運籌營運的能力,並期望一同打造出台灣首座電動巴士燈 塔工廠。
同時緯創也將提供軟體與AI研發團隊,與成運共同發展電動巴士與 移動服務平台(eMobility Service)。」
成運汽車董事長吳定發強調,成運在電動巴士製造與緯創的軟體、 AI專業上具有很大的互補性,緯創投資成運,將可達到雙方專業相乘 的綜效。雙方合作可立即全面展開,有助於加速台灣電動巴士進入全 球巿場。
吳定發說,台灣電動巴士進入全球巿場,成運公司及緯創公司已經 準備好了,我們也邀請各界在業務上一起合作,共同參與成運電動巴 士團隊,攜手邁向淨零轉型。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