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運汽車製造(未)公司新聞
華南銀行主辦,成運汽車製造股份有限公司新臺幣21.84億元聯貸案已於1月31日成功簽約。這筆資金將用於建設中科二林電動巴士園區,以及購買原材料進行營運周轉。這個案子由華南銀行擔任額度管理銀行,土地銀行擔任擔保品管理銀行,並得到高雄銀行、台北富邦銀行、第一銀行、上海商銀、板信銀行、彰化銀行及中國信託等九家金融機構的共識參與,超額認購達1.2倍以上,顯示了銀行團對成運汽車的強烈信心。
成運汽車自2003年成立以來,從柴油巴士生產轉型為電動巴士製造商。他們的電動巴士採用LTO鋰鈦電池,不僅安全性高,還能快速充電,退役後甚至能夠作為儲能電池使用十年,符合環保再生利用的趨勢。此外,他們的產品也達到了政府推動的十項國產化目標,是政府推動的電巴國家隊成員之一。
為了滿足國內外市場的需求,成運汽車計劃在中科二林打造電動巴士產業園區。這個園區將配合淨零轉型的政策,導入綠能設備、自動化系統及再生材料選擇等減碳措施,作為全球研發中心,並成為「綠能示範廠」。成運汽車期望通過MIT的優質製造品質,成為全球電動巴士的主要供應鏈。
華南銀行一直積極支持環境永續,這次案子也將ESG指標納入授信條件,鼓勵企業遵循永續發展原則。2023年度,華南銀行承作的綠能或永續連結聯貸案總金額超過新臺幣763億元,不斷引領同業參與綠色金融行業。
根據倫敦交易所集團(LSEG)的數據,2023年度臺灣聯貸市場華南銀行主辦行(MLA)案件數達92件,總金額56.65億美元,市占率9.3%,排名第二。未來華南銀行將提供更多元化的金融服務,幫助企業提升競爭力,並與企業攜手邁向淨零碳排的目標,為環境、社會及企業的永續發展贡献力量。
成運汽車製造公司近期喜事连连,成功籌得了21.84億元的大筆融資,這筆錢將會用於打造中科二林電動巴士園區,以及購買材料、營運周轉等等。這個重要的里程碑是在昨(31)日完成的,由華南銀行統籌主辦,以18.2億元推出,由華銀擔任額度管理銀行,土地銀行擔任擔保品管理銀行。還有高雄銀行、台北富邦銀行、第一銀行、上海商銀、板信銀行、彰化銀行及中國信託等9家銀行共同參與,超額認購達1.2倍以上,這不僅反映了銀行團對成運汽車的強烈信心,也顯示了他們對公司未來發展的高度肯定。 成運汽車為了滿足內外市場的訂單需求,計畫在中科二林打造一個電動巴士產業園區。這個園區不僅是電動巴士的研發中心,還將是「綠能示範廠」,以MIT的優質製造品質,成為全球電動巴士的主要供應鏈。公司同時也將導入綠能設備、自動化系統及再生材料等減碳措施,以實現淨零轉型的目標。 華南銀行作為這次融資的主辦行,不僅一直以來支持環境永續,還將ESG指標納入授信條件,鼓勵企業遵循永續發展原則。2023年度,華銀承作的綠能或永續連結聯貸案總金額已達763億元以上,領導同業共同參與綠色及永續金融行列。 根據倫敦交易所集團(LSEG)的數據,2023年度臺灣聯貸市場中,華南銀行主辦行的案件數計92件,總金額達56.65億美元,市占率9.3%,排名第二。未來,華南銀行將提供更多元且全面的金融服務,為企業的永續發展贡献力量。
成運汽車成立於2003年,初期生產柴油巴士而後轉型生產電動巴士 ,車輛採用LTO鋰鈦電池,擁有優秀的安全性及適合快充的使用,且 退役下來作為儲能電池還可再使用十年,相當符合再生利用的環保趨 勢,此外,推出的電動巴士車款也達成政府推動的十項國產化目標, 成為示範型電巴國家隊成員之一。此次為滿足國內及海外訂單需求, 規劃於中科二林打造電動巴士產業園區,並配合淨零轉型的政策,導 入綠能設備、自動化系統及再生材料選擇等減碳措施,作為全球研發 中心且成為「綠能示範廠」,期盼以MIT的優質製造品質,成為全球 電動巴士的主要供應鏈。
華南銀行一直以來積極支持環境永續,本案也將ESG 指標納入授信 條件,透過節能減碳、節約用水及興建綠能設施等指標,鼓勵企業遵 循永續發展原則,2023年度華南銀行承作綠能或永續連結聯貸案總金 額達新臺幣763億元以上,持續引領同業共同參與綠色及永續金融行 列。
根據倫敦交易所集團(LSEG)公布資料,2023年度臺灣聯貸市場華 南銀行主辦行(MLA)案件數計92件,總金額56.65億美元,以市占率 9.3%排名第二名,未來將提供更多元且全方位的金融服務,協助企 業提升競爭力,並持續推展綠色金融,與企業攜手邁向淨零碳排的目 標,為環境、社會及企業永續發展貢獻力量。
成運汽車此次為滿足國內及海外訂單需求,規畫於中科二林打造電動巴士產業園區,並配合淨零轉型的政策,導入綠能設備、自動化系統及再生材料選擇等減碳措施,作為全球研發中心且成為「綠能示範廠」,期盼以MIT的優質製造品質,成為全球電動巴士的主要供應鏈。
華銀一直以來支持環境永續,該案也將ESG指標納入授信條件,透過節能減碳、節約用水及興建綠能設施等指標,鼓勵企業遵循永續發展原則,2023年度華銀承作綠能或永續連結聯貸案總金額達新臺幣763億元以上,引領同業共同參與綠色及永續金融行列。
根據倫敦交易所集團(LSEG)公布資料,2023年度臺灣聯貸市場華南銀行主辦行(MLA)案件數計92件,總金額56.65億美元,以市占率9.3%排名第二名,未來將提供更多元且全方位的金融服務,為企業永續發展貢獻力量。
台灣電動巴士市場再掀熱潮!華德動能(2237)與成運汽車(未提及股票代號)兩大電動巴士製造商,2024年繼續加碼出貨量,共同推動台灣電動巴士市場發展。華德動能去年在台灣與日本市場共交付195輛電動巴士,今年第一季預計再交付34輛,主要對象包括中部客運業者巨業交通及漢程客運。成運汽車則於18日與大都會客運舉行56輛快充型電巴啟用儀式,雙方新年伊始即展開競爭,預計將帶動國內電動巴士市場規模的擴大。 華德動能的電動巴士在日本市場已取得成功,其在西鐵巴士北九小倉汽車營業所和西鐵島城汽車營業所的運行驗證,已引起日本交通業界的廣泛關注,訂單能見度持續上升。華德動能目標在三年內成為日本占有率最高的電動巴士系統供應商。 隨著電動商用車市場需求的快速成長,車王電(1533)與華德動能共同在台中港廠區投資新廠,第一期年產能可達1,700輛電動巴士及底盤三電系統7,000套,進一步滿足市場需求。 成運汽車在與大都會客運的啟用儀式上,由台北經銷商健成國際汽車董事長于麗清介紹其快充型電動公車,該型號電量從20%充至80%只需15分鐘,適合在班次之間充電。成運汽車自2023年底開始陸續交付快充型電動巴士給大都會客運,未來將有更多電動巴士加入「麟光新村-榮總」路線營運,以及「麟光新村-天母」685路線。
華德電巴之前在日本西鐵巴士北九小倉汽車營業所,和日本西鐵島 城汽車營業所運行驗證,在日本交通業界已造成廣大回響,訂單能見 度持續增加,華德目標在三年內成為日本占有率最高的電巴系統供應 商。
因應電動商用車市場需求快速成長,車王電(1533)暨華德動能於 台中港廠區投資新廠,第一期年產能可達1,700輛電巴、底盤三電系 統7,000套。
無獨有偶,成運汽車18日與大都會客運舉行56輛成運快充型電巴啟 用儀式。成運台北經銷商健成國際汽車董事長于麗清介紹,成運快充 型電動公車,電量從20%充至80%僅需15分鐘,可在趟與趟之間的空 檔充電。
另一方面,成運自2023年底起陸續交付快充型電巴予大都會客運, 後續將有38輛快充型電巴加入「麟光新村-榮總」路線營運,另18輛 計劃行駛「麟光新村-天母」685路線。
台北大都會客運與成運汽車於18日下午15點在台北大都會客運總站麟光站,盛大舉辦了一場特別的啟用儀式。這場儀式的主角,當然是台灣製造的成運汽車所生產的56輛快充電動巴士。這批電動巴士將分別投入敦化幹線與685線的運營,為台北市民提供更環保、更高效的公共交通服務。
大都會客運這次規劃的這56輛電動巴士,是為了響應政府節能減碳的目標,也是為了愛護我們共同的地球與鄉土。這些電動巴士的啟用,不僅是大都會客運的一次重要升級,更是台北客運業與政府共同努力的結果。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快充電動巴士的充電效率非常高。在台北這樣停車空間受限的城市,成運汽車的快充系統讓電動巴士僅需15分鐘就能從20%充電至80%,這樣的彈性運營調度能力,對於客運業來說是一大福音。
而這批電動巴士將運行於敦化幹線與685線,這兩條路線都是台北市民重要的出行選擇。敦化幹線從麟光站起點,到榮總終點站,途經七個捷運站、台北小巨蛋以及忠孝敦化精華區。685線則與敦化幹線起迄點相同,但中間主要走復興南北路。這兩條路線的新增電動巴士,將為市民提供更安全、平穩、無碳的乘車體驗。
成運汽車製造的這批快充電動巴士,不僅是技術的進步,更是台灣汽車製造業的亮點。在這個環保意識日益加強的時代,成運汽車的這一創新,讓我們對台灣的汽車製造業更加期待。
連續多年屢獲台北市市區公車營運服務指標優等的大都會客運,此 次採用成運汽車的快充電動巴士,運營上的最大亮點之一是客運業在 台北市停車空間受限情況下,使用快充電動巴士充電系統僅需15分鐘 就能將車載電池系統電量從20%充飽至80%,增加電動巴士彈性營運 調度能力。
據了解,大都會敦化幹線是台北市重要的公車幹線,從麟光站起點 ,至榮總終點站,其間有七個捷運站、台北小巨蛋以及忠孝敦化精華 區;685線與敦化幹線起迄點相同,但中間主要走復興南北路,兩條 路線共新增56輛成運快充電巴,服務前往榮總就醫、至天母棒球場、 小巨蛋觀看球賽與活動,以及捷運轉乘民眾,獲致更安全、平穩、無 碳的乘車體驗。
行政院長陳建仁近期在「2023 大肚山電動車產業高峰論壇」上表示,台灣電動車產業在政府政策扶植與產業研製下,已取得顯著成果。預計今年台灣車電產值將超過 4,000 億元,2025 年有望達到近 6,000 億元,目標是讓台灣車輛產業達到兆元產值。
陳建仁強調,政府正努力打造淨零碳排的運輸環境,並推出各項政策來支持產業發展。經濟部提供補助,促進整車在地生產,並幫助關鍵零組件打入國際供應鏈。交通部則推出「2030年客運車輛電動化推動計畫」,從明年開始協助客運業者將燃油公車汰換為電動車。
陳建仁提到,台灣的電動大客車和小客車已具備整車開發與量產能力,零組件產品也具有國際競爭力,並供貨給全球車廠。例如,中部企業如華德、成運及帝寶等,積極響應政府的投資政策。地方政府也積極協助投資落地,推動在地經濟活絡和就業機會。
彰濱工業區的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擁有完整的車輛驗證能量,能就近協助中部企業滿足國際車廠與各國法規的測試需求,布局全球商機。
陳建仁認為,此次論壇邀集產官學研各界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共同參與,對台灣電動車產業的創新突破具有重大意義。台灣電動車產業已是國際車廠最為信賴的夥伴,他呼籲業者與政府共同合作,在台灣建立國際電動車綠色且具韌性的供應鏈,加速全球淨零碳排運輸系統的發展。
大肚山電動車產業聯盟正式啟動,明年2月正式成立,義隆電子董事長葉儀可望獲選首任理事長。這個聯盟由35家廠商及單位共同發起,目標是將會員數量擴增到100家。葉儀強調,台灣ICT產業在全球領先,與電動車產業結合將創造新機遇。此外,政府推出的「2030年客運車輛電動化推動計畫」也將協助業界加速電動化轉型。對於商用電動車,葉儀建議政府提供更多優惠,降低營運成本,帶動產業發展。
台灣電動車產業再掀高潮!「大肚山電動車產業聯盟」啟動儀式昨日盛大舉行,35家廠商攜手合作,共同打造國際級電動車供應鏈。行政院長陳建仁在致詞時強調,政府將全力支持產官學研攜手,讓台灣成為電動車綠色、堅韌的產業重鎮。
在清新溫泉飯店舉辦的「2023大肚山電動車產業高峰論壇」中,陳建仁及多位產學界領袖出席,包括義隆電子董事長葉儀、台數科董事長廖紫岑等。陳建仁對台灣電動車產業發展給予高度評價,預計今年車電產值將超過4,000億元,2025年將達近6,000億元,目標是讓台灣車輛產業躍升為兆元產值。
大肚山作為台灣製造業的黃金縱谷,聚集超過千家廠商,在產業創新基金會的推動下,不僅維持工具機和精密機械的全球領先地位,還為電動車產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陳建仁提到,政府已於去年推出「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目標2040年全面電動化,並推出650億元的「2030年客運車輛電動化推動計畫」,力圖實現2030年市區公車電動化的目標。
陳建仁還指出,台灣的電動大客車和小客車已具開發與量產能力,零組件產品也具有國際競爭力,供貨給全球車廠,如成運、華德等中部企業都積極響應政府政策。中部車輛研究測試中心也提供完整的車輛驗證服務,協助企業應對國際車廠與各國法規測試需求,開拓全球市場。
陳建仁表示,政府打造淨零碳排的友善運輸環境,各部會也積極推 動相關政策。例如,經濟部補助整車在地生產、關鍵零組件打入國際 供應鏈,及帶動電動車內需市場等。
交通部也推出近650億元的「2030年客運車輛電動化推動計畫」, 明年起將開始協助客運業者把燃油公車,汰換成為電動車,努力朝向 2030年市區公車電動化目標。
陳建仁表示,目前台灣電動大客車與小客車已有整車開發與量產能 力,零組件產品都相當具有國際競爭力,並供貨給全球車廠,包括和 大、車王電旗下華德、成運及帝寶等中部企業,也積極響應政府在台 投資政策;地方政府也積極協助投資落地執行,促進在地經濟活絡及 就業機會。
同時,位於彰濱工業區的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具備完整車 輛驗證能量,可就近協助中部企業對應國際車廠與各國法規測試需求 ,布局全球商機。
陳建仁說,該論壇邀集產、官、學、研等各界專家學者及企業家共 同參與,對台灣電動車創新突破,具有指標性的重大意義;台灣電動 車產業已是國際車廠最為信賴的夥伴,期勉業者與政府共同合作,在 台灣建立國際電動車綠色且具韌性的供應鏈,加速全球淨零碳排運輸 系統發展。
目前已知,大肚山電動車產業聯盟由35家廠商及單位共同發起,包括義隆電子、台灣數位光訊科技、巧新科技、慧國工業、怡利電子、公信電子、華德動能、成運汽車、雲林科技大學等,後續將以100家聯盟會員為目標。
葉儀晧指出,電動車產業在全球節能減碳的趨勢下,各國都陸續訂定推動時程,台灣的ICT產業具備領先地位,與電動車產業結合,不但有利於縮短發展時程,更具競爭優勢,而台灣有很多零組件供應商,透過產業聯盟的成立,將可發揮打團體戰的實力。
針對交通部推出近650億元的「2030年客運車輛電動化推動計畫」,明年將開始協助客運業者把燃油公車汰換成為電車,朝2030年市區公車電動化的目標邁進。
葉儀晧建議政府,對於台灣較具競爭優勢的商用電動車如電動物流車、電動巴士、電動工程車等,應提供相關政策性優惠補助,降低使用者如營運商的成本,進一步提高使用意願,才能帶動整體產業鏈同步成長,達到多贏。
由大肚山產業創新基金會主辦的「2023大肚山電動車產業高峰論壇」,昨日在清新溫泉飯店舉行。包括陳建仁及大肚山產業創新基金會榮譽董事長、總統府祕書長林佳龍、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長連錦漳等人都到場。
產學界代表有義隆電子董事長葉儀晧、台數科董事長廖紫岑、台塑新智能科技總經理劉慧啟、巧新科技董事長黃聰榮、公信電子總經理吳惠瑜、慧國工業總經理江瑞坤、天工精密總經理林筱婷、台中精機協理黃怡穎、雲科大校長楊能舒等人。
陳建仁強調,我國電動車在政策扶植與產業研製共同努力下,已有不錯的階段性成果,今年車電產值預估超過4,000億元,2025年更將成長至近6,000億元,希望大家繼續努力,讓台灣車輛產業進入兆元產值。
陳建仁指出,大肚山是台灣製造業重鎮,聚集逾千家廠商,可說是台灣製造業的黃金縱谷。
大肚山產業創新基金會成立以來,積極推動企業持續創新,維持台灣工具機和精密機械發展的全球領先地位,也為我國電動車產業發展奠定重要優勢。
政府於去年頒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設定2040年推動車輛全面電動化,打造淨零碳排的友善運輸環境,各部會積極推動相關政策,例如:經濟部補助整車在地生產、關鍵零組件打入國際供應鏈、帶動電動車內需市場等。
交通部也推出近650億元的「2030年客運車輛電動化推動計畫」,明年將開始協助客運業者把燃油公車汰換成為電車,朝2030年市區公車電動化的目標邁進。
陳建仁說,目前我國電動大客車與小客車整車已有開發與量產能力,零組件產品均具有國際競爭力,並供貨給全球車廠,包括和大、華德、成運、帝寶等中部企業,都積極響應政府在台投資政策。
同時,中部車輛研究測試中心具備完整車輛驗證能量,可就近協助中部企業對應國際車廠與各國法規測試需求,佈局全球商機。
【台北訊】政府大力推動電動化政策,預計到2030年全台大客車將100%電動化,這一政策帶來的市場需求上看16,000輛,讓許多業者看到了進入電動大客車市場的機會。其中,成運汽車製造公司(成運汽車)便搶先一步,成為這波電動化浪潮中的佼佼者。 成運汽車今年已經交車203輛電動巴士,預計創下20億營收。總經理吳忠錫對未來充滿信心,表示明年國內市場可望搶下900輛份額,加上積極洽談的日本及巴拉圭訂單,將推升屏東廠達到100%稼動,締造百億元營收。 成運汽車自從4年前從柴油巴士轉型轉戰電動巴士以來,已經成功扶植國內企業具備10項關鍵組件生產能力。配合經濟部推動的電動巴士自主化政策,成運已達到10項國產化目標,並投入關鍵組件開發製造,未來可望自給自足甚至發展外銷。 在國內電動巴士車廠中,成運是「唯二」完成示範型電動大客車的電巴國家隊,並已經拓展外銷,明年將首開先例整車輸日,合作方為日本兩備集團,用於城際運輸,並為2025大阪萬國博覽會超前部署。 成運快充電巴行駛於全台各縣市,近3年累計超過300台,明年將突破千台。吳忠錫表示,成運採用日本Toshiba鋰鈦電池,確保最高安全性,並考量大客車營運業者需求,採快充設計,兼顧電池使用年限及平均成本。 為減輕業者採購壓力,政府提供政策補助,完成示範運行的MIT電動巴士業者可獲得近千萬補助款。車輛行車妥善率達到98%以上,每年還可獲得25萬額外補助,政府對於輔導業者設想周全。 成運汽車在屏東廠打造生產,目前接單接近滿載;二林新廠5月動工,目標明年底落成,該廠投資近20億,主力生產電巴的各種半成品KD件,估計年產能2萬輛、CBU整車6千輛,規模居亞洲非紅色供應鏈最大。 成運股本4.3億,扮演打開出海口的關鍵角色,串起電巴產業鏈,創造數百億產值。成運的「小而美」特質獲得緯創資通及國泰永續私募基金青睞,成為策略股東,未來不排除朝上市櫃發展。
成運汽車成立20年,4年前從柴油巴士轉型轉戰電動巴士。吳忠錫表示,經濟部推動電動巴士自主化,經過3年多努力,成功扶植國內企業具備10項關鍵組件生產能力;成運配合政策達到10項國產化目標,也投入關鍵組件開發製造,未來可望自給自足甚至發展外銷。
國內電動巴士車廠還有華德、唐榮、創奕、總盈等業者,成運為「唯二」完成示範型電動大客車的電巴國家隊,拓展外銷也走在業界之先,明年首開先例整車輸日,合作方為日本兩備集團,用於城際運輸,並為2025大阪萬國博覽會超前部署。
成運快充電巴行駛於全台各縣市,近3年累計超過300台,明年將突破千台。吳忠錫說,成運採用日本Toshiba鋰鈦電池,確保最高安全性;考量大客車營運業者需求,採快充設計,兼顧電池使用年限及平均成本,並由旗下盛星及艾瑪二家子公司統籌維運及零件採購。
電巴造價約千萬,為減輕業者採購壓力,政府提供政策補助,完成示範運行的MIT電動巴士業者可獲得近千萬補助款。此外,車輛行車妥善率達到98%以上,每年還可獲得25萬額外補助,對於政府輔導業者設想周全,吳忠錫表示肯定與支持。
成運電巴在屏東廠打造生產,目前接單接近滿載;二林新廠5月動工,目標明年底落成,該廠投資近20億,主力生產電巴的各種半成品KD件,估計年產能2萬輛、CBU整車6千輛,規模居亞洲非紅色供應鏈最大。
成運股本4.3億,扮演打開出海口的關鍵角色,串起電巴產業鏈,創造數百億產值,小而美的特質獲得緯創資通及國泰永續私募基金青睞,成為策略股東,未來不排除朝上市櫃發展。
台灣電動巴士製造商華德動能與成運汽車近期不斷拓展海外市場,展現台灣產業的實力與影響力。華德動能董事長蔡裕慶透露,與日本住友商事合作開發的電動巴士,其三電系統外銷日本已累計達20套,預計明年將翻倍增長。同時,成運汽車將與日本兩備集團合作,推動日本市場的發展,並計劃參與2025大阪萬國博覽會的電巴交通車業務。 成運汽車斥資25億元興建的彰化二林電巴產業園區,將成為全亞洲最大的「非紅色供應鏈」電巴產業園區,展現台灣對電動巴士產業的投資與信心。華德動能除與日本住友合作外,還與美國底特律電動商用車廠Optimal-EV集團攜手,共同設計電動巴士,並在台灣、美國進行組裝,預計2025年完成設計認證。 車輛研究測試中心(ARTC)與美國Optimal-EV以合資方式在台中成立優車智能公司,主攻北美校車市場,並拓展台灣自駕產業鏈廠商的海外市場。Optimal集團,這家美國三大車廠的專屬設計開發合作廠,同時也是全球首家低底盤電動中型巴士業者,由花蓮人楊嵩林擔任董事長,將在台美業界合作中扮演關鍵角色。
成運汽車將於11月1日與日本兩備(Ryobi)集團在台簽署合作協議 備忘錄,雙方將合作推展日本電巴市場,初期合作目標包括2025大阪 萬國博覽會電巴交通車業務,及機場接駁車等,引爆台灣電巴在日本 市場卡位戰。
成運斥資25億元興建彰化二林電巴產業園區,打造全亞洲「非紅色 供應鏈」中最大的電巴產業園區。
華德除與日本住友合作外,也與美國底特律電動商用車廠Optimal -EV集團合作。蔡裕慶指出,雙方共同設計電巴,分別在台灣以及美 國進行,並在美國組裝,預定2025年完成電巴設計認證,希望華德的 電巴在美落地行駛。
車輛研究測試中心(ARTC)也與與美國Optimal-EV以合資方式,在 台中成立實收股本逾1.03億元的優車智能公司,Optimal-EV持股7成 、ARTC占3成,ARTC未來會以技術、專利進行移轉,配合Optimal發展 自駕車,將主攻北美校車市場,開拓台灣自駕產業鏈廠商拓展海外市 場。
Optimal集團1986年創立,是美國三大車廠福特、通用、克萊斯勒 的專屬設計開發合作廠,也是全球首家低底盤電動中型巴士業者。O ptimal集團董事長楊嵩林是花蓮人,可扮演台美業界合作牽線的角色 。
成運汽車在2023台灣國際智慧移動展中,展示出了兩種電動巴士, 一種是普通的低底盤公車,另外是全台灣第一台「電動城際巴士」而 這次電動公車的最大特點,是使用更安全的「LTO鋰鈦氧電池」,可 以在15分鐘內從20%充電到80%,加上電池壽命長,充電放電循環可 高達2萬次,電池壽命更高達10年以上。
天宇工業近年快速擴展儲能產品線同時,也積極布局電動車電池及 充電樁等區塊,與成運汽車更是密切合作,不但包辦該公司所有電動 巴士電池的設計及製造,去年啟用的大園廠完全去中化生產線也已經 順利量產。同時追隨客戶腳步,觸角將一路延伸到南美、中東及世界 各地。
天宇表示,大園廠為產線具備多樣化功能,可切換生產電巴電池及 支援額外增加的儲能訂單需求。雖然因台灣近期的陳情抗議事件,造 成國內市場稍有停頓,但今年起美系大客戶引進國際規格新機種,下 半年開始導入試產,經過爬坡期提升數量後,第三季底產能可順利達 到高峰。而公司同時也調整代工模式,改由客供電芯來因應大量增加 的新訂單,保有營運上的彈性,今年營運成長動能仍看好。
除代工訂單之外,天宇也積極發展自有品牌儲能系統,不但已投資 建置多個AFC dReg案場,並於今年再朝80MW至100MW等大型輸電級Ed Reg案場,徹底達到削峰填谷、負載平衡及備援電力等功能,協助台 灣再生能源更穩定。
天宇表示,未來也將以100%在地化設計製造為目標,隨著代工訂 單增加,持續強化自有產品優勢及擴張全球市場版圖。
當天參訪行程由成運汽車董事長吳定發及總經理吳忠錫全程親自接 待,吳定發表示,巴拉圭擁有全世界最優越的水力發電條件,與巴西 共有的Itaipu水電站是全世界發電量最大的水力電廠,巴拉圭的電力 屬全綠電,成運的快充型純電巴士導入巴拉圭生產製造,並使用巴拉 圭的全綠電,將創造全世界第一個全綠電公共交通典範。
成運計畫要將台灣成熟的電動巴士科技及快充技術移轉至巴拉圭落 地生產,將台灣運行成熟的車隊管理系統(FMS)、智慧交通系統( ITS)、智慧站牌及手機APP公車動態查詢系統導入巴拉圭,以期提升 巴國工業水準及資通訊產值,增加巴國人民的就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