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亞藥業(公)公司新聞
**聯亞藥業遭停牌危機 經營權爭議波及股價**
聯亞生技董事長王長怡與其女胡美美的經營權之爭持續延燒,影響旗下興櫃上市的聯亞藥業(6562)。由於主承銷輔導券商相繼辭任,聯亞藥業恐面臨月底停止交易危機。 在連續三日的賣壓下,聯亞藥業股價重挫4成,22日最低探至15.75元,創下2021年重返興櫃以來新低。終場收15.85元,跌幅高達20.39%。 聯亞藥業成立於2014年,由聯亞生技切割成立,股東包括持股57.57%的聯亞生技和持股18.81%的台塑生醫。由於創辦人王長怡和王瑞瑜的光環,聯亞藥業曾是市場熱門標的。 但聯亞藥業近年流年不利,2021年8月因新冠肺炎疫苗PK賽未達標,未能取得EUA審查通過。緊接著又爆出員工疑似內線交易事件。今年1月新藥向食藥署提出查驗登記申請,但仍受經營權爭議影響。 聯亞藥業表示,公司於4月17日接獲主承銷輔導券商辭任通知。主因為自稱美商UBI代表的Eric T律師與林○○女士多次前往委任股務代理處,企圖辦理印鑑變更,但經查核後,印鑑完好保管在王長怡手中。券商因不堪Eric T律師等人多次騷擾,才做出辭任決定。 目前聯亞藥業已向櫃買中心申請復審,但能否順利恢復交易仍不確定。若無法解決經營權爭議,聯亞藥業恐成為生技業二次撤櫃的紀錄。可能會改寫生技業二度撤興櫃紀錄的聯亞藥,是在2014年時由聯亞 生技切割成立,當時兩大股東為持股57.57%的聯亞生技和持股18.8 1%的台塑生醫,挾著王長怡和王瑞瑜的光環,也讓聯亞藥一度成為 市場熱門話題。
不過聯亞藥流年不利,2021年8月由於聯亞新冠肺炎疫苗與AZ的PK 戰,在「中和抗體數據」未達標,經專家投票未通過EUA(緊急使用 授權)審查,緊接著又爆出員工涉嫌內線交易,2022年4月起上演聯 亞母女經營權之戰,今年1月雖有新藥向食藥署申請藥品查驗登記與 台灣藥證利多,惟在經營權風波中,持續受衝擊。
聯亞藥指出,公司在4月17日接獲主協辦輔導推薦證券商辭任通知 ,此事起因係為自稱美商UBI代表的Eric T律師與林○○女士,屢次 至公司委任股務代理處聲稱要辦理UBI TW Holdings, LLC的印鑑變更 ,但經查核與確認,印鑑完好被保管在王長怡手裡。主辦承銷輔導券 商因Eric T律師與林○○女士等人屢次前往辦理印鑑變更未成且久久 不離去,不勝其擾下,無奈做出辭任決定。
台灣生技產業新春來臨,多家企業傳來佳音,展現出蓬勃發展的勢頭。近期內,至少17家台灣生技公司宣布了令人振奮的消息,這些成就不僅顯示了台灣生技產業的活力,也為整個市場帶來了積極的話題。以下為幾家表現突出的企業: 首先是<聯亞藥業>,該公司宣佈其開發的NaviFUS導航型聚焦式超音波系統與Bevacizuma b藥物合用,專門用於治療復發性多型性神經膠質母細胞瘤的先導性臨床試驗,這項試驗已經獲得美國FDA的核准執行。 安成生技也傳來好消息,其新藥AC-203,用於治療單純型遺傳性表皮分解性水泡症及大皰性類天皰瘡,已獲得英國MHRA同意進行第二/三期人體臨床試驗。由於目前這些疾病尚無有效藥物,該新藥的未來市場前景被法人看好。 藥華藥則在長效型干擾素新藥P1101的開發上不斷前進,該藥用於治療復發或難治性成人T細胞白血病/淋巴瘤,已向日本醫藥品醫療機器綜合機構申請二期臨床試驗。 巨生醫也取得重大進展,其旗下的MPB-1523 MRI顯影劑用於肝細胞癌的治療,已與大陸藥廠簽署了授權合約,簽約金及研發里程金總計超過2億元人民幣,未來上市後還將享有銷售分潤。 保瑞集團則以2.1億美元的代價收購了美國百年藥廠Upsher-Smith,預計將帶動集團營收突破200億元大關,躍升為生技股業績龍頭。 總結來說,台灣生技產業在2023年新春來臨之際,呈現出強烈的發展勢頭,各家公司不斷創造佳績,這對於整個產業乃至於投資者來說,都是一個令人鼓舞的開局。
浩宇甫公告開發NaviFUS導航型聚焦式超音波系統併用Bevacizuma b藥物,治療復發性多型性神經膠質母細胞瘤先導性臨床試驗,獲美 國FDA核准執行。
安成生技用於治療單純型遺傳性表皮分解性水泡症及大皰性類天皰 瘡等新藥AC-203,獲得英國MHRA同意進行第二/三期人體臨床試驗, 預計3年內完成,由於目前該症狀尚無藥物可治療,法人看好未來授 權機會。
藥華藥持續擴大長效型干擾素新藥P1101適應症,其用於復發或難 治性成人T細胞白血病/淋巴瘤,已向日本醫藥品醫療機器綜合機構申 請二期臨床試驗。
巨生醫旗下MPB-1523 MRI顯影劑-肝細胞癌,以約人民幣2億元授權 大陸藥廠,該新藥授權簽約金為人民幣2,500萬元、研發里程金人民 幣1.15億元、銷售里程金人民幣6,000萬元,未來藥品上市後,並有 約10%的銷售分潤。
而巨生醫將於台大醫院執行頭頸部鱗狀細胞癌患者淋巴結的樞紐性 試驗MPB-2043 MRI顯影劑,由於大陸藥廠也看好其潛力,據悉已與巨 生醫議定優先權,研發里程金為人民幣1億元,銷售分潤則高於10% 。
藥證股中,除智擎授權法國IPSEN治療轉移性胰臟一線合併療法新 藥Onivyde取得美國FDA藥證外,逸達治療前列腺癌新藥在大陸三期數 據達標下,預計下半年申請藥證,明年營運將進一波新的成長動能。
股王保瑞以2.1億美元代價,收購美國百年藥廠Upsher-Smith,可 望帶動今年保瑞集團營收突破200億元大關,躍居生技股業績龍頭。
法人表示,生技業主流趨勢不變,在藥證、臨床重大進展之下,而 且絕大多數公司業績穩定成長下,今年仍將是吸金又吸睛的族群。
投保中心10日舉行新春記者會,張心悌董事長強調,投保中心去年共協助超過18.5萬投資人,成功進行293件團體求償案件,累計求償金額達798億元,其中77件案件已獲法院判決勝訴,賠償金額約298億元。今年投保中心將積極推動求償登記流程數位化,並關注全球企業ESG資訊揭露法制發展。張心悌透露,由於股市參與者結構變化,投保中心授權投資人數量逐漸下降,今年將力推求償登記數位化,並提升資安保護。投保中心2023年將繼續爭取投資人權益,包括淘帝-KY财报不實案、聯亞藥內線交易案、生華科內線交易案等重點案件,並努力完成待分配款項案件共85件,金額約2.6億元。投保中心未來將著重發揮團體訴訟、代表訴訟及解任訴訟功能,積極實行股東行動主義,並關注全球投資人權益保障與ESG資訊揭露相關法制與發展,以促進市場健全發展。此外,投保中心將關注企業永續報告書不實問題,維護投資人權益。
投保中心今年也將大力推動求償登記受理流程數位化,並關注各國 企業ESG資訊揭露法制發展。
投保中心2023年持續為投資人爭取權益,進行中案件包括淘帝-KY 財報不實案、聯亞藥內線交易案、生華科內線交易案等指標性個案; 另有高端內線交易案、和勤精機股價操縱案等,正受理適格投資人辦 理求償登記。
張心悌透露,近幾年來投保中心授權投資人數量正持續下滑,主因 股市參與者結構大幅改變。首先,過去投保中心多透過各券商委請營 業員提醒客戶進行求償登記,但隨年輕人投入股市比例增加且多利用 電子下單,宣導效果也大降。
張心悌續指,其次,受理登記仍需填寫紙本表格後郵寄,較為傳統 ,今年也將戮力推動求償登記數位化,連帶資安保護亦需大升級。
由於部分案件訴訟期長,導致訴訟案件獲得賠償後,許多當時前來 登記的投資人已聯繫不上,投保中心也推出「錢找人活動」,目前待 分配款項案件共85件、待分配款項則約2.6億元,投保中心總經理林 俊宏說,今年目標就是「錢出得去,投資人進得來」,盼能儘速尋獲 投資人領取款項。
投保中心展望未來將致力於下列重點工作:第一,發揮團體訴訟、 代表訴訟及解任訴訟之功能;第二,積極踐行股東行動主義,發揮外 部督促功能;第三,持續關注各國投資人權益保障與ESG資訊揭露相 關法制與發展,以完善法令規章及促進市場健全發展。
除此之外,主管機關去年推出「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行動方案」, 揭示公司應分階段編製永續報告書及精進永續資訊揭露等措施,張心 悌指出,企業永續報告書若有不實是否違反證交法,及相關資訊是否 具備影響投資決策的「重大性」,在國內外都有許多待討論的部分, 未來投保中心也將持續關注相關議題,及時維護投資人權益。
台灣藥業龍頭聯亞藥業於近日宣布,旗下自主研發的生物相似性藥品重組人類紅血球生成素UB-851,已向台灣食品藥品管理署(TFDA)申請藥品查驗登記及台灣藥證。這項新藥專門用於治療腎性貧血,預計將為台灣的腎病患者帶來新的治療選擇。 根據市場調查數據,全球紅血球生成素市場規模於2020年已達92.4億美元,並預計在2028年將增長至114.1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為5.7%。而重組人類紅血球生成素全球市場規模約為64億美元,其中UB-851主攻的短效型紅血球生成素市場規模達41億美元。 台灣的腎病患數量不斷增加,根據國衛院及台灣腎臟醫學會發表的「2022年台灣腎病年報」顯示,台灣慢性腎病透析盛行患者人數為8.89萬人,透析發生率逐年上升。這意味著透析紅血球生成素在台灣的市場需求日益殷切。 聯亞藥強調,若UB-851成功取得台灣藥證,將成為台灣第一個國產的紅血球生成素生物相似性藥品,有望解決國內對進口藥物的依賴,同時也能滿足大量洗腎病患的治療需求。這將對台灣藥品供應穩定性產生正面影響,並支持衛福部加強國內藥品穩定供應機制。
紅血球生成素主要用於治療腎性貧血,根據Allied Market Resea rch統計,全球紅血球生成素(EPO)的市場在2020年已達92.4億美元 ,預估在2028年前可達到114.1億美元,2021至2028年的年複合成長 率為5.7%。依據IQVIA(IMS Health)資料庫2022年數據,重組人類 紅血球生成素全球市場約64億美元,UB-851主攻市場為短效型紅血球 生成素,全球市場達41億美元。
根據國衛院及台灣腎臟醫學會發行的「2022年台灣腎病年報」,台 灣慢性腎病透析盛行患者人數為8.89萬人( 2020年),2016∼2020 年透析盛行率每年約增加2%∼3%。透析發生率(2020年)為每百萬 人口有600人(男性)、452人(女性),新發透析人數12,381人(2 020年),人數呈現增加之情形,20(含)歲以上新發透析患者於透 析前一年紅血球生成素使用比率有增加的情形,顯示透析紅血球生成 素使用於洗腎發生的腎性貧血等治療等於醫藥品市場上有龐大的需求 。
聯亞藥表示,UB-851若取得台灣藥證,將成第一個國產的紅血球生 成素生物相似性藥品,可望解決國內仰賴進口藥或缺藥問題,提供眾 多洗腎病患殷切期盼之需求,支持衛福部強化國內藥品穩定供應機制 。
台股近期漲勢漸緩,上檔壓力區逐漸顯現,市場追價力道不足,行情變得較為震盪。不過,在這樣的背景下,興櫃市場卻有亮眼的表現。本周興櫃市場累計漲幅超過一成,共有六檔個股表現突出。其中,永立榮-新(6973)因戰略新板和興櫃整併的效應,狂飆36.9%,成為市場焦點。 根據統計,本周興櫃個股平均跌幅不到0.1%,而周漲幅超過一成的個股數量從前一周的11檔減少至六檔。這主要受到年底封關進入倒數計時以及大盤漲多缺乏追價意願的影響。 在興櫃市場本周的漲幅前十強個股中,除了永立榮-新,還有奇邑、浩宇生醫、聯亞藥、環拓科技、清淨海、青新、廣化、眾智、美萌等,漲幅範圍從7.4%到36.9%不等。這些個股主要分布於生技醫療、半導體、綠能環保等次產業。 特別是永立榮-新,自12月起發動多頭攻勢,本周四個交易日全部收高,累計漲幅達36.9%,在興櫃市場中名列前茅。該公司計劃將自行開發的小鹿羊水幹細胞保養品透過麗豐-KY的合作,布局兩岸市場,並計劃未來進軍加拿大、東南亞市場,這為公司帶來了更多的市場想像空間。
統計本周以來興櫃個股平均跌幅不到0.1%,周漲幅超過一成由前一周的11檔續降至六檔,主要受到年底封關進入倒數計時及大盤漲多缺乏追價意願影響。
本周興櫃漲幅前十強依序為永立榮-新、奇邑、浩宇生醫、聯亞藥、環拓科技、清淨海、青新、廣化、眾智、美萌等,在7.4%至36.9%不等,主要分布於生技醫療、半導體、綠能環保、其他等次產業。
其中永立榮-新12月起發動多頭攻勢,本周四個交易日全部收高,累計漲幅36.9%,居興櫃市場之冠,隨自行開發的小鹿羊水幹細胞保養品將透過麗豐-KY合作,布局兩岸市場,後續更進軍加拿大、東南亞市場,添增市場想像空間。
台灣聯亞藥業(6562)近日傳來喜訊,公司研發的「單鏈免疫球蛋白融合蛋白質技術」成功通過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的核准,取得專利權。這項技術的獲得,讓聯亞藥業在藥物研發領域再下一城,同時也意味著公司已經擁有了兩項獨創的長效型蛋白質藥物技術平台。 聯亞藥業的「多醣蛋白融合技術平台」早已在美國、歐洲、中國、日本等重要的藥品市場國取得專利,而這次「單鏈免疫球蛋白融合蛋白質技術」的專利取得,則讓公司的技術版圖再擴大。該技術已經在中華民國、日本、中國、印度、澳洲、馬來西亞等國及香港取得專利,如今再加上美國專利,讓聯亞藥業在全球藥品市場的競爭力大大提升。 這兩項獨創的技術平台,將為聯亞藥業帶來巨大的商業價值。未來,公司將繼續投入研發,以提升產品的競爭力,並為消費者帶來更多優質的藥物選擇。
聯亞藥有二項獨創長效型蛋白質藥物技術平台,「多醣蛋白融合技 術平台」已取得美國、歐洲、中國、日本多個重要藥品市場國專利; 此次「單鏈免疫球蛋白融合蛋白質技術」除已取得中華民國、日本、 中國、印度、澳洲、馬來西亞等國及香港之專利外,再獲美國專利。
聯亞藥業(6562)近日來傳出重大喜訊,宣布與台康生(6589)簽署了一項重要的生物相似性藥品委託生產協議。這項新聞讓我們看到了台灣藥業的進步與創新,特別是在紅血球生成素市場的競爭中,聯亞藥業正逐步佔據一席之地。
根據協議,聯亞藥業開發的重組人類紅血球生成素生物相似性藥品UB-851將由台康生負責生產。這款藥品主要用於治療腎性貧血,並已完成三期臨床試驗,目前正進行查驗登記前模組批次審查。這意味著UB-851將成為台灣第一個國產的紅血球生成素生物相似性藥品,對台灣藥業來說具有重大意義。
根據2021年腎病年報,台灣慢性腎病透析盛行患者人數逐年增加,2019年達到86,840人,透析盛行率每年約增加2%~3%。這一數據顯示,透析紅血球生成素在台灣市場上有著巨大的需求。
聯亞藥業對此表示,UB-851的上市將有助於滿足台灣市場的需求,並為患者帶來更多選擇。這款藥品的成功上市,將對台灣藥業產生積極的影響,同時也將提升台灣在生物藥品研發與生產方面的國際競爭力。
聯亞藥表示,自行開發的重組人類紅血球生成素生物相似性藥品U B-851,主要用於治療腎性貧血,已完成的三期臨床試驗指標均符合 預期,正積積極規劃向衛福部食藥署申請生物相似性藥品上市許可查 驗登記與台灣藥證;該新藥將是台灣第一個國產的紅血球生成素生物 相似性藥品,指標意義濃厚。
依據2021年腎病年報,台灣慢性腎病透析盛行患者人數,2019年有 86,840人,2015∼2019年透析盛行率每年約增加2%∼3%。
就2019年透析發生率來看,每百萬人口男性有590人、女性468人, 新發透析人數有12,475人,可見人數有增加趨勢情形,20歲以上新發 透析患者於透析前一年紅血球生成素使用比率有增加的情形,顯示透 析紅血球生成素使用於洗腎發生腎性貧血等治療,在醫藥品市場有龐 大需求。
聯亞藥表示,UB-851可望成為第一個國產的紅血球生成素生物相似 性藥品。
投保中心為保障投資人權益,擬以刑事起訴書所載事實及相關法條為基礎,即日起針對前述情事受理善意投資人委任求償登記,辦理民事求償事宜,請符合資格之投資人儘快備妥文件並填具表格,於6月30日前寄回投保中心,以便統一辦理,受理條件為於110年8月16日「買入」聯亞藥公司股票之投資人。
投保中心網站:www.sfipc.org.tw,投資人服務專線(02)2712-8899,地址:105005臺北市民權東路三段178號12樓。
台塑生醫,從台化清潔劑部門發跡,不僅成功轉型,更在生技、新能源領域大放異彩,成為台塑集團的新亮點。這家公司的成功之路,不僅是創新與市場需求的結合,更是領導者堅持與創業精神的體現。
回顧台塑生醫的20年發展,總經理王瑞瑜坦言,這是一段「十分辛苦」的旅程。從一無所有的起家,到如今品牌知名度響徹大街小巷,這之間的辛酸與努力,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面對市場行銷的困難,王瑞瑜曾受限於規模條件,無法像其他公司那樣大規模打廣告。幸運的是,集團創辦人王文慶初期不吝於自掏腰包,用台塑生醫禮盒鼓勵員工,間接支持了王瑞瑜的夢想。此外,企業總裁王文淵也積極支持,以一年1億元的廣告預算,助台塑生醫一臂之力。
台塑生醫的前身是台化旗下的清潔劑專案組,在王瑞瑜的帶領下,成功扭轉虧損,並於2004年獨立成為台塑生醫。從清潔劑用品開始,逐步跨入美容保養品領域,這一轉變,正是台塑生醫品牌發展的關鍵。
王瑞瑜透露,在規劃保養品行銷通路時,她曾與統一集團旗下康是美洽商合作,但微風集團總裁廖偉志的一席話,讓她意識到「由上而下」布局的重要性。在廖家的協助下,台塑生醫成功在台北微風廣場設立第一個旗艦專櫃,並得到孫芸芸等名人代言,知名度節節高升。
如今,台塑生醫已擁有Dr’s Formula生活用品、FORTE專櫃保養品、BioLead居家用品、DF美肌醫生開架醫美、醫之方保健食品等多個品牌,年營收從清潔劑時期的8.4億成長到32億元。
台塑生醫不僅在市場上取得亮麗成績,更積極拓展新領域。從桃園「i醫健康管理中心」到士林區不動產的取得,再到聯亞藥、聯生藥、和康生技、長春藤生命科學等多元發展,王瑞瑜帶領團隊不斷創新,成為台塑集團引領時代趨勢的尖兵。
王瑞瑜說,要訴求品牌定位、耕耘終端市場,需要適度市場行銷, 但一開始卻受限規模條件,沒錢打廣告。所幸集團創辦人、父親王文 慶初期自掏腰包買台塑生醫禮盒送給員工,間接支持王瑞瑜;此外, 她也要感謝台塑企業總裁王文淵,同意以一年1億元廣告預算,支持 台塑生醫做品牌行銷,讓台塑生醫一步步打開品牌知名度。
台塑生醫前身是台化旗下清潔劑專案組,在王瑞瑜帶隊整頓下成功 轉虧為盈,並在2004年獨立成為台塑生醫。因王永慶支持,從清潔劑 用品開始跨入美容保養品事業;而微風集團創辦人廖偉志的一席話, 更讓台塑生醫通路布局踏出關鍵性的一步。
王瑞瑜透露,規劃保養品行銷通路時,原與統一集團旗下康是美洽 商合作,但微風集團總裁廖偉志告訴她,品牌「從下往上」發展很困 難,「由上而下」布局相對較易成功,表態願意讓台塑生醫進駐微風 百貨。
因有微風廖家協助,台塑生醫FORTE品牌順利在台北微風廣場設立 第一個旗艦專櫃,並得到廖鎮漢、孫芸芸夫婦幫忙,漸漸打開知名度 ,孫芸芸更首次跨刀代言非自家品牌力挺王瑞瑜。目前台塑生醫已有 Dr’s Formula生活用品、FORTE專櫃保養品、BioLead居家用品、DF 美肌醫生開架醫美、醫之方保健食品等品牌,年營收更從清潔劑時期 的8.4億成長到32億元規模。
台塑生醫繼桃園首座「i醫健康管理中心」,提供健檢後醫療諮詢 、個人化健康管理等服務後,今年也取得士林區不動產,準備進軍台 北市。王瑞瑜強調,台塑生醫營收在集團內只是小兵,但小兵也能立 大功,「一間公司大小不重要,而是你做了什麼東西、對社會有什麼 幫助。」
隨著台塑生醫營運觸角延伸至聯亞藥、聯生藥、和康生技、長春藤 生命科學,以及轉投資台塑新智能,並成立台塑水科進軍水資源處理 、要讓一滴水循環利用至少九次等,王瑞瑜帶領團隊不斷跨進新領域 ,扮演台塑集團與時俱進、引領時代趨勢的尖兵。
聯亞藥表示,依據疾管署資料,2022年10月台灣現有愛滋人口數為4萬4,670人。聯亞藥的產品NDF01可做為愛滋病雞尾酒療法眾多組合中之第一線治療用藥,主要是將三種原有成分改為單一使用的藥物,依據配方內容,適用於愛滋病與結核病共病之病患,約2,457人,依據每人每日用藥計算,NDF01在台灣之潛在市場規模每年超過3億7,500萬元。
聯亞藥表示,開發的愛滋病新複方新藥NDF01,適應症為治療人類免疫缺乏病毒1型感染(HIV-1 infection),生體相等性試驗係委託明生生物科技執行,受試者人數為13人,採隨機雙向交叉設計,試驗期間為六周,比較NDF01與參考藥品於人體之生物相等性;試驗指標包含血中最高濃度及總暴露量。試驗分析結果顯示,NDF01與參考藥品之有效成分動力學指標符合生體相等性標準。
聯亞藥表示,NDF01已完成新複方新藥NDF01資料分析數據,將於完成試驗細部分析報告及藥品製造等文件後,儘速申請新複方新藥上市許可之查驗登記。
台股持續回檔,興櫃市場本周同樣僅有三檔個股繳出雙位數周漲幅 ,且前兩名均由生技股包辦,生技大軍扛大旗,安盛生新冠肺炎抗原 家用快篩對下半年營運挹注可期,單周大漲26.61%,聯亞藥、華豫 寧分別強漲17.13%、15.7%;眾智、公信、一元素、視陽、山太士 、禾生技、雅祥生醫周漲幅則介於4∼9%。
新冠疫情已進入高原期,檢測大廠需求仍高,安盛生旗下新產品新 冠肺炎抗原家用快篩套組,獲衛福部食藥署專案製造許可(EUA), 在最新完成研究中證實,旗下新冠肺炎抗原家用快篩可有效偵測Omi cron最新亞型變異株BA.4與BA.5,月產能可達50萬。
安盛生上半年營收7,900萬元,創歷史新高,法人指出,後續在家 用快篩市場導入後,將進一步挹注全年營收表現,預估全年營收可望 再創新猷;此外,與國際大廠的策略合作案,預估明年也將成長至整 體營業額之三成,榮登興櫃周漲幅之冠。
電子鎖領導廠商華豫寧本周漲幅也高達15.7%,華豫寧今年9月下 旬撤回股票申請上櫃案後,股價經歷一波回檔,惟在下跌至波段低點 28.8元後演出「破底翻」,波段反彈幅度高達近三成,陸續收復月、 季線。
華豫寧為在台主要代理Microchip MCU通路商,同時在國內電子鎖 市占也是第一,9月營收4.25億元,月增8.3%、年增34.3%;累計前 三季營收31.66億元,年減幅度縮減至6.2%。
而疫情期間憑藉額溫與耳溫槍需求挹注、業績爆發的眾智光電,本 周也傳捷報,27日發表已開發完成之「熱成像溫度連續監視系統」, 可解決智慧工廠對溫度監控之痛點,已獲得多家半導體、面板廠供應 鏈廠商訂單,可望為公司挹注充沛營運動能。
此外,興櫃市場也將迎來多檔生力軍,包括利基型顯示器廠華凌、 曾參與興建北藝中心工程案的安倉營造、光學零組件製造商美強光、 晶圓探針卡及光電產業驅動IC元件製造商勵威、智慧電表大廠玖鼎電 子,共計五檔都將於下周加入。
國發基金持有聯亞生技20%股權,另經濟部旗下台糖、耀華玻璃管理委員會各持有10%,換言之官股共持股40%。官股對於聯亞經營權之爭,已有上述初步共識與立場。據了解,今日還會再會面研商,將採一致性態度。此外,在經營權之爭未落幕之前,國發基金也不會增加任何投資。
聯亞生技集團王長怡母女之爭,自今年3月31日才浮上檯面,聯亞生技子公司聯生藥董事會的決議,王長怡被女兒派解任董座職務,改由崔贊捷擔任董事長。由於王長怡指控崔贊捷具有中國籍背景,主管機關要求公司釐清,因此直至現在尚未變更聯生藥董座。
王長怡近日幾次發布新聞稿,指控女兒派的代表、聯生藥總經理暨執行長林淑菁透過相關人員及不同方式要取得聯亞生技主導權。王長怡指出,聯亞生技推舉董事長及委任總經理,須經全體董事三分之二(四席)以上同意。但是林淑菁召開的董事會僅有三席代表,另外兩席官股代表國發基金及台糖都未派員出席,顯示林淑菁召集的董事會,並不具備任何決議門檻,其後的一切作為皆屬非法。
國發基金表示,對於聯亞生技經營權之爭,國發基金沒有能力、也不宜判斷,建議兩方依法律循程序解決,最後取得經營權者,必須提出美國有公信力單位出具文件或法院的判決,或者台灣商業司正式登記證明,或者台灣法院判決。國發基金也建議,兩造雙方以和解方式解決。
對於女兒派向銀行要求凍結員工薪資帳戶,最後因國發基金說明才解除發薪危機。國發基金表示,目前在聯亞生技在經濟部商業司公司登記,董事長仍是王長怡,銀行若是貸款給聯亞,可因風險考量自行決定是否撥款,但發薪帳戶是聯亞的存款及帳戶,銀行若要扣押公司資金,亦應有法定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