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證券交易所(未)公司新聞
台灣證券交易所再創佳績,成功落實普惠金融政策,引領券商業界進入一個蓬勃發展的新時代。在金管會的大力支持下,多項活化證券業務的政策逐漸發揮效能,尤其疫情強迫數位化轉型,為市場帶來全新活力。 這股活力最明顯的表現,莫過於各類業務的蓬勃發展。從數位化服務到不限定用途款項借貸,再到借券平台和定期定額投資,無一不顯示著市場的熱絡。近期,高股息ETF的龐大成交量更是引發市場關注,證券商們正迎接著一個前所未有的黃金時代。 其中,賀鳴珩在券商公會理事長任內強力推動的不限用途款項借貸業務,更是引領券商業界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這項政策的目的在於活絡台股資金動能,增加投資人資金調度靈活性,並提升證券商新業務收入,對台股的影響層面深遠。 根據證交所、櫃買中心資料顯示,上市櫃公司股票的不限用途款項借貸餘額已達431萬張,ETF達234萬張,合計券商不限用途款項借貸餘額達665萬餘張。若以最高可貸出6成計算,貸出金額超過2,200億元,這一數字足見該政策的影響力。 國內大型券商業者表示,觀察到股民所借貸的多數資金又再度回流台股,這項政策的乘數效果正是推升台股指數突破新高的關鍵動能。券商不限用途款項借貸,讓投資人能夠將手上的股票或ETF作為擔保,最高可貸出股票市值的6成,利率則根據股票或ETF股價波動情況有所不同。 目前,個股部分最熱絡的包括鴻海、新光金、華新、群創、大同等,而債券ETF方面,群益ESG投等債20+及元大投資級公司債更是逼近20萬張抵押出去。這些數字充分證明了這項政策的成功與受歡迎程度。 高波動或高風險的產品利率最高,整體借款期限為半年,每半年還一次利息,可再延期一年。借款時間及計算維持率與信用交易計算方式一樣,這為投資者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該項業務對國內券商而言,不僅帶來高額的利息收入及手續費,更大幅貢獻於獲利,使券商營運轉骨。根據證交所統計,去(2023年)年全體證券商稅後淨利達687.09億元,年增299.81億元,約77.41%,這一成績足以證明該政策的成功與市場的認可。
台灣新聞記者:陳志偉
【台北訊】綠色金融風潮席卷全台,台灣證券交易所成為推動淨零城市的重要推手。為了達成2050年的淨零排放目標,台灣各地城市積極尋求各種解決方案,而這次在3月19日至22日於南港展覽館舉行的第二屆2050淨零城市展,便是展示這些努力的重要舞台。
展覽中,財政部與金管會攜手元大金控、國泰金控等金融機構,以綠色金融及永續金融為主題,讓參與者能夠一窺金融業在綠色金融方面的實施成效。在「綠色金融主題區」,各大金融機構展出了他們在綠色金融領域的投資成果,並分享了淨零轉型的相關解決方案。
此次展覽中,九大公股金融事業以「財政部ESG倡議平臺」為名,向國內外城市介紹他們在綠色金融方面的產品與服務,並強調台灣2050淨零排放的決心。這些公股金融事業在展覽中展現了國家融資保證機制、企業低碳轉型服務、都更危老及綠建築、綠色投融資、數位金融等五大主題,讓人一覽無遺。
除了金融機構外,金管會旗下的證交所、櫃買中心、期交所、集保公司以及新成立的台灣碳權交易所也展現了各自的綠色金融貢獻。證交所不僅協助企業進行碳盤查,還培養淨零人才,並推動ESG生態系統的發展。櫃買中心則積極建置永續發展債券市場,並推出相關指數化商品。期交所則提供多元商品,並精進服務品質。集保公司則利用金融科技與大數據,推動數位創新,以達到減碳效益。
作為金管會「永續金融先行者聯盟」的成員,元大金控及國泰金控也積極響應國家的2050淨零排放目標。元大金控透過SBT方法學,推動各項減碳策略,並展現了集團在綠色金融方面的具體成果。而國泰金控則以「永續金融,國泰說到做到」為口號,積極整合各子公司的數位金融服務,擴大普惠金融的覆蓋率。
第二屆2050淨零城市展的舉辦,不僅是展示台灣金融業在綠色金融方面的進展,更象徵著台灣在淨零排放上的決心。未來,隨著更多金融機構加入這股綠色金融的浪潮,台灣的淨零目標將更加堅定。
群益期貨,國內期貨業的領航者,在數位金融服務風雲變幻的今天,不僅憑藉其卓越的服務,更在資訊安全方面展現了驕人的成就。近期,群益期貨成功通過了ISO 27001:2022新版轉版驗證,這一成就,不僅是對群益期貨在資安管理上努力的一大肯定,也再次強化了其在客戶資料安全保護上的堅定承諾。
作為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制定的一項重要標準,ISO 27001:2022對資訊安全管理提出了嚴格的要求。群益期貨在這項標準的指引下,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了全面的準備。過去的一年,主責單位對公司同仁進行了資安及ISO標準的培訓,並對核心交易系統進行了風險評估和管理,全方位提升公司的防護韌性。
隨著市場不斷發展,交易量和客戶數量也在不斷增加,群益期貨為了確保交易平台的穩定性和安全性,不惜斥資逾億台幣,採購了高於業界標準的Tandem主機系統。這個系統與台灣證交所及期交所所使用的系統等級相同,大幅提升了交易效率,並透過分散式即時資料庫,達成多工處理大量交易的可能。此外,群益期貨還建置了多重備援系統,這一切,都是為了讓客戶的體驗更加優質。
面對金融科技的挑戰,群益期貨表示,將持續思考並提升資訊安全治理,推動資安聯防機制,不斷精進安全防護能力,確保金融服務的安全性和可信度。在這個數位化、全球化的時代,群益期貨以這樣的決心,迎向未來的挑戰,我們有理由相信,它將在國內期貨業的領導地位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臺灣證交所搖身一變,成為淨零碳排的領航者!為了響應政府積極推動的淨零碳排政策,這家台灣知名證券交易所與各界攜手,全力加速推動永續發展的步伐。從這個月19日開始,證交所將在台北和高雄兩地,分別舉辦「2050淨零城市展」和「2024智慧城市展」,這不僅是證交所首次參與這類大型展覽,也象徵著它對永續投資的堅定承諾。 在台北,從19日到22日,南港展覽館2館將成為焦點,證交所將與國家發展委員會、高雄市政府及台北市電腦公會共同主辦的「2024智慧城市展暨2050淨零城市展」一展身手。而在高雄,從21日開始的三天展覽,將在展覽館熱鬧開展。這兩個展覽不僅吸引了海外來訪的市政團體,還吸引了國內外企業代表前來參與,成為展示台灣資本市場如何引領企業實現淨零轉型和永續願景的亮麗舞台。 在這兩個展覽中,證交所與碳交所攜手合作,共同在「綠色金融主題區」展出,展現對綠色金融的熱情和對環境保護的承擔。這次的參展,不僅是證交所對永續發展理念的又一次落實,更是對未來投資趨勢的預測和應對。 證交所這次展覽的參與,不僅讓投資人能夠掌握到最新的永續投資機會,也為企業達成淨零目標提供了實際的幫助和指導。這種積極參與態度,讓證交所再次證明了自己在促進台灣市場向永續發展邁進中的領導地位。 這次證交所的行動,無疑是對台灣資本市場的一次重大貢獻,也讓人們對未來的永續發展充滿期待。未來,我們期待看到更多類似這樣的創新行動,共同為我們的地球打造一個更加清潔、可持續的未來。
臺灣證券交易所近期展開了強大的國際市場拓荒行動,三月份時,他們與主管機關攜手踏上了歐洲之旅。倫敦、盧森堡、法蘭克福這三個金融中心都留下了他們的腳印,與當地的市場參與者進行了深入交流。這次歐洲之行,不僅是為了建立直接的溝通管道,還為臺灣帶來了豐碩的成果。 在歐洲的這段旅程中,證交所與重要市場參與者直接傾聽建言,同時也向當地傳達了臺灣對歐洲市場與投資人的高度重視。他們針對交割時間、資本市場的永續發展、歐盟資本市場聯盟的發展進程等議題進行了深度討論,並探索未來的合作機會。這次的會晤不僅增進了雙方的了解,也為未來的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證交所還在倫敦舉辦了「Taiwan Day」活動,讓當地的機構投資人能夠更加高效地瞭解臺灣資本市場的近期變革、優勢以及未來發展策略。這個活動吸引了近40位倫敦當地的機構投資人參與,獲得了廣泛的好評。 這次出訪團隊由證期局長張振山和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領導,與交易所、結算機構、指數公司、保管機構等21家機構進行了會晤。證交所近來的海外引資行動成效顯著,他們不僅搭建了與外資直接溝通的平臺,還更新了台灣證券市場的重要資訊,介紹了台股的優勢和發展情況。 儘管美聯準會降息時程延後,新台幣匯率偏弱,但今年上市公司的獲利預期將重返成長軌道,再加上AI這股熱潮的帶動,台股集中市場加權指數和成交金額都創下了新高,甚至於3月3日站上了20,000點的大關,這在主要國際股市中表現相當出色。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對證券周邊單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強調,只有更加努力,臺灣資本市場才能在全球舞台上脫穎而出。黃主委更將「邁向國際」定為今年市場監理與資本市場發展的五大方向之一,這顯示了臺灣資本市場走向世界的決心和決策。
台灣證券交易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二月全體證券商的稅後純益高達85.20億元,這個數字比一月份多了8.19億元,成長率達到了10.63%。前兩個月的累計數字則是162.21億元,比起去年同期成長了60.7億元,年增長率逼近六成,這個成長幅度相當驚人。 在詳細分析二月數據時,我們發現,台股在二月份大漲了6.02%,櫃買市場上漲了5.22%,這對證券商的自營業務來說是一個好消息。由於市場的熱絡,證券商的自營業務淨利比一月份多了18.44億元,月增長率更是高達73.26%。另外,承銷業務的淨利也比一月份多了0.36億元,月增長率為4.11%。 儘管二月份的大盤總成交值比一月份減少了23.97%,櫃買市場的月成交值也小幅衰退了11.67%,但這並不妨礙證券商的績效。這主要歸功於台股的強勁表現,讓證券商在自營業務上獲得了豐厚的利益。 從整體來看,今年前兩個月的證券商經紀手續費收入也因為大盤總成交值的增加而同比成長。而自營業務淨利較去年同期成長了24.17億元,年增長率達到54.18%。承銷業務淨利的年增長率則是68.17%,這個成長速度相當驚人。 基於這些數據,我們可以預測,只要台股能夠維持目前的熱絡交投,年底前指數能夠穩定在2萬點之上,那麼證券商在今年將會有著豐收的一年。
台灣證券交易所為了保障投資者的利益,近期對期貨ETF(交易所交易基金)進行了多項強化管控措施。由於這類ETF主要追蹤商品原物料,如原油、黃金和黃豆等,其行情易受國際情勢、通膨和戰爭等因素影響,市場波動頻繁,因此交易所特別對其進行了多方面的規範。 首先,交易所強化了投資人的適格性要求,要求投資者在交易前必須檢查自己的適合度,並簽署風險預告書和交易檢核表,讓投資者對相關商品的風險有更深入的了解。 其次,為了提高商品的辨識度,證交所對期貨ETF的證券代號進行了修改,例如在期貨原型ETF證券代號後加入「U」,在期貨槓桿反向ETF交易代號後加入「L」和「R」。此外,還在期貨槓桿反向ETF證券簡稱中加入「正2」和「反1」,並自110年3月2日起在期貨ETF證券簡稱中加入「期」字。 此外,證交所還加強了風險揭露,提醒投資者注意不同類型ETF的交易風險,將「期貨ETF」、「槓桿反向ETF及期貨ETF」、「外幣買賣之ETF及加掛ETF」與「高收益債券ETF」的交易風險分區列示,並以字型放大、粗體及加註底線等方式強化各類型ETF風險資訊的揭露。 對於交易面,當期貨ETF最近十個營業日平均單位淨值低於7元時,將採取暫停信用交易、停止借券及當沖交易等措施;低於5元時,將預收款券;低於3元時,將限制投資人買進。這些措施旨在提醒投資人注意期貨ETF將面臨下市的風險。 截至目前,台灣市場上共有14檔期貨ETF,其中一檔因最近十個營業日平均單位淨值低於7元,自113年2月29日起取消了信用、停止借券及當沖交易。 為了讓投資者在期貨ETF淨值減損或達到下市清算門檻前得到充分提醒,證交所於112年舉辦了多場次宣導會、座談會及研習營,對證券從業人員、投資人等進行加強宣導。未來,若期貨ETF再次發生淨值減損或達到下市清算門檻的情況,這些措施將有助於協助投資人有序退場,減少客訴事件發生,進而健全資本市場的發展。
台灣碳交易市場再進一步!<臺灣證券交易所>籌建的碳交所自去年8月7日啟動後,積極為減碳工作開展新局。總經理田建中透露,該交易所不僅是國際級碳權交易平台的構建者,更是企業通往碳中和的橋樑。 田建中強調,碳交所的任務重於泰山,首要任務便是打造一個讓企業能夠無縫接軌國際的碳權交易市場。為此,他提到,交易所將提供豐富的碳權商品和資訊,滿足企業的碳中和需求,並助其與全球市場並肩前行。 然而,田建中同時也提到,由於碳交所仍處於初期階段,預計在未來兩三年內不會對碳權進行轉售。這樣的決策旨在避免市場過度炒作,確保企業能夠得到真正的碳權需求。 外界對於碳交易所的期待不斷上升,希望其能夠促進碳權的流動,創造更多價值,並推動減碳技術的進步。田建中則表示,碳交所的目標是從政策出發,輔導企業符合國際供應鏈的碳中和標準,並堅持不讓碳權成為金融炒作的工具。 在發展策略上,田建中指出,碳交所將著重於國際知識業務的拓展,不斷與國際組織交流,擴大碳權商品的種類,並與國內學術機構合作,以滿足企業的需求。 對於碳權的轉售問題,田建中坦言,只有當所有企業都能夠購得足夠的碳權時,轉售才有可能實現。他認為,若在機制尚未成熟時開放轉售,將可能導致市場炒作,並進一步擠壓真正的減碳需求。 此外,田建中提到,碳交所的成立是基於國家減碳政策,並由證交所出資60%,國發基金投資40%共同籌建。該交易所將盡量從產業立場出發,提供免費服務,滿足企業在國際減碳壓力下的需求。 在減碳成本方面,田建中提到,台灣的綠電仍處於發展階段,價格偏高。他建議企業應謹慎規劃減碳路徑,並考慮採用ISO14068-1碳中和標準等相關永續標準,以降低減碳成本。 總結來說,碳交所的成立對於台灣的減碳工作具有重大意義,而田建中及其團隊正積極努力,讓這個新興市場健康發展,並為台灣企業帶來實質的效益。
台灣證交所近日公布了2月份的定期定額資金投資動態,結果顯示,高息ETF成為市場新寵。在投資個股及ETF的戶數前20名名單中,群益台灣精選高息ETF以增加9,834戶的傲人成績,蟬聯第一名。而國泰永續高股息則以增加6,032戶的數字,緊追在後,總投資戶數已達22.9萬戶,逼近0056元大高股息的23.33萬戶,展現出挑戰龍頭地位的潜力。 從整體資金流向來看,2月份證券商承作的定期定額投資金額為101.64億元,雖略低于1月的104.07億元,但仍然守住了百億元的大關,顯示投資者對市場的信心不減。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資金正在從個股市場轉移至ETF市場。 在投資戶數方面,2月份投資前20高的個股總戶數下降至28萬6,589戶,月減11,026戶,而投資ETF前20高的戶數則達到114萬7,336戶,月增24,888戶。顯示ETF市場的吸引力正在不斷增強。 在ETF投資戶數前20名中,2月份的排名大致維持不變,僅有國泰費城半導體出現,富邦臺灣中小進入,這與近期中小型股的熱鬧情況不無關係。富邦臺灣中小ETF的晉升,正是因為中小型股的強勁表現,吸引了大量資金轉移。 整體來看,ETF市場的投資戶數不斷增加,除了群益台灣精選高息ETF和國泰永續高股息外,復華台灣科技優息ETF和統一FANG+ETF也都有顯著增長。而元大台灣50ETF則因為戶數減少,排名逐漸被其他ETF拉開。 在個股投資方面,金控股依然壓倒性佔據前20名,其中永豐金小增47戶,其他則全線下跌,玉山金、合庫金及台泥等3檔單月減幅甚至超過1,100~1,300戶,反映了市場投資風向的變化。
台灣證交所今年來頭大轉變,首度舉辦超有創意的「看漫畫答題抽獎活動」!這次活動不僅有獎品,還有機會拿走iPhone、Switch等大獎,總價值竟然高达20萬元!讓我們一探究竟,看看這次活動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吧! 從3月15日開始,到9月15日結束,這場「看漫畫答題抽獎活動」將持續六個月,讓人超過瘾。期間會有「月月幸運抽」,只要參加就有機會抽到200元超商禮券。而且,每當參與人數達到特定的門檻,比如3,000人、4,000人、6,000人、8,000人,就會抽出至少20名千元禮券得主,還有機會中到大獎Nintendo Switch及iPhone 15 Pro呢! 要參加這場活動,你只需要在活動期間,進入漫畫問卷網站(act.twse.com.tw/Q20240315/)填寫你的電子郵件等基本資料(記得要用證交所「宅在家學習網」會員註冊的電子郵件信箱哦,這是參加抽獎的必要條件),再正確回答一題與漫畫內容相關的單選題,就能獲得抽獎資格。 別忘了,證交所還印製了實體漫畫,並寄送至高中職以上學校、各地圖書館及證券商總分公司。此外,還推出了全彩電子版漫畫,讓大家可以直接在「宅在家學習網」漫畫館(shl.twse.com.tw/page/comic/001/index.html)線上閱讀,或者在公共圖書館電子書平台免費借閱。這麼方便的資源,你還在等什麼呢?快來參加活動,享受這場精彩絕倫的漫畫之旅吧!
【台北訊】為了讓股市交易更加流通無阻,打造一個對小資族更加友善的投資環境,<臺灣證券交易所>今(113)年將進行一大革新。從12月2日起,證交所將對盤中零股交易進行調整,將撮合間隔時間縮短至5秒鐘,這個新規定將為台股帶來什麼樣的變化呢? 目前,我們的股市在盤中零股交易方面,是每分鐘進行一次集合競價撮合成交。這樣的頻率對於許多小資族來說,可能會讓他們錯過機會。但是,從12月2日起,這個時間間隔將大幅縮短,讓交易更加迅速。 證交所表示,這次的調整是為了實現主管機關的普惠金融政策,讓更多投資者能夠輕鬆參與股市交易。這個新措施將使盤中零股交易更加活躍,對於那些定期定額買進的投資者來說,將是一大福音。 市場人士普遍認為,這次的調整將大幅提升股市的流通性。5秒鐘的撮合間隔,意味著投資者可以更快地看到自己的交易結果,進而做出更迅速的決策。這將對小資族特別有利,因為他們通常需要更靈敏的市場反應來把握投資機會。 預計,這個新規定將使台股盤中零股交易量能大幅放大。對於想要進行零股交易的投資者來說,這將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而對於整個股市來說,這也將提升資本市場的整體效率。 總結來說,這次的調整不僅是技術上的更新,更是為了滿足市場需求,提升投資者的交易體驗。從12月2日起,我們將可以看到一個更加活躍、更加便捷的股市交易環境。
台股市場近期聚焦在元大台灣價值高息ETF上,這款ETF不僅吸睛,更吸引了大量資金湧入,募集規模可能創下超過千億元的新紀錄。然而,就在主管機關不斷提醒投資風險的背景下,該ETF的成份股在14日遭遇重挫,漢唐和新普兩股甚至跌停,聯發科也下跌接近半個跌停價格。 市場預測,元大台灣價值高息ETF的募集規模將會創下超過一、二千億元的歷史新高,這股熱潮帶動了權重前十大成份股的股價上漲,與AI股一並將台股推高至2萬點以上。 台灣證券交易所於14日公布的2月證券商承作定期定額ETF投資戶數顯示,排名前10的ETF中,高股息ETF就佔了五檔,包括元大高股息、國泰永續高股息、元大台灣高息低波、群益台灣精選高息以及復華台灣科技優息,這些ETF都位於前七名,而投資戶數近年來也持續創下新高。 在這些ETF中,群益台灣精選高息的投資戶數增長最多,達到9,834戶,國泰永續高股息以6,032戶的增長位居第二,復華台灣科技優息增長2,852戶,其他高息ETF也約增加千戶左右。由於元大台灣價值高息的狂熱,金管會有意設立募集中限,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也直接提醒投資者注意,恐引發羊群效應。 受到這些消息影響,元大台灣價值高息的權重前十大成份股在14日從高點回落,漢唐和新普兩股跌停,聯發科大跌5.35%,鈊象、長榮、中美晶等股也跌逾3%至4%,多檔股價同時下挫。 此外,市場交易的高股息ETF也出現大量下跌情況,群益台灣精選高息ETF在14日爆出51.3萬張的歷史新天量,價格收跌3.08%,並遭到外資賣超7.5萬張,成為當日外資賣超台股張數最多的股票。復華台灣科技優息和大華優利高填息ETF也同時遭到外資賣超3.46萬張和1.32萬張。
台灣證交所今(14)日公告,將於15日進行季度股價指數調整,其中元大台灣50(0050)及富邦台50(006208)ETF所追蹤的臺灣50指數成份股,將進行重大變動。股王世芯-KY(3661)將入選成份股,同時,豐泰將被剔除。 隨著這則消息的釋出,世芯-KY的股價在14日一度跌深,但在消息釋放後迅速反彈,最終拉升至漲停3,750元,讓市場看到了這波調整的影響力。此舉也帶動了高股價千金股前九個股價上漲,市場氛圍顯得相當活絡。 除了臺灣50指數,臺灣中型100指數也將於15日進行季度調整。預計這次調整將在尾盤引發爆量交易,證交所也提醒投資人注意,這些季度調整的個股可能會因為權重調整而產生波動。 在此次臺灣50指數的成份股調整中,除了世芯-KY入選,豐泰將被剔除。而候補名單則有奇鐙、台光電、技嘉、創意、英業達等公司。另一方面,臺灣中型100指數的成份股將進行小幅調整,保瑞、豐泰將入選,聯邦銀將被剔除,並升格為臺灣50指數成份股的世芯-KY。 這次股價指數的調整,對於投資人來說既是機會也是挑戰。無論是成份股的變動,還是可能出現的波動,都要求投資人更加謹慎地評估市場趨勢,並做出合理的投資決策。對於那些受到影響的公司來說,這將是一個重新定位和展示價值的機會。
【金融新聞】 哇靠,你們知道嗎?最近台灣的虛擬資產监管可是掀起了一陣熱潮哦!這不,<臺灣證券交易所>也成了焦點人物啦! 去年11月,全球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在美国涉嫌洗錢,被開了43億美元的天價罰單。這下,台灣的金融圈也開始警覺起來,我們的虛擬資產管理該進入新紀元了! 記得嗎?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陳老闆在「台灣虛擬經濟論壇」上說的話,他說現在虛擬資產已經進入「法律與秩序」的新時代,政府不能再「得過且過」了。我們的監管,還是處在洗錢防制階段,但這樣的作法已經不夠了。 今年1月初,王牌交易所還出現了詐騙案,讓大家對虛幣監管更加關注。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說,他們已經開始研究虛擬資產專法的可行性,預計9月就有結果啦! 黃天牧強調,他們會以專法做為未來監理的機制。台灣金融科技協會理事長蔡玉玲也說,我們不能忽略監管單位要維持市場公平穩定,同時也要深刻理解市場需求的改變。 為了讓大家對虛擬資產有更全面的了解,我們來看看專家們的建議吧! 台大法律系副教授楊岳平建議,我們可以修改洗錢防制法,讓虛擬資產平台和交易業務事業(VASP)的牌照制明確化,並設定取得牌照的條件和遵守的事項。 金管會規定VASP必須有執照並符合洗錢防制規定,楊岳平說,我們可以學習英國、香港的作法,採用牌照制。而中長期來看,我們還需要立專法,規範虛擬資產的發行、交易等各方面。 王琮聖研究員也提到,我們需要對虛擬資產進行更嚴格的監管,包括對虛擬資產發行商的規範、VASP業者的管理等等。 總之,台灣的虛擬資產監管已經步入正軌,我們期待未來的發展能更加健全和穩定。
台股市場的投資者們最近可是越來越有勇氣了,尤其是那些散戶們,他們像是猛虎下山,紛紛透過ETF(交易所交易基金)來進場。最近,臺灣證券交易所公布了一個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數據,讓我們來瞧瞧這是什麼風暴吧! 剛剛過去的2月份,證券公司承作的定期定額買股資料顯示,ETF的定期定額買氣真的是熱烈到爆表!其中,群益台灣精選高息(00919)這個ETF在單月內增加了9,834戶,讓人驚嘆其強勁的吸引力。而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也不甘示弱,單月增加了6,032戶,總戶數已經達到了22.9萬戶,緊緊咬著排名第一的元大高股息(0056)的尾巴。 話說回來,我們再來看看整體的ETF市場情況。證交所公布的2月份定期定額金額是101.6億元,雖然比前一個月減少了2.4億元,但這主要是受到農曆年假期的影響,扣款天數比較少,所以還是難掩投資者們對ETF的熱情。 話雖如此,法人們對3月份的市場可是充滿了期待。他們預期,3月份的定期定額金額將會明顯超越去年2月的104.6億元,這將會是ETF市場的又一次歷史新猷啊! 看來,這次ETF市場的熱潮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不僅吸引了大量散戶加入,還讓專業投資者們也按捺不住心頭的熱情。而臺灣證券交易所作為這場風暴的推手,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讓我們期待未來的ETF市場能夠帶給我們更多驚喜吧!
台灣證交所今(15)日宣布了一個大消息,中信上游半導體ETF(00941)即將正式掛牌上市,這對市場來說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這檔ETF的發行價格設定在每單位15元,這也將使得台灣集中市場的ETF檔數增加至15檔。 這款ETF的標的指數叫做「ICE FactSet上游半導體指數」,這個指數是由ICE Data Indices, LLC這家指數公司負責編制和維護的。這個指數的範圍非常廣泛,它從全球7個國家共計13個交易所中精選出符合市值和流動性標準的股票。 為了更精準地反映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趨勢,這款ETF還特別透過FactSet的RBICS產業分類系統,對半導體設備和半導體材料相關的公司進行了篩選。這些股票的選擇基於調整後的自由流通市值加權計算,目前成分股共有50檔。 中信上游半導體ETF的上市,不僅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投資選擇,也顯示了台灣市場對半導體產業的關注。根據證交所的資料,加上這款ETF,台灣集中市場掛牌上市的ETF總數將達到154檔,這個數字再次證明了台灣金融市場的發展活力。 投資者們可以期待,隨著這款ETF的掛牌上市,市場對半導體產業的投資熱度將會進一步提升。這對台灣半導體產業的發展,無疑是一個正向的刺激。未來,我們將繼續關注這款ETF的表現,以及它對台灣市場帶來的影響。
臺灣證券交易所(證交所)近日公布了一則關於漢唐期貨契約(漢唐,2404)的保證金調整新聞。根據證交所的公告,從昨天(13日)開始,漢唐期貨契約的所有月分保證金適用比例將被調整,提高至現行所屬級距適用比例的1.5倍。這次的調整是因為漢唐公司(漢唐,2404)在3月12日證交所公布,將進行有價證券的處置工作(處置時間從3月13日至3月26日)。 為了應對這段處置期間,證交所依照規定,決定將漢唐期貨契約的保證金比例調整。這項調整從3月14日開始實施,也就是證券市場處置生效日次一個營業日。調整後的保證金比例將一直持續到3月26日,當天的一般交易時段結束後,保證金比例將恢復至調整前的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調整也會受到證券市場處置措施的影響。如果在調整期間內,發生休市、有價證券停止買賣或全日暫停交易的情況,則實施日期將順延至下一個營業日。 這次漢唐期貨契約保證金調整的動作,反映了證交所對市場風險管理的高度重視。在處置期間,提高保證金比例,無疑是為了確保市場的穩定性,同時也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加安全的交易環境。
上市ETF再創新猷,中信上游半導體(00941)募資175億元,寫下海外股票型ETF募資紀錄!臺灣證券交易所昨(13)日宣布,這款由中國信託投信募集發行的中信上游半導體受益憑證,將自15日起正式在臺灣上市。這不是個別案例,农历年後ETF市場熱鬧非凡,除了中信上游半導體外,還有統一台灣高息動能等ETF也即將掛牌。 近期ETF市場真熱鬧,除了中信上游半導體和統一台灣高息動能,元大臺灣價值高息正在募集中,而新光台灣高息優質成長、富蘭克林華美臺灣ESG永續高息、野村臺灣趨勢動能高股息、群益台灣科技高息成長、復華日本護城河優勢龍頭企業等多款ETF也正陸續排隊等待核准。這些ETF將為投資人帶來更多元化的投資選擇。 中信上游半導體受益憑證的標的指數「ICE FactSet上游半導體指數」,是由ICE Data Indices, LLC指數公司編製及維護的。這個指數從全球七個國家共計13個交易所中,選擇市值及流動性標準的股票,再透過FactSet之RBICS產業分類,篩選出與半導體設備與材料相關的公司,採用調整後的自由流通市值加權計算而成,現有成分股計50檔。 臺灣證券交易所指出,隨著中信上游半導體的掛牌,集中市場掛牌上市的ETF將達154檔。ETF商品種類日趨多元,涵蓋國內外各主要交易所的證券、債券及大宗商品等,讓投資人能夠更方便地進行資產配置。但值得注意的是,各類金融商品投資都存在風險,投資前應詳細閱讀公開說明書,並進行慎謹的評估。
台灣證券交易所不斷地努力提升上市公司的財務透明度,近期積極鼓勵公司固定召開法說會,這不僅是提升公司治理的一環,也是對投資者負責的具體行動。根據了解,近期證交所內場地每月都會有不同公司舉行法說會,本周(13日至15日)將有茂矽(2342)、華夏(1305)、神隆(1789)以及中再保(2851)等四家公司的法說會依次登場。 從上周二(5日)開始,宇瞻公司就率先在證交所舉行法說會,讓投資者能夠更清楚了解公司的最新營運狀況。接著,茂矽公司的法說會將於13日開幕,從股價和營收數據來看,這家公司今年前兩個月的營收年減14.25%,去年前三季每股虧損0.33元,股價在12日收盤時下跌了1.73%,僅剩34.1元。 14日,華夏公司的法說會將接棒舉行,這家公司的去年前三季每股獲利(EPS)為0.65元,表現不俗。而神隆公司的法說會則安排在15日,該公司去年全年的EPS為0.36元,雖然較華夏低,但對於投資者來說,這些數據都是評估公司價值的關鍵參考。 紧接着,從下周一(18日)到月底(29日),還有東元、春源、台聚、晶心科、國化、新美齊、利華、欣天然等多家上市公司將陸續舉行法說會,讓投資者有機會全面了解各公司的最新情況。這不僅是台灣證券交易所對投資者服務的一項重要工作,也反映了市場對公司治理和透明度的重視。
台灣證券交易所最近發布了2月份上市公司的營收報告,結果讓我們看到了一些有趣的數字。首先,整體上市公司的營收在小幅上升,年增率達到了0.75%。雖然這個數字看起來不夠驚人,但累計前兩個月的營收年增率已經達到了4.37%,這個成長速度還是相當不錯的。 其中,金融保險、電子通路以及航運這三大產業的成長尤其亮眼,年增率分別為54.24%、32.18%和19.37%。這些產業的成長,其實也是由於各自產業的特殊因素所帶動的。比如說,金融保險業的成長,主要是因為保險淨收益和投資收益的增加;電子通路業則是因為農曆春節的購物熱潮,以及AI伺服器的需求增長;航運業則是因為運價上漲和春節期間的客運需求。 然而,並非所有產業都有這樣亮麗的成長。在2月份營收衰退較大的產業中,水泥業、建材營造業和電器電纜業成為了焦點。這些產業的營收年減率分別為35.95%、26.04%和25%。其中,水泥業的衰退主要是因為價格下跌和春節工作天數減少;建材營造業則是因為可交屋的成屋量減少;而電器電纜業則是因為不銹鋼價格下跌和需求衰退。 在累計前兩個月的營收數據中,金融保險業、電子通路業和航運業的成長依然強勁,年增率分別為67.39%、62.19%和31.51%。而其他電子業、電器電纜業和水泥業的衰退則依然嚴重,年減率分別為16.94%、13.25%和11.76%。 從這些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台灣的上市公司在經濟環境中不斷尋找機會,努力調整自己的產品和服務,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雖然面對著不少挑戰,但這些公司依然在努力前進,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的成長仍然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