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證券交易所(未)公司新聞
金管會近年來可是大推金融科技,讓業者加速數位轉型,再加上網紅經濟的興起,這波數位浪潮讓投資人對專業、公正、簡單易懂的金融資訊需求特別殷切。凱基證券看準這個趨勢,攜手凱基投顧推出了專業的台股投資影音節目「凱基股股漲」,要滿足投資人的需求。
這個節目可是從每周一到周五晚上九點,在凱基投顧的YouTube頻道上播出。節目內容深入淺出,請來了法人級別的頂尖投顧分析師,還有投資專家賴憲政、葉芷娟,從投資族群的理財需求出發,給投資人最專業的影音體驗。
跟傳統的金融業或財經節目不一樣,「凱基股股漲」每天提供最新的投資分析內容,包括大盤走勢解析、產業分析、熱門個股追蹤,三大特色讓投資人能夠快速掌握市場脈動。
節目製作團隊來頭不小,凱基證券和凱基投顧的專家們組成的團隊,每天大盤解析和熱門個股追蹤都由凱基投顧的資深分析師來執掌,他們在證券市場有超過20年的研究投資經驗,每天為投資人指引台股投資方向。
產業分析研究團隊也是強強聯手,成員們在生技、資訊、科技等業界都有多年的經歷,還有跨產業博士學歷,多次獲獎,對投資人提供的專業分析是誠意十足。
今年7月,證交所公布的數字顯示,全台開戶人數已經累積到1,233萬人,數位工具投資的比重大幅提高,金融業從數位轉型升級為「責任數位轉型」,將以往的硬體投入轉至更易理解的數位化影音內容。
凱基證券推出的「凱基股股漲」節目,就是以簡單易懂的方式引導投資人掌握市場脈動與投資契機,專業分析內容貼近生活議題,透過影音行銷的溝通方式,讓品牌與受眾建立更個性化的聯繫,落實推動友善客戶理解之「新白話文運動」,幫助消弭民眾的金融知識落差,具體實踐公平待客文化。
「凱基股股漲」這個全新投資理財節目將於每周一至周五晚上9點準時播出,提供最貼近投資人的專業分析服務。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凱基投顧「凱基股股漲」YouTube官方頻道。
台灣證交所董事會於22日召開,正式通過兩家新公司的上市案。這兩家公司分別是聯策(6658)與華懋(5292),他們都是看準科技產業的發展潛力,決定走上上市之路。如果一切順利,這兩家公司將有望在今年年底前正式在台灣證交所上市。 聯策公司在今年上半年每股獲利(EPS)達到0.39元,7月份的營收為1.19億元,年增長率為67.64%。累計到前七月,其營收為7.24億元,年減幅為4.74%。不過,聯策公司在22日的股價下跌了3.6%,收盤價為45元,收盤均價為46.7元。 另一方面,華懋公司的上半年EPS為4.72元,7月份的營收為1.15億元,年減幅為8.22%。累計前七月,其營收為11.51億元,年增長率為8.74%。華懋公司在22日的股價則下跌了0.51%,收盤價為116元,收盤均價為116.55元。 這次上市案的通過,對於台灣的科技產業來說是一大盛事,也讓市場對於這兩家公司的未來發展抱有期待。隨著這兩家公司的加入,台灣證交所的上市企業將更加多元化,對於投資者來說,也將有更多的投資選擇。
臺灣證券交易所與碳權交易所攜手推動永續發展,共同舉辦「淨零 永續人才育成班」,培養更多認同淨零永續重要性的人才。證交所暨碳權交易所董事長林修銘在首場台北場活動中強調,氣候變遷威脅日益嚴重,需要各界合作共同面對。此次培訓課程涵蓋碳排放與碳權交易機制、永續公司治理新趨勢等主題,吸引80位上市企業代表及學校教職員參與。未來將與中興大學及成功大學合作,在台中和台南舉辦培訓,推動淨零永續在台灣的推動與落實。
台灣證交所於22日公布最新數據,7月份全體證券商的稅後純益達101.27億元,雖然較6月減少了6.87億元,但仍然維持在百億元的水準,這是近年來少見的佳績。累計前七月,證券商的稅後純益已經衝上465.21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了96.66%,幾乎翻倍增長。 在交易量方面,7月份集中市場的總成交值達到了8.105兆元,比6月增加了26.86%,這也帶動了證券商經紀手續費收入的增加。然而,由於7月份股利收入較少,證券商自營業務的淨利較6月衰退了21.73億元,月減38.24%;承銷業務淨利也較6月衰退了1.1億元,月減12.59%。 儘管如此,7月份全體證券商的稅後純益仍然達到101.27億元,這是連續兩個月獲利都突破百億元的罕見情況。證交所分析,證券商經紀手續費收入因大盤總成交值變動不大而僅微幅成長;而自營業務淨利的顯著增長,主要來自於評價利益及出售證券利益的增加,使得證券商自營業務淨利達178.07億元,較去年同期由虧轉盈,大幅成長207.46億元。 此外,累計前七月證券商承銷業務淨利也較去年同期成長了22.05億元,年增高達113.84%。整體來看,台灣證券市場的表現相當亮眼,證券商的獲利能力也得到顯著提升。
臺灣證券交易所為了幫助民眾掌握最新的市場投資趨勢,特別與證券期貨周邊單位聯合舉辦了「2023投資新趨勢系列講座」。這個系列講座已經在新北希爾頓酒店舉辦了新北場,這也是今年全台系列5場講座的最後一場。對於新北地區對金融知識和投資理財有興趣的民眾來說,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歡迎大家把握時機,踴躍報名參加。 在26日的投資新趨勢系列講座新北場,我們有幸聽到了證交所副總謝俊欽主講如何正確運用證券市場資訊進行投資策略,以及凱基證券投顧董事長朱晏民對市場趨勢及投資策略的深入分析。這些演講內容都非常精彩,讓參與者受益匪淺。 為了讓投資大眾關注的議題得到更廣泛的討論,系列講座還安排了周邊單位推動的新制度與新商品,以及投資理財實務等主題。這些主題都由專業的業界人士分享,並與民眾進行互動交流,目的是為了普及金融知識。 講座活動不僅限於實體進行,還通過臉書直播讓更多人參與。講座資訊可以通過活動官網查詢。為了鼓勵民眾全程參與,活動還準備了豐富的獎品,包括飯店自助雙人餐券、超商禮物卡等多項實用好禮。觀看線上直播的民眾也有機會獲得獎品。 參加這場講座是免費的,民眾可以掃描QR Code或至證基會活動官網報名。如有任何疑問,可以致電服務電話(02)2397-1222分機338聯繫周小姐。
臺灣證券交易所近日來吹起一股創新風潮,正式宣布對「臺灣創新板」進行重大改革,進一步鬆綁發行面及交易面等六大規定,並計劃開放信用交易等利多措施。這項新政策將對創新板市場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讓我們一探究竟! 自2021年7月開板以來,創新板已滿兩年。在這兩年間,創新板不斷吸引各類創新企業進駐,成為台灣股市的新興力量。為了提升創新板的市場活躍度,證交所昨(22)日董事會通過了一系列鬆綁措施,包括刪除申請上市資本額條件、調整改列一般板的集保規定、及再降合格投資人資格條件等。 這些鬆綁措施將於最快9月初上路,預計將對創新板市場帶來以下幾個亮點: 1. **自然人適格財力門檻降低**:自然人適格財力門檻從早期的1,000萬元降為500萬元,如今再下修至200萬元,最近兩年平均所得由150萬元降為100萬元。估計符合資格者將增加81萬人,激增1.5倍,有利提高創新板流動性。 2. **開放信用交易**:創新板股票將得為融資融券與借券交易,並納入券商辦理證券業務借貸款項及不限用途款項借款業務的融通範圍及適格擔保品。 3. **修改上市資本額條件**:刪除原訂「資本額達1億元」公司規模條件,讓更多中小企業有機會進入創新板。 4. **提高公開銷售比例**:創新板IPO時對外公開銷售的提撥比例下限規定由3%調高為5%,並增訂創新板公司申請改列一般板時,仍應提出至少3%額度辦理公開銷售。 5. **調整合格投資人資格條件**:法人的證券交易經驗由二年減為一年,自然人財力證明進行第三波調降。 6. **調整漲跌幅限制**:創新板初次上市時採首五日無漲跌幅,改列一般板時,則採10%漲跌幅限制。 對於這些鬆綁措施,證交所副總陳麗卿表示,預計將對市場流動性產生正面影響。以集保存量來看,股票集保庫存金額200萬元以上者可增加81萬人,增加1.5倍;至於納入信用交易效益,普遍可受惠。 總結來說,臺灣證券交易所對創新板的這次改革,將為市場帶來更多的活力和機會,讓更多創新企業在臺灣發展,進一步推動台灣股市的發展。
臺灣證券交易所昨日傳出重大消息,不僅放鬆六大規定,還計劃開放信用交易,帶來多項利多。同時,創新板目標也設定得更高,原本今年預計有10家企業送件申請,現在直接拉高到15家,上調幅度達五成,並訂定了三到五年內創新板公司申請送件達80家的中長程目標。目前創新板已經有錼創科技、泓德能源、雲豹能源、倚天酷碁、走著瞧以及台灣虎航等六家公司掛牌交易,今年還有巨鎧精密、鴻華先進、金萬林、樂迦再生等四家公司申請創新板上市。證交所強調,將持續為新創公司提供資本市場的終極服務,年底前還將有更多數位雲端、綠能環保、生技醫療、半導體等產業的公司陸續送件,預計全年創新板申請送件家數將突破15家。為支持政府推動核心戰略產業,證交所將協助有潛力的創新企業加速進入資本市場,並透過法規鬆綁,打造一個對新創企業友善的籌資環境,同時激發市場交易活力,展現Home Market優勢,培育新經濟發展的生力軍。未來三到五年內,證交所目標是讓創新板公司申請送件達到80家,打造「創新+永續」的新經濟產業聚落。
台灣證交所總經理簡立忠日前出席第18屆「全國教師證券知識研習營」並致詞,強調證交所對於金融知識普及的投入。簡立忠表示,證交所每年都會投入大量心力來推動金融知識的普及工作,今年與證基會合作推出適合國中學生的分齡教案,未來也計劃推出高中版教案,希望老師們能將這些知識帶給學生,讓更多人受益。 根據報導,證交所與金管會合作推動「金融知識普及計畫」,今年辦理了第18屆「全國教師證券知識研習營」。這個研習營從8月3日開始,到18日結束,在台北、新竹、台中及高雄四地舉行,共有8場次,分為基礎班與進階班兩種班別。這些研習營吸引了超過百人參加,充分展現了對金融教育的重視。 在台北場的開幕典禮上,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張子敏致詞,感謝證交所對金融知識普及的貢獻。他提到,證交所已連續18年舉辦教師研習營,不僅提供實體課程,還提供線上課程,讓更多人能夠接觸到金融教育,讓投資理財不再是專業人士的專利。 這次研習營的課程內容十分豐富,包括了解證券市場架構、認識股票、ETF、權證等金融商品,以及介紹投資風險等。透過這些課程,希望老師們能將投資觀念帶入學校,從城市到鄉村、從線下到線上,從小培養學生的投資知識和正確的理財觀念。 研習營分為基礎班和進階班,基礎班的主題包括證券市場介紹、投資工具特性及交易概念、證券交易新制度、證券基本面與技術分析等。進階班則包括投資指數股票型基金(ETF)與指數投資證券(ETN)的相關知識、權證及TDR商品、如何解讀分析財務報表、公司治理與ESG投資等。
台灣證交所將於9月1日至11日,連續四日舉辦KY股第三季法說會,邀請包括志強-KY(6768)、波力-KY、雲豹能源-創(6869)等9家上市公司參與,以提升財務業務透明度並提供投資人對第三季營運的清晰展望。這次法說會的焦點之一將是雲豹能源-創董事長賴勁麟的請辭,市場關注新董事長的人選及其對公司未來的影響。
由於賴勁麟於21日突然宣布請辭,市場對其後繼者及可能帶來的變化高度關注。預計在9月1日的法說會上,這將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證交所每年在季報公布後,都會邀請上市公司在場地舉行法說會,以增進投資者對公司運營狀況的了解。本次KY股第三季法說會將與創新板法說會同時進行,讓投資者能夠在較短時間內獲取多個公司的最新資訊。
法說會的時間表如下:
- 9月1日:志強-KY、波力-KY、雲豹能源-創
- 9月5日:科嘉-KY、中租-KY
- 9月6日:茂林-KY、基士德-KY
- 9月11日:北極星藥業-KY、永新-KY
這一系列法說會的舉辦,不僅有助於提升上市公司的透明度,也將為投資者提供更多參考資料,進一步促進市場的健全發展。
臺灣證券交易所近日盛大舉辦了國際論壇的第二場座談,主題是「指數投資的演變:變化中的機遇與挑戰」。在這場座談中,與談人們共同認識到,低碳、氣候與淨零轉型等議題已經成為影響投資決策的關鍵因素,並深入探討了如何在投資過程中融入ESG考量,以幫助投資人應對漂綠風險。 座談會由台灣指數公司總經理卓碧華擔任主持,她提到,自從台指公司成立以來已經走過了7個年頭,成功編製了近百檔符合各種投資需求的多樣化台股指數。這些指數被授權業者發行ETF、ETN等金融產品,並提供給資產管理機構作為投資績效的指標,應用範圍非常廣泛。未來,台指公司希望能夠成為台灣各界指數化投資的最佳夥伴,推動資本市場商品的多元化發展。 與談嘉賓來自各國重要的指數公司,他們就總體市場環境近年來受到疫情、戰爭、通膨等因素的影響,進行了指數化投資的創新及應用趨勢的深入探討。 明晟(MSCI)表示,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正面臨多重逆風,這些逆風將重塑長期投資結構趨勢,其中指數化投資的增長和市場對氣候變遷對投資組合影響的重視是兩個關鍵趨勢。 標普道瓊斯指數(S&P DJI)則分享了指數化投資在市場變動時期的增長情況,並指出ETF商品已經成為投資人主流的投資工具。而ICE則闡述了AI、高股息、高收益、電動車及生物技術等主題將是未來主題型商品發展的重要趨勢。
臺灣證券交易所與櫃買中心昨日下午公布了上市櫃公司第二季的每股淨值資料,並針對那些每股淨值不符合標準的公司做出了相關決定。根據公告,共有七家上市櫃公司因每股淨值低於票面價格,從今天開始將暫停其股票的融資融券交易。這七家公司分別是聯合再生(3576)、金橋、光鼎、金麗科、錦明、環天科及加捷生醫。不過,這些公司的股票雖然暫停融資融券交易,但了結現有交易仍不受影響。 而對於那些每股淨值回復至票面價格以上的公司,則將恢復其融資融券交易。這包括兩家上市公司:聚亨、太極;以及四家上櫃公司:迎輝、華容、松普和富旺。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公布的暫停或恢復融資融券交易的名單中並未包含金融業公司。這一決策的公布,對於股市的運作將產生一定影響,也反映了證交所對市場監管嚴格的態度。
臺灣證券交易所近日盛大舉辦了榮耀20 ETF啟動財富博覽會的國際論壇,這場盛會吸引了來自國外的交易所和國際指數公司的重量級來賓,共同探討ETF與指數未來的發展趨勢。在會議中,與會專家們一致認為,固定收益、ESG、主動式等類型的ETF將繼續受到投資人的熱烈追捧,而交易所買賣型產品(ETP)也將繼續在全球投資市場中扮演關鍵角色,成為投資組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在論壇上,證交所總經理簡立忠致詞時強調,台灣ETF市場的發展非一日之功,目前上市上櫃ETF的掛牌檔數已超過230檔,總管理資產規模更是突破新台幣3兆元,總受益人數也衝破650萬人,ETF投資已經成為全民的新運動。簡總經理也寄望透過這場論壇的交流激盪,能夠帶來更多創新商品,與大家共同展望未來,為台灣ETF市場開創新的歷史篇章。 論壇中進行了兩場專題座談,首場以「揭開全球ETF新紀元」為主題,與談人包括香港交易所ETP主管Jean-François Mesnard-Sense、韓國交易所ETF市場主管Sung Chun Kim、那斯達克指數亞太區主管Joyce Ip以及日本交易所新上市╱ETF市場發展部門主管Keiji Maegawa。他們分別分享了各自市場的現況及未來發展趨勢。 證交所企劃研究部副理周世昊在會議中指出,台灣ETF市場在檔數和規模上都呈現穩健成長,其中固定收益ETF的成長速度尤其迅速。自2017年債券ETF免徵證券交易稅以來,投資者對穩定配息的需求不斷提升,使得與債券相關的主題ETF持有人數快速增加。 在國際市場方面,日本成為亞洲最大的ETF市場,整體ETF資產規模約為60兆日圓,日本央行仍為最主要的持有者,約占八成。而日本央行以外的投資者對ETF的投資也在穩步增加。去年新上市的多數ETF為外國資產和主題型ETF,預計在今年秋天將推出主動式ETF,並且日本發行人正致力於開發新產品,希望吸引更多散戶投資人。 香港ETF市場的產品多元,去年新上市的多種主題ETF,如低碳、綠色債券、元宇宙及虛擬資產等,並且成為亞洲首個推出加密資產ETF的市場。香港ETF在2022年7月納入中國香港互聯互通機制後,持續展現強勁的交易動能。 韓國2023年新上市的主要ETF為產業型、市值型及債券型ETF,其中近半數為主動式ETF。固定收益型ETF因能夠獲得穩定現金流,逐漸受到投資人的歡迎。國外證券ETF如美股或科技類股也都獲得市場青睞。未來,韓國交易所將持續鬆綁主動式ETF法規、調降ETF最小交易單位,以活絡ETF市場。
臺灣證券交易所積極參與金管會主導的「金融知識普及計畫」,今年已成功舉辦了第18屆「全國教師證券知識研習營」。這個研習營於8月份在台北、新竹、台中及高雄四地展開,分別舉辦了基礎班和進階班,總共達到了八場次。結果顯示,全國各地的教師們報名非常熱烈,許多場次都吸引了超過百人參加,實體場次也順利圓滿結束。 在台北場的活動中,證期局副局長張子敏親臨現場,她表示,證交所從第1屆開始,就堅持舉辦教師研習營,這是為了持續推動金融教育,讓投資理財這樣的知識不再是專業人士的專利,而是讓全民都能夠掌握這些知識。她強調,研習營的課程內容非常豐富,希望透過教師們的學習,能夠將投資觀念帶入學校教育中。 另外,證交所總經理簡立忠也在致詞時提到,除了教師研習營之外,他們還會進行社區大學和一般校園的宣導活動。今年,證交所與證基會合作,推出了適合國中學生的分齡教案,並計劃未來推出高中版的教案。他期望透過這些努力,老師們不僅能夠自我提升,還能將這些知識傳授給學生,從而擴大研習營的影響力。
臺灣證券交易所近期盛大舉辦了榮耀20 ETF啟動財富博覽會國際論壇,其中第二場座談會議「指數投資的演變:變化中的機遇與挑戰」由臺指公司總經理卓碧華親自主持。卓碧華在會上強調,臺指公司自成立以來,已編製超過近百檔台股指數,這些指數不僅應用範圍廣泛,更是滿足各種投資需求的多元化選擇。她表示,公司期望成為台灣市場指數化投資的優質夥伴,並致力于推動資本市場商品的多元化發展,以達到指數創新和加值創富的願景。 在會議中,多位國際知名金融專家與業界領袖也分享了對當前市場的觀點。例如,MSCI董事總經理、亞太區指數和分析業務主管Douglas Walls提到,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正遭遇多重逆風,這些逆風將對長期投資結構產生影響。S&P DJI董事總經理暨全球資本市場及交易策略主管Tim Brennan則強調,指數化投資在市場波動期間的增長潛力,並指出ETF商品已經成為投資人普遍採用的投資工具。 此外,ICE亞太區固定收益和數據服務主管Magnus Cattan和FTSE Russell亞太區指數部門主管Chris Williamson也分別闡述了未來主題型商品發展的趨勢,包括AI、高股息、高收益、電動車及生物技術等領域。他們指出,台灣投資者對亞洲其他區域、高股息、高收益和ESG主題商品的興趣不斷上升,這反映了市場對於多元化投資選擇的需求。
證交所總經理簡立忠近期在ETF國際論壇上發表演講,強調台灣ETF市場的蓬勃發展。他指出,隨著ETF商品的多元化,目前上市櫃ETF的掛牌數已超過230檔,總管理資產規模更是突破3兆元,受益人數也達到650萬人,ETF投資已成為國民新運動。簡立忠期望透過論壇交流,激發更多創新商品,為台灣ETF市場開創新篇章。
為慶祝ETF上市20周年,證交所舉辦了「揭開全球ETF新紀元」國際論壇,由證交所企研部副理周世昊主持。周世昊指出,台灣ETF市場在檔數和規模上均保持穩健成長,尤其是固定收益ETF的增長速度十分驚人。自2017年債券ETF免徵證交稅十年以來,投資人的穩定配息需求不斷提升,這也促使債券主題ETF的持有人數快速上升。
證交所近期推出的「e添富」ETF資訊整合平台,運用視覺化分析工具,匯整市場統計資訊,提供最新的ETF商品訊息與投資理財影音,並讓投資人能夠利用量化或質化指標快速篩選ETF。
此次論壇還邀請了國外交易所共同探討ETF與指數的未來發展趨勢。日本作為亞洲最大的ETF市場,資產規模達60兆日圓,日本央行為主要持有者,其他投資者也逐漸增加。去年新上市的多為外資產和主題型ETF,預計今年秋天將推出主動式ETF,並致力於開發新產品吸引散戶投資人。
香港ETF市場產品多元,去年新上市的有低碳、綠色債券、元宇宙及虛擬資產等主題ETF,並在2022年7月納入中國香港互聯互通機制,交易動能強勁。韓國2023年新上市ETF主要為產業型、市值型及債券型,近半數為主動式ETF,固定收益型ETF因能獲得穩定現金流,逐漸受到投資人歡迎。未來韓國將持續鬆綁主動式ETF法規,調降ETF最小交易單位,以活絡ETF市場。
【臺灣證券交易所新聞稿】 台灣證券交易所近期在其內部雙月刊《證券服務》中,對於市場關注的交割週期問題提出了詳細的分析與建議。以下為報導內容: 在考慮了四大因素後,證交所建議應維持現行的T+2日交割週期。這四大因素分別是:集中市場未實施交割保證金制度、外資投資人交割作業時間限制、本國投資人交割習慣與作業順暢度,以及縮短交割週期可能增加的交割失敗風險。 首先,由於台灣證券市場尚未實施交割保證金制度,因此縮短交割週期以降低保證金需求並非當前市場的主要需求。其次,外資投資人因位於不同時區,其交割作業時間受限,若縮短至T+1日,將對外資造成巨大的調整成本與時間壓力,並可能增加違約情況。再者,本國投資人長期習慣於T+2交割,若突然改變,將對投資人、證券商及交割銀行帶來龐大的調整成本。最後,縮短交割週期可能增加交割失敗風險,尤其是對於資金調度時間較短的投資人。 不過,證交所也強調,未來T+1交割成為國際主流的趨勢不容忽視。因此,證交所已在主管機關的指示下,規劃了四面向的推動措施,包括強化交割借券機制、增加對證券商款券撥付作業彈性、優化結算交割系統,以及減輕外資交割成本。此外,證交所還邀集了證券期貨周邊單位、券商公會及業者代表成立專案小組,為未來可能面對的縮短交割週期挑戰,打造有利市場作業環境。
台灣證交所與碳權交易所攜手,與中華公司治理協會及多所科大、大學合作,推出「淨零永續人才育成班」。首場活動於8月17日在台北舉行,強調淨零永續的重要性,並探討全球先進實務做法與碳排放交易機制。這項計劃旨在提升台灣企業的ESG競爭力,並推動國內資本市場的永續轉型。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的影響,台灣金管會自2020年起推動「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並在2022年3月及2023年3月分別發布「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與「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行動方案」,鼓勵企業制定減碳目標,並與政府共同實現2050淨零碳排政策。
證交所強調,台灣正積極推進「碳治理」,從碳盤查到淨零排碳的完整策略,不僅能提升企業與社會的共生效益,還能創造優質價值網絡,塑造台灣為全球永續治理典範。此外,證交所與碳權交易所於8月7日舉行揭牌典禮,初期以碳諮詢及教育宣導為主,深化永續治理理念。
為落實這項理念,證交所與碳權交易所特別委託中華公司治理協會辦理「淨零永續人才育成班」,計劃在北中南地區進行,連結民間單位與學校能量,培育人才,協助企業達成永續發展目標。預計9月及10月將在台中及台南舉辦相關活動,期望ESG成為台灣企業在國際競爭中的利基。
台灣證券交易所今(8月)日針對金管會新規定,將於2026年起分階段推動上市櫃公司依國際準則揭露永續資訊,正式發表了相關說明。這項政策旨在提升企業的透明度,讓投資者能夠更全面地了解企業的永續表現。然而,在公聽會上,企業界對於新規定提出了多項擔憂,其中「股東會年報提前揭露時點困難」成為最大挑戰。 根據規定,企業需在股東會的年報中揭露永續資訊,並與每年財報同步公告。這意味著上市櫃公司得提前至每年3月底,即股東會年報公布前兩個月就需完成揭露。現行規定下,股東會年報的揭露時間是在召開前七天或14天,新規定將提前兩個月。 為解決提早揭露年報的問題,證期局提出了兩大解決方案:一是簡化年報內容,刪減非必要項目;二是允許部分資訊以財報資訊或現有資訊揭露。同時,企業也擔心「永續資訊確信量能不足」,證期局則表示,年報中的永續資訊目前除溫室氣體外,尚未強制要求其他永續議題需經確信。 此外,企業還提出了其他擔憂事項,包括溫室氣體盤查標準不一、氣候相關財務揭露標準不一、多角化企業的行業該如何分類、永續報告書資訊重複、情境分析量化揭露難度大,以及目前尚無具體規範可參考等。 為解決這些疑慮,證期局、證交所、櫃買和會基會分別成立四個工作小組,專門處理相關問題。其中,證交所將針對準則適用上可能遭遇的困難,提供範例和指引,以幫助企業順利適應新規定。
台灣證券交易所最新數據顯示,7月份券商承作的定期定額投資金額創下新高,達到83億元,顯示小資族對ETF(交易所交易基金)的投資熱情不減。其中,元大台灣50(0050)的定期定額交易戶數首度突破20萬戶,月增5,634戶,成為當月增長最快的ETF。元大高股息(0056)7月份的戶數也躍增逾1萬戶,成為成長王,與其他三檔台股高股息ETF共同激增2.64萬戶。AI股作為高股息ETF的主要成份股,成為另類投資AI股的新選擇。
國泰投信董事長張錫表示,隨著AI股本益比拉高,投資人可以通過投資高股息ETF來進行另類的AI股投資。根據證交所統計,7月份定期定額投資戶數前五名分別是元大台灣50、國泰永續高股息、元大高股息、富邦台50、元大台灣高息低波,單月增加戶數均超過5,000戶。
值得注意的是,群益台灣精選高息等四檔ETF在7月份投資戶數大增約2.64萬戶,其中00919台灣精選高息在近幾個月交易戶數及排名都一路上升,7月份上升至8,404戶,單月增長2,392戶,排名也前進至第12名。
在國人最愛的前十檔定期定額投資ETF中,除了上述提到的幾檔外,還包括富邦公司治理、國泰台灣5G+、元大臺灣ESG永續、富邦越南、國泰智能電動車等。第11至20名則是元大S & P500、群益台灣精選高息、國泰股利精選30、復華富時不動產、富邦NASDAQ、富邦特選高股息30、國泰費城半導體、中信關鍵半導體、中信中國高股息、富邦科技等。
台灣證交所參與金融總會暨宜蘭縣政府聯合主辦的「2023年金融服務愛心公益嘉年華」即將登場!這場於8月19日(本周六)上午10點至下午3點在宜蘭運動公園-體育館前廣場舉行的活動,將帶來豐富的金融知識宣導、慈善公益及金融防詐騙教育,讓民眾在歡樂的氛圍中學習,關懷社會弱勢族群。
證交所表示,他們在活動中承租了二個攤位,特別設計了「玩遊戲拿獎品」的遊戲單元,透過趣味遊戲讓民眾了解證券知識、ES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台灣創新板及防範金融詐騙等議題,既有趣又實用。
嘉年華會場將分為「金融教育區」、「愛心公益區」、「美食小吃區」及「活動服務區」等四大區域,總計超過110個攤位。現場還有藝人表演、當地團體熱歌勁舞,以及摸彩活動,獎品包括70吋液晶電視、掃地機器人、摺疊自行車、20L電烤箱等,絕對是全家大小都喜歡的活動。
讓我們一起期待這場精彩絕倫的「2023年金融服務愛心公益嘉年華」,讓金融知識與愛心同在,為社會帶來更多溫暖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