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證券交易所(未)公司新聞
臺灣證券交易所最新統計,近期股市波動帶來的風波不斷,上周發生了一起令人關注的違約交割事件。這次事件涉及京元電子,讓市場投資人不禁為之一驚。根據統計,元大竹東、華南永昌、群益西松等三家券商分公司合計申報了3,424.2萬元的違約金額,這是自8月份以來第三起達到違約資訊揭露標準的個股。 今年至今,集中市場已經揭露了五件違約交割個股,其中長榮、華孚、緯創、東哥遊艇和京元電子依次為發生時間的順序。而在櫃買市場,則有牧東、力致、山富等三件違約交割事件。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違約事件多發生在8月份,當時台股市場的波動讓短線操作的投資人操作難度大增。 根據證交所的規定,當同一標的證券當沖交易違約互抵淨額,加計非當沖交易違約買賣總額合計,上市股票超過2,500萬元、上櫃股票超過1,000萬元時,就會被揭露。在這八起違約事件中,緯創、東哥遊艇、京元電子、力致和山富均發生於8月份。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昨日證券商申報的投資人上市違約金額並不高,買進、賣出合計總金額為5,984.19萬元,買賣相抵後金額為100.64萬元。然而,這其中京元電子一案的違約交割金額就達到了3,424.2萬元,顯示了市場對這家公司的關注程度。 此外,京元電子作為輝達(NVIDIA)的Final test及Burn in test合作夥伴,近期吸引了外資和投信買盤的關注。上周一股價突破盤整區,連拉三根長紅棒,但24日卻突然由紅翻黑,震幅達10.4%。本周,股價續下挫,出現三根黑K,28日又出現10.8%的震幅。市場法人推測,這次違約交割可能是由於京元電子股價突然反轉,導致短線操作的投資人反應不及所致。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對環境的威脅越來越嚴重,推動淨零轉型已經成為各國政府的重要任務。對台灣這樣一個出口導向型經濟體來說,面對國際碳關稅的挑戰,企業的因應策略刻不容緩。近日,<臺灣證券交易所>與臺灣碳權交易所攜手中山大學碳權研究中心,於國立中山大學舉辦了一場論壇,專門探討如何應對國際碳關稅與氣候變遷因應法下的碳權課題。
這場論壇於30日在中山大學國際研究大樓的華立廳舉行,吸引了政府官員、專家學者以及企業代表共聚一堂。論壇聚焦於兩大議題:一是如何讓企業在國際碳關稅的影響下找到適當的因應之道;二是如何透過碳權交易,推動淨零轉型,創造企業經營與社會永續發展的雙贏局面。
論壇強調,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是全球的共識,也是台灣的目標。透過這場論壇,期望能夠促進產官學界的交流與合作,幫助企業在淨零轉型的道路上,找到更清晰、有效且持久的經營策略,加速實現國家淨零碳排的願景。
這次論壇的舉辦,不僅是對台灣企業在面對氣候變遷挑戰時的一個重要指引,也展現了臺灣在推動淨零轉型上的決心與努力。隨著相關法律的逐步落實和碳權交易機制的逐步完善,台灣企業將有更多的機會在這個過程中發揮創新,創造新的商機。
台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林修銘帶領團隊,即將於9月中旬啟程前往美國,與紐約證交所、那斯達克交易所及美國證券集中保管結算公司等重量級機構進行會晤。這次訪美行動的目標是向美國機構投資者介紹台股優勢,並加強投資者對台灣資本市場的信心,吸引更多外資來台投資。
自去年7月上任以來,林修銘董事長推出多項新措施,包括全新ESG InfoHub及投資資訊中心網站(Investment InfoHub - The Taiwan Markets Dashboard),打造一站式資訊服務平台,以提升國際投資者的服務品質。此外,證交所還推出了「臺灣新經濟產業指數」和「臺灣創新板指數」,以涵蓋新興產業和創新公司。
林修銘表示,台灣資本市場面臨全球交易所競爭,必須積極提升國際競爭力。此次訪美將與美國18家機構進行一對一會晤,涵蓋交易所、資產管理公司、銀行、指數公司、投票顧問公司等,以深化與重要機構投資法人連結。
根據證交所資料,截至去年底,美國投資者在台股市場的比重高達4成以上,是台股市場最主要的外資來源國。今年以來,外資在台股市場的持股比重已超過4成,外資累計淨買超金額約為92億美元。
台灣上市公司2022年營收達1.31兆美元,創歷年新高,年增率逾5%。預計可配發現金股息的殖利率接近5%,在全球市場中名列前茅。
此次訪美行動將是自2017年證交所赴美引資以來,與紐約證交所、那斯達克交易所的最大規模實體交流活動,預期將取得豐碩的交流成果。
台灣證交所為提升投資人與上市公司溝通,特別規劃了一系列「第一上市公司財務業務說明會」。從9月1日開始,將在9月5日、6日以及11日下午分別舉辦共計八場說明會,為投資人提供與上市公司面对面交流的機會,讓投資者更深入地了解公司的營運狀況和競爭優勢。
這系列說明會將邀請包括志強-KY、波力-KY、科嘉-KY、中租-KY、茂林-KY、基士德-KY、北極星藥業-KY、永新-KY等八家第一上市公司的經營階層出席,透過他們親自解說公司的經營方向、目標與願景、財務業務管理重點以及投資人關心的重要議題,達到增進透明度和提升交流的效果。
活動將透過證交所WebPro 3.0影音傳播網進行直播,讓無法到場的投資大眾也能同步收聽和收看。此外,為響應環保節能,會中不提供紙本簡報資料,所有簡報資料將於會前上傳至公開資訊觀測站法人說明會專區。
對於有興趣參與的投資人,可以至證交所網站選擇「公告/活動-活動訊息」頁籤,查找相關活動的最新訊息和詳細安排。
台灣證交所為了響應全球永續發展目標(SDGs),針對六大民生需求「食衣住行育樂」,特地推出了一系列減碳活動。這次的活動以「天天多走路,減碳任我行」為主題,透過鼓勵員工走路進行通勤和內部樓層交流,從生活中做起,愛護地球。
根據衛福部的資料,只要每天多走路,以6公里計算(大約是一萬步),每趟就能減少1.42公斤的排碳量。而行政院環保署的統計顯示,搭一層樓的電梯碳排放量是0.218公斤。因此,證交所鼓勵員工們多走路、少搭車、少搭電梯,甚至由董事長林修銘帶頭,辦公室上下樓改走樓梯。
活動中,證交所員工們熱情參與,開啟手機或智能手表監測步數,減碳的同時也關心自己的健康。透過這系列的減碳活動,證交所希望員工們能重視日常走路的力量,落實健康減碳的生活態度。
此外,證交所也與全球淨零潮流保持同步,在2023年度的永續發展目標系列活動中,預計將幫助地球減少逾303.9公斤的碳排放量。這種與地球共好的精神,不僅傳遞給員工們,也引導他們養成綠色生活的概念,讓地球更美好。證交所期望透過更永續的經營方法,減少環境負擔,為下一代留下優質的地球。
臺灣證券交易所近日舉辦了一場以「新經濟產業暨健康新生活產業」為主題的業績發表會,與第一金證券、元富證券攜手合作,吸引了眾多線上及現場投資人前來參與。會議上,與會者與公司代表進行了熱烈的意見交流,共同探討產業脈動、技術進展及未來發展計畫。 本次業績發表會的參與公司包括台灣鋼聯、柏文、桂盟、伊雲谷、櫻花、喬山、東哥遊艇及可寧衛等八家,他們分別就各自的營運表現、產業趨勢及未來發展計畫進行了詳細的分享。第一金投顧則對金融市場近況、美國、大陸及台灣經濟展望進行了剖析。 鋼聯總經理林才翔提到,上半年受歐洲電力成本下滑、大型冶煉廠高開工率等因素影響,鋅價下滑,導致獲利減少。未來,鋼聯將應對永續、循環、綠色國際趨勢,並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相連結。 柏文財務長繆尚志則表示,即令健身產業受疫情影響,但去年整體產業銷售額已回復到前一年水準,柏文市占率約24%,會員數連續14個月成長,再續約率提升至逾60%,預計產業未來將維持大者恆大的經營態勢。 桂盟發言人陳泳仁介紹,公司目前經營自行車鏈條、機車零件、汽車正時系統及車庫門開門機等產品,全球擁有十座生產基地及11個服務據點,自行車鏈條營收比重降至72%,汽車正時系統則成長至14%。 伊雲谷經理吳廖荃強調,公司採取「先占領再擴張」的成長策略,透過公有雲服務建立客戶關係,並提供多元服務提升客戶黏著度,與AWS等服務提供商緊密合作。 櫻花副總經理賴宏奇提到,公司發展出廚電衛電、整體廚房、整體浴室等多品類經營模式,並跨足大陸及越南市場。 喬山副總經理羅雅芳表示,近年營收平均複合成長率10.5%,優於產業平均水準,進行製造基地配置調整,優化營運效率。 東哥董事長閻慶承透露,公司除自有品牌銷售外,也代理其他品牌小尺寸遊艇,上半年營收30.4億元,淨利11.1億元,主要市場為美國。 可寧衛投資人關係聯絡人高玟慈表示,公司提供整合式服務,上半年營收25.3億元,淨利6.1億元。
【台北訊】近來日本股市創下新高,這波漲勢主要是由大型股帶動,但專家們普遍認為,接下來小型股的成長潛力不容小覷。對於那些偏好股價低估且期待較大成長潛力的投資人來說,轉向中小型公司成長策略,或許能挖掘出更多的獲利機會。 根據內閣府的最新數據,日本第二季GDP季增年率驚人地達到6%,遠超過預期的3.1%,並且高於美國的2.4%和歐元區的1.1%。這是歷史數據中少見的成長速度,顯示日本經濟正在快速復甦。今年第一季GDP季增年率較上季大增3.5個百分點,達到3.7%,第二季則持續上攻2.3個百分點,達到6%,今年以來的GDP季增年率均高於美國、歐元區以及台灣。 元大投信分析,日本第二季GDP大增有三個主要因素:一是汽車出口激增;二是疫情解封後訪日旅客消費的增長;三是日圓貶值吸引海外資金流入。此外,股神巴菲特近期對日股表現持看好態度,也讓國人對日本投資的興趣大增。 景順日本股票團隊總監佐藤靖子指出,隨著日本經濟的復甦,許多公司的獲利開始提升,預期投資人將會尋找更多優質投資機會。小型股,尤其是那些表現大幅落後的成長型股票,具有龐大的機會。這些公司在創新趨勢方面仍有大量成長空間,甚至有機會取代目前的主導地位,中小型股有望成為第二波成長引擎。 台灣證券交易所的數據顯示,截至7月底,日股ETF-元大日經225近一個月交易量相較於近一年來大幅增加近七倍,近三個月績效成長14.3%,今年以來上揚27.5%,近三年來成長53.5%,這一連串數字都顯示日股在企業成長帶動下價值已大幅提升。 除了ETF,元大投信在7月初還募集成立了「元大日本龍頭企業基金」,滿足國人對多元化投資的需求。投資人可以將部分資金配置到台股以外的市場,透過不同國家的龍頭企業帶領,為投資組合帶來更多元的成長獲利潛力。
台灣證券交易所與國發基金攜手創新,共同啟動碳權交易所,這項重要舉措不僅是環保意識的體現,更是對未來商機的預見。為了幫助各行業實現減碳目標,中華民國工業區廠商聯合總會特別設立了產業園區「低碳轉型」專案辦公室,提供專業支援。 在這股綠能潮流和低碳轉型浪潮中,企業積極尋求節能、儲能、資源再循環等策略,以推動相關供應鏈的發展。國泰台灣領袖50 ETF(00922)的經理人蘇鼎宇提醒投資者,應該關注那些符合低碳轉型分數評比的台股大市值企業。他強調,未來的商機和投資價值將集中在「未來轉型」上,而非只是當前的低碳轉型。 蘇鼎宇提到,對於投資台股來說,企業的低碳轉型能力將成為關鍵。永豐低碳高息ETF(00930)的經理人張怡琳則指出,從今年10月1日起,歐盟將實施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這意味著低碳時代的正式到來。市場對企業低碳能力的關注將逐漸提升,具備低碳、ESG標準的個股將成為投資者的新焦點。 隨著碳排議題的發展,台股投資人傾向於選擇息收型的ETF,市場上也出現了百家爭鳴。張怡琳表示,在產業趨勢明確的背景下,未來低碳商機的成長潛力巨大。投資者可以在大盤回檔修正時,伺機布局低碳相關ETF,作為長期投資的一部分。 以永豐低碳高息ETF為例,這檔ETF涵蓋40支成分股,每支股票都具備低碳、高息和ESG三大要素,並結合雙月配息和收益平準金機制。在低碳商機受到廣泛關注的今天,投資者應該考慮將低碳存股作為長期投資的一部分,捕捉市場中的成長機會。
【台灣新聞報導】 近年來,台灣企業界出現了一個令人關注的話題: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將投入2024年總統大選。然而,就在昨日(28日),鴻海集團發布了一則令人注目的聲明,強調公司的立場和未來發展方向。 聲明中提到,鴻海作為一家超過80萬名股東共同擁有的企業,一直以來都堅持公司治理和經營獨立。鴻海表示,自1991年在臺灣證券交易所上市以來,公司始終秉持著對投資者負責的態度,並且不會參與任何政治活動。這一立場的確顯示了鴻海對公司治理的嚴肅態度。 此外,郭台銘四年前將公司帶到了新的高度,並且放棄了日常管理,這被視為全球大型企業中非常好的傳承案例。鴻海強調,未來將在創辦人建立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公司至新的境界。 今年是鴻海成立第49年,公司已經開始思考如何迎接下一個50年的挑戰。鴻海提出「分享、合作、共榮」的經營理念,旨在通過其在全球的影響力,為24個地區帶來經濟發展和優質就業機會,從而提升人類福祉。 鴻海還強調,公司將持續推動公司治理、經營獨立性,並且積極推動多元化,包括女性董事、主管和員工的培養,以樹立專業經營的典範。這一決策不僅表達了鴻海對公司治理的堅持,也展現了其對企業社會責任的承擔。
台灣證券交易所近日推出一系列以「行」為主題的減碳活動,針對六大民生需求「食衣住行育樂」,展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實踐。這項活動以「天天多走路,減碳任我行」為口號,旨在鼓勵員工透過步行來進行通勤與內部樓層交流,從而達到減碳和健康生活的雙贏效果。 根據衛福部的資料,每天步行6公里(約步行1萬步),就能減少1.42公斤的排碳量。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也親自帶頭,呼籲同仁們多走路,用步行取代搭電梯,無論是工作通勤還是外出洽商,都能為保護地球盡一份心力。 這項減碳活動不僅是對環境的貢獻,也關注到員工的身心健康。透過這種簡單的行為,證交所希望讓每一位同仁都能感受到減碳的實際效益,並將這種環保的生活方式帶入日常生活中。
台灣金融研訓院董 事長蘇建榮表示,為了提升台灣金融業的競爭力,金研院正積極投入永續金融的評鑑工作。這項工作是由金管會委託進行的,已於8月15日將銀行、證券、保險、期貨等相關機構的永續金融資訊上傳至系統,金研院工作小組正進行評估中。 蘇建榮強調,這次的評鑑結果將於年底公布,目的並非作為投資人綠色金融投資的參考,而是類似證交所公布公司治理前25名的作法,讓主管機關了解金融業對永續金融的實施程度,並引導未來金融監管或金融業發展政策。同時,也讓每家金融機構自我檢視,了解自身的強弱,並尋找2050淨零碳排的新商業模式,尤其是公股行庫。 金研院作為一個人才培訓、政策智庫及金融業共同平台,對於政策研擬和相關法規的研析具有重要角色。蘇建榮提到,今年國家政策目標是2050淨零碳排,面對實體衝擊風險和轉型風險等困難,金研院將提出政策建言,透過金融手段推動產業和企業轉型,並提醒金融業要承擔永續金融的責任。 此外,金研院與金融測驗中心、保險研究發展中心、證券暨期貨巿場發展基金會共同研擬的「ESG基礎知識認證」測驗教材和檢定方法,將對ESG基礎課程人才培訓專業認證產生積極影響,並有助於ESG知識在學校的普及化。
台灣證券交易所近日舉辦了「證券業永續發展轉型執行策略宣導座談會」,吸引了眾多業界人士的關注。會議中,證期局證券商管理組組長黃錫和強調,創投公司(VC)和私募股权(PE)基金具控制力的證券商,應該參考盡職治理原則,幫助被投資企業推動永續發展,並定期向董事會報告執行成效。 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高晶萍在致詞時提到,隨著永續發展成為全球共識,證券業必須更加重視環境、社會及治理議題,積極創造永續發展的市場環境,並建構完善的ESG生態體系。她還透露,金管會已經委託金融總會成立金融業淨零推動工作平台,由五家金控公司擔任召集人,定期召開會議討論永續發展和氣候變遷相關事務。 黃錫和在解說「證券商永續發展法令遵循架構」時,強調資安防護的重要性,並提到證券商應該委請顧問公司制定相關資安指引,特別是針對資訊作業韌性,進行任務編組和人力配置,確保核心業務及其相關核心系統的穩定性。 此外,永豐金控董事長陳思寬以「以永續金融助攻臺灣淨零」為主題,分享了該公司成立淨零專案工作小組,並將ESG作為公司策略主軸,從合規、優化、重塑、領導四個面向推動永續發展。
證交所發布最新報告,分析台灣上市產業結構,揭示四大挑戰與五大發展議題。專員邱錦妮在《證券服務》雙月刊中,以「台灣上市產業結構SWOT分析」為題,詳述當前台灣廠商面臨的困境與機會。以下為報導內容摘要:
首先,邱錦妮指出,當前台灣廠商在整體結構上存在四大議題:電子產業比重過高、全球供應鏈碎片化、中國大陸產銷比重高,以及新創產業尚處萌芽階段。
為促進產業發展,報告提出五大議題,包括軟體能力不足、基礎科學研究及跨領域人才短缺、先進技術及材料多由外商掌握、代工產業毛利率較低,以及低獲利企業缺乏資金轉型。
國際事件方面,當前六大議題包括升息、通膨、原物料價格波動、景氣降溫、美中博弈無解、地緣政治衝擊原料供應、台海局勢不安、半導體「去全球化」以及氣候變遷引發的「綠色通膨」。
面對這些挑戰,報告建議採取以下因應措施:均衡各產業發展、強化研發創新、排除企業投資障礙、進行企業併購或策略聯盟、拓展國際空間、加強企業永續競爭力、打造創新產業聚落、厚植產業科學基礎等。
特別是對於半導體產業,報告建議強化供電韌性、提升先進設備製造在地化、關鍵原料自主化,並發展新興材料產業。
對於電子產業(不含半導體),則建議提升研發量能、培育與引進高科技人才、加速導入5G及AI應用,推動產業智慧化。
總結來說,報告強調,只要掌握先機,台灣產業有機會克服劣勢,跨越挑戰,創造成新動能。
【台北訊】台灣證券交易所今(112)日公布,將於9月舉辦一系列法說會,共有12家上市公司將在證交所自行辦理說明會。這12家公司分別是中石化(1314)、新紡、新美齊、偉全、怡華、無敵、福壽、信大、聲寶、元禎、揚博及富爾特,法說會的日期從9月8日到9月27日不等。 據證交所統計,截至今年為止,國內上市公司(不含創新板)已舉辦了1,315場法說會,顯示了市場的活絡與透明度。證交所也提醒,從今年1月1日起,所有國內上市公司及第一上市公司在參加法人說明會時,每年至少要選擇一場會議,並提供會議的影音連結資訊,以符合相關法令規定。 證交所強調,這項規定旨在提升投資者參與度,並確保資訊的透明度,讓投資者能夠更全面地了解公司的運作狀況。因此,上市公司應盡早規劃相關活動,確保遵守法令規定,並提供投資者更多參考資料。
臺灣證交所即將於本周四(24日)盛大舉辦「112年度證券業永續發展轉型執行策略宣導座談會」,這是今年度的第二場重要活動,也是為了加速推動證券商的永續發展轉型而努力。記者從證交所得到的消息是,為了確保活動的成效,證交所已經在4月份舉辦了第一場宣導座談會,並且特別針對進度較慢的業者,在5月份舉辦了「建立問責制度說明會」,提供相關法規和技術上的諮詢服務。
本次座談會將在台北君悅酒店三樓的凱悅廳舉行,證交所特別邀請了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高晶萍進行致詞,強調國內證券業持續推動永續發展的重要性。會議的內容將橫跨法規與實務兩個方面,法規部分將由證期局證券商管理組長黃錫和進行專業解說,實務則由永豐金控董事長陳思寬分享他們如何將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融入公司策略,並實施淨零轉型策略的心得。
此外,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執行董事趙永潔也將對ESG風險的評估與分析進行專業講解。這次座談會的對象主要是與證交所簽訂契約的證券商,預計將有200位業界人士參與,包括證券商的董事、監察人以及高階主管,同時也邀請了證券期貨周邊單位的人員一同參與觀摩。
臺灣證券交易所(證交所)與臺灣碳權交易所(碳交所)及中華公司治理協會攜手台北科技大學,共同舉辦的「淨零永續人才育成班」首場課程,日前已順利結束。這場課程吸引了80位上市企業代表以及數十位學校教職員的熱烈參與,並獲得廣泛的好評。證交所暨碳交所董事長林修銘在致詞時強調,面對氣候變遷的威脅,我們必須攜手產業、政府、學術界乃至於全民,共同應對這個挑戰。他提到,碳交所成立初期將會特別關注於碳諮詢和教育宣導等基礎建設,並將永續治理的理念貫穿於企業治理和營運活動中,期望培育出更多理解並支持淨零永續的重要人才,未來在職場上也能成為企業永續轉型的重要推手。 中華公司治理協會陳清祥理事長則表達了對企業永續經營的堅定支持,他承諾將持續推動減碳和風險管理,加速並提升淨零永續在臺灣的推廣與實施。 作為系列課程的首場,這次活動的相關簡報檔案已經上傳至證交所的官方網站,並可在cgc.twse.com.tw/promoteEvent/promoteEventArticleCh/724進行查詢。未來,碳交所的網站上也將提供精彩課程片段供大家觀看。
臺灣證券交易所即將在今(24)日舉辦一場關於證券業永續發展轉型的重大座談會,這場名為「112年度證券業永續發展轉型執行策略宣導座談會」的活動,將聚焦在法規與實務兩大層面,並邀請了重量級的講者來分享他們的專業知識和經驗。 座談會的主持人將是證期局證券商管理組長黃錫和,他將從市場管理者的角度,對近期針對證券商永續發展所發布的相關規範進行深入解說。而來自永豐金控的董事長陳思寬,則將以「以永續金融助攻臺灣淨零」為主題,分享永豐金控如何將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納入公司策略,並建立淨零轉型關鍵策略的心路歷程。 此外,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高晶萍也將蒞臨指導,對國內證券業的永續發展推動進行致詞。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執行董事趙永潔也將介紹如何分析與評估氣候變遷及ESG風險,以及企業如何推動ESG治理。 這場座談會的對象主要是與證交所簽訂契約的證券商,預計將有200人參與。除了證券商的董事、監察人及高階主管外,證券期貨周邊單位也將派員參與觀摩。 為了推動證券商的永續發展轉型,證交所已經在4月舉辦了今年度的第一場大型宣導座談會,並在5月舉辦了「建立問責制度說明會」,提供法規與技術面的諮詢服務。透過多元化的追蹤輔導,證交所目標是讓所有業者都能在6月底前完成建立重大議題問責制度的目標。
台灣證券交易所為推動新經濟產業發展及推廣淨零永續理念,與碳權交易所攜手出擊,參加了「2023 Meet Greater South亞灣新創大南方」年度盛會。這場活動將從明天(25日)開始,持續到26日,在高雄展覽館的「LE-02攤位:創新永續新聚落-證交所與碳交所主題專區」展開。臺灣新創產業近年來蓬勃發展,被國際認可為「超級創新國」,證交所積極推動新創企業上市,透過「臺灣創新板」來加速新創發展。同時,為達成全球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碳交所已正式揭牌運作。證交所與碳交所將攜手合作,幫助更多「創新+永續」的企業茁壯成長,促進新經濟產業的發展,並協助企業實現數位轉型與低碳轉型。這是證交所與碳交所首次攜手合作,將資本市場資源帶到南台灣,並規畫了一系列活動,包括創新板上市公司經驗分享、上市制度簡介、碳權交易介紹等,讓有興趣的企業和投資者都能親臨會場參與交流。
台灣證券交易所為了支持新經濟產業發展,同時推廣淨零永續理念,特別與子公司碳權交易所攜手,將於25日至26日參加新創圈年度盛會「2023 Meet Greater South 亞灣新創大南方」。這兩家機構將在會議中展出「創新永續新聚落-證交所與碳交所主題專區」,並透過活動推廣創新板和碳權業務。
近年來,台灣新創產業蓬勃發展,已經被國際認可為「超級創新國」。為了進一步提升新創發展環境,證交所鼓勵具有核心技術、創新能力或創新經營模式的企業加速上市籌資。這將透過「臺灣創新板」及資本市場的力量,來支持新創永續發展。
為了達成全球共識的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台灣碳權交易所於8月7日正式揭牌。證交所與碳交所將共同支持「創新+永續」具有發展潛力的公司,推動新經濟產業發展,並幫助企業實現「數位轉型、低碳轉型」及產業升級的永續發展目標。
此次合作,證交所和碳交所將資本市場資源帶到南台灣,並規劃了專場活動,包括創新板上市公司分享上市經驗、創新板上市制度簡介、碳權交易介紹以及教育宣導課程等。活動當天還將舉辦「臺灣創新板X碳權X永續ESG」的九宮格有獎徵答遊戲,並提供文宣及限量精美禮品。
對新經濟產業發展、碳權交易和碳管理有興趣的企業或投資大眾,歡迎親臨會場參觀交流。更多活動訊息請參考活動網址:[2023 Meet Greater South 亞灣新創大南方](http://meetgreatersouth.tw/),或證交所及碳交所主題專區:[2023 Meet Greater South 亞灣新創大南方主題專區](http://meetgreatersouth.tw/2023/publicsector/view/74)。
臺灣證交所董事會於近期進行了一項重要決策,為了加速新創企業上市和發展,進行了對「臺灣創新板」的六大規定鬆綁。這六大鬆綁措施包括刪除申請上市資本額條件、調整改列一般板的集保規定、降低合格投資人資格條件等,預計最快可在9月實施。 主管機關也同意創新板將開放融資融券與借券交易,並將適用於證券商辦理證券業務借貸款項及不限用途款項借款業務的融通範圍。這些改變預計將於明年1月正式上路。 在創新板自然人財力證明方面,將從500萬元下修至200萬元,這將使合格投資人數量增加81萬人,大增1.5倍。此外,預計今年創新板送件家數將突破15家,並設定3至5年內送件目標達80家,以形成「創新+永續」的新經濟產業聚落。 證交所對創新板規章進行了精進,包括以「市值」為核心的上市條件、調整集保規定、提高公開銷售比例等。在交易面,則放寬合格投資人資格條件,並調整漲跌幅限制,以促進市場活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