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證券交易所(未)公司新聞
台股ETF市場近期掀起一波除息熱潮,上周受益人數減少12,650人,這是今年以來第二次受益人數下滑,但仍有九檔ETF受益人數逆勢增加。這九檔ETF分別是: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元大台灣高息低波、元大台灣50反1、兆豐藍籌30、群益台灣精選高息、國泰臺灣加權反1、富邦臺灣加權反1、群益臺灣加權反1及元大富櫃50。而台股ETF的加權股價指數上周五收盤為16,174.92點,單周上漲672.56點,漲幅約為4.34%。 在上市櫃公司第1季財報陸續公布,市場普遍對今年景氣持保守態度時,台股卻出現了單周大漲。券商人士分析,這波ETF除息熱潮不僅讓受益人數減少,還有部分投資人轉投反向ETF,期待台股拉回。群益台灣精選高息ETF基金經理人謝明志指出,台股市場的存股領息風氣越來越盛,國人不再盲目投資保險商品,而是轉向能提供高配息的股票、債券、ETF等商品,這已成為今年台灣市場的投資趨勢。 對於台股長線,謝明志持續看好,認為目前處於升息循環的尾端,投資人對於收益的要求隨著利率的調升而提高。元大投信也指出,證交所公布的3月ETF定期定額交易戶數統計顯示,元大台灣高息低波ETF單月大增近八成,從2022年5月首次進榜以來,不到一年時間定期定額交易戶數已從第19名躍升至第6名,成長速度超越5G、越南等多檔ETF。
【台灣金融新聞】 大陸新規定即將影響台灣企業,金管會籌備應對策略 近期,大陸政府出台了一項新規定,對台灣企業造成不小的波瀾。根據新規定,自4月起,大陸生產主要基地或當地獲利超過五成的企業,在海外掛牌或未來增資時,必須向大陸證監會遞交資料備案。若違規,當地註冊公司資產恐將被剝離。 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高晶萍昨(23)日強調,金管會將研擬相關配套措施,以保障台灣企業的權益。根據證交所初步盤點,估計台灣有130家上市公司(含KY)及7家今年將回台IPO者,共137家企業可能受到影響,增加未來增資或上市的困難性。 這項新規定主要針對營運主體在大陸的企業,要求其在海外掛牌或增資募資時,向大陸證監會遞交資料備查。若未依規定操作,大陸官方將有權剝離業務資產。金管會官員指出,這項政策的出現,主要是為了避免類似阿里巴巴這樣的企業境內註冊公司到海外上市,現在則擴大到間接持股情況。 影響所及,台灣中小企業的IPO將面臨更多挑戰,承銷券商也需提供資料給大陸備案。此外,台灣企業向大陸官方遞件申請資料時,機密資料外洩風險及股權結構揭露限制等問題也受到關注。 金管會官員表示,將與證交所及櫃買中心共同了解資料報備的具體要求,並提供適當的配套措施,如同步資訊揭露等,以降低新規定對台灣企業的影響。
【台北訊】近來,臺灣證券交易所發布了最新的市場統計數據,揭示了台灣證券商業的近期表現。根據數據顯示,受到經紀、承銷、自營三大業務同步衰退的影響,台灣全體證券商在4月的稅後淨利為35.33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縮水了四成之多。然而,若將時間拉長至前四月,台灣證券商的稅後淨利累計達196.5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近70億元,成長超過五成,達到54.64%。 具體來看,在專業證券商中,綜合證券商4月的稅後淨利為52.6億元,相比上月減少了39.28%,但減幅低於業務證券商、專業經紀商、專業自營商。而綜合證券商前四月的稅後淨利更是突破百億元,達到101.28億元,年增長率為74.09%,成為業內的佼佼者。 從業務類別來看,4月份大盤總成交值約為3.914兆元,與上月相比減少了28.03%,這也導致證券商的經紀手續費收入減少了34.66%。在自營業務方面,由於證券評價損失較多,4月的自營業務淨利較上月下降了1.06億元。 總的來說,雖然短期內台灣證券商業受到市場環境的壓力,但長期來看,業內的發展潛力依然可觀。在市場變化不斷的今天,台灣證券商業必將通過不斷的調整和創新,迎接未來的挑戰。
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供應鏈造成衝擊,台灣科技產業卻逆勢發展,展現出強大的產業生產特性和競爭優勢。為了促進半導體與電腦週邊等科技產業的交流,臺灣證券交易所與元富證券攜手,帶領六家上市櫃公司於22、23日赴日本熊本進行引資活動,並在5G、AI、物聯網等發展趨勢下,向國際資本市場傳達台灣科技業的投資價值。
台灣科技產業聚落完整,垂直、水平整合供應能力強大,在疫情期間展現了其獨特的產業生產特性和競爭優勢。半導體業、電腦暨週邊設備業在台股產業分類中佔據重要地位,外資對這些產業的持股比重高達50%以上,顯示出其吸引力。
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從晶圓代工、IC設計、封裝測試,構成全球特有的垂直分工模式,這也是疫情期間生產不斷鏈的關鍵。美、日等國感受到半導體發展的重要性,開出租稅補助等優惠條件,吸引晶圓代工業者前往設廠。此次赴日引資的活動,正是為了讓台灣優質半導體公司能夠在國際市場上獲得更多能見度。
據統計,台灣2022年IC產業產值達4.8兆元,居世界第二。此次引資活動中,有五家IC設計業者同行,目的是讓日方更深一層認識台灣半導體供應鏈的分布。此外,台灣電腦週邊產業也是全球重要的製造基地之一,包括筆記型電腦、顯示器和主機板等產品,以及伺服器大廠緯穎,為超大型資料中心、雲端基礎架構產品及系統的解決方案提供者。
此次引資活動共有聯詠、智原、晶心科、力旺、譜瑞-KY、緯穎六家上市櫃公司參與,旨在讓更多台灣優質企業被國際投資機構看見,並建立長期溝通橋樑。
台灣證交所近日與元富證券攜手出國尋找合作機會,將目光投向日本市場。24日,證交所將與日本知名證券公司岡三證券進行一對一會談,這家證券公司在日本營收排名前十,管理資產超過6.5兆日圓,擁有93萬戶投資人,並在全球擁有113個營業據點,是實力雄厚的日本證券企業集團。
在會談中,證交所與岡三證券將交流雙方證券市場的最新發展、投資人青睞的投資商品、上市企業ESG發展程度、ESG主題投資的風行程度,並瞭解日本投資人對全球投資布局的考量。同時,證交所也將蒐集岡三證券對台灣資本市場的建言。
證交所將日本視為疫後招商引資的重點地區,市場推廣部經理陳欣昌在午餐演講中向與會機構投資人強調,截至今年3月,外資持股已佔台灣集中市場市值的38.66%,外資是台股極重要的投資者。陳欣昌還分享了台灣資本市場的優勢,指出在高通膨的總體經濟環境下,台灣去年GDP成長率達2.43%,經濟表現穩定;CPI約3%,物價相較於其他主要國家較為穩定;台股2022年現金殖利率更達4.88%,稱冠全球,這些都是吸引外資投資的關鍵因素。
臺灣證券交易所近期與元富證券及日本岡三證券攜手合作,共同辦理了「2023年臺灣企業日」投資主題說明會。這次活動以「臺灣資本市場最新發展及業務展望」為主題,向日本投資人詳細介紹了疫後台灣資本市場的概況,並聚焦於ESG生態系、創新板公司推廣以及特色產業聚落塑造等三大面向。證交所視日本為疫後招商引資的重點,積極推動對外交流。
為了更深入地了解台股投資優勢和市場發展,證交所於4月初透過中介機構,與日本的多家重要機構投資人,包括投資銀行、大型基金和知名證券公司等進行了對話。這些機構對於ESG、公司治理、股務、交易及結算等制度運作細節表現出高度興趣。
5月份,證交所安排了新一輪的引資活動,帶領包括聯詠(3034)、智原、晶心科、緯穎、力旺、譜瑞-KY等六家半導體與電腦周邊公司,與日本大型機構投資人進行了超過50場的一對一會議。
在午餐演講中,證交所市場推廣部經理陳欣昌向與會的機構投資人表示,截至3月,外資持股占集中市場市值比重達38.66%。陳欣昌還分享了台灣資本市場的優勢,提到去年GDP成長率2.43%,CPI約3%,台股2022年現金殖利率4.88%,稱冠全球。這些數據凸顯了台灣經濟的穩定成長和高殖利率,是吸引外資投資的主要因素。
現場參與的投資人包括多家日本大型保險公司及資產管理公司,其旗下管理資產規模達數十兆元日圓,母集團公司也在東京等交易所上市。這顯示了本次引資活動的成功,成功吸引了規模龐大的日本金融機構的關注,並希望進一步瞭解台灣資本市場與科技業的投資價值。
此外,證交所還安排與日本前三大保險公司的機構投資人進行了一對一會談,目的是推廣台灣資本市場的優勢,掌握並回應他們的關切議題,了解投資訴求,以增強投資人對台灣金融市場的信心和投資意願。
會後,證交所預計將與岡三證券進行一對一會談。岡三證券是日本營收前十大證券商,集團管理資產達日圓6.5兆元,投資人證券開戶數為93萬個,集團在國內外擁有113個營業據點,是一個實力雄厚的日本證券企業集團。
台灣資本市場再迎新鮮血液!近期,一家自謂「汽車改裝車燈界的APPLE」——巨鎧精密(2254),向臺灣證券交易所送件申請創新板,成為今年首波提出申請的新創企業。這一動作象徵著台灣新創產業的蓬勃發展,以及證交所對新創生態圈的積極支持。
近年來,台灣新創產業興起,證交所也與各種新創生態圈保持緊密交流,力圖推動「創新+永續」企業的上市籌資。今年,預計將有數位雲端、生技醫療、電動車、綠能環保等多個相關產業的公司陸續提出創新板掛牌申請。
巨鎧精密的核心業務集中在車燈及汽車零組件的研發設計、製造與銷售,並在改裝車市場深耕多年。該公司是業界中少數早期將LED技術應用於改裝車燈領域的企業,這一創新技術的引入,不僅提升了產品的競爭力,也為市場帶來了新的活力。
隨著巨鎧精密的申請,台灣證券交易所的創新板將迎來更多具有創新潛力的新創企業。這不僅將促進台灣資本市場的多元化發展,也將為新創企業提供更多發展機會,進一步推動台灣經濟的創新與成長。
臺積電(2330)大动作赴日本熊本設廠,這一舉動不僅讓沉寂多年的日本半導體業重新振翅,也讓我們看到了臺灣科技產業的強大魅力。為了推動半導體與電腦周邊等科技產業的交流,臺灣證券交易所帶領六家台灣公司赴日,希望將台灣優質科技廠推向國際資本市場,傳達科技業的投資價值。 證交所強調,台灣科技產業聚落完整,垂直、水平整合供應能力強大,即使在疫情期間也能展現出產業生產韌性及競爭優勢。半導體業和電腦暨周邊設備業在台股產業分類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外資對台股半導體類股持股比重逾50%,配置比重最高,持有電腦暨周邊設備類股則排名第五。 隨著台積電的進入,日本半導體業開始復甦,這對當地的供應鏈是一個契機。證交所認為,設廠不僅是產業交流的敲門磚,還能為當地創造就業和投資機會。同時,這也是為台灣優質半導體公司創造能見度,推向國際市場的好機會。台灣2022年IC產業產值達新台幣4.8兆元,位居全球第二,這次引資活動中,有五家IC設計業者同行,目的就是讓日方更深一層了解台灣半導體供應鏈的分布。 台灣電腦周邊產業也是全球重要的製造基地之一,從筆電、顯示器到主機板,都是我們熟知的產品。而伺服器大廠緯穎,更是超大型資料中心、雲端基礎架構產品及系統的解決方案提供者。在雲端運算、AI的時代,緯穎的硬體設備是不可或缺的。這次引資活動讓日本投資者看到了台灣電腦周邊產業更多元面向,讓我們的產業更受國際市場的矚目。
臺灣證交所昨日公布,今年共有富邦媒、巨大、美利達等47家上市公司進行產業類別調整,這次調整的公司數量創下歷史第二高紀錄。這些公司的產業類別調整將自7月3日起生效,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公司的證券代號將不會變更,仍將沿用原證券代號。 證交所強調,為了讓投資者能夠更加清楚了解上市公司的營業性質或經營策略的變化,每年都會定期檢討並公佈各上市公司的產業類別調整結果。今年,為了讓具有特色的上市公司能夠發揮群聚效應,特別新增了「綠能環保」、「數位雲端」、「運動休閒」及「居家生活」等四項產業類別,並將「觀光事業」的名稱調整為「觀光餐旅」。 回顧過去,上市櫃公司產業重分類規模最大的一次是在2007年,當時因應電子產業的八大分類,共有352家上市公司進行重新分類,上櫃公司則有371家。 根據證交所的資料,今年調整至「綠能環保」類別的公司共有12家,包括上緯投控、台灣鋼聯、基士德科技、森崴能源、雲豹能源、泓德能源、日友環保、可寧衛、昶昕、山林水、中聯資源、佳龍等。 至於「數位雲端」類別,則有四家公司進行調整,分別是一零四、浪凡網路、伊雲谷、富邦媒體科技。 在「運動休閒」類別中,共有15家公司進行調整,包括大魯閣、岱宇、喬山、拓凱、桂盟、復盛應用、志強國際、柏文健康、波力環球、東哥、鈺齊、寶成工業、豐泰、美利達、巨大機械。 而「居家生活」類別則有11家公司進行調整,包括橋椿金屬、嘉威生活、三能集團控股、匯僑、峰源-KY、億豐、商億-KY、櫻花、福興、成霖、慶豐富等。 此外,還有公司在「建材營造」類別進行調整,共有三家,分別是雋揚、三洋、新美齊;在「通信網路業」和「食品工業」類別,則各有1家公司進行調整,分別是隴華電子和立萬利創新。
受控外國企業(CFC)新規制自今年元旦開始實施,對許多家族企業在境外的投資模式帶來了不小的稅負影響。為了幫助上市櫃公司董事、監察人等高階主管及準獨立董事們了解並應對這項新規制,台灣專案管理學會(TPMA)在6月份特別舉辦了專題授課。這次課程特別邀請了財政部高雄國稅局主任暨納稅者權利保護官劉德慶,於6月7日與大家分享CFC制度對家族企業傳承的影響,並提供實質的應對策略。
TPMA理事長李仟萬在課程開幕時感謝了立法委員林岱樺對台灣各產業的長期支持與協助,並特別感謝高雄市工業會、相挺聯誼會和健群永續創新公司的共同協辦。李仟萬強調,這次課程的舉辦對於上市櫃公司的高階主管來說,是極為珍貴的學習機會。
TPMA營運長楊屏邑表示,本次課程的招收對象包括上市櫃公司董事、監察人、治理主管、營運長、財務長、法務長及策略長等高階主管,同時也歡迎準獨立董事、準董監事以及對課程主題有興趣的非上市櫃公司人士報名參加。報名電話為(07)747-6543,專案經理王薇婷及許智旺將為報名者提供專業的服務。
這次課程的舉辦,顯示了台灣證券交易所對上市櫃公司治理與財務透明度的重視,也反映了專案管理學會在促進企業專業發展上的努力。未來,TPMA將繼續推動相關課程,幫助企業更好地適應市場變化,提升整體競爭力。
【台北訊】近期台灣ETF市場再添新軍,就在4月26日,一檔備受矚目的新品「復華S&P 500成長」(00924)正式亮相。這檔ETF以專注投資標普500成長指數為核心,針對那些在市場中表現亮眼的成長股進行精準配置。上周五(19日),該ETF收盤價為15.41元,上漲0.92%,整周累計上漲1.72%,表現亮眼。 台灣證券交易所表示,這檔基金嚴格追蹤標普500成長指數,該指數從標普500指數的成份股中,精選出那些具有強烈成長潛力的股票。這些股票分屬於多個熱門產業,如電動車、人工智能(AI)、晶片製造、雲端服務、再生能源、數位消費以及支付領域等。 在選股標準上,復華S&P 500成長ETF採用了多項指標,包括過去三年的每股營收成長率、三年每股稅後純益(EPS)淨變動占股價比,以及過去12個月的股價動能表現等。這樣的選股邏輯,旨在為投資者提供一個聚焦於成長股的投資工具,讓投資者能夠分享全球市場中那些領先企業的成長成果。
【台北訊】台灣證券市場在4月份的定期定額投資方面,儘管整體承作金額較3月份有所下降,但資金流向顯然偏向於高股息ETF產品。根據證交所的統計,4月份的定期定額投資交易戶數中,元大台灣高息低波ETF(00713)以增加6,300戶的數字領先,而國泰永續高股息ETF(00878)也增加5,323戶,兩者合計交易戶數已衝高至158,061戶。 值得注意的是,元大高股息ETF(0056)在4月份的定期定額交易戶數也增加了1,040戶,累計交易戶數達到159,436戶,僅以1,375戶的差距緊追在後。預計在5月份,00878的交易戶數將可能超越0056。 在證券商承作的定期定額投資方面,4月份個股及ETF的交易戶數前十名排名未發生變化。個股方面,台積電、玉山金、兆豐金、合庫金、第一金、中華電、富邦金、台泥、中信金和鴻海位居前十,其中除了鴻海增加42戶外,其他九檔個股的投資戶數都有所減少,玉山金減少2,347戶最多,其次是台積電和兆豐金。 在ETF方面,元大台灣50、元大高股息、國泰永續高股息、富邦台50、富邦公司治理、元大台灣高息低波、國泰台灣5G+、富邦越南、元大臺灣ESG永續及國泰智能電動車等產品位居前十。其中,富邦台50近期表現亮眼,4月份投資戶數增加2,376戶,總數達到94,621戶,預計將向10萬戶大關邁進。
台灣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近日表示,隨著大陸對境外發行證券的監管加強,今年內有130家台灣上市公司可能受影響,這其中包括計劃進行SPO(增資)的公司和未來可能受影響的上市公司。林修銘強調,證交所將密切關注這些公司的動向,並做好相關準備。
根據林修銘的說明,今年內有7家計劃進行SPO的公司,未來可能受影響的台灣上市公司約有85家,以及45家KY上市公司,總計130家,佔上市公司的13%。這些公司若未來進行增資,將必須向大陸主管機關報備。
立委吳秉叡對此表示關注,並提醒企業要特別留意大陸的政策變化。吳秉叡指出,大陸證監會近期發布的「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管理試行辦法」及相關配套措施,對大陸台商產生重大影響,金管會應該特別關注並提醒企業。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則表示,將密切觀察大陸法規的實際落實情況,並以香港證券所為重要觀察指標。黃天牧強調,雖然規範已經確立,但具體的實施方式仍需觀察。
根據證交所的統計,今年計劃進行IPO的上市公司有32家,其中7家可能受影響,佔目標值的22%。另外,目前主要經營活動在大陸境內的130家上市公司,未來若要增資或赴外上市,都將需要報備,這可能會增加企業的增資和上市難度。
大陸證監會於今年2月發布的《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管理試行辦法》,對三大類公司產生影響,包括爭取在A股上市、在大陸地區其他交易板塊掛牌(如美股或港股)、利用KY公司模式辦理回台上市等。
【臺灣新聞】台灣證交所大展拳腳,國際引資活動即將啟程!
臺灣證券交易所近日宣布,為了推動國際引資,將與兩大證券商以及13家上市櫃公司攜手,兵分二路,前往日本、馬來西亞及新加坡進行引資活動。這是疫情之後,證交所首次與券商合作,率領上市公司海外展開實體引資,顯見對於台灣資本市場的發展充滿信心。
預計下周起,證交所將先與元富證券一起前往日本,接著再與國泰證券聯手前往馬來西亞及新加坡。這次引資活動,將帶領聯詠、智原、晶心科、緯穎等4家上市公司,以及力旺、譜瑞-KY等2家上櫃公司共同參與。
此外,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的引資活動,將包括聚陽、亞德客-KY、光寶科、瑞昱、景碩、群創及晶碩等7家上市公司。這些公司將與當地的重要機構投資人進行會晤,並透過午餐演講和一對一會談,與投資人進行深度交流。
證交所強調,此次引資活動的目標是向國際投資者展示台灣上市櫃公司的成長潛能,並透過團體戰的方式,吸引更多資金活水。這將是台灣資本市場發展的一大步,也將對台灣企業的國際化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在引資活動期間,證交所還將在日本、馬來西亞及新加坡舉辦專題演講,聚焦於台灣資本市場的最新發展及業務展望,並介紹證交所的「ESG生態系」、「創新板」與「形塑特色產業聚落」三大面向,以及台灣資本市場的ESG進程及展望。
近日來,隨著金融市場的變革,壽險業紛紛發行長年期次級債券,以強化資本結構。據券商主管透露,近期大型壽險公司掀起了一股數百億甚至上千億元的發債潮,在買盤相對較少的情况下,市場出現了「吃太飽」的現象。這波壽險發債潮,可謂是「先搶先贏」,因為擔心動作慢了,買盤就會流失,甚至對利率的要求會大幅提高。 過去,銀行發債時,壽險業往往是主要的買家。然而,由於金融監管機構明文規定,金融機構間不得相互投資,以避免系統性風險,這也限制了壽險業次級債券的買家群體。券商主管指出,目前壽險發行的次級債券,主要銷售對象是企業法人、四大基金,以及透過銀行的財管通路賣給專業投資人。相比一般公司債,這些次級債券的銷售過程要複雜一些。 國壽這次計劃發行的美元計價次級債券,除了企業法人外,還需要透過財管部門尋找專業投資人來認購。儘管大型壽險業的信評良好,但由於次級債券的性質,即使可以賣給企業法人,也有些企業的投資規定禁止購買次級債券。因此,投資者多鎖定於類公債,如中油、台電,或是台積電等A咖公司的債券。 由於市場買盤有限,壽險公司愈快發行次級債券,愈容易填滿自身的發債額度。一旦主要買盤的額度被填滿,對於其他壽險公司發行的次級債券的購買就會更加困難。
臺灣證券交易所即將舉辦「第一上市公司財務業務說明會」,這次會議將於下周登場,預計會有捷敏-KY(6525)、材料-KY、基士德-KY等三家公司參與。這個說明會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讓上市公司和投資人能夠有個直接的溝通平臺,讓投資人能夠更深入地了解這些公司的營運狀況。 會議的時間表如下:22日下午2點30分至3點30分,捷敏-KY將率先登場;接著是材料-KY,時間是4點至5點;最後是基士德-KY,時間則是24日下午2點30分至3點30分。 證交所強調,這個說明會的舉辦,主要是為了提升第一上市公司的經營績效資訊流通及透明度,並增加投資人與公司之間的交流管道。會議將由公司的主要經營階層出席,他們將親自就公司的經營方向、目標與願景、財務業務管理重點以及投資人關心的議題等面向,向投資大眾做詳細的說明,並且可以進行即時的聯繫交流。 這次活動將對公眾開放,並且歡迎媒體採訪。對於無法到場的投資大眾,也可以透過證交所的WebPro 3.0影音傳播網同步收看會議的進行。第一上市公司的簡報資料將會在會前上傳至公開資訊觀測站法人說明會專區,讓大家都能夠方便地查閱。
【台灣股市新聞】 哇塞,剛剛看到一個大消息,我們的證交所發表了今年第一季的營收跟盈餘數據,這對投資人來說可是大好資訊啊! 首先,台灣本國上市公司加上第一上市公司(不包含那14家金控公司)的營收,哇塞,竟然高達8.36兆元,年增幅還有9.77%,這個成長速度真的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啊!但話說回來,稅前盈餘方面就沒那麼順利了,只有6,416億元,年減幅還有45.79%,這個減幅還是相當嚴重的。 不過,這裡要給大家一點亮點,就是還有330家公司是逆勢成長的,這些公司來自於金融保險、通信網路和觀光等產業,這三個產業的成長相當亮眼。 接下來看本國上市公司,第一季營收是8.16兆元,跟去年同期比衰退了9.67%,稅前盈餘則是6,230億元,減幅達到45.86%,這個數字可真讓人為之緊張。 再來看第一上市公司(也就是KY股),第一季營收1,971億元,衰退了13.7%,稅前盈餘186億元,減幅有43.12%,這也是一個不小的下滑。 但是,別急著悲觀,證交所還是看到了一些好苗頭,那就是那330家逆勢成長的公司,這些公司分佈在金融保險、通信網路和觀光產業,這些產業因為各自的原因,表現還是挺亮眼的。 金融保險業因為金融商品操作得宜,獲利推升;通信網路業則因為5G、AI等新技術的需求支撐;觀光事業則是因為旅遊需求回溫,整體來說,還是值得關注的產業。
【台股新聞】誠創股價停盤,成為今年首個「地雷股」下市公司
臺灣證券交易所近日公布,誠創(3536)因第一季每股淨值為負數,股價收在2.92元,已達到下市標準。根據證交所規定,誠創股票將自6月26日起正式下市,這也意味著誠創將成為今年首個因為財務問題而下市的上市公司。
過去,誠創曾因違反證交所營業細則第49條第1項第1、3款、第49條之2第1項第4款及第50條第1項第17款規定,被列為變更交易方法,並採行分盤集合競價交易方式,同時也暫停買賣。如今,由於公司財務狀況不穩定,股價持續走低,證交所最終決定將其股票下市。
這起事件引起市場關注,不少投資者對於如何辨識和避免「地雷股」表示關切。證交所提醒投資者,在投資前應該詳細閱讀公司發佈的財報,並對公司的營運狀況和財務健康狀態有全面的了解。
對於誠創來說,此次下市將對公司未來發展造成一定影響。然而,對於市場來說,這也是一次對投資風險意識的提醒,讓更多投資者能夠更加謹慎地進行投資。
台灣證券交易所近日傳出重大消息,權證避險降稅議題終於在長期討論後順利通過,預計將為台灣權證市場帶來新一波交易熱潮。自2012年開始討論此議題,台灣主管機關不斷努力提升台股的流動性和成交量,成效顯著。2017年起實施現股當沖降稅優惠後,當沖交易成交金額已佔市場比重超過30%,可見此措施對於重燃投資人對台股的熱情與信心有著顯著影響。 權證市場在過去因稅制優化而顯著成長,此次權證避險降稅的實施,預計將大幅提升權證市場證券商的造市價量與投資人的交易熱情,對台灣稅收與資本市場將帶來正面效益。隨著今年來欧美通膨腳步放緩,中長期利率逐漸下降,股市逐漸回歸投資人懷抱。 台股市場輪動迅速,熱門股常有不俗表現,市場波動成為權證買賣的好時機。中信權證提供投資人專業諮詢、用心服務,並持續擴展權證標的範圍,著重於台股加權指數及連結海外指數ETF等標的發行,提供多樣化的權證選擇。中信權證積極營造優質造市環境,讓投資人在獲利時能輕鬆買賣,成為投資權證的首選平台。
臺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林修銘在昨日(16日)舉行的第13屆「權民搶百萬」頒獎典禮上致詞,強調台灣權證市場的發展成就與未來展望。他指出,台灣去年權證成交值高達全球第六,展現了商品多元化發展資本市場的堅定決心。林修銘強調,對投資人的風險教育是當前權證市場的重中之重,投資者在操作權證時,應該注重收益與風險的平衡。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金融市場經歷了多變的挑戰。去年,受通膨與美國聯準會升息等因素影響,股市波動加大。但在此背景下,權證商品的靈活特性,讓它們成為投資者適度分散投資風險的利器,進而推升了權證成交值。 「權民搶百萬」競賽自去年10月開始,經過五個月的激烈競爭,參賽者們終於脫穎而出。林修銘對參賽者的努力表示肯定,並感謝經濟日報舉辦此活動,不遺餘力地推廣權證市場。 在這一屆的「權民搶百萬」實體交易競賽中,元大證券、中國信託證券、台新證券、永豐金證券等八大券商獲得了各項殊榮,分別榮獲「權民推動王」、「權民旺市王」、「權民人氣王」等稱號。其中,永豐金敦北分公司參賽者以3,372萬餘元的獲利,榮獲冠軍;群益金鼎證券敦南分公司與凱基證券大直分公司的參賽者分別獲得亞軍與季軍。 根據統計,2022年台灣的權證成交值達到178億美元,在全球主要證券市場中排名第六,這是台灣資本市場的榮耀,也是未來發展的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