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證券交易所(未)公司新聞
臺灣證交所昨日公布,今年共有富邦媒、巨大、美利達等47家上市公司進行產業類別調整,這次調整的公司數量創下歷史第二高紀錄。這些公司的產業類別調整將自7月3日起生效,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公司的證券代號將不會變更,仍將沿用原證券代號。 證交所強調,為了讓投資者能夠更加清楚了解上市公司的營業性質或經營策略的變化,每年都會定期檢討並公佈各上市公司的產業類別調整結果。今年,為了讓具有特色的上市公司能夠發揮群聚效應,特別新增了「綠能環保」、「數位雲端」、「運動休閒」及「居家生活」等四項產業類別,並將「觀光事業」的名稱調整為「觀光餐旅」。 回顧過去,上市櫃公司產業重分類規模最大的一次是在2007年,當時因應電子產業的八大分類,共有352家上市公司進行重新分類,上櫃公司則有371家。 根據證交所的資料,今年調整至「綠能環保」類別的公司共有12家,包括上緯投控、台灣鋼聯、基士德科技、森崴能源、雲豹能源、泓德能源、日友環保、可寧衛、昶昕、山林水、中聯資源、佳龍等。 至於「數位雲端」類別,則有四家公司進行調整,分別是一零四、浪凡網路、伊雲谷、富邦媒體科技。 在「運動休閒」類別中,共有15家公司進行調整,包括大魯閣、岱宇、喬山、拓凱、桂盟、復盛應用、志強國際、柏文健康、波力環球、東哥、鈺齊、寶成工業、豐泰、美利達、巨大機械。 而「居家生活」類別則有11家公司進行調整,包括橋椿金屬、嘉威生活、三能集團控股、匯僑、峰源-KY、億豐、商億-KY、櫻花、福興、成霖、慶豐富等。 此外,還有公司在「建材營造」類別進行調整,共有三家,分別是雋揚、三洋、新美齊;在「通信網路業」和「食品工業」類別,則各有1家公司進行調整,分別是隴華電子和立萬利創新。
受控外國企業(CFC)新規制自今年元旦開始實施,對許多家族企業在境外的投資模式帶來了不小的稅負影響。為了幫助上市櫃公司董事、監察人等高階主管及準獨立董事們了解並應對這項新規制,台灣專案管理學會(TPMA)在6月份特別舉辦了專題授課。這次課程特別邀請了財政部高雄國稅局主任暨納稅者權利保護官劉德慶,於6月7日與大家分享CFC制度對家族企業傳承的影響,並提供實質的應對策略。
TPMA理事長李仟萬在課程開幕時感謝了立法委員林岱樺對台灣各產業的長期支持與協助,並特別感謝高雄市工業會、相挺聯誼會和健群永續創新公司的共同協辦。李仟萬強調,這次課程的舉辦對於上市櫃公司的高階主管來說,是極為珍貴的學習機會。
TPMA營運長楊屏邑表示,本次課程的招收對象包括上市櫃公司董事、監察人、治理主管、營運長、財務長、法務長及策略長等高階主管,同時也歡迎準獨立董事、準董監事以及對課程主題有興趣的非上市櫃公司人士報名參加。報名電話為(07)747-6543,專案經理王薇婷及許智旺將為報名者提供專業的服務。
這次課程的舉辦,顯示了台灣證券交易所對上市櫃公司治理與財務透明度的重視,也反映了專案管理學會在促進企業專業發展上的努力。未來,TPMA將繼續推動相關課程,幫助企業更好地適應市場變化,提升整體競爭力。
【台北訊】近期台灣ETF市場再添新軍,就在4月26日,一檔備受矚目的新品「復華S&P 500成長」(00924)正式亮相。這檔ETF以專注投資標普500成長指數為核心,針對那些在市場中表現亮眼的成長股進行精準配置。上周五(19日),該ETF收盤價為15.41元,上漲0.92%,整周累計上漲1.72%,表現亮眼。 台灣證券交易所表示,這檔基金嚴格追蹤標普500成長指數,該指數從標普500指數的成份股中,精選出那些具有強烈成長潛力的股票。這些股票分屬於多個熱門產業,如電動車、人工智能(AI)、晶片製造、雲端服務、再生能源、數位消費以及支付領域等。 在選股標準上,復華S&P 500成長ETF採用了多項指標,包括過去三年的每股營收成長率、三年每股稅後純益(EPS)淨變動占股價比,以及過去12個月的股價動能表現等。這樣的選股邏輯,旨在為投資者提供一個聚焦於成長股的投資工具,讓投資者能夠分享全球市場中那些領先企業的成長成果。
【台北訊】台灣證券市場在4月份的定期定額投資方面,儘管整體承作金額較3月份有所下降,但資金流向顯然偏向於高股息ETF產品。根據證交所的統計,4月份的定期定額投資交易戶數中,元大台灣高息低波ETF(00713)以增加6,300戶的數字領先,而國泰永續高股息ETF(00878)也增加5,323戶,兩者合計交易戶數已衝高至158,061戶。 值得注意的是,元大高股息ETF(0056)在4月份的定期定額交易戶數也增加了1,040戶,累計交易戶數達到159,436戶,僅以1,375戶的差距緊追在後。預計在5月份,00878的交易戶數將可能超越0056。 在證券商承作的定期定額投資方面,4月份個股及ETF的交易戶數前十名排名未發生變化。個股方面,台積電、玉山金、兆豐金、合庫金、第一金、中華電、富邦金、台泥、中信金和鴻海位居前十,其中除了鴻海增加42戶外,其他九檔個股的投資戶數都有所減少,玉山金減少2,347戶最多,其次是台積電和兆豐金。 在ETF方面,元大台灣50、元大高股息、國泰永續高股息、富邦台50、富邦公司治理、元大台灣高息低波、國泰台灣5G+、富邦越南、元大臺灣ESG永續及國泰智能電動車等產品位居前十。其中,富邦台50近期表現亮眼,4月份投資戶數增加2,376戶,總數達到94,621戶,預計將向10萬戶大關邁進。
台灣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近日表示,隨著大陸對境外發行證券的監管加強,今年內有130家台灣上市公司可能受影響,這其中包括計劃進行SPO(增資)的公司和未來可能受影響的上市公司。林修銘強調,證交所將密切關注這些公司的動向,並做好相關準備。
根據林修銘的說明,今年內有7家計劃進行SPO的公司,未來可能受影響的台灣上市公司約有85家,以及45家KY上市公司,總計130家,佔上市公司的13%。這些公司若未來進行增資,將必須向大陸主管機關報備。
立委吳秉叡對此表示關注,並提醒企業要特別留意大陸的政策變化。吳秉叡指出,大陸證監會近期發布的「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管理試行辦法」及相關配套措施,對大陸台商產生重大影響,金管會應該特別關注並提醒企業。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則表示,將密切觀察大陸法規的實際落實情況,並以香港證券所為重要觀察指標。黃天牧強調,雖然規範已經確立,但具體的實施方式仍需觀察。
根據證交所的統計,今年計劃進行IPO的上市公司有32家,其中7家可能受影響,佔目標值的22%。另外,目前主要經營活動在大陸境內的130家上市公司,未來若要增資或赴外上市,都將需要報備,這可能會增加企業的增資和上市難度。
大陸證監會於今年2月發布的《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管理試行辦法》,對三大類公司產生影響,包括爭取在A股上市、在大陸地區其他交易板塊掛牌(如美股或港股)、利用KY公司模式辦理回台上市等。
【臺灣新聞】台灣證交所大展拳腳,國際引資活動即將啟程!
臺灣證券交易所近日宣布,為了推動國際引資,將與兩大證券商以及13家上市櫃公司攜手,兵分二路,前往日本、馬來西亞及新加坡進行引資活動。這是疫情之後,證交所首次與券商合作,率領上市公司海外展開實體引資,顯見對於台灣資本市場的發展充滿信心。
預計下周起,證交所將先與元富證券一起前往日本,接著再與國泰證券聯手前往馬來西亞及新加坡。這次引資活動,將帶領聯詠、智原、晶心科、緯穎等4家上市公司,以及力旺、譜瑞-KY等2家上櫃公司共同參與。
此外,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的引資活動,將包括聚陽、亞德客-KY、光寶科、瑞昱、景碩、群創及晶碩等7家上市公司。這些公司將與當地的重要機構投資人進行會晤,並透過午餐演講和一對一會談,與投資人進行深度交流。
證交所強調,此次引資活動的目標是向國際投資者展示台灣上市櫃公司的成長潛能,並透過團體戰的方式,吸引更多資金活水。這將是台灣資本市場發展的一大步,也將對台灣企業的國際化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在引資活動期間,證交所還將在日本、馬來西亞及新加坡舉辦專題演講,聚焦於台灣資本市場的最新發展及業務展望,並介紹證交所的「ESG生態系」、「創新板」與「形塑特色產業聚落」三大面向,以及台灣資本市場的ESG進程及展望。
近日來,隨著金融市場的變革,壽險業紛紛發行長年期次級債券,以強化資本結構。據券商主管透露,近期大型壽險公司掀起了一股數百億甚至上千億元的發債潮,在買盤相對較少的情况下,市場出現了「吃太飽」的現象。這波壽險發債潮,可謂是「先搶先贏」,因為擔心動作慢了,買盤就會流失,甚至對利率的要求會大幅提高。 過去,銀行發債時,壽險業往往是主要的買家。然而,由於金融監管機構明文規定,金融機構間不得相互投資,以避免系統性風險,這也限制了壽險業次級債券的買家群體。券商主管指出,目前壽險發行的次級債券,主要銷售對象是企業法人、四大基金,以及透過銀行的財管通路賣給專業投資人。相比一般公司債,這些次級債券的銷售過程要複雜一些。 國壽這次計劃發行的美元計價次級債券,除了企業法人外,還需要透過財管部門尋找專業投資人來認購。儘管大型壽險業的信評良好,但由於次級債券的性質,即使可以賣給企業法人,也有些企業的投資規定禁止購買次級債券。因此,投資者多鎖定於類公債,如中油、台電,或是台積電等A咖公司的債券。 由於市場買盤有限,壽險公司愈快發行次級債券,愈容易填滿自身的發債額度。一旦主要買盤的額度被填滿,對於其他壽險公司發行的次級債券的購買就會更加困難。
臺灣證券交易所即將舉辦「第一上市公司財務業務說明會」,這次會議將於下周登場,預計會有捷敏-KY(6525)、材料-KY、基士德-KY等三家公司參與。這個說明會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讓上市公司和投資人能夠有個直接的溝通平臺,讓投資人能夠更深入地了解這些公司的營運狀況。 會議的時間表如下:22日下午2點30分至3點30分,捷敏-KY將率先登場;接著是材料-KY,時間是4點至5點;最後是基士德-KY,時間則是24日下午2點30分至3點30分。 證交所強調,這個說明會的舉辦,主要是為了提升第一上市公司的經營績效資訊流通及透明度,並增加投資人與公司之間的交流管道。會議將由公司的主要經營階層出席,他們將親自就公司的經營方向、目標與願景、財務業務管理重點以及投資人關心的議題等面向,向投資大眾做詳細的說明,並且可以進行即時的聯繫交流。 這次活動將對公眾開放,並且歡迎媒體採訪。對於無法到場的投資大眾,也可以透過證交所的WebPro 3.0影音傳播網同步收看會議的進行。第一上市公司的簡報資料將會在會前上傳至公開資訊觀測站法人說明會專區,讓大家都能夠方便地查閱。
【台灣股市新聞】 哇塞,剛剛看到一個大消息,我們的證交所發表了今年第一季的營收跟盈餘數據,這對投資人來說可是大好資訊啊! 首先,台灣本國上市公司加上第一上市公司(不包含那14家金控公司)的營收,哇塞,竟然高達8.36兆元,年增幅還有9.77%,這個成長速度真的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啊!但話說回來,稅前盈餘方面就沒那麼順利了,只有6,416億元,年減幅還有45.79%,這個減幅還是相當嚴重的。 不過,這裡要給大家一點亮點,就是還有330家公司是逆勢成長的,這些公司來自於金融保險、通信網路和觀光等產業,這三個產業的成長相當亮眼。 接下來看本國上市公司,第一季營收是8.16兆元,跟去年同期比衰退了9.67%,稅前盈餘則是6,230億元,減幅達到45.86%,這個數字可真讓人為之緊張。 再來看第一上市公司(也就是KY股),第一季營收1,971億元,衰退了13.7%,稅前盈餘186億元,減幅有43.12%,這也是一個不小的下滑。 但是,別急著悲觀,證交所還是看到了一些好苗頭,那就是那330家逆勢成長的公司,這些公司分佈在金融保險、通信網路和觀光產業,這些產業因為各自的原因,表現還是挺亮眼的。 金融保險業因為金融商品操作得宜,獲利推升;通信網路業則因為5G、AI等新技術的需求支撐;觀光事業則是因為旅遊需求回溫,整體來說,還是值得關注的產業。
【台股新聞】誠創股價停盤,成為今年首個「地雷股」下市公司
臺灣證券交易所近日公布,誠創(3536)因第一季每股淨值為負數,股價收在2.92元,已達到下市標準。根據證交所規定,誠創股票將自6月26日起正式下市,這也意味著誠創將成為今年首個因為財務問題而下市的上市公司。
過去,誠創曾因違反證交所營業細則第49條第1項第1、3款、第49條之2第1項第4款及第50條第1項第17款規定,被列為變更交易方法,並採行分盤集合競價交易方式,同時也暫停買賣。如今,由於公司財務狀況不穩定,股價持續走低,證交所最終決定將其股票下市。
這起事件引起市場關注,不少投資者對於如何辨識和避免「地雷股」表示關切。證交所提醒投資者,在投資前應該詳細閱讀公司發佈的財報,並對公司的營運狀況和財務健康狀態有全面的了解。
對於誠創來說,此次下市將對公司未來發展造成一定影響。然而,對於市場來說,這也是一次對投資風險意識的提醒,讓更多投資者能夠更加謹慎地進行投資。
台灣證券交易所近日傳出重大消息,權證避險降稅議題終於在長期討論後順利通過,預計將為台灣權證市場帶來新一波交易熱潮。自2012年開始討論此議題,台灣主管機關不斷努力提升台股的流動性和成交量,成效顯著。2017年起實施現股當沖降稅優惠後,當沖交易成交金額已佔市場比重超過30%,可見此措施對於重燃投資人對台股的熱情與信心有著顯著影響。 權證市場在過去因稅制優化而顯著成長,此次權證避險降稅的實施,預計將大幅提升權證市場證券商的造市價量與投資人的交易熱情,對台灣稅收與資本市場將帶來正面效益。隨著今年來欧美通膨腳步放緩,中長期利率逐漸下降,股市逐漸回歸投資人懷抱。 台股市場輪動迅速,熱門股常有不俗表現,市場波動成為權證買賣的好時機。中信權證提供投資人專業諮詢、用心服務,並持續擴展權證標的範圍,著重於台股加權指數及連結海外指數ETF等標的發行,提供多樣化的權證選擇。中信權證積極營造優質造市環境,讓投資人在獲利時能輕鬆買賣,成為投資權證的首選平台。
臺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林修銘在昨日(16日)舉行的第13屆「權民搶百萬」頒獎典禮上致詞,強調台灣權證市場的發展成就與未來展望。他指出,台灣去年權證成交值高達全球第六,展現了商品多元化發展資本市場的堅定決心。林修銘強調,對投資人的風險教育是當前權證市場的重中之重,投資者在操作權證時,應該注重收益與風險的平衡。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金融市場經歷了多變的挑戰。去年,受通膨與美國聯準會升息等因素影響,股市波動加大。但在此背景下,權證商品的靈活特性,讓它們成為投資者適度分散投資風險的利器,進而推升了權證成交值。 「權民搶百萬」競賽自去年10月開始,經過五個月的激烈競爭,參賽者們終於脫穎而出。林修銘對參賽者的努力表示肯定,並感謝經濟日報舉辦此活動,不遺餘力地推廣權證市場。 在這一屆的「權民搶百萬」實體交易競賽中,元大證券、中國信託證券、台新證券、永豐金證券等八大券商獲得了各項殊榮,分別榮獲「權民推動王」、「權民旺市王」、「權民人氣王」等稱號。其中,永豐金敦北分公司參賽者以3,372萬餘元的獲利,榮獲冠軍;群益金鼎證券敦南分公司與凱基證券大直分公司的參賽者分別獲得亞軍與季軍。 根據統計,2022年台灣的權證成交值達到178億美元,在全球主要證券市場中排名第六,這是台灣資本市場的榮耀,也是未來發展的堅實基礎。
黃天牧:權證避險稅降千分之1 提升券商造市品質
台灣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近日表示,立法院已通過將權證避險稅率從原來的千分之3降至千分之1,這一政策調整是市場期待已久的改革。黃主委強調,這項措施將對券商設計金融商品、權證報價等方面產生正面影響,進而提升券商的造市品質,對權證市場的健全發展大有助益。
經濟日報舉行權證實體交易競賽頒獎典禮
昨日,經濟日報舉辦了第13屆「權民搶百萬」權證實體交易競賽頒獎典禮,黃天牧主委親臨致詞。典禮上,除了黃主委外,證交所、櫃買中心、集保和券商公會等四個指導單位,以及元大證券、中國信託證券、台新證券、永豐金證券、兆豐證券、統一證券、凱基證券、群益金鼎證券等八家券商董總也共同出席,共同頒發獎項給比賽得主。
降低稅率期待回饋投資人
黃天牧表示,降低權證避險稅率後,期望券商能將這些好處回饋給投資人,讓投資人能以較低的成本參與權證市場。他提醒投資人,在參與權證投資時,要留意三大關鍵:了解權證的特色和風險、熟悉券商造市制度,以及評估自己的風險承擔能力。
權證市場風險教育持續進行
黃天牧強調,權證市場的活動雖然吸引人,但金融教育與投資人提醒工作不容忽視。他提醒獲獎者,獲得獎金時也要注意自己的風險承擔能力,並了解自己能夠承擔的風險程度。
金管會對權證發行人進行壓力測試
金管會已對權證發行人(券商)進行壓力測試,黃天牧認為這是健全權證市場的重要步驟。壓力測試要求券商定期對資產組合進行測試,以評估市場異常變動對投資組合價值變動的影響,並提出相應的因應措施。這些測試結果將被納入券商風險管理評鑑指標,並由證交所和櫃買中心每年進行評鑑。評鑑結果將影響券商發行權證和經營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的資格及權證發行總額上限。
臺灣證券交易所近日公布,上市櫃公司首季季報申報作業進入尾聲,形式審閱結果正式出爐。根據統計,目前共有五家上市櫃公司因各種原因暫停交易,包括中福、隆銘綠能、如興三家上市公司,以及駿熠電和昇華兩家上櫃公司。對於這些公司的處理,臺灣證券交易所表示,金控類公司申報期限延至5月30日,而其他上市櫃公司則自5月18日起進行相關處理。 在上市櫃公司方面,中福、隆銘綠能及如興三家公司因併案停止買賣;大飲因財報被會計師出具繼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的核閱報告,列為變更交易方法;三洋實業、千興及科風原則先前的變更交易方法原因已消除,恢復正常交易;正峰淨值已達到財報所列示股本的三分之一,取消分盤集合競價交易方式,但續列變更交易方法。 至於上櫃公司方面,櫃買中心指出,經過形式審閱後,有兩家公司應繼續停止交易,分別是駿熠電和昇華。另外,有六家公司應調整交易方式,並自5月18日起實施。其中,晶宇因淨值增加,恢復為普通交割方式交易;地心引力、康呈及福大則新增為變更交易方法之上櫃有價證券;及成續變更交易方法並新增採分盤方式交易;而劍湖山則取消採分盤方式交易。
台灣創新板合格投資人戶數創新高!全市場合格投資人戶數已突破19萬大關,即將邁向20萬戶里程碑。為感謝投資人熱烈參與,臺灣證券交易所(證交所)於15日宣布,從4月份開始,除了基本的千元禮券月月抽活動外,還將每月加碼抽出六支iPhone 14 Pro 128GB。創新板目前已有錼創科技-KY(6854)、泓德能源(6873)及雲豹能源(6869)三家公司掛牌上市,而台灣虎航(6757)、走著瞧(6902)及倚天酷碁(2432)也將陸續加入創新板大家庭。
在迎接戶數達到新里程碑的同時,證交所也承擔起更大責任,鼓勵更多具有發展潛力、影響力和創新性的優質公司加入創新板,共同挺台灣、挺創新。展望今年,證交所預計數位雲端、生技醫療、電動車、綠能環保等相關產業公司將陸續申請創新板上市,投資標的多樣性將吸引更多國際機構和資金來台,為台灣資本市場注入新活力。
為吸引更多投資人加入創新板,證交所推出變身合格投資人活動,從即日起至年底,只要登錄活動網站並上傳風險預告書,就有機會獲得iPhone 14、Gogoro等豐富大獎,總獎品價值逾200萬元。同時,證交所也舉辦證券商推廣台灣創新板合格投資人競賽獎勵活動,鼓勵證券經紀商與從業人員參與,每月依各證券經紀商營業據點的淨新增戶數進行排序,分別頒發獎勵金給各營業據點、分公司經理人(或營業櫃檯主管)與推廣有功之營業員。相關活動詳情可參考證交所網站「首頁>台灣創新板>創新板合格投資人推廣獎勵活動專區」。
台灣證券交易所(證交所)與永豐金證券共同主辦的「SinoPac and TWSE Taiwan Corporate Day 2023」線上引資活動,在12日畫下句點。證交所透露,未來將繼續在全球範圍內拓展引資活動,特別是將目光轉向美國及其他地區,以加強與機構投資人的互動交流。 證交所強調,未來將持續透過多元方式辦理引資活動,今年已經透過一對一實體拜訪、線上引資等形態,深化與新加坡、日本、歐洲等地區的重要機構投資人之間的長期關係。接下來,將著眼於美國及其他地區,加強與機構投資人的交流,並了解他們在全球布局上的考量,同時蒐集對台灣資本市場的建言,以提升國際投資者對台灣金融市場的信心和投資意願。 繼去年與永豐金證券的合作,此次引資活動以ESG(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為主軸,鎖定歐洲地區的投資人,推廣台灣資本市場及優質上市公司。活動期間,國巨、順德、智原、創意、智伸科、富邦媒等六家上市公司透過六場線上群體會議,向國外機構投資人介紹公司業務近況,吸引近200位機構投資人參與會談,有效提升台灣資本市場及上市公司的歐洲曝光度。 在5月9日的活動中,證交所副總陳麗卿開場致詞,並由證交所分享台灣資本市場ESG的最新發展及改革措施。隨後,永豐投顧也分享了ESG資訊揭露的現況、趨勢及熱點議題,為參與者帶來豐富的知識和見解。
臺灣證券交易所與永豐金證券攜手合作,共同主辦了「SinoPac and TWSE Taiwan Corporate Day 2023」線上引資活動,這場活動在12日完美閉幕。活動中,包括國巨(2327)在內的六家上市公司,透過六場線上群體會議,向海外機構投資人詳細介紹了公司近期的發展狀況。這場活動吸引了近200位機構投資人參與,讓我國資本市場及上市公司在歐洲市場的曝光度大大提升。 去年證交所與永豐金證的引資合作已經取得了成功,今年則以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為主軸,針對歐洲地區的投資人進行推廣。參與的上市公司有國巨、順德、智原、創意、智伸科、富邦媒等六家。在活動期間,證交所副總經理陳麗卿以ESG專題演講的形式,分享了台灣資本市場ESG的最新發展和改革措施。接著,永豐投顧也分享了ESG資訊揭露的現況、趨勢及熱門議題。 證交所表示,未來將繼續以多樣化的方式辦理引資活動。今年已經透過一對一實體拜訪和線上引資,深化了與新加坡、日本、歐洲等地區國際重要機構投資人的關係。未來,證交所將將目光投向美國及其他地區,加強與機構投資人的交流,瞭解他們在全球布局上的考量,並收集對台灣資本市場的建言,以增進國際投資者對台灣金融市場的信心和投資意願。
臺灣創新板合格投資人戶數再創新高!截至4月底,全市場合格投資人戶數已突破19萬大關,逼近20萬戶,這個成長速度實在驚人。這波增長主要得力於外資的熱烈追捧以及證券商的積極推廣。臺灣證券交易所為了吸引更多投資人加入,從4月起,除了基本的獎勵外,還加碼每月抽出智慧型手機等豪華大獎。 在創新板上市的公司方面,目前已有錼創科技-KY創(6854)、泓德能源-創及雲豹能源-創等三家公司掛牌。接下來,台灣虎航-創、走著瞧-創及倚天酷碁-創也將陸續掛牌。證交所內部目標是,今年將有32家公司進行初次掛牌(IPO),成長幅度預計達到39%,其中22家為一般板,10家為創新板。從目前的進度來看,創新板達標機率高,甚至有超標的可能。 展望今年,證交所預計數位雲端、生技醫療、電動車、綠能環保等相關產業的公司將陸續申請在臺灣創新板上市。這樣的投資標的多樣性,將吸引更多國際機構和資金來到台灣,為台灣資本市場帶來新活力。 為了活絡創新板交易,證交所推出了獎勵活動。從現在起到年底,合格投資人只要登錄活動網站(act.twse.com.tw/qualifiedinvestor/)並上傳風險預告書,就可以參加活動。除了基本的獎項外,每月還會抽出六支iPhone 14 Pro 128GB等大獎,總獎品價值超過200萬元。愈早登錄,中獎機率就愈高。 同時,證交所還舉辦了「證券商推廣臺灣創新板合格投資人競賽獎勵活動」,鼓勵證券經紀商與從業人員積極參與。每月會根據各證券經紀商營業據點的淨新增戶數(成長率)進行排序,並分別頒發獎勵金給各營業據點、分公司經理人(或營業櫃檯主管)以及推廣有功的營業員。
兆豐證券董事長陳佩君帶著對東協市場的熱情,與資本市場業務副總經理郝振邦,攜手臺灣證券交易所和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親赴泰國曼谷,拜訪當地台商並舉辦研討會,為台商帶來台灣資本市場的精彩介紹。隨著新冠疫情逐漸緩解,兆豐證券積極拓展海外市場,期望為台商提供更多元化的資金來源,助企業穩步成長。
陳佩君在研討會上強調,台灣資本市場的多元籌資管道、健全的上市掛牌制度以及良好的交易流動性,將成為企業面對未來挑戰的強有力後盾。她表示,兆豐證券將以共好的理念,助力企業創造永續發展的價值。
郝振邦則表示,兆豐證券重視東協市場,特別是泰國,因為泰國政府積極推動自由貿易協定和東協經濟共同體,為台商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他提到,隨著中美競爭加劇,許多台商將轉移至泰國,並需要資本市場多元化籌資管道的支援。
在承銷業務方面,兆豐證券已經樹立了優質口碑,過去一年成功輔導多家企業掛牌IPO,包括龍德造船、芯鼎科技、台灣精銳、明係與廣閎科等。這些豐富的經驗,將為台商提供更加專業的服務,幫助他們在資本市場取得成功。
台灣證交所攜手資誠、兆豐證券,首度前進泰國招商,與當地企業攜手交流,力推新南向政策!這次行動,證交所提出了四大任務,包括鼓勵台商回台上市、開拓創新上市案源、拜訪已上市公司在泰國的營運地,以及宣傳東協駐點服務,目的就是要讓台灣資本市場規模更為龐大。泰國作為東協第二大經濟體,2022年外資投資金額超過4,300億泰銖,台灣對泰國的外國直接投資金額排名第四,這次活動正是看準了台泰兩國密切的經貿關係。證交所透過這次招商活動,也向當地企業介紹台灣創新板上市途徑,吸引智慧醫療、電動車、循環經濟等產業的新創企業來台發展。總經理簡立忠表示,台灣證交所將積極推動新南向企業來台上市,為資本市場注入新活力,並讓台灣投資人共享東協地區的經濟成長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