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證券交易所(未)公司新聞
台灣證券交易所與台企銀管顧於3月30日攜手舉辦了「2023台灣創新經濟產業論壇」,會議吸引了超過180位來自各界的專家與企業代表參與。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在會議上強調,創新板將以行動支持新創發展,並積極推動新創企業進入資本市場。他提到,證交所將不斷檢討與精進相關法規,以打造一個對新創投資更加友善的環境。
會議中,林修銘也提到,證交所將優化上市公司的產業分類,並透過主板與創新板的連結,鼓勵投資人關注企業的未來成長潛力,從而認可新創企業的價值。此外,證交所總經理簡立忠除了進行專題演講外,還與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中經院院長葉俊顯進行圓桌對談,目的是讓與會者更深入地了解創新板,並共同參與新創企業的未來發展,為台灣產業升級轉型提供堅實後盾。
此次論壇還邀請了國發會副主委施克和、台企銀董事長林謙浩及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等重量級來賓出席,並舉辦了四場專題演講及兩場圓桌會議,從產官學等多個角度對創新板與台灣電動車產業的發展進行深入探討。這次論壇的成功舉辦,將對台灣新經濟的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金管會放行外資抵押台股借外幣,市場流動性獲加強!為了應對外資可能因應境外基金賣出或資金需求,將台股當作提款機的情況,金管會在昨日(30日)正式公告,開放外資得以台灣上市櫃股票作為擔保品,向境外金融機構借外幣,用於海外投資活動。這項措施將由證交所與集保公司共同研議相關配套措施,確保操作流程的順暢。外資抵押台股借外幣的方案,預計將在確定後對外公布。這項新政策將有助於市場流動性的穩定,並避免外資在市場低點賣出台股,進一步加劇賣壓。
根據公告,外資若想借外幣,必須是台灣合格登記的境外外國機構投資人(FINI),並且接受台股作為擔保品的境外券商或銀行也必須符合相關條件。外資可抵押的台股市值將有一個成數的上限,並由提供擔保品的外資所委託的國內保管機構「逐日」控管額度。若擔保品因違約而需要處分,將依規定向中央銀行及證券交易所辦理報告。
這項開放措施是今年美僑商會提出白皮書建議之一,並已獲得央行同意。金管會強調,這項政策的目的是為了提供外資更多的投資選擇,並促進台灣股市的發展。
台灣證交所為了讓投資人更加關注ESG(環境、社會、治理)投資議題,特別在官網上推出了「ESG相關指數化商品專區」。從3月31日起,投資人可以輕鬆查詢目前在證交所掛牌交易的ESG相關ETF(指數股票基金)與ETN(指數投資證券),掌握市場最新的ESG投資動態。 這個新專區的設立,是台灣證交所對ESG投資的又一重要推動。自2003年首檔ETF在證交所上市以來,指數化商品已經受到投資人的廣泛青睞,資產規模、交易人數和成交金額都呈現持續成長。為了滿足投資人多元的指數投資需求,近年來證交所陸續推出了更多不同型態的ETF與ETN。 從2010年推出「臺灣就業99指數」開始,證交所就一直在引領國內市場ESG相關指數的開發與應用,並逐步擴展商品與服務,以支持永續發展。今年,證交所也呼應這股永續潮流,凝聚市場參與者的力量,建構資本市場完整的ESG生態系,帶動更多ESG指數化商品的發展,讓金融投資體現永續價值。 在這個「ESG相關指數化商品專區」中,投資人可以全覽現行證交所上市交易的所有ESG指數化商品的基本資料和其標的指數考量的ESG說明。專區內還分為兩大主題:符合主管機關規範的ESG基金ETF,以及追蹤標的指數將環境、社會或治理層面納入考量的ETF和ETN。 投資人點選個別的ETF/ETN,還可以取得更詳盡的商品資訊、盤中交易資訊,並可連結至商品發行機構、指數編製機構網站及基金資訊觀測站ESG基金專區。這樣的服務不僅提供了投資參考,也匯聚了綠色投資能量,實踐了永續發展的願景。
【台北訊】為了讓投資者更深入了解各產業在疫後的復甄狀況,臺灣證券交易所與永豐金證券將於4月11日至13日,攜手舉辦一場以「疫後復甦展望」為主題的業績發表會。這場會議將邀請雲品(2748)、雄獅(2731)、桂盟(5306)、晶心科(6533)及永冠-KY(1589)等五家上市公司代表出席,分享他們近期財務業務的發展情形。 證交所表示,透過這樣的主題式業績發表會,不僅能深入剖析產業及景氣的最新動態與發展,還能聚焦於疫後產業的復甦狀況。這將對觀光、運動休閒、半導體及風電等各產業的競爭優勢有更深層次的探討,並提升上市公司的資訊透明度。 會議中,還將邀請中華經濟研究院博士陳馨蕙,就「疫後內需產業轉型、挑戰與投資機會」這一議題進行專題演講。陳博士將帶來專業的觀點和深入的分析,為與會者提供更多洞見。 隨著全球疫情逐漸趨緩,以及防疫措施的持續放寬,證交所此次活動的舉辦,旨在為投資者提供一個了解市場變化的平台。去年第四季,證交所已經成功辦理了「休閒運動產業」及「疫後解封」主題式業績發表會,此次與永豐金證券的合作,將為市場帶來更多元化的資訊交流機會。
台灣指數公司最新推出「特選台灣科技優息指數」,這個指數是由台灣證券交易所負責每五秒計算並發布盤中即時指數,目的在表彰台灣科技產業中那些具有穩定股息的優秀股票。這個指數的成份股每年6月會進行一次調整,而最新的成份股排名前十的公司包括仁寶、佳世達、華碩、技嘉、義隆、聯陽、華擎、新普、頎邦及南茂。 台灣指數公司強調,這個指數的選股標準非常嚴謹,它以台灣上市櫃電子類股中,發行市值達到一定標準的公司為基礎,再經過流動性檢驗、股價波動度、股息殖利率及股息穩定度、長短期本益比乖離、財務指標等多項指標的篩選,最終選出40檔成份股並配置權重。 透過對過去五年(2018年2月至2023年2月)的歷史資料進行模擬指數編製規則,特選台灣科技優息指數的累積報酬率達到109.74%,2022年的殖利率為8.25%,這些數據都顯示其表現優於加權指數(74.26%、3.72%)及台灣全市場指數(79.89%、3.62%)。 台灣指數公司期望透過這個指數金融商品的發行,為投資人提供一個便利的管道,讓他們能夠更方便地參與投資科技產業的營運成果。
中福國際(股票代號:1435)近期因未依規定申報去年第二季財報,於去年8月18日被臺灣證券交易所公告停止買賣。不過,公司已於今年3月20日恢復上市有價證券買賣。29日,中福國際召開審計委員會及董事會,通過了2022年的財務報表。報告顯示,去年公司認列投資減損達2.5億元,導致全年稅後淨損為3億元,每股淨損為2.15元。
然而,由於中福國際的轉投資子公司福興投資未能提供經董事會通過且會計師查核簽證的2022年財報,會計師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查核報告。這讓中福國際的財報處於不穩定的狀態,後續甚至可能再次遭到證交所停止交易。
中福國際指出,福興投資原為其100%轉投資公司,但在2021年間,前董事長黃立中擅自將51%股份轉讓給自己。中福國際已對此進行法律訴追,並積極追索、確認福興投資的合法財報,以保障公司資產安全。同時,公司也呼籲福興投資盡速提出合法財報,以便中福國際的股票交易能夠依法恢復正常。
德昌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對中福國際2022年財報的查核結果表示,由於尚未取得足夠及適當的查核證據,因此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查核報告。對此,中福國際特此向投資人報告原因始末,並強調將會積極處理相關問題,以確保公司及投資人的權益不受損害。
凱基證券以永續金融為使命,把ESG(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視為企業發展的重要承諾。近期,該公司在1月董事會通過永續發展守則後,於3月正式成立永續委員會,將其設置於董事會之下,從而提升決策層級,強調最高治理層對永續發展議題的領導力,並從上而下推動永續政策。
該永續委員會由董事長許道義擔任主委,成員包括董事及獨立董事,並由總經理方維昌領導六大工作小組,分別是公司治理、社會公益、環境永續、責任金融、顧客權益與員工照顧等,各小組依業務權責推動相關永續發展政策,並定期召開工作會議,向董事會呈報執行成效。
許道義強調,公司治理是保障股東權益和促進企業永續發展的關鍵,而責任金融則是與國際接軌、響應政府永續投資理念,以及落實集團永續淨零願景的重要行動。凱基證券去年獲證交所評為「機構投資人盡職治理資訊揭露較佳名單」,顯示其努力已獲得肯定。董事會作為企業經營決策的核心,設立永續委員會,有助於對重要議案進行多元評估、決策與執行,進而促進公司永續經營。
在社會公益方面,凱基證券近期榮獲財訊2023財富管理大調查「最佳公益推動獎」。該公司不僅將愛心擴及至弱勢關懷,如與育成基金會合作推出LINE公益貼圖,並將投資活動與公益結合,專案期間共捐助逾百萬元,還捐贈設立凱基慈善基金會,長期關懷弱勢學生提供獎助學金,並對突遭變故之學生家庭或個人提供急難救助。此外,與喜憨兒基金會、新北市玩具銀行、愛盲基金會及有聲書協會等公益團體合作,推動志工活動。
凱基證券積極面對氣候變遷的實體風險,推動能源轉型,並使用再生能源。該公司還在日常生活中實踐ESG理念,員工餐廳已通過環保署綠色餐廳認證,成為金融業綠色飲食的標竿。此外,多項實際行動包括降低食材運送碳足跡、透過大數據推廣惜食文化並減少剩餘餐點浪費等。
金管會昨日發出重磅政策,正式放行外資以台股抵押,並可向境外金融機構借外幣,這個新政策旨在因應海外資金需求,同時減緩外資在資金緊繃時大量出逃,將台股當作提款機的情況。這一措施不僅有助於穩定台股的價量和交易量,還能吸引更多外資持續投入台股市場。 市場分析師指出,金管會的這項政策帶來兩大好處。首先,預計美國今年將繼續升息,外資可能會像去年一樣大規模匯出資金,而這個新管道將讓看好台股後市的外資避免大規模賣出股票。其次,這政策將提升外資持有台股的意願,對台股來說是一劑強心針。 根據證交所的規劃,參與這項政策的外資雙方都必須是合規的境外外國機構投資人(FINI),並需在台灣設有帳戶。資金提供者可以是外國券商或銀行,並以外資持有台股市值的一定比例作為抵押品的上限。例如,外資可以用台積電股票作為抵押,向香港匯豐銀行借美元進行海外投資;若台積電股票下跌,匯豐銀行將透過國內保管行賣出股票以還款。 證期局官員透露,為了確保這項政策的順利實施,相關配套措施共有六大項,包括參與對象、擔保品提交、股票間的擔保品更換、領回、股票下跌的處分以及控管方式等,這些都將由證交所和集保進行規劃。預計這些措施將在近期內公布並開始實施。
中華公司治理協會在29日舉辦了CG6013(2021)「公司治理制度評量授證典禮」,這是一個重要的活動,因為許多台灣知名企業都參與其中,並獲得了特優認證。這些企業包括台灣高鐵、彰化銀行、國泰金控、國泰人壽、國泰世華銀行、玉山金控、玉山銀行、玉山證券、元大金控、元大證券、元大銀行等,其中貿聯-KY這家製造業公司也首次參與,並獲得了標準認證。
在典禮當天,中華公司治理協會還舉辦了「氣候變遷因應法解析及企業因應對策研討會」。協會理事長陳清祥強調,這些獲認證的企業在公司治理方面表現出色,他們的參與是自願的,並且在面對氣候變遷時,也展現了出色的因應策略。
金管會證期局局長張振山在典禮上提到,公司治理從3.0版本推進到4.0版本,積極回應全球永續發展行動與國家淨零排放目標。他提到,為了幫助資本額20億以下的上市櫃公司執行「永續報告書」的編製,證交所將建置一個數位平台,並計畫在7月建構ESG平台,與國際單位合作推出ESG評鑑,並在年中成立碳權交易平台。
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則表示,編製「永續報告書」對於資本額較小的上市櫃公司來說可能是一個挑戰,因此證交所將利用數位科技來協助這些公司產生報告書。他強調,證交所將跟隨國際潮流,與時俱進。
中華公司治理協會評量委員會主委劉文正介紹了評量制度,這是國內第一套公司治理制度系統性檢視工具,也是台灣唯一經過評量驗證而授予認證的服務。他強調,這個評量制度採雙軌評量模式,不僅有書面審查,還有實地訪評和與受評公司面對面的互動,並提供受評公司評量報告以供後續強化精進。
劉文正還提到了今年評量的五大優點與特色,包括股東權益維護、平等對待、尊重利害關係人權益、資訊透明與揭露、董事會職責履行、永續發展與治理以及公司治理文化等方面。
為了實現台灣2050年的淨零轉型目標,金管會推出了「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行動方案」,這是一個旨在幫助上市櫃公司達到永續發展目標的重要措施。從4月份開始,證交所展開了一系列的宣導會,讓企業能夠及早了解並應對這個方案。這不僅是金管會在推動公司治理3.0後的又一次重要行動,更是將發展的重心轉向了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的轉型。 該方案主要圍繞四大主軸:治理、透明、數位和創新,並從五大面向進行建構,包括引領企業淨零、深化企業永續治理文化、精進永續資訊揭露、強化利害關係人溝通以及推動ESG評鑑及數位化。 在引領企業淨零方面,證交所已經在去年金管會公布「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時成立了工作小組,並在宣導會中強力推廣。對於深化企業永續治理文化,證交所將與上市櫃公司共同修訂法規,並透過公司治理評鑑來推動改進,例如規定2024年起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席次不得低於三分之一,並規畫在2023年訂定永續發展委員會組織規程參考範例。 在精進永續資訊揭露方面,證交所將實施政策,規畫推動20億元以下公司編製永續報告書的輔導方案,並對永續報告書進行抽查,同時強化確信機構管理要點,以提升資訊揭露品質。而在強化利害關係人溝通上,證交所也將配合提前上傳股東會議事手册及年報資訊,並修正資訊申報作業辦法。
臺灣創新板再添新血!證交所於28日董事會決議通過Gogolook走著瞧(6902)的上市申請,這家新創公司將成為創新板的第五家個股,預計今年下半年將正式掛牌上市。這個好消息讓市場沸沸揚揚,創新板的吸引力不斷增強。
自從2022年8月8日錼創科技-KY創(6854)搶先掛牌上市以來,創新板已經陸續迎來了泓德能源(6873)和雲豹(6859)這樣的亮點公司。現在,台灣虎航(6757)和Gogolook走著瞧(6902)也將加入這個大家庭,為創新板帶來更多活力。
自2021年7月20日創新板開板以來,證交所不斷地推廣創新板市場和制度,舉辦了多項獎勵活動,希望吸引更多創新企業加入。截至今年2月底,全市場合格投資人戶數已經超過11.2萬戶,自然人合格投資人戶數更是突破4.5萬戶,創新板股票的成交值和交易人數也持續上升,推廣活動的成效相當顯著。
證交所還推出了「臺灣創新板上市有價證券風險預告書」的簽署活動,合格投資人只要在活動期間成功登錄活動網站並上傳風險預告書,就有機會獲得1,000元的隨心享樂券。而且,投資人累積有效戶數達到15萬、18萬和20萬戶時,還會有機會獲得iPhone、Gogoro等豪華獎品,總價值超過200萬元。證交所誠摯邀請投資人變身合格投資人,一起加入創新板的行列。
此外,為了擴大創新板股票的參與層面,證交所還舉辦了「證券商推廣臺灣創新板合格投資人競賽獎勵活動」,每月根據證券商營業據點的淨新增戶數和成長率進行排名,並頒發獎勵給各營業據點、分公司經理人和推廣有功的營業員。證交所呼籲全體證券經紀商和從業人員共同參與,共創創新板的未來。
台灣證交所不斷推動創新板發展,近期成功審查通過了Gogolook走著瞧(6902)等五家上市申請案,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截至2月底,全市場合格投資人戶數已超過11.2萬戶,自然人合格投資人戶數更達到4.5萬戶。去年8月錼創科技-KY創,以及今年泓德能源-創、雲豹能源-創等公司掛牌創新板後,證交所繼續推動台灣虎航、Gogolook走著瞧等上市申請,預計Gogolook走著瞧將在下半年掛牌。自2021年7月20日創新板開板以來,證交所積極宣傳推廣,並推出多項獎勵活動,如簽署風險預告書的合格投資人,在活動期間成功登錄並上傳風險預告書,就有機會獲得1,000元隨心享樂券。
臺灣證券交易所近日宣布,為了推動上市櫃公司的永續發展,將展開一系列的行動方案。從4月份開始,將舉辦多場宣導會,幫助企業深入理解並及早採取行動。為了達到這個目標,證交所將建置一個整合性的ESG資訊平台,預計7月3日上線,提供一站式查詢功能,並提供多元視覺統計分析。 這項「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行動方案」是金管會為了落實國家2050淨零轉型目標而發布的,也是公司治理3.0後的又一重要行動。方案聚焦於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的轉型,並以「治理」、「透明」、「數位」、「創新」為四大主軸,涵蓋五大面向:引領企業淨零、深化企業永續治理文化、精進永續資訊揭露、強化利害關係人溝通、推動ESG評鑑及數位化。 在「引領企業淨零」方面,證交所已經成立工作小組,並在宣導會上積極宣導。對於「深化企業永續治理文化」,證交所將修訂相關法規,並透過公司治理評鑑來推動。此外,還規畫在2023年訂定永續發展委員會組織規程參考範例。 為了提升永續資訊揭露品質,證交所規畫對20億元以下的公司推動永續報告書的輔導方案,並強化確信機構管理要點。在「強化利害關係人溝通」方面,將配合提前上傳股東會議事手冊及年報資訊,修正資訊申報作業辦法。 至於「推動ESG評鑑及數位化」,證交所正在積極蒐集外界意見,研議ESG評鑑,並規畫建置永續報告書數位產製平台。同時,也將參酌國際準則,完備ESG資料庫內容,並鼓勵企業揭露多元永續資訊。最後,還將規劃統整ESG相關數據、市場資訊、國內外法規及宣導訊息等,建置整合性ESG資訊平台。
臺灣證券交易所昨(29)日公布,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遷,積極參與國際碳權交易市場的發展,將與環保署攜手合作,共同建置溫室氣體自願減量額度交易機制。這項計劃預計在2024至2028年間實施,將結合證交所的有價證券交易經驗,為環保署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 目前亞洲多國如南韓、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均已建立碳權交易平台,台灣的進度也受到外界高度關注。對於未來台灣碳權交易所的運作,證交所副總陳麗卿強調,證交所將負責收集相關資料並協助環保署建立交易機制,但實際的碳權交易將由未來成立的專門公司法人來維運。 為了配合淨零減碳政策,證交所去年已經建構了完整的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生態系統,內容涵蓋ESG資訊平台、評鑑、多元化ESG商品、企業碳盤查、教育訓練等多項方案。今年則將深化這些方案,並推動「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行動方案」,其中,推動上市公司設定減碳目標、策略及具體行動計畫是重點工作之一。 根據規定,上市公司必須分階段揭露溫室氣體盤查及確信資訊,並在揭露合併財務報告公司盤查資訊的次一年度,設定次一年度的減碳目標、策略及具體行動計畫。這些措施將幫助企業更加透明地呈現其減碳責任,並促進整體社會的永續發展。
【台北訊】台灣政府為了達成2050年淨零排放的目標,正積極推動企業減碳工作。環保署氣候變遷辦公室主任蔡玲儀在近期活動中強調,企業應該從盤查和自願減量開始,環保署也將對排放量大的企業課徵碳費。為了鼓勵企業積極減碳,政府將提供優惠費率給提出自主減量計畫的排放大戶。這項政策預計在今年內正式實施。 在「CG6013公司治理制度評量授證典禮」暨「氣候變遷因應法解析及企業因應對策研討會」上,蔡玲儀進一步解釋了政府對於氣候變遷因應法的修法重點及其對企業的影響。她提到,政府於2022年3月實施的「氣候變遷因應法」以及同年12月發布的「淨零轉型12項關鍵戰略行動計畫」,都將2050淨零排放定為國家長期減量目標。 蔡玲儀強調,企業在減碳過程中,應該先進行排放盤查,並逐步實施減量措施。環保署規畫對於一年排放量在2.5萬噸以上的大戶開徵碳費,這些企業的排放量已經佔全國總排放量的七成。若這些企業能提出自主減量計畫,將能夠享有優惠費率。 對於碳權議題,蔡玲儀表示,台灣目前並未實施總量管制,而是鼓勵企業自願減量並登記所產生的碳權。減量額度可以向中央主管機關申請開立帳戶,並將減量資訊公開於指定平台,以便進行交易或拍賣。為了因應氣候變遷減量壓力,證交所也將成立碳交易平台。 蔡玲儀呼籲企業應該避免急於購買國際碳權,而是應該盡可能減少排放,並希望碳權交易能在國內進行,以降低國家整體排放量。
中華公司治理協會昨(29)日舉行了一場盛大的「CG6013公司治理制度評量授證典禮」,在這個重要的儀式上,共12家台灣企業獲得了榮譽授證,它們分別是國泰金控、玉山金控、元大金控、彰化銀行、台灣高鐵以及貿聯控股等,這些企業在過去一年的公司治理、資訊透明與揭露、以及永續發展方面都做出了出色的努力。金管會證期局長張振山在典禮上向企業界發出呼籲,期望大家能持續自願減碳、揭露永續報告書,並深化公司治理。 在典禮上,我們看到了許多企業代表,包括貿聯控股集團總經理鄧劍華、台灣高鐵資深副總王柏泰、彰銀副總陳斌、國泰金控副總翁德雁等多位重量級人物。中華公司治理協會理事長陳清祥強調,這些獲證企業都是自願參與評鑑,並且在治理表現上十分出色,有的甚至多次參與評鑑。 此外,中華公司治理協會評量委員會主委劉文正也透露,CG6013評量是台灣唯一授證的公司治理制度系統性檢視工具,並在7月份推出了新版CG6014公司治理制度評量指標。張振山則提到,金管會已經發布了「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並要求上市櫃公司分階段進行碳盤查,同時推出「永續行動方案」,鼓勵企業自願訂定減碳目標,並深化公司治理。 值得一提的是,台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林修銘也提出了未來的計劃,他強調,未來二至三年內,將協助企業利用數位化科技來製作永續報告書,並使這項報告書更為普及。此外,台灣證券交易所也將配合「氣候變遷因應法」,在今年中推出碳權交易平台,並與國際碳權交易平台結盟,提供企業諮詢服務。
證期局局長張振山領軍,與證券F4共同發布「公司治理4.0─上市櫃永續發展行動方案」,強調董事性別平權為關鍵目標。從今年開始,申請上市櫃掛牌的公司必須至少有一位女性董事,否則將無法進行IPO。今年預計有56家IPO公司受此影響,而2024年起,上市櫃公司董事任期屆滿後新選任者,也至少要有一名女性董事。根據證期局統計,目前台灣有497家上市櫃公司沒有女性董事,佔比28%,其中163家將在明年進行改選,至少要有一席女董事。
證期局官員表示,為推動董事多元化,並考慮到國際趨勢,將從今年起要求新掛牌公司至少有一名女性董事,明年起上市櫃公司董事屆滿後,也至少要有一名女性董事。2025年,若女性董事未達1/3,則須在年報中揭露原因及採行措施。
證交所總經理簡立忠指出,今年交易所預計有32家會申請IPO,其中6家沒有女董事;櫃買中心總經理李愛玲則表示,上櫃申請預估有24家,其中5家沒有一席女董事。由於增加女性董事需要更動公司章程或進行改選補選,對於規劃下半年IPO的公司,可能需要掛牌前開二次股東會才能定案,因此將採取緩衝做法,包括承諾任期屆滿補選女董事,以及給予緩衝期。
證期局官員強調,亞洲公司在性別平等上,台灣在亞洲國家中表現不錯,但與歐洲相比仍有差距。目前強制設立女性董事的亞洲市場有香港、馬來西亞,韓國則是要求總資產2兆韓元的公司需任一席女性董事,其他如星、日、菲都沒有強制。證期局統計,目前上市櫃公司中,未有女性董事的公司家數共有497家,其中2024年任期屆滿的163家,將在2024年股東會中被要求補選至少一席女性董事。
對於未達標的公司,簡立忠指出,將會進行輔導並要求限期改善,在公司治理評鑑上也會扣分,2024年前將加強輔導。
台灣證券交易所即將於4月28日盛大舉辦「112年證券業永續發展轉型執行策略宣導座談會」,報名日期從3月27日開始,一直到4月18日截止,但需注意報名名額有限,額滿即將關閉報名。此次座談會將聚集證券商總公司的高階人員,包括董監事以及高階主管,每家證券商將有二至三名代表參與。 報名方式僅限線上進行,活動將於4月28日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四樓的貴賓廳隆重舉行。當天,除了主管機關的長官將出席並致詞外,還將有重量級來賓發表精彩演講。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將以「國泰金控企業永續與責任投資之實踐」為題,分享實際操作經驗;而證券期貨局券商管理組組長黃錫和則將針對「證券商永續發展法令遵循架構」進行深入探討,為與會者帶來豐富的學習內容。
臺灣證券交易所近日為了更加保障證券商風險管理及投資人的公平性,於28日舉行董事會,通過了一項重要決議。這項決議將當日沖銷交易違約金計收標準進行調整,從原先的「相當成交金額之7%為上限」變更為「按買賣沖銷後差價金額為上限」。 許多投資者向主管機關反映,在出現違約交割的情況下,依照舊規定計算的違約金與實際的違約損失不符,導致被證券商收取的違約金過高。以一個例子來說明,假設一位投資者原來買進100萬元、賣出97萬元,結果損失了3萬元,但按照舊規定,證券商會收取(100萬元+97萬元)X7%的違約金,也就是最高可收取13.79萬元,這與投資者的實際損失3萬元相去甚遠。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證交所決定實施新規定,未來證券商對於違約投資人收取的違約金,最高將不得超過投資者的實際損失金額,即3萬元。這項新規定將有助於保障投資者的權益,並且讓證券商的風險管理更加合理化。
台灣證交所於28日發布新聞,宣布對「上市公司產業類別劃分暨調整要點」進行修正,並自7月3日起正式實施。這次修正後,上市公司的產業類別將從原本的29類增加至33類,其中新增了「綠能環保」、「數位雲端」、「運動休閒」及「居家生活」四項產業類別。為了讓投資人更容易聚焦並掌握產業脈動,證交所也對部分產業類別的名稱進行了調整。
新增加的「綠能環保」類別,是基於對國內外能源產業發展趨勢、政府能源政策以及ESG與環境保護等永續發展理念的考量。而「數位雲端」類別的設立,則是為了推動數位經濟相關產業的發展,並應對後疫情時代創新產業的挑戰,同時考慮到人工智慧、區塊鏈、5G等數位科技應用的趨勢。
「運動休閒」類別的出現,則是因應我國運動休閒產業的快速發展,以及全球對健康議題的關注。此類別的產品應用愈來愈多元,反映了市場對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而「居家生活」類別的創立,則是針對COVID-19疫情對人們生活方式的影響,以及後疫情時代對高品質生活形態的需求。
此外,原來的「觀光事業」類別也進行了名稱上的調整,改為「觀光餐旅」,以更貼近公司經濟活動的性質,並更清楚地呈現產業的範疇。
證交所強調,這次產業類別的調整將依各上市公司檢送之111年度財報,按照新要點進行分類,並將另行公告產業類別調整的名單。這項調整將有助於市場對不同產業的深入理解和分析,進而提升投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