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證券交易所(未)公司新聞
臺灣證券交易所昨日(17日)再度傳來佳訊,上市審議會通過了倚天酷碁申請創新板掛牌的案子,這是對台灣創新企業的強力支持。隨著這個好消息,未來還將有更多SaaS數位雲端、生技醫療、電動車、綠能環保等「創新+永續」的產業公司陸續加入創新板的申請行列。 近年來,台灣新創產業如日中天,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新興力量。為了幫助那些具有發展潛力的新經濟公司上市籌資,臺灣證券交易所不斷積極與新創生態圈進行交流,透過實體活動向新創業者推廣介紹「臺灣創新板」的優勢,希望它能成為創新企業邁向資本市場上市主板的最佳跳板。 「臺灣創新板」是為了鼓勵創新成長型企業而設立的上市新板塊,目標是發揮資本市場扶植創新企業成長的功能,幫助企業擴大營運規模、吸引優秀人才、提升競爭力,並加強經濟韌性,讓台灣成為亞洲新創產業的重要聚落。這個板塊以市值為核心的上市標準,為尚未盈利的新創事業提供多元彈性的上市條件和簡易公開發行制度,讓它們能夠快速進入資本市場進行籌資。 今年第一季度,證交所參與了多場新創活動,包括ESG淨零艦隊新創交流論壇、創業者共創平台的新創交流會(AAMA)、臺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及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合辦的生技小聚、台灣網路暨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協會(TiEA)會員大會暨「數位台灣,變局贏戰:集結數位之力打造新護國群山」產業論壇等。同時,與臺企銀管顧聯合主辦「2023台灣創新經濟產業論壇」,與各產業領域的創新企業進行交流互動,介紹台灣資本市場及創新板的特色與優勢。 證交所還派員參加了金融科技創新園區的交流活動,以及國科會科技辦公室指導和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共同推動的「臺灣雲市集」所辦理的雲端解決方案遴選作業說明會。上市服務團隊透過這些實體活動,與業者們進行面對面的溝通交流,深入了解產業發展趨勢和企業經營的實際需求。 截至2月底,創新板合格投資人戶數已超過11.2萬戶,其中自然人合格投資人戶數更已突破4.5萬戶,這充分說明了創新板在市場上的受歡迎程度。
臺灣證交所為了讓創新板股票能夠更全面地體現集中市場的股價走勢,並提升個股的曝光度,決定從今年5月2日起,將創新板股票納入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TAIEX)及系列指數的成分股。這個做法不僅能更準確地反映市場動態,也讓創新板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自從創新板在2021年7月開板以來,證交所就一直在擴大與創新板的交流,積極參與新創生態圈活動,並傾聽各界的建言。為了讓新創公司更容易走上資本市場,證交所不斷鬆綁市值和營收的上市標準,還縮短了轉板時間,這些做法都為新創公司創造了更寬敞的發展空間。
去年,共有八家公司申請在創新板上市。其中,錼創科技-KY(6854)、泓德能源、雲豹能源等三家公司已經成功掛牌上市。而台灣虎航、走著瞧等兩家公司的申請案也已經通過董事會,預計在第3季掛牌上市。此外,倚天酷碁也在昨日獲得上市審議會的通過,未來創新板的上市公司規模可預見將持續擴大。
這次的改革,不僅讓創新板成為台灣新創公司的重要跳板,也讓臺灣證券交易所成為推動創新和創業的重要推手。未來,隨著更多新創公司加入創新板,臺灣資本市場的活力將更加旺盛。
【台北訊】台灣證交所昨日公布了一則關於有價證券的注意股票資訊,引起市場關注。在這份名單中,共有19檔股票被列為注意股票,其中軍工股再度受到主管機關的關注。這些軍工股包括雷虎、漢翔、寶一等,若這些股票後續繼續上漲並達到處置標準,將可能被處以分盤、預收款券的處分。 近期來,全球進入大解封階段,軍工產業也獲得了動能,航太產業因而出頭天。長榮航太(2645)和漢翔等公司已經打入波音供應鏈,並在軍工及商用需求雙重加持下,軍工股相關公司如長榮航太、雷虎、寶一、精鋼、和成等均上攻漲停,昨日牽動逾百億資金鎖碼。 在昨日被列為注意股的上市股中,還包括重電概念股亞力、樂事綠能,以及藥品股南光、與軍工相關的和成、漢翔、雷虎、寶等。另外,三陽工業、凌群、建通、連宇、達欣工、亞航、雄獅、聯德、十詮、虹堡、華孚、高力等公司也位列其中。 值得注意的是,漢翔航空業的復甦帶來了佳音。漢翔宣布與GE正式簽定發動機零組件十年長約,總金額約新台幣350億元,這將為漢翔帶來穩定且可觀的營收。該契約在執行期間,還可根據物價上升及談判,向上調升價格。漢翔股價昨日來到58元,漲幅達7.01%,市值來到546億元。 在軍工股方面,雷虎、長榮航太等同受矚目。長榮航太除了受惠於飛機維修與製造商機,也進攻軍工領域,取得「陸用型監偵無人機原型機」標案。昨日股價再攻漲停收盤來到122.5元,市值突破400億元大關,帶動相關航太概念股寶一、晟田及駐龍等股價續強。 長榮航太2022年合併營收為118.47億元,年增長23.19%,稅後純益15.81億元,每股純益4.48元。該公司主要有兩大事業體,分別為維修業務跟製造事業體,其中維修業務主要成長動能來自國際業務,解封後的民航機需求及客機維保商機持續發酵。
臺灣證券交易所今([[今天日期]])公布2022年度財報,結果來看,雖然公司營運面對多項挑戰,但依舊堅守穩健發展。去年公司税後純益為70.06億元,較前一年的103.86億元衰退了32.5%,每股稅後純益(EPS)也從10.13元下滑至6.83元,減幅同樣達到32.5%。這主要因為台股成交量減少,對公司財報造成影響。 去年台股行情並不理想,受到美國聯準會升息、地緣政治風險升溫、中國大陸封城等多重因素影響,股市在年初創下18,619點的歷史新高後,出現了所謂的「校正回歸」走勢。外資大賣超1.23兆元,創下歷年之最,全年台股下跌4,081點,跌幅達22.4%,平均每位股民荷包縮水112.5萬元。 面對這樣的市場環境,證交所的營收來源主要是經手費收入,占比高達七成,其次是證券上市費收入,占一成四。由於台股行情不佳,不少投資人選擇退場觀望,使得集中市場總成交量從前一年的3,914億元降至59.6兆元的2,421.7億元,日均成交值大幅縮水。 不過,證交所對今年的展望仍保持積極。公司編列的今年集中市場日均值目標數低於去年,但積極配置ETF等投資工具,以擴增收益。此外,證交所預計今年初次掛牌(IPO)家數目標為32家,成長幅度達39%,其中22家為一般板IPO、10家為創新板IPO。同時,證交所也持續強化台灣資本市場的競爭力,近來董總等高層積極出訪海外招商引資,雙管齊下,為台灣資本市場注入新活力。
臺灣證交所為了讓創新板股票更受矚目,從5月2日起將這些股票納入TAIEX及系列指數成分股,這樣的變動讓股價走勢更完整,也提高了個股的曝光度。自從創新板在2021年7月開板以來,證交所就透過多種方式來擴大交流,積極參與新創生態圈活動,並且聽取各界的意見。為了幫助新創公司更容易進入資本市場,證交所不斷鬆綁市值和營收的上市標準,還縮短了轉板時間,這些措施都為新創公司提供了更友善的環境。去年,就有八家公司申請創新板,其中錼創科技-KY(6854)、泓德能源、雲豹能源三家公司已經掛牌上市,台灣虎航、走著瞧兩家申請案也獲得董事會通過,預計第三季將掛牌上市。另外,倚天酷碁昨日也獲得上市審議會通過,未來創新板上市公司的規模可預見將持續擴大。
近年來,台灣新創產業可是熱鬧非凡,成為經濟發展的新興力量。為了幫助那些有潛力的新經濟公司上市籌資,臺灣證券交易所可是不遺餘力地在與新創生態圈進行積極交流。透過實體活動,證交所向新創業者介紹創新板如何幫助他們在資本市場上發展,希望「台灣創新板」能成為創新企業上市主板的首選。
創新板是為了培育創新成長型企業而設的上市新板塊,目的就是要讓這些企業能夠擴大營運,吸引優秀人才,提升競爭力,並加強經濟韌性,讓台灣成為亞洲新創產業的聚集地。
創新板以市值為核心的上市標準,讓尚未盈利的新創事業也能夠通過多元彈性的上市條件和簡易公開發行制度,快速進入資本市場籌資。
今年第一季,證交所參與了多場新創活動,像是台灣網路暨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協會(TiEA)的會員大會和「數位台灣,變局贏戰:集結數位之力打造新護國群山」產業論壇等,與各產業領域的創新企業進行交流互動,並介紹台灣資本市場及創新板的特色。
證交所鼓勵那些符合政府產業發展策略,擁有關鍵核心技術和創新能力,或者有創新經營模式的公司申請創新板上市。
去年,有8家公司申請創新板,其中錼創科技-KY、泓德能源、雲豹能源等3家公司已掛牌上市,台灣虎航、走著瞧2家公司上市案也已通過,預計第三季掛牌上市,而倚天酷碁的上市案也將在17日召開上市審議會。
展望今年,預計有SaaS數位雲端、生技醫療、電動車、綠能環保等「創新+永續」相關產業的公司將陸續申請創新板上市。
截至今年2月底,創新板合格投資人戶數已超過11.2萬戶,其中自然人合格投資人戶數更已突破4.5萬戶。
證交所將繼續推動「造市」和「做勢」,除了辦理合格投資人競賽獎勵活動外,還將加強機構投資人引資,並鼓勵創新板上市公司辦理財務業務說明會。未來也將適時檢討和訂定更合宜的上市條件規範,希望吸引更多優質公司留在台灣資本市場,讓投資人能夠買到好股票。
證交所大爆料!元大金融兩檔ETN即將掛牌,高股息金融股組合搶眼登場
記者:陳小妹/台北報導
台灣證券交易所今(17)日公布,元大金融旗下的元大金融配息N(020036)以及元大金融高股息N(020037,不配息)將於今日正式掛牌上市,這是今年台灣市場的首批上市掛牌ETN(Exchange Traded Note)之一,讓投資者們期待已久的金融高股息產品終於來了。
據證交所透露,這兩檔ETN的標的指數是「特選台灣金融高股息存股報酬指數」,這個指數是由台灣指數公司編制並維護的。該指數選取台灣上市金融保險業的股票作為範圍,經過流動性與股利篩選後,再根據股利率和發行市值選出10檔股票,最後以自由流通市值加權,目的在表彰那些具有高股利率和代表性之上市金融股投資組合的表現。
元大金融配息N和元大金融高股息N的上市,對於喜歡投資金融股的投資者來說,是一個絕佳的機會。因為這兩檔ETN不僅可以讓投資者分享台灣金融高股息股的成長潛力,還能夠透過配息功能,增加投資回報。
證交所強調,ETN是一種結構性金融產品,與股票、債券等傳統金融工具有所不同,投資者應該充分了解其風險特性和投資策略,再做出投資決定。
隨著元大金融兩檔ETN的掛牌,市場上對於高股息金融股的關注度不斷升高,未來是否還會有更多高質量的金融ETN上市,讓我們拭目以待。
臺灣期貨交易所自去年6月27日起正式上市航運期貨(SHF),這項新產品以證交所航運類股指數為標的,涵蓋了海運、空運及陸運等多元行業,像是長榮集團、長榮航空、陽明海運、華航、萬海及台灣高鐵等知名企業都名列其內。這個指數是衡量航運類股表現的重要參考指標,其中長榮集團的占比最高,達到26.79%,而萬海與陽明海運的占比分別為17.37%和17.2%,貨櫃航運三雄的總占比超過6成,對航運指數期貨的影響相當顯著。 富邦期貨的分析師曹富凱指出,近期歐美終端消費市場正在消化庫存,雖然通膨漸緩,但市場的悲觀情緒已有所緩和。美國強勁的家庭和企業財務狀況將支持消費和資本支出,而大陸解封後的貿易增長也將對航運運價產生正面影響,預計貨櫃航運市況將逐漸落底,近期運價有望小幅反彈。 從技術面來看,航運指數現貨自3月中旬打底後,航運期貨也成功站上所有短期均線,且均線呈現多頭排列向上的趨勢。只要未跌破短期均線,下方應該有相對的支撐。 對於投資人來說,可以觀察技術面來順勢操作,但由於期貨交易具有較高的風險,投資人應該搭配停損停利嚴格控制投資部位的下檔風險。
台灣指數公司與我們的母公司——臺灣證券交易所攜手,在4月初踏上了日本的土地,參加了盛大的第15屆日本ETF研討會。這次活動吸引了超過千名專業機構投資人,我們趁機大力宣揚台股的優勢與指數化投資的發展潛力。與此同時,我們也與國際上的指數公司進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討了指數化投資的發展趨勢,並就ESG指數或資料業務的合作機會展開了探討,這都是我們支持台灣資本市場走向國際的重要一步。
在這次出訪中,我們還特別拜訪了機構投資人,向他們介紹了我們近期推出的「ESG指數資訊」及「客戶指數」。這兩項新服務旨在強化我們在台灣指數暨資訊服務的行銷,並得到了訪者的極高關注和肯定。
「ESG指數資訊」是一項專為那些已出具永續報告書的上市櫃公司所編制的指數成分股資料服務,並附上了詳細的ESG評鑑結果。這樣的服務能夠滿足國內外機構投資人對台灣上市櫃公司ESG資訊的完整需求,讓他們在投資台股的過程中,能夠更加貼近永續責任投資與盡職治理的目標。
由於台灣半導體產業在國內外機構投資人的投資中佔據著重要地位,我們以「台灣全市場半導體精選30指數」為例,向投資者解釋了這個指數的特點。該指數涵蓋了30檔台灣上市櫃半導體公司,佔據了超過90%的半導體產業市值,並且有追蹤該指數的ETF及指數期貨,為投資者提供了股票、ETF及期貨商品的多種投資渠道,成為投資台灣半導體股票的最佳參考標竿。
【台灣金融新聞】為了讓投資人即便在家也能夠掌握股市動態,並學習投資知識,臺灣證券交易所(證交所)特別打造了一個「瘋存股想入市 宅在家學習網」專網。這個專網於4月份更新了內容,加入了多媒體元素的電子式下單交易介紹,並對開盤前的交易規則進行了說明。 在這次更新中,專網的「哈燒股識「圖書館」單元」新增了電子式下單交易的教学資料。電子式交易以其迅速的交易流程、易於執行的交易策略、無地域限制的隨時隨地下單,以及低廉的交易成本,成為了投資人的新選擇。透過網路下單,不僅方便了投資者,也凸顯了電子式交易的便利性。 此外,證交所也對開盤前的交易規則進行了調整。從今年3月20日起,若開盤前1分鐘內取消或變更的買賣申報數量超過該有價證券開盤前買賣申報數量的30%以上,將會進行暫緩開盤撮合。這項措施旨在避免大量委託後撤銷,影響投資者對市場行情的判斷,確保市場的透明度和投資者的利益。
【台北訊】台灣證券交易所於12日公布了一則重要新聞,針對111年度上市公司的財報每股淨值進行評估,並對符合特定條件的個股進行融資融券交易的暫停與恢復調整。以下為詳細報導: 近期,證交所對上市公司的財報進行了嚴謹的審核,針對那些每股淨值低於票面價格的個股,決定暫停其融資融券交易。根據公布的名單,共有七檔個股需要暫停交易,包括泰豐、麗臺、東森、晟鈦、台端、光麗-KY以及ABC-KY。 然而,也有個股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後,每股淨值回升至票面價格以上,因此可以恢復融資融券交易。其中,宏遠(股票代號:1460)和首利(股票代號:1471)兩檔個股即將從13日起恢復信用交易。 值得一提的是,ABC-KY(股票代號:6598)等七檔個股則因不符合恢復條件,將會被取消融資融券交易。此外,三洋實業和科風雖然每股淨值回升至票面以上,但因先前已經因變更交易方法而暫停融資融券交易,因此繼續處於暫停狀態。 這次證交所的調整,不僅反映了市場的動態,也對投資者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未來,證交所將繼續監督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保障投資者的利益,維護市場的公平與透明。
台灣證交所為迎合新經濟產業的發展趨勢,將從7月3日起新增四項產業類別,分別是綠能環保、數位雲端、運動休閒及居家生活。這項措施旨在讓具有特色的上市公司能夠發揮群聚效應,並且考慮到科技日新月異及追求永續發展的營運模式。根據投顧法人的初步篩選,共有21檔個股有望被納入這四大新經濟產業類別。 這21檔個股的確定名單,將由證交所進一步公布。目前,上市公司的111年財報公告營收比重已經依據新的要點進行調整,並將於3月底截止。證交所將根據各上市公司的111年度財報進行分類調整,並另行公告產業類別調整名單。 以台新投顧為例,他們根據111年度上市公司財報公告營收比重,篩選出可能列為綠能環保股的台達電、上緯投控、世紀鋼、元晶及華城等;可能列為雲端資安股的資通、敦陽科、零壹、宏碁資訊、立端等;可能列為運動休閒股的復盛應用、大田、明安、巨大、美利達、喬山等;以及可能列為居家股的岱宇、和成、永記、震旦行、億豐等。 資深證券分析師杜金龍指出,以往產業重新分類的結果,往往會讓股價提前發動,並且中長期股價也偏向看好。因此,他建議投資人可以關注這些新經濟產業的個股,並在適當的時機進行布局。 此外,證交所於3月底已經公告修正了「上市公司產業類別劃分暨調整要點」的部分條文,並將自7月3日起正式實施。修正後,上市公司的產業類別從29類增加至33類,這將進一步加強對上市公司的分類管理。
台灣證交所為了鼓勵投資大眾利用「宅在家學習網」進行金融證券知識的學習,特別在3月13日至31日期間舉辦了「宅在家學習 好禮都兔You」有獎心得徵文活動。這項活動吸引了139位網友投稿,而證交所也在11日公布了得獎名單,並將其公佈在證交所的「FB官方粉專」以及「宅在家學習網」上。 從網友們的心得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出「宅在家學習網」受到了廣大投資者的喜愛。許多人提到,這個平台對於從投資新手到老手都十分適用,對於初學者來說,可以從基礎學起,逐步提升;對於有經驗的投資者,則能發現許多以前自己學習時未曾注意到的盲點。文章中還提到,網站的內容圖文並茂,簡單易懂,涵蓋了股市知識、財報分析、交易技巧、市場趨勢等多種主題。此外,電影院的影片式情境說明非常吸引人,讓人想要反覆觀看。證交所的「證夯快訊」結合線上線下活動,能讓投資者系統性地驗證自己的投資知識。 在這次活動中,證交所從所有參與者中選出了20篇具有深刻學習收穫和優秀文筆的心得文章,每篇獲得200元超商禮券,並將這些文章刊登在「宅在家學習網」的心得分享區。另外,還有「問卷幸運獎」,從未獲選的心得文章參與者中抽出10名,每人獲得100元超商禮券。 對於想要加入「宅在家學習網」的會員來說,還有機會參加抽獎,獲得禮券、健身手環甚至蘋果iPad air。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詳閱「宅在家學習網」的相關資訊,並歡迎加入「瘋存股想入市 宅在家學習網」(shl.twse.com.tw)以及「證交所官方臉書粉絲專頁」(www.facebook.com/TaiwanStockExchangeCorp/)。
台股即將迎來重大變革?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於10日透露,台股股票交割天數可能從現行的T+2縮短為T+1,以追趕國際市場的趨勢。林修銘表示,若T+1成為國際主流,證交所將不會落後,將會「先觀察國際實施情況」並努力向T+1靠近。 林修銘指出,近期國際間確實有討論T+1,並以印度、加拿大、美國及英國等國家為例,強調台股從T+3變為T+2已經花了十年時間。他認為,T+1制度能夠提高效率、降低交割風險,但台股目前的T+2制度對外資款券交割來說,有較多的時間準備。 由於T+1成為市場關注焦點,林修銘強調,在未充分諮詢相關單位及投資人前,不會貿然執行。他強調,是否實施T+1要聽市場的意見,並先觀察國際實施成效。 為了讓台股能夠順利實施T+1,林修銘提出四大有利方向,包括增加對證券商款券撥付作業彈性、優化結算交割系統、強化交割借券機制以及減輕外資交割成本等。 此外,林修銘也分享了近期前往新加坡及日本的引資成果,並表示未來將繼續引資,預計9月將啟程前往美國紐約及波士頓,明年則前進歐洲引資。 根據證交所最新統計,美國仍為投資台股市值比重最高的國家,達到41.7%,其次是歐盟的23.2%,英國則為12.3%。亞洲地區第一大投資台股為新加坡,占比7.8%,日本則占比3.3%。
台灣證券交易所近期不遺餘力地推動海外引資活動,於4月3日至6日親赴日本,與多家投資銀行、大型基金、知名證券公司等重量級機構投資人會談。會議中,證交所詳細介紹了台股的基本面、殖利率優勢,以及ESG等最新市場發展,力圖提升台灣資本市場的國際能見度與吸引力。
日本的重要機構投資人對證交所積極推動ESG生態系表示樂見,認為這對降低投資風險有正面效益。此外,對於新商品、公司治理、股務、交易及結算制度等方面也提出了寶貴意見,這些將成為證交所未來改革的重要參考。
此次赴日引資由證期局長張振山、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親自率領團隊,透過與證交所長期合作的跨國銀行,與五家日本重要機構投資人展開深入會談,討論台股投資優勢和市場發展,並即時回饋外資意見。
證交所此次引資活動,與先前在新加坡的引資形式相似,採用一對一拜會重要投資人的方式,進行深度交流,強化雙方信任基礎,並根據需求客製化產品與服務,提供所需資訊。
根據證交所提供數據,台灣上市公司2022年營收達1.31兆美元,年增5.34%,預計可配發現金股息的殖利率接近5%,在全球市場中名列前茅。面對美中貿易衝突,證交所積極布局全球,與多國合作開發,建立多元、彈性的全球供應鏈。
今年來,外資買盤持續回籠,截至3月底已淨買超台股逾73億美元,持股比重近4成,成交量也超過3成。
近期,證交所結合市場參與者力量,共同打造ESG生態系,預計7月推出ESG資訊平台,並擴充公司治理評鑑、ESG評鑑、碳盤查等服務,透過ESG相關指數及商品發行,引導資金投入永續發展。
證交所也全力推動創新板,為數位科技、生技醫療、乾淨能源等產業的公司提供籌資管道,並讓投資人參與台灣優質企業成長的機會。
為讓投資人更關注企業生態系及未來發展性,證交所規劃調整上市公司產業分類,新增數位雲端、運動休閒、綠能環保及居家生活等新類別,達到聚焦效果。
主管機關也與日本機構投資人分享以永續發展為主軸的推動方向,並將持續為台灣打造多層次資本市場及強化金融數位轉型,重視金融網路安全。
證交所此行與日本交易所進行高層會談,鞏固台日交易所的友好關係,並拜會新任日本交易所總裁。
證交所表示,此次赴日引資將有助於提升台股國際形象,建立與國際重要投資機構的長遠交流合作,鼓勵更多國際投資者來台投資,進一步推動台灣金融市場與經濟發展。
臺灣證券交易所近期對2023年的台股市場展開了新的預測,他們認為,今年「市值型」台股ETF將有可能成為台股市場的新的領軍者,接棒去年的「價值型」ETF,帶領台股整體表現。在這波趨勢下,國泰投信積極布局,繼發行國泰永續高股息ETF後,再次與全球指數公司龍頭MSCI攜手合作,推出全新ETF——國泰台灣領袖50(00922)ETF,並計劃於3月下旬正式上市。
該ETF主要追蹤MSCI台灣領袖50精選指數,該指數以MSCI台灣指數成分股為基礎,範圍涵蓋上市及上櫃股票。在選樣過程中,會進行年度盈餘、MSCI低碳轉型分數的篩選與調整,從中挑選出50檔台股領袖級企業作為投資標的。這樣的篩選方式,不僅讓投資者能夠在投資時考慮企業的盈利能力,還能同時評估其對應轉型浪潮的風險管理能力。
國泰投信指出,大市值的公司往往在各個領域都是領頭羊,他們對產業變化的適應能力強,穩定度較高。隨著全球130多個國家承諾淨零排放,企業也必須能夠跟上國際供應鏈轉型的步伐。因此,在面對轉型浪潮時,企業的風險管理能力也是評估的重要指標。
國泰台灣領袖50 ETF所追蹤的「MSCI台灣領袖50精選指數」,特別重視企業在低碳領域的「轉型能力」或「產業內相對轉型表現」。對於投資者來說,透過投資這樣的ETF,可以一起促進台灣產業進行低碳轉型,共同創造一個更加永續的未來。
值得一提的是,該ETF在上市首日股價收盤為14.88元,小漲0.07%。這不僅顯示了市場對於該ETF的看好,也反映了市場對於台股領袖級企業的信心。
臺灣證交所為了讓投資人更便捷地掌握ESG(環境、社會、治理)相關投資資訊,特別在官網上設立了「ESG相關指數化商品專區」。這個專區讓投資人能夠輕鬆查詢在證交所掛牌交易的ESG相關ETF與ETN,掌握市場最新的ESG投資動態,作為投資參考,從而匯聚綠色投資能量,實踐永續發展願景。 從2003年首檔ETF在證交所上市以來,指數化商品就深受投資人青睞,不論是資產規模、交易人數、或成交金額都持續成長。為滿足投資人多元指數投資需求,證交所陸續推出更多不同型態的ETF與ETN。自2010年推出「臺灣就業99指數」以來,證交所就持續引領國內市場ESG相關指數之開發與應用,並逐步拓展商品與服務,以支持永續發展。 今年,證交所呼應永續潮流,凝聚市場參與者的力量,建構資本市場完整的ESG生態系,帶動發展更多ESG指數化商品,讓金融投資體現永續價值。在ESG相關指數化商品專區中,揭示了ETF與ETN兩大主題,其中ETF部分分為符合主管機關規範的ESG基金專區ETF,以及與綠能、永續相關的ETF。ETN則是追蹤將環境、社會或治理層面納入考量的指數。 專區內容豐富,除了可以全覽各類ESG指數化商品的基本資料與其標的指數考量ESG之說明外,點選個別ETF╱ETN還可以取得更詳盡的商品資訊、盤中交易資訊,並可連結至商品發行機構、指數編製機構網站及基金資訊觀測站ESG基金專區。 此外,證交所全資子公司臺灣指數公司也配合推動多元化ESG商品,在官網首頁推出「證交所暨臺灣指數公司永續主題指數介紹」,提供一站式了解台灣符合ESG基金之標的指數及ESG相關主題指數。使用者可以在此專頁一目了然地看到現行證交所及臺指公司ESG主題指數簡介、指數使用的ESG指標內容、ESG評鑑介紹及各期指數績效表現,以及成分股基本分析等資訊。
【臺灣證券交易所新聞稿】慧洋-KY(2637)昨(10)日發布2023年第一季自結財報,第一季合併營收達35.88億元,雖然自結稅前虧損為1.28億元,每股稅前虧損0.17元,但公司財務長薛亦駿對未來營收持樂觀態度,預期今年營收將逐月上升。由於農曆年後散裝運價指數開始回升,慧洋3月份營收見底反彈,當月合併營收為13.33億元,月增44%、年減39%,單月稅前盈餘達3,849萬元,每股稅前盈餘0.05元。 在昨日參加臺灣證券交易所舉辦的法說會中,慧洋-KY詳細解釋了散裝航運市場的現況。公司積極維持船舶汰弱換新政策,目標將船隊運力提升,船舶平均年齡降低至八年,以成為市場上最有競爭力的節能船隊。今年營運預期將呈現「倒吃甘蔗」的趨勢。 薛亦駿表示,公司已公告處分兩艘平均船齡約10年的舊船,並計劃今年積極處分營運效益較差的老舊船舶。目前已有兩艘舊船處分案進行洽談中。同時,公司也陸續加入新船,3月底如期交付今年度第一艘Handy節能新船,目前集團船舶數量達141艘,平均船齡降低至八年,並將積極推動船舶汰舊換新政策,預計今年處分舊船的數量將超過過去兩年。 受到船舶效能指數(EEXI)及營運碳強度指標(CII)等環保新規的影響,慧洋-KY今年起將積極處分營運效益較差的老舊船舶。本月已通過兩艘環保節能Handy採購案,今年累計採購四艘新船。慧洋-KY將持續秉持汰舊換新政策,以提升船隊運力供給量能。
龍邦集團攜手七股東,將於泰山公司召開股東臨時會,提前進行董事全面改選。泰山公司昨(10)日公告,龍邦引用公司法「大同條款」,預計於5月31日舉行股東臨時會,將改選六席董事及三席獨立董事。龍邦表示,與持有泰山逾50%股數的七名股東結盟,已獲證交所認可,召集過程合法,這一舉動將引發市場派與公司派的經營權爭奪戰。 根據公司法第173條之1,持續三個月以上持有已發行股份總數過半數股份的股東,有權自行召集股東臨時會,此即所謂「大同條款」。泰山公司派對此質疑,認為文件中僅記載龍邦為代表申請之股東,但未透露具體股東身份、持股數量及是否滿足「大同條款」的持股時間要求。對此,龍邦強調,已向證交所提出申請,並獲得證交所同意,證交所也要求泰山依法公告股臨會召集事宜,顯示七位股東持股滿足條件,合法召開股東臨時會。 龍邦於3月底公告,公司及子公司合計持有泰山股票達24.54萬張,持股比率達49.09%。以龍邦為首的市場派,此次是利用大同條款,以過半股數召開股東臨時會並改選董事。對於結盟的其他股東身份,龍邦則保持低調,不願透露。泰山公司派對龍邦可能入主泰山表示憂心,質疑其是否意圖「獨吞」全家股權所得之80億元價金,拒絕與五萬名股東分享。公司派並提到,將加速改善生產線與食品廠擴建計畫,包括新點心生產線及綜合大樓等。
台灣證券交易所(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近日對外表示,台股交割制度將維持T+2,不會隨波逐流跳入T+1的潮流。他強調,為了創造T+1的有利環境,證交所將從四大方向努力,這四大方向分別是:提高證券商款券撥付作業的彈性、優化結算交割系統、強化交割借券機制,以及降低外資交割成本。林修銘指出,台灣的投資者已經非常習慣T+2的交割制度,運作也相當順暢,而外資因為時差考量,T+2的時間較為充裕。關於T+1的實施時間,林修銘表示,證交所將進行充分的諮詢,包括聽取國際保銀、資產管理公司、證券商以及廣大投資者的意見,並觀察國外施行T+1的成效,確保台灣不會落後於國際趨勢。